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相关的读书笔记十篇

时间:2023-12-17 15:05:29

教育相关的读书笔记

教育相关的读书笔记篇1

一、指导思想:

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为重点,以营造浓郁书香校园文化氛围为目的,在学校形成读书热潮。引导广大教师“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逐步推进学习型校园建设,为学校建设增添活力。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开展读书活动,促进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进一步弘扬敬业奉献的精神。

2、通过读书活动,在教师中形成积极进取、努力学习的氛围。

  3、通过读书活动,使教师提高理论和实践水平,推进课程改革进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构建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学习型教师队伍。

4、以读书构建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成为教师成长的主要途径。

5、通过开展读书活动,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改革评价标准,对比发现自己教育思想、教学行为之不足,引发读书之欲望。

6、通过开展读书活动,使教师能用书中正确的思想方法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体验到读书的好处,从而养成坚持读书的好习惯。

7、通过读书,增加教师的课外阅读量,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打造教师的人生底色;努力建设教师的精神家园,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从而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8、通过实施读书工程,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充满生机和活力、与现代化教育相适应的教师队伍。

三、读书方式

1、个体研读。每天保证半小时以上的研读,精读的力争读深、读透,读有思考,读有感受,并且要读写同步,每月至少写好两篇有质量的读书笔记。

2、集体阅读。写摘记、谈感受、谈收获、谈疑惑。

3、交流汇报。教师们互相推荐新书好书,无障碍发表争鸣,更多的时候发表指导学生读书以及自己读书的有感,通过师间心际交流,将读书思考向更广的时空延伸。

4、实践写作。新课程呼唤教师的反思行为,要求教师做到“勤读、勤做、勤思、勤写”,在读书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育生活实际,撰写读书笔记。

5、开展活动。根据本校实际,将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如读书报告会、读书研讨会、读书演讲比赛等活动,让更多的老师读书,在读书中真正成长起来。

四、必读书目

1、《现代教师心理健康教育》

2、《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

3、《给教育一点形上的关怀》

4、《美国最优秀教师的自白》

5、《给教师的建议》

6、《陶行知教育名篇》

五、读书策略:

1、提高认识,重视读。我们将通过每周的教师例会和板报、广播、校园网宣讲读书的意义,激发教师读书的兴趣,使教师从思想上重视读书。

2、为切实落实教师读书活动,全体教师要根据学校要求,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工作实际,选定自己阅读的文章、刊物或教育专著,制定自己的个人读书计划。

3、落实阅读书目。加强、完善图书室、阅览室建设管理,让“沉淀”的图书“流动”起来,使之成为教师借书、读书的开放港湾。

4、落实阅读时间:师生集体读书时间为每周周三下午第七、八节。5、及时做好读书笔记。学校统一发放读书笔记,每学期摘记不少于5000字,感悟不少于1000字。

6、读书笔记将由继教主任检阅。及时反馈,要求字迹工整,提倡用楷书或行楷,杜绝草书。

7、学期末学校开展读书笔记展评活动,评出优秀的读书笔记供大家学习。

六、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1)成立读书活动领导小组,为读书活动提供组织保障。

教师读书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xx

副组长:xx

成  员:xx

      2、学校建立有关读书计划的管理、评价和激励等规章制度,把读书情况纳入常规管理,及时检查总结、量化考核、反馈指导,确保读书活动取得实效。

3、学校将把教师读书计划纳入校本研训计划,把读书活动与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有机结合起来。

4、成立读书小组,定期进行读书心得交流、专题讨论等

教育相关的读书笔记篇2

关键词:课外阅读;诵读篇目;读书笔记;名句名段;社会进步

今天春风和煦,天气晴朗,我们东鲁联校所有语文教师及各小学校长来到徐庄小学,参观了这里的校园文化;翻阅了徐庄小学师生的读书笔记及各种资料;观摩了任玉红老师的课外阅读课;欣赏了孩子们的阳光大课间与读书活动展示。这是在参加了3次县级现场会的基础上,我们乡镇自己的现场会。可以看出,只要我们努力,我们本土的现场会效果并不差。

一进校园,就让我们感到惬意舒适:道两旁的龙爪槐生机勃勃、枝繁叶茂;乳白色的教室外墙底部粉刷了一米多高的黑色围裙,这里留有孩子们发挥想象,任意涂鸦的一幅幅作品。徐庄小学有关课外阅读的一些翔实材料,整整齐齐地分类摆放在学校会议室里。实实在在地说,我们联校师生读书笔记记得不够好。徐庄小学徐校长是个多面手,在语文方面有专长,读书笔记在我们乡镇是比较好的。

任玉红老师课外阅读课,给我们启迪,引发我们思考。课程表上安排,要求我们上课外阅读课,这课到底该如何上?我们的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课文教材的编排来选择课外阅读的内容,比如,刚学完《水浒传》中的故事,可安排孩子们这段时间看《水浒传》,看完后抽一两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谈读书感受,如实在谈不出,能讲部分水浒故事也可以。低年级的学生如果学到童话故事,可以让学生留意课外的童话故事,然后开一个“童话故事擂台赛”。我们可以在班级内开展古诗背诵比赛,如果想搞专题,也可开展《走近李白――古诗背诵比赛》活动,让孩子们既背诵了古诗,又了解了诗人。总之在孩子们的黄金背诵时期,别耽误了我们的孩子,让他们多看些东西,多记些内容,多学点本领。

在课外阅读方面先说教师:教师首先要有自己的读书计划,本学年要读哪些书,哪方面的书;再就是做好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可抄名句、名段,也可写作者生平与自己的感悟。写了成篇的读书心得与感悟,要与大家共享,把它放到学校的博客上,让教师都能看到。对于优秀作品,我们就向《莘县教育》《山东教育》等刊物积极投稿,只要我们坚持,不远的将来,我们的文章就会发表在《莘县教育》,甚至部级重要期刊上。

