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暴力的解决办法及建议十篇

时间:2023-12-16 16:33:14

校园暴力的解决办法及建议

校园暴力的解决办法及建议篇1

校园暴力有低龄化趋势

日前,一则发生在陕西洛南的校园暴力视频在网上引起广泛关注。视频中,一名女生被逼靠在厕所墙角,外套被扒下并被几个女孩轮流扇耳光、踢踹。而施暴原因是被打女生与打人女生之一“撞衫”。警方通报称,打人的5名女孩中2人在校、3人辍学,5人均为未成年。

而就在不久前,山东日照一中学,也发生过一男生因被同学起外号等产生不满,对同学暴力相向,连续踢踹并打脸。有围观者嬉笑着说“再来一遍”,还有围观学生要被打同学舔干净鞋上秽物。

事实上,类似的校园欺凌事件近期在多地发生。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以来,被媒体曝光的校园暴力事件多达20起。4月在京的《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6)》指出,近年来校园欺凌发生的地域范围广泛,覆盖了绝大多数省份,频次密集,数量很大。日前在中国政法大学举办的相关论坛上,有专家分析指出,当下校园暴力有“炫暴”现象、低龄化趋势等特点。

针对校园暴力问题,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向各地印发了《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4-7月各校开展治理,9~12月开展专项督查。

通知涵盖专题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校园欺凌事件预防和处理、公布学生救助和欺凌治理电话号码等多项要求。并强调在专项治理期间仍发生校园欺凌事件,造成恶劣影响的,将予以通报、追责问责并督促整改。

“更多触碰到深层次原因”

中央层面针对校园欺凌展开专项治理及督查,无疑体现了管理部门根除这一问题的决心。“治理+督查”的模式,也能一定程度上加强工作效果。然而,专项治理期间,各地频频爆出的校园暴力事件也让不少人担忧:一纸通知能否让治理校园欺凌“一劳永逸”?

“这是教育督导部门下发的一个工作部署,不是法律法规。”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指出,此次通知是“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的行政工作安排,包括检查监督”,治标更要治本,消除校园欺凌还需要“更多触碰到深层次原因”。

在储朝晖看来,“深层次原因”之一在于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及理念在大部分地区得不到实践。“学生不能自主管理,就缺乏承担责任的意识,不懂协商、礼让、制定与遵守规则,反映到行为上,就可能欺凌。”

还有专家认为,互联网时代,暴力文化和暴力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的不良影响不可低估。目前市面、网络上的大量小说和游戏都包含色情、暴力情节,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对这些内容非常感兴趣。

专家建议追责监护人

校园暴力,并非虚空之恶;治理欺凌,绝不仅是校园里的问题。“社会大环境是校园欺凌滋生的土壤。遇事不协商、不遵守规则、通过暴力方式解决,这种态度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会传播到孩子身上。”储朝晖说,社会道德风尚的树立十分关键。

针对互联网暴力信息传播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律师秦希燕认为,在完善学校管理工作之余,还要强化校园法制教育,加强对青少年接触网络的引导,惩治暴力信息的传播。

另外,储朝晖告诉记者,在对校园欺凌问题进行调研中,他发现大多数施暴的孩子都有类似的家庭环境,例如曾被父母暴力对待、家境优越通过金钱“收买”同学、父母有权有势等。“很大程度上,校园欺凌根子在家庭”。

由此,储朝晖、秦希燕等专家建议,在相关制度中,除学校外,应将监护人的教育、追责纳入其中。

秦希燕还建议,应建立健全校园暴力事件定性和责任追究常态机制,建立符合未成年人的惩治制度,加大对青少年行为矫正的执行力度,社区矫正法应尽快出台,建立未成年人特殊教育体系。另外,应建立健全专门学校教育制度,对不被、被判非监禁刑、尚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送入专门学校进行教育矫治。

校园暴力的解决办法及建议篇2

反对校园欺凌倡议书【1】

我们都知道校园是文明的殿堂,是一方净土,也是培养我们读书、学习的地方,这里承载着我们的梦想。但是,这片神圣的净土如果发生欺凌事件,就会给宁静的校园蒙上一层阴影。近日,国务院督导委员办公室、天津市教委、南开区教育局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整治的通知,要求学校高度重视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并且加强对校园欺凌的预防工作,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充分利用心理辅导室开展对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和疏导,让学生学会调节情绪,培养自身积极行为。

       什么是校园欺凌?发生在学校校园内、学生上学或放学途中、学校的教育活动中,由老师、同学或校外人员,蓄意滥用语言、躯体力量、网络、器械等,针对师生的生理、心理、名誉、权利、财产等实施的达到某种程度的侵害行为,都算作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有以下表现:

1.语言暴力。把脏话变成了口头禅,称呼他人使用侮辱性绰号,侮辱其人格;

2.以大欺小,以众欺寡。

3.暴力解决矛盾与问题;

4.索要他人钱物;

校园欺凌不仅给同学们造成身体上的伤害,更给他们的心灵烙下深深的伤痕,也不可避免的影响同学们的健康成长。面对校园欺凌,我们应该行动起来,做好校园欺凌预防工作,共建和谐校园。

在此,我倡议我们在校园内要做到:

1.尊重同学、平等待人、不说脏话。

2.不欺侮同学,不拉帮结派,不与社会不良青年打交道。

3.放学按时回家,不在学校附近逗留,不去网吧、歌厅等娱乐场所。

在学校加强安保的同时,我们也要学会遇到危险的应急方法:

1.在威胁与暴力来临之际,冷静面对确保自身安全并想方设法逃离;

2.遇到威胁要及时上报老师和学校。

同学们,我们要有健全的人格,做文明学生,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同时,我们要提高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恰当处理人际关系。多参加有意义的文体活动,远离不良文化。

我们美丽的南开园因为历史文化深厚,学校管理严格,基本上没有校园欺凌发生。但是我们每个同学仍然需要重视这件事,注重自己身体健康的同时也要注重心理健康;有问题要及时跟家长、老师沟通。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尊重、互敬互爱,继续营造南开园温暖和谐的气氛,助力每位同学的健康成长。让我们行动起来,一起拒绝校园欺凌,共建和谐校园。从你我做起,从大家做起,从现在做起。

反对校园欺凌倡议书【2】

校园欺凌,就是以大欺小以多欺少,以强凌弱,它不但会伤害我们的身体,还会使一颗纯净的心灵走向弯曲,使人的精神受到痛苦折磨,严重时,还会威胁他人的生命安全。

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加之缺少相应的法律常识, 在全国个别学校出现了校园暴力事件,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正常学习生活,危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也削弱了学校的教育成果。同学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你们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份沃土,撑起一片蓝天,是社会的责任,也是我们共同的职责。为此我们向广大青少年提出倡议:

一、要勇于拒绝校园欺凌暴力伤害事件。在受到校园暴力侵害时要勇于向学校、老师和家长报告,必要时拨打110报警。对高年级学生和校外青年共同实施的暴力报复等各种校 园非法活动要勇敢揭发。

二、要加强法律知识学习。积极阅读法律书籍,增强法律意识,从小养成良好的法制观念,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三、要拒绝与校外不良青年交往。对校外不良青年的引诱要坚决拒绝,在受到威胁、恐吓时及时向学校、老师、家长报告。

四、要增强友爱互助意识。积极团结同学,热情帮助同学,增强应对困难、对抗邪恶的勇气,形成抵制校园暴力的合力。

五、要积极与家长、老师交流沟通。在家长、老师的健康引导下,提高防范校园暴力的意识,增强抵制校园暴力的能力。

六、要树立进取、向上的人生观。加强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磨炼意志,陶冶情操,立志做新时期的有用青年。

同学们,让我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反对校园欺凌,远离校园暴力,争做美丽学生,构建阳光和谐校园!

