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十篇

时间:2023-12-17 15:05:29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篇1

根据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和初中语文学科课程标准,我们总结出相应的初中语文学科教育教学质量的具体内容。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从对学生基本的读写、认知、感知能力的训练之外,还有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训练以及对实际的写作和交际能力的训练。简而言之,主要包括对基本的语言学习的能力训练和基本的知识技能的训练等,学会审美、学会运用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因此初中语文学科教育教学质量的研究主要还是从学生的实际发展出发,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考虑。抓住当今社会对学生不良诱惑的影响,分析问题的根源现状,正确引导学生认识对与错、是与非、模糊与明白。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能力的提升出发,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充分减少与现实问题的差距,尽可能地把现有存在的一些问题控制在萌芽初期。

二、现阶段初中语文学科教育教学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上文中我们已经提到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的主体是好的,真正为了孩子的发展开展相应的教育教学工作,但是其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教师依然过于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

从我们对基层一线初中语文教师的调研结果获悉,现阶段各地教育体系考核机制里还总是以总成绩排名来给学校下定最后综合管理体制,这一现状无不给初中语文教师套下了“眼圈”,对于学生的考试成绩依然是比较看重的,特别是在九年级表现得更加明显。多数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基本的解题能力十分看重,在教学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提高学生的解题得分能力上,而对于其他的能力训练则比较少,甚至没有一点体现过。从人教版的教材实施情况来看,教材内容对学生的要求是比较科学合理的,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却出现无法真正训练学生的综合素质,导致学生在迎考时出现分析问题不符合实际,虚构的太多,还不少出现全文背下等问题的出现。

(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实际能力训练还不足

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师对于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审美感知能力的训练是比较少的,尽管从社会发展对于学生的实际能力需求的角度上来看,这些实际能力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的教师眼光严重受限,不够长远,对学生的实际能力训练不足,而过于注重学生单方面的表现,对于其他方面的能力培养远远不符新世纪教学大纲的基本标准。

(三)对学生的考核依然比较传统

从我们了解到的初中阶段语文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的考核方式来看,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主要还是采用单人笔试考试的方式,而且这种方式基本是套用传统升学考试的样本、训练题型和基本的内容,表面上看对学生的基本语文理论基础知识有一个比较好的考核,而实际中对于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以及语文素养的训练并不多。总体来看,考核的方式是比较落后的,对于学生的实际发展的影响也是相当有限的,不能完全适应当今社会人才培养的要求。

三、提高初中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的对策建议

从上述对于初中语文学科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内容和现阶段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的讨论,我们相应提出在目前的大的时代背景下提高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的对策建议。

(一)充分利用人教版的初中语文教材

我们认为人教版的初中语文教材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和对教师的教学要求是比较明确,也是比较合理的。因此从学生的发展的角度上来看,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主要还是依据人教版的语文教材,充分挖掘教材当中蕴藏着的丰富的内涵,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结合教材开展相应的教育教学工作,这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科学合理发展,同时这套教材也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了较好的指导,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方向性的建议。

(二)教师自身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

初中语文教师自身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尤其是要特别注意对学生实际能力的把握和训练,将学生从考试中解放出来,更加注重学生对基本学习能力的训练和对学生实际技能的教育,而不能够单纯从学生考试的角度来开展教育教学。升学对于学生的发展固然重要,但是我们的教师应该要树立更加长远的发展眼光,对于学生的实际发展应该有更清楚地认识和把握,从而促进学生的实际发展。

(三)提倡教育改革,尤其是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改革

教育改革应该是提高初中语文学科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的方式,对现阶段传统的考核方式、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革新,我们的教育教学更需要注重对学生的实际能力的训练和把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也应该是如此。对于目前的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我们认为亟须从原有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因此在现有的教育教学的现状下开展相应的教育教学改革,必将有力地推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的发展,真正实现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结语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篇2

关键词:新时期;初中语文;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123-01

当今的世界是信息化的世界,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时展的要求。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育,不应该仅仅停留在传承已有的科学文化,而是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学科进行创新。因此,新时期要求我们在教育领域进行素质教育,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回顾我们国家的语文教育,其实在古代,我国是没有“语文”这个学科的,而现代的语文教育多是为了传承我国千百年来积淀的优秀传统文化。初中的语文教育是我国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开始,小学语文教育过于幼稚,从初中的语文教育开始,便进入了一个新的起点,所以,初中语文教育对高中乃至大学的语文教育都有着重大的影响。我们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将语文教育与文章、文字、文学、人文等的关系,综合将他们运用于课堂的教学之上。

