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十篇

时间:2023-10-02 16:54:15

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篇1

一个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支柱并不是经济发展的水平,而是企业的文化软实力。对于央企来说,如果想要在激烈的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不断的加强自身的文化建设。而最近几年各大国企一直在研究如何进行企业的文化建设,但是总体来说成效并不明显。作为一名政工师,我们有责任肩负起企业文化建设的重任。对此,本文将就央企文化建设进行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央企;文化建设;

引言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的十六大精神,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国务院国资委发不了《关于加强中央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其中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指导思想、总目标以及基本内容进行了一系列的规定。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指导性的意见。

1、央企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外表华丽却缺少内涵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在党和政府的号召下,一些企业开始不断的进行文化建设,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之下取得了一定得成效,但是也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在大的形势之下,一些企业的文化建设虽然表面看起来如火如荼,给人一种非常华丽之感,但是深入的研究之后会发现这种文化建设过于重视表面,让文化建设流于形式。文化建设是为了增强企业的文化软实力,为企业的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指导,如果只是单纯的为了追赶社会潮流而做表面功夫,那么文化体系的构建也就成为了一纸空话,与企业的发展轨道背道而驰,完全无法发挥其作用。

1.2企业文化建设缺乏有效的管理

通常来讲,一项措施从提出到完善再到完成,其中需要经历无数的过程,面临的各种问题也是非常复杂的,文化建设亦是如此。因此,对于这一艰巨的任务,必须有专业的人士进行领导,充分发挥带头作用,为构建企业的文化体系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并对其他员工进行指导。而这也是大多数的央企所面临的困境。一方面是因为缺乏这样的人才,二来也是因为对于文化建设缺乏预见性。

1.3文化建设并未发挥其作用

文化建设的作用并非一句口号,很多企业在大刀阔斧的文化建设过程中,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动员员工响应号召进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但是随之而来的却是各种各样的迷惑和不解。文化建设活动已经开展了,但是为什么没有看到成效,它对企业的发展究竟起到了哪些作用。长期处于这样的迷惑当中,人们不禁开始思考,文化建设对于企业来说究竟有什么作用?文化建设应该如何进行?这是大多数企业在文化体系构建过程中所要面临的问题。若要成功的提高企业的文化软实力,必须解决好上述的问题。

2加强央企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2.1立足于全体员工,建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一个好的文化体系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障,因此,文化建设对于企业的成败至关重要。在文化体系的构建过程中,首先就要让人们明白其重要意义,只有清楚了这一问题,员工才会拥护企业的一系列文化改革。本着这一观念,文化建设首先要立足于全体员工,让员工真正的明白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系是什么,进而动员企业员工积极地参与到这其中。文化建设并非上级领导的事,而是企业中每一个人的责任,光靠上级领导的努力,企业的文化体系永远无法构建成功,因此为了自身的利益也为了社会的发展,企业应该杜绝以往的“口号式”的建设形式,从本质上,从内涵上对全体员工尤其是基层员工进行阐释和说明,帮助员工对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进行理解,让文化体系成为引领企业以及员工今后工作的向导,将所有人紧紧的凝聚在一起,发挥团队精神展现文化建设的内涵,让文化反作用于经济,带动央企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2.2建立专门的机构引领文化建设

通常来讲,企业各个部门的设立是为了企业的良好运行,各司其职在工作中更好的进行配合,实现企业的高效运行和利润的最大化。即使在认识到文化体系的重要性之后,有些企业也没有建立专门的文化建设部门,而是将这些任务分散给其他一些部门来完成。一方面,这些部门各自还有其本职工作,难以顾及其他工作。另外,由于缺乏对文化建设的深入了解和研究,所以提出来的意见措施往往并不能起到作用。久而久之,不仅影响了企业的经济发展,文化建设工作也毫无进展。从以往的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来说,建立一个专门的文化建设机构是十分必要的。选拔一些具有相关知识和经验的专业人才来领导文化建设的工作,负责各项工作。不论是从企业各部门的科学分工的角度出发,还是着眼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复杂性,这种专门机构的设立无疑是最佳的选择。在企业的经济建设过程中,文化体系的构建同时进行,制定符合企业特点的特色文化体系,增强企业的文化内涵,从浅到深,逐渐深入,进而从本质上建立最适合企业自身的文化体系,从各个方面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3将文化体系的构建具体化

文化相对于经济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因此,大多数人依然停留在迷茫阶段,并不知道如何付诸实践。为了更好的帮助人们进行理解,企业在文化建设时应该具体到各个细节,将抽象的文化建设变得具体化,可操作化。将企业的文化内核与企业的发展熔合到一起。例如,为了增强企业的团结力和凝聚力,可以对各部门的总体业绩进行考核,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得员工将个人的利益和部门紧紧的联系到一起,增强对部门的荣誉感,在具体的工作中互相团结合作,通过集体的力量促进部门的发展。此外,还可以将企业的文化建设与管理结合到一起。一方面,利用文化的独特作用和魅力,帮助相关部门制定科学而详细的计划,增强对人员的管理。另一方面,在管理的过程中将企业所要宣扬的文化内核不知不觉的传输给员工,使得人们在不知不觉中理解并接受文化建设的实质内涵,并在工作中加以实行。在这样具体化的指导下,文化建设一定能够取得迅速的发展。

结束语

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将伴随着企业经济建设的全过程,文化建设好了,经济建设才能更有生机,更加具有动力。在今后的发展中企业应着眼于改善各项问题环节,不断的投入精力进行文化建设并加以完善,为央企的文化建设注入活力!

参考文献:

[1] 袁燕华.央企企业文化建设的四大问题[J].中国机电工程.2013(05)

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篇2

关键词: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

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使得各行各业所面临的压力与竞争也开始越来越大,作为企业发展的支撑性因素,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质量必须得到有效的提高才能为整个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大机会。就目前的情况看,我国烟草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放面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阻碍着企业的长远进步,因此,必须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以保证企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立足。

一、企业文化内涵

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对企业文化内涵的了解是每个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总的来说,企业文化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首先,企业文化是企业无形资产的一部分,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将企业员工融合成一个整体,对于员工工作效率的提高以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其次,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是在无数次的总结实践经验及教训中形成的一种思想价值观,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能够很大程度的反应出企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

二、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就目前的情况看,我国烟草企业企业文化建设较以往相比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在新时期,种种问题也开始不断暴露出来,成为了阻碍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总的来说。烟草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下几点问题:

(一)文化理念落实程度不足

企业文化需要落到实处才能发挥其价值,而没有经过落实的企业文化则相当于一副摆设。就目前的情况看,我国烟草企业的企业文化存在落实程度不足的状况,企业的规定以及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还仅仅停留在“挂在墙上”以及“写在纸上”的阶段,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与应用,这是造成企业员工凝聚力不强的一个主要因素,同时也是必须解决的一项问题。

(二)企业文化缺乏创新性

在现代社会,创新性是每个人都必须保证具备的一种素质,对于企业而言同样如此,创新性不足的企业在新时期必将无法取得长远发展,同时也必将会被新的企业所取代。烟草企业在企业文化方面存在缺乏创新性的问题。从历史的角度看,烟草企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但在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今天,传统的企业文化理念已经无法适应时代以及人们的需求,因此,必须要针对传统的理念进行改革,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企业的顺利成长。

(三)以人为本的理念有待加强

以人为本反应在企业内部便是以员工为本,员工是整个企业的基本组成部分,一旦员工在思想以及工作等方面出现问题,必定会对整个企业的运行产生极大的阻碍。目前,我国烟草企业在企业文化中虽然已经提及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但在具体实施过程在中却明显力度不足,因此,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到企业文化当中已经成为了一个必然趋势。

