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力读后感十篇

时间:2023-03-26 16:51:08

影响力读后感

影响力读后感篇1

读完《影响力》这本书,立即让我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很多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在这里引用一些原理,轻松的解答出来。大多时候,我们不是被别人限制或牵引,而是受自身思维的限制和社会影响力的延伸而做出了与实际逻辑不符或违背自己真实意愿的行为。

如果机械的讲原理,那么很难将这本书看懂。但作者运用简单生动的故事,把读者带到情境中去,恰如其分的展示出这些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我们眼前清晰地呈现出当时的情境,从而意识到这些被我们忽略的行为具有多么大的影响力。

互惠原则

这一原则用我们清代的一句古语便能很好的解释"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中国的儒家思想倡导我们,收到小小的恩惠,也要大大的给予回报。这是一种高尚的品德,是一种美好的传统,需要发扬和继承。但同时,这种心理又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不轨之人,利用这一原则,强加给我们一些小恩小惠,我们还是会有此类反映,将不需要的服务或商品带回家。这个时候,请学会说"不".

承诺和一致原则

一旦我们做出了一个决定,或选择了一种立场,就会有发自内心以及来自外部的压力来迫使我们与此保持一致。这样做的很根本的一个原因是我们要让自己相信,自己做出了明智的选择或是正确的决定。

比如说关于戒烟的例子。如果我们用纸笔记录下我们要戒烟这一在我们看来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事,然后承诺于对我们来说特别重要的人,那么我们就会更加的努力去完成这一目标。承诺的越多,那么对承诺者的影响也就越大。

拿我自己为例(这对我来说,是很危险的~~o(>_<)o ~~),我对自己承诺过,如果我加入了读书会并且成为了会员,那么我在享受资源的同时,要对我所读的每本书做好记录,即写读后感。因为做出了承诺,很多时候,特别是我懒惰的时候,承诺和一致原则,就会像一只疯狗一样死死的拖住我,使我不得不勤快起来,完成对自己的承诺。如果,现在把之前只是自己对自己的承诺,以这种纸笔的形式记录下来,我想更会加深这一承诺的力度。o(幡洇幔o

社会认同原则

这一原则指出,在判断何为正确时,我们会根据别人的意见行事,尤其当我们在特定情形下判断某一行为是否正确时。如果看到别人在某种场合做某件事,我们就会判定这样做是有道理的。

书中提到一个例子,让我对逝去的这名女性深感惋惜。一名妇女在午夜里,被一名歹徒先后袭击了三次,最后身亡。在这个过程中,巷子里有38家住户亮起了灯,但没有一个人报警,大家都在观望,导致这名女性最终身亡。在之后的调查中,发现一件有趣的事,那就是所有的人都认为其他人都已经报警,他们只需要耐心等待警察到来就行,结果就是这可怕的社会认同原理,使大多数人都在看其他人的反映,但却忘了,目睹事态发展的其他人也在寻找社会证据,最终使所有人都没有做出正确的判断。

还有一个关于此原则的例子。一个人参加一个小型音乐会,散场时突然发现四肢不听使唤,目光无法集中,这是典型的中风症状。他只能斜倚在树上,照往常来说,他肯定是要拼尽全力高喊救救我,可是如果人们参照社会认同原则,大家都会持一种观望态度,那很可能这个人将错过最佳的治疗机会和时间。但是,避开这一原则,那么这个人就可以轻松获救。这个时候,应该清晰的说出施救人的特征,点名让其中一人过来救助。那么根据社会认同感,这个人会毫不犹豫的赶来施救,并赋予新的责任感。我们通常需要指出一个人特有的特征,清晰到一个人。例如"穿红色裙子,戴金边眼镜的女士,请您过来救救我,我恐怕动不了了……"诸如此类。

喜好原则

根据喜好原则,我们很容易感受到爱屋及乌这个词语的准确含义。当我们喜欢一个明星时,那么我们特别认同他所下广告或代言的产品,这就完全遵循了喜好原则。同样,如果我们本身不需要此商品,但可能是因为跟代言人有千丝万缕的关联,那很可能就会从心里更加认同此款产品,从而做出让我们自己都感到吃惊的行为,直接买回并不需要的商品。

权威原则

这一原则想必大家并不陌生,从小我们被要求听老师的话,听父母的话,听长辈的话。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权威原则的体现。不单单是儿童,思想成熟的成年人也会被权威的强大力量所牵引,从而做出一些让人瞠目结舌的事情。

一个人的衣服、名牌首饰、手表座驾,高高的头衔,都是一种权威的体现。当我们服从权威时,大多时候会带来一些实际的利益。因此,我们也会毫不犹豫的作出对权威的追随。

书中提到:一个衣着光鲜的骗子,就是利用了权威这一原则,谈吐优雅,穿着讲究,冒充银行的经理,骗走了一个人一生的积蓄。

因此,不要过分信赖权威,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看清事物的本质。

稀缺原则

"物以稀为贵"这一成语根深蒂固于我们的大脑中。当一个物品变得稀少时,我们会产生害怕失去它的这种危机感。运用到实际生活,那就是商家惯用的大甩卖,只有最后三天之类。人为的制造出缺少货物的假象,促使人们盲目的消费。

最典型的例子是书中提到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两个年轻人认识没有多久,但是感情却超乎寻常的浓厚。特别是两个家庭设置的阻碍,大大的激发了他们对彼此爱的程度,对能够相爱这一稀缺资源的珍视。如果没有家人的阻碍,或许会像一般正常的年轻男女一样,从热恋的冲动转变为涓涓细流的爱意。

这一原则警示我们,稀缺的资源并不会比我们正常得到的资源更更好看、更有用,一旦我们有这种倾向,那务必使自己清醒,认真思考,这是不是我确实需要的。

影响力读后感篇2

一、阅读兴趣的激发。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就好像蜜蜂有了花儿的芳香,才能更有效地为自己的阅读“采蜜”。努力地寻求阅读机会,让学生在阅读中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兴趣的激发源于身边人与环境的影响。同伴是学生学习中最容易接受的一个群体,同伴的阅读行为所产生的阅读影响比单纯地进行说教要好得多。

在班级内,我注意观察了解比较爱读书的同学,把他们读书的故事与全班同学一起分享,让他们进行个人读书讲座,与其他同学结成读书对子,互相影响,互相激励,形成一种良好的阅读氛围,让阅读像伙伴间的游戏那样有趣。老师和家长也是影响学生有效课外阅读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

二、阅读策略的指导

1、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中,良好的阅读习惯能提高阅读质量。阅读课外书时,每位学生的手边要放一支笔和一个本子,如果是自己的书,可以在书上边读边标划印象深刻的词句,或者在旁边写下自己的即兴读书感悟。如果是借来的书,就在手边的本子上进行记、写。读书时的即时感悟是最真实的,记录第一感觉是阅读的最好习惯。

2、开展有效多样的阅读活动。引领学生爱上阅读,有效多样的阅读活动不可缺少。针对学生阅读水平不同进行层次的划分,组织各种各样让学生既能感兴趣又能提高学生阅读实践能力的活动。比如,在班内定期开展“讲书会”、“诗歌朗诵会”、“编剧本演电影”、“图书超市”、“背诵古诗文比赛”、“读名著手抄报”、“每周作文”等活动,通过这一系列读书活动的开展,学生的阅读面扩大了,阅读量增加了,阅读能力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3、阅读方法精彩纷呈。在阅读课上,我经常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比如,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时候,我指导学生用“三读法”。第一读,“通”读。这里的“通”指的是先读目录、序言并以此来了解整本书的大体内容。第二读,“品”读。阅读中,根据整本书的特点,选择精读和粗读部分,对于书中需要精读的部分,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把书中的精华变作知识的营养。第三读,“写”读。这一读就是写读书感悟了,在边阅读中记录了即时读书感悟,读完整本书后再进行深刻的思考、反复的品味,结合自己的思考,进行读后感的习作。

