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营销方案十篇

时间:2023-03-18 18:36:18

外贸营销方案

外贸营销方案篇1

    在此本作者结合企业外贸业务经验和国际贸易发展现状,提出一个比较系统的外贸网络营销方案。

    1.1建立企业网站,树立品牌

    第一步:必须明确自己的网站定位;第二步:去申请一个好的域名;第三步:寻找优秀的设计公司去建设站点,费用不高,可以考虑自助网站,几百元就可以或者请请网络公司帮忙设计,费用大概3到5千。有人专门管理更新;第四步:寻找一个快速,经济的虚拟主机为网站安个家;第五步:把网站名称登记一些搜索引擎,宣传和推广。如果公司市场部有足够的人力和策划,应该考虑在作好网站优化的基础上,可以考虑把SEO的英文搜索引擎的事情排到日程上来。制作一个有利于英语搜索引擎的网站。符合目标市场本土客户的查询习惯的网站;第六步:定期维护和更新网站内容。依赖B2B电子商务平台推广的企业往往还有一个毛病就是把信息重点放在平台而不是自身网站建设上。他们经常变换信息主题和内容,但对网站内容却很少去更新或添加内容页面。实际上,网站才是一个独立的营销实体,而平台上的信息或者免费空间只是依托该平台才能起作用。忽视网站自身建设而把主要精力扑在B2B平台上面是策略性失误,舍本逐末的做法。

    1.2使用尽可能多样化的网络营销方式推广本企业和本产品

    尽可能避免一些没有必要的盲目浪费精力。外贸网站推广的直接效果体现就是询单数量和定单数量/金额,前者体现了网站访问量,后者体现了潜在客户的质量。这两个指标———网站访问量和客户质量成为衡量外贸推广效果的关键。例如ALEXA的三个指标及发展趋势。“Reachpermillionusers”可以粗略看到其吸引新人的能力及趋势。“PageViewsperuser”可以粗略看到其内容留住来访者的能力及趋势。“TrafficRank”是一个综合指标。尤其最近3个月、6个月的发展趋势也非常重要。从其网站流量和访问者的群体分析,买家询盘,卖家询盘,行业会员等等,在结合询单定单量就可以比较系统的评估一个网站对该公司该业务的作用。重视国际贸易平台B2B的客户开发,首选目标市场的客户群较多的国际贸易平台B2B。这里推荐几个比较权威的B2。这里要提及的是网站的评估无论对于B2B的免费服务还是对于付费服务都是很重要。在一个企业要对一个投资时,网站评估尤显重要。对几个有意向的B2B平台的综合排名及客户群体排名评估对比,就能够比较清晰的了解那个最贴合公司目前的发展规划和现状。B2B平台虽然在中国如此火暴,在国外并不是所有买家都习惯去供求平台寻找供应商。一些美国、欧洲客户的动手能力强,他们更倾向通过搜索引擎或类似Ebay这样的平台自己去寻找卖家。如果一味将自己绑在某些B2B电子商务平台上,将错失大片市场机会。在国际用户多的B2C网站销售本产品,竞价的方式,拍卖的方式寻找更多潜在客户,宣传本企业品牌和企业文化。依网络发展的趋势,而言通过网络企业有其最厚实的库存信息等支持的实体店和网店结合的方式,将有可能形成一个型新型直销模式,减少了中间商的环节,拉近消费者和企业降低其流通成本,加快了产品和。由于是厂家产品能以最低的优惠价到达终端客户,厂家的常规库存又给费者提供了所有相关产品的更多的选择,又可以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这里推荐几个比较权威的B2C。例如通过大型的搜索引擎找目标国(或者全世界)的黄页网站(YELLOWPAGE)和工商目录(DIRECTORY),然后好好利用它们。一些外贸企业在开拓重点区域市场时特意寻找目标国家的平台,这个思路表面上看起来不错,但从进口商的角度来看,实际上他们寻找供应商时更多地会去供应商所在国家的B2B平台或在线黄页,所以对供应商来说,选择外贸平台没有必要太强调平台所在国家。人气始终是第一位考虑的因素,一个人气旺盛的外贸平台自然将全球各地的商家都会聚到一起。所以有的B2B电子商务平台故意淡化自身区域色彩,目的也是为了强化国际形象。但是这对于企业而言,重视潜在客户群体更是重要。如果,一个即使排名不是很高但是绝大部分都是你目标市场或区域的客户,那效果就会更明显。通过网络去查询目标国或地区的黄页,进行初步的评估,就可以初步了解这个黄页或商业目录的商业价值。每个行业几乎都有行业网站,你就用关键词搜索。诸如某某专业网,某某行业协会(英语关键词尽可多试)。找到了,一般就会在这些网上看到会员列表,信息量肯定很大的。还有在这些专业网和行业协会网站上有很多相关链接,也很有用啊。尽可能多找些英语国家本土的搜索引擎,再用更多不同的关键词搜索查询客户。大胆地试,结果就不同。这里推荐一个很实用的方法,可以使用很多评估网站系统查询到更多相关的网站。例如Alexa工具的relatedweb,还可以利用alexa的目录查询到各行业,各地域,各种分类目录下的网站。还有一些大型的公司数据库诸如US的THOMPSON网等等。重视各国大使馆经济参赞处的网站,这些地方会有很多关于该国的及时有效商业信息和商业目录等。还有一些新型的客户开发方法,如博客就是目前很有发展前景的一个亮点,尤其一些国外本土的博客在欧美国家也很盛行。根据本人两年的外贸网络推广和客户服务经验,及与很多同行沟通交流,在外国论坛的客户也是很多。往往客户都比较活跃,有效,做外贸网络营销应该多进一些国外的商业论坛。网络营销对于网络的运用,不要固定用一个搜索引擎,同样的关键词,在不同的搜索引擎搜就有不同的结果。还有就是不同的国家有本土的搜索引擎,就如同中文搜索引擎有BAIDU,你尽可能多找些英语国家本土的搜索引擎,再用关键词搜索。注意关键词:只要你愿意多尝试些关键词,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更何况这样做有助于你对关键词的了解。

    1.3网络营销的同时,网上网下营销方式,双管齐下,互相协调推进

    传统方式也配合宣传和推广,会更有效。网络渠道不会排挤掉已经建立起来的营销渠道,而是对传统渠道的补充。但更加精明的营销人员会将基于互联网的企业网站作为一个营销中心。他们正在改变营销策略,使用营销整合模式来促进他们的网上网下营销更加有效。网络营销的同时,公司或工厂的后方工作必须到位,销售服务必须跟上去,熟悉国际业务操做,产品和服务跟国际接轨。

外贸营销方案篇2

第二条 当中国出口产品在国外被控倾销时,应诉人应为:

(1)在调查期间内向指控国或地区出口(包括转口)被控产品的有外贸经营权的企业,和

(2)生产第(l)款所指出口产品的企业。

第三条 各进出口商会或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以下简称商会或协会)等单位负责组织协调对外反倾销的应诉工作,并应指定专门人员负责。

当被控倾销产品只有少数企业生产或出口时,商会或协会可以指定其中一个单位负责组织协调应诉。但商会或协会应随时了解案件的进展情况,并建立必要的档案。

第四条 当某一产品被控倾销后,商会或协会应及时在《国际商报》上通知,应诉人应立即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经贸厅、委、局(以下简称地方外经贸委)和有关商会或协会报名应诉。

第五条 应诉人应及时按调查问卷的要求提供被调查期间有关产品的价格、生产和出口的数量、生产成本等数据和资料,并应指派专人负责应诉,核查以及复审工作。

第六条 在应诉期间应诉人应服从地方外经贸委及商会或协会的协调与安排。

第七条 商会或协会应及时将应诉人的名称、电话、地址、传真号以及联系人名单报告外经贸部。

第八条 应诉人应按调查期间内被调查产品的出口比例按时交纳律师费及有关应诉费用。

第九条 经应诉人委托,商会或协会负责组织对外应诉,并可聘请了解中国情况、专业能力较强的外国律师进行应诉。

第十条 商会或协会可就反倾销案件聘请有此项专长的国内律师参与应诉,包括填写问题单、准备有关法律文书与证据。

第十一条 如有必要,商会或协会可组织应诉人参加国外听证会或进行案件的具体交涉,但须事先征求外经贸部主管反倾销工作部门的意见。

第十二条 应诉人可与外国主管部门谈判、签定“价格承诺”或“中止协议”并应认真执行。应诉人尚应随时或定期向商会或协会报告协议执行情况。商会或协会对协议的执行应予监督、检查。

第十三条 商会或协会应及时向外经贸部报告反倾销应诉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第十四条 商会或协会以及应诉人应对反倾销案件归档立案、保持完整的资料,并监视被调查过的每种出口产品的出口变化情况。商会或协会每半年应就反倾销案件应诉等情况做一次总结,报外经贸部。

第十五条 对有证据表明将发生国外反倾销的出口产品或被倾销后仍可出口的产品,商会或协会为避免遭到反倾销或再次出反倾销,应及时向外经贸部提出改进出口管理办法的建议,包括行出口配额或许可证等建议。对于出口价格掌握好的、积极主动应诉的有外贸经营权的企业,由商会或协会提供名单,外经贸部在配配额、颁发许可证时予以优先考虑。

第十六条 商会或协会应做好市场调研,采取必要措施,争取避免发生国外反倾销诉讼。

第十七条 各地方外经贸委在商会或协会受托组织对外应诉的情况下应负责配合商会或协会协调本地区的反倾销应诉工作,包括督促本地应诉人按时应诉、交纳应诉费用。在特定情况下,地方外经贸委经指定亦可负责组织反倾销应诉工作。各地方外经贸委尚应调查了解本地区反倾销案件的发生情况,分析其对出口贸易的影响,采取相应措施。

第十八条 各驻外经商机构应调查了解驻在国外反倾销法律、法规以及涉及中国的反倾销案件的调查与裁决情况,并及时将上述情况、存在的问题及改进贸易管理及应诉的意见报告外经贸部。对可能以及新发生的反倾销案件要及时通报外经贸部和有关商会或协会。驻外经商机构可建议聘请律师,并监督其抗辩情况。应诉或参加听证的出国团组应接受驻外经商机构的指导,并及时汇报工作情况。

