风险规避的优点十篇

时间:2023-12-19 17:50:58

风险规避的优点

风险规避的优点篇1

关键词:企业财务 融资风险 规避措施

企业内部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内部控制风险,为了更好的面对和解决风险的不确定性,企业在融资的过程中,就要对企业的预期收益进行科学的评估。融资风险将威胁到企业正常的运营发展,抗击风险的能力关乎着企业最终的经济效益情况。在规避企业风险的问题上,管理者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宏观环境的经济变化、资金流动的状况和融资结构等因素都进行综合的考虑,进而制定相应的措施规避企业财务融资风险。

一、企业财务融资存在风险的原因

(一)企业资产流动性差

资金的稳定能够帮助企业维持正常的经营运作,能够为企业的平稳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资产的流动能力和变现能力决定了企业的购买能力,与企业的成长息息相关,如果企业的资产流动性过差,就会容易发生运营风险,在遇到经济市场出现严重动荡的时候,企业很可能会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而破产倒闭。所以,在企业的财务内部管理上,一定要对现金管理和应收账目管理采取科学的控制手段,保证企业支付能力不受到威胁。

(二)不合理的融资决策

企业的融资决策的内容一般包括几个方面,即融资方式决策、融资规模决策和融资结构决策等。企业在运营管理中具体选择哪种融资方式、采取哪种措施都需要企业管理者依据企业资产情况而定,融资的规模应该能够与企业资本的规模成正比,在企业资本的规模较大而融资的规模较小时,就很容易错失企业盈利的机会。在资本规模较小的情况下,企业内部不能很好的对资金进行合理配置,就会加大企业运营的资金成本,致使企业出现融资风险。

融资的方式有很多种,不同的方式虽然有自身的优势,但同时又在应对市场风险上体现出不同的缺点,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发展的真实情况选择最为适宜的融资方式,才能保证企业资金的安全性。企业管理者要善于预测和发现市场风险,在事前做好应对和防护工作,才能更好的避免威胁出现。管理者要对各种融资方式的优缺点有清楚的了解和掌握,才能在市场运营中最准确、最快速的找到融资方式解决企业发展难题。具体的融资方式包括以下几种:

股权融资。优点是企业资本稳定的基础;是企业良好信誉的基础;财务风险相对较小。缺点是相对于债务融资来说资本成本的负担较重;容易造成企业控制权力分散;披露成本和信息沟通成本较大。

直接融资。优点是生产能力形成速度快;容易进行信息沟通;融资费用低,融资手续简单。缺点是相对于股票融资来说资本成本过高;不利于产权交易;企业财务管理的控制权力过于集中,不利于企业管理。

普通股融资。优点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能够有效的分散企业控制权力,帮助企业实现自主经营、自我管理;没有固定的股息负担;提升企业的社会声誉;促进股权的转让和流通。缺点是融资费用过高,手续复杂;生产能力形成速度慢;企业控制权力容易被经理人掌握。

留存收益。优点是不会发生融资费用;能够维持企业的控制权分布情况。缺点是融资的数额受到限制。

债务融资。优点是融资速度较快,弹性较大;能够稳定企业控制权;实现信息沟通低成本。缺点是不能形成稳定的资金基础;企业财务风险较大;融资的数额受到限制。

融资租赁。优点是在企业缺乏资金的情况下,可以更加迅速的融资到所需资金;财务风险较小;受到的限制较少;能够延长融资资金。缺点是资本成本过高。

债券融资。优点是一次性融资数额巨大;能够提升企业的社会声誉;受到的限制较少。缺点是加强资本成本的负担;资本成本较高。

二、企业财务融资风险规避的措施

(一)构建风险控制框架

企业构建科学合理的财务融资风险控制框架,要涵盖内部财务管理环境、目标设定、控制活动、风险评估、信息沟通等多个方面,其中对财务管理环境的监控是整个框架的基础,需要企业管理者深挖企业核心价值观念、人文管理等多方面内容,同时针对管理策略和人员配置进行优化评估,才能彻底发现企业财务融资的风险,再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尽早规避风险。

(二)确定企业融资结构和负债结构

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长期负债与短期负债进行合理的配置,将投资目标的风险降到最低,管理者要将负债规模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才能保证资金的流动性和可偿性。企业要依据现金流的情况做出及时的调整,要将融资弹性进行严格的监督。

(三)选择正确的融资方式

选择合理的融资方式和融资结构是保证企业能够规避风险的基础,企业在选择融资机构的时候应该注意资金结构和负债结构,要对资金的期限、来源有严格的规划和控制,要考虑不同融资方式的风险,选择最适宜的融资渠道才能保证企业正常平稳的发展。不同的融资方式会给企业带来不同的效益,管理者一定要在资金回报率、资金流传次数和信用风险等方面进行多方面的考虑,对资产负债进行综合评价之后再进行选择。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经济发展迅猛的时代,企业财务在进行融资活动时要加强风险控制和管理,选择适合企业的融资方式才能保证资金的正常运转,才能保证企业正常平稳的发展。为了能够更好的降低风险发生,企业财务部门要在制定融资风险框架的同时,设计最为合理的融资结构和负债结构,才能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运营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洪哲.基于企业融资风险的规避与防范策略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1

[2]王帮忠.浅谈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及规避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2

风险规避的优点篇2

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减轻企业税负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如何在国家法律允许范围内合理地筹划企业的各种税金,使企业税负最轻,成为目前企业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阐述了在新企业所得税法下企业纳税筹划可能面临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关键词:市场经济 企业 政策 2007年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即《企业所得税法》。新该法将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新《企业所得税法》统一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度,将取代1993年12月13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即旧《企业所得税法》。新《企业所得税法》的颁布实施,给企业的纳税筹划带了相应的风险。 一、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变化给企业纳税筹划带来的风险 1.政策变动风险变小 政策变动风险,是指因政策变动使企业税务筹划方案相对时效性出现问题,而使实际筹划效果偏离预定效果存在不确定性。而新法的实施是我国企业所得税政策由频繁调整转化到相对稳定阶段的标志。据专家估计新企业所得税能在今后15-20年内保持大体框架不变。因此企业在设计筹划方案时,其面临的政策变动风险将大大减小。 2.政策选择风险变小 企业自认为所实施的筹划决策符合一个地方或一个国家的政策或法规,但实际上可能会由于政策差异或认识偏差受到相关的限制或打击,这种可能性就是政策选择风险。由于新税法在税制上有所简化,企业在理解税收法律时比以前的难度相应降低,所选择法律条文的错误率也会降低。 3.税务机关认定风险依然较大 认定风险,是指企业设计、实施的筹划方案不被税务机关认同而使筹划达不到预定目的的可能性。新税法中有规定,企业实施其他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的安排而减少其应纳税收入或者所得额的,税务机关有权按照合理方法调整。在加上很多税务工作人员对税务筹划有着偷税的误解,在实务中可能使得税务机关滥用此条款,企业面临的认定风险依然很大,如何使筹划方案得到税务机关的认可依然是重要的难点。 4.内外部环境变化风险仍不可忽视 这种风险主要有两类,一是由于企业达不到预定的税收优惠条件或达到优惠条件后又因各种原因失去了优惠待遇,如高新技术企业续期认定失败就会失去15%的优惠税率。另一是企业的经营损益风险。所得税体现了政府对企业利润的分享,但是并未承诺相应比例经营损失风险的责任,尽管税法规定企业可以5年内用税前利润弥补之前发生的经营亏损。但如企业在5年后仍然亏损,就会失去弥补亏损的利益。 5.新《企业所得税法》新增反避税条款,针对企业滥用纳税筹划的状况,通过减少税法漏洞,增加反避税措施,来维护国家利益。国家反避税措施的加强,增加了企业纳税筹划的风险。 二、新《企业所得税法》下企业纳税筹划风险的防范措施 1.重视事前基础准备工作 (1)深入了解企业自身 熟悉企业自身的基本情况是进行企业税务策划时的必备前提,对此就要从企业的行业特点、组织形式、财务情况、投资意向和对风险的态度等几个角度进行考查,即“知己”。 (2)加强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学习 税务筹划的基础是对税收政策税收法规的理解,因此在设计筹划方案之前对相关法规的深度领悟相当重要,即“知彼”。企业可以参加官方和非官方培训班或是自学的形式为筹划做好准备。在企业财力允许的范围内,建议采取参加培训班的形式。 (3)加强与税务机关的互动 互动可以尽可能减少征税纳税双方对有关税收政策理解的不同,可以减少税务机关认定风险。因为有一部分税务筹划是在法律的边界运作,税务筹划人员很难准确把握其确切的界限,再加上很多优惠政策、具体条款的运用都需要税务机关的认可,比如高新企业和关联交易定价等。当前,我国许多上市的中、小企业加强了与税务机关的互动,成功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2.设计税务筹划方案防范风险 企业在对所得税进行纳税筹划设计时可采取风险回避、风险降低、风险转移和风险保留四种应对方法,具体来说企业应主要从以下方面应对风险: (1)规避或慎用风险较大的方案 在风险管理理论中,对大的风险应当转移或规避,同样在税务筹划中也应规避或慎用风险大的方案。在新法中,转移定价就是一种风险较大的方案。 (2)优先使用税收优惠政策 ①行业优惠:例如,企业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可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 ②地区优惠:西部大开发优惠,对设在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的内资企业,2001-2010年期间,税率减为15%;西部新办基础设施类企业还可享受两免三减半的优惠待遇。

