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方面的职业规划十篇

时间:2023-11-07 17:51:50

教育方面的职业规划

教育方面的职业规划篇1

在职业教育较为发达的西方国家,在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早已建立起一套成熟的体系。许多学校在学生入学之初就向学生介绍职业市场的竞争性,以及市场的高要求,针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专业素质、能力、个性等方面,为学生选择学校及专业方面提供专业性的参考意见和指导,方法更专业,内容更规范,更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职业观,为学生人生道路的选择指引明确方向,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然而,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对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方面还不成熟,仍然存在严重不足。首先,在对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的重视性严重不足,还尚未形成成熟的理念;其次,在对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中,普遍缺乏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老师,不仅专职老师数量少,而且素质良莠不齐,离西方发达国家专业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育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我国在提升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一、建立坚强有力的组织机构是实施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前提条件

针对我国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缺乏严密实施机构组织的现状,建立一个坚强有力的实施机构迫在眉睫。学校要动员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建立起一个职业生涯教育团队,分工合作,统筹布局,形成组织健全、目标明确、制度严格、管理规范的组织机构,形成全方位育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

二、培养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是实现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保证

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职业发展理论,还应具备个人和群体评估、信息、咨询、道德和法律等方面的综合素质能力。必须严格遵守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的准入标准,参照国外对职业生涯规划人员的要求。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加大对相关教师学习培训经费的投入,使教师能够尽快通过国家组织的职业指导师的考试,成为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中的一支中坚力量。(2)积极提供给相关教师深入企业和行业实践学习的机会,使相关教师能够接触到行业、企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及行情,实现理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对接,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三、指导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是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可靠前提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个系统性的连续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展开和不断调整的过程。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师不仅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向学生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还要在职业规划课程中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进行全方位、立体化、专业化的指导,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学生的学习全程,发挥职业生涯规划在学生未来求职目标选择中的作用。

四、针对性和科学性的教学内容是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力保证

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教学内容不仅要求有科学、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及相关的实践活动,还要形成系统、完整、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模式,循序渐进地对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确保教学成果。例如,一些模拟演练、实践规划的课程,使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和形式贯穿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中,使教育教学活动充分体现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形成系统、完整、科学的职业生涯规范教育教学内容体系。相关教师应充分利用自身的创新能力,围绕学生的职业能力目标,不断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教育教学内容体系,使学生在校的一切活动都围绕着培养目标来进行。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有目的、有组织,以促进个体职业生涯规划活动为目标的教育活动。本文对比西方发达国家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出我国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不足和缺陷,并提出解决措施和方法,对当前中职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我国中职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之路存在巨大潜力,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改革之路任重而道远。

教育方面的职业规划篇2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探新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三个认识误区

1.职业生涯规划等同于职业规划。其实不然,职业生涯规划是指规划从开始工作到退休的整个职业历程,它主要包括职业规划、自我规划、理想规划、环境规划、组织规划等,职业规划仅仅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一部分。

2.就业教育等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只在大学生四年级的时候将就业教育列为大四学习的重点内容,且认为大四的就业教育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教育等同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认识上的误区必将影响毕业生和非毕业生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

3.职业生涯规划是个静态过程。职业生涯规划要受到规划者自身兴趣、素质和自身以外的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要随时根据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对我们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出调整。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是个动静结合、交替的过程。

(二)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不完善

1.理念缺失。提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是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内容之一。但目前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大多停留在如办理就业手续、提供需求信息和政策制度指导等简单工作上,高层次、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则严重不足。

2.机构缺失。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是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载体。但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并没有成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对大学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仍旧靠就业指导中心几堂课、几场招聘会完成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3.专业教师匮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最终要靠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来完成,而目前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和少数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大多来源于学校党务、政务部门,他们对学生就业和就业管理工作的要点掌握得比较好,但要他们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对于“半路出家”的他们来说还比较困难。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专业人员的严重匮乏和素质不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系统体系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应该贯穿于个人发展的一生。在西方职业生涯规划理念高度发达的国家,很多人从小学时代就开始了职业角度的自我探索,这种从小学到大学的长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得他们的职业选择是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及社会需求做出正确的选择。而在我国,学生只有在大四就业时,学校把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同时开展,大学生接受到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十分有限。据新浪网教育频道推出的一项关于“你什么时候接受过系统地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调查显示:“从来没有过的”占80.98%, “大学期间”占15.9%, “高中期间”占3.12%。这就表明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没有形成系统,在小学和和初中阶段目前还是空白。

(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环境缺失

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服务购买率低。据调查,社会上86%的人对职业规划有过了解,但仅有8%的人接受过职业规划服务,购买率仅为9.79%。其次,高校缺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氛围。在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背景下,高校关注更多的是“进口”和办学质量,对“出口”的关注却并不够,投入得也少,领导的不重视,影响了职业生涯规划机构及其工作开展的环境。最后表现在家庭教育上。在我国,家庭教育以灌输为主,以“严”著称。孩子从小就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所有的兴趣和价值观都是父母和社会强加的,在孩子最初成长的家庭环境里缺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启蒙环境。

二、完善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个体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笔者以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舆论宣传

在我国现有的文化背景和氛围下,要顺利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政府和高校必须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舆论宣传。政府的首要工作是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其工作的开展用法的形式规定下来,形成于政策或法规,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法可依;其次是鼓励民间机构创办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培训机构,弥补目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的不足;第三是利用官方媒体加大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宣传力度。而各高校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学校的一件大事来抓,做好职业生涯机构的完善、课程的开设和咨询等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工作;通过校园网、校报、广播站、举办职业生涯规划讲座、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竞赛等方式或活动宣传职业规划的内涵、意义和作用,借助“第二课堂”,利用寒暑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实践,丰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经历。

(二)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正确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个新事物,人们对其理念、内涵和外延并不理解,以致于人们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要正确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必须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笔者认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应包含以下主要内容:第一,职业生涯规划是建立在正确认识主客观基础之上的一个长期坚持的自我探索过程。第二,职业生涯规划重在实践。职业生涯规划实践就是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落实为实际行动,不断接受社会、企业组织和他人反馈的信息,对自身的职业体力倾向、职业能力倾向和职业个性倾向予以全面科学的衡量与评价,实现择业观从“我能干什么”的理想型向“我会干什么”“或我适合干什么”的现实型转变。最后,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在于实现个体的和谐、可持续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是要帮助个人正确认识自己,充分了解了内外环境有利和不利因素情况下,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使自己的规划符合自己的兴趣,符合社会的需要。

(三)构建系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提高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效率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种系统、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不是就业教育内容的简单拼凑,它应该有自己的体系。大学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是教会大学如何进行学业规划、如何开展自我评估、生涯机会评估、职业生涯路线和目标设计、制定行动计划与措施等内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级形式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但它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离不开小学和中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铺垫,这就是说要成功地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首先应在中小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启蒙教育。笔者以为小学阶段职业生涯规划启蒙教育的内容主要是通过教育活动来培养儿童的职业意识和正确的职业理念,让他们对不同的职业有初步的了解,形成初步的职业理想。中学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认识、形成职业理想、制定实现职业理想的途径和方法。 转贴于