反对校园欺凌倡议书【3】

今天讨论的题目是“反对校园欺凌”。所谓“校园欺凌”就是以大欺小,以多欺少,以强凌弱,像这样的事例在我们的校园内外时有发生,让我的心情不免沉重。它不但会伤害你的身体,还会使一颗纯净的心灵走向弯曲,使人精神受到痛苦折磨,严重时,还会威胁你身边人的生命安全。这不仅违背了中华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友善,而且不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重要的是极其容易伤害到同学们的身体心理以及家庭。

“友善”是人际交往中必须具备的道德规范,如果人们都能以“与人友善”的态度去处理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我们的生活都会充满阳光。如果你想做一个愉快的孩子,让自己的身边都充满欢乐,就用你一颗友善的心去对待他人。那么,在和别人打交道时,如何做到“与人为善”呢?

首先,要学会宽容。宽容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时能充分的理解他人、体谅他人,拥有宽阔的胸怀。同学们生活在一起,产生一点摩擦是正常的。在平时生活中,应该学会说:“对不起”。你可别小看这三个字,它的作用可大了,在处理同学关系时有着出奇的效果。但是矛盾发生后,应该学会忍、包容、体谅他人,不能斤斤计较,应该让矛盾迅速化解,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退一步海阔天空”。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友善待人,使自己的周围充满欢乐。

其次,学会正确处理同学间欺凌现象。宽容友善不是无原则的饶恕和纵容,当你发现别人或自己受到欺凌时,应该及时寻求家长、老师甚至警察的帮助,用正确的方式处理同学间的矛盾和冲突,把校园欺凌化作校园和谐相处,让友善的微笑常挂你的脸上,做一个合格的安小人!

同学们,面对校园暴力,我们该做些什么呢?我们应该行动起来,反对暴力,远离暴力,共建和谐校园,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健康成长。

一、培养健全的人格、做一个文明的学生。做事不能冲动,说话不能盛气凌人;得饶人处且饶人,凡事要考虑后果;发生矛盾时不要抓住对方的错误不放,而应该检讨自己错在哪里;总之我们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二、提高社会交往能力。正确处理好自己的人际关系,交友要谨慎,不与行为不端的人联系,不与社会上的人交朋友,不要上网交友,更不要网恋;多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文体活动,远离不良文化。

校园暴力的解决办法及建议篇3

1校园暴力成因

2008年10月,浙江缙云县盘溪中学31岁女教师潘伟仙被她的学生丁某杀害。2010年4月,南海九江中学校一名高三男生怀疑同班女同学造谣将其杀死。

1.1个人原因

研究发现:正值青春期的学生其心理发育与生理发育不同步,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不协调,易导致发生暴力行为。第一,由于青春期的孩子心理发育与生理发育相比相对缓慢,精力旺盛但又缺乏支配自己的能力,在外界不良因素影响下,他们往往极易采取暴力性的行为来发泄愤怒。第二,青春期的孩子好奇心极其强烈,但其认识能力尚不成熟,思维易片面、偏激,有时候处理问题时方式不当。第三,青春期的孩子脑部发育未成熟,情绪波动大,易兴奋,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发展成熟,自我控制能力欠缺。

1.2家庭原因

第一,许多家长对孩子进行知识教育和智力的开发方面很舍得投资,高薪聘请家教,但却忽略了孩子品德的早期培养和良好行为习惯的早期训练。第二,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许多该由孩子自己完成的事情,家长包办,导致孩子社会适应能力极弱,受不得一点挫折,易产生孤独、自闭、嫉妒等心理问题。第三,一些年轻的父母大多只关心孩子身体发育忽视心理发育,只重视为孩子创造优越的物质条件,缺少为孩子创造坚实的精神支柱,忽视为孩子树立榜样等。第四,有的父母经常吵架、闹离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创伤,很多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或者生活在重新组建的家庭里,得不到应有的管教和疼爱,心理畸形发展。

1.3学校原因

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无法顾及学生的个别差异,对学生管理不一致,体罚不当等,都是造成学生暴力行为的因素。学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老师没有计划的辅导行为偏差的学生,甚至有的教师在处理学生问题上方式不得当,造成矛盾更加激化,也是一大主因。

1.4环境原因

网络对学生也有负面影响,如暴力电影、电视、群众抗争等,让青少年在崇拜所谓“英雄”的过程中无视法律,很少考虑行为的后果,根本没想到暴力行为可能引发的法律问题及后果。

2如何加强学生管理

2.1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

第一,对孩子多些关注、欣赏与肯定、尊重与接纳,促使其学会自尊、自爱,发现自己的价值。第二,家长如果家庭琐事出现不愉快时,避免以暴力解决彼此的争执,造成错误的示范,也不可在子女面前批评老师或学校,以免子女误解意思,造成师生对立。第三,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但应随时注意其情绪的反应,妥善训练其坚强的挫折容忍力、情绪控制力及自我克制力,对已形成的偏差行为,有耐心地慢慢疏导,使其步入正途。第四,所谓家和万事兴,父母之间的体谅、互敬、互信都是子女学习的最真实的典范,也只有在爱的环境下,父母管教态度上有所共识,才能孕育孩子健康成熟的人格。第五,家长对孩子期望值不要过高,避免给予过高的压力,以免造成过多的挫败,而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发展。

2.2建立健全学校的管理制度,构建校园文化,加强德育教育

校园暴力的解决办法及建议篇4

一、目的任务

集中整治行动区由镇综治办牵头,村(居)、相关单位配合。通过集中一个月时间开展校园及周边环境集中整治行动,依法打击处理侵害师生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扰乱学校正常教学及生活秩序的行为;依法取缔非法经营户;教育、督促校园及周边从事各类经营活动的业主依法经营,规范校园周边交通秩序和各类经营场所的日常管理;进一步强化校园内部安全管理措施,提高安全防范能力;进一步健全完善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整治长效工作机制,使广大师生、家长和群众对校园及周边环境满意率明显提高。

二、工作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校园及周边环境历来是党委、政府、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其环境整治成效直接关系学校师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各村(居)、相关部门要树立全局观念,明确职责,分工负责,严格按照镇党委、镇政府的总体部署和本方案的具体安排,认真履行职责,狠抓落实,统筹兼顾,整体推进。