风险规避的优点篇3

水利水电工程风险管理的内容各有侧重点,这就要求在应对各个阶段的风险时应具有针对性。通过对规划、设计、施工以及运行阶段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分析并做好防范的措施,能够降低风险造成的损失,确保工程的顺利完成。

1.规划阶段风险的识别及其避让措施

水利水电工程在规划选址阶段,应做好风险的识别以及风险避让等措施。工程选址和规划过程中,地质构造中的巨型滑坡以及土层断裂等是其最大风险,有效、科学的风险规避措施能够最大限度降低或避免风险造成的损失。水利水电工程规划阶段,尽量避开滑坡体以及断层,若避免不了时,可以选择改变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避免高坝建库并避开存在潜在地质风险河段,若避让不了时应控制工程规模大小。与此同时,还应对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进行审批,并认真审核,确保工程能够顺利实施。

2.设计阶段风险分析及其防范措施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过程中,应对其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分析并评估,根据分析、评估的结果来选择合适的坝型,设计并优化建筑结构,布置枢纽的格局。设计阶段需做好地质风险、洪水风险以及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风险的防范措施,其具体防范方法如下。

(1)地质风险的防范措施:影响水利水电工程的地质风险主要有两种,其一是由于深厚覆盖层导致坝基渗透或变形;其二是拱坝坝肩稳定、抗滑的性能。防范前者风险应在设计是增加坝基的防渗透措施;防范后者时应确保深层地基的稳定抗滑性,并将地质、地形等条件优先考虑进去,合理布置挡水的建筑物。

(2)洪水风险防范措施:设计时应优先选择混凝土坝,利用其坝身开展泄洪工作。针对深厚的覆盖层,可以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坝,增加泄排水方面的能力。

(3)地震或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防范:全面、综合分析地面建筑边坡的地形和地质条件,并采取与之相适应的防范措施,减少或避免变形岩体、危岩体等危害水坝。对于高山、峡谷等区域,应将其厂房安排在地下,通过隧道等形式上坝、进厂。

3.施工阶段风险监测及其控制措施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阶段主要是对风险进行控制,其目的是为了在保证工程施工的安全及其质量的前提下,缩短工期,节约工程成本。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作业中常常会出现勘探的结果和实际地质条件不吻合等风险,而施工单位忽视其支护工作,一旦出现此类风险,就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是发生安全事故。因此,施工阶段需全程监控整个挖掘作业,一旦出现实际地质条件与勘查结果不同时,及时做出应对措施。水利工程开挖过程中,当出现施工现场地质条件与勘探结果不相同时,会影响一系列客观以及开挖支护等主观风险。因此,开挖时必须遵循动态设计的原则。大坝填筑过程中,工程风险从安全风险向质量风险,表观向内部、显像转向隐蔽转变,且这些转向不可逆。因此,在大坝填筑,特别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必须严格且有效控制施工的质量风险,并且加强后期补救措施,确保施工的质量。

4.运行阶段的风险管理

水利水电工程运行阶段对其风险的管理主要是通过制定紧急预案,最大限度降低风险产生时造成的损失。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后期风险未得到相应的规避或控制,水利工程投入运行阶段,尤其是初期对其的保养和维护力度不够,会严重影响工程的运行。因此,要加大水利水电工程运行阶段的风险管理。水利工程运行阶段风险管理,首先应明确管理的主体,建立健全管理机制。水利工程风险关系到公共的安全,因此,必须建立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风险管理责任制度,逐一将风险责任制落实到各级政府,完善并明确责任追究体系。与此同时,水利工程运行过程中还应制定相应的风险应急预案,明确管理条例,完善风险等级制度,降低水利水电工程运行阶段风险,提升其运行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等级报告制度的建立,需明确报告的主体,以及操作的程序和时效;明确说明事故发生的地点、时间、原因以及危害程度等要素。应急预案的制定主要包括组织体系、应急保障、监督体系以及运行机制等,且制定时必须保证期完整性以及实用性。预防措施的制定需有针对性,且程序需具有可操作性,并确保运行时可行。

二、结语

风险规避的优点篇4

关键词:电力企业 财务风险 风险评价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a)-0255-02

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性产业,它不仅关系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稳定发展,还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社会的生产生活等日常活动对电力的依赖性不断增大,对供电的稳定可靠性和电能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都将促进电力行业的迅猛发展。

电力行业是高技术、高资金投入的行业,资金短缺是电力企业普遍面临的财务问题,电力企业的财务风险不容忽视。有效管理与控制电力企业的财务风险,将保证电力事业的可持续经营和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

1 财务风险的相关理论简述

财务风险是一种微观经济风险,是企业的财务活动在未来会偏离预期结果的可能性,是企业经营的总风险在财务活动上的集中表现[1]。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中,有着诸多不可控的内外部因素,这些因素将导致企业的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情况产生偏离。财务风险是普遍客观存在的,它具有不确定性、客观性、相对性、多样性、复杂性、机遇与风险并存等特征[2]。

1.1 财务风险的评估原则

财务风险评估应遵循如下三个原则:评估结果可能发生变化;评估结果只是估算值;评估方法是依据一般规律而定的。财务风险的变异性主要是指企业的财务风险程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经常、定期地评估企业的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的评估值只是一个估算值,仅作为财务风险的参考值,而非精确数值;财务风险因时间、企业类型、地点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应避免限定在一般的简单逻辑中。

1.2 财务风险的评估方法

财务风险评价是根据企业的相关财务数据,分析企业的资产、负债、收益之间的变动与关系,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3]。财务风险可结合定量与定性的方法来度量,当前的主要风险度量方法有:杠杆分析法、概率分析法、风险价值度量法、综合评价法、风险率度量法等。见表1。

2 电力企业的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不同于一般企业,电力企业具有高资金和技术需求,其财务风险主要来自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两部分,具体风险成因如表2所示。

3 电力企业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电力企业的风险指标选取应遵循系统性原则、内容的动态性与相对稳定性结合的原则、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原则、重要性与全面性相结合的原则、统计上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原则。电力企业的财务主要是从偿债能力、运营能力、获利能力、外部风险和发展能力这五个层面进行评价工作的。

偿债能力变量主要是由电力企业的已获利息倍数、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和长期资产的适合率来反映的;反映企业的运营能力的变量主要是流动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获利能力是企业财务分析的重点,主要指标有销售利润率、净资产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等;电力企业的发展能力一般选取净利润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净资产增长率等指标来反映;外部风险主要是指自然灾害风险、利率变动风险、环保政策风险、电价变动风险等外部风险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的影响。通过分析对比,电力企业可选取上述四项外部风险评价指标与15项财务指标来构建其财务风险的评价的指标体系。

4 电力企业的财务风险规避策略

规避电力企业的财务风险可建立财务风险规避制度,将财务风险的结果管理变为财务风险的过程管理,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实时掌控企业的风险状况,实现财务风险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相结合的全面控制体系。电力企业的风险规避可从内部风险规避和外部风险规避两个方面展开。

4.1 内部财务风险规避措施

(1)构建电力企业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将企业可以实时地收集、分析、管理其财务信息,从而有效地控制企业的财务活动,优化资源配置。

