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专题讲座十篇

时间:2023-11-20 17:54:05

思想政治教育专题讲座

思想政治教育专题讲座篇1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教育课;专题教学;思想政治课;日常教学;针对性;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1-0114-03

“形势与政策”教育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一门重要而又特殊的课程。之所以重要,是“形势与政策”教育课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既起到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掌握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作用,又可以培养大学生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从而达到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因此,“形势与政策”教育课显示了其独有的作用与地位;之所以特殊,是因为这门课的教学内容和时效都有特殊要求,政治性强,时效性更强。从教学内容上看,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根据党和国家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主要是针对国际国内的基本形势和突发的现实热点问题,分析特定时期国内和国际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现状和趋势,阐明党和国家的现行方针政策,帮助大学生全面、准确理解和把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内外重大时事,以提高大学生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增强大学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因此,它不是用日常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方法可以完成的课程。而且这门课的教学计划及教学内容是由省里按照中央的规定统一要求和部署,并结合形势发展的实际做出的统一安排,并不完全由高校自行安排。按《05方案》的规定,对“形势与政策”教育课,本科生修完2学分,专科生修完1学分。

形势是发展的、变化的,相关政策也是变化的,“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教学是永无止境的动态过程。世界形势风云变幻,社会发展日益迅速,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不断变化和发展,这对“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教学不断提出新要求、新任务、新内容、新视野、新课题。这个特殊矛盾的产生与解决,必然要求“形势与政策”教育课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等各方面的工作不断改进,从而不断推动“形势与政策”教育课教学工作的变化和发展。

“形势与政策”教育课采用专题

教育模式可较好地解决时效性问题

《05方案》明确把“以人为本”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就是促使学生追求自我完善,获得整体的全面发展。大学生在德育方面的全面发展,应该包括能够对国内外主要形势有正确认识,能够对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有正确认识。大学生应该把握形势政策,但是现实情况是,一些大学生忙于学习专业,忽视了对形势政策的了解;一些大学生不关心国事天下事,上网只是聊天、玩游戏或看电影,其中,一些人甚至连基本的时政常识也不明白;有些大学生虽然关注形势政策,但由于自身学识、阅历、方法等方面的局限性,不能正确地把握形势政策;根据“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的特殊性及大学生的实际状况,我院思想政治课部进行了多年的教学探讨与实践,在专题教学上已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为保证“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专题讲座的质量,内容的统一,根据我院的具体实际情况,在开设课程讲座时,我们采取多种措施、多种形式,以保证“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教学效果。

首先,纳入计划,保证教学课时。每一学期安排16个学时的讲座内容。

其次,根据“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特点,我们对“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采取计划单列形式,即“形势与政策”教育课专题讲座的执行计划。根据省高教工委培训的要求,在学期开学初,由思想政治课部拟定每学期开讲的专题讲座计划,计划的完成则由教务处牵头,以思想政治课部为主导,全院各系部相互配合共同完成。

再次,采用主持人与主讲团队相结合的方式。由思想政治课部牵头组成主讲教学团队。授课采用两种方式:一是“专题滚动法”方式,二是“专题主持带主讲团队集中授课法”,由思想政治课部确定讲座专题内容,对授课内容、授课时间、对象、地点、专题主持人、主讲教师或主讲团队拿出总体计划,指定相应的主持人负责准备讲座的内容,主持人与主讲团队同时举办讲座授课。

最后,采用专题集中授课,突出专题讲座的授课形式。课堂组织形式分为报告会的大课堂和小合班课堂两种。一年级的学生进行大课堂教学,二年级的学生采取小合班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方式采用教师讲授与观看时事报告录像片结合的方式。上课时间由教务处、学生处及各系协调统一安排,做到各方配合,安排到位,人员到位,课时有保证。

目前采用的开设专题讲座的教学模式已取得良好教学效果。从学生方面看,可以使学生及时了解国家及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许多积极上进的学生改变“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死读书、读死书的状态,出现十分渴望了解“家事、国事、天下事”的趋势,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因而对”形势与政策”教育专题讲座有非常高的热情。

“形势与政策”教育课贯穿思想政治课

日常教学可较好地解决实效性问题

虽然,“形势与政策”教育课采用专题教育模式较好地解决了时效性问题,但是,由于课程内容紧随社会经济、政治形势发展,需要常讲常新,紧密联系实际,且需要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相关知识,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及时性和零散性而缺少相对稳定的教材体系和课程体系,尽管学生对时政要闻、社会热点问题有一定兴趣,对专题讲座教学也有较高期望,但也出现了值得研究的问题。

第一,专题内容较多注重进行理论宣传和理论分析,缺少在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指导下,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教学环节。虽然从整体上看,绝大部分学生对“形势与政策”教育课有一定的兴趣,热情较高,求知欲较强,渴望交流;但部分学生或是因为缺乏对政治的敏感,缺乏对国计民生的重视,没有大局观,或是因为对时政背后的社会实际不了解、背景知识有限,或不关心时政,视野太窄、感触不深,自己主动思考少,不敢提问和大胆质疑,只想着等待教师的引导和指点。

第二,由于进行专题讲座,学生的听课人数较多,主要由教师讲,师生之间实际交流很少,学生只是被动的听众,在听课过程中无法及时解惑,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不利,降低了“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实效性。

第三,由于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的限制,课堂空间大,听课人数较多,以至于对部分学生缺乏约束力,听课效率低,学生没有深入思考教师所讲的问题,达不到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目的。

第四,专题讲座一般每学期二三次,专题的选择有一定局限性,不利于学生全面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及国家的形势发展动态情况。由于专题内容的选择,学生在听讲授之前并不十分了解,因此,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对一些时事知识知之甚少,影响了教学的实效。“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最大特点是其教学内容密切结合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回答学生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要构建创新性模式和体系,使“形势与政策”教育课成为全体学生真正受益的课程,就要承认该门课程的独特性,就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我们在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课教学规划设计中,特别关注该门课程与时俱进的教学要求。为此,我们探讨了把形势与政策教育与日常思想政治课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把形势与政策的教育贯穿到平时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去的教学方式,利用思想政治课的每次课前10分钟组织学生评述时政新闻。教师侧重正确知识和核心信息的传达,而不将知识的讲解作为重点。

采用这种方式,第一,可以与专题讲座相结合,扬长避短,培养学生平时关注新闻的好习惯,对于应对突发事件有很好的及时性教育效果。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已制定的专题讲座的计划安排,有意识地对学生就相关内容进行引导,这样,学生在听专题讲座时会具备一定的相关知识,专题讲座的内容则会变得更容易理解。第二,把形势与政策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集中性教育与经常性教育相结合,把这门课放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大思路中考虑,可以使“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思想教育功能得到深化,而且这种功能是其他教育方式难以替代的。通过每次课前10分钟组织学生评述时政新闻,一方面,学生通过接受形势政策教育可了解当前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进而理解党和国家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内在依据和客观标准,深入领会精神实质;另一方面,学生又可通过评述时政新闻的思考过程培养思维能力,加之教师的即时指导,学生可以逐步学会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客观判断现实问题,提高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能力,并通过认真分析自己所处的社会形势,学会认识、把握、利用好个人成长发展所处的社会环境。每个学期,通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学生能够逐渐地多层面地对一些时政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分析问题比较全面,看问题比较客观,具有一定的发散思维、拆分整合以及创新实践等能力。在进行课堂讨论时,提倡“师生互动”,也提倡“学生互动”,学生在关注时政热点问题的同时,可以与其他学生一起讨论,大家一起参与,发表自己对此问题的一些看法。这样能够使学生在交流中实现自我教育。这种环境不仅限于课堂,甚至伸展到课堂之外,这比教师的灌输要优越得多,且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兴趣;锻炼学生的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第三,通过课堂的师生互动,既能让学生及时掌握当前形势与政策的动态,又能让教师通过学生对时事的点评,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倾向,帮助教师在准备专题讲座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第四,通过课堂时事讲评,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兴趣点,有助于专题教学内容的选择。有助于教师的集体备课。每个班的学生思想倾向和观念可能是各不相同的,通过教师相互交流,基本可以掌握全院学生的基本思想动向,使专题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和时效性。把专题讲座与日常思政课教学联系起来,可弥补专题讲座的不足。

“形势与政策”教育课专题教育与思想

政治课日常教学结合过程中教师的作用

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的实际效果,认识不到这一点就会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观点而推卸教师自身的责任。“形势与政策”教育课教学内容具有政策性、动态性、时效性等特点,要把形势与政策的专题教学与平时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相结合,思想政治课理论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思想政治课理论教师既是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力军,也是“形势与政策”教育课教学的主力军,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理论教师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可以扬长避短,使“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多变性与发展性很好地得到展示。教师既要具有马列主义理论和政策水平,又要熟悉学生思想政治情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更为明显和突出,即教师要根据每学期专题讲座安排的内容,根据不断变化的形势有意识地组织课前时事述评的内容,灵活确定每次课的主题,指导学生从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中学会把握事物变化规律及其认识之道,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得出正确结论。一些重大事件的变化、发展往往体现一个过程,具有一定的连贯性。教师要针对某一重大问题,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教师可以在思政课堂上向学生介绍必要的背景材料,以帮助学生了解时事背景材料的来龙去脉。这种形式容易激发学生学习时事事件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学生再去听有系统的专题讲座就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大大激发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兴趣。因此,教师的教学理念、立场、观点是至关重要的。