第十九条 外经贸部负责指导全国的反倾销应诉工作,制定修改反倾销应诉工作管理办法,负责与进口国政府磋商有关案件的处理,以使中国出口产品取得公平待遇。

第二十条 对于明知本公司、本企业经营或生产的产品被指控倾销而不参加应诉或不交纳律师费及其它应诉费用在应诉中不予配合的公司或企业,商会或协会应及时报告外经贸部,并有权提出批评或通报。

第二十一条 外经贸部对不及时应诉、不交纳律师费及有关应诉费用或在反倾销调查中不予配合的有外贸经营权的企业可进行通报批评或取消其部分或全部申领出口配额与许可证的权利;情节严重的,可取消其部分或全部外贸经营权,并处以罚款。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中的有关条款亦适用于外国政府依据“反补贴”、“市场扰乱”以及“保护措施”等法律所提起的调查案件。

外贸营销方案篇3

到2016年底,中国成为世贸组织成员15年,有许多事情值得人们纪念。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下简称世贸组织)后,中国边干边学,驾驭世贸规则。

公平给予企业贸易经营权

2001年末,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依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中国加入WTO工作组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中国政府于2004年修订了199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以下简称《对外贸易法》),入世3年内放开对外贸易经营权(简称贸易经营权),全国范围内统一实施中央政府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和外汇管制的所有法律法规及其他措施等。

一是中国政府进一步放开贸易经营权,允许自然人从事对外贸易经营活动。1994年的《对外贸易法》第八条规定,本法所称对外贸易经营者,是指依照本法规定从事对外贸易经营活动的法人和其他组织。因而,中国入世前,中国的自然人不能够从事对外贸易经营活动。

2004年修订的《对外贸易法》第八条规定,本法所称对外贸易经营者,是指依法办理工商登记或者其他执业手续,依照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从事对外贸易经营活动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中国入世前后,原外经贸部在各地进行积极探索和试点活动。事实上,在技术贸易和国际服务贸易、边贸活动中,自然人从事对外贸易经营活动已经大量存在。因此,2004年修订《对外贸易法》,允许自然人从事对外贸易经营活动。

二是中国政府取消贸易经营权的审批制度,实行登记和核准管理制度。中国入世前,企业获得贸易经营权,需要中央政府进行审批,其主要依据就是1994年的《对外贸易法》第九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议定书》第5.1条和《中国加入工作组报告书》第84段(a)款承诺,在加入世贸组织后3年内要取消对外贸易权的审批,放开货物贸易和技术贸易的外贸经营权。因此,原外经贸部2001年7月10日了《关于进出口经营资格管理的有关规定》,商务部于2003年7月30日出台了《关于调整进出口经营资格标准和核准程序的通知》,2004年修订了《对外贸易法》,中国政府取消了对货物和技术进出口经营权的审批,只要求对外贸易经营者进行备案登记。

一方面,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所有内资企业在进出口经营资格管理方面实行统一的政策。另一方面,商务部授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等地方商务主管部门进行进出口经营资格的备案登记和核发《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企业资格证书》。

保障外资企业享受国民待遇

2001年3月15日,全国人大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以下简称《合资法》);2001年10月31日,全国人大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以下简称《合作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以下简称《外资法》);2007年3月16日,全国人大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企业所得税法》)。修订三部涉外企业的基本法律和《企业所得税法》,保障给予外商投资企业的待遇不低于给予本国企业的待遇。

一是取消外商投资企业的关于“外汇(自行)平衡”、“当地含量”等限制。一方面,中国政府1996年取消了所有经常性国际支付和转移的限制,12月1日宣布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八条,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1997年1月14日修正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第五条规定:“国家对经常性国际收支和转移不予限制”,从法律上明确了中国已经允许经常项目项下的外汇可自由兑换。

另一方面,世贸组织《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规定:成员方不得实施与关贸总协定第三条关于国民待遇和第十一条关于普遍取消数量限制的投资措施。在该协议“附件-例示清单”中还明确列出了禁止成员使用的强制外商投资企业外汇平衡、当地含量和出口实绩的投资措施。为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要求,中国政府取消这些限制。

二是废止中外合资企业的“尽先在中国购买”的规定。改革开放伊始,对外资进入比较谨慎,为保护和促进国内产业的发展,在《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做了合资企业所需原材料、燃料、配套件等,应尽先在中国购买的规定。随着中国逐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企业已具备一定的竞争条件和能力,依据市场经济的规律,企业如何采购,在一般情况下应由企业根据市场情况自主决定。与此同时,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修订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外商投资企业同国内其他各类企业一样,均享有采购与销售的自由权。

三是取消中外合作企业的“企业生产计划备案”的规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规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应将生产经营计划报主管部门备案,是当时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既不适应中国建设市场经济体制,也不适应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要求。在对内资企业不再要求的情况下,对外商投资企业再有这方面的要求,与世贸组织的国民待遇原则不相符。

四是统一国内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的所得税。2007年新修订的《企业所得税法》废止了1991年4月9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和1993年12月13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统一的所得税率。

运用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

WTO的规则主要是解决WTO成员之间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权等争端。中国作为世界最主要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入世后遭遇到一系列贸易争端。中国在实践中学习、掌握和运用WTO规则。这里以纺织品配额、美国钢铁保障措施、中国汽车零部件案件为例,来说明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积极应对美国钢铁保障措施案件。2002年3月5日,美国总统宣布,对10种进口钢材采取保障措施,对中国等国家和地区的钢坯、钢材等主要进口钢铁产品实施为期3年的关税配额限制和征收8%至30%的关税。

根据WTO《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的规定,在进入专家组审理程序之前,应进行磋商。同年3月26日中国、欧盟、日本、韩国、瑞士和挪威等成员与美国在世界贸易组织机构内进行多边磋商,未能达成任何解决问题的意向。4月11日至12日,中国、欧盟、日本、韩国、瑞士和挪威等六方在日内瓦与美方再次进行磋商,要求美国立即终止这种保护主义措施,但磋商仍告失败。

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WTO成员将本案提交WTO争端解决机构,此案即为“美国钢铁保障措施案”(United States ― Definitive Safeguard Measures on Imports of Certain Steel Products,DS252)。5月22日,争端解决机构同意将欧盟请求设立专家组审理美国钢材保障措施案列入争端解决机构的议程。6月3日,应欧盟的请求,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构同意设立专家组,并将日本、韩国的请求列入争端解决机构的议程;中国、中国台北、巴西、日本、韩国、泰国、加拿大、挪威、瑞士均表示将作为第三方参与欧盟申请的专家组的调查和审议工作。

对于中国来说,美国钢铁保障措施案是中国成为WTO成员的第一案。中国与欧盟、日本、韩国、瑞士、挪威、新西兰和巴西等8个方提出了11个法律主张,包括未预见的发展、进口产品定义、国内相似产品定义、进口增加、严重损害、因果关系、对等性、最惠国待遇、措施的限度、关税配额分配、发展中国家待遇等,即指责美国的保障措施在这些方面都违反了WTO规则,几乎涉及了保障措施协议每一个实质性条款的适用和理解。在随后的21个月中,中国政府官员经历了WTO争端解决机构规定的主要法律程序,包括磋商、专家组裁决、上诉机构审议。2003年11月10日,WTO作出终审裁决,认为美国采取的保障措施违背了WTO的有关规则,八国胜诉。2003年12月4日,美国总统宣布取消保障措施,此案宣布全部结束。

妥善处理中国纺织品贸易配额。根据世贸组织的《纺织品与服装协定》、《议定书》第16条(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报告书》第242条款,中国出口的纺织品等数量激增造成其他WTO成员国内市场扰乱,则可根据WTO的《保障措施》进行磋商。

中国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后,原来受配额限制的纺织品出现了爆发性增长。表1显示,中国入世后,欧盟、美国自中国进口纺织品与服装大幅增长情况。欧盟15国、美国自中国进口纺织品、服装的年均增长率都是两位数,中国所占市场份额都是逐年增加的,年增加幅度多数超过1个百分点。

在中国纺织品强大竞争优势面前,欧洲、美国的纺织业寻求政策上的保护,他们通过行业组织大举游说政府。欧盟于2005年4月开始启动对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应急保护调查,并且宣布对中国出口的部分纺织品设立限制,美国也在5月宣布对中国部分纺织品设立限制。因此,中国和欧美之间有关纺织品的贸易争端开始。在此情况下,中国各级政府、行业组织运用世贸组织规则,积极加强与欧盟的谈判和磋商。

从2005年4月开始,中国与欧盟、美国就部分纺织品出口配额问题进行了多番艰苦的谈判。2005年6月就10种纺织品达成协议,即《中国商务部与欧盟委员会关于中国部分输欧纺织品和服装的谅解备忘录》;中美之间在历经七轮曲折而艰难的谈判之后,2005年11月8日达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关于纺织品和服装贸易的谅解备忘录》,于2006年1月1日正式生效,到2008年12月31日终止。上述备忘录的核心内容主要有“合理确定基数”、“每年合理的增长率”和“克制使用242条款”,欧盟承诺对源自中国的棉布、T恤衫、套头衫、裤子、女式衬衫、床单、女连衣裙、胸衣、桌布、亚麻纱等10类纺织品终止调查,并按照每年8%至12.5%的增长率确定中方对欧出口数量。美国确定了对中国向美国出口的棉制裤子等21个类别产品实施数量管理,2006年增长率为10%至15%,2007年增长率为12.5%至16%,2008年增长率在15%至17%。

吸取中国汽车零部件案件失败的教训。2005年初,中国取消进口汽车配额管理,少数跨国汽车公司利用中国国内整车关税和零部件关税税率差,有意进口汽车零部件,然后在中国进行组装,再在市场上销售,从而规避被征收进口整车关税。为规范汽车零部件进口秩序,海关总署等四部委出台《构成政策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海关总署等4部委2005年125号令,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规定,对等于或超过整车价值60%的零部件征收与整车相同的25%关税,而对于汽车零部件进口,进口关税税率仅为10%。