三、新时期优化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从上述文章可以看出,烟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在某些方面还存在问题,对问题的解决也是迫不及待的,对此,文章主要提出了以下意见:

(一)将文化理念落到实处

文化理念不应仅仅存在于纸上和强上,企业必须要认识到企业文化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要以此为基础,去对员工进行企业文化的教育与普及,要使每一个员工均能够最大程度的了解企业文化,这对于员工凝聚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必须得到烟草企业的足够重视。

(二)提高企业文化的创新性

提高企业文化的创新性需要企业领导层与员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对于领导层而言,要不断的吸收先进知识,引进先进技术,同时提高自身在思想意识方面的创新性,不能因为传统的发展理念而阻碍了企业前进的步伐,这是促使企业文化创新性提高的基础。另外,针对员工而言,要积极参加企业组织的培训工作,要从多个角度出发,对自身的知识体系以及实践水平进行完善,对此,可以通过网络等手段去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以及创新性,这样才能与时代接轨。

(三)提高对以人为本理念重要性的认识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这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各大企业,在企业文化中,均能够时时刻刻从员工的角度出发,为员工着想,这便为企业员工凝聚力的提高提供了基础,同时也为企业文化的完善提供了可能。

四、结束语

通过上述文章不难看出,企业文化是在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核心价值观,是增强企业员工凝聚力与向心力的基础,为保证企业能够得到更加长远的发展与进步,必须要优化企业文化建设。由于烟草企业还存在着诸如企业我呢花创新性不足以及对于以人文本理念的渗透不够透彻的问题,因此,必须要通过对相应策略的实施去促使上述问题能够被解决,这是保证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于曰祥.关于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06):23-24.

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篇3

[关键词]石化企业;文化建设;思考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5-039-02

当前,中国石化集团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石化企业文化建设要求,充分表明了石化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谐的石化企业文化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和谐企业、促进石化企业健康和谐发展的主要因素。作为石化企业基层单位的管理者,应当时刻关注当前石化企业工作发展的现状,认真分析企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抓住问题的症结,大胆创新、敢于实践,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企业建设新方法和新思路,以和谐文化促进和谐企业建设,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生产力。

一、规范文化活动制度,促进企业文化健康发展

石化企业是国家的能源企业,油气生产、勘探开发。生产经营任务十分繁重,为了缓解干部职工的工作压力,调节快节奏的企业生活气氛,各级石化企业应进一步规范企业文化生活制度,加强对企业文化活动的引导。

(一)定期组织开展专题文化活动

为充实基层企业的文化氛围,要逐步建立健全节假日文化制度,在周末、假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陶冶干部职工的情操,激发工作热情,锻炼健康体魄,密切干部职工关系,活跃紧张的工作气氛,丰富干部职工的精神生活,用积极活泼的环境氛围来占领干部职工的意识形态。

(二)积极开展日常文化活动

企业要在日常工作、生活开展文体活动,工作间隙的文娱活动、培训间歇的日常讨论,经过正确的引导都能成为企业文化活动的新颖形式。要正确处理文化生活与企业日常工作、培训的关系,广开思路、大胆创新,要把文化活动融入到企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潜移默化中调整干部职工的思维、情操、心态,使干部职工接受积极、乐观、向上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熏陶。

二、加强基层党团组织建设,打好和谐文化坚实基础

组织建设是创建和谐企业文化的前提和基础。当前干部职工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期望越来越高,他们的思想活跃、价值取向不统一、精神追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要充分发挥基层党团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高度重视团组织建设,严格落实团日团课制度,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企业活力,树立企业正气,推动企业整体素质和生产力的不断提高。

(一)丰富党团日活动的形式,在娱乐中丰富广大干部职工的生活

改变以前那种一到党团活动时间就劳动、就打球的刻板模式。组织开展革命故事、英雄故事演讲会,革命歌曲、企业歌曲演唱会,发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干部职工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校正人生坐标,坚定理想信念。

(二)抓好党团课学习,在学习中教育广大干部职工

把团课教育引向更大的空间,在完成规定教育内容的前提下,发挥干部职工的主动性,利用单位史馆、基层单位荣誉室,教育广大干部职工“回头”忆传统,以此激发斗志,鼓舞士气,大力营造有利于干部职工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激发当代石化企业干部职工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三、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打牢干部职工思想基础

党中央提出,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价值体系和思想意识是一个群体文化体系构建的主导因素,它决定了文化的发展方向和水平。石化企业担负着油气勘探开发等重大任务的能源企业,继承了部队的优良传统,要充分发挥政治工作的“生命线”作用,打牢干部职工思想基础,引导石化企业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

(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要引导干部职工坚定理想信念,培养干部职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由于石化企业任务的特殊性,和社会各个阶层有着很密切的接触,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形势,广大干部职工很容易受到不良影响。各级石化企业,要处理好日常工作与学习的关系,保证经常性思想教育的落实,保证广大干部职工政治立场和思想道德纯洁。要落实党员思想汇报制度,正确把握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广大干部职工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解决疏导,保证坚定的理想信念不动摇。

(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要坚持以政治建企为着力点,深入开展无私奉献教育,教育广大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思想。要加强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以石化职工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引导干部职工从一点一滴做起,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打牢干部职工爱岗敬业的思想基础。要搞好诚信教育,引导干部职工正确处理个人与组织、社会、同志之间的关系,“对党和国家忠心、对企业热心、对社会爱心、对工友诚心”,做到诚实守信、人格健全、品格高尚,为建设和谐的企业文化,构建和谐企业打牢思想基础。

四、确保科学发展,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确保和谐企业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确保企业文化建设的科学发展,是促进和谐企业建设的重要方面。建设和谐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全面建设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文化建设之路。

(一)建立企业文化人才的有效培养机制,将单纯的文化活动与培养文化人才相结合

要加快企业文化人才的培养,针对石化企业人员流动性大,人才出现断层的实际,各级应加大对文艺骨干的选拔、培养力度,选拔有专业特长的干部职工到地方学习,充分发挥企业“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培养出有用的人才,建立企业文化人才库,做到企业文化骨干人才辈出和前后衔接不断层。要将文化活动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寓教于乐,在企业日常文化活动中进行培养文化人才。适时组织形式多样的培训、比武、竞赛等活动,让干部职工在娱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娱乐,进而达到增长知识、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要加大文化建设投入,完善文化设施建设

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篇4

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企业文化作为和谐文化在企业的宣传者、贯彻者、落实者,以其强大的导向、凝聚、激励、教育功能,成为构建和谐企业的灵魂。如何加强和谐企业文化建设,关键是要把握好“以人为本”这一本质核心,从发动员工、尊重员工、关心员工、凝聚员工入手,培育共同价值观,实施文化引领,为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障和舆论环境支持。

发动员工,培育共同价值观。共同价值观是维系企业和谐的精神纽带,具体体现为企业的理念系统。因此,要把企业理念系统的建立摆在和谐企业文化建设的最基础、最首要位置,按照“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充分调动广大员工参与其中,并在确立的过程中不断融入员工的思想与行动,使文化力的作用最大化。在广泛开展企业理念、企业标识等为内容的企业文化征集活动基础上,根据所在行业特点,结合企业发展战略,认真梳理多年形成的文化基因,提炼出特色突出、充满生机的理念系统。并通过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创新载体,搞好宣传教育,不断增强企业文化的传播力、亲和力、渗透力,实现对员工、单位和时间的三覆盖,促进共同价值观的形成。要把企业理念作为全员培训、主题教育、入厂教育的核心内容,利用知识竞赛、答题演讲、图片宣传等方式,加深员工对共同价值观的理解,做到入脑、入心。要把企业理念宣传渗透到文明评比、各类竞赛、庆典仪式、环境美化和文体活动中,增强活动的文化内涵,使员工在工作、学习中实践文化、感悟文化。要加强企业理念的对外传播,通过社会公关、品牌推广等形式,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增强员工的自豪感、荣誉感。要坚持数年一个主题,一年一个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道德、职业纪律教育,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努力培养员工的职业操守与行为规范,以共同的追求与目标推进企业的进步与成功,实现员工价值与企业价值的无缝对接。