再说学生,由于我们各学校条件有限,都没有阅览室,这就要求我们利用好班级图书角。每学期要求学生利用自己的零花钱买2~3本课外书,在读书方面我赞成鲁迅先生的话:读书好比酿蜜,采得百花酿成蜜。要让学生看自己喜欢的书,看各种各样的书:故事、童话、小说等等都可以,不局限于小学生作文。学生带来自己喜欢的书,老师负责给这些书登记好书名、定价并编上号,找好图书管理员,学生课下可随意借阅,看完一册,还上再借。提醒学生要注意保护图书,弄丢弄坏要照价赔偿。期末对本学期的读书活动进行总结,评出“读书之星”“故事大王”,让学生把这学期自己的图书带回家,丰富家庭藏书,并根据“亲子共读”与家庭藏书的情况评出本学期的“书香家庭”。学生有书可读了,也有时间读书了(我们要求每周至少一节阅读课),再督促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可记最近读的一本书的作者生平、故事大致内容、好词佳句、从这本书中学到的生字新词及自己的读书感悟。平时家庭作业可以布置一些课外阅读,让家长在其读后写上一句鼓励的话。我们的老师可以每周检查一次学生的读书笔记,发现闪光点,写上一句肯定的话及批阅日记。要记住读书笔记最好用软皮本,用完一本让学生放好一本,让读书笔记见证学生的成长历程。

此项读书活动长期坚持下去,等到学生毕业时,已读了几百本甚至上千本的书,这与只读了十几本教材的学生,能相提并论吗?我们这样做了,我们努力了,我们坚持下去了,我相信我们学生的语文素养肯定会提高。读书使人明理,从大的方面说,读书可以促进人类的文明,社会的进步。从这方面说,我们就是社会的功臣,何乐而不为?

参考文献:

教育相关的读书笔记篇3

关键词:语文素养 读书指导 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c)-0179-01

写读书笔记是积累材料的有效途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手脑并举,用小小笔尖点采书中精华之果,触动思维,记下内心深处的灵感,以此累积丰厚底蕴,会大大提高阅读效率。

1 激趣,为学写读书笔记搭台

(1)为学生写读书笔记的阶段。语言的收集和积累,主要手段是听力和阅读。因此,引导学生学写读书笔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实现从读到写,学生读后必然会对众多信息有所感悟,有情感宣泄的表现,然后学生们将不可避免的导致表达愿望。因此,学校要利用一切机会,通过各种渠道,引导学生读书。低年级则可以观看画报或色彩斑斓的直观性强的电视节目入手,通过复述见闻或谈对故事中主人公的看法引发学生意见上的一致或分歧,从而激发学生热烈讨论,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语言的组织与表达能力,同样为写读书笔记和书面写作打下良好基础,这种润物无声的无痕培养和熏陶往往更能深入孩子的心。

(2)以赛粗读。学生有好胜的心理,有竞争的欲望,教师这时候要巧用妙用,以赛促进学生阅读。比如讲故事比赛、朗读比赛和优秀读书笔记展等活动。学生在准备比赛期间,会积极选择阅读,在读的同时给无声文字赋予个性理解与情感的融合,再通过自己的声音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便是一种情感的宣发,加上教师的指导,学生理解会更加透彻,表现也会更加饱满充分。通过竞赛形式学生不仅收获了阅读的成果,更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这种成功的喜悦必然会激发学生去阅读更多佳作精品,也必然会迸发出更多的内心体验,厚积情感,待喷薄而出,读书笔记便一蹴而就。因此,班级或学校定期开展朗读竞赛等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循序渐进,注重写法指导

为了体现读书笔记训练的层次性与渐进性,学校教导处与图书室教师为学生设计了可借鉴表格。根据课程标准对年段的要求,分低、中、高三段,在内容的编排和设置上体现由易到难的原则,由抄写到创新,由简单摘记到感情抒写,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1)低年级:从“采蜜集”形式开始,以词语摘抄为主。语文课上或课外读物上看到了好的词语就鼓励学生写下来,一个优美的句子甚至一个用得好的标点就抄下来,逐渐使学生由教师指点到自主采撷,每天一点点,既激发了兴趣,又在无形中使学生从起始阶段便养成一种积累的习惯,良好习惯必然会指导学生的良好行为,久而久之,学生便把这种方法自主地运用到自己的课外阅读中去了。

(2)中年级:立规树矩,完善笔记内容。由于学生在低年级基本上已经掌握的读书笔记的书写方法,但是由于学生比较小,这种形式往往局限于词语的积累,随着年级的升高,势必要整理读书笔记的内容,提高读书笔记质量。例如,在每次写笔记时,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先写清楚时间、读物的名称、作者和页码等相关信息,然后再写下自己认为喜欢的词汇用语,这些笔记可以每周一次,字数和篇幅不限,内容可以不断累积。逐渐地,可以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每周写不少于四篇且字数在100字以上的读书笔记,在累积的词语后面写简单的感受。在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和语文教学的需要,学生懂得了读书笔记的三个部分:主要内容、词句段积累、自我感受。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允许,通过对学生口语交际的组织、笔记展览和教师指导等方式,达到学生间取长补短,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3)高年级:拓展笔记方式,引发深入思考。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阅读量也在逐渐扩大。所以读书笔记除常规形式,还要鼓励创新。①列提纲。从所读文章中提炼出的要点、框架或故事梗概,便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②写感受。指导学生写读后感,一定要联系原文的思想内容,联系社会实际和自己的思想实际。在写读后感时注意感受可长可短,只要表达出内心感受即可。③写书评。即对书中主人公及事件给予公正客观的评价。如读完《鲁滨逊漂流记》全书,学生对鲁滨逊顽强不息的拼搏精神有了基本的了解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理解对这本书的评价,以书评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教师也要对书评的内容要给予及时的点拨,在发现问题观点不妥时,要及时的进行纠正和指导,以免学生会误入歧途,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3 坚持不懈,加强评价激励

