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美术十篇

时间:2023-03-25 12:28:01

民间美术

民间美术篇1

论文关键词:民间美术,形态

中国民间美术是源起中国早期传统文化和民俗社会土壤之中的大河;经过数千年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习俗文化汇集,形成许多支脉,一直奔腾不息;显示了中国明间美术的勃勃生机。

中国民间美术,门类繁多,不胜枚举。下文只列举几项群体性最强、地域性分布广泛、生活中常见的民间美术形态。以中国劳动妇女为主体创造的剪纸、以男性为主体的民间艺人创造的皮影、木板年画、傩面具和新中国成立以后才有的“农民画”万例。

第一,明间剪纸。剪纸艺术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中,群众性最广泛、地域性最鲜明、历史文化内涵最丰富和最具代表性的美术形态之一。民间剪纸是中国本原哲学的文化载体,它全方位地表现民俗文化之中。其中有民居的剪纸窗花、炕围花、窑顶花、图腾门神等;生活用具中的缸花、翁花和民瓷剪纸等;服饰中的刺绣、帽花、鞋花、枕花和肚兜花等;婚丧寿诞中,寓意娃娃由图腾母体诞生的虎枕、娃枕、鱼枕剪纸;婚俗中寓意子孙繁衍的阴阳相交的“阴阳鱼”“鱼咬连”“连里生子”剪纸;丧俗丧葬中寓意灵魂不死、生命永生的“生命之树”剪纸;节日剪纸中寓意天地相交、万物萌生、子孙繁衍、五谷丰登的“扣碗”、“鼠咬天开”剪纸;正月迎春备耕贴于们门扇的“春牛门神”剪纸;清明节祭祖插于坟上的“佛托”剪纸;五月端午节驱邪消灾的“爱虎”剪纸等;巫俗剪纸中,生命保护与繁衍之神的剪纸“抓髻娃娃”,及其多种化身变体;苗族椎牛祭祖祭坛上的神袛人物剪纸系列等等,不胜枚举。中国明间剪纸包括剪纸和刻纸两个部分,剪纸是以劳动妇女为主体的剪刀艺术,刻纸是以男性为主体的民间艺人的刻刀艺术(在较发达地域出现了市井文化和脱离、半脱离农业生产为主的以男性为主的民间艺人)。

第二,木板年画。中国木板年画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木版画的发源地,在民间版画史上享有盛誉。中国木板年画多为春节而作,在民间流传甚广。它以镇宅降幅、年丰人寿、平安富贵、吉祥喜庆的内容和构图丰满、色彩艳丽的艺术风格,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木板年画的内容与品种形式极其丰富。有贴于宅门的驱邪逐疫的门神,贴于迎合影壁的招财进宝或福字的斗方,贴于堂屋正中镇宅、降幅的中堂(钟馗、天官赐福、福禄寿星),贴于卧室墙面娱人欣赏的年画和条屏(戏剧故事、生活风俗、娃娃美女、山水花鱼、时事故事),贴于室内碗柜作帘防尘的横幅年画拂尘纸,还有历史故事、吉祥花样以及炕围画、窗花、桌围、挂线、灶马、灯花、功德纸等等,种类多达数十种。民间年画始于史前社会,究其历史渊源,最早出现的应是门神。史籍记载,史前社会就有“画鸡户上,画虎于门”的民俗。中国著名的木板年画雕版印刷绘制作坊,有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四川绵竹,河北武强,广东佛山,陕西凤翔等。

第三,皮影艺术。皮影艺术是融文学、戏剧、音乐、美术为一体的民间艺术。皮影,又称“灯影戏”或“影戏人”,是广泛流传于中国民间的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民间戏曲艺术,其戏曲内容和艺术效果,通过灯光,影幕(俗称亮子)、民间乐器、唱腔、操纵的影人共同表现出来的。“皮影人”既是戏曲的道具又是富有浓郁特色的民间艺术品。民间节日、花会庙会、春祈秋报、酬神还愿、消灾纳福、红白喜事、得子贺号等等,总要在村镇搭台唱影。唐代,由于东汉末年印度佛教传人中国,丝绸之路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大唐都城长安一带,俗讲僧夜晚设坛法会,以吟诵说唱形式配以连环图画,宣讲佛经和佛教故事。道教道士也以俗讲说唱形式,设坛宣讲《道德经》和道教教义。这种佛、道挂图俗讲,发展为悬灯隔纸以纸影和皮影说书。至今陕西华县皮影戏仍沿称“隔纸说书”。北宋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说唱艺术兴盛起来,中国皮影戏由娱神到娱人,由讲经到讲史达到空前繁荣。明、清两代,皮影戏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雕镂更为精美。剧目更为丰富。新老剧目数万种,体现了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群众基础的中国皮影戏的生命力。

第四,镇宅面具。经过一定的宗教仪式,置放某些器物于村寨、院落,以镇寨护院驱邪辟灾,是中国民间普遍的信仰和民俗。其中少数民族的镇宅(寨)习俗尤为丰富多彩,主要传承在中国的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以云南、贵州两省最为突出。中国少数民族镇宅的形式多样:挂兽头、骨角、吞口、面具,安铺首,放天兽、瓦猫、兽纹瓦当,贴画符、门神等。有的民族镇宅形式达七八种之多。西南地区的彝族镇宅形式最为丰富。吞口为少数民族镇宅面具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巫傩面具的延伸,因含有吞没消灾之意,故起此名,多为威猛狰狞的神兽形象造型,以震慑驱魔鬼魅,护卫家人的康宁。现仍悬挂吞口的民族有彝族、布依族、瑶族、白族、水族等。

第五,现在农民画。现在农民画既不是传统的民间艺术样式,也不是绘画种类,它是典型的在特点政治文化氛围中诞生的当代农民画。1950年开始以陕西户县为代表的县级地区,由县文化馆举办农民画创作学习班,在辅导老师的指导下由农民作者创作。当时主要是作为政治宣传工具,来促进生产。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各地较重视农民群众自身的审美特点。加强了地域性与民俗性艺术创作,渐渐摆脱了政治影响,相继出现了陕北安塞、上海金山等不同地域风格的农民画创作艺术道路。陕北安塞农民画总体上是突出农民自身的民间文化传统,把劳动妇女传统造型理念和色彩体系应用于农民画,产生了真正体现地域特色的艺术风格。金山农民画艺术风格的形成和发展,是专家和群众结合的成果,带有明显的现代绘画气息。

民间美术篇2

民间美术是一个多义的概念,简单的来说,民间美术是相对于正统文化中宫廷的、文人雅士的艺术,是以农民为主的劳动者的艺术,它是劳动群众自己创作,并在他们当中应用和流传的一种朴素的、自由的艺术形式。民间美术,可以说是民族艺术中最具民族特色和本土精神的一部分。在今天,它是相对于专门家的美术,是以农民为主的劳动者的美术。它是民族民间生产者自己创造、自己欣赏或使用的造型艺术和实用美术。这种美术的创造,带有很大的自发性、业余性和自娱性。

中国的民间美术遍布农村、牧区和渔区。在那里,几乎没有一个人不与民间美术有着亲密的关系。他们或者是创造者,或者是享用者,无不置身其中。而民间美术的审美形态和形式种类丰富多彩,其文化内涵深远丰厚,与远古的原始文化艺术观念遥相呼应,并且两者有着渊源嬗变的血缘关系。他的许多造型、图式可以上溯到华夏民族的起源与中国文明的源头。因此,它具有鲜明的民俗学、民族学、历史考古和文化人类学的价值。

例如,陕西流着一种民间剪纸,叫做五道娃娃。当地人把贴在门楣上,具有一种招魂辟邪的职能。五道娃娃是象征东西南北中的五方神,其实早在5000年前的原始社会就有了五方神。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出土的舞蹈彩陶盆,上面描绘的五个手拉手的娃娃就是今天民俗剪纸中“五道娃娃”的印证,它并不是表现原始社会祭祀舞蹈的场面,而是孙家寨人招魂辟邪的一种器物,以求生命复活与永生。由此可见,民间美术正是沿着人类本源艺术一直发展延续到今天的。

