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细节与有效教学心得十篇

时间:2023-11-30 17:30:21

课堂细节与有效教学心得

课堂细节与有效教学心得篇1

关键词:关注 细节 思品 课堂教学 精彩

课堂教学是由一个个教学细节构成的,新课程教学改革,最终要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细节上实践和体现。所谓教学细节,就是课堂教学中所发生的细小的环节或情节。教学细节,形成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又以丰富的形式表现出来,它或是一个细小的片段,或是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错误,也可能是师生之间的一次对话、共享、包容等。教学细节虽小,却能彰显出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机智和学生的即兴创造。教学细节看似平常,但平常中蕴涵智慧;貌似简单,但简单中孕育深刻。“细节决定成败”,整个课堂的得失与成败,最终决定于每个教学细节的落实上。关注教学细节,是成就精彩课堂的必要前提,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关注教学细节,才能把思品课上出品位,让课堂精彩纷呈、魅力无穷。

一、有心栽柳柳成荫――课前精心预设细节

教学过程是“静态预设”与“动态实施”的过程。课堂教学中的细节,有动态生成的,也有课前预设的。预设和生成是相辅相成的,二者具有同等的价值,而预设是生成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充分的、创造性的预设,就不会有精彩和价值的生成。新课程改革倡导生成性教学,但并不是弱化课前的预设,恰恰相反,只有全面、周密、多维度地预设细节,课堂上才会有更多的精彩生成、更多精彩细节。

关注细节,要求教师在课前精心预设一些教学需要的精彩细节。预设时要依据文本,立足细节,对每一个细节进行认真的思考,抓住“关键性细节”去突破预设,多考虑几种可能作为“应急案”,多创设模拟几种情境,多设想几种方法,从而使细节预设更有深度和广度。只有在课前注重了这些细节的思考和设计,课堂上精彩细节的生成才会有坚实的基础,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才会有广阔的空间。

例如,学习八年级“消费者维权方式”这一重点内容时,教师的预设往往是粗放的,影响了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有的教师却精于设计:在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思考、交流后,预设细节一:情景表演。学生分角色扮演发生纠纷的消费者和经营者,模拟协商和解的场景。预设细节二:巧问妙答。(1)如果通过消协调解纠纷,你认为应该怎么做?(2)解决消费争议最权威、最有效、最正规的途径是什么?……以上的细节预设,指向清晰,层次清楚,有学生自读、探讨和体验的时间,有教师引领提升的过程。显然,这样的细节预设是较为理想和有效的。

二、平淡之处见神奇――课堂打造生成细节

叶澜教授指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过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堂是开放的,教学是生成的。不论课前的预设多么充分,课堂上还是会出现超越预设的生成,出现新的细节。理想的课堂需要超越预先的设计,及时把握真实的现场生成,凭借教学机智对新的细节迅速地作出判断,善于捕捉,并及时纳入临场设计,重视开发、引导,去展现新的细节,去打造新的细节。

1.在疑问处点拨,做好细节促进生成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由于年龄、阅历、能力等原因,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势必会产生各种疑问,这是学生思维与情感共生的结果,是珍贵的课堂动态资源。老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疑点,生成宝贵的教学细节。当学生提出“疑问”后,教师要“接住学生抛来的球”,及时帮助学生对“问题”进行完善、细化,以凸现问题的实质,同时还要善于点拨、梳理和引导,再“把球抛给学生”,使学生由疑诱思,以疑获知,因疑明理。关注细节就是让疑问成为学生学习的切入点,成为促进有效生成的动力源。

2.在分歧处深化,做实细节丰富生成

智慧在碰撞中生成。众所周知,学生在课堂上对事物和问题的认识往往出现分歧甚至意见相左,而这正是促进课堂细节生成的契机。对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大胆发表看法、与他人论辩,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迸发出思维火花,达到生成新知、启迪思维,提升能力、丰富情感的目的。这样通过选择有效的细节生成点,在学生观点的交锋处、在思维的差异处把细节做实,使教学生成丰富精彩的课堂细节。

3.在异想处挖掘,做大细节创造生成

在开放的课堂教学中,同学们常常会冒出一些课前预设之外的突发奇想,这样的细节尤其值得关注,因为大多数想法都流露出学生的探究心理、创造性思维。教师若能捕捉其合理成分进行开掘、予以引燃,把细节做大,使之形成新的兴奋点,往往能使课堂真正呈现出动态生成的创新场面,生成课堂中新的细节亮点,从而实现高质量、高效益的师生互动。课堂教学瞬间万变,教师惟有准备一双慧眼,及时抓住每个“异样”的细节生成信息,乘势而入,课堂才会百花齐放,精彩不断。

三、绕梁三日细品味――课后及时反思细节

课堂教学的精彩和高效离不开教师的专业成长,而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反思。教学既要反思理念、模式、方法等大问题,也要反思教学细节问题。失败的细节给人以启迪,成功的细节给人以借鉴,我们课后要及时记录、交流、反思教学细节,在理念上找差距,在教法上找差异,使课堂教学不断优化和成熟,不断提升教学能力,铺就专业成长之路。

课堂上的教学细节,有的是不可多得的亮点,成就了教学的精彩,有的是令人遗憾的败笔。每一个细节都有值得教师关注、思考和品味的价值。对成功的细节,除了要将教学过程中巧引妙导的做法,应变得当的措施,教法的创新等进行总结外,还要反思学生还有没有其他疑问?有无更好的方法或策略?有没有给学生留足思维空间?对失误的细节,教师课后一定要查找自己失误的原因,思考会给学生的思想、思维、知识造成的误导,思考对失误细节的补救措施等。此外,教师还要反思预设的细节是否生成,讨论是否有效,评价是否及时、到位等等。教师正是通过这样的反思,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成熟、成长起来。

《中庸》有言:“致广大而尽精微。”精彩高效的课堂来自于精彩的细节。关注细节就是追求教学的合理化、智慧化、精确化;关注细节,便留住了一份精彩,孕育了一次成功。让我们从每一次的教学中看到教学细节的价值,心怀细节意识,把新的教学理念渗透到教学细节的处理之中,精心设计细节,慧心捕捉细节,用心打造细节,见微知著,在对细节的不断关注和把握中,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创造出灵动而精彩的课堂。

参考文献:

[1]杨九俊.新课程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课堂细节与有效教学心得篇2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教学细节 有效性

“天下难事,必成于易;天下难事,必成于细”。读千年古训,思今日课堂,教学活动正是由瀚若星辰的教学细节汇聚而成的。所谓教学细节,就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很细小的环节或情节,是教学行为的微观分解,是构成教学行为的最小单位,是充满灵性与思辨的课堂场景。它可以是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可以是师生之间的心灵观照,互动组合;也可以是在特定情境中学生对教学的瞬间反应……

“一叶落而天下知秋”。细节虽小,但举轻若重、见微知著,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准,折射出教师的教学思想。它充盈着灵动的智慧,洋溢着人性的光辉,决定着课堂的效率和质量。透过教学细节,我们可以见风格、见价值、见功力、见境界、见文化、见魅力……聚焦教学细节,才能打造有效的语文课堂。

一、精彩的细节,源于巧妙的生成

课堂教学既是知识与能力相互交叉、渗透与融合的过程,又是精神与生命共同发展成长的过程。它是开放的、动态的。叶澜指出:“课堂应是向未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园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如果说一堂成功的课就是一首动听的交响乐的话,那么,教学细节就是组成这首曲子的一个个跳动的音符。教师应该具有一双“发现”的慧眼,善于捕捉、珍视教学中的细节,并巧妙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有意识地创造与开发,把细节做大做精,赋予细节更多的教学价值和功能,才能让细节生成别样的精彩,才能展现出课堂的脉动流变与生命涌动,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精神与生命的共同成长。可以说,精彩的细节,源于巧妙的生成。