其实写读书笔记并不困难,难的是能否坚持到最后。因此,学校、教师一定要保护好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其有毅力坚持不懈。

(1)多鼓励,坚定信心。教师在对学生的读书笔记作评价时,应多采取鼓励的方式,不论是口头还是书面上,都应给予肯定的态度来加强学生的自信心。例如教师在评价学生积累的词句时写到“你积累的词语和句子真优美,老师都已经背下来了。”然后在课下和他背上一两句,通过这样的交流会使学生感到很受老师重视,与老师产生了共鸣,使其学习兴趣被大大的激发了。

(2)多交流,分享快乐。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提供时间保障,交流自己对于所读书目中的内容或人物的看法。例如,一名同学读《三国演义》时,在笔记中谈到周瑜,说他智慧不及诸葛亮。另一学生则在那篇笔记后面评价到“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我认为周瑜论智慧不在诸葛亮以下,只是他胸襟狭小,过于气盛”。这样更激发了学生去深入阅读,深入思考,用具体详实的情节去进一步阐明自己的观点,这样读与写、写与评相互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从而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了写读书笔记的主动性和趣味性。

(3)学校横向交流式评价。实践证明,学校通过长时间的坚持和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读书笔记展览、《读后感》交流会、《小作家》擂主大比拼”等,是建立教师教学管理的显示特性,展示班级风采,展示学生自我的有效平台,能有效促进学校教学特色的形成。学生将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获得成功的喜悦。通过这些交流的反馈,可以让老师了解到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同时,又给其他同学带了学习借鉴的作用,使更多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外阅读的学习当中,教师耕耘于此项工作乐此不疲。

提高语文素养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作为有效手段之一的读书笔记积累,有如源头活水、涓涓细流汇入江河,只要坚持,便会汩汩清流不息,蓄积待发之势。只要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教师对此常抓不懈,学生定会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教育相关的读书笔记篇4

【关键词】初中语文 学困生 成因探究 教学策略

学困生是学校教育中客观存在的一个群体,他们智力正常,但由于种种原因,学习成绩长期达不到课程标准的要求。素质教育要求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位学生的个性与潜能都能健康、充分、可持续地发展。因此,我们要关心学困生,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帮助。

一、初中语文学困生成因探究

在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很多因素都会对他们的学习产生影响。

(一)学生自身因素

1.语文基础薄弱。

不少初中学生语文基础非常薄弱,不仅一些词语、成语从未听过,甚至连很多常用字都不会写。至于记诵,他们也只是死记硬背,而不是理解消化,所以就出现了记忆慢、记不准、忘得快的现象。

2.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不佳。

学习习惯的好坏和学习方法的优劣能直接影响学习效率。对于初中语文学困生来说,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不佳,是导致他们成绩始终不见起色的最主要原因,具体表现为:课前不重视预习;课堂上不会有重点、有选择性地记笔记,不愿意思考;课后不及时复习;做作业态度不端正,偷工减料。

(二)语文课程因素

学生是否喜爱语文,与语文教材的选文也有关系。语文教材中写人记事、状物抒情的文章大多在学生的生活体验或理解范围之内,自然能够让他们感到亲切,产生共鸣;而说明文相对枯燥,议论文内涵较深,对于那些基础较弱的学生而言,接受起来就会有难度。因此,“语文教材在充分反映课程内容的同时,必须建立适当的补救措施,赋予教材内容以弹性,为教师对教材的自主开发提供开放的空间”,以免学习进度慢的学生反复受挫。

(三)衔接教育因素

和小学语文相比,初中语文课时紧,教师的讲课速度快,理解记忆和抽象思维的内容增多,很多学生一时无法适应。教师如果没有摸清学生的基础,及时进行查漏补缺,衔接教育的脱节同样会加深这部分学生学习上的困难。

二、初中语文学困生的教学策略

(一)夯实语文基础

1.落实字音,加强朗读。

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基础知识都比较薄弱,有的甚至连声调都不会标,读错字音、误读词语的情况时有发生。而落实字音是朗读的起点,所以,笔者注意培养学生查字典的习惯,每次预习都布置生字注音和解释词语这两项作业,并在上课时检查核对,让他们及时掌握相关知识。

在落实字音的基础上,笔者进一步指导学生朗读,要求他们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语文课堂上,教师一定要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朗读,并给予适时的点拨,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感悟能力。教师还可以采用领读、个别读、集体读、分小组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让他们在朗读中爱上语文。

2.端正书写,掌握字形。

写字和朗读一样,都是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初中语文学困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还没有掌握汉字书写的基本常识,笔顺笔画弄不清楚,以致在书写中错别字较多,随意涂改,字迹潦草。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在教学中,首先向学生介绍汉字的造字方法,让学生感知汉字的形体美、点线美、结构美和意象美,从而使他们由衷地产生认真书写的愿望。其次,在写字课上组织学生欣赏名家书法作品,让学生感受汉字的魅力,端正书写态度。此外,在语文考试中,对书写的好坏进行评定,好的加分,差的扣分,以此引起学生对书写的重视。

