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习惯的养成十篇

时间:2023-04-05 16:53:10

良好习惯的养成篇1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有这样一个故事:很久以前,有个小和尚,想学会理发来帮寺庙的和尚剃发。于是他就开始用冬瓜练习,只是每次打水洗冬瓜时总要顺手把剃刀插到冬瓜上。没多久就学会了如何剃发,当他第一次帮人剃发,去打水洗头时,“顺手”把剃刀插了上去。结果可想而知,小和尚成了杀人犯。

究竟是什么给小和尚的一片好心带来害人害已的结果呢?

答案很简单。就是因为他用冬瓜作练习时养成了把剃刀插向冬瓜的习惯,尽管为自己的师兄剃发时心里想着这是人不是冬瓜,但手却不听使唤,习惯性地把刀插了上去,因此,是那个小小的坏习惯害了他。

虽然这个故事有几分夸张,我们也不可能会是一个为别人理发的小和尚。可是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类似的坏习惯呢?比如:随地吐痰、随意骂人、说脏话、随手乱扔乱撂、经常大声喧哗、在楼道里追逐打闹、自习课上说话等,如果有,它们迟早会给你带来或大或小的麻烦。

这个故事再一次告诫我们:坏的习惯一旦养成,即使是很小的,也不容易改掉,最终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危害。

所以,我们平时要养成一些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能够使我们在各个方面受益匪浅:平时不浪费一分一秒,努力学习就会使成绩上升;尽自己的一份力维持班级的卫生,就很有可能使班集体成为“卫生模范班”,如果每个同学都这样,学校也会变得干净漂亮,我们在其中学习、生活也会心情舒畅;平时坚持锻炼身体,就可能在运动会上一展风采;帮同学讲解问题,也许会使自己有新的发现;在家中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给父母增添不必要的麻烦……

良好习惯的养成篇2

关键词:良好习惯;养成;终身受益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6-0035-01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了很多习惯,有些是好习惯,也有一些不良习惯,不良习惯,努力去改正,好习惯要大力发扬,在我们的学生中,要培养哪些良好习惯,这些习惯怎样培养呢,下面来谈一谈怎样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就习惯而言,习惯,有好坏之分,良好的习惯,终身受益;不好的习惯,不利一生。以下一些好习惯,如果养成,会受到大益。

1.读书的习惯

书是一种工具,任何人都要用到的一种工具,三百六十行,行行要用书。经常读书,就会从书中得到知识,汲取营养。虽然现在进入了网络时代,从网络上可以查到所需要的资料,但是书,作为一种工具,仍有他不可替代的作用。上面的知识,是我们的精神食粮,是我们必不可少的,上面的知识,我们仍然需要。

2.写日记的习惯

古今中外很多伟大的人物、学问家,都有写日记的习惯,他们从记日记中获得了极大的收益。记日记不仅能帮助人练字、练笔、练记忆力,更重要的还能帮助人提高观察问题的能力,概括问题的能力。

记日记的好处是非常明显的,重要的是如何把记日记的习惯培养起来。写日记并不难,难的是坚持写下去。一般人写日记的规律是热两天冷两天,糊里糊涂过半年。老师提醒一下,便记两天,写后又冷下来了,把写日记的事抛之脑后。坚持写日记,也是意志的锻炼。我们的责任是使他们养成记日记的习惯。

3.使用礼貌用于的习惯

使用礼貌用语是一个良好的习惯,她体现了一个人的素质,对于使用礼貌用语的人,人们赞赏,乐于同这样的人打交道,这对于一个人的成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反过来说,不使用礼貌用语,是一个没有礼貌的人,这样的人,人们不愿意同他打交道,甚至有些厌倦,这样的人,怎么会成功呢?所以说,使用礼貌用语是走向成功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它关系到事情的成败。

4.找好方法的习惯

获得成功会使人高兴,人们期望的就是现实生活中每一件事的成功。一项事情成功,是人的期望,但最可贵的是使我们掌握了获得成功的方法,便容易事事成功。任何事情的成功都离不开具体的方法,一些好的方法。做为教师要和孩子们一起多研究一些成功的方法。学习有学习的方法,在学习方法之中,不同的学科,也有不同的方法,有的重理解,有的重记忆。研究方法,掌握方法,事半功倍,不研究方法,不掌握方法,事倍功半,甚至会碰壁。

5.取不同意见的习惯

一般来说,所有的人都爱听好话,表扬的话,不爱听批评的话。只要听到人家的不同意见,便火冒三丈。这样的人,把自己打扮成“一贯正确”者,似乎他比任何人都高明。这种人自以为聪明,其实并不聪明。有的人当面不提意见,背后意见却是一大堆。这样的人,也知道别人对他有意见,以"我不怕"为盾牌,绝不接受他人的意见。这样的人,把自己和别人隔离开,阻碍了自己的进步。因此,我们要从小养成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好习惯。

怎样培养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呢?