1.闲聊,创设有效情境。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信息交流和感情交流的工具和媒介。我们往往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学生上公开课,尤其是上课的前几分钟,经常就会陷入紧张、拘谨的状态,俗称“公开课前综合症”。而教师此时如果能创造性地的话用随意性的语言将这种气氛缓和,就可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将紧张、沉闷的空气一扫而光,从而快速进入正常、有效的教学状态。

2.追问,引领有效对话。

一堂课的精彩莫过于生长其间的闪光细节,而有时一句巧妙的追问,可以让整个课堂锦上添花、曲径通幽。学生往往由于受年龄的限制,阅读得不成熟、体验得不深刻。他们的知识、经验、认识与许多课文的文本意义还存在着差距,因此学生对阅读中的感受、体验常常处于浅尝辄止或朦朦胧胧的“浅阅读”状态。这时就需要教师“该出口时就出口”,在关键时刻来个“煽风点火,加大马力”,让他们的思考“升值”,让他们的感悟“更上一层楼”,从而巧妙地为后继内容的学习搭设脚手架,催生新的课程资源。

3.错误,激起有效思维。

“课堂就是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错误是一种难得的教学资源。看似偶然的错误中隐藏着一种超常,一种独特,一种创新,反射出的是智慧的光芒、思维的火花。教师若能慧眼识真金,抓住这一细节,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显露错误中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欣赏,并顺着学生的思路将“合理成分”激活、点化,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和积极建构中,激活有效思维,差错就会演变为一次新的学习旅程。

二、精彩的细节,源于精心的预设

新课程呼唤生成的课堂,然而不少教师简单地、机械地解读了生成,从而将“预设”完全摈弃。在“放羊式“的课堂里,远离文本、任意生成的局面有之,旁逸斜出、无谓争辩的局面有之,陷于一点、纠缠不清的局面有之。或许,学生活跃了,课堂热闹了,但是表面的浮华终究掩饰不住实质的苍白。学生的语言得不到发展,人文素养得不到提高,其语文素养永远只能徘徊在低谷中。究其原因,教师对课堂的预设不充分,对文本的解读不够,所以课堂中谈不上会出现精彩的细节,更谈不上显现出实效。教师只有在细读教材的基础上,才能预设出精彩的细节,把握住每个细节,这样课堂的实效自然会彰显出来。精心打造教学细节,有赖于教师对教材、学生、教学环境等因素的深入把握和对各种资源的有效运用。课堂中精彩的细节,离不开教师精心的预设。

三、精彩的细节,源于真诚的关注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学生都是具体的。”“学情”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不同能力差异的具体情况。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种种学情是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应敏锐地关注学生,注意把握好方向,随时做出富有创意的调整。关注学情,真诚付出,才能感受到课堂的那份隽永、温润与精彩。精彩的细节源于教师的关注。

细节,是华美乐章的一个音符,是鸿篇巨作的一个单词,是万顷波涛中的一朵浪花,是万仞高山上的一个小石子。失败的细节给人以启迪,成功的细节给人以借鉴。关注细节,就是关注新课程的理念是否到位,教学行为能否根据新课程的要求重新塑造;关注细节,就是追求教学的大智慧,追求教学的高品位。把握细节更是增强教学智慧的必经之路。我们只有精心探究,准确把握,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在细节中探索学习语文的有效途径,实现师生间的有效合作,体现精神和语言的有效融合,才能使语文课堂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彭钢.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58-65.

课堂细节与有效教学心得篇3

关键词:数学;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295-01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新课程理念已深入人心。而我个人认为,不管提出哪一种观点或理念,教师对课堂教学细节的合理把握和适时调控,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所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比较注重从细节入手,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注重师生的有效交流,加强课堂调控。课堂教学是由许多教学环节组成的。而每个教学环节又是由一些教学细节组成的,一堂课最能体现教学效果的莫过于课堂中那些闪光的细节。一节成功的课要求教师必须处理好教学中的若干细节。

如果教师能在课前有意识地、创造性地预设好每一个教学细节,在课堂中对这些教学细节加以具体、有效地指导,并运用自身积累的教学经验、教学机智处理好每一个生成的教学细节,把新的教学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中,那么,我们的教学将会更加有效,我们的课堂将会焕发出新的活力。

一、注重细节预设――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完成相关教学任务,实现预定的目标,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突破重难点,我们一定得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往往很重视教学过程的设计,却忽略了对教学过程中一些细节部分的预设,这往往就会导致在课堂教学中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折射出教师的教学理念,呈现出教师对教学思想的追求,闪烁着教师的教学智慧和创造精神。因此,我在设计的过程中,努力做到操作材料的选择要具有典型性,注重实效;问题的设计要做到指向明确,体现实效;探究活动要精心预设,提高实效。只有我们在备课中充分的注重对这些细节的思考,才能在课堂上面对一个个学生,用有备而至的行动,在每天的课堂里创造出一个个精彩纷呈的亮点。

二、捕捉精彩细节――展现课堂教学的魅力

课堂教学是一个个鲜活生命在特定情境中的交流与对话,动态生成是它的重要特点。整个教学进程中,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教师预料不到的情况和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具有一双敏锐“发现”的慧眼,及时捕捉课堂细节,生成别样的精彩。具体地说,教师应着重发现以下两方面的细节:

1、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教师经常会安排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交流、互动,在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其实有很多学生已经通过自主学习掌握了某个知识点,但不知如何表达,因此,在互动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容易被人发现的细节行为,如果教师能及时捕捉这些细节,让他成为一种生成性教学资源,那课堂就会更精彩。

2、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疑点”

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很多教师意想不到的内容,有时候这些内容是不够正确的,有时候甚至会出现比较尴尬的问题。很多时候,教师在课堂上往往会忽视这样的细节,一个劲地奔向自己教学的目标,而有时这种错误恰恰是一种很难求的教学资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善于点拨、引导学生的偏差,巧妙地挖掘其中的“问题”资源,对“症”下药,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把它变成课堂中生成的很好的教学资源。如此细节处理得当,不仅使学生的不断碰撞产生新的火花,生成灵动课堂,而且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观察教学细节――把握课堂教学乐趣

现代心理学之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最直接的动力。只要感兴趣的事,他们就会不厌其烦地做。学习兴趣对学生获得新知识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是人获得知识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比如阅读教学:阅读可以增加知识积累、开阔视野、丰富想象力、改善思维品质、提升创造能力;阅读可以改变学生的心境,增加学生的生活情趣,使学生生活得更加充实,更有意义。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在阅读教学中,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把时间交给学生,把阅读的自让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学生在宽松、活跃的阅读氛围中爱上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

四、反思教学细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细节与有效教学心得篇4

成功的教学离不开精彩的课堂细节。课堂细节是透视教学理念的放大镜。关注课堂细节,就是关注新课程的理念是否落实到位,就是关注我们的教学行为能否根据新课程的要求重新塑造;关注课堂细节,也是追求教学的合理化、智慧化、精确化,是教学达到一定境界后的品味与追求。只有关注课堂细节,特别是捕捉有价值的细节,才能使课堂教学焕发出更大的生命活力,才能有效地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细节涉及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如课题如何导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提问的设计,板书的设计,如何就学生的回答因势利导作出相应的评价或点拨,乃至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种表情等都属于细节。

下面我仅从两个方面简单地谈一谈,通过反思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或许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寻找贴近生活的细节,激发课堂教学的活力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如果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现实,哪怕教学过程的脉络再清晰,课堂教学活动再丰富,课堂气氛再活跃,课也是禁不住推敲的,热闹的背后,学生是一头雾水。很显然:教学设置的情境脱离了学生的真实生活,导致学生信口开河;教学设置的情境若不了解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就会使活动缺乏有效性。