但是,民间美术在历代都未受到过重视,它往往被认为是浅俗的东西而很难载入史册。我们从历史的发展来看,人类在创造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具的同时也创造了艺术。随着阶级社会的发展,人类艺术以两个大系平行向前发展。一个是亿万劳动群众创造的民间艺术,这是人类本源艺术的发展延续;另一个是职业艺术家和画院学院所创造的上层艺术,主要包括宫廷艺术、宗教艺术和文人艺术。民间艺术是从史前文化开始的群体艺术,而上层艺术则是职业艺术家创造的个体艺术。在过去我们只是继承了后者,而对于民间艺术,由于历史上文野俗雅的偏见,是没有地位的。但是民间艺术无时不在滋养、哺育着上层艺术与专门家的艺术。作为人类文化艺术的母体,民间艺术永远是所有上层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土壤”和“宝库”。

二、民间美术的造型特征

1.象征性

中国的民间美术是一种象征艺术,也可以说是一种观念艺术。它常常是利用文字和语言的多音多意,以及习俗中的象征含义。例如民间图案中的鸡和羊,寓意着吉祥,莲花和鱼象征着连年有余,蝙蝠含铜钱名为福在眼前,等等,这种具有象征含义的民间美术品是非常多的。民间美术的表现手法不是再现自然,它所传达的主题是非常含蓄,这是在其他类型的艺术中无处寻觅的。例如同样画一支荷花,早期西洋画强调真实,一定要花此时、此地的此一朵花。而中国文人画是写意的,画荷花是画它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表现的是一种人格,而民间美术中的荷花却是另一种观念:荷花代表女性、阴性,配上象征阳性的鱼,鱼戏莲,就成为表现恋爱的图案。由此可见民间美术造型既不象西方早期绘画那样以模仿自然为审美前提,也不同于中国文人画那样“画抒吾意”。

2.实用性

“男耕女织”是中国传统的农业自然经济的特征之一,生活方式就是自给自足,人们生活在农村里,一切生活资料都必须以自己的劳动来解决。男子耕种,并从事费力的加工劳动,如木作、建筑、烧制瓷窑等;女子操持家务,并从事刺绣、纺织、布艺等。

在这种最基本的、简单的生产中,主要目的在于使用价值,而不是交换价值。因此,民间美术品的各种造型都非常突出地表现出它的实用性特征。例如陕北炕头上的拴娃石,它一方面寄托着大人对孩子健康成长的祝愿,但更主要的还是他的实用功能,是为了避免小孩子乱爬而摔下炕去。

3.地域性

地域性的社会文化传统塑造着区域内居民的文化性格,制约着民众的生活习尚,从而形成了各自的区域性特征。这种区域性特征在民间美术的造物活动中显得尤为鲜明,其综合了劳动者的社会生活需求、风俗习惯、物产等因素。是约定俗成的功能和审美标准在某一区域内的具体表现。例如面花、面羊等面塑习俗以黄河流域的小麦产区为盛,正是因为以面食为主的生活习俗,才产生了精美的礼馍、 面花艺术。

4.积极向上性

中国的民间艺术是一种“乐感文化”,是一种欢乐的艺术,与西方的“罪感文化”有着本质的区别。以基督教的原罪思想为出发点的大部分西方文化,认为生活目的只是为了赎罪,以获得原谅从而获得新生。这种思想观念在他们的艺术作品里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中国,几千年来,以个体农业为基础而生存的庶民阶层,他们摆脱不了天灾人祸、饥寒和贫穷,他们只能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慰籍中求生,他们祈祷万物有灵,祈求生命和生殖繁衍,幻想着喜庆和吉祥。其哲学观念是轮回的——“今天不好,明天会好”,“今生修好,来世有报”,他们总是对将来、对来世充满着希望。因此,他们的美术作品大多不表现现实生活的艰苦,而极力去表现理想中所期待的美好。

三、学习民间美术的现实意义

《猪八戒吃西瓜》是中国的第一部剪纸动画片,它是将中国古老的剪纸艺术,皮影戏与电影技术相结合,创造出了这门具有浓厚中国特色的动画艺术。片中的人物造型不受自然色彩束缚,采用民间美术传统的对比色,格外鲜亮、悦目。除了吸取皮影和剪纸的优点,还将传统戏曲的服饰特点糅合其中,使作品极具民族特色。随后拍摄的《渔童》进一步发挥了剪纸片的特色,人物塑造又有创新。尤其是借鉴杨柳青的年画,从手抱鲤鱼的胖娃娃形态中脱颖而出的作品《人参娃娃》,还在国际上两次获奖。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话在剪纸动画中的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中国特色的剪纸动画形象,吸收了陕西皮影用驴皮制作的技术,山西剪刻窗花的艺术,这些富于民族特色的剪纸动画片成为了中国动画在世界动画界的一大亮点。然而,在今天的动画领域,中国似乎忘记了皮影、剪纸这些古老的传统艺术能够为动画制作提供便捷的工艺手段,依然在模仿中苦苦探索自己的道路。剪纸动画,也如同那些老的手工艺一样,称得上岌岌可危。

由于中国特殊历史的破坏,时代变革的冲击,价值观念的转移,都威胁着一些传统民间美术的生命。五四运动以后,我们开始向西方学习,并在很多地方开始否定自己。学习西方,从当时维新的角度看是进步的、必要的,但是,不能看不起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更不能忽视民间的老百姓自己的文化。

民间美术在现代还有没有生命力呢?民间美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生存方式,也是理论研究的一个命题。因此,我们就必须充分理解它的渊源关系,结合现代观念和现实生活念进行艺术的再创造,创造出具有新时代精神的艺术品。

我们向民间美术学习,首先是因为它扎根于最深厚的生活之中,渗透着劳动民众的审美意趣和理想愿望,也体现着我们民族的心理素质。它不仅仅是一种美的艺术和贴近民俗的艺术,它也是研究人类文明进化史的活化石。深入了解民间美术的精神所在,绝不是简单的看他们的造型规律,也不是只为延续民间工匠的艺术生命,重新恢复传统的辉煌,重要的是吸收民间美术中的文化内涵、吸收民间艺术本源的活力,并把它贯注到新的创作中去。我们谈保护传统文化,重要的是使它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根本和基础,进而创造新时期的新文化。传统不是枷锁、不是束缚,如果没有传统文化这个基础,创造新的东西就没有根,强调民族化的重要性也就在这里。

参考文献:

[1]杨学芹、安琪.民间美术概论.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0年8月出版

[2]王家民.中国艺术设计概论.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年10月出版

民间美术篇3

当今的中国处于高速发展的社会潮流中,无论是社会、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出现了争先恐后的发展局面,中国在这趟快速发展的国际列车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并毫无疑问的为这趟列车的行进加足了动力,带动其飞驰前进。随着世界发展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改革已进入了深水期和攻坚期,在社会面临着全面的转型的同时,也面临着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这就需要我国加强意识形态的建设,并逐步有效的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不仅仅是经济、军事等物质因素即硬实力的发展,更需要加强对软实力的重视。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是这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也同时代表着这个国家社会、文化、生态、民族、民俗等一系列意识形态的建设进程和发展现状,它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历史文明和社会文明,代表着一个国家历史文化的积淀和当今社会对民生问题的重视程度,代表着一个国家的价值观的取向和发展趋势。民族民间美术是我国几千年艺术与文明发展的璀璨结晶,它代表着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审美意识,是经过历史洗礼后留给我们后人的瑰宝,是我国民族民间文化的集中反映,也是世界民族文明与世界民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我国古老民族民间文化与社会文明进化的标本,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五彩缤纷的民族文化历史,是我们文化建设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现今六十多年的历程,我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成拥有独立的社会主义国家;从1978年全面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到如今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从一个生产力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一跃成为在世界范围内都举足轻重的强国。这一切的发展无不归功于中国坚定不移的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走社会主义道路,在新时期党和国家带领人民为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而奋斗,要实现民族复兴不单单是在物质资料上的先进水平,同时也是我国民族精神和民族意志的伟大复兴。在如今的社会中,文化外交越来越受到重视,它是一个国家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展现,更是在社会、民生、民俗、文化等方面与世界交流的良好方式,更是向世界展现我大国文化的重要渠道。民族民间美术是我国悠久文化的具体表现,它是民族意识形态的物质化与具体化,它是我国民族精神的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统一结合。一个国家的民族民间美术正是在融合和归纳了这个国家的社会、人文、艺术、民族等方方面面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民族民间美术的形成和发展就是整个社会进步的历史演变过程,民族民间美术是一个国家文化与精神的象征,在当今社会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环节。所以大力发展民族民间美术教育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具有极强的发展价值和发展空间,大力推进民族民间美术教育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是我国稳健发展的有力保障。发展民族民间美术不仅仅会推进我国民族文化产业、带动地区发展,更是关系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和国际地位的提高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二、对弘扬中华文明的意义

大力发展民族民间美术教育是弘扬我国中华文明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中华文明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是我国文明与文化的积淀,它承载着华夏民族的生命源泉和辉煌历史。民族民间美术是对中华文明的伟大赞歌。但是如今,随着时代的进步,古老而神秘的文化被淹没在现代文明的科技浪潮中,我们甚至只有刻意寻找与学习才会发现在日常生活中民族美术的寥寥身影,了解到它们不容乐观的生存现状和岌岌可危的生存空间,所以加强民族民间美术教育势在必行。青少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希望,他们承载着社会发展和民族繁荣的重大使命,加强对青少年的民族民间美术教育,使他们从小了解到中华文化的艺术精髓,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不但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更是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进行全面的培养,一个民族的文化和民族的精神是这个民族屹立在这个世界上的根本保证,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更是社会发展的“源”,只有这个“根”、这个“源”在我们心中产生强大的认同感和使命感,我们才能为民族振兴而奋斗。民族文化和民族艺术是我们在人文领域和人文学科发展中的立足点,我们不能抛弃也不能脱离自己的文化,加强民族民间美术教育正是为了更好的加深青少年的这种民族精神、培养民族文化素养。增强青少年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与弘扬中华文化这两方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并都以加强民族民间美术教育为基础。

三、对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民族民间美术来源于生活,通过民族民间美术教育使广大青少年系统而形象的了解到我国民族民间艺术文化的渊博,了解我们少数民族和民间艺人的创作之路。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具象思维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通过民族民间美术教育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作能力,使学生们在生活中发现美并创造美、在实际生活中感受美。民族民间美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整个社会的思想意识形态和审美意识的发展趋势,是对社会、文化、艺术等领域进行的系统归纳和演绎。民族民间美术教育不仅是在艺术领域中对青少年进行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在思想领域对青少年的审美价值观和民族观进行的教导。美术教育它结合多学科的特征,不仅成为传播社会文化知识的重要途径,还是表达人们内心情感、满足审美需求的重要方式。它除了培养学生的审美思维,锻炼学生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民族民间美术教育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使美术教育系统更加的完善、科学和富有文化底蕴。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使得美术教育的目的也更为多样化,美术教育的价值是随着美术目的的变化而更为丰富的,因此民族民间美术教育可以使美术教育的价值得到更大的发挥,新时期的美术教育的价值更是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并承载着重大的社会责任。美术教育的价值是教育客体与教育主体之间的抽象关系,它虽然是抽象的但对于美术教育的发展方向却起着指导性的作用。

四、对美术教育的作用

民间美术篇4

一、一件件手绣品

母亲,称呼起来非常亲切,她最疼爱自己的儿女。就拿母亲给自己孩子缝制的兜肚儿和虎头鞋来说吧,这是做母亲的拳拳爱子之心,那浓重的色彩反映出母亲的殷殷盼望之情。一双虎头鞋不单单只是为了给孩子穿,还是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祝福,那虎头上精心绣着一对大大的眼睛和一双粗壮的眉毛,真是虎风虎气。更有趣味的是,虎鞋的四周加上四只虎爪,这样使虎鞋底加宽了,孩子走路时着地面积大,立身站得稳,这象征着母亲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成长中能有个好的身体,像虎似的勇猛健壮,投入社会后励精图治,大有作为。

过去,绣花是衡量妇女品性与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能绣一手好绣品的年轻女子被冠以心灵手巧的美称,也成为年轻男子们追求的对象。旧习,姑娘出嫁前都要亲手绣制一双精美的绣花鞋,在举行婚礼的庆典时穿上,然后就一直珍藏到年老再拿来做寿鞋用。姑娘出嫁时,如果陪嫁的东西中有她亲手制作的生活用品,这些枕头顶、被帐、手帕等都绣上了精美别致的图案,将会赢得婆家人的称赞、好感和尊重。这就是民间工艺美术的精深之处,它的每一件作品都表达着一种感情、一种精神,无论是希望还是欢乐,都给人们带来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惜,这种热爱与珍惜中饱含了人们的心声和感情,它是最能接近人民、最能接近生活的群众艺术。

二、一幅幅乡土剪纸

剪纸是一种通过图形来呈现劳动人民观念、情感与愿望的艺术形式,它将人们的现实生活加以提炼与升华。乡土艺术家往往把生活的自然情感进行回忆与沉思,融入到剪纸中,因此,剪纸艺术中的图形、色彩都是劳动人民对现实生活进行感悟、升华而形成的民间艺术语言,它是用外在形式宣泄内在情感的一种艺术行为。

每当逢年过节,剪纸就是人们用来表达祈福迎祥的美好愿望的载体。其时屋里屋外和院内都是要进行装饰的,花枝招展的是窗户,艳若朝霞的是门画楹联。新年前夕家家户户扫房清尘,务必做到窗明几净,然后再在洁白的窗纸上贴满红红翠翠的窗花,别有一番风致。而在新婚之典,一应用品都需有“礼花”的覆盖,“礼花”亦称“喜花”,悦目养眼,别有意趣,不仅充满喜气,还能讨个彩头,礼花上的象征之物,有花草树木、吉物器皿、图腾字意与抽象图案等,它们包容了人们祈盼吉祥如意的理想、祝福。比如婚嫁贴“喜”字就很有讲究,出嫁女的一方应贴“禧”字,这表示的是喜庆和吉祥,而娶媳妇的一方则应贴“喜喜”字。这个“喜喜”字,原本属于民间的集体创造,以“喜喜”来比喻喜上加喜,这一方面根源于民间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一种民族的共同心理,她们在剪“喜喜”字时,又将底子与花鸟、瑞兽、图文等形象组合在一起,增加了剪纸的内容和意蕴。民间常见的剪纸内容有:婚嫁用的枕头、鞋面,多取“龙凤呈祥”“双龙戏珠”“麒麟送子”“如意石榴”等嘉言吉语和喜庆祝福的内容;用于寿公寿婆的服装,则剪些“团寿”“长寿”的变形字,“龟寿鹤年”“吉祥如意”“杞菊延年”“松鹤长春”等图案;用于儿童的鞋帽、肚兜、围嘴儿等,则多取狮型、虎型、兔型与鱼型等,皆有虎虎有生气与活泼可爱之喻。民间艺术家们剪出的图案,都是其心中的真实感情和活泼灵性的流露,无不烙上她们热爱生活、熟悉生活的印迹。既反映出农村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又折射出淳朴善良、朴拙厚道的民风。她们的剪纸作品情浓意长、精美绝伦,是生活的装饰,是生活的礼赞,也是生活的记录。

