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避市场风险的对策十篇

时间:2023-12-19 17:49:52

规避市场风险的对策

规避市场风险的对策篇1

近年来,供应链管理的研究越来越关注决策者行为因素对决策的影响[1]。Simon(1988)最早提出有限理性决策理论,认为完全理性只是一种假定的理想状态,决策者追求理性却并非最大限度追求理性,追求满意标准而不是最优标准[2]。Hammond等人(1989)认为部分决策者甚至是单纯凭直觉进行决策,追求自身认为满意的利润,往往不是科学最优化的利润[3]。Tversky等人(1988)认为很多情况下,决策者连自身有限理性也忽视不用,而是凭借过往经验来对目前面临问题进行决策[4]。Robbins(2005)认为人存在理性、有限理性、直觉三种类型,其中理性即假设决策者的决策是追求特定条件的价值最大化[5]。Shull(1970)等人认为理性研究的问题往往是具有各种假设条件限制的简单的、可测量问题[6],但决策者在实际操作中面临的问题并不能完全满足假设条件,单从理性角度进行研究,会导致研究的结果与实际存在严重偏差。刘作仪等(2009)指出根源在于运作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忽略了人的因素,因此使得研究的价值大打折扣,明确地提出了行为运作是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7]。在行为供应链的研究中,以研究包含不同风险态度决策者的供应链契约机制构建方面的文献较为多见,其普遍的研究假设是风险偏好者倾向于多订货。Giannoccaro(2004)[8]、叶飞(2006)[9]、桑圣举(2008)[10]和袁润松(2009)[11]等在研究收入共享契约模型时认为:风险追寻者对市场前景乐观,倾向于加大订货量,风险厌恶者市场前景不乐观,倾向于减少订货量。但事实上,这一重要研究假设并没有得到确切的证实,尤其在不同的风险情境下,供应链中不同风险态度的决策者的订货决策行为研究显得比较欠缺。Hollenbeck J.R.(1994)[12]、Slattery J.P.(2002)[13]等发现人们在动态情景下的风险决策行为与在静态情景中观察到的风险决策行为存在显著的差异。同时,心理学家Lichtenstein(1971)最早发现了风险偏好逆转现象[14],风险偏好会随着不同场合及不同决策情景而变化,风险偏好逆转是值得关注的研究问题。由此,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尝试使用实验的研究方法分析在不同的风险情景下零售商风险态度对其订货决策的影响及其偏好逆转现象。

2 实验情景设计与实施

2.1 实验简介本实验改进了MIT的“啤酒游戏”,研究的对象为具有一个生产商和一个零售商的两级供应链。实验首先通过对被试进行风险态度测试,筛选出具有明显风险偏好和风险规避特征的被试扮演零售商,风险中立的被试扮演生产商;其次,设置了相应的实验情景,并采用Excel辅助实验,对数据进行收集;最后,使用SPSS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不同风险态度的零售商的订货决策行为。实验假设生产商产能有限,市场需求在一定范围内随机波动。零售商需要对每周的订货进行决策,生产商需要做出生产决策。

2.2 情景设置为模拟在正常、利好和不利的情景下需求的波动,由计算机在预设区间随机产生需求数据。其情景设置和市场需求波动如下所示。(1)第1~10周:市场需求正常(前6周数据主要用于让被试适应实验);(2)第11~16周:利好因素出现(可预知因素,提前告知,假设世界杯比赛到来);(3)第17~20周:利好因素影响结束,需求恢复正常水平;(4)第21~26周:不利因素出现(不可预知因素,突然出现,假设政策严查酒后驾驶);(5)第27~30周:不利因素影响结束,需求恢复正常水平。

2.3 样本选择本项研究选取的被试是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具备供应链管理专业知识的学生,通过发放问卷对被试进行风险态度的测试。预测试发放问卷80份,回收7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3.8%。结合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风险态度量表,修正原有的题项;正式测试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73份,回收率93.2%;有效问卷339份,占回收问卷90.8%;经过计算筛选后,选取被试人员共计178人,其中男98名,占55%,女80名,占45%,组合成89组进行实验,实验后回收实验数据表,严格审核并剔除无效数据后,共有53组有效数据。特别地,订货决策属于操作层决策,其决策者为基层工作人员,其年龄、思维和行为模式与大学生较为接近,故选取大学生作为被试。同时,国内外学者在管理科学方面的研究大多采用学生样本,主要取决于学生样本的可获得性。关于学生样本的代表性问题,国外学者Hodgkinson等人研究框架效应与战略决策关系时,同时采用学生样本和企业样本,发现两者并无明显区别[15]。国内学者张文慧等人在研究决策者认知特征对决策过程和战略抉择的影响时,也采用了部分企业样本与学生样本对比,发现数据并无明显区别[16],因此,本实验采用大学生作为研究样本具有一定代表性。

2.4 角色设置对被试人员进行风险测定后,选取具有明显风险偏好(P型)及风险规避(A型)者扮演零售商,选取风险偏好为中性(M型)的被试扮演生产商,组合成M-P、M-A两种不同的供应链。

3 数据收集与分析零售商和生产商做完决策后在已经设计好的Excel表格中相应位置输入决策数据,计算机程序会自动记录下数据并保存成数据表形式,实验结束后,对原始数据表进行回收。实验后收集数据表并通过SPSS进行统计分析。

3.1 订货量分析在对各周期的数据进行比较中发现,大体上两种类型的零售商在订货决策上具有一致性,都围绕市场需求量上下波动(如图1所示),在不同因素影响下存在周期性差异。在适应期(1-6周)市场需求持续稳定时,零售商都趋向于减少订货量,甚至出现风险偏好的零售商(下称偏好者)比风险规避的零售商(下称规避者)订货更少的情况。这跟多数研究中认为风险偏好的零售商会倾向于多订货的研究假设不完全一致。当预期会出现利好因素时,规避者的订货量均值出现高于偏好者的情况。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利好因素持续期间(11~16周),偏好者对市场需求波动的反应较规避者敏感(MP=40.44,MA=40.68,SDP=7.05,SDA=6.43,离差率VP=0.174,VA=0.158),在不利因素持续期间(20~26周),偏好者存在同样的敏感状况,但订货均值高于规避者(MP=10.79,MA=9.23,SDP=3.62,SDA=2.94,VP=0.335,VA=0.319)。这充分表明了风险偏好零售商的订货波动大,而不一定订货量大。在利好因素作用下,偏好者订货比规避者少。这是因为规避者害怕缺货损失,因此更倾向于多订货。而偏好者由于能更好地承担损失风险,因此订货量反而较小;在不利因素的作用下,偏好者往往过于自信而低估了市场的不利因素,订货量较规避者大。规避者则因为害怕库存损失,而减少了订货量。对比有利时期和不利时期的离差率,可以发现不利时期的离差率接近利好时期的2倍,表明零售商面对不利的环境,订货决策的波动性更大。

为了更进一步分析样本的差异,对实验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首先对偏好者和规避者的订货量做方差齐次性检验,两个样本的显著性水平为0.314,大于0.05,表明具有方差齐次性;再结合表2中假设方差相等的数据分析,偏好者订货量与规避者之间的差异显著水平为0.037<0.05,达到显著水平,说明偏好者与规避者的订货量差异较明显。

规避市场风险的对策篇2

关键词:外汇市场;汇率风险;套期保值

一、我国汇率市场化趋向与外向型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现状

2005年7月21日,央行宣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同时人民币汇率也根据这些原则对美元升值了2%。该政策的出台打破了2004年10月以来,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一直稳定在8.2765的水平。2005年9月26日,央行宣布扩大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浮动幅度,由1.5%扩大到3%,但美元对人民币交易的浮动幅度保持不变。尽管扩大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浮动幅度在短期内不会产生什么影响,但从长期看,势必会要求扩大作为决定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汇率基础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灵活性,从而肯定将会对日后放宽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波动幅度产生渐进性的市场影响。从2006年汇率走势上看,人民币汇率呈现有升有降、双向波动、小幅升值态势。而且,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引入了做市商制度和询价交易方式,外汇市场交易主体继续扩大,交易品种不断丰富。央行已明确表示,逐步扩大灵活性是我国汇率改革方向,逐渐让市场供求关系发挥更大作用,减弱“一篮子货币”参考作用的权重,增强市场因素是我国的汇率政策。因此,随着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的逐步形成与完善,习惯于固定汇率制度下理财的我国外向型企业不得不考虑汇率风险问题,做好规避汇率波动风险的防范。