听和接受是不一样的。听取别人意见而不是让我们无条件接受所有意见,听了不同意见要进行分析,对的接受,不对的便不接受。现在开展讨论,在讨论中怎样培养听的习惯,对人家的异议不但肯听,还要耐心听。不管对人家的意见同意或是不同意,接受或是不接受都要耐心地听。帮助总结自己听取反面意见的好处。社会关系比较复杂,提不同意见的人出自不同的目的。尽管动机不一样,即便是某人提意见的动机不那么端正,听取他人意见对自己也是带来益处的时候居多。我们要多总结这方面的经验。

6.怎样养成严律己、宽待人的习惯

良好习惯的养成篇3

同学们,天气逐渐转暖,我们在减少衣服时要注意饮食和卫生,因为卫生工作关系到每一个人,所以请大家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积极主动做好卫生工作,保持良好正确的卫生习惯,促进健康成长。

本期的红领巾广播站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饮食与健康、二是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一、饮食与健康

饮食(又称“膳食”)是指我们通常所吃的食物和饮料。我们应该要合理的饮食。不合理的饮食,营养过度或不足,都会给健康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下面,我要告诉大家一些卫生与健康的常识。其实卫生是处处都必须注意的,在路边、大街上、小巷中,在那些小摊小贩的摊子上,经常做一些油饼、臭豆腐之类的食品,你可千万不能去买,谁知道他们这些东西是用什么做的,其实光是摆摊的地方就很不卫生,灰尘很容易沾到食物,吃了很容易生病,甚至造成腹泻、头晕之类的症状。

同学们只为了一时的享受,却殊不知这些发出阵阵香味的食物,是来自地下工厂、非法制造的、有些炸食品的油还是反复使用的。吃了这种不健康的食物,轻则拉肚子,重则胃肠炎。

饮食中长期营养不足,可以导致营养不良、贫血,多种元素、维生素缺乏,影响我们智力生长发育,人体抗病能力及劳动、工作、学习的能力下降。饮食的卫生状况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食物上带有的细菌和有毒的化学物质,随食物进入人体,可引起急、慢性中毒。总之,饮食得当与否,不仅对自身的健康和寿命影响很大、而且影响到后代的健康。因此,只有合理的饮食,才能从营养和卫生两方面把好“病从口入”关。

二、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饭前便后要洗手,这也是讲卫生的行为。说到健康,也许有人会说:“吃多了东西也就健康了吧!”其实健康并不在于多吃东西,你还要常运动、多喝水,每天定量吃饭,按时睡觉等等,这样才能做到健康。在报纸上看到过多吃水果、蔬菜、多补充维生素,这样对身体大有好处。卫生与健康是紧密相连的。不讲卫生不仅使身体容易生病,有时连你宝贵的双眼也会受到侵袭。当你接触过钱、霉旧的书之类的东西,你可千万不要去揉眼睛,否则,沾你手上的细菌就会跑进眼睛,这样会使你患上沙眼,导致视力下降。为了有个健康的好身体,平时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表现为一点一滴的生活小事。比如,要保持个人清洁卫生,衣服要勤换洗,勤洗澡,勤剪指甲;饭前便后要洗手;经常打扫环境卫生;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

人都是在生病的时候,才知道健康的重要性,体会到身体健康是多么地幸福。而健康呢,跟我们平时良好的卫生习惯有关。我想,这些理论上的知识在我们读小学的时候,老师家长们曾经教育过我们的。关键是我们得时刻提醒自己。养成一个非常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现在正值春季,春季是各类传染病的高发时期,请大家做好以下几点:

1、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2、要正确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从外面回家后也要立即洗手;肥皂液或洗手液要在手上至少停留6秒钟以上;

3、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也不要去校门口的摊点上买一些三无零食吃。

4、每天都要打开教室的窗户通风,保证空气的清新、流通;