尊重员工,满足岗位实际需求。企业要把员工置于经营和管理的最高地位,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努力营造鼓励人干事业、支持人干成事业的工作环境,为员工成长、成才创造条件。一是要牢固树立“培训是最好的企业福利”的思想,将素质培训纳入为员工办实事项目中,结合岗位所需,提高专业技能,铸就一技之长。以持久地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为主线,建立干部素质提高制度,着眼于培养复合型人才,重点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为企业正确决策打下基础;建立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对员工进行上岗资格培训,应知应会培训,促进员工知识结构更新;建立技术练兵制度,定期开展技术比武、岗位练兵,以赛促学、以学促赛,不断提高员工的岗位技能,为员工提供岗位成才平台。二是在加强培养的基础上,坚持“给人以利益,给人以前途”的人才激励导向,注重使用人才,吸引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创造潜能,为企业注入不竭的动力。要从岗位分析、评估入手,科学合理设置工作岗位,明确岗位职责、权利、待遇,建立完善且符合企业实际的劳动工资管理机制,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要建立公开、竞争、平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坚持知人善用,惟才是举,在对员工的考评与考核中,注重考察员工所长,根据员工的不同特点,适时调整岗位,使他们能够干自己所最想干、也能干的工作岗位,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才干,为人才的培养,人才的成长,搭建广阔的舞台。

关心员工,加强思想感情沟通。和谐需要真情。要使企业充满真情,必须注重情感沟通。因为良好的沟通能够让员工感受到企业对自己的尊重和信任,因而产生极大的责任感、认同感和归属感,形成“心相通、情相融、力相合”的良好局面。要畅通企业与员工沟通渠道,通过抓好职代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等制度的落实,赋予员工了解生产经营情况、参与企业管理的权利和义务,保证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落实,使企业的决策能够集中民智、反映民意,更好的体现员工的诉求。要重视领导与员工之间的沟通,认真落实好“四必谈,三必访”制度,坚持领导干部经常深入一线,深入员工中间,宣传发展形势,倾听员工心声。当然,实施“情感沟通”,塑造真情文化,还必须十分注重“感情投资”。因为在企业文化观念中,人不再是传统管理观念中单纯的劳动力,而是有感情,有理想,有价值的活生生的人。所以,要把广大员工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落脚点,把握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员工利益的统一,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坚持为员工多办实事,多做好事,多解难事,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投入、更好的工作,认真解决员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达到“文化凝聚人,福利吸引人”的目的,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效能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凝聚员工,营造和谐工作环境。 通过积极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员工中营造起简单和谐的人际关系。一是要抓好领导班子和谐;构建和谐企业关键在领导班子。要按照建设“四好”班子的标准,注重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始终做到一身正气,廉洁从业,民主管理,抓工作思路正确,定目标切合实际,切实把企业目标塑造成员工的共同愿景,实现领导和谐,带动和感染员工之间的和谐。二是要抓好员工和谐。良好的员工关系,是企业这个大机器的剂。要以规章制度教育为主,以职责清晰化为基础,建立团结协作的工作关系,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工作上讲配合,思想上讲沟通,关系上讲协调,利益上讲谦让,尽量避免或减少部门之间,人员之间的磨擦,各负其责,各尽其职,不断增进和谐。要通过深化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开展礼仪培训,建立和睦融洽的人际关系,做到同事之间真诚相待,互相尊重,彼此友好,营造起“企业是个大家庭”的和谐氛围;三是要抓好和谐文化落地,开展经常的有吸引力、影响力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为员工之间创造更多的交流信息、沟通思想、增进感情的机会,使广大员工始终以健康的身心、充沛的精力、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企业建设中,展示作为,发挥作用。

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篇5

【摘要】企业文化在队伍建设中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它能够为石化企业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具体讲,企业文化具有教育功能、凝聚功能、约束功能和导向功能等多种功能,能够对企业工作和队伍建设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基层;企业文化;建设;思考

【中图分类号】E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5-0004-01

近年来,石化企业加大了基层基础建设的工作力度,从石化集团到基层单位,都围绕基层基础建设做了工作规划,制定的科学的工作思路。基层基础建设重在基层,建设的关键在于队伍建设,常言讲,“人是决定和改造事物发展的决定力量”,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了,基础建设也就水涨船高。企业文化在队伍建设中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它能够为石化企业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具体讲,企业文化具有教育功能、凝聚功能、约束功能和导向功能等多种功能,能够对企业工作和队伍建设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1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队伍建设的内在要求和必由之路

作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文化建设,要充分发挥其自身特点和优势,凝聚人心,鼓舞士气,为企业队伍提供精神动力。一是坚持企业文化建设,是石化企业实践“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对照“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深深地感到企业队伍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及纪律作风等方面都存在不少差距。我们只有切实加强企业队伍的文化建设,扎扎实实地解决好队伍中存在的问题,才能肩负起能源生产的重任。二是坚持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工作任务决定的。在当前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石化企业遇到了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使职工在思想认识上遇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冲击和诱惑。一些职工的理想信念动摇,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颓变,人生境界滑坡,道德觉悟下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坚持企业文化建设是贯彻以德治人方针的必由之路。它能进一步坚定职工理想信念,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增强职工的荣誉感,进一步升华人生境界。三是坚持企业文化建设,是全面提高企业队伍素质的客观需要。从企业队伍建设来看,这些年我们始终贯彻的是“依法治企”的方针,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古人云:“约之以法,导之以德”。这是治天下之道,目前我们企业队伍建设中用“以法规范”的手段较多,而“以德诱导”的手段较少。但恰恰在我们企业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道德层面上的问题。如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的问题等。这些问题靠法律是根治不了的,必须用德来治。因此,更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加大教育管理力度。坚持企业文化建设,能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找到新的切入点,能全面提高队伍管理水平和整体素质,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2 强化阵地建设,为发挥基层企业文化的功能作用提供依托

基层企业文化重在建设。文化建设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要积极进行基层企业文化理论的研究,但更重要的是要立即着手建设,要以人为本,持之以恒,重在落实,务求实效。一是逐步在基层建立一批文化、体育协会,制定章程,并为基层职工开展联谊、聚会等活动创造条件,提供支持。要根据基层职工特长、兴趣爱好的分布情况因地制宜建立一批有益于职工成长进步和身心健康的协会组织和兴趣爱好小组,使之成为基层职工个体之间联络情感、沟通心理、自主交流的渠道。二是努力发挥特色文化项目的优势作用。办好企业文化节、文化周、文化沙龙等各项文化活动,还要自主开发一些专题展览,积极开发企业文化宣传品,努力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基层单位要开发确立自己的文化品牌项目,加紧培育,使之尽早发挥效应。三是充分利用报刊及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公众媒体,大力宣传企业工作和队伍建设中的先进典型事迹,宣传职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勇于实践创新的时代形象。

