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十篇

时间:2023-10-02 16:54:16

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篇1

关键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7-000-01

一、前言

对于会计人员而言,良好的职业道德不但能够帮助会计人员更好的工作,同时也能提高会计工作的实效性,使会计人员在工作中获得有效支持。基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应成为会计工作的主要内容。从这一点来看,会计人员应认识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并在工作过程中注重对职业道德的培养,使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能够得到全面提升,进而满足会计工作需要。因此,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对会计人员和会计工作的开展是十分必要的。

二、会计人员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助于提高工作实效性

会计工作与其他工作不同,会计工作中涉及的数据和信息,对财务工作的有效性有着重要影响。基于会计工作的特点及其重要性,会计工作需要会计人员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能够主动积极的完成相关工作,并确保工作的准确性。由此可见,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对提高会计工作实效性而言是十分必要的。具体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会计人员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应认真分析会计工作特点

考虑到会计工作的现实特点,会计人员在培养职业道德过程中,既要认识到培养职业道德的必要性,同时还要认识到职业道德对会计工作的意义,应从多个方面入手,有针对性的培养会计人员职业道德。

2.会计人员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应认识到会计工作的复杂性

会计工作内容相对较多,在会计培训过程中,不但要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还要结合会计工作实际,做到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使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能够满足工作需要。

3.会计人员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应掌握正确的培养原则

基于职业道德的培养难度,以及职业道德对会计人员的重要意义,在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培养过程中,只有掌握全面性、有效性和针对性原则,才能保证职业道德培养取得实效。

三、会计人员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助于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对于会计人员而言,会计人员在工作中不但需要良好的专业技能,还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只有具备了这两方面素质,才能更好的满足会计工作需要。因此,会计人员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对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是十分必要的。其必要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人员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提高整体素质的必要措施

考虑到职业道德对会计人员的重要作用,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提高会计人员整体素质的关键。基于这一认识,做好职业道德的培养,并提高其针对性,是做好会计人员培训的关键。

2.会计人员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满足会计人员素质需要的必要手段

会计人员在具体工作中,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其中职业道德是关系到会计工作质量的根本。基于会计工作的实际需要,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对满足会计人员的素质需要十分必要。

3.会计人员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提升会计人员工作水平的必要方法

基于会计工作实际,会计人员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既是满足会计工作需要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提升会计人员工作水平的必要方法。只有明确这一点,才能做好会计工作,进而使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四、会计人员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助于推动会计工作发展

鉴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在会计工作过程中,培养会计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不但有助于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还能对会计工作发展产生有力的推动作用。因此,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对推动会计工作发展而言是十分必要的。结合会计工作的现实需求,培养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会计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培训的关键

基于对会计工作的了解,良好的职业道德既是会计人员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同时也是保障会计工作有效进行的关键。基于这一认识,培养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十分必要的。

2.培养会计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素质提升的重要目标

对于会计工作而言,会计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是重要支撑。只有会计人员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保证会计人员更好的为会计工作服务。同时,良好的职业道德,也是会计人员素质提升的侧重点和重要目标。

3.培养会计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助于提高会计工作质量

从目前会计工作来看,会计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做好会计工作的关键。只有明确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才能为会计工作提供有力支撑,进而满足会计工作需要。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良好的职业道德不但能够帮助会计人员更好的工作,同时也能提高会计工作的实效性,使会计人员在工作中获得有效支持。基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应成为会计工作的主要内容。从这一点来看,会计人员应认识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并在工作过程中注重对职业道德的培养,使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能够得到全面提升,进而满足会计工作需要。

参考文献:

[1]张倩慧.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与建设[J].现代商业,2014(18).

[2]赵莉.浅析企业员工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的重要性[J].现代商业,2013(08).

[3]陈莉.关于会计道德的思考[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1).

[4]尹建国.内部控制在实践中的应用探讨[J].财经界,2014(01).

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篇2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因此高职学生不仅要掌握好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职业道德素质是新时期高职学生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有助于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现代化高职教育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学习好专业知识、技能和其他文化知识基础上,必须注重学生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以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岗位对人才素质的需求。

2.有利于推动学生的事业发展。

社会实践证明,学生的事业发展与其自身的职业道德和素质高度相关。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开展学生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能够有效规范和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行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待人接物,更快地融入现实社会,也能更容易被社会接纳。

3.有利于实现学生的人生价值。

人生的追求离不开社会,高职学生也不例外。高职学生在未来就业和事业发展过程中,要体现自身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就必须融入社会的大环境中,在实际工作中服务群众,奉献社会,这是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直接体现。而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是基本职业道德规范,因此开展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有助于学生的人生价值实现。

4.有利于增强学生社会适应力。

面对现实社会中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贪污受贿、、弄虚作假等不良现象,作为社会一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坚定的理想信念,从自我做起,敢于同不良社会风气做斗争,为净化社会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良好的职业道德与素质可以使学生自觉抵制现实社会中的不良风气,更好地适应社会。

二、高职学生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育理念传统陈旧。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高职院校在开展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重知识技能培养而轻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教育的现象,缺乏对学生在工作过程中职业道德选择判断能力、突发事件解决能力等的培养,导致学生所学理论与实际要求脱节。

2.课程体系设置不够完善。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已经明确了该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能力目标和社会能力目标,但在课程设置上还是主要依赖于传统的职业道德课,缺乏与专业工作实际的联系,同时教材内容概念化、理论化,无法与社会实际对接。

3.教学形式及内容单一。

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实践性很强,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呆板,导致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使学生对职业道德行为的认同度不高,严重影响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教学效果。另外,在教学内容方面,大多数高职院校只是从社会本位宏观角度去理解职业道德,通常将社会道德规范作为职业道德核心内容加以灌输,导致针对性和时代性不强,不能很好地适应学生职业发展需求和社会需要。

4.教师队伍能力较低。

由于我国高职院校大多是从中专、职校或成人高校等转型升格而来的,部分教师基础薄弱,素质和能力相对较低,加上没有参加道德教育工作的系统培训,没有相关生产一线工作的经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无法有效开展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导致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5.考核评价体系不合理。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课程的主要评价方式还是书面考试,而这种考核方式存在很大缺陷,主要表现在重知识轻实践,重单科教师评价而轻其他授课教师综合评价。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使得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课程教学流于形式,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三、高职学生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改革思路

多年来的高职教育实践已证明,在目前学制情况下,期望通过传统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灌输式教学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与素质是行不通的,学生所学的知识内容不能很好地与职业岗位对接,不能学以致用,因此需要对目前学生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在高职学生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改革实践中,要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实际需要为出发点,通过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衔接配套,完善目前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加强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和学生的实践环节之间的联系,统筹优化考核评价体系,使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课的效果落到实处。具体改革思路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整合资源。

在我国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整合高职院校校内外各种教学资源,从专业发展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入手,制订和完善学生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实施方案及计划,引导高职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工作向着既定目标有序推进。

2.优化课程体系。

统筹考虑专业课程体系,将高职学生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纳入各专业课程体系,并分专业、分层次设置课程,从认知教育、能力训练和实践养成三个方面开展学生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