欧盟、美国、加拿大认为,中国对进口汽车配件的税收政策有歧视嫌疑,中国鼓励汽车生产企业使用国内汽车配件。2006年3月30日,欧盟和美国正式向中国提出了磋商请求,4月13日,加拿大也提出了磋商请求。2006年10月26日,WTO争端解决机构应欧盟、美国、加拿大的要求,决定成立专家组审理此案,即为“中国影响汽车零部件进口措施案”。

2008年7月18日,WTO欧盟、美国、加拿大诉中国汽车零部件争端案专家组报告,裁决中国实施的三部规章违反了WTO的规则,即GATT(即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994第3条第2款、第3条第4款、第2条第1款(a)项和(b)项、以及《报告书》第93条款。三部规章包括《办法》、《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国家发改委2004年8号令)、《进口汽车零部件构成整车特征核定规则》(海关总署2005年4号公告)。

按照世贸组织争端解决程序,同年9月15日中国就专家组的裁决结果提出上诉。同年12月15日,上诉机构做出最终裁决,认定中国做法违反了GATT国民待遇原则。

学习和驾驭贸易救济措施规则。关于贸易救济规则,世贸组织主要有《关于实施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6条的协定》(即反倾销协定)、《补贴与反补贴协定》、《保障措施协定》。加入世贸组织前,中国贸易救济的法律法规很少,仅有1997年3月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与反补贴条例》,实施的对外贸易救济案件数量较少,甚至没有。

表2显示,1995年至2015年期间,中国长期成为遭受世界贸易反倾销最多的国家,遭受反倾销调查案件数量达到1123起,占全球的比重超过1/5;遭受反倾销措施的案件数量达到820起,占全球的比重超过1/4。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国务院于2001年11月26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补贴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障措施条例》,并于2004年3月31日同时修订上述三个条例。与此同时,原国家经贸委的产业损害调查局并入原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组建商务部的贸易救济主管机构,形成现在的贸易救济调查局。

面对这种情况,中国学习世贸组织的《反倾销协定》,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对外发起反倾销调查,确定国外产品对中国的倾销幅度,确定倾销幅度与产业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是否需要实施反倾销措施,特别是初裁、终裁、复审、价格承诺、(临时)反倾销税等。中国入世后的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分别发起30起、22起、27起、24起反倾销调查,并于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分别实施了33起、14起、16起、24起反倾销措施(见表2)。

外贸营销方案篇4

[关键词] 反倾销应对策略

当前,国际贸易自由化进程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一方面,贸易保护主义频频抬头。根据 WTO 2006年5月在其官方网站公布的反倾销报告显示,2004年下半年,中国大陆出口产品共遭遇反倾销调查24起,被实施反倾销措施25项;2005年同期,中国再次成为遭遇反倾销制裁最多的WTO成员国,共受到反倾销调查33起,被实施最终反倾销措施22项;另一方面,随着多哈谈判的无限期中止,WTO多边贸易体制受内外多种因素的局限影响,其功能和作用的发挥前景不容乐观。在此背景下,中国今后几年可能会面对更多的国外反倾销指控。这一形势更加迫切要求对中国应对反倾销的策略进行全新的思考。

笔者结合近年来中国遭遇国外反倾销的诸多案例,就如何应对反倾销提供一些策略上的建议:

一、 积极应诉和抗诉,讲究方法和技巧

反倾销调查有着严格的时间表,如果不积极应诉,调查机关可能会使用对当事人不利的信息。因此,企业在遭遇反倾销调查时,应按照世贸组织规则积极应诉和抗诉,尽力配合,争取单独税率。对于受到反倾销调查而不积极应诉的企业,应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例如,2004年,福建漳州共有6家木质家具企业遭遇美国反倾销调查,其中4家主要出口企业由于积极应诉,获得10.92%反倾销税的较好结果。2005年前7个月,漳州向美国出口木质家具达6544万美元,同未遭反倾销调查前的2004年同期相比,反而增长了40.7%。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本案中未应诉的另2家企业被裁以征收198.08%的反倾销税。

积极应诉的同时,应讲究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例如,当今国际经贸领域内贸易争端的协调与解决已经越来越多地依赖于行业协会来进行。对中国而言,行业协会可以通过国家授权制定企业对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的最低限价,并通过公布信息,及时引导企业调节出口数量和价格,以便将倾销的隐患消除在国门之内。对于在国外的应诉企业,行业组织可提供有关发展中国家的相关信息和技术支持,必要情况下提供诉诸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有价值预案。所以,行业协会集体应诉,就有可能获得单个企业无法取得的条件支持。

二、设法绕开反倾销壁垒,规避反倾销的压力

企业应充分利用国际贸易方式的多样性,来设法绕开反倾销壁垒。具体而言,可通过进料加工、来料加工等贸易方式来生产出口产品,从而使之变为其他国家的产品;或积极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开办专卖店,投资办企业,境外加工生产,收购国外企业或品牌,并参股其中等,来规避反倾销的压力。例如,为应对欧美反倾销的贸易壁垒,康佳2005年推出了“1568大航海计划”,其中的“5”即5个制造基地――墨西哥基地、印尼基地、土耳其基地、泰国基地、中国基地,同时还在美国、日本、韩国、法国、印度等国设立研发中心。所以,尽管康佳保持平均每年近200%出口量增长,但由于其产品完全可不从中国直接出口,从而避开了反倾销措施的限制。

在实现制造基地和研发中心多元化的同时,也要注重探索市场的多元化道路。通过新市场的积极开发,可以拓宽产品领域,均衡市场份额,从而分散和规避出口过分集中化、单一化带来的风险。在2004年土耳其对华彩电反倾销案中,很少做土耳其市场的TCL公司就几乎没有受到此次反倾销的影响。

三、力争市场经济地位、重视企业财务记录的管理

非市场经济地位一直是中国应对反倾销的难点。欧美等国尚未承认中国具有市场经济地位,在对华进行反倾销调查时,随意不认可中国涉案企业财务制度,不采用产品的国内价格而是采用第三国的价格来确定产品的正常价值,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不公平性,进而导致较高的倾销幅度,使得涉案的中国企业和产业被置于极不公平的困境中,原有的竞争优势丧失殆尽,严重影响了中国公司在应付反倾销指控时的自卫能力。根据浙江省外经贸厅的数据显示,2005年欧盟发起的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中,中国仅有61家企业获得欧盟市场经济地位。截止2005年12月,虽然已有50多个国家或地区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但其中并不包括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欧盟和美国。如果市场经济地位的问题不解决,从2009年开始,中国可能遇到更大的反倾销浪潮。因为2008年12月31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报告书“242条款”将正式失效,一旦欧美国家与中国发生贸易摩擦,尤其是在纺织品领域,这些国家可能首先选择的是反倾销这一贸易保护武器。

在今后的对华反倾销调查中,中国应积极利用多双边谈判等场合,使更多国家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继续敦促欧美对中国特定产业或部门的市场经济地位的承认,以缓解欧美反倾销诉讼和调查对中国企业和产业的压力。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针对国外对华反倾销调查中对中国企业财务制度屡加发难的现象,企业应当注重加强日常生产经营管理,所有有关生产、销售、管理的重要资料要有专人妥善管理,会计账目要符合会计法规和行规,尽量做到合理、合法、完整。这些措施必将对减少反倾销诉讼和降低反倾销税率起到重要作用。

四、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与国外产业共同营造双赢

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是应对反倾销的一个根本举措。在国际贸易中,中国企业应该调整外贸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生产方式转变,以差异化营销策略开拓国外市场。要加强研发投入,提高设计水平和产品工艺,注重技术创新,在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上实现较大的飞跃。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是一个国家科技、经济创新能力和实力的标志。中国应从承接订单、贴牌和来料加工,过渡到培育、开发、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影响力的本土品牌,实施名牌战略,同时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彻底改变中国制造等于低价倾销的产品形象,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为促使目标的早日实现,有关部门可充分发挥其宏观调控作用,例如,税收杠杆适时适度的运用。2006年9月,中国出台新的出口退税政策,利用出口退税率的升降,区别对待,“舍低就高”,来优化贸易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

另外,搞好同业合作,与国外产业共同营造双赢发展,是进行反倾销应对时必须考虑的问题。鉴于“西班牙焚烧中国鞋”事件的教训,中国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时除需要吃苦耐劳、合法经营外,更要考虑现实利润与长远利益、商业目标与社会文化的均衡;既要扩大出口,又不能对当地市场造成过度冲击;既要合法经营,又要做好与当地社会文化的融合。应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继续积极发展与国外同行及相关产业间的广泛合作。

五、加大政府反倾销力度,完善中国反倾销法律

尽管WTO的反倾销条款对政府反倾销作了约束,但这并不意味着各国政府在应对反倾销方面无所作为。作为WTO的成员国,中国应当善于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和《反倾销协议》解决与欧盟及以其他成员国之间的反倾销贸易争端,对一些频繁对华实施反倾销但同时也是中国反倾销对象的国家和地区,中国也可考虑以多种方式应对。截至2005年年底,中国共对40种进口产品发起42起反倾销调查,作肯定性裁决并开征反倾销税的达到25起。通过对国外产品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有力地保护了中国的民族工业,维护了国内产业安全,为国内相关产业发展营造了公平的竞争环境,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威慑了国外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

外贸营销方案篇5

A、国外销售价格低于国内销售价格(正常贸易情况下);在国际贸易条约中尚有一条规定,如果该产品在第三国的销售价格低于在该国销售价格,也不构成倾销,但是这一条规定欧盟却从来不使用。

B、生产成本衡量法,即以产品的成本确定合理销售价格;

目前,中国彩电在欧盟的进口被征收44%关税,而同期的韩国彩电在欧盟的进口关税为0。

2、欧盟对于中国企业申请市场经济地位的新规定

欧盟对中国有一个新规定,符合条件的中国企业可以申请市场经济地位,在欧盟的名单上,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属于非计划经济国家(还不是市场经济国家),这对中国企业非常不利。个别出口企业想要获得欧盟的优惠出口政策可以单独申请市场经济地位,但是这种申请有严格的近乎苛刻的要求,中国企业必须向欧盟提供详细的属于企业经营秘密的全部资料,以至于欧盟对中国某些企业的了解甚至比中国政府还要详细准确!

