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管理范文

时间:2023-04-09 22:44: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校教学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校教学管理

篇1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教学质量

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是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动力。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的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在实现由数量增长、规模扩张到水平提升、质量提高的转变进程中。在高等教育的这一重大转变中,高校教学管理观念的转变和改革已成为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用现代教学管理理念代替传统教学管理理念,构建理念先进、职能更新、制度科学、运行高效的教学管理制度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有效模式,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实现以下教学管理观念的转变。

一、提高教学质量的观念

我国目前多数高校教学管理仍然以重秩序、轻质量的模式运转,把维持教学工作日常运行作为教学管理的唯一目标。所以多数高校都在教学运行的各环节程序化管理上下功夫,而未进一步把教学质量提高的创新改革作为教学管理的重点。因此,教学管理常常陷于繁琐的日常教学事务性工作中。在我国高等教育实现跨跃式发展的今天,高校教学管理的重心已转移到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上,教学管理的目的应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实现教学管理由维持教学秩序到教学质量提高的职能转变,具体措施是:一是深入研究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有效性,各高校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后,如何实施人才培养过程,教学计划、修读方式、课程模式等如何有效运行,是教学质量提高的第一重要环节;二是重点加快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高校评估中教学质量重点是专家听课,课堂教学内容应紧跟时展,反映社会前沿问题、热点问题、难点问题,教学过程应引进多种启发式方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模式;三是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不仅要加大课外实践教学内容,而且要扩大课堂内实践教学学时,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四是加强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以教育部“质量工程”建设为契机,加大投入。加强教学名师、特色专业、精品课程、教学团队等方面的建设。

二、提升教学服务的观念

到目前为止,多数高校教学管理的重心仍在控制和监督上,各高校都设有教学督导室,都在建立其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多数都是在检查、控制、监督上下功夫,而在发挥教学管理的服务功能上作为较少。在如何为学生服务、如何为教师服务上所做的工作有限,未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教学管理应着眼于如何为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服务,如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服务,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为实现教学管理服务师生的目的,教学管理应实现从控制和监督向管理服务转化。服务应成为教学管理制度的一个基本性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满足教师的教学和科研需要应是教学管理的核心内容。具体措施是:一是转变观念,增强管理服务的意识,加强管理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二是制定为教师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制度。教学的各项规章制度、质量标准应从有利于教师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出发。三是改革完善学生转专业的相关制度,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主攻专业的机会。提供多次专业选择机会是国际上通行的尊重学生求学意愿的作法。而我国高校在此方面给学生的机会很少,限制很多。虽然有些高校已经开始探索,但离学生的需求还有相当的距离,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特点和实际条件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负责精神,不利于培养具有个性和创造性的人才,学校应为那些希望转专业的学生提供机会和条件。四是引进先进的信息化平台。在学生的选课系统、安排系统、考试等教学管理中。广泛采用信息技术,不断推进教学资源共享,逐步实现教学管理的网络化和数字化。实现管理服务的现代化、精致化、人性化。

篇2

一、重塑教学管理理念

教学理念的塑造对改革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有决定作用,促使教学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现代高校应该以提高自身持续创新能力为中心,塑造教学理念,促使其更好地引导社会发展,激发和提高教职工工作的主动性,并优化其内部资源组合。第一,高校教学管理要结合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刚性管理是教学管理制度中类似于纪律制度的权威化异性指标。柔性管理重视情感教育,利用感情和精神的感染力和号召力开展管理工作,是高校教学管理向民主化发展的一个要求,确保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高校教学管理要结合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以尊重师生为基础,推动高校的发展。第二,高校要结合竞争和合作。从高校的角度来说,其面临的主要竞争是培养人才的质量和教学水平。高校一定要在知识创新的过程中引入竞争和合作,与其他系统进行合作,不断提高竞争实力。竞争和合作的理念也可应用于师生关系管理中,不仅促使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等之间进行竞争,也要加强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等之间的合作,通过合作增加交流,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第三,高校教学管理由权力集中转向民主管理。社会各界已经认识到民主化管理的必要性,高校也要将上令下行的教学的理念引入高校管理中,向上下协调、相互协商、共同参与的管理模式转变,这就需要高校管理者认识、认可、执行,通过民主化管理提高教职工、学生等的积极性。

二、高校完善各级管理机构

以正确处理教学与其他工作之间的关系高校只有好好完成教学管理工作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大部分高校因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无法明确教学管理部门的职责,难以提高教学质量。所以,高校在完善各级管理机构之后,对教学与其他工作的关系进行正确处理,才能有效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和质量。重点是对校、系、教研室三级教学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正确处理。目前,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自身办学也更加自主,必须正确处理这三级之间的关系,规范性划分各级的工作,校级和教研室也要合理分配设计、检查、监控、评估,反馈教学设计的成果,不断提高教学管理功能。此外,高校教学管理组织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而合作共处和团结协作精神能够切实提高教学管理组织的效率以及成效。首先,高校领导之间要加强协作。目前,高校通常实施的是校长负责制,校长和副校长分工管理高校日常工作,极易促使领导主观性考虑问题,增加内耗,因此,高校领导需要加强合作,然后再进行分工管理。其次,教学操作成员要加强合作,也就是各院、各系、各研究室执行教学管理工作。高校不断深入改革,完善专业设计,逐渐体现出学科之间的交叉性,增加了教学管理工作的复杂性,需要加强教学成员之间的合作,推动高校教学管理的协调发展。

三、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以及评估机制

篇3

本文针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的着力点进行分析,结合当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现状以及创新现状等,从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现状以及教学管理创新意义以及优化改善措施等进行深入探索,主要目的在于推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发展

教学创新是促进教学发展与进步的基础,高职院校在教学改革创新中,提升教学管理方式的优化,逐渐深化教学改革,从教学管理改革基础上实现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一直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但是在实际改革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的影响,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完善,以此实现真正的教学管理创新。

一、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的必要性

在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的基础下,高职院校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首先是在教学规模以及教学理念上受到限制,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高职院校教育受到严重的教学冲击。其次是在教学质量以及教学素质等方面,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最后是在教学对象方面的限制,多种原因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转型成为必然趋势。与此同时,人才管理的发展,不仅要求应用型人才具有非常熟练的技能,在综合素质上同样非常重视。在这种经济市场不但优化与发展的基础上,适应人才市场要求提高教学管理更是尤为重要。从整体上来讲,教学改革的不断进步主要是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质,重视对学生潜在能力的挖掘,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综合型人才。但是因为教学传统以及教学模式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导致高职院校在改革过程中受到很多约束。本文对此也进行了总结,根据详细深入的分析,提出改善优化措施。

