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十篇

时间:2023-11-07 17:51:11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惯养成;教学策略;学习兴趣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育的本旨是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生以之。”其中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承担的任务不仅仅是教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具体知识,而是着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使用语文的习惯,使学生获得良好的语文学习能力,为将来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怎样的学习习惯,如何培养学生这些良好的习惯呢?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培养的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一)提前预习的习惯

预习可以有学期预习、周预习、日预习。学期预习,是在发下新书后,学生们对新书感到特别新鲜、特别好奇的情况下进行,可对课本目录做一个大体的浏览。周预习,学生独立进行,需要特别细致。让学生往后看书,哪些地方看不懂,就用彩笔特别标记出来。如果周预习特别细致,那么一般不需要进行日预习;如果周预习比较粗,或者没有进行周预习,则需要进行日预习,一般20分钟即可。

(二)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小学语文中的课文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学生之所以感受不到,是因为他们没有细致观察。作文的写作需要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学生只有细致观察周围的生活,耐心寻找和发现事物的更替、变迁,人性的真善美、假恶丑等,才能激发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情感,写出言之有物、感人至深的作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最重要的是从生活、学习中入手,引导学生处处留心。

(三)质疑发问的习惯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说的就是质疑问难的重要性。要向老师质疑、发问。没有弄懂问题时,不要得过且过、羞于开口,要善于发问、大胆地问。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由于文章题目就是文章的文眼,所以上课伊始,我就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质疑、提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这时学生会提出:谁和时间赛跑?为什么要和时间赛跑?时间又不是人,“我”为什么偏偏要和它赛跑?“我”是怎样和时间赛跑的?结果怎样?……问题确定后我让学生选择最想探究的问题,自由结合组成探究小组并迅速确定每个人的角色。这样就为下边的理解和探究做好了铺垫,使探究确定了方向。

(四)定期日记,提高语言驾驭能力

语文能力尤其是语文写作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为了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我会要求学生每周至少三篇日记,写自己认为印象深刻的事情,定期交给我进行语言语法上的修饰、修改和润色,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对文字的驾驭能力。

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策略

(一)教师要有耐心

学生习惯的养成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实现的,需要长时间的实践。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绝不能半途而废。

(二)以自己的行为影响学生

学生的行为习惯常常受到教师的影响,有时教师说千句话不如一个行为来得彻底。如果教师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又怎能要求学生呢?所以,教师要给学生树立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率先做到。

(三)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小学生的自制力很差,让学生养成一个坏习惯很容易,要养成一个好习惯很难。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出现反复、拖拉、敷衍、放任等现象,这些都是正常的。我们要对此心中有数,并制定好应对策略,一旦发现这样的现象教师就要及时进行思想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习惯的养成要经过反脱盗罚这需要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特别是坚强的意志品质,这是学生顺利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内在保证。

(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篇2

良好的行为习惯会陪伴和影响学生整个求学过程。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社会习惯和行为方式,形成个人性格和品质的关键时期,每一个小学教师都有责任帮助和指导他们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对小学班主任来说,更是义不容辞的。本文是小编整理的国旗下的讲话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仅供参考。

国旗下的讲话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1法国学者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叶圣陶爷爷也说过:“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的确,行为习惯就像我们身上的指南针,指引着每一个人的行动。

纵观历史,大凡获得成功的人,都是一些良好行为长期坚持,养成习惯,形成自然。小时候的鲁迅先生,就养成不迟到的习惯,他要求自己抓紧时间,时时刻刻地叮嘱自己凡事都要早做,这样长时间地坚持下去,就成了习惯了。这位以"小跑走完一生"的作家,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学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业绩,成为世界有史以来十大文豪之一。可见,行为习惯对一个人各方面的素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对我们小学生来讲,尤为重要。就拿与我们密切相关的学习来说吧。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同学平时不刻苦、不用功,考试常常得不到高分;我们也看到,有些同学双休日只顾玩,把作业压到星期日晚上才去做,开了夜车还做不好。其实,这完全是学习习惯和方法的问题。大家都知道,一个好的、科学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能使我们既学得有效率,又学得轻松自在。而如果你不能养成好的习惯,上课不注意听讲,不踊跃发言,不钻研难题,这些习惯不但不能提高效率,而且对你身心发展也会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我们在学习时,最重要的是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好习惯,益终身。"这样一来,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昨日的习惯,已经造就了今日的我们;今日的习惯决定明天的我们。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今天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共同创造辉煌的未来!

国旗下的讲话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2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养成良好习惯,做文明中小学生》。古人有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很久以前,有个小和尚,想学会理发来帮寺庙的和尚剃发。于是他就开始用冬瓜练习,只是每次打水洗冬瓜时总要顺手把剃刀插到冬瓜上。没多久就学会了如何剃发,当他第一次帮人剃发,去打水洗头时,“顺手”把剃刀插了上去。结果可想而知,小和尚成了杀人犯。

为什么呢?答案很简单。就是因为他用冬瓜作练习时养成了把剃刀插向冬瓜的习惯,尽管为自己的师兄剃发时心里想着这是人不是冬瓜,但手却不听使唤,习惯性地把刀插了上去,因此,是那个小小的坏习惯害了他。

虽然这个故事有几分夸张,但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从我们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养成好习惯,改掉坏习惯。比如: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吵闹、不乱丢垃圾;按秩序做事;在校园里,微笑面对老师和同学,热情主动地打招呼问好;平时热心真诚地帮助有困难的人;行走在大街上时,能自觉遵守交通法规,与文明和安全同行;在公共汽车上,能热心地为身边的老人、抱着孩子的乘客让座?? “文明”就像空气一样,时刻围绕在我们身边,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可以体现文明。

如果你还没有做到,就从现在开始。在家做孝敬父母的好子女;在学校做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让我们爱护校园里的一草一木,让我们在课堂上认真学习,课下和同学快乐友好地玩耍,让我们在这里留下童年最美好的回忆。将来当我们长大了,走向社会,我们就一定会成为一名好品德、懂法规的优秀公民。

你生活上的一点一滴,你学习中的一言一行,都是小事,所谓聚小流以成江海,都是以小事成就大事的。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同学们,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点滴之处见精神。一滴水蕴藏着大海的本质,一束光反映着太阳的光辉,一件小事就能折射出一个人的修养。文明习惯是一个人文化修养和行为情操的重要表现。无论你们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你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而一个人,只有先学会了做人,学会了善待小事,学会了善待他人,才算是具备了成功的基础。所以,请同学们记住:好习惯,早养成,益终生。 我的讲话完毕,谢谢大家!