3、欧共体反倾销案调查程序

现在的欧共体反倾销法颁布于1988年,最近又作了部分修改。欧共体课征反倾销税的两个条件是:

A、倾销行为对欧共体产业已造成实质损害或有实质损害之处或实质阻挠了欧共体产业的建立。

B、课征反倾销税对欧共体有利。

欧共体负责反倾销调查的部门有三个:

a.欧共体执委会(The Commission):是欧共体法的制定机构,也是法的执行机关。反倾销只是执委会的职能之一。

b.咨询委员会(Advisory Committee)其职能是,对倾销和损害问题进行协商,对欧共体执委终止反倾销程序提出异议等。重要决议,执委会都要征询咨询委员会的意见。若双方意见不同,就须送交部长理事会作投票裁决。

c.部长理事会(The Council of Ministers)反倾销案件决定的最高层机构。可以否定执委会的决定,并且对最终反倾销税作出决定。

反倾销案调查程序

起诉

依规定提出起诉的个人、公司、或非法人的协会组织,应以代表欧共体行业提出。起诉书以书面形式,内容列出倾销及损害的证据。起诉书可向执委会任一成员国提出,经该成员国转呈执委会;或直接向执委会提出也可以。

立案

欧共体进行内部审查并公布其结果,执委会审查起诉案时,应向咨询委员会咨询。咨询范围包括倾销的事实、计算倾销幅度的方法、损害的范围等。如认为有充分证据可展开调查程序,则应在欧共体公报中刊登公布,宣布反倾销调查程序的开始。(最近,新修改的法规规定,执委会在收到反倾销起诉书一个月内,必须作出是否受理该案的决定,并通知原告)。执委会在公报上公告后,将向涉案出口商寄发问卷。问卷应于37日内填答完毕,寄回执委会。

调查的开始与进行

一旦确定进行倾销调查,欧共体将通知出口国的代表。一般,执委会只在欧共体范围内调查,调查的资料只包括程序开始前6个月期限内的。必要时,在征得有关企业和政府同意后,也可在第三国进行调查,欧共体执委会还经常要求成员国提供资料协助调查。

所以对执委会寄发的问卷,除涉案厂商要积极配合填写外,非涉案的厂商也要小心应对。因为倾销案往往不是个别厂商的事,整个行业都可能受影响。如若不填答问卷,将被欧共体视作不合作厂商,不合作厂商将按同次调查中制定的最高倾销幅度作为计征基础。

裁决

最近新修改的反倾销法中规定,正常情况下,立案调查在一年内结束,最长不能超过15个月。执委会在调查中认为有倾销及损害的事实后,就立即课征临时反倾销税(新法规则规定该临时措施必须在开始调查的9个月内采取)。课征临时反倾销税时,进口商的银行应就反倾销税额提供担保,否则涉案产品不能在欧共体市场流通。

临时反倾销税的有效期不得超过4个月,最多可另延长2个月。在有效期届满后,前述担保除非以后经部长理事会决定予以没收之外,应尽快退还担保人。

如执委会最后认定确有倾销,并导致损害,应将课征反倾销税的建议提交部长理事会。部长理事会应以多数投票表决方式决定是否课征最终反倾销税及税额。依据新法规要有38票(5个成员国以上)反对执委会的建议,才能予以否决。

最终反倾销税应由进口商负担,若出口商想降低利润自行负担,如让执委会知道,将另课征附加反倾销税。

从欧共体反倾销调查程序来看,与美国的不同之处在于,欧共体执委会可自行判定倾销的存在和倾销损害程度,而且只要发现有损害就可征收反倾销税(临时的)。最近的新法规又提出,如果涉案公司或应调查产品项目过多,执委会可自行决定调查对象。同时,为缩短每件案子调查的时间,加速调查进程,执委会还提出可同时分别进行倾销调查和倾销损害调查的建议。

另外,与美国不同的是欧共体反倾销法中虽也规定了,在作出终裁和确定反倾销决定之前,应当事人请求举行听证会,但当事人没有出席听证会的义务。

复查

调查届满一年后可提出复查。

欧共体执委会可随时应成员国或厂商提出的对最终反倾销税或现行价格进行复查。在利害关系人申请复查时,必须提供有关情况已改变的证据,而且复查的申请须在调查至少届满一年后才可提出。复查时又要重新展开调查、寄发问卷、实地调查,程序很繁琐。但基于厂商在欧共体的权益,仍有必要申请复查。

反倾销税及具体保证的有效期一般均为五年,此后自动失效。在到期前6个月,执委会要在欧共体公报上公告反倾销税即将届满的事实,并通知有关的欧共体行业。利害关系人若有异议,得在指定期间内以书面陈述意见。执委会征询咨询委员会后,在欧共体公报。

4、关于中国出口产品在国外发生的反倾销案件的应诉规定

1994年 第 l号

现《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关于中国出口产品在国外发生的反倾销案件的应诉规定》,自之日起执行。

部长 吴仪

1994年4月4日

第一条 为维护我国生产和出口企业的合法利益,保持我国出口产品的市场,做好出口产品在国外发生的反倾销案件的应诉工作,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下称外经贸部)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当中国出口产品在国外被控倾销时,应诉人应为:

(1)在调查期间内向指控国或地区出口(包括转口)被控产品的有外贸经营权的企业,和

(2)生产第(l)款所指出口产品的企业。

第三条 各进出口商会或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以下简称商会或协会)等单位负责组织协调对外反倾销的应诉工作,并应指定专门人员负责。

当被控倾销产品只有少数企业生产或出口时,商会或协会可以指定其中一个单位负责组织协调应诉。但商会或协会应随时了解案件的进展情况,并建立必要的档案。

第四条 当某一产品被控倾销后,商会或协会应及时在《国际商报》上通知,应诉人应立即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经贸厅、委、局(以下简称地方外经贸委)和有关商会或协会报名应诉。

第五条 应诉人应及时按调查问卷的要求提供被调查期间有关产品的价格、生产和出口的数量、生产成本等数据和资料,并应指派专人负责应诉,核查以及复审工作。

第六条 在应诉期间应诉人应服从地方外经贸委及商会或协会的协调与安排。

第七条 商会或协会应及时将应诉人的名称、电话、地址、传真号以及联系人名单报告外经贸部。

第八条 应诉人应按调查期间内被调查产品的出口比例按时交纳律师费及有关应诉费用。

第九条 经应诉人委托,商会或协会负责组织对外应诉,并可聘请了解中国情况、专业能力较强的外国律师进行应诉。

第十条 商会或协会可就反倾销案件聘请有此项专长的国内律师参与应诉,包括填写问题单、准备有关法律文书与证据。

第十一条 如有必要,商会或协会可组织应诉人参加国外听证会或进行案件的具体交涉,但须事先征求外经贸部主管反倾销工作部门的意见。

第十二条 应诉人可与外国主管部门谈判、签定“价格承诺”或“中止协议”并应认真执行。应诉人尚应随时或定期向商会或协会报告协议执行情况。商会或协会对协议的执行应予监督、检查。

第十三条 商会或协会应及时向外经贸部报告反倾销应诉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第十四条 商会或协会以及应诉人应对反倾销案件归档立案、保持完整的资料,并监视被调查过的每种出口产品的出口变化情况。商会或协会每半年应就反倾销案件应诉等情况做一次总结,报外经贸部。

第十五条 对有证据表明将发生国外反倾销的出口产品或被倾销后仍可出口的产品,商会或协会为避免遭到反倾销或再次出反倾销,应及时向外经贸部提出改进出口管理办法的建议,包括行出口配额或许可证等建议。对于出口价格掌握好的、积极主动应诉的有外贸经营权的企业,由商会或协会提供名单,外经贸部在配配额、颁发许可证时予以优先考虑。

第十六条 商会或协会应做好市场调研,采取必要措施,争取避免发生国外反倾销诉讼。

第十七条 各地方外经贸委在商会或协会受托组织对外应诉的情况下应负责配合商会或协会协调本地区的反倾销应诉工作,包括督促本地应诉人按时应诉、交纳应诉费用。在特定情况下,地方外经贸委经指定亦可负责组织反倾销应诉工作。各地方外经贸委尚应调查了解本地区反倾销案件的发生情况,分析其对出口贸易的影响,采取相应措施。

第十八条 各驻外经商机构应调查了解驻在国外反倾销法律、法规以及涉及中国的反倾销案件的调查与裁决情况,并及时将上述情况、存在的问题及改进贸易管理及应诉的意见报告外经贸部。对可能以及新发生的反倾销案件要及时通报外经贸部和有关商会或协会。驻外经商机构可建议聘请律师,并监督其抗辩情况。应诉或参加听证的出国团组应接受驻外经商机构的指导,并及时汇报工作情况。

第十九条 外经贸部负责指导全国的反倾销应诉工作,制定修改反倾销应诉工作管理办法,负责与进口国政府磋商有关案件的处理,以使中国出口产品取得公平待遇。

第二十条 对于明知本公司、本企业经营或生产的产品被指控倾销而不参加应诉或不交纳律师费及其它应诉费用在应诉中不予配合的公司或企业,商会或协会应及时报告外经贸部,并有权提出批评或通报。

第二十一条 外经贸部对不及时应诉、不交纳律师费及有关应诉费用或在反倾销调查中不予配合的有外贸经营权的企业可进行通报批评或取消其部分或全部申领出口配额与许可证的权利;情节严重的,可取消其部分或全部外贸经营权,并处以罚款。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中的有关条款亦适用于外国政府依据“反补贴”、“市场扰乱”以及“保护措施”等法律所提起的调查案件。

外贸营销方案篇6

[关键词]中国纺织品出口企业美国反倾销

一、我国纺织品贸易出口现状

1.出口规模快速增长。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突飞猛进,进出口贸易发展迅速。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高达2.21万亿美元,出口12016.7亿美元,全年贸易顺差1960.7亿美元。纺织业是我国最早开放进入国际市场的产业,也是我国在国际市场上成长最好、增长最快、发展最完善的产业。我国加入WTO后,随着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纺织品出口从2001年的534.4亿美元猛增到2009年约1670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14%,八年中出口增长近3倍。据最新统计数据,2009年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总值为1882.56亿美元,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8..53%,其中出口总值1713.32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4.26%,进口169.24亿美元,占全国进口总额的1..68%,贸易顺差为78.76亿美元。