3.重视积累,夯实基础。

语文学习,只有重视积累,基础才会越来越扎实。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主要通过两方面的努力,培养学生积累的意识。一是语言积累。包括摘抄字词、成语、古诗词以及优美语段。学生通过摘抄,不仅识记了字音、字形、字义,而且练了字。此外,笔者还鼓励学生多阅读。二是文化积累。如教学《端午日》时,笔者组织学生搜集有关端午日的习俗,让他们明白端午日除了赛龙舟外,还有接女归宁、采百草、插艾蒲、系五彩线、吃粽子、挂香袋、饮雄黄酒等习俗。这样的积累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知识。

(二)培养学习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所以,要想学困生学好语文,不仅要让他们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更要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工具书是无声的老师,学生要想读通读懂课文,就必须养成勤查工具书的习惯。工具书的使用不仅仅局限在课前预习中,在课堂学习以及课后的复习中,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这样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学困生在养成习惯的同时,也增长了知识。

2.养成动笔读书的习惯。

读书不能走马观花,对学困生而言,教师更要培养他们动笔读书的习惯。读书动笔,就是在书本的字里行间进行圈点,在文旁、文后或笔记本上写下自己的感想或体会。笔者教给学生一系列圈点勾画符号,让他们学着在疑问处打上“?”,在精妙的句子下面画“”,在关键词语下加“.”等。一段时间后,学困生的阅读效率大大提高了。

3.养成用短语速记的习惯。

有些学困生写字速度慢,不擅长一边听一边记,往往跟不上教师讲课的节奏。笔者教给他们用短语速记的方法,即抓住句子中重要的短语来提高记录速度。很快,学生就学会了有选择地记录。

4.养成积极发问的习惯。

善于发问的学生往往思维敏捷,思考问题深刻,在阅读中处于主动地位。为此,笔者想方设法地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尤其是学困生。在这种氛围下,很多学困生在课堂上也跃跃欲试了。

5.养成坚持写日记的习惯。

日记训练不失为提高学困生写作水平的良策。日记对体裁、篇幅没有明确的规定,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自由抒写。学困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后,语言表达能力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指导学习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困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就好比找到了学好语文的金钥匙。在语文教学中,笔者主要教给学生预复习的方法、捕捉信息的方法、鉴赏词句的方法、课外阅读的方法、作文审题的方法、仿写片段的方法、布局谋篇的方法等。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扫”“露”“支”“撒”“系”“牵”“看”“走”“拉”“罩”,准确生动地描绘了雪地捕鸟的全过程,笔者就要求学生模仿鲁迅先生的写法,用八个以上的动词描写自己童年时玩过的一个小游戏。这样的设计,即便是学困生,也感到难度不大,他们最终写出来的文章明显比平时显得饱满。

(四)拓宽学习资源

课堂是语文学习的主阵地,语文教师必须透彻地研究教材,尤其要根据学困生的学习状况,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因此,笔者在教学中也非常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资源的开发。

1.相似题材或主题的扩展阅读。

语文教学不必完全拘泥于教材,只要是与教学相关,且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内容,都可以成为语文课堂上的学习材料。尤其是学困生,他们阅读面狭窄,所以相似题材与主题的扩展阅读对他们而言十分必要。

2.开设校本课程。

语文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具体安排语文教师参与开发的、主要与语文学科相关的校本课程”。我校现已开设了“我和名著有个约会”“我是花中小记者”“我爱背诗词”等语文校本课程,通过观看影片、人物采访、诗词擂台赛等新鲜活泼的方式,不少学生深深地爱上了语文,学困生的语文素养也在活动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初中语文学困生的转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语文教师要不断探索、寻求适合学困生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真正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董蓓菲.语文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教育相关的读书笔记篇5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自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218-01

我国从古代就非常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学记》“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中所讲的“善学”、“不善学”,就是说学生有没有适合自己学习的学习方法,是否具备科学有效的自学能力。素质教育对学生学习的要求绝不只是要学到了什么,而是强调要学会怎么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学会生存》一书如是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些都充分说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们要设法把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贯穿于自己的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促进他们终身学习能力的提升。

一、指导学生正确掌握语文学习规律,培养他们自学能力

学习活动和其他人类活动一样,都有自己的独特规律。高中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一些语文学习的规律,他们完全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探究,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掌握规律并拥有一定主动权,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首先,他们应该知道内因推动规律。我们的学生要明确学习的动机和目的,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觉地发奋学习,掌握语文学科知识,养成良好的语文自学能力。他们要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敢于克服各种困难,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促进。内因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内驱力,科学的内因一定能够促进一个人潜能的发挥,成就事业。恩克斯,中学没有毕业就弃学从商,强烈的求知欲望让他坚持自学,发奋努力,最终成为伟大的革命导师。只上过三个月小学的“发明大王”爱迪生同样是自学成才,一生有一千多项发明。我国著名科学家华罗庚,也就是初中毕业,却以顽强的毅力,坚持自学,24岁的时候就成为世界著名的数学家。因此,我们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只要坚持就有收获。

其次,学生要明白理解规律。理解规律就是要把学习和思考有机结合,因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就好像是在收获,而思考就如同是加工和消化,二者必须相辅相成,才能相得益彰。但是,学生在学习中常犯的错误就是学而不思,学而不问,只会死记硬背,不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加工并消化后再收获,如此掌握知识一定不会牢固。因此,我们对学生不应该只是传道、授业和解惑,更应该指导他们掌握理解规律,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多学、多问、多思,阅读文章时必须字斟句酌,做到字斟其义句酌其旨,有效培养各自的阅读能力。

另外,学生还要掌握温习规律。温习规律就是要理解“学习”的涵义,把“学”与“习”结合起来,要求学生多学多练,既学也练。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就是要求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后,还要经常对所学知识进行温习、回味、练习和实践,这样才能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比如阅读教学,我们就要指导学生利用多种形式阅读所学课文,从写作背景、作者简介、生字新词、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各个方面全面理解和掌握教材,及时完成文后的阅读练习,并能够通过合作探究,解决疑难问题,切实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指导学生坚持写读书笔记,提升他们的自学能力