良好习惯的养成篇4

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本人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树立形象。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老师了,学生特别是小学生,他们从模仿中学习,然而,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惊人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一定的威信,教师的行为习惯经常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家长经常会从小学生的口里听到一句话:“我们的老师是这样说的。”在这里,我要提出的是教师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如果要求学生做作业时画直线要用直尺,教师在讲课时却徒手在黑板上画直线;要求学生写正确规范的字,自己却在黑板上龙飞凤舞;试问,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什么时候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表现出良好的习惯,以身作则,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只要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得以更好地实现。

二、从小开始培养。有研究指出一个人的习惯早在胎儿时期就养成了,由此可见,培养良好的习惯越早越好,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主张:好习惯的培养最好是“心理还很清新”,没有形成错误观念,没有养成坏习惯时就开始。人的早期可塑性很大,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刻,这一时期容易养成好习惯,因为这一时期的学生对老师充满着信任和尊敬,愿意按老师的指示去做。《新三字经》中的第一句话讲到:人之初,性本善,性与情,俱可塑。小学生就像一张白纸,任你在上面涂画,你把他涂黑,他就变黑,你把他涂红,他就变红。因此,越小培养良好的习惯,效果就越明显,反之,当小孩染上恶习后,要改变他,那就难了。举个例子,我的女儿五个多月大,她每天早上8点多钟就要到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玩,每天一到时间,不带她到幼儿园,她就又哭又闹,无论你怎样哄她她都不买你的帐,但你把她带到幼儿园,她就立即转哭为笑。显而易见,小孩子的习惯一旦养成,是很难改变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从小落实。

三、要从小节开始,持之以恒。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从细节开始,在教学中,有许多的“细节”,诸如坐的姿势,读书的姿势,回答问题的声音要响亮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把这些细节养成好的习惯,《老子・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师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习惯是经过重复或练习而形成的自动化了的行为动作,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必须有一个过程,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不断强化,需要持之以恒地渗透。久而久之,学生的习惯就自然形成了。

四、校内外相轨并行。学生除了学校外,停留最多的就是家庭了,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除了在学校处处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外,还要与家长密切联系,请求家长配合老师的工作,学生在家庭的学习过程中,家长也要督促学生的行为,时刻提醒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点工作中,教师要经常进行家访,可以是面访,也可以是电访,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行为,及时得到反馈的信息,对学生的坏行为作出及时的纠正。教师与家长不断地沟通,互相配合,让学生养成坏习惯的机会减到最少。

五、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孔子就曾讲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自觉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它能使“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一旦有了自觉性,学生就会心甘情愿地、积极主动地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教师的工作就能做到事半功倍了。

良好习惯的养成篇5

一、农村孩子应该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就是在某种时间、某个地方、某种条件下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定型的动作和行为。每个人都有自己多方面的习惯,如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习惯、工作习惯、交往习惯等等。习惯有良好习惯与不良习惯之分,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心理素质良好的重要表现,是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重要基础。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方面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方式,如专心上课、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完成作业、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等等行为习惯。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指出:“简单地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由此可见,从一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并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中小学,特别是小学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要求。例如课前预习、专心听讲、积极发言、独立认真作业,自觉检查订正的习惯等等。

我们地处偏远山区,经济欠发达,在各个方面和城里相比存在差距,由于环境的影响,我们这些地方的少年儿童中却普遍养成了一些不良学习习惯,如作业马虎,拖拉,书写习惯不好,不按时完成学习任务,上课开小差等,而且农村家长的素质普遍不够高,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没有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特别是现在很多家长外出务工,留守的孩子不具备良好学习习惯的问题尤为突出,更为严重。如果任其发展,必然影响学生日后的健康成长。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关注并着力于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孩子们的学习质量。

二、在学习中如何养成良好地学习习惯

1. 明确学习习惯目标,围绕常规的教学活动、以学生学习生活、校园活动为依托

如何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怎样的习惯,这是首要解决的问题,我们要让学生明白良好地学习习惯都包括哪些方面,因此教师要适时提出诸如良好的听、说、读、写的习惯,上课专心听讲,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善于提出问题、勤于动脑、善于表达、勤学好问、动手实践、独立钻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自主学习习惯,定期反思、总结自己学习情况的习惯等等的奋斗目标,让学生明白其奋斗的方向。课堂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阵地,学生的很多学习习惯都是来自课堂上教师的要求,我们要以常规教学为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教风带动良好的学风,注重积累,潜移默化地、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影响,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遵循教育规律,循序渐进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急于求成,要遵循教育规律,循序渐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学生心理上使他们认识到学习的意义,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反复教育,逐步积累,提出相应要求,从易到难、因材施教、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并不断完善和巩固,不断使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得强化。

