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十篇

时间:2023-11-30 17:29:36

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

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篇1

关键词 教学效果 个人特征 教学素质 教学责任心 教学技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影响教学授课效果的因素大致分为三类:学生因素、教师因素和环境因素,本文主要探讨教师作为授课主体能从自身改善的教师因素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唐代文学家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课堂上对学生言传身教的第一人,其一言一行都能极大的影响学生。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队伍日益庞大,很多年轻博士、硕士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充实到了教学岗位。教学是学校的核心功能,学校教学中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究竟哪些因素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呢?教学理论与经验一般认为,学生自身背景、兴趣、动机、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技巧与教学态度以及课程性质等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重要影响。但这些因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究竟如何并不明确,需要深入的调研分析和进一步的实证研究,筛选出真正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为年轻教师的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建立提供理论依据。基于此,笔者在某高校组织了一次关于课堂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

1 调查与统计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某高校一年级到四年级的本科学生为抽样对象,覆盖文理专业,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76份,有效率为94%。本次问卷共设计了25个问题,围绕教师个人特征、教师教学素质、教师教学技能以及教学责任心等几方面展开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采用SPSS软件。

2 结果与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课堂教学效果受以下因素影响。

2.1 教师个人特征及教态对课堂质量的影响

教态主要包括如表情、姿态、动作服饰等体态语,教师的个人特征包括性别、性格、教龄、个人内在气质、教师个人自信心以及魅力等。它们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教师有声语言的讲解而“察其言”,而且可以通过教师的教态和个人特征的阐释而“观其色”那么以上各个因素对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有多大,在对400份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进行总结说明。

在376份有效调查问卷中,认为教师个人特征及教态对课堂质量有影响的比率占13%,其中有67人认为性别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很大约占18%;63人认为教师的教龄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很大,约占17%,而45%认为教龄对教学效果影响一般;65%的学生约252人认为教师的性格对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影响,从调查数据来看一个拥有良好教学性格的老师能为他们的教学效果带来出其不意的功效。教师的个人内在气质如自信心等也会对教学效果有较大影响,拥有这一观点的学生高达74%,见表1。

表1 教师个人特征及教态对教学效果影响比率

2.2 教师教学素质

教师的教学素质主要包括:普通话水平,课堂形象。有声语言是教学交流的主要工具,对于大学这样一个汇聚了五湖四海学子的地方来说,方言往往成了交流和学习的主要障碍,所以讲普通话极其重要。而课堂形象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不可不察。调查显示,有20%的人认为教师教学素质对他们的听课质量影响很大,其中接近一半(约49%)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对其教学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 而90%的人认为课堂形象影响一般或者没有影响。

2.3 教学技能

教学技能模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时间分布合理程度,知识程度,多媒体水平,板书质量,表扬学生的频繁程度及课堂组织方法等。34%认为教学技能整体对教师课堂效果的影响很大,其中有47%的学生认为时间分布合理程度很重要;56%的人认为老师的知识程度是影响他们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而作为教学手段教师的板书质量只有30%的学生认为会影响到教学效果,但是多媒体水平如果比较高将会促进教学,43%的学生支持这一看法;在课堂上当众表扬学生是教师鼓励学生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的有效方法,但是在大学这个特定的学习环境中只有32%的学生认为表扬很有必要;合理的课堂组织方法能对教学效果产生很大的帮助,调查结果也证明了这个事实,认为影响较小的只有9%。具体比例如下:

表2 教师教学技能对教学效果影响比率

2.4 教学责任心

教学责任心模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师对课程内容的熟练程度,认识学生的比例,激情程度,批评学生次数,作业次数及批改作业次数等。就教学责任心而言,34%的人认为教学责任心对教学效果影响很大。其中72%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的熟练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节奏及听课效率,所以教师在上课前务必备课。如果教师没有认真备课掌握好课程内容,即使教学水平再高教学效果也可能不佳;教师与学生的相互熟悉程度对课堂效果的影响42%的人认为很重要,41%的人认为一般;有激情的教师才能调动学生的活力,能否激情的投入对工作效率能产生很大的影响,只有当教师激情教学时才能连锁的带动学生的学习激情,整个课堂才热情洋溢,只有12%的人认为课堂效果和教师激情程度无关。就作业而言,86%学生认为作业应该适量不应该搞题海战术,但是高达81%的人认为布置的作业应该及时修改,能及时矫正,已达到巩固课堂知识学习的目的。

表3 教师责任心对教学效果影响比率

3 对策分析

对教师个人特征、教师教学素质、教师教学技能、教师教学责任心四大模块的调查分析可知大学生认为影响他们听课质量的主要因素为: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学责任心。但教师个人特征和教学素质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作为教学主体主动输出方的教师而言,要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要从这四个大的方面入手,针对各项原因我们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3.1 教师个人特征的改善

教师作为施教者,对一个孩子的成长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影响,甚至往往成为对孩子一生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具备健康人格。拥有高尚的人格和对真、善、美的追求,是现代社会对教师的人格的要求。美好的人生是为爱所唤起,并为知识所引导的。教师个人要注重个人特征的改善,比如:增强个人自信心及个人人格魅力,注意言谈举止及服饰等,有效引导学生在课程内容上的注意力。

3.2 教学技能提高

教学技能提高除了必要的专业知识提高之外,还是多年积累的过程。年轻教师可以多向老教师学习,尽快提高教学技能,比如:(1)多听老教师的课;(2)及时进行课后反思;(3)积极探索多样有效的教学方法等,从而改善教学技能。学校可以组织教师技能的统一培训,让每个教师都掌握基本的教学技能与方法,这样可以大大缩短教师的成长时间。

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篇2

论文关键字:课堂教学;教学质量;主体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在这一活动中充当的是知识的传授者,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才是课堂活动的主体。一部分教师忽视了这一点,仍然我行我素,按照传统的授课方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方法陈旧,导致学生厌学怕学,教师也是厌教怕教,难以提高教学质量。下面就存在的常见问题作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一、拼凑教学。课堂活动设计不当