(四)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加强教师队伍和课程建设。

1.建立和逐步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

要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就必须进一步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首先是成立一批“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我们可以通过政府提供优惠政策,扶持社会力量建立一批“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以满足目前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需要。这些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的存在:第一,可以依靠社会自身的力量,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培训和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第二,通过政府的资助开发职业生涯规划系统测评工具;第三,可以通过提供职业信息服务、开展职业咨询服务、进行就业市场指导等活动,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指导。其次是要完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内部职能机构。

2.培养一批专业、高素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培养非常关键。一个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接受培训后,笔者认为应该具备以下专业素质:(1)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方面具有较广博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和较开阔的视野以及一定的实战经验。(2)具有良好的知识运用能力,主要表现在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两方面。学习能力体现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总结的能力。工作能力主要是体现在能够创新,能够在工作过程中不断的研究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提出新的可行性的规划方案。(3)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表现在具有充分的自信心、控制情绪的管理技巧、人际交往中的人格魅力以及应对压力的能力。

3.加快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设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设是核心。根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设置课程,形成一个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至关重要。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设置要体现前瞻性、确定性、开放性、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性的特点,高校可以依托自身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设置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大学科课程、实践活动课程、模拟实战课程、文化素质课程等教育课程,其次,高校和企业联合开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更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一个企业和企业职员的生涯规划经历、过程、经验和教训是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最好的内容。高校和企业联合开发课程,一方面可以使企业最新的生涯规划成果、经验教训、管理理念进入教科书,使学生获得最前沿、最实用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另一方面,通过与创业开发课程,高校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师也得到了训练,有利于教师的成长。最后,对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教学要改革传统的教师在讲台上讲,知识在黑板上写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实行基础知识教学讲授法,环境意识教学调查法,模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实践法,比如写职业生涯规划计划书,社会实践等。案例教学法。

参考文献:

①蒋嵘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

②梁国胜、燕雁,《大学生就业遭遇职业生涯管理难题》,《中国教育报》2005年10月26日。

教育方面的职业规划篇3

一、开展中职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中职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对中职学生的培养,更加鲜明地突出其职业性。中职学生作为未成年群体,与属于成年群体的大学生相比,他们作为不成熟个体,更早地进入职业生涯,并进行职业选择。因此,加强对中职学生生涯规划的指导和教育,对其成长、成才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教育部把中职学生的职业规划课程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专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教职成[2008]7号文件),明确规定职业生涯规划应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四门德育课必修课程之一,首次将职业规划课程作为原课程列入必修课中。

目前,中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从构建量和系统化程度上,缺少理论知识和系统的操作体系,使得大多数学生不能从真正意义上理解职业生涯规划对他们学习和今后就业的指导与激励性作用。而且,中职生在就业中面临和大学毕业生竞争的压力,缺乏自信和学习的上进心。另外,中职院校本身的师资力量、教师专业知识水平总体不高,技术实践教学设备不足,实践合作企业相对缺乏。最后,中职学校没有设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部门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因此,推行专业化、有针对性的中职学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很有价值,也势在必行。

二、中职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和指导原则

中职学生生涯规划借鉴了职业生涯设计的某些理论和方法,既与职业生涯设计有联系,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所谓职业生涯设计。突出了中职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导向性,体现的是人才培养的逻辑而不是资本和工具的逻辑。中职学生涯规划的针对性,一是学生在进入学校后的价值迷失问题,即不大了解上中职是为什么;二是学生在从九年义务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过程中存在不适应问题,即不大明白来职业技术院校究竟该做什么。职业技术学校生涯规划的着力点,一是抓住学生希望学有所长这一最大的“兴奋点”,以解决好成才的目标定位与价值观定向的问题;二是抓住职业教育价值导向与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长需求之间的重要“结合点”,以解决好职业教育中的主导性与主体性的统一协调问题;三是抓住学生成长由继承期向实践期过渡的这一关键的“转折期”,以解决好学会做事与学会做人的统一问题。

中职生涯规划教育的指导原则是:以学生为中心,树立一切为了学生成才与发展的工作理念,提高生涯规划指导的专业化水平;以就业为导向,按市场经济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与职业生涯指导;以服务为载体,结合就业服务与指导工作,使学生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充分的准备;以教育为目标,将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学生人生指导的一部分,贯穿教育的始终,引导学生对中职生活进行全面、科学、系统的规划和实施,推动优良学风的形成。

三、中职生涯规划教育的管理工作机制和队伍建设

成立由主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任组长,学生处或教务处负责牵头,学校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的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服务体系,负责制定学校中职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实施细则,协调和组织学校生涯规划教育和咨询工作。

为保证做好中职生涯规划,需要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建设一支以班主任、辅导员、专业教师为主力,校内外聘任导师共同参与,专业互补、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要建立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二级组织架构,配备相应的工作队伍。

一方面,在学校层面建立专门的生涯规划教育协调和指导机构,在各专业成立生涯规划教育办公室,培养一批具有专业化水平的生涯规划教育的专业教师。每专业配备1~2名生涯规划教育工作专职辅导员,可由班主任担任。及时反映学校学生的特征动向和问题,要为学生提供个别和团体辅导,开设生涯规划课程或讲座;开展学生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的调查研究,制订学生生涯发展计划和培训方案;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为活动提供理论指导。

另一方面,努力让学生辅导员要经过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教育等专业培训,具有初步的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教育知识,争取持有相关资格证书。

四、中职生涯规划教育的途径和形式

职业技术学校的校内外资源要充分加以利用,把现有的各种职业教育载体的作用积极加以发挥,努力形成符合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特色的课程教学体系、职业教育校园文化活动体系、社会实践活动体系和个别咨询辅导体系。把职业教育中的多种教学形式加以配合,根据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针对性地选择不同地形式来开展相应的职业发展教育活动,包括以下方面:

1.课程建设体系

开设各类选修课和讲座要以人生导航为目标,有意识、成系统地讲授生涯规划教育内容,使课堂成为学生生涯教育的主渠道。根据不同阶段特点,构建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使学生系统掌握生涯规划和生涯决策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生涯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2.校园文化活动体系

结合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不同阶段的生涯发展需要,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主题活动。如在学校内通过生涯规划的主题研讨与成才论坛、户外素质拓展训练、职业身份的角色扮演等模拟实训、团体合作游戏、生涯规划与职业能力测评等多种活动,去积极探索职业技术学校的生涯规划教育的新途径,充分利用校园新媒体,设立生涯规划教育的主题网络平台,积极扩大生涯规划教育的受众面和受益面。

3.社会实践活动体系

职业技术学校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类资源,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对口的实习单位、参加社会与专业实践,邀请校外有关专家来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生涯规划,通过榜样教育引导,来有效帮助学生认识行业信息和职业需求,树立专业精神。

4.个别咨询辅导体系

充分发挥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专业辅导人员的作用,为中职学生提供个别生涯规划咨询、职业咨询、测评和辅导。

参考文献:

[1]王荣发.职业发展导论――从起步走向成功.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2]Reardon,Lenz,Sampson,Peterson 著.侯志瑾 译.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曲可佳,邹泓.职业生涯探索的结构、方法及影响因素.心理科学进展,2009,17(2).