3. 促进并加强学生之间交流,师生之间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在学习生活中,老师要适时组织开好主题班会,特别是搞一些与学习习惯相关的讨论会,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通过活动,让学生明确自己有哪些好的学习习惯,存在哪些坏的学习习惯,并能针对坏的学习习惯总结改进方法和措施,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

4. 不抛弃、不放弃、持之以恒,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关注其学习习惯的发展

农村孩子的学习习惯可谓是参差不齐,发展也极不平衡。我们教师对一些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要有耐心,不抛弃、不放弃,要相信每一位孩子只要通过努力,也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看到孩子们的每一点改变和进步,要像热心的观众为跑道上的运动员鼓掌和加油那样去断鼓励他们。

5. 做好宣传工作,积极动员教育各方如家长、社会积极参与进来,关心孩子们的良好学习习惯养成

对孩子们进行教育不是仅靠学校单方面能完成的事情,它是一个系统而全面的社会工程。因此,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方面,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动员教育各方如家长、社会积极参与进来。具体参与方式是学校班级定期不定期召开家长会,部分家长座谈会等形式,宣传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取得家长的配合参与,并对学生进行检查和督促,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的结合,这样,才能有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

6. 措施要得当、方法要可取,不断总结经验、分享成果、逐渐推广

在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教育的过程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冷静处理、沉着应对。对个体学生学习习惯进行分析了解,找到问题的切入点,采取适当的方法如个别谈心、榜样激励等方法,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促进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然后,教师总结出自己的经验和方法,在班级内互相交流和学习,带动班级的整体的良好学习习惯,进而在校内互相学习逐渐推广。

三、不断强化、巩固学生良好地学习习惯,并不断改善

习惯一旦形成,固然有它稳定的一方面,但它也不是一成不变,它是可以改变的,学生的学习习惯也是如此。善变也是小学生行为习惯的一个特性,孩子们容易受外界干扰,特别是当前社会上的一系列不利因素,它们随时冲击着学生幼小的心灵,学生的好奇心强,容易受到腐蚀,形成的良好学习习惯很容易被那些坏毛病所替代。特别是我们这些山区的孩子,有的家长不在身边,受不利因素影响的风险是很大的。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是不能麻痹大意的,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以后,要不断强化、巩固,并使其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和完善,教师要善于观察,如有情况,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不能让其停滞不前,那样可能会出现重蹈覆辙的局面。

良好习惯的养成篇6

关键词:习惯养成文化环境德育有效途径研究农村中小学文明

一、农村中小学生习惯养成主要现状以及动因分析

公共卫生观念淡薄,随便乱扔乱吐乱涂乱抹,对于公共财产的爱护观念不强。即便学校三令五申强调,效果不明显。即便在有人的时候不乱扔,在没人的时候也会乱扔,所以往往可以看到某些地方垃圾比较多。学校外公路两旁的食品袋比较多。

动因:我认为,主要为文化环境,我们农村的卫生观念不强,公共垃圾池兴起时间还不长,有些学生家里本身就比较脏乱,而且有些家长和群众自身修养不够,给学生产生了负面的影响。故只知道在学校乱扔垃圾是被禁止的,仅此而已。

不少学生,不太尊敬师长,在家长、老师面前没大没小,而且呈现年龄趋小态势。

动因:1、在学生眼里,家长、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那是理所当然的,理应顺着他们。2、家长、社会在对教师问题的舆论导向上其正面效果不明显。3、个别家长对老师的不理解和偏见在学生心目中产生了较强的意识。4、家长本身对于教育子女欠缺科学有效的方法,娇生惯养。

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生相当部分基本没有读过什么课外书籍。

动因:家长的认识和重视不够,风气不浓;学生自己对于阅读的兴趣不浓,认识不够。

没有良好的就餐习惯,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就餐时不注意形象、经常出现不文明的现象。

动因:对于学生来讲,他们意识不到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文明就餐意识淡薄,单靠老师强调以及禁止,他们只会勉强规矩,一旦监管疏忽,便会逐渐还原。