有的教师在上课之前不好好备课,对所授课内容不去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和整合,教材上有什么就讲什么,没有的就不讲,要考的就讲,不考的就不讲,完全就是一股应试教育的模式,脱离了课标的要求。课标要求教师除了重视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之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求教师要有能够结合学情和教材内容特点进行教材的二次”发和整合的能力。有的教师在设计学生活动时考虑不全面,本该给学生5分钟的讨论时问往往缩短为2分钟,本该用英语准备的对话学生却用中文进行准备,导致一节课杂乱无章,结构很不紧凑,课堂气氛沉闷,只好草草收场。

此时教师要多研究,钻研教材,精心备好每一节课,不仅仅是备教材,更主要的是要备学生,因为课堂的主体是学生,他们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有机会多去观摩优质课,从中寻找和发现他们在教学活动中的一些设计技巧,虚心向书本请教,要活学活用。

二、问题的设计质量低,课堂练习偏重形式

英语阅读课的教学免不了要提问,有的教师所提的问题仅仅限于when/where/how/why等简单的问题,而且问题的设计也不全面。我们的提问一定要符合当前学生的身心、年龄以及本课的话题,要根据话题来设计问题。在学生了解了文章的大概内容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深层次的理解题目让学生进行思考。如牛津9Aunit 5 Audry hephen Reading(1)的授课中,就可以问以下两个有点深层的问题:

Why do people love her?

What do you learn from her?

这就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而不只是停留在课文的表面,更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问题提出以后应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和准备,不要在问题提出以后就马上叫学生回答,这样容易造成学生的紧张,影响他们的思维。课堂练习本是用来检测评价教师的授课效果,它能直接反映学生掌握的水平如何。可是有的教师所设计的当堂练习过于简单、单一。一个好的课堂练习不仅仅要紧扣本课的教学内容,,而且题目要灵活,题型要多样,让学生充满等待和激情。初三学生的课堂练习完全呵以和中考链接,将以往中考中出现的题目分散到各课的课堂练习中,也为以后的复习作了铺垫。

三、过分关注学生的错误,忽视纠错练习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的精神状态和学习的主动性直接影响到一节课的成败。教学中有的教师过分关注学生在课堂上所出现的一些如拼写、语音、语法等错误并且一一指正。这实际上不可取。初巾生的一个明显心理特征就是自尊心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就是要尊重这个特点,不能打消学生的积极性,要维护他们的自尊,让学生在课堂上找到自信,让他们以轻松愉悦的心情融入到课堂中来,,这对教学很重要。遇到一些无关紧要的错误,教师完全可以忽略不计,有时教师可以技巧性地进行处理。如我的学生曾经在回答问题时犯了这样一个时态错误,I am running at that time.我没有当面指出,只是不动声色地重复了一遍:at that time?学生马上就明白了过来,立刻把句子修正了过来:I was running at that time.所以我们一定要记住,和谐宽松的课堂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现在好多教师都很重视学生的错题。但他们只是要求学生将错题重新订正一遍即可,然后就置之不理了。其实将错题反复练习,重新检测很重要。我曾经对学生说过:永远不能被同一块石头绊倒第二次。学初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个错题本,记录下他们平时在作业、练习和考试中做错的题目、错误原因以及正确答案。每半个学期教师要将这些错题进行收集整理,通过原题重现,变换题型等方式进行错题的强化和巩固,往往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四、作业过多而单一。评讲过细而面面俱到

现存学生用于作业的练习很多,有的教师不加取舍,不相信学生,甘做“保姆式的”教师,什么都做,什么都讲,有的题目反复了几遍还做还讲,苦了学生也累了教师。时间长了,学生就会被动地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做作业成了一种负担,教学质量势必受到影响。此时教师一定要相信学生,会做的坚决不做,讲解要有侧重点,多讲重点、难点和疑点,多数同学会的就坚决不讲。要教会学生英语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用英语学习的好习惯。

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篇3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 听力教学 教学效率

该成果受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编号:2013JK0297)资助。

研究背景

听外语就是对外语语言的编码进行解读,而大量的语言输入并不能保证这一过程的有效实施。美国著名语言学家Krashen, S. D认为,只有当习得者接受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即略高于其现有语言水平的输入,同时对意义和信息加以注意时,才能够有效地促进语言学习。同时,语言输入必须是有趣的,有相关性的,所选材料应该是学习者感兴趣的。本文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希望通过对问卷数据的分析,深入了解影响非外语专业学生听力课堂效率的因素,从而寻求一些应对策略。

研究方案

1.研究性质

本研究主要针对影响非英语专业学生听力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进行的问卷调查。笔者选择了延安大学二年级3个班的全体同学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以统计数据为主的定量方法进行分析。调查目的在于探讨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理论和方法以解决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听力课堂上的问题。

2.研究类型和对象

本研究主要采用定量分析法, 以百分比的形式记录各个选项的数据。笔者在2013年11月对延安大学会计12、文秘12及工商12,总共202名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有4名同学未按要求答卷,最后收得有效问卷198份。

3.调查形式和内容

本调查以问卷的形式,采用Likert五分量表的分级模式。主要包括三部分: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语言因素对听力课堂学习效率的影响,如词汇量、语音、听力技巧等;非语言因素对听力课堂效率的影响,如上听力课的情绪、背景知识、心理素质等;教师非语言因素如教学方法、教学态度以及对学生的关心等对学生听力学习的影响。第一、二部分的选项包括:总是、经常、有时、很少;第三部分的选项有:很重要、重要、一般重要、不重要。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结果与讨论

从三方面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学生语言因素对英语听力课堂学习效率的影响;学生非语言因素对听力课堂学习效率的影响;教师非语言因素对英语听力课堂学习效率的影响。

1.学生语言因素对英语听力课堂学习效率的影响

S1=由于词汇匮乏不能理解语意对听力效率的影响;S2=由于发音不准确而影响听力效率;S3=由于自己语法薄弱导致语意听不懂对听力效率的影响;S4=听音时先翻译成汉语然后理解意思对听力效率的影响;S5=听音时不知重点在哪,导致理解力低下对听力效率的影响。S6=听音时遇到生单词就停下来想意思而错过新的信息对听力效率的影响。