影响力读后感篇3

[关键词] 手机阅读 持续使用行为 计划行为理论 期望确认模型

[中图分类号] G2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4) 01-0084-05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手机逐渐普及,手机阅读也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手机阅读已经普及的背景下,亟需解决的问题是提高现有用户的活跃度。活跃度是互联网业界最为关注的产品数据指标之一,意味着更高的使用频率、更多的分享行为和长久的使用时间。这决定着手机阅读应用软件的核心竞争力。活跃度指标背后的学术含义我们可以认为是用户的持续使用。从目前的相关研究来看,大多数研究仍主要集中在用户使用手机阅读的动机和满足情况[1-2],以及影响用户使用手机阅读的因素等方面[3-4],对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关照有所不足。本研究立足实证调研,构建影响手机阅读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模型,以为手机阅读应用软件提供商有效保持用户、开发新的移动阅读业务提供参考。

2 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设

目前,针对手机阅读持续使用行为,还缺乏相应的理论模型。这里依据相关理论基础与手机阅读特性,提出本文的理论模型。

2.1 构建理论模型

影响用户持续使用手机阅读应用软件的因素很多,计划行为理论、期望确认模型以及信息系统成功模型可为研究用户使用行为尤其是网络环境下用户的使用行为,进而构建用户持续使用意愿模型提供理论基础。

计划行为理论提供形成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的信念,而这些信念是行为认知和情绪的基础,通过影响和干预这些信念,可以达到改善甚至改变行为的目的。该理论对于用户的使用行为具有良好的解释力。在计划行为理论中,态度与主观规范是非常重要的两个影响维度,因此本研究将引入此两种因变量。

期望确认理论(Expectation Confirmation Theory,ECT)是营销领域探究消费者再购买或使用行为的理论模型,其认为满意度会影响到消费者的持续购买意愿。巴塔克里(Bhattacherjee)(2001)发展出在互联网情境下使用的期望确认模型(ECM),发现满意度作为中间变量对于持续使用行为具有重大影响[5]。因此,本研究将重点放在以满意度作为中间变量对于持续使用行为的影响上。

在讨论用户的持续使用行为时,不可避免地会分析各个不同互联网产品品质对于消费者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可以把这些特征模拟为信息系统情景当中的信息系统品质,德隆(DeLOne)和麦克林(McLean)(1992)提出的信息系统成功模型(ISSM)证实了信息系统品质与满意度之间的关系[6]。本文将从消费者感知的角度,将其解构为三个维度,即感知系统品质、感知信息品质和感知服务品质。由于手机阅读应用软件属于直接面向用户收费的类信息系统,因此再加入感知价格品质这一变量。

综上所述,本研究将在计划行为理论的基础上,整合期望确认模型,并从用户感知角度考虑应用开发商特征,提出本文的研究模型(如图1)。

该研究模型由三部分组成,包括自变量、中间变量和因变量。其中自变量包括用户态度、主观规范和服务供货商特征,中间变量为满意度,因变量为手机阅读应用软件的持续使用意愿。

2.2 研究假设

根据期望确认理论,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满意度对其持续使用意愿具有重要影响。奥利弗(Oliver)[7]也认为消费者重复购买产品或服务的意愿主要是由之前使用的满意度来决定的。手机阅读应用软件不是用户的必需品,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越能体验到满足感,就越愿意持续使用。由此,本研究提出第一个假设:

H1:用户对手机阅读应用软件的满意度,会正向影响持续使用的意愿。

“态度”是个人对人、事、物或行为所抱持的正面或负面的评价,菲斯拜因( Fishbein) 与阿耶兹(Ajzen)(1975)认为个人对某一行为持正面态度时,该行为越容易发生[8]。由此提出假设2:

H2:手机阅读应用软件用户对该应用所抱持的态度,会正向影响持续使用意愿。

根据戴维斯(Davis)(1989)提出的用户采用新科技意愿的“科技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对使用的态度”(attitude toward using)主要受“感知有用性”(perceived ease of use)与“感知易用性”(perceived usefulness)影响[9]。因而,可将“态度”解构为“感知有用性”与“感知易用性”两个概念,由此可得出以下两个假设:

H2a:手机阅读应用软件用户对该应用的感知有用性,会正向影响持续使用意愿。

H2b:手机阅读应用软件用户对该应用的感知易用性,会正向影响持续使用意愿。

菲斯拜因 与阿耶兹认为,主观规范(subjective norm)指个人对是否实行某些特定行为所感受到的社会压力,因此在采取某行动之前,个人会先主观判断其他重要关系人是否会同意其采取该行为[10]。卡拉哈纳(Karahanna) 等人(1999)[11]提出主观规范具有两种型态,分别为信息影响(informational influence)和规范影响(normative influence)。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假设3:

H3:用户对手机阅读应用软件的主观规范,会正向影响其对产品的持续使用意愿。

在理理论中,主观规范指个人行为会受到群体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巴塔克里(Bhattacherjee)(2000)[12]的方式,将主观规范拆解为“外部影响”与“人际影响”。“外部影响”,就是从权威人士、专家与大众媒体等,获得可能较理性客观的信息,并可能塑造出对使用者造成影响的社会规范准则。“人际影响”指使用者在采取某行为前,会受经常面对面互动的群体的影响。由此提出以下假设:

H3a:用户受到手机阅读应用软件的外部影响,会正向影响其对产品的持续使用意愿。

H3b:用户受到手机阅读应用软件的人际影响,会正向影响其对产品的持续使用意愿。

涉入是指消费者的一种主观心理状态,反映一个对象或者事件的重要性及个人相关程度。米克尔(Miquel)、开普鲁尔(Caplliure) 和阿尔达·曼萨诺(Aldas-Manzano)(2002)表示随着涉入程度的提高,消费者会主动收集有关产品的信息[13]。因此本研究推断消费者对手机阅读应用软件的涉入程度越高,越有可能对其有持续使用的意愿,由此做出以下假设:

H4:涉入程度对持续使用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塞登(Seddon) 与基辅( Kiew)(1996)的研究验证了系统品质(system quality)、信息品质(information quality)、用户满意有相关性[14];皮特(Pitt)等人(1995)认为服务品质也是在衡量信息系统时必须考虑的,因此整出一个广泛的衡量模型[15]。

感知价格(perceived price)是消费者主观感知的为获得产品或服务必须放弃或牺牲的成本,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与使用成本感知昂贵时会负向影响用户满意度。因此用户觉得支付的价格越合理,则使用态度越正向。

根据上述文献的支持,本研究提出 H5a、H5b、H5c和H5d。

H5a:用户感知信息品质对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5b:用户感知系统品质对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5c:用户感知服务品质对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5d:用户感知价格品质对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3 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李克特量表进行问卷设计,以在校大学生以及互联网公司员工作为主要发放对象。采用网络电子问卷,调查时间为2013年2月至3月,通过第三方平台问卷星推送问卷,回收有效问卷数量为145份。

在调查样本中,男性占45.5%,女性54.5%;年龄主要集中在18—24岁(占样本总数的65.5%),其次是25—30岁年龄段(占33.1%);受教育程度方面,本科与硕士学历占据绝大多数,达到95.9%。

在资料统计分析方面,本研究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手机阅读应用软件用户的使用形态进行描述,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模型中的潜在变量、显性变量、误差或干扰变量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从而了解对自变量的直接或间接效果或总效果。

