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避风险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6 06:17:34

规避风险范文篇1

防范贷款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是商业银行效益型经营的主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贷款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实施贷款经营安全的关键是要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把好贷前风险控制。贷款实施前,必须有合法有效的防范和化解风险措施,严格限制采用信用贷款的企业和额度,大力推广合法有效的抵押、质押贷款,对增贷项目必须进行周密、科学的市场、技术、效益调研和评估。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重复建设、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等非朝阳产业实行一票否决。把握好贷款使用过程的风险,监督企业必须按贷款用途使用。实行单笔跟踪管理,对改变用途、作用的,立即扣收贷款本息,把握贷款回笼中的风险控制,密切监控企业资金流向。贷款企业的资金汇拢必须归行,对逃避监督,贷款流到他行的,立即扣收贷款本息。要时刻注意经济环境的变化,防止企业套取银行贷款用于退股、退资、抽走资金,转嫁风险。对控制措施执行不力而造成新的不良贷款者,实行在岗或下岗清收。

二、通过降低成本费用,实现增收节支增效益

商业银行改善财务状况的核心是提高收息能力,增加收入。无论是增量贷款的投放、正常逾期贷款的管理。还是“两呆”贷款的盘活,信贷部门都要将收息放在重要位置。通过强化管理,保证正常、逾期贷款利息足额收回;通过强化盘活。促进“两呆”贷款利息最大限度地收回。结息期前,要严格控制企业账户资金流出。保留足以支付本期付息的账面存款;对欠、呆、滞贷的利息,要做到小额勤收,有钱即收。要明确收息重点,在保证正常、逾期贷款利息足额及时收回的基础上,加大“两呆”贷款利息和历年表外欠息的收息力度,对“两呆”、“表外”贷款利息进行深入细致的分类排队,按“先易后难、大小并举”的要求,逐户进行排查,做到任务、时间、责任、措施四落实。

银行在增收的同时,要做好节支工作,防止各种跑冒滴漏,管理行对下级行的费用总额、机关费用总额和工资总额实行限额控制、集中管理和一把手自责制。=级分行在限额管理的前提下,可采取费用集中管理的办法,分别实行预算制、报审制和报账制。在保证工资性支出的前提下,加强对其它各类费用的管理,把勤俭办行贯穿于费用管理的各个环节。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会议费、修理费、水电费、电话费、车辆油耗、招待费等项目的管理办法,精打细算,把每项开支压缩到最低限度。

三、通过拓展中间业务,拓宽增收渠道增效益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银行业应努力拓展中间业务,拓宽增收渠道增效益。一是积极拓展业务领域。业务要在质的提高和面的拓宽上下功夫,不断增加业务种类,努力提高达产率,形成规模和效益优势。特别是保险业务,要切实抓出成效。二是积极扩大结算业务。在做好传统结算业务同时,将结算业务向个体工商大户、私营企业户渗透,扩大结算覆盖面。三是积极扩大咨询、评估业务。突出抓好工程项目等级评估审核、资产评估和信用等级评估业务。四是积极组织外币存款以及住房公积金和房改基金存款。五是积极拓展个人金融服务。把握个体、私营经济异军突起的态势,以战略眼光去开拓这一潜力巨大的市场。

四、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利用科技手段增效益

电子信息技术在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全面运用是银行技术创新的基础。商业银行在科技装备上要舍得投资,加快自身的技术更新和先进电子设备的应用,为顾客提供方便、安全、准确、快捷的结算服务。广泛采用先进的电脑技术,努力扩大计算机处理业务的范围,通过开通自动柜员机、电话银行等业务,加快银行卫星通讯网络的建设,实现银行清算系统和金融管理信息系统的自动化,推进商业银行电子化进程。增加信用工具,大力拓展国际业务、房地产业务、信用卡业务、业务等,实现服务手段多样化。完善结算体制,成立资金清算中心,切实解决结算难问题,严格规定清算时间,提高清算速度,提高工作效率,增进经济效益。

五、通过提高员工素质,强化队伍建设增效益

新世纪的竞争是人的素质竞争,素质和理念决定企业的成败。拿破仑说过:“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财富,都始于一个意念。”所以。理念识别机会,选择决定命运,行动改变面貌。创业者必须有强烈赚钱意识,会想尽一切使自己致富;庸人认定自己一辈子受穷,不相信自己会有改变。创业者在外跑市场,庸人在家晒太阳。庸人不学习,富人学到老。由于思维理念不同。带来的结果就不同。强者创造机会,智者善抓机会,愚者等待机会,弱者失去机会。

不是工作难做,而是你不会做;不是没有绿洲,而是你的心里是一片沙漠。不是没有阳光,而是你总低着头;不是你不行,而是你不学习,没有行动。九层之台,始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与其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商业银行效益化经营要靠人,靠人的素质,没有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也就谈不上效益化经营。要按照公正、公平、公开、平等的原则,推行全方位竞聘招标,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实行工效挂钩,工资总额包干使用、基本工资按月发放、目标工资按季兑现、效益工资年终奖惩,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和岗位适应能力。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形成立志奋斗、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强大精神支柱,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把商业银行的效益经营不断推向前进。

规避风险范文篇2

关键词:风险转移交货时间CIF

一、问题的提出在

国际贸易实务中,贸易的货物要通过运输工具从卖方转移到买方。在货物安全完整地交至买方前,中间要经过时空的重大转换在这个过程中,货物常常由于自然灾害、意外事故、人为因素等遭受难以避免或弥补的损害,这种由于不确定性给买卖双方造成损失的因素就称风险。风险在卖方尚未将货物交付承运人或买方前、在运输途中及买方在收到货物后等各种情况下都可能发生。风险的时间如何计算,货损的责任由谁来承担,切实关系到买卖双方当事人的切身利益,也因此而成为国际货物买卖中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即风险转移问题。

二、风险转移的三个原则

在国际贸易发展的过程中,关于货物风险转移的时间的问题,各国经过了长期的争论,在实践中先后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合同订立时转移。合同一经订立,即使未付款也未交货.风险即发生转移,货损责任从卖方转移到买方。这种规定大多忽略了对买方的权益保护。当合同订立时,货物仍存卖方手中,风险就已转给买方,这容易造成卖方怠于保管货物的结果,给买方带来损失。所以这种风险转移的原则并不被接受

2、风险随货物所有权的转移发生转移,即在货物所有权转移至买方前,货物的风险由卖方承担,但所有权一旦转移给买方,不论货物是否已经交付,其风险即由买方承担当货物所有权因买卖合同而发生转移时,风险自然也应随之转移。它在过去是可行的,但是在现在的国际贸易中,独立承运人用先进运输方式运送货物,货物所有权的转移往往以海运提单的转移为标志,这种所有权的转移实际上是一种名义上的转移,标的物仍在卖方的控制、占有之下。这样就容易出现货物的所有权与占有权相分离。按照”物主承担风险”的原则,风险应由卖方承担,但这明显不公平,因为货物已不在卖方的占有、控制下,很难对其实施保护、管理,以避免风险损失。因此,风险随所有权的转移也不适应当代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

3、交货时转移,即以货物的交付时间来决定风险转移的时间,这就把所有权转移问题同风险转移问题区别开来。实务中应以具体交货时间来确定风险转移的时间,而不论所有权是否已经转移。在这一原则下,风险的转移是从保管货物免遭损害的角度来确定的,货物在谁手里,谁就更容易保护货物。以交货时间来确定风险转移的时间,而不论所有权是否已经转移,具有科学性和公平性。因此,这一原则在国际贸易中得到普遍推崇。我国采取的是以交货时间确定风险转移这一原则。