从表1结果看,笔者认为:听力理解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要想能够听懂英语,首先听者自己要发音准确。同时, 词汇是英语听力理解水平提高的重要条件。一个人即使发音标准,语法知识掌握得很扎实,但如果词汇贫乏,也会极大地影响听力理解。语法知识是正确理解听力材料的必要条件。

2.学生非语言因素对英语听力课堂学习效率的影响

S7=上听力课时的厌倦、焦虑感等对听力效果的影响;S8=对语意的预测能力差对听力效果的影响;S9=西方文化背景知识匮乏对听力效果的影响;S10=听力材料生疏对听力效果的影响;S11=个人心理素质对听力效果的影响;S12=对重要细节做课堂笔记的方法和技巧对听力效率的影响。

从表2结果看,笔者认为,听力提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存在着心理上的障碍,他们害怕跟不上,害怕听不懂,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心理障碍。同时,大学英语教学不但要提高学生的语法、词汇等基础语言知识,还要给学生讲解一些西方文化知识,这样学生就不会由于中西文化差异而作出错误的判断。教师应当教学生一些听力预测技巧,培养他们获取关键词和重要信息的能力。同时,教师应该让学生养成边听边做笔记的习惯,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3.教师非语言因素对英语听力课堂学习效率的影响

S13=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对学生听力效果的影响;S14=教师对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讲解对学生听力效果的影响;S15=课堂上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关注对学生听力效果的影响;S16=教师自身的素质,如教学态度、是否有责任心等对学生听力效果的影响;S17=课堂上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对提高听力效果的影响。

从表3结果看,笔者认为,传统听力课堂教师只是播放磁带,核对答案,课堂缺乏互动性,学生容易产生厌烦的心理,因此,听力课上,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多练习机会,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摆脱传统观念影响,把语言、文化的新元素引入到课堂中来,为学生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教师应当“把传授语言知识这个观念转变为教会学生使用语言这个工具”。

结束语

此研究表明,学生的语言因素以及非语言因素会对外语听力课堂效率产生影响,但相比较而言,教师非语言因素对英语听力课堂教学效率影响更大。从而得到如下启示: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态度,对学生的关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英语听力课堂的教学效率。在听力课堂上,教师应该多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力求创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培养学生自己寻求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完善课堂语言环境,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英语听力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Krashen, S. D.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xford: Pergamon),1981.

[2]顾永兴:《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与文化知识培养》,《高教探索与研究》1999年第3期。

[3]孔燕平、刘海量:《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有效模式――综合式教学法》,《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年第12期。

[4]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5]刘润清:《外语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6]吴雁:《非语言因素对英语听力教学的影响》,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

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篇4

【关键词】高中语文 高质量 课堂教学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4.052

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是现代教学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要求教师千方百计的通过多个途径,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高效。而打造高质量的课堂看似是一件难度不大的事情,实际上却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并且在实际的教学中,还存在各种各样影响教学质量提升的因素。本文首先对目前影响高中语文高质量课堂教学的因素进行分析,在提出解决问题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

一、影响高效高中语文课堂打造的因素分析

虽然随着现代教学的不断发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的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希望能够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而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然而依然存在一些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本人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就目前影响高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打造的因素进行分析:

(一)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就目前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来讲,影响高效课堂打造的因素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方法较为单一。虽然现代教学要求教师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教师依然难以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一方面单一的教学方法一方面影响了教师更加有效的将知识点呈现给学生;另一方面,单一的教学方法也使得课堂教学枯燥无味,影响了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目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成为影响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教师对知识点的讲解缺乏趣味性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想要打造高效课堂,教师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有趣的将知识点呈现出来,能够很好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进而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学习,反之,教师对知识点的讲解枯燥无味,自然难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也将成为虚谈。为了打造高效高中语文课堂,要求教师在新时期的教学中,一定要对提升知识点讲解的趣味性引起高度重视。

(三)师生互动不足

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从多个角度寻找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目前影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之一,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不足。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文章的难度进一步提升,涉及的知识点的难度也进一步提升,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更多的困惑,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只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那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即使遇到困难,也难以及时得到解决。反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注重与学生进行互动,那么,在互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及时的进行沟通与交流,进而及时帮助学生消除疑惑。而目前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进行互动不足,影响了课堂教学有效性。

(四)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翁地位没有得到落实

学生作为知识的获取者,只有学生学习了更多的知识点,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反之,即使教师将再多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目前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用于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即使如此教师依然觉得课堂教学时间短暂,学生很少有进行自主学习的时间,尤其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很多知识点都需要学生思考,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翁地位难以得到有效实现,势必影响学生学习的有效性,自然也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二、解决影响高效高中语文课堂打造的因素的有效措施

上文对目前影响高效高中语文课堂打造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这些问题的存在无疑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了在新时期进一步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些问题。针对上文中提到的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问题,本文提出如下几种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

针对目前由于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影响高效课堂打造的情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积极的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高中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学习新课改过程中提出的教学方法,并切实的落实到实际的教学中去,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将不同的知识点有效呈现出来,更便于学生学习。同时,教师也通过多种不同教学方法的应用,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激发。

(二)提升知识点讲解的趣味性

针对目前高中语文教师对知识点的讲解缺乏趣味性的情况,要求教师能够在对知识点讲解环节多下工夫,将更多有助于提升知识点讲解趣味性的因素融入知识点讲解过程中来。当然,有助于提升教师知识点讲解趣味性的方法有很多种,教师在选择有助于提升知识点讲解趣味性的因素时,一方面要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要能够达到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学习的目的,不能仅仅贪图课堂教学的热闹度。

(三)加强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针对目前由于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与学生进行的互动不足,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情况,要求教师在新时期的教学中要对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引起重视。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主动的与学生进行互动,并通过设问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点。