二、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的限制性问题

首先,高职院校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手段等影响到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创新进程,传统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教学中根深蒂固,无论是教学课程的安排,还是专业性教学的设置等,改革力度不够,效果不理想,教学理念得不到更新,教学管理上比较呆板教条,对学生主体性的认识不够,限制了学生的学习思维变化与创新,不能很好地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高职院校在进行改革过程中,不能很好地适应教学体制改革。一些院校基本延续着行政组织管理,强制性约束学生的学习以及各种行为。这种强制性的教学管理方式导致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忽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性,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比较少,管理制度不够规范,存在很多不透明管理方式,不利于高职院校教学的进步。教学队伍不够强大,教学水平不能得到很好的提升,一些高职院的教师基本都是毕业之后的学生,虽然在专业知识上掌握比较多,但是在实践经验上不够,因此在教育上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学实践的需要。加上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不够,专业性不强,导致管理质量不明显。最后,学生的学习考核制度不完善,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考核一直是高职院校非常重视的问题,同时是影响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内容。当下很多高职院校在不断发展中,考核方式比较落后,考核形式单一,效果不明显,不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能力。在这种角度上,学校需要根据学生综合性能力的考核要求不断完善考核制度,根据考核的内容以及考核的标准提高对学生综合性能力的考核。这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在技能学习中或是知识学习中存在的不足,根据学生学习上的缺陷,优化教学方式。

三、高职院校教学优化改革措施

1.优化教学理念

对高职院校教学发展来讲,教学理念的创新是推动教学改革的重要动力。学校在促进学生专业技能教学优化基础上,要不断提升对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在就业竞争中的优势。学校要改善传统教学中呆板教条的教学方式,引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提升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开放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学校要提高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发挥滋生的创造能力,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个性发展,更加全面地掌握学生在学习上的不足,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2.完善高职院校教学流程

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是促进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当下的就业发展以及人才市场对于学生的要求,学校要不断优化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系。根据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系中存在的不足,学校要对教学管理体系进行分层次的优化管理,保留传统教学管理中具有的优势,不断注入新的教学流程,在保证教学流程清晰明确基础上,实现对专业技能教育的集中,更好地推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的实现。

3.完善教学考核制度

学校要提高高职院校教学校核制度,针对学生本身的学习与综合能力展开准确清晰的考核与评价,在不断完善考核制度基础上,需要对师资力量进行壮大,使教师积极参与考核制度的完善中。学校要制定严格的监督检查,分析评价系统,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考核,重视考核中的层次化分析以及考核范围的扩大,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考核内容需要进行区分,考核内容根据考核的具体需要进行灵活变动,实现考核的真正目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在进行教学改革期间,要根据教学的具体需要以及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相关的优化措施,通过优化教学理念、完善高职院校教学流程、完善教学考核制度的基础上,更好地实现教学管理的优化,推动高职院校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龙麟,周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J].改革与开放,2010

[2]闫丹.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探析[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

[3]戴国宝.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创新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

篇4

关键词:高校 教学档案 管理

近年来,随着教学形式和课程模式的多样化,档案的种类不断增加,档案内容也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从而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也应按照高校教学规律的要求,实现教学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现代化。

一.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档案管理意识不强

一些高校的教学和教辅人员,对教学档案工作缺乏充分认识,甚至于对教学档案的归档持抵触态度。有些人认为,教学科研成果是他们自己心血的结晶,自我保存得相当好,没必要归档;有的教师认为,材料放在自己手中,用起来方便等。有些院(系)在期中教学质量检查中,不按照教务处要求整理材料,造成了教学档案收集不够齐全完整,归档材料质量不高,严重影响了教学档案的建设和利用效率,从而也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应严格按照其基本原则,进行科学分类集中统一管理。近年来,随着国家《档案法》、《普通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办法》等一系列档案法规的出台,各高校的档案法规制度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就目前各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现状来看,很多高校仍存在着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问题,尤其是基层教学档案的管理,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有些高校没有建立规范的部门立卷制度;有些高校各基层部门没有指定专人负责文件材料的收集归档工作;有些高校频繁更换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等。

(三)档案工作队伍不稳定

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需要有一支比较稳定且业务能力较强的专、兼职档案工作队伍。教学档案产生于教学及教学管理部门,需要有既懂档案业务、又有责任心的人员来管理。但目前许多高校都没有给这些部门配备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其教学档案的管理基本是由各部门的教务、教学管理人员兼任,而且这些人员更换非常频繁。

二.改进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提高对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

教学档案管理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必须把它纳入教学计划、规划、教学管理制度及其各级人员的管理责任制中,作为考核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标准之一。首先,学校有关领导应该经常过问教学档案工作,把教学档案管理列入学校的工作计划,在经费、人员、用房、办公等方面提供便利条件,定期检查和研究教学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学校档案部门必须督促、指导和检查全校教学档案工作,验收各部门移交的教学档案,按照《教学类档案工作规范》要求,做好教学档案的整理、分类、保管。

(二)健全教学档案管理制度

由于认识不到位,致使档案管理部门缺少相对完善的、系统的管理制度。例如一些教学档案资料的收集,保管,借阅等都没有明文规定。因此,要健全教学档案管理制度,以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可考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明确登记制度(目的是及时掌握收集工作情况,避免应归档材料的遗失、散落),执行时限制度(强调及时收集,目的是确保归档文件材料齐全完整),履行查对制度、移交制度、索要制度和督察制度等。

(三)打造高素质的教学档案管理队伍

要建设优质高效的教学档案管理队伍,首先要有正确的人才观,要大力做好档案人才引进、培养工作,以人才资源推动档案工作前进的步伐。比如,选拔优秀的高校档案管理专业毕业生,给教学档案管理队伍补充新鲜血液,优化队伍结构;加大在职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通过召开交流会议、教育培训、学历教育等多种形式,提高档案人员的政治理论修养、业务水平以及现代管理能力,改善档案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为高校教学档案工作发展提供高优质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四)实现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化

篇5

高校教育的第一任务就是为社会培养综合素质能力强的全面型人才,因此新时期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要以“培养全面型人才”理念指导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自身的优点,突出学生的优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学生在高校受教育阶段接受到先进的教育知识,掌握社会需求的技能,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同时引导学生主动认识社会,了解真实世界,促进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发展。

2贯穿“以人为本”理念

学生管理工作以“以人为本”的理念,归根结底就是以学生的满意度以及对高校教育的要求作为评价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标准,因此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要以服务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为立足点。服务学生: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者要具有服务理念,其所从事的工作是为学生而服务的,大到学生的学习环境小到学生的宿舍日常卫生,都需要学生管理工作者的细微工作,学生管理者其性质就相当于学生的家长,处处要以服务学生为根本工作原则;关心学生:高校教育管理者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家庭经济收入、学习成绩、个好以及生活阅历等等,将了解到的学生基本情况记录到学生的个人档案中,以此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有效的管理措施,对于属于特殊群体的学生(贫困生、单亲生、残疾生)高校要对其进行一定的心理辅导教育,给予他们特殊的物质照顾和心理安慰;尊重学生:高校在培养学生过程中要形成以学生兴趣爱好为主,兼顾被动接受教育的措施,积极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进行学习创新,避免出现以惩罚为目的的处罚,对于学生的违纪行为,高校要尽量减少行政处罚,而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对其进行思想教育工作。