“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形势与政策”教育课,使学生学会了解形势和正确认识、分析形势的科学方法。通过形势与政策教育,帮助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分析形势。通过形势与政策教育,使学生懂得什么是政策,怎样制定政策,如何自觉地执行和落实政策。通过形势与政策教育,教会大学生认识新形势,发现新矛盾,解决新问题。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些要求也是我们作为思政课教师,在讲授“形势与政策”教育课时必须遵循的理念。

动态过程的“形势与政策”教育课教学,变幻的世界形势,日益迅速的社会发展,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使学生对形势与政策的认识同形势与政策本身发展的客观规律之间总是会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而,如何缩小这一差距,对“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教学不断提出新要求、新任务、新内容、新视野、新课题。从目前我们的实践效果来看,形势与政策的专题教育与思想政治课日常教学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动态性与实效性的矛盾问题。

参考文献:

[1]张若飞.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定位[J].当代教育论坛,2008(7).

[2]王丽华.高职《形势与政策》课程“二元制”结构内容体系简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8(12).

[3]刘璎瑛.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构建形势政策课保障体系[J].中国科技纵横,2010(22).

思想政治教育专题讲座篇2

一、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政治教育和德育工作必不可少

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培养"四有"新人,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缺一不可。用社会主义思想占领职业高级中学的思想教育阵地,政治教学和德育工作任重而道远。通过政治教学,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让学生成为思想品德素质过硬的劳动者,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有科学的方法论,有崇高的集体主义、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职业中学加强政治教学和德育工作,应该为社会主义建设输送合格且高质量的人才产品,而不是社会的次品、赝品和危险品。

二、根据不同的学历层次,切实加强政治课教学

针对职高学生课程多,相比较学时少,同时又要加强专业实作能力训练和应对高考。学校在保证专业课和高考文化课学时的同时,应改变以往政治课大一统的课堂教学形式,采用课堂教学和课外专题讲座教学相结合的灵活的教学模式,使政治课的教学讲座化、专题化、课余化,从各个方面提高学生对政治科目的兴趣。具体说来就是对学制为三年的职业中专学生,只在第一学年开设课堂政治教学,主要内容为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第二学年和第三学年则在每周利用固定的晚自习时间进行专题或讲座(第二学年内容为国情党史,第三学年内容为就业常识和法律法规);对学制为两年或两年半的学生(主要为职高层次)则不再进行课堂政治教学,每周利用晚自习排出专门时间以讲座形式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内容为中学政治基本常识、国情、时事政治、就业常识和法律法规);对一些特殊专业更应要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比如军警保安专业,学校不但要加强政治讲座教学,而且还应在课堂上辅以军事政治常识等内容的教学。wWW.133229.Com总之,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政治教育教学,与学校的德育工作相结合,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有力于营造良好的学校德育环境。

三、多层次多形式的政治课教学有利于开展素质教育

实行素质教育,关键在于以人为本,尤其是以学生为本。在职业高级中学推行素质教育,一方面要抓住学生和社会的实际需求,培养出到社会上能胜任工作,同时又有根据自己情况升读高一级学校的学生;另一方面又使学生有健康的心理和生理,尤其是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方法论,使他们能够在以后的社会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学习进步并适应社会变化。开展素质教育,实践"三减"可以切实减轻职高学生和作业负担,考虑负担和过分的心理生理压力。学校对学生政治学习的考评以讲座听后感、指定课外兴趣政治读物读后感以及时事短评、学期总结等形式进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广泛的选择空间,不拘一格,全面发展;同时又在学校教师的教育指导下不至于偏离学习方向,接受正确的、规范的思想政治教育。

四、加强多层次多形式的政治课教学,努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全面提高职业高中的教育教学质量,重点之一就是要有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的教师队伍。要建设名牌学校专业,关键要有名师工程。多层次多形式的政治教学要求教师不但对以前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有较好的掌握,而且要对专题讲座教学进行探讨和掌握;要求教师不断地接受知识、更新知识、细化知识、大力提高编制讲义和演讲的能力水平。在学校中培养出一批受学生欢迎的"名嘴和铁嘴"政治教师。同时,讲座化教学以大课形式进行,既减少了学生课时负担,同时也减少了政治课老师的周工作时间,让他们能够进行更精的业务钻研和更全的知识更新补充。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让我们的教师真正成为名师的能师。

五、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政治教学,有利于学校德育环境建设

学校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政治教学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主要形式之一。不同时期,政治课根据不同的要求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专题和讲座,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国情教育和时事政治教育,把一些热点、焦点和重点问题讲清、讲透,使学校具有和谐健康的德育环境,让学生在校思想稳定学习努力,整个校园呈现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

六、开展层次多形式的政治教学有利于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思想政治教育专题讲座篇3

【关键词】政治理论课 博士生 四个统一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007-02

博士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肩负着越来越重要的责任,他们的政治倾向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加强和改进博士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提供有力保障。国家教育部为博士生开设《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这门课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博士生进行现代科学技术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培养他们的无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和科学观,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析和处理社会现实问题。本文就当前高校博士生思想状况所呈现的新变化,结合国家对博士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积极探讨了高校博士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任课教师授课与专家学者讲座的统一

尽管博士生思政理论课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不同专业的博士生也各有其学科特点,但是作为一门公共学位课程基本内容是相通的,比如科研方法、科学思想、科技伦理、科技与社会以及当前国际环境、国内形式、重大方针政策解读等。这部分内容由课程教师讲授,也就是说,课程教师主要围绕这门课的教学要点系统地进行讲解。这就保证了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便于学生全面系统地领会这门课程的基本内容。

众所周知,我国博士生的培养,大部分高校实行的是师徒制培养模式,一旦选定导师,就主要接受导师的学术思想和思维方式的熏陶,制约了博士生的学术视野与研究领域。而通过聘请专家学者开展讲座,能够使博士生及时了解和掌握时展的前沿问题,这不仅拓展了视野,而且可以与时俱进,体现了时代性。

基于此,我们在每学期教学过程中安排了四次专家学者讲座,聘请学科专家、部门领导或专业教师,主要就学科新动态、新突破和新观点,或在研究工作中取得的学术方法和新成果进行讲授。例如,当得知我校教师获得“973暨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时,很多学生的科研热情得以激发,我们便及时安排专家开展了相关讲座。专家围绕着如何选择恰当的科研课题、发表高质量科研论文、获取国家科研基金的资助展开了论述,还特别对当前我国重大的自然科学基金种类以及申请中应注意的重要事项做了介绍。由于专家现身说法,引用具体的案例阐述科学基金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而不是纯理论的说教,这次讲座深受学生欢迎,最后延时安排了学生与专家的对话交流。

通过聘请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开展专题讲座,可以引导博士生关注科技发展中的前沿问题,提高知识水平,拓展学术视野,还可以从不同专家学者的言传身教中,领略不同的研究风格、治学态度和做人品德,有助于培养思想健康的创新型人才。因此,课程教师授课和专家学者讲座这两教学方式,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课堂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的统一

长期以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主要采取的是讲授法。这种方法传授政治理论确实能发挥很大作用,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即缺少了师生互动,违背了知行统一。有关部门也意识到这种教学方式的弊端,要求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环节,特别是在2010年,教育部发文明确提出:“要强化研究生实践教育环节,将社会实践纳入研究生培养方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必要环节,做到有计划、有规范、有考核,形成长效机制。”

正是基于教育部的指示精神,我们结合我校博士生的学科特点、学生状况和业务关系,分别在重庆海扶技术有限公司、太极集团重庆涪陵制药厂有限公司、重庆戒毒康复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等企事业单位建立了教学实践基地。

社会实践教学如果管理不善,很容易流于形式,最终劳而无获。我们结合实际,制定了具体的实践教学要求。比如,在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进行实践教学时,我们会安排学生瞻仰革命先烈,倾听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组织学生党员重温入党誓词,要求每位学生回去后写心得体会,并纳入到期末考评当中。从历届博士生写的心得中,都能发现这种教学方式对博士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在去制药厂进行实践教学时,我们会首先安排学生参观医药从研发、生产到销售等整个流程环节,让学生有个感性认识,然后在邀请负责人讲解,就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现场对话交流。这样的实践教学,博士生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在今后的学习中可以更具有针对性。

把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结合起来,不仅有助于博士生深化对国情和社会的认识,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还能提升内在素质和外在能力,做到知行合一。