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说过:“影响学生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教学就是要引发学生最多的思考。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使课堂教学更接近学生的真实生活,寻找贴近生活的细节,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要实现高效的课堂,就如朱熹说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强调关注细节,其实就是关注生活,关注生活中的人。生活即课堂,就学生而言,只有与生活经验紧密相连的认识,才是鲜活而深刻的认知。

所以教师应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思维水平、生活经验,选取与学生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学习素材,设计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汲取学生感兴趣的典型事例让学生剖析,架起生活与知识、生活与感悟的桥梁,使课堂教学成为活的生活,让学生在真实、主动思考、平凡、体验中获得知识、增长能力、接受教育,大大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捕捉精彩细节,展现课堂教学的魅力

课堂教学是一个个鲜活生命在特定情境中的交流与对话,动态生成是它的重要特点。在整个教学进程中,随时都可能出现教师预料不到的情况和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具有一双“发现”的慧眼,及时捕捉课堂细节,生成别样的精彩。

(一)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

其实,每个老师,讲课时都在盼望亮点、追求亮点,众里寻他千百度,美丽的明眸,往往就在不经意的回首之间。热闹可以制造,亮点则需要捕捉。

但在以往的课堂中,很多教师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教师在教学中是主角,学生是配角,是一个被动的倾听者和学习者。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努力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教学的成功就在于老师能否借助学生自我体验,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创设机会,让学生的生活经验升华为更高的追求。

(二)正确处理学生的“误点”

课堂教学是一个极其复杂而又动态的过程。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学生的思维发展、情感交流情况,教师不可能完全预见到。所以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出现一些始料未及的偶发事件,甚至会出现比较尴尬的问题。但很多时候,教师在课堂上往往会忽视这样的细节,一个劲地奔向自己的教学目标。

课堂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精彩,在激烈的辩论中,学生充分的认识了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人生,精彩之处在于抓住了一个误点,通过矛盾尖锐的辩题题达到一个共赢的结果。

可见,对于课堂教学中的误点,教师应怀有一种豁达、宽容的心境,允许学生犯错误,原谅学生的过激行为,创造性的运用心理学和教学规律,对教学中出现的偶况进行及时、巧妙、灵活的处理,挖掘其中的“问题”,成为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这是对教师把握课堂能力的考验,是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锻炼,也是教师个体教学风格的外化和生华,是较高层次的教学艺术。

(三)善于抓住教育的“着力点”

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动态生成的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很重要。因为这些资源是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及时加以利用能够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特别是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思想品德教育永远无法指望某种标准化的手段,去解决个性化的问题。──教师要抓住针对不同人进行施教的特定时机,选好触发学生心泉腾涌的着力点。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充当学生思想升华的催化剂。

课堂细节与有效教学心得篇5

关键词:数学课堂 教学细节 减负高效 课堂提问

在许多工作、生活和学习中,细节是全局成败的关键。而我们最熟悉的课堂教学其实是由许多教学环节组成的,每个教学环节又是由一些教学细节够成的,一堂课最能体现教学效果的莫过于课堂中那些精彩的细节。在课堂中对教学细节之处加以具体、有效地指导,并运用自身积累的教学经验、教学机智处理好每一个生成的教学细节,那么我们的教学将会更加有效,我们的课堂将会焕发出新的活力。

一、“精心预设”,是造就高效课堂的基础。

在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对每一个细节进行认真的思考: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探究活动怎样进行?该提出哪些问题?面对所提问题,学生会有哪些可能的回答?对学生的回答,应该怎样评判?对意想不到的情景,应怎样处理?……只有在备课中注重了这些细节的思考,在课堂上,面对真实的学生的时候,才能用真切的行动在每天的课堂里创造亮点。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一种情绪激发状态,有了兴趣可使人的脑细胞运动加快、神经紧张、精力集中、思维敏捷,感知力、理解力和记忆力都处于最佳状态。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必要的问题情境,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打造细节,创设适当情境,准备学生能部分了解又不完全理解的材料,使学生处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状态。就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提高作业批改的有效性”是造就高效课堂的根本保障。

批改作业是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提高。它对于指导学生学习,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批改作业是教师迅速准确地得到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学生得到学习效果信息的主要依据,前提是学生应该按时上交作业。如何更好地通过作业的批改,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挥主体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三、“多元评价”是造就高效课堂的动力。

《课标》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进程,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会运用多种方式的评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做到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评价。课堂上主要从“主动思考、积极合作、问题的提出与解答、情感与态度”等方面来评价。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进行激励评价,当学生较好地完成任务时,教师要积极鼓励“你们合作得很成功!”、“你考虑得很周密!”……当学生的思维有创意时,教师可表扬“你的想法真有创见!”、“佩服,老师竟没想到!”……这样学生就能在内心深处形成一股强大的心理推动力,在潜意识里产生了向表扬目标努力的追求。当学生遇到困难回答不出时,教师也需激励“你肯定能行,再动动脑筋!”……在教师真诚的期待中,学生能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在不断的尝试中获得成功。既要让学生踊跃地站起来,更要让学生体面地坐下,使学生一直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

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造就高效课堂的力量源泉。

“亲其师,信其道”, 融洽的师生情感,有助于学生对老师所任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大量事实表明,学生对某一学科感兴趣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任课老师。任课老师的为人处事、人格魅力、教学方法、敬业精神、师生关系等,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数学老师应加强学习,提高修养,改进教法,勇为楷模。在教学活动中与学生民主平等地交流,努力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适时激励,催化学习动机。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选择恰当的教法外,还应考虑怎样激励学生。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我的作法是:多鼓励,少批评。经常用“我相信你一定能够……”、“我希望你……”、“经过……,你一定会……”等激励性语言,以及名言警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等来催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优生,侧重鼓励其大胆探索。对学困生,及时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地加以表扬,让他们体验成功,在此基础上指出其缺点和努力方向,这样,有助于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信心,催化学习动机。

五、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些反思

1、俗话说: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一切。只有真正合理利用和安排好了课堂的45分钟,才能真正做到有效教学。要提高课堂实用时间和学术学习时间比率,综合达成各项课堂学习目标。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不能寄希望于大量额外增加学生的学习时间,而是要通过提高教学水平和知识有效性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课堂时间损耗,提高课堂学习的实用时间和学术学习时间。

2、课堂教学活动设计要注重目的性和实用性,现在课堂上比较流行用各种各样的活动以调动气氛和提高学生兴趣。这一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有些课堂活动是多余的,仅仅是为了活动而活动,没有达到自己的教学目的,所以每个教学活动要有价值,这正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一方面。

课堂细节与有效教学心得篇6

【关键词】 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文化细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课程。笔者曾就学生对语文课堂感兴趣与否做过相关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一部分学生不喜欢上语文课堂的主要原因是老师在课堂上没有很好地预设与展开课堂教学的细节,课堂失去了应有生机与活力,学生的语文学习变得索然无味。要改变这一状况,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潜心研读文本、关注学生、探究课堂,着力打造出灵动而丰盈的语文课堂。《中庸》有言:“致广大而尽精微。”教师对教学细节得当的处理,定会使课堂变得灵动而精彩,充盈着生命的个性与张力。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应该是智慧的课堂,应该是和谐的课堂,应该是充满生命活力、激情奔放的课堂。语文的精彩,是师生智慧的涌动;语文的精彩,是师生个性的彰显……