3 强化基础建设,积极营造具有基层石化企业特征的人文环境

优良秩序和优美环境对规范职工行为、提高文明程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图书馆、职工俱乐部、陈列室、职工乐队等具有职工特色的事物,是企业文化的物质载体。各基层单位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企业文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对职工经常涉足的工作生活场所进行装饰美化,努力创造出与石化企业工作性质相协调,具有一定文化功能,有利于职工身心健康发展和鲜明个性特征的人文环境。一是抓企业文化环境的建设,营造文化氛围。要对职工办公、生活场所的环境进行设计布置。在楼道和办公区、生活区摆放实物,悬挂、张贴照片、书画,摆放、悬挂反映职工形象、自然风光、人文艺术、企业业务、队伍建设等内容的实物、照片和书画等。在院内建设绿地草坪,美化、绿化、净化院落。对内务进行规范,实行办公区和宿舍区分开,对办公区物品摆放和物品数量进行规范,做到地面、墙面、桌面、床面、柜面、门窗面干净,物品摆放整齐划一。通过文化环境氛围的建设,使职工一上班就被舒适的环境和惬意的感觉所感染。二是抓文化体育设施建设,为文化建设提供物质保障。在室外建立篮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和体育健身场;在室内建立网络信息室(职工网吧)、阅览室、陈列室、心理咨询室和乒乓球室等文化体育场所。在建立文化体育场所方面,要注重满足职工对科技、文化和娱乐活动的需要。针对基层职工“四难”现象的存在,要认识到这些现象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对职工心理造成的压力,为从心理上减缓职工的压力,要建立心理咨询室。在聘请专家进行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的基础上,采取职工与职工谈心、职工与领导谈心的形式,广泛开展心理沟通活动,通过这些物化的企业文化载体,进一步加大企业文化的辐射力度。三是抓企业文化队伍建设,建立以兴趣爱好为纽带的各种协会。为丰富基层职工的文化生活,满足广大职工对科学文化、法律知识及健身娱乐等方面的需求,要逐步建立一批有益于职工身心健康的团队协会。另外,还要积极主动邀请职工家属参加企业文化建设,并与社会友好单位开展文化共建活动。

4 强化制度建设,为规范基层企业文化的发展提供保障

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篇6

[关键词]企业;兼并重组;文化建设

[DOI]10.13939/ki.zgsc.2016.29.161

企业兼并重组,并不是“一签(字)了之”的事,而是一个经济和文化的相互融合过程。企业兼并重组是现代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突出现象。在19世纪末,西方发达国家先后经历了横向并购、纵向并购、混合并购、杠杆并购及跨国并购等五次规模浩大的并购浪潮,有效地促进了资本的集聚,提升了企业竞争力,催生了像通用、微软、思科等一大批资本雄厚、实力超群、客户群体庞大、市场拓展力强的跨国企业。同样,国内企业通过并购重组,打造了海尔、联想、华为、中石油、中石化等一大批世界500强企业。

同时,企业重组失败的案例也不少。像2005年中海油并购美国优尼科案。当时,中海油提出以18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优尼科,最终却由美国雪佛龙公司以171亿美元价格成功收购。还有2009年2月,受金融危机影响陷入困境的力拓与中铝达成195亿美元注资协议,中铝将持有力拓18%的股份。4个月后,中铝并购力拓案却以力拓单方面违约而终结。特别是在2005年,海尔在先期具有竞价优势的情况下被惠而浦击败,错失了跨入全球最大家电厂商群体的机会。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指向了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因素,那就是企业重组中的文化建设。

1 企业重组是求同存异,文化融合的结果

文化是渗透到血液里的东西,入心入脑,决定着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是人类影响最深刻、最持久的力量。历史上,满人入关,了汉人的统治,虽然在政治上、军事上取得了胜利,但在文化上最终还是被汉人所同化。犹太人无家无国、周游世界,但民族信仰坚定,历经磨难,矢志不渝,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就是文化的力量。在一个组织群体内,文化认同,人们心气顺、服管理、能合作,同心同德,事业就能成功;文化不认同,抵触、反抗,离心离德,就会形成冲突与排斥。

文化冲突是指不同形态的文化或者文化要素之间相互对立、排斥的过程。这种冲突,既指跨国、跨区、跨省企业文化观念不同而产生的冲突,也包含各个企业之间与同一企业内部由于员工分属不同文化背景而产生的冲突,就像中餐的筷子遇上西餐的刀叉,中医的郎中遇到西医的大夫,弄不好就会出现对立,甚至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企业进军好莱坞真可谓气势如虹,然而,仅仅半年就铩羽而归。究其原因,不是日本人财富不足,而是输在了文化的整合上。同样,TCL整合欧洲汤姆逊,上汽集团并购韩国双龙,都因并购双方的文化不相融而导致失败。尤其是2009年震惊全国的河北建龙集团与吉林通化钢铁集团的并购重组,由于企业文化冲突激化,吉林通钢集团近3000名职工集会抗议建龙集团入驻,把刚到任的总经理陈国君围殴致死。据有关人士分析,河北建龙集团无视吉林通钢职工的合法权益,新任总经理上任伊始就宣布“让工人全体下岗”的极端做法,是形成企业员工对抗冲突爆发的导火索,教训极为惨痛。

企业兼并重组,并不是“一签(字)了之”的事,而是一个经济和文化的相互融合过程。在并购重组中,必然会引发两种不同文化的碰撞,有文化冲突也是难以避免的。企业文化能否有效融合,往往会成为重组成败的关键。在这方面,惠普合并康柏,吸收了康柏文化的精华,建立了一种更为包容的企业文化,使得这宗当年饱受争议的并购案成绩斐然。海尔集团用文化激活“休克鱼”的办法兼并青岛红星电器公司,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东航兼并上航按照“不下岗、不减薪、不裁员”的“三不”原则重组,员工稳定,企业和谐,重组效应快速显现。最具神奇的是吉利并购沃尔沃汽车,让一个具有83年历史的世界老牌明星企业改嫁仅有13岁的中国民企,创造了一个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奇迹。并购以后,吉利“只派沟通联络员”,保持了沃尔沃轿车的工厂、研发中心、工会协议和经销商网络“四个不变”,把文化融合化作技术问题一个个去处理,使形而上的文化变成形而下的具体问题,实现了中外文化的完美融合。

文化融合是个渐进的过程,与资源、技术、资金、信息、组织、管理上的融合相比,难度更大,过程更长,其关键的问题是磨合期的文化冲突要处理好。只有努力推进思想融合、理念融合、制度融合和行为融合,才能实现资产与文化、人与物的有机结合与创新,从而达到“文化融合1+1=1、价值创造1+1>2”的效应。

2 企业文化融合需以人为本才能凝聚力量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作为管理的主体,尊重人的人格,保障人的权利,满足人的需求,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成长,以此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人的聪明才智为企业服务。这是企业经营成功的关键,也是重组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

文化的本质是文化人。在企业重组过程中,应把企业中“人”的工作当作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来抓,紧紧抓住“尊重人、信任人、留住人、融合人、培养人、发展人”这条主线,搞好文化融合与管理创新,建设广大职工普遍认同的文化,以此凝聚人心、集聚力量,增强重组企业的文化软实力。

文化融合是指不同文化相互吸收、融化、调和而趋于一体化的过程。企业文化融合是对不同企业的文化或文化因子进行梳理和同一化的过程,主要包括企业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四个层面和企业环境、核心价值观、领导者风格、英雄人物、文化网络、故事传说、礼仪庆典七个文化要素的融合。在实际工作中,应重点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以形成相对统一的文化主张和文化体系。

第一,企业使命、愿景与发展战略的融合。使命是企业的经营目的。愿景是企业的发展梦想。战略是实现企业使命与愿景的发展途径,解决思想一致、步调统一以及企业的经营方向与路线问题。企业由于产业定位、行业特征、发展历史、管理境界等诸多方面的不同,对企业的性质定位与未来发展就会产生不同的解释。企业重组的首要问题应该是管理思想的融合,只有在思想统一的基础上,才能厘清企业发展方向与经营目的,理顺企业的经营秩序与管理体系,进而明确企业战略与经营目标,有效推进企业产业、资本、资源、组织等各方面的重组与变革创新。