贮备知识的一种有效形式就是做笔记。单凭大脑储存来积累知识是不够的,学生还要经常做笔记来辅助记忆。做笔记是一个有效的好习惯,马克思在完成《资本论》前,就做了一百多本笔记和手稿;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读书笔记多达六十多万字。因此,我们一定要指导学生学会做笔记,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为他们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提供必要的帮助。

一要指导学生做听课笔记。听课笔记可以先从记录教师的板书提纲开始,等到学生基本养成做笔记的习惯后,再提出更高的要求。好的听课笔记,记录了教师授课的思路、观点和典型材料,也记录了本课时重要的知识点,包括相关的字、词、句等。当然,一定要防止学生只速记教师讲的内容,而忽视思考问题的现象,绝对不可以为了完成听课笔记而单纯的记录。盲目速记的结果,只能是“十指酸痛,大脑空空”,学生必定不会有太多的收获。

二要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阅读笔记要有效分析并整合所学内容,它应该是一种有创造性的活动。读书笔记的形式很多,一可以在书上划符号、写批注,对文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的地方等标记不同的符号,或是在文章的旁边空白处写小批,记录自己的阅读心得,提出自己的疑点,方便以后查阅资料或是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解决问题。二可以摘录。就是把文中的重要事件事迹、确切的数字、精辟的论证等抄录下来,从而积累材料。要注意在摘录时不可以省略原文句子而用其他句子代替原文,还要注明材料的来源,以便后来运用材料时,能够核准原材料,避免出错,贻笑大方。三可以写读书提纲。就是按照文章的内容或章节,用自己的话将其基本内容和一些实质性东西扼要记录下来。而读后感则是读书笔记的提升版,我们可以适时要求学生写读后感,并和他们进行必要的交流切磋,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指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终身学习能力

不可否认,部分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学习懒惰依赖性大,不会科学安排时间,学习无计划,上课不专心,作业不独立。这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科学用眼、用脑、用手,把学习思考、体育锻炼以及课外活动有机结合,绝不允许学习上打“突击战、疲劳战、、题海战、消耗战”,学生的身心健康才是教育的主旨。我们要以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为切入点,利用多种形式进行阅读训练,有效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形成学习策略,促进终身学习能力的提升。

学生的自学能力一旦养成,他们的学习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了基础。我们可以从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入手,切实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让他们成为能够独立行走的人。

参考文献:

教育相关的读书笔记篇6

用心参与学校的读书活动,把读书活动融入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促进教学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与反思,提高师德素质和自身修养,满足学校建设学习型组织的需要。

二.读书目标:

1.让自己成为更富内涵的老师.透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丰富自己的人生,提升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提高自己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2.在读书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在读书中成长,使自己融到我校学习型学校的建设之中。

3、一般阅读:《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

四、我的读书措施:

1.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有关书目,做好读书笔记,写好心得体会。

2.读书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边学习教育理论,边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自我反思。

3.主动与同事交流,讨论读书体会心得,用心和其他老师交流好书,感悟读书心得。

教育相关的读书笔记篇7

一、让生活实践“语文化”,让语文教学“生活化”

(一)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和自然,让生活实践“语文化”。

笔者经常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参观访问等方式关注本地的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等,提高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在学习《小溪流的歌》时,笔者展示了声像并茂的动画:清清的溪水,圆圆的卵石,绿绿的小草,红红的花儿,小溪流快乐地奔向江河,奔向大海。课尾,笔者深情地说:“哎,现在的小溪流快乐不起来,你们知道为什么吗?你们到溪边去走一走,就能真相大白。你们想一想,该怎么办?”课后,让学生去收集好小溪受破坏的资料、图片,共同探究如何保护好小溪、如何保护好自然环境。一个星期后,在班中交流,并向社会写倡议书,以引起全社会群众保护自然的责任感。正如教育家吕叔湘所说“语文课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旁边的广告牌;买东西,附带的说明书,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

(二)加强语文实践活动,实现语文教学“生活化”。

笔者经常组织学生,根据课文开展心得交流会、辩论会,让学生说一说,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升华对课文的理解;或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表演,这样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克服学生认识发展水平不足和时空的局限,拓展学生的知识、能力与思维。

二、开发语文资源,让语文教育与生活教育和谐共进

笔者注意挖掘生活中的语文教育教学资源,寻找生活教育与语文教育的契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活教材。

(一)开发校园学习资源。

校园报栏是语文学习资源,每隔一段时间换一期。笔者要求学生把每一期中自己特别喜欢的抄写在《采蜜集》(读书笔记本)上,并背下来,看谁抄写和背得最精彩。制作古诗卡片,课前朗读、背诵。编印学生优秀作文集,在班上交流学习。为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笔者利用课前十分钟播放学生喜爱的故事、诗歌、演讲等录音资料,让学生静听,并展开想象。每周四的下午自习,笔者在场指导,开展学生自主组织的演讲比赛,对家庭、学校、社会最近发生的事件发表自己的“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

(二)开发家庭学习资源。

在家庭进行“餐桌话题”交流很有裨益,进餐时,诱导孩子把一天里学习、生活中的见闻感受讲出来,也听听家长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家长根据孩子在“餐桌话题”时的表现,给孩子客观准确的评价和指导。笔者经常建议家庭给孩子设立专用书柜,有条件的家庭给孩子雕刻藏书图章,家庭一定的图书藏量是孩子课外丰富阅读的保证。要求学生在家每日读半小时课外书,并做一定量的读书笔记。中高年级学生每人要有一本《采蜜集》,摘抄积累优美词句,并写读书笔记,配插图。提醒家长引导学生在家健康上网,查找学习资料和有关信息。