国旗下的讲话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3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行为习惯就像我们身上的指南针,指引着每一个人的行动。

纵观历史,大凡获得成功的人,都是一些良好行为长期坚持,养成习惯,形成自然。行为习惯对一个人各方面的素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对我们小学生来讲,尤为重要。就拿与我们密切相关的学习来说吧。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同学平时不刻苦、不用功,考试常常得不到高分。请同学们想一想,你是这样的吗?我们还看到,有些同学双休日只顾玩,把作业压到星期天晚上才去做。也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昨天晚上和今天早上你有没有忙着赶作业。其实,这完全是学习习惯和方法的问题。大家都知道,一个好的、科学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能使我们既学得有效率,又学得轻松自在。因此,我们在学习中生活时,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会使你终身受益!

生活中,我还经常碰到这样的一些行为:有的同学课间休息时在楼梯间追逐打闹,甚至推搡拉扯而不顾人身安全;有的同学为了方便,随便在草坪里走来走去;有的同学在校园里随丢纸屑,甚至将没吃完的早点乱扔;放学后,有的同学不及时回家,而是约上同学去网吧游戏厅泡网玩游戏;最近,更是听到一些令人很不愉快的消息,我们学校里,有些高年级的同学,三五结群,欺负低年级的小同学……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刚才我所说的这些情况在你的身上发生过吗?在你的身边发生过吗?请同学们再想一想,这些行为对吗?

这些都是有损我们小学生形象的不良行为,让我们从今天做起,和这些不良的行为说再见!

昨日的习惯,已经造就了我们的今日;今日的习惯将决定我们的明天。让我们从今天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一个优秀的小学生!

国旗下的讲话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4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我是六年级一班的王佳婧,在这个美好的早晨,我们齐聚在这里,一起探讨关于“好习惯早养成”的问题。

法国学者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的确,行为习惯就像我们身上的指南针,指引着每一个人的行动。纵观历史,大凡获得成功的人,他们的良好行为是长期坚持,养成习惯,形成自然。小时候的鲁迅先生,就养成不迟到的习惯,他小时候曾在自己的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来时时提醒自己,他要求自己抓紧时间,时时刻刻地叮嘱自己凡事都要早做,他这样长时间地坚持下去,就形成了习惯。这位以"小跑走完一生"的作家,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学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业绩,成为世界有史以来十大文豪之一。可见,行为习惯对一个人的成长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良好的习惯对我们学生来讲,尤为重要。那么我们中小学生该养成哪些好习惯呢?

讲文明懂礼貌,尊敬老师团结同学。集会快静齐,升旗要肃立,爱护环境讲卫生,不随地扔纸屑,珍惜粮食不浪费,节约水电低碳环保。做好课前准备,上课认真听讲,课间文明游戏等等,这些好习惯我们每学期都在循环的学习,但还有几个好习惯我们有的同学还没有养成:如整队快静齐、做操动作规范整齐。不乱丢乱扔垃圾、上下楼梯靠又行、课间文明游戏、轻声慢步在校园、轻轻就餐碗筷轻放等。

当然需要养成的好习惯还有很多,如早晨起床不赖床,养成早读好习惯,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放学回家做作业的好习惯;整理书包不邋遢的好习惯,上课认真听课好习惯。还有注意个人卫生,勤于锻炼身体、尊老爱幼等等。

同学们都能自觉遵规守纪,才使得我们的校园井然有序。大家在见到老师或同学时能主动问声好,在进出校门时特别有礼貌;平时不随意践踏草坪,午间校园秩序井然;出操时保持安静,听从指挥,唱国歌时歌声嘹亮,做操认真有力;去食堂吃饭时以正常步速走过去,能做到文明进餐。大家在遵规守纪、严格自律中体会到良好的秩序带给我们的真正的自由。

在这里,我呼吁同学们行动起来吧!人人争做文明小天使。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见到老师,能主动敬礼问好;讲究卫生,不乱扔果皮,见到纸屑随时捡;爱护公物,保护绿化;勤俭节约,不吃零食。注意安全,不玩危险的游戏,上下楼梯,人多拥挤,注意谦让,行走靠右,保障畅通;坚决不跟素不相识的人走出校门??

好的习惯能让我们终身受益。习惯就像雏鹰的一双翅膀。能让我们在高高的蓝天上翱翔。习惯就是天空中的太阳。能让我们在阳光下茁壮成长。昨日的习惯,已经造就了今日的我们;今日的习惯决定明天的我们。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今天做起,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人人争当好学生!

谢谢大家!

国旗下的讲话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5老师、同学们:

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法国学者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的确,行为习惯就像我们身上的指南针,指引着每一个人的行动。纵观历史,大凡获得成功的人,他们的良好行为是长期坚持,养成习惯,形成自然。小时候的鲁迅先生,就养成不迟到的习惯,他小时候曾在自己的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来时时提醒自己,他要求自己抓紧时间,时时刻刻地叮嘱自己凡事都要早做,他这样长时间地坚持下去,就形成了习惯。这位以"小跑走完一生"的作家,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学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业绩,成为世界有史以来十大文豪之一。可见,行为习惯对一个人的成长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良好的习惯对我们小学生来讲,尤为重要。

有同学们的自觉遵规守纪,才使得我们的校园井然有序。大家在见到老师或同学时能主动问声好,在进出校门时特别有礼貌;平时不随意践踏草坪,午间校园秩序井然;出操时保持安静,听从指挥,做操认真有力;去食堂吃饭时以正常步速走过去,能做到文明用餐。大家在遵规守纪、严格自律中体会到良好的秩序带给我们的真正的自由。

但是,同学们想过吗?学校要发展,需要每一个同学的共同努力。因为每一位同学的举止言行展现的正是学校的风貌,关系着学校的荣辱。可是就在开学以来的一个多月里,老师发现有许多与学校美好形象格格不入的现象:校园里纸屑、零食袋随处可见。同学们,当我们在绿树成荫的校园中漫步时,一定会感到心旷神怡;当我们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中读书时,哪能不全神贯注?优美的环境靠我们每个学生的努力,每个学生都有爱校、护校的责任,让我们懂得珍惜,学会爱护,不断增强责任意识,共同营造整洁优雅的校园环境。另外,虽然我们大部分同学能认真上课,但在课间活动时有一些不文明的现象发生,有的同学在走廊里追打,下楼梯时,栏杆成了有些同学的速滑道,这一切是多么地不文明,有的甚至是危险的,希望同学们文明游戏,文明休息。

在这里,我呼吁同学们行动起来!人人争做文明小天使。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见到老师,能主动敬礼问好;讲究卫生,不乱扔果皮,见到纸屑随时捡;爱护公物,保护绿化;勤俭节约,不吃零食。注意安全,不玩危险的游戏,上下楼梯,人多拥挤,注意谦让,行走靠右??

