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避财务风险十篇

时间:2023-10-13 16:56:26

规避财务风险

规避财务风险篇1

关键词:财务风险规避措施方法

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的存在,无疑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揭示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并对其规避的措施和方法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1、企业财务管理系统适应宏观环境的滞后性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由于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基础工作不完善等原因,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具体表现在对外部环境的不利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见,反应滞后,措施不力,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3、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

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4、有些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是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二、企业财务管理在不同阶段的财务风险

1、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

在我国,资金结构主要是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中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我国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过高。很多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70%以上。资金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投资失误

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3、对外投资决策失误,导致大量投资损失

企业对外投资包括有价证券投资、联营投资等。有价证券投资风险包括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由于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决策失误及盲目投资导致一些企业产生巨额投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4、企业赊销比重大,应收帐款缺乏控制

由于我国市场已成为买方市场,企业普遍存在产品滞销现象。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导致企业应收帐款大量增加。同时,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应收帐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帐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5、企业存货库存结构不合理,存货周转率不高

目前我国企业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存货。存货流动性差,一方面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另一方面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导致企业费用上升,利润下降。长期库存存货,企业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规避

1、规避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措施

规避财务风险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本人认为,规避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应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情况,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系统,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2)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要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3)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要认真进行分析评价,从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切忌主观臆断。

(4)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理顺内部的各种财务关系。首先,要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应承担的职责,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力,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另外,在利益分配方面,应兼顾企业各方利益,以调动各方面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使企业内部各种财务关系清晰明了。

2、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技术方法

(1)分散法。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与其他企业共同投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投资风险,避免因企业独家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的财务风险。由于市场需求具有不确定性、易变性,企业为分散风险应采用多种经营方式,即同时经营多种产品。在多种经营方式下,某些产品因滞销而产生的损失,可能会被其它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销,从而避免经营单一产生的无法实现预期收益的风险。对外投资多元化是指企业对外投资时,应将资金投资于不同的投资品种,以分散投资风险。

(2)回避法。即企业在选择理财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回避财务风险。

(3)转移法。即企业通过某种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转移风险的方式很多,企业应根据不同的风险采用不同的风险转移方式。

(4)降低法。即企业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努力采取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的方法。例如,企业可以在保证资金需要的前提下,适当降低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改进产品设计、努力开发新产品及开拓新市场等手段,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降低因产品滞销、市场占有率下降而产生的不能实现预期收益的财务风险。另外,企业也可以通过付出一定代价的方式来降低产生风险损失的可能性。例如建立风险控制系统,配备专门人员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分析、监控,以便及时发现并化解风险。企业也可建立风险基金,如对长期负债建立专项偿债基金,以此降低风险损失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3、不同的财务活动阶段,规避财务风险的技术方法

(1)筹资风险规避的技术方法。首先,充分利用自有资金,加强对自有资金的控管,对各种借支款项要严格审批并及时催收。其次,选择合理的资本结构,即债务资本和自有资本的比例要适当,充分利用债务资本的财务杠杆作用,选择总风险较低的最佳融资组合。第三,注意长短期债务资本的搭配,避免债务资本的还本付息期过于集中。第四,选择多种筹资渠道。第五,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无论是自有资金,还是债务资金,只有资金使用效益提高,才能保障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赢利能力。

(2)投资风险规避的技术方法。首先,要谨慎投资,在资金运转良好或有剩余资金的情况下,才去考虑获取额外报酬的对外投资。第二,如果投资是生产经营的必须环节或是进行风险性投资,必须拟定严谨的投资计划,进行科学的投资回收评估和论证,选择最佳的资金投入时间,以避免造成资金短缺或运转不灵。第三,合理进行投资组合。投资组合包括不同投资品种组合、不同行业或部门的投资项目组合,长短期限不同的投资组合等,以追求一种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最佳组合。第四,加强对证券投资的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的研究,以减轻和抵消对证券投资收益的影响。

(3)资金回收风险规避的技术方法。资金回收风险是指资金不能及时周转或资金流出后不能及时收回的风险。要规避资金回收风险必须做好资金来源、资金占用、资金分配和资金回收的测算和平衡,以保证资金的安全性、效益性和流动性。应收账款回收控制风险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加以规避:一是利用“五C”系统对客户进行科学评估,对不同的客户给予不同的信用期间、信用额度和不同的现金折扣,制定合理的资信等级和信用政策;二是在现销和赊销之间权衡,当赊销所增加的赢利超过所增加的成本时,才应当实施应收账款赊销;三是定期编制账龄分析表,确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比例,对应收账款回收情况进行监督,对坏账损失事先做好准备;四是针对不同的客户、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收账政策,既要保证账款的有效收回,又要注意避免伤及客户关系,同时,制定收账政策时要考虑收账费用与坏账损失的大小。

(4)收益分配风险规避的技术方法。收益分配风险的规避要从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要对现金流入实施控制,另一方面要考虑收益分配政策。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制定合理的收益留存和利润分配政策,采取适当的利润和现金分配方式,保障现金流入与流出的相互配合、协调,以降低风险。

【参考文献】

[1]周朝琦等: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4。

[2]王希旗、江小毅:财务管理.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8。

[3]叶弟豪:财务风险规避.知识出版社,1994。

[4]朱伟:论我国企业财务风险制度防范.企业经济,2003(3)。

规避财务风险篇2

【关键词】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问题与对策

一、企业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

1.决策中的财务风险。一是系统风险。是指影响企业并购的财务成果和财务状况的不确定外部因素所带来的财务风险,有利率风险、外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二是价值评估风险。企业在做出并购决策时,其风险主要体现在过高或过低地估计了企业的实力。对被并购企业目标价值的评估风险主要体现在对未来收益的大小和时间的预期,如果因信息真实或其他问题,则可能会发生并购企业的财务风险。

2.执行中的财务风险。(1)融资风险。融资方式有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虽然内部融资无须偿还,无筹资成本,但会产生新的财务风险。因为大量占用企业宝贵的流动资金,会降低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快速反应和适应能力。外部融资包括权益融资、债务融资和混合性证券融资三种。(2)支付风险。并购主要有四种支付方式:现金支付、股权支付、混合支付和杠杆收购,其风险主要表现在现金支付产生的资金流动性风险、汇率风险、税务风险,股权支付的股权稀释风险,杠杆收购的偿债风险。不同支付方式选择带来的支付风险最终表现为支付结构不合理、现金支付过多从而使得整合运营期间的资金压力过大。

3.整合中的财务风险。一是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并购后由于债务负担过重,缺乏短期融资,导致出现支付困难的可能性,并购活动会占用企业大量的流动性资源,从而降低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快速反应和调节能力,增加了企业经营风险;二是运营风险。是指并购企业在整合期内由于相关企业财务组织管理制及财务运营过程和财务行为及财务管理人员财务失误和财务波动等因素的影响,使并购企业实现财务收益与预期财务收益发生背离,有遭受损失的可能。

二、控制财务风险的策略

1.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实行并购的企业要正确衡量本企业的优势和劣势,然后全面分析被并购企业的优势和不足,认真评价并购双方经济资源的互补性、关联性,研究实行并购企业的优势资源能否将被并购企业具有盈利潜力的资源利用潜能挖掘出来,做到优势互补。

2.搜集和分析被并购企业信息。并购企业在选择被并购企业时,事前必须作大量的调查研究和搜集信息的工作,包括被并购企业的产业环境信息(产业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等)、财务状况信息(资本结构、盈利能力)、高层领导信息(素质、能力、道德品质、经营业绩)、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组织结构、企业文化、市场链价值链等等,对已搜集的信息辩证地进行分析,并与本企业的状况进行对比,以便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使被并购企业的价值得以提升。