4 数据分析

在验证假设之前,首先对各变量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各变量量表的克隆巴赫系数(Cronbach’s Alpha)均在0.7以上,表明本研究量表各个题项的内部一致性良好,适合做进一步分析。常见的结构效度包括两种:收敛效度和区别效度。本研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变量进行因子分析,并以此来检验问卷的效度。通过因子分析,所有测量项目在对应因子中的负荷量均超过0.5,且分布结构与问卷基本吻合,说明变量具有良好的效度。

通过信度和效度分析后,接下来进行结构方程分析。我们采用 AMOS17.0中最大似然估计(The Method of Maximum Likelihood)对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检验。首先,构建初始模型,并在AMOS17.0中设置好因果关系路径图。通过AMOS17.0运行,得出各参数估计值,AMOS17.0运行的结果如图2所示。

使用软件进行模型验证,从图2可以看出,各潜在变量度量指标的因子载荷大部分符合显著性水平,模型的整体拟合度比较好。由此,本研究提出的10个假设中,除了H4与H5d,其他均得到支持,具体见表1。

根据结构方程模型的处理结果,对手机阅读应用软件用户持续使用模型进行了修正。修正后的模型如图3所示。

5 结果讨论

在实证数据的基础上以下结论得到了证明。

(1)用户满意度是影响手机阅读应用软件持续使用意愿的最主要因素。

用户满意度主要来自初次使用后,对使用绩效和使用前期望的比较而产生的满意程度。满意度直接影响用户的忠诚度和再次使用的意愿。用户满意度作为一个中间变量,对于持续使用的正向影响已经获得多次证实,在本研究中同样得到了证实。虽然手机阅读业已成为重要的数字阅读方式,但却非必要的阅读选择,加之各类手机阅读应用软件层出不穷,只有用户对某种产品具有较高的使用满意度,其持续使用的意愿才越高。

(2)感知有用性对持续使用意愿有两条路径的影响。

一方面,感知有用性直接影响用户的持续使用意愿;另一方面,感知有用性通过满意度间接影响持续使用意愿。手机阅读应用软件突出体现了其有用性特征。阅读作为人的本质需求,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需要一个符合网络环境和硬件环境的阅读方式。手机阅读应用软件比起单纯的电子阅读器更便携,比起使用手机浏览器在线阅读提供更多功能,用户以上对手机阅读应用软件有用性的感知对其持续使用具有较大影响。

(3)感知易用性对持续使用影响显著。

感知易用性代表用户认为学会操作的复杂程度,如果一个手机阅读应用软件操作过于复杂,不符合用户之前的使用习惯,并且没有进行相应的用户教育,会让用户认为难以操作而影响其持续选择使用。本研究结果表明,感知易用性不仅对持续使用影响显著,对感知有用同样影响显著。这就意味着如果用户在使用手机阅读应用软件时感觉难以操作,很可能会否定其有用性,并进而影响到持续使用。

(4)用户对服务商特征的感知特性,会通过影响满意度,进而影响持续使用意愿。

对于手机阅读应用软件提供商的感知系统品质、感知服务品质、感知信息品质,用户的感知程度不同,会通过满意度来影响持续使用意愿。但是,本研究并未证实用户价格感知对其持续使用意愿具有正向影响。

6 研究建议

根据本研究的结论,结合作者在移动互联网产品部门的具体实践经验,对设计优秀的手机阅读应用软件提出如下建议。

(1)产品的核心能力要做到极致。任何产品都有核心功能,其宗旨就是能帮助用户解决某一方面的需求,如节省时间、解决问题、提升效率等。对于手机阅读应用软件而言,产品的核心能力就是解决用户在移动网络环境下的阅读需求。在本研究中,产品的有用性则是其核心能力的最直接反映。本研究的结果也可以证明,产品的感知有用性是用户活跃度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

核心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感知系统品质”、“感知信息品质”与“感知服务品质”的提升,具体到手机阅读应用软件,就是手机阅读客户端的流畅性、后台系统的稳定性、阅读书城内容的丰富性等方面的提升。

产品经理最重要的能力是产品设计时的优先级选择,而产品的核心能力需要放在最为优先的位置,属于P0级别(在产品设计中,不同的需求要定出不同的优先级别,以P0、P1、P2等划分,P0的优先级别最高)。

(2)产品的交互设计要细致。如果说产品的核心能力主要反映在后台系统等用户看不见的地方,那么交互设计则直接与用户打交道。在本研究中,即体现为用户的“感知易用性”以及“感知服务品质”指标。产品经理要把自己当做一个最为挑剔的用户,在细节上把握用户体验。

比如每一个按键的设置,由于手机屏幕不大,在这样有限的屏幕里放置任何一个按键都需要仔细思考是否有必要,是否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达到同样效果(比如手势操作,比如利用手机自身传感器的特性进行交互设计)。如果按键确有必要,它的大小是否合适,是否既能够让用户方便点击到,又不会引起误操作;还有其位置是否合适,是否能让用户在单手操作的时候方便触及到(在移动环境中用户更倾向于单手操作);它的出现情境是否合适,是否可以让用户在需要用它的时候出现,而不需要的时候能隐藏……一个按键就有许许多多需要考虑的地方,只有把各个方面考虑清楚,才能让用户有良好的体验,增强其对该产品的忠诚度。

细致的交互设计除了要求产品人员把自己当挑剔的用户外,还需要借助一些方法来帮助,如用A/B测试来灰度、敏捷开发小步迭代,要不断地、细致地打造最为流畅顺心的用户体验。

(3)口碑营销。从主观规范中的“人际影响”与“外部影响”的影响力就可以看到,口碑对于互联网产品的重要性。

对于手机阅读应用软件而言,口碑首先要来自自身核心能力的过硬与细节的精心设计。在此基础上,互联网产品的口碑更多依靠社会化营销来获得。在互联网时代,每一个受众都是一个传播者,他的每一次评论、分享都会对产品的传播产生重要影响。

注 释

[1]李武.在校大学生手机阅读使用与满足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 2011,55(14):15-19

[2]罗昕,丛挺.大学生手机阅读动机实证研究:以武汉大学生为例[J].出版广角,2013(14):8-11

[3]叶甜. 基于扎根理论的高校学生移动阅读使用偏好分析[J]. 图书馆学研究: 应用版, 2011 (7): 78-81

[4]李梦婕. 基于 Kano 模型的移动阅读服务质量影响因素研究[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 21(6): 124-128

[5]Bhattacherjee A. Understanding information systems continuance: an expectation-confirmation model[J]. MIS quarterly, 2001, 25(3): 351-370

[6]Delone W H. The DeLone and McLean model of information systems success: a ten-year update[J].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2003, 19(4): 9-30

[7]Oliver R L. A cognitive model of the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satisfaction decisions[J].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980: 460-469

[8]Fishbein M, Ajzen I. Belief, attitude, intention and behavior: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M]. 1975

[9]Davis F D. Perceived usefulness, perceived ease of use, and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J]. MIS quarterly, 1989: 319-340.