一、正确认识初中语文教育与文字的关系。

汉语是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语言,是我们的母语,学好汉字的音、形、义是我们学习语文的基础。语文具有工具性的特点,语文的字词句段是语言的载体,是语文教学以及语言使用的基础。这个基础是我们从小学就开始进行积累的,到了初中,应该对此加以夯实。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师资力量在不断的更新换代,但是,我国农村的师资力量仍然存在师资力量不足、教师年龄偏大等种种难以解决的现象。这也就导致了我国初中语文教育在字词句这个语文教学基础方面的薄弱,这也是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应当主要关注的问题。

语文的字词句教学,在小学阶段已经开始了积累,所以到了初中阶段应该在这个方面加大力度,让学生对字词句的练习与课堂的教学衔接起来。教育工作者应当教育学生,充分利用写字课、课前五分钟的说话时间、课文的字词教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语言以及语文的课外读本等各种途径进行锻炼、积累和提升。同时也应当在初中阶段大力推行普通话教育,提高母语的学习质量。

二、正确看待初中语文教育与文章的关系。

在初中阶段,除了要将字词句的使用功力加以夯实以外,还要注重对文章的理解和练习,因为文章与初中语文教育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新时期的语文课本的编排,大多是以文学体裁为依据的。一般在语文课本当中会有记叙文、说明文、散文、新闻、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样式,而且在课本的最后会安排两篇古文的阅读和理解。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将语文中的各种文体在学习中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在这种要求下,语文教学的课堂便有了明确的责任,就是让学生深刻理解各种文体的基本特征,便于更好的指导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更加灵活的运用和把握各种文学体裁。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思维能力和文学创作能力,同时也为高中和大学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认清初中语文教育与文学的关系。

文学是一门艺术,艺术是美好的汇集,汇集着自然、社会等各种领域的美好。只有运用文学的美好来拓宽初中语文教学的生存视野,只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理解水平,才能让学生发现语文这门学科的真善美,才能深刻认识到语文的文化知识和人文精神。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一个可供提升和实现的平台,是初中语文教学所必须要做到的。

认清初中语文教育与文学的关系,能够让学生更多的理解到我国丰富多彩的文学世界,对语文课程也会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让更多的学生喜欢学习,爱上语文。同时,也为学生的高中乃至大学当中的语文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

四、新时期初中语文教育的本质。

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育,应当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不应当保持传统的教育方法,一味的分数和升学率,而应该去培养学生的高尚人格,为学生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来说就是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这才是新时期初中语文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看清新时期初中语文教育的本质,找到新时期初中语文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下一步,我们的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是开发新的教学方法,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注重素质教育,为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涯开启新的大门。

语文的学习是母语的学习,不仅仅是对文字,词语,句子的学习,更是学习一门语言,学习怎样运用这一门语言。而且,语文是我们母语的学习,如果一个中国人连自己的母语都学不好,那这个学生也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中国人。正是这样的要求,需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投入更多的热情和努力,开发更完美的教学方法,带领我们的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学会语文,学会怎样运用母语。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育,承载着小学积累的字词句功底,启发了高中以及大学的学习思维。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阶段。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篇3

第一次,开始于1950年。新中国刚成立,还没有来得及制订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但在1950年发行使用的初、高级中学两套语文课本中,有以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编审局名义写的两个《编辑大意》,实际上就起到了大纲的作用。“大意”采用了“语文”这个新的学科名称,提出了“听说读写四项并重”的教学原则。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大意”存有明显“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的偏向。

第二次是1956年实行汉语文学分科教学,教育部颁布了初高中《文学教学大纲(草案)》和《初级中学汉语教学大观(草案)》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套严格意义上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第三次是1963年5月颁布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50年代末6O年代初,针对1958年“”时期语文教学质量严重下降的现实,语文界开展了关于语文教学目的任务和怎样教好语文课的大讨论,在很多问题上取得了共识。这个大纲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制订的,它明确指出:“语文是学好各门知识和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并且规定:“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教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同时,大纲还针对语文教学的实际,明确地指出:“一般不要把语文课讲成政治课,也不要把语文课讲成文学课。”大纲富有远见地提出了“文质兼美”的选材标准,要求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课文,要“具有积极的思想内容和优美的艺术形式,足为学生学习的典范”;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应“简明扼要,切合实用”;在教学方法上,主张回归传统,提倡多读多写多练。这些对以后的语文教学均有深远的影响。不足之处是受“阶级斗争为纲”、“反修防修”的影响比较大。

