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避风险的措施十篇

时间:2023-12-19 17:50:15

规避风险的措施

规避风险的措施篇1

【关键词】财务风险 规避 措施 方法

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的存在,无疑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揭示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并对其规避的措施和方法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1、企业财务管理系统适应宏观环境的滞后性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由于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基础工作不完善等原因,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具体表现在对外部环境的不利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见,反应滞后,措施不力,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3、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

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4、有些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是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二、企业财务管理在不同阶段的财务风险

1、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

在我国,资金结构主要是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中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我国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过高。很多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70%以上。资金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投资失误

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3、对外投资决策失误,导致大量投资损失

企业对外投资包括有价证券投资、联营投资等。有价证券投资风险包括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由于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决策失误及盲目投资导致一些企业产生巨额投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4、企业赊销比重大,应收帐款缺乏控制

由于我国市场已成为买方市场,企业普遍存在产品滞销现象。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导致企业应收帐款大量增加。同时,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应收帐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帐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5、企业存货库存结构不合理,存货周转率不高

目前我国企业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存货。存货流动性差,一方面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另一方面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导致企业费用上升,利润下降。长期库存存货,企业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规避

1、规避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措施

规避财务风险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本人认为,规避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应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情况,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系统,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2)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要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3)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要认真进行分析评价,从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切忌主观臆断。

(4)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理顺内部的各种财务关系。首先,要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应承担的职责,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力,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另外,在利益分配方面,应兼顾企业各方利益,以调动各方面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使企业内部各种财务关系清晰明了。

2、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技术方法

(1)分散法。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与其他企业共同投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投资风险,避免因企业独家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的财务风险。由于市场需求具有不确定性、易变性,企业为分散风险应采用多种经营方式,即同时经营多种产品。在多种经营方式下,某些产品因滞销而产生的损失,可能会被其它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销,从而避免经营单一产生的无法实现预期收益的风险。对外投资多元化是指企业对外投资时,应将资金投资于不同的投资品种,以分散投资风险。

(2)回避法。即企业在选择理财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回避财务风险。

(3)转移法。即企业通过某种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转移风险的方式很多,企业应根据不同的风险采用不同的风险转移方式。

(4)降低法。即企业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努力采取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的方法。例如,企业可以在保证资金需要的前提下,适当降低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改进产品设计、努力开发新产品及开拓新市场等手段,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降低因产品滞销、市场占有率下降而产生的不能实现预期收益的财务风险。另外,企业也可以通过付出一定代价的方式来降低产生风险损失的可能性。例如建立风险控制系统,配备专门人员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分析、监控,以便及时发现并化解风险。企业也可建立风险基金,如对长期负债建立专项偿债基金,以此降低风险损失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3、不同的财务活动阶段,规避财务风险的技术方法

(1)筹资风险规避的技术方法。首先,充分利用自有资金,加强对自有资金的控管,对各种借支款项要严格审批并及时催收。其次,选择合理的资本结构,即债务资本和自有资本的比例要适当,充分利用债务资本的财务杠杆作用,选择总风险较低的最佳融资组合。第三,注意长短期债务资本的搭配,避免债务资本的还本付息期过于集中。第四,选择多种筹资渠道。第五,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无论是自有资金,还是债务资金,只有资金使用效益提高,才能保障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赢利能力。

(2)投资风险规避的技术方法。首先,要谨慎投资,在资金运转良好或有剩余资金的情况下,才去考虑获取额外报酬的对外投资。第二,如果投资是生产经营的必须环节或是进行风险性投资,必须拟定严谨的投资计划,进行科学的投资回收评估和论证,选择最佳的资金投入时间,以避免造成资金短缺或运转不灵。第三,合理进行投资组合。投资组合包括不同投资品种组合、不同行业或部门的投资项目组合,长短期限不同的投资组合等,以追求一种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最佳组合。第四,加强对证券投资的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的研究,以减轻和抵消对证券投资收益的影响。

(3)资金回收风险规避的技术方法。资金回收风险是指资金不能及时周转或资金流出后不能及时收回的风险。要规避资金回收风险必须做好资金来源、资金占用、资金分配和资金回收的测算和平衡,以保证资金的安全性、效益性和流动性。应收账款回收控制风险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加以规避:一是利用“五c”系统对客户进行科学评估,对不同的客户给予不同的信用期间、信用额度和不同的现金折扣,制定合理的资信等级和信用政策;二是在现销和赊销之间权衡,当赊销所增加的赢利超过所增加的成本时,才应当实施应收账款赊销;三是定期编制账龄分析表,确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比例,对应收账款回收情况进行监督,对坏账损失事先做好准备;四是针对不同的客户、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收账政策,既要保证账款的有效收回,又要注意避免伤及客户关系,同时,制定收账政策时要考虑收账费用与坏账损失的大小。

(4)收益分配风险规避的技术方法。收益分配风险的规避要从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要对现金流入实施控制,另一方面要考虑收益分配政策。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制定合理的收益留存和利润分配政策,采取适当的利润和现金分配方式,保障现金流入与流出的相互配合、协调,以降低风险。

【参考文献】

[1] 周朝琦等: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4。

[2] 王希旗、江小毅:财务管理.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8。

[3] 叶弟豪:财务风险规避.知识出版社,1994。

[4] 朱伟:论我国企业财务风险制度防范.企业经济,2003(3)。

规避风险的措施篇2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风险;银行贷款;风险转移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1

一、中小企业融资风险与融资风险管理

1.融资风险分析

企业融资风险管理的分析有利于中小企业管理者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减少融资过程中给企业带来的一系列损失。首先,中小企业最常用的银行贷款融资业务带来的风险。由于利率、汇率、融资条件等筹资条件发生变化导致企业盈利能力降低和损失的可能性;其次,发行债券融资风险。由于受债券发行的时机、还款方式、时间限制、票面价值、发行价格等因素影响,运营过程中,哪个环节都有可能给企业经营带来损失;再次,股票融资风险。股票发行受诸多因素影响,如发行数量、融资成本过高、租期内利率变化风险等。

2.融资风险的识别

首先,信用风险。信用风险受债权人的道德品质和债务人所处环境影响;其次,利率风险。借贷的期限、风险、流动性、物价水平、宏观政策等变化都有可能引起市场利率波动;再次,流动性风险。主要原因是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配置不当。

二、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成因

1.国家宏观政策原因分析

(1)经济运行周期的不同。时下经济运行带有一定的波动性。而这种波动需要经历几个阶段。如经济复苏、经济繁荣、经济衰退和经济萧条几个阶段的循环。因此,企业的融资和投资等活动都会被经济的周期波动影响。

(2)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对企业生存和未来发展有着连带作用的影响。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不断深入,企业筹资领域和范围逐渐扩大,融资的数量和额度也在不断增加,融资方式也呈现多样化趋势。

(3)体制因素分析。企业融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与体制因素的限制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我国上市公司中,各行业垄断型企业占据了很大空间,其中部分公司的经营效益也不尽人意,而留给一些发展高科技速度快、创新能力强、效益好的中小企业范围很小。

(4)业务技术因素分析。目前因受技术条件和研发能力的限制,尖端技术人才和高科技人才相对匮乏,而这些因素在中小企业中又是不可或缺的因素,造成在企业融资过程中,面临因技术落后而带来的技术性风险。

(5)不同行业领域分析。因受各个行业不同特点的影响,不同行业的盈利能力、行业周期、淡旺季等不尽相同。

2.微观因素分析

(1)融资方式选择不当。目前,我国企业融资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天使基金、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发行债券、风险投资、集群融资、融资租赁和商业信用等。融资方式的不同造成融资难易程度、资金的周期和成本也不尽相同,进而对企业的约束程度也不同。如果融资选择模式不当,无形中增加企业运营成本和收益的减少,也会不同程度增加财务风险和其他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2)融资结构不当。企业融资主要有融资来源结构和融资期限结构两部分。首先,融资结构主要考虑目前企业融资资本结构的组合,是综合资本达到最低限度;其次,要考虑资产结构相匹配,使企业处于有可能带来的风险降到最低。

(3)企业债务压力过重。如果企业负债超过一定比例会造成企业财务危机。一般企业在瓶颈阶段为了规模相应会扩大投资和融资机会,就不可避免的进行超过行业规定的惯例50%负债率经营,企业负债率不断提高,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日渐脆弱,导致企业潜在支付危机随时爆发。

(4)运营管理风险。主要是企业运营过程中由于对市场的判断存在不确定性,无形中增加风险的发生,如营业收入和利润不足以支付利息费用和股本利息。

(5)财务控制能力。首先,对资金管理缺少控制,将短期资金用于长期计划,导致财务风险陡增;其次,我国目前的市场是买房市场,企业普遍存在库存和滞销,企业为了增加销售机会和销售额,一般会采用赊销方式,造成大量应收账款的发生几率,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严重影响企业的运营和发展,造成企业偿债能力降低,进而产生财务危机。