三、知识传授与思想育人的统一

我国博士生教育肩负着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造就高层次人才的重大使命,高校能不能培养出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关系到博士生教育的成败。同志曾指出:“我国高校办得怎么样?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得怎么样?首先要看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是不是合格,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是不是合格。”毋庸置疑,高校能否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其培养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实际上,不少高校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开展博士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而是认为博士生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人生观、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没有必要,博士生教育的任务就是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其实,博士生培养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课题,不单单是提高博士生的科研水平,现实中不少博士生之所以出现问题,很多就是由于思想、政治、道德、心理等方面素质造成的。

因此,作为向博士生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专职老师,基本任务就是向博士生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培养他们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之内化为自己的理想、信念,增强抵御现实社会中各种错误思想、腐朽文化侵蚀的能力。这是由我国高校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和放弃这个原则。

但是与本科生相比,博士生群体表现出较强的异质性。从年龄构成看,博士生年龄跨度往往很大,从20多岁到40多岁都有;从家庭背景看,既有未婚的、已婚的,还有离异的;从学习工作经历看,既有一直在学校学习的,也有工作经验丰富的,有的博士生在入学前已是单位领导和本专业的专家;从政治面貌看,既有中共党员、共青团员、群众,还有派人士,个别学生还有。博士生群体内的这些内在差异,无疑给当前博士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即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必须充分考虑到研究生各方面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具体工作。对博士生进行思政教育不能像对本科生那样偏重讲授知识,博士生作为知识水平较高、社会阅历较为丰富的群体,与他们的沟通应通过实事求是的说理方式进行,要尊重每个博士生的个性。

因此,作为博士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不断吸收时代内容,洞察国内外局势,对相关知识的了解既要有广度更要有深度,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积极引导博士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做到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的统一,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拔尖创新人才。

四、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统一

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互动、教与学相统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受过专门教育训练的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和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发挥着主导作用,而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

为了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积极探索适合博士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由于博士生接受过多年的教育训练,文化水平高,形成了较为稳固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较高的思辨能力,民主参与意识突出。因此我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互动式讨论教学模式。无论是专职教师讲授,还是专家讲座、实践教学,我们都安排了与博士生进行互动的环节,特别是每学期我们还安排了两次集中专题讨论教学活动。

我们根据学生特点,结合社会热点,拟定问题,如科研道德问题、科研伦理问题,然后布置任务,预留一周的时间给学生准备。为了让每位同学都能积极的准备思考,参与到讨论中来,我们不事先确定主讲人。从以往的实际教学过程看,在每次讨论课上,博士生会对拟定的问题给出不同的看法,甚至截然相反的观点,这样往往很快就会形成不同派别,引发更为激烈的辩论。这时,教师就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不要轻易地否定每个学生观点,而要以平等的心态倾听不同的声音,然后对不同的观点进行有理有据地客观分析,引导学生思考不同观点的优劣所在,最后还要做一个引导性的总结。

在博士生教学过程中,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彰显博士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习的自主性、研究性和创造性,不仅能增强博士生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教学质量,更有助于博士生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当前我国博士生规模不断扩大,而部分高校对博士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不够,缺乏相应的专职工作队伍。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博士生在思想政治方面暴露出的问题越来越多,加强和改进博士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作为博士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职教师,更要充分发挥课程教学在博士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积极探索贴近博士生思想和学习实际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学生头脑,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思想政治教育专题讲座篇4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团体心理训练;途径

团体心理训练是近十年来在高校逐渐兴起的一种增强学生身心健康、优化个体心理品质以及解决学生个人发展问题的辅导教育形式。目前,团体心理训练大多应用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领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还不是很广泛,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已经受到广大教育者的重视并得到应用。因此,对于广大思想政治教育者来说,探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团体心理训练作用的途径对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树立参与团体心理训练的新理念

1、教育者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

教育者在开展团体心理训练的过程中要突破思想政治观念的思维定势,改变传统的说服教育、理论灌输的教育方式,破除团体心理训练就是谈心、控制、改造的观念倾向。教育者要明确与学生的关系,不再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而是平等的关系。团体心理训练不是教导或控制,而是引导大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完善,协助大学生解决问题、探寻出路。教育者要充分发挥团体心理训练的优势,注意克服其局限性,在交流与启迪中促进学生心理的发展,增强团体心理训练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2、受教育者要提高主动参与的意识

任何教育目标和功能的实现,都需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相互配合。大学生是团体心理训练活动的受益者,但更应该成为高校团体心理辅导与训练的主动参与者。首先,大学生要正确认识团体心理训练。大学生应当通过心理健康讲座、心理辅导咨询热线、高校心理咨询中心、网络等途径,了解团体心理训练目标、性质及任务,并从中获得帮助与支持。另外,大学生还要改变把参与团体心理训练者等同于精神病的错误观念,纠正其对团体心理训练的认识偏差,鼓励存在各种不良心理倾向的大学生利用团体心理训练来解决自身问题。其次,大学生要摆脱思想政治教育一般模式的影响,建立主动求助意识。大学生在遇到思想和心理问题时,不能只是被动地等待辅导员或老师发现,而应当积极主动地参与团体心理训练,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与团体成员互助并学会自助,共同克服障碍、解决问题。

二、加强专业化队伍的建设

首先,加强专职人才培养,以专职人员提高师资队伍质量。高校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咨询专业,培养心理咨询硕士、博士,并选取其中的优秀人员出国深造,学习国外心理咨询、辅导与训练的前沿理论;吸收部分优秀国外心理咨询人员回国等形式提高专业师资队伍的质量。

其次,注重兼职人员培养,以兼职人员辅助团体心理训练工作的开展。高校可以定期举办团体心理辅导与训练培训班,开设心理辅导与训练函授,举办各种讲座和学术经验交流会来培养充足数量的兼职人员。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其他工作人员也应注意加强自身理论素养的提高,掌握一定的理论与方法,并且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多做研究、多分析、多总结,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优化团体心理训练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

三、注重多元化工作方式的有机结合

1、团体心理训练导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课堂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沿阵地,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的重要平台。将团体心理训练导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可以结合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主题,开展小组讨论、交流、辩论等方式,澄清自我观念和表现,建立新的自我认同感和对“三观”的崭新认识,积极认真地思考人生的价值,明确人生目标。也可以通过行为训练、角色扮演等方式,在课堂上模拟一个真实的社会环境,让学生在指导、观察、评价、反馈的过程中,了解和学习社会道德、人际关系的处理以及情感、生活的调节等。

2、定期举办专题讲座

高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邀请本校或其他院校的心理咨询专家和教授、心理辅导与训练的专职学者和研究员等,针对大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专题讲座,帮助大学生分析一般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不同的情况下如何解决,最终目的是让大学生学会处理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如可以根据教育层面划分为宏观社会规范层面的讲座和微观心理健康教育层面的讲座,其中宏观社会规范层面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规范、法律常识等方面,可以结合实例、国内外教育模式的对比、团体心理训练等,让学生受到鼓舞和感染,将外在教育转化为内在感受并成为自觉的行动;微观心理健康教育层面包括自我认知、心理调适、抗压和抗挫能力、自信心等方面,让大学生充分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提高其独立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开展校园宣传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专题讲座篇5

高校关工委的老同志不仅人员数量多,而且他们中大多是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他们懂教育、爱教育,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具有独特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一)政治优势老干部是我们党在艰苦创业时期造就的特殊群体,是历史的开拓者和见证人,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他们听党的话,跟着党走,拥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鲜明的政治立场,这些优秀品质都是经历了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岁月积淀,也正是大多数年轻一代大学生所不具备的。结合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利用高校关工委老同志的独特政治优势,在大学生中加大对老党员、老干部的革命精神和先进事迹的宣传力度,能引导和教育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二)威望优势高校关工委的部分老同志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各个阶段的工作,他们在艰苦奋斗和千锤百炼中,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为社会公众树立了道德情操和言行作风的模范形象,对年轻大学生有着独特的感染力和号召力。同时,关工委老同志丰富的专业知识、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亲和公正的处事方式,为大学生学习钻研、与人相处等方面做出表率,赢得了大学生们的信任和尊敬,树立了威望。高校关工委老同志可以利用威望优势通过宣讲、教育、说服、引导等方式对大学生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其独特优势。

(三)经验优势高校关工委的老同志过去无论是在行政管理岗位上还是在教学研究岗位上,几十年的工作经历和不间断的学习过程使他们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他们的求学史、工作史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一部生动而鲜明的教材。他们有些是各专业领域的专业学者、教育专家,有些是具有丰富党政管理经验的退休老干部、老党员,他们都积累了自己独特的工作经验,在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游刃有余。高校关工委老同志可以利用经验优势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牵线引路、出谋划策,通过现身说法,帮助大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少走弯路。