三、一张张民间年画

民间年画是一种古朴的艺术,有“画尽意存”之美,那浓郁的乡土气息散出迷人的芬芳。在我们老家传颂着一个有关民间年画的故事:

1998年初春的一天,家乡迎来了一位远道而来的陌生的台湾客人,他是1948年解放战争时期,由青岛随部队去台湾的,这一别50多年没有回家与亲人团聚,特别是家里还有位95岁的老母亲。他在那无数个日月里,时刻思念着故乡这片热土,但他没有条件回大陆来。在1998年春天他去日本出差时,乘机找到了中国驻日本大使馆询问,提出想回大陆探亲的请求。大使馆的工作人员热情地接待了他,同意他由日本回大陆来。很快给他办好手续飞回家乡,使他见到了一别50多年的老母亲和其他亲人。不久后,他要回台湾的时候,家乡的亲人没有送给他什么金银财宝类的贵重物品,却只送给他一本《清明原版木板年画线刻精选》画册和其他民间工艺品。

他回到台湾后日夜反复阅读,使他从灵魂深处忆起了童年时代在故乡的情景,如在过大年时,家家户户的室内张贴着各种内容的民间年画,窗户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剪纸,孩子们手里玩着各种各样的民间玩具……这些都使他的心情物化,体验到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的魅力、神秘和伟大,那独特而颇具情调的艺术形式,绚丽多彩,璀璨斑斓。也感受到中国的民间工艺美术,是一条乡间的路,是一分赶集回家的喜悦心情,是一家人过年过节时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盼。它用自己特有的语言描绘着自然,描绘着生活,这是民间能工巧将用他们的勤劳满足着自己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融会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表达出对热土的爱、对故乡的眷恋。“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立像以尽意”,我们的民间工艺美术是讲究“立像尽意”的,一件件工艺品包含着浓厚的民族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在它平凡的外表下蕴藏着一片火热的心,体现出一个人心中真实的思想感情,使人们懂得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犹如一方富饶肥沃的土地,又似花园里绚烂的花朵,在艺术之林绽放出灿烂的光彩。

从此,这位台胞决心回到故乡以实际行动报答亲人们的深情厚恩。所以,在同年金秋他辞退了职务,回乡投资6000多万元人民币,建起了一个“民艺蔬菜加工基地”,每年可以加工冷藏蔬菜3600万吨,销售到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个基地拉动了该地区农业生产种植结构,使8千多亩粮田变为菜园,原来每年每亩收入几百元,现在则达到1万元左右,使周围十几处村庄的3000多名闲散劳动力安置了工作,每人每月工资1千多元,不仅使乡亲们致富,还给国家增加了税收。现在的“民艺蔬菜加工冷藏基地”已经成为这个地区的龙头企业,对国民经济的腾飞发展增添了力量。

民间工艺美术展示着人类深厚的感情,它是一座桥,是一座传达人们思想感情愿望的连心桥,时刻不断地在传递一个“情”字。人间有了深厚的情,才能达到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共创伟业。

民间美术篇5

中国美术是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华夏民族所创造的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占据一定立体或平面空间的艺术。在中国,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大约产生在史前时代。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仅演化出建筑、雕刻、绘画、工艺造型等门类,还形成了不同于西方美术的独特传统与体系。其中民间艺术是中华文明的象征,是民族精神的传承,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更要重视民间艺术的发展,让中国民间艺术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我们应更加注重中国美术的民间艺术。本文主要以中国的古代壁画、古代山水画及民间瓷器为重点,谈谈其历史性及其特点。中国古代壁画,是绘在建筑物的墙壁或天花板上的装饰性图画,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最悠久的一种绘画形式。中国壁画自古以来就具有独特的气势与风格,它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是绘画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墓室壁画。目前已发现的最早的壁画是汉代作品,其分布较广,河南、山西、辽宁、河北、山东、内蒙古等地的汉墓都有壁画。画的内容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以及表现生活场景的内容。

中国古代石窟寺壁画自佛教传入我国,除墓室壁画外,还大量出现宣传佛教内容的壁画。在甘肃、河南等地的石窟寺中就存留着许多美丽的佛教壁画。莫高窟壁画总面积达4.5万平方米,题材主要是佛像画、神怪画、故事画、经卷画、佛教史迹画、供养人画像(肖像画)、装饰图案等。其中多数是依据佛经绘制的佛教宣传画,但在通过造型艺术表现时,古代艺术匠师们根据现实和当时社会生活塑造神灵和人物形象、生活场景以表现故事情节内容,因而它直接、间接地反映着社会历史。中国古代山水画,主要描绘对象是自然风景。它不但表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而且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自然观与社会审美意识,甚至从侧面间接地反映了社会生活。中国山水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科出现的比人物画晚,但它在中国绘画史上得到了突出的发展,并且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多种画法和艺术风格。主要的有青绿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造化”;是指自然,“心源”;指心灵感受。“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大意是,山水画家创作既要以自然为师,同时又得力于画家对自然的感受。它正确地指出了中国山水画创作的基本原则“南北宗”;———是明代画家董其昌借用唐代佛教禅宗分为南、北二宗来解释自唐至明数百年的绘画发展,他按绘画的创作方法和画家的身份,将唐以后的山水画也分为南北二宗,将水墨画法的文人画家比作“南宗”;,将青绿画法的职业画家视为“北宗”;。唐代的王维、李思训,后世称为“南北宗”;。北宋的山水画,虽然在所描绘的自然景物中包含着画家对这些景物的感受和理想,但更主要的还是以客观地描绘自然物为主,代表人物是范宽、郭熙和王希孟,对后世中国画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的民间瓷器从商代出现原始瓷时开始,东汉至三国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三国以后到南北朝,瓷器进入了一个辉煌的发展时期,南方有青釉瓷,北方有青瓷。隋唐时期是我国瓷器的一个重要的成长时期,这时瓷器普遍用较高的火候烧成,胎质较硬。瓷器在社会生活中日渐受到重视。唐代开始有了“窑”;的专称,它象征着瓷器产量的增长。宋代瓷器产量高且质量好,为明清瓷器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元代时期,我国瓷器大批行销海外。明清是我国制瓷业的鼎盛时期,造瓷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胎釉细腻,色泽鲜明。移植珐琅彩和创造粉彩是当时杰出的成就。这种传统习惯一直沿用到现代。唐代瓷器造型繁多,装饰更加丰富,采用的手法有绘画、刻花、印花、捏塑等,内容包括日月、花草、树木、动物、人物、建筑等。五代时期继承了唐代的制瓷风格并有所发展,其中密色瓷为当时瓷器的最上品。五代时期一些重要的瓷窑体系基本形成,如定窑、耀州窑、磁州窑等。宋代制瓷业比唐代规模更大,名窑众多,工艺水平超越前代,达到繁荣的新阶段。民间美术艺术琳琅满目,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发展五千年的见证,是我们珍贵的民间瑰宝。(作者单位河北省藁城市第四中学)

民间美术篇6

一、利用民族民间美术进行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1.民族民间美术是弘扬我国民族文化与精神的重要载体

文化部部长孙家正说:“民族民间文化是我们的根,是文化发展的源泉。这是我们的母亲文化,我们不能忘了‘回家的路’。因为人的情感需要它,人的心理需要它,我们走向未来需要它。”中国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亿万劳动群众为了满足自身与社会生活需要而创造的艺术,它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形态,代表着民族文化群体的中国本原宇宙观、美学观、感情气质、心理素质和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民间美术因其独特造型与审美方法,产生出鲜明的美感特点,质朴与淳厚所蕴藏着的民族精神,具有强大的生命活力。在我国广大农村中,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是人们生活与情感传达的重要文化载体。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等地的民间年画,无锡泥人,陕西、河北、山东的剪纸与民间玩具、皮影,户县、金山、邳州的农民画与舟山渔民画,充分发挥了渔民和农民的想象力和创造才能,富有民族特色与充满鲜活的艺术生命力。