3强调“自我管理”理念

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也要突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建立以突出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管理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自我管理就是学生要以管理主体的身份参与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改变学生在教育管理中的地位,通过学生自我管理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以及自立能力等等。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者要建立以高校学生处负责,辅导员、班主任为基础,学生干部为中心的学生教育管理方式,培养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习惯,并且以学生干部为具体管理措施的监督与引导,实现学生之间的自我管理,促进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

4坚持“精细化管理”理念

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特点与难点就是教育管理的事务繁琐、细微,因此高校学生管理教育者要在工作中坚持“精细化管理”理念,将规范学生管理工作每个环节的程序与步骤。首先将学生管理规范做到细微化,注重对于学生管理工作环节的每个细微处,杜绝发生因为细微隐患造成的事故发展,同时严格规范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将管理工作责任落实到实处,量化到具体责任人;其次学生管理工作要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要积极借助先进的管理技术,分析学生管理工作的客观规律,及时总结经验,促进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发展;最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要深入,学生管理对象是学生,学生是高校教育主要活动者,学生在高校期间面临着许多问题,因此高校学生教育工作要做到具体,避免出现形象化管理。

5加强“队伍建设”理念

篇6

(一)职业教育的新要求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技能人才培养是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主题。依靠低成本廉价人力资源打天下的就业岗位全球战争时代已经过去,目前我国的就业市场的竞争已经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我国企业的产品目前还处于“中国制造”阶段,离“中国创造”的差距还十分遥远。当前,中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着重在学校教育。而作为肩负有“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的高职院校应该做些什么呢?可以做些什么呢?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它既不是单纯的职业科学,也不是单纯的教育科学,是两者结合的交叉学科。其培养目标是技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产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教育内容是以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态度为主的。这些特点为我们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时任中国教育学会会长的顾明远教授早在2005年的“高职教育人文论坛”中指出,“如果高职教育纯粹以就业为导向设置专业和课程,而忽略了对学生作为‘全面的人’的教学,当学生走向社会工作岗位,他们可能很容易上手某项技能,成为熟练工,但由于他们在人文素质培养上的缺失,使他们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从而在激烈竞争中同样处于‘弱势’,最后面临的依然是‘解聘’①。可是,现今的高职院校的改革中,怎么协调人文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关系,仍旧是摆在教学管理人员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二)政府的支持与政策的保障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口到2020年将达到1480万人,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总规模(含高等职业教育)将达到达到3550万。高职在校生的人数占到了高等教育人口的41.69%。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第六章中,国家对有关职业教育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首先,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其次,政府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第三,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最后,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这些举措,都为我们的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人员提出了要求与挑战。我们必须在人才培养质量上,在和企业的合作中,切实进行管理的创新,才有可能真正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二、教学管理改革的理念:改革什么

教育的本质是使人成为“人”,高职教育既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又具有教育本质的共性,也应是“成人”教育,即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公民,促进人的生活的、道德的、情感的、理智的与技术的和谐发展。教学管理过程中的各项活动都是围绕促成“人”的发展,包括了教师的个人成长和学生的成才。在教学管理改革中,教学管理者应该具有怎样的理念呢?怎样才能实施有效的目标管理?以“不管”来达到管理的效果呢?

(一)服务的理念

英国数学家、哲学家怀特海曾说,“没有纯粹的技术教育,也没有纯粹的人文教育,二者缺一不可。没有人文教育的技术教育是不完备的,而没有技术教育就没有人文教育……”②。在高职教育的教学与教学管理中,过度关注的是学生的“一技之长”的发展,而忽视了人文教育。教学管理中,无形中便形成了一种“依法治校”“靠制度约束人”的管理文化。在对教师的日常管理中,也是以各种教案模板,统一的教学计划进度表来进行教学管理。教学行政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信息服务,汇集、协调,沟通、综合,研究、参谋等工作决定了教学管理部门是以服务其他职能部门为主的。教学管理部门虽然和其他行政部门一样,是服务于全校师生的职能部门。但是,教学管理部门是直接为全校师生提供服务的,它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影响着各项教学政策的实施与学校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提高“教学管理部门”的服务意识是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

(二)学术理念

教学管理部门是否能为学校的教学决策提供一些新的思想与观点,能否真正发挥教学管理的功能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呢?教学管理结构中的科研部门是否能为学校的教学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研究?这都离不开教学管理人员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只有在具备一定的理论修养的基础,才有可能在常规的教学管理中去发现问题,深入领悟。而不只是简单的执行学校的各项教学政策与文件,疲于应付管理中的琐事。建立以“教学学术”为主导的管理理念。教学管理人员为广大教师创立“教学学术”的教学氛围,建立以“教学学术”为主的教学管理制度。首先,教学管理人员本身要有科研的眼光与科研的意识。其次,教学管理部门要为教室们创造一种为教学服务的科研热情和提供科研的条件。最后,要建立以学术科研为主导的教师评价制度。高职院校科研的主要精力大部分集中在学科自身的发展上,需要教学和科研管理部门在组织和管理上做出相应的指导与帮助。教学管理中采取恰当的激励和评价机制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潜能,调动其教学和研究的积极性,从而形成一种以学术为中心的向心力与凝聚力。

(三)以师为本的理念

“博洛尼亚之所以有了大学,得益于罗马法学者欧内乌斯,巴黎大学的出现肯定与经院哲学的创始人阿贝拉德有关”③,教师的地位在学校的发展中是十分重要的。作为教师特有的迷人风格成就了这些著名的大学。教师的师德魅力在新时代的高等教育中有着同样的效果。因此,我们在教学管理中,应该强化“以师为本”的管理思想。张楚廷校长提出,“一般教师除了工资之类的物质条件外,他们更看重的是文化环境,学术环境,更注重自己作为独立学人的尊严。”④在职业院校招生局势严峻的情况下,“没有学生何来的老师”的论断,固然有它的道理。可是一味的把学生的地位摆得比老师还重,甚至在老师和学生发生矛盾的情况下,不顾老师的尊严,这样的态度与理念也是需要摆正的。只有充分的尊重了教师的地位,让教师的权益得到了充分的保障,才能调动教师的教学的积极性。更何况“尊师重道”本就是一种品品德,是我们在做学工工作的时候应该注重的。没有这一种品德与文化,学生管理工作也是问题百出的。倘若行政管理部门以管理者的姿态凌驾于教师之上,教师成了学校最没有话语权的群体,学校的管理部门应该加以反思。作为教师,也应该提高自身修养,来树立作为高校教师的形象。(四)反思的理念哈佛大学的校长在做350年校庆讲话的时候,谈及的是其担忧和可能的危险。忧思精神是我们值得借鉴的。高职院校从创立到发展,固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可是我们的管理部门是否看到存在的危机与问题并加以落实和解决。正如张楚廷校长所言,“一个成熟的名族,一所向上的大学,是必然经常要看到自己的危机与落后面的。”⑤在生源紧张的局势下,高职院校要得以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在现实中去反思。唯有如此,才会有其发展的生命力,才能站稳脚跟,并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无论是作为教师,还是教学管理人员,也是如此。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何真正去落实教学的质量保障体系,教学计划是否得到有效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的各项目标是否符合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学管理的各项制度和文件是否得到了有效执行,教训研究与改革是否有序进行着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教学管理人员应该反思和不断进行探索的。