(四)时空优势高校关工委的离退休老同志拥有大量的空余时间和精力。他们不受时间限制,不受空间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加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灵活机动地对大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在高校中,关工委老同志是党政部门联系大学生的纽带,是年轻教师教育学生的标杆,他们可以利用时空优势分担高校党政部门和在职教师的工作量,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余热。此外,高校关工委老同志的时空优势,在大学生的各类专题教育、大学生党员培养、大学生社团建设、大学生心理辅导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各方面都具有积极作用。

(五)亲情优势青少年对老同志有一种晚辈对长辈的亲切之感,这使得老同志与大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更加容易。高校关工委的老同志利用亲情优势走进大学生、贴近大学生,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开展。亲情优势让老同志在大学生“三观”教育、理想信念树立,心理辅导方面都能发挥积极作用;亲情优势可以让老同志走进大学生中去,参与各类大学生活动,参与大学生社团建设;亲情优势可以让老同志取得大学生的信任,从而更深地关心大学生的生活,特备是关心帮助贫困、残疾大学生,鼓励他们战胜逆境,努力成才。

二、充分发挥高校关工委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结合关工委老同志在政治、威望、经验、时空、亲情上的独特优势,充分发挥高校关工委在大学生“三观”教育、民族精神教育、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等方面的独特作用。

(一)充分发挥高校关工委在大学生“三观”树立上的辅助作用

围绕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中心,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中国梦为指导,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高校关工委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关工委要利用老同志的政治理论及教学经验优势,辅助大学生自觉地加强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素质,密切配合主渠道,发挥老同志的政治导向作用。利用关工委老同志威望、时空、亲情优势,通过专题讲座、专题报告、座谈会、讨论会以及理论研讨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大学生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在讨论和交流中引导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指导他们逐步运用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解释现实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道德现象,解答大学生普遍关心的各种疑问,不断地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素养,坚定他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高校大学生由于受到西方腐朽落后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思潮的影响,使一部分大学生出现理想信念模糊、价值观扭曲、责任感缺乏、团队意识淡化。针对这些问题,充分发挥高校关工委老同志思想成熟、信念坚定、经验丰富等优势,利用专题讲座、专题报告、座谈会、讨论会等多种形式对大学生进行引导教育,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团队意识,使他们能正确地处理个人、集体、国家之间的各种利益关系。通过开展实例教育、正反面教育,引导他们反对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培养他们明辨是非、辨别真假的能力,帮助他们正确理解社会上的各种消极现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在大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持续开展以理想信念为重点的专题讲座,教育大学生把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把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相结合,不断地向大学生传递积极信息,使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起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二)充分发挥高校关工委在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中的引导作用

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应充分利用关工委老同志的独特优势积极地对大学生进行以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艰苦奋斗教育为主的民族精神教育。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高校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必须引导大学生了解祖国、热爱祖国、报效祖国。高校关工委老同志大多历经磨难,艰苦创业。他们熟悉国史、国情,是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优秀导师。在工作中,高校关工委老同志可以结合国内外重大时事,抓住时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一是通过开展国情专题讲座、时事讨论会、励志演讲等方式引导大学生把个人理想与祖国的命运联系起来,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二是通过组织摄影展、书画展等方式,促进大学生了解国情,珍惜革命先辈为我们创造的幸福生活。三是利用关工委老同志的时空优势加强宣传指导,结合校园文化,以LED屏、校报校刊、广播、橱窗为载体,以航天事业、深潜事业等为主题,营造爱国主义氛围,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高校关工委老同志是新中国的见证人。他们经历过艰苦生活,人生阅历丰富,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艰苦奋斗教育的“活教材”。当前很多大学生成长环境优越,父母溺爱;他们吃苦少、依赖性强、心理承受力弱、以自我为中心。针对这些问题,应充分发挥高校关工委的独特优势对大学生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艰苦奋斗教育。通过专题讲座、入党交流、心理咨询、私下互动等多种渠道,让关工委老同志与大学生多接触、多交流,利用老同志的五大优势,引导大学生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正确处理远大理想与现实任务的关系,牢固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思想,刻苦钻研,努力拼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而奋斗。

(三)充分发挥高校关工委在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协助作用

高校党建工作是高校稳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高校关工委要充分发挥离退休老同志熟悉党史、经验丰富、德高望重、政治责任感强的优势,协助学校各级党组织搞好党的各项建设工作。高校关工委可以聘请政治立场坚定、责任感强、党务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干部、老党员、老教授作为党课的兼职教师、兼职导师,全程参与大学生党支部建设,切实加强大学生入党各个环节的教育管理工作。一是充分发挥关工委老同志在培育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中的作用,针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实际,给大学生上党课,作专题报告。通过参与分组座谈、讨论等方式,对他们进行党史党情、理想信念教育,端正他们的入党动机,提高其对党的认识,坚定他们的政治理想。二是充分发挥关工委老同志优势,为大学生新党员考核把好关。利用离退休老同志的时空优势,密切配合基层党组织,通过座谈会、讨论会、走访任课教师、深入学生宿舍考察以及个别交谈等方式,深入了解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动态,以此为导向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充分发挥关工委老同志在大学生入党后的监督与指导作用。利用时空优势经常与辅导员交换意见,听取同学意见,了解新党员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等各方面情况,发现问题,指出问题,帮助党员不断提升。四是充分利用老同志的独特优势参加学生党支部活动,利用自身各种优势,激励大学生,增强大学生的凝聚力。

(四)充分发挥高校关工委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模范作用

当前,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对大学生道德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高校关工委应配合主渠道,利用老同志的自身优势对大学生积极开展道德教育。当前大学生在道德方面表现出来的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做人和待人两个方面。在学会做人方面,表现出来的主要问题是考试作弊、、不爱护公共财产和卫生、谈恋爱出格等。针对此类问题,高校关工委老同志可以结合专题讲座和个别谈心,抓住此类问题的共性与个性,利用威望与亲情优势,对大学生进行集体教育和个别影响,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觉悟和认识,树立其道德信念,培养其道德品质。在学会待人方面,大学生道德问题主要体现在对人不讲礼貌、举止不雅观等。针对此类问题,高校关工委老同志应该充分发挥模范作用,以身作则。在讲课、辅导、交流中树立良好榜样,在与大学生建立的“忘年交”关系中,潜移默化地转变大学生的思想。此外,高校关工委老同志在开展大学生道德教育过程中,不仅对大学生开展道德理论教育,还需要更多地开展实例教育,并利用威望和亲情优势,及时指出大学生表现出来的道德问题,规范他们的行为,引导他们提高自身道德素养。

(五)充分发挥高校关工委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指导作用

对大学生开展以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素质教育是时代的需求,应充分发挥高校关工委的独特优势,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社团活动是大学生素质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各高校都有一定数量的学生社团,它们既有共性,又各具特色。社团建设的指导工作仅靠在职教师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充分发挥高校关工委在大学生社团活动中的指导作用,对学生社团活动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针对大学生兴趣爱好广泛且个性突出的特点,高校关工委可以选派政治理论水平高、专业能力强和教育工作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老教授担任学生社团顾问,利用时空优势对大学生社团进行指导。一是引导学生社团活动的政治方向,确保学生社团活动的健康开展。二是为大学生开展社团活动出谋献策,组织大学生开展各类有益的社团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并寓教于乐。三是利用专业特长优势,直接在专业方面指导学生。四是在活动中贯穿团队教育、艰苦创业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潜移默化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心理发展与成长的困惑期,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初步形成,容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地变化并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三、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专题讲座篇6

关键词:高中;时事政治;社会热点

在当代的教育制度下,学生总是被沉重的学习负担所压制,每天沉浸在教科书与作业之中,而很少有机会关注身边的时事政治。学生对时政的漠然显然是一个巨大的漏洞。尤其是对于我们文科生来说,关注时事,评论时事,显得更为重要。古人有云:“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然而,我们做到了吗?据此,我们针对这一现象,展开课题研究,希望能够提升学生对时政的关注程度,并以此来警戒自己,成为未来国家真正的主人。

一、课前开展时事讲评

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课余时间收集事实材料,在政治课前的进行新闻报道,报道的内容范围不限,然后由全体同学讲评,教师做最后的总结。时事讲评的课堂遵循每个学生都要作为演讲者的原则,每次课堂的时候随机抽取几名学生,这样能够调动起学生关注时事的积极性,养成每天看报纸、收看新闻的良好习惯。在时事演讲课堂中,同学们要针对演讲者的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课堂上展开讨论,并结合政治理论知识进行分析论述。例如在党的十召开期间,我组织了学生开展了几节时事演讲课,围绕十报告中的精神,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进行分析,学生们在课堂中各抒己见,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在时事讲评的过程中,课堂由原本的教师一人讲解的方式转向了学生占主体进行主动质疑、学习的方式,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加深学习的印象,开阔了思路,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有意识地把时事热点、重点问题在教学中进行渗透