教育方面的职业规划篇4

【关键词】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构建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在校大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及目前的机遇和制约因素,对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为自己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教育、培训发展计划及实施方案,并为实现这一目标、方案而预先进行的生涯发展系统安排及其活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地认识社会,科学地规划人生,促进个人职业生涯的顺利发展,更好的实现人生价值。在目前高等教育迅速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既能促进大学生就业,又是为国家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合理配置人才的重要举措。同时,更是高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培养社会主义优秀人才所肩负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

1、我国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探索及发展

发达国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展已久。“美国是世界上最先开展职业生涯管理与辅导的国家。1894年,美国就业指导创始人帕森斯教授首先使用了就业指导的概念。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形成了比较完整且各有自身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我国高校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探索较晚,最早的职业生涯规划是1919年黄元培先生在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创立的职业指导部。1994年,劳动部颁布了《职业指导办法》,明确提出职业介绍机构需开展职业指导。新世纪以来,随着高等教育快速的发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逐步受到了国家及社会,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及高校的重视,2007年4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关于切实做好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就明确指出要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教育部于2007年12月13日颁发了关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通知要求:“切实加强领导。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认真落实(2007)26号文件关于“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的要求,高度重视,加强领导。”2010年10月30日,由教育部主办、北森承办的“2010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国际论坛”在中国地质大学正式召开,会议还邀请了来自明尼苏达大学、日本政法大学、台湾政治大学、斯坦福大学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知名学府职业生涯规划专家出席,共同就大学生职业规划现状及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积极促进了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近年来,各高校逐步引入国外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并将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门课程正式列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对此方面的研究也随之增多。总体上来说,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逐步走入正轨,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及现实要求仍有较大差距。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

我国大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高中阶段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文化课程的学习中,以学习成绩作为评判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导致学生缺乏自我认知,对个人的性格、兴趣、能力、职业价值等发面缺乏较全面的了解,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很少考虑自己的职业兴趣,表现出极大的盲目性。

进入大学以后,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受传统择业观的影响,职业生涯规划趋向急功近利,职业选择追求“高薪热门”,学业选择趋向盲目从众,追随“考研热”、“考证热”,却对自身特点缺乏理性分析,导致在求职过程中屡屡碰壁。对于一些大学生而言,还没有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他们认为大学阶段最重要的学习专业知识,将职业生涯规划等同于临近毕业的就业指导,忽视了整个大学阶段对职业生涯选择的思考,仍未树立起终生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学校虽已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但学生上课的随意性较大,加之部分院校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列入选修课,有些教师疏于管理,导致有名无实,形同虚设,根本没有发挥开设此门课程应有的价值。

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不健全

我国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理念还没有深入人心,发达国家先进的职业规划教育方法还没有运用到学校教学及管理的全过程中,其主要表现在:许多高校没有健全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机构对于很多高校仍属空白;一些高校还未设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研究机构;很多学校没有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纳入教学管理,而是等同于毕业前就业指导课程,仅仅由就业部门或从事学生工作的管理人员负责组织实施,对职业规划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却无人问津;教师队伍缺乏专职人员、专门的业务培训及相应的理论指导。由于缺乏在源头上的指导,导致各高校很难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构建的举措

1、重视培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认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全面剖析自己,科学地确定职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并不断地开发自我潜能,才能正确掌舵人生的航向,实现职业理想。因此高校要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将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贯穿到学校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过程。一是高校领导要进一步加深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重要性的认识,自觉地把这项工作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之中,做到与其它课程同样对待略有从优,一起部署一起检查,遇见问题及时解决,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二是通过多种教育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使学生随时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为参照物,实现能力的锻炼与提高,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立于不败之地。

2、将职业生涯规划贯穿到大学教育全过程

大学生涯是人生职业生涯的基础,大学阶段如何规划直接关系到毕业后的职业发展和事业成功。因此将整个大学期间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当成一个系统工程来组织实施,建立长效机制,明确大学各个阶段的主要特征、奋斗目标,分层次有效进行规划,使学生了解自己、了解社会、合理定位,增强核心竞争力。

(1)大学一年级的学生需要适应社会环境、社会地位、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等诸多变化,尽快融入新的集体,认识自我。这一时期的主要规划任务包括:指导学生熟悉大学基本情况;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并初步了解将来所从事的职业;借助职业兴趣测验和性格测验等,帮助学生认知自我,对职业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等进行全面认识,对职业理想进行初步的规划。

(2)大学二年级是大学生基础性课业学习的重要阶段,也是大学生充实自身力量、发展个人兴趣爱好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主要规划任务包括:指导学生关注于学业,为将来报考研究生、继续深造积蓄力量;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引导学生拓宽知识面,掌握或了解本专业发展前沿及学科动态,并根据个人兴趣与能力修订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

(3)大三年级是大学生全面拓展自身素质的重要阶段,也是大学生思想观念更趋成熟、职业理想进一步明确的时期,他们更加注重专业的发展、职业的定向,关注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注重实践环节和各种实用技能的掌握。这一时期的主要规划任务是:协助学生从事一份与未来职业或专业相关相近的工作,加深对本专业学习目标和就业方向的认识;参加与专业技能相关的各种资格认证考试,增强在职业选择中的竞争力;进一步明确职业定向,使职业目标更加具体化,并强化和提高职业能力。

(4)大学四年级是大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的转折阶段,也是大学生走向社会开始新生活的全面准备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规划任务是:帮助学生完成职业意向定位,使学生的职业理想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缩短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距离;综合运用大学所学知识完成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等课业任务;做好求职择业的各项准备,参加各种招聘活动;职业岗位确定后,为即将开始的职业生涯有针对性地进行“充电”。

3、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及保障制度建设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前提和保障。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到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咨询学等多方面专业知识及对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方面政策、形势的了解及分析,授课教师要有丰富的经验、强烈的责任感,这些都对职业生涯教育队伍的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实现师资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首先要求高校重视职业生涯规划队伍建设工作,在充分挖掘现有师资资源的基础上,建立一支数量稳定、专业知识扎实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同时,高校还要加强相关保障制度建设,如经费保障制度,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投入和保障力度,划拨专项经费,用于教师的学习、培训、深造,切实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其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要贯彻到学校育人的全过程中,涉及到全体教师、学生及大学生活的由始至终,仅靠规划指导教师的力量无法完成这种全员性、全程性的教育,必须树立教师及管理人员人人参加、人人指导的意识,尤其是加强辅导员的培训,使他们发挥自身工作优势,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落到实处。再次,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聘请校友、企业精英、人力资源、教育学、心理学专家等作为兼职职业指导客座教授,拓展学生视野。通过建立以职业生涯教育专职教师为核心,其他院系教师及管理人员为主体,校外专家为补充,全覆盖的师资队伍,为学生提供高质量服务。

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发展规律,科学地规划人生,促进个人职业生涯的顺利发展,实现人生价值。因此高等学校要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当前素质教育的一项核心内容来抓,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各个阶段,建立完善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协助学生认识自我、认清职业,迈向人生成功。

【参考文献】

[1] 曹瑞明,邵妍.发达国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我国地方高校的启示[J].现代教育管理,2011.5.

[2] 何晓淳.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概论[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7.

[3] 张洪田,张慧研.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5.

[4] 唐小芬.基于“以人为本”理念构建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体系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9.2.

[5] 林艳新、丁华.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与管理[J].辽宁教育研究,2005.5.

[6] 中国教育新闻网.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教育部网站,2008-2-24.