[10]Fishbein M, Ajzen I. Belief, attitude, intention and behavior: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M]. 1975

[11]Karahanna E, Straub D W. The psychological origins of perceived usefulness and ease-of-use[J]. Information & Management, 1999, 35(4): 237-250

[12]Bhattacherjee A. Acceptance of e-commerce services: the case of electronic brokerages[J].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Part A: Systems and Humans, IEEE Transactions on, 2000, 30(4): 411-420

[13]Miquel S, Caplliure E M, Aldas-Manzano J. The effect of personal involvement on the decision to buy store brands[J]. Journal of Product & Brand Management, 2002, 11(1): 6-18

[14]Seddon P B, Kiew M Y. A partial test and development of DeLone and McLean’s model of IS success[J]. Australian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 1996, 4(1)

[15]Pitt L F, Watson R T, Kavan C B. Service quality: a measure of information systems effectiveness[J]. MIS quarterly, 1995: 173-187

参考文献

[1]瑞士联合银行,UBS.2010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竞争力状况分析报告[R].瑞士:2011

[2]李武.开放存取的两种实现途径:OA 期刊和OA 知识库[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3]孙凯,刘鲁川.移动出版系统受众持续使用理论模型技术承诺视角[J].图书情报工作,2012,56(4):126-130

[4]沈思.高校用户移动阅读采纳模型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3(3):80-83

[5]叶甜. 基于扎根理论的高校学生移动阅读使用偏好分析[J]. 图书馆学研究( 应用版),2011 (7): 78-81

[6 ]Davis F D. Perceived usefulness, perceived ease of use, and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J]. MIS [quarterly, 1989: 319-340

[7] Delone W H. The DeLone and McLean model of information systems success: a ten-year update[J].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2003, 19(4): 9-30

影响力读后感篇4

【关键词】初中英语;语感;书面表达能力

所谓语感,即语言感受力。它是语言学习者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是对特定环境中的话语不经过逻辑推理,直接迅速整体地感知和把握。它包含对语言文字的正确、丰富的理解力,又包含用语言文字准确、生动地反映生活的表现力(徐东军2013)。换句话说,语感就是对于语言的领悟力和感觉。语感的强弱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一个人英文素质的高低(黄海滨 2007)。在外语学习中,语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由于听说资源的缺乏,阅读便成为个体增强外语语感的重要途径。语感阅读法是提高学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影响写作成绩的主要原因

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在英语学习中,书面表达是学生英语学习的最大障碍。英语教师都十分重视对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就写人、物的记叙文或根据所给材料写说明文、材料作文和议论文不断地进行讲解 (language content structure)、练笔,甚至手把手地教学生如何选材、怎样构思、用哪些连词及常用的总结性语言;同一个写作题目往往要求学生先写,然后教师修改、讲评,解释如何下笔、怎样突出中心、语言加工,强调注意事项等;在学生二次完成写作之后,还要对学生写出的优秀文章进行分析,分析其写作特点,展示优美句子,总结规避出现的错误等。之后,再让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仿写。经过这样反复修改、不断完善的过程,学生的写作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那么,影响学生写作成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呢?

常见因素有:词汇量,时态、语法,好词好句,教师的批改评语与讲评,写作兴趣等。此外,卷面是否整洁、书写是否规范和审题是否精准等也会影响写作成绩。

学生写作不能得心应手,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语言积累不够,也就是输入信息量少,缺少可供使用的适宜素材。这是因学生文章阅读量少而导致对于语言感受力欠佳,即语感差所造成的。由于学生没有足够的语言输出材料,即便其能够平铺直叙地就题目要求勉强完成写作任务,但文章内容写得平淡无趣,缺乏核心内容和引人入胜的亮点,写作效果依然欠佳。

学生的书面表达还会受到母语的干扰。英语不同于汉语,两种语言的交互影响导致了学生在写作时受到汉语思维模式的影响。更有甚者,先用汉语写好文章,再把文章翻译成英语。母语对英语的负迁移不可避免地对初中学生的英语学习产生了消极影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学习者在写作时会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马鸿彦2015)。

因此,在通过语感阅读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过程中还应充分考虑上述影响学生写作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工作。

二、培养语感的途径

培养语感阅读的途径有很多,主要途径有:

大声朗读、背诵经典和广泛阅读。大声朗读。大声朗读就是运用语调、重音、节奏等语音手段,响亮而准确地把词汇、短语、句子、文章等语言文字材料读出来。大声朗读是读书的一种形式,是掌握一门语言的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手段。朗读不仅能训练学生口说、眼看、耳听,帮助他们记忆朗读的文段,而且能使学生接触、感悟和积累大量语言实例,形成有效的语言输入。如此既培养了学生阅读的语感,又提高了学生“说”的技能。

背诵经典。背诵是指凭记忆说文字。对于学生语感的培养,背诵是必经之路。初中生的英语底子薄,需要大量语言素材的积累,因此,在他们习得英语的过程中,不仅要记忆语音、词汇、短语、习惯用语、特殊句型、语法、包含各种从句的复合句子,还要背诵经典的优美文段。背诵经典是有效的语言输入,也是语言大量积累的过程。他们通过熟记所积累的语言材料从而达到“凭记忆大声说出”的目的。英语背诵是学生学好英语的最快捷有效的方法,正所谓“熟背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通过背诵课文或者范文,可以积累大量实用的英语短语、句子、习惯用语,可以扩大视野,储存大量有用的词汇、短语、习惯用法,可以了解英语国家的生活、风俗习惯、人文、历史和地理知识等。训练语感的好方法就是让学生反复朗读背诵经典作品,特别是好词好句。读得多了,背得多了,自然就形成了英语语感。背诵经典可以规避许多不必要的错误,达到浑然天成的效果。

三、语感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写作水平的教学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充分利用每节课前 3~5 分钟把学过的词汇、短语及重难点等进行交叉听写,之后交由教师批改,然后发回学生订正。利用下午课前再分层抽查学生背诵所学 Grammar Focus、句子、对话和课文。从七年级学生入校起,除了教材之外,学校开设了《典范英语》实验课,每周一课时,规定每天学生的阅读量,保证每周读完一本书。阅读形式采用戏剧性朗读,借此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及感受力,激发学生兴趣。其二,在家里,针对每天要求学生听写或背诵的知识,笔者布置了相应的笔头或背默作业,对《典范英语》布置预习、朗读、摘抄好词好句、故事简介的写作任务,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为了检查学生家庭作业是否完成,专门设计了表格以供各个小组长帮忙填写。这些办法的实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书面表达的热情,他们的写作水平明显进步,英语成绩普遍提高。

四、培养语感

阅读的成绩对比运用语感阅读法提高写作成绩的实验收到预期效果。八年级是学生英语成绩两极分化的阶段,但实验结果表明,通过一年多课上和课下的语感阅读教学,《典范英语》读本中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不仅使学生的语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写作欲望,减缓了两极分化现象,可谓一举三得。

参考文献:

影响力读后感篇5

关键词:团体动力学;课外阅读;亲子阅读

G623.2

一、团体动力学理论概述

团体动力学,也称群体动力学,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提出的。团体动力学主要探求团体的发展、团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个体间的相互影响以及相互作用的关系。团体与个体、个体与个体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构成了团体行为的主要动力。

二、团体动力学应用到初中语文亲子课外阅读中的可行性研究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和社会化的体验过程。学生完成亲子阅读的过程中,由父母与他(她)结成一个阅读共同体,家长与孩子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在检查完成阅读情况、评价及分享阅读成果的过程中,组成了班级团体,学生个体、教师个体、家长个体都处于这个团体中,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如果是以年级为单位组织活动进行阅读评价或分享,那这个团体将进一步扩大,影响也进一步扩大。所以,将团体动力学应用到初中语文亲子课外阅读中是具备可行性的。

三、团体动力学应用到初中语文课外阅读中的方法和途径

(一)设置明确合理的阅读目标

阅读目标的设置是否明确合理决定了家长与孩子是否能顺利完成阅读任务。在每个学期的开学初,我们把这个学期的阅读书目列给学生,也把这个学期的亲子阅读任务明确给家长和学生,保证完成的时间。在任务安排上,也会选择一个明确、富有激励和挑战意义、以及符合实际的团体目标,这个团体目标不但能被所有的团体成员理解接受,而且能提高团体效能。