在这一风险转移原则下,卖方交货方式及交货任务的完成是货物风险转移的关键。下面我将详细讨论各种贸易术语下的风险转移。

三、各种贸易术语的风险转

移《INCOTERMS2000》的13种贸易术语中,E组的交货时间是工厂交货,是卖方承担责任最小的术语。EXW(工厂交货)是指买方在其所在地或其他指定地点(即工厂、工场或仓库等)将尚未出口清关且未装载于任何提货车辆的货物置于买方或其人支配时,完成交货义务,风险由此转移到买方。卖方承担货物灭失或损坏的一切风险,直到货物已置于买方支配下为止。在此术语下,如果卖方以通知或合同规定确定了买方交货和买方接受货物的确切日期或交货期限,而买方在该日期或期限内没有接受货物,风险自该日期、期限届满时起转移至买方。

与E组相比,D组贸易术语下,卖方承担的责任最大。货物在边境指定地点(DAF)、日的港船(DES)、日的港码头(DEQ)或指定目的地(DDU,DDP)交买方接管,风险的转移也随着货物的交接而转移。

F组、C组的术语是指卖方须将货物交至承运人,签订运输合同。差别在于F组的是交给买方指定的承运人,丽C组是交给卖方指定的承运人。这承运人应该是由买方委托的。如果卖方用自己的运输工具运送货物或昔卖方雇用车船代为运送,都不能将货物的风险转移给买方。卖方用自己的运输工具运送货物,则以双重身份出现,既是卖方,又是承运人,运输途中出现的损失很可能由于卖方的不慎所至,而将这种风险转嫁给买方是不合理的。

在国际贸易中经常采用的FOB、CFR、CW术语中,它们的风险转移点是相同的,都是以货物越过装运港指定船只的船舷为界。货物一旦越过船弦,此后发生的一一切风险损失都由买方承担,无论货船停靠在码头上、在运输途中、还是在到达买方目的地后。在这三种贸易术语下,按照《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中的规定,货物的交货时间和风险转移时间有着细微的差别。货物的交付标志是”货物装载上船”,这与货物风险的转移一越过船舷有着稍微的不一致。公务员之家:

“装上船”与”越过船舷”两者的含义是不同的。如果是以”船舷”作为风险划分界线,货物在装运过程中跌落受损,但是跌落的方向不是在码头、驳船或海中,而是跌落在船的甲板上或船舱里,那么,卖方就可以免除不交货的责任,因为货物已经“越过船舷”,风险责任归买方承担。如果以”装船”作为风险划分的界线,则相同的情况下卖方就要承担不交货的法律责任,要对买方因此而遭受的损失负责赔偿所以,在贸易实务中,买卖双方应该就这点做出明确的规定,规定风险从货物装上船时起转移至买方,或者规定卖方必须确定将货物装上船舶,承担的风险延伸到货物装上船舶为止,而不仅仅是越过船舷,以免日后为此发生纠纷。

“风险随交货时间转移”这一原则很好地适应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采用但是它也有一些缺陷。例如在FOB条件下,买方负责委托承运人到卖方货物所在地或港取货,卖方将货物在该港交给承运人控制、管理。但货物的风险并非就由承运人来直接承担,而是在货物于指定装运港越过船舷之时由买方本人承担。从理论上讲,买方委托的承运人就是买方的人,卖方将货物交给承运人也就等于交给了买方本人。于是我们将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当卖方不持有提单,而且货物不再处于卖方实际的或法律的控制之下时,就把风险责任归于买方,这是否真正公平?实际的情况是,货物一旦装运,其就脱离了卖方的控制(归于承运人控制下),但是这些货物也未为买方所实际支配、占有。结果只能是:将风险转移于买方无疑是使卖方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规避风险范文篇3

关键词:期货市场;棉花期货;套期保值;安徽省涉棉企业

在纽约棉花交易所成立的134年后,我国棉花期货品种才于2004年6月1日在郑州商品交易所挂牌上市,因此,棉花期货功能在我国棉花市场的应用还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

1棉花期货套期保值

棉花期货套期保值,就是在期货市场上买进(或卖出)与现货市场数量相当、交易方向相反的棉花期货合约,以期在未来某一时间通过卖出(或买进)期货合约来补偿或冲抵因现货市场上价格变动所带来的实际价格风险。

棉花期货市场之所以具备套期保值功能,主要是因为棉花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所处的外部环境相同,这决定了两个市场在运动方向上具有趋同性,即: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随着期货合约到期日的临近而逐渐趋合。但两个市场又因内在属性不同而存在差异,现货市场参与者基本是棉花供求企业,期货市场中则有一些希望通过承担高风险来博取高利润的投机者,使得期货市场往往能放大市场矛盾,上涨时涨幅大,下跌时跌幅深。涉棉企业就是利用两个市场的价格趋同性和差异性,通过反向操作达到套期保值的目的。

套期保值是棉花期货市场除了价格发现功能外的另一大功能。涉棉企业可以通过在期现市场反向操作,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价格波动风险所带来的不利后果。同时,参与套期保值操作,既可增加了企业营销策略和定价策略的灵活性,又能增加企业生产经营的计划性和稳定性。对于必须存储棉花原料的企业,通过套期保值操作还可减少企业资金占压和降低棉花安全保管风险。

棉花期货套期保值操作的基本特点:

(1)方向相反。反向操作是套期保值的基本要求,也是区分套期保值还是投机行为的主要依据之一。如果同向操作,就变成了投机行为,方向对了可能获取双倍的利润,方向错了则可能出现双倍的亏损,与套期保值南辕北辙,完全是两回事。

(2)数量相等。就是要求在期货市场买入(或卖出)的棉花数量须与现货市场卖出(或买入)的现货数量相一致,否则,多出(或少出)数量的那部分就成为了投机。

(3)月份相同(或相近)。在选择套期保值月份时,要首先考虑企业需要在哪一个月份在现货市场买入或卖出棉花,然后确定相同或相近的月份进行套期保值,因为只有离现货交易月份最近的那张期货合约的价格最接近现货价格,从而可大大降低套期保值失败的风险。

(4)交易同步。企业在进行套期保值操作时,期货和现货市场要基本同步交易,不可在一个市场已建立(或了结)头寸,而另一市场却未建立(或了结)相应的头寸,否则,就可能冲淡套期保值的效果,甚至变成了投机。

2安徽省涉棉企业参与套期保值交易中出现的问题

套期保值操作要求参与者熟悉期货尤其熟悉棉花期货套期保值功能及操作要领,同时还要求参与者具备较强的棉花市场的分析判断能力以及应变能力。在对安徽省涉棉企业的套期保值实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企业在参与过程中存在以下常见的问题:

(1)因为畏惧期货风险或不了解套期保值而不敢尝试。保证金制度的“杠杆效应”和允许投机行为的存在,使得期货市场的风险远远大于现货市场,这一概念已深深植入许多企业决策者心中,一些企业谈期货“色”变。我们在对安徽安庆、巢湖等市86家涉棉企业的问卷调查结果如下表:

其中,在71家未考虑或不准备参与企业中,有25家是担心“期货风险太大”,21家认为“套期保值太复杂,搞不懂”,占64.8%,可见许多企业不敢尝试是畏惧期货风险或不了解套期保值。

