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指导方案十篇

时间:2023-11-17 17:21:29

课堂教学指导方案

课堂教学指导方案篇1

一、“导学案”的内涵

“导学案”以新课标为指导,以新教材为依据,可以对课本知识提出明确要求,明确指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导学案”以素质教育为目标,是一种新型教学方案。“导”就是指导,是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和与同学合作,最终达到学习目标。“学”就是学习,“导学案”方便了学生学习,对难度很大的问题进行分解。“案”就是学习方案,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案。“导学案”由学案和导学两个部分组成。学案是教师根据学生水平编写的学习方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通过“导学案”,可以充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优化高中物理的教学模式。

二、“导学案”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1.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材料。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导学案”为课堂提供了反思小结材料、课堂展示材料、复习巩固材料。一是课堂文本材料。例如,在高中物理课中,“导学案”课堂中通过不同小组的展示,对预习时发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对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记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做好反思的改进。学生会发现很多问题。二是课堂展示材料。例如,在高中物理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准备上课需要的材料、讲解相关知识点,形成“导学案”。在上课前,教师对学生准备的材料进行查看,提出指导意见,指导学生修改自己整理的材料。通过不断的准备和修改,“导学案”为课堂提供了丰富的展示材料。三是复习巩固材料。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指导学生进行分组交流并做好记录,把“导学案”装订成册,成为最好的复习资料。通过考前复习巩固材料,有效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

2.帮助推进学生自主学习。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与高中阶段差距较大,许多学生进入高中以后不能完全适应,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课前进行自主学习,很难对课程知识进行有效理顺,这样学生自主学习会遇到极大困难。“导学案”中教师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指出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问题,学生很容易找到学习方向,最终到达教学目的。例如,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把课堂教学情况和自.主掌握情况进行对比和记录,从而提高下一步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

3.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办学更加规范、教学时间明显减少的大背景下,“导学案”可以充分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完成“导学案”,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知识体系、课程内容的认知更加深刻。例如,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同学之间可以通过相互合作交流,充分分享成功经验,把以教师教学为主的课堂变成以学生学习为主的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导学案”从根本上改变了高中物理的传统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大幅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导学案”在高中物理中的教学现状

一是容易夸大习题的作用。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由于物理教师把物理“导学案”变成了作业。导学案是帮助学生找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工具,习题是一种辅助手段。有的教师将习题照搬到“导学案”上,把练习题当做主体。二是“导学案”与教案重复。“导学案”与教案侧重点不同。教案以“教”为中心,目的是为了完成教学计划。“导学案”以

“学”为中心,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有的教师把“导学案”等同于教案,在教学中没有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三是容易出现“一刀切”。同一班级学生基础不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同,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需要因材施教,充分考虑学生特点进行分类指导教学。

四、充分发挥“导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1.正确编写“导学案”。重点课节的“导学案”应由教师编写,学生编写一些简单课节。教师对学生编写“导学案”进行有效指导,不断纠正学生在编写“导学案”中出现的问题。

2.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必须充分挖掘教材,明确目标,理清思路。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不同的“导学案”。例如,在设计力学这方面课程的“导学案”时,对于需要学生亲身参与的环节,必须加入课堂中需要应用的工具,并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确定图表、坐标系等不同的教学工具。

课堂教学指导方案篇2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导学案 高效课堂

“导学案”教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以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实现高效课堂教学为目标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质量,课堂教学是主阵地。在实施新的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是实现基础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我校自从推行新课程改革以来,解放思想,大胆改革教学方式,从学校实际出发,借鉴隆盛中学的课堂改革模式。推出了以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导学案”教学,现已初具规模,并约见成效。

一、边远山区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都在努力地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探索新课程实施的途径,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的状况依然存在,教师一言堂,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老实被动地听;教师满堂问,学生机械地答;教学内容重复率高,教学效益差,学生处在被动学习的困境中;一些教师担心学生学习新课程获得的知识少,不能应对考试的需要,在课堂上盲目地添加一些知识内容,这就使得正常的教学时间不能满足教学要求,从而导致课时增加,延长学生的学习时间,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这样高耗低效的课堂教学显然是不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的,面对这种局面,教师、学生都感到十分困惑。

由此,改革课堂教学中重复率高、教学效益差、学生被动学习、学习负担重的这一现状,已成为当前深入推进新课程、进一步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综上所述问题,实际上就是没有落实新课程理念,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而解决问题的出路就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高效的课堂教学就是指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落实规定的教学任务。即学生能当堂学,当堂会,当堂巩固,做到高质量、轻负担。我校在实施课程改革中,正在努力地探索一条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实现高效教学,属于学生自主发展的新途径。

二、“四优教学”(导学案),突破山区数学教学的瓶颈

依据我们对新课程的思考和我们学校的教学实际,我校数学组全体老师在新课程教学方式上做出了大胆的改革探索,借鉴隆盛中学的教学模式,推出了以“导学案”为载体的教学方式。

“导学案”教学就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以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实现高效教学为目标的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学生根据教师精心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的内容,根据学案要求完成教学任务。

我们在“导学案”教学的实践中,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不断探索和改进学案的设计。经过近一年多来的教学实践探索,我校的“导学案”教学的主要内容被确定为“四个优化”的做法。

1、优化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制定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措施。在传统教学中,教学目标是用内部心理活动状态来表达的,比如现在的所谓的“三维目标”等,有的表达往往是模糊的、笼统的,没有能够结合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这在实际教学中难于把握学生也很难于去理解。而在“导学案”教学中,教师认真钻研课标、教材,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情出发,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优化学生发展的三维目标,有机整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目标、思维能力培养目标、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目标。在教学中我们利用“导学案”把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向学生明确具体地呈现出来,并强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如何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选准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学生拿到老师精心设计的“导学案”,从而清晰知道应该学什么、怎么学,并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动机。有的教师为了鼓励学生,并且还在“导学案”上写下了激励语言,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2、优化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实施新课程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主要向学生灌输的一种思想是“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主动而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地参与到自己的学习之中,使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去学习数学,从而在根本上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而教师在每一堂课上,都要根据其学科特点以及所学的内容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学习方法,同时对知识内容的学习进行方法上的指导。

“导学案”教学能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的课前、课后的自学与课堂上的教学有机结合,因此教师必须懂得如何指导学生自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科学地指导学生利用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组织、引导、点拨学生探究新知。老师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并帮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精神,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