第二,企业精神、理念与价值观的融合。重组企业由于发展历史、行业特征、产业背景、市场环境与领导风格等多方面的不同,在长期的生产经营管理实践中就会形成不同的意识、观念、行为和习惯。这些文化的不同与差异,融合不好就会导致企业管理混乱,影响企业和谐与生产效益,甚至导致企业重组失败。因此,企业精神、理念与价值观的融合,实质上是一次文化体系的再造,其主要任务就是要提炼与确立企业新的精神文化体系,凝聚正能量,塑造企业魂,让企业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自强的信念更加清晰坚定。

第三,企业制度与行为规范的融合。制度作为理念的重要载体,统帅员工思想,规范企业行为,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制度安排与文化理念的匹配性是企业文化融合的重点,只有制度融合了,重组企业才会政令统一,步调一致,达到一体化协同效应。整合企业制度与行为规范,需要吸纳和传承各个企业合理的优秀文化,用新的企业理念指导修订企业制度,建立主次得当、系统协调、结构优化、条理清晰的制度管理体系和行为规范体系,让企业理念行为起来,让行为习惯起来,让习惯文化起来,真正使企业制度形成有利于企业创新发展的文化合力。

第四,企业形象与传播方式的融合。企业重组前各自的形象标志与传播方式是不同的。整合绝不是对原有企业标志与传播方式进行简单的合并,而是需要在充分吸收各企业产品、标志、员工道德、企业诚信、经营环境等优质形象资源的基础上,重新设计新的统一规范的视觉标志,塑造新的企业形象。对传播方式的整合,更要兼顾各个企业的实际,发挥优势,优化组合,实施名牌、品牌战略,推进文化再造创新,使重组后的企业塑造形象力,增强吸引力,扩大感召力,提升辐射力,让具有企业特色、民族风格、国际水准的文化影响力更加广泛深入,真正成为企业赢得市场的竞争力和发展强大的推动力。

3 结 论

重组企业的文化建设,是以思想融合、理念融合、制度融合、行为融合和形象融合为重点的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影响因素多,涉及范围广,需要按照科学、系统的原则和正确的程序与方法,系统规划、分步实施。为有效推进企业文化融合,重组企业应成立企业文化建设领导组,并组建由相关企业文化工作人员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资深咨询人员组成的专业工作组或课题组,按照“一个企业,一套理念,一个形象”的融合思想和尊重差异、加强沟通、相互渗透、变革创新的原则,在广泛调研审计的基础上,对各个企业的现有文化进行诊断评估,分析成因,梳理脉络,整合资源,归纳筛选,然后进行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制度体系和视觉标志体系设计,并以企业战略为导向,制订文化融合的规划与实施方案,在资产重组和业务整合的同时,进行企业文化融合与创新。

参考文献:

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篇7

关键词:企业;诚信;信用体系

在市场经济中,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的生产力,也是现代高度发达、高度文明的市场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在经营活动中遵守诚信理念,才能使企业高效益地可持续发展。如果一个企业缺乏诚信理念,在经营活动中损害了客户的利益,那么虽然可能在短时期内获得一定的利益,但是从长期利益角度来看,它则是一种自我毁灭。实际上,诚信理念是企业存亡与兴衰的试金石。但是,我国目前的企业诚信文化建设存在很多问题,亟待完善。

一、企业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在中国目前的经济转型过程中,企业的诚信缺失现象大量存在,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

1.生产领域:⑴炮制虚假概念,蛊惑消费者。对一些高科技行业企业而言,一个新的概念似乎就代表了技术的领先和产品的独特,但其中的很多往往是虚假和错误的概念,例如前些年出现的所谓“健康空调”、“数字电视”玩的都是一些概念,一方面有些概念根本就不成熟就急于抛向市场,另外一方面有些技术缺乏相关技术部门的鉴定,并不能带给消费者实际的利益。⑵偷工减料,欺骗消费者。小企业、小作坊盛行模仿和造假,一些大企业却擅长偷工减料,从而降低成本.对于那些食品、饮料产品不出现问题也许还属侥幸,一旦质量问题被曝光,企业将面临生死抉择。⑶假冒伪劣商品泛滥。在2000年全国打假联合行动中,查获的假冒伪劣主要商品多达70多种,从食品、药品、卷烟、到化妆品、棉花、服装,到家用电器、汽车配件、劣质钢材、计算机、航天飞机零部件等应有尽有。

2.销售领域:⑴虚假承诺,不实宣传。广告是企业与消费者沟通的桥梁,但由于广告内容与事实不符、夸大宣传等问题导致的消费者投诉现象却日益增多。当广告中宣传的内容与实际出现较大偏差时,消费者就会对企业产生不信赖,企业的信誉将受到损失。⑵偷换概念,制造假象。在商业领域,竞争的加剧导致商家进入“促销战”的怪圈。如今的商家越来越精明,在很多诱惑巨大的促销背后却是一个接一个的陷阱,消费者按照商家事先设定好的规则购物,最终却发现商家承诺的那些优惠在某种程度上不过是一种文字游戏而己。⑶包装上做手脚。目前社会上送礼盛行,有的企业借助收礼人的“虚荣”心理,在华丽的包装下面却是劣质,甚至过期的产品,坑骗消费者,这种华而不实的做法短期内可能会为企业带来收益,但企业损害的却是长期的发展。

3.企业之间:⑴贷款和债务拖欠日趋严重。据专业机构统计分析,在发达市场经济中,企业间的逾期应收帐款发生额约占贸易总额的0.25—0.5%,而在我国,这一比例高达5%以上,而且这比例被远远低估。在国企改革深化的过程中,改制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比比皆是,而企业间的“三角债”问题则愈演愈烈。而且拖欠势头正在向银行利息、国家税收方向发展,成为目前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种瘟疫。⑵信用方式退化。在欧美国家中,信用关系已被应用到几乎所有的支付活动和交易过程,企业间的信用支付方式已占到80%以上,纯粹的现金交易方式已越来越少。而我国国内企业却宁愿放弃大量订单和客户,不肯采取客户提出的任何信用交易方式,交易方式向现金交易方式、以货易货等原始交易方式退化。

二、造成企业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1.企业价值观的逐利性。企业价值观的逐利性是我国企业信用缺失的主要内在原因。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经济利益的主体,其最终目的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和永续存在性,诚信建设也离不开对赢利的追求和对社会成本的权衡。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欠缺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惟利是图、金钱至上的经营理念支配了企业的行为,利令智昏,使其丧失了职业道德。他们只盯着短期利益,根本不懂“君子生财,取之有道”,不懂诚信是企业的最大战略,不懂诚信是永远可靠的资本。

2.新旧体制转型过程中,市场制度和产权机制的不完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了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企业逐步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逐步取得主导地位。但是在改革过程中,由于新旧体制的摩擦和市场监管的权利真空,转型期不成熟的市场制度成为企业信用缺失的导火索。出于对经济利益的追求,许多经济主体置信用于不顾,肆意损害消费者的利益,逃废债务,拖欠贷款及任意毁约,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据统计,目前我国每年订立的经济合同大约有40亿份,但合同的履约率仅有6%左右。与此相应,企业上当受骗,经济纠纷频繁发生。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交易的实质就是产权交换。明确的所有权制度和公平合理的交换是市场游戏运行的前提。

目前,国有企业逐渐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主体,但是由于企业和银行的产权改革都没有到位,大多数国有企业仍然要靠银行信用维持,造成亏损严重,信用恶化。即使当前我国在进行市场化改革,相当多的决策者的利益与他所决策的企业的信誉之间也没有长远的关系,对未来收益也不具有分享权,追求眼前的利益就是决策者最优的选择,从而失去诚信的动机。