例如对2011级学生初一第一学期发出《致2011级初一学生家长们的倡议书》,要求学生在本学期完成阅读15-20本书的阅读目标。书单中包括《繁星》《春水》《伊索寓言》《孩子你慢慢来》等15本必读书目,《有味》《蔡康永的说话之道》等15本备选书刊,还有自定书目。15-20本这个数据是根据对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时间的调查基础上确立的。这个学期亲子阅读的目标是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一本书、完成 “我与孩子(爸爸妈妈)同阅一本书”的读后感。读后感上交的时间是寒假结束。这个亲子阅读任务给了充裕的完成时间,保证了家长和孩子一起有更多的阅读和讨论。也因为初一起始年级,学生和家长热情都很高,读后感的数量和质量都很可观。

(二)制定切实有效的阅读评价方式

阅读的评价是最难的。阅读是个性化和社会化的体验。评价涉及到的是标准、量化、评语。学校的阅读评价主要针对学生。一个孩子读了《孩子你慢慢来》,可能没什么感受,但他很认真地在每一页上都做了批注。另一个孩子读了同样一本书,可能他没有做太多的批注,但他因为母亲在生活中要求他做什么事情都要快速,所以他对书中很多场景或观点都有共鸣。那怎么评价这两个孩子的阅读体验呢?

我们采取多种方式结合进行阅读评价。一、检查书本,翻看书本上的批注、留意书本的阅读痕迹。二、完成一张亲子阅读卡,把平时与父母共读这本书涉及到的有关讨论简单记录,根据记录评价。三、个人制作阅读PPT在班级进行阅读分享,根据分享内容评价。四、完成读后感完成的质量进行评价。当然,这些评价更多是针对孩子完成阅读的情况,目的也是为了激励孩子有更多更深的阅读。

评价对学生个体行为的影响最大,对学生团体的影响也大。例如2011级初一8班,学生彼此会比较阅读书目的数量。认定的比较目标不仅在班龋也可能在外班。如果认定目标比自己读的书目多,学生就会追赶,在班级内部形成一个相互交流互相促进的阅读氛围。因为学习阶段的任务,有一段时间大家读的是同一本书,在平时的阅读分享会上,学生如果阅读的是同一本书,个性化的体验肯定会对另一个听者有影响。这些阅读共同体之间的影响使得班级的阅读氛围更浓厚。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丰富校园生活。亲子阅读的活动形式有:手抄报、展板、亲子同台朗诵会、PPT阅读分享、亲子朗诵视频分享、读书沙龙、书本交流卡、读书记录卡等。阅读活动的范围可以是一个班级,也可以是一个年级,还可以举办校园活动。活动的范围越大,阅读共同体相互之间的影响就会越大,团体动力的影响也越大。

例如有一个家长这样写道:“尽管平时工作家务繁重,我还是在每晚临睡前捧起了这“宝贵的第一次”,这――在人生旅程中女儿第一次推荐给我的书。……从为女儿轻松扫除识字障碍,推荐买书给她,带她跨入阅读的大门,到每读完一本好书后,女儿眼里闪烁的欣喜和满足,还有迫不及待地分享阅读心得的情形------一幕幕,一件件,定格在我的记忆里,也为我的人生平添了一抹靓丽的色彩,我的人生也似乎在女儿阅读成长中滋润了,丰盈了。” 还有一个家长在参加完亲子朗诵会后感叹:“原来以为自己为孩子的付出够可以的了,参加完朗诵会,才知道原来其他家长为了孩子的阅读做了这么多做得这么好,我要学习的要阅读的还有很多很多。”在活动中了解他人、认识自我,在集体中成长,这是团体动力在阅读共同体中最大的作用。

(四)营造民主和谐的阅读氛围

民主和谐的阅读氛围的营造,有利于阅读的开展,有利于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和谐,也有利于亲子关系的连接。在亲子活动中有一个孩子这样写到:“全家比赛似的共读一本书,还是第一次。妈妈中午读、爸爸傍晚读、我晚上睡前读;近两个周六、周日的晚餐,全家的话题都是《蒋经国传》。家人认为我读不懂,于是做了读前辅导,他们建议我先看书中蒋经国先生的照片,观察蒋经国的神情,再看前言、后记,最后浏览正文,并建议我在阅读时多关注蒋经国的个人品格、其‘人民’的观念以及‘家――乡土’观念。我第一次在受到如此多的‘导读’下读书,读后,的确感概与困惑并杂。” 孩子的妈妈这么说:“于是家里近一个星期来的话题留在了这本书上。三个人各有感兴趣之处,各有自己的评论,家里历来民主风气盛行,今次“百花齐放”了,我在意的是儿子如何从书中汲取营养,爸爸关注的是对当时史实的解读,而儿子却对蒋经国的为人处事甚感兴趣。共读一本书,家庭之乐倍增!”

在民主和谐的阅读氛围下,作为阅读的共同体,家长在引导着孩子的阅读,孩子也在影响着家长。有一个家长这么说:“记得我上中学时最怕的就是背鲁迅写的课文,不知为什么对鲁迅很抵触。或许觉得他尖酸刻薄,或许是老师刻意要灌输给我们的革命思想,或许是压根读不懂他想说什么两页就读不下去了。这时反而是孩子给我解释了一通,突然间我觉得这文章变得有意思一点了。于是我再读《范爱农》(前几天带着抵触情绪读过一次),我拿了支红笔,在读到有想法处做了记录,写了点感慨。我竟然发现比上次读有意思有状态了。原来读书需要与作者交流,才会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我好想和儿子分享我的感受与发现。”

(五)阅读效果的总结

阅读的效果,与阅读过程的评价一样,都很难用显性的工具去衡量。因为阅读的目的,不仅仅是提高语文成绩,而是培养一种阅读的习惯,培养一种关注生活、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生活方式。作家三毛说得好:“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很多时候,许多自己以为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通过引导阅读,孩子们与家长们的生活也在悄悄地改变着。例如有一个孩子在读汪涵的《有味》时,被书中所描绘的古老又神奇的工艺以及那种惬意而宁静的生活深深吸引,觉得这些文字都相当的缓慢,这微观的生活是多么的有趣。为此,孩子和妈妈还专门到书中所写的地方――靖港小镇去走了一趟。孩子的妈妈这么说:“终于按捺不住,在春节休假之时,手握着汪涵的这本《有味》,带女儿踏上了通往靖港古的路,出长沙,过湘江,往北八十里,旷野里出现一个小镇,那就是靖港。青石板的小路,斑驳的木屋,悠闲坐着晒太阳的老人,埋头仔细做着一杆大秤的吕爹,李家香干作坊里老旧的木桶,乐呵呵卖着木盆的于爹……这河流如柔软手臂一样环抱的靖港,如禅意般吸引着我,炊烟如梦,抵达我遥远童年的日子。”

四、结论与建议

我们提出学校、家庭、班级要有书香气,师生应有书卷气。我们利用团体动力学,通过阅读共同体的影响作用,以日常阅读及系列的读书活动为载体,真正让读书成为师生学习生活的常态,让书籍涵养师生的心灵,成为师生精神家园的主宰。

学生阅读的开展最重要的是时间的保证,如果学校能给语文学科每周安排两节阅读课,我想不管是课堂阅读还是亲子阅读,效果会更好。

参考文献:

影响力读后感篇6

玩精彩的视频游戏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娱乐方式,但专家指出,这只会使孩子得到一时的快乐,而无助于他们知识与能力以及情感的深入发展。还有让孩子数小时看电视节目,即使一些开心的、轻松的节目,时间长了也是一个问题。至于长时间地听着流行音乐,也弊大于利。上述这些只能使孩子沉溺在虚妄不实的幻想中而不去努力从事别的活动,并且使孩子的注意力和兴趣锐减。无论是视频游戏、电视节目,还是流行音乐,它们的内容往往大同小异,从本质上看是画面和声音的简单重复变化,所有这些活动都无法让孩子很好地培养起专注与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与人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会阻碍他们思考能力的发展,会影响他们与外界联系的兴趣。他们在自己自足的小世界中会本能地形成封闭的心理和浮躁的心态,而现实生活中学习和工作所必须的良好品质,又往往是孩子在上述娱乐活动中所消减了的。所有这些,会使孩子失去面对未来和现实的勇气以及对深入思考后所建构的高纯心灵的获得。

玩是孩子的天性,学则是孩子人生中的首要问题。学不仅包括课堂学习,也包括课外阅读,课外应该阅读什么,怎么读,读多少,这些问题其实也是困惑家长和教师的主要问题。不说那些被排拒在阅读范围之外的低俗作品,单是“阳春白雪”,阅读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说说对古典作品的阅读。大家知道,中国古典文学最为发达的是诗歌,而学生的阅读重点又大多在唐诗、宋词、元曲等范围。由于中国古典诗歌总体上的抒情性质,古典诗歌抒情传统中包含的浓重感伤、颓废因素及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都是容易产生负面阅读效应的因素:

(一)感伤。

现代著名作家汪曾祺曾经说过,小时侯爱好宋词,常年阅读,性格中便深深地烙上了“感伤”这种色彩。虽然宋词不全是感伤,除过婉约还有豪放一派,但无论婉约也罢,豪放也罢,人生如梦的苦短,失意彷徨的慨叹,男女相悦的忧思,礼教压抑下人生的痛苦,都可以渲染这种感伤的情绪。适度的感伤无疑可以增强诗歌的情绪感染力,但感伤情绪过于浓重,则会使抒情主体和诗歌文本显示出孱弱的病态。尤其对读者来说,长期的熏陶,会影响到其性格的发展和为人处世的态度。对于一个多愁善感的人来说,其未来的人生道路无疑会沉重许多,除过个别具有艺术潜质的学生,大多数学生相对于感伤性格而言更应该具有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性格。

(二)颓废及其他。

感伤与颓废是近邻,颓废比感伤更进一步。如果说感伤只止于人生痛苦的抒发,那么颓废则由此基础发展到享乐、欲望的追求、自暴自弃以及其他种种病态的追求,从而对帮助孩子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带来许多消极的因素,甚至有些学生会误入歧途,陷入艺术负面因素的阴影。

除了艺术因素,还有文化因素。顾颉刚在《汉代学术史略》一书中谈及儒家的负面影响时说,“若向不好处说,这简直是麻醉民众,叫他们安心做奴隶”;而在谈及黄老之言的负面因素时则言道,“以黄、老之言作为休息的原理,本不算错。所不幸的,这种柔弱和退让的思想竟透进了我们的民族的骨子,使得我们没有热心,只会随顺,没有竞争,只有停顿,逢到了大事要把它化为小事无事,逢到了难事以没办法为办法,听它自然的变化;一直传到现在。”

其次是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许多负面因素影响。其实文学是人学,文学就是对人性和人的生活的反映,一些对成人读者来说是作品有机构成部分的内容,对于未成年读者来说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比如,对社会黑暗面的描写,对暴力和性的描写,也许会脱离它文本的有机构成,增大甚至扭曲自身的作用。

影响力读后感篇7

一、影响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因素分析

1. 社会因素

传统的应试教育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一味的强调学生考试的分数,而不在乎学生能力的提高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应该贯彻素质教育的主张,使学生的作文与社会紧密相连,充满时代的气息。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存在,社会对学生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它可以说从各个方面影响着学生的思想。

2. 教师的影响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从小学到大学,学生接触的最多的就是老师,因此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可以说是全面的,包括教师的人品、学识。尤其是教师的人品。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有:讲解课文,分析文章,评改学生作文,与学生之间的心灵沟通和情感交流较多,因此其对于学生的影响最为深,这种影响会间接地影响到学生写作思维的形成。

3. 课外阅读量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课外阅读量是影响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支撑。我国长期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基本上没有什么课外时间,所以阅读量较少,视野较为局限。根据调查,写作能力较为突出的高中生的课外阅读量一般都比较大,他们在阅读中大大开阔了视野,灵感得以激发,文思较为灵敏,因此一定不能忽视课外阅读对学生写作的影响。

4. 学生本人

学生的接受能力具有差异性,这是我们首先要肯定的。因此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作文水平的提高,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我们的作文教学,必须承认学生的差异性,要做到因材施教。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5. 课堂训练

从我国目前的教育模式来看,课堂是训练学生写作能力的主战场,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起着主导作用。对于高中生的写作训练,老师主要是在课堂上教授学生相关的写作技巧,然后让学生自由构思,最后逐个指导,从而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提高。

二、新背景下高中生写作能力提高的策略探究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应试作文训练明显跟不上时代的要求,针对以上影响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因素,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认为,应该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高中生的写作能力。

1. 培养学生个性,鼓励个性化创作

学生本人是影响写作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应该要注意学生个性化的培养,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创作。个性化作文能够最大限度地突显个人价值以及个人的思维特点,能够使学生进行全身心的创作,这是素质教育作文教学的本质要求,也是人才的必备素质。当前,很多的高中生都畏惧写作文,甚至有一部分学生将其当做一种精神上的负担,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学生缺乏写作的动力,没有自己个性化的思维,都是在老师的条条框框的束缚下进行写作的,所以难以提起写作的兴趣。

2. 拓宽学生的写作视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已经知道,社会也是影响学生写作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我们知道,艺术来源于生活,写作也算是艺术的一种创作形式,所以必须要让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高中许多语文老师在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的时候,总是将学生的视野限制在课堂上,而很少鼓励学生关注社会,长此以往,不仅压抑了学生的创作灵感,同时也使得学生的创作积极性大打折扣

3. 扩展学生的阅读空间,增大学生的阅读量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逐渐深入到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当中。学生对于外界信息量的获取逐渐增大,但是却也混淆了学生的视线,好的与不好的全都进入到了学生的脑海里,最重要的是它有可能间接地影响到学生文章创作意识的培养。因此,老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同时,应该鼓励学生多读一些传统文学名著和有丰厚文化底蕴且适合中学生阅读的文史哲著作,鼓励学生做好阅读计划,同时根据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应该要鼓励学生做好读书报告。

影响力读后感篇8

关键词:阅读 高中英语 语言因素

学生阅读的速度和阅读的质量分别是构成并且直接影响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的两个主要因素。而在实际阅读过程中,这两个因素又是既互相制约,又相辅相成的。理解是阅读的目的,没有理解的阅读等于浪费时间,做无用功;同样,没有一定的速度,就不能很快地从众多的书面材料中吸取知识,阅读效率就低。从目前英语教学情况看,学生普遍存在英语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差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英语阅读教学和学生阅读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落后。在目前英语教学过程中,阅读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以文章作为语言实体的基础上,即许多人只把阅读教材作为用来传授语言知识的一种形式。其主要表现在以教师为中心,以词汇、语法为主线,过多地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授,忽略了阅读文章所表达的信息,而学生一般只通过有限的途径和固定的场所被动的接受一些词汇、语法等知识,忽略了阅读技巧和阅读能力的培养。事实证明,这种教学体系束缚了学生的英语思维和阅读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二、语言因素限制了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形成与提高。语言因素是指学生对单词、短语、句子、语言规则等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学生对词语和语法意义的了解和掌握是深入理解文章的先决条件。一般来说,一定的语言知识是形成一定的语言能力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来看,知识水平影响能力形成的速度和质量。所以,那些只一味强调能力培养而忽视基础知识的教学方法,最终只会适得其反。我们应当认识到知识与能力是相互对立的统一体,在培养英语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既要重视知识的学习,也不可忽视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三、非语言因素阻碍了英语阅读能力的发展与提高。语言因素对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非语言因素对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作用也不容忽视。非语言因素包包括阅读习惯、阅读心理、阅读方法、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等。如有些学生喜欢"声读",这种习惯其实是很不科学的。