教育方面的职业规划篇5

笔者选取15所高校(西安科技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石油大学、西安工程大学、西安财经学院、西安邮电学院、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西安文理学院、西安工业学院、陕西科技大学、咸阳师范学院、陕西中医学院、陕西理工学院)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0份,有效收回1946份,有效收回率97.3%。调查数据通过SPSS11.0进行因素分析统计处理,并借鉴相关学者的已有研究成果,发现陕西地方本科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育内容的“单一性” 大学是大学生职业发展和身心发展的一个关键期,学生除了接受就业指导方面的理论教育,更要完成从学生角色到职业角色转变的准备工作。调查显示,87.5%的学生表示学校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的内容主要着眼于就业政策介绍、求职方法与技巧培训;75.3%的学生反映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实践方面的内容。以上数据反映出,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被简单地等同于就业指导,教育内容呈现出单一性,并成为陕西地方本科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桎梏。

教育工作的“季节性”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应当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过程的始终。调查显示,95.8%的学生表示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连贯性。63.7%的学生在大四毕业前才开始接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的知识。24.1%的学生从大二大三开始对职业生涯规划有所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表现出很强的“季节性”。正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季节性”使毕业生在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时没有足够的信心和充分的准备。

教师队伍的“非专业性” 调查显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授课教师中:专职教师仅占2.1%,院系辅导员占48.6%,就业中心工作人员占23%。可以看出目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队伍主要是由各院系辅导员和就业中心的工作人员和极少数的专业教师组成。教师自身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专业知识缺乏,要使他们掌握并运用专业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对学生进行专业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短期内还难以实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因此,教师队伍的“非专业性”也是陕西地方本科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发展的瓶颈之一。

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笔者认为,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来自社会、家庭和学校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和影响着陕西地方本科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和发展,本文重点分析与高校教育相关的原因。

传统就业观念的长期影响 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两个不同的内涵,就业指导只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仅仅只是对在校毕业生进行就业和择业指导。调查显示,95%陕西地方本科高校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归口于学生工作处的分支科室或就业指导部门。以就业指导代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传统就业观念影响下普遍存在的问题。新中国成立之初,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大学毕业生一直实行的是“统招统分”的就业体制。直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毕业生“双向选择”就业方式的转变,为了帮助学生适应市场化的毕业生资源配置方式,使其“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才不仅成为一种可能,而且成为一种必要。长期的“统招统分”就业体制使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生存的土壤,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我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发展。

缺乏完善的教育指导体系 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必须建立起适应形势发展和改革需要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体系。系统和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体系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顺利进行的基础,是“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效开展的保障。调查显示,91%的学生表示学校没有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在回答你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知识主要来源于什么渠道时,仅有14%的学生选择学校开设的职业指导课程;93.6%的学生表示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的。可以看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仅是作为边缘学科并没有纳入正规的教学体系,作为选修课在部分学生中进行“试点”,没有大纲、缺少教材等。还有相当一部分高校没有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这些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几乎为零。高校尚未形成以市场为导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学生全面自由发展为中心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体系,必然导致教育工作的“季节性”。

高校对师资队伍建设重视不够 要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做到位、做深入、做出实效,教师队伍的专业性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由于从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师数量不够,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且自身工作繁杂,专业背景差异较大,只是对学生就业和管理工作比较熟悉,要让他们对学生进行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需要高校非常重视其机构建设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其进行专门的师资培训,经常组织他们进行专业性的学习,不断完善教师队伍的职业素质,才能引导学生调整观念,看清发展趋势,使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符合社会的发展,并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良好的师资队伍需要高校对其师资队伍建设给予足够的重视和资源支持。所以,高校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专业化和职业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效能的发挥。

对策研究

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实践教育是检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可行性的重要指标体系。就各年级的阶段目标看:

一年级主要是职业生涯规划普及知识教育,进行初步的测试与心理辅导;

大学二三年级主要是将职业生涯相关的理论课程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同时,在学生自我评估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分析个性与职业之间的匹配,介绍相关企业的文化,有针对性地开展系列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职业的认识,对自我知识、能力、素质的了解,培养其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学校要积极与企事业单位和科研机构建立产学合作关系,为学生搭建实践锻炼的平台,组织学生在寒暑期及课余时间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将知识转化成能力,将能力内化为素质,得到全面的锻炼与成长。

大学四年级主要是提供信息与咨询、设立招聘会等,帮助学生修正就业观念,从而做出科学的职业选择,找到理想和适合的岗位。

只有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完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每个阶段的内容,有效地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倾向,提高职业技能,实现专业与职业的良好对接。

全程化与阶段化相结合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全程化的工作,应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高校应循序渐进地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于大学四年的整个学习过程,并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发展要求,分阶段、分任务进行,四个阶段相互贯通、有机联系,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流程:

大学一年级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适应期,帮助大一新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与校园环境,尽快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以及使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初步了解职业内容,了解自我。

大学二年级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探索期,帮助学生塑造和完善自己,使其努力建立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正确认识自己,协调人际关系,实现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协调统一,以及认识和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

大学三年级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定向期,帮助学生进一步全面、客观地认识和了解社会,明确职业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确定自己的职业定向,使职业目标更加具体化。

大学四年级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冲刺期,帮助大学生正确处理职业生涯危机,使大学生努力追求大学学习生涯目标的达成,实现充分的理想的就业。

通过四年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之具有自主择业、自主创业的基本素质。只有全程化与阶段化相结合才能实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教育方面的职业规划篇6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困境;出路

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进行个人自我剖析,全面认识分析主客观因素,并在一定基础上形成自我定位,设定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实现既定目标职业,积极参加培训和采取各种行动确保自己的职业规划目标实现。[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引领大学生对职业生涯主客观条件等进行全面性测定、分析和总结,在进行积极研究的基础上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而积极奋斗,促进自我综合素质提升,以及满足社会对高等人才的需求。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同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落后的现实已经严重制约了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一、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

当前我国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对薄弱,尤其是在一些基层高校中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还是处于一种空白状态,而一些骨干高校虽然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或者是进行了相关讲座,但是对大学生并没有形成足够的影响。在一些高校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保障机制构建方面也明显欠缺,现有的保障性制度并不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从高校职业规划教育的情况来看,进行就业指导工作主要是由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进行,但是就业指导中心对学生指导是非常有限的,高校虽然为学生就业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工作,但是对学生的个人目标以及职业发展性因素等并没有进行针对性、个性化的指导,不能为学生做到个体定制化的模式,不能充分展示出学生的个性特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还没有形成全面认识,从学生角度而言,他们对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也处于一种比较迷茫的状态,有的学生对职业生涯了解的不多,有的学生虽然有一定了解,但是不愿意面对就业困境。总的来说是因为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度不高,所以造成了他们在就业中不同程度地感受到困惑和茫然。而且大学生在进行社会实践过程中积极性和兴趣度都不高,明显缺乏职业方向感,同时也不能进行良好的自我评估,职业规划设计也严重脱离实际。

二、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所面临的困境

早在2003年教育部就已经下发了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指导文件,其中对高校进行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提出了一定要求。[2]但是职业规划教育作为一门新兴课程被引入并没有能够引起足够关注,尤其是在教育目标定位、课程开发和师资配备等方面还不够完善。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念缺失