三、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措施和建议

1.风险管理信息收集。首先,企业应全面收集与本企业经营风险相关和相关企业(如经销商、供应商等)的内部环境、外部环境信息,包括历史数据和未来与本企业相关的信息预测(如国家政策取向、法律法规、高科技发展方向等),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必要的筛选、对比、分析、存储等;其次,在企业融资风险管理方面,还需要分析国内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政策以及运行预测,尤其是在本行业以及相关行业内,国家对此政策、法律法规、技术创新的信息。

2.企业融资风险评估。首先,根据企业规模的大小确定风险评估的方式,尽可能采用定量的评估方式进行风险辨识、分析和评价。其次,通过分析预测损失发生的概率和幅度,尤其是评估融资后果对企业影响进行预计,通过分析,准确预测损失概论和损失幅度,并能采取相应的措施防范;再次,制定风险管理的管控策略。要求企业根据自身条件的局限性和外部环境,围绕企业发展战略,确定风险偏好、风险承受幅度、风险管理有效性指标,选择风险承担、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转换、风险对冲、风险补偿、风险控制等适合的风险管理工具的总体策略。

3.风险管理解决方案。企业根据风险管理策略,针对各类风险或每一项重大风险制定风险管理解决方案。方案包括风险解决的具体目标、所需的业务流程、所需的资源、关键性指标等,在事故发生时,怎样控制损失继续扩大,从而达到降低企业风险损失的目的。

4.风险管理的监督机制和预警系统。首先,制定风险管理监督机制,如企业重大风险、重大事件、企业重大决策、重要管理及业务流程关键点,对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形成风险评估、风险预警机制、风险管理策略控制、关键性控制活动及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控制。

参考文献:

[1]武艳,张晓峰,张静.企业风险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仝玲玲.中小企业市场营销风险管理评价[J].速读.2015,5.

规避风险的措施篇3

【关键词】热力管道;伸缩器;施工;风险;规避

1.对热力管道的介绍

作为输送蒸汽或过热水等介质管道,其在受到这些介质的过高温度、强大压力、较快流速之时会受到较大的膨胀力和冲击力。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给外注意到材质、伸缩补偿、支吊架、坡度、以及排水、疏水、放气等的安全,唯有这样才能保证管道的安全性。常用材料:高压蒸汽管道一般采用无缝钢管,一般热水采暖管道采用焊接钢管,都应该具有耐高压、高温特点。热力管道有以下七大特点:媒介温度较高;工作状态与非工作状态的温差较大,导致管道的热胀冷缩较为严重;管道导热体热量损耗较大;热水中所含有的气体会从管道中溢出,因此必须增加排气设置;当热的媒介停止输送时,管道有胀裂的危险;从管道中溢出的凝结物会对管道有损伤作用,应增加排液设置;为避免热量损失,应增加循环设置,对热量进行回收。

2.安装和施工

主要有五个步骤:架空热力管道的安装、独立架空敷设的热力管道安装、地沟敷设热力管道的安装、直埋热力管道的安装、试压、吹扫与绝热的检查。

3.热力管道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及其风险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由于现场的线路较多,因此经常会出现落点、触电事故;施工中的通风问题容易忽视;照明问题,经常会照明强度过高或者过低现象的出现;施工洞内容易残留易燃易爆物品,很容易发生爆炸事故;土体的开挖过程中有可能会发生塌方事故;施工材料移动过程中容易发生碰伤、砸伤人,尤其是钢架结构;注浆施工的安全防护工作不到位;焊接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气体不能及时排放;大型机械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4.规避措施

防护、通风、光照度要求:应随时对支护惊醒观测,利用已有经验,返现问题及时上报,立即采取措施,对这些设备进行有效防护;竖井旁的围栏>=1m,堆料距井边大于1m ,不得对机械进行超负荷使用,各种手动或者自动设置要经常进行检修;整齐平稳的堆放材料必不可少,此外还应远离电源,易燃易爆物品不得摆放在施工洞内,加强施工洞内的通风,井下的光照强度不可过强。

土体开挖:施工前应有专人负责,确保可行后在动工;分层开挖时应该注意土层的稳定性。

钢拱架支撑施工要求:搬运之前应该将钢架固定牢固,专门派人负责指挥,可使用一些锚杆和钢筋增加其结构强度。

喷射混凝土施工要求:施工前确保一起的各个结构处于安全状态,加护防尘罩、眼睛、手套等防护措施。注意喷射方位,避免各种作业之间的影响,同时也应该避免给其他信号对仪器的影响。混凝土喷射后,应随时注意,当发生裂痕是应及时撤离。

注浆施工:操作人员做好防护工作,经常检查机械,注浆孔口压力不得超过0.4MPa,发现注浆问题时,应及时对其进行拆卸,施工之前注意对周围人造成的影响。

加强制度化:安全的保障体系应该更加健全,领导要以身作则,工作应该制度化,切实履行施工之前的安排工作,严格按照制度施工和管理,并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方针要牢牢把握,在实际施工中也应规定出详细的施工流程、细则。另外切实可行的安全技术措施必不可少,安全交底,施工队要逐组学习这些规章,详细学习,没有盲点。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立安全责任制,安排专员进行检查,坚持每周不定期的检查和学习,交班要规范,严格执行。建立审批工作要细致 ,并督促施工严格执行,特殊岗位要持证上岗,实行生产与利益挂钩制度,激发职工的干劲。

5.关于现场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高风险预防及其措施

(1)与电路有关的设施,线路应该按三相五线制严格执行,符合规范,漏电保护措施不能少,电路应有电工专门负责,其他人不得随意移动和使用;漏电动作和时间要有范围。施工的设置是应该防止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防雷防电,处于配电箱中的电器要绝对安全可靠,定期检修;配电设备、开关箱要有专人负责,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还注意天气情况,对重点电路进行特殊保护,照明线路的安装要规范。

(2)强化安全生产事故救援,严格按照国家以外事故的救援方针和政策进行救援;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随机应变的措施;出现事故时且不可瞒报、谎报,发生事故后要向有关救援部门进行报告;安排有关人员进行救援物资的准备;组建应急施工队,还应实施演练;健全安全事故的档案记录制度。

(3)救援程序要合理和规范,切不可盲目行动,一般可按照生产安全事故保护现场控制事态组织抢救疏导人员调查了解事故情况及伤亡情况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的步骤进行救援程序的实施。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下触电事故、土方坍塌事故、物体打击事故、中毒窒息事故的处理措施,触电事故:先断开电源,抢救人员穿绝缘的防护用品,对触电人员进行人工呼吸、心肺复苏等抢救措施,如果抢救中对电缆有损坏,应立即通知当地供电部门进行修复。土方坍塌事:故发生后立即设置隔离带,封闭现场,救援组织要统一,造成人身伤害时,采取两种措施,第一、扒土,使用的工具保证被害人不受二次伤害;第二、对开挖体采取加固措施,设置支撑面,防止二次坍塌或加重事故的严重性。物体打击事故:抢救人员佩戴好安全防护措施,此外还要保证受伤害人员的伤害程度不再扩大;中毒事故:发生人员知悉只是应积极抢救,救护人员必须佩戴专门的防毒面具,防止中毒事故在救援人员身上的发生,此外还应注意通风,立即开启门窗,并将中毒人员转移至安全地带,还要迅速查明中毒气体,提供给医院,如果有人昏迷,则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及时联系医院。

6.结语

热力管道作为一种用于采暖、通风、空调用气、工业用气的必备设施,对城镇的经济发展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这种管道主要用于采暖和工业用气的输送,因此其地下施工就显得非常重要了,热力管道在施工过程中会有很多风险的出现。通过以上对这些风险和规避措施的总结,希望会对施工人员有一些帮助,也期望今后的热力管道施工会做得更加出色。

【参考文献】

[1]地下空间设计与实践.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7,12.

[2]土建施工员岗位实务知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06.

[3]土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标准.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08.

规避风险的措施篇4

一、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资各类风险的规避措施分析

(一)教育质量风险的规避措施

1.政府应做好信息的披露工作,引导农村家庭理性地选择就读高校。

(1)教育部门应督促高校建立教育质量的机制,定期向公众公布自己的教育质量情况。目前我国已要求公办本科高校定期编制《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并鼓励民办高校积极参与。我国需要进一步完善高校教学质量报告编制与制度,监督和规范教学质量报告的内容,逐步将质量报告编制工作扩展到专科高校。

(2)教育部门应携手第三方评估机构建立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控机制,确保高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国教育行政部门已经决定于2014年―2018年开展新一轮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工作,新一轮的本科教学评估需要以评估为契机促使高校调整办学思路,改善办学条件,切实提高办学质量;在评估过程中,逐步建立专门的高等教育质量信息机构,保证信息的真实、可靠与公平。与此同时,教育部门应当鼓励社会第三方教育评估机构的建立和完善,使该类机构能够独立从事评估工作。

(3)教育部门可以考虑逐步建立与高校教学质量关联的财政拨款制度,鼓励和引导高校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高校高校应当改变“唯科研是从”的教师薪酬与考核机制,保证高等学校的教学职能的发挥。

政府部门应当与高校一同改变职称评聘中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对教学业绩优异的教师和科研业绩优异的教师一视同仁;高校对教师的考评应适度向教学水平优秀的教师倾斜,在薪酬上给予体现。