2.出口贸易地区分布。我国从1994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以来,纺织品出口额约占世界纺织品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在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所有国家和地区中,美国、日本、我国香港排名前三位。据统计,我国出口纺织品到达美国市场的比率达2O.14%。2009年我国对美国、日本及我国香港地区的纺织服装出口金额分别为为278.37亿美元、220.80亿美元和139.98亿美元,与上年分别同比增长3.44%、0.27%和下降12.88%。另外,2009年我国对欧盟的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为370.79亿美元,与上年同比下降7.13%。2009年1月~12月中国出口编织电热毯中,美国、日本和欧盟27国是最大的出口地,分别占国内出口总量的39%、31%和15%。

3.美国对华纺织品反倾销现状。从美国对华反倾销案件总量上看,截至2009年,我国遭遇反倾销案件已高达178件。从美国对华反倾销案占国总案的比例看,1980年以来稳步上升,1980年~1985年为6.3%,乌拉圭回合上升到9.1%,WTO成立后的10年里,其对华案比例一直在不断上升,2009年已升至55.6%。今年6月,美国商务部裁定,以所谓中国产机织电热毯对美国相关产业造成实质损害为由,同意对中国输美机织电热毯实施最高达174.85%的反倾销制裁。8月上旬,美国商务部公告,由于计算错误,决定修改对原产于中国的编织电热毯的反倾销终裁结果。电热毯产品的出口利润大约在4%~5%之间,如果被征收77.5%,甚至174.85%的反倾销税,美国客户肯定承受不了这个涨幅,中国不少相关企业只能被迫退出美国市场。这也意味着,从去年7月开始的美对华电热毯反倾销调查一案将有最终结果,国内企业应诉并未取得良好结果。美方此举也令纺织业界担忧,其是在“投石问路”,以电热毯这个相对冷门品类的商品,试探国内企业应诉能力和反应速度,可能会蔓延至其他大门类纺织品。

二、美国对华纺织品反倾销的原因

1.不断扩大的中美贸易逆差。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贸易账户赤字日益恶化,与之相对应,美国对华反倾销数量呈现波动性增长趋势。WTO的第一年,美国是对我国反倾销立案最多的国家,提起调查的案件高达12起。2006年美国对华逆差高达1442.6亿美元,占美国外贸逆差总额的19%,1996年~2006年贸易账户赤字年均高达4291.8亿美元,2008年逆差高达6959亿美元。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在减少贸易逆差方面竭尽所能,并把扭转逆差作为一项核心经济政策,提出转变美国经济发展模式的4个方向,其中首要一项就是要更多依靠出口。一年来,美国积极推动与韩国、哥伦比亚、巴拿马等国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同时不时挥舞“保护主义大棒”以限制进口。作为美国主要贸易伙伴,也是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国,中国无疑是美国贸易政策调整的重点对象,成为遭受美国反倾销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2.次贷危机下保护本国相关行业和降低失业率的需要。近几年,美国经济增长放缓,甚至2006年房地产市场出现了衰退,由此引起的次贷危机使得美国经济元气大伤。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直接冲击着美国的同类产业。在美国国内经济尚未完全回暖的情况下,其一定程度需要通过国内的贸易保护主义保护本国相关行业的利益,导致其对中国发起调查范围更大,立案标准更宽,反倾销税的税率更高的反倾销调查。另一方面,反倾销还可作为美国政府转移视线的有效途径。政府面对强大的就业压力时,将问题归咎于国外的不公平竞争以缓解国内矛盾。有资料统计,美国失业率与对华反倾销趋势基本符合正方向变化关系(见图3)。尤其在大选时,运用反倾销打击外来商品,保护国内企业和就业者利益,降低失业率,以迎合工会和国内产业的要求,成为美国国内两党拉选票的重要筹码,所以大选年间对华反倾销案会呈上升趋势。

3.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宣言不过是“表面文章”。近年来,随着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国际竞争的日益激化,美国的出口商品日益受到日本和西欧的挑战,其世界经济贸易中的霸主地位逐渐下降。在此种情况下,美国力图通过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来维护自身的经济和政治利益。仅仅在美国对华纺织品采取反倾销制裁一天前,G20峰会刚刚发表了《二十国集团多伦多峰会宣言》,就反对贸易保护、推进商业和投资等达成共识。同时,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和我国国家主席会谈时也表示,“美国希望看到一个非常成功、繁荣的中国,美方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事实上,今年以来中美两国间的贸易纷争一直在持续,中方的钢材等相关出口产品则成了贸易战的重灾区。相关的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宣言不过是相关国家的“表面文章”,并不能真正对缓解贸易纷争起促进作用。

4.对美出口市场结构单一,企业贸易管理模式落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外贸经营权的下放,经营进出口业务的企业数量急剧增加,又多为规模不大的中小企业,贸易管理模式落后,销售策略单一,再加上国家宏观管理措施不配套,因而出现了哪种出口商品的成本低、在国外市场有利可图,各出口企业就在国际市场营销中一味采取低价竞争策略,急功近利,过度投入的局面。同时,在产品结构上,我国出口较多的是纺织机电及化工等附加值相对偏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缺乏自主品牌,本身容易被误认为倾销。另外,中国纺织品出口市场结构过于单一,主要集中在北美和西欧市场。

5.滥用贸易救济措施及产品标准。随着行业危机加深和更多行业陷入困境,作为控制进口有效便利的手段,反倾销、反补贴被美国政府视为常规的贸易救济措施而继续利用。美国还动用国内贸易法中201保障措施、421特别保障措施。钢铁、汽车、信息产品、家具、纺织等行业均可能成为美国设限的重点领域。实际上,近几年美国仍在继续实施不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伯德修正案,其产业部门针对其他贸易伙伴已经提出了大量的两反指控。美国凭借其在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在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知识产权等问题上大做文章。美国实施不久的消费品安全促进法案,规定所有消费品生产商和进口商必须提交证书,保证进口产品符合美国的规定和标准。

三、应对美国反倾销提升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对策建议

1.积极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提升中国政府解决中美贸易纷争的能力。中国加入WTO后,我国可以依靠世界贸易组织这个平台争取更多权益。在应对美国反倾销时,应充分利用WTO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对于美方不合理的滥用反倾销进行贸易保护的做法,中国政府可向WTO争端解决机构提起申诉。同时,要加强对WTO规则的研究,以便在今后WTO规则的评价及修改中充分利用中国在WTO多边贸易体系中的发言权,争取早日修改国际反倾销规则,取消对中国的歧视性规定,尽快得到公正待遇。2001年11月开始的多哈回合目前正在进行之中,我国应在本轮谈判中努力争取属于自己的权益。我国政府也可与美国政府进行谈判,对其一些不合理或歧视性的做法进行必要的抗争,说服其改变或放弃原来的观点和做法,努力提高解决中美贸易纷争的能力,加快中美贸易健康发展。

2.转变出口经营战略,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可持续竞争力。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既要充分利用劳动力和原材料价格低廉的优势,同时又要对美国市场进行认真调研,充分了解出口产品在美国市场上的成本供求及收益状况等,正确规划企业发展战略和科学进行经营决策,选择市场空间较大的项目,合理制定并及时调整出口产品价格,树立以质量取胜、以服务取胜的经营理念,提高质量档次、增加科技含量、增强品牌意识,力争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进入美国市场,改变中国产品长期以来低质低价的形象,由单一的价格竞争转变到综合的非价格竞争,增强产品的可持续竞争力。

3.完善出口区域市场结构,寻找新的国际市场通道。加入WTO以来,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额持续增长,但由于出口市场结构过于单一,导致过多企业激烈竞争,争夺有限的市场。由于企业的目标市场单一,如若遭到欧美等国的反倾销,则企业的价格优势将不复存在,严重则会导致企业的生存问题受到威胁。因此,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应从单一市场化向多元市场化战略转变,将出口战略目标定位为全球范围。这样,不仅可帮助企业因避免为进入单一市场而进行的激烈竞争,同时帮助企业摆脱因过度依赖单一市场生存而实施的低价策略。就算企业因某一贸易摩擦问题而退出某一目标市场,仍有其他的市场来维持企业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而不至于使企业的生存受的行业标准,规范企业行为,促进纺织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到威胁。

4.中美双方协商有关产品的反倾销贸易标准。外贸经营权由审批制改为登记制以后,国家采取行政手段限制和规范企业贸易行为越来越少,纺织商会要根据国际纺织品市场需求情况和外贸敏感度对纺织服装行业及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原材料和能源消耗、生产安全、产品质量、环保、劳动保障等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在纺织品反倾销认定标准上,美方和中方也有不同的理解。当然,美方肯定是不会完全考虑中方利益的。中国政府应积极与美方沟通,协商有关产品的反倾销贸易标准,制定纺织品进出市场准入标准和认证体系,充分了解美国反倾销法规,制定一个可操作的、量化的、让双方都能理解的准则。在商务部支持下,联合有关部门和专家制定国际上认可

[1]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年鉴[M].中国商务出版社,2009

[2]周晔:中美贸易逆差、相关利益集团与美国对华反倾销[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6(12)

[3]谢申祥张林霞王孝松:美国对华反倾销的新动向[J].2002-2008.财贸经济,2010(4)

外贸营销方案篇7

关键词:跨境电商;职业院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跨境电商也逐渐发展起来,网络化、电子化、信息化正成为国际贸易的新趋势,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跨境电商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跨境电商必将成为未来国际贸易业务的主流,越来越多的传统出口企业选择向跨境电商转型,原有的国际贸易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发展,跨境电商和传统国贸在人才能力需求上存在明显的区别,我们有必要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做相应的调整以适应跨境电商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

1跨境电商的界定

跨境电商是分处不同国界和地区的交易主体,依靠互联网商务交易平台进行商品信息沟通和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贸易活动.同样是跨国界的贸易活动,跨境电商与传统国际贸易主要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的不同:

1.1交易方式数字化

传统国际贸易是依靠实际的交易场所交易以实物为主的商品,受时间、地理因素的限制,在询价还价、办理货运手续、报关、报检、支付结算手续时,内容繁多,耗费时间长,成本很高,而跨境电商贸易过程相关的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甚至数字化产品的物流都可以通过电子商务交易与服务平台线上完成,减少或缩短国际贸易的中间环节,而且无论时空距离有多远,贸易双方都可以即时进行信息交流,了解对方的诉求,下单付款瞬间就能完成,最大程度低简化交易流程,节约时间,降低价格,提高利润.