我国高校就业制度改革以来,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走向了大众化教育,[3]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高等教育中成了重要一环。我国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步晚、底子薄,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据统计,目前我国有近80%的高校还没有开设此类课程。一些高校尽管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也仅以选修课形式出现,在授课过程中内容单调、缺乏深度,大多是对就业形势和求职因素进行分析,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而高校就业指导机构一般情况下仅仅是办理就业手续,提供需求信息等浅层次的内容,没有能够在个性化职业生涯指导过程中提供深入透彻的服务。这就造成很多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前景不乐观,认为计划赶不上变化。一项问卷显示,我国大学生长期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有62%的大学生对未来工作没有规划,有35%的大学生认为即使进行规划对自己的未来就业作用也不明显。

(二)职业规划教育缺乏高素质的师资力量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门新兴学科,其与教育学、心理学、人力资源开发等因素都密切相关,因此,它对教师的自身素质要求非常高。目前,在我国高校中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教师,基本上都不是专业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按照教育部要求的1∶500的专业就业指导人员,就目前来看还有很多高校达不到这一标准。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确立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时期,而高校缺乏专业性、职业化的职业规划教育教师,不光影响了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还制约了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对学校的教育质量提升也具有明显的影响。[4]

(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实用性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非常强调实践性的教育活动。而从目前来看,高校开设的课程与实践性联系并不紧密,没有能够把求职因素和职业发展因素相衔接,课程在开展过程中不能够体现创新性、科学性与针对性。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往往将其放置于第一课堂,并且以大课的形式呈现,根本不能够体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个性与特性,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一种照本宣科式的填鸭教学,不能对学生进行个体化辅导,更没有第二课堂的实践环节做支撑,不能让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情况形成科学性和重要性理解,学生没有最基本的学习动力,就谈不上学习效果。

三、对大学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出路

(一)强化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其核心是促进大学生对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形成认知,并能够自觉地进行职业规划设计。[5]培养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首先要得到学校的重视,要在学校中建立起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并开设相应的课程,同时要配备基本的师资队伍用以进行教育测评等。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要形成广泛的舆论性宣传,可以借以校园网、校园报纸、校园宣传和讲座等形式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使得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更深入地了解,认识到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自觉地进行职业规划。

在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过程中,需要从社会需要的复合性、创新性和科技性人才角度,促进职业规划体系的全面构建,同时也要注重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的决策能力、沟通能力、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和执行能力。不仅要让大学生掌握职业生涯的基本理论知识,更要促进他们形成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使得他们对择业、就业形势和政策等形成更加深入的认识。

(二)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建设

相比西方国家,我国不仅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步晚,并且在进行教育过程中没有能够形成完善的体系建设,同时也面临着理论准备不足,实践内容缺乏等问题。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可以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形成全面指导作用,以课程学习、专题讨论、集体训练和个性化辅导模式,可以促进学生在理论上更容易接受,在实践上能够积极参与。此外,还要利用学校的实践教育环节,寒暑假实践机会,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形成良好的管理。在课程开展过程中进行全程性的分组指导,也就是在大一促进学生适应生活,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大二让学生积极尝试,逐步涉及兼职和一些社会性活动。在大三进行职业性适应,撰写简历、求职信和进行职业调研等。在大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促进通过网络收集各种资料,以及逐步完成自己的角色转变。

在进行常规课程的帮助和指导之余,还需要建立起职业生涯规划的专门教育机构和咨询机构,主要目的是针对学生的专业性培训、咨询和服务等工作。由专门的职业生涯教育管理部门负责,为学生提供培训、咨询和服务等工作。在面对学生咨询的过程中需要以人为本,加强促进职业规划方面的教育活动,促进对学生职业生涯进行个性化、人本化服务。学校的咨询服务机构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要求、动机需求、职业兴趣、职业能力和职业倾向等有针对性地对现有人员进行强化培训,以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职业生涯规划需要。

(三)建立高水准的职业规划教育师资队伍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水平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尤其是在队伍建设过程中需要让教师向专业化、职业化的方向发展。在师资力量的培养过程中,首先需要的是强化目前现有教师队伍,因为从高校角度看引入人才手续复杂,周期也比较长,所以应该本着积极培训、加强激励的方式来提升现有师资水平。与此同时也要加强针对教师专业性的培训,使得教育培训人员在具有职业规划教育知识同时,形成对心理学、统计学、管理学、法学等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并且符合条件的可以获得资格认证,要在队伍建设过程中坚持走科学化、正规化和专家化路子。其次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尤其是可以用兼职和聘请方式让一些专家和学者,帮助大学生进行全面性职业规划。最后,在建设高素质职业规划教育队伍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政策性倾斜,特别是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促进并提升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保持师资队伍的稳定性。

总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个长期性和渐进性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在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多元化地促进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提升,还要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建设,更是要建立起一支高水准的职业规划教育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 王莎佳,钱文彬.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兴起、

发展与挑战[J].教育与职业,2011,(8).

[2] 刘晓哲,何方.关于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建

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4,(3).

[3] 张继玉.积极心理学视野下艺术类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

规划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9).

[4] 冯卫东.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高招[J].教育与职

业,2012,(4).

教育方面的职业规划篇7

【关键词】 学生管理 整合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大学扩招实现了无数家庭及学生的大学梦,实现了民办高校规模扩张的发展梦,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大学生就业难成为高校及社会越来越关注的问题。为更好地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越来越多的民办高校也开始关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期通过教育的深入开展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但如果民办高校在推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其机制的灵活性,打破各部门之间的壁垒,整合学生工作的整体力量,共同推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必将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当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3年,教育部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后,各高校逐步重视并相继开展了就业指导工作,加强了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建设,有条件的高校开始探索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到目前为止,已发展到一定阶段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理念缺失

很多高校都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但教育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所要采取的方式方法却不明确,管理人员认为上级有要求,就应当去执行与落实,授课教师认为职业规划教育和其他学科一样只是一门课程,而未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学生成长的需求,从学校层面,缺乏对教育的设计与规划,教育理念不明确。

2、教学内容与形式单一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原本是一项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但目前高校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往往偏重于理论教学,只是用大量的资料与图片告知学生就业的困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及职业规划的相关理论。授课方式也较为单一,大多采用大班授课,“填鸭式”教学,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互动性不强,第二课堂和实践环节较为薄弱,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校层面未形成合力

随着社会分工的精细化,高校内部的机构设置也越来越多,分工也越来也细,有学生处、团委、就业处、教务处等部门,每个部门均有不同的职责,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由就业处或教务处负责,学生日常管理由学生处负责,就业手续由就业处负责,第二课堂活动由团委负责,且每一个部门均实行条块化管理,部门之间业务有交叉但深度合作不多,这就导致授课只注重理论教学,学生管理只注重事务管理,学生活动只注重场面与热闹。虽教育对象一致,但授课教师与学生管理人员却缺乏有效的沟通,不能很好地整合各部门的优势,形成合力共同去推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4、教育针对性不强

随着学生对专业、市场及自我了解的加深,都会对自己的职业目标有一个相对清晰的定位,就业、创业或者是继续深造。但当前大部分高校在进行职业规划教育时,却抛开学生的职业目标,而进行统一的教育,不能详细区分学生的职业目标,分类进行教育与管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的效果,也不利于学生实现自身的职业规划。

二、整合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促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意义