(二)专业选择风险的规避措施

1.政府部门应当和高校、第三方教育评价机构携手建立专业信息的机制,确保农村家庭选择专业时的信息畅通。

(1)高校要践行“阳光招生”制度,定期向社会公众客观、详细介绍本校开设专业的学习内容、办学条件、办学特色、就业现状与前景等,确保招生信息的公开、透明。

(2)政府要监督高校招生信息的,对虚假宣传给予严厉处罚;鼓励社会创办和完善第三方教育评价机构,独立评价高校的办学情况,定期向社会公布专业信息。

2.农村家庭可以通过自身努力采取措施减轻专业选择风险的危害。

(1)农村家庭在选择专业时,要通过多种渠道,如就读高中、备选高校、政府相关信息机构、社会关系等,认真研究备选专业的办学水平、学习内容、就业前景等信息,避免选择的盲目性。

(2)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子女辅修第二专业。作为一种风险抑制的手段,取得第二学位固然不能完全规避风险,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就业者的竞争力,分散投资风险。

(三)就业风险的规避措施

1.政府部门应准确披露就业信息,保证就业市场的公平与公正,为毕业生就业营造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

(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定期通过社会媒体人才需求计划、薪酬水平、晋升机会等就业信息,邀请企事业单位举办现场或网络招聘会,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渠道,降低毕业生的工作搜寻成本。

(2)政府部门应积极推动劳动力市场化,逐步改革户籍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打破就业市场的分割,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促使农村家庭的子女有更多机会进入主要劳动力市场;保证就业市场的公平性,全面推行公开招聘制度,严厉打击“萝卜招聘”等不良招聘现象。

(3)政府部门在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同时,应鼓励中小企业和中西部地区快速发展,为高校毕业生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或法律法规,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国家需要、个人发展前景良好的岗位工作;保证毕业生就业政策和社会环境的稳定性,缓解环境、政策的波动对毕业生就业的不利影响。

2.高等学校应当改善办学条件,努力做好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

(1)高等学校应当积极谋求校企合作,在有条件的专业同企业合作办学,鼓励相关毕业生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建立“订单式”教育模式,实现就业风险的转移。

(2)高校应考虑将就业指导工作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有机结合,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开展人―职匹配的个性化指导;整合全校各部门力量,进行全方位的就业指导;针对大学生不同阶段的特征和需要,分层次、有针对性地精心组织就业指导工作[2]。

3.农村家庭需要转变就业观念,充分调动自身资源,实现就业或创业。

(1)农村家庭的大学生需要准确定位自我,转变就业观念,端正择业态度,确定择业目标,切忌心浮气躁、灰心丧气。

(2)农村家庭的大学生应该在努力提高自身就业素质的基础上,调动一切有利的经济和社会资本,谋求合理的就业岗位。

(3)农村家庭的大学生可以考虑利用农村的生活背景和条件,在养殖、种植、食品加工等领域实现灵活就业或创业。

(四)教育过度风险的规避措施

我国高校作为高等教育服务相对被动的提供者,没有动力也没有可能会考虑大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合理年限;普通农村家庭往往凭直觉或者迫于就业形势而投资高等教育或持续投资更高层次的高等教育。因此,解决我国农村家庭高等教育过度风险问题的关键仍在政府。

1.政府应逐步改善二元经济结构,推进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

政府部门应当兼顾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改革户籍制度,改变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局面,发挥教育的信号作用,尽可能做到人―职匹配。

2.政府要做好人才供给计划,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政府部门应当科学预测人才需求,调节高等教育科类、层次结构,促进劳动力市场上毕业生供给与需求在数量和结构方面的均衡;引导用人单位根据岗位性质和要求,理性“消费”人才,避免人力资源浪费。

(五)个性风险的规避措施

农村家庭应认真评估子女的特质,在尊重子女意愿的同时帮助子女做出理性选择。政府和高校应引导家庭在选择专业时充分考虑子女个性特征;优化转专业制度,使误选专业的学生有机会重新选择符合自身条件的专业。

(六)主体风险的规避措施

1.政府和高校应协同做好预防和事故处理工作。

做好各种安全教育工作,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受教育者尽可能避免遭遇意外事故或身心健康问题;完善并定期检查安全设施,力争排除安全隐患;做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备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积极应对,将损害降到最低限度。

2.农村家庭可以考虑将主体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基本上都已经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体系,且高校一般都要求学生在入校时就购买了基本的意外伤害保险。但是仅有基本的居民医疗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不足以应对可能的风险事故。受经济条件所限,农村家庭不可能购买较多价格相对昂贵的商业保险,但仍可以考虑购买保费相对较低、保障性相对较强的意外伤害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

(七)预期收益风险的规避措施

1.政府部门应采取综合措施减轻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压力。

(1)确定合理的高等教育学费标准。首先,制定高等教育学费的差别定价策略。学费定价至少还应当考虑生源所在地的居民收入状况这一因素,可以考虑对不同省份、经济状况不同的生源采取差异化的收费标准。例如:对生源所在地的居民收入状况因素而言,可以先将生源划分为农村生源和城市生源两大类,其中,农村生源的家庭根据生源所在省的人均纯收入的不同划分为低收入户、中低收入户、中等收入户、中高收入户、高收入户五组,城市生源的家庭根据生源所在省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高低划分为最低收入户、低收入户、中等偏下收入户、中等收入户、中等偏上收入户、高收入户和最高收入户等七组。据此可以分别确定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高等教育支付能力[3]。

其次,确定高等教育学费的合理的定价周期。可以设想以一般本科生的培养周期为单位,也就是4年作为学费的定价周期,这样既能保持学费的相对稳定性,又能相对客观地反映居民收入水平的变化。

(2)建立完善的助学贷款制度。

第一,扩大助学贷款的资助范围,提高助学贷款的资助标准。

第二,建议中央政府从政策上向经济欠发达地区倾斜,大家对欠发达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并考虑划拨专项资金对其进行财政贴息的补贴[4]。

第三,国家不妨考虑组建专门的政策性银行――教育发展银行,专门开办助学贷款业务,分散商业银行房贷风险;政府应该督促银行积极回收贷款,对违约金额超过一定比例的银行,需向政府缴纳罚金,以此作为监督银行追缴欠款的监督手段[5]。

第四,政府可以考虑让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若毕业生毕业后按照约定回到资助单位工作,则学生所借贷的国家助学贷款的本金和利息由用人单位全额承担,否则则由其本人清偿。这样可以进一步减轻农村家庭子女的经济压力[6]。

第五,实行助学贷款的浮动利率制,即在学生毕业后,银行可根据学生的经济状况、信用记录和还款意愿等因素,自主确定贷款利率[7]。当然国家需要制定基准利率,并规定浮动的上下限。

第六,考虑设计弹性还款期限,学生可根据毕业后的经济实力自主选择,4~10年均可;助学贷款的还款方式可考虑采用渐增还款法或按收入比例还款法,减轻学生的经济压力。

(3)政府需要拓宽其他助学渠道,积极支持建立官方、民间等多种形式的教育基金会,出台优惠政策,完善监管法律,鼓励各种形式的社会捐赠。

2.高校应当做出一些制度调整,帮助农村家庭降低预期收益风险。

(1)推行以学分制为主要内容的教学管理制度。以学分制为代表的弹性学制下,农村家庭的优秀学生有望提前毕业,通过缩短教育时间而减少教育成本,从而降低高等教育投资风险[8]。

(2)高等学校应充分发挥校友会的作用,联络校友积极捐赠,建立各种形式的奖学基金,为优秀学生提供资助。

(3)在校内各部门设立助学、助研、助管岗位,并将其制度化、常态化,给予学生合理的报酬,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

3.农村家庭应当培养投资风险意识,建立高等教育投资收益的合理预期。

农村家庭必须在认识到投资风险的同时,做好较长时间回收教育成本或取得教育收益的准备,既不要对毕业生未来的薪酬、晋升机会、社会地位等盲目乐观,又不要对毕业生暂时可能不良的就业状态心灰意冷。

二、结论与建议

规避风险的措施篇5

【关键词】 咨询人员;风险;工作技能;职业道德;规避方法;数据库;案例手册

【中图分类号】 TU72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7-5123(2012)03-047-01

工程风险的发生具有客观性、普遍性,风险事事有、时时有,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而且风险的承担者具有综合性,一项工程风险的发生给工程整体造成损失时,一般按照谁造成损失谁负责的原则,由责任方承担相应的损失责任。一项工程风险事故的责任可能涉及业主、承包商、分包商、设计方、材料设备供应商等多方。每个建设工程参与者均承担着一定的风险。如何规避风险成为每个建设工程参与者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同样,作为建设工程参与者的造价咨询人员,也面临着这方面的困扰。

