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控制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11-30 17:38:06

风险控制管理

风险控制管理范文篇1

[关键词]一岗双责;风险控制;安全管理;医院后勤

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安全生产问题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阐明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要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医院后勤的安全生产管理是医院最重要的支持系统之一,为医院的医疗设备和医疗诊治的每个环节提供可靠的保障,它包括医院建筑的改扩建、维修维护,医院的锅炉、用于消毒的压力容器、医用气体等特种设备,膳食的供应和管理,以及水、电、暖的供应等等,是医院医疗、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顺利实施的基础[1]。总务处作为北京中医医院的后勤主管部门,在安全生产上一直都是警钟长鸣,丝毫不敢懈怠。该次从安全管理的细节入手,强化后勤员工“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忧患意识,狠抓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不断加强和改进安全生产的监管工作,对容易发生重特大事故的部门采取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的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完善应急预案的制定,确保在发生紧急情况,实施救援工作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医院的财产损失。

1强化后勤安全管理,落实安全生产

“一岗双责”所谓“一岗双责”就是指某一具体岗位兼有双重责任:即该岗位的本职工作的职责和安全管理工作的职责。某具体岗位责任人如果因失职、渎职或违规操作、疏于管理等情况,所导致的本职工作任务未能顺利完成,或造成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则该责任人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同时抓好分管工作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2]。为使该院后勤各个部门(包括外包的物业公司)的员工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观念,形成安全工作“全员参与、人人有责、齐抓共管”的格局,结合该院实际,把安全管理细化到后勤各个班组和为医院服务的各外包物业公司,与每位员工都签订了“一岗双责”的责任书,并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纳入考核和评价体系中,实行奖惩制度。医院后勤各部门员工的岗位安全意识有了明显的增强,且每个岗位的员工也都明确了自己的安全责任之所在,以达到全体员工人人尽职的安全工作局面。与此同时,作为后勤的监管部门,督促各相关科室、班组和物业公司组织实施好安全工作考核、兑现奖惩、积极开展安全教育的管理工作。从而最大限度地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并妥善处理医院的各类突发事件,使每名职工都将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作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2安全无小事,风险控制管理要先行

2.1加强医院特种设备的风控管理。包括该院的各种电梯(客梯、货梯、滚梯)、高压消毒锅、锅炉设备、医用气体、变配电设备等的安全管理,特种设备运行区域也被列为重点的消防区域。①医院的各类电梯实行定期保养和维护,同时做好保养记录。由于出入医院的以老弱病残为主要人群,所以要求承包电梯运行的物业公司,在滚梯入口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协助和疏导患者乘坐扶梯,防止意外摔伤和踩踏事件的发生。②医院的高压消毒锅由专人负责、专库放置,定期保养,做好巡检和维护记录。③对于该院老旧的锅炉设备,要进行更新及低碳改造,即达到了安全标准又实现了节能的目标。该院聘请具有专业资质的公司对医院的锅炉燃烧器及控制系统进行定期巡检和维护,对燃烧器在运行过程中的烟气进行测试,保证燃烧器在最佳状态下运行,提高锅炉整体系统运行的可靠性。④医用气体除定点放置外,相应区域范围内严禁烟火,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及装卸,防止意外发生。定期对氧气站的设备、设施进行检测和维护,如液氧储罐的检测等,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对各科室的设备带定期巡检,及时更换和修复电插座、减压器、呼叫开关等设施,确保医用气体的正常使用。⑤该院的变配电设备由专业的科技公司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为确保医院在双路供电中断的情况下,柴油发电机组能够正常对重要负荷进行应急供电,每年定期对柴油发电机组的设备进行一次维护性负载运行实验,以验证发电机组能够满足重要负荷实际所需的带载能力,同时还可以消除发电机组内积碳,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该院每年还请供电局认可的具有专业资质的单位进行变配电设备的清扫检修及预防性试验,并出具完整的检测报告。2.2加强用水和污水处理设备运行的管理。对饮用水质量由专人进行取样监测,对污水的排放聘请专人定时监测、记录排水水质及流量,定期出具污水检测报告。委派专业公司定期对院内的污水井、污水池以及所有化粪池、食堂的隔油池等进行清掏,对污水管线进行清理疏通。近年来通过对污水处理设备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及时更换了锈蚀老化的投药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符合排污标准。2.3加强防火、防汛风控管理医院定期召开防火工作会,播放防火警示专题片,不定期地组织消防知识答卷活动和消防疏散演练,学习和实地演练灭火器、消火栓、水带、水枪等消防设备的使用,提高大家的防火意识和面对火灾时的应对能力和逃生能力。严格执行动用明火的审批制度,派专人到现场监督用火情况,维修及施工严格遵守消防安全制度及相关操作规程,确保动火安全[3-4]。根据气候特点,提前储备防汛物资,做好防汛准备工作,汛期来临时加强值班巡逻,保持通讯畅通。2.4加强危险医疗化学品和医疗废弃物的风控管理危险化学品从领取、使用、放置均由专人负责,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管理,避免危险化学品的泄露和伤害事故的发生,危险化学品的处理由专业公司进行。医疗废弃物的处置要结合院感部门的要求,严格按照医疗废弃物处置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使用专用垃圾袋和垃圾桶存放,专用车辆进行运输清理,防止传播性疾病的发生,保障院内人员的身体健康。

3开展多样性的、全员参与的安全知识培训

随着医院体制改革的深入,医院后勤已经成为集管理型、技术型、知识型为一体的专门学科。后勤管理越来越成为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提高后勤工作的效益和效率,加强后勤队伍的人才建设,对整个医院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后勤作为医院的保障系统,其职责不仅限于满足医院正常的工作需要,而更重要的应该是适应医院未来发展潜在的需要[3]。3.1加强特种作业人员的岗位培训,做到人人持证上岗。提高各专业领域员工的专业技术水平,形成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的专业团队。有计划地进行人才培养,尽可能多地把年轻人派出去,参加医院之间各专业领域的交流活动。3.2定期组织安全大讲堂。今年该院围绕着安全生产,每月组织一次后勤大讲堂,内容涉及到食品的营养与安全、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氧气站设备安全管理、保洁公司防火安全教育、电梯运行公司的电梯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锅炉运行公司的防火防爆讲座等。既有围绕社会热点安全问题的讲座,也有围绕医院自身安全特点的讲座。员工们参加踊跃,从中受益匪浅。今年还将举办用水安全讲座、用电安全讲座,空调的安全使用等讲座,涉及面广,涵盖了后勤各个专业领域,而且可以不限专业,交叉听取讲座,共同提高。该院准备把这项工作坚持下去,形成一种长效的培训机制,从安全的源头入手,安全教育常抓不懈。3.3不定期地组织安全演练和安全知识答卷活动。这样可以加强实操经验,把听来的安全知识点,变成自己自觉的意识和行动。做到遇事不慌,果断消除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

4加强安全巡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立即整改

①做好医院防火安全工作,这事关医院、患者和社会安全,对火灾隐患零容忍。该院曾经发生过空调自燃,所幸发现及时,并未形成事故。事后对全医院的空调进行了全面排查,并请示院领导,用了2年的时间,更换掉全部使用期限超过10年的空调。电气使用上的消防案例显示,有70%的火灾都是由不合格的插线板造成的,经排查该院有500多个老旧插线板,不符合安全标准,该次对其进行了全部更换。今年的某个周末,值班人员在院内巡查时发现垃圾站堆放的纸箱冒了烟,值班人员迅速取来灭火器将火灾隐患及时排除。后调监控发现,火险是由1名外卖人员将未完全熄灭的烟头随手丢弃所致。由于安全培训和灭火安全演练措施到位,员工反映快,处置得当,避免了火灾事故的发生。该次也认真对该事件进行分析研究,决定每天将废旧纸箱用水打湿,集中装进带有顶棚的铁皮货运车,并于当晚清运走,以杜绝类似险情的发生。②2012年7月21—22日,北京及其周边地区遭遇61年来最强暴雨及洪涝灾害,该院院区老旧,管网老化难以负重,病房楼等建筑也出现了灌水现象,这是该院防汛工作最为严峻的一年。经此一役之后,将院区所有的冷热水管进行了更换。与此同时该院委托专业公司,开展了该院地下综合管线的探测普查,并通过建立地下综合管线空间的综合管线图形与属性数据库,编绘出该院地下综合管线与专业管线的彩图,形成该院地下综合管线探测及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对该院地下管网实时监测。去年汛期市属医院中,只有该院未发生水管的爆裂。

5结语

安全管理存在于医院运行、医疗诊治的每个环节,是医疗基础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关键,也是医院后勤运营保障领域高效平稳运行的重要内容。因此应用科学方法实施风险控制管理,梳理、识别、分析、控制处理后勤保障各个环节中现存的或潜在的风险,以达到规避或降低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是医院后勤管理人员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5]。在该院后勤安全管理中,不断研究和完善基础运行设备的规范化管理,学习对风险事件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确保医院的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健全、预案完善、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安全工作考核公平、公开、公正,奖惩兑现,彻底杜绝各类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确保医院的安全与稳定。

[参考文献]

[1]包伟明.加强医院安全生产管理实践的探讨[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4(12):95-96.

[2]后河镇卫生院:医院“一岗双责”实施方案[EB/OL].安全管理网,www.safehoo.com/Files/ssfa/201509/410719.shtml,2015-09-13.

[3]鲍东平.医院后勤管理存在问题和思考[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10.

[4]吴斌.医院安全生产管理实践的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15):86-88.

风险控制管理范文篇2

关键词:企业融资;成本;风险控制管理

企业要想提升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必须要结合融资风险问题进行详细的探究,只有提升融资成本管理以及风险管理的效率,才能够有效的规避各类融资风险,确保企业能够实现更加科学合理的发展。从目前情况来看,由于企业在实际融资过程中,受到传统理念的制约,在企业的发展中,出现融资难、融资周期较长等一系列问题,基于此,只有使企业结合融资成本以及风险控制问题进行细致的思考,在降低当前的融资成本的基础上提升风险管控能力,才能够帮助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一、融资成本的概述

企业要想在市场环境中得以生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历不同的发展时期,在企业发展的初创期以及快速发展的时期,都会面临资金管理的问题,如果资金出现短缺的情况,就必须结合企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企业融资,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在使用融资资金的过程中,就会产生相应的融资成本。融资成本实际上是资金使用者为资金所有者提供的相应报酬,属于资金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产物,在企业的资金管理过程中,对于融资成本来讲,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是融资费,第二是资金使用费。融资费主要是指在企业筹集资金的实际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资金使用费是指企业在使用资金的过程中,向资金所有者提供的相关报酬。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所说的融资成本主要是指企业融资过程中所产生的财务成本。除此之外,企业还存在着一定的隐性成本,隐性成本是指在资源的利用过程中,由于将资源用到某种特定的用途之上,在这一过程中放弃了其他的用途而产生的经济效益,在互斥项目的操作过程中,如果选择了一项方案,就意味着放弃另一项方案,所放弃的项目的预期收益就是被选择方案的隐性成本。