1.2交易模式多样化

传统国际贸易基本模式是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国际贸易企业规模化进出口货物,而跨境电商的模式却是多种多样的,如跨境B2B以阿里的中国供应商、环球资源、中国制造网、中国化工网、中国出口贸易网、敦煌网等平台继续发展传统的国际贸易,更多的微小企业、品牌商家甚至传统的大型外贸企业参与到跨境零售B2C的业务中,选择直接面对分散的消费者,还有些个人从业者通过速卖通、eBay、QQ群和微信等平台开展海外代购业务,大量的跨境商品并不通过正式报关而是通过快递或专线方式从国外邮寄到国内.

1.3交易过程多边化

传统的国际贸易一般表现为两国之间的双边贸易,通过一国进出口商向另一国出进口商集中进出口大批量货物,然后通过境内流通企业经过多级分销,最后到达有进出口需求的企业或消费者.即使有多边贸易,也是通过多个双边贸易实现的.跨境电商则可以通过电子商务交易与服务平台,实现多国企业之间、企业与最终消费者之间的直接交易.

1.4营销途径便捷性

传统的国际贸易企业一般通过国际展会或使用海外的方式,构建适应规模化商品销售的贸易渠道,而跨境电商改变了传统国际贸易的营销渠道,企业可以自建平台推广宣传自己及产品,提高品牌在全球的影响力或通过亚马逊、阿里巴巴、敦煌网、跨境通等跨境电商平台开店,减少企业进入全球市场的门槛,电商网站聚集了商品智能检索、商品信息资源、消费者口碑公开化,广告推送等多种网络营销方法,为中小企业打开国际市场开辟了发展道路.

2跨境电商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提出的新能力需求

跨境电商促进了外贸发展的转变,增强国际竞争力,也对从业人员知识结构和工作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在跨境电商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人才缺口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跨境电商人才的专业需求主要包括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外语、计算机技术方面.相较于传统国际贸易,除了谈判、函电、接单、跟单、核算、结算、通关、退税、物流、保险等外贸的专业技能之外,下列专业技能也是急需的.

2.1网站运营能力

跨境电商企业是以网上经营为主要形式的企业,必须通过有效的网站运营管理建立起在网络环境中的品牌影响力.有能力的企业要搭建自己的独立网站平台,分析了目标市场客户的需求和浏览习惯,正确选择网站的域名、风格、语言,合理设置产品统筹、网站推广、订单处理、支付结算、物流配送、售后支持等环节,需要运营管理人员对上下游产业链及相关产业都要了解,行业的专业化程度高,网站建设的专业化与否直接影响企业的网络品牌形象.同时企业需要把自己的网站以及产品挂在一些目标市场知名度高的推广平台上,熟悉操作如出口通、速卖通等跨境电商平台,开展产品信息及优化,询盘管理、询盘转化、客户关系管理、数据分析等业务,并结合网络营销能力开展对外市场的全球营销活动.

2.2网络营销能力

利用外贸平台开展国际贸易活动是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便捷途径,跨境电商更需要从业人员掌握营销学的基本知识,具有较好的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能调研最新互联网环境和海外市场情况,全面了解不同国家消费者的交易方式和生活习惯,熟悉跨境电商发展的趋势,利用后台数据提炼产品卖点定位客户资源、这样才能有效地策划网络营销活动,选用合适的网络营销的工具和方法,在线推广企业或产品,收集反馈信息评估营销活动效果,才能更好地开展跨境电商业务.

2.3物流及供应链管理能力

物流是限制跨境电商发展的关键一环,传统国际贸易依靠班轮或者包船订舱,而现在更多以转运、邮政直邮、快件、航空专线、各种夹带和海运散货拼柜等方式完成的,与物流密切相关的商品检验、运输保险等环节也因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从业者要熟悉国际物流并选择合适的物流方式进行配送,且能处理商品境内外物流衔接的问题.如果企业已经拥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可以建立自己的物流链,需掌握跨境供应链基本流程,能进行供应链设计、管理、产品方案的制定、原材料采购、产品的生产、运输、库存、出口、物流等一系列环节的操作.

2.4小语种交流能力

在营销上,当买家被吸引过来后,最重要的就是沟通环节.传统外贸企业往往只开发英语市场,业务员也都是英语业务员,而随着企业面向的市场越来越广泛,跨境电商尤其是跨境零售业务需要直接面对各国不同语言环境的消费者,从业人员需要了解国外小语种国家电子商务平台的交易规则和交易特征,掌握某些小语种沟通能力,如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这些小语种覆盖面是很大的,而目前小语种业务员比较稀缺,而且培养成本也高.

3跨境电商背景下职业院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调整

如前文所述,跨境电商与传统国际贸易在从业人员的能力需求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在这种情形下,国际贸易专业如果还是维持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人才的培养质量很难适应跨境电商的发展.各高校普遍存在着专业培养目标模糊、课程设置落后、理论学习与企业实践环节脱节等问题,更是加剧了人才缺乏问题.而人才培养要符合产业发展的需要和不同层次高校的培养目标,故笔者在此仅针对跨境电商高职人才培养进行研究,对原有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两点调整建议.

3.1培养方向的调整

职业院校不同于本科院校,是以培养高素质、有技能的符合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所设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课堂教学等都要围绕这一培养目标来构建、实施和组织.跨境电商企业需要既懂电子商务又懂国际贸易的复合型人才,由于跨境电商发展时间短,各高校都没有专门设立跨境电商专业,为适应跨境电商发展的需要,高校应将现有的国际贸易专业的培养方向调整为跨境电商方向,在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的教学设计中,除了原有的国际贸易、商务英语类课程外应增设电子商务类的课程与实训,诸如电子商务概论、网络营销、网店运营实务等,使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掌握目前主要的电子商务模式,尤其是B2B\C2C两种模式下国际贸易流程的新变化,掌握搜索引擎的推广规则,能结合目标市场的主要网络媒介设计整体网络营销方案,掌握电商支付中出现的新支付工具和支付技巧,以及传统支付工具汇票、信用证等的新流程,了解跨境电子商务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了解不同运输模式运费的计算、商品运输基本要求和运输限制、了解小件高频环境下的第三方物流模式,以及在办理跨境快递时的商检和保险等环节的变化,掌握网店在不同电商平台上的运营规则和技巧.或在一些原先开设的课程中增加与跨境电商有关的知识,如在国际货运实务中增加小包邮递、国际快递、国际专线物流等内容,使学生具备在跨境电商平台开展国际贸易业务的知识和技能.

3.2培养方案的调整

职业院校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的,就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设计课程建设思路,构建面向工作岗位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由于跨境电商方向的专业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供借鉴,学校应深入国际贸易市场进行调研,了解跨境电商市场变化,加大与跨境电商企业的合作,了解对跨境电商人才规格的具体要求,对企业从事跨境电商人员的工作领域、岗位职责、工作任务、职业能力等进行分析,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将企业职业标准融入课程标准中,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实训教材,达到教材内容与岗位技能标准的有效对接.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除了在课堂上针对理论学习而设立的案例教学、跨境电商软件提供的模拟教学外,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出开放的教学体系,在学习的不同阶段,基于不同的课程目标,都可以组织学生到跨境电商企业参观、实训、顶岗实习等,完成学生对行业企业岗位的认知,商务素质与职业意识的形成以及专项技能的掌握,甚至可以与企业合作办学,共建电商实践基地,由企业指导学生操作经营,用企业化方式管理学生,让学生体验实质工作的流程和角色,不仅掌握职业操作技能,而且具备工作协调能力.至于利用小语种进行跨境电商的贸易人才,只能是各个高校根据地缘和师资等状况针对性地进行差异化培养.总之,跨境电子商务作为新兴产业在未来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态势,跨境电子商务产业要一大批既掌握电子商务和贸易专业知识,又懂外语(尤其是小语种)、会商务运作的复合型人才,职业院校应在原有的国际贸易专业基础上依据岗位能力需求,使人才培养的定位更加准确,改革培养方案,优化培养路径,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

作者:孙西汀 单位: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任志新,李婉香.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助推外贸转型升级的策略探析[J].对外经贸实务,2014,(4).

[2]鄂立彬,黄永稳.国际贸易新方式:跨境电子商务的最新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4,(2).