1 咨询人员承担的风险

专业咨询人员为业主在投资、设计、成本、合同安排和其他各个方面提供专业咨询服务,这些专业人员必须精心运用他们的技能、知识和经验以确保业主的利益受到保护,因此专业咨询人员主要承担的是与工程项目有关的责任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行为责任风险。这是指如违反了委托合同规定的职责义务,超出了业主委托的工作范围,从事了本不属于自身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并造成了工程上的损失;或是指未能正确地履行合同中规定的职责,给有关各方造成经济损失,由此而承担经济赔偿责任的风险。②工作技能风险。这是指咨询人士由于缺乏相应知识、经验或职业责任心造成错误或者工作失误而导致工程风险。③技术资源风险。这是指由于信息不完全或掌握的信息失真,对形势估计不足或估计错误而导致工程风险。④职业道德风险。这是指咨询人士不能遵守职业道德的约束,自私自利,敷衍了事,回避问题,甚至为谋求私利偏袒一方而损害工程利益的风险。

2 咨询人员的规避方法:

2.1 建设项目全过程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及人员可负责或参与的主要工作包括:①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的编制、审核与调整;②建设项目经济评价;③设计概算的编制、审核与调整;④施工图预算的编制或审核;⑤参与工程招标文件的编制;⑥施工合同的相关造价条款的拟定;⑦招标工程工程量清单的编制;⑧招标工程招标控制价的编制或审核;⑨各类招标项目投标价合理性的分析;⑩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相关合同履行过程的管理;

工程计量支付的确定,审核工程款支付申请,提出资金使用计划建议; 施工过程的设计变更、工程签证和工程索赔的处理;

提出工程设计、施工方案的优化建议,各方案工程造价的编制与比选; 协助建设单位进行投资分析、风险控制,提出融资方案的建议; 各类工程的竣工结算审核; 竣工决算的编制与审核; 建设项目后评价; 建设单位委托的其他工作。实际履行哪些方面的职责应该根据咨询合同的约定,正确界定自己的职责范围,尽职尽责,完成好自己份内的工作。当然,风险是多样性的,在执业的过程中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来随机应变,灵活有效地处理,以达到客户的满意。

2.2 工程风险是附着在工程项目的建筑安装施工过程中的,与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紧密相关。工程风险管理对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要求较高。造价咨询人员要具备建筑安装方面的专业知识,才能识别工程风险,并比较准确地估计风险发生的几率以及风险可能给整体工程造成的风险损失,有效地实施风险管理,规避工作技能风险。要求造价咨询人员要加强业务学习,刻苦钻研专业知识,磨练工作意志,提高自己的专业执业水平,以更好的满足工作需要,规避工作技能方面的风险。

某地下车库工程,建筑面积13600平方米,用工程量清单方式招标,投标报价部分含挖基础土方,合同签订思路是结算价=中标价+变更价+材料差价。地基挖出以后,施工单位找到甲方要求测量挖土方量。按照一般的理解,到现场实际测量挖土长度、宽度和深度,按照该尺寸算出工程量扣除投标量进行结算就可以了。实际上,这种想法是不准确的,存在一定的风险。在投标报价时,工程量清单的量和套用消耗量定额中计算的挖土量是不一样的,工程量清单的计算规则是不算放坡,用垫层底面积乘以挖土深度得出的体积量,而套用消耗量定额时的计算规则是按照规定的放坡系数放坡后计算出的方量,这个方量是大于清单方量的,最后综合在清单量里面报出的综合单价每立方米多少钱。就是说虽然清单工程量不含放坡,但其放坡量已经综合在里面了,不用按照实际放坡系数再进行收方测量了,现在应该做的,就是测量挖土深度,与当时图纸深度找差就可以了。

2.3 对于职业道德的风险,与造价咨询人员的人品密切相关。造价咨询人员应该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自己的行为,执行行业自律性的规定,珍惜职业声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遵守"诚信、公正、精业、进取"的原则,以高质量的服务和优秀的业绩,赢得社会和客户的尊重。勤奋工作,独立、客观、公正、正确地出具成果文件,提供咨询意见,诚实守信,尽职尽责,不得有欺诈、伪造、作假等行为。廉洁自律,不得索取、收受委托合同约定以外的礼金和其他财物,不得利用职务之便谋取其他不正当的利益。坚定立场,抵制各种各样来自各个方面的诱惑。

3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应采取的措施

3.1 为了规避咨询人员技术资源方面的风险,造价咨询企业应利用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技术进行信息化管理,从工程造价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工程造价软件的使用及咨询企业管理系统建设的三个方面入手,全面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

目前,亟待解决的是工程造价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可以利用信息管理手段,靠自己积累的工程信息数据或利用市场已有的有关工程造价方面的信息资料建立各种数据库,包括:①工程造价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为内容的政策法规数据库;②工程造价管理机构的概预算定额和企业自行积累的企业定额等为内容的工程定额数据库;③工程造价管理机构的造价信息和通过调研掌握的人工、材料、机械、设备等价格信息为内容的人工、材料、机械、设备价格数据库;④各类工程

(下转第15页)

(上接第48页)

案例分析指标为内容的工程造价指标数据库;⑤其他与工程造价有关为内容的资料数据库。对管理过程中所收集的工程造价信息资料应及时处理,并要很好的应用于工程造价确定、审核、及成本分析等咨询过程中。有了这些技术资源上的支持,造价咨询人员可以及时调整咨询方案和充实自己的各项技能和经验。在实际工程咨询管理中,还应加强人员的沟通、学习,将好的经验让大家分享,提高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业水平,便于更好得开展咨询工作。

3.2 作为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为了更好地规避个人风险和单位风险,也要做好自身的风险管理,给员工灌输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思维。风险管理是渗透在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咨询人员的工作当中的,让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员工都有风险意识,充分认识风险的存在。另外将存在风险的工程案例,完成的每个类别的工程项目出现过的问题、容易出现的问题,即风险点指出来,发生的起因和发生后的处理措施、处理效果等都做成案例手册,做成案例库,对员工进行培训,达到资源共享。可以在同类工程咨询过程中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有效规避此类问题带来的风险。

随着工程造价咨询行业的不断规范,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也应参与建设项目的风险管理,关注建设工程全过程的决策、设计、施工、及移交的各个阶段可能发生的风险,充分认识工程风险,有效地辨别工程风险,做好工程风险的估计与评价,适时提出合理建议,为业主做好技术后盾。同时,也要注意规避自己的执业风险,维护自身利益,维护好行业的声誉和形象,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规避风险的措施篇6

【关键词】注册税务师 中介行业 风险规避

注册税务师行业是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而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中介组织也迅速发展和完善起来,作为具有涉税鉴证与涉税服务双重职能的社会中介组织的注册税务师行业也在不断壮大,已经成为促进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推动我国税收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注册税务师行业迅猛发展的同时,随着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和社会对注册税务师行业期望值的增加等,作为中介机构服务人员的注册税务师越来越感受到来自执业风险的压力。如何正确应对注册税务师行业执业环境的变化,应对日益明显的税务风险并对风险进行有效地规避和防范,已经成为注册税务师业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旨在从执业的角度探讨注册税务师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风险及相应的规避与控制措施。

一、注册税务师行业的发展状况

注册税务师行业作为社会中介服务行业,主要是在涉税市场业务中接受委托,从事各项涉税事宜,贯穿于税收征纳的整个过程。注册税务师在从事业务时具有双重职责,主要职责是依法为委托人提供涉税服务以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而辅以监督税务机关的行政行为以维护国家税收权益。这种中介地位决定了税务必须站在独立、客观、公正的立场上,以税法为准绳,以服务为宗旨,既为委托人正确履行纳税义务、维护其合法权益服务,又为税务机关依法征税、维护国家权益发挥辅助和监督制约作用。

注册税务师行业在我国发展时间并不长,行业本身比较年轻,但发展潜力很大。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有些地区在税收征管体制改革中进行了一些税务的探索和尝试。1996年11月,政府有关部门颁发了《注册税务师资格制度暂行规定》,首次建立了我国注册税务师资格制度,使其作为独立的社会中介行业步入了规范发展轨道。近年来,注册税务师行业的业务范围已经由比较单一的税务业务向更高层次的税收筹划、顾问等方面延伸。经过各级注册税务师协会、行业从业人员等各方面共同努力,注册税务师行业整体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逐渐得到委托方、税务机关与社会各界的认可。但是,应该意识到,伴随税务业务种类不断增加,业务复杂程度不断提高,注册税务师以及中介机构在获得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在面临着更高的风险。

二、注册税务师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风险

风险是指在某一特定的时间段里,所期望达到的目标与实际出现的结果之间产生的距离。从执业的角度讲,注册税务师行业面临的风险,主要是指注册税务师及其所在中介机构的执业行为与所期望的结果出现差异的程度。由于注册税务师的执业行为受许多因素诸如委托目的、客户、税收相关制度、业务能力及职业道德等的影响,当注册税务师不能得出正确的判断时风险就产生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行业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所带来的风险

(1)与注册税务师行业相关的法规建设相当落后。现有的法规主要有《注册税务师资格制度暂行规定》、《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注册税务师注册管理暂行办法》、《有限责任税务师事务所设立及审批暂行办法》等。这些法规为注册税务师行业的制度化、规范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其层次不高,相应地约束力也较弱。