课堂教学指导方案篇3

[关键词]导学案 多媒体 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0019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已经广泛应用到包括农村在内的各级各类学校。它具有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像、图形、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进行综合处理的强大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了无可比拟更不可取代的作用,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导学案是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将导学案与多媒体结合起来,既有利于高效课堂建设,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丰富课程内容,加强语文课堂人文教育。

一、导学案与多媒体结合使用的教学现状

实践当中,由于认识上的不足以及操作过程的偏差,导学案与多媒体结合过程存在诸多问题。

1.二者不能兼顾,厚此薄彼

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常常因为要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而不能兼顾导学案和多媒体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有的教师特别注重教材的挖掘与拓展,多媒体呈现时内容很丰富,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但是这些内容是无法在导学案中呈现的。于是课件在课堂中占去大量戏份,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大大减少了,导学案被边缘化了。有的教师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花大量时间指导小组共同探讨,以导学案设计思路来展开学习活动,能够有条理地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忽略了多媒体对课程资源的深度开发。

2.二者并重,学习过程走了过场

因为导学案与多媒体的优势非常明显,而且各自侧重点不同。多媒体重在直观形象的展示,极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导学案重在指导思路与方法,有利于习惯的养成。于是好多教师抓住它们的这些优点,既设计了精美的课件,也编制了很全面的导学案,意欲在课堂中使用以获得双赢,实际效果却事倍功半。究其原因,这样的课堂过程并不实惠,因为一节课的时间有限,而设计内容过多,课件播放与导学案的解决都只能走过场,非但不能提高课堂效率,对学生来讲,只感受到了课件的华丽表象和导学案的形式化,弊端远远大于益处。

3.放弃其一,单一模式不符合课改理念

《新课标》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要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导学案和多媒体是课改理念指导下出现在课堂上的实现课程目标的途径、方法和实施机制,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起着其他途径和机制无法替代的促进作用。在实践中,有的教师只使用导学案,虽然加强了学生的学习活动,但是又陷入新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更不能有效拓展文本。有的教师只把导学案当作课后练习,整堂课使用多媒体教学,不能给学生更多自学和思考时间,也不能呈现明显的学习思路,课前预习也没有明确目标……诸多不利因素都是与课标要求相背离的。

二、导学案与多媒体整合的具体思路

多媒体与导学案在课堂教学中并不是相互冲突的:多媒体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让抽象的知识和内容更加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易于接受与消化。它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将学生的学习重心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因此,二者完全可以协调使用以便为高效课堂服务。

1.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为导学案注入活力

使用模式化学案主导课堂,使课堂成为一个封闭的系统,这让学习又成为一种新的被动行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又受到了抑制和影响。此时运用多媒体技术独特的形、声、景创设活泼生动的情境,将抽象思维转移为形象思维,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效果肯定不错。

2.用多媒体丰富课堂,为导学案减负

笔者发现在使用导学案过程中最突出问题是内容太多,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很繁重,既要思考、讨论,还要完成导学案填写整理。使用多媒体可以将语言文字的形象性、生动性、情感性更充分展示出来,减轻了学生思考的负担。多媒体能够呈现更丰富的内容或链接更多知识来帮助学生理解,完全可以为导学案瘦身,达到减轻学生大量概括综合的负担。

3.用多媒体资源,丰富导学案资源

课堂教学指导方案篇4

【关键词】高职 就业指导课教学案例教学法 应用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1C-0180-02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及特点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情况相结合,以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为素材,通过在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和讨论,对案例进行分析,最后再由教师对案例进行总结,将案例总结提升为理论知识。案例教学法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为指导人,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进而进入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与学生以互动模式在课堂上学习,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地理解案例中包含的理论,有效掌握所学知识,并且学会深入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之间学会互相学习,并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与沟通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案例教学法具有如下特点:一是生动性。案例教学法旨在将枯燥乏味的理论用生动有趣的实践表现出来,让学生在生动的案例中得到对理论的深刻认识和体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二是参与性。案例教学法与传统的理论教学的最大不同就是它的参与度高,教师通过展现让学生对包含理论知识的案例感兴趣,从而提高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有利于让学生摆脱以往聆听者的角色,最大限度地加入到课堂中,与教师和同学一起探讨学习案例,学习理论知识,并且对于学习成果可以主动反馈,构建正确的自我评价。三是互动性。互动性强调的是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通过各种互动将教学内容传达给学生,让课堂教学具有实践性和灵活性,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高职就业指导课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一)案例选择

教学时,案例的选择一定程度上能够决定课堂的质量,因此教师有必要慎重选择。在选择时应针对高职学生的需求与教学内容来决定。在首次使用案例教学法时,更需要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最好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符合时展的案例。比如上就业指导课时,教师可以结合本专业往届毕业就业情况来分析与展望该专业的就业形势及就业趋势,如此可以将更多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帮助其了解自己所修专业的就业形势,并对其就业有初步乃至长远的定位及追求。

此外,对于所选案例的观念导向问题,教师需要特别进行引导,以免学生学习到案例中错误的观念。例如,在“职来职往”这档求职节目中,有求职者的求职目标是做服装编辑。但是这位求职者在后面回答问题时,提到的只有着装搭配问题,可见对时尚的理解只局限在了着装方面,这是对该职业和行业认识不够充分的表现。此时,教师便可以利用此案例来说明想要胜任哪一个行业,对行业、职业和自身的了解需要从当下开始,树立正确的目标,对所求职位的认识要达到一定的层次。

(二)组织形式

课堂上最好将学生分组,组员人数依班级人数而定,不可超过10人,以免影响学习效果。同时,每个小组应选出一个组长来管理自己的组员。组与组之间可采取竞赛方式或合作方式,在课堂上尽量保证每个小组都能分配到一定的学习任务,每个小组的组员都能够参与到课堂中来。

(三)演示及讨论

多媒体教室可采取观看视频的方式,而各种求职节目则最能够体现求职者与用人单位直接、感性的供求关系。若没有多媒体条件,可采取教师口述方式来讲述案例。案例演示结束之后,教师应及时引导各小组对案例进行讨论。还可让各小组总结出问题,让其他小组对问题进行讨论,这种讨论环节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还能够交流学习成果。针对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帮助学生树立就业信心。

(四)互动环节

如果课堂时间允许,还可增加互动环节。可进行模拟招聘现场让学生体验求职者与用人单位的角色,也可让学生制作简历投递给不同小组扮演的用人单位等。这些互动环节不仅能够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还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求职经验。