实际上,参与期货套期保值不仅几乎没有风险,反而可以规避现货市场上经营风险,许多涉棉企业已经将期货市场作为避险工具,将棉花期货套期保值融入企业的经营战略之中。我们也惊喜地发现,自棉花期货上市以来,参与套期保值的企业数量在逐年大幅增长。

(2)在没有完全掌握规则的情况下盲目参与。参与棉花期货套期保值是一个“精细化”工程,要求企业对套期保值知识有充足的“储备”,才可能再结合自身实际进行操作。盲目跟风,仓促上阵,最后易陷于被动。

我们在对近三年参与套期保值操作的8家企业的深度调查中发现,在对总计26次的套期保值操作结果的评判中,“很满意”的20次,约占78%。6次的“不太满意”和“不满意”中,因“没有吃透交易交割规则”所导致的有2次。一家企业不了解“在交割月前一个月开始,交易保证金需逐旬提高,到交割前最高达50%”的制度,导致套期保值账户保证金准备不足,部分头寸被迫平仓。

(3)将套期保值和投机、套利混为一谈。期货投机是一种以“风险换取收益”的博弈行为,显而易见,与套期保值存在本质的区别。相比之下,期现套利和套期保值较易混淆。期现套利是指交易者利用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的差异,通过期货市场卖出(或买入)现货赚取利润的行为,而套期保值则重在对锁头寸,最后对冲了结。许多企业将棉花期货市场简单地看作棉花现货批发市场,将自己的套利操作当作套期保值。

除了认识上的误区外,还有一些交易者因为不能严格执行交易计划,不经意间将自己的套期保值操作演变成了投机、套利操作。许多卖期保值的交易者,在期货价格下跌时,经不起诱惑而平仓结利,殊不知,手中的现货头寸已经失去了“保护”,如果价格继续下跌,风险还得自担,最后事与愿违。

(4)不善于因势制宜导致操作上缺乏灵活性。企业进行套期保值操作的一个基本前提是:企业预计价格上涨或下跌而进行买期保值或卖期保值。我们在要求企业一旦进入套期保值程序后,在按计划操作的同时,对于价格趋势发生的明显变化应因势制宜,及时调整头寸,保持操作的灵活性。

我们在调查中曾经看到了一个比较滑稽的持仓状态的账户,该账户持有50手卖期保值头寸的同时,还持有同一合约的60手投机做多头寸,且这些头寸同属一家企业。从中可以看出,该企业对于市场趋势的判断经历了从“看跌”到“看涨”的变化过程,但操作上显得过于呆板。

3涉棉企业参与棉花期货套期保值基本技巧

棉花期货套期保值的原理并不复杂,操作上在一定程度也是有章可循的,但在高流动性的期货市场中,企业要想得心应手地运用好这一工具为自身经营服务,尚需加强学习,善于总结,以逐渐掌握其中的技巧。

(1)研究交易交割规则,科学管理账户资金。认真学习、研究、吃透棉花期货交易、交割规则是做好棉花期货套期保值的必要前提。企业可以对照交易交割规则理清自己的套期保值思路,以免遇到问题措手不及。我们在调研时发现过这样的案例,一家企业账户资金充足,但138手套期保值头寸进入交割月后被强行平仓了38手,该企业找到期货公司查找原因,后来发现问题出在自己身上,交易交割规则中对“持仓限制”和“套期保值”申报已有明确规定:在交割月,一般的持仓最多只能有100手,套期保值者如果要超过此限制,就需要最迟在交割月前两个月最后一个交易日向交易所申报,否则,超出部分可能就会被强制平仓。期货交易实行的是保证金制度,套期保值者在账户资金管理方面也有一些需注意的地方。目前,交易所按照5%的比例收取交易保证金,加上期货公司2-3%的增加比例,套期保值交易保证金一般也只有约7-8%,但因保证金不足被强行平仓的情况却屡屡发生,主要原因不外乎两方面:一是账户持仓过重。当期货价格向相反方向运行时,使资金余额出现负数;二是按照交易所风险控制管理办法规定,交割月前两个月下旬保证金开始提高,企业忽略了此规定或者因没有提前准备无力临时追加。所以,套期保值企业除了在相应时期预留充足的账户保证金外,还应准备一定的预备资金以防因行情波动而需追加。

(2)分析两个市场的趋势,密切关注基差变化。套期保值操作绝不是在简单地买入现货后,就马上在期货市场做一笔卖出交易,也不是未来需要现货就立即在期货市场的远期合约上买入。分析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价格走势,是企业决定是否进行套期保值操作的必须阶段。套保操作能否成功最关键的因素是分析市场,只有通过市场分析,才能评估出市场是处于多头状态、空头状态还是平衡状态,企业才能形成相应的切实可行的套期保值方案。特别强调的是,分析市场并不意味着投机,只要期货头寸有相对应的现货存在或需求,这种情况下的期货交易就是套期保值交易。

基差是棉花期货套期保值操作决策前和执行中都必须关注的因素。基差是指某商品在特定时间和地点的现货价格与该商品在期货市场的期货价格之差,即:基差=现货价格一(拟在期市买卖的合约)期货价格。如2007年7月17日,现货市场三级棉价格14100,当日CF0711价格14900,则基差为-800元。基差可以为正数,也可以为负数,一般来说,基差正数额越大越利于买期保值,基差负数额越大越利于卖套期保值。由于期现市场本身存在差异,导致基差是动态变化的,这种变化可能有利于已经进行的套保操作,也可能不利,因此,许多企业采取逐日盯市的办法密切关注基差变化,以在必要的时候及时调整头寸,以避免意外出现。

(3)以套期保值为目的,用投机的眼光来操作。对于棉花套期保值者来说,在期货市场下单买入(或卖出)的目的就是为了保值,这是毫无疑问的。确定套期保值月份和数量,进行成本测算、资金预算和考虑是一次性建仓还是分批建仓等,这一切计划也都是围绕套期保值这一目的。如某棉纺企业2006年9月份预计,下年度每月需用棉800吨,全年共9600吨。但企业很担心价格持续上涨,因此制订了在CF0701、CF0703、CF0705、CF0707、CF0709、CF0711每个合约买入320手(1600吨)的套期保值计划,并且在成本测算和资金预算上做了相应的准备,应该说套期保值的目的是明确的,计划也是可行。

实际情况未必遂人愿,毕竟棉花期货市场会受基本面变化、投机资金炒作或者突发事件影响而出现较大幅度波动,如果此时企业不以投机的眼光来操作,就很难把握好套期保值的价格和时机。由于考虑到2006年11月份国家收储了30万吨棉花,可能导致2007年7、8月份棉花青黄不接,另外最大的棉花出口国美国在2007年1月份公布,本年度美棉面积下降20%,由此可预计9月份新棉上市时棉花收购价和销售价会相对较高,因此,不宜在2007年7、8、9三个月大量采购棉花。这时,企业最需要做的事就是在资金可调配的情况下调整套期保值头寸的分布,尽可能选择价格较低的月份进行相对集中的采购,可将采购重点提前到7月以前和推迟到9月以后,从而相应地调增CF0701、CF0703、CF0705、CF0711的头寸,调减CF0707、CF0709的头寸。