3.提炼特色。

虽然各高职院校在进行学生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方面有许多相同做法,但应充分考虑各学校之间的差异性,充分挖掘和利用学院独特的传统职业人文资源,提炼各自学校的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的特色。

四、高职学生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改革路径

1.转变教育观念,形成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良好氛围。

要做好高职学生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首先要转变现行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和主体精神的“人”。高职院校作为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的设计者、指导者,要着力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把为社会培养“人”作为一切教育活动的中心任务,并制定相关制度,指导和规范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相关教学活动。教师作为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更应转变教育观念,将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融入课堂教学过程,重视学生作为将来工作主体参加道德行为体验,并不断完善教学方式和方法,增强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的吸引力,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学生作为受教育的主体,也应在教师的引导下转变传统“被动式”接受教育的观念,清晰地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全过程中去。只有解决好“观念转变”这个关键问题,才能使学校、教师、学生三者在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过程中各司其职,形成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的良好氛围,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2.完善课程建设,建立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培养体系。

将学生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的相关目标和理念落实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去,不断完善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课程建设,建立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稳定的培养体系,是高职学生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实施的关键环节。一是在制订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时,应考虑将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目标纳入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从而使相关教学活动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二是加强学生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公共必修课程的改革和建设,除常规公共课如“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外,可以增开“职业观与职业道德”“职场交流与沟通”等课程,强化学生职业道德与素质的养成,并且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加以改进,避免空洞说教,通过项目与案例等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认知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是将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特别是在实践教学环节中,通过实际工作项目或者工作流程,使学生在了解、认识工作性质的基础上增强职业道德与素质的养成。四是形成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基于高职院校教学现状,可以由辅导员、专业课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等多方参与对学生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课程的评价,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自觉性。

3.加强校园活动,营造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良好环境。

校园活动历来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学生课外活动中引入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是提高学生做人、做事能力十分有效的途径。第一,开展校园文体活动,特别是具有校园特色的文化艺术、体育活动,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基础文明礼仪,培养学生勤俭节约、诚实守信等基本素质和品质;第二,举办具有专业特色的课外科技创新与技能竞赛活动,可以通过模拟专业工作流程或工作场景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对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形成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通过校园活动带动校园文化氛围的形成,也可以有效推进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良好育人环境的营造。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职业道德与素质意义重大,因此应该多设计有利于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的相关活动,形成良好的“职业实践”环境。

4.设立专门机构,明确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职责与任务。

职业道德与素质的养成需要经历长时间的系统教育训练,高职院校可根据学生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的实际情况,设立职业素质拓展中心、职业规划指导中心和创业指导中心,从认知教育、能力训练和素质养成三个方面以能力递进的形式开展学生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职业素质拓展中心主要是通过素质拓展项目训练,使学生亲身体验,达到培养团队意识、集体意识、创新意识以及探索意识等目的;职业规划指导中心主要是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对职业的自我设计,使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从而找到自我奋斗的方向;创业指导中心主要负责学生创业教育与指导,自学生进校开始,就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开展创业教育,让学生及时了解社会的发展和相关创业政策、法规,激发学生的创业兴趣,有助于学生职业道德与素质的养成。

5.加强队伍建设,打造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核心力量。

教师队伍是高职学生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的核心力量,也是高职学生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成功与否的可靠保障。教师队伍建设要强化课程教师素质教育意识,不能只专注于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的教学而忽视学生职业道德与素质能力的提高,要致力于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教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同时,高职院校辅导员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在学生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教育中也十分重要。辅导员的工作涉及学生学业、心理、生活、就业等多方面,其工作性质同学生职业道德与素质的养成有着天然联系,辅导员队伍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整体素质的高低。因此,在当今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社会发展加速转型的背景下,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也要向着职业化、专业化发展。高职院校应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与管理,不断提升辅导员的水平与能力,将辅导员培养成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管理、心理咨询、职业规划等方面的专家,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人生指导和帮助。

五、结语

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篇3

论文摘要:21世纪的中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社会竞争是趋激烈。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职业学校的青年学生们应该如何做好走向社会的准备工作,是一个必须认真对待和严肃思考的现实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配置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人才的就业渠道也发生了翻天搜地的变化。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素质高,能力强的创新型和实用型劳动者方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职业学校的学生不但要认真学习文化知识,熟练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而且还要适时地接受职业道德和就来、创业指导,特别是要做好学生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教育,对提高青年学生素质,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l职业道德行为养成及其作用

1.1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涵义

职业道德行为是指做从业者在一定的职业道德知识、情感、意志、信念支配下所采取的自觉活动,对这种活动按照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训练和培养,称之这职业道德行为养成。这是道德学习中最重要的环节,是把道德原则和规范贯彻落实到自己的行为中去,达到言行一致,知行统一。

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所说的养本意是培养性情或陶冶情操。“养成”连用,是指人们自觉学习、磨练、培养和陶冶性情,达到良好品质和理想人格的功夫。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以道德立国的国家,讲究道德修养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道德养成的意义更加突出。所谓职业道德行为养成至少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从业者按照特定的职业道德规范进行自我反省、自我剖析;二是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通过自我修养形成的道德品质和道德境界。

1.2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作用

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可以使从来者做好本职工作,形成平等友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风尚的需要,促进行业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俄们处在讲人权、讲人性、以人为本的春天,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从业者的职业道德素质就显得更为重要。人生的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职业生涯中度过的。一个人在职业上是否取得事业上的成功是他人生成功的重要保证,而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则决定着他能否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2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和方法

“一个实际的行动胜过一打空洞的纲领”。要使职业道德规范为从业人员所认识和实践,并在他们的思想和行动中表现出来,成为个人职业道德行为中稳定的特点和倾向,必须通过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锻炼来实现。养成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贯彻落实到职业活动之中,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做到言行一致,知行统一,进而形成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并达到崇高的职业道德境界。那么学生的职业道德行为该如何养成呢?

2.1在日常生活中培养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职业道德行为的最大特点是自觉性和习惯性,而培养人的良好习惯的载体是日常生活。因此要体,有意识培养自己的良好习惯,久而久之,习惯就会成为一种自然,即自觉的行为。

一是从小事做起,严格遵守行为规范;二是从自我做起,自觉养成良好习惯

2.2在专业学习中训练

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离不开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一个从业者只有具备了深厚的专业知识,精湛的职业技能,他所拥有的职业道德知识、情感、意志和信念,才能有用武之地,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作出应有的贡献。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离不开知识和学习和技能的提高。学生可以通过专业学习亲自体会专业和行业具体而又丰富的职业道德内涵。

首先,增强职业意识,遵守职业规范,其次,重视技能训练,提高职业素养。

2.3在社会实践中体验

“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丰富的社会实践是指导人们成才的基础,是实现知行统一的主要场所。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离不开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根本途径。

一是参加社会实践培养职业情感;二是学做结合,知行统一。

2.4在自我修养中提高

自我修养是指个人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各种实践中,按照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在职业道德品质中有目的地“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