同学们, 昨日的习惯,已经造就了今日的我们;今日的习惯决定明天的我们。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细节做起,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人人争当好学生。

谢谢大家!

国旗下的讲话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6同学们:早上好!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早上好,今天我在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人品的自我修养。

首先我想给大家讲几个故事,曾经看过一则报道:一名高中毕业生前去应聘,在应聘的队伍中,大部分都是大专生,本科生,还有硕士生,面对这些高学历的竞争者,这名青年的成功率几乎为零,然而结果大大出乎人的意料,这名高中生竟成了唯一的一名应聘者,因为只有他随手拣起了应聘现场里无人问津的一张纸屑,正是这种不经意的一拣,让招聘者看到了他对待生活的态度,于是他获得了这份工作。

又看到有多家报纸报道了一个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就业屡遭碰壁的原因,这位留学生毕业于美国名牌大学,且学业非常优秀,但就业却屡屡碰壁,原因是他在美国学习期间曾有三次乘车逃票的记录,用人单位认为连坐公共汽车都想逃票的人,能交给他什么重任呢? 以上事例,无不给人以启迪,让人深思,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显而易见的小事,但往往一些不为人注意的细节中流露了一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对待人生态度和人品的高低。 有时成功与失败之间的距离,也许就在这些生活习惯及不经意流露的细节之中。 我国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先生曾主张:教育学生要有“金的人格,铁的纪律,人格是人的第二生命。” 在这里,我想提醒每一个人都要重新审视一下自己。因为凡人都有欠缺。每一个人都可以看成是真善美与假恶丑并存的世界,只有我们不断审视自己,反省自己,真诚而勇敢的对自身的欠缺,不断地改正,完善自己,才能让自己积蓄起深厚的文明与文化素养,扩大自己心中的真善美的那一片净土。

我们也审视一下自己的仪表、仪容,审视一下自己的日常行为规范和礼仪常规,审视一下自己内心深处做人的原则,加强人品的自我修养和塑造。自古以来人才至上,人品至本,欲成大事,要拘小节,在未来企业和未来创业者中,越想成为大事者,就越要遵守规则,越要拘小节,一个人的人品修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就是支持才能的基础,没有这个价值和基础,也就不会出现人才真正的人价值。

魏书生老师在总结教育与习惯时说:“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教育就是帮助人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一语道破了教育与习惯的本质问题。大凡有些成就的人,他们都有一个良好的习惯,这些习惯,使得他们有着鲜明的个性、顽强的毅力和良好的品质。我们不但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还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名考取清华大学的学生在总结她的学习方法时说道:“所谓方法,不如说是一种习惯,是在一定时期内在学习中不断总结、修正、发展而来的习惯。每个人的环境不同、性格不同、生活的状况也不同,那么方法也就不同。要想找到真正开启成功之们的‘金钥匙’,就一定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即养成最适合自己的习惯。”习惯主宰人生,习惯决定命运。

我们是初中生,认识这个问题并不困难,困难的是使得一些良好的行为坚持下来,形成习惯和品质。要做到这一点,我建议同学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牢固树立“学习、工作、尽责、助人是享受”的思想。

培养良好习惯,说来应该是咱自己的事,老师的工作是在帮助咱养成好习惯。尽管开始时会有些困难,但每当我们想起这是为主宰我们人生而做事时,就会觉得很值。有了好习惯,我们还怕做不成大事吗?我们用“享受”的观念理解我们目前的学习和活动,我们会增加许多乐趣。一旦有了好习惯,想停下来都难,坚持好习惯也是享受。

2、极力克制:不做有损于自己和他人的事情。

形成好的习惯是从不做那些坏习惯开始的。学校规定了许多不许做的事情,大家做了就要受到处分,这是在帮助大家改变坏习惯。人就是这样,没有了那些坏习惯,就会有许多机会形成好的习惯。如果我们放纵了自己,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到头来不好的习惯多了,就会坑了自己,也害了集体。

3、确定目标:去模仿一名比自己强的人。

其实上进心我们都有,这种上进心会促使我们和比自己强的人比,以他为榜样,努力照他的样子去做,我们会进步很大的。要确定这样的目标:在学习上,我要力争赶上谁,在生活上,我争取像谁那样,等等,在这些比自己强的人的影响下,我们会慢慢地养成好的习惯。我们学校指定了学习常规“十二条”,就是要我们在这些方面得以加强,达到新的目标。要注意,确定目标有时就像跳高一样,定高了往往会因心理作用而达不到原来的高度,定低了,虽然能轻松过去,但往往也达不到原来的高度。确定目标要切合实际。

4、完善自我:争做一名合格中学生。

我们不可能不犯错误,但我们不能让犯错误形成习惯,因此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要注意不断地完善自我,及时改正那些本不应该犯的错误,不断地给自己充气、加油,把好的做法坚持下来,让他成为自己的习惯。只要有毅力去坚持,就一定能成功。这个学期学校开展“百日百分竞赛”活动,让同学们都来参加,比一比,看谁到最后分数最高,就是激励大家,在培养良好习惯方面,再上一个台阶。

同学们,让我们在新的学期里,用新的姿态,挑战新的目标!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篇3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学生在学校,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要进行能力的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小学阶段的学生,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上都是迅速变化的重要时期,小学养成的行为习惯往往会影响人的一生。农村小学教育环境比较差,教育条件也相对落后。学生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和培养不够重视,他们往往文化水平和素质不高,他们的不良行为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习惯养成。如何改进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值得我们思考。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农村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形成原因