(4)尽可能平仓对冲,实物交割仅为补充。套期保值交易最好用对冲的方式了结,除非期货价与现货价出现很大的背离才采取实物交割的方式。因为若期货合约到期时与现货价接近,就没有必要在期货市场接现货或卖现货,而可以采取对冲的方式了结的期货头寸,这样可以省去交割程序而又不影响现货业务伙伴的关系。当然,若期货价格背离现货价,则交割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要么你可以在期货市场卖一个高于现货的价格,要么可以在期货市场买到一个低于现货的价格。

期现价格大幅背离,多数是因为市场出现了“多逼空”等极端情况。此时,卖期保值者可考虑将期市上的空头头寸转化为实物交割头寸,并尽早将现货注册成仓单,进行实物交割。在实际操作中,特别需关注交割前一个月和进入交割月后的基差变化情况,这是做出何时对冲套保头寸或是否交割实盘等决策的主要依据。

(5)因势利导,善于把握离场时机。理论上说,每一笔棉花期货套期保值交易随时都可以解除,买期保值者只需将先前买入的棉花期货合约抛售;卖期保值者只要买回以前卖掉的棉花期货合约,套期保值交易即宣告完成。但实际上,解除套期保值合约时机的选择十分重要,其直接影响到套期保值盈亏状况,甚至决定套期保值是否成功。

通常情况下,套期保值者在当初的时候会有一个离场计划的。但计划没有变化快,市场风云瞬息万变,有时会意外出现价格朝着有利于自己套保方向大幅波动的机会。例如,一个买期保值者,如果基差缩小的时间比他预测的还要早,这种基差变化使其产生超出预期的收益,他就可以提前实施自己的离场计划,获利了解。另一种情况,市场没有朝向预定计划发展,这时可推迟实施离场计划。如某卖期保值者原来持有CF0703的套保头寸,因离场时机不成熟,可以买进CF0703合约与原卖出的期货合约对冲,同时卖出CF0705合约,此种方法称为“换月交易”。另外,若存在与自己趋势判断相吻合的积极市场,也可连续不断地换月交易,进行长久性的套期保值交易。

参考文献

规避风险范文篇4

摘要:企业的经营活动充满着风险和不确定性,不仅会计核算工作应坚持谨慎性原则,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也应遵循谨慎性原则。

一、财务分析中谨慎性原则的运用

财务分析是以企业财务报告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主要依据,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评价和剖析。为了客观地评价企业一定时期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需要计算各种财务指标。在进行财务分析、计算财务指标时遵循谨慎性原则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进行短期偿债能力分析时除计算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外,还应计算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现主流动负债比率是经营现金净流量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它是速动比率的延伸,能直观地反映出企业偿还流动负债的实际能力,用该指标评价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更为谨慎;

(二)进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除计算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外,还应计算有形净值债务率和利息保障倍数。有形净值债务率是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扣除无形资产价值后的比率,它是产权比率的延伸,能更谨慎地反映企业清算时债务资本受到保障的程度。利息保障倍数是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的比率,作为分母的利息费用不仅包括财务费用中的利息费用,还应包括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资本化利息,同时从谨慎性角度出发,最好比较本企业连续几年的该项指标,并选择最低指标年度的数据,作为标准,以保证企业最低的偿债能力。

二、筹资管理中谨慎性原则的运用

筹资管理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取得企业所需要的资金,包括筹资数量、筹资时间、筹资来源和筹资方式等。为了规避筹资风险,企业在筹资过程中遵循谨慎性原则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筹资数量适当。不同时期企业的资金需求量是不一样的,企业财务人员应采用一定方法,预测资金的需要数量,合理确定筹资规模。这样,既能避免团筹资不足,影响生产经营活动,又可以防止筹资过多,造成资金闲置。

(二)筹资时间与用资时间相适应,这样,既能避免过早筹集资金形成资金投放前的闲置,又能防止取得资金的时间滞后,错过资金投放的最佳时机。

(三)采取多种形式的筹资组合,以分散筹资风险。权益资金的风险一般小于负债资金的风险,但资金成本较高。采取多种筹资方式筹集资金,可以扬长避短,分散筹资成本。

(四)根据利率变化趋势及偿还债务能力来确定长期债务与短期债务的合理比重。如果预期利率将持续上升,应考虑增加长期债务比重,可以节省资金成本;反之,可适当增加短期债务比重。但是实际上,利率很难预测出来,企业最好能合理搭配长短期资金来源,使企业在任何利率环境中都能生存。

(五)采取融资租赁和寻求债务担保等方式转移筹资风险。融资租赁既可以将设备过时的风险转嫁给出租者,又可以适当减少不能偿付租金的风险;寻求债务担保既可以增强企业对外举债能力,并将部分偿债风险专家给担保人。

三、投资管理中谨慎性原则的运用

投资管理须考虑投资规模,同时还须通过投资方式和投资方向的选择,来确定合理的投资结构,以提高投资效益、降低投资风险。由于投资时间的长短不同,其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也不相同。

(一)短期投资中谨慎性原则的运用

短期投资是指影响所及不超过一年的投资,如应收账款、存货等。其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体现在:1、制定谨慎的应收账款信用政策,确定合理的信用标准、信用期限和现金折扣条件;根据应收账款总成本(包括坏账损失、机会成本、收账费用等)最小化原则,制定收账政策、催收账款;建立合理的计提坏账准备制度,以补偿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规避坏账风险。2、分析预测存货的供应状况和耗用状况,确定合理的存货保险储备,避免因存货短缺而影响生产和销售;根据物价变动趋势,选择合理的存货计价方法,如物价持续上涨时,采用后进先出法等;3、确定合理的现金保险储备,以应付无法预料的收入减少或支出增加等情况,避免因现金短缺而导致财务危机,同时拟定解决现金短缺的应急方案。

(二)长期投资中谨慎性原则的运用

长期投资是指影响所及超过一年的投资,如固定资产投资、长期有价证券投资等,由于长期投资涉及的时间长、风险大,更需要运用谨慎性原则规范企业投资行为。1、在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方面:采用谨慎的决策方法,权衡投资的风险与收益,拟定最优方案;适应固定资产效率逐年递减、维修成本逐年递增的状况,采取加速折旧法,加快固定资产投资的回收,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在评价投资项目时以现金流量为基础,而不以利润为基础。2、在长期有价证券投资管理方面:一是将证券投资的风险区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对子系统性风险,可通过国家政策走向、宏观经济状况、证券市场行情等因素的分析来规避;对于非系统性风险,可通过不同种类证券投资的有效组合,减少这种风险。二是采用谨慎的方法对证券计价,如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等。

四、股利分配中谨慎性原则的运用

规避风险范文篇5

一、新企业所得税法缩小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筹划的空间

在传统的企业所得税筹划中,企业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筹划的空间有三个

1、企业身份优惠的筹划空间.由于过去生产性外资企业、福利企业等具有特殊身份的企业可以享受减免税以及低税率的优惠,因此企业想方设法创造条件,通过嫁接或改变身份来谋取税收优惠.新企业所得税法取消了上述优惠政策,由通过改变企业身份就能享受税收优惠的筹划空间已经不复存在

2、新办企业优惠的筹划空间.旧企业所得税法规定新办的从事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的企业可以享受企业所得税“一免一减半“,以及新办的从事咨询业、信息业、技术服务业的企业享受企业所得税“两免“等优惠政策,因此企业可以通过利用不停地新办、关停、再新办企业的方法规避企业所得税.新企业所得税法取消了上述优惠政策,因而这一筹划途径已经封堵