2.4.1体验生活,经常进行内省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

内省即内心的检讨和自我评价,使自己的言行符合职业道德标准的要求。人们在职业活动中,经常会发生一定的道德要求同个人主观需要、动机和兴趣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主要靠从业人员自身的思想斗争,即“内省”来解决。只有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依据道德要求和规范不断评价自我言行,进行自我反省,才能在职业活动中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

“内省”一要严于解剖自己,善于认识自己,客观地看待自己,勇于正视自己的缺点;二要敢于自我批评,自我检讨;三要有决心改进自己的缺点,扬长避短,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职业道德品质。

2.4.2学习榜样,努力做到“慎独”

周恩来总理生前有段名言:“要把思想改造着成像空气一样,非有不可b不然,你的思想就会生锈,就会受到腐蚀”。侨他是这样说的,终生也是这样做的。青年学生应以周恩来总理为榜样,从他的身上看到我们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提倡“慎独”是重在自律,即在道德上自我约束。真正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5在职业活动,卜强化

职业活动是检验一个人职业道德品质高低的试金石,是职业道德养成的关键途径。

2.5.1将职业道德知识内化的信念

“内化”是指把学到的道德知识规范变成个人内心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职业道德理想和职业道德原则,对自己履行的职业责任和义务的真诚信奉。它是职业道德知识、情感和意志的结晶,也是人们职业行为的强大动力和精神支柱。只有这样的职业道德行为,才有坚定性和永久性。

2.5.2将职业道德信念外化为行为

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篇4

[关键词]职业道德培养的现状 意义 职业道德培养的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2-0214-01一、目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的基本状况

(一)高职教育生源素质明显下降

伴随国内高等教育的大批扩招,高职院校的生源几乎都是经过层层筛选的遗漏梯队,无论从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方法等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而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与高职院校本身的发展使得此类院校不断降低门槛追求数量,这使得高职院校生源质量明显下降。学生的综合素质与道德基础参差不齐。

(二)知识经济对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挑战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仅有一技之长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甚至成为高职学生个人发展的瓶颈。而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积极进取的职业操守、较高的自我约束与自我管理能力、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规范的职业道德的高技能型人才,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这是知识经济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考验,也是对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挑战。

(三)职业教育本身的发展对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职教育是培养蓝领人才的主要阵地,而社会的平衡发展不仅仅需要高精尖人才,高职学生将有广阔的用武之地与发展空间。虽然高职是学生学习生涯的最后一站,却无疑成为磨练意志、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克服不良思想倾向、培养良好职业道德的关键时期。所以,职业教育必须实现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高职院校加强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高职院校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可以提高毕业生的竞争力。

其次,高职院校加强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可以拓展学生的职业生涯,为毕业生入行后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再次,加强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产生活,为自身的发展储备良好的基础。

最后,加强学生职业道德修养可以提高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社会地位,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高职院校加强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有效途径

(一)将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

职业道德教育要充分发展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专业课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专业知识,使学生了解专业特点与未来发展方向,更要将专业知识有效地与职业规划结合起来,根据专业特点在教学中渗透职业观念,培养职业良心与职业情感,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作用于无形之中,转化为学生的思想意识。

(二)规范日常管理,强调制度约束与习惯的养成教育

规范日常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强调制度的落实,提高制度约束力与学生自我约束能力的培养,创建良好的班集体,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其次,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推进健康、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寓教于管。从新生入学抓起,引导学生养成努力学习、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良好习惯。通过入学教育,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并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与热爱,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准确掌握所学专业的发展方向,并树立合理的职业理想,从而初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

(三)丰富校园文化活动,使校园文化建设成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强大推力

校园文化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自发成立的文学社、舞蹈社、摄影协会等,使学生在创造性的活动中提高创新能力。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实践,校园运动会、各类文化节以及各专业技能竞赛,使他们在活动中锻炼社会交往能力与沟通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发现专业的乐趣,体会职业的高尚,发现自我价值,挖掘职业发展潜力。通过参与社会活动,提高广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积极组织开展各种社会调查实践活动与实习实训,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组织寒暑假社会调查实践活动与实习实训,使学生广泛参与社会活动,在社会生活中了解职业并深刻体会从业者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对职业的认知与热爱,并了解基本职业规范。通过参与社会活动,提高广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职业良心。

(五)加强法制教育,规范职业行为

加强法制教育是高职高专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法制法规是约束从业人员的硬性标尺,只有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与行业法规,才能自觉维护职业的健康发展,从而帮助学生在内心树立良好的职业准则,并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在法制教育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将自觉维护职业道德作为履行职业操守的义务,树立行业正气,做遵纪守法的良好公民与持有良好职业风范的优秀从业者。

【参考文献】

[1]唐宏.就业效应对高职教育发展导向作用的探讨.教育与职业.

[2]梁晶.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1年07期.

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篇5

关键词:导游人才培养;职业素养;职业道德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3-0216-02

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及问题

持续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和稳定增长的居民收入促进了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业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已成为我国第三产业的重点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旅游业所需人才门类之广、数量之大是其他产业所不可比拟的。导游是整个旅游文化产业的灵魂,导游人才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广泛重视,各高校能否培养出一批批专业性强、技能性强、素质高的复合型高级导游人才是当前旅游业可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之所在。这是因为,旅游业为旅游者提供面对面的服务,导游人员作为旅游行业的窗口和形象处在旅游业的第一线,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旅游服务的质量、旅游企业的形象、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评价,甚至还影响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整体形象。

近年来,一方面,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接待规模不断扩大,服务层次不断提高,导游行业岗位对导游人员素质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另一方面,旅游服务活动中出现的有关导游人员违规的负面报道(如“宰客”、“狂拿回扣”等一系列令人忧心的现象)常常见诸于各大媒体并屡屡成为广大旅游消费者投诉的热点,这充分印证了导游人员作为整个旅游过程的核心人物,其职业素质对整个旅游活动成功与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表明导游人才素质培养领域里存在着不可忽视问题。

二、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研究表明,很多发达国家都把处理人际关系、独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对未来职业的适应力等列为课程的核心内容[1]。然而在我国部分高校中,导游专业的课程体系还在着重知识传授和职业技能层面的培养、忽视职业素质方面培养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对于导游人才素质、特别是对于职业道德方面还不够重视,对人才的概念认识不足,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人才培养意识;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职业技能是有形的,而职业素质是无形的,不能获得立竿见影之效。所以,较之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质培养在课程设置、内容设置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