2.一定程度上有效地保护与传承民族民间美术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化与现代化进程冲击着民间文化,使民间美术处于逐渐被遗忘的角落或部分慢慢地枯萎与变异。WWw.133229.COM在经济全球化所引发的强势文化对民族文化的;中击下,已造成一种相当普遍的认识,认为过去的文化是落后的老土文化,只有现世的文化才是有价值的先进文化。令人感慨的是,这种思想在相当多的人群中,尤其是在青少年中占有相当市场。这正是作为民间文化重要一脉的民间美术逐渐消亡的社会背景和重要原因。这样的消亡正以惊人的速度进行着:靳之林教授20年前对全国的皮影进行考察时,还有2500个皮影班活跃在山区与平原的城乡,现在剩下的民间皮影班还不到250个。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美术是记载和传播文化的最好载体之一。美术教育以独特的活动方式传递着人们的情感,表达着人们的审美需要。美术教育作为国家的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已普遍性存在着。把民族民间美术融合到当前学校的美术教育中,对逐渐衰微消亡中的民间艺术来说,无疑是必须的,它将对民间艺术的延续起到一定的传承。

二、美术教育——民族民间美术的发展趋向

1.民族民间美术进行美术教育的大环境

随着我国对民间艺术保护意识的加强,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已经培育了良好的人文大环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公布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中国昆曲与古琴名列其中,使得中国几十年来一直在努力从事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提到了新的高度。近年来,国家下发了《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民族民间保护工程的通知》等文件,并专门成立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中心。由过去民间自发组织的抢救和保护活动已经发展为政府出面的工作,此项工作无疑对民间艺术的消逝起到了遏制作用。第二,2000年教育部修订的美术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中小学教育中的民间美术内容要达到课时总量的10%一20%,体现民族特色,充分发挥我国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的作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这个规定为民间美术教育工作的实施提供了政策保障。第三,教育部在新制定的《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等目标,这对利用民族民间美术进行学校美术教育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第四,民间美术渐渐走进了主流文化研究的视野,研究者从更广阔的文化背景下把握其历史发展脉络和精神结构,使民间美术能够多元化、全方位地发展,民间美术的理论研究也呈现出多角度、跨学科的态势。第五,中央美术学院正在进行民间美术教育试点,虽说是个案,但对民间美术的关注已经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2.编写各具特色的本土美术教材

民间美术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传达着人们美好情感和审美情趣。但是,这种艺术精神的传承与显现,需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来实现,而美术教材的编写无疑承担着这样的任务。美术教材是美术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对本土美术教材的编写,应完整地把握民间美术的艺术精神,统筹地安排教学大纲与内容。现阶段教育部门虽没有一本完整的民间美术教材,但随着民间美术在现行美术教材中的比重加大,客观地讲,几年以后将会出现民间美术教材。我国已在《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增加传统文化的内容,提出编写美术教材既要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要涉及现代艺术的观念和方法,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路。目前,部分省教育部门已经充分认识到了民间美术的重要性,在新课标精神指引下,在现有教材结构的基础上,正在逐步加大民间美术在美术教育内容上的比重,教材中主要渗透了民间工艺、剪纸、年画与渔民画等一些民间美术内容。可以设想,今后省级美术教研室和部分学校将会组织专家,利用民间美术的资源编写乡土教材或校本教材,这将进一步推动民族民间美术的开展。也可以看到,对于民间美术教材的编写,一是给予民间美术以一定的课程地位,也可以把它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以此来弘扬民族文化精神。二是给美术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参考依据,结合具体教学情况实施课程教学。三是教材的编写为学生提供了民间美术学习的方法,也展示丰富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图像世界,有助于学生更能直观地感受民间美术的艺术美感与精神。

3.优先在优势教育环境中开展民间美术教育

民间美术要改变目前的状况使其真正地“活”起来,学校教育是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教育的途径,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以此来影响文化进程与经济的发展。具有优势的教育环境主要指经济较发达和民族民间艺术浓厚的地区。艺术的发展同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总体上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县域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往往对艺术影响于社会的认识程度较高,因此比较重视文化艺术的建设与进程。而文化艺术对地方社会经济的促进也是全方位的、深层次的。抢救保护民间文化艺术最终目的是要合理开发利用它们的潜在价值,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因此,在较发达的经济地区利用民族民间美术渗透到美术教育中首先成为可能。其次,拥有民族民间艺术的地区,也为其进行美术教育提供了平台。美术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是不能脱离文化情境的,特别是本土文化。民间美术浓厚的地区,人们能从多元文化的角度出发,认为各种艺术都有其存在的价值,都是我们人类精神所需要的,也会以宽容心来对待艺术,认为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同样具有价值,不会厚此薄彼,不会极端排斥民间美术。北京石景山区是一个民间文艺浓厚的地区,中国民协在此创办的“中国民间艺术传承基地”,正是以学校的形式抢救、保护、传承和弘扬民间艺术,并为民间文艺铺路搭桥。

4.民族民间美术产生新的生命力

当前,民间美术只有通过转化角度与通道,由此获得新生的可能。中国民协秘书长刘春香在一次授牌仪式上说:“在进行民族文化建设的今天,民间文艺要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进社区”。把民族民间美术融合到学校美术教育中无疑是一个落脚点,特别是在大学的文化情境中。而大学是主体教育,通过组织民间艺术家、专业教师传授知识与技艺,把握民间美术的民族精神,才有可能为民间美术做出实质性贡献。当然,随着艺术传承对象的改变以及教师对艺术精神的理解,势必产生不同于以往作品的形式美感与审美需要。在这里,民间美术精神的传承与延续,美术教师是关键。教师是学习的激发者和信息的呈现者,教师的认识程度对学生学习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为了达到对民间美术整体、辩证、动态的综合把握,应要求具备一定的民俗学、艺术学、人类学与宗教学的知识,并善于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准确、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地表述相关问题。适应时代的需要,教师应充分利用、融合现代媒体技术(如电视、电台、录像、多媒体、互联网等)来推广优秀的民间文艺作品,有助于学生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实现民间美术的再创新。这种新的融合不仅给艺术提供了新内容,同时也给艺术提供了新的形式。应该看到,当主体对象发生根本性改变,重新进行融合、改编与创作后的新民族民间美术,必将会产生新的艺术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靳之林.论中国民间芙术[j].造型艺术.2003,(6)2—4.

