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与思想教育的区别十篇

时间:2023-11-07 17:51:10

心理咨询与思想教育的区别

心理咨询与思想教育的区别篇1

关键词:部队心理教育; 特点; 模式; 类型

一、部队心理教育的概念

部队心理教育是分层次地面对全体官兵的基础教育。从广义上讲,部队心理教育由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组成,就与人的心理健康状态的关系而言,这三者有不同的目标层次,也就有不同的方式方法,不能彼此混淆。

心理健康教育则旨在促进官兵了解心理科学基本知识,了解心理问题的表现原因的调节方法,从而提高整个心理素质水平,培养其心理调适能力,能主动地适应社会,解决自身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充分发挥个人潜能。

心理咨询则是要帮助官兵,学会有效的、合理的方式满足自己的需要,提高人际交往水平,学会自主地应付由压力、挫折、冲突等带来的心理困扰,防止心理疾患的产生,既有解决官兵心理障碍的障碍性咨询,也包括挖掘心理潜能、培养心理能力的发展性咨询,但都不是医学模式。

心理治疗主要在于医治官兵的心理疾病、心理障碍和不适应行为,可以使用医学方法。

二、部队心理教育的特点

一是在价值导向上要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契合。 有人以心理咨询奉行价值中立原则为由,认为军人心理咨询可以不要价值引导。这种认识容易淡化价值立场,导致出现心理咨询目标偏低、境界不高甚至走向庸俗化的倾向。军队心理咨询要发挥出思想教育作用,咨询员就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对官兵的心理咨询与官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将解决官兵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的问题相统一,给官兵指出更高层次上努力的方向。不仅通过对官兵不良认知不良行为不良心理的疏通引导,为官兵提供缓和、化解矛盾、消除心理问题,也着眼于咨询内容的思想性;既充分考虑官兵个体的自然属性,强调官兵内在的需要和本能的发展,也充分考虑军队的要求、社会的要求、党的要求,在注意官兵对咨询信息内容的可接受性的同时,不放松价值引导。但这种价值引导不是简单地、直接地、一厢情愿地进行,而是在官兵认清了事实、澄清了自身价值体系中的矛盾之后,自己做出的合理价值判断。因为任何一种政治思想、政治价值观的形成、确立和改变,都必须遵循一般心理意识――政治心理――政治认知――政治价值观的产生发展和变化规律。一个细致、深入而富有成效的教育过程,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还是心理咨询,都必然既能够从心理现象来研究人,也能够从思想现象来把握人,以心理过程的规律为依据,把思想科学和心理科学结合起来的过程,可以说是始于“价值中立”,终于价值确立。这样,才能既治标又治本,官兵不仅在接受咨询时感到心理轻松,当再次面临矛盾冲突时也能应对自如。

二是在终级目标上要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统一。 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追求上各有侧重。荣格指出,“一个感觉合脚的鞋却会夹痛另一个人的脚;适用于一切病症的生活处方并不存在。”心理咨询注重对于官兵个体的心理调适、矫正、发展,具有明显的个;思想政治教育则注重对官兵思想政治品质的提高、塑造、改变上,具有明显的社会。但是这种划分也不是绝对的,如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具有社会服务功能,还具有个人。只有当思想政治教育在个人关系领域内、在为自身的服务中充分发挥它的功能,才不是把人当作工具来培养,而是作为目的来培养,思想政治教育才拥有了它原本应有的本质的意义。同样,尽管心理咨询是指向个人的,具有明显的个人,但其社会却隐藏其中。正是在促进个人健康、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心理咨询也促进了个人社会参与的效能、人际关系的和谐,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与进步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心理氛围心理。可以说,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殊途同归,在社会性的终极目标上可以实现统一。

三是在保密性上要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兼容。 思想政治教育奉行公开性原则,对官兵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给予公开的肯定、褒扬,对错误的思想应公开否定、批评,以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教育者要有敏锐的眼光,强烈的责任感,发现问题要及时向有关方面汇报、与有关人员取得联系并尽快解决好问题,这是一种公开的教育原则。与之相反,保密性原则是心理咨询的首要原则,是对心理咨询人员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它要求在心理咨询过程中,除非危机来访者个人生命安全的情况极可能发生,咨询员不得向任何单位或个人提供来访者的个人资料、测量结果、诊断结论、治疗方案等等所有信息。为来访者保密是心理咨询员的职业道德,也是心理咨询取得官兵信任、取得咨询效果和提高心理咨询声誉的重要条件和保证。但这种区分不应该是机械的,对于在咨询过程中遇到的带有普遍性、发展性心理问题,就可以以心理教育的形式,在部队公开进行心理疏导,起到防患于未燃的效果。

四是在工作原则上要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统一。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侧重于主动出击,主动实施各种教育内容,主动发现官兵的思想问题,主动靠上前去解决问题。而心理咨询强调遵循自愿性原则,来访者只有自愿求助,才能避免产生抵触情绪,保证咨询的顺利进行,所以一般是坐等来访者上门,这是由其工作性质及心理规律所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常常是教师找学生,因而显得教师主动,学生被动。而心理咨询常常是学生找教师,因而显得学生主动,教师被动。在心理咨询的具体工作当中,这种区分也应该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对于官兵中严重、病态的障碍性心理问题,来访者主动来访能够保证咨询效果;而对于官兵中发展性、团体性心理问题的解决,咨询员主动靠上去做才能获得更好的工作效果。

三、部队心理教育的模式

部队心理教育采用的模式应区别于医――患模式和传――授模式的咨――育模式。

医――患模式有两种弊端。一是容易给官兵造成一种思想负担,觉得“进了咨询室的人就是个有病的人,是不正常的人”。二是卫生部门固定的医――患关系模式,使咨询员容易从生物――生理角度而不是社会――心理的角度分析来访者的症状,来访者也容易陷入对咨询员过分依赖、被动接受治疗的从属地位,不利于实现助人自助的咨询目标。

传――授模式更多地体现于思想政治教育当中。这种模式是一种“我讲你听,我打你通”的模式。心理教育采用这种模式就易缺少互动交心,不能正确诊断出来访者的真实心理问题,使心理咨询落入说教式的误区。

咨――育模式对部队心理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可以减轻有咨询要求的官兵的思想压力,克服“进了咨询室的门就是思想上有问题的人”等混淆心理问题与思想问题的陈旧观念。另外,由专业人员进行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可以消除由于机构设置在政治部门带来的压力氛围,避免官兵对咨询员形成心理隔阂,从而更容易建立起平等、融洽的咨访关系,保证教育和咨询效果。

四、部队心理教育的类型

心理咨询以内容和目的分类可分为障碍性咨询与发展性咨询两种类型。面对有心理问题的官兵,以要障碍性咨询为重点,面对健康官兵,以发展性咨询作为咨――育模式的核心内容。

(一)障碍性咨询与发展性咨询的区别

一是二者在解决问题的重点上不同。 障碍性咨询重点解决的是已构成心理障碍的问题,补救性。发展性咨询则重视对官兵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障碍问题的早期发现和预防,根据官兵身心发展的规律、人生发展的课题来规划辅导、咨询内容,即发展性咨询十分强调导前性、预防性。

二是二者在涉及问题的特殊性上不同。 二是障碍性咨询中涉及的障碍问题具有较明显的个体性;发展性咨询着重于这一年龄阶段共有的发展问题,具有群体性、规律性。

三是二者在工作人员的专业程度上不同。 障碍性咨询的工作人员一般多为专业人员,有处理心理障碍的专门技术和方法;发展性咨询工作除专业人员外,还可以在专业人员辅导下,由指导员和思想骨干实施。障碍性咨询的知识背景以变态心理学、精神病学和心理治疗技术等障碍性内容为核心,而发展性咨询则更多地运用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辅导技术。

四是二者在工作方式上不同。 障碍性咨询多采用个别咨询的方式,强调一对一解决咨询对象的具体障碍问题;发展性咨询除采用个别咨询的方式外,还经常采用集体辅导、小组咨询的方式,包括教学、讲座、小组活动等,是个别咨询与团体辅导的结合,有时甚至更重视、更强调团体辅导的意义。障碍性咨询主要使用矫正、治疗性的方法,具有较浓厚的医疗色彩,而发展性咨询则常用辅导性的方法,充满浓厚的教育色彩。