三、应用案例教学法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备课时,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中的理论知识来选取一定的案例,保证案例与理论知识的紧密结合。理论知识是案例教学的基础,而案例教学则可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理论知识。所以,在就业指导课中,既要有案例,又要有理论,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和实践的需求。

(二)控制案例的难度

教师不但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还需要不断调整案例选择的标准,根据每一届高职学生的特点和现代社会的热点,以及求职方向的改变来调整。但有一点是不变的,就是案例的难度应控制在学生的接受范围之内,不可选取过于富有内涵或深意的案例,以免造成课堂的枯燥,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而如果选取的案例过于简单,又会使学生失去课(下转第187页)(上接第180页)堂学习的兴趣,认为所学的东西没有必要。所以,控制案例的难度是教师选用案例教学法的一大难点。而只有把握好了难度,才能保持就业指导课程对学生们的吸引力。

(三)注重课堂效率

案例教学法中往往包含了较多的信息量,教师如果不加注意,就会拖延课程进度,造成课堂时间分配不均匀。因此,教师有必要在备课时将教学时间合理分配,争取将教学的效率最大化。

四、高职就业指导课应用案例教学法取得的成效

实践中,许多高职院校在就业指导课中应用案例教学法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例如,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不断改革和创新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模式,在就业指导课教学中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深受广大学生欢迎,就业指导课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明显提升,这对学院的招生、就业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连续9年保持在90%以上,在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据麦可思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咨询公司调查统计,2008年,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在全国1106所高职院校中名列第十九名;2009年,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就业能力在全国1106所高职院校中名列第一名。近年来,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文、理科录取分数线均超出“三本”线,生源质量位居广西高职院校首位,呈现“出口畅、进口旺”的喜人形势。

【参考文献】

[1]田力.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中案例教学分析[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9)

[2]梁超.试论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案例教学[J].中国外贸,2011(14)

[3]刘炳福.奥德案例教学法在职业指导课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2(6)

课堂教学指导方案篇5

【关键词】导学案 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B-0056-03

以导学案为载体的合作课堂教学在南宁市第二十一中学已经开展了5年的时间,导学案在语文教学组中使用得较为系统。本文以南宁市第二十一中学的高一、高二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导学案的使用情况,为语文阅读教学中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方面提供合理的建议。

一、调查目的和方法

为了解南宁市第二十一中学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导学案的使用情况,了解学生对导学案的意见及看法,使导学案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能够得到更有效的使用,帮助高中阶段学生提高语文学科的学习能力,我们对南宁市第二十一中学高一全年级学生(420人)、高二全年级学生(405人)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以书面问卷匿名方式进行。调查内容涉及导学案的编写体制、导学案的使用以及学生使用导学案的具体感受等。共发出学生问卷820份,收回有效问卷809份,问卷回收率98.7%。

二、调查数据分析

(一)学生对语文阅读教学方式的期待。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语文阅读课上,你最希望的语文阅读课的学习方式”这一提问中,有41.35%的学生选择了“在导学案的指导下进行小组讨论和老师指导相结合”,28.8%的学生选择了“自己看书学习,有问题再请教老师”,29.74%的学生选择了“老师全程讲解”。说明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对老师还是比较依赖的,当然,也愿意在老师的指导下,依托导学案展开小组讨论。在语文阅读自主学习时,学生遇到困难时的一般做法,有57.76%的学生选择了“求助小组同学”,27.99%的学生选择了“求助于教师”。在学生喜欢的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方式中,大部分学生更加倾向于“老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和“以学生为主的讨论交流”,占到68.7%。说明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更希望能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同时,也更期待老师在导学中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

显然,作为高中生,学生更愿意也更接受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拥有自我思考和体悟的时间,但同样也渴望在遇到疑难时可以与同学进行探究,或者得到老师的指导。这不但符合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规律,同样符合新课改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基本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主体地位认识比较明确,同时也认同教师的主导地位。那么,将课前预习、课中疑难的探究、课后复习形成文字形式的导学案,就是能够满足学生期待的、保证学生在各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有章可循、实现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载体。

(二)学生对导学案编写体制的评价。在“你使用的语文阅读课的导学案包括哪些部分”的提问中,重难点、课前准备、课堂研究、达标测试是导学案中最常出现的部分,占所有选项的80.45%。这一数据说明,老师们在编写导学案的过程中,都有比较明确的教学目标,并且能够比较清晰准确地在导学案中呈现出来,并且设计了一定的环节对课程知识的重难点进行了反复的强调。而情景创设、作业布置、学法指导是不常出现的部分,只占到总量的17.76%。

导学案学法指导的弱化,其实是弱化了导学案“导学”的作用,也就是弱化了学生自主学习这一个重要的环节。没有具体的学法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工作就很难说实现了课前预习的目标。学生在完成导学案的过程中得不到相应的学法指导,对即将展开的课程内容并没有明确的了解和认识,也很难实现课前预习效果的最大化,同时影响教师对学生学情的准确把握。有53.25%的学生在“你对老师每次发放的语文阅读教学导学案的总体满意程度上选择了“一般”。结合导学案的主体内容可知,导学案的设计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情景设置,导学案此时等同于一张张的讲义和练习,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对导学案失去兴趣甚至有厌倦情绪,这就违背了编写导学案的初衷。可见老师在设计导学案时,必须直面如何“导学”才能激活学生的学习和探究的兴趣这一重要问题,这也是导学案编写过程中必须突破的问题。

20.39%的学生在“你认为导学案在什么时间使用效果最好”的提问中,选择了“课前、课中、课后均使用”。说明学生在为何使用导学案、何时使用以及怎样使用导学案这些问题上,认识是不充分甚至是比较模糊的。其中的原因应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原因应该是:在课堂教学中担任着主导角色的语文教师,并没有透彻理解导学案的内涵,没有能够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对导学案的使用进行正确引导。教师对导学案编写和使用的目的不能理解透彻,在课堂上的操作必定是失误连连,不能发挥导学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的效果。这一现象在“你的语文老师是否在语文课堂上配套使用导学案”有所体现,28.32%的学生选择“偶尔”,30.31%的学生选择了“很少”,只有37.89%的学生选择“经常”。教师对导学案的重视程度,也直接影响了学生对导学案的重视程度。

(三)学生使用导学案的体会。30.01%的学生在“老师设计的导学案中的各种知识点的内容讲解,是否注意培养了你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中,选择了“时而注意时而没注意”。显然,学生在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受不到教师设计导学案的初衷,感受不到导学案在阅读课文时给予他有效的帮助。导学案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反而成为学生手中一个可有可无的资料。