3.控制并购中的财务风险。(1)严格制定并购资金需求量,并编制适当的并购支出预算。企业应在实施并购前对并购各环节的资金需求量进行认真核算,并据此做好资金预算。以预算为依据,企业应根据并购资金的支出时间,制定出并购资金支出程序和支出数量,并据此做出并购资金支出预算,这样可以保证企业进行并购活动所需资金的有效供给。(2)主动与债权人达成偿还债务协议。为了防止陷入不能按时支付债务资金的困境,企业对已经资不抵债的企业实施并购时必须考虑被并购企业债权人的利益,与债权人取得一致的意见时方可并购。(3)采用减少资金支出的灵活的并购方法。(4)并购融资风险控制。业并购对债务风险控制的主要方法是在本钱收益均衡分析框架内进行最优资本结构决策。本钱分析侧重于债务融资的利息本钱和破产本钱,收益分析侧重于债务融资的节税价值,利息本钱和破产本钱与节税价值两者的均衡点即为最优资本结构的债务比例。

规避财务风险篇3

关键词:教育系统;财务风险;规避

华尔街金融危机昭示人们,任何一种行为或规则的实施都可能导致某种危机或问题发生。对于县区级教育部门的财务管理来说,我们习惯上认为这些单位的资金是财政投入,其内部经济活动基本上是非营利性的,与企业经营活动的财务风险相比,教育系统的财务管理基本没有风险。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随着社会发展,教育系统的资金渠道日益多元化,并越来越多地融入到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虽然教育系统存在着不同于企业经营活动财务风险的表现,但由于教育系统现行体制方面的原因,财务风险管理空白和缺位问题逐渐成为财政部门管理的重大隐患。

一、教育系统财务风险的若干表现

(一)收入风险

教育系统有很多非税收入,比如:考试费、勤工俭学收入、住宿费、社会捐助等等,具有征收面广、征收主体杂、入库环节多等特点。这使得非税收入存在预算水分大、难度大,因此财政部门对教育系统的收入风险控制难度增大,这进一步加大非税收入的风险系数。

(二)债务风险

一方面,从“普九”到校园危房改造,很多学校举债投资,扩张、美化校园,改善办学条件;另一方面,近年来,很多县区教育局兴建豪华办公大楼,增人增车,浪费极大。这些投资提高了教育系统的资产负债率,由于教育系统自身偿债能力的有限性,结果造成资金周转不灵,严重影响了办学质量。以江苏为例,虽然政府出面对学校债务进行化解,但由于财政部门对教育系统财务管理的缺位,这钟教育系统“点菜”,政府“买单”的现象仍然存在,债务风险问题日渐突出。

(三)担保风险

《担保法》明确规定,行政和事业单位不得为其他单位担保。但有些教育系统在局部利益的驱动下或出于行政命令,仍然违法为其他单位获取银行贷款等经济行为担保。例如江苏某市曾有两所学校为市体育局兴建体育馆担保银行贷款。尽管这种担保行为属于无效担保,但严重破坏和扰乱了国家金融管理秩序,并且,对其教育系统的担保行为,财政部门也必然同时承担相关的担保风险。一旦风险转换为事实,买单的仍然是财政部门。

(四)投资风险

当前,随着国家鼓励职业技术教育,很多县区教育局投资兴办职业技术学校,有的是以股份参与,总之,教育系统自身投资情况较为普遍,但据某媒体调查,教育系统的对外投资行为中,真正盈利者少,实际亏损者多;能收到投资收益者少,有出无进者多。实践证明,教育系统的盲目投资,一方面造成了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另一方面还会形成潜在的其他经济风险,比如债务风险等。

(五)支付风险

目前教育系统人员经费挤占办公经费的现象十分普遍。随着部门预算改革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系统预算管理和资金支付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大量的编外人员(包括人才派遣和临时教师)费用直接影响着教育系统的正常运转和发展。在确保稳定和发展的工作压力下,挤占公用和专项经费,弥补教育系统资金缺口,确保预算收支平衡成为不得已的选择,财政部门也因此承担着极大的违规支付风险。

二、教育系统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缺乏风险意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一般是由国家兴办的,教育系统是社会公益性质的服务组织。在我国,县区教育局是政府派出的职能部门,学校是特殊的社会组织。也正因为如此,教育系统以吃“皇粮”自居,“吃穿”不愁,风险管理意识极其薄弱。

(二)缺少管理制度

教育系统内部的不同单位参与市场经济行为的程度不同,县区教育局有招商引资任务,因此参与程度高;基层学校以教学为中心任务,因此参与程度低。但是由于教育系统中心工作是组织教育活动,因此,其内部制度多是以规范办学行为和提高教育质量为主,还没有建立全面的风险预防、应急、报告、问责等制度体系。

(三)缺失民主管理

教育系统在对投资办学、大额资金支付、重大项目审批等方面缺乏必要的内部监督制度,很多事情不经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校长一人说了算,校务公开形同虚设,为诸多财务风险埋下隐患。

(四)预算管理简单

目前教育系统预算反映的只是预算年度的收入和支出预算,对银行贷款、投资办学等经济行为,尚未形成明确的预算管理机制,因此,财政部门无法通过预算管理渠道,全面了解和掌握教育系统上述需求和实际经济行为,对其财务风险的发生不能有效地预测、防范和控制。

三、规避教育系统财务风险的措施

(一)深化教育系统财务体制改革

目前教育系统内部已经成立教育结算中心,财政部门必须加强对教育结算中心的监管,修订教育系统财务规则,完善教育系统的财务管理制度,形成科学的财政财务管理体系。加快推进教育人事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工资制度,进一步深化教育系统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建立科学、合理、全面的支出定额体系;在现有部门预算报表体系上,增加对外投资预算、国有资本经营收益预算和金融机构贷款预算,加强对财务风险在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有效控制。

(二)规范贷款审批制度

1、建立教育系统贷款的可行性报告制度,要通过可行性论证,明确贷款的额度、性质、条件、还款来源、还款时间、用款计划等。

2、建立教育系统贷款的专家论证制度。对大规模的贷款,在必要时可以举行听证会,征求社会各界对贷款单位的意见。

3、建立贷款审批程序和权限,其中,大额贷款必须报经财政部门批准。

(三)建立风险报告制度

要建立教育系统定期向财政部门书面报告风险管理和控制情况制度,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测和分析,提出避免风险的主要方案和措施;对重大、紧急风险情况,要实行立即报告制度,对已经出现的风险,及时提出应急解决方案以及整改措施。

(四)建立风险问责制

问责制是指由于故意或者过失,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以致影响工作秩序和工作效率,或者损害国家或他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行为,进行内部监督和责任追究的制度。建立科学的问责制度,必须明确问责主体,确定问责对象,规定问责情形,细化问责方式,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根据《会计法》的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性负责。因此,必须明确,单位负责人是本单位风险控制责任的第一责任人。

(五)建立风险应急机制

规避财务风险篇4

关键词:财务风险;成因分析;规避措施

一、正确认识企业的财务风险

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用现金偿还到期债务的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企业遇到财务风险是正常现象,关键在于要认清风险产生的原因,找到防范风险的对策,在最大程度上规避风险,使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降低风险,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在哲学中,马克思理论哲学阐述到资本家的目的就是资本增值手段。企业财务风险是资本流通的产物,具有客观及主观上的不确定性。这也充分解释了清楚认识财务风险,规避风险的重要性。从而选择风险,规避风险继而使用风险,在风险中寻求机会。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风险的不确定性,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多种多样,主要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企业对财务风险的成因系统地加以分析,以获得更好的规避措施。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内部原因