我认为农村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原因有两个。其一,家庭教育。农村学生的家长整体素质不高,一部分不识字,小学或初中文化的占多数,他们大多忙于生计外出打工,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照看,留守学生越来越多,无人管教使孩子养成了许多不良行为习惯。即使父母在家闲暇时也只愿聚在一起打麻将、玩扑克,无暇教育孩子。农村家庭的家长们“重智轻育”,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就能出人头地就是有出息,其他的也就无所谓了,有的甚至认为只要孩子吃得好穿得暖就是对孩子最好的照顾,这些思想是农村家长忽略了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性教育,至此,孩子们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就突显出来。其二,我校教育工作失误。我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希望把孩子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人才,但是由于多年来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升学竞争和考试压力的环境影响,虽然我校知道德育和行为养成的重要性,但是农村学校为了在成绩上能够赶超城区学校只能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提高学生的成绩上,忽略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农村学校教师也存在只要学生成绩好就是对学校和家长最好回报的思想,在学生行为养成方面也就没有下足功夫,学生也就慢慢养成了一些坏的行为习惯,却无人管理。其三,社会环境的影响。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小学生虽然最多接触的是家庭和学校。但社会给他产生的影响也非常大。小学生不良行为的根源不一定在自身,而在于现实社会中的不良h境。小学生年龄小,明辨是非的能力差,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小学生对社会有着一颗好奇的心,不良的社会风气,如崇拜金钱、过度消费、自私自利等等会让他们形成错误的价值观,腐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这些社会环境对他们产生的影响并不小于家庭和学校。

二、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1.家庭教育作用。家庭教育是行为习惯养成的第一课堂,父母要用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孩子,身教重于言教。首先要为孩子作出榜样,孩子好奇心盛,爱模仿,家长务必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不希望孩子做的,自己首先不做。例如,要孩子举止文明,自己就不可言行粗暴;要孩子穿着整洁,自己就不可衣冠不整;要孩子读书学习,自己就不可打牌搓麻将。只有在家长言传身教的潜移默化下,方能自觉地建立起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其次,家长要真正把孩子当成朋友,尊重他们的意见,并努力提高自身修养,言传身教。要蹲着和孩子讲话,彼此拉近距离,经常和孩子沟通,了解其内心世界,这样更有利于教育孩子。对于农村学校的家长,生计固然重要但也及不上孩子重要,孩子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在孩子眼里父母是神圣的,你们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他们,希望我们农村孩子的家长能陪着我们孩子一起成长,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好习惯益终生。

2.教师的教育作用。学生一天大部分时间就是和教师在一起的,教师首先要做好表率,从平时的小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平时,走进学校、教室,只要发现地面有烂纸就随手把它拣起来,有了垃圾、废纸总是亲自扔到垃圾筒里,讲桌也清理干净。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爱护环境的重要,也就养成了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在农村学校班主任的作用不容忽视,家长也许忽略了孩子的行为养成教育,但是班主任不能。我们的班主任要经常教育学生遵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从常规抓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使学生养成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遵守纪律、遵守社会秩序、维护社会公德、勤俭节约、爱护公物、助人为乐、关心他人的良好习惯。小学生的自觉性不强但是学习能力强,所以要我们的教师时刻提醒、引导和教育。

3. 学校的教育作用。农村学校也许设施条件不是很好 但是我们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如窗明几净,教室走廊干净。这样学生自然就不会随地吐痰或乱扔纸屑,管理规范,学生自然不会乱刻乱画,教室物品摆放整齐,学生物品也会摆放得整齐有序等等。我们还可以充分运用宣传橱窗,如板报、名言警句等等,引导学生学会怎样生活,怎样做人,怎样学习。班主任利用班会课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使这些守则常记学生心中。利用晨会和周国旗下讲话宣传好的典型有针对性启发性地帮助学生在良好的育人环境中养成习惯,产生效果。学校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教育,所以要家校一致,形成合力。学校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等形式,使家校形成合力,增强教育效果。我校经常对那些行为习惯差,成绩不好的学生进行家访,和家长一起分析孩子的问题一起商讨解决方法,通过家校联系,这些孩子已慢慢的养成了好的行为习惯。然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学校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需要家长细心教育。因此教师应加强与家庭联系,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4.社会教育作用。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农村小学生好奇心强对社会很多好奇的行为会进行模仿、练习,我们家长和学校教师要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让学生有自己明确的行为习惯准则,在生活、学习中时刻用这些准则来约束自己。遵守法律法规,会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提高道德意识。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组织环保行动,让学生去城市体验环卫工人的伟大和艰辛,从小树立爱护环境卫生的好习惯;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可以利用暑假实践活动带农村学生去城镇卖报,让孩子知道爸妈挣钱的艰辛,养成不浪费的习惯;组织小朋友到社区福利院关心孤寡老人,为老人们打扫卫生,给老人讲故事,给老人表扬节目等。通过这个活动,培养孩子的爱心,发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

总之,好习惯只有在长期反复的教育中才能养成,在这个工作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有耐心,有信心,有恒心,要抓紧,抓细,抓实,反复抓,抓反复,还要与家庭,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抓出实效。良好习惯的养成会让孩子受益终生。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篇4

-----从叶圣陶先生有关理论看良好习惯的养成

苏州市吴中区甪直中学   方周明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十分重视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他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此,叶圣陶专门写过《习惯成自然》和《两种习惯养成不得》 等文章。这些文章虽然写于20世纪40年代,但至今读来倍感亲切,文中所阐述的主要思想对当今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仍不乏启示意义。

一、 习惯的形成

人的习惯是怎么形成的呢?首先让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下习惯形成

的原因和过程。

1、习惯是注意的结果。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发现:处理知识,引起事物的发生,把秩序带入到我们内在的生活和外显的行为中,这些都占用了注意力。注意对于处理情绪,制定目标,解决问题是必需的;对于阅读、谈话和驾驶汽车也是必要的。没有它就不能完成对外界环境做出适当反应的工作。人们在特定时间内注意(即有意识的经验)投往何处,依赖于三方面组织要素的相互作用:本能、习惯和价值。

本能是千百年来有选择的结果。它使我们注意那些有关求生存的事物的知识,而且它们把我们和注意力限制在增强选择的适应性的艰苦工作上。当我们饥饿时,我们的精神力量就会被寻求食物所吸引。我们的注意力被异性所吸引,是因为如果没有这种吸引,人类早就不存在了。本能的注意模式帮助我们注意和避开危险的事物,并把兴趣放在那些过去有助于我们的身体与基因生存的事物上。