据有关调查显示,人民币汇率改革后我国企业对汇率风险的管理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体系,企业一直处于汇率零风险的环境中,缺乏足够的风险防范意识,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长期依赖资源优势和劳动力低成本优势,忽视知识和技术的积累,产品附加值低,形成了汇率风险基本上由国家承担的“路径依赖”,使得汇率风险及风险防范缺乏存在的基础,汇改后企业防范汇率风险的热情不高,规避汇率风险的意识较为淡薄。二是受资金规模、产品结构、专业人才等因素影响,企业防范汇率风险的能力不高。据调查,由于受资金规模的限制,一些产出规模不大的外向型企业,特别是中资企业,维持存量银行贷款已经很难,根本无资金进行生产经营之外的资金操作,对汇率变动的反应,更多的是被动地接受损失,谈不上事前的风险防范。从规避汇率风险的产品结构看,汇改后,面对汇率损失,70%的中小外向型企业拟通过改接周期短的订单、修改进出口收付汇条件,选择预收货款、改信用证结算为TT汇款,将远期收汇改为即期收汇、延迟付汇等方式来应对人民币升值的风险,但是由于这部分避险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在国际贸易中往往处于相对劣势位置,上述应对风险的想法也就无法实现。实施有效的汇率风险管理对人的素质要求很高,但长期以来,企业熟知汇率风险的专业管理人才匮乏,即使是外汇指定银行在汇率风险管理方面的专家型人才也是凤毛麟角。三是商业银行的汇率避险金融服务难以完全满足企业的避险需求,商业银行汇率避险产品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从国际上看,金融衍生工具已经发展成为最主要的风险管理手段,目前在金融市场上进行交易的金融衍生工具品种已经超过3000种,但从我国来看目前只有远期外汇买卖、外汇期权、货币互换、外汇期货、改变融资方式等几种方法可供选择,而各家外汇指定银行总行对二级分行以下金融分支机构授权办理的金融衍生工具业务品种目前只有远期结售汇。已开办远期结售汇业务的银行,普遍存在授权额度小、操作程序烦琐、操作成本高、时效性较差等问题。在外汇市场上,我国商业银行目前还没有有效地对冲风险的渠道,这就使得商业银行自身的外汇敞口头寸难以平盘。虽然外汇对外汇交易有远期买卖、期权等品种,但外汇对人民币的交易长期以来只有远期结售汇一种手段,人民币与外汇掉期业务刚刚办理,业务开展需要一个过程。而在远期结售汇业务上由于商业银行在帮助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同时自己却承担了汇率风险,使作为中间业务的远期结售汇业务变成了银行的自营风险业务,所以对银行来说要发展远期结售汇业务先要考虑自身如何规避风险问题。同时由于交易成本偏高、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影响了国内远期结售汇市场的发展,也限制了银行开发应用新产品的能力。四是虽然部分企业已经使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汇率避险,但是,企业避险工具使用规模仍然偏小。2005年全国企业远期结、售汇签约额分别仅占银行结、售汇总量的2%和4%左右,与我国进出口总体规模还不相称。

二、外向型企业管理汇率风险的策略

从规避汇率风险策略来看,外向型企业在其理财中针对跨国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汇率风险,与银行业不断进行管理创新,逐步形成了比较系统的风险规避和管理策略。其中比较常见的包括货币选择策略、价格调整策略、平衡策略、组队策略、借款策略、投资策略、利率互换策略、易货贸易策略、多角化经营策略等。本文着重研究企业今后需要大量使用的套期保值策略。

在对汇率风险的管理中,外向型企业可以通过远期外汇合同、外币期货合同、外汇期权和货币互换等套期保值工具进行衍生金融交易来降低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在理论上,这些工具发挥作用的共同理论基础是通过建立一个与企业当前货币头寸相反的或相互补充的头寸,从而降低企业在市场汇率出现不利变动时所面临的汇率风险。

远期外汇交易是企业在交易时,与办理远期外汇交易的银行签订远期外汇合同,规定未来某日买卖外汇的币种、数额和汇率。尽管合同到期日市场外汇汇率已经改变,但合同卖方与买方仍按合同规定的汇率进行外汇交易,这样,企业可用远期外汇交易进行出口收入或偿还债务时套期保值,避免外汇损失。相对于即期外汇买卖,远期外汇买卖具有更高的外汇风险防御功能。如中国银行自1997年4月开办远期结售汇业务以来,在国际外汇市场经历数次剧烈波动的情况下,均对外向型企业起到了很好的规避汇率风险的作用。

外币期货交易实际上就是在将来一定日期,按照协议价格,在特定的交易场所,买卖固定数量的某种外币的交易活动。与远期外汇交易不同,外币期货交易一般都在固定的交易场所内进行,而且通过经纪人进行交易,一般都在合同到期日之前交割。自1972年5月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国际货币市场部推出第一张外汇期货合约以来,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外汇期货交易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发展势头。运用外币期货交易,既可避免国际经贸活动中的汇率风险,也可牟取利润。

外汇期权交易是针对给予期权持有者在规定时间内按规定汇价出售或购进一定数量外币选择权的外汇期权合同的交易。合同持有者有权在合同期满时或提前按规定的汇率买卖事先预定数量的外币。外汇期权类似于保险,对期权合同购入方来说,他购入的是权力而又不必承担义务,如果期权交易无利可图则可以放弃这种权力,其保值成本不会超过期权的购买价格即“权利金”。由此可见,期权交易既具有即期外汇买卖的灵活性,也具有远期外汇买卖的安全性,期权不仅为企业提供了外汇保值的方法,而且为企业提供了从汇率的变动中获利的机会,期权买方有权根据市场变化决定是否执行期权,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汇率风险管理工具。但是,不是所有企业都能与银行进行期权交易,银行只对部分优质客户提供这项服务。

货币互换交易是持有不同货币的交易双方,在同一时间按即期汇率分别从对方买进外汇,到期时按远期汇率把外汇分别卖给对方的交易。货币互换交易实际上是两家企业交换等价的两种货币,到期时双方互换。货币互换交易一般包括本金的初期互换、利息互换和本金到期时的再次互换。货币互换交易不仅有助于企业降低筹资成本,并使企业有可能利用国际资本市场筹措外币资金,而且有助于避免汇率风险。

在使用套期保值工具时,首先要求企业对外汇资金集中统一管理,降低套期保值成本。进行国际交易的大企业往往有许多业务部门或分支机构,他们在经营业务中往往不了解其他业务部门或分支机构是否存在反方向的外汇收支业务,如果他们都是独自考虑自己的套期保值业务,总体上必将加大套期保值成本。而实行对外汇资金集中统一管理的企业,由于所有业务单元的外汇收支业务都是由外汇调度中心统一调度的,随时可以以一种货币为基础货币计算其他货币的汇率风险,并可以统筹作出套期保值决策,降低套期保值成本,提高外汇资金的使用效率。其次,企业要注重对国际资本市场的研究,分析外汇汇率变动趋势,制定合理有效的套期保值决策。只有正确预测、把握外汇汇率的发展趋势,才能作出相应的正确决策,提高套期保值的有效性。再次,注重培养人才,提高汇率风险管理水平。在不断变幻的国际市场环境中,培养熟知国际资本市场及衍生金融产品的专业型人才,是防范汇率风险的关键。因此,引进和培养一批熟知国际经营业务和多种金融产品,熟练应用套期保值工具应对汇率风险,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管理人才十分必要。

规避市场风险的对策篇3

关键词:存量贷款规避风险

由于农村信用合作社服务对象和现行的政策环境、经营体制、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原因,农村信用合作社发生存量贷款的风险远远高于其他金融机构。按照普遍性分析存量贷款风险的成因,主要有体制转变、市场变化、自然风险、政策性的因素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因此,探寻一条规避风险的途径,更好的为“三农”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一、农信用社存量贷款风险的普遍性成因分析

1.农信用社经营观念落后形成的贷款风险。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市场化进程推动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每一次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引起的新旧体制转轨,都给金融机构造成重大的冲击。而农村信用合作社因自身素质、经营观念落后等原因受到的冲击更大一些。

一是在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时,农信社没有把集体贷款债务分摊到户形成呆账。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由于农村信用社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之际,经营观念未跟上时代的发展要求,没有及时做好农村集体债务的分摊落实工作,至使一些农村集体贷款债务没有分摊到户。有的虽已分摊到户,但由于自身素质的原因工作力度不够,面对农民不认可或农民认账不认还而束手无策,从而最终形成了大量的呆滞、呆账贷款。

二是农村乡镇企业倒闭使贷款成为坏账。许多乡镇企业借转换经营机制之机,用欺诈或变相欺诈的手段将新老账务划断,把贷款债务留在了已经为“空壳”的老企业,财产转移到新组建的新企业中。农信社追讨无策使农村信用社的贷款长期挂账,随着空壳企业的破产、倒闭,贷款债务变成坏账。

三是基层商业企业在经营权、所有权发生变化时没有采取措施,使贷款质量恶化。基层商业企业在实行经营放开、价格放开、用工制度放开、报酬放开之后,采取了租赁承包及拍卖等方式经营权、所有权发生了变化。在计划经济时期这些企业是稳定的信用贷款客户,贷款方式多为信用贷款。面对经济转型、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变化,农村信用社经营意识没有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没有采取保障信贷资产安全的措施,没有对贷款对象及贷款方式进行调整,使信贷资产质量的恶化。

四是企业在与外商的合资过程中,企业的实际资产发生了转移,而农村信用社未能及时按有关规定办理贷款的债务转移。另外,合资企业恶意逃避贷款债务也时有发生,使贷款债务追讨更加困难。