企业财务的内部原因主要是工作人员在资金流动过程中操作不当,例如资金的来源不合法,资本结构配置错误,信用损失,企业内部矛盾,领导决策出现问题等。这些,都是影响一个企业生存的关键。

1.企业内部矛盾。从社会产生起也伴随着矛盾的产生。在企业发展中也会存在着企业内部矛盾。这主要体现为企业思维或战略导向不同,在有些决策上观点不一致,立场和目的不同,自然使的力也不同。同时工作人员的配置不合理,也会导致利润的差异。思想不同导致行为上的不同。领导决策出现分歧,在资金的筹集过程中,若是没有清楚认识到市场的供需问题、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市场经济的走向,盲目的企业筹集资金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风险。资金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必要条件,但无论是以资本方式还是以负债资本方式进行的资金筹措都存在风险。一个企业的发展绝离不开优秀的领导。企业积极关注并获得国家最新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合理分配资本结构即负债规模,筹资期限结构即长短期负债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2.企业的经营风险。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严格在产品质量上把关,信誉是企业赖以生存的自然法则。海尔集团的张瑞敏毫不犹豫敲毁不合格的产品,获得长久的发展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企业在制定产品之前,首先就是要充分调研顾客的需求,后严格把控产品质量,没有质量的东西注定是会被淘汰。这同时也注定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在当今多元化的社会,人们的需求也多种多样,这就给企业在产品的物美价廉上提出挑战。挑战是与机会相关联的。企业在产品的创新,制造出不同于其他企业的产品,打破传统,以避免被市场淘汰的风险,并发展壮大。

3.资金流动的风险。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就必然涉及资金流动的风险。企业的不合理的投资行为,资金流通过程中的不合法手段等都会造成资金流动过程的风险。企业投入资金后,最终的收益远远小于预期收益,那么风险程度大。同时,资金流动的过分分散也会加大企业财务风险。一个企业也不是拥有三头六臂的。企业在收益良好的情况下,因销售实现原则的不同而产生的财务困难也会导致风险的出现。同时,企业若债务规模过大、或债务期限结构不合理,就很可能造成还债能力急剧下降、支付压力大,进而陷入财务危机。

(二)企业风险的外部因素

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因素具有客观性,主要是为市场的动态变化。市场并不以人的意志存在,自然不是企业所能决定。企业财务的外部风险具体表现为企业财务风险意识较为薄弱、财务管理系统滞后性、财务决策的失误。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规避措施

企业清楚认识到财务风险,预防风险,抑制风险、转移风险、利用风险,才能最大程度上避免风险。主要内容如下:

(一)企业领导方面

树立风险防范意识,预测理财过程中可能隐藏的风险,并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及时对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判定,制定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风险规避方案。有效地通过经营风险减少资金来源的风险,充分利用财务手段减少投资风险。同时,把握好筹资机会、筹资规模、筹资组合、筹资方式,充分考虑企业内部情况选择筹资机会。最重要的是,企业的筹资渠道一定要合理合法。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经济法律为经济体制的正常运行提供保证。企业资金的收入与支出只有合理有效,才可以实现经营目标,不然筹资渠道的不确定性就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给企业造成损失。

(二)投资方面

企业为扩大规模及获得更多的利润通常会选择投资。那么,稳步推进多角经营是规避风险的重要手段。但,这应该是根据企业的运营情况,市场的走向,政府的政策走向决定的,如果不切实际地乱投资,结果会适得其反,不仅不能使企业摆脱困境,反而使企业走向衰败,巨人集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企业投资就必须审时度势。

(三)现金管理方面

企业要根据所处的行业特点确定其发展的速度和总体规模,清楚企业的现金流量和企业资产负债率和可能负债情况,及时调整企业规模和发展速度。现金流量的配置符合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理论指导实践。企业合理分析资金、生产、营销的关系,并充分利用营销的手段获得利润。

总之,企业规避风险的能力也就决定了企业的发展程度。

参考文献:

[1]余启明.浅析企业财务风险[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12.

[2]杨敏.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及规避[J].中国农业会计,1999,09.

规避财务风险篇5

摘要:企业运营过程中,必然会伴随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其中财务风险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及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真正认识到财务风险的危害性、采取有效的措施合理规避和防范财务风险,是当前企业相关管理人员必须直面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在分析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及基本特点的基础上,从风险防范意识、财务决策指导、财务管理与控制等方面探析了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规避与防范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风险规避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及特点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

会计风险主要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工作时,由于漏报、错报会计信息,使财务报告反映失实或依据失实的信息误导决策行为而给其带来损失的风险。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包括技术风险、系统风险以及道德风险等。其实,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工作中不可完全避免的一种风险类型,但是只要通过一些措施有效的规避和防范,是完全可以降低财务风险、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和质量的。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特点

一是客观性。企业财务风险的客观性是指财务风险时时存在,即便是具有丰富会计工作经验的财务人员也是无法完全避免的,人们难以完全消除它,只能通过一些有效的手段来应对它。

二是隐蔽性。与以往的会计核算不同,现代企业会计核算更加隐蔽性和复杂化,很多会计风险潜藏在会计信息内部,不容易被察觉,再加上有的会计核算需要人的主观判断,这就更加加剧了企业财务风险的隐蔽性。

三是危害性。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与外界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一旦发生会计风险,不仅影响企业的形象和发展,而且很容易波及本行业乃至其他行业,产生不良社会影响。另一方面,网络、手机等现代科技的发展尤其是微博、微信的出现,使得信息传播更加便捷迅速,企业财务风险更加容易扩散和传播开来,这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社会形象,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

四是不确定性。会计工作十分繁琐,工作流程十分复杂,这就使得现代会计风险更加难以确定。再加上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现代企业会计风险种类更加多样,会计工作人员的道德素质和专业素质的高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会计核算手段的优劣等都有可能产生会计风险。从这方面来看,现代企业财务风险呈现出不确定性特征。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分析

事实上,造成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有很多,既有企业外部因素又有企业内部因素,企业内部原因才是最根本的原因。下面主要从企业内部层面分析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

(一)风险防范意识比较薄弱

一些企业决策管理者的财务风险意识薄弱。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过分看重的是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经营利润,常常将企业的经营利润放在首位,而很少去关注财务风险问题。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因此,企业经营活动的发生就会伴随着一定的财务风险。基于此,一些财务工作人员错误的认为只要掌握好了资金的使用状况,就做好了财务管理工作。在这种错误的思想指引下,部分企业财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较为薄弱,他们往往忽视了财务管理中对资本结构的优化配置以及对于每一项资金风险的预测分析和控制的会计职能。

(二)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指导

在一些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中,为了节约成本,往往不单独设置财务分析决策部门,而是将这一专业性的问题留给财务部门解决,而财务部门如果没有比较专业的人才,就可能会导致财务决策缺乏有效的依据以及科学指导。甚至还有一些企业的决策是根据财务部门领导或经营管理者的个人主观臆断做出的,这就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可能会由于过多的负债而影响到企业周转资金的正常运转,进而引发企业财务危机。