(三)开发社会学习资源。

笔者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鼓励写好者给报刊投稿,并为他们办小记者证,让他们持小记者证,在老师的带领下在社区进行采访,成为语文学习的活跃分子。鼓励学生记录个人生活,以“我看见”、“我想象”、“我爱”、“我恨”、“我的悄悄话”、“我只对你说”为主题,把生活中所见,所想写在自己的“生活记录本”上。组织学生,每周二至周五轮流到县图书馆、博物馆阅读和参观,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体验提供了机会和广阔空间,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养成考察习惯起到很好的作用。开展关注社会的主题活动,如开展“我爱春天”、“关爱老人”、“水――生命的源泉”、“参观工厂”等主题活动,这不仅对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也增强了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教育相关的读书笔记篇8

三年级知识学习广泛了,一二年级的时候,我们主要是一些非常基础的知识,拼音、生字、词语读几遍抄几遍,也就是说只要孩子肯下功夫记,一般不成问题,但是,现在可就有点不同了,因为现在除了以上的基础知识以外,作业本上有更多比较“活”的题,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这些题目是没有什么最标准的答案,可以是一题多解,不像学生字、拼音该怎么读就怎么读,所以这就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础还必须扎扎实实地掌握、同时还要拓展孩子的思维,从不同角度去考虑问题,学习方面的改变还表现在内容增加了,并开始练习写作文,如果基础方面不扎实,写作也就困难了,因为写作文必须要有事实的语言,如果积累少了,写作文时就没话说,这就要辛苦我们各位家长,要辅导孩子进入中年级,顺利过渡到高年级。因此,有一些学生因为不想学,为了逃避写作业在家长面前说:今天老师没布置作业,或者说:“在校已经做好了。”这就要我们家长检查一下是否已经完成,为什么有的孩子越来越想学,成绩越来越好,而有的孩子越来越差,除了孩子的主观原因以外,相应的还要我们家长多抽点时间看看孩子的作业,辅导一下他们的学习,让他们把成绩搞上去。

二、语文学习方面的年级特点以及家长如何配合

1、关于写钢笔字。

本学期开学初各个班的老师就已经布置学生准备了钢笔,这就是本学期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第一项——写好钢笔字。学生由写铅笔字过渡到写钢笔字,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有:执笔方法不对、写字姿势不正确、笔顺写错、出现错误很难修改和无法保持作业本整洁等。钢笔的正确执笔方法应该是食指与拇指执住笔杆,用中指抵住笔杆。但是,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却是将食指弯曲,让食指的指甲背压住笔杆,再用大拇指紧紧包住,握紧了拳头写字。用这种执笔方法写字,不仅样子难看,而且费力,速度慢,还阻挡视线,写字累且慢了。此外,少数学生执笔时,手腕向外翻出,手心向内,其状如同画素描中的线条一样,力不在指上、掌上、而在向外翻出的腕上。这样写出来的字,特别难看。这种情况必须及时纠正。另外,写错了字,该怎样去修改订正呢?通常情况下,我们推荐学生选择的是用橡皮擦或是用透明胶带粘这两种方法,而不推荐使用修正液和涂改液。不管使用哪一种方法,都会在作业上留下痕迹,影响作业本的美观,因此在我们要叫他们先动脑筋想好了再下笔,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写一个字看不合适了再擦掉重写。

2、关于语文作业方面的要求

从我们发下去的作业本,家长们可以看出,三年级不但课程增加了,作业本也增多了。就我们语文学科来说,每学完一课,需要完成的作业就有:《补充练习》、《习字册》、《练习与测试》以及内容包括抄写生字词语、造句、抄写段落、小练笔等多种形式的《笔记》,除此之外,学生们每两个星期要完成一片精心写就的作文,还有我们例行的周末练习。其中,《练习与测试》和《笔记》是家庭作业。这些作业我们也有统一的格式要求,即:所有作业开始用钢笔完成,这就需要家长们在作业的整洁度上多下功夫;《笔记》本的书写要按照各班老师要求的格式,尽可能做到整齐美观,写完后再后面画上记分格;写作文要先打草稿,草稿经反复修改后才可以誊写到作文本上;所有的课堂作业不可以带回家,这一点还要请家长们特别注意。

(一)关于阅读:

有些家长一些苦恼孩子的作文写的不好,想尽了一切办法为孩子找补习班等,结果还是见不到效果,其实,孩子头脑中空空的,是写不出好文章的。古语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想让孩子写出好的作文,就要增加学生的课内外阅读量,让学生多读书多看报,对于一些重要的经典的语句,要让孩子们朗读背诵。这样,学生就可以从读中学写,增长知识,丰富语言。

如何才能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呢?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培养每天阅读的习惯。

每天阅读,关键在于坚持,使孩子的阅读习惯自觉的养成。例如,孩子每天临睡前留出半小时至一小时的时间,进行读书,天天如此,最后形成孩子的自觉行为。在这当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兴趣、个性,要给孩子自由选择阅读材料的空间,循序渐进,慢慢进入正轨。这一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将有极大的帮助。

2、培养良好的阅读卫生习惯。

良好的阅读卫生习惯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我们要经常强调阅读的卫生习惯:如,阅读时要有正确的坐姿,提醒孩子千万不要躺在床上读书;读书时眼睛和书本的距离要适度;不要让孩子养成边读书边做小动作的陋习,如挖耳挠腮,摆弄小玩意儿,吃零食,东张西望等。因为孩子本身的身心特点发展有过程,这一阶段的孩子好动、自主性差,所以这一点需要我们有一定的监督措施和奖惩措施,从而更好地强化这一习惯的养成。