2.市场经营风险对贷款的影响。市场经营风险的影响主要分为市场经营风险对贷款人的影响和市场风险对信用社的经营的影响等两个方面。从市场对贷款人的影响来看,主要是由于市场经济的尔虞我诈,给贷款人经营带来风险。市场竞争导致了一些贷款人的经营效益下降,甚至整个行业的不景气,影响到农村信用社贷款的收回。

市场经营的风险对农村信用社存量贷款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村信用社没有意识到市场风险对信贷资产的安全构成威胁。在办理信贷业务过程中,忽略了必要的市场调查和分析,对贷款户可能遇到的市场风险缺乏预见性,人为的给存量贷款造成风险。

二是没有建立市场信息收集网络,市场信息把握失误。由于农信社没有建立信息收集机制,没有建立市场信息的收集、咨询、分析网络,基层社的信贷人员往往对市场的信息不堪了了,有时只能依靠贷款户自己介绍市场的相关信息,误导了基层信贷人员对市场的判断。于是,出现了对没有市场的项目或企业发放了贷款怪现象,给存量贷款风险埋下隐患。

三是农信社人员素质不高,无法驾驭市场经营。由于农村信用社信贷人员受到了知识结构的影响,对贷款评估、技术分析、市场分析及对新技术、新产品信息的分析等方面的能力低下,对一些只有短期效益而没有长期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或企业发放贷款,使信贷资产存量转化成为高风险贷款。

由此可见,从信贷风险管理的角度看市场经营风险对贷款存量风险形成的影响,有程序上的缺失,有制度和机制的漏洞,关键是农信社人员素质不高、观念落后,无法驾驭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

3.国家政策对信用社贷款带来的风险。农村信用社作为必须承担国家“三农”政策,宏观调控农村经济任务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农村、农民、农业经济的支持是责无旁贷的首要任务。

目前,农业产业基础薄弱,农业生产利益低下,农产品生产周期长,自然风险大,农村经济落后,农村信用社的涉农贷款风险先天性就大。因此,党和国家的一些对农业的导向性政策必须通过信用社信贷,来体现党和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和关心,带有一定程度的强制性,有风险也必须落实。第二,农村信用社作为我国面向“三农”的金融机构,对农村经济及农民来讲,农村信用社是农村稳定的重要因素。对一些带有政策色彩的问题贷款的处理比较棘手,因此一些贷款就成为政策性呆账贷款,成为具有高风险性质的贷款存量。第三,由于农村信用社实行为社员服务的政策,不能单纯追求利润。因此,抵御贷款存量风险能力较差。

4.信用社干部自身素质给农村信用社贷款存量风险

一是受到地方行政干预,信用社不能自主选择贷款人和贷款方式。其二是为了竞争和争夺市场乱拉客户,不讲求经济效益,盲目发放贷款。其三是贷款不按规范化管理程序办事。个别农村信用社信领导专横,一个人说了算;有的一味照顾领导关系,不敢坚持原则。一方面是信用社干部素质低,决策不当使不该贷款的对象贷了款。另一方面在已发放的贷款中,由于贷款对象不当和贷款方式选择不当而造成了大面积的逾期贷款,形成了较严重的贷款存量风险。

二、规避信用社信贷资产风险的途径

1.信用风险化解的途径。信用是农村信用社发放贷款的主要依据,也是规避信用风险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以上所述种种原因,贷款人的信用观念被淡化,在这时期信用发生危机给农村信用社存量贷款造成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贷款人有意违约或因客观原因无力履行合约规定的义务而造成农村信用社信贷存量资产损失的风险。其主要表现为大量贷款人不能如期归还贷款本金和利息,从而造成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贷款应收未收利息不断积累循环上升,坏账损失更难消化。对于这种情况规避存量贷款的风险,应采取多方面的措施予以解决。

第一要对农村信用社的存量资产损失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对确属政策性因素造成的损失,由国家及地方政府部门承担消化,逐级向上报力求尽早解决。

第二给农村信用社适当放权,使之在有确凿证据的基础上有权核销一定额度的呆账。在农村信用社自身承受能力的范围之内,允许其提高呆账核销比例。

第三建立健全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机制,完善农业保险制度。通过建立农业保险机构,开办农业保险业务,使农村借款人在遭受自然灾害损失时得到补偿,有能力尽快恢复生产,降低农村信用社的贷款风险。

第四重建农村信用,确保农村信用社贷款安全。根据农村信用社贷款对象和经营环境特点,采取贷款信用连带担保办法。在难时能贷得出,期满能换的上。若一家违约众人连带信用受损,共同承担责任。一方面信用担保行之有效,另一方面增强信用社贷款的保障。

第五提高农村信用社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强驾驭市场的能力。伴随着老一代农信员工推出工作一线,新一代年轻员工上岗。建立健全信贷规章制度、完善信贷流程,树立严格遵章办事的工作作风成为农村信用社规避风险要务。同时强化信息网络建设和信息收集、分析、研判的能力,提高驾驭市场的本领是规避风险的关键。

第六转变经营观念,严格监控贷款使用过程。对因贷款人变更、企业破产等事项出现时要及时介入,采取财产保全等法律措施减少风险;对因不作为造成的贷款风险,追究经办人的经济责任,对造成重大损失的追究刑事责任。

2.规避财务风险的途径

财务风险是指农村信用社由于以上原因造成经营亏损,历年挂账难以核消。不生息资产比重过大,流动性困难,财务状况不断恶化最终形成的风险。

农村信用社的财务风险形成于1996年农行与农信分家形成的历史包袱和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通货膨胀时期的保值储蓄没得到国家的补偿,形成的巨额亏损。二是农村信用社的经营资本金成本较高,各项存款中高成本的定期存款占到了60%以上。其大量存放央行及同业款项利率严重倒挂,形成的亏损。针对这些问题规避财务风险的途径是:

一是厘清责任,共担历史包袱。按照历史包袱形成的原因,采取由国家、地方政府、人民银行、农业银行及农村信用社各自承担责任的办法逐步予以解决。

二是利率政策向农信倾斜,解决利率倒挂。中央银行应体现党和政府对“三农”的支持,对农村信用社转存于央行的农民存款实行利率优惠,解决利率倒挂的现象。

三是实行减免税收政策。农村信用社承担支农的重任,国家可将其作为农业企业从而给予一定的减免税政策的扶持,尤其是对贫困山区和高风险信用社在一定期限内实行免税的优惠政策,以使其充分得到休养生息,提高化解风险的能力。

3.规避经营风险的途径

农村信用社经营风险是指其经营不善而导致的存量贷款资产风险。规避经营风险的途径:一是要树立市场经济经营理念,明确服务“三农”的宗旨,做强不做大,量力而行,规模适中,降低经营成本;二是强化领导。通过优化人力资源管理,选聘有现代金融管理能力的人出任农村信用社的领导,使农村信用社经营健康发展,控制经营性信用风险。第三,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强化稽核监督,加强规章制度的落实力度和责任追究制,保障农信经营绿色发展。第四,创新服务农村经济产品,强化成本意识在做强服务“三农”事业的同时,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第五,要加强信用社员工教育及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并大力引进和培养计算机技术人才,为农信事业培养一大批有敬业精神、有经营思想、甘心为“三农”服务的干部职工队伍。

参考资料:

[1]浅谈湖南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的形成原因和对策 《企业开发》2009.9

规避市场风险的对策篇4

一、套期保值的定义和分类

(1)套期保值的定义。套期保值主要是为了避免现货市场上的价格风险而在期货市场上采取与现货市场上方向相反的买卖行为,即对同一种商品在现货市场上卖出,同时在期货市场上买进;或者相反。企业在期货交易过程中,会存在现货价格的风险,通过套期保值交易,企业可以转移这种潜在的价格风险。例如,当猪肉的价格下降时,企业通过一次性的大量购买,可以转移猪肉价格在未来可能上涨的风险。不过,如果猪肉的价格持续下降,企业在之前的一次性大量购买的过程中所花费的费用就高出了未来企业所需的费用,企业相应地放弃了其未来潜在的经济收益。

(2)套期保值的分类。从会计处理的角度来看,套期保值主要分为公允保值套期、现金流量套期和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三个类别。公允价值套期是对既有的业务进行的,指对已经确认过的资产或负债、尚未确认的承诺中可辨认部分的公允价值变动风险进行的套期处理。例如,某企业对承担的固定利率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风险进行套期;现金流量套期是对现金流动性风险的套期,即规避的是未来现金流量风险。现金流量套期是指对现金流量变动风险进行的套期,该类现金流量变动源于与已确认资产或负债(如浮动利率债务的全部或部分未来利息支付)、很可能发生的预期交易(如预期的购买或出售)有关的特定风险,且将影响企业的损益;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是指企业为了保障其在境外的投资经营资产份额能够获得相应的稳定安全的收益,而对境外的经营净投资外汇的风险进行的套期处理。

二、套期保值的作用

(1)帮助企业规避和转移风险。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现货价格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这就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潜在的风险。企业通过套期保值的会计处理,可以规避现货价格改变给企业带来的风险。企业通过对同一种商品在现货市场上卖出同时在期货市场上买进的会计处理,在现货价格发生变化时,通过收益和亏损的相抵,使现货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得到有效的规避,保障了企业收益的安全稳定。