3、地域性优惠政策的筹划空间.如“设在经济特区的外商投资企业、在经济特区设立机构、场所从事生产、经营的外国企业和设在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设在沿海经济开放区和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城市的老市区的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减按24%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设在沿海经济开放区和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城市的老市区或者设在国务院规定的其他地区的外商投资企业,属于能源、交通、港口、码头或者国家鼓励的其他项目的,可以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等一系列规定,且生产经营企业经营期在十年以上的,还可以享受两免三减半的税收优惠政策.而新企业所得税法已经取消上述优惠.由于这些地域性优惠政策的取消,原来仅靠在特定区域成立符合一定条件的企业,包括通过打擦边球、贴上高新技术企业标签就能获取税收优惠的筹划空间已经压缩(编辑:)虽然上述三个筹划空间已经关闭或压缩,但并不意味着利用税收优惠进行筹划就没有了空间.总体来看,新企业所得税法构筑的税收优惠体系以“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因此企业在进行税收优惠政策的筹划时,必须将视角从投资地点的税收筹划向投资方向的税收筹划转变.如:农、林、牧、渔业项目,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项目,符合条件的微利企业,以及符合条件的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等等.如果企业有条件及时转变筹划方向,一个新的筹划空间必将被打开

另外,《国务院关于实施企业所得税过渡优惠政策的通知》规定,自2008年1月1日起,原享受低税率优惠政策的企业,在新税法施行后5年内逐步过渡到法定税率;原享受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五免五减半“等定期减免税优惠的企业,新税法施行后继续按原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及相关文件规定的优惠办法及年限享受至期满为止,但因未获利而尚未享受税收优惠的,其优惠期限从2008年度起计算;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将继续执行.与此同时公布的《实施企业所得税过渡优惠政策表》还显示,涉及原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和具有行政法规效力的文件有30项,这些优惠主要是此前的一些区域优惠和对外资企业的税收优惠等.通知还规定,自2008年1月1日起,原享受低税率优惠政策的企业,在新税法施行后5年内逐步过渡到法定税率.其中,享受企业所得税15%税率的企业,2008年按18%税率执行,2009年按20%税率执行,2010年按22%税率执行,2011年按24%税率执行,2012年按25%税率执行;原执行24%税率的企业,2008年起按25%税率执行.需要强调的是,企业所得税过渡优惠政策与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规定的优惠政策是存在交叉的,由企业选择最优惠的政策执行,不得叠加享受,且一经选择不得改变.上述规定事实上还是给了这类企业一定的筹划空间。

二、新企业所得税法扩大了成本费用的筹划空间

应纳税所得额和税率是决定企业税负的两个要素,在收入确定的前提下,税前可扣除成本费用的增加,必然会减少应纳税所得额.如新企业所得税法取消了计税工资的扣除标准,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合理的职工工资薪金,准予在税前扣除“.又如统一和部分提高了广告费扣除标准,“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这些规定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将产生不同的影响,税收筹划的效果是不同的。新企业所得税法以公司法人为基本纳税单位,不具备法人资格的机构不是独立纳税人.如果企业把设立在各地的子公司改变成分公司,使其失去独立纳税人资格,就可以由总公司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由于各分公司间的收入、成本、费用可以相互弥补,实现均摊,就可以避免出现各分公司税负严重不均的现象,尤其是当集团公司中各子公司有亏有盈时,这种方法更为有效.新企业所得税法还统一了加速折旧的规定,为设备更新频率较快的企业提供了筹划空间.但是新企业所得税法中关于业务招待费、大修理支出费等的规定使原来的筹划思路受到了限制,纳税人必须对原有思路进行调整。

总之,成本费用的税收筹划涉及面广,筹划技术要求高,企业需要准确把握税法的规定,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才能顺利实现成本费用的最大化扣除

三、国际税收筹划将成为焦点

首先,外国投资者到我国投资已经有近20年了,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投资模式和税收筹划安排,但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实施迫使这些企业必须重新考虑投资方式和税收安排;其次,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国际税务筹划也在情理之中.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外资企业的税负会有所增加,而税负增加是投资者进行税收筹划的重要动因.尤其是新企业所得税法关于纳税人和预提所得税的规定,会直接推动企业进行新的税收安排和筹划

新企业所得税法引入了居民企业的概念,规定中国的居民企业需要就其全球所得在中国缴纳企业所得税.而对于居民企业的判断标准,由过去单一的“登记注册地标准“改为“登记注册地标准“和“实际管理控制地标准“相结合,即: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或者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都将构成中国的居民企业.如果企业不想成为中国的居民企业,就不能像过去那样仅在境外注册即可,还必须确保不符合“实际管理控制地标准“.这一变化对于在外国注册、但实际按税法规定属中国资本控制的企业,特别是“返程投资“的企业至关重要,必须重新审视

另外,按照新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预提所得税由10%税率提高到20%税率,同时,取消了外国投资者从投资企业取得的股息、红利免征预提所得税的政策,直接影响到外国投资者的投资利润和将来投资退出的税负.预提所得税的增加,迫使投资者进行国际税收筹划,其中一个可行的办法就是利用国际税收协定进行筹划.目前,我国已与80多个国家签订了税收协定,投资者应该关注这些协定并进行恰当的投资安排,因为新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同外国政府订立的有关税收的协定与本法有不同规定的,依照协定的规定办理.而在一般的税收协定中,预提所得税的税率不超过10%.也就是说,投资者选择在与中国签订有税收协定并且预提所得税的税率较低的国家登记注册企业,再由该企业对中国进行投资,就可以有效规避较高的预提所得税税负

四、转让定价的税收筹划要三思而后行

转让定价是跨国公司普遍采取的策略,虽然其目的主要是实现其全球的经营战略和逃避有关国家的外汇管制,但实际上转让定价已成为跨国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重要手段.大量税收优惠政策的取消以及外资企业税负的增加,将进一步刺激企业通过转让定价规避税负.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之前,进行转让定价安排的主要是外资企业,可以预见,内资企业特别是大型内资企业集团,开展转让定价筹划的会越来越多.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为免税收入.而按以前规定,如果被投资方适用的税率低于投资方,则投资方分回的股息、红利需要补税.此条规定为居民企业通过转让定价安排将利润转移到适用低税率的关联企业,从而有效地减轻企业集团的总体税负提供了筹划通道

规避风险范文篇6

张庆伟表示,下一步计划就是要测试好卫星、火箭和各个大系统之间的关系,由于探月工程是第一次实施发射,发射过程中,有些天地之间差异很难在地面模拟,月球距地球三十八万公里,还需要把卫星在飞行过程当中的速度位置姿态进行准确测量,“这些给我们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他举例说,比如卫星在从地球到月球的转移轨道过程中,一定要抓住最后一个点,能够让卫星“刹住车”,不然就飞过月球了,所以相关人士正在进一步仔细分析。

张庆伟称,“为了规避这些风险,一方面,我们加大技术分析的风险分析,针对几百个我们预期的风险,已经有针对性地做好了几百个预案工作。同时,我们也利用一些国际网的资源,进一步完善补充我们的发射条件。”

规避风险范文篇7

一、投资组合的基本理论

马考维茨(Markowitz)是现资组合分析理论的创始人。经过大量观察和分析,他认为若在具有相同回报率的两个证券之间进行选择的话,任何投资者都会选择风险小的。这同时也表明投资者若要追求高回报必定要承担高风险。同样,出于回避风险的原因,投资者通常持有多样化投资组合。马考维茨从对回报和风险的定量出发,系统地研究了投资组合的特性,从数学上解释了投资者的避险行为,并提出了投资组合的优化方法。