(2)通过“债转股”等金融手段,丰富企业融资方式。

(3)完善电力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风险意识,落实内部风险控制的责任制。

(4)开拓电力的营销市场,探索电力期货。电力企业可研究并开发电力期货市场,使得市场的竞价方式成为电力产品规避风险的工具。

(5)完善电力企业的投资风险管理制度。综合考虑国家相关政策要求、市场发展趋势等外部因素,科学建立长效的投资管理机制,并对投资项目进行重点的可行性分析。

(6)建立长效的财务预警系统,加强电力资金的监管力度,落实资金风险的相关责任。

(7)强化电力企业的资金集中管理,监控资产负债率,优化资本结构。

(8)提高资金的全面预算管理水平,建立标准的成本系统,严格控制成本预算。

(9)提高电力企业的资产使用效率,强化资产折旧的管理。

4.2 外部财务风险规避措施

电力企业应实时关注国家的相关政策,认真分析研究政策倾向,争取相关的优惠政策。在还债压力下,电力企业应争取国家优惠的贷款利率政策;在巨大的用电需求下,争取国家的相关电价政策。参与制定电力市场的竞价上网电价方案,采取防范电力市场风险的措施。

防范自然风险。在灾害前,衡量电力企业的工作环境,预测可能的风险,并制定防范措施。电力企业应做好风险的预案规划,并定期进行演习;通过购买自然风险的保险,来适当转移自然灾害的资金损失。

5 结语

该文通过梳理财务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通过分析电力企业的内部风险成因和外部风险成因,指出构建电力企业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选取,最后从内部的财务风险和外部财务风险两方面提出相应风险规避措施,以期对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谷棋,刘淑莲.财务管理[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75.

风险规避的优点篇5

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性产业,它不仅关系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稳定发展,还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社会的生产生活等日常活动对电力的依赖性不断增大,对供电的稳定可靠性和电能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都将促进电力行业的迅猛发展。

电力行业是高技术、高资金投入的行业,资金短缺是电力企业普遍面临的财务问题,电力企业的财务风险不容忽视。有效管理与控制电力企业的财务风险,将保证电力事业的可持续经营和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

1 财务风险的相关理论简述

财务风险是一种微观经济风险,是企业的财务活动在未来会偏离预期结果的可能性,是企业经营的总风险在财务活动上的集中表现[1]。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中,有着诸多不可控的内外部因素,这些因素将导致企业的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情况产生偏离。财务风险是普遍客观存在的,它具有不确定性、客观性、相对性、多样性、复杂性、机遇与风险并存等特征[2]。

1.1 财务风险的评估原则

财务风险评估应遵循如下三个原则:评估结果可能发生变化;评估结果只是估算值;评估方法是依据一般规律而定的。财务风险的变异性主要是指企业的财务风险程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经常、定期地评估企业的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的评估值只是一个估算值,仅作为财务风险的参考值,而非精确数值;财务风险因时间、企业类型、地点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应避免限定在一般的简单逻辑中。

1.2 财务风险的评估方法

财务风险评价是根据企业的相关财务数据,分析企业的资产、负债、收益之间的变动与关系,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3]。财务风险可结合定量与定性的方法来度量,当前的主要风险度量方法有:杠杆分析法、概率分析法、风险价值度量法、综合评价法、风险率度量法等。见表1。

2 电力企业的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不同于一般企业,电力企业具有高资金和技术需求,其财务风险主要来自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两部分,具体风险成因如表2所示。

3 电力企业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电力企业的风险指标选取应遵循系统性原则、内容的动态性与相对稳定性结合的原则、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原则、重要性与全面性相结合的原则、统计上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原则。电力企业的财务主要是从偿债能力、运营能力、获利能力、外部风险和发展能力这五个层面进行评价工作的。

偿债能力变量主要是由电力企业的已获利息倍数、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和长期资产的适合率来反映的;反映企业的运营能力的变量主要是流动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获利能力是企业财务分析的重点,主要指标有销售利润率、净资产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等;电力企业的发展能力一般选取净利润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净资产增长率等指标来反映;外部风险主要是指自然灾害风险、利率变动风险、环保政策风险、电价变动风险等外部风险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的影响。通过分析对比,电力企业可选取上述四项外部风险评价指标与15项财务指标来构建其财务风险的评价的指标体系。

4 电力企业的财务风险规避策略

规避电力企业的财务风险可建立财务风险规避制度,将财务风险的结果管理变为财务风险的过程管理,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实时掌控企业的风险状况,实现财务风险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相结合的全面控制体系。电力企业的风险规避可从内部风险规避和外部风险规避两个方面展开。

4.1 内部财务风险规避措施

(1)构建电力企业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将企业可以实时地收集、分析、管理其财务信息,从而有效地控制企业的财务活动,优化资源配置。

(2)通过“债转股”等金融手段,丰富企业融资方式。

(3)完善电力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风险意识,落实内部风险控制的责任制。

(4)开拓电力的营销市场,探索电力期货。电力企业可研究并开发电力期货市场,使得市场的竞价方式成为电力产品规避风险的工具。

(5)完善电力企业的投资风险管理制度。综合考虑国家相关政策要求、市场发展趋势等外部因素,科学建立长效的投资管理机制,并对投资项目进行重点的可行性分析。

(6)建立长效的财务预警系统,加强电力资金的监管力度,落实资金风险的相关责任。

(7)强化电力企业的资金集中管理,监控资产负债率,优化资本结构。

(8)提高资金的全面预算管理水平,建立标准的成本系统,严格控制成本预算。

(9)提高电力企业的资产使用效率,强化资产折旧的管理。

4.2 外部财务风险规避措施

电力企业应实时关注国家的相关政策,认真分析研究政策倾向,争取相关的优惠政策。在还债压力下,电力企业应争取国家优惠的贷款利率政策;在巨大的用电需求下,争取国家的相关电价政策。参与制定电力市场的竞价上网电价方案,采取防范电力市场风险的措施。

防范自然风险。在灾害前,衡量电力企业的工作环境,预测可能的风险,并制定防范措施。电力企业应做好风险的预案规划,并定期进行演习;通过购买自然风险的保险,来适当转移自然灾害的资金损失。

风险规避的优点篇6

论文关键词:国际贸易 汇率风险管理 系统 构建

论文摘要:文章把企业国际贸易汇率风险管理被视为一个系统,从整体的角度,用系统的思维方法对企业的国际贸易汇率风险管进行研究。对系统内的汇率风险识别、汇率风险度量、汇率风险规避、汇率风险监控和绩效评估等5个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构建了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系统的结构。

一、引言

企业在从事国际贸易的经济活动中.不可避免地会在国际范围内收付大量外汇或拥有以外币表示的资产和债权债务.并在贸易合同规定的期限内进行收付并与本币进行折算.以便结清债权债务并考核国际贸易的最终利润和成果。显然.在企业的国际贸易从开始到本外币最后折算这一个周期内.由于浮动汇率制度等因素导致的汇率波动,必将会给企业的国际贸易带来外汇风险。同时.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诸如全球金融危机、甲型h1n1流感和海地地震等全球性或地区局部性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的不断爆发,国际间贸易摩擦和贸易争端也不时涌现,这些都不仅使企业的国际贸易汀单数量减少.而且还严重影响到现有订单的后续执行.使企业国际贸易的外币收付时间和周期产生很大不确定性.导致企业国际贸易最终的本外币折算无法按计划执行.从而使得企业的国际贸易额外承受许多不确定的外汇风险。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双向流动也得到了迅猛发展,我国企业的外汇业务也得到了空前增长.这不仅使得暴露于外汇风险之中的企业数量不断增长.而且使得企业暴露于外汇风险之中的数额也不断增加。面对不断加剧和更多不确定的外汇风险.越来越多的企业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外汇风险。因此,加强对国际贸易外汇风险管理已成为这些企业的迫切需求。