(2)促进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套期保值可以帮助企业正确认识当前市场上对某类商品的需求和供应,做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合理性。企业通过对套期保值的会计处理,可以达到对企业所生产商品的按需供应,对企业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和资金技术进行科学管理,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促进相关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保障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3)降低企业产品生产的成本。当企业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的价格处于低价水平时,而当前企业生产对这种原材料的需求不多,但是受市场环境的影响,原材料的价格在未来有可能上涨。企业为了避免这种原材料价格的上涨,通过套期保值的会计处理,可以提前买入这种原材料,从而保障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不受原材料价格的影响,在原材料的平均价格水平下,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4)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作用。通过套期保值的会计处理,企业可以充分规避价格因素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的风险,保障企业经济效益的稳定。对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提高企业对生产材料、生产资金和生产技术的使用效率,充分掌握市场商品的供需水平,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保障企业在市场竞争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企业产品的价格优势,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三、套期保值的会计处理方法

(1)公允价值套期。公允价值套期的会计处理过程中,套期工具是衍生工具的,由衍生工具的公允价值的变动导致的企业的收益和损失应当计入当期的价值套期效益和损失之中。同时,套期工具不是衍生工具的,套期工具的公允价值由汇率的变化造成的企业的收益和损失也要计入当期价值套期的效益和损失之中。被套期项目因被套期风险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调整被套期项目的账面价值。被套期项目为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进行后续计量的存货,按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的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也应当按此规定处理。

(2)损益的确认。衍生金融工具的权利和义务确认为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并在会计报表内予以确认;初始计量采用交易对价的公允价值(即历史成本),后续计量则一致地采用公允价值计量;非套期保值目的持有衍生金融工具,其相关的公允价值变动一般在当期直接计入净收益(有充分证据证明持有至到期的工具,其公允价值变动可不确认,但各期的处理必须一致);套期目的持有衍生金融工具,在符合套期会计前提条件的情况下,套期项目有效套期部分的公允价值变动待被套期项目相关损益实现时予以确认,无效部分视同非套期保值目的持有衍生金融工具处理;在报表附注中披露企业对衍生交易的相关政策,以及各项衍生金融交易的交易目的、面值、期限、风险、套期保值等信息,并披露衍生交易对企业整体影响的相关信息(如风险值信息)。

(3)对境外经营净投资的套期。外汇套期保值很难完全消除由汇率变动带来的损失,但它可以把损失降低到最小;外汇期货市场汇率和外汇现货市场汇率并不一致;外汇套期保值实质是,通过外汇期货市场交易使一个市场的盈利去弥补另一个市场的亏损,从而避免或减少由于汇率变动而引起更大的损失。

四、企业套期保值会计处理的风险分析

企业通过套期保值的会计处理,可以有效规避企业运行中的市场风险,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企业在套期保值会计处理工作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企业的套期保值会计处理工作也给企业的套期保值业务和企业的生产发展带来一定的风险。

(1)基差风险。企业为了规避商品价格给企业带来的风险,通过套期保值的会计处理,可以在商品价格处于较低水平时,买入大量的商品。这种方法可以规避商品价格上涨所带来的企业生产成本增加的风险,但是,如果这种商品的价格持续下降,其他企业在这种商品的采购过程中就获得了更低的采购价格,从而降低了他们的生产成本,提升了其在未来企业竞争过程中的竞争力。此时,通过套期保值会计处理而大量购进该商品的企业就相应地失去了竞争优势,并导致在市场竞争中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2)汇率风险。随着我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逐渐完善,人民币汇率不再只盯住单一的美元,而是转为盯住一篮子货币,其中包括欧元、日元,这种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和完善,使市场淡化了对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兑换,这对企业在对外贸易中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企业在进行境外经营净投资的套期保值会计处理过程中,会面临更多的汇率风险,这种风险产生使对外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削弱了其市场竞争活力。

(3)金融资产信用风险。企业通过套期保值会计处理使对已经确认过的资产或负债、尚未确认的承诺中可辨认部分的公允价值变动风险进行的套期处理,在此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由于交易对手违约或信用状况发生不利变化而给金融资产证券化的参与主体带来的潜在风险。此时,交易双方如果没能及时履行交易约定,就会造成交易双方的信用风险,从而在市场竞争中给企业造成不利的影响和潜在的信用风险,削弱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五、套期保值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

(1)套期有效性的评价标准模糊。目前我国的套期有效性评价缺乏确切的标准,对套期会计处理过程中的会计准则没有明确的操作规范的规定,缺少灵活性和适应性,在对相关操作管理和操作范围的规定和解释中,缺少合理有效的结束和规范,造成套期有效性评价标准的模糊。

(2)套期保值会计的核算存在可操作空间。在当前的企业套期保值会计处理过程中,企业的管理人员,对风险的认定和对套期有效性的判定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在进行套期保值会计的推行过程中,企业管理人员可以对套期交易进行操作。此外,由于不同的企业在面对市场风险时,其应对策略也有所不同,当对市场投机和套期业务没有完善的确切分析时,很容易造成对套期保值会计处理的投机操作。

(3)现行套期保值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在套期保值会计信息的汇集整理过程中,根据套期保值会计处理的原则和要求,要把企业的损失、收益及不同项目的咨询函进行统一的确认,不能随意调整财务报表的账簿、凭证、票据等。而在当前的套期保值会计处理中,往往会随意调整财务报表的列报基础。造成套期保值会计信息的混乱不实。

六、完善套期保值会计处理的措施

(1)加强识别和评估被套期保值风险的能力。市场商品的价格是企业实行套期保值的基本判断依据,在此过程中,如果对商品价格的市场趋势判断不清楚,就无法采取合理的措施。如果某种商品的价格依然保持下降的趋势,但是企业却做出套期保值会计处理的决定,那么企业就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受同类企业产品价格的影响而遭受损失。此外,对国家汇率政策和国际汇率变化及利率波动的充分认识也是识别和评估被套期保值风险的重要依据。对价格、汇率和利率的充分掌握,有助于企业财务合适的风险规避策略和风险管理措施。

(2)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套期保值策略。根据企业对市场的商品价格和汇率、利率的准确判断,结合企业自身发展情况,在采取套期保值会计处理时,要制定合乎企业实际和市场环境实际的策略,对套期保值会计处理工作的必要性、具体方向和企业自身对风险的承担能力做出科学的评估分析,然后选择合适的套期保值工具。在具体的会计处理过程中,要对会计处理人员和相关的规则做详细的考察分析,以保证企业套期保值策略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七、结语

为了促进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加强套期保值处理策略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是企业普遍采取的有效措施。通过对套期保值会计处理风险和会计处理方法的分析,可以帮助企业在市场风险管理过程中,有效规避市场商品价格变化带来的市场风险,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提高企业竞争力。特别是当前市场经济的全球化环境下,科学的套期保值策略,可以有效提升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竞争能力,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快速增长。

规避市场风险的对策篇5

【关键词】 企业管理;财务风险;管理策略

企业财务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有关资金的筹集、使用和利润分配活动及其货币关系的总称。企业财务管理属于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和形式。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的管理与运行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能产生较大影响。当前,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很多,科学的认识与应对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适应市场发展规律,规避投资风险,实现企业正常运转的重要举措。

企业财务风险的涵义及特征

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角度上来分析,企业财务风险通常是指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受各种潜在的、难以预料或难以控制的不利因素影响,造成财务运行状况的不确定性,致使企业发展具有遭受相关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一般来说,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包括资金筹资决策带来的风险。在资金过程中,筹资渠道的不同、筹资数额的多少必然会引起企业的资本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由此产生财务效果的不确定性。企业财务风险主要表现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经营风险、利益分配风险、现金流量风险、外汇风险和资本营运风险等相关形式。具有以下特征:

1 客观性:企业财务活动具有能够实现或者不能够实现预期目标的 两种可能性结果,财务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

2 全面性: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并体现在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资金分配等多种财务关系上。

3 不确定性:由于财务风险的形成受各种因素影响制约,企业财务风险可以进行科学预测,但财务风险的程度却不能准确地定位。

当前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面临的形式及问题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为规避企业财务风险而进行的科学管理与控制的行为。随着市场经济的运行,我国企业财务风险及其管理也面临着相关问题:

1

企业财务的筹资投资风险相对增大

资金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基础,竞争机制下,国家对金融机构的监管进一步规范。针对企业资金的筹集投资运行造成了一定影响,从而增大了企业的筹资风险。此外市场的激烈竞争,导致企业资金投入回收期变长,加大了投资风险。

2

企业财务的外汇风险进一步加大

企业在跨国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多种金融货币的大量外汇结算业务,导致外汇交易风险和折算风险增加,同时,国外金融机构的进入,拓宽了我国企业的筹资方式和渠道,也增加了外汇风险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