(二)部队心理教育要以发展性咨询为核心内容

心理咨询与思想教育的区别篇2

【关键词】高校 辅导员 心理咨询师

一、高校辅导员与心理咨询师的社会角色冲突

(1)冲突之一:辅导员等于心理咨询师。实际工作中,辅导员主要解决的是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其中也不乏一部分涉及到心理方面的问题。但并不能由此得出辅导员可以同时担当心理咨询师的结论。因为辅导员与心理咨询师是有着本质区别的:指导思想不同;工作目标不同;工作方式不同;工作关系不同;工作要求不同。

(2)冲突之二:辅导员心理专业学习等于心理咨询师。高校对辅导员进行心理知识教育的宗旨是为了提高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完善其工作技能,以取得更佳的工作成效。但从辅导员到心理咨询师,仅仅靠心理学知识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需要学习者有一个较为系统的学习、积累和实践过程。虽然当前高校对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培训逐渐重视起来,各级各类培训也不计其数,但绝不是辅导员学习了简单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就能够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

(3)冲突之三:辅导员和心理咨询师不能共事。经过心理学相关知识的学习后,辅导员要避免一遇到问题就“对号入座”的现象,将学生出现的各类问题一律归为心理问题是完全错误的。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却是有一定的数量,但绝不是有问题就一定是心理问题。即使发现个别学生有心理问题也不能随意作出判断,而应该立即将学生情况上报至响应机构,求助专业咨询师作出进一步的鉴定。当然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在由心理咨询师进行咨询期间,作为辅导员也不能置之不理,要做好认为关怀和心理疏导,发挥辅导员心理咨询的辅助作用。如果片面地强调心理辅导、咨询的重要性或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就会陷入误区。辅导员应该根据其不同的特点与工作的不同需要发挥其各自的优势,为我所用,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而尽其所能。

二、辅导员与心理咨询师角色冲突的对策研究

(1)加强心理咨询理论知识的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需要很强的专业技能。作为辅导员,在知识层面上必须通过心理健康学、社会道德学以及法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的摄取,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以便掌握相对专业的心理咨询方法和技巧。一是通过对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的学习,了解心理学基本理论,掌握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二是通过对心理健康和心理障碍问题的研究,分析和把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异常的特点和心理卫生等问题;三是通过对心理测量学和心理咨询学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心理危机干预的理论与实践以及心理咨询的基本技能。

(2)认清工作类别,转换工作模式。要准确把握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的区别和联系。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在于教育和帮助学生提高政治觉悟和思想水平,学会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提高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重在思想政治品德的提高、塑造和改变。心理咨询主要是使学生了解自己,增强抗拒诱惑、承受挫折、自我调节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水平,使之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能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其重在心理的调试、矫正和发展。辅导员要灵活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心理咨询的工作方式区分和把握学生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既要防止将思想问题心理化,又要防止将心理问题思想化。由于辅导员所处的教育与管理的双重角色,不少学生都是带着一定的期望前来找辅导员交流与咨询。他们期盼着辅导员能够帮助他们解决自己的实际困难。部分学生咨询的问题是自己难以适应周围的外界环境,如患有轻微的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以上问题主要在于个人的障碍性心理问题,可以施以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方法;还有部分学生咨询的问题很明确,如家庭经济困难问题、就业问题、社会问题、学校食堂的伙食问题等,这些都属于思想方面的问题,可以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来解决。辅导员进行心理咨询时,要从以教导、劝说为主的工作模式转变为以倾听、思考为主的咨询模式,遵循心理咨询的原则。

(3)开展好心理咨询辅导。做好心理健康调查,建立心理档案。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就要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测量,建立心理档案;要深入了解学生在心理方面的特质信息,及早发现易发生心理问题的潜在大学生,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做到心理问题尽早发现、及时预防。

搞好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活动。在正确认识和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广泛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也可通过召开主题班会、讲座和展览等多种形式,鼓励学生们主动探讨在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心理和生理问题,引导大学生正确的接纳自我,辩证的认识自我以及不断的完善自我。

(4)参与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干预。心理危机已然成为影响大学胡僧个体发展和学校稳定的重要因素。辅导员处于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的首要环节,是参与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的重要力量。

辅导员是大学生预防心理危机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一方面,辅导员要组织开展好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做好心理辅导工作没搞好心理咨询事宜,努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预防心理危机的发生;另一方面,辅导员在日常教育管理中要特别关注重点人群,比如因性格内向孤僻、人际关系失调、考研就业压力大、情感受挫、家庭经济困难等原因而出现的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辅导员如果能够主动走进、关注、鼓励、帮助这些学生群体,将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心理危机出现的概率。

心理咨询与思想教育的区别篇3

关键词:心理咨询;思想政治教育;启迪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97(2008)12-030-02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大的变革。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高校学生已成为心理问题较多的群体。当今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充满热情,他们往往对思想政治教育持有某种偏激看法,甚至表现出排斥、反感、厌恶和抵触情绪。为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我们认为有必要将心理咨询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通过加强心理疏导和行为引导,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进而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以适应全面提高人才素质的要求。

一、心理咨询的概述

(一)心里咨询的内涵

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通过语言、文字等媒介,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教育,使咨询对象的认识、情感和态度有所变化,解决其在学习、工作、生活、疾病康复等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持身心健康的过程。

高校心理咨询主要是指高校的心理咨询人员针对在校学生的学习、适应、发展、择业等方面的问题提供直接或间接的知道或帮助,其目的可概括为优化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心理疾病,促进人格成熟及全面发展。

(二)心理咨询的原则

1、保密原则,无论您说什么,咨询师都会为您保密,绝不会有第二人知道。所以您可以敞开心扉,畅所欲言。

2、信赖原则,咨询师应是信任与接纳的化身,要以满腔的热情、真诚的态度,积极审视求助者的问题。要做到这一点,咨询师必须对人的本质有积极的信念,重视每一个体的人性尊严与价值,相信人的可塑性。

3、助人自助的原则,咨询师的咨询过程不是替您出主意、想办法的过程,而是帮助您自己想清楚问题的所在,并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咨询过程中,您自己的心理能够得到成长。因此,咨询是“授人与渔”,不是“授人与鱼”。

4、无条件关注原则,无论您说什么,咨询师都不会以道德的观念去评判事情的对错,你所做的一切都有您做的理由。

5、中立原则,咨询师在心理咨询中应始终保持冷静、清晰的头脑与中立立场,确保咨询的客观与公正,不得把自己的私人情感与利益掺杂进去;咨询过程中不可轻易批评或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求助者。

二、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一)两者之间的联系

两者在现实工作中的联系。首先,在中国高校,心理咨询自诞生之日起,就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心理咨询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保证心理咨询有一个正确的政治方向。再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离不开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全面性、准确性、和感染力。可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和缓解紧张的心理矛盾,可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效率。

(二)两者之间的区别

1、两者内容的异同。心理咨询的内容包括心理障碍、心理适应、心理发展咨询三大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和个性心理健康教育。一个人良好的思想政治品德素质的形成与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联系密切。一方面,心理健康的人更易于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并能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外化为自己的行为。另一方面,一些错误思想、不良品德往往是在不健康的心态下形成或表现出来的,其中有些违法乱纪的行为本身就是心理障碍的结果。

2、两者原则的异同。两者都是与活生生的人打交道,对工作对象要热情、尊重、诚恳、耐心,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重视把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结合起来。思想政治教育更重视社会利益,而心理咨询则更强调来访者的利益。思想政治教育除采用个别谈心的方式外,还常采用听报告和参加社会实践等方式,而心理咨询除以言语作为工具外,还可适当采用具有医疗色彩的方法;心理咨询在形式上多为等待来访者求询,在很大程度上以来访者自愿接受咨询为基础,而思想政治教育常采用主动方式,即使教育对象没有主动接受教育的愿望,教育者仍将根据工作需要努力促进教育对象转变。

3、两者方法的不同。心理咨询主要采用个体咨询或治疗、集体咨询或治疗、测量、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一般是等待来访自愿接受咨询,来访者与咨询之间是平等信任的关系,以来访者为中心,咨询者重在聆听、疏导。思想政治教育以党的基本路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传统、理想道德、民主法制和形势与政策教育等为内容,主要采用个别谈话、集体座谈、大会报告、德育课程等方式,积极主动根据工作需要来实施教育,重在传统、灌输,以努力促使教育对象思想觉悟认识能力的提高。