目前不少高校把培育出企业欢迎、社会需要的高技能、高素质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因此十分注重职业技能训练和知识的传授。因为旅游业属于服务型职业,旅游活动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文化活动。这就决定了导游服务要求导游人员既要具有高超的服务技能,又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修养。此外,为大力培养“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融合性人才,把强化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作为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素养是指胜任某一职业所具备的综合素质,这是个人从事职业活动的基础、更是立足职场的根本[2]。它所包涵的内容极其广泛,可以包括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意识等方面的内容,还可涵盖职业道德、职业心理素质、职业形象以及个人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等。在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中,职业道德的培养与形成,对学生今后能否适应旅游市场的需求与变化、并成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高素质导游人才,是极为重要的。那么何为旅游职业道德?旅游职业道德是指适应旅游业的要求而必然产生的、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道德规范,这也就是导游人员在履行本职工作过程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包括了职业观念、职业情感、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等。导游为游客提供服务的过程,就是与游客交往的过程,这一过程是游客经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体现了导游服务的一个重要目标:使游客满意。全心全意为旅游者服务也就是合格导游员职业道德水平的具体体现,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导游人员职业素养的核心,也是今天旅游业发展的生命线。其核心内容主要体现为,导游应具有强烈的服务意识、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无私奉献的精神品德、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礼仪修养,能在整个旅游活动过程中全心全意为旅游者提供优质服务。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是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只有使学生具有过硬的旅游职业道德素养,才能使他们在职场立于不败之地。

三、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相关策略

高校应明确要求教师在课程教学、实训内容以及学生实习等方面加强相关德育教育工作,把知识传授、职业技能与职业道德熏陶结合起来,用旅游企业的规章制度和导游应自觉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学生的行为。

第一,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不仅是培养学生个人品质和道德素质的需要,也是旅游业建立一种独具个性的服务文化的现实需求。如今,随着旅游市场竞争的加剧、游客消费意识的提高和对高附加值的追求,旅游行业之间的竞争较为突出地表现为树立旅游品牌、注重旅游服务质量的竞争了,而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的关键首先就在于培养并强化旅游从业人员的旅游服务意识。加之旅游业是一个较为特殊的服务性行业,而服务意识则是发自服务人员内心的、自觉主动做好服务工作的一种观念和愿望。这就意味着旅游从业人员首先必须具有强烈的自觉的服务意识才能为顾客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是旅游工作者从业的前提,也是导游人员最基本的职业素质。

由于服务意识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利用一切机会使学生尽快转换并适应自己的职业身份,尽快进入现实生活中的服务角色,其目的就是使学生尽量缩短毕业进入实习单位后的所谓“过渡期”,使学生尽快地进入职业角色,成为用人单位的业务骨干并最终成为业内的佼佼者。比如,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在班级内部成立一家微型旅行社,由学生自己轮换担任不同旅游从业人员,利用节假日时间到各景点进行义务导游讲解服务,还可在调研的基础上激发学生进行模拟设计旅游线路、开发旅游产品、进行旅游广告宣传等活动。通过这样多方位的教学,既让学生了解了旅游行业及社会需求,又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服务意识,还锻炼了相关职业技能,可谓一举三得。另外,我们要积极寻求与更多旅游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积极鼓励学生组织建设学生社团和走进旅游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在旅游行业相关规章制度和职业道德规范的约束下,促使学生在现实工作和人际交往中学会一些必要的职业技能,激励他们主动深入体会职业服务意识、无私奉献的精神品德以及团结协作的团队合作精神等,这对于学生最终学会正确处理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企业发展与个体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二,培养学生职业责任感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和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和误导,一些学生认为获取高额收入就是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志,从而忽略了对于职业岗位所规定的职责与义务方面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对此,我们应不失时机地进行人生价值观、相关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以及旅游行业岗位要求等方面的教育。用案例教学法给学生讲解大量的正反面案例,激发学生自己讨论分析和总结出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在职业生涯中的重要意义。促使学生进一步意识到,游客是导游员的服务对象,满足游客合理而可能的要求、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并使游客满意而愉快地度过旅游生活,既是导游应遵循的服务宗旨,又是让导游在服务过程中实现其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过程。通过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服务意识和职业责任感,让学生尽早树立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尽快明确导游服务工作中应尽的工作职责,更好理解从事旅游服务工作的艰辛与不易,从而加快学生职业行为规范的养成,这些都和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是否成功是息息相关的。

第三,尽早引导学生深刻领悟“诚者不伪,信者不欺”的重要内涵,着重培养学生“真诚公道、信誉第一”的良好职业行为和习惯。我们知道,“真诚公道、信誉第一”既是衡量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尺度和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的有效途径,又是导游员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还是衡量导游道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在社会人际交往中只有做到了“诚”和“信”,才能在社会中赢得良好的信誉,取得他人的信赖。“诚”和“信”既是优良的商务传统,也是一个人、一个企业立足于社会的基本准则。我们在平时的一切工作中应切实倡导学生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求真务实,诚实守信,不能弄虚作假,欺骗别人。只有不断督促学生尽快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让学生在将来面对服务对象或是与他人交往相处时获得社会和他人的接纳和欢迎,并取得事业的成功。

第四,指导学生注重文明礼貌礼仪方面的修养,倡导学生逐渐养成热情友好、宾客至上、文明礼貌的良好作风。文明礼仪修养是导游员职业道德素质较为集中的体现和个人内在修养的标志,它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和招牌,是旅游业最具行业特色的道德规范和业务要求。导游员要做到态度和蔼,待人热情,行为规范,举止得体,衣着整洁,仪表文雅,谈吐文明。不言而喻,这是导游员所必备的个人修养和最基本的行业规范要求,也是旅游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客人信赖与支持的基础,更是企业和个人求得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文明礼仪教育是改善旅游业软环境、促进旅游业不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教师课堂教学讲授,结合学生的课外实践与实训,我们要有针对性、有计划性地引导学生自觉地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形成良好的日常礼仪习惯,提高自身社会交往和待人处事的能力,从仪表、仪容及仪态、言谈举止、气质风度等方面塑造符合导游职业身份的美好形象。

有社会分工,就有职业生活;有职业生活,就有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一个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程度的突出标志,它既是对本职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

尽管我国各高校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模式各异,效果不同,但是,作为培养高素质导游人才的摇篮和重要基地,各高校应当把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努力探索有效的培养形成模式,并在现有基础上完善其培养体系。

――――――――――

参考文献:

〔1〕马乔林.论高职院校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46.

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篇6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 职业道德教育 培养方法

[作者简介]张岳民(1980- ),男,山东惠民人,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研究生管理。(山东 泰安 271018)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7-0063-02

职业道德主要是指从事一定的职业的人员在其工作过程当中应当充分遵守的道德规范以及所从事职业所明确要求的、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道德情操、道德准则的总和。国外高校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方式多种多样,在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重视大学生的个人发展,强调权利、平等和自由。他们把职业道德教育与实际的行业相结合,注重校企的合作,以促进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在中国,职业道德教育起步比较晚,主要是针对即将从业或已经从业的人员。高校在职业道德中的作用还不是很明显。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对社会中从业人员的职业观念、工作态度、专业技能等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有助于推进我国社会的道德建设发展进程,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职业教育,使其能够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指导其正确地择业和就业。在工作过程当中,能够对所从事的工作尽职尽责,能够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从而为促进大学生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高校应当重视对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努力为社会培养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奋勇拼搏的高素质人才。