因此,积极探索英语阅读教学的途径、方法与技巧,克服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的影响,使学生通过有效的阅读训练,提高英语阅读能力,是我们目前应当重视和研究的问题。本人对这方面做了如下一些尝试:

一、通过词的搭配、句的衔接、段的连贯等方面的大运动量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语感,是指不通过反复思考就能感知语言含义的能力。它包括正误感、分寸感、风格感等。正误感是人们对读物的语言规范与否的直接感知;分寸感是人们对读物的语意轻重的直接感知;风格感则主要表现在人们对词语是否搭配、语句是否连贯、语段是否衔接、用语是否贴切、风格是否协调一致等的敏锐感知的程度上。学生如果具有较强的语感能力,就不仅能快速而正确地理解读物的内容,而且还能较准确地领悟作者的"言外之意",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我们就要结合课文教学,有意识地选择课文中一些语言规范、语意新颖、词语搭配较好的典型句子,引导学生自己去体味这些句子在结构和意义上的有什么特点,并结合具体语境体察语句的适用范围,教师相机给予点拨。

二、培养学生"语境悟义"的阅读习惯,增强他们"推敲特定内涵,洞察深层意义"的能力。准确地认知文章所表达的信息,只是阅读比较初步的要求;推敲其特定的内涵,洞察其深层意义则是阅读的高层次的要求,也是学生阅读能力高低的主要标志。所谓特定内涵,是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所表达的意义,而词语的深层含义则是从表达效果上体现出来的一种隐含信息。由于它们往往是"弦外之音"、"言外之意",所以大都无法从字面上或从单个句子的理解中"一眼看出"。因此,我们只有引入系统理论,引导学生运用系统的观点、联系的观点阅读才能奏效。如要求学生阅读时,不要逐词逐句地译为汉语,而要努力去理解全文大意。如果遇到生疏的或意思把握不准的单词,要尽量猜词悟意,即运用上下文的线索推测生词的字面意义,悟出词语在句子或段落中的特定内涵。通过分析比较文中的相关信息,并以它为突破口,去把握和体味语言的内在联系,从这种联系和区别中体会其深层含义。

三、教给基本的文体知识,增强学生思考预测的准确性。英语同汉语一样,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结构和写法特点。如果我们能教给学生一些文体知识,学生就能及早掌握文章的结构特点,就能使他们的思路尽快跟上内容的发展,迅速理解主旨。如幽默小品常有意料之外的结尾,即文章前面大肆渲染的事情发展到最后其结果竟然与常人的思维预测相悖,

[1] [2] 

出现令人发笑的结局。再如,新闻报道的特点在于第一句就得说明事件的主要内容,而具体的经过则回头再写,采用的是一种倒叙的手法,先果后因。因此新闻报道的第一句多半是全文的主题内容。学生了解了这些文体的各自特点,一读到文章,就能很快地判断出文章的关键情节和主要内容,就能凭借自己的语言知识和阅读经验,很快把自己的思路融入到作者的思路中去,少走一些弯路,阅读的速度和效率就必然会大大提高。

影响力读后感篇9

关键词: 独立学院学生 英语阅读水平现状 阅读障碍的成因 对策

伴随时代进步,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们不可避免地面对大量的英文文献资料和科技信息。如何从浩瀚的资源中搜寻、辨别及利用有价值的资源,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及工作中必备的素养。[1]文秋芳教授表示:“阅读是学习新语言知识的重要的渠道。毫不夸张地说,95%的新语言知识都是从书本获得的。”[2]Carrell也曾指出,“对大多数学生而言,阅读技能是在第二外语学习中最重要的技能,它远比其他的三项技能显得重要”。事实上,在中国大部分内陆省份,使用英语直接进行口头及书面交流的机会还不多,而查阅外文资料已成为科研生产的重要手段,把培养阅读能力放在第一位也是现阶段社会发展的紧迫需要。因此,英语阅读能力被认为是十分重要的一项技能,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

一、独立学院学生英语阅读水平现状

我对2007级参加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1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对其中10名学生进行访谈,结果表明,独立学院的部分学生结束两年的大学英语学习后,其英语阅读能力未达《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一般要求。其中67%的学生认为:四级考试中,阅读部分的得分不高,是导致其未能通过四级考试或者四级成绩不理想的一个重要因素。相关资料表明,学生阅读水平偏低也是影响独立学院学生四级通过率停留35%左右的重要原因。同时,调查显示学生主观上对英语阅读感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对教师布置的课外阅读常应付了事。问卷中设置了是否喜欢英语阅读材料和对英语阅读是否感兴趣,结果表明对英语阅读材料感兴趣的学生占15%,对英语阅读感兴趣的占问卷人数的21%。学生的这种态度对其阅读水平的提高起负面影响。另外,在教学实践中常有学生抱怨,文章中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单词较多,无法准确理解文章中词汇的内涵;还有些学生特别是理工科学生对一些英语习语、成语及俚语等常依据字面意思望文生义,贻笑大方;另一部分学生则是不论何种文章,都是从第一个字看到最后一个,碰到不认识的单词立即在电子词典上去查询,其结果是,阅读速度慢,阅读理解准确率偏低。针对此现状,本文对学生英语阅读过程中产生的阅读障碍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探索解决问题对策。

二、学生英语阅读障碍成因分析

阅读是语言学习过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心理语言学家认为,阅读理解是在已知和未知之间建立联系的过程,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阅读者通过自己已有知识体系与阅读材料提供的信息发生作用而实现知识建构的过程。只有当读者自身的知识体系与语篇负载的语言文字信息联系起来,文章的意义才得以产生,理解才得已实现,阅读的交际功能才能达到。大学生自身已有的知识体系与英语阅读材料提供的信息之间可能会产生各种矛盾,阅读者可能因此在实现建构过程中遇到各种障碍。在阅读障碍这同一结果的背后,成因各不相同,我认为独立学院学生英语阅读障碍的成因主要如下:语言知识不足、心理情感因素、文化背景知识缺失和阅读策略失当。

(一)语言知识不足

阅读中的语言知识主要包括词汇和语法两个方面。词是构成英语语篇的最基本单位,单词的理解直接影响句子的理解,从而影响整个语篇。此外,学生掌握的词汇量的大小与阅读速度成正比。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对大学生的词汇量的基本要求:词汇量应达到约4795个单词和700个词组(含中学应掌握的词汇),其中约2000个单词为积极词汇,即要求学生能够在认知的基础上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两个方面熟练运用的词汇。实际上,独立学院部分学生的词汇量未能达到这一最低要求,经常有学生反映文章生单词太多是影响他们阅读材料的一大障碍,[3]据Juel曾用实验证明:熟练读者需要认识文章至少80%以上的词汇才有可能理解文章。语法基础知识不扎实是独立学院学生的突出问题。在阅读过程中碰到长难句或较为复杂的句子结构时不会正确处理影响阅读理解的准确率。

阅读实践表明,语言因素是影响阅读速度和准确率的根本障碍。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读者才能进行广泛快速的阅读,从而增强语感,提高速度,培养较强的阅读能力。