民办高校没有国家拨款,办学经费自筹,在运行时会充分考虑到成本与收益,因而机制较为灵活,机构设置较为精炼。民办高校数量众多,竞争日益激烈,整合学生管理部门的力量,集中推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会形成自身的特色与亮点,对其本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民办高校本身发展的内在需要

截至2012年底,全国民办高校有707所,要想在众多民办高校之中脱颖而出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办出学校的特色。民办高校有效整合学生管理工作,全力推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更好地创立自身的品牌,增强学校的影响力,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2、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客观需要

整合学生管理工作部门,合力推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必将能更好地打通各个环节,用就业文化的品质和价值精神引导和教育学生,唤醒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行动自觉,引导学生及早确定自身的职业目标与学习规划,并朝着既定的目标去努力奋进,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与实践技能,增强自身的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民办高校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

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直接服务于企业,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是民办高等教育的宗旨。这就要求民办高校必须具备很强的服务功能,全体教职员工都要具备服务意识,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沿,去培养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而要实现此目的,就需要打破部门界限与壁垒,全力推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提升学生与企业的符合度。

三、整合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构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完整体系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持续性、动态发展的教育活动,它关乎每一个学生的未来,急功近利的声势宣传往往会无功而返。民办高校要积极探索与实践,建立指导思想明确、师资队伍精良、课程体系科学、规划氛围浓厚的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以“提高学生学习和就业内驱力”为指导思想,以“为每一个学生量体裁衣”为工作方针,遵循学生身心发展与成长规律,坚持三个结合,整合三方资源,突出三个环节,这样方能取得成效。

1、遵循一个规律,坚持三个结合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出发点是让学生明确目标,清晰奋斗路径。这一理念要深植于每一名参与规划教育的师者心中,从学校领导到普通的生涯规划教师、辅导员,都要深深懂得遵循学生身心发展与成长的规律,激发学生内在潜力,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取得成功的必由路径,要探索一条与学生管理、学风建设、就业指导有机结合、互为促进的道路。

(1)与学生管理相结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既是一种实践性和开放性很强的先进教育理念,同时也代表着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每个学生都代表独立的个体,这无疑增加了职业规划教育的难度。为了提高针对性,民办高校可建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手册,从职业生涯规划角度全面记录学生成长历程,掌握学生生活、学习、思想进程的第一手资料,以便于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

(2)与学风建设相结合。学风建设是衡量一所学校的办学品位、育人环境和社会声誉的重要标志,彰显出一所高校的生命力。民办高校可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尤其是学风建设的重要载体,将学生就业目标分为就业、创业、继续深造三类,并将班级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按照规划目标相对一致集中的原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规划目标动态跟踪管理,指导学生在课程讲授、生涯访谈、职场体验中进行适时调整和修正。

(3)与就业目标相结合。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集体的落脚点是让学生能够从容面对未来的职业,为学生顺利就业、走上社会提供动力支持。因此,民办高校可将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纳入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的整个过程之中,以全面深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来促进大学生优质就业,以就业为中期目标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一方面,学校着力培养学生的择业技能,全力为学生提供“菜单式”的职业规划指导,同时引导学生认知社会,了解就业政策,参与职场访谈,深入职场体验,注重知行合一。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市场为导向,为学生提供权威、准确的市场需求情况,并组织进行就业市场调研,以实现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社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学校可调动一切资源,全程全员服务学生的生涯规划,为学生顺利构建职业生涯规划和求职营造良好的氛围。

2、构建一支队伍,整合三方资源

稳定而专业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提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在工作实践中,民办高校可着力打造一支涵盖专业授课教师、辅导员和专业咨询人员三位一体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队伍。

(1)教师队伍建设是基础。民办高校要重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师资建设,成立职业生涯规划教研室和教研小组,还要定期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讨论、相互听课等方式进行研讨、交流,进而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2)辅导员队伍建设是保障。在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大量的工作需要辅导员来指导实施。因此,民办高校可以导师制度打造核心辅导员团队,完善辅导员的相关激励制度,鼓励辅导员参加有关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各类培训,提升辅导员的专业化水平,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3)专业咨询师是保证。民办高校可根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需要和学生的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好的人文关怀和服务,在全校所有的二级学院建立健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咨询指导机构,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心理辅导、创业指导等在内的多种咨询服务。在严格培训的基础上,学校周一至周五,甚至是周末都可安排熟悉学生工作、了解国家相关政策、熟悉职业测评手段、具有相应资格证书的老师定时值班,采取团体辅导和个案指导的方式,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存在的疑虑提供针对性解决方案。

3、构建一个课程体系,突出三个环节

民办高校要实行全程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突出授课内容与学生实际需求相符,与学生的专业发展相契合,与学生的能力水平相一致,提升实践环节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突出教学环节。一年级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职业规划意识;二年级推进实践教育,使学生明确职业目标定位;三年级加大内涵建设,实现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四年级加强就业政策教育,使学生熟悉就业流程,实现就业目标。

(2)突出实践环节。每一个主题模块授课结束,学校可给学生布置社会实践课题,并认真进行考核,通过教师团体与个体指导、师生交流、创新社会实践形式等环节,使学生在对职业的自我探索中实现由“我该就业了”转变为“我准备好就业了”,主动就业意识大大增强。

(3)突出分类指导环节。民办高校要想方设法让大学新生在入学教育期间就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力争使学生在辅导员及任课教师的帮助下,大一结束时实现就业、创业、继续深造三个方向的分流。随着学生对所在专业领域就业形势的了解,大二时学校可将就业类细分为综合类、技术类、营销类、管理类等方面的就业岗位,并有针对性地从性格类型、心理品质、专业素质、文化修养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和服务,帮助学生实现就业目标及人生理想。

【参考文献】

[1] 丁翠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11).

教育方面的职业规划篇8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存在问题 对策分析

我国高校自1999年开始扩招以后,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由精英化向大众化发展,每年的毕业生人数递增。同时,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益突出。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大学生自身的个人发展意识的滞后和职业意识的缺失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对大学生理性认知自我,挖掘自身潜能,提高综合竞争力是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但是国内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步较晚,相对于国外成熟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而言,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较为滞后,并且存在着一些问题。

1.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

1.1高校和大学生自身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步较晚,普及度不高,社会对其理解度和认同度不高,高校还没有充分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机构设置、师资力量和资金投入上都明显不足,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大多也是流于形式。而大学生在中小学阶段从未接触过这方面的知识,在大学阶段也未能接受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因此并未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自己将来的就业和人生发展的重要性。

1.2高校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亟需完善

与西方国家完善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相比,我国的教育体系还不够完善。大多数高校都没有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咨询机构。有些高校虽然设置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但是也是作为选修课而存在,没有形成“理念导入一职业测评一个性咨询一生涯辅导”的完整体系。就业指导也仅仅是提供一些面试技巧、写作培训等基本服务,这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们的需要了。

1.3高校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力量的缺乏

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老师需要拥有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和经过相关领域培训。但是目前各高校都缺少这些经过专业培训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老师,而从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老师基本上都是高校的学生工作方面的老师和思想政治辅导员。而这些老师由于缺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经验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培训指导,影响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效果。

1.4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设置内容空洞、形式单一

由于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步较晚,这方面的经验较少。因此,在课程内容上基本上以理论知识为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过于理论化和教条化,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目前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方式基本上以课堂教学为主,缺少必要地实践课程,采用“你讲我听”的教学模式,缺乏趣味,难以激起同学的兴趣,无法调动同学的积极性。