(2)注册税务师行业仍未制定具体的执业准则。执业人员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委托单位进行活动,注册税务师在活动中对委托单位账务进行检查的深度、广度均无规则可循,业务的随意性比较大。面对税收征管和稽查工作的强化,注册税务师将可能承担因失败而被追究责任的风险。对比同属于中介行业的注册会计师行业可以发现,由于已经有独立准则,只要注册会计师按准则履行了相应的职责,除非已审会计报表出现重大问题,注册会计师一般是不承担过错责任的。

(3)没有法定业务也是产生行业风险重要原因。纵观世界各国税务行业发展的历程,法定业务的规定是其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法定业务不但解决了行业发展问题,也决定着行业的生存。而在我国注册税务师相关业务规范中,至今还没有对鉴证业务的种类及范围、涉税鉴证的效力和格式等进行统一规范,也没有明确开展鉴证业务的机构的资格和涉税鉴证的责任等问题。

2、注册税务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能力所带来的风险

(1)注册税务师违反职业道德和不良工作作风是产生行业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实际执业过程中,有的从业人员没有谨慎地审查有关法律文件,没有认真对相关法律、政策问题进行周密地考虑,没有对账务进行认真的检验与分析,为了谋取利益,为委托方偷逃税款提供便利。有的从业人员弃原则于不顾,听命于行政干预,使行政意志高于国家税法。有的机构不顾及自身能力,盲目承接业务。这都会导致委托方利益无法保障,长此以往,行业的信誉将会受到影响。

(2)注册税务师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是产生行业风险的又一重要因素。我国实行注册税务师制度的时间并不长,目前实行的注册税务师行业资格考试制度并不完善,许多人拿到资格证书以后仍不具备注册税务师的业务能力。在中介机构中,部分执业人员达不到或不能保持执行业务所要求的熟练程度和工作能力。通常情况下,一个项目需要一个团队的通力合作才能进行,而在这样的一个团队中执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可能出现由于一个或几个业务水平不高的人员出现失误而导致其他业务人员乃至整个机构受到牵累的情况。

3、与市场环境相关的风险

注册税务师行业的市场环境不理想,这体现在客户和从业机构两个方面。在客户方面,有的纳税人认为,自身经济业务简单,没必要进行;还有人认为,税务机关提供的纳税服务能够解决自己的涉税事宜,请税务有点浪费;而一些有意聘请税务的纳税人,不少也是希望通过税务达到偷逃税款的目的。在从业机构方面,我国的税务源于税务机关的内设机构,脱钩改制的时间很短,有些地方尚未完全独立,税务机构采取关系网的方法进行运作,导致税务市场化运作程度低。

三、风险的规避与控制措施的建议

1、加快相关法制建设是风险防范的重要手段

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借鉴国际税务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及近年来税务发展的经验,真正以法律的形式将业务范围、执业准则、职业道德以及注册税务师的法律责任等问题确定下来,明确税务的职能范围、资格审查、法定业务、工作流程、年审年检、法律责任等。在此基础上,注册税务师管理机构也应自上而下地制定具有独立性的规范化管理规程,建立税务机构信誉和业务等级制度和违规处罚淘汰制度,以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同时,税务机关应按税法规定确定所提供纳税服务的具体范围和项目,使税务成为其服务的有效延伸和补充,将税务机构出具的有关法律性文书作为税收征管的重要依据,在税务机关与税务之间建立文件传递和信息查询的绿色通道,形成加大税法宣传和加强税收管理的又一渠道。

2、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人员队伍是风险防范的关键因素

税务是知识密集型行业,高素质的人员是提供高质量税务服务的基础。高质量的服务应该更注重满足纳税人合法的、咨询要求,而不仅限于行为的合法性,也就是要求服务内容由劳务型的计税、报税逐步向智能转让型的税收筹划、税收顾问、纳税审查、经营策略、财务分析等高层次业务发展。这就需要注册税务师具备扎实的执业基础、过硬的执业能力、丰富的执业经验,在掌握税收知识以外,还应具备、财会知识、法律知识和外语以及计算机知识,并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在可控制的范围内有效降低执业风险。在从业人员的培养和后续教育中,行业协会的作用应得到更充分的发挥,这个过程中应充分吸收学习国际、国内各种行业协会对中介性质的会员进行资格和职业道德管理的经验。

3、不断改善市场环境是降低风险的有效保证

规避风险的措施篇7

[关键词]石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政治风险

1.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石油需求总量不断提高,从1993年开始,我国石油企业大力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活动.然而,我国三大石油企业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过程中面临巨大的政治投资风险.中国石油企业要想有效规避海外投资的政治风险,就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量化评估并且采取相应的规避和防范措施.只有这样,我国石油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才会拥有更广阔的发展和提升空间.对中国石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政治风险及规避措施的研究有利于我国石油企业自身生存,促进国内经济发展;有利于我国石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保障我国石油能源安全战略.

2.中国石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主要政治风险

2.1政治暴力风险

是指东道国政治不稳引起的战争、恐怖主义、内乱从而使跨国企业有形资产损坏、破坏和灭失产生的损失.

2.2征用风险

是指东道国政府采取措施剥夺投资所有权或控制权而产生损失的风险.这里,征用风险是广义的,除没收、征用和国有化之外,还包括了政府违约、法律法规变更风险.

2.3汇兑限制风险

是指投资本金、利息、利润、许可费等无法转为外汇转移至东道国外的风险.当东道国因国际收支陷于困难时,往往会限制外资企业利润汇出达到减少外国投资者正当利益的目的.

2.4其他重要的政治风险

包括地缘政治风险和”中国”.地缘政治是根据各种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金融危机下”中国”的潜在威胁需引起高度重视.近年来,美、日、俄等国有意干扰中国石油企业的海外并购活动,这些舆论都会构成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的潜在风险.

3.中国石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政治风险的定量分析

3.1模型简介

本文引入SACE集团 两位政治风险保险专家法布里兹奥.费拉利(Fabrizio Ferrari),和里卡多.罗尔菲尼(Riccardo Rolfini) 2008年在《投资于危险的世界:政治风险新指数》一文中提出的定量分析模型,对东道国的政治风险进行定量分析.

本模型将政治风险分为征用风险、汇兑限制风险及政治暴力风险三个主要类别:

1) 征用风险(EXP):由法制(RL)、产权(PR)、政府干预(GI)、防止腐败(CC)四个指标构成.

2) 汇兑限制风险(TRA):由监管质量(RQ)、货币政策(MP)、投资自由(INV)、金融自由(FIN)四个指标构成.

3) 政治暴力风险(VIO):由话语权和问责制(VA)、政局稳定性及存在暴力(PV)、法制(RL)三个指标构成.

3.2模型定量分析

规避风险的措施篇8

【关键词】品牌延伸 品牌延伸优点 品牌延伸风险 规避风险

一、引言

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不断加剧,对于企业而言,推出一个新品牌的成本和风险是非常高的,据统计,在美国的某些消费品市场上,开创一个新的品牌的费用大约在千万至亿美元之间。如此庞大的投入费用,促使相当一部分企业使用已经具有市场信誉的品牌,借助它们的影响,推出新的产品。

与使用新品牌相比,品牌延伸可以共享已有品牌无形资产资源,通过消费者对现有品牌的良好印象来迅速占领市场,但是,品牌延伸也具有一定的风险。因此,对其进行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品牌延伸是近年来品牌与营销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与前沿性课题。

二、品牌延伸的内涵

对于品牌延伸,国内外众多专家有不同的定义。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的定义为:当企业决定用已有的品牌元素来介绍新产品时,这叫做品牌延伸。他认为公司布置品牌延伸战略时,有四种常用战略:单个的品牌名称,公用的家族品牌名称,不同类型的家族品牌名称,公司的商号名称和单个产品名称相结合。复旦大学的余明阳教授认为,品牌延伸是指借助原有品牌已建立起来的质量或声誉,将原有品牌名称用于产品扩张或推出新的产品类别,从而期望减少新产品进入市场的风险,以更少的成本获得更大的市场回报的营销策略。

虽然专家们众口不一,但从中可以看出,品牌延伸的目的是采用已有相当知名度、美誉度以及市场影响力的成熟品牌,通过品牌繁殖运用到新产品或服务上,减少开辟新市场的投资,缩短新产品被消费者所接受的时间,减少新产品进人市场风险并提升品牌的整体竞争力。

三、品牌延伸的优点

对于一个拥有良好的信誉、较高的服务水平以及较强的技术实力,能让消费者产生信任感的企业,适时适度的运用品牌延伸战略,可以使新产品尽快获得消费者的认知,降低企业扩张成本,分散风险,巩固并且扩展原有品牌的优势,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体而言,品牌延伸具有以下优点。

1、新产品借助原品牌的声望进入市场,使企业不必由零开始建立品牌知名度,更易于市场竞争

成功的品牌延伸以其自身核心价值为基础,由于原有成功品牌已在市场中确立了良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消费者已对其品牌的核心价值产生了感情认同,原品牌的知名度可以对延伸产品产生波及效应,有助于提高新产品的市场认知率,有助于消费者对延伸的产品形成好感,从而有利于新产品尽快进入市场。

2、减少推广运动的成本

某一种新产品进入市场后要想在短期内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就必须进行较大规模的广告宣传,而在品牌延伸时,因为原有品牌就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所以企业可以节省广告费用,降低顾客的搜寻成本。品牌延伸的介绍活动不需要创造品牌和新产品的认知度,而只需着力新产品本身即可。