2、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各村(居)、相关单位要多形式、多渠道地宣传开展校园及周边环境集中整治行动的重要意义,积极争取广大师生、学生家长、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理解与支持;综治办、派出所、广陵中队、工商组、卫生院、文化站、村建站、交管所等部门要深入学校周边,对娱乐场所、网吧经营者、各类摊主进行宣传教育,动员各有关单位和经营业主积极支持、参与集中整治活动,各中学、小学、幼儿园要通过会议、橱窗、板报等形式,对广大师生进行安全和法治教育,为整治工作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3、突出重点,深入排查

要深入校园及周边,对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排查。重点排查师生员工反映强烈的学校及周边违法犯罪活动;中小学校周边200米范围内的网吧、电子游戏厅、歌舞厅、室等娱乐场所;经营证照不全、执行实名登记及未成年人禁入制度不到位、超时营业、包夜营业等违规经营的网吧;校园周边不洁饮食摊点、违规“小饭桌”和“小食堂”等各类违规摊点;出售、出租涉嫌色情、书籍的书报销售点;师生通行途中交通不畅、路桥损坏、交通安全标志缺失、遮挡视线等交通安全隐患问题;“黑校车”、“黑出租车”、各种噪声干扰以及其他影响学校及周边环境的问题。各职能部门、各学校要分别成立排查小组并制定工作方案,采取夜间查、突击查、抽样查、重点查等多种方式深入排查,对排查出的问题梳理归类,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限时整治。对确需多部门会办的问题,及时书面上报镇集中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解决。

4、注重实效,全力整治

坚持“齐抓共管,整体联动,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原则,针对交通秩序、食品安全、文化市场、无证经营、社会治安等五类突出问题,开展集中整治行动。对交通秩序类问题,要加大校园周边执法监督力度、及时查处交通违法行为。同时,采取交通信息及时、车流分时管制、在重点路段设置减速标志、物理隔离设施等措施,保障道路畅通和交通安全。对食品安全类问题,要严格执行各校园食堂索证制度、卫生检查制度、消毒制度、食堂操作规范、库房管理制度,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将校园周边商店和学生食品作为重点监管对象,严查无照经营和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行为,加大处罚力度。要重点检查校园周边餐饮服务单位是否持有餐饮服务许可证,是否存在食品原料来源不明情况,是否存在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情况,使用的食用油是否涉嫌“地沟油”,学生使用的餐盒是否符合要求,加工过程是否脏、乱、差、存在食品安全隐患,从业人员是否存在无健康证上岗等行为。对文化市场类问题,要采取停止审批、劝导迁址经营、依法关停等手段,坚决杜绝学校周边200米开设网吧等娱乐场所现象。坚决依法惩处网吧违法接纳未成年人和不按规定登记的行为。加强监督、检查出版物市场,依法严格查处向未成年人租售或传播、暴力、凶杀、恐怖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的行为。对无证经营类问题,要区别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对证照齐全的及时予以引导规范;对证照不全、但具备经营条件的督促其完善手续;对无经营条件的责令其限期停止营业或依法吊销已颁发的证照;对无证经营的及时告知其行为违法,责令限期主动纠正,停止营业。对社会治安类问题,要加强宣传教育,依法严厉打击危害师生身心健康、财产安全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落实校园内部防范各项措施,提高校园应对治安、消防、自然灾害案(事)件的应对能力。对涉及多个部门的问题,抽调相关职能部门骨干力量实施联合整治;对于个性问题,由相关职能部门即时整治到位,并报结果。

5、建章立制,长效管理

在开展集中整治工作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长效工作机制,不断巩固整治成果。建立健全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的组织协调、各司其职、主动配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使整治工作经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完善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工作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镇教育科。联席会议原则上每季度召开一次,组织相关单位交流情况,沟通信息,及时研究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民生的角度、用长远的眼光、创新的思维、采取综合治理的方法,切实解决好个体现实需求与规范社会秩序之间的矛盾,逐步实现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的制度化、常态化。

6、加强督查,严格问责

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各村(居)、相关部门在整治行动中,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根据职责分工,严格落实整治工作的各项要求,将整治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对不予配合人员,要依法采取措施,对违法人员,要依法坚决予以处理,对因工作失职,造成重大安全稳定事故的,要严肃追究相关责任。

三、职责分工

综治办:承担集中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负责对集中整治工作进行协调、督查、验收、总结,并向镇党委、镇政府报告。

教育科:牵头组织各校园开展突出问题排查整治。积极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学校安全工作六条措施》,开展创建“平安校园”活动,加强校园内部管理和接送学生车辆安全监督管理,在校园重点部门、部位落实人防、技防、物防措施,强化对学生的法制宣传和安全知识、技能的教育、培训。完善校园内部生活设施和文化设施,优化育人环境。督促各校园落实门卫制度、进出校门登记验证询问制度、值班巡逻制度、领导带班制度、交接班制度等,坚决防止校外无关人员进入学校。会同卫生院加强学校食堂管理,严把食品安全关。

派出所:认真贯彻落实公安部《维护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八条措施》,依法严厉打击侵害师生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深入开展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整治工作。加强校园周边出租户、旅馆等公共场所治安管理,积极支持和配合相关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活动,协同文广站、工商等部门加强网吧管理,严格落实校园及周边治安巡逻管控措施,民警定期进校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全面组织开展校园内部安全检查,指导校园建立健全内部治安防控机制,加大重大节假日及上学、放学高峰时段校园周边的治安巡查力度,对存在的可疑人员,要及时处置,确保校园师生安全。切实加强校园周边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向相关单位和部门提出建设完善校园周边道路交通标志、标线及设施的建议,规范校车管理,严格查处超载超速、证照不全等交通违法行为。选派民警担任学校交通安全辅导员,在高峰时段派驻民警加强校园周边交通秩序管理,确保交通安全畅通有序。

工商组:重点整治制假售假等违法问题,依法取缔校园内外无经营条件的经营户,引导和规范合法经营户的行为,维护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

村建站:重点整治校园周边占道经营、违章搭建、乱堆乱放、车辆乱停等问题,特别是校园大门口两侧沿线道路和人行道,严禁摆摊设点,严禁周边摊点骑门占道经营。加强校园周边区域施工噪声、工业噪声、商业噪声、生活噪声、娱乐噪声的查处工作,为教学活动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卫生院:加强对校园内部食堂和周边饮食单位的食品安全指导及监督管理。重点整治校园周边饭店、商店食品的安全问题,依法查处加工销售过期、变质等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食品的行为。加强校园传染病防控工作,发现疑似传染性疾病或师生集中出现不适等现象,要立即组织医疗机构介入处置,并及时上报市人民政府。

文化站:加强校园及周边地区文化市场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校园周边文化经营单位违法违规经营行为,重点查处营业性网吧、电子游戏厅违规接纳未成年学生的行为。依法查处校园周边各种含有反动、色情、暴力等国家法律法规禁止内容的文化产品及违法文化经营活动。做好校园及周边“扫黄打非”工作,坚决查缴以青少年学生为主要销售对象的含反动、色情、凶杀暴力、封建迷信等内容的非法出版物。