二、文化环境构建与习惯养成

1、校园内布置粘贴卫生标语;垃圾桶统一为绿色环保型,并有相关标语;教室一角有垃圾分类回收处;每个星期有一次爱护卫生环境主题活动;通过视频、海报等形式展示卫生习惯对于文明人的意义。让学生能够在内心深处真切感受到爱护卫生环境的意义和价值。

2、经典诵读,通过对学生进行《弟子规》、《三字经》等传统道德教育,感受传统道德高尚品质。利用课间操以及升国旗时间全校师生组织经典诵读,每天安排学生进行经典解析,定期举行“诵经典、润心德”演讲比赛,定期邀请专家学者来校开展传统道德教育讲座等形式让学生在内心深处真切感受到人格魅力的意义和价值。

3、定期进行习惯养成评比,以奖代罚,面对文明的指责,学生便会自觉地去养成习惯,而且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文明人应该做的。

良好习惯的养成篇7

关键词:高中物理;良好学习习惯;养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3-234-01

习惯,简单地说就是一种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学习习惯是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它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一个非智力因素,并会对今后的学习活动产生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将有利于抽象思维及推理能力的形成,对物理学习起到巨大的作用,同时使学生终身受益,对学生后续学习产生重大影响。所以加强对学生良好物理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我们高中物理教学,乃至其他任何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那么,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什么样的学习习惯呢?这正是本文中笔者要探究问题。

一、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习惯的重要环节。加强课前预习,布置预习提纲,初步教给学生自学物理课本的基本方法。一方面让学生在课前了解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为学生课上开展研究性的学习打好基础。另一方面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悬念和疑问去上课。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有目的地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根据学生在预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指导。针对学生表现欲、求知欲强的特点,多给学生提供一些交流成果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动手操作,自学讨论给出以上问题的结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对于某个具体物理问题的处理进行反思,并提出解决方案,考虑是否符合实际?怎样寻求最佳方案?我的教学策略:一是在概念、规律的新课教学中尽量把概念讲准、规律讲透,使学生理解到位,然后对具体物理问题的处理上先让学生提出猜想,再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的多个解决方法或设计方案,根据理论知识指导学生反思、质疑、比较,排除不合理的方案,从合理的方案中寻求最佳方法,学生常常会提出教师意想不到的方案。二是在例题的讲解中要注重学生的板演,提供学生出错的机会,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于问题的处理要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三是在练习中对学生经常进行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养成遇事多动脑筋、质疑反思的良好习惯。

三、养成实验探究的习惯

物理学科是一门实用的自然科学,来源于实践,服务于生活。学生能否学好物理,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兴趣,只有在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进行知识建构,才能形成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好各种演示实验,受条件限制而无法做的实验也要尽量通过多媒体动画对实验过程和现象进行演示,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和现象,思考总结蕴含在其中的物理规律。在学生分组实验中要求学生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必要的数据。对得到的实验数据要进行分析,得出合理的实验结论,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要认真批改。对学生操作中不规范之处,注意及时纠正,必要时要求部分学生重新进行实验,培养学生严谨而又科学的态度。养成良好的实验探究习惯。

四、养成规范解题的习惯

学生解题不规范的现象屡见不鲜,具体表现为没有必要的文字说明,解题程序不严谨、不清晰,字迹潦草,书写笔误等等。这样,长此以往会影响学生思考和解题逻辑的形成,容易养成马马虎虎、粗心大意的坏习惯,这些不良习惯是高考丢分的主要原因之一。应用物理概念与规律分析、解答物理问题时,正确分析的思路,完整准确表达的习惯,这需要平时严格训练。教学中老师要注意作好示范,解答时有必要的文学说明,有必要的书写规范,有必要的演算过程及明确的结果。发挥榜样的带头作用。练后反思也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通过耐心指导和反复督促,使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达到规范解题的要求,形成良好的规范的解题习惯。

五、养成归纳反思的习惯

无论是知识的学习还是知识的应用。在完成后,对原来的过程进行一个归纳和反思可以使我们的知识更加明晰。是一个将新知识纳入自己原有知识系统的过程。此过程将更加使我们的思路清晰。反思的习惯也很有必要。它是一个批判梳理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获得过程进行总结或者对知识的运用环境进行总结,进行比较,通过这个过程,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升的同时也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尤其是在解答电学问题时,学生们如果每次都能反思归纳并持之以恒,就会受益匪浅。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必备的素质,是学生学好高中物理的最基本的保证,只有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培养出良好的物理人才。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不教是为了养成学生有一辈子自学的能力”。因此,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目前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当然,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即至的,作为高中物理教师的我们,在物理教学中应该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努力,耐心地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良好习惯的养成篇8