3.企业信用法制的不健全。当前,我国已实施的法律中,《民法通则》、《票据法》、《合同法》、《担保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都有诚实守信的法律原则,但从整体看,有关企业信用体系的规范授信、平等授信、保护隐私等方而还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无法对企业的各种失信行为形成强有力的规范和约束,有法不依和执法不严的现象相当严重。如一些地方的基层法院受当地政府的行政干预,在司法中存在随意性和不公正性,损害企业债权人的利益。

三、建立和完善我国企业诚信文化的策略

1.树立企业诚信的理念,建设诚信文化。企业的信用度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是市场对企业的认可程度,是社会的接受程度。从占至今,没有一项事业能够建立在无诚不信的沙滩之上。要在企业内部创造一种诚信至上的文化氛围,使全体员工时时处处关注诚信,并把不断加强企业诚信的可能性付诸实践。这种关注和实践,虽然也离不开制度的规范作用,但最好能够是文化规范的结果,即把诚实信用、义利兼容的原则贯穿于整个的企业文化建设,就像血管一样流向躯体的各处神经末梢。它是一种企业精神的内核,也是一种企业的价值取向。使企业自觉形成一种重合同、守信用的社会风气,塑造良好的企业信用文化。

2.构建以产权为基础的企业信用体系。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从商品市场的买卖到资本市场的借贷,从要素市场的交易到证券市场的支付等,无不体现有信用。目前我国由于体制原因和人们思想认识上的偏差,个人信用、企业信用、商业信用等尚未很好建立。同时,企业信用体系的完善,必须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结合起来。当前我国正在进行企业改制,企业将真正成为享有独立的财产权、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这有利于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有利于维护企业的财产权益,促进生产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增强企业创新的动力,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必须尊重私有企业的财产权,承认私有企业及其所有者的合法存在,承认并保护他们的财产,赋予他们公平合理的法律地位。

3.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已成当务之急。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应该有效发挥政府的作用,由政府牵头,成立专门机构负责信用体系建设的组织与协调,建立个人与企业的证信系统。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信用管理的先进经验,尽快实行个人信用实码制,并逐步扩展个人基本账户,有序实现社会保障的个人基本账户与税收账户、收入账户、银行账户等并轨,使个人所有信用资料集中于一个固定的编码上。充分利用工商、财政、银行、质检、审计、司法部门的现有资料和已有的系统,出台强制性的数据收集政策,以较低的成本迅速建立技术先进、覆盖面广、可靠性强、权威性高、相对完善的企业和个人公共信息数据库。

4.完善诚信法律、法规和失信惩罚机制。我国企业信用体系,必须制定信用法律法规,尽快形成较为完整的信用法律体系。当前我国现有的一些法律法规,如《民法通则》、《合同法》、《担保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都有涉及诚信的内容,但规定得很不整,需要对有关的条款进行修改、完善和补充。要加强信用立法,尽快制定《企业信用法》、《消费信用保护法》、《征信管理条例》、《信用披露条例》等专门的信用法律法规,为有关机构在开展企业信用信息的搜集、评级、服务等方而提供法律支持和依据,使信用服务有法可依。

在征信国家良好的征信服务总是和有效的失信惩罚机制相结合的。我国虽然尚未有全国性的征信体系,但各个地方己纷纷先行试点建立地方性的征信体系。比如2001年7月,北京市工商局试行企业信用查询系统,并下发《市场主体不良行为警示记录系统管理办法》。到2002年7月,试运行期间,己有346家企业和60名自然人被登上“黑名单”。甘肃、江苏、浙江等省都打算建设地方的社会信用体系和失信惩罚机制。在经济与社会交往关系中,只要查一下有关信息数据库,某个企业或个人的诚信状况一目了然,使守信者道路畅通,失信者寸步难行。这将对诚信体系的建设起激励和鞭策作用。在各地试点的基础上,我们一定能建立起一种合理、合法、有效的失信惩罚机制。

参考文献:

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篇8

关键词:企业文化 融合 传统思想

1 企业文化建设融合传统思想的必要性

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是一把“双刃剑”,中国企业在拥有更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未知的严峻。我们的企业即将站在世界市场的舞台上直接与世界级的企业对垒。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则往往能激发企业的内在潜能,而先进的企业文化则是企业在激烈竞争中致胜的法宝。所以,若要在全球企业竞争中开拓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使企业获得长远的发展,就一定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但企业文化如果脱离传统文化的积淀而独树一帜也无法获得真正的发展。因此,企业文化建设一定要以弘扬传统文化为根本,充分吸收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同时有选择性的借鉴西方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与科学技术,将西方国家的管理模式与文化中国文化充分融合,打造出具有本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2 古为今用,汲取精华,强化传统思想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

2.1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提高企业诚信观念

传统的中国文化提倡诚信忠厚、厚德载物、成人达己和人本和谐的处世哲学。《论语・为政》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儒学伦理和中国交换伦理中具有积极意义的理论思想和重要典范,其中的很多理论在21世纪的企业文化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对外而言,坚持诚信为本,可以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信誉,拓展市场,从而使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对内而言,企业只有以诚信为基础进行交流,才能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信任,从而节省内耗,激发人的工作潜能。企业领导着必须认识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需要经历一个长久的过程。有的企业存在侥幸心理,某些企业活动违背了诚信原则,但最终只有一个结果,就是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淘汰。

2.2 修身立德、言传身教,提高企业领导人的领导力

建设领导文化是架起通往卓越企业文化的桥梁,是繁荣企业文化的先决条件。因此,有必要让清正廉洁、干净干事等传统美德成为企业领导人立身之本。古人云“轻财足以聚人,律人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人们说松、竹、梅――“岁寒三友”很可贵,“岁寒三友”之所以可贵是因为她们经得起风霜雪雨的考验,只有经得起风霜雪雨考验的人才能创大业、成大事,这就要求我们企业“领导人”做到:一要端正官念,奉公克己,牢记“位为民正,权为民用,利为民谋,欲为民行”的做官理念。二要严以律已,廉洁勤政的高尚品德。三要率先示范,身体力行,拥一身正气的人格魅力。

2.3 以人为本,以和为贵,打造企业团队精神

培养企业整体意识与团队精神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质。儒家学说“礼之用,和为贵”的思想,是以维护社会稳定与群体和谐为宗旨,强调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自觉把个人融入群体,以保持整体和谐、稳定。这充分说明了以“和为贵”的价值观在培养企业整体意识与团队精神中的重要作用。在浓厚的和谐融洽、同舟共济的企业文化氛围中,培养员工团队协作精神,增强他们的事业心,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推进企业的改革发展,同时也使传统文化中的“人和”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3 理性审视,去其糟粕,规避传统思想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

3.1 正确对待“义利关系”,引导企业树立正确的目标

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对家庭的归属、对权力的依赖,重感情、重面子,这种以家族管理式为出发点的中国传统管理思想,把治家的伦理道德准则及管理方法运用于企业管理中,一般会造成企业管理讲人情、讲关系、平均主义大锅饭等问题。这种管理办法有助于增进企业内部人员的和谐关系,但内部交易的成本过高高,企业考虑最多的往往是员工的饮食起居、生老病死等情况,企业不得不把大量的时间、精力用在思想工作上,最终也没取得较好的效果,反而打击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目标变成了社会福利目标。所以,要正确对待“义利关系”,引导企业树立正确的目标。