三、教学管理改革理想:改向何方

(一)树立人性化的教学管理理念

管理理念不明确教学管理理念应当树立四种意识:服务意识,过程意识,动态意识和全面意识,从而真正发挥教学管理机构的功能。在教学管理过程中首先应该,明确教学管理部门是以服务的姿态,为了学生的成才与教师的成长及学校的健康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其次,在教学管理中,有关注整个教学管理的过程,而不是局部的某一方面,从教学计划的实施到最后的评价评估。再次,教学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等诸多环节。最后,要全面把握教育教学的相关政策及发展趋势,站在学校发展的全局来看待教学管理中的问题。

(二)建立稳固的质量保障评价体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党的十八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加紧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教育部颁布《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三十条)中的第三条明确指出要: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作为教学管理部门要关注的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人才培养的重大任务落在在高等院校,高等院校的教学管理部门需要对其做出反应与决策。首先,要有激励创新性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什么的方法才能促成学生的创新思维呢?高职院校的学生是否就应该只注重技能的训练呢?如张楚廷校长所言“如果英语律师业和美国律师业的水准存在令人遗憾的差异,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可能是美国的法学院强调实际的训练,而英国的大学注重对法律的理解。”⑥如果我们过分注重了技能的训练,学生极有可能成为了机械的受训者,没有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是无法成为职场需要的合格人才。古代中国科学也是偏于发明而乏于发现、重于实用而轻于思辨,这些也是现在职业教育所缺失的。这种“实用主义”的文化和引导,体现在学生身上则表现为:只对专业和专业相关课程感兴趣,非专业课或专业核心课的课堂没有生机,学生管理人员也只关注学生是否积极参与了专业类课程的学习。因此,教学管理者应该在这些方面,给予教师合适的引导和激励机制。在对教师的评价中,鼓励创新性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既关注课堂也关注课堂外的教育。逐步从传统的课堂教学管理中解放出来。其次,要关注教学过程的管理:要树立评价意识,让每个学生能体验到成功和快乐。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又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既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又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要使评价从单纯的书面测验、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情况转变为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尤其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变化与进步。高职院校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既关注“过程性评价”又重视“终结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情感意识,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尊重学生的人格,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重视情感、意志、动机、信念等人格因素的价值。教师要从心灵深处抠除优、良、中、差的等级烙印,与学生情感互动,心灵沟通,共同发展。教学管理部门在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中,都不可忽视这些因素。最后,落实教学质量管理及评价。进行各项教学质量的改革,最终离不开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我们要“改进教育教学评价。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开展由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做好学生成长记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乐观向上、自主自立、努力成才。”⑦高职院校对于教学质量的评价也应该是多方位的,这对教学管理部门提出了积极创新并落实教学质量评价的各项指标新的要求。

(三)组建教学科研管理型的教学管理队伍

随着教学管理部门的理念改变,对教学管理人员自身的能力要求也要发生转变。教学管理部门自身应该是一个对教学管理工作充满了热情和有一定科研感悟能力的人。因此逐步增加一些善于教学又懂管理的教师融入到教学管理队伍中来,同时也积极鼓励现有的教学管理人员进行教学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多开展教学类的学术交流活动。以教学管理人员的教学科研氛围来影响和带动其他教师一起参与到高职院校的教学科研中来。教学管理人员除了有自己的“专业”知识之外,还应该对课程的一般理论、对教学的一般理论有更好的理解与素养。对于其他系部的专业的知识和理论也应该有所研究,并且需要有计划地提高自己的教学管理水平。现在高职院校管理中的学术性缺失已经比较明显。学校的科研,应该是与教学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可在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很多高校教师知道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也有大量的时间来从事科研,可是却不知从何下手。学校对科研的重视不够,科研经费投入就很难保障,自然就缺少很多科研工作的培训,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其实,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进行并不矛盾,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可以纳入科研的课题,科研的进行可以帮助更好的改进教学。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有着忧患意识,只有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落后与不足,才能迎头赶上,至少可以缩小一些差距。多一点科研的意识与激情,主动参与科研工作。尽管从事科研工作的大环境不是那么的令人满意,但是目前可以坐的是加强自身的理论修养,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学的水平和科研的意识。

(四)落实各项管理制度

首先,完善教学计划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各专业的教学计划是否得到了很好的实施,是否达到了理想的效果,是否能够适用市场的需要,这都是教学管理部门需要进行监督,管理及评价的关键要素。其次,加大教学运行管理力度。教学过程管理的直接目是使教学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教学管理工作的“管”是为了以后的“不管”,是由教学型的教师队伍过渡到教学研究型的教师与教学管理队伍过渡的重要保障。再次,教学质量的评价包括了教师课堂的教学评价与学生的学习评价。构建课堂教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教学管理人员的教学和服务管理水平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最后,加强教学基本建设管理。教学基本建设与管理也是教学管理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为教学管理的成功实现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五)寻找学院的特色,以特色的管理和专业立校

高职院校要在如今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找到生存与发展的更好道路,就应该探索适合高职院校特色的教学管理方式。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的学风建设一直是高职院校所缺乏的,也是需要学校的各部门齐心协力,积极配合,才能办出有自己特色的高职院校。大学的特色成为了高职院校的生命线。每个专业有每个专业的特质,人才培养的时候务必充分研究专业的特质。纵观现在的高职院校,什么专业受欢迎一点,大家就纷纷开办什么专业,哪还有什么特色可言?有的甚至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更加不利于专业本身的发展。某些专业的开办率竟然已经达到100%,可市场已经基本饱和。如果在专业的设置上,整合一下资源,每个学校都具有自己的特色专业,而且把专业特色做强、做大,至少在省域范围内做成一流的专业或者专业群。比如,长沙民政学院的殡仪类专业,已经办出了其专业的特色,若其他专科类院校都在自己的专业建设上丰富自己的内涵,做强、做大,做出至少一个具有竞争力的专业,何尝没有为学生的专业选择坚定信心呢?2010年,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在95%以上,但依然存在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人力资本浪费等现实问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滞后于人才市场需求。从2009年开始,省教育厅开始实行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抽查制度,引导职业院校加强专业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四、结语