二、融资成本对于企业发展的实际影响

从企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在开展资本结构决策的过程中,主要目标在于通过科学合理的安排资本结构,对其中出现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以提升企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一般情况下,企业的融资成本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在企业的盈利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企业在资金方案的管理过程中,必须要选择更加合理的方案,才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考虑融资风险问题,所以在开展各项决策的过程中,也应该充分考虑到资本偿还能力以及承担风险的能力。融资成本在一定情况下还能够进行抵税,在企业收入一定的情况下,企业所产生的贷款利息的费用会降低企业的原本利益,从而使企业所得税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由于企业会面临开展各项决策的状况,在融资的过程中便会产生较多的财务费用,但由于融资资金能够及时到位,在这种情况下,也会使相应的工程工期能够按时完成,从而能够使施工工作可以严格按照施工合同的标准正常运行。融资资金在市场环境中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这种融资方式有利于推进企业的健康稳定运行,但如果通过融资资金获得的利润不能够弥补所产生的融资费率,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大大增加企业的财务负担,使企业面临更大的财务风险,严重的情况下,也会使企业面临倒闭的情况。

三、我国企业融资成本及风险控制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对融资成本风险缺乏正确的认知

企业通过融资的方法,为企业筹集更多的资金,能够有效地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所以在融资的具体环节中,众多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对于资金收集的过度追求,将目光始终集中在融资方面。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忽略融资过程中的风险问题,意识不到成本风险控制的重要意义与实际作用。如果不能提升对融资风险的认识程度,也不能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就会在融资过程中存在更多的风险隐患。一方面,对于众多企业来讲,在进行融资的过程中,也没有进行科学的指导,由于企业的管理者不具备的融资水平,相关工作人员也没有对风险控制进行相应的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导致融资过程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而增加融资的风险。另一方面,由于众多企业不具备融资风险意识,也没有对相关人员开展培训工作,缺乏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这也会最终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如果不能够对企业存在的融资风险进行及时的预判,准确地掌握可能会出现的风险点,当实际风险出现时,就会缺乏较强的风险应对能力。

(二)融资方法相对单一

由于我国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也逐渐意识到融资的重要作用与影响,但由于我国目前企业的融资方式相对单一,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在开展融资的过程当中,便不能够及时的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融资方式,从而不利于提升融资成本以及风险控制的管理效率。除此之外,由于受到生产经营的制约,企业在开展融资过程中,一般会更加侧重于追求融资的高效性,在选择融资方式的过程中,也会将融资快、难度低作为选择的主要标准。在通过银行贷款实现融资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对于各类风险隐患的分析,也会难以实现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企业的融资方式相对单一,也会直接影响企业的融资成本问题,缩小融资方式的选择范围,从而提升企业的融资成本,增加企业的融资压力,影响企业融资的健康有序进行,在这种情况下,也会逐渐增加企业的融资风险。

(三)缺乏完善的内部资金管理组织体系

从当前情况来看,企业为了更好地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必须要建立健全相关的资金管理体系,以提升当前资金管理的质量与水平。除此之外,也要提升员工的参与能力,增加工作人员的凝聚力,对企业的各个环节进行更加科学的管理,才能够确保资金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推动资金管理执行力的有效提高。我国的众多企业虽然建立了相关的内部资金管理体系,并且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要想切实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改变传统的资金管理模式,还需要进行进一步加强。由于目前众多的企业缺乏完善的资金管理体系,在对资金进行管理的实际过程中,也缺乏相应的联动机制,在这种情况下,会导致融资成本以及风险管理缺乏较高的效率。在企业缺乏资金管理能力的情况下,如果不能够对资金进行相应的统筹规划,无法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也不利于对资金进行相应的监督与管理。由于企业的资金管理工作,一般通过财务部门负责,如果缺乏相关领导的指导与参与,与其他部门也没有及时地进行资源共享和业务沟通,在这种情况下,就难以对企业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更加精确地掌握,从而降低企业资金的统筹规划能力。除此之外,由于财务部门在资金管理过程中,缺乏一定的权限,也没有根据企业的相关业务活动及时地进行资金对接,也会错过最佳的资金管理时期。

(四)缺乏有效的资金监管考核机制

企业的资金管理水平与资金监管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对企业的资金管理进行有效的监督,才能够切实提升企业的融资成本以及风险控制管理水平,但从我国众多企业的现状来看,依旧缺乏科学合理的资金监管考核机制,如果对资金做不到有效的监督与管理,就会直接影响企业资金的合理配置,不利于企业实现更加稳定的发展。企业只有具备足够的资金,才能够促进各项活动的有序进行,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但由于一些企业在开展融资工作的过程中,没有对资金管理进行合理有效的监督,导致相关的考核机制也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由于缺乏更加严格的资金监管标准,便难以对各项资金活动进行约束,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大大降低企业资金的管理水平,增加融资过程的风险隐患,使风险控制失去原本的作用。虽然我国众多企业目前已经建立了相关的监督考核机制,但依旧流于表面形式,不能够对目前的监督制度进行有效的升级,也没有结合时展的特点进行相应的完善,这便会导致具体的监管目标不明确,难以发挥监督考核机制的实际效果。

四、提升企业融资成本及风险控制管理水平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对于融资成本风险的认识程度

对于企业来讲,要想切实提升融资成本以及风险控制的管理能力,首先应该转变原有的融资观念,提升相关的融资成本风险意识,加强对于融资成本风险的重视程度,从而对融资成本以及风险控制形成科学合理的认知。对于企业的领导者来讲,首先应该从自身做起,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优势,提升对于融资成本以及风险控制的重视,树立正确的融资成本意识,通过加强对于相关知识的学习,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与综合水平,积极学习提升融资成本以及风险控制管理效率的相关知识,意识到融资风险隐患带来的严重问题,从而结合实际情况,使管理者的权限充分发挥作用,加强对员工风险意识的培养。企业应该定期对员工开展相关的培训,使员工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以提升自自身的融资成本以及风险控制管理能力,促进企业的管理水平朝着更加科学有效的方向转变。

(二)拓宽当前的融资渠道

由于当前企业的融资方式相对单一,融资渠道较窄,在这种情况下,会直接影响企业融资成本以及风险控制管理水平的提升,所以说,要想切实提高融资成本以及风险控制管理的水平,必须要从融资的角度进行深入的思考,不断拓宽当前的融资渠道,增加目前的融资形式。首先,对地方政府来讲,应该积极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搭建科学有效的融资平台,从宏观方面进行调控,从而为企业提供更加丰富的融资渠道,以此来提升企业对于资金管理的效率,保障企业融资平台能够充分发挥优势与作用。要想加强对融资平台资金的管理效率,政府也应该结合地方的经济需求,认清地方的市场变化情况,对企业的现金流进行合理有效地利用,从而为企业提供更大的资金周转空间,以此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从而增加企业融资方式的多样性,在最大程度上降低融资成本风险问题的出现。其次,也应该不断拓宽当前的融资渠道,紧跟时展的变化,顺应市场环境的需求,对市场的动态进行及时掌握,对当前的产品服务结构进行相应的完善,从而不断优化当前的产品服务结构,提升企业的质量管理力度,实现融资平台的健康稳定发展,提升融资平台的整体盈利效果。对于地方政府来讲,也要充分发挥市场优势,对影响市场变化的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意识到企业经营中存在的众多问题,从而发挥资本运作的实际效果,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融资渠道,降低企业可能会面临的经营风险,切实提升融资成本以及风险控制的管理质量。

(三)完善企业内部资金管理组织体系

为了切实提升企业资金管理的能力,必须要对企业内部资金管理体系进行相应的改进与完善,企业只有对内部资金管理体系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做好各个环节的规划,才能够提升资金管理水平与融资能力。首先,企业要以财务部门作为主导,通过其他部门进行相应的辅助,建立相应的联动机制,提升对于资金的统筹管理,并且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才能够完善当前的内部资金体系。除此之外,企业要对财务部门制定严格的标准与规定,不断拓宽当前的权限,使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紧密联系起来,实现各项业务的准确对接,加强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合作,在最大程度上提升资金管理的整体效率,降低在融资过程中遇到的风险。其次,企业要发挥先进技术的优势,实现各类有效信息的共享,以保障企业的各项内部信息能够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实现资金的合理配置,企业只有对当前的资金管理体系进行不断地完善,才能够全面地了解当前的资金状况,提升企业的融资能力,有效地规避各类融资风险。

(四)完善企业的资金监管考核机制

企业必须结合当前发展的实际需求,完善目前的资金监管考核机制,为企业的融资成本以及风险控制管理提供重要的保障,企业只有明确当前的经营情况,有针对性地对资金管理考核标准进行明确,针对具体的考核环节,不断地进行细化处理,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考核标准,才能够为后续的资金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提供更加明确的指导方向,有效地规避各类融资风险。企业对只有对自身的经营状况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根据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制定符合要求的考核指标,从企业的根本利益出发,并且具备较强的大局观,才能够提升资金监管考核的整体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重视企业的融资成本与风险控制管理,提升相应的管理能力与效率,从发展的眼光看待融资成本以及融资风险问题,提高企业对于融资风险的意识,不断对企业内部的资金进行有效的整合,建立健全资金管理的监督体系,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降低融资的成本与风险,保障企业能够实现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毅,弓慧婷.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与债务融资成本——基于内部控制审计与金融生态环境的调节效应[J].财会通讯,2021(17):48–52.

[2]张志强,黄诗雅,关杰伦,等.发挥金融资本赋能作用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发展[J].广东科技,2021(08):42–46.

风险控制管理范文篇3

关键词:黄金企业;交易风险;控制;管理;有效途径

2013年后,黄金价格下跌严重,黄金企业进入微利时代,黄金价格的波动也因此成了黄金企业面临着的主要风险。以此为背景,企业开始将目光放在类似期货的套期保值工具方面,但是其本身属于一种双刃剑,如果可以对工具进行合理使用,的确可以帮助企业进行风险规避,促进其竞争力的提高,但是如果使用不当,则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更大风险,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企业股权受损。因此,做好黄金企业交易风险的控制管理非常重要。

一、黄金市场风险的基本概述

市场经济大背景下,市场风险本身具有客观存在性,在一些特定条件下还表现出某种规律性。黄金企业在开展经营管理活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有效的管控措施来降低风险,但是无法实现风险的完全消除。对黄金市场风险进行分析,发现其具备普遍性、客观性、不确定性以及可预见性等特点,黄金价格波动风险是其主要体现,指因为黄金价格的频繁波动,引发未来黄金价格走势的不确定性,金价下跌或者上涨后,可能会导致企业利润的亏损,企业的损失同样具有不确定性的特征。当黄金价格频繁波动时,企业流动资金会有所减少,股票价格也会呈现下降趋势,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自然会受到影响。基于此,做好黄金市场风险分析,强化交易风险管理,对于黄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必须得到企业管理层的高度重视。