(三)财务管理与控制不到位

如果企业不能够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企业财产的安全,便会存在风险防范漏洞,加大财产损失的可能性。另外,风险预警体系的不健全,也会加大财务风险的范围和难度,不利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的健康。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会计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程度与企业内部管理监督机制是否完善是密不可分的。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部分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将重点放在企业产品的生产和售卖上,而内部管理监督机制形同虚设,甚至根本没有规定会计管理监督的具体流程和相应责任人,这严重影响了会计监督的质量。

三、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的规避与防范措施

企业财务风险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我们采取措施加以有效地规避,就能够使企业财务风险降到最低。为了更好的规避与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增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提高企业财务风险防范能力,我们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组织专项学习,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不管是企业管理者还是基层财务工作人员,都应该增强财务风险意识。为此,企业可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财务风险专项学习活动,内容包括财务风险的危害性、规避财务风险的意义以及如何规避财务风险等重要问题,增强企业管理者以及基层财务工作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此外,由于会计工作业务的特殊性,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要贯穿始终,企业应定期组织会计人员的培训学习,及时更新知识,了解国家的会计新政策,掌握先进的会计处理方式,提高会计业务处理能力,同时,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培训,提高现有职工的职业道德。

(二)健全财务制度,构建风险预警机制

完善风险管理制度,严格规范会计工作流程,是可以有效减少会计风险的。会计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套适合自己的运行规章,明确每项会计业务的运转流程,明确每个相关人员的职责与权力,建立起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并责任到个人,避免越权,避免集体无责,使会计工作做到规范化与制度化,就能提高会计信息的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与完整性。有条件的企业还可设置财务分析决策部门,作为企业决策的科学指导依据。

同时,还要建立健全财务预警机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运用比较分析、因素分析等多种统计方法,随时预测和监控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一旦发现企业中存在着潜在的经营风险或财务风险,就要在财务危机发生前向企业经营管理者发出警告,尽可能减少财务风险。

(三)加强财务管理,强化企业内部控制

企业应当尽快地构建起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内部往来账目资金予以定期的检查与审计,以防止因企业监督管理部门不当而造成的、资金体外循环以及资金挪用等现象,进而将管理资金方面的风险降低。

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健全内部监管体系,有利于防范会计风险。企业内部管理监督机制的设立是为了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从而为企业决策提供有效的财务依据。为此,企业应借鉴其他先进企业的内部管理监督机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一套适合本企业发展的企业内部管理监督机制,明确监督的具体日期、责任人、责任部门、奖惩办法等,并严格按照企业规章流程办事。因此,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内部管理监督机制,并真正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确保会计监督的执行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财务风险对于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甚至关系到企业经营的成败。因此,我们一定要明确财务风险的特点和成因,组织专项学习,增强企业相关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同时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与监督,以切切实实完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系统,提高企业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实现企业健康长久发展。(作者单位:陕西化建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冷建清.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J],现代经济信息,2014(22)

规避财务风险篇6

关键词:财务活动;财务风险;风险规避

一、识别和规避财务风险的意义

企业发展的首要目标就是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追求综合利益最大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所面对的财务风险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财务风险的存在对企业正常的经营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由财务风险导致的公司重组、破产等案例不胜枚举,如2008年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使美国雷曼兄弟破产、美国通用汽车破产,2018年中国由于经济转型导致的一批民营企业倒闭等都是由财务风险所引发。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更是牵动着我国的国家利益,所以如何识别和规避财务活动中的风险,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企业适应宏观经济环境

目前我国企业的发展不再局限于行业间的竞争,还要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对财务活动中的风险进行研究,不仅可以让企业认识到风险形成的原因、风险种类,最重要的是可以促进企业加强财务风险管理的意识,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主动面对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积极采取预防及应对措施,在提高风险意识的同时提高面对复杂宏观经济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好的适应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

(二)有利于企业加强自身建设

财务风险的特点导致企业无法完全消除财务风险的影响,但是对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和预防,采取相关措施降低财务风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相关优势是完全可行的。比如企业可以对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用进行分析,削减不合理部分,减少运营成本,提高利润;优化采购和存货管理流程,制定合理的采购和存货管理办法,在保证生产的基础上削减库存,使资金得到合理使用。

(三)有利于企业未来发展

由于我国改革开放时间较短,绝大部分企业缺乏与长久稳定发展相匹配的风险管理意识和风险控制能力。加强财务风险研究、对财务风险进行规避,有利于企业提高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使财务风险造成的影响得到降低,这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因为企业在降低了财务风险的同时,也保障了自身的安全,这样就能以积极的态度去提高自身的创新水平,开发新兴市场。

二、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财务风险虽然客观存在,无法避免,但是风险的大小却是可以控制的。根据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实务上一般把其分为内部财务风险和外部财务风险(周文斌,2001)。下文将从这两个维度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分析。

(一)企业内部财务风险

企业内部财务风险指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由于企业内部某些风险因素的影响,造成实际财务状况与预期财务目标发生偏离的情况。企业内部财务风险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产生。1.风险防范意识缺乏带来的财务风险。我国从计划经济制度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时间较短,在实际工作中很多老一代的业务、财务人员和管理层都对财务风险缺少足够的认识,也没有及时学习外国先进的财务风险防控理念与知识,从而没有防范意识或防范意识不强,不能认识到财务风险的本质,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会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这种思想也导致了我国部分企业还未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识别、财务风险预警与应对体系,致使财务风险时有发生。2.企业内部控制缺失或不完善带来的财务风险。我国内部控制理论和实践起步较晚,内资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实际运用上与国外优秀企业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例如某些领导层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重效益轻管理的思想,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必要性;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没有建立或流于形式,未起到应有作用;内部控制的执行、监督、检查、考核机制不健全;领导层带头不遵守内控控制制度;成本与效益对等原则导致对内控部门的资源投入有限,影响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发挥。3.企业财务决策不科学带来的财务风险。企业财务决策不科学包含了资金结构不合理、筹资方式考虑不周全、投资决策不科学等,说到底,财务决策不科学带来的就是现金流的风险。资金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企业负债率过高,资金成本过高,偿债能力不足;筹资方式考虑不周全表现在主要通过短期贷款,甚至民间借贷筹集资金,导致企业利息费用巨大而造成无法支付的风险;投资决策不科学体现在投资类型单一,没有进行多元化投资或扩张太快,后期资金缺乏,现金流紧张;项目投资前期没有根据全面、真实的数据反复论证,导致评估效果较差。这些不科学决策现象时有发生,导致现金流产生相当的风险。

(二)企业外部财务风险

企业外部财务风险属于不可控风险,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产生,企业只可做好防范准备加以预防。1.国家经济政策变化带来的财务风险。我国政府主要通过税收、财政和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运用行政手段引导经济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克服市场经济的固有弊端。对于微观经济下的部分企业来说,这些调控手段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影响,如增加税收比率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利率上升会增加企业筹资成本和加大还款负担,甚至导致不能履行还款义务;贷款条件是否宽松直接影响企业能否较为轻松的从银行获取贷款,用来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这些方面的变动都会诱导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2.经济周期带来的财务风险经济周期一般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有规律的进行活动,一般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所有经济体都无法避免经济周期带来的风险。在经济衰退和萧条阶段,国际市场不断收缩,人民币汇率迫于国际压力处于上升阶段,不断上涨的劳动力价格不仅制约了出口型企业的发展,而且也侵蚀了其利润空间,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社会需求下降、产能过剩导致销售量下降、价格降低,企业盈利水平下降导致生产萎缩,致使大量企业破产倒闭,失业率增加的恶性循环。3.行业风险带来的财务风险。行业风险指某些行业由于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存在,投资或授信后在经营时偏离预期结果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张春朝、孙玉红,2015)。行业风险特征比较明显,一般只对相关行业和其上下游企业产生影响,行业风险主要受经济周期、产业发展周期、产业组织结构、地区生产力布局等影响,如果企业属于处于淘汰行业或非政府鼓励行业,那么此时企业的财务风险将会非常巨大。4.不可抗力因素带来的财务风险。不可抗力因素在我国《民法通则》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民法通则》,2009),具有偶然性和客观性的特点。实务中一般把不可抗力因素分为自然不可抗力和社会不可抗力二种因素。自然不可抗力因素指如暴雪、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社会不可抗力因素指发生大面积流行疾病和环境污染等。不可抗力一旦产生会给企业带来诸如停产,倒闭、甚至破产等重大财务风险。