3、有利于企业分散风险、使企业稳健发展

随着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剧和市场推广费用的日益增长,新产品的市场导入已面临着越来越大的风险。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把原有强势品牌的资产价值,通过品牌延伸转移到新产品中,降低新产品进入市场的壁垒和风险,而在品牌延伸过程中企业经营不同种类的商品,也使企业分散了风险。

4、利用品牌延伸成功推出新产品可为顾客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满足顾客多样化的需求

使广大顾客认识到企业品牌在时间推移过程中一直在不断创新,强化了顾客对企业品牌的良好认识,形成极具创新内涵的品牌形象,提高顾客的忠诚度,反过来进一步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品牌的整体竞争力,使品牌资产价值不断增值,形成企业实力强劲的形象,增强企业品牌的影响力。

四、品牌延伸的风险分析

品牌延伸是一把“双刃剑”,不仅可以利用成功的品牌推出新产品;同时,不当的品牌延伸也会损害原产品或品牌的声誉和效用,进而危及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一个企业若错误地运用品牌延伸策略,会带来不容忽视的风险,造成巨大损失。

1、损害原有品牌形象

一个具有良好声誉的成功品牌是品牌延伸的基础,消费者之所以愿意购买品牌延伸产品,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原有品牌的认可和信任。如果新产品让消费者满意还好,但如果新产品有小小的质量问题或者于消费者期望甚远,就会影响原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造成严重的后果。宁波奥克斯是一家以电表起家,以生产空调为主业的家电生产企业,在空调业拥有良好的品牌形象。2003年前后奥克斯将品牌延伸到了汽车领域,面对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奥克斯一开局就显得力不从心,2004年2月,奥克斯SUV在销售了几千辆之后匆匆宣布退市,不但损失了资金,而且还因对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等问题被很多消费者,从而引发了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更为严重的是,损害了奥克斯原来在空调行业建立起来的品牌形象,成为品牌延伸的一大败笔。

2、淡化原有品牌定位

成功的品牌延伸可以扩大品牌影响力,但当不同类型的产品都使用同一品牌时,容易使新产品脱离原有品牌的核心价值,如果主品牌延伸的广度和深度过大,必然会淡化主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这有可能从根本上动摇原有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进而使整个系列产品的品牌定位变得没有个性。如同大众已习惯于做“金利来――男人的世界”的消费者,不能接受金利来女装的出现一样。而娃哈哈在品牌定位上就做的很好,娃哈哈集团公司将开发的碳酸型饮料上市时,将其命名为“非常可乐”,毅然舍弃了原有的“娃哈哈”品牌,从而回避了“娃哈哈”作为儿童饮品品牌与作为大众饮品的非常可乐发生的品牌定位上的冲突,虽说未能享受到品牌拓展效应,却有效地保护和强化了原有品牌的地位。

3、扰乱消费者思维定势,导致消费者心理冲突

如果企业漠视消费者感受和消费者期望的满足,不顾核心品牌的定位和“兼容性”,把品牌延伸到与原有品牌毫不相干甚至不相容的产品上,那么消费者的品牌思维定势就会被打乱,消费者难以承认新产品与原有品牌之间的相似性,产生心理冲突。不但新产品很难融入消费者心中,而且原有品牌也会被打折扣,进损而害损害原有品牌的地位和形象。比如,“三九”胃泰的品牌形象已经深入消费者的观念中,当“三九”品牌被延伸到啤酒上,消费者的心理便发生了变化,“三九”胃泰是治疗胃病的,而酒是有伤肠胃的,这种不当的品牌延伸,使消费者难以接受,啤酒当然就没有销路了,同时也影响了原有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

五、风险的规避

品牌延伸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面对巨大的市场机会和同样巨大的市场风险,不能因为它有前途而盲目操作,也不能因为有风险而放弃它。正确看待品牌延伸是成功实施的重要前提,采用品牌延伸策略必须对现有产品进行分析,充分估计其潜在风险和可能冲击原有品牌而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避免由于延伸品牌与原有品牌的定位或价值有冲突,造成消费者的混淆,甚至导致消费者改变对原有品牌的认知,而使品牌延伸失败或动摇原有品牌的定位。如此,可以降低甚至避免品牌延伸所带来的风险,成功实施品牌延伸战略,才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

1、成熟品牌是企业实施品牌延伸的基础

品牌延伸是借助已有品牌的声誉和影响力向市场推出新产品,成熟品牌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市场占有率较高,且具有足够的实力可以应对入侵者,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广大公众熟悉和认可,品牌忠诚度高,占据并控制了行业主要的销售渠道。这样,当新产品推广时,人们对原品牌积累的信任就会产生作用。而且,成熟品牌企业一般都具有较大的规模、较强的经济实力、较高的技术水平、较好的管理制度和品牌文化, 这些资源也为品牌延伸实现提供了基础。品牌的多元化可以使企业的资金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使企业产生规模效益,品牌延伸可以弥补原品牌的不足,提升品牌的整体实力,增加企业品牌资产。因此,品牌延伸应以已有品牌拥有雄厚的品牌资产为前提,只有当企业及其品牌具有足够的实力时,才能保证品牌延伸的成功。如果在没有多少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品牌下不断推出新产品,这些新产品与上市新品牌几乎没有多大区别,同时也会分散企业的资源,削弱企业的竞争优势,很难取得成功。一个企业如果高估或在无法把握自己品牌实力的条件下,将品牌扩张战线拉得过长、过宽,就会由于精力过于分散,而最终适得其反。因此,企业在品牌延伸前必须对原有品牌的形象和实力进行充分地评估。

2、恰当的维护品牌原有定位

恰当的维护品牌原有定位并不是要保持品牌原有定位的一成不变,而是根据新产品的需要对品牌原有定位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丰富。知名品牌都是在市场定位上获得成功的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占有较高的位置,并已经形成了固定的、难以动摇的模式。进行品牌延伸时,应以定位作为延伸的依据,品牌延伸遵循品牌定位中已形成的核心价值要素,在延伸中坚持并发扬已有的品牌核心价值,为企业创建名优品牌提供稳定动力;否则将动摇其原有品牌的定位,导致消费者的困惑与挫折感,进而造成丧失市场份额。

3、注意延伸产品和核心品牌的相似性

美国著名品牌理论专家Aaker和Keller的研究认为,品牌延伸成功关键是要使消费者形成并体验到延伸品牌与原品牌之间相似的程度。延伸产品与核心品牌的相似性决定了品牌实际能否或多大程度上可延伸到延伸的产品中去,在延伸产品与核心品牌存在相似性的条件下,品牌延伸效果明显,品牌延伸容易成功。延伸产品与核心品牌之间如果缺乏相似性,不但会妨碍正面联想的转移,而且会刺激负面联想的滋生。所以在进行品牌延伸时尽量选择和原有产品相关性大的产品,这样才能使品牌真正能够得到延伸。

六、结论

综上所述,品牌延伸可以促进企业快速成长,提高企业的整体核心竞争力,已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但品牌延伸一旦失误或失败,会给品牌甚至企业带来致命的后果,危及到企业整体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企业必须综合考虑环境和自身的各种因素,从实际出发,首先应正确评估品牌的实力及自身的状况,审视现有品牌的核心价值及定位,对将要延伸的产品价值充分分析;然后寻找到现有品牌价值与延伸品牌价值的切合点,且与企业长远规划相一致;最后建立合理的延伸品牌架构,并在发展的过程中适时适度的予以控制及反馈。如此,方能保证成功的进行品牌延伸。

【参考文献】

[1] 菲利普・科特勒、凯文・莱恩・凯勒:营销管理[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 余明阳、姜炜:品牌管理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规避风险的措施篇9

关健词:房地产投资 风险防范 风险控制 风险转移

中图分类号:F293.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8-160-01

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而防范则是基于主观的判断,如果主客观一致,即可判定预测风险,有效地防范风险。人们就有可能凭经验推断出发生风险的规律和概率。这些规律和概率并非一成不变,但通过观察,可判断出其大致情况,采取一些预防手段来防范。

一、风险规避

房地产项目风险规避是指房地产开发商通过对房地产项目风险的识别和衡量,发现某房地产项目活动可能带来风险时,事先避开风险或改变行为方式,主动放弃或拒绝实施可能导致风险的项目活动。就风险的一般意义而言,风险规避是处理房地产项目风险最有效的手段。但这些措施只能起到减轻损失的严重程度。

风险规避虽然能有效地消除风险源,避免可能产生的潜在损失,但其在房地产实际开发运作中的应用有很大的局限性。

风险规避只有在开发商对风险事件的存在与发生、对损失的严重性完全确定时才具有意义,而一般开发商不可能对房地产项目中所有的风险都能进行准确识别和衡量。

由于风险规避措施通常与放弃某项开发活动相联系,虽然能使开发商规避损失,但同时也使其失去获得相关收益的可能性。

房地产项目某种风险难以规避。房地产项目中潜在着的各种经济风险、社会风险和自然风险,如社会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气候灾害等都是难以规避的。