2.加强和改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分析

2.1高度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

高校应该充分深入、正确地理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意识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使大学生充分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其人生发展和职场就业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进而调动大学生参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积极性。

2.2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体系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该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从大学生入学伊始,就应该分阶段分层次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引导大学生尽快树立人生目标,规划大学生活,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同时也不能忽视职业生涯规划的个性化指导,每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特点,要根据其兴趣爱好、性格、认知能力、职业倾向等因素,客观正确地引导其认知自我,科学地制定出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2.3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力量的建设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师队伍作为保证。从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人员需要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各个专业的知识和相关培训,这样才能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与此同时,还应该加大对辅导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指导能力。

2.4健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设置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设置应该根据学校和学生自身的特点而设置。高校需要给大学生提供一个内容丰富、与时俱进的高素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材。在课程内容上,不仅需要包涵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还应该涉及性格探索、兴趣探索、技能探索、价值观探索、工作世界探索、就业指导、生涯规划心理辅导、生涯规划管理和反馈等内容。在课堂教学中,除了传统的教师讲授之外,还应该增加案例分析、互动等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和社会各方面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通过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改进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在此基础上才能推动大学生更加顺利地就业,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赵颂平,张荣祥.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查与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4,(3):105—106

教育方面的职业规划篇9

关键词 职业生涯规划;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03-0024-03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ion//Li Xiang

Abstract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to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quality to promote college students’ growing success of service career planning contains the ric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unction make full use of the career planning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the social development urgent demand, is also the new period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is paper the practical needs of the career planning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inner link is analyzed, and their combining path, in order to strengthen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ovides the theory basis for actual effect.

Key words career plann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

Author’s address Changsh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Institute, Changsha, China 410004

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格局已经形成,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如何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解决大学生思想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成长成才,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崭新课题。如果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切入点,实现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可以更加有效地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1 职业生涯规划概述

职业生涯规划是管理学当中的一门新兴学科,20世纪初发轫于美国。1909年,“职业辅导之父”帕森斯提出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对个人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进行分析,确立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目标,制定相应的学习培养计划和教育计划,以及按照一定时间安排采取行动,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1]。

大多数西方国家从中学阶段就开始职业教育和职业指导,设有专门的职业生涯教育指导课程,在进入高校之前,学生已经经历职业生涯认识阶段、探索阶段和准备阶段。

相比之下,我国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教育、劳动人事制度深化改革,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凸显,职业指导从吸收借鉴到综合创新,从理论研究到实践应用,为解决大学生择业、就业、从业、创业等问题提供了思路和办法,受到高校、大学生的普遍欢迎和高度重视。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高校为促进学生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而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剖析,让学生在全面客观地认识主、客观因素与环境的基础上,有组织、有计划地培养大学生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职业道德、职业能力等职业素质的教育过程[2]。

2 职业生涯规划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职业生涯规划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原则,蕴涵着丰富且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深入挖掘并充分利用职业生涯规划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探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理论前提。一般来说,职业生涯规划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表现在4个方面。

2.1 认知功能

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就是正确分析个人,理性认识自己的性格特点、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客观评价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获取社会发展和岗位信息,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职业目标和行动计划。它能够让大学生自觉地把自身发展与社会需要、近期目标和长远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教师应注重发挥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功能,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帮助大学生始终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风貌。

2.2 导向功能

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功能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制定目标与计划,而导向功能则给大学生的行动提供动力和指南。职业生涯规划能使他们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集中精力、付诸行动去实现既定目标,从而起到目标导向作用。职业生涯规划的导向功能要求教师密切把握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及时纠偏,保证大学生正确健康的成长方向。

2.3 凝聚功能

职业生涯规划的凝聚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倾听大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及时做好思想工作,大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另一方面,学校和教师通过向学生提供各类信息,给予他们耐心细致的帮助和全面系统的指导,增强大学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促使大学生把思想凝聚到提高能力、发展素质上来,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凝聚功能。

2.4 激励功能

职业生涯规划是给大学生的未来发展作出安排,它实际上包含两方面的内容:既是近期努力的方向,也是未来发展的动力。当大学生付诸努力并取得成功的时候,他们就会获得巨大的成就感,激发他们朝下一个目标继续前进。这就要求教师努力发挥助推剂和加油站的作用,鼓励鞭策大学生,为他们的成长助推,为他们的成才加油。

3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

可行性研究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互相支撑,共同促进。它们在教育目标、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等方面具有一致性,这就使得两者的契合成为必然。

3.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目标上具有一致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在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方向,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分析、规划职业目标、开展职业训练、培养职业素质、培育职业能力,为未来职业和事业发展奠定基础,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可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都是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3.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对象上存在一致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大学生,着力解决大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由于遗传基因和成长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每一位大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这就要求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必须考虑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选择适宜的教育方法。职业生涯规划对象同样是大学生,旨在帮助大学生确立职业目标,制订职业规划,实现职业理想。职业生涯规划首先是从大学生的个性出发,在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优势不足、了解社会需求和专业特点的基础上,量身定制,确立符合自身个性、适合个人发展的职业目标和行动计划。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职业生涯规划都是以共性教育为前提,满足大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对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3.3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同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

对大学生开展道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道德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以道德影响的活动,主要包括提高道德觉悟、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树立道德信念、培养道德品质、养成道德习惯。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方面,就是要让大学生认识自己、了解社会,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职业能力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其间彰显德育功能的职业道德教育居于重要地位。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道德教育能够给大学生提供精神支撑和信念保证。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实施和实现的过程中能够真切地体验到良好的修为、笃定的操守对个人发展的积极作用,有力地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4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

路径考量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全面了解自己、客观评价自己的自我认知过程,也是提高自身职业能力和思想政治素质的自我教育过程。充分开发和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把职业生涯规划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和平台是实现二者契合的重要模式。

4.1 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着力回答5个问题:“我是谁”“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去哪里干”和“我怎么去干”。其中的关键环节就是知己知彼。大学生可以通过职业兴趣测评、职业能力测评等方式,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等人格特征,并初步认识不同的职业类型及职业角色。同时借助媒体推介、实地考察、专家讲座等形式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通过比较分析,大学生很容易找出自己与用人单位所需人才的差距,明白思想道德和综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自己的顺利就业,并且影响今后事业的成功。大学生一旦充分认识到思想道德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就会主动接受思想道德教育并内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自觉提高综合素质并转化为自身的内在需求。

4.2 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主题的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如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审视自我、确立目标、生涯策略、生涯评估等各个环节”[3]有机结合。如大一阶段,引导学生适应大学生活,规划大学生涯;大二阶段,强化学生成才意识,确立职业目标;大三阶段,锤炼学生职业能力,提高职业素养;大四阶段,指导学生面试技巧,引导诚信就业。这样的结合从大学生的内在需要和现实要求出发,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融入日常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而实现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整体要求。

4.3 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检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受利益驱动机制、功利主义思想等因素的影响,高校尤其是职业技术学院人文教育和技能教育发展失衡,这就造成部分大学生“学历高,素质低”,“有知识技能,无人文素养”。来自一些人才招聘网站的资料显示,用人单位最关注毕业生的素质是责任心和事业心、道德修养、创新能力和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可见,优秀的道德品质是大学生顺利走向职场、事业发展的首要条件,思想政治教育是影响大学生人生道路的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张敏强.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30.