对于语文阅读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与同学合作探究、讨论问题以理解掌握知识的作用,30.59%的学生认为“相互启发,培养了能力”,36.26%的学生认为“有些作用”,但仍有将近30%的学生认为“仍然是形式主义,效果与以前差不多”。基于学案导学的合作课堂教学,并没有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寻找到适合的合作方式,学生没有在合作讨论中得到自我提升,这也是导学案得不到重视、导学案的使用不到位的具体体现。

在语文阅读课上讨论时会出现的现象中,41.35%的学生选择了“讨论结果达成一致”,余下将近60%的学生选择了“讨论场面不热列,讨论不起来”或“难以达成共识,草草收场”又或者“讨论无秩序,乱轰轰”。可见课堂的讨论时常是以无效收场,这一方面反映了教师并未较好地在讨论环节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没能及时地对学生讨论冷场的情况给予引导;同时也反映了导学案的问题不适合学生讨论,导致讨论冷场。

27.76%的学生认为,导学案对语文的复习“很有帮助”,51.7%的学生选择了“一般”或“帮助不大”。对于课后如何使用导学案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导学案的设计并没有真正地体现课后复习的指导作用,教师的引导也是不到位的。有21.81%的学生认为导学案对他的最大帮助是“按照导学案预习,简单方便”,20.39%的学生认为导学案“训练了解题思路”。

24.93%的学生认为通过导学案养成了课前预习的习惯。也有31.73%的学生认为导学案的使用培养了查找资料、搜集信息的能力。8.78%的学生选择提高了合作学习的能力。35.8%的学生在老师使用导学案后,认为自身对语文阅读的兴趣有得到提高或者有所提高。学生在使用导学案之后,仍然能够感受到自身在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方面的收获,可见,使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是可行的。

(四)学生的评价和建议。对于导学案的教学方式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的评价和建议中,学生集中表达了如下观点:一是希望能够通过导学案的使用和合作课堂的学习,提升语文成绩和能力。二是导学案编写时重复的内容过多,形式较为固定,引导不足,更像是抛出题目供给学生解决,希望导学案的编写能有更多的新意。三是导学案中较难的题目,还是希望能够得到老师的讲解。

综上所述,南宁市第二十一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的导学案,从编写到使用仍然存在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必须承认,导学案的使用适合于本校学生的学情。但是,导学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需要编写和引导导学案使用的语文教师在思想上对导学案在语文课堂上的使用要有高度的认同,需要教师在使用过程中掌握方式方法,需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体会到使用导学案的重要意义。

三、建议

针对当前南宁市第二十一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导学案的使用情况,我们提出了如下合理化的建议:

(一)教师应注重提高个人教学能力,打磨教学的各个环节。(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确保对导学案的使用目的理解透彻、高度认同。认真研究导学案的编写方法,力求编写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适合各种类型课堂的成型导学案模板。(2)积极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合作课堂教学形式为基础,以导学案为依托,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改进授课方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使用导学案的兴趣。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3)注重引导。一是引导学生对语文课堂上使用导学案的意义有明确的认识,并力求得到学生对导学案使用的认同。二是引导学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依托导学案进行预习、讨论展示和总结反思等工作。将导学案的作用最大化。三是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讨论、勇敢展示、敢于质疑,将学生的难点在课堂上得到最大限度地解决,让学生有收获,有成就感。

(二)学生应改变传统的学习习惯,主动参与课程学习。(1)学生要加强对导学案的理解和认同。课前要分配足够的时间完成导学案课前学习的相关内容。在课前对课堂内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对自己在预习时难以理解的内容务必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课堂学习时有个人专属的、明确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2)学生要培养乐于合作和分享的精神,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中的讨论环节。导学案的最佳载体是课堂中的合作讨论,只有勇于暴露问题,乐于合作和分享,才有可能在课堂中对课前疑惑的问题、课内的重难点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并且在讨论的过程中,实现听、说、读、写等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和提升。(3)要学会在课后将导学案功能最大化。导学案的使用分别体现在课前的自主预习、课中的讨论展示、课后的整理复习。学生往往会忽视对导学案的课后整理。实际上,经过课前的认真预习和课中的积极讨论,对于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应该说已经实现多次重复,学生在课后对导学案的整理,实则是对知识的整理和巩固。待到一段时间学习结束后,整理过的导学案将会是学生复习相应知识的重要载体。

(三)学校应重视导学案的使用,积极推进学案导学的进程。学校要给导学案的使用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一是要多方面给予教师相关的培训和学习的机会,让教师从理论的高度对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有更深刻的认识;二是要建立健全以导学案为依托的课堂评价体系,强化教师在课堂中正确使用导学案的意识。推广实用的课例,形成良好的教学风气。

课堂教学指导方案篇6

一、促进学习的路线图

导学案其实就是孩子们的课前热身操,目的是唤醒孩子的旧知,并从旧知迁移到新知上. 这样的一个过程是促进学习的过程,而导学案就相当于路线图,顺着路线图,孩子们可以顺利完成迁移学习过程. 比如,在教学“分数乘整数”前,我设计了三道导学题:

1. 列式解答:

3. 最后一题还有简便方法吗?试着做一做.(你可以画一画、涂一涂,再算一算)

以上导学案的第一题是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第二题是复习同分母分数加法,第三题目的是从整数乘法的意义迁移到分数乘法上,同时予以方法指导. 这其实就是课堂思路的微缩版路线图,借助这份导学案,孩子们完全可以根据线路图先行学习、操作、思考,当算法理解受阻时还会有操作指导帮助思考. 这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因此,导学案就有罗盘功用,是促学的思路图.

二、指定教学的指南针

导学案也是老师教学的指南针,有些知识是孩子已经掌握的,不需要费时耗力的,有些知识是孩子们薄弱的,也有些知识是孩子们互相之间就可以解决的. 因此,导学案中可以看出孩子需要哪些知识,尤其在复习课的导学案中可以让孩子们找几个你认为重点的题或需要提醒同伴的知识点.

因此,导学案的使用,可以大大节省课堂时间,更加实效地教给学生需要的知识,它就是老师定教课堂教学内容的指南针.