外贸营销方案篇8

论文摘要:全球纺织品贸易进入无配额时代之后,失去了保护伞的各纺织品进口国将更多地利用反倾销措施抵制我国纺织品的涌入。美国对华纺织品频繁的反倾销严重损害了我国纺织品行业的出口环境和国际竞争力,本文在剖析美国对华纺织品反倾销原因后,针对性的提出提升我国纺织品企业出口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国纺织品 出口企业 美国 反倾销 一、我国纺织品贸易出口现状 1.出口规模快速增长。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突飞猛进,进出口贸易发展迅速。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高达2.21万亿美元,出口12016.7亿美元,全年贸易顺差1960.7亿美元。纺织业是我国最早开放进入国际市场的产业,也是我国在国际市场上成长最好、增长最快、发展最完善的产业。我国加入WTO后,随着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纺织品出口从2001年的534.4亿美元猛增到 2009年约1670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14%,八年中出口增长近 3倍。据最新统计数据,2009年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总值为1882.56亿美元,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8..53%,其中出口总值1713.32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4.26%,进口 169.24亿美元,占全国进口总额的1..68%,贸易顺差为78.76亿美元。 2.出口贸易地区分布。我国从 1 994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以来,纺织品出口额约占世界纺织品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在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所有国家和地区中,美国、日本、我国香港排名前三位。据统计,我国出口纺织品到达美国市场的比率达 2O.14%。2009年我国对美国、日本及我国香港地区的纺织服装出口金额分别为为278.37亿美元、220.80亿美元和139.98亿美元,与上年分别同比增长3.44%、0.27%和下降12.88%。另外,2009年我国对欧盟的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为370.79亿美元,与上年同比下降7.13%。2009年1月~12月中国出口编织电热毯中,美国、日本和欧盟27国是最大的出口地,分别占国内出口总量的39%、31%和15%。 3.美国对华纺织品反倾销现状。从美国对华反倾销案件总量上看,截至2009年,我国遭遇反倾销案件已高达178件。从美国对华反倾销案占国总案的比例看,1980年以来稳步上升,1980年~1985年为6.3%,乌拉圭回合上升到9.1%,WTO成立后的10年里,其对华案比例一直在不断上升,2009年已升至55.6%。今年6月,美国商务部裁定,以所谓中国产机织电热毯对美国相关产业造成实质损害为由,同意对中国输美机织电热毯实施最高达174.85%的反倾销制裁。8月上旬,美国商务部公告,由于计算错误,决定修改对原产于中国的编织电热毯的反倾销终裁结果。电热毯产品的出口利润大约在4%~5%之间,如果被征收77.5%,甚至174.85%的反倾销税,美国客户肯定承受不了这个涨幅,中国不少相关企业只能被迫退出美国市场。这也意味着,从去年7月开始的美对华电热毯反倾销调查一案将有最终结果,国内企业应诉并未取得良好结果。美方此举也令纺织业界担忧,其是在“投石问路”,以电热毯这个相对冷门品类的商品,试探国内企业应诉能力和反应速度,可能会蔓延至其他大门类纺织品。 二、美国对华纺织品反倾销的原因 1.不断扩大的中美贸易逆差。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贸易账户赤字日益恶化,与之相对应,美国对华反倾销数量呈现波动性增长趋势。WTO的第一年,美国是对我国反倾销立案最多的国家,提起调查的案件高达12起。2006年美国对华逆差高达1442.6亿美元,占美国外贸逆差总额的19%,1996年~2006年 贸易账户赤字年均高达4291.8亿美元,2008年逆差高达6959亿美元。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在减少贸易逆差方面竭尽所能,并把扭转逆差作为一项核心经济政策,提出转变美国经济发展模式的4个方向,其中首要一项就是要更多依靠出口。一年来,美国积极推动与韩国、哥伦比亚、巴拿马等国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同时不时挥舞“保护主义大棒”以限制进口。作为美国主要贸易伙伴,也是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国,中国无疑是美国贸易政策调整的重点对象,成为遭受美国反倾销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2.次贷危机下保护本国相关行业和降低失业率的需要。近几年,美国经济增长放缓,甚至2006年房地产市场出现了衰退,由此引起的次贷危机使得美国经济元气大伤。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直接冲击着美国的同类产业。在美国国内经济尚未完全回暖的情况下,其一定程度需要通过国内的贸易保护主义保护本国相关行业的利益,导致其对中国发起调查范围更大,立案标准更宽,反倾销税的税率更高的反倾销调查。另一方面,反倾销还可作为美国政府转移视线的有效途径。政府面对强大的就业压力时,将问题归咎于国外的不公平竞争以缓解国内矛盾。有资料统计,美国失业率与对华反倾销趋势基本符合正方向变化关系(见图3)。尤其在大选时,运用反倾销打击外来商品,保护国内企业和就业者利益,降低失业率,以迎合工会和国内产业的要求,成为美国国内两党拉选票的重要筹码,所以大选年间对华反倾销案会呈上升趋势。 3.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宣言不过是 “表面文章” 。近年来,随着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国际竞争的日益激化,美国的出口商品日益受到日本和西欧的挑战,其世界经济贸易中的霸主地位逐渐下降。在此种情况下,美国力图通过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来维护自身的经济和政治利益。仅仅在美国对华纺织品采取反倾销制裁一天前,G20峰会刚刚发表了《二十国集团多伦多峰会宣言》,就反对贸易保护、推进商业和投资等达成共识。同时,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和我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会谈时也表示,“美国希望看到一个非常成功、繁荣的中国,美方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事实上,今年以来中美两国间的贸易纷争一直在持续,中方的钢材等相关出口产品则成了贸易战的重灾区。相关的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宣言不过是相关国家的“表面文章”,并不能真正对缓解贸易纷争起促进作用。 4.对美出口市场结构单一,企业贸易管理模式落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外贸经营权的下放,经营进出口业务的企业数量急剧增加,又多为规模不大的中小企业,贸易管理模式落后,销售策略单一,再加上国家宏观管理措施不配套,因而出现了哪种出口商品的成本低、在国外市场有利可图,各出口企业就在国际市场营销中一味采取低价竞争策略,急功近利,过度投入的局面。同时,在产品结构上,我国出口较多的是纺织机电及化工等附加值相对偏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缺乏自主品牌,本身容易被误认为倾销。另外,中国纺织品出口市场结构过于单一,主要集中在北美和西欧市场。 5.滥用贸易救济措施及产品标准 。随着行业危机加深和更多行业陷入困境,作为控制进口有效便利的手段,反倾销、反补贴被美国政府视为常规的贸易救济措施而继续利用。美国 还动用国内贸易法中201保障措施、421特别保障措施。钢铁、汽车、信息产品、家具、纺织等行业均可能成为美国设限的重点领域。实际上,近几年美国仍在继续实施不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伯德修正案,其产业部门针对其他贸易伙伴已经提出了大量的两反指控。美国凭借其在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在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知识产权等问题上大做文章。美国实施不久的消费品安全促进法案,规定所有消费品生产商和进口商必须提交证书,保证进口产品符合美国的规定和标准。 三、应对美国反倾销提升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对策建议 &nb sp; 1.积极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提升中国政府解决中美贸易纷争的能力。中国加入WTO后,我国可以依靠世界贸易组织这个平台争取更多权益。在应对美国反倾销时,应充分利用WTO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对于美方不合理的滥用反倾销进行贸易保护的做法,中国政府可向WTO争端解决机构提起申诉。同时,要加强对WTO规则的研究,以便在今后WTO规则的评价及修改中充分利用中国在WTO多边贸易体系中的发言权,争取早日修改国际反倾销规则,取消对中国的歧视性规定,尽快得到公正待遇。2001 年11 月开始的多哈回合目前正在进行之中 ,我国应在本轮谈判中努力争取属于自己的权益。我国政府也可与美国政府进行谈判,对其一些不合理或歧视性的做法进行必要的抗争, 说服其改变或放弃原来的观点和做法,努力提高解决中美贸易纷争的能力,加快中美贸易健康发展。 2.转变出口经营战略,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可持续竞争力。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既要充分利用劳动力和原材料价格低廉的优势,同时又要对美国市场进行认真调研,充分了解出口产品在美国市场上的成本供求及收益状况等,正确规划企业发展战略和科学进行经营决策,选择市场空间较大的项目,合理制定并及时调整出口产品价格,树立以质量取胜、以服务取胜的经营理念,提高质量档次、增加科技含量、增强品牌意识,力争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进入美国市场,改变中国产品长期以来低质低价的形象,由单一的价格竞争转变到综合的非价格竞争,增强产品的可持续竞争力。 3.完善出口区域市场结构,寻找新的国际市场通道。加入WTO以来,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额持续增长,但由于出口市场结构过于单一,导致过多企业激烈竞争,争夺有限的市场。由于企业的目标市场单一,如若遭到欧美等国的反倾销,则企业的价格优势将不复存在,严重则会导致企业的生存问题受到威胁。因此,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应从单一市场化向多元市场化战略转变,将出口战略目标定位为全球范围。这样,不仅可帮助企业因避免为进入单一市场而进行的激烈竞争,同时帮助企业摆脱因过度依赖单一市场生存而实施的低价策略。就算企业因某一贸易摩擦问题而退出某一目标市场,仍有其他的市场来维持企业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而不至于使企业的生存受到威胁。 4.中美双方协商有关产品的反倾销贸易标准 。外贸经营权由审批制改为登记制以后 ,国家采取行政手段限制和规范企业贸易行为越来越少,纺织商会要根据国际纺织品市场需求情况和外贸敏感度对纺织服装行业及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原材料和能源消耗、生产安全、产品质量、环保、劳动保障等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在纺织品反倾销认定标准上,美方和中方也有不同的理解。当然,美方肯定是不会完全考虑中方利益的。中国政府应积极与美方沟通,协商有关产品的反倾销贸易标准,制定纺织品进出市场准入标准和认证体系,充分了解美国反倾销法规,制定一个可操作的、量化的、让双方都能理解的准则。在商务部支持下,联合有关部门和专家制定国际上认可的行业标准,规范企业行为,促进纺织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外贸营销方案篇9

中职院校 商贸类专业 教学方法

自从美国经济学家罗默把知识看成经济增长的一个内生独立因素,人们对知识与经济的关系也产生了一个新的认识,同时也意味着我们的时代已经渐渐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伴随着这个时代的到来,中职院校作为培养商贸类专业人才的一个重要机构,将不得不面对这个时代的严峻考验。在这种情况下,中职院校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商贸类专业人才的输出水平,就必须要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

一、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商贸类专业涉及的专业知识比较多,比如市场营销,就是商贸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市场营销是现代企业实现其在市场上目标的一种手段,是企业能够在市场上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技能,甚至可以说,不论是哪个行业的人,都在参与营销活动,比如企业营销产品、政治家营销他们的政治观点、教育工作者营销他们的知识。由此也可以说人人都会参与商贸活动。商贸活动可以说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商贸知识都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其在指导企业参与到市场的经济活动,消费者在市场上进行消费活动,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方法。从这个角度看,可以看出对商贸类专业的教学及教学模式的改革具有突出的意义。然而教学改革不能盲目进行,而是应道要有一套完整的科学的规划,首先要有一套好的改革思路。根据现代的教育发展情况以及科技水平,其思路应当是在现代的远程教育思想,结合现代的学习理论,通过理论的指导,通过使用现代互联网计算机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积极应用网络资源,优化远程教育系统,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明确课程教学责任,以教师为主导,指导老师作为辅助,将“导学、助学、自学、互学、促学”五个学习过程进行优化处理,促进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实现对人才的培养目标,最终学生能够实现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改革的原则及应对