一、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

对我国高校教育现状进行详细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在高校的整体教育体系当中,还处于一个相当薄弱的环节,需要完善。在当今高校教育中,对于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还远远不足。高校对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所投入的人力和财力都比较欠缺。而现在大学生毕业缺乏信誉,在工作过程当中普遍存在着不能适应工作发展,出现了大量欺骗、跳槽和毁约的现象,而奉献、敬业精神则十分缺乏。所以高校对于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刻不容缓。

1.大学对于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力度不足。我国当前的许多高校中,许多时候只注重对大学生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大学生的德育教育。但德育教育在大学的教育当中理应占据重要的位置。如果只重视对大学生专业知识的教育而忽视了对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就可能导致大学生产生各种各样的道德缺陷。而在所有的道德教育中,高校往往只重视日常行为的道德教育,忽视了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很难接受到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

2.当代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整体程度不高。由于许多高校忽视了对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造成了许多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欠缺。很多大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不以为然,认为职业道德教育对自己就业和工作的实际意义不大。在择业方面,很多大学生都只是看到了工作地点和薪资水平,造成一些大城市的岗位供不应求,而一些中小城市的基层工作岗位却无人问津。在对待工作的态度和敬业精神方面,很多大学生都以追求高薪资收入作为工作的最大动力,从而使他们的奉献意识弱化,在工作当中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心态,严重缺乏奉献意识和事业心,对待工作不能够脚踏实地,缺乏实干精神。而且很多大学生工作不稳定,出现了频频跳槽的现象,缺乏敬业精神。

二、加强高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高等院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场所,高校应当努力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增强其就业能力。因此,高校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加强高校的职业道德理论课程教育。在大学的学习当中,职业道德教育是一项重要的课程,在这个课程中必须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其中。把新时期对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的要求有效地传达给学生。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应当力求丰富多彩,坚持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在实践中逐渐树立起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高校在加强职业道德理论课程教育的过程当中,应当注意以下的几个方面:

首先,要加大职业道德教育理论教学的力度。在高校的教育体系当中,应当加大职业道德教育的力度,把职业道德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高校中开设专门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在理论方面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帮助他们树立起职业道德意识,让大学生能够了解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帮助他们正确学习和提升职业道德,提高大学生主动提升个人职业道德的积极性。

其次,高校应当把专业课程和职业道德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将职业道德教育合理地融入高校的专业课程之中。职业道德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与各个专业都是紧密结合的。专业教育决定着大学生日后的就业方向,所以将专业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能够有效地提升大学生对专业课程的理解程度,能够更好地促进大学生日后的专业实践,提升大学生的专业素养。

最后,要改进高校传统职业道德课程的教育方式。在高校的职业道德教育中,可以运用情景教学的教育模式,对职业环境进行有效的模拟。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营造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氛围,使高校学生能够更有效地提升个人的职业道德素质,提高高校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

2.高校应当努力营造有利于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校园文化。在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当中,校园文化是职业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的载体,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极大地推动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高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构建高校的职业道德教育校园文化。

首先,高校可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来提升大学生职业道德的自我教育,如开展一些学术座谈,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从而促进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提升。在学生社团和组织内部开展合理的岗位职责教育,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当中,逐步树立起自身的职业道德意识。

其次,高校要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进行合理的引导和设计。高校可以将就业指导课程与大学生的专业化学习相结合,通过合理引导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使他们能够充分地认识自我和认识社会,使他们能够主动地接受高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在对自身职业进行合理规划的过程中,自觉地养成符合日后工作发展需要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最后,要把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进行合理的对接。在校园文化中加入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促进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许多企业的文化当中,都含有追求创新、团结协作和爱岗敬业的理念,这些理念也是高的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当打破传统的教育思路和方法,把企业文化融入大学校园文化之中,使得大学生加深对企业的认识,帮助他们树立起高尚的职业理想。

3.高校要把社会实践与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在高校的学习过程当中,应当为大学生提供例如专业实习、勤工俭学、社会服务、自主创业等社会实践平台,使大学生能够充分培养起社会责任感,强化职业道德素质。高校可以开展各种各样的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以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艰苦奋斗和自强不息的道德品质。要把高校的职业道德理论教育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专业实习等方式,把大学生在高校所学到的职业道德理论转化为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高校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勤工俭学岗位,使大学生在勤工俭学的过程当中,形成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的职业道德素养。

通过把职业道德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高校可以培养大学生敬业、乐业、守业的良好品质,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明确自身的专业方向。使大学生能够进一步认清自己的发展方向,按照自己的目标来对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进行有针对性的提升和培养,把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作为高校学习的一项重要课程。

三、高校对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大现实意义

高校对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能够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高校教育不仅仅要传授学生技能和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个人修养,使大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品学兼优的人才。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专门的职业道德教育能够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高校对大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正确处理他们在职业活动中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关系,解决各种各样的矛盾。大学生只有具备这样的能力才能够避免在工作中产生混乱。高校的职业道德教育能够提高大学生的个人修养,促进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使社会生活和谐。

其次,高校的职业道德教育能够提高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增加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完善他们的心理素质。使大学生能够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抗压能力,能够合理调整自己的心理,健全和完善个人的心理素质,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对大学生提供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走上就业岗位,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另外,由于高校的职业道德教育是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学校应当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大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就业观和价值观,以及他们在日常工作和学习过程中的道德素质和理念信仰。由于我国经济不断发展,西方一些文化思想无形中影响到了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其中一些消极思想,例如自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在无形中腐蚀着大学生的内心,且都影响到了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因此,我们应当把职业道德素质作为衡量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建立专门的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评价机制,对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进行评估,使高校的职业道德教育朝着更为科学化、客观化和标准化的方向发展,保障大学职业道德教育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总之,通过对高校职业道德教育的分析,我们看到,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在高校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高校应当充分认识到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在职业道德教育过程当中,努力促使大学生能够全面发展,为其更好地踏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凤云.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及有效途径[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4).

[2]谭为跃.论职业道德课程教学的提升[J].教育与职业,2008(8) .

[3]田晓光.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7(2) .

[4]汪麟.关于加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1) .

[5]军.谈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创新[J].教育与职业,2005(35) .