三、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内部风险解决措施

1.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健全风险防范体系。管理层需在企业内部树立全员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思想上重视才能降低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决策的随意性,从而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还需建立健全风险防范体系,即建立财务风险识别、财务风险预警与财务风险应对体系,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带来的危害性。2.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明确相关的管理职能和报告层级,清楚制定和划分责任权限,确保不相容职务的分离,从制度上杜绝弄虚作假、又能够掩盖舞弊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内部审计机构应发挥既有作用,做好审查、评价企业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以及完善程度,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效率与可靠性,保证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运行不流于形式。3.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性。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性首先需要加强财务分析工作,在了解企业真实财务状况和掌握相关资料的同时,运用趋势分析法、比例分析法等财务分析方法进行合理判断,科学决策。管理层要在杜绝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的基础上,充分听取各种建议,统筹安排。如从筹资方面来说,企业应考虑筹资方式的多样性,系统分析企业内、外部情况,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如发行债券、股票、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最为合适的方式。从投资方面来说,企业可以考虑联营的方式,将部分风险进行转移;也可以采用股权投资的形式,减少现金的流出,减少现金流断裂的风险。

(二)外部风险解决措施

1.重视政策收集与分析,减少政策变动带来的财务风险。企业应建立健全宏观经济信息分析机制,在及时获取与企业相关的国内外经济数据的同时,重点关注同行业竞争对手等外部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参考同行业竞争对手的非常规经营措施,及时捕捉可能导致财务风险的早期信号,着重分析同行业竞争对手异常情况产生的原因,提前应对,保障自身财务安全。2.根据经济周期变化采取不同的财务战略。企业的各项战略和具体实施措施的制定与选择需要与经济运行周期相适应,从而抵御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减少经济周期给企业财务活动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充分挖掘企业内部资源与潜力,调整公司战略,积极应对。不可否认,经济周期的存在有着其必然性,在一轮的经济周期中,管理能力差、不适应市场需求的企业将被市场淘汰,而那些不断创新、适应市场需求的企业将存活下来,在经济复苏和繁荣环节得到更好的发展。3.积极主动应对行业风险,及时进行产业升级或转型。企业要跟紧政府政策,尽量缩减或退出处于淘汰行业或非政府鼓励行业的投资,调整公司战略,通过出售、清算、剥离这些处于淘汰行业或非政府鼓励的业务,重新分配资源,及时收回资金,减小财务风险;避免高风险或回报率低、回报周期长的投资项目,避免企业现金流紧张;做好行业分析,关注行业动态,及时洞察企业所属行业的前沿动态,以便于对企业经营政策进行调整或进行产业升级或转型,避免企业处在落后的行业环境中。4.积极应对不可抗力因素,减小因此带来的财务风险。企业应建立专项补偿基金或以购买财产保险等方式,以付出一定的成本为代价来降低不可抗力带来的财务风险。建立健全公司财务管理指标体系,调整资金结构,关注现金储备,适当降低资产负债率,减少利息支出成本。进行多元化投资,避免单一产业、单一地点投资。担负企业所应付的社会责任,注重企业与社会共同发展,提高企业声誉;建立紧急事故处置方案,确保在发生不可抗力因素时可以从容面对。

规避财务风险篇7

关键词:财务风险;原因分析;规避策略

一、引言

企业的财务风险隐蔽性很高,而且企业无法提前去预测这些风险,这就会使得企业遭遇一些无法避免的损失。但这些风险主要也是由于企业财务人员的行为不规范、管理者的相关决策做得不够到位还有企业运转模式出现一些漏洞。所以,要想规避财务风险,企业就要针对引起财务风险的一些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二、企业财务会计的风险

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指的是企业在整个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而导致企业遭受损失的各种可能性。在如今这个激烈竞争的市场大环境下,各大企业已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由于市场环境具有多变性和不可预见性,以及企业决策者的管理水平,这些因素都会使企业面临财务风险,而且如今企业财务风险也是呈现多样化。所以说,一个成功的企业不仅要使企业自身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还要能够有能力在一定条件下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控制。企业只有加强对财务风险的控制,是企业风险降到最低,才能使企业财务状况达到最优状态。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包括筹资、投资、资金回收等风险。而这些风险都有可能带来危机,主要是财务危机。所以,企业财会人员要对形成财务风险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和控制,然后再采取一定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不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企业财务会计风险原因分析

(一)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普遍低下

在日常的工作中,会计人员应该仔细地核对和统计企业相关的财务信息,而且要确保财务信息完全真实和准确。但是,目前许多企业的财务人员都只考虑自己的个人利益,而忘记和违反企业会计准则,并且使用不真实的财务信息欺骗企业的高层领导、债权方、和投资方以及企业一些外部人员,为此给自己带来巨大收益。另外,一些企业管理者对公司财务人员进行威胁,让这些财务人员在不情愿的情况下给企业制作一些假的财务信息,由此协助企业进行偷税漏税,给企业管理者带来额外利益。但一个企业还是按照这样的形式继续下去,就会给企业带来隐患,会影响企业的日常经营,进而使企业面临财务风险。一直以来,会计都是一项专业性很强且技术要求很高的工作,它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很强的业务能力。如果会计人员不能很好地理解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相关管理机制,他们就不能做好或胜任进行资产计价、收入确认等方面的工作。另外,如果会计人员的实践能力不够好,就不能很好处理日常资金和资产等事项的相关工作,因此就会使企业遭受严重的创伤。此外,如今许多财务人员风险意识都不高,他们不能提前对一些风险做一些预测并提前准备相关的防范措施。所以一旦企业突然爆发严重的财务危机,这些财务人员就不知如何去面对了。

(二)企业的财务体系还不够成熟

目前,一些企业领导者在建立企业财务体系时,并没有提前针对企业的内外部环境来进行仔细地分析,甚至没有根据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来构建符合企业自身经营特点的财务体系,这就会出现企业当前执行的会计制度表面形式太重,不能体现企业自己的经营特色,况且它的操作过程也比较复杂,这样对企业财务工作的开展有不利的影响。此外,目前仍有一些企业还在引用分级化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会使得各级部门的利益日益膨胀,并导致这些部门在遭遇利益指标以及职工薪酬福利等财务压力时,他们基本都会去减弱财务监督的功能,以此来缓解他们自身所面临的压力。此外,少部分企业的财务体系制定的流程比较多而且很复杂,使得企业的财务信息需要经过各阶层逐级汇报给企业的高层领导,这就导致企业的财务信息容易出现改动的痕迹。