三、心理咨询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迪

通过对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关系的分析,笔者认为,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内在的、深层次的关联性,二者应内在地、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心理咨询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迪如下:

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能动反映。思想也有着相同的本质,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头脑中,经过思维加工而产生的,思想与心理的形成过程具有统一性,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不论是健康人格的形成还是高尚思想的养成,都是人的知、情、意、需要、动机、性格等诸种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绝不能忽视学生的心理因素,只有从心理入手,才能掌握学生思想意识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思想对心理起决定作用,支配心理活动的方向;心理对思想有反作用,思想的发展变化受心理因素影响和制约。因此,一方面,心理咨询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进行提供必要的心理基础: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又具有心理优化的功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政治观,而这些观念反过来又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2、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尚未成熟,心理、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引起焦虑、不安的心理,有时甚至表现出激烈或异常的行为。借助于心理咨询等理学理论和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应用,能促使人们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重新认识,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者从多种学科、多种角度研究思想状况,将思想问题同心理问题区分开来,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正因为心理咨询是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在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方面有独到作用,所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

3、思想政治教育应贴近学生思想和心理实际。心理咨询工作只有深入了解来访者的心理实际,才能有效地开展工作,咨询才更有针对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也要重视对学生思想和心理实际的了解。一要充分掌握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气质、性格等。对外向型学生可严厉一些,这样易使他们受到震动,而对内向型学生则要更多的鼓励和肯定,如果过于严厉,就会使他们丧失信心。二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教育者在灌输新的思想观念之前,首先要了解在学生头脑中已经在起作用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帮助他们从内心接受正确的思想。可借鉴心理咨询的做法,综合运用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深入了解学生思想状况,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4、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应建立平等信任的关系。心理咨询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建立起了平等信任的关系。平等信任的人际关系的建立,有利于来访者按咨询者的要求平静地思考、真实地回答和积极地改变。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是外在的社会要求的倡导者,往往处于居高I临下的主导地位,受教育者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次要地位,这样不平等不信任的关系很容易使受教育者产生抵触反感情绪,教育的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因此,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平等信任关系的建立,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应引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5、思想政治教育应采用群体与个体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人,即有群体的共同特征,又有个体的个性特征,心理咨询工作既要面向群体,更要注重个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般侧重于群体教育,授课、大会报告、集体座谈都是以学生集体为对象,缺乏对个体思想状况的关心和了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的效果。群体和个体是相互影响的,群体正确的思想观念的转变,意味着群体教育的成功。因此,群体教育与个体教育相结合,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方法。