3

企业财务的资本营运和管理风险加大

为了扩大规模,很多企业采取兼并、收购和重组的方式来获取市场竞争优势,以便实现资本运行。同时,由于无价的波动上涨,许多企业的产品生产成本的相对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财务管理的资本营运风险以及管理风险增加。

导致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企业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不同的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不尽相同,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复杂多变

市场、资源、法律以及社会文化等环境因素等属于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特征,宏观环境的多变性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如果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不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必然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2 企业财务的资金结构不合理

企业资金结构主要是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中,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很多企业资金结构中的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过高。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由此产生企业财务风险。

3

缺乏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

企业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是有财务活动,就必定存在企业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会避免企业财务风险,风险意识的淡薄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

4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管理混乱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影响着企业的协调性发展。很多企业在运行过程中,相关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存在着资金管理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的管理混乱现象,造成企业财务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安全性能得不到有效保障,资金流失严重,

5

企业营销策略缺乏财务控制

市场竞争的加剧,致使企业产品滞销,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采用大量赊销方式进行促销,导致企业赊账资金的大量增加,往往会造成应收账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影响了企业资金的流动性,产生企业财务风险。

当前规避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对策

规避和化解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应从以下方面进行管理:

1

深化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意识

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受企业外部环境因素以及自身客观因素等诸多因素制约。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要针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变化情况进行动态分析,增强企业财务运行的适应能力,提高财务风险意识,规避财务风险。

2 规范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技巧

规避企业财务风险的技巧方法很多,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必须重视创新财务风险的管理工作,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分散、回避、转移、降低等有效的财务管理技巧方式,通过企业多元化经营方式进行规避企业财务风险。

3 强化落实企业内部管控措施

有效地内控制度可以规范和约束企业不良运作行为,维护企业整体利益。建立和完善企业内控制度,可以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的规划化,避免企业在财务信息的生成、成本控制、财务决策等方面出现低效现象,有利于规避企业财务风险。

4

科学财务预测风险监控机制

科学精确的财务预测,能够促使企业立足于详实信息的基础上,合理安排与规划企业生产的经营和投资,同时完善财务风险监控机制,使企业具备风险自动预警功能,对企业财务管理实施过程监控,避免或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5

优化企业财务管理人才素质

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前提。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日益国际化,企业财务将面临着各式各样可能出现的企业财务风险。企业必须加强财务管理人员业务素质的培训,提升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控制的高效运行。

结束语

总之,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促进了企业发展的多元化发展进程。科学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措施,能够促使企业不断优化和加强财务管理,探究规避风险的措施,提高市场应变能力,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奇光《论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特征及对策》 科技咨询 2006

规避市场风险的对策篇6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 风险 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F293.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推行城市综合开发、房屋商品化、住房制度改革和土地有偿使用等制度为契机,我国房地产业迅速恢复、发展和壮大。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市场逐步规范化,以及不断快速上涨的房价所招致的一系列严厉调控措施,使得房地产开发企业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在这个高风险的投资环境中想要得到预期目标就必须对整个项目进行开发投资风险分析,并运用适当的方法对风险进行识别和度量,以期达到项目风险防范的目的,提高收益的可靠性。

一、房地产开发中的主要风险

风险是在特定的客观条件下,在特定的期间内,那些可能发生的结果之问的差异程度。实际上就是实际结果与计划结果的差异程度,这种差异程度越大,所谓的风险就越大。房地产开发的风险,实际上是开发商实施开发过程中固有的风险。在确定的经济大环境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政策风险。—国所处的国际国内政治环境变动(如战争、罢工、社会动荡)及相应的政策法律调整(如金融政策和财政政策变动、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住房制度改革),可能会导致房地产开发商经济损失。对房地产开发商影响最为直接的是金融政策和财政政策。就金融政策而育,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还是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直接影响开发者和购买者所持有的成本,影响项目的开发和出售。同时银行等金融机构关于房地产方面的业务也会对房地产的需求产生影响。就财政政策而论,政府实行消极的财政政策还是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对房地产的税收政策,对住宅是实行福利供给政策还是实行对低收入阶层采取有限的补贴政策,政府对房地产投资的引导与宏调等,都会对房地产开发和需求产生影响。这些政治政策风险在当前的中国尤其需要关注。

(二)经济风险。主要是由于经济形势(如市场需求、购买力、利率、税率、汇率等)变动导致房地产开发商经济损失。由于从可行性研究到楼盘上市的时段内,市场需求变动的可能性很大,消费者对户型结构及单元面积的偏好也会发生变化。原来的细分市场上该类物业还供不应求,而不久却可能大量积压,难免使投资收益远远偏离预期。通货膨胀时期,纸币贬值,价格全面上涨,房地产虽然具有一定的抵抗通货膨胀的能力,但其价格也会上涨。而人们手中持有的货币量是一定的.这样购买力相对下降,可能无力支付日渐升值的物业价格,从而导致房地产企业开发的项目难以售出而承担风险。一般来说,房地产开发资金需要量大,完全依靠自有资金周转是非常困难的,通常需要借助外部资金,如向银行贷款和预售。以自己开发的房地产作为抵押获得用于该项投资的贷款时,如果不能按照抵押贷款协议规定的期限偿付本息时,就必须承担作为抵押品的物业将可能成为他人财产的风险。采用预售房屋筹集开发资金时,如果不能按照预售协议规定的日期交房.就必须承担支付巨额的赔偿金的风险。

(三)自然风险。是指由于自然因素(如洪水、火灾、地震等)对房地产开发造成的影响,从而造成房地产开发商经济上的损失。自然风险出现的机会较少,但是一旦出现,造成的损失是相当大的。

(四)技术风险。由于建设项目所选用的工艺、设备在项目建设时可能已过时,或由于设计施工单位的技术管理水平不高,使工程项目出现质量缺陷或事故等导致的损失。

二、开发项目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风险管理的主体是企业决策层,其核心是选择最佳风险管理技术的组合,目的是实现最大安全保障效能。

(一)合理界定项目覆盖的范围。加强对项目范围变动的控制,将项目的任务细分的更具体、更明确、更严密、更便于控制,以免遗漏而产生风险。

(二)合理确定项目管理目标。在企业发展规划和战略的总体要求下,按照项目《经济技术分析报告》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供的依据,用科学的方法和态度进行项目决策。确定项目目标,避免出现决策失误风险。

(三)编制《项目管理规划》,对项目工作进行结构分解(WBS),对项目的目标、实现目标可能存在的风险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细致的识别、分析和评价,按照一般规律拿出解决问题、规避风险的方法、措施,用《项目管理规划》指导项目建设,指导项目的计划管理。

(四)根据实现目标的外部环境情况,坚持“事前控制”、“事中控制”的原则,对实施过程中的风险因素, 比照《项目管理规划》给定的方法、措施进行适应性、符合性识别, 分析(评估或测算)、评价,实事求是地给予适当合理的调整,优化组合各种风险技术,拟定应对措施,设法消除、缓和、转化、转移风险,避免过程控制风险。

(五)强化风险管理的计划手段。把可以管理的风险分解到各个不同的过程,对计划要求的基本目标、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必须给予满足,搞好风险的监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利用动态管理,合理配备资源,按照目标管理、节点考核、专业监督的方法,减少项目执行过程中不确定因素导致的风险,规避潜在风险转化成显性风险的可能。

(六)合理组织结构,明确岗位职责,顺理管理关系、反馈关系,建立项目的沟通职能。在项目管理组织内部以及与建设相关的各方接口,特别是在经常出现误解和矛盾的职能和组织间接口,为风险管理提供信息保障。

(七)加强合同契约的管理。及时沟通信息.消除履约过程的不稳定、不信任影响。围绕项目的最大利益(计划利润),按照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按照合同约定内容开展工作。避免冲突造成的履约风险。控制建设成本;利用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对已知风险通过合同分解、索赔和反索赔等手段,进行回避或风险转移。

(八)在项目内部加强实施行为的监督管理(制度管理),避免因人为因素造成的风险。同时,强化财务监督和计划实施的专业监督,强化企业规章制度、工作标准、工作流程的执行情况监督,对计划执行情况及时跟踪检查,及时向决策层提供修改计划的依据。向计划实施层提示计划执行的偏离情况。对预料中的风险或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三、房地产开发项目的风险防范及对策

(一)通过可行性研究来防范风险

在房地产开发的整个过程中,可行性研究阶段是房地产投资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也是具有最大的不确定性与机动性的阶段。由于房地产项目一旦开始启动,所面临的是一个相对狭窄的消费市场,这就有较大的风险性。评价房地产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投资者要在城市规划、政策法规的约束条件下,由房地产市场的供求现状及发展趋势、确定投资项目的用途、规模、类型并做出各种预测,为投资者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对这些不确定因素,投资者只能做出概率性的估计。可行性研究阶段对风险的估计、分析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房地产项目的成功与否。

(二)通过分散投资来控制风险

房地产分散投资是通过开发结构的分散,达到减少风险的目的,一般包括投资区域分散、投资时间分散、共同投资等方式,追求收益相同时风险最小或在风险相同时收益最大,即在风险和收益之间寻求一种最佳的投资组合。区域分散是将投资分散到不同区域,从而避免某一特定区域经济的负面影响,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时间分散是确定一个合理的投资时间间隔,以避免因市场变化带来的损失;共同投资要求合作者共同对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投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优势,避免风险。