一、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全方位的保障措施

1.家庭教育的重视。英语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新时期的家长,要让孩子学英语,不仅从自身要感兴趣,还要给学生创造学习的环境。比如,为孩子购买一些英语课外书籍、光盘,在墙上贴英语挂图、放英语复读机等,让学生有英语的学习氛围,随时随地学英语,促进了学习兴趣。此外,家长要督促学生按时复习、做好功课。有的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学习,但是成绩却总是不及格,通过调查发现,他们在课下根本就没有及时复习,回到家里就不愿意学习,忙着玩、看电视、打游戏,对作业潦草完成,不会的就留到第二天抄同学的。这就说明,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家长的监督,家长在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要和学校配合,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才能督促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2.教师方面。习惯是经过反复的训练形成的,需要长期的培养,教师在教学时要反复指导,才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学生能在教师的提醒下,一次、两次地“大声说英语”,这只能说他有了大声说英语的“行为”,还不能说是养成了“习惯”,对此,教师要有耐性,要反复地、持之以恒地要求,达到“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此外,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正确的行为得到了及时的鼓励和强化,能促使他想“再做”“下次还这样做”,以至于形成了良好的习惯。

3.学生方面。一是制定好计划。让学生尝试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本人的学习习惯,制定一份培养良好英语学习习惯的计划。例如,分析自己目前听、说、读、写学习习惯的现状,看看哪些习惯现阶段已经养成,哪些尚未达成,哪些安排在下阶段继续努力,从而做到心中有数。二是做到坚持不懈。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必须经过长期的、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因此,孩子们心里必须有这样一个概念,学习习惯的养成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当学习习惯一旦有了雏形,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做到持之以恒。特别是“说”,由于缺乏真实交际的场景,很容易导致半途而废,这时,就特别需要孩子们有坚持不懈的精神。

二、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

良好的书写习惯可以反映学生认真的态度,教师应要求学生作业面、卷面整洁,不潦草、不涂抹。要求学生作业不拖拉,及时完成,作业本发下来,有错马上改正,并拿给教师批改。

小学生习惯了汉语的书写,对英语书写,学生往往会产生书写的迁移效应,影响了英语书写的正确性。教师必须利用学习的正迁移,防止学习负迁移,对学生的英文书写进行严格的训练。教师对小学生的书写不能掉以轻心,从基础的字母到单词、句型,让学生做到书写标准。教师的板书是学生书写的榜样,要做到字迹清楚、规范,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提高业务素质,时时处处都要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影响、感染学生。身教重于言教,日复一日,月复一月,经过潜移默化,就容易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给予学生书写的时间,对于学生书写中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纠正。

三、培养良好的听的习惯

听是学习英语的第一步,学生要认真听教师的发音,看教师的口型。只有听懂了、听清了才能模仿说。教师可以播放录音磁带,复述教材内容,让学生跟着听,然后跟读;听其他学生说英语,小学生的注意力较弱,特别是在听别人发言时,常常容易走神,因此,我设计全班分组竞赛,要求学生给别的学生纠错,这样,即能让学生做到静听,又能让他们有竞争与参与意识,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在课下可以听英文歌曲,培养英语的语感。

四、养成预习的学习习惯

预习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前的自主学习,是为课上学习做铺垫的。预习的过程是对教材内容提前阅读,学生自己把单词、句型、语法顺一遍,明白大致讲了什么内容,找出课上要学的知识点。在阅读中要边想、边记,把重要的知识和不懂之处标出来,课上专心听讲,学生也可以自己尝试查英语词典和参考书解决。通过预习,降低了课上学习的难度,学生听讲能紧跟教师的思路,对疑难问题有的放矢地听讲,提高了听讲的效率,做到当堂消化新的知识。

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要做检查,督促学生形成预习的习惯,并做到有效预习。比如,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把自己课前预习的成果说出来,教师要注重课内检查,检查后要给予正确评价,要多鼓励,多表扬,使学生充分体会到预习带给他们的成就感,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还可以建立家校联系卡,让家长对学生的预习情况签字。