(三)企业在资产结构方面还有待改善

企业在分布资产结构方面,假使企业权益资产比负债资产少,这就会使得企业偿债能力普遍不高,尤其会导致企业资金变现能力不断下降。企业如果一直呈现这样的发展态势,就会使这些资产无法转变为企业的流动资金,从而加重企业自身的财务负担。此外,企业有可能还会遭遇外部信息不真实的风险。当期,有些企业仍将偿还期限作为划分会计科目的标准,这这种方式不能很好反映企业资产债务状况以及财务风险情况,以及会出现一些企业随意挪用公款,进而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

四、规避财务风险的可行策略

(一)企业要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会计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是否能健康发展,而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企业会计业务开展的整体质量水平。正是因为这样,企业应该从这两方面对财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1)对财务人员进行专业素养方面的教育。企业领导人应该不定时地对财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讲解和法律法规的学习,并且时刻提醒他们违反企业会计原则会给他们带来怎样的严重后果,同时要让他们认识到这份对企业经营所带来的影响。(2)定期对财务人员的实践能力进行培训。企业高层要注重对财务人员进行会计继续教育,管理者可以为这些财务人员定期邀请一些会计行业的专家甚至一些实践经验比较丰富的老员工,让他们对企业在职财务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和拓展他们的业务能力。同时,企业要不定期对企业全体财务人员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衡量他们工作能力的标准,这样就会督促他们能够不断地去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

(二)企业要不断完善财务方面的监督体系

企业对财务工作进行有力监督是给企业财务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它也有利于企业能更好地规避财务风险。由于会计工作会经常涉及到支票核算以及现金核算等业务,而有些会计人员会受到利益的诱惑,使他们自己会做一些违背会计法规和企业会计准则的行为,从而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因此,企业领导者就需要建立健全财务方面的监督体系,同时还要对这些财务人员作进行不定期地审查。另外,企业可以和一些外部专业的审计团队进行合作,给予他们定期核查企业账簿的权利,由此企业就能更好地了解自身运营的财务状况。

(三)企业要不断完善自身的资产结构

企业资产分布结构是企业财务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企业使得资产分布结构保持稳定对企业规避财务风险有重要的积极作用。正是因为这样,企业管理者应该逐步完善企业资产的分布结构,让企业的偿债风险能够逐步降低。一方面,企业可以针对资产分布结构建立完善的约束机制,同时要使企业的流动资产不断增加。还有,企业可以根据经营的实际情况来管理企业的负债规模,这样就使企业不会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另一方面,企业应该提前针对企业负债筹资的相关情况进行认真地分析,并且要将企业的业务成本以及收益进行权衡,这样才能不断优化企业的债务结构。

五、结语

如今,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以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不管哪个企业都会突然爆发或引发财务风险。企业如果想将财务风险减到最低或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企业高层领导者就应该制定一套风险规避方案。所以说,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怎样合理、有效地去规避财务风险,是企业管理者当前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企业要想很好地防范财务风险,企业领导人就应该树立财务风险的意识,组建一支整体素质高的财务队伍,不断的去完善企业资产结构,建立健全企业的财务管理机制。另外,企业管理者应做好事前风险预算控制、事中对风险进行监督控制、事后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严格审核。只有这样,才能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促使企业能够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企业财务会计风险及规避的探讨》潘悦

[2]《我国民营企业财务会计风险及规避策略研究》王航

规避财务风险篇8

[关键词]epc总承包 财务管理 财务风险 规避 控制

财务风险是指在各项经营活动过程中,由于受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导致财务状况的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的实际收益与目标收益发生背离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实质是企业经营风险货币化的表现形式,不单纯局限于财务管理,它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只有在生产经营各个阶段、各个环节上识别风险,并实施有效的控制,形成一个前后衔接的控制过程,才能把财务风险降到最低。这里结合我单位的实际情况,从epc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和财务管理两个方面,分析风险的成因及规避风险的方法。

一、epc项目管理全过程的财务风险及控制防范

1.项目招投标和签约阶段存在的财务风险及控制防范

我公司工程总承包起步较晚,主要都是鞍钢集团内部工程,如:一炼钢rh、半连轧rh、朝阳鞍凌工程、鲅鱼圈中厚板等,还没有真正走向市场,风险相对较小。fidic合同融技术、经济、法律为一体,工程进度控制、质量治理、价款的结算,施工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要按合同办事。因此,可以说fidic合同是epc项目管理一切风险的源头,如果合同“先天不足”,势必会造成以后工程项目实施中的被动。在签订承包合同时,主要风险有:政策经济环境风险;不可抗力风险;通货膨胀、税收、现金流量风险;合同条款的不平等、不完善造成的合同条款风险以及其它不可预见风险等。

规避和控制财务风险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1)做好项目成本估算

严密测算预计总成本,使预计总成本控制在不能造成项目财务亏损的限度内。估算预计总成本应充分考虑政治经济形势,物价通货膨胀等因素,通过建立材料、设备供应商信息库并时时更新,可以使建安成本和设备采购成本的估算值更合理。预计总成本中应包含一定比例的不可预见成本,这是最常用和简单易行的减轻风险的方式。但是假如对每一种可能发生的风险都用增加报价的方式对付,那就不可能得标。风险本身据有意外性和随意性,有些风险也不是提高报价就可以弥补的。epc项目一般是固定总价合同,对于那些工程量计算不准、外部条件估计不足的项目,可以按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的估价适当增加和减少不可预见成本比例。估算预计总成本还应充分考虑税收成本、设计成本。因此,项目成本估算不单是一个部门的事情,只有发挥相关人员集体智慧,才能使估算值更合理。

(2)要把好合同签订关

项目财务经理应参与总包、分包合同签定的全过程,重视税收筹划,使总包合同与分包合同计税口径一致,降低税收风险。总包合同与分包合同对支付工程款的时间、比例应保持一致,使自己不垫付资金。签定总包合同时对业主提出的违约索赔条款接受要慎重,对分包合同违约索赔条款的约定要全面。应将合同的各项通用条款、专用条款与特殊条款加以细化和明确,保护自身利益,避免不必要的损失,降低财务风险

(3)对业主的评价及分包商的确认

在项目立项阶段,财务人员从财务规避风险角度了解项目的背景,对业主资质、项目资金来源、业主的资信情况等做出客观评价。对分包商的确认应建立合格供应商准入制度,完善合格供应商考核体系,通过向社会公开招投标,注重对分包商报价的综合评审,选择具备资质的,性价比最高的分包及设备厂商,保证工程顺利进行,降低工程造价,降低财务风险。

(4)提供双项担保,转移财务风险

承包商履约担保,是业主为了保证承包商履行施工合同的一切义务,要求承包商向第三方(银行或担保公司)交纳一定数额的履约保证金,并由第三方向业主提供保函,一旦承包商违约,由保证担保人代为履约或赔偿。它通过第三方担保,确保合同的履约。

业主支付保证担保,是承包商为了保证业主履行合同的工程款支付义务,要求业主向第三方(银行或担保公司)交纳一定数额的支付保证金,并由第三方向承包商提供保函,一旦业主违约,由保证担保人代为支付或赔偿。它通过第三方担保,确保工程款及时支付到位。

实行双项担保,使我们与业主处于平等的地位,保证了项目工程款的支付,缓解了工程项目资金紧缺的矛盾,减小承包商财务风险。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业主与承包商地位的不平等,业主往往不向承包商出具保函,这种情况下,我们还可以把风险转移给分包企业。