镇前新村、二河新村:根据“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对所辖校园及周边环境的监管,及时处置苗头性事件。积极主动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共同做好整治工作。

四、时间安排

全镇校园及周边环境集中整治时间为8月27日至9月26日,分五个阶段进行。

1、宣传发动阶段(8月27日至8月31日)。通过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争取广大师生、家长、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理解与支持,为集中整治工作营造氛围。

2、调查摸底阶段(9月1日至9月6日)。各村(居)、相关单位、校园要成立排查小组,认真排查校园及周边环境存在的问题,建立一患一档,研究梳理分类上报至镇集中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提请协调解决。

3、动员自清阶段(9月7日至9月10日)。各相关单位根据职责分工,对整治工作对象进行劝阻教育、动员,限期主动自清。

校园暴力的解决办法及建议篇5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及全国两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教育部等十部委《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精神及全国关于加强学校、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从加强安全防范教育抓起,建立健全安全保障制度,落实各项安全措施,扎实推进全镇学校、幼儿园及重点场所的安全保卫工作,保障中小学、幼儿园师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确保全镇校园及重点场所的安全稳定。

二、工作目标

(一)部门联动,通力协作,做好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及调处工作。

(二)加强安全教育,切实增强师生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师生安全防护技能。

(三)落实防范措施,建立学校安全防范体系,切实维护学校及周边秩序,优化育人环境。

(四)加大投入,改善安全设施,消除学校消防、食品卫生、意外事故等各类安全隐患。

(五)清理整治学校周边非法、违法经营的出租房屋、娱乐场所、违章建筑和各类非法摊点,严厉打击侵害师生安全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三、具体措施和要求

(一)充分认识做好学校、幼儿园及重点场所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我们的希望,特别在当前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较快平稳发展的关键时期,维护师生合法权益和良好校园秩序,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当前影响社会稳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近期全国发生的几起校园伤害事件“后果严重,教训深刻”,各有关部门、村庄要充分认识做好学校、幼儿园及重点场所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感,要站在战略的高度,讲政治、讲大局,强化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把维护学校和幼儿园安全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坚决消除侥幸心理和麻痹大意的思想,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校园及周边安全保卫工作,杜绝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努力为学生和幼儿学习生活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部门联动,加大排查力度,努力创建学校、幼儿园及重点场所安全的社会环境。

管区、四位一体办、派出所、工商所、交警中队、教委办等部门要紧密结合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根据部门职能对校园及周边的治安状况进行深入细致的排查,摸清防范漏洞和突出问题,迅速开展针对性整治,最大限度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对全镇存在的有暴力倾向及对社会有强烈不满情绪的特殊人群、高危人员要进行彻底排查,认真梳理,及时掌握情况,会同有关部门严格落实稳控措施,防止其危害学校和社会,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对因、排查工作不力导致发生安全事故的,要坚决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三)强化责任,加大措施力度,确保中小学、幼儿园及重点场所安全。

为切实加强全镇学校、幼儿园及重点场所安全管理工作,根据各部门职能,党委、政府明确了各部门具体分工。各部门要根据分工,抓好工作落实。

1.教委办的职责分工

(1)贯彻国家有关学校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建立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督促建立健全安全工作制度,完善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和安全预警机制,组织各种教育活动和应急预案演练,切实提高师生安全避险能力。

(2)各类学校和幼儿园要严格校园门卫制度,上课时间实行校园封闭管理。要严格校外人员准入登记制度,对来访人员经被访人员许可后方可放行,对进出学校和幼儿园的车辆和物品要进行认真核对、检查,凭进出门条放行,禁止无关人员和校外机动车辆进入校园。

(3)要严格落实领导值班和带班制度,成立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和学校安全巡逻小组,加强校园内部值班和治安巡逻。各学校和幼儿园要在上学、放学期间至少安排4人以上在校门口值班,维护校园秩序,任何学校和幼儿园不得以任何借口将学生拒之门外。

(4)要尽快完善学校和幼儿园技防设施建设,重要场所、重点部位要安装视频监控和入侵报警等技术防范设施,并与公安机关联网,确保一旦发生警情,能够快速反应,迅速处置。

(5)加强对学校食堂、小卖部、教室、宿舍的安全管理,防止发生火灾、中毒、坍塌等安全事故。

(6)加强学校和幼儿园特别是住宿生的管理,对学生外出要建立严格的请销假制度和住宿生晚间就寝点名登记制度,确保住宿学生安全。

(7)各类学校和幼儿园要定期集中开展安全、法制专题教育。教育学生了解和掌握防暴力、防盗、防骗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要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建立健全学生心理辅导和矛盾排查调处机制,及时发现和化解矛盾,坚决防止矛盾激化。

(8)对辖区所有学校、幼儿园进行一次全面摸底排查,重点排查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家长与学校之间的矛盾,从源头上做好矛盾的疏导和化解。

(9)各类学校、幼儿园及重点场所要与综治、公安、教育等部门密切配合,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和定期沟通机制以及家长联系制度,共同做好安全工作。

(10)研究制定校园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并不断完善,适时组织演练,一旦发生涉及学校的治安刑事案件和事故,要快速反应,及时控制,防止事态蔓延扩大。

2.四位一体办的职责分工

(1)每月18日前收集全镇66个村庄的《矛盾纠纷排查表》,及时跟踪化解矛盾纠纷,每月月底对当月情况和不稳定因素进行通报,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及时有效的进行疏导和防范。

(2)积极组织、协调各有关部门,定期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

(3)加强五类外置犯的教育管理,摸清思想,掌握动向,确保不重复犯罪。

3.派出所的职责分工

(1)紧密结合重点场所社会治安排查整治工作,对校园及周边的治安状况进行深入细致的排查,对300米以内的网吧、饭店、旅馆、非法摊点、非法出版物进行彻底清查,摸清防范漏洞和突出问题,迅速开展针对性整治,最大限度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2)加强对校园周边的治安巡逻和秩序维护,每天安排专门警力,在中学、中心小学、中心幼儿园门口,对中小学生和幼儿园儿童上学、放学期间的交通、秩序进行疏导和维护,及时化解和处置各类矛盾和问题。

(3)对侵害师生权益的违法犯罪案件,要及时受理、出警、处置,建立破案责任制,要从速、从严打击违法犯罪分子。

(4)加强重点人口和暂住人口的管控工作,对全镇存在的有暴力倾向及对社会有强烈不满情绪的特殊人群、高危人员要进行彻底排查,认真梳理,及时掌握情况,会同有关部门严格落实教育稳控措施,防止其危害学校和社会。

4.交警中队的职责分工

(1)加强对校园周边的治安巡逻和秩序维护,每天安排专门警力,在中学、中心小学、中心幼儿园门口,对中小学生和幼儿园儿童上学、放学期间的交通、秩序进行疏导和维护,及时化解和处置各类矛盾和问题。