篇7

高校的教学管理必须遵循高等教育管理的基本规律,以服务大学教学为指导思想,运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建立便于教学实施的规则系统(管什么?)、运行监管系统(怎么管?)和评估反馈系统(管理效果?)。各个系统围绕教学环节,以运行监管工作为核心,以反馈测评为手段,紧密联系,共同发挥作用。通过控制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点,优化管理全过程,得以确保人才培养质量。规章制度是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和管理系统运行的基础。高校的教学规章制度是特别针对高校师生的教学行为规范,强化了教师的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同时也注重考虑学术精神的独立性和学生思想的个体性。其二,运行和落实教学规章是教学有序化的基本要求,这个过程以各类教学环节为中心,主要包含课程安排和实施、教学质量监管和评估、教学效果检测等,是整个教学管理系统的核心,并保持规范性、动态的连贯性和稳定性。其三,教学评估和反馈有利于判断教学规则的执行情况和运行的正常与否,也便于及时调整教学安排和建设布局。反馈系统的流程在于信息的收集、选择、整理、决策及反馈上,要求信息来源准确,内容切实,方法快捷,落实操作和及时解决。

二、地方综合性高校教学管理的具体内容和特点

(一)建立完善的教学规章制度和执行机制

客观来说,地方综合性高校的教学规章制度体系包括宏观的教学管理规章总纲、关乎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决策以及微观的涉及教学各主要环节和关键步骤的要求和规定。前者具体指各级教学管理实体的管理规章制度;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大纲);后者则细化到授课、实验实习、考核、成绩、学位授予等关键环节和与教学有关的软硬件设施建设中,如教师、教室、校园氛围等。值得指出的是,地方高校往往因地制宜,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有所异同,这有益于高等教育整体的“生态繁荣”,但是在人才培养的实施流程上,各类高校都遵循同一原则,即在实施具体教学任务之前,设置好教学的计划和大纲,做到有“纲”可依。主观来讲,规章制度必须由管理人员有组织、有目的地执行,所以地方高校要建立一支懂得管理规律的高素质管理执行队伍。首先,教学管理部门(如教务处)要有相应的层级人员机制,责任分明。重点稳定常规教学、学科专业布局、重大考核评估工作,配合各教学单位开展教学基本建设工作。其次,各级教学单位也要根据学科和专业情况设置健全教学管理和研究的基层组织。

(二)统筹协调,稳定执行教学运行监管机制

运行监管系统是最核心和最主要的教学管理活动,它组织安排和督查评估以师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需要管理人员与教学人员相互配合。它涵盖了学校大部分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行为,由层级管理模式根据相应的管理细则来执行。在课堂(课外)教学、常规教学管理、教学效果考核、教学基本项目建设等方面,学院(部)和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分担的组织协调职责和任务既有交集也有不同。如果将教学运行监管系统喻为一架“机器”,学院(部)层级管理便是各种“零件”,而学校层面管理就是“开关、枢纽和油”。学院(部)层级的管理活动较为细致,具体为选择教师、拟定课程内容、教学计划(大纲)、教案和教学方法;安排课程和课外科技活动;开展听课与学术交流、选编教材及教参;拟写专业建设计划等。相比之下,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工作更具整体规划性和权威决定性,包括全校性教学安排和调整、授课效果考试和考核、改善教学设备和环境;保证全校教学秩序稳定;统筹规划学科、专业、课程、教材、教学基地、教学队伍等显性项目建设和学风、教风等隐性项目。尤其在教学基本项目建设中,地方综合性高校要更了解学校特色,不能盲目“跟风”和“复制”同类型中其他高校。

(三)建立及时有效的教学评估和信息反馈机制

及时评估和监控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是为了达成提升教学质量的最终目的。各教学环节的检查以时间先后为区分,为开学前后、期中和期末的教学各项检查和考试考核,涉及学校教务、后勤、学工、资产等多个部门;方式一般为常规听评课、教学信息收集和随机抽检教案和查课等,学校会制定相应的检查工作方案和评价指标体系,收集教学信息,也会在后期反馈过程中及时处理相关情况。地方高校的信息化建设相对弱势,更应充分培训和利用现有的新媒体和办公信息化设施。另外在信息的反馈过程中,多年经验告诉我们,正面、积极的教学信息往往更加具有典范效应,有利于人才的稳定和良好学风的长成。同时,常规的教学检查与监督的形式、教学评估指标的科学性、信息反馈的落实都是有待加强改善的问题。

三、地方综合性高校的教学管理实践

吉首大学在最近几年的教学管理工作中,一方面学习和效仿先进学校的管理经验,另一方面立足地方和学校实际积极探索,明确了以项目达标为核心,重视过程运行与监管的全面教学质量管理理念;确立了以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为基准的管理意识和导向;落实了有规划、有指导目标和较高效力的教学管理机制。

(一)加强教学管理规范化建设,形成了一套健全合理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教学环节质量检测标准体系和层层落实的执行机制首先,针对学生主要来自民族地区、欠发达地区,毕业后主要服务基层的特点,学校制定了符合办学定位和办学水平的要求,又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规范。将修订的相关管理规章制度115项汇编成《教学管理文件》《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管理文件》《教学质量管理手册》《教务手册》《考试手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手册》《学生手册》《实习手册》等8个分册,涵盖了教学计划、常规教学运行、基本建设、教改、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实践教学、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学生学习等方面的管理,形成了教学工作的规范化制度体系。其次,各学院(部)根据汇编手册,结合本专业实际再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和运行机制。对教学管理中的专业、课程、实验室、实践基地等重点工作制定评估方案。如在考核环节,分专业编制了课程考核大纲,制订了《课程考核管理规定》《课程考核工作规范》《考试纪律》《考试过级的有关规定》等,从考场到组织、命题、制卷、阅卷、评分、考试分析、成绩及试卷归档等环节都有严格的质量规定。再次,学校明确了校、学院(部)层级教学质量主要责任人,建立了学术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团、专业带头人、课程主持人、教学信息员。形成了学校职能部门和学院(部)两级教学质量管理组织系统,责任到人。凡是涉及教学质量和考核体系问题,均在调查研究基础上,通过教学指导委员会、校务会认真研究和决策。同时,强化研究所职能和管理人员研究职能,充分调动两级教学工作委员会、督导团的指导、参谋与咨询作用。