二、黄金企业交易风险控制的作用

黄金市场交易环节,如果黄金企业对于交易风险缺乏足够的重视,没有能够树立起风险控制管理意识,则在经营管理中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企业丧失盈利机会。构建起完善的风险管控体系,能够更好地帮助企业进行资金调配和风险控制,黄金企业交易风险控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对黄金生产企业的作用。黄金生产企业能够借助相应的黄金价格风险预警系统,实现对于金价波动风险的有效控制,规避未来某个时期黄金价格下跌引发的风险,通过成本锁定的方式来避免企业亏损,确保销售计划的顺利实施。不仅如此,黄金生产企业可以通过交易风险控制来对自身的定价方式进行丰富,保证定价的合理性;二是对黄金冶炼企业的作用①。一般情况下,黄金冶炼企业本身的利润并不高,净利率甚至不足1%,盈利能力受原料成本影响巨大,而从原料采购到产品产出通常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在进行生产加工的过程中,如果黄金价格出现较大波动,则黄金冶炼企业将会面临巨大的价格风险,想要实现既定的利润目标难度较大,甚至可能无法保住成本。通过构建风险控制管理体系的方式,黄金冶炼企业可以在原材料采购的同时,于期货市场开展相应的套期保值工作,对材料成本进行锁定,在实现对业务成本控制的同时,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三是对黄金销售企业的作用。交易风险管理能够帮助黄金销售企业更好地进行交易活动,使得其销售计划的顺利完成,依照原定计划开展生产经营,同时也能够为黄金销售合同的签订提供良好保障,使得企业不需要担心购货方在交货时要求以现货市场的黄金价格作为成交价,这样即便出现黄金价格下跌的情况,因为套期保值的存在,也能够通过期货市场盈利来对现货市场中的损失进行弥补。

三、黄金企业交易风险控制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建立规避风险的制度保障。一方面,应该构建起相应的风险控制制度,推动交易部门、风险监控部门和财务部门的相互监督,对于风险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需要及时进行处理,如果发现规章制度过于陈旧或者不适应新的发展状况,则应该进行重新设立。同时,应该对套期保值制度进行完善,作为黄金企业风险控制制度的基础所在,套期保值制度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直接关系着企业整体的经营效益,必须将其贯穿到整个交易过程中,企业交易人员在进行交易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套期保值制度的要求。另外,作为交易风险管理的核心所在,风险控制管理制度能够为风险控制提供参照,将金价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此来保证企业的稳定可靠运行。必须明确,风险控制制度本身也属于监督制度的一种,需要能够对企业具体交易情况以及金价波动的影响进行全面细致评估,以此来将内部控制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另一方面,应该设置相应的黄金价格波动风险预警机制,提前将黄金市场中存在的风险揭示出来。黄金企业应该以黄金市场的价格波动作为基础和前提,准确把握好金价运行状态和变化趋势,及时就黄金价格波动风险进行预警,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具体来讲,主要是通过对市场黄金价格的跟踪和检测,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应用有效的分析工具,对黄金市场价格存在的异常波动进行研究,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启动相应的应急决策机制,以更好地应对一些潜在风险,控制好金价波动对于企业的负面影响。(二)完善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应该明确各级风险控制机构的职责,对决策委员会的领导作用进行凸显。在成立黄金交易决策委员会后,需要由企业董事长担任主任,相关副职则担任副主任,各部门负责人担任委员会成员。各个下设机构的职责依次为:风险控制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对交易有关人员法的风险管理工作进行流程进行监督,做好交易控制制度执行情况的定期审查,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处理②。另外,也需要对交易部门提交的风险事件报告进行全面审查,提出有效处理意见;交易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对黄金企业交易活动的总体规划进行制定,对各阶段交易的综合评估状况进行制定和审查,也应该做好各部门交易过程中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协调。可以在交易委员会下设相应的交易部门,确定好部门负责人,做好投资方案的初步审核工作,确认其存在可行性之后,可以将企业交易状况上报给决策委员会,提交交易日志,并在授权范围内对风险事件进行处理,如果在处理的过程中,发现风险事件超出了自身授权范围,则需要向企业进行汇报。交易委员的成员应该包括几种,一是风险控制人员,需要能够对黄金交易过程中存在的资金风险和操作风险进行监督控制,及时对交易中的风险进行修正,核实好交易员的具体交易指令,看是否存在违规操作的情况,如果发现与投资方案不符的情况,应该及时提醒交易人员,并将其上报给风险控制委员会。在发现风险后,风险控制人员可以在自身授权范围内,采取有效的处理和应对措施,及时将其告知交易员和相关负责人,提交风险相关的书面报告,提出有效的方案修正建议。如果交易中存在有违规操作的情况,同样需要上报有关负责人,提出风险处理意见,做好止损操作,以更好地满足交易所经济公司对于资金的要求;二是信息员,需要对供应、生产、仓储和销售等环节的信息进行整理,从期货公司提供的宏观经济分析政策以及石油价格、通货膨胀、市场供需关系等出发,为交易方案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建立起相应的信息管理体系和人员沟通平台,对数据信息的收集、传递和反馈机制进行完善;三是方案设计人员,必须严格依照决策委员会的整体规划,拟定相应的交易投资方案,提交给小组负责人进行审核,审核结束后,决策委员会提出修改意见,设计人员通过不断修改来对操作方案进行完善。在这个过程中,还应该关注黄金市场行情的变化,对投资交易的方案进行修正,也应该做好方案执行情况的监督,提醒交易员注意操作中存在的风险和隐患;四是交易人员,不仅需要相应的交易指令,每天将期货交易状况报告给期货部门负责人,还应该主动接受决策委员会的监督,依照其要求将交易日志每天上报,如果发生重大亏损或者浮亏,超出了相应的止损限额,则应该在事发前进行口头汇报,然后于当天提交相应的书面报告。资金委员会主要负责对黄金交易中的资金进行调拨结算,并依照相应的交易投资方案,对决策委员会审核批准后的资金调拨通知单进行执行,依照申请来进行资金拨付③。(三)梳理风险管理的流程。一是应该完善交易服务管理平台,帮助企业开展市场分析预测,对交易风险进行预警,实现风险规避,提升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二是应该规范交易流程,并对交易规则进行明确,以完善的管理流程为支撑,确保交易的顺利进行,对交易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规避。完整的黄金企业交易流程应该为:第一,由设计人员依照决策委员会的要求,设计出相应的期货交易投资方案,提交给相关负责人进行初步审核,同时由风险控制员进行风险评估;第二,期货部门负责人在完成方案初步审核后,提交给决策委员会审核,风险控制员将方案中的潜在风险报告给风险控制委员会,由委员会向决策委员会上报;第三,审议通过后,决策委员会下达指令,资金委员会依照指令进行资金调拨,并向交易员发送通知;第四,交易员依照设计人员的交易指令,选择恰当实际对方案进行执行;第四,风险控制员需要对交易行为进行核查,如果发现与投资方案不一致,需要及时上报;第五,收到账单后,资金委员会需要进行核实,然后由相关负责人签字确认,做好财务处理工作;第六,交易方案执行期结束后,需要将方案执行情况报告给决策委员会,开展交易效果和风险评估;底漆,方案执行环节,信息员必须将每天的最新信息提供给设计人员,由设计人员根据信息变化做好方案调整。(四)重视风险管理队伍建设。考虑黄金企业本身在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场操作以及技术分析等方面的人才需求,企业应该积极引入风险管理专业人才,以管理层为支撑,通过招聘和培训的方式,提升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对金融衍生品交易相关的岗位人才进行充实。黄金企业在人才招聘过程中,应重视风险管理人才的引进,根据交易过程中的常见风险问题,结合黄金交易市场行情及发展趋势,制定一套科学、完善的交易风险管理人才招聘标准,对应聘者的风险识别及防范能力、市场分析预测能力、职业道德素养、学习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估,满足黄金交易风险管理要求时才予以录用,壮大黄金企业风险管理队伍,增强交易风险管理力量。同时,黄金企业应重视对于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通过产品推介会、知识讲座、媒体宣传等方式,对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聘请专家或者业内知名人士,结合自身的实践经历,向管理人员传授黄金交易风险防范经验和技能,以此来增强其管理能力和操作能力,以便更好地承担起风险管理工作,降低黄金交易过程中发生风险的可能性,确保交易活动的顺利、安全进行。黄金企业在培养交易风险管理人才时,应结合电子化交易趋势,加强对管理人员网络素养及技能的培养,要求管理人员能够了解黄金电子化交易的整个流程,做到对各种网络安全防护技术的熟练运用,避免出现信息泄密、密码被盗等安全问题,以此来提升电子化交易过程中的风险防范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推动了黄金市场的开放,在黄金价格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情况下,我国的黄金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内,黄金现货以及相应的黄金衍生品将会成为黄金市场中新的热点,黄金产业和黄金市场的改革在推动黄金产业稳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黄金企业而言,新的发展环境带来的不仅有更多的机遇,也有各种各样的风险。对此,黄金企业必须及时对自身的经营策略进行转变,做好交易风险的控制管理工作,在保证自身竞争力的情况下,推动我国黄金产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注释

①吴月才.金融机构债券投资交易风险分析及建议[J].吉林金融研究,2018(11).

②安鸿飞.金融资产交易的风险与防范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8,(29).

风险控制管理范文篇4

关键词:电力企业;风险控制;管理

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下,作为电力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则必须要注重对自身内部的控制,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决策的失误。另外,企业还要结合所面临的风险,建立健全风险控制管理体系,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风险管理工作。

1国际能源电力企业风险管理实践的借鉴

1.1更加注重风险管理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和标准化。对于德国E.ON公司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是经过长期发展,也就是从原先的COSO框架向ISO31000的标准所进行的。在其中,风险管理的流程在各个集团的不同地域中都有得到覆盖。结合实际,企业在风险管理中所涉及的指导思想、相关流程与各类业务处于融合状态。1.2更加注重对战略风险的分析,监测和应对。德国E.ON公司在实际工作中有开始将风险管理程序融入在战略监测决策过程等环节中,这样做能够对环境变化和超前作出业务组进行及时的应对。在风险控制中,通过对相关政策指导矩阵的构建,以及对未来可能会面临重大环境因素不确定因素的分析,来不断增强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1.3危机管理能力和相关机制建设有待提升。据了解,日本东京电力公司现有的风险管理体系较为健全,但是在处理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泄露事故中,在多个方面存在严重的纰漏,具体表现在危机评估及时性、应急措施响应及时性以及信息公开机制建设等方面,在处理上不合理,导致企业整体形象受到严重影响。

2当前电力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控制现状

2.1风险意识较为淡薄。从整体来看,我国多数电力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相同的问题,即缺乏对风险管理的正确认识,没有充分认识到风险管理控制的重要性,长期下去,势必会影响其发展速度。2.2全面风险管理组织职能体系不够完善。通过调查发现,部分电力企业在风险管理控制中,对相关组织职能体系不够完善,这就导致企业在具体管理工作中的职能发挥存在较多的问题,而在遇到风险时,各部门之间出现相互推卸责任的局面。针对这种情况,作为电力企业必须要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完善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组织职能体系。2.3全面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不健全。随着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促使电力企业在全面风险控制管理能力明显提升,并形成具有一定完整性的制度,但是在具体应用中,企业在这方面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全面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不够健全。针对此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电力企业全面管理制度实施所具有的实践性,还对企业自身发展造成不小的影响,因而作为电力企业需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2.4风险管理控制手段较为单一化。因电力企业在全面风险管理制度上还在完善的过程中,所以大多数工作人员对实企业全面风险控制管理明显不够熟,且在进行风险管理中所使用的方式也比较单一,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管理。