(三)通过市场监测控制风险

房地产是一个风险性产业,也是一个市场供给弹性很弱的产业,更是泡沫多发产业。为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全国房地产市场变化情况,规避行业风险,强化业务宏观指导,建立分地区房地产景气分析和监测系统、建立房地产市场定期分析报告制度、加强住房金融研究、探索住房金融改革和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对政策走势、楼市价格、项目建设、销售数量、消费需求变化及客户结构进行经常性分析,提高投资决策的前瞻性与科学性。

(四)对房地产市场要进行全面的调查,作出科学的预测

要仔细分析房地产开发周期并预测其变动,以选择最佳开发时机;分析房地产开发所涉及的各种环境要素并预测其变化,以及早投资开发具有价值增长潜力的地块;要了解国家政策并预测国家未来对房地产政策有何变化,是限制还是鼓励,同时,要分析社会对房地产市场的需求类型和需求量并预测其变化,以确定开发项目的类型和开发规模;要利用一切可能得到的信息资料,充分考虑其他开发项目的竞争,尽可能准确地预测拟开发项目的费用与收益。

(五)在工程完工前,就与租户、客户签订租约或预售合同

工程完工后房地产空置的风险,租金下降的风险,售价跌落的风险,可通过预租预售的安排来避免。当然,预租、预售时,还应注意一个问题,这就是开发商的风险降低意味着与其交易的客户的风险提高。所以,开发期越长,其他行业的客户就越不愿意与开发商签定固定价格的合同。若要预租或预售,则租金、售价就会被压得较低。对此必须有充分的认识和相应的对策和预案。

参考文献

[1] 陈蕾,当前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特点及政策效应思考[J],中国城市经济,2007

规避市场风险的对策篇7

关键词:证券;投资;风险规避

一、证券投资风险

证券投资是一种直接投资的方式,主要就是投资者(法人或自然人)对股票、债券、基金以及相关衍生品等进行购买和出售,从中获取利息、差价的一种投资方式和行为。证券投资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经济和心理风险。对于证券投资所而言,经济风险是需要研究注意的主要风险,这种风险主要是发行证券主体的变现、违约风险,证券市场中的通货膨胀以及利率等风险。如果投资,风险是一定存在的,在我国这个正在发展却不太成熟的新兴市场,投资者更需掌握投资经验,学会规避风险。

二、证券投资风险的种类划分分

根据证券投资风险的性质,可以划分为系统以及非系统性两种风险。

(一)系统风险

系统风险指的是由于一些全局性的因素,使得投资的收益出现变化,这种因素会通过相同的方式影响全部的证券收益。这些影响因素不是公司内部的,因此是不能有效控制和回避的,这种系统风险也被称作不可回避风险。由于共同的因素对公司产生的影响是存在差异的,多样化的投资也无法将风险分散开来,所以也将这种风险成为不可分散风险。结合当前证券市场发展实际,系统风险可以划分为市场风险、利率风险和购买力风险。

1.市场风险,是由于证券市场长期趋势变动而带来的风险。证券市场行情变动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经济周期的变动在其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社会经济出现阶段性的波动以及循环,一般分为萧条-复苏-繁荣-衰退等阶段。看涨行情中,基本上所有的股票都是价格上涨的,在看跌行情中,股票的价格就呈现下跌趋势。投资者应对市场风险最好的办法,就是顺势操作,投资于绩优股票。

2.利率风险,是指因利率变动,导致附息资产(如贷款或债券)承担价值波动的风险。证券价格会受到利率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从两个方面体现的,首先是资金流向的转变,市场利率变高,一些资金会被吸引到银行票据以及储蓄等金融资产中,债券的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其次是公司成本的影响,利率增多,公司的融资成本就会增多,若其他条件不变,利润会减少,股息也会减少,使得股价降低。

3.购买力风险,又称通货膨胀风险,通货膨胀造成物价上涨,货币的实际购买力降低,同时可能造成投资者的实际收益水平有下降的风险。通货膨胀使投资的名义收益率不变,而实际收益和价值却在下降。

(二)非系统风险

非系统风险说的是个别公司或行业证券产生的影响风险,个性影响因素是主要特征。由于这种风险若要抵消,可以将投资分散得以实现,又可以被称为可分散和可回避风险。非系统风险主要有信用以及经营风险之分。

1.信用风险,是指企业或公司违背信用而不能按照约定让投资者进行还本付息,进而受到的风险,证券发行人无法按期对本金以及利息进行支付,这将会使投资者失去再投资和获利的机会。它是债券的主要风险,投资公司债券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信用方面的风险,要对这种风险进行有效的回避,就需要评级信用,对证券评级的结果进行参考。

2.经营风险,说的是公司经营管理失误而因其盈利水平的变化给投资者带来的风险,它来自于企业内部。大致有几种情况:一是融资不当引起财务风险:二是公司缺乏创新性,只满足于当前的经济以及利润水平;三就是销售决策上产生问题,不科学、合理,没有注重开辟新的市场。

三、证券投资风险的规避措施

(一)投资组合分散风险

通过分散组合来规避非系统风险,从而在面临非系统风险时不至于“满盘皆输”。分散不仅体现在资金分配上,还体现在资本选择上,在投资时,应尽量了解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投资。

(二)健全监管制度,加大执行力度

证券市场作为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健全完善的法规来保证健康运行与发展,由于我国法律法规还不太健全,相关部门缺乏有力的监管机制,手法和违法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灰色区域。政府应加强对证券市场的监控,严格监督管理中介机构以及上市公司,上市公司需要将信息纰漏义务落实到实处,进一步优化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保证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对于募集到的资金能够实现高效利用。

(三)降低利率风险

利率作为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能够对宏观经济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金融资产的价格以及利率会对利率产生极为敏感的反应,因此不能有效的回避利率风险。利率风险是固定收益证券的主要风险,也是政府债券的主要风险,它对长期债券的影响大于短期债券。投资者在预见利率要提高时可以减少长期债券和固定利率债券的持有。

(四)采用灵活的投资策略

在投资前,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充分了解投资信息,分析宏观经济环境,在心中权衡比较并且进行相应的风险论证。熟悉债券市场的交易规则、市场规模、投资者的组成。在这样的基础上,再制定好能够规避风险的投资策略,运用各种有效的投资方法和技巧,例如将证券投资的期限阶梯化、短期化,种类分散化。

(五)加强投资者风险教育,树立正确投资心态

在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大环境下,政府相关部门应把风险教育和证券投资市场的稳定发展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各类金融部门要主动肩负起社会责任,通过自身丰富的知识以及广泛的资源优势,能够将金融知识等积极的宣传给公众,并保证形式的多样化,满足公众的实际需要,强化社会公众的金融风险识别以及防范能力,这与长期发展的利益需要是相满足的。

四、结语

总而言之,证券投资风险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不确定性,我们能做的更多的是在承认风险客观存在的前提下有效的方法风险。虽然投资是的不确定性比较强,但是依旧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技术方法,总结以往经验,科学的测度风险,扎实利用统计学的相关知识,对收集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寻找规律为投资作借鉴,组合投资分散风险,尽可能避免或减小风险带来的损失和危害。人们应该具有风险意识,认清自己的实力和风险承受能力,审时度势,做出谨慎的最优选择。

参考文献:

[1]李俊清,张凯.我国权证市场投资风险分析[J].今日湖北(理论版),2007(03).

规避市场风险的对策篇8

关键词 会计处理 风险管理 套期保值 分析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加剧。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商品的价格波动主要受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而出现波动。商品价格的波动,是企业的潜在风险。为了规避市场商品的价格波动给企业造成的生产经营成本的增加和市场竞争中的不利位置,在企业会计处理和风险管理措施中,套期保值会计处理成为企业规避风险,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套期保值会计处理可以帮助企业规避市场风险,但其本身也给企业造成一定的风险。在企业的会计处理和风险管理中采取合理的套期保值策略,是当前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重要议题。

一、套期保值的定义和分类

(1)套期保值的定义。套期保值主要是为了避免现货市场上的价格风险而在期货市场上采取与现货市场上方向相反的买卖行为,即对同一种商品在现货市场上卖出,同时在期货市场上买进;或者相反。企业在期货交易过程中,会存在现货价格的风险,通过套期保值交易,企业可以转移这种潜在的价格风险。例如,当猪肉的价格下降时,企业通过一次性的大量购买,可以转移猪肉价格在未来可能上涨的风险。不过,如果猪肉的价格持续下降,企业在之前的一次性大量购买的过程中所花费的费用就高出了未来企业所需的费用,企业相应地放弃了其未来潜在的经济收益。