民间美术篇7

民间美术丰富的式样和造型方式,对开阔艺术设计教育视野和创作思路以启示

首先,民间美术的图形通过高度的概括、变形和夸张,将事物的形态、结构归纳、整理,并突出客观事物中本质的、典型的特征。运用变化与统一的基本原理,以点、线、面的形式设计制作而成。在图形的组织形式上有对称与均衡、条例与反复、节奏和韵律、对比与调和等形式美的规律,在构成形式上有单独图形、适合纹样、连续纹样等形式造型。但它的形象还是与现代艺术的抽象表现有所不同,其形式结构多为本民族文化的对称形式和单纯的色彩表现,大胆提炼生活行为的典型特征和夸张事物表象,表达对生活认识的客观感受,使艺术形象既符合完美意象又不失生活逻辑。民间美术的这种变形手法和组织形式,可为艺术设计教学中对图形设计的形式美原理与法则提供参考借鉴,并在教学中不断提炼、取其精华,并促进民族民间美术元素的现代运用。其次,民间美术构图的圆满性和随意性,对现代图案的构成形式与内容的教学也有很大的启发。民间美术造型崇尚圆满完美,不局限于固定视点,可以把长期观察到的体验充分表现在作品中,使局部与整体协调,融多样性于统一之中。民间艺人对于视觉不能触及的现象会凭借主观经验加以推断,对宇宙万物有独特的理解,他们所表现的真实是一种主观性的真实,带有浓厚的意念成分,追求情感的真而舍弃形象的真。[2](p12-13)作品中的形象不受时空限制,且形象避讳残缺,造型饱满、圆浑。民间艺人以原始意象为基础,追求主观的真实,这与近现代美术教育体系中的科学、理性的观察表现方法大相径庭。民间美术的很多艺术式样在造型时,把应被遮挡的部分也表现出来,做全方位的展现,造型随意,画面丰富完整。画面既展现物理空间的客观存在,也有理性认识的物化形态。这种理性与感性认识相结合的构成形式值得现代设计借鉴。再次,民间美术造型的组合性和抽象性形式也是现代设计常用的方法。在原始美术产生的阶段,人类在与自然斗争时总处于劣势,人们崇拜具有超强能力的动物,如牛、熊、虎、鱼。这些动物与人类的始祖相关联,经过几千年的延续成为民间美术符号。[2](p14)如“龙”为:蛇身、兽脚、马毛、鹿角、狗爪、鱼鳞和须组成威武凶猛、相对固定的形象。这种如梦幻般的拼接组合方式表现出一种超自然、超科学、超逻辑的自由,使受众产生无尽的联想。现代设计中的重构表现形式不也从这类构成形式发展而来吗,在教学中只要大胆探索民间艺术的设计风格和技巧,学生的修养、创作思想和情感表达能力将得到提高。

民间美术的审美思想和意蕴,可供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借鉴,以提升设计作品的内涵和质量

天人合一,混沌阴阳,象征寓意,这些都是民间传统文化惯用的思维方式和想象逻辑。原始人类的蒙昧意识产生了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观念和对神的崇拜观念,相信人类和动植物(或物件)之间存在着神秘的联系,进而产生图腾崇拜,在原始的自然信仰宗教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图腾艺术,使人类的生存精神有了最初可感知的生命依托偶像。[3](p12-13)图腾艺术深刻地影响了民族传统艺术的思维方式,图腾艺术作为一种非艺术目的之“图式”创造,已具有了原始审美意味。生存与繁衍是整个民间艺术的生命主题,祈福求吉是民间吉祥艺术重要的文化内涵,避邪禳灾是民间吉祥艺术信仰观念的又一种文化内涵,避邪心理贯穿于吉祥艺术之中。这是民间美术追求尽善尽美、纳福求吉的审美思想,在现代艺术设计中也常常被借鉴和运用。民间美术的意象图形为现代设计提供素材。民间美术的视觉符号追求神似,以意念造成意象,期间渗透着人们的心理感觉、理解和幻想。以符号为基础,这些符号长存于本土,植根于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如苗族的龙造型之一“蜈蚣龙”,其造型是蜈蚣头、蚯蚓身、无鳞甲,作为稻作民族,苗龙的农业意象集中体现在龙牛合体,龙主水、牛耕地,力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些形态符号,长期在苗族民间传承,不断地修改、提炼、加工而成,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龙、凤等这类意象的造型在现代艺术设计中成功的运用比比皆是,如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凤凰图形标志。借鉴民间美术的寓意性,可以提升现代设计作品的品质。民间美术的寓意与象征的表现方法,是从民族原始文化艺术观念的方法中继承而来,是民族群体古老生命意识的反映。民间吉祥艺术中的龙、蝴蝶、太阳、石榴等,都和原始宗教中的自然崇拜及图腾崇拜有着深刻的关联。民间的这种吉祥艺术作为观念性的艺术,象征隐喻的手法使吉祥艺术文化观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并形成庞大丰富的艺术象征体系,为民间群体的生存心理带来了莫大的满足和慰藉,为当代艺术设计提供营养源泉。如重庆城市形象标志——“人人重庆”,寓意重庆市民高高兴兴地携手合作,建设城市。但是,仅仅有人还不足以表现重庆的整体形象,靳与刘设计公司再深入地研究重庆的文化根源、民族性格之后,用“老虎”代表重庆人民刚烈性格,“舞动的人群”代表欢乐,“巴”字代表其巴渝文化,长江则似“凤凰”给重庆带来吉祥,再加上“大山大水”等地理元素,设计成一个主题图案。它有书法的笔触,现代化的色彩;可分拆,也可合并使用,充分挖掘民族民间文化。一经推出,即受欢迎,获得重庆人民的认可,成为重庆的城市名片。借鉴民间美术作品的谐音取意,可以提升现代设计作品的情感性。民间美术常以谐音取意,采用谐音假借、语义双关表现法,其寓意深刻,把所谐之音点落在吉祥的本意上,是在所谐之物的生命内涵上人为添加的吉祥寓意,别出心裁地传达主题思想。如民间美术里的蝙蝠、寿桃和双钱组合成的图形取意“福寿双全”,民间的谐音取意吉祥图形围绕着人的生存本体,注重吉祥心理的精神象征和朴素的生命功利性的追求,后逐渐转化为实际功利的福财功禄世俗价值观的追求,如今以谐音表示吉祥的现象以渗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尽量避讳不吉祥的图形和字眼,以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同时也是民间美术传承和发展的新渠道。

民族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是传承和发展民间美术的最佳载体

民间美术融入民族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有利于对民间美术进行专业化和系统化的调查、收集、挖掘、整理和研究;有利于民间美术传承人的培养;有利于民间美术艺术式样的再创造。多数民族高校地处民族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民族民间美术资源,也具备研究民间美术的人才队伍。在民间美术研究中,结合艺术设计教学体系需要,以开放性的视点,全方位地对民间美术的艺术形式、造型规律、审美特征因素以及精神内涵进行调查与研究,发掘民间美术的新资源,推动民族本源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在艺术设计教育时,利用现念和设备发挥民族高校在国家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信息职能、人才培养和培训职能以及重要的文化发展创新作用,力求让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民间美术凸显出特有的风采,将民间美术的实用性、形式的多样性、题材的丰富性和审美的寓意性融合在民族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之中,吸取精华,这既能提升设计作品的艺术意蕴,同时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对民间美术的学习和研究,进而产生对民间美术的热爱之情,也为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发展培养了高素质的应用型和研究型的人力资源,解决了传承最根本的人才培养问题,使民间美术后继有人,振兴和发扬民间美术的精髓。通过现代的设计理念,民间美术艺术形式得到新的创造,表现技法也得以提高。逐步形成具有民族性的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特色,使民间美术通过高校教育得到不断创新和发展。#p#分页标题#e#

民间美术篇8

关键词:民间美术;传统;文化

中国民间美术是由中国人民群众创作的,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为目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流行的美术。它融贯于民族群体的生产生活、衣食住行、人生礼仪和信仰禁忌等社会生活形态之中。它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形态,蕴含着中华民族由原始社会到今天长达七八千年的历史文化的积淀,从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的原始文化遗存直到近现代的商品经济文化,堪称民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和博物馆。

中国民间美术是组成各民族美术传统的重要因素,为一切美术形式的源泉。广义上说,民间艺术是劳动者为满足自己的生活和审美需求而创造的艺术,包括了民间工艺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和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狭义上说,民间艺术指的是民间造型艺术,包括了民间美术和工艺美术各种表现形式。其主要形式有:

一、年画。始于清光绪年间的“门神画”。属于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主要产地有杨柳青、桃花坞和山东潍坊等。内容有花鸟、胖孩、春牛、神话传说与等,表达人们丰收的心情和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与乡土气息。

二、刺绣。古称针绣,是用绣针引彩线,按设计的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代表是粤绣。此外尚有顾绣、闽绣、和绣等,都各具风格,沿传迄今,历久不衰。绣品的用途包括:生活服装,歌舞或戏曲服饰,台布、枕套、靠垫等生活日用品及屏风、壁挂等陈设品。民代刺绣种最著名的是顾绣。