3电力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控制的主要内容

对于电力企业而言,在进行风险管控工作中,主要就通过对相关分析手段,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概率和造成的后果进行科学分析,而在内容中主要涉及以下四个方面。3.1风险的识别。有关风险识别,一直都是电力企业开展风险管理工作的基础工作,简单来说就是在面对风险前,借助多种手段对电力企业可能潜在的风险进行判断,之后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对所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鉴定和归类。由此可说明,风险识别工作在电力企业占据重要地位,企业必须要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根据风险所具有的基本特点和种类对其进行有效识别。3.2风险的测算。针对风险测算,需要相关人员在企业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进行。在此环节中,要根据科学统计和相关分析手段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全面分析,这样做主要是对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有效预估。3.3风险评。估在此环节中,首先需要电力企业根据具体计划来制定风险控制目标,之后结合具体情况,对各项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最后则可对风险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为企业制订出针对性的方案。3.4风险决策。电力企业在风险决策环节中,可根据所参选的方案来选择最合适的处理方案的一个决策过程。在通常情况下,企业在处理风险问题中,要结合具体情况,选择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规避风险、降低风险以及承受风险的措施,来进行风险的有效控制。

4关于提高电力企业自身安全风险分析能力和安全管理控制水平的相关策略

对于如何切实提高自身对安全风险的分析能力和安全管理控制水平,作为电力企业则可从以下几点进行。4.1确立坚定的风险管理目标和发展方向。众所周知,安全管理主要内容就是风险管理,对于当前我国电力企业安全风险管理了解可发现,其所实施的多个环节,如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风险控制等,都是在闭环过程管理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对于这种体系的建立,不仅是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还是推动其发展的要求。因而作为电力企业需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加强宣传和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不断提高各级人员对风险管理的认识程度,从而能够正确认识到风险管理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和主要流程。此外,企业在具体实施中,需要深入贯彻落实具体的工作思路,也就是分专业、分层次、抓培训、建机制和抓落实,同时还要特别注重安全风险管理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以此能够更好地保证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开展的效果。4.2建立具有分层次的风险防控体系。作为电力企业,在风险控制管理工作中要严格根据管理职责和工作特点,分别负责相应程度和类型的安全风险,期间要特别注重对安全责任的落实。与此同时,相关人员要加强对安全生产三个组织体系作用的发挥,也就是安全保证体系、安全监督体系和安全责任体系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能够专业配合的安全风险防控机制。在此过程中,各级安监部门为主导,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订针对性的安全风险管理总体方案和工作计划。其次,企业还要积极组织宣传培训和风险评估环节的开展,以此能够对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落实进行全面监督。在做好这些之后,各部门需严格遵循相关原则,也就是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各类安全风险进行有效辨识和分析,从而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避免电网大面积事故的发生。4.3适当借鉴国际能源电力企业风险管理的实践经验和教训。在此环节中,电力企业需要注重以下几点:一是,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推进风险管理体系的实用化和标准化。为了能够实现此目标,相关人员首先就要注重风险管理的评估和考核,建立出具有针对性的体制机制。比如在实施“走出去”战略中,企业则可通过对国际企业海外业务风险管理经验的学习,建立具有国际化业务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和相关管理标准流程。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控制风险管理。二是,注重对战略环的监测与动态评估,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升企业战略决策的风险分析能力,健全相关流程,特别是重大决策的风险管理职能和工作流程。针对国内外政策环境所发生的变化以及相关技术的发展,需要对其进行全面跟踪和分析,并为此建立相应的战略风险管理机制。三是,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建立危机管理的体系,即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关键资源保障体系。4.4建立健全电力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结合实际能够发现,电力企业会因受到内外环境所发生变化而面对各种风险,具体包括:自然风险、经济风险、金融风险等,对于这些风险,因其表现形式不同,所以在管理方式也各不相同。为了能够对各种风险进行合理控制,企业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具体如下:一是,企业自身发展过程中要将全面风险管理纳入其中,与此同时,企业还要站在不同的层面,对各个领域,如技术、经济和财务等领域中进行合理的风险管理规划,以此能够逐渐形成满足企业需求的全面风险管理机制和体制。这样做,显著提高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制度化和系统化;二是,加大对各方面的风险管理,简单来说就是负荷预,风险、燃料管理风险、市场力抑制风险和报价策略风险等,此外还要重视对电网投资风险、电力监管风险和信用风险的管理,只有做好这些才能够更好地控制风险;三是,注重电力的可靠性和电能质量,并将其作为保证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指标。基于此,企业要从这些方面为切入点,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

5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电力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风险,针对这种情况,企业必须要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结合实际建立健全风险控制管理体系。通过本文对当前电力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控制的深入分析,企业在提高自身安全风险分析能力和安全管理控制水平上,可结合上述几点进行,即确立坚定的风险管理目标和发展方向、适当借鉴国际能源电力企业风险管理的实践经验和教训、建立健全电力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通过这些有效策略,不仅帮助企业更好地面对风险,还极大地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进而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田艳.大数据时代下企业财务内部风险控制的分析与研究——以电力企业为例[J].中国商论,2018(31).

[2]郭军红.加强电力企业电力营销中电费回收风险的管控[J].居舍,2018(26).

[3]王天宇,徐竹溪,尹君,等.对基于大数据时代电力企业财务内部风险控制的探讨[J].纳税,2018,12(25).

[4]胡文静.试论电力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对策[J].纳税,2018(20).

[5]邓越.中国电力企业在巴基斯坦并购中的风险控制——基于上海电力并购卡拉奇电力(KE)公司案例[J].当代经济,2018(11).

[6]曲歌.电力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改进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8(11).

[7]高丽英.电力企业税务风险点与有效控制方式分析[J].现代国企研究,2018(8).

风险控制管理范文篇5

关键词:电力企业;风险控制;管理

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下,作为电力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则必须要注重对自身内部的控制,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决策的失误。另外,企业还要结合所面临的风险,建立健全风险控制管理体系,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风险管理工作。

1国际能源电力企业风险管理实践的借鉴

1.1更加注重风险管理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和标准化。对于德国E.ON公司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是经过长期发展,也就是从原先的COSO框架向ISO31000的标准所进行的。在其中,风险管理的流程在各个集团的不同地域中都有得到覆盖。结合实际,企业在风险管理中所涉及的指导思想、相关流程与各类业务处于融合状态。1.2更加注重对战略风险的分析,监测和应对。德国E.ON公司在实际工作中有开始将风险管理程序融入在战略监测决策过程等环节中,这样做能够对环境变化和超前作出业务组进行及时的应对。在风险控制中,通过对相关政策指导矩阵的构建,以及对未来可能会面临重大环境因素不确定因素的分析,来不断增强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1.3危机管理能力和相关机制建设有待提升。据了解,日本东京电力公司现有的风险管理体系较为健全,但是在处理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泄露事故中,在多个方面存在严重的纰漏,具体表现在危机评估及时性、应急措施响应及时性以及信息公开机制建设等方面,在处理上不合理,导致企业整体形象受到严重影响。

2当前电力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控制现状

2.1风险意识较为淡薄。从整体来看,我国多数电力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相同的问题,即缺乏对风险管理的正确认识,没有充分认识到风险管理控制的重要性,长期下去,势必会影响其发展速度。2.2全面风险管理组织职能体系不够完善。通过调查发现,部分电力企业在风险管理控制中,对相关组织职能体系不够完善,这就导致企业在具体管理工作中的职能发挥存在较多的问题,而在遇到风险时,各部门之间出现相互推卸责任的局面。针对这种情况,作为电力企业必须要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完善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组织职能体系。2.3全面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不健全。随着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促使电力企业在全面风险控制管理能力明显提升,并形成具有一定完整性的制度,但是在具体应用中,企业在这方面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全面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不够健全。针对此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电力企业全面管理制度实施所具有的实践性,还对企业自身发展造成不小的影响,因而作为电力企业需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2.4风险管理控制手段较为单一化。因电力企业在全面风险管理制度上还在完善的过程中,所以大多数工作人员对实企业全面风险控制管理明显不够熟,且在进行风险管理中所使用的方式也比较单一,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管理。

3电力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控制的主要内容

对于电力企业而言,在进行风险管控工作中,主要就通过对相关分析手段,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概率和造成的后果进行科学分析,而在内容中主要涉及以下四个方面。3.1风险的识别。有关风险识别,一直都是电力企业开展风险管理工作的基础工作,简单来说就是在面对风险前,借助多种手段对电力企业可能潜在的风险进行判断,之后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对所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鉴定和归类。由此可说明,风险识别工作在电力企业占据重要地位,企业必须要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根据风险所具有的基本特点和种类对其进行有效识别。3.2风险的测算。针对风险测算,需要相关人员在企业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进行。在此环节中,要根据科学统计和相关分析手段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全面分析,这样做主要是对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有效预估。3.3风险评估。在此环节中,首先需要电力企业根据具体计划来制定风险控制目标,之后结合具体情况,对各项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最后则可对风险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为企业制订出针对性的方案。3.4风险决策。电力企业在风险决策环节中,可根据所参选的方案来选择最合适的处理方案的一个决策过程。在通常情况下,企业在处理风险问题中,要结合具体情况,选择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规避风险、降低风险以及承受风险的措施,来进行风险的有效控制。

4关于提高电力企业自身安全风险分析能力和安全管理控制水平的相关策略

对于如何切实提高自身对安全风险的分析能力和安全管理控制水平,作为电力企业则可从以下几点进行。4.1确立坚定的风险管理目标和发展方向。众所周知,安全管理主要内容就是风险管理,对于当前我国电力企业安全风险管理了解可发现,其所实施的多个环节,如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风险控制等,都是在闭环过程管理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对于这种体系的建立,不仅是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还是推动其发展的要求。因而作为电力企业需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加强宣传和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不断提高各级人员对风险管理的认识程度,从而能够正确认识到风险管理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和主要流程。此外,企业在具体实施中,需要深入贯彻落实具体的工作思路,也就是分专业、分层次、抓培训、建机制和抓落实,同时还要特别注重安全风险管理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以此能够更好地保证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开展的效果。4.2建立具有分层次的风险防控体系。作为电力企业,在风险控制管理工作中要严格根据管理职责和工作特点,分别负责相应程度和类型的安全风险,期间要特别注重对安全责任的落实。与此同时,相关人员要加强对安全生产三个组织体系作用的发挥,也就是安全保证体系、安全监督体系和安全责任体系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能够专业配合的安全风险防控机制。在此过程中,各级安监部门为主导,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订针对性的安全风险管理总体方案和工作计划。其次,企业还要积极组织宣传培训和风险评估环节的开展,以此能够对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落实进行全面监督。在做好这些之后,各部门需严格遵循相关原则,也就是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各类安全风险进行有效辨识和分析,从而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避免电网大面积事故的发生。4.3适当借鉴国际能源电力企业风险管理的实践经验和教训。在此环节中,电力企业需要注重以下几点:一是,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推进风险管理体系的实用化和标准化。为了能够实现此目标,相关人员首先就要注重风险管理的评估和考核,建立出具有针对性的体制机制。比如在实施“走出去”战略中,企业则可通过对国际企业海外业务风险管理经验的学习,建立具有国际化业务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和相关管理标准流程。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控制风险管理。二是,注重对战略环的监测与动态评估,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升企业战略决策的风险分析能力,健全相关流程,特别是重大决策的风险管理职能和工作流程。针对国内外政策环境所发生的变化以及相关技术的发展,需要对其进行全面跟踪和分析,并为此建立相应的战略风险管理机制。三是,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建立危机管理的体系,即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关键资源保障体系。4.4建立健全电力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结合实际能够发现,电力企业会因受到内外环境所发生变化而面对各种风险,具体包括:自然风险、经济风险、金融风险等,对于这些风险,因其表现形式不同,所以在管理方式也各不相同。为了能够对各种风险进行合理控制,企业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具体如下:一是,企业自身发展过程中要将全面风险管理纳入其中,与此同时,企业还要站在不同的层面,对各个领域,如技术、经济和财务等领域中进行合理的风险管理规划,以此能够逐渐形成满足企业需求的全面风险管理机制和体制。这样做,显著提高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制度化和系统化;二是,加大对各方面的风险管理,简单来说就是负荷预,风险、燃料管理风险、市场力抑制风险和报价策略风险等,此外还要重视对电网投资风险、电力监管风险和信用风险的管理,只有做好这些才能够更好地控制风险;三是,注重电力的可靠性和电能质量,并将其作为保证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指标。基于此,企业要从这些方面为切入点,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