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关注课堂教学细节,需要教师具有一双“发现”的慧眼,及时捕捉课堂细节,生成别样的精彩。教学细节有操作层面上的教学细节和文化层面上的教学细节之分,操作层面上的教学细节,是看得到、摸得着的东西,它可能是学生困难时的帮助、迷茫时的指点、失败时的鼓励、成功时的共享、错误时的包容……文化层面上的教学细节是在解读文本、课堂实施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智慧,是师生对阅读文本的深度开发,鉴赏探索,在此过程中形成鲜明的课堂节奏,使学生饶有兴致地品味语言……从某种程度上说,语文教学抓住了文化层面上的细节开发,也就等于抓住了阅读教学的关键。因此,阅读教学中把握好文本的“文化细节”,随即展开深度开发、潜心品味、倾心对话、充分实践和意义建构,是构建有效语文课堂的关键。

一、在作者语言的聚焦处品味“文化细节”

找准文本中语言的聚焦处,触摸文本的“心脉”,有助于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思想情感。教学《合欢树》一课时,要抓住全文语言的聚焦点“合欢树”这个词,先让学生找出本文最能体现作者用意的语句,引导学生理解“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再让学生细读课文,体会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寓意。引导学生在品读中感受史铁生文中所表现的伟大的母爱。抓住语言的聚焦处,牵一发而动全身,稍加正确引导,孩子们领悟作者的思想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在作者语言的“平凡”处品味“文化细节”

文本当中有许多小细节,看似很平凡,往往被人们忽略,但只要你去触摸这些语言的“平凡”处,关注“文化细节”,就会发现“平凡”处其实却蕴涵着不平凡。例如:《善良》不以鲜亮的色彩和工笔细致取胜,而是根据自己坎坷的生活经历悟出的哲理,它能帮助人们解开心中的郁结,更坚信善良,坚守善良。教学时,笔者从这看似平凡处入手,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品赏精巧的语言,字斟句酌地啜饮着作者的表达,领悟出平凡中蕴涵的神韵。

三、在作者语言的精妙处品味“文化细节”

语文教材中选入了不少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这些作品的语言各自富有特色:有的婉转曲折,有的巧比妙喻,有的清新明朗等。如《诗经二首》这首诗,这两首诗的部分内容反复使用了相同的句式,表达的意思也很相似,这种艺术手法叫“重章叠句”。通过反复的吟咏,能造成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有助于淋漓尽致地表达出诗歌的思想感情。教学时,引导学生加强朗读,通过反复吟咏,仔细品味,通过品赏这些感性的文字,推敲语言的精妙,感受诗歌的魅力,学生一读一思,一思一得,从而领会诗歌的意境之美,进而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四、在文本的空白处品味“文化细节”

“空白”是中国国画的技法之一。画家在绘画过程中在画面上留有大片的空白,给赏画者充分的想象空间。许多优秀的文本作品也如此。孙犁的小说《荷花淀》,作者并没有直接描绘文中人物的心理,但是通过巧妙的对话,却将文中人物的心理展现得活灵活现。可见,有时候,在重点上面也不一定非要大事描写不可,靠铺垫烘托也可以使一两笔描写显得光芒四射。教师必须把握好文本这一空白处,借助品味人物对话描写来引导学生深入揣摩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利用好这一空白处来作文章,对学生语言的表达,写作能力的提高,无疑大有裨益。

五、在文本的冲突处品味“文化细节”

《新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化解读”,从而生发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对文本的多元化解读”是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亮点,也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有效路径之一。因为,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这种差异不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应视为一种教育的资源来珍惜和开发,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

“文本细节”往往就在文本的冲突处利用好这些矛盾冲突,让学生展开讨论,畅谈自己的看法,既体现了阅读的个性化,又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课堂中的教学细节很多,教师要敏锐发现、善于捕捉有价值的细节,抓住教育的时机,深入挖掘,寓教育于无痕。只要我们触摸文本的心脉,把握好文章的“文化细节”,我们就能在细节处见精神、显功夫,就能更有效地触动学生的心灵,让课堂充盈着心灵的智慧和人文的光辉,我们的课堂就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生成更多的精彩!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彭钢,蔡守龙.新课程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课堂细节与有效教学心得篇7

【关键词】高中语文;有效课堂;细节

如何理解课堂教学活动,从事教育研究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解读,或站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角度,高度肯定老师的主导作用,或基于知识学习的主体学生的立场上,大声疾呼把课堂还给学生,并声讨“课霸型”老师的种种不是。教书育人重担在肩,如何在我们的三尺讲台上担负起现阶段教育的现实使命,值得思考。面对一堂堂华美的展示课,眼花缭乱之际常感自身学习的紧迫。日常一堂又一堂的教学课是来不及预演的“实战”,老师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关注犹如绕地运行的卫星,是全方位和琐碎的,每一天,每一堂课,我们该如何才做得更好些?

尊重学生,敬畏知识,以我们的职业使命为荣,在不同声音的背后,都有着同样的一个目的:让学生学得更好,更快乐,让我们所从事的事更加有意义。作为普通的老师,面对不同的学生,针对不同的教学环境,有时停下来也想听听自己内心零星细碎的看法。

教学远不止课堂那几十分钟,这里有一大堆零散的事需要老师们去做,教法和学法可以各家不同,但教学里面有些共通的东西,是需要我们老师踏踏实实去做的。针对语文课堂,教学应是紧紧围绕着对课本知识、现实生活和学生三者的思考与探索,师生在课堂上所进行的教学配合活动应包括不同思想的有益碰撞。要提升我们的课堂效率,我们首要的是该处理好课堂内外师生间有效沟通交流的问题。老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智慧去冲撞开学生思维的大门,在课堂上,力求让教学语言活起来,让学生思维活起来,让整个课堂的知识之水也活起来。

面对一堂课,师生间得有效配合,要课堂有效,老师作为整堂课的总调度员和设计师,应付出一定心血,从细微处着眼,备好课,上好课,反思好我们的课,从而领悟教学这门常学常新的不老艺术。

一、明确教学是为什么而教,这是一把指南针

千百年来老师肩上一直担当着“传道受业解惑”的责任,时间改变着一切,包括教育。现代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我们不甘把自己当作贩卖知识的小商小贩,我们不单纯是给学生倾销知识。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多的时候应该传递给学生一种思考人生、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方法,语文课堂就是一个开阔的空地,通过这里看世界看人生,包括看我们每个人的内心世界。学生通过这里学会看待生活和思考人生,语文课堂应该在学生的心中树立起一道是非善恶的朴实道德标准,激发学生面对困难苦难时所应具有的拼搏毅力和乐观心态,让学生获益于语文课堂,让他们在课堂中成长,在生活中去充实和完善语文所学,最终凭所学改变命运,开创属于他们自己的美好生活。

二、关注课桌前鲜活的学生个体,他们是一群不同的人,他们的未来也注定不一样,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不同点

“以人为本”的教学,为我们的课堂教学点亮了一盏灯。充分尊重学生稚嫩的人格情感,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去透析我们的学生,老师先得学生认同,学生自然“亲其师,信其道”,课堂让人觉得亲切和蔼,学生自然会高高兴兴的动脑思考,自然而然他们会在求知的道路上去发现和收获思考与成长的喜悦,甚而会在老师的点拨下主动去探寻未知的知识,创造性的进行学习。语文课堂,应该是师生一起看世界的课堂。师生点点滴滴的付出,走进课本里的过往生活,走进现代生活的大课堂,知识之水得“地气”才会活起来,语文老师有义务让观察和思考成为“余韵绕梁,三日不绝”的美食,让课堂所有参与者有所思有所得,如此课堂自然有效。

我们的课堂,老师的讲台绝不是远离生活远离学生的 “孤岛”,抓住生活,抓住学生,抓住我们自己的心,语文课才终会成为快乐的思考和智慧的生活。

三、教学细节往往决定成败

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成于细”, 一节课也是由无数的细节组成的,细节决定事情的成败。我们的语文教学,细节在哪里?