五、养成注意力集中的习惯

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课上听讲。有的学生听课聚精会神,当堂就能学会知识。而有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喜欢做小动作,上课睡觉,学习的效果就差。根据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不持续、易转移等特点,教师要把握好上课的节奏,有张有弛,变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活跃思维,让每个学生都能从负面状态中扭转过来,积极投入学习。比如,可以利用提问,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集中注意力;可以做小游戏,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开展生活化的交际对话、小组讨论学习等,让呆板的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要避免毫无生气地读英语,应该是抑扬顿挫、语调丰富、风趣幽默、充满诱因或悬念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以使学生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

六、培养学生看英语节目的习惯

我利用学生喜欢看电视这一特点,给学生介绍一些英语电视节目,告诉他们什么时间有什么节目,让他们看,培养他们看英语电视节目的习惯。在上课时,我问他们看到了什么,能用英语表达的就用英语表达,这样,他们争先恐后地向我汇报,谁跟着电视学会了没学过的单词和句子,我都给予表扬、鼓励。另外,我还组织了各种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如有奖抢答活动、单词接龙比赛、唱英语歌曲比赛、口语对话比赛、猜字母比赛等。

良好习惯的养成篇9

关键词:良好习惯;教师观察;榜样;鼓励

教师与学生朝夕相伴,对学生的一举一动可谓了如指掌,通过对学生的观察,教师会发现学生身上所带有的不利于其成长的习性,对于此类习性,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尽快改正,在帮助学生改正不良习性的过程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儿歌串串唱,习惯里面藏

教师对学生习惯的养成,应当建立在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找寻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习惯的培养。比如可以采用儿歌、歌谣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习惯熏陶,便于习惯记忆。并且此种方式简单易学,能够对学生习惯的培养起到帮助作用。在进行学生习惯培养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学生在玩耍的过程中非常开心,可是玩耍完毕之后却总是忘记洗手,一些学生在吃饭的时候,会很快坐在饭桌前,对于洗手之事早已经抛至九霄云外。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创作歌谣,加以提醒“:小朋友,真叫棒,游戏学习都很强,游戏之后手也脏,洗手记得打肥皂,手儿干净身体棒。”在每次吃饭之前,让学生们念一念这首《洗手歌》,此时没有洗手的学生总会自觉地去水池边将手洗干净,并且还会用上肥皂。慢慢地学生们养成了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有的学生还会主动让老师检查,直到老师夸他们手洗得很干净,才会开心地吃饭。在平时,学生们会一边洗手一边念着歌谣,好习惯在学生中间不知不觉就养成了。教师所创作的儿歌尽量要保持词语的押韵,使儿歌念起来顺口,引起学生们日常使用儿歌的兴趣,帮助学生进行好习惯的养成。教师要发挥自己的创造精神,多创作蕴含好习惯的儿歌、歌谣,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学习好榜样,大家互帮忙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能够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让学生向着标准不断努力,从而培养学生养成好习惯的意识,感受到好习惯的重要意义。同时,教师要培养学生互相帮助的意识,促进好习惯的养成,能够让好习惯尽快在学生中得到普及。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有一次学生们在玩玩具,一个学生将自己的玩具扔到地上,跑去玩其他的玩具,而另一个学生小强将玩具捡起来放到了桌子上,并将自己的玩具与大家分享。我抓住这个机会,对学生进行教育“:同学们,随地乱扔东西的行为对不对呀?”学生们大声地回答“:不对”,“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学生说“:要将东西放到原来的位置。”有的学生说:“乱扔东西不是好学生。”我因势利导,肯定了学生们的说法,并表扬了小强:“大家说得都对,小强就做得非常好,既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管理又分享了玩具。我们要向小强好好学习,好不好?”学生们大声回答“:好”。有了学习榜样,学生们都向小强看齐,进行自律管理,小强也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整个班级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建立了好的秩序和习惯。班级要树立学习榜样,教师要指明榜样身上值得大家学习的好习惯,帮助学生建立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向榜样学习。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精神,彼此鼓励,彼此协助,共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鼓励是良方,孩子喜洋洋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习惯培养的过程中,要坚持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坚持好习惯的信心和耐力。批评要委婉,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问题所在,便于以后的改正。鼓励和赞扬是学生进步的良方,教师在习惯培养过程中,要善于加以运用。例如,在进行学生习惯培养的过程中,有一个学生从前喜欢在课堂上大喊大叫,我耐心地告诉他,上课大声喊叫会打扰到其他同学的学习,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并对其进行了批评,但是收效却并不显著,经常还会听他大喊大叫的声音。我依然不厌其烦地进行说服教育,给他讲懂礼貌的故事,直到有一次他乖乖地坐在桌前的小凳子上看书,我不禁赞扬道:“哇,你这样好乖啊,给班级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自己也学习到了知识。”他竟然有一点害羞和不好意思,我惊奇地发现,他比之前更加懂得遵守纪律了,走路的时候会放轻脚步,在班级中大喊大叫的行为也减少了很多。于是,我又在班级公开对他进行了表扬,赞扬他进步非常大,其他同学应当向他学习。之后他更加努力学习,还帮助老师对班级进行管理,教导其他同学好好做。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棵正在成长的幼苗,鼓励的语言就像灌溉幼苗的泉水,只要合理运用,勤于浇灌就能让幼苗茁壮成长。教师在教学中,要多运用鼓励语言,给学生创造一个坚持好习惯的良好氛围。