第四次是1978年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这个大纲的重大贡献,就是结束了中学语文教学长期存在的无纲可循的混乱局面。大纲提出的‘“思想内容好,语言文字好,适合教学”的选材标准,要求语文知识教学力求“精要、好懂、好用”,教学要“提倡启发式”等,在拨乱反正中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由于受时代的限制,这个大纲比较粗糙,而且带有明显的“左”的余味,如一再强调‘“政治标准第一”等。1980年,就这个大纲进行了修订,在许多方面基本上恢复了1963年大纲的面貌,并且第一次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根据语文课的特点进行,必须在读写训练过程中进行”的要求。

第五次是1986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其宗旨是“降低难度,减轻负担,明确要求”。大纲进一步强调了语文的工具性和重要性,第一次从素质教育及培养“四有”公民的高度来强调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说明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学目的中还增加了“开拓视野、发展智力、培养健康的审美观”的要求。为了减轻学生负担,大纲明确规定“不用(语文基础知识的)名词术语考学生,只考运用能力”;删去了逻辑知识部分;规定了190篇基本篇目作为考试的范围,其他篇目各地可以相机处理,这就为实行“一纲多本”创造了条件;为适合教材编写‘“一纲多本”的需要,大纲还删去了关于教材编排规定。这些都是具有突破性的改革。这个大纲虽然是建国后颁布的第一个“正式”的大纲,但是鉴于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和九年义务教育的全面实施,到1990年国家教委就颁布了修订本。主要修订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根据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的精神,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因素;二是进一步降低了难度,以减轻学生的负担。大纲把原来“教学目的”中关于“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话移到前言之中,并第一次提出了“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要求。然而,这个大纲仍然是个过渡性的,语文教学迫切期待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和与之相适应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

第六次是1995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它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义务教育性质和任务的理;解以及对语文教学规律的新的认识。与建国以来所颁布的几个大纲相比,它在内容上和框架上都有一些新的特点:(l)终端性鲜明。与以往大纲初高中合编、内容以高。中毕业为“终端”不同,这个大纲以初中毕业为九年义务教育的“终端”,因此有了初中语文独立的、明确的教学目的,就是使学生“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而且提出了一些“基本”要求,比较具体,容易操作。(2)注重基本素质的培养。例如:它把思想政治教育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列入了教学要求,把能力训练列入了教学内容并作为核心部分,对汉语基础知识教学的内容和要求作了一些调整,还第一次把课外活动列入了教学内容等等。(3)注意了导向性和灵活性结合。在导向性方面,一是强调了语文能力的训练和语文行为习。惯的培养;二是重视了语感和语境意识的培养;三是强调了思路分析和表达方式的探究。此外在加强思想教育、重视语文课外活动、注意思维能力训练、强调非智力因素的作用等方面,也都有鲜明的导向性。同时,大纲还注意了灵拓性,即给予教材编写者和语文教师必要的、灵活处理的余地。

1996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供试验用),是与初中大纲配套的。根据这个大纲编写的教材,1997年开始在两省一市(江西、山西、天津)普通高中试验,2000年秋季在全国普通高中实施。这个大纲吸收了语文教学改革和语文教育科学研究的成果,体现了许多新的精神,如对语文学科的性质的表述 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 文化载体。”它第一次 提出了“发展个性和特长”的要求,还对语文能力的训练进一步提出了量化的要求。这个大纲规定,语文课程由学科类课程和活动类课程组成,学科类课程又分必修课、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改革的力度明显加大。

第七次是2000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和《全日制普通 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的颁布。1999年,教育部下发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征求意见稿)》,2000年3月,“试用修订版”出版。这个大纲由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教学评估、教学设备5个部分,外加2个附录组成。对于语文学科的性质,这个大纲是这样表述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目的则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 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阅读、写作和口头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 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和过去的大纲相比,新大纲有很大的进步,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的精神。教学要求也具体化了,有的还量化了,如要 求学生识字量为3500字,默读速度为每分钟5OO字左右,课外自读每学年不少于8O万字(其中文学 名著2~3部)。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字数不少于0.7万字等。“教学评估”和“教学设备”两部分是新增加的,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如对教师的评估要“重视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不要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惟一的评估依据”等。两个“附录”分别是《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和《课外阅读推荐书目(任课老师可补充推荐)》。这些都是富有创意之举,和历次大纲的修订相比,这是变动比较大的一次。