三、便于学习的风向标

以上导学案的第一题帮助学生梳理两种算法,第二题是让孩子“撞壁”,从而发现方法二更适用,第三题引导孩子总结方法二的算法,第四题强化训练,第五题引导孩子们思考多样性的算法,如从画图、转化成小数、统一换算成低级单位等方面想算法,力求培养发散性的思维. 这里导学案的设计,其实就是课堂教学的风向标,既突出了主打算法的风向作用,也培养了多样性的算法,还大大便利了孩子们的学习.

四、利于教学的好向导

导学案也是老师教学的好向导,它便于老师将计算课枯燥的算理、算法、运算定律以省时、全员参与的方式进行梳理,也便于老师将复习课的众多知识点让孩子们一一回忆,并串成知识链,结成知识网,还便于老师将概念课让孩子们做出来……

比如“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复习课的导学案中,我是这样设计的:在分数的加减乘除的运算学习中,我们看到了分数的独特性. 请总结分数的乘法、加法的运算定律:( ). 分数的四则运算顺序与整数是否相同?( ).先算( ),后算( ),最后算( ).

(4)观察第2,3题的两个算式的计算方法,我发现分数乘分数的方法是( ).

课堂教学指导方案篇7

关键词:教学理念;教学评价;学案

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强调,我们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促使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由此,我们教师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不能再唱独角戏了,课堂上通过各种教学策略让学生自主学习,设计展开活动,放手让学生尝试着解决一些知识点和问题。于是,学生学习更加主动,课堂气氛也更加活跃了。但是,这样的课堂教学也存在了一些问题:

1.老师过度关注学生的课堂活动,容易偏移学习目标,一节课下来学生不清楚学的什么;2.课堂讨论很是热闹,可下课了还没讲完,课堂效率低下;3.在大班额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也很难把握和评价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如小组讨论情况,问题思考情况,任务完成情况等等);必须采取切实有效地措施,要能够指导学生自主的学习,要让课堂教学正真高效实用。我认为以学案来引导课堂教学可以有效地解决上面的问题。

我认为学案就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南。我们信息技术学科的学案主要是指导学生课堂上自主学习的指南。它必须具备以下四个特点:

首先,学案上要含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随时可以了解或检验自己完成目标的情况。不知道目标或者目标不明确的学生就像没有方向的小船永远不知道在哪儿靠岸。老师要把通过分解课标而制定的学习目标放在学案的最前面,为学生学习之旅指明方向。

第二,学案对学习的指导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的发展规律。各个活动的安排要循序渐进,环环相扣。不合乎规律的学习过程将事倍功半。比如,在《数据的图形化》一节的学案中,我在学习过程中设置“自主学习”、“小组讨论,问题探究”、“基础练习”、“拓展练习”四个环节。从学生独自就能解决的问题开始,到通过小组合作解决有点难度的问题,就这样在学案的引导下,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获地知识技能,进而再加强练习,巩固知识。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在“拓展练习”中大显身手。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层层铺垫,是我们学案中任务设置的规律。

第三,学案上必须要设置有能记录学生思考,讨论等过程的问题,以便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后能简要解答,同时老师从中也可以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还是以《数据的图形化》为例,在每一个任务都以题目的形式表达出来让学生完成。即使是思考的问题也让学生用简单的语言写出来。

如,由下面的表格数据生成的两个柱形图表,有什么不同,分别能表达什么含义?在制作过程中,哪个步骤不一样?

高一级创建文明班集体评比得分统计表

老师通过上课提问和课下检查学案,能够了解每一个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情况。对于学案上要求通过小组讨论来解决的问题,学生必须简练的写上个人意见和小组讨论的结果,以免滥竽充数。

第四,每个环节中的每一个任务都要标注好时间,学生需在这个时间内完成,这样能有效的把握教学节奏并能督促学生学习。如果有学生某个时间没有好好学,错过的一个任务,后面很难有时间补上来。老师就能通过批改学案很方便的评价学生的课堂学习,同时也能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情。

学案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是不是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学就行了,不需要老师了?当然不是,老师是学案的编制者,也是学案使用的指导者。老师适当的指导和评价,是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我们信息技术课的学案往往都是在课前两、三分钟发下去的。课堂上,老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课前复习,设置情境导入本节课的知识,然后再引导学生阅读学案上的学习目标。对于学案中的学习过程,老师要把握好学生课堂学习的节奏,在学生完成一个任务并评讲后,再布置下一个任务。而且,每个任务间的过渡要精心设计,显示出两个任务之间的关系。这样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连贯性,加深记忆。老师的评讲形式是多样的,可以让学生演示,回答,也可以老师自己评价,总结等等。最后要给两分钟来整理并提交学案。课下老师需要认真批改学案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学案的完成情况,其实反映了学生上课的听讲状况和知识掌握的情况。

以学案引导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地改善了目前过于追求形式的课堂状况,克服了学生课堂上自主学习的一些弊端,是实现新课改下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指导方案篇8

关键词:同伴问诊;课改课堂调研;导学策略

一、“同伴问诊”课改课堂调研背景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有什么样的课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抓住了课堂就抓住了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和关键”,“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已成为我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和核心工程。目前,教师在接纳课改的思想观念上有了较大转变,但在课改科学有效实施学与导有机结合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急需改变之处。为深入推进我校课堂教学改革,规范课改课堂教学行为和提升课堂教学效益,由校内语、数、英、科和思品社会五门学科的骨干教师组成同伴问诊小组,深入七年级课堂调研,了解掌握第一手教学动态,通过传承经验、反思不足来促进教学常规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促进学校课改的稳步发展与提升。

二、“同伴问诊”课改课堂调研实施步骤

1.学校制订课堂调研具体方案。明确调研的学科、调研的主要内容、时间及方式,成立学科校内“同伴问诊”小组。

2.“同伴问诊”小组召开碰头会,组员分工明确在课堂诊断时关注的不同角度,随后在规定时间内听七年级的相应课程,要求听遍七年级备课组所有任课教师的课,每人不少于4节课。

3.结合《小组合作学习观察评估量表》(见附表),“同伴问诊”小组成员就自己课堂观察的重点角度撰写课堂诊断报告,由组长汇总后梳理本学科七年级教师在课改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存在的问题、建议等形成综合性诊断报告。

附表:《小组合作学习观察评估量表》

4.召开调研总结会,由各“同伴问诊”组组长分析七年级课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5.各备课组举行课改课堂过关展示课。

三、“同伴问诊”课改课堂调研分析结论

对各学科“同伴问诊”课改课堂调研报告加以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一)值得肯定之处