房地产项目风险无处不在,有时避开了某一种风险却又可能导致另外一种或几种新的风险,不同的开发方案具有不同的风险发生,避不胜避。

二、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一种主动、积极的风险防范对策。损失控制包括:减少损失发生的机会,降低损失的程度。

(一)风险预防

风险预防是指在风险发生前,为了消除或减少可能导致损失的各项风险因素所采取的各种措施,以降低风险损失发生的概率为目的。在房地产开发的各个阶段,风险预防有广泛的应用。

1.投资决策阶段。在投资决策阶段,房地产开发商预防风险的任务:首先,要准确把握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发展趋势,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开发策略,合理评价和选择开发投资方案,从根源上消除或减少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种种风险。其次,要树立风险意识,建立风险管理机构,高度重视开发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强化对房地产开发风险管理理论的研究和学习,加强风险损失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第三,要健全风险预警系统。防范风险的关键是预先行动,即主动控制,项目进入实施阶段时间越长,控制风险的成本就越高。

2.前期工作阶段。在前期工作阶段,为了预防风险,开发商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积极与地方政府、各管理部门、金融机构等相关单位搞好关系,争取获得他们对开发项目的理解、支持和帮助。第二,到当地规划、国土、电力、市政、城市档案、文物等有关部门,了解施工地块的自然条件及地下埋藏物情况。第三,妥善处理征地、拆迁和安置补偿问题,既讲原则性,更讲灵活性,防止矛盾激化。第四,增强合同意识,认真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勘察规划设计合同、拆迁安置补偿合同、资金使用合同等。

3.项目建设阶段。在项目建设阶段,风险预防的主要措施有:第一,采取系统的项目管理方法。第二,向施工人员灌输安全意识,做好现场容易出事故的预案工作。第三,及时协调、处理设计、监理、施工、材料设备供应各方及总包与分包之间的关系和各种矛盾。第四,合理布置施工现场。第五,尽快落实开发商常用的规避风险的措施。

4.租售管理阶段。在租售管理阶段,为预防风险,开发商应做好如下几点:房地产租售合同应由房地产专业人士起草,并经律师或法律工作者审查,做到合同条款明确、详尽、合法。定期检查房地产状况,发现和消除现有房地产存在的各种隐患。定期进行建筑物及附属设备维护,将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

(二)减少损失

减少损失是在风险事件发生时或发生后,采取的各种降低损失程度,或缩小损失发生范围的措施,以缩小风险的损失程度为目的。减少损失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风险发生时的损失最小化。二是风险发生后的挽救措施。在房地产开发中,可采用一系列特殊的手段将开发中的风险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比如,进行准确的预警预报;制定详细而周密的风险应急计划;建立后备措施;保护现场,收集证据。

(三)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房地产投资项目风险管理中非常重要而且广泛应用的一项对策,分为非保险转移和财务转移两种形式。根据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投资项目的风险应由有关各方分担,而风险分担的原则是:任何一种风险都应由最适合承担该风险或最有能力进行损失控制的一方承担。符合这一原则的风险转移是合理的,可以取得双赢或多赢的结果。否则,风险转移就可能付出较高的代价。

1.非保险转移。房地产项目风险非保险转移是指房地产开发商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有意识地采取某些保险措施将风险转嫁给其他经济单位承担,从而达到降低其自身项目风险的非保险转移。可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一是转移会引起项目风险及损失的某项开发活动。二是将风险本身予以转移。风险转移对房地产开发商来说可以消除风险,但与风险控制不同的是,它不是通过放弃、中止项目活动或采取积极预防和抑制措施直接调节风险因素来达到消除、降低风险损失概率和损失程度的目的,而是允许风险继续存在,但将风险转嫁给其他经济单位承担从而间接达到降低自身风险损失概率和损失程度。当然,房地产项目风险转移必须通过正当、合法的手段,而非无限制地、任意地带有欺诈性地转嫁。另外,房地产项目风险的转移虽然可以使风险在开发商和其他风险损失承担者之间进行移动,但却不能因此将项目风险本身消除或从总量上减少。

2.财务转移。风险的财务转移包括非保险财务转移或保险转移。非保险财务转移是指单位或个人通过经济合同,将损失或与损失有关的财务后果(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转移给另一些单位或个人去承担的一种方式。其实质是通过风险的财务转移,使转让人得到外来资金,以补偿风险事故发生后所造成的损失。大部分财务型非保险转移都是通过合同中的某些条款来实现的。如在建筑活动承包中,建筑所有人可以通过合同将他对公众在建筑物附近受到伤害的部分或全部责任转移给建筑承包商。保险转移是通过购买保险,投资项目业主或承包商作为投保人将本应由自己承担的归咎责任和赔偿责任(因本人过失或不可抗力所造成损失的赔偿责任)转移给保险公司,从而使自己免受风险损失。需要说明的是,保险并不能转移投资项目的所有风险,一方面是因为存在不可保风险,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有些风险不宜保险。因此,应将保险转移与风险规避、损失控制结合起来运用。对于不可保风险,必须采取损失控制措施。即使对于可保风险,也应当采取一定的损失控制措施,这有利于改变风险性质,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

规避风险的措施篇10

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控制程序

1

目的

为建立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明确包括风险应对措施风险规避、风险降低和风险接受在内的操作要求,建立全面的风险和机遇管理措施和内部控制的建设,增强抗风险能力,并为在质量环境管理体系中纳入和应用这些措施及评价这些措施的有效性提供操作指导。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在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活动中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方法及要求的控制提供操作依据。

3

职责

3.1总经理室:负责风险管理所需资源的提供,包括人员资格、必要的培训、信息获取等,负责公司的SWOT分析并确定公司的战略方向。

3.2品管部:负责建立风险和机遇应对控制程序,并进行维护。负责按本文件所要求的周期组织实施风险和机遇的评审,落实跟进风险和机遇评估中所采取措施的完成情况并跟进落实措施的有效性,并编写《风险和机遇评估分析报告》,负责本部门的风险评估及应对风险的策划和应对风险措施的执行和监督。

3.3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风险和机遇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措施以规避或者降低风险并落实执行。

3.4营销部:负责收集产品售后的风险信息及本部门的风险识别,负责制定相应的措施以规避或者降低风险并落实执行。

3.5供应链管理部:负责识别来自供方的要求或期望,并识别其中的风险或机遇,负责制定相应的措施以规避或者降低风险并落实执行。

4

定义

4.1

风险:在一定环境下和一定限期内客观存在的、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

4.2

机遇:对企业有正面影响的条件和事件,包括某些突发事件等。

4.3风险评估: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或之后(但还没有结束),该事件给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的可能性进行量化评估的工作。即,风险评估就是量化测评某一事件或事物带来的影响或损失的可能程度。

4.4风险规避:风险规避是风险应对的一种方法,是指通过有计划的变更来消除风险或风险发生的条件,保护目标免受风险的影响。风险规避并不意味着完全消除风险,我们所要规避的是风险可能给我们造成的损失。一是要降低损失发生的机率,这主要是采取事先控制措施;二是要降低损失程度,这主要包括事先控制、事后补救两个方面。

4.5风险降低:通过采取措施以达到降低风险的效果。一般情况下,若采取的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所遭受的风险,应将采取措施的记录进行保留或者写入文件进行归档,以便后期重复发生时作为改善的依据。

4.6风险接受:是指企业承担风险造成的损失。风险接受一般适用于那些造成损失较小、重复性较高的风险、最适合于自留的风险事件。

4.7内部风险:企业内部形成的风险,例如战略决策风险、环境因素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经营风险、应急事件等。

4.8外部风险:由外部影响因素导致的风险,例如政策风险、市场需求风险和业务风险、相关方风险等。

4.9风险严重度:风险发生后其所产生的影响的严重程度。

4.10风险发生频度:风险出现的频率或者概率。

4.11风险系数:风险系数用于评定是否对已识别的风险采取措施,风险系数=风险严重度x风险发生频度。

4.12

SWOT:S

(strengths)是优势、W

(weaknesses)是劣势,O

(opportunities)是机会、T

(threats)是威胁。

5

程序

相关部门

使用表单

跟踪验证至结案

YES

内外部信息收集

记录保存

方案修订

NG

部门风险和机遇识别

风险和机遇管控

风险和机遇评估

部门风险和机遇识

部门现状评估

风险和机遇识别管控

董事会议召集

方案(经营规划)建立

合作洽谈需求收集

趋势判定

确定投资计划

方案评估

总经理室

总经理室

总经理室

总经理室

总经理室

董事会/总经理室

董事会/总经理室

总经理室/各部门/评估小组

各部门/评估小组

各部门/评估小组

各部门/评估小组

各部门/评估小组

品管部

风险和机遇评估表

风险和机遇评估表/FMEA

风险和机遇评估表

风险和机遇评估表

5.1风险和机遇管理策划

总经理室根据国际、国内、地区和本地的各种法律法规、技术、竞争对手、市场变动和价格、文化、社会和经济因素,企业的价值观、文化、知识和以往绩效、客户技术信息反馈等,确定本公

司企业目标和战略方向,识别出本公司投资计划要求,同时分析识别风险、消除风险、降低或减缓风险,充分利用可能的发展机遇,保证实现企业效益和管理体系预期结果,形成初步方案含经营规划等,同时上升至董事会讨论.