人们在生活中也获得了习惯,学会了忽略了某些事而注意另一些事。这依赖于以往遇到它们时是带来痛苦还是快乐。例如,有些人形成了一种从来不独处的习惯,是因为他们发现孤寂是无法忍受的;另一些人自己安排时间去从事体育运动,学习科学,因为当他们以习惯了的某方面去组织注意时,他们感到最惬意。当然如果单纯地从生物学的领域分析,本能和习惯是从盲目的方面去形成注意,正如它本身那样,是靠着依据过去的经验去疏通和重新调整精神力量。人则有重大的不同,人的心理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

价值则在另一方面按照未来的期望去塑造注意的模型。人类表现出期望去做事情的能力,不仅是因为他们当即就能从这种行为中受益(正如习惯所表现的),还因为他们想达到某种未来价值的状态。因而,“面壁十年图破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在任何特定的时间,本能、习惯、价值都介入到形成注意模式中。有时候,本能、习惯首当其冲;另外时候,价值更能生效。指导注意力分配的意识,必须在两种相对抗的原则之间进行调节:我是应该按照本能与习惯所提出的那样听音乐呢,还是应该按照价值所要求的那样去准备考试。这就为我们有意识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供了机会。

2、习惯是个人与环境、行为相互影响的结果。在心理学界,对行为受什么因素影响和决定历来有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行为、环境、个人内在诸因素三者相互影响、交互决定,构成一种三角互动关系。这一种观点在众多的行为因果观中独具特色,从这一观点出发,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不可以等待“习以为常”,也不可以“习焉不察”,更不能“习是成非”。而应该能动地以社会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加以训练,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行为习惯是自我调节的结果。班图拉的自我调节论认为,人的行为不仅要受外在因素的影响,人们也可以通过自我生成的因素,自己调节自己的行为。他指出:“如果行为仅仅由外部报酬或惩罚所决定,人就会像风向标一样,不断地改变方向,以适应作用于他们的各种短暂影响……事实上,除了在某种强迫压力下,当面临时各种冲突时,人们具有自我指导的能力,使得人们可通过自我的结果为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施加某种影响。”因此,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的过程是一个人将外在的要求内化为自身需要的过程。

4、习惯是动力定型。任何习惯的形成,都是在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的。习惯形成的过程人们通常分成三个层次,最低层次就是不自觉阶段,依靠外力的督促教育,不断强化已形成的条件反射就形成了习惯。就是第二个层次了,成为自觉行为。这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靠内部的自我监督,不需要外部监督了。第二个层次也是经过反反复复,多次重复以后,一旦这种行为习惯被破坏以后,就内部调整了。但是要有意志努力。第三个层次就是自动化,达到类似本能的程度。到了自动化以后,也不需要监督,也不需要意志努力,而是行为习惯。一旦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认真的学习态度,以学习为乐趣;自觉地看书、写字,积极动耳、动眼、动手、动口的习惯;自学的习惯,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复习,这是最佳的教育习惯。

二、 怎样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呢?

华生、桑戴克、巴浦洛夫等人心理学说基础所建立起来的行为治疗技术在德育工作中取得明显的效果。行为治疗理论认为,人类对环境的不相协调的结果,或是学习得来,或是缺乏必要的学习能力所致。条件作用与条件反射,是机体最基本的学习形式,在不良行为和某些疾患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可以根据学习或条件作用的某些基本规律对它们加以治疗或矫正,帮助病人学习新的技能或行为,或者帮助病人通过学习或条件作用减少、消除适应不良行为和症状,或者通过学会一种新的行为以对抗适应不良行为和症状。行为治疗一般采取正向强化或负向强化的奖惩方式对不良行为者进行训练。但关于怎样养成良好的习惯,叶圣陶先生有他独到的见解。

1、养成习惯贵在躬行实践。 作为一位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实践家,叶圣陶先生非常强调在习惯养成中的身体力行。他认为,要养成某种好习惯,要随时随地加以注意,躬行实践,才能收到相当的效果。他以常见的事例来说明这个道理。他在《"习惯成自然"》一文中写道,"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个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个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个把书本打开,认认真真去读;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个把公民应做的一切认认真真去做", 这样,我们"所知"的才能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成为相应的能力和素质。

2、"习惯成自然"就是能力。 什么是"成自然"呢?叶圣陶先生认为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是那样的意思"。 他举例说,"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这两种能力的形成是因为我们从小就习惯了,'成自然'了;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如果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程度,只是勉勉强强地做一做,就说明我们还不具有那种能力"。 他进而指出,"通常说某人能力不强,就是说某人没有养成多少习惯的意思。比如说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把看见的、听见的一些事物好好记住的习惯。说李四表达能力不好,就是说李四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的习惯。因此,习惯养成得越多,那个人的能力就越强。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的习惯"。

3、有两种坏习惯不能养成。 叶圣陶认为:习惯不嫌其多,但有两种习惯养成不得,除此之外,其他的习惯多多益善。这两种习惯就是: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和妨害他人的习惯。

何谓“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呢?叶圣陶用日常生活中的某些习惯的养成来说明“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的害处。他说,"坐要端正,站要挺直,每天要洗脸漱口,每事要有头有尾,这些都是一个人的起码习惯。有了这些习惯,身体和精神就能保持起码的健康,但这些习惯不是短时间内就形成的,要逐渐养成。在没有养成的时候,多少需要一些强制功夫,自己得随时警觉,直到‘习惯成自然’,就成为终身受用的习惯。可是如果在先没有强制与警觉,今天东、明天西,今儿这样,明儿又那样,就可能什么习惯也养不成。久而久之,这就成为一种习惯,牢牢地在身上生了根。这就是‘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最要不得"。 这种习惯与其他种种习惯冲突,一旦养成,其他种种习惯就很少有养成的希望了。

那什么又是“妨害他人的习惯”呢?叶圣陶举例予以了说明。他说,“走进一间屋子,砰的一声把门推开,喉间一口痰上来了,扑的一声吐在地上,这些好象是无关紧要的事。但这既影响他人学习和工作,又可能传播病菌,一旦习以为常,就成为一种妨害他人的习惯”。

妨害他人的习惯是恶劣品质形成的重要根源 叶圣陶先生认为某些人的不良品质的形成,一个重要的病根在养成了妨害他人的习惯。他说,如果一个人不明了自己与他人的密切关系,不懂得爱护他人,一切习惯偏向妨害他人的方面,就极有可能成为一个恶人。