心理咨询与思想教育的区别篇4

<FONTsize=2>提要:文章集中讨论了人格与品德、心理咨询与德育、心理咨询与德育工作者得角色冲突与统一等问题。心理咨询与德育从不同的角度促进个体人格的完善和品德的发展,具有促进个体素质全面发展的共同目的。心理咨询有着不容忽视的德育功能,但心理咨询与德育依据的理论、运用的方法、涵盖的内容及运行的机制等存在差异。心理咨询与德育工作者之间往往存在角色冲突而使两者不能有机地结合.为此,必须加强心理咨询与德育之间的朕系,以丰富德育的内涵,提高德育的效率.<BR><BR>一、两个误区:心理问题德育化与德育问题心理化<BR><BR>近几年来,我们逐步体会到,德育要与心理咨询有机地结合起来,丰富其内涵,扩展其功能,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为此,我们建立了心理测试咨询中心,研究了心理测试咨询在德育中的作用,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然而,正像“心理学”不同于“德育学”一样.心理咨询毕竟不是德育,能否在认识上明晰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对于能否成功地完成教育任务,特别是德育工作者能否提高德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是十分必要的.但目前在德育与心理咨询的关系上至少存在着两个误区,既心理问题德育化和德育问题心理化.<BR><BR>长期以来,很多人是把心理与思想品德问题混为一谈的,没有弄清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因此在德育中,容易把心理问题当成思想品德问题来处理,导致了心理问题的德育化.其主要原因是:(1)长期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高,把主要注意力放在温饱问题上.心理问题没有受到关注.甚至有人认为心理咨询是现代社会的奢侈品,就像“休闲文化”是发达地区的奢侈品一样.(2)过分强调政治,往往把人们的一切心理问题都看作是思想觉悟和政治观念问题,不能科学和客观地认识和对待心理问题.(3)随著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容易把个体的动机和需要简单地看出对物质利益的追来,而忽视社会变革给人们内心世界带来的振荡和不安.(4)对人的素质要来上只重视思里觉悟、知识水平,而忽视了人们心理素质的提高,往往把心理问题归结为品德问题,甚至把心理疾病同思想认识上的错误混为一谈.这就导致教育工作者面对学生心理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或事倍功半.<BR><BR>但近年来随着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有些人又过分夸大了心理咨询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认为心理咨询应该完全代替德育,导致德育问题心理化。随着心理咨询热的不断升温,一些人认为传统的德育工作已经过时,提出心理咨询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条崭新道路”,是“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一种新形式”,并由此片面地把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与心理问题等同起来,主张用心理咨询代替德育,用心理咨询取代传统的思想教育方式.这就导致德育工作矫枉过正.偏离了正确的方向.<BR><BR>以上有关心理咨询与德育关系的两种认识偏向。对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是不利的,必须在理论上加以纠正.而这首先涉及到的是对人格与品德这两个基本概念的界定及其关系的认识问题.<BR><BR><BR>二、两个范畴:人格与品德(道德品质),心理咨询与德育<BR><BR>1.人格与品德.习惯上,我们认为心理咨询是解决人格问题,而德育是解决思想品德问题。在心理学与教育学中,人格一词虽然广泛使用,但却很难为之下一个确切的定义。本文倾向于将人格定义为“个体在适应客现环境时所显示的独特个性”,此个性是在环境、遗传、教育等因素相互作用下形成的个体的心理倾向和各方面的特征.一个人的人格只有一种,但组成人格的心理倾向和特征却有很多.可供描述的如人的兴趣、动切、需要、幻想、信仰、世界观、性格和能力等.而思想品德通常指个体的内在政治、社会信仰、世界观、道德观及法律意识等等.人格与品德是既有联系但又有区别的两个范畴.<BR><BR>(1)它们都指个体内在素质因素,都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能动的反映,二者均属于心理现象的范畴.虽然这种反映包括一些共同的要素,如信仰、理想、信念、世界观等,而且这些要素所包含的主要意义相同,但反映的包彩却是有差别的.反映思想品德的客观事物偏重于一定社会或阶级意识.如社会主义的学校要求学生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备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法律意识等,而我们在研究人格结构时,却并未强调个体所处一定社会的阶级利益、政治背景多与社会意识相联系的杜会倾向因素.如《卡待尔十六种个性因素》测试。对于“乐群性”个性特征的测试,某些学生表现的缄默、孤独、落落寡合、处事谨慎等;也有些学生外向、热情、合作随和、适应能力强等.从这些特征中我们无法知道个体的政治立场、思想和道德状况如何,一个缄默孤独和一个外向热情的孩子都可能是热爱祖国的.<BR><BR>(2)它们虽然都有优劣或好坏之分,但二者的具体标准存在差别,同时又具有统一性.如我们在讲人格健康的标准时,一般强调个体了解自我,接纳自我,能体验自我存在的价值;能正视现实,接纳他人,能协调控制情绪,心境良好;对社会有责任心;具有积极向上的,现实的人生目标;心地善良,对他人有爱心;有独立、自主的意识等等.我们讲品德(道德品质)的标准时,一般指个体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政治素质包括鲜明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思想素质包括社会主义的思想觉悟和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道德素质包括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和生活道德等等.因此,思想品德着眼于社会、国家和时代的任务,而人格内容强调人与自身、人与他人等.因此.思想品德着眼于社会、国家和时代的任务,而人格内容强调人与自身、人与他人的关系等.相对来说,品德更强调个体的社会属性,而人格更强调个体的自然属性.但二者又有统一性,是表现在同一个体身上的不同素质待点.所以有人从两者的统一性出发,把它们归结为人的心理素质的1O个要素:强烈的爱国心、进取心、献身精神;正直、诚实、守纪律,遵守社会公共行为准则.法制观念;集体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关心他人.善于合作.正确评价自己,善于理解别人;适应社会环境.懂得适时、适度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具有广阔的视野和灵活的头脑,乐于接受新事物、新观点,以积极心态对待变革和变化;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有不断吸收新知的自觉要求,善于自学并灵活运用知识.树立攻克难题的心理优势;自信心、意志力、勤奋刻苦槽神,敢于面对挑战.正确对待挫折,锻炼受挫的恢复力;具有自立意识和自理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积极投入生活;脚踏实地,乐于从基础实践做起,从“基层”起步;树立效率观念.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学会以最少投入获最大效益等等.从上述要项可以看出.它们是个体的人格与品德因素的高度综合,因此人格和品德是统一的.<BR><BR>(3)两者的联系还表现为形成过程的统一性.个体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过程,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个体人格的完善过程.因为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过程的实质是个体知情意行的发展过程,而知情意行的活动过程是许多人格因素,如动机、理想、情感、意志等的参与及协同作用的结果,井且思想品德要求最终要落实到个体的动机、信念、理想、能力水平等一些人格要素上.因此.无论人格的发展还是思想品德的发展.都是诸种心理要素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结果.<BR><BR>2.心理咨询与德育.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对受教育者施加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影响.以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德育旨在使个体具有一定的政治观点和立场.具有一定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及一定社会要求的道德规范等等,而心理咨询是运用心理学理论、知识和方法.通过语言文字或其他信息传递方式。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教育的过程,是一种促进自我认识。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过程。因此,它是一种技术性的服务·也是一种教育影响.心理咨询与德育有着共同的目的,即培养人格完善的全面发展的人.但它们的内容、实施方法及其理论依据是有区别的.(1)依据的理论基础不同,心理咨询主要是以心理学理论,如精神分析、行为分析及认知分析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德育主要是以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为理论基础。(2)虽然有共同的目的,但具体任务不同.德育主要是解决政治观念.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规范及法律意识等问题.心理咨询则强调个性和谐,使对象摆脱消极情绪,确认内在价值,了解自身需求,洞悉自身心理特点,提高自我适应能力。帮助学生明确生活目标,建立“社会--个人”协调的生活模式.(3)两者的内容不同.德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规范、劳动观念及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等,而心理咨询的内容主要包括:心理卫生、学习生活、智力发展、恋爱婚姻、人际关系、职业选择、人格评定、心理障碍、行为障碍、变态心理等.(4)两者采用价方法不同。德育主要采用说服、集体教育、环境熏陶、实践锻炼等方法.具有公开性、群众性等特点.心理咨询则注重渲世、暗示、自由联想、角色转换等方法.具有个别性、保密性、教育者倾听等特点.(5)运作机制不同,德育工作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个“规范”过程.个体被动适应它提供的价值体系、行为模式.“符合”就予以公开性肯定、奖励.“不符合”就予以公开性否定、批评、惩处.而心理咨询虽然也会提供心理健康的标准及健康心理的模式让学生参照,但首先是让学生学会在自己接受的基础上改造、建构其心理世界.在心理咨询中教师一般没有对学生的否定权。教师永远理解、尊重、信任、接纳学生,即便对有严重心理障碍者也一样.这与在德育工作中对待犯了严重政治、思想错误的学生的态度是不同的。<BR><BR>3。心理咨询的德育功能。以上在一定程度上指出了德育与心理咨询的联系与区别,但心理咨询究竟对德育有何作用或者说具有哪些德育功能呢?<BR><BR>一是补偿功能。(1)观念补偿。心理咨询使德育工作者进一步丰富了德育观的内涵,它明确了德育工作者的地位不仅是主导者、权威者和塑造者。而且更应是协助者和治疗者。一方面.德育工作者在德育过程中不仅是组织者和设计者,更应该是学生的合作伙伴和知心朋友;另一方面,德育工作者不仅是道德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是学生内在信息的接受者。因此,德育过程不仅是以掌握道德知识、训练行为习惯为基础的过程,更是一个注重学生潜能开发、元认知能力培养及其他人格因素发展的过程.(2)方法补偿:传统的德育主要运用说服、榜样、评价、锻炼等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想品德.虽然这些不失为重要的方法,但在具体运用时往往过分强调外在强化、强调社会要求等外在影响.而在心理咨询中.教育者的地位由主导者、权威者变为协助者和治疗者,因此,教育者往往根据精神分析、行为分析和认知分析等理论中的具体方法,如疏泄、自由联想、暗示、系统脱敏、厌恶疗法、催眠疗法等来发掘学生心理中的潜意识能量,注重依靠学生自己的力量解决他们的心理障碍、病态行为等人格问题,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3)内容补偿:传统的德育,主要使学生在政治观念、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及社会道德规范和法律意识等较高层次上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它主要解决学生的政治立场、哲学思想及杜会道德规范和法律意识问题,而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一些最起码、最基本和最一般的人格内容,如学生的社会适应、职业选择、应付挫折、情绪调适及人际交往等.而心理咨询本身是完善人格、发展人格的重要手段.它所实施的内容为德育内容提供了补偿.<BR><BR>二是指导功能.(1)在对象的研究上,心理咨询为德育提供了客观基础。如通过心理咨询中常见的测试、疏泄、自由联想等手段和方法.掌握学生的“内在冲突”、“心理危机”、‘行为障碍”及人格特点,有利于分析学生人格中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使德育工炸更具有针对性.(2)在方法上提供了理论基础。传统的德育把学生当作社会关系中的一个社会角色来要求,在心理咨询中,我们把学生当作人际关系中一个具体的人来要求,它强调尊重学生人格、理解学生人格缺陷.教育者一般不急于对学生暴露的思想和行为问题作出判断,而是与学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合适方式,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树立生活的勇气和信心.<BR><BR>三是调节功能.(1)克服意义障碍。影响教育效果的内在因素是学生受教育时的心理状态.所谓学生的意义障碍是指由于学生的某些思想或心理因素的存在,使其对道德要求和意义的理解受到阻碍,从而对教育目的要求、措施手段等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消极态度和消极行为‘学生产生意义障碍是不可避免的。教育者如果采取不恰当的方法,如压制、惩罚等,一般不会收到好的效果.甚至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如果采取心理咨询中的一些方法.如疏泄、暗示、角色变换等方法,效果肯定会好些.(2)建立良好的心境.心境具有弥散性特点.如心情愉快时会感到周围的一切充满生机.富有一种喜悦的情绪色彩:抑郁不快时,就可能“见花落泪”、“对月伤心”.因此,良好的心境有利于调动人的主动性,提高活动效率.心理咨询则能改善学生的不良心境.指导他们采用自我暗示、适当发泄、转移注意等方法来调节自己的心境,以达到人格发展与环境和谐统一.(3)矫治心理疾病.目前,许多学生由于不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而产生了各种生理、心理反应,如恐怖症、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等。一般的医药措施只能缓和症状,采取德育手段也不可能根本解决问题.但如果采用咨询中的某些行为治疗方法,则能帮助他们克服某些行为障碍,从而进一步改善情绪和消除不良生理、心理症状.<BR><BR>三、德育与心理咨询的角色冲突与统一<BR><BR>在实际工作中,无论德育工作者还是心理咨询工作者,常常会产生多种角色的冲突.<BR><BR>首先是工作依据上的冲突.作为德育工作者的角色体验,工作的依据是比较确定的政治观点、哲学思想和道德标准等.常常使用它们来教育学生掌握其内涵并以此来评价自己的所作所为,从而让学生作出价值判断,并通过强化途径来达到教育的目的。而作为心理咨询工作者的角色体验,其工作的依据是充分尊重、理解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人格,不把自己对生活的看法、真善美的标准等强加给学生.由此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出现“价值导向”观点与“价值中立”观点的冲突.<BR><BR>其次是工作重心上的冲突.前面已阐述过德育的着眼点在于强调个体的社会属性方面,强调社会的政治观念、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等,倾向于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而心理咨询是着眼于个体的自然属性,强调学生的内在需求和本能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取向,达到独立自主.自控实现.倾向于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由此,在工作中,常出现是以“社会利益为重“还是以“个体利益为重”的矛盾与冲突.<BR><BR>再次是工作原则上的冲突.工作原则是工作指导思想的保证,德育要求教育者要有敏锐的眼光,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发现问题要及时向有关方面汇报,与有关人员取得联系并尽快解决好问题,这是一种“公开的”教育原则。心理咨询却正相反.“保密性”是心理咨询的首要原则.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学生怀着对心理咨询工作者的信任,倾诉自己内心的隐秘,期望得到同情和帮助。为来访的学生保密是心理咨询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也是心理咨询取得学生信任、取得成效和提高声誉的重要保证.因此,工作中把有“公开性”与“保密性”的原则冲突.<BR><BR>面对德育工作者与心理咨询工作者角色的种种冲突,我们应开拓视野,寻找减少冲突、协同发展的突破口,有效地促进心理咨询与德育间的联系,以提高学生做人的素质。<BR><BR>因为从对学生的心理咨询实践中可以看到.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关键在于改变其认知观念上的偏差.这就需要找们从哲学的角区去分析学生真正的内心感受,从德育的角度来把握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规律,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弄清楚学生中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原因.以及思想认识上出现的误区,设身处地的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他们。这就需要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自身要具备优秀的思想品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合理的知识结构,认真研究和掌握心理学规律.有效的改进我们现有的工作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心理咨询与德育工作两种角色的矛盾和冲究.从而做好学生的心理咨询和德育工作.使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FONT>