经公司董事会议讨论研究,最终确定公司战略目标方向及方案,明确与公司目标和战略方向相关的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包括需要考虑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或条件。

总经理室根据董事会会议决议结果,识别形成《风险和机遇评估表》,依照分析结果为重大风险或机遇的,需实施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并形成《风险和机遇评估表》。

各部门依总经理室决议后确定的公司战略方向目标以及识别出的风险和机遇,同时结合本部门在生产和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和机遇,建立识别和应对的方法,确认本部门存在的风险,并将评估的结果记录在《风险和机遇评估表》。

在风险和机遇的识别和应对过程中,责任部门应对可能存在风险的车间、生产过程和人员存在的风险进行逐一的筛选识别,风险识别过程中应识别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的风险:

5.1.1总经理对公司环境与背景、投资计划方案等阶段进行分析,明确公司的内部环境与外部经营、环保政策环境,确定公司的正面环境与负面环境,并形成SWOT分析报告。

a

.在SWOT分析报告中,

SO方面,属于公司的机遇,利用公司的优势与机会,由总经理确定公司的“战略方向”。

b.在SWOT分析报告中,

WT方面,属于公司的风险,针对公司的劣势与威胁,识别出主要风险并采取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5.1.2相关方要求或期望中存在的风险或机遇。

a.

营销部识别来自顾客的要求或期望,识别出的顾客要求如果目前公司不能满足,则构成公司的风险,需要采取应对风险或机遇的措施。

b.

供应链管理部识别来自供方的要求或期望,并识别其中的风险或机遇,如果评估风险属于高风险或机遇,需要有应对风险或机遇的措施

c.

厂务部识别来自法规监管方的要求或期望,并识别其中的风险或机遇,如果评估风险属于高风险或机遇,需要有应对风险或机遇的措施。

d.研发部识别来自产品方面法律法规的要求,并识别其中的风险或机遇,如果评估风险属于高风险或机遇,需要有应对风险或机遇的措施。

5.1.3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a.对产品适用的法律法规、客户要求的变更造成的风险;

b.生产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c.设备、工装夹具、刀具对产品质量造成的风险;

d.产品售后的风险;

e.产品设计开发阶段的设计失效风险①;

f.过程失效的风险①;

g.重大环境因素未识别的风险;

h.关键设备故障的风险;

i.应急预案不完善的风险;

j.人力资源短缺的风险;

k.操作工无法准确理解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l.订单突然增加的风险;

m.客户投诉增加的风险等。

注①:设计失效和过程失效可参考失效模式分析中DFMEA设计失效模式分析和PFMEA过程失效模式分析的方法对设计和生产过程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若选用其结果应按要求得到控制。

5.2建立风险/机遇管理团队

5.2.1建立分风险和机遇评估小组

风险识别活动的开展应是一次团体的活动,各部门在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过程中应通过集思广益和有效的分析判断下进行,在此之前应建立一个“风险和机遇评估小组”,总经理室应通过授权,赋予该“风险和机遇评估小组”以下的职责:

a.

组织实施风险和机遇分析和评估;

b.

制定风险和机遇应对措施并落实执行;

c.

组织实施风险应对措施的实施效果验证。

在“风险和机遇评估小组”中,

总经理室应指派一名人员作为该小组的组长,负责规划和安排风险和机遇的识别和应对的控制,并赋予评估小组组长以下职责:

a.

熟悉其所在部门的所有流程;

b.

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

c.

熟悉本标准的要求,并依据本标准内容策划风险分析和评估。

5.3

各部门风险机遇策划及识别

评估小组组长依据总经理室最终确认的战略规划及目标,以及总经理室的《风险和机遇评估表》,组织策划识别各部门风险和机遇并编制《风险和机遇评估表》,指导操作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及对风险的可接受性准则规定。

5.4风险评估

对已识别的风险的严重度和发生频度进行评价,其评价的要求应依据本程序所规定的评价准则进行评价确认,风险的严重度和发生频度的确认用以确定风险系数,之后根据风险系数确定对风险应采取的措施。

5.4.1风险的严重程度评价准则

风险严重度用于评价潜在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害程度,根据对潜在风险的评估量化,若潜在风险发生后,其会导致的各方面的影响以及危害程度,以下包括但不限于风险产生后会导致的危害:

a.法律法规、产品及客户要求;

b.风险发生时导致的环保影响;

c.损失的多少;

d.是否会导致停工/停产;

注:在对风险进行严重程度判定时,推荐扩大分析风险所带来的危害层面,以便于更有效的对潜在的风险采取措施,以达到减少或部分消除风险乃至完全消除的目的。

为便于识别风险所带来的危害程度,对风险的严重程度进行区分,风险严重度分为以下五类:

a.

非常严重

b.严重

c.

较严重

d.

一般

e.

轻微

下表为依据定义的风险影响和影响程度的多少进行量化,在对风险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价时,下表作为评价风险严重度的准则:

严重程度

描述

严重

等级

质量

质量环境

环境

顾客方面

影响后续过程

成本损失

(万元)

法规监管层面

污染排放方面

非常严重

顾客停止与我司合作

本过程无法工作

损失≥10

停业整顿

临近江河湖泊流域性

5

严重

顾客停线

本过程全部离线返工

10<损失≥5

行政罚款

本行政区域内

4

较严重

顾客退货

本过程局部返离线工

5<损失≥0.5

有条件运行

本工业区区域

3

一般

顾客投诉

下过程全部在线返工

损失<0.5

书面改善

本工厂内

2

轻微

顾客情报反馈

下过程部分在线返工

无损失

口头问题

不影响

1

严重度判定过程中,当多个因素的判定其严重程度不一致时,应遵循从严原则进行判定,即当多个因素中仅其中一个或部分因素其严重度级别更高时,依据严重级别高的因素作为风险严重度进行判定。根据上表内容确定风险的严重度后,将严重等级数字填入《风险和机遇评估表》中。

5.4.2风险的发生频率评价准则

风险的发生频率是指潜在风险出现的频率,为便于识别和定义,将风险频度定义为5级,如下所示:

a.

极少发生;

b.

很少发生;

c.

偶尔发生;

d.

有时发生;

e.

经常发生;

通过对上述的不确定因素进行评价风险发生的频度,风险的发生频率的评价以其可能发生的频率进行量化确认作为风险的发生频率的评价准则:

发生频度

定义

等级

极少发生

发生概率≤0.001%

1

很少发生

0.001%<发生概率≤0.1%

2

偶尔发生

0.1%<发生概率≤1%

3

有时发生

1%<发生概率≤10%

4

经常发生

发生概率≥10%

5

发生频度判定过程中,当一个或多个因素在判定过程中其发生频度不一致时,应遵循从严原则进行判定,即当多个因素中仅其中一个或部分因素其发生较为频繁时,依据发生频率较高的因素作为风险发生度进行判定。根据上表内容确定风险的严重度后,将严重等级数字填入《风险和机遇评估表》中。

5.4.3风险的可接受准则

风险可接受准则是通过计算得出的风险系数来判定风险是否可接受,通过对风险的严重度和风险的发生频率评价后,通过计算风险系数确定是否对风险采取措施。风险系数的计算如下公式:

风险系数=风险严重度等级*风险频度等级

使用风险系数作为参考值,下表为风险风险系数的范围及当风险系数达到一定值时应对风险采取的措施:

风险

系数

风险等级及应采取的措施

风险等级

风险措施

15-25

高风险

应立即采取措施规避或降低风险

5-15

一般风险

需采取措施降低风险

1-5

低风险

风险较低

,接受风险

在进行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过程中,应保持风险措施的方案和实施结果的跟进记录,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措施的详细内容应记录在《风险和机遇评估分析表》中,记录的保持依据《记录控制程序》文件执行,便于后续的查阅和跟进。

5.4风险应对

各实施部门应对所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对风险采取措施,从而达到降低或消除风险的目的,风险的应对方式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筛选,当潜在的风险可有效的采取规避措施进行规避风险时,应制定风险规避方案,确认风险规避措施并予以执行,直至部分消除或完全消除风险。制定风险应对的额措施时必须将相关措施贯彻到公司日常运行程序中,且部门的管理活动不应与公司层面如SWOT

分析活动对应的措施冲突。

对风险所采取的措施应考虑尽可能的消除风险,在无法消除或暂无有效的方法或者采取消除风险的方法的成本高出风险存在时造成损失时,再选择采取降低风险或者风险接受的风险应对方法。

5.5.风险和机遇评审的策划

风险和机遇评审应每年度至少实施一次评审,以验证其有效性。当出现以下情况是,应当适当

增加风险和风险评审的次数:

a.

与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有变化时;

b.

组织机构、产品范围、资源配置发生重大调整时;

c.

发生重大品质事故或相关方投诉连续发生时;

d.

第三方认证审核前或其他认为有管理评审需要时;

e.

其他情况需要时。

6

引用文件:

6.1《记录控制程序》--------------------

SST-QEP-02

7

记录表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