三、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增强能力

正如柏拉图在两千年前所观察到的,教育的最高目的是训练年轻一代寻找“正确目标指导下的欢乐与痛苦”。现代著名遗传学家也获得同一结论,相信对人类来说,进化的最好方法是学会在从事于必须去做的事情中获得乐趣。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行动;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性格;把一个性格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命运。用科学的方法培养良好习惯,不吝惜在品德教育上花钱,才能使智力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叶圣陶认为,“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孔子一生“学而不厌”就说明了这个道理。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发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性,一辈子用不尽。”考察二战以后日本的三次教改,每每把养成教育作为重要内容。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这样讲“良好的习惯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可以说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好的习惯使人受益一生。

参考书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

    2.《叶圣陶答教师的100封信》,开明出版社,1989年。

    3.《叶圣陶教育文集》,河南教育出版社,1990年。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篇5

现在,不少学校乃至家庭忽视教育的整体性,片面地抓智育,忽视德育,使得不少儿童在个性品质和行为习惯方面表现出与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不相适用的地方。如自私个性、自由散漫、独立生活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做事不认真、自控能力弱、挑吃挑穿、不爱惜物品等。为此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

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不能一蹴而就的。作为教师,特别是德育工作者,首先必须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特点,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实际表现,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近年来,我们尝试着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一、开展竞赛,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少年儿童好胜心强,针对这一特点,我们经常开展各种竞赛活动,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我们开展了“校内无杂物活动月”、“争做爸爸妈妈的小助手”等活动,学生讲卫生、爱劳动的习惯得到了养成和发展。

二、开展系列化基础活动,纠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

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有时光靠空洞的教育,往往无济于事,平时可以围绕《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开展“爱惜粮食周”、“放学路队好、出门有歌声”活动周、“说话文明、不讲脏话”活动周等基础活动。通过这些基础活动的开展,部分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可以得到纠正。

三、树立榜样,以点带面

小学生模仿能力强,有时他们对自己的行为习惯很随意,可以有意地对某个班严格要求,从领导到班主任老师自始至终认真负责,精心指导,使这个班的大部分学生的行为习惯达标,再让全校学生向这个班看齐,使这个班在全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方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四、定期召开“小小评论会”,让学生经常检查自己的行为

“小小评论会”由各班选派学生参加,针对学生中发生的事,展开评论,说说谁对谁不对,针对特别事件展开全校学生讨论,让全体学生受到启发教育,再对照自己的言行,使“小小评论会”成为在校每个学生的镜子。

五、建立“红领巾监督岗”,督促每个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红领巾监督岗” 由各班选派责任心强的队干部组成,每天轮流值岗,检查学生的言行,并认真记录,定期公布。监督岗的建立,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有知才有行,要想学生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必须先让学生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时,我们要坚持以班队活动课、品德课教学、少先队活动、升旗仪式、课后活动等为阵地,以 “广播站”、“校园厨窗”、“班级板报”等为信息窗口,采取环境熏陶、学习渗透、专题讲座、活动明理、游戏歌谣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强化学生的认知。

实践证明,真正的教育不在于说教,而在于训练,只有反复训练才能形成自然的、一贯的、稳定的动力,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美国科学家研究,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靠简单的重复和有意识的练习就能形成习惯。例如:为了养成学生好的坐姿。我在开学第一天,对学生进行常规训练时,让他们接受我的暗示提醒。即,我让学生牢牢记住六个字,“头正、腰直、足安”。有时我也在恰当的时机按照约定呼叫:“一、二、三!”学生习惯性的条件反射:“要坐端!”我还用特定的动作手势,如轻拍学生的后背,摆好手臂,示范正确的坐姿等予以个别提示。经过反复提示和训练,学生渐渐做到了六字要求。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篇6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凡人生所需要的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绝了,不易变。”幼儿时期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最佳时期,这一时期的教育对幼儿以后的成长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抓得越早越好。幼儿在幼儿园的时间比较长,所以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这个环节在幼儿园尤为重要。作为幼儿教师,应该将幼儿的养成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让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我就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谈谈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1 以游戏为主导,培养幼儿良好习惯

众所周知,几乎所有的幼儿都喜欢游戏,在游戏中小朋友们能找到无穷的乐趣,并乐此不疲,所以游戏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最好手段之一。如玩“小手、小口动一动”的游戏,幼儿们可以一边念儿歌一边做动作,小朋友可喜欢啦!大家都一边扭着屁股一边念:“先湿水后搓皂,搓手心,搓手背,手指头洗仔细,小手腕别忘记”。就这样,孩子们把洗手当作游戏,使幼儿养成食前洗手的好习惯,就连平时最不喜欢洗手的孩子也都认真地洗起来,幼儿不但能把手洗干净,也玩得很开心。

在区域活动结束的时候,很多小朋友都会忘了把玩具放回原来的地方,而且会很吵,幼儿也会到处跑,这时如果我们和幼儿们玩起“小花猫找家”的游戏,他们就会像小花猫一样轻轻的按玩具上的数字找家,要求玩具上的数字与“家”的数字是一样的,先前的吵闹声没了,玩具也放得整整齐齐的。习惯培养贵在坚持,但并不是所有的行为都是孩子乐意接受的,时间一长孩子觉得不新鲜了,感到疲倦了,就不愿坚持下去了。这时就要掌握幼儿的心理,用游戏方式来吸引孩子,重新激发孩子的兴趣,引导孩子重复这样的行为,这样持之以恒、一贯要求、反复强化,最终形成良好的习惯。

2 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渗透于教育教学活动当中

幼儿的行为习惯大多是以活动为主要学习形式获得的。这就要求我们要精心设计活动,来激发幼儿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利用班上的电教小平台,使用投影仪、课件等现代化教育手段,把行为习惯渗透于教育教学中,例如“我的牙齿怎样啦?”活动课,通过课件让幼儿知道换牙的过程,知道换牙的卫生,并教育幼儿要早晚刷牙,并对个别的幼儿进行表扬鼓励,进一步加强了幼儿的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培养。