课前的精心准备是教学细节之一。“台下十年功”的苦必须吃,要在讲台感染我们的学生,要让学生收获更多,我们必须做足台下工夫。吃透教材,语文教学应先咬教材。用生活解析教材,取各家之长(各类参考资料),抓透知识点,课外先深入进去,在课堂上方可浅易出来,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将语文知识外化为富有生活趣味的思考活动,借学生的生活体验来感悟领会语文知识的魅力,“化腐朽为神奇”往往是语文课笑声的活水源泉。

在课堂上善于寻找教学契机,捕捉细节,细节会让教学活动瞬间生动起来。老师要善于把教学细节变成课堂上的精彩瞬间,当老师和学生的思维相互碰撞时,往往会产生预想不到的智慧火花。比如有一堂课,大多数学生证和我的语文课一同“遨游”之际,独一平时活跃的男生低头呆坐,明显思想开小差了。我让课停了下里,悄悄来到学生座位旁,这个平时机警思维活跃的学生对我的到来无丝毫察觉,依然入神盯着膝盖发呆,我也保持默然,周围已有同学忍不住笑出声来了,男生这才醒悟,望望周围的目光,又尴尬的看着我。此时我故作严肃说:“某某同学观察事物就是认真,大家都应该向他学习,做一件事时要心无旁骛。顺带问一下,据你刚才忘我的观察,你这块膝盖骨已经进化到哪个阶段了?”所有同学皆会心一笑,这个男生红着脸笑了,大家笑,这就够了。一笑解颐,在紧张的课堂中暂得片刻休息,气氛活了,学生也知错了,何乐而不为。

我们或许并不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意外,但我们能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针对学生作出相应反应,当“意外”出现时,教师敏锐地捕捉,巧妙地切入,一句话也会让满堂生辉。

四、反思,让课堂更美

精彩的课堂生成于细节里,而反思教学则是一堂有效课的“余韵”。一节课可以随铃声而结束,但教学活动却永远没有结束。为了更好地提升教学智慧,提高课堂效率,进行课后反思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可以反思教学行为是否达到了设想的目标,可以反思是否处理好了课堂教学中偶发事件,是否捕捉到课堂中出现的“亮点”,课堂情深处,何处该是意蕴丰富,哪里又是留白想象,“智慧火花”该在思考探讨中四处飞溅。所谓“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教学的妙处正在于此。虽然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缺憾的艺术,但我们却愿意去尽力完善之。

课堂细节与有效教学心得篇8

1 教师观念的转变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要想改变结果,先要改变观念。陶行知老先生曾说:“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要贯彻这一理念,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在积极主动中,学会学习。学生的发展,终归是属于学生自己的事情,只能由学生自己来“决定”。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就不应该“越俎带庖”,人为地为学生设计发展的路径,而应把发展的选择权、,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实现积极主动的自主发展。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习主要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作为教师,只能是一个引导者和促进者,作为引导者和促进者的教师一定要有一种类似于“自知之明”样的“自律”精神,不把已知、固定的答案强加给学生,而是应引领着学生,和学生一起进行知识的探索。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善学、好学的精神和探索、创造的热情,课堂教学中唯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人,发自内心的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快乐,这一目的才有达成的希望!

因此,教师改变教学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2 教师对课堂细节的把握

不管有多么好的设想,多么精妙的计划,如果在每一个环节链上,每一个细节上,不用心,不仔细,一定会让设想与计划搁浅,甚至导致失败。细节决定成败,高效课堂也一样。我认为教师对课堂细节的把握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环节:

2.1 目标环节:课堂最大的失误是目标设计的失误,目标设计的粗疏是课堂效率最大的黑洞。因此,目标设计一定要注重恰当性、具体性、可测性。学习内容一定要保证最适合本节课学习。当学习内容失却恰当,课堂学习就脱离了学生的认知基础,学习就会成为强人所难的“被学习”,其效率可想而知。而具体是学习的着力点主要指具体到重点难点,没必要面面俱到。关于可恻,一节课既然有了明确的目标,目标的达成度一定要便于测量。否则,目标一旦没有测量作保障,就会成为形同虚设的幌子。目标不可恻,高效就无着落。

2.2 展示环节:这个环节是高效课堂的课堂独创。高效课堂的精彩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课堂展示的精彩。我认为展示的精彩取决于“小展示”和“多样性”两处细节上。“小展示”就是先在组内进行展示,这样既可以确保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又可以成为班级展示的预演和彩排,还可促成小组学习的深度合作,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和展示自信。因此,不能认为“小展示”是浪费时间,可有可无。此外,还要鼓励学生采取多种形式展示,长期使用单一的板演和讲解形式会使学生失去耐心扼杀学生的创造性。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的感受到,每一种展示形式的创新,不仅仅是又打通了一条快乐通道,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智慧得以爆发,能力和自信得以升华。

2.3 点拨环节:高效课堂提倡教师面对问题有针对性地讲,点拨是高效课堂对教师教学智慧新的挑战。如何让点拨更有效,我认为应关注互动、生成、示范三个细节。点拨并不仅仅是教师的专利,要为生生互动、组间互动、师生互动提供路径与桥梁。让互动成为一种提醒,让智慧在挑战中生成。课堂高效看生成。生成可分为横向、纵向、系统三种形态。横向偏重于拓展,指向多元;纵向侧重于深化,指向深刻;系统着眼于全局,指向结构。而当下课堂的生成并不尽如人意,迫切需要教师在这方面进行探索研究。高效课堂更应该鼓励教师的课堂示范。示范是一种素养,一种责任,一种人格。放弃示范就是放弃修炼,放弃责任,放弃影响。与传统课堂的示范不同的是,高效课堂的示范不是“万绿丛中一点红”的孤芳自赏,而是学习伙伴的引领与期望。教师示范的精彩,是为了引爆学生的更精彩。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关注细节,就是关注新课程的理念能否落实到位以及教学行为能否根据新课程的要求重新塑造;关注细节,就是追求教学的合理化、智慧化、精确化,是具有品位的教学新境界的体现,是高效课堂的需要。

3 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正确引导

课堂细节与有效教学心得篇9

关键词:教学细节;初中数学;理想课堂;点睛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是一切教育理念的出发点和归宿,任何教育新观念都会在课堂教学中得以体现。课堂是师生演绎生命价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就教师来说,生命中大多数时间和精力,是在课堂中为教学而付出的。在课堂中,

——当学生茫无头绪时,教师能否给他们以启迪?

——当学生没有信心时,教师能否唤起他们的力量?

——能否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合作,感受和谐的欢快、发现的欣喜?

——能否让学生在课堂上“豁然开朗”、“茅塞顿开”或者“悠然心会”?