同时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是与初中大纲配套的,所以在基本结构上是一致的,只是要求更多也更高一些了。如“教学目的”的要求是“要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头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再如,阅读一般的现代文的速度要求每分钟不少于600字,课外自读文学名著(10部以上)、科普书刊和其他读物,不少于300万字,作文每学期一般不少于5次,三年中其他各类练笔不少于3万字,45分钟能写6OO字左右的文章等。3个“附录”分别是《重点掌握的常见文言词》(实词150个,虚词 18个)、《古诗文背诵篇目》(古文22O篇、诗词曲50首)、《课外阅读推荐书目(任课教师可补充推荐)》。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篇4

笔者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近十年时间,之前还有四年初中语文的教学经验,特殊的教学经历让我对现在初高中语文学习差异之大以及做好初高中学习衔接工作困难之巨都有着深刻的认识。我所任教的学校近几年十分重视高一语文预科教育,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既积累了一些经验,也产生出许多问题,在此我想结合自己近两年从事高一语文预科教育的实践,就语文预科教育的价值定位及实施方法谈一谈个人的看法,不当之处,敬请指正,权当抛砖引玉。

一、高一语文预科教育的基本概念

“预科教育”原指新生在进入大学专业学习前需接受的教育,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以便更好地适应即将开始的高校的学习。笔者引入这一概念,是指在高一新生在正式开始高中语文学习之前接受的一种短期教育,这里所说的短期是相对于高中完整学段而言,实际上是一个相当长的阶段,要从军训开学前一直延续到高一第一学期甚至高一全学年结束。这样的教育旨在保持和强化学生已有的良好的语文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进一步发展符合高中语文学习要求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最终建立符合高中语文学习规律的学习机制。总之,就是要让学生在高中起始阶段尽快适应高中语文学习,保证学生语文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做好高一语文预科教育的必要性

每当接手高一语文教学工作时,常有一些语文学习发生滑坡的学生向我发出这样的疑问:以前初中时自己的语文成绩也不错,为什么到了高中后突然感到自己的语文基础差?为什么其他学科学起来得心应手,可语文学习却无所适从?我想,高一新生的语文学习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是初高中语文在教材教学目标、知识点、体例与呈现方式以及对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要求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具体表现为:

1.从教材教学目标看,高中较之初中更高更难。初中语文新课标要求:“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和“整体把握的能力”,“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而根据高中语文新大纲的要求,“注重语文应用”和培养“审美和探究能力”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

2.从教材知识点要求看,高中较之初中更深更繁。以阅读为例,初中语文新课标规定要“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而高中语文新大纲要求“从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体会语言所表达的效果。对阅读材料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并“进行阐述、评价和质疑”。不难看出,在阅读能力的要求上,高中语文教学能力层次已由初中的理解层次提升到应用、鉴赏的高度,特别要求重视文本,以期“文本对话”能深入读者内心世界。

3.从教材的体例和呈现方式看,高中较之初中更丰富更自由。虽然苏教版的初高中教材都以栏目的形式组织单元,每个单元有一个栏目名称,但初中多为浅易的记叙文和说明文,而高中教材所选的文章大多篇幅较长,其中不乏艰深难懂的议论文特别是文艺类论文,且文言文比例较大,从而大大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三、实施高一语文预科教育的有效策略

要切实做好高一语文预科教育,必须抓住关键点与着力点,真正做到有的放矢。针对上面有关初高中语文学习诸多差异的分析并结合初高中过渡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对高一新生进行指导。

首先,明确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差异,让学生了解初高中语文学习的梯度变化。明确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及差异,是判断学生现阶段语文学习达成水平的主要依据,也是我们完成初高中衔接,顺利进行高中语文教学的依据。当然,对于理论水准尚浅的高一新生,我们不宜就《课程标准》进行空洞的说教,最好结合某篇课文对《课程标准》要求的学习目标进行具体而生动的解读。在此笔者觉得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教者不能只一味强调初高中语文的差异,更不能夸大高中语文相比初中语文的难度,而应该注意异中求同,例如高中课程目标中的“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内部就体现了初高中的目标衔接,就决定了初高中语文教学是不可割舍的。再说,语文学科课程不像其他课程那样有严密的体系,这既是语文学科的弱点,但从初高中教学的衔接方面而言,反而成了一个有利因素。这样可以大大缓解学生语文学习的心理压力。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篇5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改革现状 教学方法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于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初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基础性教学活动。在教学改革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初中语文教学学科发展及初中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只有正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努力创新,才能让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积极作用得以发挥。

1.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初中语文教学改革虽然进行了一段时间,但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仍然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及教学模式的限制。下面,我们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几点问题进行分析:

1.1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人文性过多

在当前初中语文教师队伍中,一些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理解存在偏差,这些人过于关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人文性,将语文教学重点放在情感教育与态度教育上。这样,初中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被忽略,教师不再仔细地讲解课文,不再引导学生全面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很少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初中语文教学活动完全丧失学科特色,影响语文教学基本目标的实现。

1.2对于语文课堂教学形式的关注过多

教学改革下,许多老师认为只要实现教学形式多样化及创新化,就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教学活动中,一部分教师没有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与需要进行教学组织形式设计,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与教学内容与目标不尽相符。一些教师不管教学内容是什么,都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或者探究模式教学。在这些活动中,并不是所有学生和教师都可以理解活动目标,师生之间的互动明显不足。教师只关注教学形式的丰富,而忽视教学形式丰富的作用,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2.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改革方法

教学改革下,教师要更新教学思想,改变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行为改革与创新。下面,我们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创新改革方法进行分析:

2.1加强课堂教学氛围的创新

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对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当根据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与爱好,有效营造教学氛围。教师应当与学生平等地交流与沟通,让学生在自己的引导下自主性学习与探索。传统教学中,学生一直是初中语文学习活动的被动者,很少有表达自身想法的机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留出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充分讨论与思考,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课堂中有效的师生互动会让学生具有探究积极性,让教学活动更顺利。

如讲解《紫藤罗瀑布》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时问学生,“你们心目中的瀑布是什么样子的?”促进学生进行思维运动,并且通过有效的师生互动交换意见、分享想法,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本节课要学习的课文,促进教学活动自然与顺利地发展。

2.2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模式是培养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的重要教学模式。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通过合理设置自主学习任务,让学生成为初中语文课堂的主人。教师要针对学生不同的语文学习水平及新知识接受能力,进行个性化自主学习内容设置,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得以提高。在教学创新的今天,教师可以将自主学习与分层教学相结合,利用多重标准要求班级学生,使每一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都得到满足。

如学习《安塞腰鼓》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设置学习任务。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让学生通过阅读文章发现生字与生词。对于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教师要求学生通读全文,总结中心思想,找到每段的关键句。对于学习能力较高的学生,需要其提出三个有效问题,找到答案。

3.结语

我国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发展前景越来越明朗。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需要加强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与教学创新的重视。教师要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持续进行创新教学方法的探究与应用,为当代初中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从而促进初中语文教学不断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篇6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自学能力;培养

语文是我国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必修课,也是学校进行综合能力培养工作的基础环节,直接关系到每个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当今开放的教学资源和创新的教育理念对各门学科的教育教学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让学生一味咀嚼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已经远远无法满足时展的需求。基于此,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及时转变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适应当前课程改革的需要。

一、农村初中学生语文的基本概况

1.初中学生语文的具体特点

语文,是一门给中小学生讲解我国文学文化知识和传授相关技能的学科,旨在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求,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语文学科具有高度的多元性和包容性,在同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中实现学科综合化、多样化,拓宽了语文学科的学习领域。同时,它也与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活动密切相连,具有现实性的特点,社会意义比较明确。因此,要提高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质量,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2.农村初中学生语文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在语文教学领域取得了可喜成绩,教材体系完备、教师素质提升、教学设施完善等变化让人感到欣慰。然而,我国农村初中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仍不容乐观。许多农民仍然受根深蒂固的小农经济影响,具有小富即安的思想,难以明确当前的教育理念,语文教学受到牵制。另外,受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农村的教师大多严格依据考试要求进行教学,使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一味实行“填鸭式”教学,使学生在纯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丧失自学能力。除此之外,由于经费较低,农村初中学校中语文教师队伍缺少新鲜血液,老教师教学思想的陈旧、教自身知识水平和思想观念的相对滞后,严重阻碍了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3.培养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重要性

当今时代日益发展,社会生活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培养全面发展人才这一战略的重要性,其中语文教学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起着重要作用。语文学科以给学生创设发挥和发展的空间为目标,本身对自由的架构就突破了传统模式化的约束,又由于初中阶段对学生的各方面素质要求都很严格,初中语文教学的改革更是重中之重,这对于学生受教育本身,乃至我国今后人才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努力平衡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当前农村初中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

二、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培养研究

1.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国农村初中语文教育中,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一旦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便会对语文学科的自学能力产生明确意向,语文教学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提升自身的文学修养和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展示给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在课堂上,教师除了要让学生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外,还要采用多种形式展示语文学科的独特魅力,如举办演讲比赛、话剧表演、辩论赛等等,引领学生走进多姿多彩的语文学习园地。