教育方面的职业规划篇10

Abstract: The article, from internal unity of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eeply analyzed existing problems and plight of subject, object, environment and medium of education of current graduate student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based on "four elements" of classic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o as to perfect the mechanism of graduate student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and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education.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四要素说”;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困境

Key words: four elemen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graduate student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plight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4-0229-02

0引言

开展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有效缓解研究生就业压力和提高就业质量的重要举措,同时对研究生个体成长、学校发展及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据统计表明,各单位在开展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校思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四要素说”的理论来审视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各环节,对完善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机制、提高研究生就业质量、增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1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在统一

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校工作者在引导学生正确“内外认知”的基础上,帮助研究生树立职业意识,传授规划方法,对研究生职业发展作出合理规划的教育。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内在契合[1]。

1.1 目标导向的统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2]。而职业生涯规划最终目标,就是通过建立学生自身的知觉和承诺,经过认知、行动、调整这一循环,使得学生不断完善,持续改进,最终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1.2 价值取向的共同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学生在处理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人生实践中,既强调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同时尊重个体的全面发展[3]。同样,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倡导个人发展的同时,也强调必须注重职业道德、社会责任及共同价值观的培养,尊重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共同实现。

1.3 教育内容的互通思想政治教育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既包含了实现职业目标的方法和步骤,而且体现了教育本身所蕴含的对理想信念的追寻、世界的认知及不断进取的人生态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过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深化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也是为职业规划确定方向的过程[1]。

2思想政治教育“四要素说”视阈下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困境分析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介体、教育环体。他们紧密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其中任何一个要素或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处理不当,都会削弱或破坏过程的完整性,影响教育的效果” [4]。以此为视角,我们就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困境进行分析,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2.1 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主体缺位

2.1.1 教育主体观念缺位许多单位和老师认为研究生是社会高端人力资源,其就业与职业发展相对本科生有很多优势,研究生就业结果普遍好于本科生,因而忽略了研究生群体独特的就业期望诉求和职业规划需求,从而导致对研究生就业问题的认识不足,一些职业生涯指导工作不能系统展开。

2.1.2 教育主体机构缺位各高校和单位的就业指导机构一般都是设在招生就业处、学生工作处之下,且没有针对研究生群体建立独立的就业指导中心(或科室),更鲜见研究生(学)院拥有独立的就业指导机构,这些使得研究生职业规划教育不能充分展开。

2.1.3 教育主体师资缺位研究生群体就业与职业问题,是近年来新出现的热点问题,专门对研究生群体职业发展进行的研究不多,由于高校本身从事就业指导的专业人员相对偏少且缺乏实践经验,能够准确把握研究生实际并提供专业辅导的师资更少之又少,这些都阻碍了就业指导工作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2.2 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客体失位

2.2.1 教育客体职业目标定位失位部分研究生在考研时就比较茫然,从众心理或回避就业问题而驱使选择考研,但是考上之后怎么读,目标在哪里自己也说不清楚[5];部分研究生的就业方向和职业目标,仅仅定位在公务员或某种职业,而不去考虑自身的兴趣、性格和环境因素,将自己的职业目标狭隘化。职业目标定位失位导致研究生参加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动性不强。

2.2.2 教育客体规划意识观念失位部分研究生报着“专业先导”的观念,认为经过专业化学习后,社会提供的职业范围和就业岗位已基本明确,当下的任务就是做好科研试验;部分研究生认为对自身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了解程度很深,无须参加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想当然地为自己设计了一条职业之路却不考虑其科学性;许多研究生认为学术水平和专业技能是求职的核心竞争力,对自身学业生涯很重视,而对职业规划表现冷淡。职业规划意识失位导致研究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动力不足。

2.2.3 教育客体就业学业协调失位研究生阶段有着较繁重的学习和科研任务,部分研究生因客观原因,面对大量繁重的科研试验任务无暇顾及其职业生涯的走向,在学习和就业问题上处于失衡状态;部分研究生因学业前期未充分利用,在毕业前面对学位论文撰写和就业求职的双重压力,一般都选择先完成学位论文再考虑就业的问题。就业学业协调失位导致研究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态度冷淡。

2.3 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环体越位

2.3.1 研究生教育导向对研究生职业规划教育发生越位研究生的学习生涯与职业生涯并不矛盾,但现阶段研究生的教育过分强调以教学和科研为导向且目标过于单一,对研究生的评价也主要以科学研究及情况为主要指标,而缺乏对研究生人生观、就业观、成才观等的经常性教育。在这种教育的导向下,部分研究生认为过多参与职业教育活动就是“不务正业”,从而降低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效果和力度。

2.3.2 导师及导师负责制对研究生职业规划教育产生越位研究生的培养是导师负责制,导师的研究方向和课题决定了研究生的学习范围和学习阶段的主要工作。一方面,大部分导师自主安排好了研究生的课题和方向,研究生几乎没有选择的权利,即使安排的课题与自身职业生涯目标不一致却也无法抗拒,这不符合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自主性”的特点;另一方面,大部分理工类研究生通常被要求“平时没有课就要去实验室;要留在教研室做实验、看论文” [6],而这种被称为“圈养”的生活方式已渐成很多理工科研究生的生活常态,这又违背了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性”的特点。

2.4 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介体错位

2.4.1 教育内容错位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一个过程,具有连续性、长效性的内容和特点,而当前研究生职业指导与其说是“教育的”,不如说它是“功利”的[5]。其表现在一则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过于重视毕业前夕的就业指导而忽视学生求学整体过程的指导,只重为指导找工作并且找到工作,没有形成理念导入―职业测评―个性咨询―生涯辅导的完整体系。二则只重就业择业的的方法手段、技能技巧等操作性内容的指导,研究生职业规划教育大多数停留在应付性、援就业指导和服务的层面[7]。这些原因使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够深入。

2.4.2 教育方法错位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本科生的相较有异同之处,差异主要表现在经过专业训练后的研究生,相比本科生而言,在未来就业的主要领域与工作方向是更加细致和明确的,因此研究生需要细化学科和专业与行业发展相融合的职业规划教育和指导,但目前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方法过于宏观,只停留在表面笼统的教育和分析上,缺乏针对研究生群体特殊情况具体指导的个性化方式,没有形成通过学科和专业将其职业规划细化到与行业需求具体结合、与用人单位需求紧密衔接的方法和模式[8]。研究生职业规划教育方法的错位,使得研究生参加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积极性和实效性大打折扣。

3小结

现阶段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处于理论和实践探索中,通过借鉴教育“四要素说”理论审视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各环节,可以得出目前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系统各要素如下图反映。故要切实提高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效,需通过建立教育管理体系、树立规划教育导向、促进导师角色转变、改进教育内容方法、引导知觉承诺等环节,以促进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发展,增强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任凤彩.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价值与实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2):68-70.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2004,08(26).

[3]闫礼芝.以职业生涯规划为载体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10):62-63.

[4]张耀烂,郑永廷,吴潜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郑祥江.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其培养模式创新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硕文,2008.

[6]王妍妍,雷宇.研究生培养“围城现象”[N].北京:中国青年报,201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