心理咨询与思想教育的区别篇5

近几年来,我们逐步体会到,德育要与心理咨询有机地结合起来,丰富其内涵,扩展其功能,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为此,我们建立了心理测试咨询中心,研究了心理测试咨询在德育中的作用,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然而,正像“心理学”不同于“德育学”一样.心理咨询毕竟不是德育,能否在认识上明晰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对于能否成功地完成教育任务,特别是德育工作者能否提高德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是十分必要的.但目前在德育与心理咨询的关系上至少存在着两个误区,既心理问题德育化和德育问题心理化.

长期以来,很多人是把心理与思想品德问题混为一谈的,没有弄清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因此在德育中,容易把心理问题当成思想品德问题来处理,导致了心理问题的德育化.其主要原因是:(1)长期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高,把主要注意力放在温饱问题上.心理问题没有受到关注.甚至有人认为心理咨询是现代社会的奢侈品,就像“休闲文化”是发达地区的奢侈品一样.(2)过分强调政治,往往把人们的一切心理问题都看作是思想觉悟和政治观念问题,不能科学和客观地认识和对待心理问题.(3)随著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容易把个体的动机和需要简单地看出对物质利益的追来,而忽视社会变革给人们内心世界带来的振荡和不安.(4)对人的素质要来上只重视思里觉悟、知识水平,而忽视了人们心理素质的提高,往往把心理问题归结为品德问题,甚至把心理疾病同思想认识上的错误混为一谈.这就导致教育工作者面对学生心理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或事倍功半.

但近年来随着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有些人又过分夸大了心理咨询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认为心理咨询应该完全代替德育,导致德育问题心理化。随着心理咨询热的不断升温,一些人认为传统的德育工作已经过时,提出心理咨询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条崭新道路”,是“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一种新形式”,并由此片面地把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与心理问题等同起来,主张用心理咨询代替德育,用心理咨询取代传统的思想教育方式.这就导致德育工作矫枉过正.偏离了正确的方向.

以上有关心理咨询与德育关系的两种认识偏向。对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是不利的,必须在理论上加以纠正.而这首先涉及到的是对人格与品德这两个基本概念的界定及其关系的认识问题.

二、两个范畴:人格与品德(道德品质),心理咨询与德育

1.人格与品德.习惯上,我们认为心理咨询是解决人格问题,而德育是解决思想品德问题。在心理学与教育学中,人格一词虽然广泛使用,但却很难为之下一个确切的定义。本文倾向于将人格定义为“个体在适应客现环境时所显示的独特个性”,此个性是在环境、遗传、教育等因素相互作用下形成的个体的心理倾向和各方面的特征.一个人的人格只有一种,但组成人格的心理倾向和特征却有很多.可供描述的如人的兴趣、动切、需要、幻想、信仰、世界观、性格和能力等.而思想品德通常指个体的内在政治、社会信仰、世界观、道德观及法律意识等等.人格与品德是既有联系但又有区别的两个范畴.

(1)它们都指个体内在素质因素,都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能动的反映,二者均属于心理现象的范畴.虽然这种反映包括一些共同的要素,如信仰、理想、信念、世界观等,而且这些要素所包含的主要意义相同,但反映的包彩却是有差别的.反映思想品德的客观事物偏重于一定社会或阶级意识.如社会主义的学校要求学生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备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法律意识等,而我们在研究人格结构时,却并未强调个体所处一定社会的阶级利益、政治背景多与社会意识相联系的杜会倾向因素.如《卡待尔十六种个性因素》测试。对于“乐群性”个性特征的测试,某些学生表现的缄默、孤独、落落寡合、处事谨慎等;也有些学生外向、热情、合作随和、适应能力强等.从这些特征中我们无法知道个体的政治立场、思想和道德状况如何,一个缄默孤独和一个外向热情的孩子都可能是热爱祖国的.

(2)它们虽然都有优劣或好坏之分,但二者的具体标准存在差别,同时又具有统一性.如我们在讲人格健康的标准时,一般强调个体了解自我,接纳自我,能体验自我存在的价值;能正视现实,接纳他人,能协调控制情绪,心境良好;对社会有责任心;具有积极向上的,现实的人生目标;心地善良,对他人有爱心;有独立、自主的意识等等.我们讲品德(道德品质)的标准时,一般指个体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政治素质包括鲜明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思想素质包括社会主义的思想觉悟和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道德素质包括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和生活道德等等.因此,思想品德着眼于社会、国家和时代的任务,而人格内容强调人与自身、人与他人等.因此.思想品德着眼于社会、国家和时代的任务,而人格内容强调人与自身、人与他人的关系等.相对来说,品德更强调个体的社会属性,而人格更强调个体的自然属性.但二者又有统一性,是表现在同一个体身上的不同素质待点.所以有人从两者的统一性出发,把它们归结为人的心理素质的1O个要素:强烈的爱国心、进取心、献身精神;正直、诚实、守纪律,遵守社会公共行为准则.法制观念;集体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关心他人.善于合作.正确评价自己,善于理解别人;适应社会环境.懂得适时、适度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具有广阔的视野和灵活的头脑,乐于接受新事物、新观点,以积极心态对待变革和变化;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有不断吸收新知的自觉要求,善于自学并灵活运用知识.树立攻克难题的心理优势;自信心、意志力、勤奋刻苦槽神,敢于面对挑战.正确对待挫折,锻炼受挫的恢复力;具有自立意识和自理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积极投入生活;脚踏实地,乐于从基础实践做起,从“基层”起步;树立效率观念.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学会以最少投入获最大效益等等.从上述要项可以看出.它们是个体的人格与品德因素的高度综合,因此人格和品德是统一的.

(3)两者的联系还表现为形成过程的统一性.个体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过程,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个体人格的完善过程.因为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过程的实质是个体知情意行的发展过程,而知情意行的活动过程是许多人格因素,如动机、理想、情感、意志等的参与及协同作用的结果,井且思想品德要求最终要落实到个体的动机、信念、理想、能力水平等一些人格要素上.因此.无论人格的发展还是思想品德的发展.都是诸种心理要素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结果.