3.2 摈除“论资排辈”思想,营建企业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

“论资排辈”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通病。这种用人制度漠视贡献,优劣不分,奖罚不明,若长此以往,必会挫伤广大员工的进取心。更重要的是,此规则不改,干部年轻化的问题也解决不了。令人深感欣慰的是,“论资排辈”积弊已引起了中央方面的高度警惕,并在如此重要的全国人才会议场合中专门提及这一问题。这体现了中央层面对如何选拔、看待人才方面的睿智和清醒。笔者认为,依靠竞争、择优、透明的用人制度,是破除论资排辈的用人“潜规则”的有力武器。企业只有建立一套既坚持民主、公开,又实行竞争、择优、透明的用人制度,才能让那些有能力有激情有事业心的年轻人脱颖而出,才能为年轻人脱颖而出创造一个良好的宽松的外部环境和舆论氛围。

3.3 抛弃“因循守旧”思想,强化企业创新意识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枪打出头鸟”这些谚语奉劝中国人莫为天下先。但这种思想十分不利于企业经营和管理,既会影响企业争一流的奋斗理念以及内部员工的选拔、培养和任用。加拿大华裔总督伍冰之的父亲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如果你不想摘天上的星星,那么你连地上的尘土也得不到”。现今全球化时代,商业竞争已趋于白热化,企业要承担的风险系数较大,谁若过于小心谨慎,不敢为天下先,或缺乏竞争意识,对企业经营总抱有得过且过的心态,被淘汰是迟早的事。通用电气前总裁杰克・韦尔奇谈起通用的企业文化时,有一句是“竞争、竞争、再竞争”。

4 中西合璧,与时俱进,推动传统思想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

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管理有着深刻的联系,日本管理界的高层管理者几乎人手一本中国的《论语》、《周易》、《孙子兵法》等书。由此可见,所谓的固守传统文化的理念并不是中华文明遭受危机的根源所在,而在于我们缺乏相对健全的市场竞争的机制,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人观念正暗合了当代西方以人为中心的企业理念。我们搞企业文化建设,也应该从日本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成功经验中得出一个基本结论:我们的管理只有将西方科学管理理论、我国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和企业现实状况有机地契合起来,这才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出路。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的管理思想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所以,“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在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及管理模式的过程中,我们在借鉴西方制度化管理的同时,也应该吸取中国传统文化及管理思想的精髓,唯有如此,才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篇9

深化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原则

一、以人为本

廉洁文化建设,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原则。通过对人的精神世界以及企业和社会氛围等的研究,按照职工丰富的精神生活的需求,确定廉洁文化建设的目标。内容上,强调人文素质,彰显人文关怀;形式上,沟通职工群众,符合生产工作实际,贴近企业的生活,能够做到寓教于理和寓教于乐,并利用丰富的文化载体,生动活泼的开展廉洁文化活动。

二、廉洁从业

廉洁从业属于职业道德规范内容。深化企业廉洁文化建设就必须把握住廉政建设的主题思想,贯彻思想道德建设,坚持制度建设,为建设廉洁高效的企业,采用丰富的活动载体,形成深入人心的廉洁文化理念,培育职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规范自己的行为,使之与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能协调一致,为发展企业提供坚实的精神基础。

三、求真务实

坚持求真务实的生活作风。深化企业廉洁文化建设是属于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通过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框架进行整体上的规划。既需要体现时代精神,又需要融合企业自身特色的经营理念;既继承我国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必须不断的注入最先进的精神文化血液。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既满足形式多样的要求,内容丰富多彩,又讲究求真务实的实效,真正有效的推动企业的经营生产。只有这样,才能使廉洁文化建设具有现实意义,在实践中达到预期的目的。

深化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关键

一、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要想深化企业廉洁文化建设,就应该重视规章制度的建立。综合来讲,廉洁是指不非法占有社会资源。其中,制度直接对社会资源的合理性分配产生影响。制度的好坏在某些条件下能够制约人的到的品德。实现廉洁急需要道德的力量,也需要制度的约束,以法治为基础,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形成恰当的制约机制。首先,应该对已实施的制度进行有效评估,在这个基础之上,进一步的修订和完善;其次,对全体职工和党员干部进行制度教育,使大家敬畏制度,遵循制度,行事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最后,严格执行制度,要是制度发挥“执行到位、结果导向”的效果。获得经济效益不仅使企业的目的和经济责任,更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不能靠惩罚机制来维持廉洁文化的建设,应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将廉洁文化深入到每个人的心中,形成强烈的是非观念,这样实现自我约束,自觉行为的目的。。

二、加强党员干部廉政教育

要想深化廉洁文化的建设,其重点是党员干部的廉政教育问题。党员干部和企业领导对廉洁文化建设是否能够认识到位、有效落实,直接影响着深化廉洁文化建设的实际成效。针对党员干部和企业领导的示范作用,要使他们明白自己之所以能够行事权力,都是组织和人民给的,不可以将权利当做是谋取私利的工具。首先,要制定深化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和部署,协调各个部门重点抓好具体工作的落实;其次,要落实的学习以及贯彻,用先进的政治思想理论武装头脑,养成廉洁自律的意识,严以律己,廉洁自律、务求实效、敬业爱岗。最后,加强党风以及反腐倡廉的教育,提高全体员工整体的政治素质。这是深化企业廉洁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将党风建设以及反腐倡廉的教育内容融进企业文化建设整体宣传工作的布局之中,制定阶段性年度学习的教育计划,严格遵守党纪、法规、廉洁从业规定等内容,安排党员干部和企业领导自学,形成其素质教育和考核的内容机制,开展读书和思廉活动;召开会议或者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集中讲解宣传我党的反腐倡廉大政方针、形势走向、具体任务和取得的成效;联系实际开展党风廉政的党课,结合生活中的案例与企业廉洁勤政的先进事迹进行正反对比的典型教育;开展反腐倡廉的专题学习和教育、统一组织知识测试等,使廉洁文化教育更广泛、更深入和更有效的融入党员干部和企业领导的骨血之中,不断的强化党员干部、企业领导以及广大员工们尊廉崇廉的职业道德价值观。

深化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重视文化元素,提升企业文化,传播科学精神

文化属于精神层面,文化的形成需要科学精神这一元素的加入。高尚的科学精神有利于构建企业的廉洁文化建设的道德基础。本着科学精神的要求,同步推进企业文化的提升。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积极渗透廉洁文化建设,不断创新丰富其载体、拓展宣传阵地、强化廉洁文化的信仰和理念的宣传教育。如关于廉洁理念的廉洁警句、格摘编言、漫画手册等方面的名人录收集起来,印制在生产生活的每一个随处可见的角落,如水杯、工作的日记手册、奖品、工作台历上,既经济实用,又能发挥良好的宣教效果;很多条件好的单位还可以丰富活动的组织形式,征集编印本企业的连接故事、古今中外的清廉典故、趣事进行集体宣讲或者排演;组织反腐倡廉的书法会、绘画展、摄影展护着廉洁文化的演讲等活动,利用艺术形式,通过联欢会编演有关廉洁的小品、演唱赞美廉洁的歌曲,在节假日可以统一向党员干部和企业领导编发宣传廉洁的短信,面向企业全体员工展开建设节约型的廉洁企业的倡议活动;在局域网内开设专栏,设计专门宣传党风廉政的网页等,强化企业廉洁文化的巨大亲和力、凝聚力、感染力以及渗透力,从整体上充实我国企业文化的内涵,升华企业文化的品位,培养员工更高尚职业道德、精神境界以及廉洁操守。