5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电力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风险,针对这种情况,企业必须要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结合实际建立健全风险控制管理体系。通过本文对当前电力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控制的深入分析,企业在提高自身安全风险分析能力和安全管理控制水平上,可结合上述几点进行,即确立坚定的风险管理目标和发展方向、适当借鉴国际能源电力企业风险管理的实践经验和教训、建立健全电力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通过这些有效策略,不仅帮助企业更好地面对风险,还极大地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进而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田艳.大数据时代下企业财务内部风险控制的分析与研究——以电力企业为例[J].中国商论,2018(31).

[2]郭军红.加强电力企业电力营销中电费回收风险的管控[J].居舍,2018(26).

[3]王天宇,徐竹溪,尹君,等.对基于大数据时代电力企业财务内部风险控制的探讨[J].纳税,2018,12(25).

[4]胡文静.试论电力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对策[J].纳税,2018(20).

[5]邓越.中国电力企业在巴基斯坦并购中的风险控制——基于上海电力并购卡拉奇电力(KE)公司案例[J].当代经济,2018(11).

[6]曲歌.电力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改进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8(11).

[7]高丽英.电力企业税务风险点与有效控制方式分析[J].现代国企研究,2018(8).

风险控制管理范文篇6

关键词:内部审计;风险管理;内部控制

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以内部审计为手段,警醒公司风险控制管理的治理,作为内部企业管理的目标,从而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笔者通过风险控制管理与内部审计的关系,分析内部审计在其中的作用。

一、我国企业风险控制体系不健全

1.风险控制不到位

目前,企业不十分重视风险管理,或因眼前利益的驱动而被动地进行风险控制,使企业在管理中忽略了对风险进行整体地分析,无法对未来出现的风险作出及时的防护措施,导致企业无法适应外界激烈竞争的环境,难以在众多竞争者中抢占市场空间及资源。

2.内部管理体系不健全

《风险管理审计》准则虽规范了企业的风险管理,但缺乏完善的管理审计程序。又由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及发展时期、环境的影响,导致了企业内部审计无法制定管理标准。同时,由于我国的企业发展不平衡,中小企业并不重视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使企业内部的审计机构成为摆设,且内部审计管理工作也没有得到实施与开发[1]。

3.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由于我国的内部审计制度起点比较晚,对内部设计的人才培养仍处于摸索阶段,使得目前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员工缺乏专业的审计管理知识,无法适应企业的经营管理需要。因此,我国企业内部的审计员工的整体知识储备不高。

二、内部审计参与风险控制管理的动因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使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许多风险,为了减轻企业的风险负担,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由此衍生。在内部审计的运作中,企业管理者发现其可增加企业的生产价值和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的价值。为了提高企业的发展进程,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有增无减。

三、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对策

1.完善大数据风险控制体系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技术的迅速发展和逐步成熟,企业的内部审计通过大数据挖掘出隐藏的价值,提升风险防控反应速度和精准的服务力度。例如,沃尔玛已经开始了网站数据库整合迁移和Hadoop集群扩展工作,通过大数据应用让消费者成为biggerspender。当沃尔玛在做出决策前,可利用大数据风险控制体系将执行成本降到最低,并创造新的消费机会。比如,A先生是沃尔玛的资深会员,其近五年来购买商品的品种、数量、型号、时间信息、支付方式信息、商品配送信息、会员卡信息、住址和联系方式,甚至包括A先生在沃尔玛的购物流程监控视频、门禁数据等线下消费信息都已被沃尔玛的信息系统详细记录。当A先生再次驱车来到最近的沃尔玛大卖场时,A先生手机移动终端的沃尔玛App已收到购物清单中80%商品的推荐信息和电子优惠券信息,App上还按商场流程标注了每件商品的具体位置、型号信息。当A先生支付此次费用后,沃尔玛数据端已开始更新A先生的相关消费信息,并开始预判A先生下一次需购买的商品数量,并将数据提交给APP的推荐业务[2]。

2.提高企业风险管理的自律性

随着风险管理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其在抗风险的作用显著,使得企业的长久发展有了合规必要的条件。企业要想将风险降到最低,就需要全方位把握公司各个分支的运营情况。

3.完善风险管理评估体系

内部审计在审计工作过程中有大量相关知识与信息作为支撑,且审计过程中可以运用各种分析法,分析及预测企业各组织结构及资产结构的风险损失、风险发生、风险发生的频率。例如,红雁池公司自2017年以来高度重视审计风险管理评估工作,通过审计查找风险点和管理漏洞。具体表现为:(1)重视审计基础工作,摒弃以往的事后监督管理模式,推行事前监督和全程监督管理模式;(2)加强内部风控制度建设,改变风控监督模式。该公司在审计过程中先对各个部门及其责任进行分类整理,细化风控制度,在关键环节提出具体措施、细则等,加强审计力度。

四、结语

内部审计部门主要是对风险管理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所进行的风险管理的再监督,同时内部审计部门还可直接作为风险管理人。在必要的情况下,内部审计可以直接进行风险管理。由于内部审计介入风险管理是一个崭新的事物,所以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

作者:邓静 单位:四川川港燃气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风险控制管理范文篇7

一、现状与前景

所谓车贷险,即购车人要想获得银行的按揭贷款,必须先买这种保险:由保险公司负责调查贷款申请人的资信,万一借款人不能按约定还款,由保险公司负责银行的损失。

具体讲,为了转移银行的风险,保险公司开设了汽车贷款分期付款保险。汽车贷款分期付款保险是以汽车消费贷款合同规定的还款责任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它既是一种信用保险,同时又是汽车消费贷款的保证。

近年来,随着汽车消费贷款的不断增多,汽车贷款保险一度成为保险公司争夺的热点。有资料显示,截至去年年底,我国个人汽车信贷余额达945亿多元,且正迅猛增长。在近年来新增的私家车中,有1/3的是贷款购车。车贷正在成为国内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领域最为红火的业务之一。

汽车贷款越来越火,各家商业银行和汽车经销商趋之若骛。据预测,到2010年,中国将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全球第三大汽车市场,占全球市场份额的6%。我国即将进入一个大规模汽车消费的时代。到2005年,中国有购车能力的家庭将达到4200万户。对于开办汽车贷款的机构来说,这就意味着成百千亿的贷款总额和利息收入。汽车信贷消费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力和空间。从2000年起,银行与保险公司联手打造汽车消费信贷的“蛋糕”,使得汽车消费信贷不断升温,车贷险市场越做越大。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项业务却逐渐陷入了尴尬境地。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加之实际操作失范,保险公司所承担的风险与所获得的收益已越来越不相适宜。目前,高赔付率、高贷款逾期率、高出险率和低费率、低追偿成功率等“三高二低”已成为车贷险的致命伤,信用危机也使保险公司望而却步。所有开办车贷险业务的保险公司,无不在这一业务上陷入了亏损的泥潭。从保险公司的角度看,当履约风险超过保险公司的风险承受能力时,必然要做出相应调整,最终结果就是无奈放弃了车贷履约保险这块“蛋糕”。

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深圳等地的部分保险公司最近相继宣布停办车贷险业务,还没有停办这项业务的保险公司也开始明显收缩。而很快就将出台的“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将使保险公司面临更大的考验。

二、凸现的风险

目前,贷款的流程是:先由保险公司对借款人进行调查,银行根据保险公司的调查材料按图索骥,根据履约保单和机动车辆保单发放贷款。对于银行来说,贷款人在买车时,买一个车贷险,以后一旦出现恶意贷款或是呆帐坏帐,银行所有损失都由保险公司负责理赔。在现行的汽车信贷链上,我们看到的是银行和汽车经销商不承担任何风险,而让保险公司独挡的模式。在系统性风险的作用下,保险公司承担了全部的责任。照此办理,车贷险己成为吞噬保险公司利润的黑洞。

1.车贷险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社会信用体系的缺失,它最直接的反映是个人信用风险过大,由于目前国内的个人和企业金融信用体系没有建立起来,缺乏信用等级监督和对失信者进行惩罚的机制,部分消费者信用观念淡漠。个人信用风险已成为保险公司面临的最大风险。

2.信贷管理主体偏移,贷款“三查”制度不落实。本该由银行落实的贷款“三查”基本上是由汽车经销商、保险公司操作。从而造成贷前调查错位,银行对第一还款人的资信状况缺乏真实全面的了解。由于投保双方信息不对称,没有投保人理赔信息跟踪制度,部分高风险投保人可自由流动,使保险公司制定的高风险条款形同虚设。对凡是保险公司同意承保车贷险的购车人,银行几乎是“有求必应”,银行的贷款调查只停留在表面上的审查上,因而难以准确判断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

3.从去年底开始,不少银行降低了汽车按揭的门槛,给汽车按揭坏帐抬头以可乘之机。有的银行降低汽车按揭门槛的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大幅下调首付比例,有的银行甚至推出了“零首付”;将规定的3年还贷年限延长到5年~8年;大幅下调贷款利率;将放贷人对象逐步由高收入扩展到一般的工薪阶层:放宽、简化信用审核,甚至取消担保人制度等。

4.保险公司在做资信审验时,为了杜绝风险,根据要求,公司要见本人,要见身份证原件,还有人户的调查、电话的回访,确认这个人是真实的、真正的消费者,而且买车是用于家庭消费。这个确认过程很烦琐,保险公司显然不如银行的手段和资料完备,又没有现成的征信系统可查,只能是凭感觉,凭经验,既不科学,又搞得很累。现行的做法往往是保险公司对借款人的调查由车商“代办”。现在看来,在这一业务领域没有可行性强的一套制度或机制约束,承担的风险太集中、太大。

5.保险公司为扩大自身的市场份额,竟相加大自己的负荷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一些保险公司违规操作。为了争抢业务,它们的分支机构将总公司经过一定标准和数据研发的、报经保监会备案的车贷险条款与银行以合同或协议的形式随意加以更改,扩大了保险责任。比如规定逾期3个月不还款保险公司就要承担赔付责任等。