(2)指导、协同学校对师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5.工商所的职责分工

(1)加大对学校及周边各种营业场所的管理力度。

(2)会同派出所对300米以内的网吧、饭店、旅馆、非法摊点、非法出版物进行彻底清查,摸清防范漏洞和突出问题,迅速开展针对性整治,最大限度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四)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责任追究力度,确保学校、幼儿园及重点场所安全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1.成立全镇学校、幼儿园及重点场所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副书记、分管副镇长任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四位一体办、派出所、教委办、交警中队、工商所等部门的负责人及各管区主任任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社会事务办),王雷副镇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2.实行校园、单位一把手负责制。各学校、重点场所成立安全巡逻领导小组,由镇党委、政府班子成员任工作组长,组员由所在管区工作人员,学校、幼儿园、重点场所工作人员及所在村庄干部担任。安全巡逻领导小组由镇统一配备防卫器材,对辖区学校及幼儿园实行24小时巡逻,及时发现问题消除隐患。各安全巡逻领导小组组长负责安排好本小组的巡逻值班人员,并将值班表于5月6日前报镇社会事务办(每组值班人员不少于4人)。镇党委、政府将进行督查,对人员不到位的进行通报,并列入年终考核。

校园暴力的解决办法及建议篇6

一、加强领导,健全制度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教育局进一步明确“一把手负总责、主管局长亲自抓”的安全工作管理机制,经常性的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安全工作。各学校也要按照有关要求,对安全工作进一步明确责任,加强领导,将安全工作列入学校议事日程,做到目标具体到人、责任到位,建立安全工作校长负责制,明确由一名副校长主抓的工作制度。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学校安全与治安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教育局研究制定并下发《学校安全稳定工作实施措施100条》,使学校安全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进一步明确责任,狠抓落实,确保实效。

二、增强师生法制观念,保持良好治安秩序

加强学校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增强中小学生法制意识,是培养四有新人的重要内容,也是实行依法治校,依法治教,推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学校良好教学秩序和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工程。要始终坚持把德育、法制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学计划当中,做到常抓不懈。目前,全区所有中小学、幼儿园都配有兼职法制副校长,要借助他们的力量,依靠他们的特长,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妥善解决学校遇到的一些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增强学校法制教育的活力。

教育局将每年的5月份定为“法制教育宣传月”,广泛开展法制教育活动。各学校每学期要至少安排一次全校性的法制教育,增强中小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的思想意识,提高他们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同时,注意做好劣迹生的教育转化工作,降低学生违法犯罪率,维护社会稳定。通过采取这些有力措施,扎实推进道德、法制教育,进一步增强广大师生的法律意识,使校内治安管理有序,无刑事和治安案件和校园暴力案件发生,师生对校内治安满意度要达到97%以上。

三、认真落实安全措施,确保安全设施完善

全区各学校要按照《消防法》的规定,配备配齐教室、活动室、办公室、学生宿舍等场所的消火栓及其他必备的灭火器材,室外消火栓及防排烟设施。一些特殊场馆,如电教室、语音室、计算机教室、财务室等重点部位要配备火灾报警系统。

要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经常性的组织学校安全大检查,争取不留死角死面,彻底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各种安全设施保持正常使用状态。对发现的安全问题及时进行整改,暂时整改不了的要立即无条件停止使用,确保不发生消防、食物中毒等事故。

校园暴力的解决办法及建议篇7

论文关键词 学生 乡镇中学 犯罪问题

当前,在校中学生犯罪现象呈现逐渐上升趋势,相当部分学校在应试教育压力下一味追求升学率,忽视了学生的品德、心理教育,加之学校周边环境复杂,给在校学生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造成在校生犯罪多发。统计数据表明,2009年以来,花都区检察院共办理在校学生犯罪案件30件41人,其中在校中学生犯罪案件17件23人,分别占在校学生犯罪案件的56.6%和56%,其中,除1名为高中生外,其余均为初中生。涉案的17所中学,有13所为乡镇或民办中学(其中6所乡镇中学,7所民办学校),占76.47%。涉及罪名包括:故意杀人、贩卖毒品各1件,强奸2件,其余13件为抢劫、故意伤害、盗窃犯罪,有较大的社会影响。

一、案件特点

(一)暴力性

暴力倾向日益明显是当前中学生犯罪最突出的一个特征。17件案件中,有15件是杀人、强奸、抢劫、故意伤害等暴力性犯罪案件,占88%。此年龄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心理上的“断乳期”,模仿、叛逆、好奇,喜欢冒险,但法制观念淡漠,部分学生是不懂法,受不良因素影响形成错误的思想观点,习惯以暴力行为解决问题;个别学生是不畏法,试图以自身行为挑衅社会制度和法律制度,从而体现其叛逆的反社会性心理。因此大部分犯罪行为表现为故意犯罪,如聚众斗殴、寻衅滋事、故意伤害等,并且手段残忍,社会危害大。

(二)冲动性

中学阶段的学生因其生理、心理发育特点,喜欢争强好胜,容易意气用事,自控能力较差,处理问题时考虑不充分,缺乏对事态发展的整体评估和预测,往往是受某一事件影响、刺激,临时起意,不计后果,突发犯罪。如在杨某聚众斗殴一案中,年仅15岁的杨某只因女友交了新的男朋友而与对方发生口角继而相约斗殴,造成对方一人死亡。中学生犯罪一旦发生,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后,大部分表现为痛哭流涕、悔恨不已,基本不用什么侦查技巧,就如实交待自己的犯罪经过。

(三)盲从性

17件案件中,有12人为一般共同犯罪的从犯,盲目跟随特点明显。与成年人相比,初中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也是人生中最富于变化和不稳定的时期,其心理状态和行为不稳定,模仿心理强,是非分辨能力弱,受到暴力音像制品、网络内容和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便容易盲目萌发尝试、模仿的念头。如,别人都那么说就跟着说,大家都那么做就跟着做,为了合群,不吸烟的也跟着学起抽烟,并喜欢拉帮结派,以至在实施犯罪时多结成团伙;还有一些学生跟社会青年混在一起,经常一起玩乐,一旦有人提议实施犯罪,其他人不管对错,便跟随响应,或是碍于情面,不好意思不从。

二、原因分析

造成乡镇中学、民办中学在校生犯罪多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家庭教育监管缺失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农村人口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农村家长对子女教育问题的认知水平和重视程度也相对较低。他们有的忙于外出打工、经商赚钱,使孩子有种被遗弃的感觉,有困难、困惑不知向谁倾诉;有的因家庭离异另觅伴侣,从而将子女的教育、生活等责任推给家中祖辈,而隔代教育无法替代父母的直接管教,容易导致孩子产生自卑、自闭或叛逆心理,引发家庭暴力。以王某故意杀人案为典型例子,王某是名初三学生,父母早年离异,其长期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乡下,从小缺少父母关爱,形成自卑、偏执的性格,因不满奶奶唠叨其不做家务一事与奶奶发生矛盾,冲动之下将奶奶杀死。归案后,王某一直不肯开口说话,案件调查过程中,王某都是用书写方式回答警方讯问。