(二)严格执行教学规章制度,建立起以“制度、组织、决策、评估、反馈”五个方面有机结合、良性互动的教学运行与质量监管体系在制度方面,学校通过教学任务审批、常规检查、课堂教学质量评估、领导督导听课、巡考、毕业论文(设计)管理与评价、各级教学例会、评教等方式,长期坚持听、评课和教学检查制度,以及实习检查、试卷质量抽查制度;坚持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教材选用评价、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检查与评估、教学单位年终考核,确保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严格执行。在组织方面,建立校院两级信息员制度,不定期召开学生信息员座谈会,了解教学动态。每周召开学院(部)教务秘书会议,听取意见,解决问题。充分利用“教务综合管理系统”的“教学质量监控”模块和教务处网站,建立起教学质量信息管理和信息反馈平台,及时快捷地收集信息和教学信息与数据。另外,积极开展课程、教案、教研室、实验室、优秀论文和指导教师评选;举办教学比武和课件比赛等,促进教学和教改研究水平提高。在决策方面,学校根据不同层次和类型的教学工作要求,制定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切实可行的评估方法客观地评价工作状况。对优秀者加以精神和物质奖励,对教学水平达不到要求者进行必要的惩罚,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在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机制上,推进考教分离。在评估方面,学校每年组织专业、课程和实验室与实践基地及毕业论文(设计)、教改专项等多层次多方位的教学评估工作。建立了学院(部)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将学院(部)教学评价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同时,积极推进评教工作。坚持听、评课和经常性随机听课,积极开展听课月和全校性听、评课活动,同时,采取问卷调查、网上评教等多种形式,推进学生评教。在毕业论文(设计)评估等重点环节,成立核心教师组严把指导教师关,编制指南严把选题关;按照《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手册》的要求严把指导关;抽检论文,严把检查关;完善评分标准和流程,严把成绩关。在反馈方面,坚持每月通报教学情况。教务处以教学会议和《教学简讯》等形式通报教学情况,提出整改意见,并充分发挥教学督导团作用,联系学院(部)深入课堂,及时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反馈给教师本人和所在学院(部)。

(三)合理规划,调整和拓展学校基本建设,培养学科、专业、课程领域的特色项目,扩大专业基础吉首大学所在湘鄂渝黔四省(市)边区是典型“老少边山穷”地区,根据社会需求和学校自身条件,学校抓住地方性和民族特色,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调整专业和特色学科,化区位劣势为办学优势,以开发利用地方资源为重点,增强服务地方文化和科技的实力。学校注重培养优势和特色,积极发展应用型专业和与湖南西部及四省边区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专业,挖掘地方性、民族性资源,把资源特色同专业特点结合起来。一批新专业如旅游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科学、环境科学、植物科学与技术、民族舞蹈等应运而生。相继开设了地方民族史、民族民间艺术、区域资源概况等选修课程,增强学生服务地方的能力。地方需求为专业与学科发展拓展了空间,而坚持为地方服务使专业与学科发展增强了活力。民族学、少数民族经济、生态学、民族传统体育等特色学科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民族学”在短短五年内成为湖南省重点学科和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学术群体。根据大湘西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需要所组建的生态学学科,其研究成果和应用产品倍受称赞。以湘鄂渝黔边区民族传统体育为研究重点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学科成果“西部民族体育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

四、结语

篇8

关键词:教学学术;教学管理;创新

自1990年代美国卡内基教育基金会主席厄内斯特•博耶(ErnestL.Boyer)提出“教学学术”的概念以来,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关注教学学术、研究教学学术的热潮,在实践上一定程度地改变了部分高校忽视教学,或者不重视教学,或者科研冲击教学的做法。然而,尽管有国内学者的呼吁,也有敏锐的高校管理者的努力,但国内许多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依然非常严重。多数教师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科学研究中,较少考虑教学和教学学术等,偏离了大学的本真。因此,我们从教学学术的视角对教学管理中教学学术元素的缺失进行探讨,并提出创新教学管理的建议。

一、教学学术的内涵

面对纳税人对大学的不间断地责难,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主席厄内斯特•博耶(ErnestL.Boyer)在二十世纪九十年表的《学术水思:教授工作的重点领域》报告中提出了教学学术的概念。他认为大学学术包括四个方面:探究的学术、应用的学术、综合的学术和教学的学术。教学学术是关于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学术;教学首先是一种学术活动和一个能动过程,是维系老师和学生之间关系的桥梁。在一个好的教学过程中,老师既是知识传授者,也是新知识的学习者,他也很可能在此过程中得到一个创造性的发展。因此把高等学校教学研究纳人学术范畴、成为教学学术是理所应当的。[1]教学学术概念的提出吸引了众多学者的目光。有的对教学学术作出行为描述,阐述教学学术这一行为的具体特征;有的对教学学术的构成作出分解,阐释教学学术的组合要素;有的对教学学术的概念作出整合,构建教学学术的系统模型。教学学术的概念因为争论而更加清晰,虽然各家仍有差异,但是都一致同意教学学术的共同特征:反思、交流、公开化。[2]高等学校教学的学术性是由教学的内在本质和特征所决定的。同时,高校发展的规律决定了教学在大学中也必然享有学术地位。[3]高等学校教学的学术性决定了教学管理必须立足于教学,从理念到制度,从领导到普通管理人员的中心应该是教学。然而,现实并非尽如理想。

二、高校教学管理中教学学术缺失的现状

在当前许多高校教学管理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样或那样忽视教学学术的现象,特别是管理理念、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等方面。

(一)管理理念的缺失

理念先行带动管理的成效。高校各级各类教学管理人员所秉持的管理理念将直接影响学校发展方向和管理成效。根据我们的调查,与国外相比,我国学者关于教学学术的理论研究仍不够成熟,主要以引介为主。如此致使教学管理者在实践中缺乏教学学术理论支持。不少管理者偏狭地看待学术内涵,他们认为只有生产知识才称得上学术研究,把学术视为发表学术论文与出版学术专著,将传播知识的教学未列入学术范围。故此,他们就不可能把教学上升到学术的层面进行探讨,而是把大学教学仅仅当做肤浅的技能。同时,为数颇多的高校管理者未能区分学科学术与教学学术之间的差异,从而采取相同的管理方式、方法对两种具有较大差异性的活动进行管理,不重视教学学术规律的独特性。认识的偏差使管理者在开展教学管理工作时不能缺乏教学学术理念的指导,热衷于教学的教师在教学上所做的努力和贡献,他们的水平与成果都得不到得不到合理而公正的承认和评价。从而导致那些潜心钻研教学,全身心投入教学的教师的缺少成就感,进而影响到工作的积极性,影响到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

(二)缺乏质量意识

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许多高校教师教学质量意识缺乏。他们大多数人以上课多少的课时量来看待教学工作,较少关注教学效果,教学质量被忽视。高校管理人员考核教师的指标以具体可测的论文篇数、著作多少和课题级别等指标为主。至于教学,也是看课时量的多寡。对于质量缺少相应的可以测量的指标体系。长期以来,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停留在口头上和文件中,具体落实效果不甚理想。如此,造成教学管理人员不重视教学质量,不关注教学质量;教师不关注教学,不研究教学。教学工作中心地位被忽视,教学工作被表面重视而实际上边缘化。

(三)评价机制缺乏灵活性

目前,我国多数高校对教学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仍旧停留在文件中和口头上,对教学工作成绩的成绩承认不足,对教学工作的考核,采取对教学工作量的分解的方法,缺乏具体的、有效的、可操作的方法。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几乎所有高校的教师晋升主要是依据科研成果。尽管每所高校都会定期考核科研成果与教学成果,但其中科研成果所占权重远远超越教学成果。由于科研成果的多少与质量是教师晋升的主要依据。这一规定涉及到教师的切身利益,很容易导致一部分教师重点关注各自的专业领域,产生错误的科研决定轮,误认为学术上的成就可以替代教学的成就,科研好教学质量就高。还会导致一些教师把目光盯在出论著、发论文上,对教学投入较少。教师的教学质量与研究相比其他科研来说难以量化评价,即使涉及到教学工作也是最容易满足的条件。尽管部分高校出台教学岗位职称晋升网办法,但是其条件也是以可以量化的诸如教学比赛获奖等级等为主要指标,许多全身心投入教学、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很少用机会获奖。这大概就是周鼎现象产生的根源。如此僵化的评价机制,忽视了教学的中心地位,忽视了教学的学术性。