三、风筝。为中国人发明,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其学生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更而演进成为今日多线风筝。

四、剪纸。剪纸,又叫刻纸,或剪画。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其造型特点尤其值得研究。作为中国本源哲学的体现,在表现形式上有着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征,同时民间剪纸用自己特定的表现语言,传达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本质。

五、传统编织工艺品。编织工艺历史悠久,它的起源早于陶器。陶器制造最初是在编制的或木制的容器上涂上粘土使之能够耐火而产生的。

就中国民间美术从构图,创作手法、创作背景、表达意向以及艺术影响有以下观点:

首先,民间美术构图丰满,形象憨厚,色彩艳丽,纯度高,非现实的描摹,生活实况实景表现。从艺术生成的价值角度看,民间美术的创造是劳动人民,艺术是为着生产、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它依存于现实语境。从文化衍生的角度看,民间美术是民俗文化中的一种艺术表现形态,是民族文化生态优化中的自律与自为,是中华民族深层的文化发觉。它起着美化生活、教化育人的作用。从艺术表现题材应用分类看,体现在岁时节令、人生仪礼、祀神祭祖、日常起居、工具用具、文化娱乐,儿童玩具等方面。民间艺术如同一张强大的精神之网笼罩着人们的各个精神生活空间。

其次,民间美术的创作手段是以民族根源上流传下来的造型语言为基础,民间美术成为创作者对于自我主观意识的强烈自信。它们有一些共同的表现特征规律不以再现客观现实为目的,而形成了艺术创作中重视直觉、意念、臆断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以重建美好的现实、理想和必然。民间美术色彩热烈、喜庆,造型夸张、幽默,艺术形式生动活泼,表现技法质朴无华而又大胆、鲜明,使得劳动人民的情感在创作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从功能上看,它包括了侧重欣赏性和精神性。作品的题材和内容充分反映了民间社会大众的审美需求和心理需要,造型饱满粗犷,色彩鲜明浓郁,既美观实用,又具有求吉纳祥、趋利避害的精神功能。

再次,中国的民间美术,其扎根于深厚的平民生活,渗透了劳动民众的审美意趣和理想愿望,体现着民族的心理素质。它不仅仅是一种平民化的艺术,它也是研究人类文明进化史的活化石。学习中国民间美术的精神所在,是重新恢复传统的辉煌的艺术存在,以及吸收民间美术中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本源的活力,并把它贯注到新的创作中去。

最后,中国的民间美术的审美意象更注重追求情感的真实性,不注重形象上的真。“不求形似,但求神似”是主观的真实。创作的随意性就是基于这个道理。在创作过程中民间艺人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洒脱,大胆,超脱现实的禁锢。

中国民间美术在继承传统的优秀审美观念的同时找到突破,将民间美术中文化精髓通的认识和理解转化成符合时代要求的视觉语言,并赋予其时代的气息和新意。要将传统和现代有机结合,使传统与现实互动,使民族精神与时代特征互动。只有这样才能使设计创新,才能在竞争中闪烁出与众不同的光芒。

民间美术篇9

《通渭县志》载,通渭的民间美术主要有剪纸、年画、刺绣、陶塑、雕塑、玻璃画皮影道具制作等几类。我以此为据,对通渭13个乡镇14个村社,共计781户农户进行调查,得出的结果不得不让人深思,过去春节每家每户必剪必贴的剪纸(通渭以窗花为主),现在只有13%的农户仍保持这个传统。有93%的用户不再贴传统的木版套印年画,有7%的农户甚至什么都不贴,陶塑和雕塑基本消失,刺绣和其他民间美术寥寥无几。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不得不思考,具有“书画之乡”美称的通渭为何传统的民间美术“衰败”得如此之快。我做了民意调查,有15%的人认为由于工业技术的运用,手工制作的传统民间美术失去了市场;有21%的人认为传统的民间美术太粗糙,太单调,没有生气;有50%的人认为通渭民间美术停止不前的原因主要是人们过分追求经济效益所致;有14%的人无意见。

以上三种看法,虽不全面,但都各自提到了一些原因:首先,不能否认,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对民间美术的冲击,改革开放使人们对时间、经济效益的认识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在通渭坚持进行民间美术创作的大部分是农民,特别是农村妇女。改革开改之前,农村妇女在农闲之余无事可做,边串门边做针线活,给小孩绣鞋头、绣枕头、绣荷包或在寒冷腊月剪窗花做花馍。男性在地里农活干完之后,变着花样制作各种年画、陶塑等,用来美化自己的生活环境,增加过年过节的欢乐喜庆气氛。像这样的创作,大都属于“自给自足”型,主要用于满足自己的需要,只有少部分在集市上卖掉给家里换点油盐酱醋。

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的时间观念、经济效益认识有所提高,人们抽空外出打工,想着怎样才能赚更多的钱,因而很少有人像以前那样待在家里一针一线地搞没有“钱”的东西,因此,民间美术在向“钱”看的社会背景下首先失去了“生产力”。

其次,通渭民间美术的发展缓慢或者说停滞不前,更重要的一点是它赖以生存的“民俗”的逐渐消失和变异。“民俗是民间美术的文化缘由和创作源泉”,①换言之,民间美术是民俗活动的工具,是民俗文化的形象载体。中国的民俗与中国以农业社会为基础的国情有着直接的关系。通渭也不例外,作为一个贫困的农业大县,农民在很大程度上靠天吃饭,人们出于对“天”的敬畏,往往特别注意采用过节的祭祀仪式。例如春节祭“天”拜“地”,求“财”,与之相应而创作的“天官”、“土地”、“财神”等艺术形象。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再相信神灵的作用,不再通过祭祀来消除对未来的恐惧,开始相信自己的双手,这种仪式也就慢慢变淡或消失。随着这种民俗的淡化,它的表现形式民间美术中的相当一部分也就自然而然地隐退了。

最后,现代工业技术的广泛运用是通渭民间美术衰落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由于现代工业的迅速、便捷性使待续了几千年的民间美术也不例外地被卷了进去,传统手工制作的木版套印年画被整齐划一的现代工业印刷年画所代替。“心灵手巧”的“瓦匠”和“木匠”制作的各种各样的陶塑和雕塑作品也被砖瓦厂、家具店的“机械化”给整齐划一了。人们只图省事,也乐意购买这些“快捷了”的商品。例如买上一块花布既可做鞋头、袜底,又可做枕头、窗帘、床罩等,一块花布便可代替过去的很多工序。

综合以上分析,通渭民间美术的现状从表面看是一件非常合情合理的事情,似乎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潮流。但静心细想,也不尽其然,古往今来,很多是非曲直、良莠真伪、真理和谬论都是相伴而生的,须仔细分辨,区别对待。正如某些生物在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下,面临着绝迹,甚至已经从地球上消失,我们总不能说它们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民间美术存在现状的好坏,不能看一时的表面现象,应从更深层次去挖掘。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靳之林先生曾说:“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形态,代表着民族文化群体的中国本原宇宙观、美学观、感情气质、心理素质和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反映了中国本原文化的哲学体系,艺术体系,造型体系和色彩体系。因此,愈具有广泛群体性的民间美术门类,愈是反映了中国本原文化内涵与艺术形态……”②看来,民间美术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艺术,它作为一种艺术形态,已成为民族灵魂和精神的载体。