二企业国际贸易汇率风险管理系统构建

1.汇率风险管理系统的含义系统是指由若干个可以相互区别、相互依存、相互联系与作用的要素(或部分)所组成.具有某种结构和特定功能,处在一定的环境中,以达到某种预定目标的有机整体任何一个系统有一个确定的开始和终结时间的周期.对于企业国际贸易汇率风险管理系统,在其风险管理周期内,企业首先需要对汇率风险影响因素进行识别,然后再对其风险大小进行度量,并根据风险大小采取相应的规避措施。除此之外,还需要在整个汇率风险管理过程中.尽可能估计各种突况对企业国际贸易汇率风险大小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以便在对风险进行监控时,一旦出现类似的突发事件,能按应急预案。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应对,以降低突发事件对企业国际贸易的影响。当然.事后的绩效评估也是企业汇率风险管理必不可少的环节.任何一个周期内风险管理的经验教ijli都是企业的一笔重要财富.能为下一周期内的风险管理提供指导和借鉴。因此,企业的国际贸易汇率风险管理也可以视为由风险识别、风险度量、风险规避、风险监控和绩效评估等要素构成的管理系统工程。

企业构建国际贸易汇率风险管理系统.就是对国际贸易汇率风险管理所涉及的基本问题.用系统观点思维推理。在确定和不确定的条件下,探索可能采取的方案.通过分析对比,选出最优方案;同时对该方案的风险进行监控,以及时发现各种突发事件、评估其对汇率风险的影响,并能尽快采取应对措施.尽可能降低突发事件对汇率风险带来的影响:最后对整个国际贸易周期内的汇率风险管理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并为下一周期的国际贸易汇率风险管理提供借鉴。

企业国际贸易汇率风险管理系统是企业管理系统的一部分.这个部分对企业全球化经营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由于汇率风险是企业经营中最不确定的因素.它极大地增加了跨国公司资金管理的难度.企业管理者因此需要在更大程度上将汇率风险管理纳入公司整个管理系统.用系统的分析方法.寻求最优的而且需要针对外汇风险采取具体可行的策略。

2.汇率风险管理系统的组成要素前面的分析已经指出。企业的汇率风险管理系统的组成要素为:风险识别、风险度量、风险规避、风险监控和绩效评估等5个环节。

(1)汇率风险识别。企业国际贸易的汇率风险识别是指企业根据其国际贸易业务的范围、形式、规模、国别、币种等特点。对影响企业国际贸易汇率风险的三要素:风险暴露头寸、风险暴露时间和汇率波动进行分析和确认。有效的汇率风险识别是企业国际贸易汇率风险管理的最基本要求,是其风险管理的起点和前提。

汇率风险识别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企业国际贸易的汇率风险暴露头寸、汇率风险暴露时间和汇率波动的分析和确认.为企业国际贸易汇率风险管理提供信息资料。具体表现形式为:甄别风险事件、确定受险时间、分析风险原因等。甄别风险事件要求企业对其国际贸易活动进行甄别,找出风险暴露事件,确定风险暴露头寸;确定受险时间要求企业明确风险暴露的时间和周期:分析风险原因要求企业影响汇率波动的影响因素和影响后果.这不仅包括对汇率变动直接影响的考察。还包括对其间接作用,如传递机制、作用要素和作用程度等的考察。

为此.汇率风险识别要求应当企业编制一系列有关汇率风险的报表,如:资产平衡预测表、收入预测表、资金流量预测表、信贷和投资机会评论报告等,并根据这些报表制定关于汇率风险实际变动的特别通知书等。这些反映企业国际贸易汇率风险的相关信息资料应该有相应的制度及时传递到相关部门.以便相关部门协作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2)汇率风险度量。企业国际贸易汇率风险度量是指企业根据相应的风险度量模型和方法.综合分析所获知的交易数据和汇率情况.并对风险暴露头寸和风险损益值进行计算.把握这些汇率风险将达到多大程度.会造成多少损失。汇率风险度量又称汇率风险计量、汇率风险测量、汇率风险衡量等.是企业国际贸易汇率风险管理的基础和核心,也是汇率风险规避方案选择的依据。

汇率风险度量是金融风险度量的一种.因此可以借鉴金融风险度量的相关方法来进行不过.汇率风险度量又有其特殊性.目前也出现了一些专门针对汇率风险度量的方法。归纳起来.汇率风险度量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直接汇率风险度量方法和间接汇率风险度量方法直接汇率风险度量方法是通过度量由于未预测到的汇率变化而引起的企业国际贸易汇率风险值的大小。对直接汇率风险的度量从最初的名义量法发展到现在的灵敏度分析、波动性分析、压力试验、极值理论、copula度量模型、信息嫡和风险价值系列方法(如var、cvar、wcvar)等更深层次的计量方法。间接汇率风险度量方法主要是通过回归来度量汇率波动与企业价值变动之间的关系.从而间接描述汇率风险。具体表现为:资本市场法和现金流量法。

汇率风险度量常用的是直接汇率风险度量方法。不过,企业在度量其国际贸易汇率风险时,应根据其国际贸易特点,并综合不同的汇率风险度量方法,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度量其国际贸易汇率风险.这样才能为规避汇率风险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3)汇率风险规避。企业国际贸易汇率风险规避是指企业根据其国际贸易汇率风险管理的目标与宗旨.在科学的风险识别和有效的风险度量的基础上.合理的选择风险管理工具。从而制定出具体的避险方案。以实现规避汇率风险的总体目标。汇率风险规避又称为汇率风险控制等,是企业国际贸易汇率风险管理的关键.是整个汇率风险管理系统的实质性环节。

汇率风险规避方案的确定需要在企业国际贸易汇率风险规避战略的指导下选择具体的规避方法企业应该在科学的风险识别和有效的风险度量的基础上.结合企业自身的性质。经营业务的规模、范围和发展阶段等企业的经营特色.采取全面规避战略、消极规避战略或是积极规避战略。各种规避战略只有适用条件不同,并没有优劣之分。

企业在确定其规避战略的基础上.进一步选择其避险方法可供企业选择的避险方法归纳起来有两大类:一类是贸易谈判结合经营策略来规避汇率风险:另一类是利用金融衍生工具来规避交易风险,主要有:期汇、期货、期权及其他金融衍生工具。不同的方法对应着不同的操作,但目的都是为了使“不确定性”得到确定.从而规避风险。

每一种风险规避方法都有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企业需要根据自己所处的风险状况进行甄别和筛选.以达到最有效地实现企业预定的汇率风险管理目标。

(4)汇率风险监控。企业国际贸易汇率汇率风险监控是指企业在确定最优避险方案后.为防止汇率风险规避方案实施过程的随意性和无效管理。而建立的监测机制、预警机制、信息传递和反馈机制、止损机制、紧急处理机制等全方位、多层次的汇率风险监控体系,以随时监控汇率风险的变动并及时处理.使汇率风险的变化始终处于可控的范围汇率风险监控是企业国际贸易汇率风险管理的保障体系。

汇率风险监控要求企业对影响其国际贸易汇率风险的各因素进行监测,包括风险因素监测、风险事故监测和突发事件监测。风险因素监测要求直接监测以外国货币作为媒介或载体的国际贸易活动的规模和地区结构.据以把握不同货币相互兑换的规模和币别结构。风险事故监测要求对汇率走势进行观察和推测.据以分析和测算汇率的某种变动对何类主体构成风险事故突发事件监测要求监测影响企业国际贸易活动的突发事件,如全球金融危机、甲型h1n1流感、海地地震等。通过监测,分析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突发事件等对企业国际贸易汇率风险的影响.如果这种影响达到预警机制设置的警戒点.应该通过信息传递机制将警示信息及时传递给相关处理部门.经过分析处理,相关的控制措施通过反馈机制及时传达到实施部门。

预警信息的处理需要严格按照止损机制和紧急处理机制进行。止损机制需要设置合理的止损点、建立止损限额管理制度,对企业财务实行有效监控.防止企业经营管理者可能出现的判断事物和道德偏差.确保及早发现问题,及时止损与纠正.使各种变动对对企业的国际贸易汇率风险影响降到最低。汇率风险监控是一个动态过程.对避险方案的实施过程不断进行检查、监测、反馈,发现偏差,立即纠正。因此,汇率风险监控也是“执行一监测一分析一处理一执行……”的循环往复过程。

(5)绩效评估。

汇率风险管理的绩效评估是指企业在其国际贸易周期完成时对其汇率风险管理进行效果评价和经验总结。绩效评估是企业国际贸易汇率风险管理的总结绩效评估首先要对汇率风险管理进行效果评价.主要采取的是成本一收益分析任何一种风险管理方案的实施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成本或代价风险管理的成本主要表现为交易费用、保险费用或咨询、调杏费用等,其效益就是可能的损失减少了多少或者是收益增加了多少.在分析效益时.一些不能像销售利润那样具有明确数量关系的效益,可通过其雇员数量、环保投入、对社会公益事业的资助等指标来衡量,这些指标尽管是间接的,但却是明确的。