(四)落实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翁地位

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篇5

[关键词]教学过程;最优化;继续教育;课堂教学

一、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主要内涵和实践意义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上世纪70年代苏联教育学家巴班斯基为解决苏联部分地区中小学学生留级问题所提出的。他通过借鉴现代系统论结合实际教学,提出了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借鉴了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和系统论,通过对教学课堂教学各要素的系统优化来改善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这在当时国际教育界引起了强烈反响。针对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研究也层出不穷,不断丰富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理论价值。课堂教学是学生与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交流并共同实现教学效果的复杂过程,这一过程不仅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教学内容传播,同时还涉及到影响课堂教学有效开展的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环境等诸多因素,这些因素都可能成为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此,针对课堂教学影响因素的分析,需要强调实现课堂教学整体的系统优化的重要性。巴班斯基运用辩证的系统方法,将课堂教学作为系统整体,以课堂教学各要素的作用实现对教学任务的解读,同时提出相应的课堂教学问题解决方案,最终根据当时的情况选出最佳方案[1]。通过对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解读,我们能够看到这一理论是利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从课堂教学过程的每一部分、每一要素出发,通过整体与部分方法论运用,让每一个影响教学过程因素都能够相互配合,并形成在整体课堂教学效能实现下的最大功效。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就是将影响课堂教学过程的所有因素作为系统的单一要素进行研究,并对系统中的组成部分进行效果实现机制上的优化。课堂教学质量取决于各种教学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系统理论层面看,要想实现整体效果的提升,需要部分要素进行有机组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才能催发整体效果,实现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的目的。将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应用于我国继续教育的课堂教学中,需要明确应用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前提条件和依托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实践价值。应用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所需要的前提和依托机制,是建立在现代教学形式方法、教学规律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在对课堂教学各个要素的特点和运作机制都了解并具备一定条件基础上,才能够发挥课堂教学过程的最大效能。可以说,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贯穿于整体和部分上的全面优化,是在一定条件和评价准则基础上形成的最优化机制。这种最优化不能脱离实际,需要从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只有以符合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作为前提,才能够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控制,才能够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各个部分有效衔接,形成教学过程在整体系统上的最优化。教学过程最优化必须全面考虑现代教学理念和教学形式、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影响教学系统的内外影响因素。实现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要对教学条件、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进行综合调控,同时也需要对教学规律、教学理念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从而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运行方案。

二、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对课堂教学的借鉴意义和启示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辩证的系统论,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是具有实事求是精神的教育理论。这一理论是运用系统观点对整体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和要素进行整体优化,是通过最小投入或最优投入来获得最大收获的理论[2]。只有通过科学统筹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以及教学手段才能够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这也是教学最优化理论的思想核心所在。在课堂教学中科学运用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需要借鉴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教学系统方法,同时以教学固定的课堂时间内的教学目标的实现作为衡量课堂教学应用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效果。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应用要强调从系统论角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要以系统论视角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设计,通过对于课堂教学各个要素的有效的优化充分发挥教学参与要素的整体协同作用,做到相互促进、相互配合,共同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教学过程中包含参与教学的教师和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任务、教学手段等,为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目标应该以系统的视角将各个教学要素看作一个整体,并从教学实际出发,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关键因素的效能发挥,从而选择最优的课堂教学的解决方案。课堂教学要从学生发展和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出发,让整个教学过程成为一个连续活动,从而保证课堂教学和学生发展的同步性。同时,要正确看待教学过程中长期效果与短期效果的关系,从每一节课程入手,从阶段性教学入手。只有解决好短期目标,才能够解决好整体教学效果。课堂教学要通过合理安排分配,将整体教学内容进行分析,从宏观层面对教学结构进行解析,从而梳理出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基本脉络,并结合课程和具体课堂特点,充分发挥不同要素之间的作用,在科学投入的基础之上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应用要重视课堂教学的时间管理。教学过程最优化始终是建立在时间标准之上,包括教学任务完成的时限效果。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以及教学策略的实施都应该建立在规定的时间内。只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才能够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及其评价。从课堂教学的系统目标实现看,应该将时间要素纳入到教学设计之中,将时间作为课堂教学的基准,才能确保在限定时间内实现课程内容的有效分配,才能实现教学目标的完成,才能够达到课堂教学时间利用功效的最大化。课堂时间管理就是要将教学内容按照预先教学设计有条不紊地传递给学生,在有效时间内让教师能够采取最佳方式来讲授教学内容。这样,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学习不仅提高了效率,而且能够实现教学内容的快速内化,实现教师、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应用要设定合理的课堂教学目标及其评价标准。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是对整个教学效果最为真实的体现。巴班斯基也指出,整个教学过程必须从学生角度出发,要对学生不同群体特征、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知识结构来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课堂教学如果没有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无法制定科学化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最终不仅影响影响教学进度,甚至会影响教学总体质量。没有从学生综合情况出发,对学生学习特点和思想心理活动缺乏了解,盲目设置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不仅与唯物辩证法相抵触,同时也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当前,很多教师对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加关注,但对于学生的学习动力、基础知识和学习兴趣了解不多,课堂教学只是按照教学任务的安排进行。这偏离了科学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的要求,立足于教学质量和学生发展的整体教学效果必将难以体现[3]。

三、将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应用于继续教育教学的具体策略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明确指出,课堂教学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是教师、学生以及教学环境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课堂教学的设计、控制与引导能够对教学效果产生深刻影响。从继续教育课堂特点出发,教学过程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发展要求,从而制订出科学化人性化的继续教育课堂教学方案。同时,继续教育课堂教学应当根据教学目标、教学效果、教学评价来从整体优化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从而实现教学过程效能的最优化。