1.所有教师均在努力地改变教学理念,尽力理解导学课堂的真正意义并付诸实践;

2.课堂流程基本完整,学生对每个环节的操作比较熟悉。

3.班级学生精神面貌较好,学生学习兴致较浓,对学群学初显成形,学生的表达、板书较好,部分班级学生敢于提出变式问题来抽考他组同学,已初具质疑的成效;

4.老师都在思考怎样操作课堂才更有实效,每个人都明白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展开问题的探究,每个人心中都有关于合作导学课堂的很多疑问及想法。

(二)存在的问题

1.导学案编制与使用方面。

(1)导学案设计不精细。导学目标不明确,编排上没有体现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不能体现导学的有效导向性。有时存在着题目量过大、题型不够典型的问题。

(2)导学案编制习题化。类似于练习卷,模块不够完整,未能体现六步三查的原则。

(3)导学案预习缺指导。导学案下发给学生后,部分教师只告知要完成的内容,缺少对学生预习做有效学法指导。比如,哪些需要先看书,划找概念,做好例题。

(4)课后导学案少“二批”。课后没有回收导学案,二次批改导学案订正及检查当堂检测的完成力度不够,导致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课堂学习及知识巩固情况。

2.课堂教学组织方面。

(1)课堂教学流程不完整。教师剥夺了学生展示、质疑、点评的权利。在学生展示中出现错误教师急于纠正,展示完就急于点评,视整个学生展示形式为自动化的PPT;课堂评价表中打展示分、点评分未成为一种习惯。

(2)学生展示能力不均衡。小展示效率不高,主持人调控能力不够,时间比较拖拉;在大展示环节中,学生的点评应该基于该题的本位知识或知识延伸、补充、质疑等,不能把点评环节变成抽查展示组内学生,这样使得展示组的学生提心吊胆,最终失去展示动力;个别班级学生在展示时(尤其是理科)以说为主,板书较少,缺少示范。

(3)教师有效调控不到位。教师巡视不够,没能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在小展示时内容分配、对学方式等方面的问题,造成环节拖沓;小组准备大展示群学时,同组代表上黑板书写时,其余学生组织不是很有秩序,此时教师应要求其余学生继续小展示,鼓励C层学生讲解;教师在大展示环节很少指出学生展示姿态、声音不到位这类表达交流仪态上的问题;学生点评过程中遇到相互纠缠时,教师未适时介入或点评随意,补充讲解超前知识过多,人为制造难点。

(4)同伴导师作用未充分发挥。导师指导徒弟方式单一,小展示的一帮一或小组群学时出现学困生无法融入,部分班级以说为主,但没有面对题目,而是隔桌人对人地教,直接导致B、C层学生跟不上甚至听不懂、不想听;交流过程成为听写或抄答案的过程。

四、课改课堂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1.有集体备课机制,但备课活动开展不够深入。集体备课过分关注题目的选用,而缺乏对教学源点的定位,只讨论例题或习题的好坏,缺乏关注通过何种活动形式、提供何种辅助资料帮助学生最有效地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从而出现了导学案编写习题化倾向、使用可操作性差等问题。

2.教师对课改理念的理解出现偏差,以致在以合作导学为模式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即从传统课堂以老师讲为主的“全收”型到现在全部扔给小组或学生的“全放”型,忽视了老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出现了预习指导不到位、课堂教师点评介入不及时等情况。还有一部分教师认为打分比较浪费时间,从而忽视课堂评价表的实际作用与价值,造成评价的激励作用打折,不能最大化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3.对学生骨干学习技能的培训指导不够系统。行政组长、学习主持人、学科小助手、同伴导师在课堂中如何各司其职,需要教师根据学科特点给予必要的指导规范。学校有对学生骨干的通识培训,但缺乏序列化的细致指导,从而造成课堂展示环节节奏拖沓、无法流程自动化等问题。

五、基于“同伴问诊”的教学管理改进策略

1.加强集体备课,凝聚智慧,达成共识。完善“三线四化”的导学案编制原则,真正使学生能学、善学、乐学。“三线”即导学案编制中从课堂调控上要考虑知识线、活动线、时间线;传统课堂中主要关注知识的线性展开,即知识线的流向问题,在先学后教的导学课堂中更要关注活动线与时间线的作用;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光要思考问题的有效性,同时还要思考如何组织学生活动进行这个知识的教学以及学生活动的时间预设。“四化”即导学案编制中从技术层面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程序化、程序能力化、能力潜移化。知识问题化是目前导学案编制的主流形式,但对于问题程序化缺乏足够的探索与研究;问程序化指的是对同一类型的问题(比如概念教学),要形成模式化、流程化、程式化的问题探究形式,让学生在不断的强化学习中使程序化的概念学习程序变成自身的一种能力,看到概念问题,就知道如何操作、如何预习了;最终是这种能力能潜移转化为自身的多元技能。为确保集体备课的有效性,由中层及校级领导担任各学科集体备课责任人(包科行政)。

2.通过讲座、同伴诊断交流,不断更新教师教学理念,让教师敢于放手,让学生在试错中成长,不要苛求学生展示一定完美,个个导学案做得理想。学生的展示是为了展现他们的思维过程,质疑是为了纠正错误,教师引领是为了提升思维总结方法和规律。一个错误的展示有时候比一个完美的展示更精彩、更有价值。教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能急于求成。

3.研究课堂各环节的有效性,完善课堂教学行为,提升课堂学习效益。在课堂普适性教学模式已经初步建立的基础上,开展学科不同课型的范式研究。实质上,模式不仅仅是课堂流程,从“策略”上讲,其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改变方法而改变教师的思维习惯,完成从“教师”到“导师”的转变。这种“导师”行为体现在课堂教学环节上就是在以下流程中研究如何有效地“导”。预习环节: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开展预习,针对不同课型形成不同的预习指导操作流程;小展示环节:指导如何合作,组内组建设,同伴导师引领以及组内组发展评价、同伴导师有效行为评价的指导等等;大展示环节:关注展示技巧、每组展示学生分布、小组成果形式、教师点评技巧、教师追问的时机把握等等;课堂小结环节:指导小结形式,如思维导图或者是课后落实等。