(2)套期保值的分类。从会计处理的角度来看,套期保值主要分为公允保值套期、现金流量套期和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三个类别。公允价值套期是对既有的业务进行的,指对已经确认过的资产或负债、尚未确认的承诺中可辨认部分的公允价值变动风险进行的套期处理。例如,某企业对承担的固定利率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风险进行套期;现金流量套期是对现金流动性风险的套期,即规避的是未来现金流量风险。现金流量套期是指对现金流量变动风险进行的套期,该类现金流量变动源于与已确认资产或负债(如浮动利率债务的全部或部分未来利息支付)、很可能发生的预期交易(如预期的购买或出售)有关的特定风险,且将影响企业的损益;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是指企业为了保障其在境外的投资经营资产份额能够获得相应的稳定安全的收益,而对境外的经营净投资外汇的风险进行的套期处理。

二、套期保值的作用

(1)帮助企业规避和转移风险。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现货价格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这就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潜在的风险。企业通过套期保值的会计处理,可以规避现货价格改变给企业带来的风险。企业通过对同一种商品在现货市场上卖出同时在期货市场上买进的会计处理,在现货价格发生变化时,通过收益和亏损的相抵,使现货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得到有效的规避,保障了企业收益的安全稳定。

(2)促进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套期保值可以帮助企业正确认识当前市场上对某类商品的需求和供应,做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合理性。企业通过对套期保值的会计处理,可以达到对企业所生产商品的按需供应,对企业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和资金技术进行科学管理,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促进相关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保障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3)降低企业产品生产的成本。当企业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的价格处于低价水平时,而当前企业生产对这种原材料的需求不多,但是受市场环境的影响,原材料的价格在未来有可能上涨。企业为了避免这种原材料价格的上涨,通过套期保值的会计处理,可以提前买入这种原材料,从而保障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不受原材料价格的影响,在原材料的平均价格水平下,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4)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作用。通过套期保值的会计处理,企业可以充分规避价格因素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的风险,保障企业经济效益的稳定。对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提高企业对生产材料、生产资金和生产技术的使用效率,充分掌握市场商品的供需水平,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保障企业在市场竞争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企业产品的价格优势,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三、套期保值的会计处理方法

(1)公允价值套期。公允价值套期的会计处理过程中,套期工具是衍生工具的,由衍生工具的公允价值的变动导致的企业的收益和损失应当计入当期的价值套期效益和损失之中。同时,套期工具不是衍生工具的,套期工具的公允价值由汇率的变化造成的企业的收益和损失也要计入当期价值套期的效益和损失之中。被套期项目因被套期风险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调整被套期项目的账面价值。被套期项目为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进行后续计量的存货,按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的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也应当按此规定处理。

(2)损益的确认。衍生金融工具的权利和义务确认为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并在会计报表内予以确认;初始计量采用交易对价的公允价值(即历史成本),后续计量则一致地采用公允价值计量;非套期保值目的持有衍生金融工具,其相关的公允价值变动一般在当期直接计入净收益(有充分证据证明持有至到期的工具,其公允价值变动可不确认,但各期的处理必须一致);套期目的持有衍生金融工具,在符合套期会计前提条件的情况下,套期项目有效套期部分的公允价值变动待被套期项目相关损益实现时予以确认,无效部分视同非套期保值目的持有衍生金融工具处理;在报表附注中披露企业对衍生交易的相关政策,以及各项衍生金融交易的交易目的、面值、期限、风险、套期保值等信息,并披露衍生交易对企业整体影响的相关信息(如风险值信息)。

(3)对境外经营净投资的套期。外汇套期保值很难完全消除由汇率变动带来的损失,但它可以把损失降低到最小;外汇期货市场汇率和外汇现货市场汇率并不一致;外汇套期保值实质是,通过外汇期货市场交易使一个市场的盈利去弥补另一个市场的亏损,从而避免或减少由于汇率变动而引起更大的损失。

四、企业套期保值会计处理的风险分析

企业通过套期保值的会计处理,可以有效规避企业运行中的市场风险,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企业在套期保值会计处理工作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企业的套期保值会计处理工作也给企业的套期保值业务和企业的生产发展带来一定的风险。

(1)基差风险。企业为了规避商品价格给企业带来的风险,通过套期保值的会计处理,可以在商品价格处于较低水平时,买入大量的商品。这种方法可以规避商品价格上涨所带来的企业生产成本增加的风险,但是,如果这种商品的价格持续下降,其他企业在这种商品的采购过程中就获得了更低的采购价格,从而降低了他们的生产成本,提升了其在未来企业竞争过程中的竞争力。此时,通过套期保值会计处理而大量购进该商品的企业就相应地失去了竞争优势,并导致在市场竞争中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2)汇率风险。随着我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逐渐完善,人民币汇率不再只盯住单一的美元,而是转为盯住一篮子货币,其中包括欧元、日元,这种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和完善,使市场淡化了对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兑换,这对企业在对外贸易中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企业在进行境外经营净投资的套期保值会计处理过程中,会面临更多的汇率风险,这种风险产生使对外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削弱了其市场竞争活力。

(3)金融资产信用风险。企业通过套期保值会计处理使对已经确认过的资产或负债、尚未确认的承诺中可辨认部分的公允价值变动风险进行的套期处理,在此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由于交易对手违约或信用状况发生不利变化而给金融资产证券化的参与主体带来的潜在风险。此时,交易双方如果没能及时履行交易约定,就会造成交易双方的信用风险,从而在市场竞争中给企业造成不利的影响和潜在的信用风险,削弱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五、套期保值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

(1)套期有效性的评价标准模糊。目前我国的套期有效性评价缺乏确切的标准,对套期会计处理过程中的会计准则没有明确的操作规范的规定,缺少灵活性和适应性,在对相关操作管理和操作范围的规定和解释中,缺少合理有效的结束和规范,造成套期有效性评价标准的模糊。

(2)套期保值会计的核算存在可操作空间。在当前的企业套期保值会计处理过程中,企业的管理人员,对风险的认定和对套期有效性的判定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在进行套期保值会计的推行过程中,企业管理人员可以对套期交易进行操作。此外,由于不同的企业在面对市场风险时,其应对策略也有所不同,当对市场投机和套期业务没有完善的确切分析时,很容易造成对套期保值会计处理的投机操作。

(3)现行套期保值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在套期保值会计信息的汇集整理过程中,根据套期保值会计处理的原则和要求,要把企业的损失、收益及不同项目的咨询函进行统一的确认,不能随意调整财务报表的账簿、凭证、票据等。而在当前的套期保值会计处理中,往往会随意调整财务报表的列报基础。造成套期保值会计信息的混乱不实。

六、完善套期保值会计处理的措施

(1)加强识别和评估被套期保值风险的能力。市场商品的价格是企业实行套期保值的基本判断依据,在此过程中,如果对商品价格的市场趋势判断不清楚,就无法采取合理的措施。如果某种商品的价格依然保持下降的趋势,但是企业却做出套期保值会计处理的决定,那么企业就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受同类企业产品价格的影响而遭受损失。此外,对国家汇率政策和国际汇率变化及利率波动的充分认识也是识别和评估被套期保值风险的重要依据。对价格、汇率和利率的充分掌握,有助于企业财务合适的风险规避策略和风险管理措施。

(2)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套期保值策略。根据企业对市场的商品价格和汇率、利率的准确判断,结合企业自身发展情况,在采取套期保值会计处理时,要制定合乎企业实际和市场环境实际的策略,对套期保值会计处理工作的必要性、具体方向和企业自身对风险的承担能力做出科学的评估分析,然后选择合适的套期保值工具。在具体的会计处理过程中,要对会计处理人员和相关的规则做详细的考察分析,以保证企业套期保值策略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七、结语

为了促进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加强套期保值处理策略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是企业普遍采取的有效措施。通过对套期保值会计处理风险和会计处理方法的分析,可以帮助企业在市场风险管理过程中,有效规避市场商品价格变化带来的市场风险,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提高企业竞争力。特别是当前市场经济的全球化环境下,科学的套期保值策略,可以有效提升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竞争能力,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快速增长。

(作者单位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在职人员高级课程研修班)

[作者简介:曲直(1988―),男,辽宁人,本科,经济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在职人员高级课程研修班学员,研究方向:会计,金融,管理。]

规避市场风险的对策篇9

[关键词]旅游企业;风险暴露;建议对策

1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出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占GDP的比重逐年上升,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贡献巨大。由于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尤其是各国普遍采取浮动汇率制,使国际旅游支付和服务贸易中存在着一定的旅游外汇风险。因此,旅游企业如何充分认识旅游外汇风险的概念和产生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努力规避旅游外汇风险带来的损失,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以国内上市旅游公司为对象,对其外汇风险暴露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从而提出一定的建议供相关旅游企业参考。

2文献综述

陈学胜,周爱民(2009)以沪市180指数样本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测量上市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相对贸易加权汇率指数及我国主要贸易伙伴货币汇率变化的敏感度,来考察我国企业的外汇风险暴露问题。戴夫(2011)运用资本市场法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外汇风险暴露水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88%的样本企业存在显著的外汇风险暴露,且汇率波动对样本企业的影响存在滞后性。樊怿霖、李虹含(2015)通过沪深300能源指数以及其成分股为代表对我国银行业上市公司外汇风险暴露进行实证分析,使用资本市场法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外汇风险暴露进行测度,结果表明我国50%的上市银行存在显著的外汇风险暴露,提出加强外汇风险暴露的监测和管理、加强对银行持有外汇头寸的主动管理等相关对策。