(2)条款规定保险公司有绝对免赔率,一般在15%左右。而银行与保险公司签署的违规协议却将这一免赔去除了,由银行担当的一块责任和风险也完全转给了保险公司,从而使银行放松了审贷的责任心和要求,也加大了保险公司的赔付压力。保险公司为争抢业务还向银行及经销商支付高额手续费,并且以协议的形式确定下来,有的手续费高达30%~40%,影响了保险公司维持正常经营的能力。

(3)有的保险公司业务操作程序混乱。不按程序办理业务现象普遍存在,导致管控薄弱,风险加大。部分保险公司在办理业务过程中,不按监管机关要求的经审批的单位才能做兼业的规定,一些银行分支机构不具备资格也在做此项业务。

6.车贷还有一些不易规避的系统风险。比如汽车降价速度快、幅度大,一辆新车两三年后的价格有可能跌到比贷款还低的程度,这就使部分购车者宁愿把汽车这个抵押物赔给银行,也选择不还款。但与此同时,汽车骗贷行为也日趋严重,案件大幅上升。目前车贷官司主要有三类;一是车贷者将车辆用于经营,因经营不善无力偿还贷款。二是将还车贷的钱挪作他用。三是恶意车贷,车一到手就立即转卖“黑典当”或“地下钱庄”,随即隐匿行踪。

三、几点启示

车贷险的由盛到衰,一方面是由保险公司、银行自身经营管理和风险管控不到位所造成,另一方面是由保险公司、银行以及汽车经销商的无序竞争以及贷款人的个人信用不无关系。车贷险是个完整的经济“生态链”,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眼下需要消费者、商家、银行、保险公司共同承担起责任。

1.保险业应加强行业自律,保险公司要切实规范经营行为,加强内部管理,防止保险风险过于集中。有条件的应实现汽车保证保险的专业化经营,进入一个新的领域,保险公司都要有一整套的人员、队伍、核算、数据、分析系统,进行集中管理,避免内部无序竞争,增强防范能力,将风险降低。今后提高车贷险门槛已是必然趋势。保险公司不仅要注意物的风险,更要关注入的道德风险。

2.高赔付是目前车贷险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在某些车贷发展较快的地区,车贷险的平均赔付率高达120%,最高达到近200%。虽然由个人引发的道德风险不可避免,但如此高的赔付率不禁令人怀疑某些保险公司的精算能力。保险公司在设计产品时没有引进科学的精算以及相关数据,只是凭经验数据,很难把握费率厘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这也是造成保险公司在经营车贷险业务过程中走到目前地步原因之一。在今年初进行的车险条款费率改革中,许多保险公司由于精算技术方面的原因就已显得力不从心,车贷险的停办更是给保险公司在精算技术上敲响警钟。再之,就是财产险公司能不能做长期业务,如果做,用什么方法进行管理,因为它涉及预定利率问题,牵扯到控制利差问题,因此,应考虑用什么方式才能更好地解决对保险双方都有约束的问题。

3.银行业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主动调整自己的现行做法,取消违规的合同和协议,承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防范和化解贷款风险。金融监管部门要尽快修订和完善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制定完备的实施细则:商业银行要发挥在汽车消费信贷管理中的比较优势,落实贷款“三查”制度,进一步提高资信调查的能力,采用多种抵押方式,在信用贷款方面作一些有益的尝试。借鉴国外在汽车金融服务方面的经验,根据不同情况,采取房产抵押及其他不动产抵押、法人和自然人担保、权利权益抵押、担保人连带责任、经销商回购担保等方式,改变防范风险的局限性。通过转变经营理念,改变防范风险的局限性,加大对贷款人的还款约束。

4.汽车销售商、银行、保险公司应联手共同维护汽车消费市场和车贷险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各方应加强合作,相互协调,规范操作,加强承保前的核保工作,共同把好资信审查关。按目前的操作方式,车主若想进行一车多贷等骗贷行为,必须与卖方(汽车经销商)或承保方(保险公司)“合作”,因为卖方与承保方均须出具证明,银行才会放款。所以,如果汽车经销商不参与承担部分风险,加强内部管理,车贷风险控制就会存在漏洞。正确处理银行、汽车经销商和保险公司三方的利益关系,本着坦诚相见、相互理解、各尽其职、共同发展的宗旨,明确三家利益共享、责任共担。只有三方利益均享,才能保证合作长久;只有三方责任均担,才能保证市场健康有序。

5.个人信用是车贷险发展的绊脚石。信用是信贷的基础,就车贷险而言,保险公司面临的最大风险是客户的个人道德风险。我国目前尚未建成个人信用体系,个人的信用状况不易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有待健全。由于各保险公司、银行掌握的客户资料都属于商业机密,目前很难资源共享。另外,如果将骗贷者的资料公布,还存在泄露客户个人隐私的问题。如何恰当地做到信息共享,至今仍是一个课题。政府应尽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尽快建立联系网、数据共享的“个人征信系统”,提供开放的信息平台。通过查询借款人的历史信用记录,银行、保险机构就能全面了解和掌握借款人的资信情况,使汽车消费贷款在良好的市场环境中发展。

风险控制管理范文篇8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EPC工程总承包模式;风险控制

1引言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能够解决设计、采购与施工等环节相互脱节的问题,所以,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得到了普遍应用。但是,在EPC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应用过程中也存在较多的风险,因此,还需要明确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并通过有效手段进行风险控制。

2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概述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指的是工程企业在业主的委托下,根据合同约定条款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等环节实施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承包者需要对所承包工程的进度、质量、安全以及费用负责[1]。相比于传统的承包模式,EPC总承包模式具有多重优势:(1)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更强调设计阶段在工程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有利于优化工程建设方案;(2)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有利于将设计、采购以及施工等各个环节衔接起来,提高项目运作效率和效益;(3)可以明确工程的质量责任主体,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找到负责人。

3水利水电工程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中存在的风险

3.1合同风险

水利水电工程EPC总承包模式中存在诸多的合同风险:(1)部分合同条款不够明确,导致承包范围以及具体内容不明确,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纠纷;(2)多数合同仅对工程总价进行明确规定,未考虑施工期间设备、材料、人力等资源的价格变化导致的成本浮动,以及施工条件或业主主观因素导致的设计变更,也会造成纠纷[2]。

3.2进度风险

工程进度风险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1)如果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区域的地质条件较为复杂,会加大勘察、设计等工作的难度,延误整体进度;(2)若业主不满意设计方案,会进行多次方案修改,造成审批延误;(3)若采购计划不全面,会影响供应商供货的及时性,造成施工工序不连贯,延缓施工进度;(4)相关政府部门的审批流程较为复杂,可能会延误工期。

3.3质量风险

工程的质量风险体现在两个方面:(1)水利水电工程较为复杂,涉及多个专业,如果各个专业的设计人员缺少有效沟通,可能会导致设计错误,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质量风险;(2)施工过程中若没有合理选择施工工艺,选择的材料不合格或技术水平较低,也可能会加大质量隐患。

3.4自然风险

由于一些自然因素,如遭遇雨雪等恶劣天气时,会增加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影响施工的安全性,延误工期。

3.5施工组织与财务风险

施工组织与财务风险体现在两个方面:(1)部分总承包单位缺乏组织管理经验,造成设计与施工环节融合不足,或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计划了解不足,没有实现各类工种的有效配合,增加施工组织风险;(2)部分业主没有及时支付工程款,而总承包单位也没有合理规划现金流,从而导致承包单位的财务风险。

3.6安全风险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常涉及地下管线,如果业主没有提供完善的既有地下管线敷设资料,总承包单位也没有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防范工作,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造成既有管线的破坏,引发安全事故。

4水利水电工程EPC工程总承包模式风险控制管理策略

4.1加强合同管理

水利水电工程总承包合同是法律文件,也是风险控制管理的关键,所以,进行水利水电工程EPC工程总承包风险控制管理时,需要加强合同管理工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业主以及承包公司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以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来商定合同细节,并拟定合同草案;2)总承包单位需要加大对合同各项条款的研究力度,分析合同条款,如果发现漏洞或问题需及时修改;3)总承包单位需要根据合同分析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可能会出现的风险隐患以及自身需要承担的风险,增强风险控制意识。

4.2加强风险评估

作为专业的工程总承包单位,在承包水利水电工程前需要做好风险评估工作,判断自身是否具有承担这些风险的能力。总承包单位需要分析水利水电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会受到的影响以及具体的影响因素,例如,地质变化对工期等方面的影响。尽可能综合考虑所有的影响因素制订风险控制管理预案,以避免出现风险或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4.3积极应对经济风险

为了有效应对经济风险,总承包单位应不断优化设计方案,增强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与经济性,且需要准备风险储备金,以备不时之需。同时,建立材料和设备供应商数据库,及时掌握价格信息,为降低项目采购成本提供可靠依据。

4.4积极应对进度风险

总承包单位应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的工程量和合同约定的工期制订进度计划,及时完成设计、资料提交等工作,避免延误工期。如果涉及拆迁等问题,需及时沟通,并制订完善的拆迁方案。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进度控制,确保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保持一致。

4.5积极应对质量风险

在施工过程中,可采取以下措施来避免质量风险:1)在施工前,总承包单位应明确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标准与施工规范,加强图纸审核,并安排设计部门与施工部门做好设计交底工作;2)总承包单位还需要做好材料、设备的验收工作,严禁使用不合格的材料与设备;3)总承包单位需要引进先进的施工工艺,构建质量控制体系,并对每一道工序进行严格验收。

4.6积极应对自然、组织、财务等方面的风险

总承包单位需要综合分析施工区域的气候状况,明确可能会出现的气候问题,及时制定预防措施;还需要加强组织管理培训,科学开展资料收集、劳务调配等工作;如果出现材料价格上涨或业主变更设计等情况,需及时与业主进行沟通,避免出现财务风险[4]。

4.7加强安全风险控制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安全事故,危及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以及承包公司的经济效益,为此,总承包单位应加强安全风险控制。在施工前,总承包单位需要对施工区域进行综合考察,了解施工区域的地质条件、水文条件以及气候条件,并根据不同地质或水文条件制定科学有效的安全控制策略。同时,总承包单位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4.8科学选择分包商与合作单位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难度较大,技术也比较复杂,所以,大多数总承包单位都比较依赖专业的分包商,尤其依赖设计分包商与工艺分包商,如果没有科学选择分包商,会加大总承包单位的风险。为此,总承包单位应该科学选择分包商与合作单位。总承包单位可以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分包商与合作单位,且需要对投标商的经验、信誉、组织管理能力、报价等各方面进行考核。

5结语

水利水电工程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当中的风险较多,法律法规风险、进度风险、质量风险等会影响到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为此,应当加强合同管理、加强风险评估并积极应对进度、经济等各方面的风险,从而保障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建龙.水利水电工程EPC工程总承包的风险控制管理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8(3):1-142.