具体而言,每节课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完成展示,放手让学生进行点评,要学会放手。放手不是放任,放手是有效组织学生活动,教师适时适当地介入引领、有效点评等。教师何时分配大展示任务与各小组如何进行小展示环节两者之间该如何调控,应视课型和内容合理安排。在小展示时,教师要指导行政组长有效进行分工、关注C层学生的参与度和A层学生对B、C层学生的辅导。小展示交流和大展示准备,起初时老师必须亲自示范和指导,小组内的展示,需要教师一对一地教怎么样去讲题给学生听。在大展示环节,若黑板上出现错误答案、展示工具准备不够、学生展姿不对或大展示准备不充分时,教师要及时指出问题,并给予必要的指导。一个小组的任务分工出现问题,小组的凝聚力也势必受到影响,出现在黑板上的答案应该是一个小组集体智慧的结晶,不要个人单打独斗。这样的课堂效果的出现需要时间的积累,应该是个不断会出现新问题、不断寻找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如何培养学生点评能力?教师在发现问题时,必须叫停、及时纠正,必须在课堂上及时进行示范和引导,使学生的点评逐步向深度和高度的方向发展。课堂教学是老师与学生相互成长的过程,老师应讲出学生讲不出的话,同时老师要通过不断的铺垫和引导,让学生讲出自己想说的话。教师个人点评小结时,板书应写在学生大展示时题目所在的板块旁边,便于学生课堂中及时归纳总结。

4.研究课堂评价表的教育价值,挖掘课堂评价的有效性。课堂评价表是一堂小组合作课堂必备的评价“武器”,也是反映小组合作课堂有效性的重要参考指标。课堂评价表的分值中隐藏真的教育智慧。比如,预习分数低――意味着小组独学出问题,教师要介入指导;小展示得分不高――意味着小组的合作不到位,可能是组内组建设出问题或是小组的组内分工存在问题或是小组组规不具约束力,要对症下药,继续深入开展小组成员分层培训;大展示得分不高――意味着展示不到位,存在着非知识性因素与知识性因素,也可能是小展示不到位等,需要进一步开展同伴导师培养工作;点评分集中或3分点评分出现――通过研究1分点评的分布图可以找到原因,通过分析3分点评产生原因可以帮助教师改进导学案编制以及课堂活动线的组织等。在课堂评价环节,教师要充分利用打分机制,及时加分或扣分,并及时给予评价反馈,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尤其是要关注C层学生的小展示表现,教师应有效利用合作打分这一环节来有效评价,使学生明白自己个人行为的对与错。教师要非常耐心地给学生讲解每个环节的分数,并说出扣分和加分的理由,长此以往,学生便会非常清楚评价标准,课堂的评价便可以更加规范和有序,学生也会更加清楚自己的努力方向,虽然短期来看确实会影响教学进度,但是教育毕竟是个慢慢积累的过程,舍得花时间在小细节上,或许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成绩。研究课堂评价表中分值的分布以及产生原因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活动的组织,让课堂评价表激励学生学习,使学生为课堂评价而疯狂,解决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内驱力问题。

5.改变传统的主题教研形式,形成特色的问诊式观课研究模式,促进导学课堂的可持续发展。教师从原有的“坐听、静看”观课形式转变为现有的“走听、与上课教师即时互动、介入学生合作学习”等形式。通过教研组根据学科特性而构建的主题观课方式可以大大促进课改向深度发展,如观课的形式、教师课堂追问的时机与技巧、观课中教师介入学生合作对学习小组建设的价值等。

6.进一步完善小组建设。通过对行政组长和学科小助手的系列主题培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执行率,提高课堂流程的规范性。开展同伴导师的说题大赛活动,健全同伴导师培养工程。

对课改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团队力量的支撑。“同伴问诊”式课堂教学调研模式,充分发挥了学校学科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深入教学一线,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案,更接地气,成效显著。课改需要结伴而行,“同伴问诊”助推课堂教学的力量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指导方案篇9

【关键词】高中英语;高效课堂;导学案;小组合作

新课改对高中英语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式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高中英语教师把新的理念引入到教育教学中,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由此可见要实现新课程教学目标就必须优化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构建高效课堂。那么什么叫高效课堂呢?

一、高效课堂的定义及特点

李炳亭老师认为,高效课堂就是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高效课堂教学就应该涵盖两个层次:一是课堂的组织形式,也就是教师运用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流程等。二是课堂的行为规则,即课堂管理。

英语高效课堂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三高: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三量:思维量、信息量、训练量和三学:肯学、想学、学会。

它给了我们一个对高效课堂的一个整体认识,高效课堂强调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老师们积极的探索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而导学案教学模式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二、导学案的实施的依据、原则及使用步骤

导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这是我们设计导学案的理论基础。研读课标做指南:课标对教材作出了明确界定,这是导学案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它能让学生了解知道老师的授课目标、意图。

以学生学情为基础制定差异性学案,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需要和认知规律。在学案的编排设计上应体现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要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设计与教学目标相匹配的教学任务,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来解决。要把握好学案的难度和容量,结合本校学生特点,要“低起点,小坡度”,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在学案的容量上要控制题的数量并兼顾不同题型的训练,保证课堂效率。

我校的导学案是全体高中英语教师共同缔造的结果,分为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预习案、教学案(合作探究,归纳总结和当堂检测)及巩固案三大部分。导学案的使用大体由以下三个步骤完成:课前由课代表发放预习案学生自行预习,查找答案,提出自己的困惑;课上完成教学案,小组针对问题进行探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教师解答疑难点;课后通过训练巩固案的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及应试能力。

三、导学案具体环节操作

导学案是形成课堂新模式的前提和工具,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工具,是学生展示能力的平台。下面我以高一必修一第一模块Reading and Vocabulary为例来展示导学案的各项环节操作:

第一部分 预习案

引导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不断质疑探究,充分发挥英语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斗志和决心,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预习案分为教师准备和学生准备两方面完成。

1.教师准备:我精心分析了教学目标、具体内容、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自身教育教学风格等方面,然后设计导学案的合理化操作流程,这其中有针对不同程度同学设置的问题,学生的具体活动方式,小组的评价准则等等。

2.预习中的困惑需帮助提高的地方。

用这些题目去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达,并对学生个人和小组分别给出合理评价,为导入新课做好充分准备,同时使学生逐渐形成预习 的好习惯,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达到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预习案中明确本模块的学习目标,重点单词,短语及句式。学生通过预习就可以知道本模块的重点知识和需要掌握的具体内容。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向导和指南,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教材内容。