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篇7

1 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1.1 职业道德的培养有助于大学生立足社会。现今的社会,是多方面人才汇集的社会,每一个领域的人才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下聚集,竞争激烈只有各方面都出众的人才能够长久的立足社会。其中职业道德素质作为基本职业道德观念的体现,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是否具有职业道德素质是决定大学生融入社会的基本准则,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团体意识和协作意识,有助于今后工作的顺利进行。

1.2 职业道德的培养有助于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良好的社会风气有助于促进社会各项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对于人民的安全感有一个良好保证,增强居民生活幸福感,有助于城市的更好更快发展。

1.3 职业道德的培养有助于提高社会整体素质。一个合格的从业人员固然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和工作技能,但能否尽职尽责关键在于他的职业道德修养程度。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可以帮助人们树立理想,坚定信念,可以激发人们的劳动热情、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主人翁责任感,从而自觉钻研业务改革创新、提高效率、遵纪守法、廉洁奉公,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合格人才。

2 职业道德基本规范

2.1 在岗爱岗、敬业乐业。在岗爱岗、敬业乐业就是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忠实地履行岗位责任,只有热爱本职工作的人,才可能对自己的职业有一种自豪感和荣誉感,才会尽心尽力地去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人们把这种道德现象所体现出来的精神称为敬业精神。从业人员不会天生就爱岗敬业,对于自己从事的职业,总要有一个从不了解到了解.从不满意到满意,从不热爱到热爱,最后达到将自己的身心融人到职业活动中献身本职的境界的过程。

2.2 诚实守信、平等竞争。诚实守信,就是言行一致遵守诺言。平等竞争是指参与市场活动的人无论其社会地位如何,在市场面前一律平等,即面对同等的条件,享有同等的权利,履行同等的义务,处于同一个竞争起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也愈趋激烈,无论是从业人员自身,还是他所服务的部门,面对竞争,他们的行为不仅要符合法律,而且要符合职业道德,否则就会出现不正当竞争现象,就会导致市场活动的无序性,造成社会经济活动的混乱.危害性极大。

2.3 顾全大局、团结协作。所谓顾全大局是指从业者在处理各单位、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及单位、部门内部领导之间和干群之间的关系时,首先要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应有全局观念,切忌只顾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小集体的利益而损害其他单位、部门和地区的正当利益,甚至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团结协作是指从业人员之间以及单位之闻,在共同利益和共同目标下的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的活动。

2.4 注重效益、奉献社会。注重效益是指从业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合理地利用劳动时间,以较少的消耗取得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奉献社会,指的是在人具有奉献意识和奉献能力的条件下,当社会需要的时候,自愿将自己的体力、智力、财力甚至生命,奉献给社会的行为。从业人员的道德品质最终要体现在其劳动成果上。

3 如何加强大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

3.1 首先要引导大学生深刻理解职业道德重要性。这就要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应当对自身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且树立一定的自信心,自信心的养成有助于学生发现自我优点,良好的心态面对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对于自己目前的状况,及时通过周围人的指导、发现,并随时进行自省工作。同样职业道德素质,来自于周围人的发现和引导,如果不能一个正确的心态面对周围人知道和批评,就会造成自身素质的缺失,从而向一个不可挽回的方向发展。经常地自我反省这有助于职业道德的树立和培养。

3.2 引导大学生规范自身的职业道德行为。学生自身应当对基本职业道德素质有一定的认识。首先从思想上,大学生应对今后的职业有一定的规划,对今后的职业状况有一定的了解。充分认识自身,掌握自身的优点和不足,摆正心态充实自己,以一个谦逊、认真、学习的态度应对今后的职业生活。在日常的小事上,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和价值观,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3 提升道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传统的道德教育模式主要以说教为主,讲解教材内容方式空洞乏味,理论讲解过于抽象,容易让学生感觉脱离社会现实,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不会出现抵触情绪。转变旧的教学思想,要求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感觉自己身处强大的道德社会当中,把道德教育培养融入学生平时学习生活环境当中,在不知不觉中,以渗透的方式,让学生对于职业道德素质有全面、深刻的认识并能身体力行,对于他们毕业后融入社会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3.4 学校组织开展职业道德修养实践活动。学校对于学生是否优秀的考评,可以适当加入职业道德修养实践活动,活动要求大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参与某项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并写出心得体会,根据实践活动开展情况,以演讲赛、辩论赛等各种形式,和大家一起探讨活动的意义和影响,在全校形成良好的道德活动氛围,以氛围感染学生,影响学生。

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篇8

【关键词】中职学生;职业道德;德育途径

培养中职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中职德育大纲的基本要求,也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基本要求,更是现代企业用人标准的基本要求。因此,培养中职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不仅是德育课教师的职责,更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以下分别从激发与利用学生学习技能兴趣、强化安全意识、提高产品质量意识、组织项目活动、开展校企合作和特色班级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德育途径的探索与实践。

1在激发与利用学生学习技能的兴趣中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对中职学生的教育,简言之,其重要内容是道德教育,主要内容是技能教育。在中职教育的实践中,学生对技能的学习兴趣优以道德教育。因此,中职德育可以利用学生学习技能的兴趣比较浓厚的动力,巧借“东风”,“捆绑营销”,来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实现“殊途同归”的教育目的。

不过要借好这个“东风”,搞好“捆绑营销”,首先要帮助学生走出道德无用论的误区。在实际的学习中,学生学习技能的兴趣会比较高,特别是激发起学生学习技能的兴趣之后,学生们常常又会陷入另一个误区,即学技能有用,学职业道德知识无用。因此要帮助学生走出这个误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企业的用人标准是不仅需要劳动者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更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简单地说,现代企业的用人标准是“缺德”之人是坚决不用的。

其次,要借好这个“东风”,搞好“捆绑营销”,还要依赖专业课教师在教授专业技能的过程中要自觉进行德育渗透与正确引导。一方面,专业课教师要多加利用教学环境、实训环境积极创设德育情境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还要善于挖掘学科建设中的德育机会、要擅于捕捉教学实训过程中的德育机会,进行德育渗透。另一方面,古有严训:师者“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所有教育工作者自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德育教材。只有具备渊博的学识、才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成为学界的精英、道德的楷模。因此,要求教育工作者以身作则、谨行慎言、言传身教,当好学生的榜样,发挥好表率作用。

再则,要搞好“捆绑营销”,还要“两厢情愿”,即德育工作要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德育实效。而要提高德育实效,德育课教师除了要上好德育课外,要积极弥补自身的“短板”,也就是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实训活动,了解实习过程有关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了解学生所学专业的基本情况,了解学生所学专业对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这些对德育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职业规划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的教育过程中,更能贴近学生实际、学生专业实际、实训实习生产的实际,做到理实结合,有的放矢,更能提高德育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2在强化安全意识过程中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养

安全是生存、生活、生产的第一要素,安全出现问题,一切都可能归零。安全问题是企业生产活动中的不可触及的底线,也是学校教育活动中的不可触及的底线。从校企方面的共同点作为契人点,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既是当下也是未来的基本要求。同时,安全意识也是职业道德的重要体现。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是职业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从安全教育人手,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是一个非常好的契人点,并且能达到治标又治本的教育目的。

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可以利用校园、教室、食堂、宿舍、实训基地、实习企业、生产车间等一切与学生有关的环境进行安全教育宣传,时刻警示大家: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在日常教育过程中,教师更要把安全教育作为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并积极地探索有效的教育形式。比如,车工实训,除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机械设备的操作、仪器的使用,还必须熟知安全注意事项等,教师在训练前要详细讲解安全文明生产知识,强化学生的安全文明生产意识;实训中,要求全体学生严格遵守设备使用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要加强巡视,安全隐患要及时发现及时纠正,防微杜渐;教师还可以通过总结历届学生在技能训练时出现的典型的安全问题,结合操作过程中所出现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和讲解,帮助学生有效解决问题;教师还可以把生产事故的图片,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直观展现,向学生讲解大部分生产事故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如操作者精力分散、不遵守安全规程或缺乏安全意识等。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安全教育,使他们完成学生到工人的角色转变,使其在安全意识上提高对自身的要求。然后在实训中进一步强化,使学生在学习中感悟与实践中体验,从而养成良好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职业道德素养。