一个投资组合是由组成的各证券及其权重所确定。因此,投资组合的期望回报率是其成分证券期望回报率的加权平均。除了确定期望回报率外,估计出投资组合相应的风险也是很重要的。投资组合的风险是由其回报率的标准方差来定义的。这些统计量是描述回报率围绕其平均值变化的程度,如果变化剧烈则表明回报率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即风险较大。

从投资组合方差的数学展开式中可以看到投资组合的方差与各成分证券的方差、权重以及成分证券间的协方差有关,而协方差与任意两证券的相关系数成正比。相关系数越小,其协方差就越小,投资组合的总体风险也就越小。因此,选择不相关的证券应是构建投资组合的目标。另外,由投资组合方差的数学展开式可以得出:增加证券可以降低投资组合的风险。

基于回避风险的假设,马考维茨建立了一个投资组合的分析模型,其要点为:(1)投资组合的两个相关特征是期望回报率及其方差。(2)投资将选择在给定风险水平下期望回报率最大的投资组合,或在给定期望回报率水平下风险最低的投资组合。(3)对每种证券的期望回报率、方差和与其他证券的协方差进行估计和挑选,并进行数学规划(mathematicalprogramming),以确定各证券在投资者资金中的比重。

二、投资战略

投资股市的基金经理通常采用一些不同的投资战略。最常见的投资类型是增长型投资和收益型投资。不同类型的投资战略给予投资者更多的选择,但也使投资计划的制定变得复杂化。

选择增长型或收益型的股票是基金经理们最常用的投资战略。增长型公司的特点是有较高的盈利增长率和赢余保留率;收益型公司的特点是有较高的股息收益率。判断一家公司的持续增长通常会有因信息不足带来的风险,而股息收益率所依赖的信息相对比较可靠,风险也比较低。美国股市的历史数据显示,就长期而言,增长型投资的回报率要高于收益型投资,但收益型投资的回报率比较稳定。值得注意的是,增长型公司会随着时间不断壮大,其回报率会逐渐回落。历史数据证实增长型大公司和收益型大公司的长期平均回报率趋于相同。另外,投资战略还可以分为积极投资战略和消极投资战略。积极投资战略的主要特点是不断地选择进出市场或市场中不同产业的时机。前者被称为市场时机选择者(markettimer),后者为类别轮换者。

市场时机选择者在市场行情好的时候减现金增股票,提高投资组合的beta以增加风险;在市场不好时,反过来做。必须注意的是市场时机的选择本身带有风险。相应地,如果投资机构在市场时机选择上采用消极立场,则应使其投资组合的风险与长期投资组合所要达到的目标一致。

类别轮换者会根据对各类别的前景判断来随时增加或减少其在投资组合中的权重。但这种对类别前景的判断本身带有风险。若投资者没有这方面的预测能力,则应选择与市场指数中的类别权重相应的投资组合。

最积极的投资战略是选择时机买进和卖出单一股票,而最消极的投资战略是长期持有指数投资组合。

公司资产规模的大小通常决定了股票的流动性。规模大的公司,其股票的流动性一般较好;小公司股票的流动性相对较差,因此风险较大。从美国股市的历史数据中可以发现,就长期而言,小公司的平均回报率大于大公司,但回报率的波动较大。

三、投资组合风险

我们已经知道,投资组合的风险是用投资组合回报率的标准方差来度量,而且,增加投资组合中的证券个数可以降低投资组合的总体风险。但是,由于股票间实际存在的相关性,无论怎么增加个数都不能将投资组合的总体风险降到零。事实上,投资组合的证券个数越多,投资组合与市场的相关性就越大,投资组合风险中与市场有关的风险份额就越大。这种与市场有关并作用于所有证券而无法通过多样化予以消除的风险称为系统风险或市场风险。而不能被市场解释的风险称为非系统风险或可消除风险。所以,无限制地增加成分证券个数将使投资组合的风险降到指数的市场风险。

风险控制的基本思想是,当一个投资组合的成分证券个数足够多时,其非系统风险趋于零,总体风险趋于系统风险,这时,投资组合的风险就可以用指数期货来对冲。对冲的实际结果完全取决于投资组合和大市的相关程度。若投资组合与大市指数完全相关,投资组合的风险就能百分之百地被对冲,否则只能部分被抵消。

投资组合的系统风险是由投资组合对市场的相关系数乘以投资组合的标准差来表达,而这里的相关系数是投资组合与市场的协方差除以市场的标准差和投资组合的标准差。因此,投资组合的系统风险正好可以由投资组合对大市指数的统计回归分析中的beta值来表达。投资组合对大市的beta值是衡量投资组合系统风险的主要度量。投资组合的回报率、方差或标准差以及其beta值是投资组合分析和管理中的三个最重要的数据。在投资组合的另一重要理论是在资本市场理论中引入了无风险资产的概念。在实际中,我们可以将国库券认为是无风险资产。任何投资组合都可以看成是无风险资产和其他风险资产的组合。于是,投资组合的期望回报率可以表达成大市回报率与无风险回报率之差乘以beta值再加上无风险回报率。

国际金融投资行业也广泛地使用VAR(Value-at-Risk)的方法来分析和管理投资组合甚至公司全部资产的风险。VAR实际上是衡量资产价值变动率的方法。其基本概念是:假设某投资组合的回报率是以正态分布,衡量在确定的概率下投资组合可能出现的亏损金额。VAR值就是用均值减一个标准方差的回报率,可以用来计算亏损。

四、投资组合业绩评价

通常有两种不同的方法对投资组合的业绩进行评估。养老金、保险基金、信托基金和其他基金的主要投资计划发起人一般会考察投资过程的各个主要方面,如资产配置、资产类别的权重和各类别重的证券选择。这类评估称为属性评估。对很多投资者来说,他们更关心的是对一个特定的投资策略或投资机构效率的评价,如对有明确投资策略的开放式基金的评估。这种评估叫做指标评估。评估投资组合最直接的指标是回报率。但只有在相同或类似的风险水平下比较回报率才有实际的意义。从美国开放式互助基金的历史数据可以看到,增长型基金的beta值最高,系统风险最高,相应在牛市时的回报率最高,在熊市时的回报率最低。平衡型的基金则相反。收益—增长型的基金的系统风险和回报率都在增长型和平衡型的基金之间。由此可见,任何一种基金在一个时期所获得的回报率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基金的风险特性和基金在当时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在评估基金时,首先应将基金按风险等级分组,每一组的风险大致相同,然后在组中比较回报率的大小。

投资组合的回报率是特定期间内投资组合的价值变化加上所获得的任何收益。对封闭式基金来说,由于没有资金的流进和流出,回报率的计算相对比较容易。对开放式基金而言,频繁的现金流动使普通的回报率计算无法反映基金经理的实际表现。开放式基金的回报率通常使用基金单位价值来计算。基金单位价值法的基本思想是:当有现金流入时,以当时的基金单位净资产值来增加基金的单位数量;当有基金回赎时,基金的单位数量则减少。因此,现金的流动不会引起净资产的变化,只是发生基金单位数量的变化。于是,我们可以直接使用期初和期末的净资产值来计算开放式基金投资组合的回报率。