教师自觉地把时事热点、重点问题在教学中进行渗透,由过去的引用、灌输,转变为有意识地渗透,把精选的时事热点、重点问题的背景材料补充到教材中去,并可通过多种手段,特别是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加以展示,增强分析对象的直观性、形象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通过精讲、引导、点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走出书本。

三、组织专题讲座

当国内外发生重大的事件之后,党中央颁布新的政策之后,作为政治教师就应当及时召开专题讲座,对全校的高中生开展时政专题教育。在我历年来的政治教学中,就采用了专题讲座的形式,让学生们了解社会最新动态。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召开、中共十的召开和国际金融等国内外的大事,都通过专题讲座的召开帮助学生们养成关注时事的精神,通过对时事政治的分析,让同学们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正确运用时政材料进行教学

在选取了合适的时政材料的基础上,教师必须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来运用这些材料,单纯的材料堆积和知识点的“满堂灌”都不能很好地达到时政教育所应有的效果。

第一,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和能动性。时政教育以教师为主导,在教学之前对时政材料进行整理和分析、考虑与教材结合、教学方法的开发,在教学过程中对时政材料的呈现、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评价和总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行组织的合作学习、讨论、分析、总结等环节上,教师应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理解课堂所学内容,内化知识。

第二,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在新课程改革时期,对教师自身各方面的素质要求也相对更高,包括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知识体系的更新等。扎实过硬的专业知识是教师做好时政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教师首先应当积极学习专业知识,在教学中与学生共同进步。政治是一门知识更新较快的学科,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和内容,紧跟时代的步伐,不能将与时代脱节的知识教授给学生。

第三,改革教学方法。良好教学方法对时政教育至关重要,突出学生主体性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是新提出的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在时政教育中,这种方法也可充分采用。“自主―探究”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都是进行时政教育可以采取的教学方法。

五、重大时事问题的复习对策

建议考生在冲刺阶段千万不能放弃对“时政热点”特别是重大时事问题的学习,应当强化复习,通过专题讲座、课前新闻会、时事演讲、政治小论文等多种形式加强学生对时政热点的掌握。复习的面应当宽泛一些,围绕“经济繁荣、社会公平、生态安全”三大主题展开。重点关注近几年一些持续性较强、经久不衰的热点,如环境保护、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等方面的时事问题。

高考试题的命题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对现实问题的理解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高考政治学科试题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涉及重大时事,并且还可能作为背景与其他文综学科相联系来综合考查学生的实际能力。因此,在高考文综政治科目的复习过程中,一定不能够忽视对于重大时事问题的复习。

六、采取必要的辅助手段,发挥现代教育的功能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外活动的事间,组织学生对一些热点、重点问题开展课题研究;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调查研究;撰写小论文,进行评比;开设专题讲座;布置大型图片展览;进行知识竞赛等,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形式,使之成为学生在课堂学习之余认识社会,了解国家的窗口。

思想政治教育专题讲座篇7

关键词:高中政治;实施政治;教学策略

一、引言

高中政治教学的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哲学的常识,对于处于身心正在成长的高中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确树立起着关键的作用。当前是知识经济时代,是否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对社会的发展有一个清楚的了解,是学生有效面对新时代挑战的关键。高中政治是一门具有时代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不仅要教给学生一定的理论知识,还要紧扣时代的主题,抓住国际和国内的热点新闻,开拓学生的视野,实现身心素质的全面提高。时事政治内容在当前又是学生高考中的重点考试范围,因此,如何有效的加强时事政治教学是当前高中政治教育中的重点和难点。

二、时事政治教学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学生更好的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

当前的高中生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中成长,他们不仅能亲身体会到改革开放给国家带来的巨变,而且十分关注国内外时事,却因为对历史与国情缺乏了解,因而在认识当今社会时不免存在流于形式之现象。可见,对高中生开展时政教育是新时代的新要求,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高考备战

在当前的高校招生中,对政治的考试范围中明确了时事政治的重要性,多年以来的高考政治试题中必然有一定比例的时事政治试题,着重考察近一年来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和社会热点等,因此高中学生在学习中一定要对近一年来的时事有深入的了解,不仅能够提高知识的储备能能力,还能够对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有较为清晰的了解,在对国内外的热点问题了解中,认识社会竞争的激烈,从而能够提高自身的学习动力。

(三)提高高中政治教学的质量

以往的政治教材的设置,多是关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和哲学方面的知识,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和抽象性,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且难以提起兴趣,不了解学习政治的重要性,当前的政治教学中渗透着时事政治的内容,比较这样比较贴近实际,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时事政治和政治理论知识的结合,能够有效的提高政治教学的效果,也能加强学生的思想的教育。

三、加强高中政治中的时事政治教育的措施

(一)课前开展时事讲评

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收集在课余时间收集事实材料,在政治课前的进行新闻报道,报道的内容范围不限,然后由全体同学讲评,教师做最后的总结。时事讲评的课堂遵循每个学生都要作为演讲者,每次课堂的时候随机抽取几名学生,这样能够调动起学生们关注时事的积极性,养成每天看报纸,收看新闻的良好习惯。在时事演讲课堂中,同学们要针对演讲者的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课堂上展开讨论,并结合政治理论知识进行分析论述。例如在党的十七大召开期间,我组织了学生开展了几节时事演讲课,围绕十七大报告中的精神,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进行分析,学生们在课堂中各抒己见,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在时事讲评的过程中,课堂由原本的教师一人讲解的方式转向了学生占主体进行主动质疑、学习的方式,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加深学习的印象,开阔了思路,也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开展新闻讨论

所谓新闻讨论,就是对高中生十分感兴趣的新闻背景与前景等方面开展讨论,主要包括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时事新闻、结合教材知识开展讨论新闻、教师讲解点评等环节。教师应当在新闻讨论中注重抓好三个方面: 一是时事材料之选择应当紧扣教材相关知识、密切结合学生生活现实、紧密联系当前形势、深化典型事例。

二是要对高中生开展及时指导,对学生所提出的创意加以鼓励。比如,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0 年12 月26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 25 个百分点。这样一则重要的经济新闻,既可由政治教师介绍给高中生,也可由学生自行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渠道去搜集,教师应当指导学生从中进行深入分析,可以联系课本经济常识中的宏观调控、货币政策及投资与消费等知识作出自己的分析。

(三)课堂教学中穿插时事新闻,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

时事政治的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日积月累的,而且当前高考的考察中,不仅是对时事内容的考察,还是对政治基本理论知识的应用的考察,较多的让考生用基础政治理论知识,或经济,或政治、或哲学的内容去分析时事。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内容及时将时事材料引入其中,在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的同时也在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学习的基础知识分析现实现象的方法,时事材料和政治理论知识互为桥梁,加深了学习的效果。在进行新课的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前导入部分可以根据今日内发生的国际、国内大事作为引语,引进新的学习内容,例如我国个人所得税的下调问题,让同学们分别利用经济、政治和哲学等知识进行分析,这样能够及时的向学生传递社会中的最新动态,同时也能够弥补教材的枯燥、滞后等弊端。在课堂中引入时事政治,能够充分的调动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也为主题教育提供情感基础,也充分的体现政治课的时效性。

(四)组织专题讲座

当国内外发生重大的事件之后,党中央颁布新的政策之后,作为政治教师就应当及时的召开专题讲座,对全校的高中生开展市政专题教育。在我历年来的政治教学中,就采用了专题讲座的形式,让学生们了解社会最新动态,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召开、中共十七大的召开和国际金融等国内外的大事,都通过专题讲座的召开帮助学生们养成关注时事的精神,通过对时事政治的分析,让同学们更加的加深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又如,当我国的新疆发生了不法分子的打砸抢烧事件以后,就在本校召开“反对独立、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讲座,学生通过讲座了解新疆的历史,明白分裂分子的不法行为,激起其爱国的热情。时政专题讲座,不仅能够让学生们及时领会与掌握重大事件的精神实质,从而提高认识,同时还可在武装广大高中生头脑的基础之上,不断向公众进行宣传,从而用自身言行去影响身边的人,让高中生们更为深刻地体会到及时进行时事政治专题教育之必要性及其魅力所在,而且还能彰显时政教育之德育功能。通过这一教学方法,应当强调思想性与科学性,努力讲得准确而透彻,这就需要主讲教师在授课之前就广泛地收集相关材料,深入地研究有关专题,了解广大学生的思想,从而让讲稿显得有理有据,充满说服力,让时政讲座发挥出正面引导之作用。

(五)设置时事园地

教师要组织高中生充分利用所在班级的墙报或黑板报,设置时事园地这一内容,主要是刊登近期发生的国内外大事,比如,在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五中全会的举行,朝鲜核问题、中日钓鱼岛问题等。透过这一方法,能够让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地把握住所学时事内容,并能很好地结合教材内容开展分析。与此同时,还应当通过进行时事知识竞赛和涉及时政内容的演讲比赛、社会问题调查等多种方式,将时事教育由课内逐步拓展到课外,充分培养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及解决实际问题之能力,并培养高中生的自主学习与开拓创新之能力。