(四)激励机制缺失

在多数高校,教师不重视教学的原因还在于对教师的激励机制乏力。教学中心地位的突出,需要全校上下都重视教学,日常的行为围绕着教学。管理人员服务教学,教师重视教学学术,关注教学问题。但是,学校缺乏对教师出色的教学艺术、教学方法和教学成效的欣赏、承认、关心和高度的评价,亦即对教师教学的激励不足。许多高校正在执行的教师绩效考核与教学质量关系不大,教学效果好坏对考核结果影响不大。如此便导致教师教学学术发展缺乏外在的来自于组织的动力,从而造成教学质量下滑。

(五)约束机制乏力

除了激励机制缺失之外,许多高校对于教师的教学行为约束不足是造成教学质量下滑的另一原因。约束机制是为规范组织成员行为,便于组织有序运转,充分发挥其作用而经法定程序制定和颁布执行的具有规范性要求、标准的规章制度和手段的总称。虽然各高校都有相应的教学管理的约束机制,执行起来往往不到位,显得乏力。各高校对于备课、教学纪律、教学方法、教学考核等都有具体要求,但是对于不认真履行职责的教师特别是科研能力强、科研成果多而不能履行教学职责的教师往往不按照制度执行。

三、以教学学术引导高校教学管理创新

为了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回归大学本位,我们根据从教学学术的视角分析了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以下对策促进教学管理的创新。

(一)树立教学学术的教学管理理念

教学学术不单单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理念。为了实现教学管理工作的创新,高校内部各级教学管理人员要树立教学学术理念,用教学学术来统领教学管理工作。首先,要充分认识教学的学术性。教学管理者要认真学习教学学术理论,充分理清教学学术的意义、内涵、作用和运行规律,将教学学术放在与知识生产的学术同等重要的位置。关注教学学术,把对于教师在教学学术方面的期望通过制度融合到他们的工作中,营造敏于观察教学现象、善于研究教学问题、用于发表教学见解的氛围。同时,要制定教学学术制度,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激励教学成就,搭建教师教学学术发展的平台。

(二)构建教学学术主导的评价机制

教学中心地位的突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价机制的有效促进。在教学学术日益凸显其价值的今天,应该构建以教学学术为主导的评价机制,加大教学学术在绩效考核体系中的权重,有针对性地对教学工作作出评价。首先,制定突出教学中心地位的评价指标体系。把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创新,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教师之间个互相交流与合作,教学的反思与研究等纳入到教学评价中。其次,要建立同行评价机制。同行专家在专业领域具有权威性,更能够理解教学学术的意义,掌握着本专业教学的规律和评价标准,他们的评价往往让其他教师接受,他们的肯定会使其他教师精神上得到满足,从而调动其教学积极性,促进其教学学术水平的提高。

(三)促进教学管理制度的系统化

在实际的教学管理中,制度完善和系统化是突出教学中心地位的关键。因此,我们应该以教学学术为主导,进一步完善教学准入制度、教学研究制度、教学交流与表达制度、教学质量管理制度、教学改革制度、教学反思制度、教学档案管理制度、教学经费投入与使用制度等。教学准入制度的完善将会改变过去的高校教师资格门槛过低的情况。通过准入制度可以对教师的学历、学位做出更高的规定,同时可以制定退出机制,从而保障了从事教学的教师的教学学水平。在教学质量管理制度方面,要构建教学信息获取机制,全方位多渠道了解教学实际,从而能够对教学质量做出准确的合理评价,真正保障教学质量。教学档案管理制度将为教学评价真实可靠的依据,为教师教学学术水平的发展和提高提供参考。凡此种种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务必要围绕教学学术来完成,每一种制度的制定和完善要与其他制度相协调、不冲突,才能发挥管理制度的整体功能,从而保障教师教学学术的发展得到保证。如果各种制度之间缺乏协调各自独立或者各种规则出现矛盾,那将失去教学管理制度保障教学学术正常发展运行的功能。因此,各类教学管理制度要系统化,互相组合成为整体。

(四)构建教学学术主导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激励约束是主体根据组织目标、人的行为规律,通过各种方式,去激发人的动力,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和要求,迸发出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规范人的行为,朝着激励主体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过程。在多数高校的教学管理制度中,激励和约束机制行政化程度过高,激励不到位而约束失位。以教学学术为主导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应该平衡激励和约束的关系,使其相得益彰。就激励机制而言,高校应该以教学学术为中心设立奖项,激励教师探索教学、研究教学。例如可以设置基于同行专家评价的教学成果奖、教学创新奖,并将这些奖励纳入到教师晋级之中。同时,建立教师发表机制,鼓励教师公开教学成果。高校应该为教师教学学术发展搭建平台,为教师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发表教学见解、交流教学经验、彼此评价教学效果等,从而使教学的学术地位得到承认,使教师在一定范围内得到赏识,从而树立信心,促其教学学术水平得到提高。然而,仅有激励不足以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学术水平,还必须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高校可以建立多层次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来规约部分教师的不良教学行为,使教师能够按照制度要求规范各自行为,认真履行职责,确保教学质量,改变教师“重研轻教”的倾向。而且,约束机制要宽严适度,既有规则又具有灵活性。激励和约束机制是一体两面,缺一不可。因此,为了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使其发挥教学潜能,既要以各种激励措施来激发教师从事教学的主动性,还要通过约束机制规范教师不良教学行为。两者互相依存,缺一不可。因此,我们要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使其相得益彰。一言以蔽之,教学管理的创新必须有教学学术来主导,围绕着教学完善制度,建构机制,贯彻有效措施,平衡各种关系,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回归大学本位,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作者:娄欣生 单位:黄河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Boyer,E(1990)ScholarshipReconsidered:PrioritiesforthePro-fessoriate.CarnegieFoundationfortheAdvancementofTeaching,Princeton.NJ.p.24;

篇9

教务员的教学管理工作主要包含了成绩、课程、专业、毕业、实际等,教务员还需要协助学院的一些领导进行有关数据以及报告的整理,或者帮助院系制定教学大纲以及教学计划,这些都是教务员的工作协。处在教学管理第一线的教务员工作十分复杂,同时其工作任务还必须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这就导致了工作的复杂性[3-5]。