2.项目施工过程存在的财务风险及控制防范

epc项目由于建设周期长,资金数额大,不确定因素多,成本管理控制链长、甲方资金不足、应收款的回收难度大等特殊性,形成了一定的财务风险。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由于设计漏项、设计重大变更、工程质量与安全、施工进度、工程款拖欠等原因都会造成工程拖期,从而增加项目成本,加剧财务风险。

控制风险损失主要是在工程实施阶段注重风险因素,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点:

(1)做好财务预算工作

财务预算管理使所有资源皆处于可控及高效的运行中,财务预算应按epc项目设置,分为横向预算及纵向预算,横向预算是指各项目融于整个设计院的年度、季度、月度预算大盘中,构成设计院预算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纵向预算是指针对该工程从投标到竣工整个阶段的跨年度预算,横向预算与纵向预算相结合,严格执行预算,才能保障项目顺利实施的同时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2)项目实施时加强预算执行

经常统计和考核直接费和间接费的使用情况;严格执行月现金流量预算,必须坚持“一支笔”审批制度并严格执行,严格控制现金流量预算外支出,如确项目急需,并经院主管领导批准后方可支出。

(3)充分利用索赔条款,减少损失

当施工过程中发生合同约定索赔条款情况时,应以合同和法律为依据,及时收集相关证据,认真分析,提出索赔申请,追补损失。因此,做好索赔工作,尽量减少前期投入的资源损失和资金的占用,加快资金周转,对规避财务风险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例如,著名的小浪底工程,由于我国增值税政策出现变化,德国承包商提出1亿元的索赔,虽然中方成功化解了这些索赔,但外国承包商极强的索赔和合同意识,给我国承包单位留下了深刻印象。

(4)购买保险,转移风险虽然采取这一方法要支付一部分保险费用,但相对于风险损失而言则是很小的数额,还可以将保险费计入工程成本,允许所得税前抵扣。如设计责任险、第三方责任险、人身意外险等。例如:鞍钢集团公司在鲅鱼圈钢厂一期项目中,投保金额260亿元,支付保险费用570万元,累计获得保险公司索赔约800万元,大大降低企业自身财务风险。

(5)及时和业主沟通,防范应收应付风险

项目财务人员作为项目资金安全的第一关口,应和业主财务搞好关系,及时了解业主的各种资金状况,并经常性核对往来帐目,要求对方盖章确认;要及时为项目经理提供业主的资金信息,加速回笼资金。例如,当业主多次拖延中期付款时,财务人员可以建议项目经理相应地放缓工程进度,控制对分包商付款,做到业主收款与分包付款同步,减少占用的流动资金,降低财务风险。

(6)重视税收策划,实现合理避税

项目目标利润隐含在总包额中,把它在设计费、其它管理费、建安费、设备采购费、材料费中合理分配,能起到合理避税的作用,使项目毛利润最大化。

例如:鲅鱼圈3.8米中厚板工程,财务部查阅相关资料,与税务局多次沟通,仅印花税一项就节约税金12万元。

(7)及时办理竣工结算,降低外欠款风险

施工项目竣工后,如不能及时办理工程竣工验收、编制工程竣工决算,即可能造成项目财务结算滞后,不能及时收回工程结算尾款,增加项目的资金负担。

epc项目的质保金就是项目的利润,我们可以采取向业主出具质保金保函的方式,提前取得质保金,减少资金占用,提前实现利润。

二、加强财务管理,规避财务风险

通过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和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实现加强财务管理的目标,从而更好的规避财务风险。

1.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

(1)建立科学的财务组织机制。理清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在职能上的关系,实现会计核算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的分离。会计核算系统主要负责企业记账、报账工作,收集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财务信息。而财务管理系统则以企业财务报表等会计资料为基础,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评价和预警,并参与企业经营决策。会计核算是基础、是手段,财务管理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保障。

(2)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3)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4)完善总承包财务管理制度。

(5)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2.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强其财务管理的能力

规避财务风险篇9

什么是风险?

首先、风险是一种可能性。而不是已经存在的客观结果或既定事实,但它与风险因素有关。

其次、风险只计算其可能的损失不计算其可能的附带收益。

再次、风险具有一定的可度量性。

财务风险的界定

什么是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风险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对财务风险的概念有两种认识:

第一种认识,财务风险属经营风险的一种,它不同于一般的经营风险它特指股份制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资金运动风险,包括筹资、融资、投资和用资等活动中所面临的各类风险。

第二种认识,企业所有的经营风险都可以认为是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经营风险的货币化的表现形态。

财务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首先、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一种以盈利为目的的风险活动,风险与收益同在这一规律决定了对财务风险进行管理的必要性。

其次、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股东财富最大化包含了对风险进行管理的要求。

再次、近年来,国内许多大型企业破产倒闭的事实从反面说明了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管理的必要性。

中国珠海的巨人集团曾经辉煌一时但因投资决策失误被巨额负债拖垮。创维集团总裁黄宏生出道时看好彩电业却因技术落后大亏一本之后又投资于丽音机,却因操之过急几乎血本无归[1]。

因此,企业界存在的这种现象说明了无论是百年基业还是后起之秀加强财务风险管理都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财务风险的规避

财务风险规避涉及的内容很多,针对不同的风险形式有不同的规避方法本文主要讨论会计责任风险和经营中的财务风险规避问题 。

一、会计责任风险的规避

新颁布的会计法不仅强调了单位负责人是本单位会计行为的主体,而且还扩大了单位主要负责人的法律责任。对单位负责人来说如何维护会计资料的真实性、防范可能出现的会计责任风险是至关重要的。从我国现阶段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看,既有人为的因素也有会计技术因素的影响,既有单位负责人的因素,也有会计人员自身因素的影响。但在很大程度上是单位负责人为自己的业绩或企业自身的利益,而指使会计机构弄虚作假而致虚假的会计信息给企业带来的。针对上述原因本文认为单位负责人要防范会计责任风险应重视以下几点:

第一点,加强单位负责人自身的法律意识,提高其综合素质,这是贯彻执行会计法避免会计责任风险的关键。

第二点:设置总会计师岗位充分发挥总会计师在企业中的作用

第三点,加强内部会计监督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第四点,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单位负责人必须配备有资格且高素质的财会人员拒绝任何法制观念淡薄职业道德水平低技术不过硬的人员。

二、企业经营中财务风险的规避

这里的生产经营主要是指:企业的生产和营销在企业的生产和营销方面由于市场条件的变化和企业管理方面的问题会在企业财务方面造成风险。

在生产方面,在通过市场采购生产资料的条件下,机器设备和原材料的供应数量和价格都存在着不确定因素。

在营销方面,消费者数量的变化、销售渠道的变化、其他代用品市场供求变化、竞争者情况的变化都会企业产品在销售上出现的风险。

企业财务压力的风险贯穿于经营活动中,但并不说明企业束手无策。相反,企业可以通过各种风险经营策略采取主动措施化险为夷,以下重点说明几种风险经营策略[3]。

1从营销的角度谈风险规避的问题

首先是超前防范经营风险的市场细分策略。

其次是用多角化策略分散风险。

再次,用市场营销组合来综合防范风险。市场营销组合分成4类:产品product、价格price、销地place、和促销promotion、简称4p组合。产品策略主要包括:产品组合策略、产品寿命期、经营策略、新产品开发以及产品包装品牌策略等[4]。

2从生产的角度谈风险规避的问题。

这里成本控制是一重要手段,要建立成本分级分口管理的责任制度要处理两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处理企业总部与下属各个生产单位包括车间班级在成本管理中的关系