风险控制管理范文篇9

论文摘要:作为规避风险和投机套利的工具,衍生金融工具为金融机构、非金融性公司、企业和投资者进行保值、风险管理、资产组合管理提供了有效工具,同时,它以小博大的特性及在市场博弈中所表现出的较强的获利能力使其成为部分投资者投机获利的最佳选择。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国家对衍生金融工具限制的逐步放开,衍生金融工具不断发展,其将成为企业理财的重要工具。本文通过对不同衍生金融工具的特征、避险功能的分析,论述了企业选择和应用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控制策略。

一、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特征

(一)金融期货的风险特征。金融期货是一种完全不同于金融现货的交易方式,两相比较,前者具有独特的保证金制度、结算制度和数量限额制度。其中,交易保证金是金融期货投资者获取收益或承担损失的杠杆。从交易结果上来看,交易保证金既不限制收益,又不限制风险,合同持有者最终究竟是受益还是受损,关键取决于其对市场价格走势的判断是否正确。当然,有时即使判断正确,也有可能在短期的逆势中因支付不起保证金而被迫平仓受损。

由于金融期货主要是在场内交易的,各交易所完善的保证金制度、结算制度和数量限额制度,使得金融期货交易的信用风险和流动风险相对较小。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对手不能履行合同而形成的风险,若金融期货交易在交易所内进行,则每一个交易者最终都将和清算所进行结算,这样,清算所实际上承担全部可能违约的责任,在此情况下,即使有一部分交易者违约,对其他的交易者也不会产生影响。至于流动风险,在正常的交易过程中也是基本上不存在的,因为交易所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确保交易对象的流动性。

(二)金融期权的风险特征。期权是一种不对称的合同,所谓不对称是针对期权所特有的风险和收益机制而言的。正因为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称,所以期权的风险要分买卖双方来进行识别。在期权交易中,合同买方所承担的风险是有上限的(最大损失为期权费),而其获利的可能是无限;与买方相反,合同卖方所承担的风险是无限的,而其获利的却是有上限的(最大收益为期权费)。因此,从表面上看,期权交易对合同买方是有利的,因为合同购买者可以根据现货市场的价格来决定是否履行合同,从而既可得到市场价格波动可能带来的好处,又可避免市场价格波动可能带来的损失,最大的代价只是付出一笔期权费。但是,在实际交易中,买卖双方获取收益的概率也是极不对称的,通常卖方获利的概率要大于买方,期权交易的首要风险是市场风险,而且在市场风险方面,合同卖方承担的风险要大于合同买方。不过,期权市场中的四种期权工具可以进一步降低交易者的市场风险,这四种期权工具是买入看涨期权、卖出看涨期权、买入看跌期权、卖出看跌期权,它们提供给那些刚做卖出或买入的一方,在发现价格波动不利于自己时做出反向对冲来弥补损失。一般来说,在行情看涨时,采取买入看涨期权或卖出看跌期权的做法,而在行情看跌时,则采取卖出看涨期权或买入看跌期权的做法。此外,就市场风险而言,合同买者支付的期权费的大小也是衡量风险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金融互换的风险特征。互换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当事人按共同商定的条件,在约定的时间内交换一系列支付款项的金融交易。互换主要包括利率互换和货币互换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都蕴涵着远期合同交易思想,从某种意义上说,互换只是将远期合同的限定范围放大而已。然而,互换又具有其本身特有的功能,它的产生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回避因利率、汇率变动可能造成的风险损失;通过利率和货币互换来降低筹资成本;冲破当事人之间因资本市场、货币市场的差异以及各国外汇管制法规所造成的壁垒以开拓更为广阔的筹资途径。这些背景对于互换的风险识别具有重要的意义。

与金融期货和期权不同,互换在业务发生时就对交易双方都有利,即合同双方都可以通过互换来降低筹资成本、转移价格风险、调整资产和负债的货币结构等。但这并非意味着互换没有风险。互换不仅伴随着风险而产生,而且这类交易在风险上还具有独特之处,互换涉及的风险主要有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风险、兑换风险、差额风险和替代风险等,其中兑换风险、差额风险和替代风险则是互换交易所特有的风险。(1)市场风险在互换中主要是指由于利率、汇率变化而给互换交易者造成的损失。互换包括利率互换和货币互换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在市场风险方面是有区别的,就利率互换而言,由于互换的只是根据名义本金计算出来的利息支付,而本金并不参加互换,所以市场风险不是很大,远比金融期货和期权要小。而在货币互换中,由于本金要交换,因此交换的资金比利率互换交换的资金量要大得多,所以市场风险也就更大,当某一方换出的货币在将来汇率下跌时就有承担因汇率变动而发生的损失,所以,交易的关键在于交易者对未来汇率走势的判断上。(2)在信用风险方面,由于互换交易主要是在场外进行的,所以此类风险较大。就利率互换而言,当交易的一方违约时,交易的另一方将承担信用风险,这种风险的程度将视现行市场利率的水平而定。就货币互换而言,当交易的一方违约时,交易的另一方将承受比利率互换更大的信用风险,这种风险的程度视现行市场汇率水平而定。(3)在流动风险方面,由于早期的互换合同是无法转让的,所以此类风险也较大,但是,近年来,随着互换业务的迅速发展,很多商业银行也参与到互换交易中来,并在交易中扮演了类似期货交易所和期权交易所的角色,从而使得互换合同的流动性有所增强。而且国际互换交易协会和英国银行家协会共同推出了标准化的互换合同,使得互换合同可以在二级市场上流通转让,从而大大降低了互换的流动风险。

(四)金融远期合约的风险特征。远期合约在风险与收益的设计上类似于金融互换。它是在合约签订时就确定未来交易的日期、价格,这就意味着既避免了未来价格不利于自己变动而带来的风险,也失去了有利于自己变动而带来的利益。因此,远期合约的价格风险较小。但由于远期合约是由交易双方直接商定的,是一对一的预约交易,不仅流动性极差,而且还面临较高的信用风险。

二、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企业内部控制策略

(一)建立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内部管理体系

作为交易主体的企业对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风险管理,是整个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管理的基础,因为只有有效地限制了微观上的风险,才有可能有效地防止宏观上震荡。企业对衍生金融工具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首先要建立起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

1.建立自上而下的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管理系统。企业的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管理系统包括高层和基层两个层次。(1)董事会及高层管理人员。董事会和高层管理人员是企业风险管理体系中的高级管理层,他们在风险管理中发挥着核心的作用。高级管理层的风险管理意识就是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企业风险管理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级管理层。(2)风险管理部门。风险管理工作日益重要,设立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是必要的。衍生金融产品投资的风险,是传统的风险管理办法所无法承担的。衍生投资的巨额亏损失败血案已使越来越多的企业设置这样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风险管理部门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的独立性,即它被授权在监督、控制企业风险中能不受干扰地依制度办事。风险管理部门应与衍生金融工具业务的具体操作部门完全分开,负责这项工作的人员要全面了解和掌握企业所从事的所有衍生金融工具业务。同时,企业应有足够的激励机制吸引和稳定能胜任这项工作的专业人才。(3)其他部门。交易部,是指企业从事衍生金融工具业务操作的前线部门,也是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门,交易部的风险管理责任有:遵守企业风险管理的各项规定,制定本部门投资策略及风险管理的各项办法,及时传递交易的有关信息,按时制作并传递部门投资及风险分析报告,配合其他部门的风险管理工作。结算部,与交易部是相互独立的两个部门,人员不能重合,结算工作一般由会计部门处理,结算部门应根据企业风险管理的有关规定运作。财务部,根据企业财务状况的总体分析,从部门的角度提出对企业风险承受能力的意见,并在税收、会计处理上做出适应金融衍生工具业务特性的相应安排。稽核部,对业务部门如财务部、结算部、交易部、风险管理部的工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核查,对企业衍生金融工具的业务制度及执行情况进行核查,提出有关结论和改进意见,是企业内部稽核制度的执行部门。法律部,对衍生金融工具业务的有关法律问题提供意见。信息部,保证业务操作中信息资源传递的畅通、准确、及时。

2.确立合理的风险管理过程。(1)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度量。应该以整个企业为基础把所有的交易业务和交易业务的风险尽可能地全面地进行度量。企业应保证管理层在综合的基础上对企业风险暴露状况做出估计。风险度量及风险度量的处理过程应十分明确,能正确地反映投资企业所面临的多种类型的风险,投资企业中所有层次的有关人员都应懂得风险度量的标准,而且这种度量标准应能为限制和监督各种承担风险的业务活动提供一个共同的框架。一个积极参与衍生金融工具和其他交易工具活动的投资企业应至少每天监督一次信用风险、交易头寸和市场变化情况。(2)风险限额。由整个投资企业的总风险限额和具体业务活动风险承担指导方针组成的健全的系统是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系统应对投资企业承受的风险设置界限,还应确保那些超出某一预定水平的头寸将及时受到管理层的注意。这一限额体系应与投资企业总的风险管理工作相一致,并与资金实力相一致。企业在进行衍生金融产品的交易时,对不同投资组合所面临的各项风险不仅要制定总风险额,还要制定分项投资的风险限额,这些限额应与投资企业的总体风险度量方法相一致,并尽可能完全与企业范围内其他业务活动中发生的同类风险综合起来。企业所能承受总风险的底线受该企业经济实力、高层管理者的风险偏好、衍生金融产品品种等因素的影响。如果风险限额被超过了,应告知高层并必须得到被授权的管理人员的许可。这些超额头寸对企业的总体风险承担情况的影响应立即加以研究。在实际工作中,常用的风险限额有以下几种:第一,名义头寸、合约头寸或总头寸限额。名义头寸、合约头寸或总头寸限额是最基本、最简单的风险限额方法。它们提供衍生金融工具业务活动量的信息,但不反映价格敏感性和波幅,对于即时的市场风险暴露情况也提供很少的信息。衍生金融工具业务的参与者不能把这些限额作为所使用的唯一的限额工具。第二,止损限额。这种限额是用于避免在某一头寸达到特定水平时的可能损失的限制性指标。在具体操作中,当这些限额到达时,须采取行动或者将其变现或对其进行套期。第三,缺口或到期阶段限额。这种限额是通过控制在一定时期到期或重新定价的衍生金融工具的数量或金额来控制损失的限制性指标。这种限制对利率风险管理和流动性风险管理比较有用。与名义限额和止损限额类似,缺口限额作为其他限额的补充时较为有效,但单独使用时则不够理想,因为它不能合理地代表特定头寸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市场风险。第四,VAR限额。所谓VAR限额就是风险价值限额,这种限额能有效地反映特定的衍生金融工具组合可能给予企业带来的市场风险。在设定这种限额时,管理人员先计算头寸的当期市价,然后用统计模型来估计这种金融衍生工具给定的市场因素变化时可能造成的损失。(3)资讯系统。一个准确、信息量大而及时性强的管理信息系统对于衍生金融工具业务的审慎运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相应地,管理信息系统的质量是决定风险管理处理过程中整体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风险管理的职能部门应监视风险,并将风险度量情况报告给高级管理人员和董事会,在交易商的日常运作中,至少每日应将风险暴露情况以及损益情况报告给监督这些业务的管理人员。具体的讲,管理信息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提供即时准确和有意义的资料给各阶层的管理及有关人员;保持资料的完整和可靠;提供早期警告讯号。高级管理人员须每天在适当时间审阅和了解机构的交易损益额、未平仓净额、未平仓总额。(4)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各部门在职能上有分工,做到既互相监督又互相补充、支持,使机构风险管理工作稳健地进行;内部审计指机构的稽核部门对其他部门及有关制度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