没有经过风险调整的回报率有很大的局限性。进行风险调整后评估投资组合表现的最常见的方法是以每单位风险回报率作为评判标准。两个最重要的每单位风险回报率的评判指标是夏普比例(ShameRatio)和特雷诺比例(TreynorRatio)。夏普比例是投资组合回报率超过无风险利率的部分,除以回报率的标准方差。特雷诺比例是投资组合回报率超过无风险利率的部分,除以投资组合的beta值。这两个指标的不同在于,前者体现了投资组合回报率对全部风险的敏感度,而后者反映对市场风险或系统风险的敏感度。对投资组合回报率、其方差以及beta值的进一步研究还可以定量显示基金经理在证券选择和市场时机选择等方面的优劣。

【参考文献】

[1][美]小詹姆斯L·法雷尔,沃尔特J·雷哈特.投资组合管理理论及应用

[3]陈世炬,高材林.金融工程原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规避风险范文篇8

2006年12月美国的次贷机构提交破产申请,全球投资者和金融监管者都不会预见到这会成为一场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开端。随后的22个月里,金融市场的不稳定从单一金融产品向复杂产品蔓延,从单一金融市场向所有关联市场传导,从单一国家市场向全球市场扩散。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只是局部区域性危机,2000年的科技股泡沫也仅是某一特定行业的危机,一般性的历史经验和政策手段都不足以对危机发展作出准确合理的判断。这要求金融从业者必须着眼于本次危机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站在历史和全球的高度真正推动金融体系持续修正自身的缺陷。

次贷危机是当前金融市场恐慌的“导火索”,但不是根源随着2006年底贷款家庭违约率的高企,次级房屋抵押贷款质量持续恶化,次贷相关金融产品的恐慌性抛售,导致了场外交易市场的失灵。众多金融机构由于过度参与次贷产品相关交易而蒙受巨额损失,导致了严重的流动性困难。随着信用评级机制公信力丧失,投资者趋于保守,信用市场短时间内迅速紧缩。流动性不足的金融机构在缺少外部资金来源的情况下,随着时问推移难以支撑。本轮危机以次贷恶化为“导火索”,但究其深层次原因,至少有三个方面值得关注:

一是流动性过剩与房地产等资产价值形成互动,推动了价格泡沫的形成。在缺少自我修正能力和外部监管干预的情况下,市场步入了只能沿着一个方向运行的泡沫循环。

二是金融机构激励约束机制日趋激进,导致经营行为的投机化和短期化。在经济繁荣周期,众多金融机构的利润诉求被绝对化、单一化。投资者风险偏好的异化使得金融资本更多地流向短期回报高的领域,并使用过高的杠杆率。金融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基本功能一定程度上被扭曲。

三是央行等金融监管者无条件地信任市场,导致了监管空白。货币政策制定者和监管者没有根据经济周期的变化及时地调整政策策略。在市场出现泡沫化倾向的时候仍然坚持“市场万能”的理论假设。

金融危机的真正前景取决于金融市场的修正,而不是短期二救市”措施

针对本轮金融危机,此次国际发达经济体采取了一系列市场干预措施,其规模和频率都是史无前例的。其政策意图直指当前金融市场存在的信贷极度紧缩、流动性严重不足的问题。

从短期看,市场的信用“痉挛”源自于投资者、交易者的信心丧失。对于交易对手的缺乏信任使得市场参与者手中储蓄的流动性无法转化为市场中可用的流动性。“救市”举措就是用国家信用填补市场信用的不足,这是短期之内的应急措施,也是无奈之举。

从长期看,金融危机要得到根源性的缓解,必须在市场基础设施方面做出一系列真正的调整和修正,重新建立起市场参与者相互之间的信任,而不是市场参与者对国家的信任。

一方面,市场纪律必须得到重新梳理和改革。理性、均衡的市场文化需要回归。正如传统的金融理论所言,市场中应该是风险对冲者和风险投机者协调并存。在投资取向多元化的市场中,交易价格才是平稳而准确的。从近期情况来看,大宗商品市场价格的巨幅波动,主要金融机构股票价格被大量做空仍然反映了市场中的投机倾向的泛滥。许多金融机构激进逐利的公司治理结构没有因危机的发生而改变。这一局面如果得不到根本上的改观,或将影响金融市场稳定的恢复,或将为未来其他新的金融危机埋下隐患。

另一方面,金融监管者需要用动态的眼光审视市场的发展变化。市场并不总是万能的。特别在全球一体化的环境下,一国的市场往往不仅在本国因素的影响下自我调节,而是受到全球市场的共同影响。在市场自主运行的领域,金融监管者需要不断质疑本国金融市场自我约束机制的有效性,持续对市场运行规则进行独立、客观的评估,并及时提出修正意见;在政策直接干预的领域,监管者需要全方位地运用监管工具,及时地掌握不同金融机构的风险信息并分类采取监管措施。建立清晰明确的监管规则,让有利于市场稳定的机构和产品进入,让不利于市场稳定的机构和产品退出。

中国金融业需要充分利用此次危机带给我们的启示。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此次次贷危机的爆发,对于我国的金融体系影响十分有限。这得益于国家宏观经济持续稳健发展所提供的坚实基础,监管部门制定了审慎有效的监管要求,以及我国金融业与世界金融市场的联系并不十分紧密等原因。但从长期趋势以及全球实体经济联动性的角度看,我们不能心存侥幸,独善其外,而是以此为鉴,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一是按照宏观调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积极应对短期国际经济冲击,充分加强内需的缓冲效应。此次金融危机的外部影响将不断显现,并将可能危及全球实体经济。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从出口依赖型向均衡型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外部环境的变化将加快这一进程,庞大的内需市场也是我们对冲外部影响的重要支撑。中国金融业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采取更多的行动适应和参与这种转变,以寻求更大的发展机遇,规避风险。

规避风险范文篇9

摘要:企业的经营活动充满着风险和不确定性,不仅会计核算工作应坚持谨慎性原则,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也应遵循谨慎性原则。

一、财务分析中谨慎性原则的运用

财务分析是以企业财务报告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主要依据,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评价和剖析。为了客观地评价企业一定时期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需要计算各种财务指标。在进行财务分析、计算财务指标时遵循谨慎性原则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进行短期偿债能力分析时除计算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外,还应计算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现主流动负债比率是经营现金净流量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它是速动比率的延伸,能直观地反映出企业偿还流动负债的实际能力,用该指标评价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更为谨慎;

(二)进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除计算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外,还应计算有形净值债务率和利息保障倍数。有形净值债务率是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扣除无形资产价值后的比率,它是产权比率的延伸,能更谨慎地反映企业清算时债务资本受到保障的程度。利息保障倍数是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的比率,作为分母的利息费用不仅包括财务费用中的利息费用,还应包括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资本化利息,同时从谨慎性角度出发,最好比较本企业连续几年的该项指标,并选择最低指标年度的数据,作为标准,以保证企业最低的偿债能力。

二、筹资管理中谨慎性原则的运用

筹资管理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取得企业所需要的资金,包括筹资数量、筹资时间、筹资来源和筹资方式等。为了规避筹资风险,企业在筹资过程中遵循谨慎性原则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筹资数量适当。不同时期企业的资金需求量是不一样的,企业财务人员应采用一定方法,预测资金的需要数量,合理确定筹资规模。这样,既能避免团筹资不足,影响生产经营活动,又可以防止筹资过多,造成资金闲置。