其次是、处理财务部门和其他业务部门在成本管理中的关系形成贯穿企业上下连接整个企业左右的成本控制系统。企业总部负责制订全企业的成本管理制度、成本计划并进行成本目标分解。车间分部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在车间内组织贯彻企业成本管理制度编制车间分部成本计划把车间分部成本指标、分解给班组组织车间分部成本核算并报告总部,检查分析车间分部成本计划执行情况,督促班组完成成本计划。

以上是从纵向落实成本控制,以下是从横向来落实成本控制,财务部门负责全面成本管理,生产计划部门负责分管与产品产量出厂期等有关的成本管理,物资部门负责分管与原材料外购协作件燃料消耗等有关的成本管理,技术工艺部门负责分管与原材料消耗新产品制造和老产品改进以及技术革新技术改造产品设计等有关的成本管理,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分管与产品质量有关的成本管理,劳动工资部门负责分管与工资劳动定额劳动保护等有关的成本管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分管与行政管理有关的成本管理。

总的说来企业经营的风险可以概括为下列5个方面:

第一、市场需求市场对企业产品的需求越稳定,经营风险越小;反之市场对产品的需求波动越大企业经营的风险也越大。

第二、产品售价越越稳定,经营风险越小;反之,产品售价波动越大企业经营风险越大。

第三、产品成本产品成本是产品收入的抵减,抵减后就得到产品利润产品成本波动大在产品收入不变时产品利润波动也大,经营风险随之增大;反之,产品成本波动小经营风险也小。

第四、调整价格的能力。企业在经营中经常会发生投入资源价格上升的情况,当产品成本变动时如果企业具有较强的调整价格的能力,经营风险就小;反之企业如果缺乏这种调整能力那么经营风险也大。

第五、固定成本的比重,在企业的全部成本当中固定成本比重较大时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便大;当产品销售量变动时单位产品固定成本随之变化引起单位产品变化也会比较大从而导致利润的变化比较大,这样经营风险也比较大;反之,在企业的全部成本中固定成本比重较小时,单位产品成本中单位固定成本所占的比例也比较小;当产品销售量变动时,产品的产量相应的变动单位产品固定成本也相应的变动;但由于它占的比例比较小所引起单位总成本的变化也比较小从而利润变化也小于是经营风险也比较小。

结论

风险的规避是决定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所以使财务风险管理提上议程,相信随着我们对财务风险越来越重视,我们有能力把风险降到最低,从而有助于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海翔.论企业财务风险及其控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32~34

[2] 单静.财务风险预警研究.东北林业大学.2005.74~75

[3] 李胜.全面财务风险管理研究.湘潭大学.2005.46~49

规避财务风险篇10

关键词:医院;财务风险;风险管理

一、医院财务风险概述

医院财务风险,是指医院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医院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从而产生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国家医疗卫生改革逐步深入,医疗市场逐步放开,卫生行业准入难度降低,民营、外资和合资医疗机构陆续兴办,由此引发了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给医院的经营管理带来一定的挑战。此外,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水平要求的日益提高,疾病也出现了新的变化,这使得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设施是否符合患者需求,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也给医院财务带来一定的风险。

二、财务风险的分类

(一)投资的财务风险

目前国内许多医院基础设施陈旧,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投资。投资是把双刃剑,当医院由于不确定因素导致投资报酬率达不到预期目标时,就会产生投资风险,具体表现在:投资项目不能如期投入使用取得效益,或虽投入使用却不能赢利,反而出现亏损,导致医院整体赢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下降等。这些现象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一些医院在投资决策的过程中,项目立项过程不注分析,经营计划的支持不足,存在经验决策以及财务人员专业水平和监控力度有限造成的。

(二)筹资的财务风险

现代化医院的发展靠自身资金的积累及政府有限的拨款远远不够,成为医院基本建设的瓶颈,要积极构建多元化的融资体制,而筹资规模的合理与否以及筹资方式的不同会给医院带来不同的财务风险。具体表现在:资金成本率超过投资收益率,使医院无利可图;医院举债过多,财务发生困难,不能按期偿还债务;资金市场存在借款利率上升等风险。对负债筹资尤其是银行贷款,医院在资金流量不足的情况下可能陷入以贷养贷的恶性循环中,同时对银行借款过分依赖还会给医院带来巨大的利息支付压力。

(三)经营风险

医院经营风险是指在医院的各个环节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所导致医院资金运动的迟滞。经营风险主要包括医疗设备采购风险、医疗设备存货变现风险、应收账款财务风险、财产物资减值的财务风险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医院无法逃脱价格因素的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会导致原有实物资产的贬值,此外购买进口设备也有价值风险。医院以市场价格购进医疗用品、卫生材料、低值易耗品等,销售却以国家统一价格补偿,这种信息不对称的购销方式,也是医院潜在的财务风险。

三、医院财务风险的规避

(一)树立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

现实工作中,许多医院的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缺乏足够了解,风险防范意识淡薄,大部分医院尚未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致使财务风险时有发生。因此,医院管理层要对风险有深刻的认识和充分的重视,学习并熟练掌握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加强风险教育,树立医院决策层的风险防范意识,从根本上防范财务风险,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强化各项基础工作

医院应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分别从预算、收入、支出、药品及库存物资和固定资产等方面结合本单位实际境况细化内部控制制度,并组织具体实施程序。同时,加强对医院经营和决策的管理与分析,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发挥审计再监督职能,增加财务透明度,防止财务黑洞,避免盲目建设及添置设备,对药品器械的购置实行公开招标,对医院资金集中管理,统一调配,对大额资金支出实行集体审议联签,激发医院职工参与财务管理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民主监督作用。

(三)建立科学的投资决策机制,防止投资失误

医院要建立科学化、民主化的决策制度,严格按照科学的决策程序运转,保证正确的投资方向。规范项目审批的行为,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科学组织施工和项目竣工验收以及对项目进行后评价等。医院既要充分考虑该投资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结合历年积累资金及可能取得的财政拨款及银行贷款额度制定合理的投资预算规模,详细测算医院的投资额,计算投资的建设期与回收期,预计投资收益和净现金流量,为决策提供有效支持,防止投资失误。

(四)进行有效的筹资管理,控制筹资风险

筹资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资金综合成本,有效地化解和防范财务风险。医院筹资方式包括商业信用筹资、外国政府贷款、政府贴息贷款、融资租赁、银行贷款、及其他筹资等方式。医院要对自身资金结构、负债状况和财务杠杆效应等进行系统分析,同时,考虑筹资成本、市场风险和结余分配政策等各种影响因素,对资金结构进行优化设计,选择综合资本成本最低的融资组合。另外,医院还应加大资本运营力度,实施医疗服务机构间的联合、兼并、重组,实现优势互补,提升医院形象,抵御融资风险。

(五)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有效规避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通常都有一个渐进积累转化的过程,通过观察敏感性财务指标的优劣变化,可以对医院的财务风险发挥监测预警作用。为了更好地监控医院财务状况,有效规避财务风险,可以根据各个医院自身特点,结合资金运营状况,采用综合评分的方式,建立全程风险监控和预警机制,对医院获得能力、偿债能力、运营状况和发展潜力等敏感性预警指标进行动态跟踪,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经常性监控。

总之,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是一种综合性管理工作,涉及医院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对财务风险的管理与防范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医院只有紧跟不断变换的国内外环境,结合自身实际,借鉴国内外各种先进管理经验,在实践中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有效降低财务风险,使医院财务管理逐渐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轨道,为医院建立高效的运营环境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陈淑兰.防范和化解医院财务风险,企业导报,201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