2.巧妙将课内外阅读相结合

对于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者来说,既要依托文本,又要拓宽视野。初中语文教师要做好对学生课内阅读的指导和讲解,只有课内阅读能力有所提高,学生才有能力参与课外的阅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依据文章的难易程度对学生的学习提出适当的自学任务,让学生在独立的阅读、分析和相互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文章要旨。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能少于260万字,可见课外阅读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而我们知道,在农村学校中,学生对于课外书的获取途径较困难,因此,我们有必要设立相关基金,建立图书馆和阅览室,购进大量的语文课外书籍,让学生在课外阅读活动中,获得教材之外的知识,从而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3.合理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作为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关键环节,教师评价是至关重要的,关系到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以及后期学习成绩的反馈。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正确运用各种方法,合理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对于学生所取得的成绩要给予及时肯定和表扬,对于学习中所出现的失误或错误也要及时指出并激励,以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语文运用能力,树立自主学习的自信心,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近年来,我国对农村初中语文的发展给予一定重视,许多学校教师也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但由于我国在素质教育方面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仍有一定的问题存在,因此,对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进行改革已经势在必行。我们应积极探索合理的教学手段,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为社会培育出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材,以促进我国教育的长远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篇7

淮北中考时间及科目

淮北2018年中考科目及考试时间是:6月14日至6月16日。具体日程安排如下:

日 期

午别

时 间

科 目

月14日

上午

8:30—11:00

语文

下午

3:00—5:00

物理和化学

月15日

上午

8:30—10:30

数学

下午

3:00—5:00

思想品德和历史

月16日

上午

8:30—10:30

英语

淮北考试办法

中考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试卷、统一考试时间,我市组织考试。

(一)命题

2018年中考命题兼顾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和高中阶段教育招生选拔性要求,依据各学科课程标准,在全面检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反映课程标准中坚持立德树人目标的根本要求。各学科命题的具体原则和要求见《2018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

(二)考试科目与分值

由省统一命题考试的科目为:思想品德、语文、数学、英语、历史、物理、化学。具体分值:语文150分,数学150分,英语150分(其中听力测试30分),思想品德与历史合卷共150分,物理与化学合卷共150分。语文、英语、数学、物理与化学实行闭卷考试。思想品德与历史实行开卷考试,允许携带教科书等相关材料。语文考试允许使用正版学生字典。各学科考试均不允许使用计算器。

生物和地理学科合计100分,成绩为2017年的生物和地理学科全市统一考试成绩,计入2018年中考总分。今年参加中考的学生,未参加2017年生物和地理学科统一考试的,具体操作办法详见《关于2017年初中生物和地理考试报名工作的补充通知》(蚌教基[2017]2号)。

参加2019年中考的初中毕业生,需参加2018年全市统一组织的生物和地理学科考试。具体考试时间另文通知。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篇8

【关键词】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教学问题;对策研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也在不断开拓。初中阶段正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迅速成熟的黄金时期,也是学习能力进一步强化的时期。只有在初中阶段语文学习中打下良好的基础,建立起对语文课程的兴趣,才能够更好的学习语文。目前,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不足,课堂教学有效性较为低下,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旨在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水平。

1 新课程改革概述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难以真正激发学生内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因而要求“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更多的集中于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兴趣培养,从而建立起对语文学习的自信,并且进一步养成较为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并且有一定的语言运用能力,实现素质教育。

要进一步深化落实初中语文新n程改革标准,一方面需要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能够探索更多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学生的兴趣,能够有较强的课堂活动组织能力,能够积极的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转变自身角色,提高语文课堂教学互动性和有效性。

2 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学生学习兴趣不足

正是由于一些语文教师的抵触心理,导致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很大程度上难以深化新课程改革标准,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突显,导致学生们对于语文课程的兴趣欠缺,陷入语法以及词汇的积累中,难以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尤其是语文基础薄弱的学生,更是因此而失去了对学习语文的自信,陷入恶性循环。

2.2新课程要求认知不足

其次,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由于自身年纪较大,对于新课程的理解认知不足,表现在教学中,其教学方式与评价方式仍然较为单一,考试成绩是其最主要的评价标准,并且在教学中有一定的效果,因而对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很多新的理念与要求不理解,不支持。部分教师认为,语文课堂开展互动式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们的注意力更加分散,难以保持良好的教学秩序,更难以掌握活动时间。因而,这些教师对新课程标准改革中的新方式存在一定的程度抵触。