二、重视企业管理对深化廉洁文化建设的作用

企业有效的优质的管理水平有利于推进廉洁文化建设的深化,提升企业政治的文明水平。只有把深化企业廉洁文化建设和企业管理相结合,才能在实际的生产工作中具体的贯彻落实我国政策法规、党纪、廉洁从业的规定以及企业为惩防腐败而实施的举措办法,只有两者紧密的结合,融为一体,才能将廉洁文化建设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一个环节,责任到人,有利于堵塞管理制度上的漏洞,完善管理体系,形成行之有效、廉洁奉公的用人管人制度,形成按规矩办事的严格有效的管理体系。比如,每年度都签订具体工作的责任书,明确党员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员所遵守的廉洁从业规定条款,而党员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员在年度述职的报告也应该有详细的述廉内容,企业在自行招标的管理办法以及各项业务管理的制度中应该明确的提出廉洁及监督的具体要求,各单位和项目经理在签订分包工程的协议书时,应该明确责任人在廉洁自律方面的承诺条款。通过在企业管理中推进廉洁文化建设,积极营造健康和谐的企业内部环境,进而提升企业管理以及政治文化文明建设的水平。

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篇10

关键词:电力企业;廉洁文化;建设实践

1 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对于电力企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电力企业构建惩防腐败体系、深化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实现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一是推动“慎独自律”。通过廉洁文化的熏陶、渗透,从思想上引导企业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严格要求自己,主动抵御腐败和不正之风的侵蚀。二是实现“修己安人”。通过加强廉洁文化建设,督促企业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党的新思想、新理论、新举措及新观念,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履行职责,严格遵规守纪,共同做好工作,为电力企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而奋斗。

2 电力企业廉洁文化建设中的问题

2.1 对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

部分电力企业基层管理者对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片面地认为廉洁文化建设是“虚功”,出力不出效,导致措施不力、质量不高、成效不好。部分企业员工认为自己“位低权轻”,不会有什么廉洁风险,自觉接受廉洁教育意识淡薄,即使参加廉洁教育活动,也存在被动式应付和走过场情况,无形中减弱了廉洁文化建设的效果。

2.2 企业廉洁文化建设参与方式缺乏创新

廉洁文化建设只有与电力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实现有机结合,才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影响力。但是,现有的一些廉洁文化建设工作在具体推进过程中,缺乏对公众参与情况的有效研究,尤其是对于职工群体在廉洁文化建设工作中的主体地位缺乏足够的关注,无法在明确廉洁文化建设主体价值的情况下,实现对公众参与方式的创新调整,为高水平廉洁文化构建提供必要的支持。部分廉洁文化建设的相关工作在推进过程中,对廉洁文化领导班子建设所具备的各方面影响力缺乏足够的重视。虽然进行了新型廉洁文化建设参与方式的创新探索,但对于不同类型的学习教育活动的实效考察存在不足,职工群体无法具体地参与到廉洁文化建设的具体工作,难以为廉洁文化建设的整体推进提供必要支持。部分廉洁文化建设工作在推进过程中,虽然进行了相关实践活动参与工作的探索,但对于电力企业职工参与廉洁文化建设的具体情况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廉洁规范养成教育的效果难以保证,无法为进一步廉洁文化环境的创新构建提供有力支持。一些电力企业在开展廉洁文化建设的职工群众参与方案设计的过程中,缺乏对廉洁文化建设的队伍需求的有效总结,没有对廉洁文化建设各项活动的组织需求进行队伍建设作用的考察,无法为廉洁文化建设相关工作的充分改进提供必要帮助。

3 提升电力企业廉洁文化建设质量的策略

3.1 加强廉洁建设,提升履职能力

廉洁文化建设是增强电力企业党员干部和职工党性修养和法制观念的重要一环,目的是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生活环境。要定期召开廉洁文化建设工作专题会,分析形势,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只索取、不奉献”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和纠偏。此外,坚持要求党员干部主动深入基层,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解决基层一线的实际困难和问题。通过设置廉洁值班台和举报信箱,以及明察暗访等方式,对电力企业党员干部和职工正风肃纪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抓住重要时间节点,对电力企业党员干部和职工提要求、敲警钟,进行预防教育,提升党员干部和职工的防腐廉洁能力。

3.2 加强廉洁文化建设的宣传工作

电力企业党委十分注重廉洁文化建设宣传工作,组织党员干部和职工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同时,组织编撰具有特色的电力企业廉洁文化史,扎实推进电力企业廉洁文化宣传活动。走进基层单位和家庭,开展“企业讲廉、家庭助廉、社会倡廉”宣传活动,利用文化广场、现场观摩会、网站、报纸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确保廉洁文化建设渗透到电力企业党员干部和职工心中,净化廉洁风气。此外,电力企业要以政治思想宣传工作做先导,把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规,作为实际工作出发点,提高党员干部的拒腐防变能力。

3.3 廉洁文化建设关键在落实

廉洁文化是电力企业反腐倡廉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电力企业的实际工作中,应把握廉洁文化的时效性、针对性和全员性,加大从源头上治理腐败,注重治本和预防。因此,电力企业在加强廉洁文化建设中,要围绕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及时召开廉洁文化建设工作会议,传达学习上级党委关于廉洁文化建设的具体安排和要求,以上率下,群策群力,见行见效。

一是把握时效性,增强教育感染力。按照党员干部廉洁自律“七个不准”的要求,利用基层单位自有资源和网站、墙报等平台,第一时间抓住时政热点或典型事件,开展最新案例警示教育,增强震慑力和说服力,形成自我教育、互相渗透良好氛围,推动电力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落实,使电力企业廉洁文化建设更有时效性。

二是把握针对性,增强教育认同感。结合企业实际,制定《职工廉洁从业教育活动意见》和《职工反面典型案例剖析材料》,开展有针对性的廉洁教育活动,努力做到一案一警示,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促使全体职工遵规守纪,自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

三是把握全员性,增强教育覆盖面。围绕廉洁教育主题,结合工作实际,通过党委中心组学习会、专题廉洁教育会等各种形式,落实各项廉洁文化建设规定和要求。同时,开展面向全体党员和职工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克服“廉洁工作与己无关”等模糊认识,使电力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生动活泼,富有全员性。

3.4 加强廉洁文化建设,营造倡廉养廉良好氛围

丰富廉洁文化教育传播形式。利用门户网站、走廊文化、楼宇电视等宣传平台,开设廉洁文化专栏,刊载廉洁人物事迹、典型案例等内容。利用工作微信群、公众号等创办“廉洁教育微课堂”,设置廉洁要闻、聚焦前沿、案例解析、学思践悟等栏目,发送各类廉洁资讯。通过碎片式、浸润式的廉洁教育,做到早打招呼、早提要求,发挥“提神醒脑”警示作用,使廉洁文化的内容形象化和感性化。

开展廉洁文化作品征集。廉洁文化集文化魅力和廉洁要求于一体,其独特的功能在于文化的渗透性和持久力。将征集廉洁警句、廉洁广告词和漫画图案等活动作为一项常规性的工作,或专题开展,或与党委宣传内容融合,精选优秀作品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展示,进一步增强廉洁格言警句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激发广大职工学习兴趣。将传统的考试答题变为网络问答、有奖竞赛等形式,激发兴趣,提高职工参与积极性,增强党员干部职工对廉洁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带动广大职工在潜移默化中记住纪律要求,更准确地约束自己的行为。

结论

实现廉洁文化的高水平构建,可以为电力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加理想的条件。电力企业的廉洁制度建设较为迫切,实现廉洁文化的创新传播至关重要。因此,针对电力企业的现有状况进行廉洁文化建设状态的研究,并制定符合廉洁文化创新建设需求的改进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戴望舒,段思成,徐玲.新时期电力企业廉洁文化建设[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0(09):66-68.

[2]孙广.创建电力企业廉洁文化促进企业健康发展[J].中国高新区,2017(23):248-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