再如:活动“生气小米饭”,让幼儿看老师偷拍的照片:有的把饭吃得一桌都是,有的把小米饭掉到地上,有的吃了一半就不吃等,教师装出一脸生气的样子说:小朋友一点不爱惜食粮,又挑吃,这不好的习惯使小米饭很生气。小朋友,怎样吃饭小米饭才不生气呢?幼儿七嘴八舌地开始讨论。通过这种方式,让幼儿知道吃饭时要安静地细嚼慢咽,不剩饭菜不挑食,吃完饭后收好碗筷才对。最后在结束部分让幼儿玩游戏“吃饭”,使幼儿从行动上真正养成良好的习惯。通过教育活动把良好的行为习惯渗透于其中,而活动完全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教育效果会收效很好,幼儿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3 抓住有利时机,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对幼儿多观察,多注意,随时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做到及时发现,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及纠正,让幼儿的良好行为得以巩固并发扬。活动中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随机教育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一天班上小朋友们都把椅子搬回位置做好,而走廊外面还有一张椅子没有人搬,于是我就着急地说:“你们有没有听到小椅子在外面哭呢?”孩子们听了我的话有的说:“谁没有把椅子搬回来啊!”这是一个机灵的小朋友跑到走廊把椅子搬回来说:“谁这么坏,小椅子都不要跟他做好朋友啦!”那个没搬椅子的小朋友听了后马上低下头说:“是我,我刚才跟别的小朋友玩,忘搬回来了……”于是,我马上对那个机灵的小朋友及其他搬椅子回来的小朋友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而对刚才没搬椅子的小朋友,就教育她以后一定要做事有始有终,记住把椅子搬回位置。平时注意抓住每个教育时机,适时进行教育诱导,通过随机教育,我发现我们班上的小朋友的有始有终的习惯有了很大的进步。

4 因人而异,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

4.1 榜样示范法。幼儿们都有 “喜模仿”“爱表扬”的特点,我就利用他们这一特点,为个别幼儿树立榜样,鼓励其他幼儿向其学习。如:我班有一部分幼儿做事有始无终,玩了玩具不能自觉地放回原来的位置。这天,收玩具时我特别注意观察每位幼儿,看到“小机灵鬼”莎莎能自觉地收拾玩具,我便当场对其进行表扬,并把他评为“小能手”,让其他小朋友向他学习,其他小朋友见了纷纷向她学习,这样玩具一下都“回到了家”。

4.2 物质鼓励法。个别幼儿哪怕是一点点进步,我都给予鼓励,发给孩子一朵小红花,小贴画、小卡片等,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促使幼儿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媛媛小朋友每次活动的时候收拾玩具时慢慢吞吞,而且总会忘记把玩具放回原来的位置,每天我都注意观察他,这天活动的哨声一响起,她就积极地收拾玩具,并且不用别人提醒他也能把玩具放回原来的位置,我及时给予对他的肯定,并在全班小朋友表扬她,还发了一朵小红花以示鼓励。回家后看到奶奶时,她自豪的说:“奶奶,我今天很棒,老师奖给我一朵小红花!”就这样逐步改掉了他有始无终的坏习惯。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篇7

关键词:行为习惯 学习方法 养成

引言

究其本质而言,教育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成为了初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而进入新时期以来,农村的初中教育情况已经越来越得到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关注。因此,农村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研究亟待进行。

一、农村初中生行为习惯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主动性较差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农村的初中学生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由于没有学习目标造成他们出现被动学习的情况,在思想中经常认为是在老师、家长的胁迫下才努力学习。与此同时,一些农村初中学生,由于从小生活和学习环境较差,造成他们没有信心,他们往往认为自己不论多努力也还是没有发展前途。这种思想的存在,使他们觉得未来非常茫然,从而失去了学习的信心。

(二)独立自主学习意识较差

由于进入初中以来,随着课程的难度不断增加以及课程数量的越来越多,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任务也不断增多。但是,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往往自我管理的能力比较弱,这使他们不能够设定出明确的学习计划,也不能合理的利用时间。大部分学生都是在老师的督促和家长的管理中才能完成学习任务,而很少有学生自主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有的学生一旦缺乏督促就无法集中精力进行学习。

(三)缺乏独立思考能力

随着我国课改的进行,初中阶段课程难度加深,许多学生在课堂中开始过分依赖教师的讲解,大多在课堂中不积极回答问题,遇到问题不积极主动思考。有的学生甚至认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必须由教师进行引导,当他们遇到问题时通常不思考就放弃。这些情况逐渐积累,就出现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不断下降,最终学习只能依靠死记硬背。

二、影响农村初中学生行为习惯的因素

(一)主观因素

缺乏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由于农村初中学生受到身边环境和长辈们的影响,使他们较为缺乏学习、考大学、接受高等教育等想法。大多数学生认为读书就是为了追求功利性,不如在农村随老一辈的生活方式继续生活。这些想法使他们的学习意识越来越差,最终完全丧失了学习的动力,整个学习态度也变得十分消极。除此之外,一些农村学生由于从小生活的环境较差,接受的教育也十分有限,在家庭环境中得不到父母的大量重视,使他们不善于表达,出现自卑的情况。与此同时,农村教育条件本身十分有限,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基础方面与城镇初中学生都有很大的差异。这样,农村初中生对自己没有明确的定位,在遇到困难时也没有奋斗的勇气和信息。造成他们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长期这样使他们的情绪越来越消极,最终造成他们负面情绪不断上涨,不能正常应对挑战。

农村的教育水平落后

现阶段,大部分充斥初中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给学生传授大量的学习方法,当学生面对众多的学习任务时,没有良好的方法给他们作指导,使他们的学习遇到了很大的问题。例如,一些学生不知道如何学习,忙碌学习却得不到效果。长期以这种方式循环,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越来越被动。

(二)客观因素

在许多农村学校中,初中教师习惯用成绩来判断学生的优秀程度,往往认为升学就是要靠学习成绩、学习分数。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并没有重视学生习惯的养成,认为只要成绩好学习习惯可以忽略。但是,这样极易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挫伤,一些学生认为成绩差就已经无可救药了,还不如放弃。另一方面,部分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经常给学生施加大量的学习负担,学生每天的时间都用来做题,根本没有时间进行预习、复习、检查工作。

三、促进农村初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对策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能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而且能够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克服自卑的心理。但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非易事,只有教师找到相应的对策才能给学生带来最大的帮助。

(一)帮助学生确立明确的目标

由于农村学生了解信息的途径比较少,对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教育改革、社会发展等都没有明确的了解,所以许多学生很难为自己制定一个未来明确的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应当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了解现代社会的趋势,并且协助他们确立人生观、价值观。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剪报的形式在班级中给学生传阅近期的剪报册;在课下教师还可以搜集一些多媒体教学内容,这些内容最好是与时俱进的,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水平,而且有助于学生开阔眼界;教师在课后还可以经常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情况。通过他们的具体情况给他们做有针对的指导,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就能逐渐发现自己的学习目标。