……

所以,如何构建理想课堂,张扬师生个性,让课堂充满情趣、充满智慧、充满生命的活力和诗意,应该成为教师人生的追求。

理想的课堂对于老师或是学生来说,都应是一种享受。构建理想课堂需要关注教学细节。关注教学细节是提升教学智慧的必经之路,关注教学细节,需要我们用新的教学理念去反思“过去”的教学细节,改造“惯常”的教学细节,创造崭新的教学细节。

“过程决定结果,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是有深刻道理的,成功在于追求每一个生动、有效的细节。好的教学细节会成为好课的闪光点,是教学智慧和教学能力的体现。关注教学细节,就是关注学生的生活、知识、情感、体验和生命发展的过程,就是舒展智慧、落实理念、改变行为、提升教育品质的过程。关注细节的教学,必定是成功的教学;关注细节的教师,必定是成功的教师。

杨再隋先生说过:“忽视细节的教育实践是抽象的、粗疏的、迷茫的实践。”在捕捉教学细节上,反映着教师的睿智和思想。在我们的初中数学课堂上,我们对一些教学细节常常视之如敝履,弃之如沙石,多次熟视而不见,常常忽略不计。其实忽视细节是教学资源的一种“浪费”。教材呈现的数学知识是静态的,教师在动态化处理教材过程中可能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操作方式,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然而“不同”之处有时仅仅表现在一些“小细节”上,就给课堂教学造成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就给课堂教学凸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亮点。好的“小细节”凝聚着老师的课堂智慧,是一个老师课堂教学功力的体现。这些细节能起到帮助学生理解的作用,能起到推动课堂向纵深发展的作用,也能使师生在课堂教学中达到心与心的交流,在课堂上尽展课堂之精彩,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挖掘课堂小细节作为教学资源,艺术性地为数学教学服务。而这些,有意识地创造与开发,经常把这些教学细节及时生成为教学活动的必要环节,从而上升到课堂亮点,会使课堂焕发出新的活力。

因此,作为一位有经验的数学老师,在初中课堂上,教师必须关注课堂教学细节,为构建理想课堂而“点睛”。要具备捕捉课堂稍纵即逝的机会,运用熟练的引导方法和教学策略来驾驭活跃的课堂,教学才会那样充满饱满,那样激情铁宕,那样隽永秀丽。

一、教学细节的理解

所谓教学细节就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发生的很细小的环节或情节,或是一个细小的片段,它短小精悍,便于教师钻研和突破。它就是那么一句话、一个眼神、一次动作、一个表情、一场错误,而表现的却是教学过程的变化、灵动和创造。

1、教学细节组成教学实践。鲜活的思想源于生动活泼的教育实践,而实践是具体的实践,是由若干个教学细节组成的实践。教学细节是外现的教学行为实践的最小单位,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所发出的一系列连续不断的具体行为,表现为多样的形式和复杂的结构,形成于特定的教学情景中,具有独立的教学价值和意义。

2、教学细节整合师生行为。一堂课中,教学行为实践很多,但是有效的教学细节很有限,只有处于教学关节点的教学行为实践,才具有推动、激活和延续教学过程的作用,才具有真正的教学意义和价值。它应该是师生行为的组合,是师生教学活动的外现化、具体化和操作化。

3、教学细节凸显人文特征。(1)“情景性”:教学细节决定于教师本身的素质以及当时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情景。教师面对特定的教学对象,有益的教学过程、形成的心理氛围,审时度势,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学行为。(2)“指示性”:教学细节具有确定性和指向性,教师进行教学时利用关节点,或暗或明地向学生指出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对教学环节巧妙地进行承接和过渡。(3)“价值性”:教学细节必须为教学服务,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有机落实而服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敏锐地捕捉细节信息,挖掘和构建细节的意义,实现教学目标,使教学细节有效生成课堂教学价值。

二、关注教学细节

1、课堂因“适时鼓励”而生趣

水本无华,因相荡而成涟漪,石本无光,因相击而火花。课堂平常,因相激而生趣。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不但应该宽容学生的个性,更应该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教育学生经常提出与老师不一样的视角,不一样观点,不一样的评价,不一样的结论。教师不应当以自己既定的教学程序以及思维模式、思想结论去“规范”学生的思想和心灵。而应当鼓励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因为创造的智慧火花往往蕴藏在各种古怪貌似幼稚的问题之中。一个好的“鼓励” 就是让“无华之水”生出“涟漪”的和风,就是让“无光之石”生出“火花”的外力,就是能把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击打出来的教学智慧。有些学生有偏科现象,对于他喜欢的学科会积极投入大量的学习时间,而对不感兴趣的学科,会出现漠然甚至厌恶的情绪。若教师在课堂上抓住良好契机,让学生有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让他们尽情地表现自己的才能和智慧,从而激起他们对学习数学的热情。

可见教师的一句表扬,学生们的一个赞许举动,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灵感,学生就会努力的学习数学,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潜能。正如第斯?多惠说的“数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便于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数学老师传授知识不能是粗线条,要从细处着手,及时给学生以鼓励,让学生对你的教学充满兴趣,整堂课才会气氛活跃,跌宕起伏,处处洋溢着新课程的气息。

2、课堂因“巧用质疑”而生彩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学贵有疑,疑而出新”。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思考,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而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被束缚在教师的教案和课堂的圈子中,其创造性受到压抑和扼制。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巧妙地利用一些学生的“质疑”,大胆发问,创造质疑情境,这样,课堂因疑而师生相动,因疑而生生相动,学生就会由过去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探索。

【案例一】: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之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实践活动:请学生用28cm长的细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那么能否围出面积等于30cm2的正方形呢?若将这根28cm长的细铁丝剪成相同长度的两段做成两个正方形,那么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和能否等于30cm2呢?

师:如果这根28cm长的细铁丝全部用来围成一个正方形,那么围成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呢?

学生回答:49cm2。

师:如果现在面积等于30cm2,请大家列方程解出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引出方程问题)

学生马上列出方程,解出正方形的边长是■cm。

师:如果围成两个正方形那么每个正方形的边长是xcm,面积是30cm2,你能解出这个x的值吗?

一会儿就有同学回答是:■cm。

师:能否围出这两个正方形呢?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28cm分成八条边每条只有3.5cm,小于■cm。

就在师生基本上认可了他的回答时,此时课堂上如沸腾的开水,我微笑着说:“你们真厉害,能解决这样的难题。那么是否还有同学有不同的看法?”

教室一片寂静后,我班的数学课代表突然站了起来说:“老师,我好像能够围出来”。他的发现让大家都很惊讶,我也奇怪(因为备课时我没有考虑到)。于是就请他把他的方法讲解一下,其实他的方法很简单:只要让两个正方形有一条公共边,那么每个正方形的边长就有4cm(大于■cm),就能围出来了。

我灵机一动说:“你这个想法真是‘捷径’——让两个正方形合用一条边,妙计啊!”同时让大家把他的方法计算一遍,最后鼓励大家寻找另外的围法……师生沉浸在发现的愉悦之中,纷纷动笔开始列方程、解方程。

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而课堂互动往往是通过教学细节来实现的。如果说,对教学过程的精心预设是精彩课堂必备的奠基石,那教师对于课堂细节的正确处理无疑就是精彩课堂的画龙点睛之笔,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体现。关注课堂细节,它能成为课堂教学的突破口,成为学生的兴奋点,化解疑难的转折点,从而创造精彩互动的课堂。上述案例中,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老师,我好像能够围出来……?”这个教学片段虽然不是课前的预设,但庆幸的是,老师没有让精彩悄悄溜走,而是及时捕捉到了这一生成的细节,让它们成为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对于学生的质疑,采取了“热处理”,而是将问题再度抛给学生,让学生去思考、去感悟,为学生思维的飞跃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互相探讨,不断闪现出思维的火花,发言一个比一个精彩,最终问题便在师生的互动中迎刃而解,便在师生互动中精彩不断。如果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能经常鼓励学生大胆探究,深入质疑,把“疑点”变成亮点,课堂就会骤然精彩起来!可谓一个细节盘活一堂课啊!3、课堂因“善待错误”而生慧

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愿意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因此说错误是极具课程意义的课堂教学资源。教师要以积极的态度善待学生思维的“错误”,容纳学生思维的错误,让学生在“错误”中学会求异,诱发学生求异意识,这样才能探求出与众不同的问题答案,才能把平常的课堂装扮成美丽的殿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在解答某些题目之前,我故意装作不明白或出现一些错误思路,而后,沿着这条路往前探究,结果“撞得头破血流”,最终发现此路不通,引起学生一种放弃的思想。这时我会及时教育学生不能泄气,应沉着冷静之后再思考。千回百转之后终于柳暗花明,我也在学生面前与学生一同尽情享受数学题目探究之后成功的喜悦。