经验总结也是汇率风险管理绩效评估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企业在汇率风险管理过程中。任何方案的实施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状况,因此,企业应定期总结和分析已制定的风险管理策略的有效性、合理性和适用性,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为企业下一次的汇率风险管理做打好坚实基础。

3.汇率风险管理系统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企业国际贸易汇率风险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行依赖于各要素独立功能的发挥和相互间的协调发展。可以说.汇率风险管理的过程是系统内各要素相互联系、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汇率风险管理系统各要素相互联系.汇率风险识别是前提。是风险度量和规避方案制定的依据.只有在第一时间准确快速地识别汇率风险.进而掌握和企业相关的所有汇率风险信息,才能顺利地展开后续工作:汇率风险度量是基础和核心,只有有效地度量汇率风险,才能为规避汇率风险提供准确的依据;汇率风险规避是关键,规避方案的好坏直接决定企业国际贸易汇率风险管理的效果:汇率风险监控是保障.通过对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突发事件的监测,及时调整汇率风险规避方案。是保障汇率风险管理最终效果;绩效评估是总结,评价汇率风险管理的效果并总结经验教训,为企业下一次的汇率风险管理提供借鉴。汇率风险管理系统的5要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其关系可以用图1来表示。图1中。箭头表示要素问的主动关系.线条粗细表示要素间关系的重要程度。

4.汇率风险管理系统的结构结构是指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或秩序.即各要素在时间或空间上排列和组合的具体形式结构是系统的普遍属性,没有无结构的系统,也没有离开系统的结构。

同样.企业的国际贸易汇率风险管理系统也有自己的结构,其5个组成要素与外界环境保持着一定的活动性.与外界环境不断保持着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是一种非平衡的系统结构汇率风险管理系统也有层次性.存在有不同等级的层次。可以把企业国际贸易汇率风险管理系统的结构分为3个层次:第一层次包括5个要素:风险识别、风险度量、风险规避、风险监控和绩效评估。这5个要索所含的子要素处于第二层次,分别为:风险识别有3个子要素:风险暴露头寸、风险暴露时间和汇率波动:风险度量有2个子要素:直接风险度量和间接风险度量:风险规避有3个子要素:全面规避战略、消极规避战略和积极规避战略;风险监控有2个子要素:风险因素监测、风险事故监测和突发事件监测:绩效评估有2个子要素:效果评价和经验总结。第三层次的要素有第二层次的子要素进一步衍生出来.具体表现为:直接风险度量衍生出名义量法、灵敏度分析、波动性分析、压力试验、极值理论、cot,ula度量模型、信息嫡和风险价值等系列要素:间接汇率风险度量衍生出资本市场法和现金流量法2个要素:全面规避战略、消极规避战略和积极规避战略都衍生出2个要素:贸易谈判结合经营策略和金融衍生工具应用策略:风险因素监测衍生出国际贸易规模监测和国际贸易地区结构监测:风险事故监测衍生出汇率走势测算:突发事件监控衍生出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方案要素。

企业应该根据自己国际贸易的特点.构建适合的汇率风险管理系统。

风险规避的优点篇7

一、以黑龙江对俄罗斯边境贸易为例的边贸企业发展分析

1.黑龙江对俄罗斯边境贸易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边境贸易的对外程度也在不断的加大。以黑龙江为例,黑龙江已经和全球159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的边贸交易,其中,对俄罗斯边境贸易占据主要地位。黑龙江与俄罗斯在地理位置、资源要素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自双方贸易交往以来,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促进了双方经济上的共同发展。黑龙江与俄罗斯贸易合作不断扩展还体现在贸易领域上,从最初的农业、矿业等一直发展到现在的高新技术、机电产品等,黑龙江对俄罗斯的边境贸易连续保持高速增长。

2.黑龙江对俄罗斯边境贸易存在问题

虽然黑龙江与俄罗斯边境贸易稳定发展,贸易领域不断扩大,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黑龙江省与俄罗斯商品结构不平衡。黑龙江对俄罗斯贸易主要以初级产品为主,资源类商品较多。对俄罗斯的出口主要以电子、机电产品为主。由于对俄罗斯出口的商品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商品加价率较低,科技含量不高。而且,黑龙江省对俄罗斯边境贸易出口商品形式较单一,投资发展规模较小,出口贸易额对本地经济增长影响较小,这主要是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贸易商品结构失衡导致的。其次,俄罗斯进出口关税较高。俄罗斯的进口商品和部分出口商品都设置较高的税费,而且连年增长,从重质商品如石油、煤炭,到轻质商品如木材等,进出口关税都大幅度增长,制约了双方经济贸易的发展。最后,黑龙江与俄罗斯贸易程序不规范。贸易程序不规范严重阻碍了双方贸易发展,因为没有建立健全的贸易管理体制,导致贸易经营市场混乱,甚至出现恶性竞争等现象,产品质量和信誉受到影响。此外,边贸法律制度不健全也导致双方经济贸易无法得到保障。加上俄罗斯政局紊乱,严重影响双方贸易关系,制约其经济发展。

3.黑龙江对俄罗斯边境贸易建议

针对黑龙江对俄罗斯边境贸易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首先,优化双方商品产业结构,改善进出口经济模式。提升中国产品质量及升值空间,丰富进出口商品种类,扩大投资发展规模。深化改革贸易交往方式,坚持“走出去”边贸发展战略。其次,调整双方进出口税率,寻求共同发展。针对关税较高项目进行协调或减少贸易,开辟新的贸易往来方式,发展新的商品交易,促进经济发展。最后,规范边贸程序,建立健全的法律政策,改善双方贸易环境,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二、边贸企业规避汇率风险原则及现状

规避汇率风险对于边贸企业来说非常重要。边贸企业规避汇率风险要根据一定的原则,包括全面重视原则,就是在经济交往活动中要对汇率变动充分重视,认识到汇率风险对经济贸易的影响;灵活性原则,边贸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方法较多,边贸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经济发展特点和对风险的认知程度选择合适的规避汇率风险方法。边贸企业可以选择多种方式组合,根据国家外汇管理政策进行规避汇率风险策略调整;重在规避原则,汇率变动有利有弊,由于汇率变动的不可预测性,因此要企业要制定一个套期保值策略,重在规避,在汇率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发展生产和经营。

目前,我国企业在规避汇率风险过程中,由于我国汇率相对稳定,所以许多边贸企业缺少规避汇率风险的意识,对汇率变化反应缺少较高的敏感性。还有的边贸企业单纯注重生产发展和经济发展,不存在汇率风险意识,没有意识到汇率变动带来的损失,观念较为传统。大多数企业所用的规避汇率风险的策略较为单一,对相关的规避风险策略了解不够,不能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的汇率规避风险策略。总体而言,当前边贸企业对规避汇率风险的认识有待加强。

三、边贸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策略

规避汇率风险策略形式较多,下面针对常用的几种方式进行简单介绍:第一,通过各种结算方式进行汇率风险规避。国际间的结算方式多种多样,包括汇款、托收、信用证等,根据汇率变动情况,进行结算方式的转变来减少汇率变动带来的经济损失。第二,通过贸易融资手段进行汇率风险规避。贸易融资手段优于结算方式在于其应用更加灵活,增加主动性,不仅能够解决资金紧张问题,增加流动性,还能很好的进行汇率风险规避。第三,通过金融衍生物产品进行汇率风险规避。金融衍生物也是一种金融合约,种类包括远期、期货、期权等,通过这种金融衍生物产品能够固定交易价格,确定交易成本和收益,减少汇率波动带来的经济风险。

风险规避的优点篇8

跨国公司财务风险管理是跨国公司在国际经营环境中,通过一系列管理手段和措施来保护自己的资产和保证盈利能力,减少和避免意外事故造成损失的管理工作。跨国公司面对外汇风险的管理策略除了通过使用衍生性金融商品,也可采用经营避险策略,财务与经营避险策略之间可能为互补或替代关系,重要的是要研究哪一个避险策略能有效降低风险和提高股东价值。本文将以一全资外资企业为例,针对本土化背景下跨国公司财务构造和财务风险管理进行研究。

关键词:

跨国公司;财务构造;财务风险管理;本土化

跨国公司同时在多国开展业务,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因此,对跨国公司汇率风险的控制方法和体系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指导我国正在壮大中的跨国企业健全财务制度,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控制汇率风险,有着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同时,对于我国今后吸引外资的相关工作,对于我国有关政府部门加强对在华投资的外国企业,尤其是跨国企业监管的有效性,也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跨国并购动机理论分析

(一)技术追赶

企业进行跨国并购活动的过程就是一个技术追赶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当企业以提升技术为目标慢慢靠近创新的最前沿时,核心技术缺乏所带来的问题使得他们开始积极寻找弥补技术缺口的方法,对发达国家企业开展跨国并购活动便成了他们的选择。企业经过一系列技术融合和技术提升,以实现技术追赶的目标。从本质上来说,这些企业积极寻求的跨国并购是一个提升企业能力的过程。通过跨国并购,这些企业不仅翻越了技术创新的高山,实现了技术追赶,而且推动了企业发展战略的转变,有助于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国际竞争力。

(二)资源利用和获取

资源的整合利用往往也是我国上市公司开展并购活动的动因。企业在开展并购活动前往往对某类资源的需求十分强烈,现实情况却是数量缺乏和成本偏高,而潜在被并购方所在地往往有兼并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的大量资源,这就促进了跨国并购活动的发生。跨国并购活动能够迅速地使兼并企业获得被并购方所在地的资源优势,有效弥补了自身现存的资源缺口,降低了相关资源成本,易形成规模经济,带动企业的发展壮大。

(三)制度匹配与产业升级

企业利用被并购方所在国家优越的制度环境获取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比较优势,推动了跨国并购活动的进行,这一点对发展中国家企业向发达国家企业进行对外投资尤为重要。

(四)市场化进程与地区开发程度

由于市场化能够推动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提升企业获得外部资源的便利度,从而对企业在本国市场上资源配置的效率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升,一方面,企业能够通过外部市场的交易实现资源获取和要素交换;另一方面,本国所拥有的活跃资本市场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企业开展并购活动的动机。市场化进程的进步对跨国并购产生了“替代效应”,相反,与发达国家相比,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发展中国家更容易发生跨国并购活动,从价值效应角度出发,形成了企业跨国并购决策的倾向。

二、跨国公司财务构造与风险分析

(一)外汇风险管理分析

公司面对外汇风险的管理策略不仅只是通过使用衍生性金融商品,更可以使用经营避险策略。但有部分公司只单独使用经营避险策略,单独采用的原因是认为使用财务避险策略是不符合成本效益。研究发现单独使用经营避险策略时,经营避险与公司价值并没有显著关系。但当结合财务避险策略时,经营-财务避险策略与公司价值关联性编辑强,这表示应用地理分散程度避险,并无法有效降低财务风险程度,结合财务避险策略可能较有效降低财务风险程度,即地理分散程度高的公司联合使用财务避险策略,将较能保护公司免受财务风险的影响。

(二)面临的财务风险

总资产周转率为衡量公司对全部资产之使用效率,研究发现总资产周转率越高,在相同的销货水平下,公司使用的资产较少,有较佳的资产管理能力,财务风险程度较低。跨国公司设立海外子公司时须承担较高的换算风险,而公司与海外客户进行贸易时必须面临较多的交易风险,且跨国公司在面对多变的国际经济环境,变化莫测的汇率变动,亦使得公司须面对较高的营运风险。财务风险程度决定因素所选取的财务变量包括外销比例、公司规模、总资产周转率、股利发放率及本益比。其中外销比例的计算方式是采用国外销货收入占总销货收入之比例所估算,计算方式如下:财务避险(实际数)的实证结果较财务避险(虚拟变量)好,此部分采用量化的变量有较佳的结果,能较明显的比较出财务风险程度受其财务避险影响。

三、本土化背景下跨国公司财务风险的管理与规避策略

本地化可以使跨国公司获得当地廉价的资源,且节省母公司派遣国外人员和跨国经营的高昂费用,更好地实现生产要素的高效配置。

(一)利用金融衍生工具避险

当子公司所在国货币贬值时,由于出口国的生产成本相对降低,子公司便具有了较灵活的定价策略。子公司可以凭借竞争力的提高扩大市场占有率,这对整个企业集团的汇率风险会起到化解的作用。外汇汇率也是一种价格,因此它的变动也是受供求关系决定的,受到来自多方面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可分成基本因素和非基本因素两大类。其中基本因素包括两国的宏观经济状况、两国的相对价格水平、两国的国际收支状况等。非基本因素包括方针政策的改变、市场的各种变化和重大突发事件的影响,以及政府对汇率的干预等。通过联盟,跨国公司可以实行集团化多角度经营,有利于避免经营风险,甚至还可以规避一些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壁垒,实现转移利润与合理避税的目的。同时总公司也可以进一步采用包括衍生的金融产品进行风险的规避,尤其是潜在的汇率风险,如:买卖远期外汇、外汇期权、外汇期货,甚至可以与客户签订固定价格合同,采用多种方式规避可能发生的风险。尤其是远期外汇交易对于跨国公司而言具有十分有利的交易优势,其不仅操作灵活度高,且不受币种的限制,交易金额和契约到期时双方也可以自由买卖,从而确保在汇率大幅波动时,公司利益不受损。

(二)经营避险策略

经营避险策略为影响财务风险程度的重要因素,国际化广度与财务风险程度是呈现着负相关,而国际化深度与财务风险程度是呈现着正相关。跨国公司海外据点横跨国家数越多,将使得跨国公司获得较大的经营弹性,也可通过跨国网络在国与国间移转资源,避开各国的汇率变动风险,降低财务风险程度。反之,跨国公司海外经营据点过于集中,将丧失经营弹性,无法通过跨国网络在国与国间移转资源,造成较大汇率变动风险,无法有效降低财务风险程度。单独使用经营避险策略无法有效影响公司的财务风险程度,而单独使用财务避险策略则较能有效影响公司的财务风险程度,且财务避险策略的衡量方法采实际数方式有较佳的结果。当经营与财务避险策略同时使用时,实证结果发现财务避险策略对财务风险程度有较佳的影响力,而经营避险策略仍无法有效影响财务风险程度。但当经营与财务避险策略有效搭配使用时,实证结果显示财务与经营避险策略交叉使用,能有效影响公司的财务风险程度。国际化广度与财务避险策略搭配使用要能有效提升公司价值,必须考虑汇率的升、贬值变化,不同程度的财务风险,在不同的汇率波动里,有不同的避险策略。外汇避险活动的衡量将影响实证结果,量化的数据有更佳的实证结果,若能将国际化广度的衡量改采以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的实际产出,将有助于检验对财务风险程度及公司价值的影响。

(三)处理好与东道国政府、社区和当地员工的关系

这是减少跨国经营风险的重要因素,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其职责就是在捍卫的同时促进国内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任何一个跨国经营的企业都要遵守东道国的法律法规、风俗习惯,帮助东道国当地社区人员走向富裕,只有这样才能持续地赚取企业利润。因此,加强与东道国政府的联系,尽一个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实现企业与东道国政府的共赢,也是跨国经营中小企业避免风险的一个途径。

(四)理解并协调文化差异

跨国公司首先要对自己的文化有充分的理解,形成文化的自我意识,并从另一个文化参照系(他国文化)反观自身的文化,对他国文化采取一种较为超然的立场,不盲目地落到他国文化的框架之中。其次,要努力培养对他国文化特征的理性和感性分析能力,并尽可能地尊重当地的文化价值观。执行上要有意识地在企业集团内部建立起各种跨文化传播组织和跨文化沟通渠道,增强员工的文化敏感力和文化适应性。第三,作为“尼得科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就是永远向前,将每个企业人都聚在向前的企业发展高速列车上,不断推动企业的高速发展,正如NIDEC的京都总公司大楼,与原本京都地标的京瓷大楼还高出了五公尺,彰显的就是企业勇攀高峰的企业文化,也是众多员工不断的努力与辛勤劳动,才确保了NIDEC的硬盘机马达占比长期保持世界第一,其产品占全球总产的70%以上,也正为了每一位NIDEC人的骄傲,更是每一位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NIDEC人的共同目标。

四、启示与展望

我国许多企业跨国经营规模小、实力弱,以低价格为主要策略,与国内外大企业在资金、规模、创新人才等方面无法对抗。但是,在世界市场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个性化、特色化的需求趋势,这给企业跨国经营带来了商机,企业在“专”“特”“精”“新”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因此,我国跨国经营企业可以选择个性化比较强、有一定需求量的市场,如选择潜在需求量大、尚未开拓的国外市场进行跨国经营,以规避风险。

参考文献:

[1]祁琼.跨国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实施与评价[J].财会通讯,2015(32):38-40.