(二)学校教育管理失衡

教育资源分配不公使乡镇、民办中学无论在硬件、软件上都无法与重点学校相比,发展受资金、师资、生源等制约。花都区检察院在协助高检影视中心对王某故意杀人案的采访调查中了解到,近几年,案发学校因为教育经费紧张,取消了几种法制、心理报刊杂志订阅。此外,升学率对乡镇、民办中学有特殊意义,应试教育的价值取向使学校忽视了学生的品德、法制教育,将法制教育作为一门课程来对待,教育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流于形式,这对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阶段、缺乏社会经验和是非辨别能力的中学生违法犯罪埋下问题隐患。该院批捕的王某强奸案中,15岁的王某先后辗转贵州、花都两地上学,在花都区某小学毕业后又返回原藉上初中,2010年暑假期间,王某来到在花都打工的母亲处,出于好奇,一时冲动而犯下强奸罪。

(三)校园周边复杂环境和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

乡镇、民办学校多数周边治安环境复杂,有的学生在校园附近曾遭遇过抢劫、威胁、打骂等现实的侵害,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若得不到及时疏导,会使他们对社会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产生自暴自弃或以暴制暴的错误观念,甚至走上歧途。一些学校周边网吧、歌舞厅、电子游戏厅、中小旅店等场所鱼龙混杂,学生网恋、打电子游戏、“包夜”玩通宵,甚至有的学生到歌舞娱乐场所吸食、贩卖k粉、摇头丸等。该院2010年办理的湛江少林文武学校在校生陈某贩卖毒品案中,陈某从学校逃学后独自在外租房居住,经常出入网吧及歌厅等场所,在他人怂恿下,走上了贩卖毒品的犯罪道路,因父母及学校均没有出具可以对其进行看管、帮教的证明而被依法批准逮捕。

三、对策建议

预防在校学生违法犯罪,是关系到国家未来和希望的大事,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通力协作。

(一)加强对乡镇、民办中学的扶持、管理

当前,教育系统、教育市场的激烈竞争对乡镇、民办学校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部门要在教育管理、行政审批、办学行为、招生宣传等方面加强把关,在资源配置上适当给乡镇学校政策倾斜,积极引导和支持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同时切实维护乡镇、民办学校教师及学生合法权益,加强在校学生的品德、法制教育,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提高办学效能,赢得公众认可。

(二)建立学生心理问题预防及干预机制

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面临巨大升学压力,社会、学校、家长应共同担负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学校与学生家长要保持良好沟通,建立学生心理档案,通过心理健康门户网站或热线,邀请心理专家开设讲座等平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学校主导、专家指导、家长参与的心理问题预防、干预机制,并提供个性化服务帮助,对学生心理问题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理,同时教会他们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还要教育学生不能用违法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要学会法律求助,善于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权,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三)推进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整治

依法打击校园周边违法犯罪及侵害师生的多发性侵财犯罪,铲除为非作歹的流氓黑恶势力。对学校周边治安、交通、文化场所进行专项排查和清理整治,整顿学校周边歌舞厅、电子游戏厅、中小旅店等场所,严厉查处网吧接待未成年人以及超时经营等违规行为,对无照经营娱乐场所、网吧及学校周边200米范围内网吧要坚决取缔,及时查封、收缴违禁出版物、音像制品,加强学校周边技防措施,净化学校周边地区治安环境,创造安全、健康、和谐教学环境。

校园暴力的解决办法及建议篇8

关键词:校园暴力;行拘年龄;刑事责任

1 引文

2017年1月16日,公安部公布了《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公开征求意见稿)》,第二十一条取消了现行《治安管理处罚法》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未成年人不适用行政拘留处罚的限制性规定,同时将初次违反治安管理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的年龄范围从之前的“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修改为“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将行拘执行年龄从16周岁降低至14周岁,引起了社会各界的讨论。网上也大多是两种意见,一种就是反对或者说这种将行政拘留的执行年龄降低至14周岁值得商榷,是侵犯人权;另一种认为降低行拘年龄又不是降低刑拘年龄,这种做法可取,可以适当约束哪些行为危险的未成年人,尤其是那些社会危害性大,但是又没有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公安部之所以这样的举措,应该是与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的频发有关。

2 何为“校园暴力”

“校园暴力”准确来说应该叫“校园欺凌”,严重的就叫“校园霸凌”。它是指同学间欺负弱小的行为,校园欺凌多发生在中小学,由于很多国家实行多是九年制的义务教育制度,受害者会长期受到欺凌。欺凌过程,蕴藏着一个复杂的互动状态,欺负同学会对同学构成心理问题,影响健康,甚至影响人格发展。

3 我国有关“校园暴力”事件的现实状况

早在十余年前,据有关调查,未成年人犯罪年龄就较20世纪90年代提前了2-3岁,18岁以下青少年犯罪上升约120%,14岁以下青少年犯罪上升约280%。[1]10-13岁的低龄犯罪占了未成年人犯罪的70%。[2]

2015年4月20日北京的《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5)》(2015年《教育蓝皮书》)指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趋势明显,一项对14-18周岁犯罪人群的调查显示,14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比例从2001年的12.3%上升到2014年的20.11%。

我国最高人民法院于2015年9月18日公布了共计67起校园内发生的刑事犯罪的典型案例,这些案件所涉及的地方包括北京市、四川省、河北省以及福建省,这67起校园刑事案件发生的时间分布从2007年至2014年之间。就犯罪人的年龄跨度而言,被告人平均的年龄分布是15岁到17岁之间。

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安徽省检察机关共受理提请批准逮捕的中小学在校学生之间实施的暴力犯罪案件65人,经审查,批准逮捕39人;受理移送审查160人,经审查,117人。受理提请批准逮捕的成年人组织、教唆、胁迫、引诱、帮助中小学生实施校园欺凌和暴力行为的犯罪案件30人,逮捕14人;受理移送审查25人,21人。

现如今,你随意在网站搜索“校园暴力”一词,便会看到满眼的新闻以及令人发指的视频。如:7女3男扒光一女生、重庆女生太邋遢被5同学围殴打成十级伤残、江西永新女生遭围殴1人被刑拘、四川一未成年女生被同龄人扒衣拍、福建南安两初中女生暴力3分钟、小学女生被扇25巴掌、福建永泰初三男生遭围殴脾被切除、安徽怀远火星小学副班长逼同学喝尿事以及女生99秒被扇32记耳光等等。如果不是看到这些孩子稚嫩的面孔,你无法想象这是一个未成年孩子做出来的事。