【案例二】:在一节数学课上,我出示了学生的四道错题后,让学生评析产生错误的原因。

①已知:在ABC和DEF中,AB=DE,AC=DF,AM、DN分别是ABC、DEF的高,且AM= DN.那么ABC与DEF一定全等吗?为什么?(很多学生答全等的,且进行了证明)

②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等于腰长的一半,则顶角等于多少? (大多数学生答30°)

③在ABC中∠B=25°,AD是BC边上的高,并且AD2=BD·DC,则∠BCA的度数为多少?(大部分学生答了65°)

④在ABC中,高AD和BE所在的直线的交点是H,且BH= AC,求∠BAC的度数?(几乎全部学生都是45°)

这些答案看起来一点错误都没有,实质上它们是片面的,教师便让学生画图,自己去发现:①符合条件的ABC与DEF可能一个是锐角三角形,一个是钝角三角形,这样的两个三角形显然不全等。②、③三角形的高线有可能在外部。④要注意所在的直线,点H可能在ABC内部,也可能在ABC的外部。前面的解答显然是错误的,这是学生考虑不全面、思维不周全、不具备分类思想所致。学生通过反思、讨论,最终对三角形的高线有了完整性的理解。三条高线所在直线的交点锐角三角形在三角形内部,钝角三角形在三角形外部,直角三角形是直角的顶点。通过对此题的进一步反思,学生又发现了三角形的外心也有三种可能的位置。

这四道题错误的原因都是没有考虑到三角形的高线可能会在三角形的外部。这些难度并不是很大的题目频频出错,是由于学生缺乏思维的条理性和缜密性,也缺乏分类的思想。

谁都可能在数学学习中出错,包括教师。古话说:知错就改,善莫大焉。笔者以为,知错就改、逢错必纠固然是坚定不移的方向,但是,更重要的是,如若师生能将错误的经历作为一份潜在的宝贵的资源、广袤的宝藏加以挖掘和探究,那么,收获的将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一种新的精神。学生们从中探究出问题,探究出了门道,探究出了学数学的乐趣,探究出学习的创造力。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同时,由于老师恰到好处的诱导和学生积极参与、探索、发现问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可见课堂上的灵活挖掘是一种艺术,如果将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比作画龙的话,那么,教者根据教学内容的精巧处理就是点睛了。若这堂课教师漠视这一细节,将会抹杀一个人的思维力、创造力。笔者认为,在课堂上容纳学生的思维的错误不仅是教学智慧,更是一个老师的必备的道德素质。具备这种教学“习惯”,课堂上定能左右逢源,让学生的收获达到最大值。

4、课堂因“赏识信赖”而生情

学生都渴望自己能进步,都想成为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得到老师的信赖和重视。也有些学生眼高手低,遇到困难时,没有勇气去克服,没有恒心和毅力去坚持不懈,最后选择听天由命,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知难而退。究其原因,是他们缺乏责任感、竞争意识,缺乏意志力。对待这样的学生,教师可以“适时添加”一些“动作”,向学生“传情”,让这种情“心有灵犀一点通”,让学生在这种相通中提高学习兴趣,能起到共鸣,效果好。

【案例三】:笔者在讲评试卷时有如下教学过程:

如图,正方形OABC的边长是2,已知点O处是蚂蚁的家,在点(1,0) (2,1),(2,2),(0,2)处各有一只蚂蚁,它们正以相同的速度沿着正方形的边向前爬行,每只蚂蚁的爬行过程中,如果碰到另外一只蚂蚁,则各自掉头往回爬;如果爬到蚂蚁的家就停止爬行,那么当这四只蚂蚁全部爬回到家时,最多需要爬行的总路程是( )

A16 B18 C20D 22

为求出四只蚂蚁最多需要爬行的总路程,必须求出每只蚂蚁爬行到O点的距离,关键抓住每只蚂蚁爬行的方向、在何处相遇并掉头。标出①②③④号蚂蚁采用分类讨论计算。如 (0,2)处④号蚂蚁与(2,2)处③号蚂蚁在BC的中点处相遇,④号掉头至O爬行的路程是4,……,最终获取答案D。讲完这道题足足用了10分钟,当大部分学生眉头舒展,我也如释重负时,那有没有简便的方法。

不一会儿,我发现了一只犹豫不决的手,同时我也触到了那透着渴望但又满含羞涩的目光。原来是平时被同学们嘴中称之为“笨鸟”的小男孩,我也一楞,但转而一想,给他一个机会,“××同学,请说说你的想法。”教室里一下子哄堂大笑起来,“他,他能会才怪呢……”那位男生的脸“腾”的一下变得通红,想说又不敢说。

“怎么了,请尊重人家,洗耳恭听吧?”我把期待的目光投向了那个男孩,“我就不信,咱还不能证明给大家看,来,大胆的说。”

学生××站起来说:“我觉得有更简单的方法,四只蚂蚁看成四胞胎,相遇时你变成我,我变成你,每只蚂蚁不掉头直接往最远的方向爬行至O处便可。”

尽管他的语言还不是那么规范,但说完他却自信的长“吁”了一口气。我没说什么,朝着全班学生挤了挤眼睛,露出欣慰的笑容,并翘起了大拇指向全班同学示意,全班学生随即报以经久不息的掌声。

全班沉浸在解题成功后的喜悦之中,享受着数学课的乐趣!

以后的课堂上,那位被同学们嘴中称之为“笨鸟”的小男孩,在数学学习中显出的热情别提有多高了。

经过一番努力,很多和他一样的学生也都找回了往日的自信,重新燃起了学好数学的热情。从这里让学生体验到战胜困难以后的愉悦,使他们从中看到自己的力量,增强自信心。

由此可见,对于一些平时不太自信的学生,只要教师在课堂上多给他们一些机会,少一些歧视;多一些信任,少一些怀疑;多一些表扬,少一些责骂。多一些传情的小动作,手势,眼光,笑容等等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对学生克服懒惰,激发他们的斗志很有作用,这样的教学细节是转变后进生的灵丹妙药,为师者应该熟练地驾驭开发学生的潜能。

5、课堂因“尊重宽容”而生辉

课堂中的民主精神包含着对学生的宽容精神,因此民主教育也应该充满宽容的教育:既能包容学生千姿百态的个性和才能,宽容他们的幼稚无知,也能谅解他们的日常中出现的诸多小错误。充满宽容的教育,最根本的是对个性的宽容和理解。宽容学生在个体的思想和感情上的与众不同,不一定意味着教师事实上都赞成这种“与众不同”,但教师应该尽可能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他们。这种宽容其实是和谐教学在课堂上的具体体现,师生相和,则课堂无往而不胜。笔者认为,每一个老师都应该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得到指导和建议,才会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案例四】:笔者班上有位男同学,在学习上有他自己的性格和特点:听课时思想很集中,可是有了想法就立即随口讲出来,不讲究场合,不注重人物角色,不注意情感。时间长了,同学对他有意见。我和他谈话,首先肯定对他上课思想集中,积极发言是好的,然后指出他没有遵守课堂纪律,并约定:“讲话先举手,我一定先让你发言。”在学习“二次函数”一章复习课时,我出了这样一题:

有一个二次函数的图像有这样的特点:

信息1:对称轴是x=4;

信息2:与x轴两个交点的横坐标都是整数;

信息3: 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也是整数,且以这三个交点为顶点的三角形面积为3。

请你写出满足上述全部特点的一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课堂上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6分钟后,四人组成学习小组进行交流,于是我在各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请两位同学板演自己的思考过程,最后这两位同学的答案依次为:y=■x■-■x+1,y=-■x■+■x-1。

全班学生都在认真的检查这两位学生的演算,突然他又大叫起来:“难道我的错了吗?”