[2]叶莉娜.跨国公司税基的国际协调及中国对策研究[J].社会科学,2015(03):90-99.

[3]孙维峰,孙华平.国际多元化、成本与资本结构[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4(10):2556-2564.

[4]应樱.跨国公司财务管理水平分析——以海尔集团为例[J].财会通讯,2014(17):81-83.

[5]陈力卡.基于扁平化管理理论的财务共享服务应用分析[J].财会通讯,2014(11):51-53.

风险规避的优点篇9

(一)冲击企业选择的传统购结汇时点,考验汇率市场把握能力。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加大、频率加快,意味着人民币对美元整体上升值预期和贬值预期将会交替出现,对阜阳市农副产品出口企业而言,以往应对汇率风险方式的前瞻性和针对性不强,“越早结汇越划算、越迟购汇成本越低”的简单避险思路将不再对企业避险始终有利,这无疑对企业由以前主要考虑人民币单边升值风险转变为把握升、贬两方向的风险规避能力提出新的考验,需要企业更为注意购结汇的时点选择问题。(二)冲击金融工具简单运用模式,考验避险工具综合运用能力。在阜阳市农副产品出口中,部分企业虽学会采用远期结汇、锁定汇率等手段规避汇率风险,但这仅仅局限于单独使用某种金融避险工具,还无法做到综合使用多元的金融产品结构和结汇方式来锁定汇率波动风险,保障企业正常的经营利润。当前人民币汇率波动显著加大,应对更加灵活、双向波动弹性的汇率,需要企业提高金融工具的综合运用能力,将风险降到最低水平。(三)冲击现行粗放管理模式,考验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目前,阜阳市农副产品出口企业规模较小,产品附加值低,依靠价格优势走向国际市场,多数出口企业在国际贸易中仍处于弱势地位,很难通过提高价格转嫁汇率风险,加之国内外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短时间内通过降低成本消化汇率风险的效果并不明显。随着人民币汇率宽幅震荡,企业现金流呈现不确定性,汇兑损益波动频繁。据测算,调整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最大波幅为2%,对于年均利润率5%的农副产品出口企业而言,2%的汇率波动将吞噬企业近半的经营利润。企业能否在汇率市场震荡中生存盈利,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加快转型速度将十分重要。(四)冲击单一币别选择方式,考验应对复杂贸易环境能力。当前,全球经济金融形势仍然严峻,欧债危机阴影笼罩,欧美作为主要贸易伙伴地,结算货币以“硬通货”美元为主,复杂多变的外部市场环境,阜阳市农副产品出口企业不仅难以掌握结算货币的选择权,还可能出现“硬通货”变为“软货币”。同时,国际贸易纠纷和贸易摩擦事件不断发生,“贸易壁垒、绿色壁垒”等日渐严苛的国外市场准入门槛限制农副产品的出口,加之人民币贬值方向震荡、人民币升值与否可能会被西方国家政治需要所利用,规模较小的农副产品行业出口将遭遇更多不确定性风险,时刻考验着企业应对各种困境的能力。

汇率波幅扩大催强运用金融工具现实需求

(一)汇率避险专业知识相对有限,影响避险工具运用。出口企业管理人员对汇率风险管理的认知度决定着企业防范汇率风险的能力和水平,问卷调查显示,80%以上企业对汇率专业知识、避险方法、避险工具的了解和掌握相对有限,95%以上出口企业不具备汇率避险技巧,绝大部分企业受传统经验影响,仍采取保守的风险规避方式。在实际经营中,很多企业缺乏汇率风险管理方面的专门机构和专业人才,一般是由财务部门兼管外汇业务,而财务人员凭借有限的汇率风险知识和技能,无法有效识别和管理面临的各种汇率风险。即便部分企业能运用金融工具避险,但也只是单独地使用金融工具,没有从整体上形成一个完整的战略构架,很难完全规避风险或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二)金融工具定价不合理,企业避险成本过高。一是承担较高的金融交易成本和额外的外部融资成本,导致不少企业认为金融衍生产品不太适用于业务量较小的中小企业。如,某银行提供的1-3月期限的远期结售汇业务品种,根据单笔业务风险系数,需提供3%-4.5%的风险保证金方可办理,每笔远期结售汇业务交易费用大约2%。大多数企业利用贸易融资来提前收汇结汇,在一定程度上锁定了汇率风险,却要支付较高的手续费和保险费等,难以完全享受到避险保值的好处。二是承担融资安排费。据企业反映,银行将部分产品利息收入切分为利息和融资安排费两部分,鉴于国家为扶持农副产品产业给予贷款贴息,融资安排费用的分摊影响了出口企业的全额贴息,企业财务成本变相提高。三是银行不合理要求加大财务成本。据安徽某公司反映,在向某银行阜阳分行提出融资时,尽管该公司由安徽省商务厅、财政厅提供300万元额度的担保,并以出口退税为抵押,但应“两厅”要求、某银行则要求企业须以100万元作为反担保保证金,实际仅能使用200万元的信贷资金,但却需承担300万元的利息费用。鉴于此,该公司只好放弃银行融资。(三)避险工具难以有效对接企业需求,出口企业防范风险途径有限。主要表现为:一是产品准入门槛要求较高。据了解,所有融资类国际业务产品,均对参与企业资质或最小交易金额限制,且需提供有效资产抵押限制,方可给予评级授信,使用金融交易工具。二是出口贸易融资产品期限较短,与企业回款时间不匹配。如出口信用证打包贷款产品期限为30-60天,出口押汇产品,产品期限大多为30-120天,而受制于农副产品出口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弱势地位,回款时间往往超过金融产品规定期限,可能造成企业的再融资。三是推出较长期限(1年期以上)远期结售汇工具的积极性不足。未来汇率走势随着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加,不确定性加剧,银行报价难度加大,金融机构为防范自身风险,推出较长期限(1年期以上)远期结售汇工具的积极性不足,难以完全满足企业的避险需求。四是与发达国家相比,金融衍生工具仍然较少,很多套期保值的工具在基层金融机构还没有全面开办,可供企业选择的金融衍生避险工具种类仍然偏少。据调查,工商银行阜阳分行的外汇期权业务、徽商银行阜阳分行的远期结售汇业务等仍在审批中。因此,对于规模小、利润低、抗风险能力差的农副产品出口企业而言,利用金融衍生工具防范外汇风险的途径还很有限。(四)服务机制有待及时配套,约束企业灵活管理汇率风险。主要表现在:一是受传统观念影响,商业银行整体的汇率风险管理及规避机制尚未形成,金融服务配套机制不完善,对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问题警示不够,对金融衍生工具宣传和培训不力,未及时引导企业运用金融衍生工具来规避汇率风险。二是受内部风险控制要求和管理体制的制约,上级行向基层行下发有关汇率避险业务管理规定、风险控制要求及信贷审批时,条件严、环节多、时间长,基层行提供汇率避险服务的及时性受到影响,甚至导致企业错过有利的避险时机。三是交易规则有待完善。如现行金融衍生品管理规定,大多数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必须以真实交易为背景。这种实际需求原则虽然能避免不规范运作而产生的风险,但在实务操作中,可能存在提供资料无法充分证明贸易真实性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使用金融衍生产品的灵活性。(五)自主确定结算币种尚存难度,广泛使用人民币跨境结算仍待努力。从全国范围来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及其推广取得了很大成绩,尤其是在我国同东南亚的部分边境贸易中发挥出积极作用。但是,现阶段人民币还不是真正可自由兑换的国际货币,因涉及文化和消费习惯等问题,应用人民币的地区非常有限,人民币在国际上被接受和使用还需要时间。对于阜阳市农副产品出口企业而言,其主要贸易伙伴以欧美地区为主,目前,外商已基本上约定结算币种为美元。因此,以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来规避出口企业的汇率风险还有待各方面的努力和争取。

汇率避险途径选择

风险规避的优点篇10

关键词:风险规避;回购契约;信息不对称

中图分类号:F273.7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 influence of the rise aversion is analyzed on the retailer's order quantity and the member's profits under buyback contract. Then, the member's profits and the information value for manufacturer are discussed considering the retailer's risk aversion in both symmetric and asymmetric risk preference information situation.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member's profits are decreasing with the risk aversion level and the member's profits under symmetric information situation are better than asymmetric situation.