3通过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促进学生责任意识养成。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养

一方面,抓住了学生质量意识的培养,实际上就把握住了中职人才培养的“要害”。众所周知,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职校大多数学生将成为企业生产第一线的员工,他们要为企业创造效益,保证产品的质量非常重要。而保证质量不仅依赖于劳动者的专业技能,更依赖于劳动者的责任意识。因此,中职学生在校期间,培养与强化他们的产品质量意识十分重要。当学生在心目中有一种质量意识时,才会有一种相应的责任意识。而责任意识是一种很高境界的职业道德品质。如果员工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责任意识,影响产品质量的风险系数将是无法估量的。

另一方面,学生质量意识的培养和学生责任意识的养成,对在校学生树立自我教育与自我完善意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产品质量关乎企业,而学生的质量关乎学生个体发展、企业发展和社会发展。培养和强化学生产品质量意识,可以更好地唤起学生对自己负责任的态度,主动“学知识”,积极“学技能”,认真“学做人”,先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符合社会需要、企业需求的合格的“产品”。

学生质量意识的培养和学生责任意识的养成,可以安排学生参加集体劳动、组织学习竞赛及技能竞赛,安排产品的加工实训,到企业实习等方式,让他们在劳动过程中、竞赛过程中、实习实训过程中,专业技能水平得到锻炼与提高,更重要地是让他们体验工作的艰辛、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以及劳有所成,劳有所得成就感,从而强化学生的质量意识,呼唤起应有责任意识,这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成为合格员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在开展系列项目活动中要创造性地融入德育,提高职业道德素养

德育是情感教育,通过实践活动的体验更能感悟、内化和升华。因此,德育要创造性地融入到一系列的项目活动中,形成内容丰富具体、形式多样可操作、且有趣味性、有吸引力、有感染力的德育活动模式,才能达到德育实效。

目前我校开展了很多项目活动,包括课程教学活动、个性化培养活动、技能体能才艺竞赛活动、班班有歌声活动、晚间1小时专题教育活动、学生日常“三化”的管理活动、特色班级创建活动等,能很好贴近学生实际,有针对性,有吸引力,有感染力,活动开展卓有成效,促进了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的养成。

其中课程教学活动是育人的主渠道。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能为提高技能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重塑学生的自信心。因此,在课程教学活动中,要注意由简入难,因材施教,采取灵活多样生动的教学方法,比如把枯燥乏味的知识灌输转变为目标任务式、学习竞赛式、趣味课题式等教学模式进行,让学生们快乐学习。在技能竞赛活动中,甚至在日常的实习环境中,教师都可以通过技能竞赛的模式,在学习中营造出你追我赶,积极向上的技能训练氛围,让学生们在“赛中学”。同时对于技能训练的效果应及时评价和反馈,采用多表扬,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的激励方式,重塑学生的自信心。

我校的“特色班级建设”德育模式的探究与实践,自2011级新生入学就开始进行了。该活动模式包括班级德育情境创设与实践、班级企业文化的探究与实践、班级品牌建设的探究与实践等。以上活动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围绕教育学生的活动为中心,贴近学生实际,特别是要紧扣新时期下的中职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和特点,有针对性、时代性;在实践活动中要充分体现德育情感,有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让学生设身处地、身临其境、潜移默化中强化职业道德意识,有着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5校企合作为学生职业道德养成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篇9

回顾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历程,可谓是突飞猛进,无论是职业院校数量的规模递增还是职业技术教育质量的提高都是显而易见的,职业教育发展经历了春夏秋冬式的历史变迁,在为国家培养一批又一批专业技术人才的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例如:部分院校为求经济效益,只图数量,不求质量,盲目扩大招生,取消入校门槛;专业设置不符合实际情况;师资力量薄弱;教学管理不规范,导致学生厌学情绪严重;教学质量不高,缺乏对学生职业岗位基本能力和素质训练要求,在社会就业岗位供需中出现“高不就低不成”的矛盾局面。一方面是一些岗位招不够人,而另一方面是许多人找不到工作。好多大中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在逐步减弱,许多企业反馈出的信息不仅仅是一些毕业生专业素质及动手能力低,而更多的是职业院校部分毕业生缺乏基本职业道德素质,没有吃苦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基本职业道德素质,可塑性太低,无法胜任岗位基本能力要求。面对社会岗位竞争的压力,部分职业院校如果不能正确引导学生树立基本的职业道德观念,不重视学生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一味地以追求学校经济效益为主,不纠正以上存在的严重问题,无疑是在饮鸩止渴。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不受欢迎,那职业教育的出路在哪里?职业院校又如何寻求长足发展?分析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不难发现问题的症结出在我们的培养目标上,我们不能一方面大讲特讲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新型人才,而另一个方面又缺乏对社会主义现代化急需人才深入细致的研究,没有从根本上认清楚社会需要什么人的问题。培养什么样人?怎样培育?这才是职业教育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最基本的措施就是从培养职业院校学生基本职业道德素质问题入手,从点滴抓起,从小事做起。古人云:“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先不着急教会他们什么技艺,而重要的是教会他们怎样做人;不是只顾讲授专业理论知识,而忘记培养他们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基本能力。注重学生基本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让他们敢于面对自己的不足,及时纠正自身存在的问题,诚实守信,踏实做人。努力培养吃苦耐劳的优良素质,不断掌握现代化职业技术,一定会成为社会有用人才。所以,重视职业道德养成教育是促进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基础。

2加强职业道德养成教育将是今后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历史重任

历史的车轮推动着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历史重任,特别是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快速发展阶段,人们在重视物质文明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在人们的精神文明方面得到同步发展,相反,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中,许多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发生了扭曲,社会上出现的种种不良风气,已经或多或少地在影响着下一代的成长。与此同时,来自社会、家庭、学校多方面的环境因素,都已经成为职业院校快速发展的桎梏。而职业技术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重心和任务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做出必要的转移或偏移。完全有必要将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养成教育作为学生某一个阶段的培养目标和重点,这样做不仅不会偏离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反而正是职业教育培育目标的真正体现。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努力从培养学生基本职业道德素质做起,教育他们学会尊重别人、关心别人;学会基本生活能力、懂得感恩、懂得回报、懂得承担责任;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坦诚处世、快乐生活;培养他们正确对待生活中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品质、勇于担当敢于奉献的高尚道德品质以及培养他们勇于探索和创新的优良思维品质,才是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真正的工作重心。事实上,纵观历史长河,无论是什么时代,都会有不同时代的育人观,但其基本内核却大同小异。从古人教育孩子懂得谦让,孔融让梨的佳话、六尺巷的故事到孔子“己欲立而立人,己达人而达人”的推己及人的处世原则等,无不闪烁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道德光芒,即使今天这些仍然是我们做事做人应该努力恪守的道德信条。只不过是在不同时代和不同社会制度之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职业道德要求不同而已,但是无论什么时候,做人的基本条件、是非判断标准是基本一致的:明理、诚信、谦让、孝顺、勤俭、质朴、劳作等美德是不变的,只是在不同阶段赋予不同的时代价值追求色彩而已。所以,育人者育己,职业教育工作者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严于律己、勤于劳作、敬业爱岗、关爱学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担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职业教育工作者有责任为社会培养出具有现代化职业道德素质的合格人才,从重视自身和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养成教育入手,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完成社会赋予的历史重任。