4 “校园暴力”事件的现实解决办法是否有效

我认为如果仅仅定义为“暴力”,那么就是客观行为所造成的伤害。[3]但是这类事件往往造成受害者的精神伤害更为严重。由于受害者正处于青少年期间,本身心理与精神都比较脆弱,有些所谓的暴力事件已经不在事件的的殴打,而是变成了辱骂,精神伤害,这应该叫“欺凌”。因为现在只要出现这种校园事件,我们一般都会想到是校园暴力事件。所以才给了校方、施害人家长等监护人、施害人钻了法律的空子,他们可以将此客观行为定性为理性不足的孩子们的嬉闹、打闹,所以大多是批评教育为主,并没有实质上的解决,最多也就是施害人及其家L的赔礼道歉和一些赔偿金的支付。但是,问题真的解决了吗?看似皆大欢喜,其中隐藏的问题却值得人深思。

首先,如果遇到哪些本来就对孩子管教不当的家庭,此类事情发生后,似乎对施害者并没有太大的影响。也许事情风声结束后,他们还会继续施暴。其次,受害人会认为他受的伤害并不是所谓的赔礼道歉或者支付一些赔偿金就能弥补的,他可能会认为社会的不公,校方与施暴者的草草了事,他今后的生活该如何继续,身体上的伤害可能很快痊愈,那心灵上的伤害呢?可能他本来是个成绩优秀的孩子,经历了这件事后,他一蹶不振,前途无限渺茫......

中国人自古以来的对待“坏人”的做法就是将坏人绳之以法,当然这里的坏人可以理解为“违法者”。但是对于这方面行为事件的“法”都没有,何来以法绳之?你可能会说,站在未成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的角度说,他们还是个孩子,他们还没有较为健全判断力,他们的心智还很不健全。可是近年来持续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现在这种视频也比比皆是,似乎那些施暴的“孩子们”觉得是欺凌别人并拍下来上传到网络是一件很值得骄傲的事,这真的很令人寒心。再次就是一些潜在施暴者的青少年,在看到之前的施暴者的行为并没有受到法律的制裁,甚至学校对其的处罚也是很轻微的,所以他就会形成一种潜意识,反正我还没有到法定的承担刑事责任年龄,甚至是在年龄处于14-16周岁的青少年认为只要自己不实施故意杀人、故意重伤害、、抢劫、放火、爆炸、投毒、贩卖这八种犯罪行为的,就可以逍遥法外,肆意妄为。这是一种很可怕的想法。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不是无意识的行为,而是带有主观恶性的想法施暴,他们就是想要欺凌这些受害者。

5 总结

纵观各国关于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界限,由于德国刑法的影响,几乎整个欧陆法系国家都采纳了14周岁作为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界限,但是“已满14不满16的人只为故意杀人、故意重伤害、、抢劫、放火、爆炸、投毒、贩卖八种犯罪承担责任”却是中国特色的规定,在德国刑法第19条、日本刑法第41条,中国台湾刑法第18条都仅规定不满14周岁者,不承担刑事责任。我认为,时代变了,我们并不是要改变刑法的基本原则,而是适时修改其中的一些法律规则。好像只要说到修改法律,很多人都认为这会使法律的稳定性遭到破坏。我认为这其实是一种偏见,会故步自封,有些法律规则是从前立法者根据当时的国情制定的,如今国情变化了,难道不应该改变法律中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部分吗?从《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以及《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公开征求意见稿)》等文件可看出,降低承担刑事责任年龄势在必行,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

参考文献

[1]李环.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立法建议[D]西南政法大学,2011.

校园暴力的解决办法及建议篇9

关键词儿童暴力侵害法律保护

一、我国儿童遭受暴力侵害的特点

(一)儿童遭受家庭暴力的特点

目前,中国儿童遭受家庭暴力的案例还很多,儿童的身体和精神健康因此受到极大威胁,生命权没有保障。儿童遭受家庭暴力侵害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

1.暴力案件多发生在继父母、养父母及其他监护人有严重暴力倾向的家庭。

2.被虐待儿童的年龄段主要集中在三到十岁间,大多数被虐待的儿童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体力方面与监护人相差悬殊。

3.从虐待持续的时间看,由于中国缺乏强制举报制度以及传统观念如“棍棒出孝子”、不管家务事等的影响,虐待行为通常持续时间很长而不会被外界制止。

4.从案件的发现渠道来看,多半是其他亲属或邻居实在看不下去才会报案,再由警察实施解救。

(二)遭受学校教师体罚侵害的特点

从媒体报道和相关案例看,教师对学生的体罚或变相体罚表现出以下特点:

1.很多老师或学校负责人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并不重视体罚问题,在发生了纠纷后,不肯承认错误。

2.体罚多发生在中小学,乡镇或县城一级的学校最为普遍。中小学的学生与老师在体力方面存在较大悬殊,乡镇一级的学校,师资配备质量不高,老师、家长在未成年人权利保护意识方面相对欠缺。

3.体罚、变相体罚或侮辱的方式多样。有老师直接对学生施以暴力的,也有的是老师让学生相互惩罚。除体罚外,对学生造成伤害的还有变相体罚和语言暴力,可能对学生造成更严重的伤害。

4.纠纷处理上中学校态度强硬,结果扩大了损失范围。体罚或变相体罚后,很多学校往往态度强硬,采取措施强迫其他学生作伪证和孤立被体罚的儿童,这也导致被体罚的儿童产生精神疾病。

(三)遭受报复社会型无差别暴力侵害的特点

从最近接连发生的几起校园血案来看,儿童遭受无差别暴力侵害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凶手多因为个人遭到或认为自己受到不公正待遇,以砍杀儿童方式报复社会。

2.受害儿童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对突如其来的危机没有及时作出反应行为如奔逃、呼救以引起更多警觉等。

3.儿童与凶手体力差距悬殊,几乎没有任何反抗能力。

4.学校安全保卫薄弱,在儿童遭受人身伤害时无法及时给予保护和救助。

二、儿童暴力侵害案件多发原因

(一)现有未成年人家庭保护法律制度存在的不足

在实际生活中,对儿童实施家庭暴力、伤害儿童人身权益的案件屡有发生。究其原因,施暴人思想认识落后、法制意识淡薄是根本因素,但是,反对家庭暴力专门法律欠缺、儿童权益保护制度不完善等也是重要因素。

1.对于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暴力侵害未成年人行为,缺乏及时发现的有效渠道。针对举报义务主体,不举报的法律后果,举报渠道,接受举报单位反馈等问题,并没有具体实施的规定。

2.对于生命健康权益受到威胁的儿童,缺乏制度性救助程序和临时安置机构。对于立法没有对救助机构以及可采取的措施作出规定。

3.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并没有明确禁止家庭内体罚,同时对施虐监护人应承担的民事和行政责任规定不明确。

4.现有的民事和刑事诉讼制度设计不利于被虐待儿童获得司法救济。整个法定人制度的设计是基于父母子女利益一致的假设,这导致父母侵犯孩子利益产生诉讼时,没有人在法庭上代表孩子的利益。

(二)现有儿童校园保护制度存在的问题

在1992年1月1日生效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已明确禁止校内体罚或变相体罚。但是如果没有相关的配套制度,这一条规定是无法得以有效实施的。