1.通过导学、助学,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中职学校一般会开放远程教育,对于在职的远程教育的学生,他们由于工作的原因,对学习的时间一般比较难以把握,而这也导致了他们对学习信心的缺乏。针对这种情况,首要工作就是要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并坚定学习的信心。这一点可以通过面授、网上辅导和讨论、小组讨论、课堂讨论以及讲评等形式进行教学。通过教学者与学习者的共同努力和互动,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现代远程教学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由此,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启发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就成为了教师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做好学习材料和对学生的支持服务两个方面的工作。在便利和发达的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应当精心编制教学多媒体材料,简洁和优化学习过程,方便学生对资源的获取以及使用,从而为学生自主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创造必要条件。

2.在教学的过程中,体现课程的特点以及学习目的

商贸类专业研究的是关于市场经济的活动以及运行规律,涉及了经济学科、行为学科、管理学科等应用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比如市场营销,其主要研究的就是市场营销活动以及规律,核心的内容就是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卖方根据顾客的需要,以市场为导向,制定出企业的发展战略,并组织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最终实现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而这在同时也就要求老师根据市场营销的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形式促使学生树立起牢固的顾客为中心的市场营销理念,并使学生在此基础上对营销知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系统的掌握,进而能够在企业实践中有效应用。从而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以及打造出企业自身的品牌形象,并在市场中始终占据优势地位。在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时,应当要把握好以下几点:首先根据商贸类专业的特点,使学生对基本的知识、原理以及相关的实务能够有一个全面、系统、准确的认识。比如在对相关的商贸案例进行列举时,要联系实际,做到通俗易懂,以便启发学生将其与自己的工作联系起来,并有效应用。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提高案例在教学中的比重,案例不仅要做到切实,新颖,对典型的教学案例也应当进行剖析。另外,还需要安排一定的作业,比如对某个案例的讨论,是学生接触实际,学会动手分析问题,实现“促学”目的。

3.积极稳妥,大胆创新

教育模式的改革以及构建新的教育模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比如针对远程教育模式的构建,不仅需要目前的中职院校采用商贸类专业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根据学生当前的实际情况,还需要保证学生的学习任务能够获得圆满的成功。例如,通过“助学”提高学生的智慧和潜力,令学生能够在发现中学习。当然发现中学习的学习方式的前体是基于学习者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工作经验。在此过程中,要积极稳妥,不仅需要对已经掌握的旧的知识进行改组,并应当将掌握的旧知识向新的知识转换以及提升,进而获得新的知识。另外,还需要创建“创新能力”平台。该平台不仅要做到切实可行,而且还十分必要。比如学习者在收集商贸专业类的相关案例时,我们可以具体到市场营销案例,收集的案例不仅是没有公开的,还应当符合该学科和课程的教学内容及要求。另外,为了避免题材大而空,对案例最好尽心量化分析,而不是那种总量分析。

三、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加大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力度

自主学习是学生能够有效的利用学校的资源,独立进行学习。对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强调的比较多,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同样需要注重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的指导可以主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师的指导作用应当贯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整个过程。比如,在导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助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合理选择学习形式以及符合实际应用需要的媒体,促学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对课程重点、难点的理解以及学习方法的运用等。

2.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功能和作用

自主学习虽然具有较强的个体化性质,但是并不主张将学习者孤立起来,而是主张通过和别人家去交流进行学习。具体形式有建立学习小组等形式。学习小组的组要内容主要集中在学习近况的交流,包括心得体会和问题的交流,同时还应当结合实际,另学生对当前的热点商贸案例进行讨论,教师在此过程中需要对案例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答疑。同时注意安排好小组活动的次数,原则上应当做好一月最少要有一次。

总之,中职商贸类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的方向,应当集中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方面。这个时代知识在不断的更新,中职商贸类专业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应当落足于与现代互联网技术结合的基础上,走出一条“案例教学+模块化+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目标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外贸营销方案篇10

关键词:国际营销现状对策

当今世界,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中国已加入WTO,我国经济将更多地融入世界,企业将更直接地参与国际竞争,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国际市场对产品的多方面需求促进我国企业积极开展国际营销,市场导向也已成为企业经营和发展的中心。我国部分企业将受到激励,以其自身实力走向国际市场。激励企业进行国际营销、拓宽国外市场,不仅可以挣得外汇,而且可以吸引外资,还可以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技术和管理经验。随着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生产与流通日趋国际化,国际营销对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许多企业在立足国内发展的同时,纷纷走向国际市场,但企业在国际营销活动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我国企业国际营销的现状

1、国际营销观念尚未建立

一些陈旧观念从根本上制约了我国企业的发展。我国企业受几千年传统文化和几十年计划经济体制的深刻影响,国际营销意识淡薄,具体表现在缺乏主动的开拓精神。企业开展营销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拥有客户和销售渠道,这需要企业主动去争取。在长期传统文化的熏陶下,主动出击常被认为是侵略、不友好的象征,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这种保守思想必将被市场经济所淘汰。

2、对市场调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不重视市场调查,主要原因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产品从投产到销售完全由政府主管部门负责,市场调查对失去自的企业来说已毫无意义。改革开放以来,许多企业虽然花了很大的精力进行广告宣传,但对市场调查仍重视不足。如果把现代企业营销看作是一个完整的经济链条,市场调查就是其最基本一环,它直接影响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甚至售后服务,不了解市场行情就不可能建立的合理、顺畅的营销体系,更为严重的是产品积压,不仅影响企业资金周转、影响企业经济效益,而且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

3、出口渠道不畅,出口产品竞争力不强

目前在我国出口产品中附加值低、加工程度浅、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仍占较大比重,加上我国产品向来是一流的质量、三流的包装,这将严重影响我国出口产品的形象。我国企业的产品出口很大一部分是通过专业外贸公司收购,然后通过转售给香港等地的中间商实现的,这是一种典型的产销分离渠道。专业外贸公司没有实体相依托,生产企业又缺乏必要的销售渠道,两者的作用均受到限制,加上国家对工贸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缺乏协调,常导致工贸间矛盾激化。外贸公司为垄断出口常封锁信息,这对生产企业不利,进而对外贸公司自身造成更大影响,严重影响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4、缺乏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的产品质量观

产品竞争力最终取决于产品的质量,我国企业缺乏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的产品质量观。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的产品质量应包括核心产品的优质化、形式产品的高质量和多样化、优质的服务,企业往往以生产技术质量标准作为产品的代用质量标准,常导致核心产品质量下降。我国企业出口产品的质量问题突出反映在忽视后两方面的质量内容。比如,作为我国出口强项的机电产品,由于售后服务未跟上而直接影响到该类产品的出口。除了以上两大方面问题外,我国企业在国际营销中还存在着诸如异国文化的适应性较差,企业间开展国际营销活动时缺乏支持、配合等问题。

二、完善我国企业国际营销的对策

我国企业在国际营销中存在的问题是体制上、观念上等多方面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采取相应的对策。1、树立全球化营销观念

观念创新是企业营销的先导,我国企业不能仅满足于树立市场营销观念,而应追求与环境相适应的新的营销观念。一些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早已把全球市场置于自己的营销范围内,以一种全球营销观念来指导公司的营销活动。如可口可乐公司在世界几十个国家布有生产据点,在100多个国家拥有市场,成为一个总部设在美国的全球公司。

2、加强产品创新,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

提高产品竞争力主要是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和获利能力,从我国出口产品状况分析即要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确立整体产品观、提高产品质量、加强产品创新是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产品创新应从产品整体概念出发,包括产品标准创新,产品品种、花色、样式创新,产品包装创新,产品品牌创新,产品服务创新等。狠抓产品质量,确保核心产品优质化。另外,企业应不断吐故纳新,确保产品形式的多样化,其重点是做好产品包装工作。要结合我国实际,切实做好包装、装潢的标准化、多样化。加强出口产品的售后服务工作,不断改进和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推出新的服务项目和服务措施,力图让消费者得到最大的满足。

3、加强市场创新,扩大市场发展空间

随着我国买方市场的出现,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步入商界的战争时代,面对愈演愈烈的营销战争,企业是拼力争夺已有的市场,还是去寻找消费者的需求尚未得到满足的潜在市场,或创造一种新的需求市场呢?有的企业面对强大的竞争压力,采用让利不让市的低价位策略苦苦支撑已有的市场,结果往往是得不偿失,而高明的企业则把视野投向新的市场。以洗衣机为例,城市洗衣机市场饱和了,海尔就拓展农村洗衣机市场,当海尔总裁获知四川等地农民用洗衣机洗地瓜、土豆时,立即组织研发力量开发出能洗地瓜、土豆的洗衣机,备受当地消费者的青睐。另外要增强品牌意识,制定名牌发展战略。企业应增强品牌意识,重视商标的地域性,注意商标注册工作,并制定以质取胜、以科技为基础的名牌发展战略。

4、政府深化外贸体制改革

政府应从单纯的被动管理向积极服务的方向转变,从宏观上为我国企业开展国际营销创造条件。首先,政府要进一步深化外贸体制改革,鼓励企业特别是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走外向型道路,充分放权,提高企业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一些符合条件的企业允许进出口自营。其次,政府应从法规、政策方面加以引导,促使企业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促进企业进行集约化经营,推动有条件企业向国际化、集团化、综合商社发展。

5、增加出口渠道,做好促销工作

国际营销中的促销手段很多,针对我国企业的具体情况,首先应做好企业宣传工作,主要是提高企业知名度,企业可通过广告进入国际互联网等手段来宣传自己。其次,企业可利用中国在国际政治(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舞台上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实行官方促销。我国企业应从目前的工贸分离逐步走向工贸一体化,使工贸有机结合,推行制,逐步完善外贸领域价格体系,消除工贸之间利益分配不合理,允许生产者根据供求关系自由定价,并根据市场价格安排生产规模。

总之,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支持,但主要还在于企业本身。我国企业开展国际营销的时间不长,存在一些问题在所难免,只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下决心去解决,国际营销活动一定会迅速地发展起来。

【参考文献】

[1]张哲:国际营销中的文化策略[J].商场现代化,2007(8).

[2]牛志强:论服务企业国际营销的本土化[J].生产力研究,2006(9).

[3]吴汉嵩:论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的发展与创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