3、培养专心阅读的习惯。

所谓专心,就是身心合一,聚精会神。要养成这一习惯,必须做到:姿势要端正;环境要安静;作息要定时;学习地点要固定;养成默读的习惯。

4、培养读书动笔的习惯。

“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边思考边动笔,可以抓住重点,深入理解;做摘录、记笔记可以及时记下心得体会,对积累资料和活跃思想十分有利。

5、培养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阅读是一项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从本质上讲,阅读过程就是思维过程。在孩子们阅读的过程中,必须培养孩子阅读思考的习惯,纠正那种“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不良习惯,指导孩子读书时常问“为什么”和“为什么不”的习惯。针对文章的内容和写法,问自己“为什么”,可以由表及里,深入思索;问自己“为什么不”,可以培养逆向思维,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培养创造性思维。

6、培养带工具书阅读的习惯。

我们要着重培养孩子带工具书阅读的习惯。孩子们在学完汉语拼音后,就能够利用工具书进行阅读。我们要适当地加以指导,并且身体力行,常常和孩子一起带上工具书,多创造机会强调带工具书阅读的好处,使孩子们谨记在心。

7、培养有目的地进行阅读的习惯。

有目的地阅读能提高阅读的效率。如:以积累知识为目的,可以精读;以欣赏为目的,可以朗读;为了消遣,可以速读浏览;以搜集资料为目的,可以跳读等。

8、培养有序阅读的习惯。

有序阅读指阅读要有计划性,阅读时不能见异思迁,半途而废。阅读的行为要有条不紊:书放在什么位置,笔记和笔放在哪里,暂时不读时怎么做记号等。教师在课堂上要边说边示范,并让学生做,逐渐习惯成自然。

关键一点,我们要从孩子的年龄特征出发,根据具体情况,有的放矢地逐步培养,由小积大,最终使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量增加了,有的家长又有新的烦恼了:我的孩子看了很多书,家里也有很多书,怎么见他的阅读能力、作文水平提高呢?我想,阅读和作文都不是一步登天、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反复曲折的历程。

(二)关于写作:

这是我要重点讲的第二点。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正式开始起步,这是小学生从口头语言转而发展书面语言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决定学生走稳习作之路的关键一步。尤其是三年级,作为作文时代的开端,三年级作文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后的作文和语文水平发展。要写出好文章,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我们从平时做起,在生活中留心观察,善于积累等等。

提高习作水平除阅读之外,最重要的还要写好“两记”:读书笔记和日记。写读书笔记就是摘录书中的优美词语,妙语妙句,精彩片段……它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所以要让孩子们大量阅读课外读物,作好课外读物的读书笔记,并反复吟诵,只有经过长期积累,语言才会丰富,写作时大量生动的语句就会涌向笔端。写日记也是一项有效的训练措施。日记形式灵活,内容自由,训练多,容量大,是提高自由写作水平的捷径之一。天天动笔就会开阔学生的思路,积累大量词汇、语言素材,越写越熟。而且日记也是一种积累材料的过程,平时积累,作文时选择使用,“活期储蓄”,随用随取,只有用心把事记下来,写成日记,哪怕只是一两句话,日积月累,时间长了,就会使自己所写的日记由点到浅,由线到面形成精彩文章的“雏形”。

另外,我始终坚信: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在孩子们作文刚刚开始起步阶段就应培养他们自主修改习作的习惯。

三、送给各位家长朋友的几点温馨提示。

1、每天请检查孩子的学习情况、家庭作业,及时查漏补缺,做到坚持不懈。检查完后作业本上请签名。

2、必须掌握字词句部分。

3、家长的善导是家庭教育的黄金,要多给孩子一点信心,做孩子成长的强有力的后盾。每天与孩子进行亲切交流,和他们谈谈今天学到了什么新知识,哪篇新课文,知道哪些道理,今后打算怎样做,交谈时,要有耐心,不能简单粗暴。

4、定期与教师进行沟通,对孩子的优点、不好的习惯以及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疑惑,可以经常与老师保持联系,共同寻找最好的教育方法。

5、经常带孩子们接触社会、研究社会的各种现象,去创造美好的生活。(双休日、假期交好朋友、参加有益的社区活动、参加体育锻炼、做小实验、搞小发明、编手抄报、编作文集等,使孩子们全面发展。)

6、让学生多读书,家长给孩子舍得买有关学习和课本上有关的作家的书籍。多读作文选。

7、多让学生写观察或纪实日记,指导孩子的习作,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8、教育孩子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上学习,做好笔记,课下有选择的做阅读练习,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9、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家长必须辅导,把知识补上。

10、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做好每一次考试的分析和改进措施。

总之,我将和各位家长一道共同教育好你的子女,我的学生。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我们走到一起来了,为了我们的理想,我们必须一起努力,实现这个理想,而你们的理解和支持,就是我工作最大的动力,即使苦累,我也会感到欣慰。

教育相关的读书笔记篇9

叶圣陶 语文教学思想 语文综合素质

为了达到教好语文基础知识,训练学生学习习惯和思考习惯,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语言学习能力,减轻学习负担,从而培养中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目的,我们在自己的教学岗位上,以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语文观点为原则,进行了求实的、客观的实践,得到了一些体会,现总结出来,与同行共享。