(二)心理情感因素

近年来,阅读中的心理情感因素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研究表明学习者情感方面的差异对阅读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影响阅读的心理情感因素主要有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态度、兴趣、自信心和焦虑感等。学者们一致认为态度因素是阅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研究显示:学生的阅读态度越积极,其英语水平就越高,阅读频率越高,其英语水平也越高。[4]阅读态度、阅读频率和学生的英语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可据调查,现代大学生喜欢听英语歌曲,看英语电影,但对英语阅读没有兴趣甚至厌恶阅读英语材料,他们平均每周阅读英语材料的时间不足2个小时,甚至少数学生根本不主动阅读英语文章。另一方面,心理压力即自信心不足和焦虑感是造成学生阅读水平偏低的因素之一。独立学院中,一部分学生因为基础薄弱,他们的共同和突出的问题是对英语阅读存在恐惧感,缺少信心。这种不良的心理状态将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在这种状况下,学生阅读英语材料感到紧张,紧张就不能理解文章的意义,造成知识建构难以完成,阅读理解失败。有心理压力的学生惧怕失败,有的学生尝试了一、两种阅读方法后,进步不明显,就又回到旧习惯上去了,加强了恶性循环。

(三)文化背景知识缺失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每一种语言都有其发展的土壤,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必然在其语言中体现出来。因此我们在阅读时不仅要理解语言本身,而且应该发展变化中语言所传递的信息,以及其蕴含的深层意义。语言学家认为外语阅读离开背景知识,阅读理解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5]Eistrhold(1983)在讨论图式理论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阅读中论证说:“理解文章内容就是读者的文化背景知识与文章相互影响的过程,透彻的理解需要具有将文章材料与读者自己知识联系起来的能力。”但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教育注重语法和词汇的学习而忽视了英语国家的历史、宗教、社会及价值观的传授,这些因素给学生造成阅读障碍。另外,很多英语词汇带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尤其是习语、俚语、成语、谚语都是特定文化的产物,阅读时学生仅凭字面意思而望文生义,就会贻笑大方。例如:在英语中green-eyed表示嫉妒,green hand表示没经验,as fit as fiddle表示身体健康。调查显示,将近三分之二的学生觉得自己对英语习语、俚语、成语、谚语不理解,在阅读理解时严重影响了他们在英语考试中的成绩。另外,许多英语作者喜欢引用历史人物,圣经故事及莎士比亚的作品,由于独立学院学生对这些文学著作和历史经典知识的缺失,可能无法理解文章的真正内涵。

(四)阅读策略和技巧缺乏

阅读策略和技巧是有效阅读的保证。[6]Oxford认为学习策略和学习风格是决定学生学好第二语言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能够帮助学习者内化、储存、检索和新的语文使用学生对阅读策略和技巧了解不足是造成阅读效果本的语言知识入手无可争辩,通过对字词意思的理解和句子语法结为解码文章。调查发现:学生在平时的阅读过程中很少或者根本没有考虑阅读策略和技巧,对不同的文章采取的策略和方法没有区别。在碰到生词时,学生习惯性地选择查阅词典而不是运用阅读技巧推断词义;在阅读中,学生的注意力总是放在个别词语上,而不是直接集中在完整的篇章内容上,缺乏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对不同的文章不会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喜欢逐字逐句看甚至翻译整篇文章。

三、消除独立学院学生英语阅读障碍的对策

(一)激发学生阅读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提高阅读水平的重要一环。[7]朱纯认为兴趣不是与生俱来,而需要经过后天培养发展。大量教育实践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有兴趣就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阅读材料的内容能唤起学生的兴趣就将有助于进行阅读教学。一旦培养起学生阅读外文的兴趣,学生的阅读水平将会迅速提高。因此,英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选取恰当的英语阅读材料。首先,阅读材料难度要适中,符合学生的英语实际水平和年龄特征,要适合学生的“知识和智力水平的最近发展区”,让他们学有所得,不断体验阅读成功的喜悦,并使这种情感成为他们继续学习的内驱力。其次,要体裁多样,题材丰富。这样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能增强学生适应各种阅读材料的能力。最后,还要注意知识性、趣味性和目的性相结合。传统的媒体比如书、报和杂志等可提供适合学生泛读的材料。教师应利用新的传播媒体――互联网,也可采集到大量的英语泛读材料。同时应鼓励学生留意广告、说明书、标语牌、商业性杂志和影视节目中的英文字幕等随处可见的英文作即兴阅读。

(二)提高语言知识水平和文化背景知识

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仅需要一定的语言知识,即学生应该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和必要的语法知识,还要有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和生活知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语言绝不能与学习社会文化知识割裂开来。语言中包含了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识,学习英语过程就是我们了解不同文化差异的过程。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教师应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等有声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优化英语教学环境,营造出较自然的英语教学氛围。同时还可以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这对于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都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和帮助。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加强阅读策略和方法培训

独立学院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对阅读技巧和策略了解很少。[8]而对阅读策略的相关研究表明:英语水平相对低的学生通过策略的培养可以提高他的技巧从而提高学习水平。因此,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过程的观察、分析和研究,在教学中应该调整学生的阅读习惯,加强阅读策略的正确引导和阅读技巧的培养。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要求平时多朗读,背诵精彩段落和文章,以培养语感。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不良习惯,做到不回读、不声读、不点读等。只有这样,阅读速度才能加快,理解的准确率才能提高。除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外,学生也要掌握正确的阅读策略和技巧。针对不同的文章采取“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不同的策略,教师要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方法――略读、掠读、精读,以及批判性阅读。教师在分配学生阅读任务时,应指导建议学生选用什么样的阅读方法,以便学生更好地阅读,更快地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是一个特别复杂的认知过程,影响学生英语阅读水平的因素繁杂,本文只是在调查的基础上就独立学院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的探析。我将会在以后的教学和研究中进一步探索,不断寻求解决影响独立学院学生阅读障碍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2]Carrell,P.L.Interac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Reading[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178.

[3]Juel,C.The message may be wrong,but the message may be right.Reading Development and the Teaching of Reading[C].Malden,MA:Blackwell,1999:201-212.

[4]吴君.大学生英语阅读态度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07,(5):115-118.

[5]Oxford,R.L.The Role of and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Washington DC:Eric,1989.

[6]Carrell,P.L & Eister hold,J.C.Scheman theory and ESL readingpedagogy[J].TESOL Quarterly,1983.17/4:533-73.

影响力读后感篇10

一、影响当前学生阅读能力的原因分析

阅读能力培养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一定的阅读实践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其在语文教学环节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一方面,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另一方面;是进一步发展学生智力、开拓学生视野的必经之路。

当前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原因有多个方面,大致可以划分为客观与主观两个基本类别。就客观因素而言,社会方面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不可否认,当前社会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在校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偏见。人们更习惯于通过分数划分学生的层次,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会受到一定的伤害。除此之外,社会对于语文的认识存在偏差是不可忽视的另一重要客观因素。同时,当前职业学校的学习目的多为掌握一项生活技能而非提高人文素养,因此“语文无用论”更被广为传播。

就主观因素而言,调查结果显示,在读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中,对于语文学科感兴趣的学生不足百分之三十。对于教育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兴趣的缺乏会严重影响学习的质量,并最终导致阅读水平与能力的下降。同时,由于当前中职生的学习能力与习惯相对较差,因此很少会有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过程,假如缺少必要的练习和复习,就会严重影响语文学习的效果,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时,由于中职生的学习基础较差,对文言文和古诗文的理解存在障碍,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会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阅读能力的提高。

二、提高中职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建议

当前国家对于中职生的教育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教育的乐观前景为语文教学的发展铺展了道路,这对于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具有促进作用。

首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其树立学习语文的信心。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是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才,在教学过程中以鼓励为主,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语文作为增强学生人文素养的学科,尤其重视人格的健全发展。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使学生在情感深处实现与文章作者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