Key words: risk aversion; buyback contract; asymmetric information

0 引 言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交通、通讯等技术的发展,市场竞争开始变得越来越激烈,在这些竞争中,各个企业开始意识到如果单靠自身力量很难立足取得长远发展,尤其以中小企业为代表,他们开始将自己的上下游企业链接起来,组成长期合作的供应链联盟关系,以获取竞争优势和长期利益。而供应链上成员之间利润如何分配,如何才能达到供应链的协调这一问题也随之产生。大部分情况下,供应链上成员会选择通过订立合同或契约的方式来协调利润分配,于是供应链契约理论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普遍研究的热点。

回购契约作为经典契约,一直以来被学术界广泛研究讨论,最早如Pasternak[1]对多种不同形式的回购契约进行分析比较,并揭示出了各自适用范围。随后,Padmanabhan和Png[2],Donohue[3],Emmons[4],Taylor[5],Mostard和Teunter[6]也都陆续从不同角度研究了回购契约对供应商、零售商的影响,以及对整体供应链绩效提高的贡献。但他们都是以风险中性的假设为前提,而现实经济活动中,决策主体中的大多数都是中小企业,他们由于资金实力薄弱,往往更加厌恶损失,根据前景理论[7],决策者应当都是损失厌恶的。所以,结合风险规避信息来研究回购契约具有更加现实的意义。基于此,Tsay[8]研究了风险敏感性对供应商和零售商双方的影响,并运用回购策略进行调整。Zhang等[9]研究了零售商是损失厌恶型的一般报童模型,得出回购契约可以达到协调该供应链的结论。但综合上述研究发现风险规避信息都是对称的,因此对风险规避信息非对称下的回购契约进行研究,并找出一种有效方法揭示风险偏好信息,就可以使供应链主体在回购契约下的决策能够得到更好的理论指导。

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回购契约下,一个风险中性生产商和一个风险规避零售商的二级供应链,揭示了零售商风险规避程度对零售商订货量以及供应链上成员利润的影响。考虑了在风险规避信息对称与不对称情况下,风险规避程度对供应链上成员利润的影响,以及风险规避度信息对供应商的价值。

1 符号说明

假设该供应链为一个生产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简单二级供应链,生产商生产唯一产品,通过零售商的销售渠道,将产品销售给消费者。该产品的市场需求为x,其概率密度为fx,分布函数为Fx,x≥0。

c为生产商的生产成本,w为批发价格,SQ为该产品的期望销售量。b为生产商的回购价格。假定p为零售商的销售价格,在每一销售期前,零售商必须确定订货量Q,而且零售商在一个销售期内只有一次订货机会。如果需求x

在集中控制情况下,整个供应链的利润函数为:π=pSQ-CQ+VIQ

其中SQ表示期望销售额,pQ表示期望剩余库存,则:

SQ=minQ,D=Q-Fxdx IQ=Q-SQ=Fxdx

由于:

=p-pFQ-c+vFQ =v-pfQ

可知,供应链系统利润是最优订货量Q的凹函数,存在唯一帕累托最优解Q,且Q满足:FQ=

即:Q=Fp-c/p-v

2 回购契约构建

回购契约下,风险中性零售商的期望利润为:π=psQ-wQ+bQ-SQ

风险中性的生产商的期望利润为:π=w-cQ-b-vQ-SQ

零售商从其期望利润最大化的角度来选择最优的订货量Q,因为:

=p1-FQ-w+bFQ

所以,零售商的期望利润是订货量的凹函数,其最优订货量为:Qb=Fw-p/b-p

考虑到零售商可能因为资金有限,更加厌恶损失,为损失规避型零售商。采用管理科学与经济学广泛采用的分段效用函

数[12]来表示零售商的损失厌恶程度,令W表示零售商的初始财富,则:

UW=

其中,W为利润值,λ为损失规避程度,通常有λ≥0。若λ=1,则表示为风险中性。λ越大,越厌恶损失。为方便分析,假设零售商的初始财富为0,即W=0。

令θQ,b=,损失规避零售商的效用函数为:

U=λPX-Wq+bQ-xfxdx+px-wQ+bQ-xfxdx+p-wQfxdx=λ-1px-wQ+bQ-xfxdx+π

命题一:

(1)损失规避零售商有且仅有唯一最优订货量Q,满足方程:

λ-1b-wFθ+p-w+b-pFQ=0

(2)Q是λ的减函数,生产商、零售商的利润是λ的减函数:

=-

3 不对称的风险偏好信息研究

当零售商知道自己的风险偏好信息,而生产商没有考虑零售商的风险偏好信息时,生产商在制定回购价格决策时,一般是基于零售商是风险中性的假设。

基于零售商风险中性的假设,由最优订货量Q,可以得到零售商最优订货量和回购价格之间的对应关系,解得:

b=

把上式带入生产商利润函数,则生产商的利润函数用Q表示为:

π=w-cQ-b-vQ-SQ=w-cQ--vFxdx

同理,零售商的利润为:

π=psQ-wQ+bQ-SQ=p-bsQ-w-bQ=Fxdx-Q

可证得,生产商的利润函数为Q的凹函数,因此生产商偏爱最优订货量Q=argmaxπ。基于b=,生产商选择回购价格为bQ。

如果零售商为损失规避型零售商,当供应商给定回购价格时,零售商则从给定的回购价格和其损失规避程度出发,基于命题一的(1)式λ-1b-wFθ+p-w+b-pFQ=0选择最优订购量,而不是按照Qb=Fw-p/b-p。

表1中对比了当零售商损失规避信息为对称和非对称情况下,供应商、零售商及整个供应链的利润。对称信息下,零售商的利润要优于非对称信息;对称信息下,供应商选择的回购价格高于非对称信息,但对称信息下供应商的利润仍高于非对称信息。因此,对于供应链整体,对称信息下,供应链的利润要高于非对称信息情况。设销售价格为15,生产成本为3,批发价格6,残值是4,市场需求为0,20上的均匀分布,即x∈U0,20。图1为对供应商而言,零售商风险偏好的信息价值,即阴影区域。

4 结 论

本文分析了回购契约下,零售商损失规避程度对供应链中订货量及各成员利润的影响。进一步分析了零售商损失规避信息为对称和非对称情况下,供应链上各成员的利润对比情况。

研究表明,供应链中零售商的订货量,以及各成员的利润均为零售商损失规避程度的减函数。当零售商损失规避信息为对称信息时,供应链的整体利润要优于非对称信息;虽然生产商在对称信息下选择的批发价格要高于非对称信息,但对称信息下零售商的利润仍要高于非对称信息下的利润;对零售商而言,其利润在对称信息时也要优于非对称信息时。所以,要使供应链的整体实现Parrot改进,供应链上的主体要积极共享自己的风险偏好信息。

本文仅考虑了批发价格由外部市场价格决定的情况,即作为外生变量,进一步的研究中可以将批发价格作为供应商的决策变量来进行分析。其次,还可以放宽对零售商只有一次订货机会的限制,允许零售商二次订货,这些方面有待进一步分析。

参考文献:

[1] Pasternak B A. Optimal pricing and return policies for perishable commodities[J]. Marketing science, 1985,27(1):133-140.

[2] Padmanabhan V, Png I P L. Returns policies: Make money by making good[J].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1995,37:65.

[3] Donohue K L. Efficient supply contracts for fashion goods with forecast updating and two production modes[J]. Management science, 2000,46(11):1397-1411.

[4] Emmons H, Gilbert S M. Note. The role of returns policies in pricing and inventory decisions for catalogue goods[J]. Management science, 1998,44(2):276-283.

[5] Taylor T A. Supply chain coordination under channel rebates with sales effort effects[J]. Management science, 2002,48(8):992

-1007.

[6] Mostard J, Teunter R. The newsboy problem with resalable returns: A single period model and case study[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6,169(1):81-96.

[7] Kahneman D, Tversky A. Prospect theory: An analysis of decision under risk[J]. Econometrica, 1979(2):263-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