2.3 课堂教学互动不足

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活动明显较少,学生对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学习积极性不足。目前,仍存在部分教师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中,教师依旧是主体,开展灌输式教学,整堂课都是语文语法知识的讲解以及词汇知识的讲解,学生依旧只能被动的听讲,对教师的讲述心不在焉,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受到了较大的挫伤。

3 落实新课程改革,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3.1 教师要准确把握初中语文的学科性质

初中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体现在人们日常的交际中,语文学科是一门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独特学科。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对于学生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更多的语文实践活动,用以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语文知识。教师要在让学生在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其在书海中畅游,接受更多人文精神的熏陶和洗礼。

3.2 教师要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而努力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应付中考,往往只注重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总是让学生将这些重点知识进行反复的练习,常常使学生在题海大战中筋疲力尽,学生体会不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所在,完全失去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但是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语文教材更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其中的内容丰富,选择的文学作品体裁不同、各具特色,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3.3 教师要做好对学生的评价工作

在初中语文课程改革当中,分数已经不能作为评价学生学习能力的唯一标准。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他们的学习过程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唯分数论已经无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进行综合的考虑,其中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课堂学习效果、课外自学能力等等因素。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除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学生的自评和学生之间的互评,大家一起交流讨论,共同寻找不足之处加以改进,优良之处加以提高,让学生在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的过程中充分了解自己,取长补短。

参考文献:

[1]黄勇志.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当代教研论丛, 2016,20(1):21-30.

[2]段红容. 浅析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策略[J]. 青年时代, 2016,20(17):190-199.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篇9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学生主体;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是一个系统的教学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密切配合、科学定位,并在科学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采取高效、合理的方式,才能真正达到最佳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效果。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学有效性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对于学生英语基础能力的积累有着显著的影响。传统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学模式偏向于以教师为主,往往采取的是“教师授课,学生被动学习”的学习模式,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中处于被动的地位,难以将自己的学习实际要求和学习弱项表达给教师。这种教学模式缺乏针对性,难以实现对每个学生个人的有效教学和针对性教学,在当前的初中英语教学改革面前,这样的教学模式亟待改革,以学生为主体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是当前最主流、最科学的教学模式。

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我国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处在稳中求进的变化过程中,目前一些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积极效果,但是需要看到的是,我国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在目前仍然存在很多弊端和不足。在此,将我国初中英语教学的现状总结如下:

1、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既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词汇知识,也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句子和英语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充分认识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多项目标,才能使教学目标变得完善。然而,目前很多初中英语教师对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存在认识不全面的现象,有的教师单方面强调学生对英语单词和英语短语的记忆,而忽略了英语文章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教学的重要性,另外一些教师则过分强调学生的英语句子理解能力,而忽视了学生词汇量的积累,或者对学生英语词汇的知识讲解缺乏。这样的情况导致学生在英语阅读学习中出现了迷茫、无序、事倍功半的现象,对于英语阅读教学效果的提升是非常不利的。

2、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明确学生的学习实际需求和学习弱项所在,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才能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然而,在当前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很多英语教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仍然沿用老套的、单调的、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凸显,进而造成教学效果难以得到明显提升。很多初中学生反映,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自己的学习意愿和学习要求得不到回应,甚至得不到尊重,直接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地下、学习效果偏差。大量的调查发现,这种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千人一面”式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难以真正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二、以学生为主体的初中英语阅读有效教学策略

以学生为主体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意愿,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灵活制定教学策略,这种教学模式才是现代英语教学应当采用的,才是真正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的。

1、确立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阅读教学模式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把我学生学习的方向和进度,可以收到非常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引导,指的是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指导者、引导者,而不是决策者,在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和学习规划,为学生选择阅读材料等,帮助学生高效、科学的进行英语阅读学习。学生主导,指的是在初中英语阅读学习中,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自立地完成学习任务并达到学习目标,学生要努力提升自身的独立阅读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并适时地和教师进行良好的互动,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疑问,逐步实现英语阅读能力的提升。教师引导、学生主导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在目前的初中英语教学中已经处在逐渐普及的过程中,并且从相关的调查数据来看,大部分学生和教师对这样的教学模式是高度认可的。