(六)在练习和作业中引用时政资料

政治的课堂练习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新知,但是更应当注重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国内外的很多时事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都蕴含着丰富的政治、经济哲学道理,这些时事中的政治知识是需要分析挖掘的,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练习中,引导学生运用政治基础理论知识去分析时事,去挖掘其中的政治内涵,这样不仅能够巩固政治基础理论知识,还能够吸引学生关注时事热点,把握时代的特征,将理论和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学会利用理论分析实际,达到感性和理性认识的结合,实现学以致用。

四、结语

总之,高中政治中的时事政治教学能够弥补政治教材的滞后性,帮助学生养成关注时事的良好习惯,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在时事政治教育中,能够加强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客观实际的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社会责任感。因此,在高中教学中,作为政治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关注时事,通过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去提高学生认知、分析时事的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熙宁.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时事政治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下月刊).2011(01)

思想政治教育专题讲座篇8

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推进市场经济模式的社会转型期,整个思想文化领域正经历着震荡期,失去了原有的平衡与稳定,这既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了跳跃发展的契机,同时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更多的困惑和难题。在这种客观环境和工作对象都在发生着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如何更有针对性、创造性地开展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是高职院校同仁们面临的一个严峻的课题。

关键词: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高职学生的特点和思想现状

(一)高职学生的特点

1、学生年龄普遍较小,绝大多数学生为独生子女,依赖性强。近两年高职录取的新生中有70%以上属于独生子女,年龄普遍在18-20岁之间,学生进校后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差,进入陌生环境有无所适从的感觉,学生普遍缺乏必要的心理教育和挫折锻炼。对社会深层次的食物几乎是一无所知,他们进入大学校园后面临一系列矛盾和冲突。如我行我素的自由散漫生活习性和学校严明纪律之间的冲突;盲目攀比造成的高消费与家庭经济条件有限供给不足之间的冲突;想独立自主又离不开对家庭的依赖之间的冲突等等。由于没有受过必要的挫折教育,他们心理素质相对脆弱,吃不了苦头,受不了委屈,遇到轻微的挫折就心灰意冷。

2、农村特别是比较贫困的农村的学生占有相当比例。最近几年,高职学生有近一大半的学生来自农村,生存条件恶劣,城市学生中又有部分学生父母下岗,经济上普遍不太宽裕,贫困生比较多。

3、思想素质参差不齐。近几年高校扩招,普通本科教育、普通专科教育招生计划扩大,真正招进来读高职的高中毕业生严格说来没有达到读大学生的标准和水平;而从高中、职高、中专(五年一贯制)招进来的学生分数差距很大,加之职高和中专(五年一贯制)本身就是职业教育一条龙到底,这些情况造成高职生源文化素质明显下降,思想素质参差不齐,极易受社会不良风气侵蚀。自控能力相对较差,容易让错误观念支配自身,处于一种“亚群体”状态。

4、厌学情绪较重。由于在普高时基础较薄弱或是职高时基础打得不牢,进入大学后专业理论学习跟不上,加只自身有缺乏刻苦精神,厌学情绪自然产生,混日子的思想自然抬头。未来就业压力和专业前景担忧也导致容易出现消极心理。社会上就业形势严峻,重视高学历、高层次的观念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把高职学生看作大专学生最低层次的看法比较普遍。传媒的报道及社会、家庭观念的影响,高职学生对将来就业长生较大压力甚至出现迷茫,担心“毕业即失业”,因此在校求知欲不强,学习缺乏动力,得过且过,甚至随波逐流。

5、进取意识相对薄弱。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就业主要方向就是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现代的青年学生就业都想到大城市、经济效益好的单位,而且最好是到机关单位,又不脏又不累。而高职学生对这些似乎可望而不可及,自然心灰意冷。意志消沉,觉得学好学坏都一样,反正以后都是下基层,到一线。

6、用人单位不太认可。尽管“人才高消费”有所降温,学历观念有所淡化,用人理智化已经成为部分企事业单位选材的首要原则。但大多数用人单位还是对高职专科学历的“含金量”表示怀疑,把高职看成大专学历的最低层次的看法还比较普遍。在同等条件下,用人单位自然选择是普通本科、专科毕业生,而不是高职毕业生。

(二)高职学生思想上存在的突出问题

1、人生观、价值观有所偏差,有一部分同学甚至信仰利己主义,艰苦朴素的作风淡化,生活上追求奢华。

2、在科学精神方面绝大部分同学表现为观念选择与行为选择不一致,平时行为中明显具有个人功利主义倾向(如学习就为考试及格)。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积累一些素材撰写专业论文或思考一些促进学习、改进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的不多。可见,学生在科学精神方面远远不够。

3、道德理论观念淡薄,精神文明素质低下。绝大部分学生明白尊老爱幼、爱护公物、遵守公共秩序、维护公共卫生、语言文明等基本社会公德。但实际生活中却并非如此,如随地吐痰、乱扔纸屑、出口成“脏”、甚至有个别同学随意毁坏公物,不健康不文明的恋爱关系也时有发生。所有这些与人们想象中的大学生“语言文明,彬彬有礼,举止得当,见义勇为”的形象相去甚远。

二、搞好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加强学生的“政治观“教育

1、加强世界观的改造。对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质是十分必要而又十分紧迫的。要组织学生到敬老院、公园、儿童福利院等地方进行青年志愿者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整理校园内外的环境卫生的义务劳动;结合我国改革中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举行专题讲座、座谈会、辩论会;帮助学生对社会问题用马克思主义辨证、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使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无产阶级世界观,增加学生自我约束、自我改造的内存动力,使大学生政治思想上更加坚定明确。

2、加强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我们要引导学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树立现代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倡导主流价值观念,加强正面思想教育,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加强对先进事迹和英雄人物的宣传,倡导用诚实劳动去创造美好的人生,用勤奋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我们通过进行公关、礼仪知识竞赛;开展道德知识进万家的各种活动,通过黑板报宣传同学之间的好人好事,批评一些校园内的不正之风,使学生意识到整个社会良好的社会风尚要靠每一个人共同创造才能形成。要求学生做到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引导学生摆正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使之能够把握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整体利益高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高于眼前利益的原则。使学生由他律转向自律,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指导和启发激励功能。

(二)加强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潜在的无形的教育力量,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和导向作用。校园文化被人称之为隐性课程,它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作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和单一的教学内容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需求,因此校园文化还可成为常规教育教学一个不可缺少的补充。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应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首先:积极举办人文社会科学系列讲座,包括女性知识讲座;就业知识讲座;公关礼仪讲座;学习方法讲座;党团知识讲座;时事政治讲座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听取讲座,开阔视野,启迪思维,激发激情,受到爱国主义和人文素质教育。

其次,利用纪念日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如演讲赛、辩论赛、征文比赛,书法摄影展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人文知识,丰富校园文化,同时促进人文知识向人文素质的转化。

2、解决学生心里障碍。搞好心里素质的教育,不仅使大学生了解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发展,而且要造就较强的自制力和心理的调试能力,正确看待事业与人生、成功与挫折、得与失,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发展健全的人格,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事实已经证明,不少大学生在生活中感到迷茫、压抑、苦恼、空虚、烦躁、焦虑、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等多方面压力已造成很多学生心态消极与心理不适应。作为学生管理者应和学生交朋友,经常和学生谈心、和学生沟通。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谈心活动,谈心的范围很广,形式多样,找先进生谈心,促使其积极进取、奋发向上;找后进生谈心,要推心置腹、诚心诚意地帮其排除心理障碍,解开思想疙瘩。

(三)加强“意识”和“精神”教育

1、意识教育指竞争意识、创业意识。学生无论是在毕业后的择业、还是在以后的具体工作岗位上,都不可避免要参与到竞争中去。因此我们无论是在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中,还是在课外兴趣活动中,都要有意识的将竞争机制引入进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接受程度。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充分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发挥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和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逐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高职学生掌握的是专业技术,为自身创业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前提。同时,由于他们从一开始进校就面临着未来就业的压力,没有普通大学生的优越感,这使得他们在实践中更能抛开顾虑,大胆地拼和闯,更敢于自己创业。

2、“精神”教育。系指创新精神、吃苦耐劳的精神。“创新是人类进步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高职学生毕业后面临着如何推动技术创新。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不但要培养学生去思、去想,还要鼓励学生敢于否定,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善于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追求创新和以创新为荣的理念。高职学生就业主要是充实第一线,工作任务必然繁重,因此还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精神,教育学生干一行,爱一行,立足本职,扎扎实实地工作。

总之,对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采取更深入、更细致的教育方法,把它当作一门学问来研究。积极思考,善于总结,把工作真正做到实处,作出成效。

参考文献:

思想政治教育专题讲座篇9

我校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为指导,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我校“文明、健康、好学、有为”的育人目标,严格对照《青海省中小学校党建思政工作要求》和《西宁市加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若干措施》有关要求,扎实、有序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现将我校思政课建设工作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