(二)强化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内部控制策略

1.市场风险的内部控制。市场风险是衍生金融工具的一种主要风险,其内部控制可按如下步骤进行:第一步是计算风险敞口头寸,即市场价值。敞口头寸的大小决定需对该头寸可能遭受的潜在损失进行评估的次数。对于交易商(Dealers)来说,每天至少应评估一次;对于套期保值者(Hedgers)来说,一个月或一季度评估一次即可;第二步是确定交易者的风险承受能力。根据交易者的资信,计算其总敞口额度。确定下来后,若交易者超出额度交易,则可对超额部分采取对冲措施或要求其重组敞口头寸;第三步是严格交易程序。交易所应制订高效的信息系统,将稽核人员与交易人员独立开来进行审计。对衍生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模型进行定期检查,保证新开发的衍生工具品种只有在完全并入管理系统后才能运用;第四步是进行“压力测试”。模拟在市场崩溃或流动性极差引发价格剧烈震荡的情况下,交易者的承受能力。测试在极端情况下,敞口头寸所发生的变化,对冲还能否实现以及寻求防范或弥补的措施。同时,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的复杂性,对衍生金融工具市场风险的管理除了和其他资产的风险管理一样,对市场价格(如汇率、利率、证券行情等)有良好的判断能力外,还应注重对产品的特性加以了解,开发出合适的管理软件由专家实施管理。

2.信用风险的内部控制。信用风险存在于一切交易中,场外衍生产品交易最为严重。信用风险的内部控制措施主要有:(1)信用额度。信用额度是对单一信用风险敞口设定信用额度,以控制信用风险的集中度,这是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事前控制的主要方法之一。在设定信用限额时,应仔细分项以下信用额度的影响因素:一是外界评级(如标准普尔、穆迪公司)的评级结果;二是交易时间的长短。时间越长,额度越小;三是金融衍生工具价格的变动。价格变动越大信用风险也就越高。如在利率互换中,如互换期间利率上升,则支付固定利息的一方将受益。但由于对方支付浮动利息的成本增加,相应所承担的信用风险也会增大;四是第三者保证和抵押品可减少信用风险。一般抵押品(现金除外)价值作一定的折扣后确定交易额,折扣比例视抵押品不同而有差异。(2)运用信用金融衍生工具。信用金融衍生工具是参与方允许将信用风险进行剥离和转移的契约或协议,其实质是将信用风险与标的金融资产的其他风险分离,并转移给其他机构或个人。对于单个现金流的信用风险,可以通过购买信用期权来转移风险,对于来自多个现金流的信用风险,则可以利用互换产品来转移风险,信用远期和期货可以用来对冲信用风险。(3)在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中使用净额轧差协议来减少信用风险。净额轧差协议就是当交易双方有两个或多个交易时,这些交易的盈亏可以相互抵消的协议。根据美联储的估计,该协议会使金融衍生工具信用风险减少40%—60%。

3.流动性风险的内部控制。流动性风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资产组合流动性风险,二是资金短缺风险。管理流动性风险的有效措施是实行多元化投资。在多元化投资组合中,每种投资都要有一定的额度限制,保证部分投资具有高度的流动性以应付不时之需。如可将部分资金投到货币市场上,一旦期货或期权市场出现不利变动,需补充资金时,可立即将货币市场工具变现。对于资金流量也要实行多元化管理,避免各种货币、产品在某一时期集中支付。同时也可实行内部使用资金收费的方法以促使各方关心资金的使用成本。

4.法律风险的内部控制。在法律风险的管理中,企业应加强对法律风险的评估工作,认真分析金融衍生工具合约的合法性,严格审查内部授权文件,分析有关国家法律性制度在金融衍生工具合约方面的相关规定、分析由于这些规定给交易造成的影响、分析有关国家的破产法律、分析金融衍生交易担保文件的效力问题、关注有关国家法律变更对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高音.衍生金融工具风险与会计对策[J].市场周刊,2005,(10).

风险控制管理范文篇10

关键词:原料药;设备管理;具体研究

中国目前已经是国际上最大的原料药产品出口国,其研发生产和进出口药的能力举世瞩目。但应当清醒看到,我国原料药工业生产目前还处于工业生产管理水平比较落后的状态,其原料产品工业附加值比较低,而且存在排放物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现象。因此如何有效提高利用原料作为药品的生产管理水平已经成为广大原料药企共同关注面临的一个问题。

1原料药生产设备管理的意义

设备管理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1)设备使用管理安全是机器设备正常生产运行的重要基本保证。在我国现代化工业生产中,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主要是通过操作生产机器设备直接完成的,生产机器设备的好坏直接影响本生产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任务的顺利完成,也直接影响到本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必须认真搞好设备维护管理,正确使用设备,精心设计维护、修理设备,使设备经常保持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2)设备技术管理水平是提高维修设备质量的重要环节。保证维修设备技术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维修设备维修持续时间和日常维修设备质量。必须清醒看到,现在中小企业日常维修设备作业持续时间相对过长,效率低下,除了由于维修设备技术管理不良的原因之外,很大部分程度上主要是由于设备安排不妥,备件供应不及时等设备管理方面的不良因素直接造成的。(3)设备质量管理技术是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技术保证。设备使用寿命系统管理,是对各种各类设备使用寿命及周期进行管理全过程的系统管理,包括正确合理选择使用各种设备、正确合理配置设备各类设备、维护以及日常修理以及更新改造继续使用各种设备等等,是对各种设备全寿命的管理工作。设备的技术运动管理形态,是从生产设备运动形态基本面角度来看,指生产设备从开始研究、设计、制造或从现场选购设备进厂直到验收开始,设备投入整个生产经营领域运行全过程,即经设备使用、维护、修理、更新、改造然后直至设备报废,然后退出投入生产经营领域的一个全过程。这个全过程的运动管理系统称为生产设备的物资技术运动管理。设备的资本价值管理形态,是从工业设备经济资本管理价值角度来看,包括工业设备的最初生产投资、运行管理费用、维护费用、折旧、收益以及更新改造的配套措施和设备运行管理费用等,从生产过程的资本价值层面的管理又被称为工业设备的实体经济资本管理.

2原料药生产过程设备风控管理

原料药品的生产安全过程及其中的中药原料安全风险主要分为源自中药原料的供应、产品质量和成本三个方面[2]。

2.1原料风控

所有与应用原料药产品生产过程有关的产品物料,包括产品关键点和起始点的物料、中间体、催化剂、工艺处理助剂及产品包装材料等,均须要严格制订一套符合规范的产品质量标准。原料药企业生产所需要的原料多可分为有机化学试剂和生物化学中间体。其中多数企业原料产品可直接通过原料市场渠道向大厂商进行直接采购,来源成本比较稳定,而少数一部分企业原料的综合生产利用过程主要涉及重点危险生产工艺和高污染工艺环节。随着安全环保生产监管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其原料供应渠道可能也会出现严重中断,影响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生产。风险管理因素应该要贯通于从精准物料库到源头的精准采购一再到确定合格品种的使用等各个环节,能有效预防并及时发现这些风险管理因素或食品安全隐患,并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

2.2质量风控

与质量标准相关的审计、批准、复制、更换和任何撤销,应严格遵守电子文件质量管理法的要求。质量标准的所有变更规定应优先评估对公司产品质量的直接影响,并根据国家相应的质量准则进行严格验证,标准的所有变更规定应有充分的法律理由,并证明对产品质量没有不利影响。产品物料的质量检验、检查以及产品的质量留样检验应按国家规定程序进行,保证产品检验相关数据的质量完整性、真实性,检验操作方法规定应经过严格验证,检验所用仪器经过检验确认,委托进行检验的企业受托质检单位还应要求具有委托相应企业资质文书证明。要根据对产品质量安全特性及对同类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重视程度对产品物料分类进行准确分类,必须对其他供应商产品进行现场质量审核。生产加工企业和采购供应商签订的产品质量责任保证书和协议的具体内容,要责任明确、法律上有效,材料采购要经过审计后从合格的材料供应商购买。采购所需的相关文件、资料内容齐全[3]。

2.3成本风控

(1)设备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设备是原料药和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在原料药和药品生产企业生产设备主要是指塔、炉等装置,参与化学反应,发挥辅助作用。为了提高设备的利用率,设备的选择必须符合药物的生产特点,保证设备的可靠性。设备性能和精度要达到要求,工作稳定。设备要具备重新修复性,在修复过程中,结构简单,零件容易采购。最后,从经济角度来看,设备成本不应很高。(2)原材料成本控制。要利用市场因素和方法控制商品价格。首先,可以利用多国企业的经验,通过评估供应商的合规和守约情况的能力,在年度内分期采购,由于具有数量优势,必然会带来合同的价格优势。在正确预测价格动态的情况下,以合理的价格采购原料。但采购需要一定的化学知识和经验。必须加强供应商甄选和管理程序,为了打破垄断,鼓励第二和第三个供应商参与,保证供货商之间的合理竞争。可以通过减少信贷周期或通过寻求供应商的现金折扣提供优惠价格。通过技术进步改变或减少技术路线,大幅度降低成本,但同时取决于科学工作者开发和掌握技术的能力。食品药品管理局将实施非常严格的检验和批准程序,因此大多数企业将选择最合适的产品。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允许回收和包装,溶剂、母液也要遵循再循环使用的原则,溶剂和母液的回收再利用有助于提高产量和降低成本,减少排放,有利于环保,有利于以便科学降低生产成本。但同时对“回收材料的质量”进行适当的检验。(3)控制人力成本。工作人员的安置和配置应以原药生产的特点为基础,结合职务的性质,劳动强度,技术含量等。配置应根据生产组织方式进行调整,如更换、工作时间等变量。在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应减少工作人员的数量,提高劳动生产率,优化劳动成本。集中控制生产,控制生产成本。考虑到原料生产周期的长短,工艺过程的巨大影响,诸如能源要求、控制等严格特点。在相对稳定的状态,集中生产是按照年度销售预算对生产组织进行重组,同时也对其控制成本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年度需求将通过几个月的集中生产而不是通过平衡生产来满足。这可能对库存和流动性造成一定的压力,可从比较分析中看出,但实行集中生产仍然是控制成本的一种方法。增加设备综合利用,建立多功能生产线的基础是降低硬件成本,其优势在于符合市场要求但按一定毛利率的若干品种,生产交替。多功能生产线可以通过多个模型选择,可以全部或部分共享或单独的取决于从清洁区的共同之处来看,多功能区的目的也是明确的: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费用。多个品种的生产可能会产生交叉污染,因此,清洁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清洁技术应认证为有效和安全的[4]。

3结语

我国的原料药生产还处于较低级的发展阶段。化学药品的大规模生产和大量使用对生态环境的持续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因此必须面对日益变化的国际原料药的规范和要求。我们要积极探索先进的医药生产工艺及测试设备,以有效应对发展越来越快的国际国内医药市场环境变化。我国原料药设备生产管理,采用低成本、高效的原料、质量,才能有效促进我国原料药企业生产设备管理模式建设迈向更高的管理台阶,建立健全可持续发展的生产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局.医药行业7年经济运行回顾及8年发展趋势[J].中国经贸导刊,8():17-18.

[2]沈正良.对制药装备CIP真实性的探讨[J].中国制药装备,7(17):28-31.

[3]孙成志,刘明霞.企业生产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