一、“教”好语文基础,为“不教”奠定坚实的基础

常言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可见,基础是非常重要的。

学习也是如此。初中教育是基础教育,这一阶段所设的各门学科是基础中之基础。就语文学科来说,它又是一门基础工具课,语文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其他各学科的学习。语文基础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两个方面,基础知识指语言、修辞、逻辑、文字等汉语习惯和规范;基本能力指听、说、读、写语言的4种能力,也就是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基础能力的培养是以传授基础知识为前提,传授基础知识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学会运用,把所获的基础知识转变为熟练的技能技巧,这是一个全过程。韩愈说得好:“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语文教师传道授业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掌握汉语言习惯和规范,从而获得运用语文这个交际工具的最基本的知识和能力。

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力的培养是关键。“师傅引进门,学艺靠自己。”一是学生具备了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离开了教师也会运用这个工具进行学习和工作,学生就有了终生受用的能力,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把语文这个工具交给了学生。

二、“教”学习语文的方法,为“不教”也会自学

教学中的大量实践证明,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后,学习就主动了,效率也就高了。因此,要想让学生学好语文,教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是很必要的。

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们教学生阅读一般分为5步。第一步,通读全文,用工具书查阅生字、词,并在相应的书页上注出音和义,这一步的任务是了解语文大意,扫除文字障碍。第二步,摘抄词语和佳句,增加文字、词汇的储量,丰富语言。第三步,重读全文,划分段落和层次,分析内容,概括中心思想。第四步,列出文章结构提纲,学习构思谋篇的方法。第五步,思考问题,检查阅读效果,多问几个为什么。

为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我们设计了“预习—听课—复习—练习”的四步学习法,并进行具体训练。

l.预习指导。字词句的理解,段落层次的划分,重点难点的分析,自己练习的设计。并规定不带问题不进课堂。

2.听课指导。学生在听课时集中注意力,凝神静听,边叫边想边作课堂笔记。

3.复习指导。整理课堂笔记,边上课边复习,不集中在期中、期末才复习,不复习不作练习。

4.作业指导。不仅先复习后作业,而且先思考后解题,最后自我检查、修改、更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高效的解题能力。

教给学生一般的学习方法,是基础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素质的要求,一旦完成了这一任务,学生就会用掌握的一般方法去自学,也就达到了叶老的“不教”的境界了。

三、“教”学习语文习惯,为“不教”也能自觉

光指导学习方法,而不使方法成为学生的良好习惯,科学的方法就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就不能形成规范、科学的语文学习过程。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学习主动了,汲取知识的欲望也增强了。下面谈三种学习语文的习惯。

l.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工具书是语文学习的“顾问”,是不见面的老师。所以,首先要训练学生学会熟练地查字典、词典,告诉学生方法,督促他们养成查字典词典的好习惯。查阅中,指导学生如何辨别,选用准确有义项。不仅要求学生查阅课文中的生字词,而且要求学生在读书、看报、看影视中,遇到生字词就去查。还教会学生如何查阅和使用多种参考资料的方法。

2.教会学生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汉语言的词汇非常丰富。要想积累大量词汇、丰富自己的语言,除勤读、勤记、勤写之外别无捷径可走。读书就要作读书笔记,这是一种有效的读书方法。

写读书笔记有三种方法:摘抄、写心得、编目录。特别是前两种,一定要让学生学会,并养成习惯。摘抄的内容包括词语、名言、警句、谚语,有教育意义的事例或优秀的句子等。写心得分二种:分析摘抄的内容,从摘抄的诗文引起联想,写文章的结构提纲。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也要求学生写笔记,但写的不是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后白觉写的,实际上是转抄老师的,所以在学生心目中就形成了这样一种错觉,只有在课堂上教师讲的才要写读书笔记,除此之外,读书就不用写笔记。其实,你要学生自己写,他们也不一定会写。因为他们习惯于老师说啥就写啥,一旦老师不说了,他们其中的很多人就不知写什么,怎样写了。他们虽然每节语文课都写笔记,实际上并没有学会写笔记和自觉写笔记。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教”会学生自己写读书笔记,自觉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3.养成总结交流学习方法的习惯。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都有自己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而且在不断地强化训练中,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但是,各自的学习方法也需要相互交流,相互切磋,相互比较,相互补充。为此,语文课上,老师应经常介绍一些读书方法,同学间也相互交流各自的读书学习方法,达到共同提高,取长补短的目的,达到学生能独立地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

四、“教”学生思考,为“不教”而形成语文学习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思维能力

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能力,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减轻过重课业负担的关键,知识迁移能力能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叶老说:“知识是教不尽的……语文材料无非是个例于,凭这个例子可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在老师就是要朝着促进学生“反三”这个目标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地自己去探索。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习惯的训练,基础知识的传授,正是一种被动的知识学习过程,可使学生能主动地学习语文知识,就必须加强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分析思考问题能力的培养,这样的语文学习能力才是有效的,才能算完成了语文老师应尽的职责。

教育相关的读书笔记篇10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今天,教师仅有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是那一桶“死水”是绝对不能适应时代要求的。因此,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博采众长,拓宽“活水”渠道,使自己的大脑不断吐故纳新,接受活化新知。厚积而薄发适应时代的需要,成为新时期有良好师德的教师,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1、把读书作为教师精神成长和专业化发展的需要,逐步养成“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习惯,促进自己更新及理论素养、教育能力、人文素养的整体提升,争做人民满意的教师,每天要研读1小时。

2、读书要与反思相结合,提倡带着问题读书,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读书要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注重实效;要个人阅读要与集中学习相结合,广泛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提高,理解新课程,融入新课程,实施新课程。

二、读书目标:

1、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2、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使自己业务精良,胜任新课程教学,成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充满生机活力的小学教师。

3、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活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4、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活动,丰富自身个人文涵养,强化自身修养。

5、读写结合,有所思就记录下来,旨在养成习惯。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养成固定时间读书的习惯,从书中反思自己。重点谈学习体会、感悟,提出思考性问题。

三、读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