2职业高校教务员的工作内容

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总结了职业高校中教务员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管理教材。教务员每个学期需要进行教材的订购工作,同时要将以前使用的教材存档备案,还需要筛选优秀教材以及国家推荐的教材;2)教学管理。教务员在每个学期需要进行教学任务的安排,如教学周程表、教务系统排课、教学计划维护、协助教务科进行上课教师以及时间的安排、向辅导员、学生班级以及任课教师发送课程表等;3)管理选修课。在每个学期快结束的时候或新学期开始以前,需要向教师和学生介绍选修课的有关课程要求以及主要内容,让学生开始进行选修课的预选工作,然后根据选修的实际情况确定选修课的课程,同时提前做好开课准备;4)其他的教务工作,如考试安排、成绩管理、学生挂科补考等工作。

3当前职业高校教学管理问题

3.1不合理的结构

高校教学管理的工作人员来源十分复杂,导致了结构的不合理,如知识结构、学历结构以及年龄结构等。管理人员往往是低学历或非专业的人员较多,无法构成有梯度的人才管理队伍[6]。

3.2管理思路不开阔

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人员往往会存在事务观以及部门观较为严重的现象,仅仅只局限于解决平时的教务管理工作,缺少宏观把握教务管理以及和其他兄弟院校的沟通,导致教学管理工作的视野不够开阔。

3.3管理队伍人员不稳定

高校教学管理队伍每天都是从事一些事务性的工作,工作人员的成就感肯定是较低的,另外,这些人员的待遇普遍偏低、地位不高等,直接导致了高校管理队伍的不稳定。

3.4科研能力不强

职业高校中的教务员每天都是在进行繁忙的管理工作,没有太多的时间与精力去进行科研工作,另外职业高校中也是缺少相对应的要求与规定,一些教学管理者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标准。

3.5教学管理工作效率不高

很多教学管理者的观念落后,缺少创新性,工作方法单一,缺少奉献精神以及服务意识,对业务不熟悉,疲于对付琐碎事务,职责不清,另外缺少协调与沟通,直接导致了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低下[7]。

4职业高校教学管理对策

4.1加强服务意识能力

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本质就是服务,因此教务员就应当加强服务意识的培训工作,注重大局,高效、及时、主动地进行高校管理的服务工作。首先,教务员应当培养自己的大局观,明确教务员的工作职能以及职责,发挥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妄自菲薄或好高骛远,尽最大的能力做好学生的把手、教师的帮手以及院长的助手[8]。一旦权、利及责发送冲突时候,必须强调管理的职责。其次,教务员应当具有主动服务的意识,只有统筹兼顾才能够忙而不乱。第三,努力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众所周知,服务性行业的根本就是效率,教学管理者在面对学生、领导或教师的各种问题时,必须第一时间进行反馈及有效地解决,切记不能采取拖拉手段或者推卸责任。第四,管理工作可以适度超前,教学管理工作具有规律性以及循环性,管理者可以提前做好计划。

4.2培养教学管理者心理素质

由于高校教学管理者每天面临的事务十分繁琐,因此教务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9]。首先,教务员应当树立为学生及老师服务的心态;其次,要培养正确的管理方法;最后,要锻炼自己的奉献精神,把从事教务的成功管理作为自我价值实现的心态,避免工作的患得患失。

4.3明确岗位职责与责任

学院的教学工作运行与规划是由教学院长来整体负责的,因此,教学院长的工作十分繁忙。因此,具体的教学管理者需要明确岗位职责与责任。在出现比较紧急的突发事件时,应当独当一面地去处理问题。教务员还需要不断地学习业务知识,例如一些常规的法律意识,运用法律知识来强化教学管理工作并约束自己。

4.4加强专业知识学习

教务管理工作者必须具有很强的专业基础,笔者认为教务员需要具备以下一些知识的储备:1)扩展教务管理知识。这就要求教务员在了解其基本含义的基础上还要熟悉其内容,明确其意义与目的,进而去摸索教学管理的基本逻辑,以达到提高管理的效率;2)扩展教育管理知识。教务员的教育管理知识储备是必需的,因为教务员管理的对象是学生与教师,教育管理知识包括心理学、教育管理学以及教育学等技术和理论知识;3)由于高校的教育有很强专业性的特点,因此教务员需要十分熟悉院系的教学计划、课程体系以及教学大纲,并同时了解不同院系课程的任课教师;4)增加外语表达能力以及基本的信息技术处理,例如教务员需要掌握基本的办公软件、教务管理软件以及别的管理软件。

4.5增强科研能力以及创新管理

过去很多的教务员都是经验管理者,但是新时期的教学管理工作还要求教务员摸索出一套具有效率的工作规律,不断地加强创新意识,把科研活动以及管理工作结合起来,并不断地关注教务工作的改进[10]。比如教务员要及时关注新的教学管理方法以及办学方向。高校的各级领导需要不断地组织教务员进行培训与进修,并组织一些参观学习与业务学习,不断地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4.6管理团队合作

篇10

    1.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匮乏在高校开设的各类课程中,出现了一种现象:学生喜欢的课程很少开设,即使是开设了,也是少数,很难满足学生需求;学生不感兴趣的课程,则被设成了必考或必修课。虽然部分高校已经实行了选课制、学分制,但却对学生所选课程进行了一定的限制,各种必修、必考课占据了选课的绝大部分,感兴趣的课程不是没开设,就是开设的太少,选不上。这使自主选课很难落到实处,真正实行起来。学生被动的上自己不感兴趣的课,造成的结果是,只是盲目地学这门课,面对应试压力,并未从中学到知识。2.教师存在感减弱学校的核心不再是奋斗在一线的教师,而是各种行政机关的执行人员。行政化了的学校,一切都要按照规章制度办事,甚至学术研究,也需要经过行政部门。这对进行科研和创新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阻碍。这使得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只需按照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不需要花额外的时间进行思考与科研,不用考虑怎样进行教学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学校教育存在强烈的个体性与创新性,这需要教师有独立的自主权,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进行学术研究。教学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教师。

    二、陈旧观念大于创新观念

    从教育价值观的角度理解,国家发展高等教育,在近期甚至是之后的时期中,会一直把“发展高等教育,是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基础”这一观念发展下去。这种观念,注重教育的“工具性”,认为进行高等教育的价值在于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必须要为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服务。注重受教育者的社会化和价值化,忽视受教育者本身的意愿和个人价值,限制其本身的个性发展。这导致了对个性教育的抑制,打消创新教育的积极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文件的形式,将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发展内容,将人的价值放在了很高的地位。但从现实看,这一文件落实的很不理想。在高等学校的教学中,落实这一文件的少之又少。对教学进行“控制”的多,实施自由、创新教学的少。现如今,绝大多数的高校在进行教学管理时,通常是将教师的工作时间和工作量,定为考核标准。少数情况,会将教师日常教学情况、教学成果创新、学生评价等更为科学、公正的评判标准来进行考核。这种考核制度,可能会引起教师工作积极性的降低、创新成果的产出性得不到保障。制定科学、有效的奖惩机制这一观念,还未被广泛应用于教师队伍,这种激励制度的运行,将会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创作型、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这有利于教师队伍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教学质量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