(一)以继续教育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的自我管理

继续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其主要针对教育对象是社会人员和专业技术学习人员,通过继续教育,这些人员能够达到知识和技能获得和更新的目的。这是国家在社会范围内培育人才和进行人力资源再开发的重要手段,也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一些继续教育是以远程教育的方式进行的,很多课程教师与学生之间并不需要特定的教学场所。这使得继续教育的开展对于学生学习状况缺乏有效的监督,对于课堂教学也缺乏有效的调控手段。因此这就需要学生加强自我管理,特别是学生要重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获取有效的教学效果。当前,很多继续教育的教师,对于学生关注和管理缺乏耐心和信心,而将更多精力放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之上。但从另一个侧面看,无论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上投入多少精力,如果学生缺乏配合意识和主动学习精神,结果必然是继续教育及其课堂教学的失败。因此,在继续教育中不断加强学生自我管理意识,提升学生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就显得尤为必要。在继续教育的课堂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学生对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能动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投入课程内容学习之中,实现继续教育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在学生自我管理的课堂教学中,应当通过自我约束不断强化对于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不断丰富原有的知识结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角色定位,应该以课堂教学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实现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因此,继续教育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向学生传递自我管理概念和自我管理意识,同时,要从学生知识需求角度出发提升教学效果,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引导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二)优化师生关系,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开展继续教育课堂教学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具体要求。远程的继续教育课堂教学是通过网络方式来实现的,由于师生不在具体的教学课堂中,双方在思想交流和情感认同上存在一定障碍,这势必会影响教学的开展效果。从继续教学课堂教学实际看,很多教师长期受到传统教育理念影响,认为教学过程更多要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只有教师具备了一定教学能力,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基础[4]。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占据主导地位。但通过大量教学实践案例看,仅仅注重教师的教学技能,而忽略学生的主体性,往往会导致教学过程的停滞或混乱。因此,为提升继续教育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必须建立师生之间融洽和谐的关系,教师不仅要提升自身教学质量,还要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教师不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主导者,而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加平等、宽松的学习环境,教师与学生之间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能够有效增强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效果,同时也有利于实现有效的知识传递和情感交流,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人际关系系统,教学中师生之间只有进行完整的情感交流才能够确保知识教学的有效性和互动性。在这一人际交往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学习需求的特殊性,同时要以平等的人格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对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怀,让学生处在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下进行学习。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可以进行教学内容创新,在教学中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结合自身感受和人生感悟与学生分享,切忌按照课本内容照本宣科。在问题设计上要尊重学生知识掌握层次上的特殊性,在问题设计上要更加贴近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唯有如此,才能够进一步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同时,教师也要不断提升自身修养和职业道德水平。简言之,课堂教学过程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教师与学生之间只有实现要素间的有效互补,才能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篇6

关键词:小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

小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出现课堂注意力不集中,课堂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的现象,最终造成了数学学习效果不佳。为了保障小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效果,应当提高小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

一、影响小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的因素

1.自身的因素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自身的身心特点方面的原因,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状况,上课开小差,会影响学习效果。这属于小学生的一种特性。

2.教师的因素

小学阶段的课堂教学不同于其他阶段的课堂教学,如果小学数学教师不充分考虑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去制订课堂教学计划,那么将无法达到应有的课堂效果。因此,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传授者,在提高小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同龄群体的因素

小学生在同一个课堂中共同学习,容易受到其他小学生的影响,如果个别的小学生不认真听讲,在课堂上做小动作,都会影响到其他小学生。

二、应当采取何种措施加强小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1.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无论是学习数学还是学习其他的学科,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真正地把学生引入到数学学习上来,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独特魅力,并产生数学学习的欲望。只有当兴趣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才能保持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2.提升教师的领导能力和教学能力,以此来带动学生能力的提升

数学教师的自身素质和能力水平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作为数学教师,更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应该充分了解课堂教学实施的核心精神、内容,并根据学生的现阶段特点,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来开展教学,并做到因材施教。

3.进行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创新,加强对学生的鼓励

我国的传统教育方式讲求的是老师教、学生学,颠覆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教师要采取积极的手段帮助学生进行探索,让学生从探索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独特魅力,并加强对数学的认识。尤其是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教师要尽可能地对他们多鼓励,让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同时,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关注学习的过程,而对于学习的结果采取分层次的评价,因材施教,给学生以不同形式的鼓励。

总而言之,只有切实利用各种可能的措施加强小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数学课堂学习效果不佳的现状。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应当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有效的措施,加强小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效果。提高小学生数学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应当长期坚持下去。

参考文献:

[1]王建民.数学教学中“情景法”的应用[J].湖州: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

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篇7

关键词:教师情感 大学英语 课堂教学

在大学英语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中,随着教学模式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课堂上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受到广泛关注,然而教师的情感因素在教学实践中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事实上,教师的教学情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它时刻都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形成及学习效率的提高有着潜在的影响。

一、情感因素与语言学习关系的研究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是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人的认知活动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因素,笔者认为学生的情感状态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行为和效果。积极的情感能创造有利于学习的状态,而消极的情感会影响学习潜力的发挥。

影响学生的情感因素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包括焦虑、抑制、性格等的个别因素;第二类是包括课堂交流、跨文化意识等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因素。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积极的情感能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直接转化为学习动机,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可见,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应是一种感情的交流。

二、教师情感的影响及学生需求的现状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课堂教学中教师情感的影响及学生对教师积极情感投入的需求,笔者对某高校部分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教师情感因素对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英语学习有重大影响,学生对教师的情感投入有迫切的需求。教师的自信会让学生们情绪振奋、精神饱满。同学们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以情感世界贯穿课堂,期望教师以积极的情感投入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教师还要尊重学生的想法,这样才能使学生情绪积极,课堂才会出现和谐的良好气氛。

三、教学过程中教师情感的调控

学生在多数情况下,往往因喜欢某一老师而喜欢其所教的学科;常常因表扬而努力学习,因责备而放弃学习。即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情感越好,学生的情感响应越热烈,教学成果便越显著,因此,如何给学生创设一种“心心相通”的外语教学课堂环境将成为外语教学极其重要的方面。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了解学生的情感世界,用积极的感情去与之交流,唤起同学们的积极情绪,努力营造自由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其次,教师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情感处理。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有限的单位时间进行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对词汇、句型、语法等知识有目的地选择或设计恰当的语境(例句),渗透情感内容。在做到准确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插入英文原声的动画、声音、影视对白等,使这些原声资料成为另一种形式和意义上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同时受到语境所蕴涵的情感、文化的熏陶。