总之,国内对企业外汇风险暴露的研究起步较晚,并且对非金融服务业尤其是旅游业的研究不多。现在虽然有关于旅游业和汇率关系的研究,但是对企业外汇风险暴露缺乏研究,本文将进一步充实研究样本,改进研究方法,以全面测度上市旅游业企业外汇风险暴露程度。

3上市旅游企业外汇风险暴露测度的实证研究

在外汇风险暴露的相关研究中,主要使用资本市场法和现金流量法。由于我国汇率制度正在经历结构性变化,股权价值是公司未来现金流贴现的总和,利用资本市场法估计外汇风险暴露是一种前瞻性预测,资本市场法相比现金流量法更具优势和现实意义。所以本文选择使用资本市场法测度外汇风险暴露。

(1)样本数据的选取

本文选取国内上市的旅游公司18家为样本,样本区间为2009年12月31日至2014年12月31日,使用数据为季度数据。本文所选的汇率为直接标价法下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组合收益率用沪深300指数代替。短期无风险利率用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代表。股票收益率用每家股票的A股股价的收益率来计算。

股票的收益率为对股票n在第t个交易日的收盘价比股票n在第t-1个交易日的收盘价的商取对数,用Rn代表。汇率的变动率为对第t期的名义汇率比第t-1期的名义汇率的商取对数,用Xt代表。市场组合收益率为对沪深300指数在第t个交易日的收盘价比沪深300指数在第t-1个交易日的收盘价的商取对数,用Rm代表。

(2)模型设定

本文提出以下形式的资本市场模型来测度22家公司的外汇风险暴露:

(3)模型估计结果

下面测度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上市旅游企业价值的影响。

首先通过相关性检验,多重共线性检验,发现各变量并不存在严重的相关性和多重共线性。因此,对上市旅游企业模型选取进行普通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

回归结果可知,如下表所示旅游、黄山旅游、国旅联合、桂林旅游、大连亚圣、北京文化这六家公司存在外汇风险暴露,并且暴露风险都为正。

(4)实证结果的分析

其中,北京文化公司定位于北京地区文化娱乐、商业服务、旅游服务等区域功能。旅游服务收入近五年占总收入平均90%以上。

大连圣亚公司主营大连地区旅游业相关经营和建设,其旅游服务收入近五年占总收入平均85%以上。

旅游公司是自治区唯一一家以旅游、文化传媒为主业的上市公司,主营地区旅游以及其他相关的旅游服务业务。旅游服务收入近五年占总收入平均70%以上。

国旅联合公司主营苏杭一带旅游产业投资,旅游信息咨询服务,旅游服务收入近五年占总收入平均90%以上。

桂林旅游公司是桂林唯一的旅游类上市公司,拥有的游船数量约占桂林市漓江游船总数的36%;拥有出租汽车占桂林市出租汽车总量的16%。旅游服务收入近五年占总收入平均90%以上。

黄山旅游主营基于黄山旅游相关的业务。旅游服务收入近五年占总收入平均90%以上。

CNN 2014年评出的中国十大旅游胜地除丽江、三亚、九寨沟外都属于以上六家企业经营范围之内,这也导致这六家旅游企业受人民币汇率变化影响比较大。也可以解释为何六家企业存在外汇风险暴露。

4对策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可以预知,我国旅游企业将会越来越多的面临外汇风险。而从上文已知,现在上市旅游企业存在风险暴露的已经有1/3,控制风险暴露,降低外汇风险日益重要,因此,根据外汇风险规避与管理的理论,结合现代国际旅游和旅游服务贸易的实践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1)提高旅游外汇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

加强旅游外汇风险的规避和管理,首先必须增强旅游外汇风险意识,提高对旅游外汇风险规避和管理的能力。

(2)加强对汇率变动的分析和预测

规避旅游外汇风险,必须准确把握国家的宏观政策和外汇管理政策,重视和加强对外汇市场的研究,密切关注外汇市场汇率变动情况和影响因素,及时分析和预测汇率变化的趋势,并结合旅游企业的经营实际,采取有效的规避外汇风险的必要措施。

(3)重视对计价货币的选择和搭配

在旅游产品报价时,必须按照有利于吸引客源、增加利润、方便结算的原则,重视对计价货币的合理选择和搭配。

(4)灵活运用旅游合同的条款规避旅游外汇风险

其通常是采取以下两方面的常用方法和具体措施。一方面,可通过在合同中加列保值条款来规避外汇风险。另一方面,可通过在合同中明确规定接待细节来规避旅游外汇风险。

(5)合理开展各种结汇业务

规避旅游外汇风险,旅游企业除了应留存足够的外汇额度,也可以通过与银行合理开展各种结汇业务,来规避或降低外汇风险。具体方法主要有即期合同法、远期合同法、借款法、投资法。

参考文献:

[1]陈学胜,周爱民.新汇率体制下中国上市公司外汇风险暴露研究[J].经济管理,2008(8):31-35.

规避市场风险的对策篇10

在厂商进行生产的过程中,对于一些要素进入市场环境之后,都会存在一些不能准确的进行估计的因素,而这种因素被我们称之为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的存在是非普遍的,通常说厂商面对的不确定性大体为两种,一种是技术上的不确定性,也就是说对于厂商而言不能确定从预测上计算出所投入的额要素带给厂商的产出水平。第二种就是市场价格带来的不确定性。需求是可以改变的,因为消费者的喜好、需求、收入等等原因都会让价格变化无常。这种不确定性给厂商带来的是一种额外的损失,对于厂商而言则会试图采取其他方式应对这种市场上的不确定性,减轻不确定性带给他们的经济损失。有些厂商会采取一种较为灵活的生产方式也就是为决策的失误做好弥补措施。我们可以举个例子,对于制造发电机的厂商可以发明制造既可以烧煤又可以燃油的双重发电机来规避因燃油价格带给他们的不确定因素。他们也可以签订火灾保险来降低因火灾带给厂商的损失。或者是本文提到的从期货市场寻求一种不确定性的保障,就是套期保值,也就是说在期货市场中通过交易的均衡,以一个价格为标准进行买卖,而不是单纯的依靠现货市场的不确定性价格进行卖出。

二、期货市场中不确定性风险的规避分析

从期货市场中进行个体的买卖合约,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地点进行交易。签订合同后,在进行商品交易,对于商品交易是建立在对于现实状态较为明了的情况下。对于合同而言,不受到意外的情况下,无论商品的现实状态如何,卖方都无条件的交付商品。我们可以做一个假设,在期货的合同中,商品的单位价格为Nf,合同的买方有权利对于现实状态明了后进行商品交易,而交易的日期商品的现货市场是公开制定的,现货价格是Ns,这个价格的制定一般情况下是由消费者的需求和供给所决定的。在状态S下,厂商生产的商品收入,厂商对于市场价格的不确定性产生的影响,不会考虑产量、技术产生的不确定性的形象,也就是说厂商完全可以控制自己产品的产量。买方不会用高于预期的价格进行期货合约的买入,所以厂商都会因奉献的规避在期货市场中卖出自己所有的产品,在规避了所有产生的价格风险后进行生产。在这种情景下,期货市场为厂商提供了价格风险的规避保障,厂商可以通过期货市场的利润获得一个稳定且确定的收入。对于提前卖出的计划产品产生的确定收入,厂商可以进行选择,是投入还是产出保证收入的最大化。也就是期货市场影响了厂商的投入决定。当然,期货市场的交易也为现货市场的价格提供了风险的保障,但期货市场的销售也是一把双刃剑,在降低风险的同时也减少了厂商的收入,所以厂商在进行风险的规避时往往不是所有的风险进行规避。厂商会留下一些产量,对于这一部分产量期望取得更多的利润。而往往在这时厂商担负的则是一部分现货产生的价格风险,对于另一部分在期货市场上进行操作的现货则不需要承担价格奉献,期货市场已经完全规避了价格的风险。

三、期货市场的不确定性

规避的应用从前文我们可以分析出,期货市场完全可以降低厂因价格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以及行为效应。期货市场的功能都是由其特点决定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市场信息完备性。期货市场是具备全球易信息的一种交易处理系统,这个系统可以把全球范围内的相关产品价格进行传递,为供求双方皆提供一定的信息的获取机会。在此之上,决策者可以根据自身已经掌握的信息以及经验进行未来预估型的判断,判断价格的走势。这是一个理性的预估,可以让决策者的决定增强其可靠性。厂商则可以根据获得的信息进行期货市场上的操作,用以进行风险上的规避。套期保值则是方法之一。套期保值,也就是说将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的同一种商品的价格在数量相等的情况下进行相反方向的操作,也就是说在现货市场进行买进同数量的产品,在期货市场则卖出同数量的交易合约,经过一段时间的操作之后,现货市场因为产品价格的波动产生的盈亏,可以和期货市场产生的盈亏进行抵消。这是一种在近期和远期之间产生的一种对冲机制,降低价格风险。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