2.心理咨询与德育.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对受教育者施加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影响.以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德育旨在使个体具有一定的政治观点和立场.具有一定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及一定社会要求的道德规范等等,而心理咨询是运用心理学理论、知识和方法.通过语言文字或其他信息传递方式。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教育的过程,是一种促进自我认识。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过程。因此,它是一种技术性的服务·也是一种教育影响.心理咨询与德育有着共同的目的,即培养人格完善的全面发展的人.但它们的内容、实施方法及其理论依据是有区别的.(1)依据的理论基础不同,心理咨询主要是以心理学理论,如精神分析、行为分析及认知分析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德育主要是以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为理论基础。(2)虽然有共同的目的,但具体任务不同.德育主要是解决政治观念.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规范及法律意识等问题.心理咨询则强调个性和谐,使对象摆脱消极情绪,确认内在价值,了解自身需求,洞悉自身心理特点,提高自我适应能力。帮助学生明确生活目标,建立“社会--个人”协调的生活模式.(3)两者的内容不同.德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规范、劳动观念及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等,而心理咨询的内容主要包括:心理卫生、学习生活、智力发展、恋爱婚姻、人际关系、职业选择、人格评定、心理障碍、行为障碍、变态心理等.(4)两者采用价方法不同。德育主要采用说服、集体教育、环境熏陶、实践锻炼等方法.具有公开性、群众性等特点.心理咨询则注重渲世、暗示、自由联想、角色转换等方法.具有个别性、保密性、教育者倾听等特点.(5)运作机制不同,德育工作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个“规范”过程.个体被动适应它提供的价值体系、行为模式.“符合”就予以公开性肯定、奖励.“不符合”就予以公开性否定、批评、惩处.而心理咨询虽然也会提供心理健康的标准及健康心理的模式让学生参照,但首先是让学生学会在自己接受的基础上改造、建构其心理世界.在心理咨询中教师一般没有对学生的否定权。教师永远理解、尊重、信任、接纳学生,即便对有严重心理障碍者也一样.这与在德育工作中对待犯了严重政治、思想错误的学生的态度是不同的。

3。心理咨询的德育功能。以上在一定程度上指出了德育与心理咨询的联系与区别,但心理咨询究竟对德育有何作用或者说具有哪些德育功能呢?

一是补偿功能。(1)观念补偿。心理咨询使德育工作者进一步丰富了德育观的内涵,它明确了德育工作者的地位不仅是主导者、权威者和塑造者。而且更应是协助者和治疗者。一方面.德育工作者在德育过程中不仅是组织者和设计者,更应该是学生的合作伙伴和知心朋友;另一方面,德育工作者不仅是道德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是学生内在信息的接受者。因此,德育过程不仅是以掌握道德知识、训练行为习惯为基础的过程,更是一个注重学生潜能开发、元认知能力培养及其他人格因素发展的过程.(2)方法补偿:传统的德育主要运用说服、榜样、评价、锻炼等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想品德.虽然这些不失为重要的方法,但在具体运用时往往过分强调外在强化、强调社会要求等外在影响.而在心理咨询中.教育者的地位由主导者、权威者变为协助者和治疗者,因此,教育者往往根据精神分析、行为分析和认知分析等理论中的具体方法,如疏泄、自由联想、暗示、系统脱敏、厌恶疗法、催眠疗法等来发掘学生心理中的潜意识能量,注重依靠学生自己的力量解决他们的心理障碍、病态行为等人格问题,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3)内容补偿:传统的德育,主要使学生在政治观念、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及社会道德规范和法律意识等较高层次上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它主要解决学生的政治立场、哲学思想及杜会道德规范和法律意识问题,而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一些最起码、最基本和最一般的人格内容,如学生的社会适应、职业选择、应付挫折、情绪调适及人际交往等.而心理咨询本身是完善人格、发展人格的重要手段.它所实施的内容为德育内容提供了补偿.

二是指导功能.(1)在对象的研究上,心理咨询为德育提供了客观基础。如通过心理咨询中常见的测试、疏泄、自由联想等手段和方法.掌握学生的“内在冲突”、“心理危机”、‘行为障碍”及人格特点,有利于分析学生人格中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使德育工炸更具有针对性.(2)在方法上提供了理论基础。传统的德育把学生当作社会关系中的一个社会角色来要求,在心理咨询中,我们把学生当作人际关系中一个具体的人来要求,它强调尊重学生人格、理解学生人格缺陷.教育者一般不急于对学生暴露的思想和行为问题作出判断,而是与学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合适方式,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树立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三是调节功能.(1)克服意义障碍。影响教育效果的内在因素是学生受教育时的心理状态.所谓学生的意义障碍是指由于学生的某些思想或心理因素的存在,使其对道德要求和意义的理解受到阻碍,从而对教育目的要求、措施手段等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消极态度和消极行为‘学生产生意义障碍是不可避免的。教育者如果采取不恰当的方法,如压制、惩罚等,一般不会收到好的效果.甚至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如果采取心理咨询中的一些方法.如疏泄、暗示、角色变换等方法,效果肯定会好些.(2)建立良好的心境.心境具有弥散性特点.如心情愉快时会感到周围的一切充满生机.富有一种喜悦的情绪色彩:抑郁不快时,就可能“见花落泪”、“对月伤心”.因此,良好的心境有利于调动人的主动性,提高活动效率.心理咨询则能改善学生的不良心境.指导他们采用自我暗示、适当发泄、转移注意等方法来调节自己的心境,以达到人格发展与环境和谐统一.(3)矫治心理疾病.目前,许多学生由于不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而产生了各种生理、心理反应,如恐怖症、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等。一般的医药措施只能缓和症状,采取德育手段也不可能根本解决问题.但如果采用咨询中的某些行为治疗方法,则能帮助他们克服某些行为障碍,从而进一步改善情绪和消除不良生理、心理症状.

三、德育与心理咨询的角色冲突与统一

在实际工作中,无论德育工作者还是心理咨询工作者,常常会产生多种角色的冲突.

首先是工作依据上的冲突.作为德育工作者的角色体验,工作的依据是比较确定的政治观点、哲学思想和道德标准等.常常使用它们来教育学生掌握其内涵并以此来评价自己的所作所为,从而让学生作出价值判断,并通过强化途径来达到教育的目的。而作为心理咨询工作者的角色体验,其工作的依据是充分尊重、理解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人格,不把自己对生活的看法、真善美的标准等强加给学生.由此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出现“价值导向”观点与“价值中立”观点的冲突.

其次是工作重心上的冲突.前面已阐述过德育的着眼点在于强调个体的社会属性方面,强调社会的政治观念、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等,倾向于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而心理咨询是着眼于个体的自然属性,强调学生的内在需求和本能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取向,达到独立自主.自控实现.倾向于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由此,在工作中,常出现是以“社会利益为重“还是以“个体利益为重”的矛盾与冲突.

再次是工作原则上的冲突.工作原则是工作指导思想的保证,德育要求教育者要有敏锐的眼光,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发现问题要及时向有关方面汇报,与有关人员取得联系并尽快解决好问题,这是一种“公开的”教育原则。心理咨询却正相反.“保密性”是心理咨询的首要原则.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学生怀着对心理咨询工作者的信任,倾诉自己内心的隐秘,期望得到同情和帮助。为来访的学生保密是心理咨询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也是心理咨询取得学生信任、取得成效和提高声誉的重要保证.因此,工作中把有“公开性”与“保密性”的原则冲突.

心理咨询与思想教育的区别篇6

【要求】

1.了解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等概念,心理健康的标准。

2.理解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步骤。

3.运用心理咨询的有关方法和技术,分析和解决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心理健康

1.什么是健康与心理健康

2.心理健康的标准

(1)心理健康的“自我实现者”标准(15条)

正视现实;接纳自我;言行坦率;热爱事业;独立独处;与环境关系和谐;欣赏日常生活;具有高峰体验;同值关心他人;人际关系深刻;待人民主平等;信守道德标准;富于幽默感;富有创造力;不随波逐流。

(2)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

① 自我意识正确;② 人际关系协调;③ 性别角色分化;④ 社会适应良好;⑤情绪积极稳定;⑥ 人格结构完整。

3.心理健康的促进

(1)促进心理健康的原则

生理与心理统一,个体与群体协调,理论与实践结合,防治与发展并重。

(2)促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健康保健网络;增设心理健康专业机构,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二)心理咨询

1.心理咨询的实质

(1)什么是心理咨询

(2)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联系与区别

① 联系:都强调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所遵循的理论、方法与原则一致。② 区别:心理咨询的对象主要是有心理困惑的正常人,而心理治疗的对象主要是有心理疾病的人;心理咨询所遵循的主要是发展与教育模式,而心理治疗所遵循的主要是医疗模式;心理咨询重在预防和促进,心理治疗重在补救和矫正。

(3)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联系与区别

① 联系:目的都在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都是学校整体工作的组成部分。②区别:工作目标和范围不同;工作方法与手段不同;遵循的理论和原则不同;工作人员的专业方向不同;工作效果的评估标准不同。