最后我们还要充分调动教师自身的积极情感(教师的情感主要有三种表现方式,即面部表情、表达方式、肢体语言)。美国一位心理学家经多次实验后得出了信息取得公式:信息接受来源=8%的文字+38%的语音+54%的面部表情。可见一个教师的面部表情与教学效果有相当大的联系。而且教师话语应该具有语速较慢、发音清晰、多使用简单句等特点。教师的情感会伴随话语的发生表现出语音的高低强弱,而语调的轻重缓急则可以表现情感的不同深度,学生可以通过语言的音调、语音去辨认、领会教师的言外之意。教师应从这三个大的方面注意自己的情感表达来优化课堂教学。

四、结论

综上所述,教师情感因素对课堂教学成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大影响。教师在英语课堂上的情感渗透有利于营造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积极的外语学习倾向和创新思维,促进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提高。教师只要充分认识和善于调控情感因素,就能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实现奠定基础。虽然教师情感因素对教学成果有影响,但教学成果的好坏还受到如教师水平、教材、教学环境、教学大纲等因素的影响。我们还是应该在英语教学中加强对教师情感因素的培养,发挥情感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提高英语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玲 情感智商因素与课堂教学情景中的心理调控[J].广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2]程功 论情感在课堂教学中的功能[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6年03期。

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篇8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及课程改革顺利进行,我国的教育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对于促进我国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我国的现代教育基础现状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新的教育理念是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这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的“应试教育”以教师为中心的思想,同时也改变了教师们的教育行为和教学思想。

课堂是学生学习和掌握学科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全面开发其潜能的主要阵地和渠道。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通过课堂教学主阵地,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对英语学习者语言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英语学习者的运用语言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而课堂是学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主阵地。如何在课堂上不断地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成了重要的问题。学生主要的学习时间都集中在课堂,而一般课堂教学的时间只有40分钟,如何合理利用这短短的几十分钟,使学生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所学新知识,提高语言的技能,增强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成了所有英语教师和学者探寻的主要问题。

一、影响英语课堂教学的因素

1.教师因素

在英语课堂中,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所以英语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英语教师自身专业能力的不过关则会直接影响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并且英语教师自身在教学中的不足直接会影响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另外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熟悉与否也很重要,如果一知半解地去授课,这势必会造成教学失误,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所以教师必须在课前对教学内容作深入的分析和准备。英语教师的教学态度也会对英语课堂教学产生影响,对教学工作充满热情,认真负责地备课上课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也会间接地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

2.学生因素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态度,自身智力,原有知识结构对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在英语课堂中,如果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冷淡,那就很难达到英语课堂教学的计划,学生掌握的知识不牢固,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而且由于学生自身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教师的教学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并且普通班级中学生人数的众多,这就会出现了学生间的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智力好的学生吸收知识较快,也能跟的上教师的教学进度。

3.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因素

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上采取的教学方法也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适当的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但能发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也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如果教学方法运用的不适当,则会降低教学效果。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也能影响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积极的状态,这样有利于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增强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1.认真做好课堂教学前教材准备工作

课堂教学前教材准备工作,即备课,是教学的基本环节,是教学的重要行为之一,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备课既包括备教材,也包括备学生,备课时不仅要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更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准备课。教师首先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的目标、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的重点、难点,精心地设计教案的每一个环节。

2.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所谓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适合学生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精美的课件,一方面,课件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利用课件突显重点、难点。在课件中针对不同的重点、难点要选择不同的且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师若能选择合适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这势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3.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中国的英语教学缺乏语言环境这是导致英语学习的困难之一。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课堂创设语言情境进行英语教学。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在课堂中创设语言情境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实现。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视觉和听觉环境,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这样便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及时反馈

英语课堂教学的评价是教学中一个及其重要的环节。课堂的评价以激励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为目的,适当的评价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进步与成功的喜悦,进而促使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同时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进行多元的评价,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特别是关注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在课堂教学中,要及时地反馈信息,给予适当的评价。表现好的学生要表扬,“Very good”“Well done” 使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更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表现不好的学生也要及时鼓励,保持他们的学习热情。保证英语课堂气氛活跃,以学生为主体,不断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不断提高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题,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进行自我诊断,找出自己的不足,完善改进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作者单位: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杨金燕.浅谈多媒体技术在高职高专公共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J].科技信息,2011(5).

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篇9

关键词:课堂教学质量;模糊层次分析法;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14-0082-05

一、引言

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教学质量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密切关注的热点问题。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高职教育的重中之重,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要素。因此,课堂教学质量直接事关高职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如何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准确、客观的评价一直以来是高职教育研究的焦点与热点问题。目前,高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很多

传统的教学质量评价大多采用定性分析法,或者使用AHP(层次分析法)将定性因素转换为定量分析。这些方法在评价过程中大多都存在主观性与片面性,评价的结果不能有效反映客观的课堂教学状态,数据的准确性不高。因此,对这样的评价大部分一线教师都心存疑惑。

2.评价人员对课堂教学质量的关注点不同

对于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一般包括企业技术人员、校内外督导、课程组成员、其他教师以及授课班级学生这五类人员,这些人员对于课堂教学质量的关注点基本没有太大的交集。企业技术人员主要关注该课程是否将技能点应用于实践,校内外督导主要关注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安排等,而学生主要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是否有趣,是否能引导他们学有所成。因此这5类人员的评价所得数据所对应的权重应有所不同,但目前对这5类人员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权重还鲜有人开展研究并加以考虑。

3.学生评教数据的获取存在偏差

目前学生的评教一般安排在每个学期期末进行,学生通过登录学院的教务管理系统――评教模块,针对其中的各项指标进行打分,再通过一定的计算并最终获得该班级该课程授课教师的学评教分。实际中,学生的评教在分值上有较大的缺陷。因为,虽然大部分学生打分比较理性,但还是有一部分学生不够理性,是由主观意志给出评教分数的,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之间会存在不小的偏差。

针对以上几点问题,结合课堂教学质量描述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模糊性)的特点,本文在合理确定五类人员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的基础上,运用FAHP来确定各参评指标以及各类评价人员评价分值的权重,再对学生评教结果进行“客观化”处理,最终得到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结果,并通过仿真实例验证此方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三、模糊层次分析法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1.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层次结构