据我对通渭十几个乡的十几位德高望重的老者和民间艺术家的调查,他们中有大部分人认为传统的有地方特色的民间美术更好、更有欣赏价值、更能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而接受调查的青年人则大多数认为通渭民间美术太单调、太粗糙、太陈旧,认为现在的工业印刷年画等色彩更鲜艳、更丰富,形象更逼真、更大众化,用工业印刷品代替过去民间艺术家用手工制作的刺绣、年画、剪纸是一大进步,是好事。的确不错,相比之下,现代的工业印刷年画、门神颜色更鲜艳、更丰富、形象逼真,并且“大众化”的程度惊人,我走访了十几个乡镇,所见到的新型门神不只是相像,而是完全相同。民间美术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最有价值的一点,就是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与地域文化特征。由于各民族各地域的劳动人民的文化上的凝聚力和各不相同的心理素质、审美旨趣,加上不同的地理环境,在艺术上才表现得丰富多彩。正由于民间美术的纷至杂呈,才使它有永无止境的研究价值。通过对它的研究,可了解一个民族一个地域的历史、文化、人文思想、风俗习惯及其生存方式和思维习惯,可以说它是民族文化人格的“折光镜”。例如在少数民族的民间艺术中,仍然可以看到许多古老的样式,甚至能看到原始的内涵。因此,有人将它称为“活化石”。又如甘肃的民间剪纸艺术属于中原文化体系,对其品种、用途,内容和风格特点,与质朴、稚拙的陕西民间剪纸一脉相承,但某些作品又比陕西民间剪纸显得更古拙原始,显示出甘肃特有的文化特点。而甘肃东西部的民间剪纸也不尽相同,河西一带的剪纸更粗犷、深厚而质朴,流露出强劲有力的游牧气息和杂居的民族风情,内涵丰富而多样。同时,因地处高原和长期的风沙侵袭,剪纸的造型比东部的更厚实、拙朴、简洁,构成了河西走廊民间剪纸特有的区域性风貌。可见这种“大众化”还是不要的好。#p#分页标题#e#

有人认为通渭民间美术内容太陈旧,形式太古板,又过于抽象,不如现在的工业印刷品好看。这不能完全否定,通渭民间美术也不能说十全十美,也有不足之处,但我们不能存在一点不足就全盘否定,至于通渭民间美术“粗糙,不写实”,其实这也是民间美术的特点和优点所在,纵观所有的民间美术,不管民间美术发达的山东还是陕西,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表现上具有概括性,通过概括象征寓意和浪漫主义的手法体现主题;构图鲜艳强烈,富有装饰效果。通渭民间美术大都是由一些有丰富劳动经验的农民所创作。他们大都是所谓“没文化”或“文化程度”不高之人,特别是一些农村妇女,她们在农闲之余剪窗花、刺绣、做花馍。她们不受外界的影响和约束,进行大胆的取舍,概括地表现自己想表现的对象。从她们作品中可以看到完全不符合“自然规律”的场景。它完全是一种写心表意和具有明显意想特征的式样,这种无拘无束、夸张不写实的艺术正反映了农民的淳朴思想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热爱。

通渭是有名的“书画之乡”,搞艺术的人甚众,因此就更应该重视民间美术,“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的母体艺术”。从发生学角度看民间艺术一直是其他艺术的基础,特别是农民自己所创造的艺术,因为没有经过训练,都是自发式、即兴式的、以自然为美的,所以感情很充沛,它为专业艺术家提供了难得的“原料”,专业的艺术家经常从民间艺术中吸取养料。因此作为绘画大县的通渭更应该重视保护自己创作的“原料”。

民间美术篇10

在营造民间美术环境时,我们把民间美术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与主题活动相结合,并把民间美术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活动中。

1.民间美术走进幼儿的集体活动

民间纸艺教育符合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学习特点,幼儿可以根据生活经验,在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喜欢的方式自主地选择活动材料,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纸艺活动,激发他们理解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力,促使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在大班民间美术“十二生肖头饰”集体活动中,主要让幼儿欣赏纸艺作品,了解民间纸艺的特点,感受中国民间纸艺的艺术魅力;运用剪贴的方法,制作出形象各异的十二生肖;激发对民间美术活动的兴趣。老师为幼儿做了充分的活动准备工作,如: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有画小动物的经验,知道自己的属相。物质准备有民间艺人制作纸灯笼作品的照片;民间纸艺中,不同手法的灯笼作品若干;十二生肖动物图片、头饰范例若干;人手一张彩色蜡光纸(做成帽子用于固定头饰或直接在帽子上装饰动物的五官)及各色彩纸若干,剪刀、胶棒等材料,民间音乐。本活动老师紧紧围绕“欣赏民间纸艺,感知民间纸艺的基本特点;引入十二生肖,激发创作欲望;播放民间乐曲,幼儿创作表达”三个环节展开。在活动中,幼儿运用已有学习经验,选用大些的纸先制作成了帽子(有三角的,有方形的),再选用小些的纸制作动物的五官。在制作动物五官时,幼儿记住了老师的提示,要突出每个动物的主要特征,让别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幼儿在民间乐曲的陪伴下,陆陆续续的作品呈现出来了,有的幼儿用折纸的方法制作了老鼠、小蛇头饰,有的幼儿运用画、剪、贴的方法制作了虎、兔、牛、龙、猴等十二生肖头饰。幼儿戴着自己制作的动物头饰和同伴快乐合影,快乐分享,快乐体验。通过这次活动,幼儿在制作过程中不仅活跃了大脑,而且锻炼了动手能力,增进了幼儿对民间美术的审美情趣。

2.民间美术渗透主题区域活动

在“中国娃”主题活动中,我们创设了益智区,在活动区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许多民族娃娃,目的是让幼儿了解各民族的名称、服饰。在活动中,不仅能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还能培养幼儿的民族情感和团结精神。在“动物王国”主题活动中,我们创设了美工区,为幼儿提供了“十二生肖”的民间美术作品,分别有绘画的、折纸的、剪纸的,还为幼儿提供了多种半成品材料:蜡光纸张、剪刀、胶棒、画笔等供幼儿做做玩玩。另外,也提供了一些绳子、彩色塑料带、皱纹纸条,幼儿利用这些材料进行编织活动。通过活动鼓励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玩中得,提高幼儿对民间美术作品的审美兴趣,让民间美术在幼儿的视野中呈现与发展。

3.民间美术融入幼儿餐后活动

幼儿餐后活动的组织,是幼儿一日生活中最容易忽视的一个环。为了让幼儿在餐后既能得到安静的休息,又能参与一些感兴趣的安静活动,我们想到了为幼儿提供一些民间美术的操作材料,鼓励幼儿大胆动手操作、快乐参与活动。这个餐后活动平台也是幼儿对平时学习民间美术作品的再练习。如:剪纸、折纸、玩泥都是幼儿喜欢的民间美术活动。

4.民间美术带来幼儿创作乐趣

多给幼儿动手机会,让幼儿手脑并用,提高幼儿对民间美术活动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审美能力,对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应该积极为幼儿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尽可能地多开展各种不同的手工操作活动。如:折纸小花蛇、编织五彩鱼、泥塑蜗牛、印染花手帕等,他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大胆的创作手法给人无限的遐想。如:在《印染花手帕》活动中,幼儿自由折叠宣纸进行印染,感知一幅有美感的印染作品与折叠方法、蘸颜料的时间长短、蘸颜料的不同力度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幼儿看到每次完成的作品呈现出的图案都不同时的兴奋劲,带给了幼儿无比的创作乐趣,民间美术也使幼儿更欢喜和愉悦。

5.民间美术吸引幼儿家长参与

在幼儿园开展民间美术活动,营造民间美术环境,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与支持。因此,我们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幼儿共同营造具有强烈美感的教育教学环境。我们鼓励家长积极参与,教师、家长、幼儿多方资源整合,在发动、收集、制作活动过程中,民间美术环境更加丰富、更加生动。我们还利用家长会、校信通、家长园地、家园联系册、幼儿园网站等多种家园沟通途径,让家长知道并了解我们开展民间美术活动对幼儿的发展与教育有何等意义,同时吸引家长积极地投入到各项活动之中。如:在庆六一亲子活动“民间美术乐翻天”活动中,不仅让家长们以积极的情绪投入到民间美术各个区域的制作中,而且为幼儿园的环境营造增添了很多亮丽之处。

二、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