1.教育行政部门没有明确要求把法制课作为教师进行在职培训或再教育的必修课。很多老师正是由于缺乏基本法制意识,才导致了体罚的发生。

2.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幼儿园的监督管理还有待于强化,尤其是没有将学生投诉制度明确化。很多案件中,如果教育行政部门能够接受投诉并及时开展调查,很多案件能在最短时间内以最小的成本获得解决。

3.对于责任人的处理方式,现有《未成年人保护法》只规定“由所在单位或上级机关应给予相应处分”,至于如何具体操作法律并没有规定。

4.最近的几起校园血案的发生让人们认识到校园安保机制、安全教育立法的缺失。

三、对策研究

通过检视现有儿童保护立法、执法和司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可以将儿童安全保护状况堪忧的原因分为有法不依和无法可依或立法本身存在技术问题等类别,不能真正(下转第90页)(上接第86页)保护儿童合法权益,现针对这些情形分别给出相应的建议。

(一)现有法律框架内的儿童保护措施建议

1.预防家庭中的儿童虐待案件方面:

(1)未委会(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居委会(村委会)、派出所和妇联可以联合构建一个基层家庭虐待防护网,建立及时发现案件的有效机制。

(2)重视家庭问题的及时解决来预防家庭内儿童虐待。家庭内虐待儿童事件,往往是家庭问题的折射。要防止家庭内儿童虐待事件的频发,必须对有未成年子女的特殊家庭给予特殊关注,通过及时解决家庭问题来防止儿童虐待事件。

(3)采取推动儿童保护社会工作事务的发展,推动儿童保护民间组织的建立,建立受虐待儿童庇护机构等综合措施。

(4)未委会或妇联可以支持儿童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严重虐待行为,对于的确不适合做监护人的父母,法院可以判决剥夺监护人资格,该由其他亲属担任监护人。

2.关于教师体罚儿童的案件。《未成年人保护法》已作出了明确的禁止性规定,主管部门和学校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实现未成年人最大利益的保护:(1)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将学校领导和老师的法制培训形成制度,每年定期组织培训,要将法制课作为教师进修课程中的必修课。

(2)要建立教师的定期考评制度,对于体罚手段恶劣且对学生造成重大伤害的老师,要及时转岗或解聘、辞退。

(3)主管部门应设立面向学生或家长的举报电话,及时了解发生在学校内的体罚案件,并全程监督学校对体罚案件的处

(二)立法建议

1.关于预防或处理儿童家庭暴力案件的法律:

(1)规定邻居、老师的强制举报制度,在各级未委会设立举报电话以及立即开展调查的制度。

(2)从法律上明确规定被虐待儿童的紧急救助程序和各级政府要设立儿童避难场所。

(3)改革法定人制度,设立儿童诉讼监护人制度,从国家层面改变现有的法律援助申请制度,允许儿童本人或其他组织帮助儿童申请法律援助。

(4)明确规定监护人监督和培训制度。对于严重侵害儿童合法权益的,法律应明确设立监护人资格中止制度和撤销制度,并明确监护资格撤销后,被撤销资格的父母要承担的责任和新监护人的担任资格和指定程序。

2.关于预防和处理教师体罚学生案件的法律:

(1)法律应规定,发生教师体罚学生案件时学校向教育主管部门及时汇报的制度。

(2)明确规定将法制培训列入学生和教师培训的必修课。

(三)针对无差别暴力侵害儿童犯罪的实时举措建议

1.全面强化易被侵害单位的安全防范措施。政府应组织对学校等易发生暴力侵害案件单位的安全检查,针对存在的薄弱环节,全面落实人防、物防、技防各项措施。公安机关要迅速组织开展学校及周边治安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常态化治安巡逻。学校等单位要配足配强校园安全保卫力量,以有效应对各种突况。

校园暴力的解决办法及建议篇10

1.确立办学方向我国的国家性质与基本国情决定了人才强国战略的必要性,以及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方向。因此民办高校中党政合一管理模式的确立为民办高校的办学指明了方向。党政合一的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地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和行政部门的职能作用。首先,党委政治核心地位体现在全面参与学校的党建、思政和德育工作,并督促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依法办学。其次,党委参与到学校的教学与科研管理之中,与行政部门共同对工作中的重要事项进行讨论和决策。最后,党委的政治核心能确保在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与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2.推动事业发展民办高校党政合一的管理模式能为民办高校营造更好的发展空间,有利于推动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首先,民办高校当前存在办学特色不鲜明、办学营利性重的问题。通过增强党在学校内部管理中的渗透能有效促进全校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的提升,进而表现为办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解决了办学营利与社会公益的矛盾。其次,民办高校办学时间短,往往在办学经验和管理水平中存在不足,这时党组织参与到行政工作之中能够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人才的凝聚力,不断提升其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最后,民办高校校园中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盛行,党政工作的结合一来可以增强广大教职工对民办高等教育事业的正确认识,在学生中通过党员先锋模范的树立,从而遵守以社会主义正确价值观为导向的行为规范准则。3.维护和谐稳定民办高校构建和谐校园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大环境下的必然要求,高校的和谐稳定主要表现在安全的校园环境与和谐的发展环境两个方面。安全的校园环境是民办高校规范办学与法制办学的体现。针对目前校园暴力事件的频频发生,党政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落实需要一支素质优良、执行有力的党政工作队伍。因此党政合一的管理模式对安全校园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二、民办高校实行党政合

一管理模式的具体措施民办高校要对党委在学校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清晰的认识,正确认识到党委“服务于高校”而非“服从于高校”。学校在办学观念和利益上产生矛盾时,党委要及时发挥协调沟通的积极作用,引导董事长会正确看待投资与回报、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在保证教育质量的基础上兼顾办学者的利益需求。从目前民办高校办学实际经验来看,民办高校实行党政合一管理模式有必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优化与强化。1.落实党政联席会党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是保证党政合一工作运行的有效机制,民办高校每年至少召开两次联席会议。通过党政联席会议,学校不仅可以对党建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以及学校行政工作的改进措施进行商讨,还能更好地加强与上级党委组织部、教育工委之间的联系。2.规范党员培养工作民办高校的党员培养工作应从这几个方面做起:其一,在校园中大力宣传入党启蒙教育,尤其是做好新生的入党工作;其二,规范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培养一批人员素质较高、数量充足的教师队伍;其三,严格党员发展对象的筛选,严格执行“坚持标准、确保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要求,积极而稳妥地做好发展党员工作。3.建立科学的督导机制民办高校要从建立科学的督导机制做起,加大对内部管理工作的检查力度。党委组织要同行政部门一同对学校的教学质量与办学手段进行督查。首先,民办高校的党委组织要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制订更为详细的、可操作的实施办法,建立起必要的例会制度、信息通报制度、问题反馈制度及危机干预制度等。其次,要落实明确党委书记作为督导专员的职权范围,确保工作的独立性和有效性。最后,党组织负责人依据法定程序参与到学校董事会或理事会之中,并严格遵照董(理)事会章程规定,参与讨论和共同决定学校重大事项。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