2、培养学生自主独立阅读的能力

在实际的英语文章阅读中,教师应当注意采取科学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即通篇阅读和讲解后置。具体来说,通篇阅读,指的是在学生进行英语文章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不查字典、不看笔记、不向他人提问地完成阅读任务,并努力通过上下文理解疑难句子和整篇文章的宗旨。通篇阅读,非常强调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独立性,可以充分锻炼学生通过上下文判断疑难句子和词汇的意识的能力,也可以充分锻炼学生考试临场的应变和理解能力。讲解后置,指的是在学生完成整篇文章的阅读任务,尽最大的努力理解文章并标注出文章中不懂的地方后,再由教师对文章进行讲解和问题解答,讲解后置的方式,一方面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欲望,增加W生对阅读过程中不懂的知识点的记忆深度,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英语阅读的流畅性和条理性,可以科学地辅助学生实现英语阅读能力的逐步提升。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也在逐步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既体现在教学理念上,也体现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和以往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相比,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并且随着教学改革的继续深入和不断革新,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还有继续提升的趋势。本文对当前以学生为主体的初中英语阅读有效性教学进行了研究分析,希望对相关的初中英语教学工作者有所启示。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篇10

如同各学科教学都须遵循其内在的规律性一样,初中英语教学仍然需要服从这一要求。同时,在初中基础教育阶段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英语教学还须关注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在英语学科教学的内在规律性,以及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导向下,二者便规定了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模式。为此,本文提出:须推动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早已在初中各科教学中被逐步应用,其图片以及视频播放功能形象、生动、具体的将课堂知识传授给学生。通过多媒体技术作为载体,便增进了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考察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使用,若能科学、合理的构建多媒体教学平台,则能将程式化的教学模式变的生动、活泼。该新的教学模式本身就符合英语教学的内在规律性。

由于学生英语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组成,分别包括:读、写、听、说等四个方面。限于本文篇幅,主要就初中英语的“听能教学”作为考察对象。并且,受到我国英语教学大环境下的影响,关于学生英语听力方面的训练仍处于缺失状态。

二、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内在要求

探究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内在要求,有助于在引入多媒体技术后,有效发挥其教学功能。从教育学原理的角度认识上述要求,可以将其划分为这样几个方面:(1)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2)实现学生对课堂知识的了解、理解及掌握:(3)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一)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

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实则体现了最基本的内在要求。在这一要求的规定下,便给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提出了诸多的约束条件,如:课堂节奏的把握、多媒体教学的知识传授程度等等。这里还应关注的是,正因为使用多媒体技术仍须满足对教学大纲内容的覆盖,这就对教师的备课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使用多媒体技术减少了授课过程中的转换环节,这便加快了教学节奏,可能弱化知识的传授效果。

(二)实现学生对课堂知识的了解、理解及掌握

考察教学目标的层次可知:学生在对英语知识的学习中,存在三种不同层次的要求:了解、理解以及掌握。针对这三个层次的不同要求开展教学时,多媒体技术主要为“了解与理解层次的知识”提供载体。如:使学生了解国外的风土人情时,可以借助多媒体的PPT、视频播放功能来进行信息传递;使学生理解一定的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时,可以通过视频播放功能以及字幕形式体现。

(三)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学生对英语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不但需要获得被优化的课程内容设计:并且,通过兴趣培养从而引致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仍是问题的关键。对于后者而言,多媒体技术则实现了这一要求。如,通过该技术播放英文歌曲的Mrrv,在锻炼了学生听力能力的同时,也激起了他们的兴致:或者有选择地播放英语原声电影,来引起学生对英语听力练习的兴趣。

三、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正如上文指出的,多媒体技术早已在初中各科教学中得到应用。然而,在一系列约束条件的作用下,如何有效开展应用则还是需要不断讨论的主题。在组织资源范畴下考察上述问题,不难发现:教师对使用多媒体授课技巧的掌握,以及合理的多媒体资源选取,则成为了有效应用的根本。

(一)教师对使用多媒体授课技巧的掌握

如何科学掌握多媒体授课技巧,是关系到多媒体教学功能发挥的关键。本文提出:应在结合传统教学的优点,来合理把握其授课技巧。多媒体教学的缺陷之一,便是缺少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处于多媒体的机柜旁。这种教学缺陷,必然不利于激发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很难实现信息的双向反馈。

由此可见,传统教学所重视的“师生互动”形式,仍须在多媒体教学中得到应用。同时,再伴以多媒体的技术优势,则构成了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模式体现。

(二)合理的多媒体资源选取

根据英语听力教学的一般规律,若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需要满足两个要素:时间与形象。关于时间这个维度,由于受到具体课时数的制约,只有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学生自主练习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关于形象这个维度,则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支撑来完成。在课堂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充分利用该技术的视频图象、语音播放等功能的综合效果,能使学生在具体的场景中生动、形象地练习英语听力。如,通过该技术播放“走遍美国”,就能使学生在深切感受美国人文环境的同时,在一个个具体的故事中训练了自己的英语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