四、结束语

好习惯能够让学生的成长沿着既定目标奋力前进,能够让学生的成长充满正能量,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师应当多开拓一些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让好习惯成为学生成长的好伙伴,成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加油站。

作者:陈建军 单位:江苏省如皋市下原镇花园幼儿园

参考文献:

[1]苏爱萍.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探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07).

良好习惯的养成篇10

一、课前预习 好习惯的开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强调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良好习惯,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在预习中要让学生为解决问题而进行深入地调查、研究和探索,这样可以充分释放学生探究潜能。学生可以利用工具书帮助理解字词;可以浏览网页深化对预习内容的了解,加深理解,锻炼实践能力……例如:《燕子回家的路》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过了几天,垒成一个窝,大肚小口,像个瓮。”为什么这样比喻?可以指导学生去翻阅一些工具书,形象感受“瓮”的样子,这样不仅理解了生词,也领悟了这样写的好处。一些历史体裁的课文,如《火烧赤壁 》《用奇谋孔明借箭》更应提前布置学生查阅原著,了解其梗概及背景,以便更好地领会课文。这种课前预习的习惯促进了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认真预习学生才能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对这种学习方式十分感兴趣,课上讨论的十分认真、热烈。促使在集体讨论时学生也很积极,发言的面较广,可见,课前预习养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专心听讲 好习惯的关键

专心听讲,是指学生在课堂上,能精力集中,不做与学习无关的动作,能认真倾听老师的点拨、指导与同学的发言,学生认真听讲是学好知识,提高能力的基本保证。课堂上的四十分钟是非常宝贵的,在这短短的四十分钟时间中,我们要想较好的完成各项教学目标,这就需要学生以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众所周知,养成课堂上认真听讲的习惯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也是小学生行为规范训练要求之一。因此,作为教师应告诉孩子们:“上课要认真听讲,要听老师讲,也要听同学的发言,边听边想,同学回答得对或不对,如果不对,错在什么地方,如果让自己回答,该怎样说好;听的过程当中,要听清楚、听他人把话说完;听不懂的就要问……”自然,这些话对学生说一遍、两遍是不够的,教师要时时告之,每一堂课上,都要督促学生认真听,对不认真听的学生要及时提醒、引导、批评教育,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刘红同学没有认真听讲,教师提问他,他没有回答上来,感到在全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之后他就意识到必须认真听。总之,要让孩子在脑中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上课时,我一定要认真听!其次,要让学生树立榜样——“学我听”。有句俗话叫“看样学样”,这话在孩子身上依然适用。所以说,给学生树立认真听的榜样,能促进学生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以谁来作榜样呢?首要人选当然是教师自己。教师在课堂上听学生发言时要一心一意,不一边听一边做其它的事,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答题,听学生叙述完毕再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认真倾听的形象会影响着学生,学生会将这份专注送给他人。其实最好的榜样就是同班同学。对课堂上认真听讲的学生,教师大力表扬;在班级中建立制度,每隔一段时间就对课上能认真听讲的学生进行表扬奖励,即使是教师手写的一张小奖状,对学生也是有促进作用的。以同龄人为榜样,可以使学生有努力的目标,竞争意识也能让学生学着榜样听,想着超出榜样,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就养成了认真听讲的好习惯。

三、完成作业 好习惯的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