第二部分 教学案

教学案中要科学的设置问题,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首先,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能力把握文章的大意,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获取有效信息。通过判断正误,匹配主题句等题型加以训练。其次,要引导学生精读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学生了解文章主旨大意后,引导学生结合文章内容,根据任务要求找出所需答案。通过完成教学案中的课堂活动来渗透高考阅读技巧,使学生在做题时能够有的放矢。

全班3个小组通过抽签的形式选择所答问题,自主研究与合作探究,小组达成共识,形成共同答案,以小组为单位,采用加分进级形式,参与的学生增加了,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其中,最大限度的扩大了学生的学习面。让学生归纳每段的大意,升华到高考阅读教学的渗透中。这些问题可采用小组抢答方式完成,当堂课的测试我以 Describe a teacher you like best in the passage 为题,让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并让小组长点评,老师指导并及时反馈评价。

第三部分 巩固提高

课后训练的巩固。主要是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适时的反馈和针对性强的评价,起到重点强化的作用。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自身的学习责任所在,掌握好现有的知识对他们今后学习也是促进。课后巩固案我通过以下两方面开展的。

巩固练习(基本词汇短语的英汉互译,共10个空)

eg: 学术的 adj.____________ 与…相似 ________________ 拓展提升(高考真题链接,共4道题)

eg.Swimming is my favorite sport.There is _____like swimming as a means of keeping fit. (2010 江西) A. something B.anything C.nothing D.everything

四、反思与收获

教学相涨,在导学案的实施过程中我收获了许多,我收获了领导的肯定信任,同事的同心协力,学生的参与互助等让我受益匪浅。当然,教学是需要不断探索反思的。教学反思是为了我们以后的教学活动服务,也是为了给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好设置服务。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对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具有现实意思。我在小组合作竞争学习、自主探究和学生帮学生学生教会学生的小组学习方式,按英语成绩、实际能力的不同合理搭配,分好学习小组,提问时也按A,B,C 三个等次提问,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而其中具体问题的设计,如何发挥A学生优势来调到C学生的积极性,具体的分组方法,点评的方法和手段等都有待于我在实际教学中继续探索研究。

总之,教师要采取多种手段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建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作为青年教师,我们有信心,有决心为学生搭建更绚丽的舞台,让学生尽情表演,给学生以翅膀,让其自由翱翔!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李炳亭.高效课堂22条[M].山东文艺出版社,2009.

[3]张海晨,李炳亭.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M].山东文艺出版社,2010.

课堂教学指导方案篇10

关键词:学案;导学问题;合作探究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课改的清风再次扑面而来,我校在推进新课程改革中,采用“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源头活水。“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是指以课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小组共同合作、探究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切实地感受到这种教学模式所带来的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气氛活跃,课堂效率提高。下面我就以我的一节课来谈一谈“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

一、导学案的制作是基础

导学案由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法指导、学习内容、导学问题、学习小结、课堂达标检测、课后巩固练习、学习反思等几个环节组成。《曹操献刀》由我主备,在集体备课一周前准备好导学案,在备课过程中各位老师集思广益,提出各自的意见和看法,最后通过对课程的分析和学情的分析,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导学案对于学生来说,犹如姗姗学步的孩子手中的学步车,能够借助导学案带着问题、困惑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发自主学习意识和兴趣。因此,在学案中导学问题的设置很重要。

二、导学案中导学问题的编写是关键

(1)“低起点,小台阶”。问题要有张力,要有拓展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还要有学生的思考在里面。设计要有层次,使学生努努力就能跨上去,这样就更容易体验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闯关设计,问题有梯度”。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在学法指导中要有精当的提示,或配以一定量的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重视答题方法的归纳和总结”。问题的O计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后不总结方法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的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教学实践告诉我,编写高质量的导学案是一节课成败的基础。导学案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导学问题必须从有利于学生学习操作的角度思考创作,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三、恰当处理练习,有效巩固当堂所学

导学案中有当堂检测,练习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为拓展学生的思路,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能有最大程度的收获,还增加了少量的选做题。当堂检测要扣住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易错、易混、易漏点、高考重点,巩固本堂课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曹操献刀》学案中课堂练习的设置既是为了检测学生对于学习重点“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和多角度鉴赏人物形象的技巧,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的掌握情况,也是为了突破高考重点。在辽宁省课改之后,高考卷中小说占据着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重中之重,而人物形象的塑造又是常考题。

四、导学案要“批改”

导学案有发必收,有收必批。学生完成导学案后由课代表收齐上交,教师批阅,了解学情并确定课堂重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课案完成情况进行做题方法技巧的指导,对于解题方法和规律要及时补充。

将学生在学案中难以解决的问题确定为课堂中“小组合作探究”题,使学生在自主基础上,合作解决难题。

五、教师在课堂中要努力“放手”

导学案导学的基本思路是:提出问题―指示方法―学习探究―展示反馈―点拨(以问题启发问题)―巩固练习。在这个流程中教师要努力做到:第一,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好学案,在上课前批改学案,了解学生情况,再次进行课前备课,原则上不允许再布置课外作业。第二,用学案教学要努力做到放手让学生阅读教材,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放手让学生讨论重点、难点和疑点,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

六、加强小组建设,合作探究解决课堂重点和难点

组建班级学习小组,加强学习小组建设,建立小组考评的原则和制度是实施“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前提。

课案中完成不好的题是曹操形象的刻画,所以课堂的重点就在此部分,根据情节发展的四部分,给八个小组分配任务,每两个小组分析一个情节下的人物形象及其塑造的方法,两个小组之间形成对台赛,由小组合作完成。接下来,首先是小组内部交流意见,意见成熟的小组可以将答案写在黑板上再给学生讲解,给讲解得最好的小组加分。这样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生的完成情况很好;最后,我选取一名学生(沈鑫宇)总结:文本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正面描写以及对比,衬托等方法,刻画了智谋机警,志大才高,奸诈狡猾, 自私残忍的曹操形象。曹操性格是多元化、多样性的。

上一环节的时间大约为20分钟,为了加深对课文的认识和对曹操人物形象的理解,接下来设置一个深层探究题:根据本文故事,后人总结了一条歇后语,曹操误杀吕伯奢――将错就错。你怎么看待曹操的误杀和这种将错就错的做法?为了让学生加深对节选部分中曹操形象的理解,在这一环节中,我还播放了将近两分钟的视频――曹操误杀吕伯奢,这样更能激起学生谈论的兴趣。

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课堂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课案导学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是非常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的。构建高效课堂,作为教师还要时常要告戒自己,传授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喜欢学、会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中学课程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