由于五类评价人员的关注点不同,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也有所不同。下面以理工科课程的学生评教指标体系为例,来构建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层次结构。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主要是针对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效果等六个方面进行判断。评价人员为教师任课班级的全体学生。确定一个合理、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有相当的难度和挑战。本文以教育部评估体系标准为基础,参考同类高职校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等资料,构建了层次型课堂教学质量学生评价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

2.构建模糊判断矩阵

基于前述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层次结构模型,设计出相应的调查问卷,发放给在教学方面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家、课堂教学优秀者、教学骨干以及教务管理人员,请他们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以及对准则层、指标层等因素的判断和比较进行填写,构造出判断矩阵RA-B。

本次调查问卷共向浙江省内12所高职院校的教务处、督导处、理工科类相关专业负责人等,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41份,回收率94%,有效问卷135份,有效率90%。经过归纳、整理后,结合“ 0.1-0.9”数量标度得出标准层各因素间的比较矩阵和权重,由此得到一级目标层对准则层的模糊判断矩阵:

R=0.5 0.3 0.4 0.3 0.4 0.3

0.7 0.5 0.6 0.5 0.6 0.6

0.6 0.4 0.5 0.5 0.5 0.4

0.7 0.5 0.5 0.5 0.6 0.4

0.6 0.4 0.5 0.4 0.5 0.4

0.7 0.4 0.6 0.6 0.6 0.5

3.构建模糊一致矩阵

通过γij=+0.5,其中γi=∑nk=1γik,?i∈{1,2,……,n},计算模糊判断矩阵中的γij,如γ12=+0.5=+0.5=0.3917,以此类推可以计算得到模糊一致矩阵:

R= 0.5 0.3917 0.4417 0.4167 0.4500 0.4000

0.6083 0.5 0.5833 0.5333 0.5667 0.5167

0.5583 0.4167 0.5 0.4750 0.5083 0.4583

0.5833 0.4667 0.5250 0.5 0.5333 0.4833

0.5500 0.4333 0.4917 0.4667 0.5 0.4500

0.6000 0.4833 0.5417 0.5167 0.5500 0.5

4.层次单排序

根据模糊层次分析法第四步公式所示,计算模糊一致矩阵A的权重向量WA=(ω1,ω2,ω3,ω4,ω5,ω6),其中ωi=-+∑nk=1γik,如ω1=-+*2.2=0.11,同理可得各权重值,最后得到权重向量WA=(0.11,0.21,0.16,0.18, 0.15,0.19)T。以此类推得到指标层子权重向量WB1=(0.3,0.7)T,WB2=(0.2,0.4,0.15,0.1,0.15)T, WB3=(0.2,0.45,0.35)T,WB4=(0.3,0.25, 0.30,0.15)T,WB5=(0.15,0.25,0.3,0.3)T,WB6=(0.15,0.15,0.4, 0.2,0.1) T。

5.层次总排序

层次结构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分为4个层次。现设目标层为O,准则层为A,指标层为B,方案层为P,根据模糊层次分析法第五步公式,可以计算出指标层B各因素相对于总目标的各子权重,其值为

WA=WB1 0 0 0 0 0

0 WB2 0 0 0 0

0 0 WB3 0 0 0

0 0 0 WB4 0 0

0 0 0 0 WB5 0

0 0 0 0 0 WB6

WA=(0.033,0.077,0.042,0.084,0.032,0.021,0.031,0.072, 0.056,0.054,0.045,0.054,0.027,0.0225,0.0375,0.045,0.02850,0.0285,0.0076,0.038,0.019)。

四、利用模糊综合评价得到定量数据

以本学院A教师为例,其负责B班级的C课程。对于A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量化分值主要由专业教师、企业技术骨干、课程组内部成员、教学督导、学生等五类人员对该教师课堂教学指标层给出客观的评价,每个指标评价分10分制。下面以学生评教为例。某学生按照指标层进行打分,具体见表3。

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最后得到结果为8.0245,而单纯的取平均值,最后结果为7.869。如果以9.5分以上为优秀,8分到9.5分为良好,那么这位学生对A教师的评价就有了质的变化,而事实上也是如此。如B25:“理论联系实际、符合学生认知”和B32:“激发学生注意力与兴趣”,一个是6分,另一个是10分,学生其实非常在乎激发他们的兴趣,而并不是非常能体会到自己的认识是否到位。因此,这两个因素的权重几乎相差一倍(B25:0.031,B32:0.072),由此也证明模糊层次法在评价方面的有效性与客观性。

通过使用FAHP,还能够得到五类人员对于课堂教学评价影响因素的权重,并最终计算得到该课程授课教师的整体评价分值。

五、学生评教分值的客观化计算

一般来说,在统计一个班级全体学生的学评教分数时,往往不会考虑一些学生主观上的问题:如上课出勤率不高,提交作业不及时,与教师互动较少以及上课关注度不够等情况,而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学生评教的分数。因此,在学生评教完成之后,不能直接以全体学生评教分的平均分来计算最后的成绩,而是应该通过加权系数的方式来考虑因学生课堂表现所致的影响因素。

学生课堂表现影响因素系数主要包括以下4方面:出勤率、作业完成率、提问率、课堂关注率。根据教育专家、教学督导、任课教师组成的专业团队对以上4个因素进行模糊层次分析,通过四步骤进行计算,最后得到学生课堂影响因素系数的权重矩阵S=[0.35 0.3 0.2 0.15]。

通过对学生上课出勤次数、请假次数以及迟到早退次数,对学生提交作业数量以及相应的质量,对学生课间提问数量与质量等课堂行为进行统计,以及对学生课堂关注度进行分析,最后得到学生的课堂影响因素各个数值,加权之后得到最终的课堂影响因素数Qs。设每个学生的课堂影响因素系数为?i∈{1,2,……,n},取出该班级中课堂影响因素最大数,并计为Qsmax,将Qs归一化处理,得到Ti,步骤如下:

第一步:得到该班级中课堂影响因素最大数Qsmax。

第二步:该班级中每个学生的课堂影响因素数Qs与Qsmax进行比较得到Pi=,?i∈{1,2,……,n}。

第三步:计算每个学生的课堂影响因素系数Ti,Ti=,?i∈{1,2,……,n}。

通过以上三步计算得到每个学生的课堂影响因素系数Ti,再将Ti与学评教的数值进行乘积,最后得到加权学生课堂影响因素系数后的学评教乘积。表4是B班级对A教师所上的C课程所作的学生评教数据。该班共有45位学生,具体数据见表4学评教分值。

通过学院自主开发的“课堂教学质量量化系统” 所采集到的相关数据,可计算每个学生的课堂影响因素系数Ti,见表5学生课堂影响因素系数。

最后通过计算得到以下数据:学生评教的算术平均值为79.67,加权学生课堂影响因素系数之后得到的值为82.71,通过分析发现,大部分评教分数较低的学生,其课堂影响系数也较低,因此,在计算过程中其所占的权重较少。通过这一计算方法的客观化处理,使得学生评教的结果更准确与更符合实际。

模糊层次分析评判具有客观、层次清晰和计算简便等特点,具有较好的操作性与实用性。本文通过FAHP构建高职课堂教学质量的量化评价模型,得到了课堂教学质量各因素的权重指标以及各类评价人员的权重系数,特别是对学生评教分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客观化的模糊处理,从而使评教过程更加贴近实际,评价的结果更客观。

参考文献:

[1]张炳江.层次分析法及其应用案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

[2]Diego Falsini , Federico Fondi ,Schiraldi et al. A logistics provider evaluation and selection methodology based on AHP, DEA and linner programming integr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2012,50(17):4822-4842.

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篇10

【关键词】高中体育;有效性;教学环境

前言

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掀起的“教学科学化”运动,这一时期受当时美国实用主义的哲学和行为主义的心理学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的影响,引起西方各国对于20世纪前“教学是艺术”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的质疑,就“教育是艺术还是科学”展开了争辩。于是人们开始明确的提出“教育也是科学”,即教育是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育教学具有科学的基础。本文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研究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项研究就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各种因素。如: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环境,教学器材及设施等等。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很多,本文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教师因素,学生因素,教学内容,教学环境。

1、 教师因素

教师是构成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木要素,教师的教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干预学生的学习,进而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教师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总的来说,教师的教学情况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1)教师的专业水平

专业知识是指体育教师承担体育教学必须具有的专门知识。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在学校里教的是科学基础知识,他应该能够分辨清楚这门科学上最复杂的问题,能够分辨清楚那些处于科学思想前言的问题。如果体育教师能经常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技术指导,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提高,在运动中更有可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也更能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反之,将会造成学生掌握运动技术困难,运动技能低下,盲目锻炼,有时甚至会造成学生运动损伤。长此以往学生会对体育课产生“厌恶”情绪,最后造成体育课教学效果的下降。

(2)教师的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是指存在于每个教育者头脑中对教育的认识和看法。其表现形式是各种教育观点,如教师的教学观、师生观、人才观、质量观等。教育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大小。一位教师是否能够全面理解国家的教育方针、能否把国家教育方针贯彻到他的日常教学中;他是否树立了主体性教育教学观念、素质教育观念、终身教育、创造教育教学观念;他是否具备改革创新意识、竞争意识、挑战意识、合作意识、效益意识;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否认为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等等。

(3)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

教师的思想道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师德”,在教师所具备的素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重要的道德影响力。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不仅仅讲授道德的理论,更重要的是以自己高尚的人格为学生提供一种道德的楷模,从而起到道德的示范作用。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更能够起到学生的“带头人”的作用,具有很强的师范

性,很容易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具有真诚、善良、勇敢、无私的精神和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敬业乐业的事业心。

(4)教师的教学经验

有关调查研究表明,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与教学经验的丰富呈正相关,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也是完全符合的。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的不尽人意可归结于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我国大学教育在解放后一直延承苏联的教育模式,重视理论知识的传输,对学生的动手能力重视不足,而高等院校的新教师大多出于这一教育模式之下,同时由于我国教育理论和教育科学的发展滞后,使我国教师教育的发展缺少科学理论的指导。特别是刚刚走上讲台的新教师表现出对待教学工作认真负责,教学基本功扎实,但他们往往缺乏授课经验、专业技能薄弱,在教学过程中预见性和针对性不强,缺乏灵活性,有时甚至不能完成教学目标。

2、学生因素

(1)学生的参与程度

影响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是多方而的,但是,学生是否参与及参与的程度如何则是关键性的因素。因为在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为他们而展开的。因此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努力使学生产生与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即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

(2)学生的快乐感

本文说的快乐感是建立在信息差异上的,信息差异是人们掌握信息的差距,学生是抱着学习新的知识技能的目的来上体育课的。师生之间信息差越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越大。教师充分利用信息差原则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留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充分体会独立完成动作的满足感。

(3)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影响高中体育课堂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体育教学活动中所指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教学层面上的教学内容。也就是体育教师和学生作用的对象或客体,它是经过课程设置和编制具体化了的知识、技能、思想观念、行为习惯,是学生活动的全部,也就是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所接受的全部信息。体育新课程标准解决了体育教师“教什么”的问题,而没有解决学生“学什么”的问题,如果教师教的并非学生所学的,那么教学的效果一定会很差,即是无效的教学。

(4)教学环境

体育课堂教学必须依赖一定的教学环境来完成,体育教学环境与体育教学效果是紧

密相关、相互制约的。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取得最优教学效果的前提,对教学有效性的提

高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学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乐趣和兴趣。教学气氛不浓,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就会出现应付的行为。良好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个体发展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舞台,学习的空间得到大大拓展,从而大大提高了体育课堂教学的效果。

综合上面的分析,影响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并非只有这几点,而是多方面存

在的,并交织在一起。我们很难把所有因素找出来并排序。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

学生、环境、和教学内容其它因素通过教师来发挥作用。如果没有了教师,其它因素很

难发挥作用,也就无从谈起教学的有效性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