(二)筹资时间与用资时间相适应,这样,既能避免过早筹集资金形成资金投放前的闲置,又能防止取得资金的时间滞后,错过资金投放的最佳时机。(三)采取多种形式的筹资组合,以分散筹资风险。权益资金的风险一般小于负债资金的风险,但资金成本较高。采取多种筹资方式筹集资金,可以扬长避短,分散筹资成本。(四)根据利率变化趋势及偿还债务能力来确定长期债务与短期债务的合理比重。如果预期利率将持续上升,应考虑增加长期债务比重,可以节省资金成本;反之,可适当增加短期债务比重。但是实际上,利率很难预测出来,企业最好能合理搭配长短期资金来源,使企业在任何利率环境中都能生存。(五)采取融资租赁和寻求债务担保等方式转移筹资风险。融资租赁既可以将设备过时的风险转嫁给出租者,又可以适当减少不能偿付租金的风险;寻求债务担保既可以增强企业对外举债能力,并将部分偿债风险专家给担保人。

三、投资管理中谨慎性原则的运用

投资管理须考虑投资规模,同时还须通过投资方式和投资方向的选择,来确定合理的投资结构,以提高投资效益、降低投资风险。由于投资时间的长短不同,其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也不相同。

(一)短期投资中谨慎性原则的运用

短期投资是指影响所及不超过一年的投资,如应收账款、存货等。其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体现在:1、制定谨慎的应收账款信用政策,确定合理的信用标准、信用期限和现金折扣条件;根据应收账款总成本(包括坏账损失、机会成本、收账费用等)最小化原则,制定收账政策、催收账款;建立合理的计提坏账准备制度,以补偿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规避坏账风险。2、分析预测存货的供应状况和耗用状况,确定合理的存货保险储备,避免因存货短缺而影响生产和销售;根据物价变动趋势,选择合理的存货计价方法,如物价持续上涨时,采用后进先出法等;3、确定合理的现金保险储备,以应付无法预料的收入减少或支出增加等情况,避免因现金短缺而导致财务危机,同时拟定解决现金短缺的应急方案。

(二)长期投资中谨慎性原则的运用

长期投资是指影响所及超过一年的投资,如固定资产投资、长期有价证券投资等,由于长期投资涉及的时间长、风险大,更需要运用谨慎性原则规范企业投资行为。1、在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方面:采用谨慎的决策方法,权衡投资的风险与收益,拟定最优方案;适应固定资产效率逐年递减、维修成本逐年递增的状况,采取加速折旧法,加快固定资产投资的回收,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在评价投资项目时以现金流量为基础,而不以利润为基础。2、在长期有价证券投资管理方面:一是将证券投资的风险区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对子系统性风险,可通过国家政策走向、宏观经济状况、证券市场行情等因素的分析来规避;对于非系统性风险,可通过不同种类证券投资的有效组合,减少这种风险。二是采用谨慎的方法对证券计价,如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等。

四、股利分配中谨慎性原则的运用

规避风险范文篇10

关键词:海外工程;投标策略;合同管理;风险规避

海外工程项目大体可分为框架项目和现汇项目:前者主要为中方融资,使用中国标准,相对较易实施;后者主要以欧美标准为准,通用于FIDIC条款。工程合同管理贯穿始末,从投标阶段即开始介入,到质保期结束、质保金收回为止。根据笔者的工作地点,在这里主要谈谈沙特及西非工程项目投标期间的策略及合同管理。

1项目投标期的投标策略

国际工程项目招投标过程是业主与投标方的博弈过程,此过程中投标者处于弱势地位,投标者应当合理利用招标文件所允许的投标策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1.1明知故问

在非洲市场,业主为了获得低价的报价,通常不会将风险细致讲出,部分承包商由于对当地的地质、气候、法律、市场等缺乏深入的了解,极可能在报价的过程中漏项或者低估风险。故已扎根于当地市场多年的承包商对于某些自己知道的问题,在澄清的环节中也应该一一提问,保证所有承包商在同样的条件下报价,这样由于本土优势,极有可能中标。

1.2技术优化

比如西非几内亚某项目的招标文件中,对于桥梁的结构是预制箱梁,但是标书中也明确了承包商有提代案的权利,所以在针对该项结构我方技术人员进行了技术优化,直接采用国内更为先进的预制T形梁加横移安装技术,节约了多项费用,最终的总费用下降约100万美元,大大增加了我方的报价竞争力。

1.3技术方案中埋伏笔

一般由于评标时间较短,一般业主评标人员会比较重视商务标,而技术标由于较多,业主评标人员可能会有所遗漏。为了保证我方的价格优势,那么就必须在技术标上多埋伏笔,为后期的经营及变更做准备。

2项目投标期的合同管理

海外工程项目投标期间的商务合同管理主要作用正是规避风险,投标工作的核心就是在业主的合同框架内在规避风险的同时或者最大的竞争优势。投标期间的合同管理在于发现招标文件中的存在的陷阱,并在响应标书的同时尽可能埋入承包商的伏笔。大多数工程合同是以FIDIC合同为蓝本,由于FIDIC合同已经在国际上通行数十年,风险很低。但是部分业主会制作自己的合同范本或者在合同专用条款中设置更多的新条款,承包商必须一一找出,规避风险。以西非几内亚某项目的招标为例,我们的合同人员首先应对招标文件熟悉,对应FIDIC条款找出合同的异同点。经过对比,发现招标文件中对应承包商较为不利的主要有如表1中的数条。找出了陷阱,那么我方针对该条款也做出了相应的对策:①发澄清侧面提醒其他承包商注意合同条款的严苛;②调整报价,规避风险。举例如下:(1)现金流的风险及规避措施根据业主文件对于预付款和支付条款的描述可知,本项目无预付款,且支付周期相对于FIDIC条款要长14d,在这种情况下,项目部必然要面临极大的资金风险。所以投标中必然考虑一定的垫资费用及银行贷款利息的费用。(2)材料的风险及规避措施根据招标文件合同条款对于材料风险的定义可知,承包商应承担该风险,不得进行调节。故在投标中应当合理根据工期、当地国家的市场、国际材料市场的情况综合考虑一定的材料涨价系数。(3)环保标准的风险及规避措施某些国家环保标准极为严苛,隐含条件极多。按标准实施必然导致承包商费用大涨,所以不仔细审查,极易报出低价,导致亏本。所以承包商应对于标书中提到的环保标准和要求仔细查看,并在报价中予以体现。(4)税收和法律的风险及规避措施承包商应对项目所在国的税收和法律进行详细的调查,避免漏项,都要反映到报价中。(5)汇率的风险及规避措施此项风险根据地区的不同和标书文件要求不同应合理考虑,中东地区如沙特、阿联酋等国家货币较为稳健,基本不用考虑该项风险;而对于非洲国家,其货币极不稳定,如果标书中规定支付货币为当地货币,应考虑充足的汇率风险的费用。(6)违约风险及规避措施以几内亚该项目为例,项目规定节点罚款和工期罚款为每天工程总额的0.05%,而且不同节点可以累计。根据我方技术人员计算发现,该项目避免面临着违约,延期时间长达3个月。我方采取如下措施:①向业主澄清要求取消部分不可能完成的节点,②在业主不同意的情况下,所有的投标的承包商都已经了解了该项风险,故我方可以将该项违约的罚款费用直接加入到报价中。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