当时我有点恼火,至少我可以批评他“大声喧哗,破坏课堂纪律!”。

但我没有这样做,我先去看看他的答案:y=■x■-■x+3,y=-■x■+■x-3。发现与黑板上的不一致,但也对,只是表达形式不同,为什么他要大叫呢?

我想,他很不容易把问题解决,结果与黑板上的答案不同,不就失望吗?所以他不是“故意破坏课堂纪律”,而是“情不自禁”,这可能就是他当时的激动的心理状态。

如果我批评他“破坏课堂纪律”,也许会造成他口服心不服,没有从思想上根本解决问题,可能会为以后的学习上埋下思想隐患。

本案例中,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态度亲和,方式民主,课堂氛围比较融洽,这一位学生是“情不自禁”,是发现自己的答案与黑板上的答案出入太大时脱口而出的。这时他已经很不好意思,需要的不是教师的“训斥”,而是关怀。错在何处?为什么错?教师上课对学生能否插嘴,能否自由地发表意见?笔者认为不仅可以,还应鼓励,若随意批评他的成果就显得对学生缺少一种细节上的尊重和宽容,也让不少学生感到茫然。切莫以为这样的教学细节“无伤大雅”,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正是靠这一个个教学细节“衔接”而成。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可见,课堂教学中的细节,处理欠妥当,势必影响正常的教学进程,甚至使精心设计的教学计划付之东流。教师若能因势利导、灵活捕捉、致力于教学细节的精心雕琢,则可以形成课堂教学高潮。

关注教学细节正是构建初中数学理想课堂的“点睛”之笔:课堂“小细节”用得巧,用得妙,用得美,才能艺术化地进行课堂课堂教学,才能成为一种教学资源,才能使课堂绽放出绚丽的光彩,才能激活学生的灵感,成就一次次精彩的课堂。

参考文献:

[1]李明高.课堂教学:不是完美无缺的圆[J].教学与管理,2004(10)

[2]郑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55个细节[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3]黄宁生.经典教学案例与创新课堂设计[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

课堂细节与有效教学心得篇10

关键词 教学细节; 数学课堂;课堂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316-(2014)01-

“细”,微末之处;“节”,关键之处。细节虽然微小但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课堂是师生互动交互的一个场所,在这个场所中我们牢牢记住一句话:细节处见成败,细节决定精彩!关注细节,是一个教师对教育的理解的内化,关注细节,让所有的课堂形式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达到一定的境界。

数学课堂是学生思维提升、培养学生理性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挖掘细节处的教育价值。关注细节,可以更好的将新课程理念落到实处为教育教学服务;关注细节,可以更好的规范我们的教学行为;关注细节,为我们的数学教育提出了更精致的要求。关注细节,也是追求教学的合理化、智慧化、精神化,是教学达到一定境界后的品味与追求。使学生受到求真、崇善、尚美的生命体验和全方位的素质教育。

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有责任为学生营造和谐的课堂,有责任上出高效的数学课。让我们为了自己的责任,精心打造细节,潜心发现细节,静下心来读书,沉下心来思考,安下心来实践,带着学生的思维驰骋远方,塑造完美而精致的课堂。

教学细节成就完美课堂,教育细节是有情感的,是一言一语,句句是理,句句是情,句句是心,句句如珍珠掷地有声。是师生之间真诚的交流,缩短了师生之间的生疏感营造了和谐的课堂氛围,为高效的数学课提供了保障。

教师要做一个细心的发现者和引领者,应及时捕捉课堂的增长点,并巧妙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开展数学教学,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走进数学学习,开心收获。

一、课堂设计是教学设计的灵魂所在

设计课堂提问是有着很大的艺术性的,要在内容的针对性、启发性和艺术性上多下工夫,多思考、多钻研,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只要不断的实践,运用,反思才能使我们是课堂更加生动,作为一名老师,经历和思考最多的就是那一节节课,上课、看课、听课过后,常常会像牛儿吃草后的反刍,慢慢地咀嚼,细细地品味,静静地回想,课堂上的一些细节就这样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里,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课,就是教育思想的源泉;课,就是创造活力的源头,就是创造信息的梦发源地。(《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四卷596页)一个细节可以生成一个精彩课堂,一个细节可以毁灭一个精彩课堂,让“细节”润泽数学课堂的精彩,让我们在细节中打造课堂的精美吧!

例如在讲《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教师是这样设计的,片段还首先用多媒体播放“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创设一个紧张而真实的气氛让学生身临其境,并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假如你是船长,你如何向外界准确报告?”这样的情境有利于学会积极参与思考,提高了学生主动思考的热情,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却醒未知的重要性。这个小小的细节设计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温故――即这个情境中的解决要用到已有的数学知识,甚至还有其他学科的知识背景歌;知新――又让同学们深刻的感受到位置的确定就在我们身边,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于是顺理成章的走进新知识的学习。

二、在创设问题情境中引发学生的探究行为

要给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和自由度,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进而达到发展能力的目的。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注意多重因素的制约,注意设计中的情境转换,让学生进行行为构建,充分体现学生的思维的张力。《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课程的目标指出:要求学生能够结合具体的情境发现并提出问题,能在现实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建立数学模型,有意识的训练学生发现并及时提出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的重要目的并不是教会学会解决问题,更主要的是要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启发学生不断地发现新的问题,在不断地发现与探索中提升学生整体的素养,这是长被教师忽视的一个细节问题。数学课堂问题是核心,没有问题就没有探究而没有探究就不会有学生认知和思维的提升。教师要充分考虑到数学课堂问题的有效性,因为不适当的探究只会适得其反。学生的世界有着自己的思维特点,教师要善于在细节处加深学生的认识,让学生自觉的走进课堂,主动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尤其要关注学生的思维特点,教师认为学生应该的研究的问题,却往往引起不了学生的探究兴趣,这就是课堂的一个增长点,数学教师要多一双发现问题的慧眼,教师可以在问题的来源、问题的呈现、问题的思维性、问题出现的时间、问题的密度、问题的外延性等多方面来研究,更要注重在问题的研究方法上要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教师要具有开放的眼光,引领学会有效的探究。

三、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下走进自觉和高效

我们要可观的分析学生的世界和老师的世界的不同,尤其是在认知上,大人的世界里可能更多的是有预见性,计划周密,遇到问题怎么应对,都是一定的预设内,而学生由于年龄和认知规律的不同他们的探究方式是简单的,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这样的问题,确保在教师的引导和指导下完成有效的探究。教育的细节在教师的引导和观察力,数学是一门思维性很强的学科,教师要合理的引导,在教育细节处打造精致和完美的课堂效果。教师可以把学生放在一个相对陌生的问题情境中,然后铺设台阶,让学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不可取代学生的思维和思考过程的,教师做一个细心的观察者和引领者,让学生带着兴致和兴趣在数学的王国里攀登驰骋,这样的引导自然是最有针对性和最有效的。

教师的智慧成就智慧的教师,如果一个老师的教学设计精美绝伦,定会在学生的课堂上收到学生的欢迎,在每一个细节处精雕细琢的课程,一定会是让学生终生难忘的。在细节中润泽数学课堂的精彩,老师要走进学生的数学现实、走进学生的心理需求、走进学生党娥学习过程,更要走进学生的持续发展,只有走进学生才会关注细节,在细节中主动思考、主动思考。我真诚地希望:我们的每一节数学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参考文献

[1] 彭刚,蔡守龙.新课程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