3充分重视职业道德养成教育同职业技术教育有机统一性的认识

在强调重视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养成教育的同时,也要强调加强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性,两者不可偏颇。重德轻才或重才轻德的做法都是错误的,德才兼备才是我们育人的标准,对德与才辩证统一关系的充分认识是处理好育人与用人之间关系的节点,对于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我们已经回答了,德才兼备的用人目标就是我们的育人目标,重视职业道德养成教育必须建立在重视职业技术教育的基础之上,反过来,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又必须重视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养成教育,只有将两者之间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育人目标。一个有德无才的人最终是要被社会所淘汰的,反过来,一个有才无德的人也是要被社会所唾弃的。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能在社会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认识到两者之间是有机统一的就显得十分重要,它关乎职业教育成败之大事,是每个从事职业教育事业的工作者都必须清醒认识到的重要问题。许多从事教育的工作者往往在这个问题上易走偏,要么只强调学生学好专业技术,不重视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养成教育;要么就是只强调加强职业道德素质的养成教育,不提倡重视职业技术技能的培养教育。时刻铭记职业教育的神圣职责,不忘职业教育失败的例子,吸取经验教训,正确处理好职业教育实践中出现的各种矛盾,明确育人目标和工作任务,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在培养职业道德基本素质的过程中练就出色的职业技术本领,在职业技术技能学习和实践中规范学生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无论是对学生哪个方面的培养都离不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教育教学、社会实践活动,而掌控这一活动的引领者正是我们从事一线教育的工作者。所以,有人说,教师是学生的镜子,而学生是教师的影子。一个德才兼备的教师背后一定有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学生。在重视职业道德养成教育同职业技术教育有机统一性的认识过程中,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就显得十分迫切了,目前职业技术院校教师队伍良莠不齐的现象十分普遍,这也是制约职业教育良性发展的障碍之一。重视和加强职业道德养成教育同职业技术教育统一性的认识,不仅是职业院校教师的重任之一,也是职业院校上层管理者必须重视的理论问题之一。

4职业院校更有利于将学生的职业道德养成教育落实到行动中去

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篇10

【关键词】班主任 高职院校 德育教育 探析

学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来满足社会的需要。德育工作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途径,要运用各种方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综合发展的新时代社会人才。把“德育为先,全面发展”和“育人先育德,育德先育魂”作为工作的主体方针和指导方向,切实做好对幼师生的德育工作展开。班主任作为教师队伍中与幼师生接触最为全面的群体,要更加做好对幼师生的德育素质培养,培养出合格的优秀人才。

一、以身作则,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建设

班主任作为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执行者,首要注重的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班主任是建立学校、学生、社会之间的桥梁,是联络学生与各门教师之间的存在。班主任工作的方式方法,举手投足间体现出严谨的工作作风、奉献的工作精神、高素质的道德修养等方面都是影响学生的重要所在。为此,要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知识水平、行为规范,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就要先提高班主任自身的道德素质和工作的水平,起到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班主任对学生的教学、生活等方面中出现问题,要保持理性的态度,做到明辨是非不偏袒。对学生获得的成果做到表扬和肯定,对出现的不良问题进行批评教育,营造出良好的班级氛围和班级风气。并在条件充足时提供让学生判断是非的机会,锻炼其对是非的分析判断能力。

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要与学生多进行交流了解,及时帮助学生解答心中的疑惑,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对有帮助需要的学生,与学校之间进行沟通,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对学生困扰的事要耐心聆听,并从侧面提出自己的建议,让学生自己去判断如何选择,如何改变现状。

二、抓好幼师生关键期的素质教育

高职院校学习期间是幼师生接触社会的初级阶段,同时也是幼师生素质成型的重要时期。营造出良好的班级氛围和生活环境对好的习性形成有很大帮助,这也是班主任在德育教育工作中的重点之一。怎样培养幼师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从而影响良好班级氛围的形成,这是班主任工作中要把握好的问题。邓主席说过“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我们可以把这理解成要从幼师生初期就开始进行素质的教育,也就是幼师生刚进校时抓起。第一年的幼师生处于与高中和现阶段校园的适应过渡期,这段时期对知识的学习和积极参加校园各类活动应成为他们的主要重点,这对他们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良好的德育教育对幼师生的行为习惯、素质、个性、道德品质、心理建设和全面综合和谐发展都有很大影响。班主任要把握好这一关键时期,以人为本展开对幼师生的素质教育、知识水平教育的德育工作。

三、树立幼师生的正确职业道德观

高等职业院校教育不能只对理论知识进行学习,还要通过技能开展实践操作和加强技能运用能力的训练中体验,培养幼师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尊重幼儿、热爱幼儿、热爱幼教职业、道德品德高尚、团结互助、关心集体是幼师应具备和应当遵守的职业道德。没有正确良好的职业道德,即使专业技能再好的幼师生也不是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所以,班主任在工作中要注重幼师生职业道德、正确职业道德观的培养和加强。培养幼师生成长出健康、正确、完整的人格,增进幼师生的综合能力。建立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素质是培养幼师职业道德的前提条件,也是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开展的先行条件。当代幼儿教师应做到热爱幼儿,循循善诱;尊重家长,互相配合;严谨治学,勇于探索;团结协作,服从领导;爱岗敬业,奉献幼教。这就要班主任和幼师生的主动配合来完成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班主任要认真做好高职院校幼师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落实加强幼师生正确职业道德观的形成,为社会储备优秀的人才。

四、培养幼师生理性的就业观

为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各大高校近年扩招学生,以致现在毕业生就业比较困难,高职高专学生毕业就业形势更为严峻。现在的毕业生缺少生活的磨砺和历练,心理素质较为脆弱,面对挫折的能力不强,这要班主任注重加强毕业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拥有理性的就业观,用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应聘时遇到的挫折,灵活应对出现的状况。并在工作后运用正确、合适、道德的方式释放工作中遇到的压力,避免出现“幼师虐童”惨案的发生。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解决,一方面需要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国家对毕业生就业政策的支持,另一方面有赖于学校的毕业就业指导。班主任作为与学生联系的密切的群体,应主动关心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给予精神上的帮助和支持。组织班内毕业讨论交流,让他们懂得工作中要遵守的相关法律法规,履行幼师应尽的职业道德,舒缓他们的心理困扰。让他们在社会竞争中站稳脚跟,顺利就业。

总 结

总而言之,要充分做好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工作,与时俱进,进行教育和德育的同步教育,全面化培养幼师生,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在技术知识学习的同时让幼师生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