(一)坚定信仰,加强思政工作组织领导

健全制度,指导建设。组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小组,根据相关要求制定了学校思政课建设实施方案、思政课建设的若干措施分工细则、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方案、辅导员工作制度、思政课堂评价制度,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保障。

优化机构,形成合力。党支部统一领导,各处室明确分工,支部书记、校长带头走进课堂,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形成以学科教师为主导,以思政教师为重点,以班主任队伍为主体,以思政辅导员为支撑的全校师生协同配合的全员思政工作格局。

注重评价,完善体系。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建立了思政课双日志制度,完善了课堂评价体系,把师德师风、思政课考评纳入绩效考核、职称评定,努力培养广大教师的责任、担当、集体、作为、荣誉等十六个意识,引导广大教师坚持职业操守、恪守诚信规范,倾力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二)铸魂强基,强化思政工作队伍建设

青老结对,促进成长。思政课教师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学校通过实施青蓝工程,扎实开展思政课骨干教师“一科一名师”、“一师一优课”示范课、青年教师过关课、汇报课等活动;实施青年教师成长“承包制”,学校领导问诊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指导和帮助教师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定期召开师生座谈会、学生信息员座谈会,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及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充分彰显思政教育的影响力。

名师引领,加快成长。建成吴建国思政课名师工作室,邀请南京栖霞区思政课名师王英姿来校支教,传授先进理念和教学方法。利用学校录播教室优势、北京四中网校等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思政课案例库、备课资料库。在名师带动和影响下,思政教研风气浓厚,骨干教师队伍不断壮大,专业素养大幅提升。

全员参与,全程育人。全体教师坚守“既教书又育人”的信念,在课堂教学中切实贯彻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和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推进以思政课为主,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共同育人的新格局。不定期开展教情学情调研,学校领导参加思政课集体备课研讨活动、进课堂观评课活动。

(三)抓好阵地,提升思政课堂教学实效

立足课堂,创新教学。以“把思政课上成学生喜欢的课程”为基础目标,实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打造思政精品课。通过开足开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统编教材,编写校本教材,精选教学案例,创新教学方式,开展“微课堂”、“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教学实践活动,学科教研,集体备课,课题研究,教学竞赛,网络备课等教研活动,思政课课堂质量显著提高,以教学效果为核心的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不断完善。

联盟互助,资源共享。一中教育集团及教育联盟通过开展“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演讲赛、“班会观摩课”、“德育沙龙”、“绿色课堂”岗位大练兵、送教到校、名师交流等活动,从德育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思政课模式等方面进行学习和交流,形成了区域内优势互补、教研互动的新局面,促进了学校思政课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挖掘资源,同向同力。充分挖掘学校各类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把课堂作为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阵地,发挥每门课程、每个教室,每个课堂的育人职责,把思想引导和价值观塑造融入每一门课程的教学之中,形成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力,思想政治和知识教育有机统一的教育教学体系。

(四)丰富载体,打好学生思想政治底色

树立榜样,扩大影响。通过开展师德教育培训、专题讲座、“四有好老师”演讲、学生评教和 “耕牛奖”“师德标兵”、“最受欢迎教师”、“有为青年教师希望之星” 评选等,促使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热爱学生的品德成为全体教师的共同追求。通过评选“文明班级”、“三好学生”、各类“星级学生”、“五四红旗班、红旗手” “爱心奖”“优秀班团干部”等优秀集体和个人,使学生学有榜样,做有标杆,促使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形成。

精细管理,培养习惯。立足立德树人,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爱国、责任、诚信、乐学、合作为主要内容,形成培养“文明、学习、卫生、安全、生活、体艺”六大习惯,实现“文明、健康、好学、有为”育人目标的“六三三三四”德育模式。利用规矩教育月、学生文明督查组的检查督导、问题清单剖析和反馈等形式,及时矫正了学生不良行为。多种形式的宣讲讨论、每周的年级例会、“做懂规矩,守纪律的合格一中学生”等专题讲座和主题班会,促进了全校师生规矩意识的提升和良好行为习惯形成。

主题活动,筑牢底色。通过开展《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本教材进课堂、“宪法晨读”、“国旗下讲话”、“信仰根植我心”主题教育宣讲、“四爱三有” “崇尚英雄”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德育学堂”及《平“语”近人—用典》视频观看、“五四”青春诗会、“红旗飘飘 引我成长”征文活动、“传统文化教育月”系列活动、“入团第一课”以及一中讲堂等活动,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激发对党、对祖国、对民族、对家乡、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筑牢精神底色。

精品社团,丰富德育。学校现有各类社团33个,国旗班、清华筑梦游学团、中科院盐湖之星实践团等已成为精品社团。 “启迪之星·助梦游学”活动中,学生参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名牌大学,参访京东、商汤科技、青橙创客等知名企业和机构;赴国家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盐湖所研究基地实地参观、亲历实验,与科学家互动交流。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激发了学生追求更高梦想的动力,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怀。

创新方式,网络助力。开辟校园党建、团建和德育教育专题网站,开展网上德育主题教育,使校园网站、论坛、微博、微信群、QQ群等媒介成为宣传党的政策、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传播社会正能量的新阵地。

二、存在的问题

1. 可供教师学习和选择的先进典型思政资源比较少;教学考试评价方式比较单一;教学实践中学生参与率不够高,对思政实效性有一定的影响。

2.随着客观实际的不断变化,传统的思政工作方法不能很好适应新的育人要求,书本知识如何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如何坚持以学生为本,加强对学生服务,通过课堂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方法,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达到思政课的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作用,是思政课老师面临的重大挑战。

三、今后的思路

1.进一步认真分析研究我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困难和制约因素,创新思路,细化举措,优化师资配置,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办法,进一步拓宽集团校和教研联盟教学教研活动,邀请校外名师、“五老人员”等进校开展专题讲座,积极外派思政课教师参加国培、省培等专业培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升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锻造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努力使我校思政课师资力量走在前列;

2.加大名师工作室建设力度,强化名师培养,开展名师示范课、优质课展示,优化同课异构活动,发挥好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合力打造我校思政“金课”,促进我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建设走在前列;

3.继续实施青蓝工程,开展好思政课骨干教师 “一师一优课”、讲课大赛、青年教师过关课、汇报课等活动,通过主题教研、观评课活动,提升教师基本功,加快青年教师成长,真正做到“一年站稳讲台,三年成为校级骨干,五年成为县级骨干”,使我校青年教师成长工作走在前列;

4.拓展思政课堂,一月一主题,一次一个年级,由学校思政课教师和行政领导进行专题讲座,推动思政工作走进学生,扩大思政课的辐射面和影响力,以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的思想和价值引领;

思想政治教育专题讲座篇10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社会实践;运行模式

[作者简介]范晓莲,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广西柳州545006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7)08―0173―04

实践教学作为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是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然而长期以来,高职院校教学实习和社会实践工作却遇到了重重困难,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如何改革现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探索出一条与人才培养相适应的全方位、开放式的实践教学运行机制,成为目前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近年来,我国许多高职院校根据国家颁布的有关文件精神,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非常有意义的探索和尝试,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从总体上看,目前高职高专社会实践还没有形成一套普遍有效切实可行的运作模式,下面以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例,探究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的一些做法。

一、组织设计实践教学

实践性教学的主要形式可分为课堂内实践性教学和课堂外实践性教学两大类。

(一)以课堂为中心。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课堂内的教学实践活动,是在课堂讲授的基础上,为了深化和巩固学生的认知而开展的教学实践活动,主要是配合课堂教学,改变学生单纯听课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因此,课堂内的教学实践活动的设计宜与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相结合,突出多样性,形式上主要包括讨论辩论、模拟再现、案例分析或行为分析式、专题讲座、把讲台让给学生等。

1.讨论、辩论的形式。(1)以社会热点问题或学生自身的问题为切入点,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有利于准确地把握学生情况和思想发展动态,及时发现各种问题并加以解决。这种讨论可以预先准备,也可在课堂上即兴进行。比如针对新生适应能力、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开展人际交往方面的讨论;可以就当前社会现状和一些典型社会现象,组织诸如个人与集体关系、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校园网络伦理道德等方面的专题讨论,使学生在讨论中获得行为的启迪。讨论能使学生互相启发,深化认识课堂讨论最终应由教师予以归纳、小结,也可由学生自己进行评判、小结。(2)辩论是由教师设计出辩题,将学生分为甲、乙两部分,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辩论。辩论重在培养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分析、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可以在课堂上安排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还是索取、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最基本的手段是法律还是道德、“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是否是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行为准则、市场经济还需不需要集体主义等辩论,使学生弄清一些复杂的理论问题,提高学生对各种行为的辨别能力。