(二)运用创新型教学方法

由于农村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造成他们出现厌学,遇见困难退缩的情况。教师要想帮助学生改善行为习惯,就应当找到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方法。首先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然后让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长期使用这种方法就可以帮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教师在课前可以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由于农村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弱,教师可以将预习作业划分成几个项目让学生分别完成这几个项目,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可以把班级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通过小组竞争的方式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频率;在课后教师不能布置太过繁重的习题作业,应当有针对的挑选出来,让学生自己动脑筋做出来,在第二天课堂上教师还可以让每位同学说出自己的答案和做题时使用的方法。这些方法都能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存进,最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向着成功迈进。

结束语:

良好的校园风气、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动力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在进行农村初中教育时一定要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只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找到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篇8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正因为如此,我园特别重视幼儿文明礼貌教育和行为习惯培养,并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创设良好环境,营造文明礼貌的氛围。我园紧紧围绕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习惯这一主题,精心设计、大胆尝试,在环境创设上努力做到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每一寸草木都言情,如宣传橱窗、幼儿画廊等每个细节无声地传达着文明礼仪知识。活动室主题墙上“弟弟摔倒我扶起”、“小鸡和小鸭”等装饰画激励孩子们互帮互助;语言角上“请讲普通话”、“对不起!”、“谢谢!”等礼貌用语提示孩子们使用文明语言;走廊顶棚上翩翩起舞的小蜜蜂暗示小朋友要做一个爱劳动、讲团结的好孩子;盥洗室墙壁上也有“节约每一滴水”、“不推也不挤”等提示语,让孩子们受到润物细无声式的教育启发。我们注重营造宽松、愉快、和谐的环境,让幼儿在耳濡目染中得到文明礼仪教育。

开展各类活动,增加文明礼貌的内涵。我园将文明礼仪教育贯穿于幼儿学习、游戏、劳动、娱乐和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一一通过《小红花找朋友》等故事的欣赏,让孩子感受团结友爱带来的快乐;通过儿歌《轻轻》教育幼儿学会小声说话,不影响别人;通过学唱《对不起,没关系》等歌曲,帮助幼儿巩固文明礼貌用语;通过《小熊请客》等社会活动,使幼儿在生动有趣的情景表演中,学习接待客人的常识和礼节等。我们精心设计一日活动的每个环节,如利用每周一早上的升旗仪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每天组织幼儿轮流做小值日生和小班长,培养幼儿从小爱劳动及为他人服务的良好品德和自我管理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及时捕捉孩子们良好行为习惯的闪光点进行表扬和鼓励,对幼儿中出现的不良现象及时引导幼儿讨论这种做法对不对,为什么?应该怎样做?从而使孩子形成初步的是非观,使品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篇9

    ——教育反思

    前几天检查学生们的手指甲,轮到彬彬时,他一边双手握拳,试图把手指藏起来,一边说:“爸爸不在家,没有指甲剪。”在我的一再要求下,他才把双手展开:又是十只藏满污垢的长指甲。当时我没说什么,而是递给他指甲剪,让他自己剪指甲。

    其后几天,我留心观察彬彬的双手,情况尚可。

    另外, 彬彬的坐、站、行姿都极其不雅,坐时经常不自觉地双脚竖起在椅子上,站时双手塞进衣服里(从衣服底部),行走时双肩乱摇,为此好几次试图纠正他这种极其不雅的行为习惯。但都不见明显改善。而且他做操时的动作也“怪模怪样”。我原以为是他不认真做操所至,仔细观察后发现也许不是这样,于是我找教体育的黄老师咨询,黄老师说小贾的肌体协调能力很差。所以是否应该这么说: 彬彬的坐、站、行姿是习惯养成的问题,但他做操时动作的“怪模怪样”却是本身的身体条件所造成的。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篇10

苏州市吴中区甪直中学       方周明

古印度有句谚语,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这句谚语深深地渗透了现代教育德育主体模式的理论;即培养学生最基本的政治原则和行为准则,使他们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习惯,在此基础上形成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在这几年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我真切的体会到了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的重要性。我认为班级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形不成优秀的班集体;个人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不会有似锦的前程。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我自己粗浅的实践。

1.明确要求,制定计划。要求实际上就是一个明确的目标,一个努力的方向。做任何事情,如果没有一个要求方向,那么行动就是盲目的。从高二年级上学期开始,我根据文科考试百分之八十的时间都是在写字的特点,结合班级学生情况,从宏观上向全班同学提出了三个一的要求;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一年之后单科成绩。总分上一个新台阶;争做一个六好文明班。为了达到这个要求,我首先组织全班同学学习政教处颁发的《甪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二十条》,然后让学生自己明确要求,制定具体,明确的阶段性计划。这样在理论上就有了一个纲,在行为上就不会迷失方向了。柯生灿同学不仅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还针对自己的字迹难认这一情况制定了练字的计划。他首先计划将字练得老师同学能够认清,然后在此基础上将字练得整洁美观。经过一年半的时间,他的字写得又快又好,卷面经常被老师评为样卷在全班展览。

2.加强监督,及时反馈。中学生天性好玩,好动,计划制定了,常常不能落实,这就无异于纸上谈兵。所以落实划是个关键。对整个班级,我采取的是量化评估制,根据年级组制定的评估细则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督促,一周公布一次,对每个学生我提出了一个可供选择的方法,也就是我国大教育家孔子的方法:吾日三省吾身。让学生自己检查自己的言行学习任务,发现失误,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补救。四零三寝室在开学时是个比较差的寝室,开学第一周班内评估得了倒数第一。这可是给这个寝室的女生一个比较大的刺激。晚上班主任下班时,我听见她们在互相埋怨,我走进去对她们说:“是呀,女生寝室比男生差,可真是件让人难堪的事情,但面对事实,推诿责任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要是每个同学能明确责任就好了。寝室是每个同学三点一线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在这个集体中,每个同学要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如果每个人都将自己的事情做好,这个环境就会好起来。今天晚上,你们找出了问题,从今天起,将这些问题解决,责任落实到人,下个周,你们寝室就不会落后了。”就这样,经过督促反馈,这个寝室内务一直很好,而且保持到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