2.情景模拟形式。情景模拟教学,是指通过情景设置和学生的情景反应,以及在此基础上的集体讨论、评论,使学生从中获得启发,提高认识,改善行为的教学过程。模拟再现则主要应用在人际交往、道德培养等教学内容上。思想政治课教师可以设计特定的场景,内容涵盖学生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文明行为、心理健康等方面,由学生扮演其中的各个角色,参与现场表演,从而将课堂知识活化,引导和调动学生自我修养的主动性。如模拟在2003年非典时期,作为医务工作者上级要求去一线工作,你的选择是去还是不去?情景模拟的形式,由于可将抽象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具体的生活化的问题情景,能使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和讨论变得具体、生动、引人入胜,因而这种形式的教学往往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3.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育教学目标,通过对典型教学案例的展示,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然后由教师予以引导或小结,要求和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理论去指导实践,实现知行统一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典型案例,涉及道德两难时的选择、大学生中的有代表性的事例、道德与法律的冲突、当前社会典型事例等,进行理论分析、实践引导,帮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自我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分析能使学生在思考、分析中加深理解课堂教学的内容,有助于巩固教学的效果。

4.专题讲座形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结合社会实际、社会热点及学生需求,可以合理设计专题讲座强化讲解效果。比如可以请高年级优秀学生谈谈适应大学环境、实现社会角色转变的心得体会;可以请学校知名的专家学者谈谈治学与为人等等。讲座有利于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可以充实教学内容、更好地指导学生的行为。以社会热点问题或学生自身的问题为切入点,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有利于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发展动态,及时发现各种问题并加以解决。比如可以针对新生人际交往方面迷茫的问题,开展人际交往方面的讨论;可以就当前社会现状和一些典型社会现象组织诸如个人与集体关系、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校园网络伦理道德等方面的专题讨论,使学生在讨论中获得行为的启迪。

5.“把讲台让给学生”的形式。以主题班会、演讲等形式,把讲台让给学生。主题班会一般是全体参加,一个学期搞一次。要做到:(1)目标适宜,即一次活动要达到什么目的不要定得太多,1~2个即可。(2)主题集中,即一次确定一个主题,力求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3)过程简洁,即班会的程序要清楚、明了,场面不宜过大,容量以2课时为宜。如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感恩励志等活动。通过主题班会,既可将严肃的主题教育融于生动活泼的活动之中,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还可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和班级的凝聚力。

演讲这种形式,一方面可以考察学生的思想深度和创新思维,另一方面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可以举办“八荣八耻”、爱国主义、理想信念,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成才目标,大学生活该怎样开始等演讲活动,使学生在自我思考、情感的表达中获得行为的动力。

(二)课堂外的实践活动。课堂外的教学实践活动的设计宜大大扩展,以缩短学生知与行的距离。目前课堂外的教学实践活动在大部分学校缺乏针对性和经费的保障,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薄弱环节。实际上,课堂外的教学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课堂教学密切联系、相互映衬,学生通过参与课外实践活动,在认识、实践、提升道德的

自我教育的过程中,体验到知与行的统一。课堂外的教学实践活动在形式上可以归结为社会实践、学习竞赛、劳动锻炼、军事训练、参观学习、行为养成等等。

1.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就某些内容开展各种专题社会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接触生产、接触群体。如以学生社团为主体,组织学生参加“三下乡”、“四进社区”,走出校园,深入农村、厂矿、街道开展社会调查,开展“八荣八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扫盲支教、法律咨询、科普宣传或支农服务、社区服务等活动。这种社会实践活动,无论是在德育还是在智育方面,都弥补了单纯学校教学的不足,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完善,达到了“受教育,办实事,作贡献,长才干”的目的,但要避免“走马观花”的弊端。

2.学习竞赛活动。学习竞赛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它能极大地调动学生自我学习、成长的积极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各类知识性竞赛,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深入理论的学习和钻研,如和学生处、团委一起配合进行思想道德修养与个人行为规范的知识竞赛。

3.聘请和课程有关的专家来学校作专题讲座或报告。讲座有利于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可以充实教学内容,更好地指导学生的行为,以社会热点问题或学生自身的问题为切入点,聘请和课程有关的专家、学者作专题讲座或报告,有利于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发展动态,及时发现各种问题并加以解决。如针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基本理论以及成才标准:道德标准、心理健康、审美情趣等方面的教育,可以通过举办一些大学生法律知识、大学生涯设计、“八荣八耻”、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人际交往方面迷茫的问题等讲座。

4.劳动锻炼。每一学期安排一周时间为劳动周,让学生参加校园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如守护校园、清洁校园、参加新校区建设等劳动。通过劳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德和获得劳动成果的成就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

5.军事训练。作为学校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军训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发挥着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学生军事训练为主要内容的学校国防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通过军训,学生不仅可以学到基本的军事知识和技能,还可以学习到人民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爱国奉献、勇于牺牲,勇敢顽强、坚忍不拔的优良传统。这些都十分有利于学生树立共产主义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有利于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作风,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6.参观学习。参观是指到现场进行生动的直接观察,认识客观事物和现象,以补充和丰富课堂所获得的知识。这种教学形式能给予学生具体的感知、强烈的感受,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参观考察作为课堂教学的直观印证,对学生思想、情感及行为的影响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合理安排参观考察的时间地点,比如说可以在现有条件下组织学生赴本地或周边地区建设较为成熟、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参观访问,使学生喜闻乐见;另一方面对每次参观考察活动都要精心设计,做好主题的确定、步骤的安排、活动的总结等环节的工作,使每次活动都能收到切实的效果。

7.学习先进典型人物。访问学习先进典型人物,以他们实践社会主义道德的典型事迹,教育学生。先进典型人物的示范作用具有实在、可教、可亲、可信、可学的特点,易于被学生接受。

8.行为训练。行为训练是指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通过训练,使他们具备独立、主动地选择行为方式的能力,形成与道德认知相一致的行为效果,进而养成经常性的道德行为习惯,并使这种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在新的情境中发生迁移。行为养成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说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拟定短期或长期的修身计划;开展“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好人好事活动;开展学雷锋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公益劳动等等,引导学生将理论学习与修养实践相结合,促进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的不断提高。

总之,要把实践性教学看作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为教学任务服务的。要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特点,运用相应的实践性教学形式,使其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在组织实践性教学的过程中,要精心设计,认真准备,围绕教学的内容和目的,选择合适的形式,务必使之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在这个过程中,既要启发、调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还要适当地进行讲评、归纳、提高,以巩固教学的效果。

二、实践性教学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作用

(一)激活学生对道德、思想、政治理论的认知

道德、思想、政治理论不完全是一种知识,它更是一种信念、价值观和修养。它的特殊性决定了仅靠一般学生的认知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政治理论的认知,不会取得好的效果,这已经为思想道德理论课教学实践所证明。学生在道德、思想、政治理论的教育过程中不是被动地、不加区分地接受各种信息刺激,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对那些他认为没有意义的加以否定、淘汰、抛弃或者虚以应付,只接受那些他认为有意义的,对他原有的认知重新建构、补充和创造。学生在道德、思想认知中主动建构的作用是他人无法替代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主要职责是引导。实践性教学可以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激发感性认知,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分析、判断的过程中,完成了他对道德观念、政治理论的科学认识,形成对某种道德、价值取向、政治理论的认同感,逐步建构起认知的方式结构。

(二)强化学生对道德、思想、政治理论的实践

实践性教学既是道德、思想、政治理论认知的一种形式,也是大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实践的一种形式。实践性教学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在学生中集中展开,大学生在体验、分析、选择的实践过程中,得到教师的有效指导,既动口,又动手,更动脑,显然这是一种更典型、更集中,学生更乐于参加的教学形式。

(三)促进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

1.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功能。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是高校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以独特的潜移默化作用,影响着学生的政治思想、个人品德、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使高校教育培养目标逐渐为广大学生所接受。

2.养成教育功能。使学生的行为习惯在有意识或下意识之中得以矫正和培养,从而使他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与学校所倡导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逐渐趋于一致,培养学生文明、健康的行为。

3.智育教育功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成才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开发智力,促进智力素质的全面提高。

4.心理健康教育功能。要使学生尽快适应学

校的学习生活环境,培养乐观、开朗、向上的情绪,振奋精神,增强自身的心理调适能力。

5.能力培养功能。要使学生用已学到的理论和实践结合,使他们的创新能力、组织能力、宣传能力、管理能力等各种实践工作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6.人文审美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塑造理想人格。

三、以实践性教学为突破点,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全面改革

(一)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自身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教育过程的实施者、组织者、引导者,其综合素质直接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质量,影响到学生的能力素质水平。21世纪是知识更新、信息激增的时代,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现代化建设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要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断学习,改造自身的知识结构,应具备政治敏锐、思路开阔、功底扎实、善于表达、品格高尚等素质,因此,要相应地改变思维与工作方法、树立新的观念:树立教学质量第一,以学生为主体,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观念;树立培养高质量的应用性人才的观念;同时,注重自身“做人”,以达到提高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三者有机结合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