2.心理咨询的原则、步骤与形式

(1)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

① 理解支持原则;② 保密性原则;③ 耐心倾听和细致询问原则;④ 疏导抚慰和启发教育原则;⑤ 促进成长的非指导性原则;⑥ 咨询、治疗与预防相结合的原则。

(2)心理咨询的基本步骤

① 建立关系:热情接待,讲明性质与原则,建立初步信任关系;② 了解问题:掌握求助者的意图和所存在的心理问题;③ 分析诊断;认识求助者的问题类型、性质和严重程度,以便选择帮助方法;④ 帮助指导:与求助者共商对策,以求解决问题并促进发展;⑤ 结束咨询:讨论下一步的安排,并在可能的情况下,进行追踪了解。

(3)心理咨询的主要形式

① 直接咨询与间接咨询;② 个别咨询与小组咨询;③ 面谈咨询、信函咨询、电话咨询、现场咨询。

3.心理咨询的主要方法与技术

(1)精神分析法

① 宣泄疗法;② 领悟疗法;③ 暗示疗法。

(2)行为矫正法

① 强化、惩罚与消退法;②系统脱敏法;③ 厌恶疗法。

(3)人本主义疗法

① 当事人中心疗法;② 交朋友小组;③ 支持疗法。

(4)理性情绪疗法

① 性格的A-B—C理论;② 非理性信念的表现;③ 主要方法:非理性信念辨析,认知家庭作业,合理情绪想像。

(三)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1.性别角色

(1)青少年的性别意识的发展

① 对性知识和异性的探求与了解;② 对异性的疏离与排斥;③ 对异性的关注与接近;④ 对异性的追求与爱恋。

(2)青少年的异性交往的教育

① 正确认识青少年的异性交往;② 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原则:自然,适度;③ 青少年异性交往的方法:克服羞怯,真实坦诚,留有余地。

2.自我意识

(1)青少年的自我意识的发展

① 自我认识的特点;② 自我体验的特点;③ 自我调控的特点。

(2)青少年的自我意识的教育

① 全面认识自我;② 积极接纳自我;③ 努力改善自我。

3.人际关系

(1)青少年的人际关系的发展

① 朋友关系的特点;② 亲子关系的特点;③ 师生关系的特点。

(2)青少年的人际交往的教育

① 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互相接纳,社会交换,维护自尊,情境控制;② 人际关系的建立:第一印象,主动交往,移情理解;③ 人际关系的维护:避免争论,勇于认错,学会批评。

4.考试焦虑

(1)考试焦虑的危害

降低学习效率,影响考试成绩,形成焦虑性人格。

(2)考试焦虑的成因

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

(3)考试焦虑的矫正

自信训练,系统脱敏,放松训练。

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试卷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试卷内容比例:

教育学 50%

心理学 50%

试卷题型比例:

选择题 约35%

填空题 约13%

简答题 约32%

论述题 约20%

试题难易比例:

容易题 30%

心理咨询与思想教育的区别篇7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咨询 认知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220-02

学生由高中阶段进入高校后,自理自立能力更显重要,有些学生刚刚离开父母的一手包办式生活,自己面对、处理事情的能力薄弱,同时,在学习方式、接受知识的方式、将来的就业方面都存在着压力,多方面压力得不到有效释放或缓解,久而久之势必会对健康的心理造成影响,产生某些自己解决不了的心理问题,有些高校注意到学生的这些问题后,开始予以重视,积极组建一些心理咨询机构,聘请心理问题方面的教师或专家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由学生反映的不同问题起步、发展并延续下去。

一、认知阶段

1.学生对心理咨询机构的认识

一般而言,学生因某些问题而产生了心理问题后,第一个选择的倾诉对象是自己的好友或者闺密,其次才是父母家人、同学、异性恋人等,而选择心理咨询机构作为倾诉排解渠道的仅占极少数,虽然很多学校都设有专门的心理咨询中心,并有专业人员给与解答和帮助,但是形同虚设一般,所起到的作用也是甚微。

二、认知分析

1.学生对心理咨询机构的认识不够全面

很多学生出现问题而不选择心理咨询机构帮忙解决,存在以下因素的制约:首先主要是因为学生对学校的心理咨询机构不了解,不知它为何而设,设立的初衷和目的又为何;其次,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表象,他们觉得去做咨询、接受咨询后的帮助会被列为心里不健康,会被其他同学嘲笑,因而惧怕寻求帮助;再次,有些学生对心理咨询机构发挥的作用和带来的效果有所疑虑。

三、注意事项

1.积极宣传,端正心态

心理咨询工作不是短期内立竿见影就有效果的一项工作,它需要长期、有效的坚持。对学生在心理咨询认知上存在的问题要引起重视,针对不同问题,采取不同策略,使学生了解熟悉心理咨询的真正含义,学校可以适当开展一些宣传、教育工作,来改变学生回避的心理状态,对学生存在的一些心里反应及时做出回馈和响应,对学生认知上的误区加以纠正,在学校有效的宣传和引导下,使心理咨询工作真正走入需要它的人们心中。

2.对心理问题准确定位

心理咨询工作人员对于前来咨询的问题要能够准确进行分辨,是隶属于发展性的而不是障碍性的,发展性心理咨询工作才是心理咨询机构工作的主要目标,对于不同咨询者所反馈的不同问题,要用不同的方式来引导解决。

3.正确对待效果

任何一个机构的设立都不是万能的,同样,对于心理咨询机构来说也是如此,并非所有的心理问题在心理咨询机构都能够得以解决,或者是进行了简单的几次咨询后,就能立刻见到效果,存在的问题马上得以解决,心理咨询与医院的心理疾病治疗不同。

4.心理咨询与思想教育区别

在一些人的认识里,把心理咨询与思想教育混为一谈,认为心理咨询就是在做思想教育工作,思想教育工作很多人都能胜任,甚至没有必要要到心理咨询机构去进行咨询疏导,思想教育与心理咨询在德育方面的目标是类似的,但因其各自侧重的内容、表现的形式、分析的角度等有所区别。思想教育工作是针对在品德方面或认识方面有问题的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沟通和教育,对一些典型的个人或事迹作为榜样,强调带来的积极影响,明确要求学生按部就班进行。而心理咨询工作主要是针对在心理上有问题、有障碍的学生,首先是作为咨询者倾诉的对象,感受接纳倾诉者的情绪表达,对学生倾诉的内容进行分析,并给与适当关注和注意,让学生关注自己发掘自己的优势,在成长中进步,培养尊重学生的人格魅力,并对每个人咨询的内容严格进行保密。

四、发展策略

1.建立健康档案

针对每个到心理咨询机构进行咨询的学生,对其所反映的问题,呈现的心理状态做一详细的记录,并分类归档,对不同前来咨询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心理暗示疏导,使学生逐步走出自己的心理误区,培养学生应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也使心理咨询机构能够适时调查或跟踪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当下学生所呈现的问题,以便于及时给与指导和帮住。

2.提升专业素质

既然是为了解决帮助学生走出心理障碍,而设立了心理咨询机构,那目标就是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只有咨询工作人员在专业素质、道德素质、职业素质都加强过硬的条件下,才能更好的提供服务。而心理咨询机构的设立也要遵循一定的行业标准来建立,咨询机构环境的设置要尽可能给人以温暖、舒服、放松的感觉,在相对轻松温馨的环境中,咨询后所获得的效果会更理想。

五、结束语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竞争越来越烈,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很多实际的问题,人才的竞争、就业的压力、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情感因素等多重问题接踵而至,人们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也要求精神层面的富有,压力和矛盾中使学生陷入心理困境,心理问题的不到解决,将对自己心里、身体健康产生影响,学校应该采取相应措施使学生得到排解。

参考文献:

心理咨询与思想教育的区别篇8

在具体目标上,心理咨询侧重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而思想道德教育侧重于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提高,但在终极目标上两者都是为了促进人格的健康和完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一方面,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塑造健康心理的基础;另一方面,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前提,思想道德的产生、发展变化都要受到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和制约。目前我国的心理咨询重在引进、吸收和消化西方的心理咨询模式,而思想道德教育是我们的优良传统,极具中国特色,这两个方面的结合成为当前教育界探讨的热点话题。许多学校尝试把心理咨询和日常的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这既是创新,也是心理咨询中国化的体现。心理咨询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运用,指的是在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中结合运用心理学的专门知识和技术,通过语言、文字等媒体,对受教育者的心理、行为施加影响,使其认知、情感、态度发生变化,解决心理的问题,以维护其心理健康的方法。应当说,这样一种方法在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中的运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心理咨询在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中运用的必要性心理咨询的特点决定了它具有思想道德教育方法所没有的特殊功能,如它可以帮助学生唤醒和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为有效接受正确的思想道德教育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它符合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有助于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等。这些特殊功能使心理咨询成为了思想道德教育的延伸和补充。从现实中来看,学生很多思想、行为上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心理问题。学生中经常出现的心理问题主要有:

1.学习问题。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上的困难与挫折对学生的影响是最为显著的。大量的事实表明,学习成绩差是引起学生焦虑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对学习成绩差这种现实不能正确地接受和对待,逃避或否认现实,就会引发各种心理问题。

学生在学习中常见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焦虑过度、学习动力缺乏、学习动机过强、注意力涣散、记忆减退及考试焦虑等。

2.人际交往问题。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许多学生在性格上都有自己的特色,这使得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出现有两个极端:其一是自敛而自我封闭;其二是外倾而精于世故。其中自卑与缺乏自信是阻碍学生人际交往的首要因素,他们把自己内心的情绪和思想封闭起来,在不肯轻易向外人展示真实自我的同时,又渴望别人理解自己,渴望别人能与自己进行心灵的交流。这种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孤独感。

3.性格与情绪问题。

性格障碍是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其形成与成长经历有关,原因也较复杂,主要表现为自卑、怯懦、依赖、猜疑、神经质、偏激、敌对、孤僻、抑郁、嫉妒等。例如有的学生由于认为自己相貌不佳、家庭经济状况不好、能力比别人低、知识面窄等而自卑。自卑者不能坦然接纳自我,常把自己放在低人一等的位置,并由此陷入难以自拔的境地。学生中存在的自卑心理程度不同,但比较普遍。学生的自卑心理导致他们缺乏自信心,不敢面对挑战,严重的自卑会造成心理变态,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精神上的负担。

4.恋爱与性心理问题。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许多学生对性问题特别敏感,他们喜欢与异流,在异性面前显示自己的风度和才华。但有的学生不懂得如何交异性朋友,有的过早陷入爱河,卿卿我我,不会处理恋爱与学习、恋爱与集体活动、恋人与同学的关系;还有的学生存在单相思、失恋的烦恼等;有的学生恋爱行为不当,不知道保护自己而导致怀孕、堕胎,造成身心的极大创伤。

学生的这些心理问题,应当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在新的形势下学生的心理问题与思想认识问题往往是相互联系、相互交叉的。在心理问题的背后,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恋爱观方面的原因;而思想认识上的问题,也可能表现为消极的情绪反应、不良的人际关系、偏执的行为倾向等心理问题。

这些复杂的问题单靠过去传统的思想教育方法难以完全有效地解决。这是当前学校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的新问题和客观现实。这些情况使我们清醒的认识到,作为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索在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中运用心理咨询的方法,以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二、心理咨询在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中的运用途径

1.设立心理咨询机构,对学生进行个别咨询和团体心理咨询。

对学生进行个别心理咨询是学校心理咨询室经常性的工作,它是指心理咨询教师与来访学生所进行的一对一的交流。它的针对性强,避免了因在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只注重一般性问题而忽略或照顾不到个别的缺陷。学校由于学生来源的复杂性,不同的学生面对人际、学习、情感等问题的差异性较大,集体教育和团体辅导对每一个特殊的个体并不适宜。必须针对个体的特殊情况,抓住每个个体的成长环境和心理特征,对症下药,以此来解决学生在其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更有效地提高对个别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

团体心理咨询是指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日本心理学家村山正治认为,团体咨询在学校中应用,至少可以有四个作用:一是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二是促进班级内交流,形成良好班风;三是激发学生自我教育;四是提高教师教育与共情的能力。

在学校里我们可以根据学生所面临的问题,如学习、交友、人际关系或择业等,组成不同小组,用团体心理咨询的形式和方法,给学生们提供帮助。团体心理咨询不仅可以提高咨询效率、省时省力,满足更多学生解惑的需要,还可以使学生在团体中通过互相交流,共同讨论同龄人关心的问题,彼此启发、相互支持,鼓励分享,使成员了解自己,了解他人,以便改善人际关系,增加社会适应性,促进人格成长。实践证明,团体心理咨询既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

2.把心理咨询融入到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中。

在学校里,除了部分心理问题、心理障碍比较严重的学生需要专门到心理咨询机构求助外,大部分学生都希望能得到成长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咨询。由于目前各个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还很不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主要是讲座、咨询和选修课,还没真正纳入到学校的课程体系建设中去。而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则是为高等院校低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所以我们可以把同学们普遍关心的心理健康问题,如学生的学习、生活、就业、兼职、男女婚恋、人际交往等方面问题,有针对性地在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授课过程中,进行系统分析和集体咨询,把教学理论与学生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树立爱护心理和预防障碍的自我救护意识,尤其是要帮助学生提高自助和自我调适的能力,以实例支持理论,以理论分析实例,使思想道德修养课更能贴近学生的实际,实现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咨询相结合,并同步发展。

3.充分利用网络开展心理咨询。

当前,随着网络的发展,许多学校纷纷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网络平台———校园网站。上网成为许多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校应该充分利用校园网站这一有利条件开展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如通过QQ、MSN等即时通讯工具开展学生咨询,在BBS上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关注和探讨自身的身心全面发展;在网站上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网页,就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网上咨询指导;开辟和完善关于心理健康的专题介绍;向学生介绍国内外知名的心理咨询专业网站,并建立与这些网站的链接等等,帮助学生拥有更多维护、救助自身身心健康的途径。

4.开展心理测试,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增进思想道德教育的科学性。

认识自我,从而调整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这是当代学生的内在需求,也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任务之一。心理测试是借助于国际、国内通用的,具有较高信度、效度的心理量表,对一个人的智力、气质、性格、能力、兴趣、需要、心理健康状况等做出评估的过程。心理测试有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更加全面的了解,进而使思想道德教育建立在符合学生思想实际的基础上,建立在满足学生需要的基础上。比如:通过心理测试,对那些心理健康状况较差或个性缺陷明显的学生,平时可多加注意,进行必要的疏导、矫正;对那些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心、爱护,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支持、援助,防止恶性事件的发生;对于不同气质特征、性格类型的学生,分门别类,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等。

同时,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可以较准确把握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这是进行比对研究的重要依据。思想道德教育是为了促进自我教育,而思想道德教育和自我教育离不开对人心理的把握。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可以使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做到前头,掌握主动权。可以这样说,心理测试成为学生提高自我教育能力的一种手段、一个契机。而促进自我教育既有利于思想道德教育的进行,也是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

心理咨询与思想教育的区别篇9

【关键词】心理咨询;思想教育;大学生

随着观念的多元化,信息的数字化,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了很多不容乐观的新现象和急待解决的新问题,传统的思想教育方法显得力不从心,于是越来越多的高校教育者意识到心理教育在思想教育中的重要性。

但现实问题是一方面现在高校思想教育者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很系统的学习心理学知识,更无从谈起具体运用;另一方面,即使掌握了一些心理咨询理论知识,也很难处理心理咨询和思想教育的方法和原则中众多冲突的地方,在实际操作中无所适从。而现在众多关于心理咨询与思想教育的结合的研究,多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上,很少涉及具体运用。笔者借鉴前人的理论研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分析了了心理咨询在高校学生工作特别是思想教育面谈中的具体运用。

      一、心理咨询技术的原则在思想教育中的适度引入

心理咨询和思想教育的原则有很多是相冲突的,但适度借鉴和引入,会使思想教育工作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一)个人本位的适度引入

传统的政治思想教育中,倡导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让生活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大学生觉得反感,觉得教育者根本不了解他们,甚至认为教育者虚伪,很难达到好的教育效果。适当引入心理咨询的“个人中心”,把学生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反而容易达到教育的目的。这并不是让思想教育者去宣扬“个人主义”,而是“退”是为了更好的“进”。先用“个人中心”原则消除学生对传统思想教育的心理防御,指导学生做出对个人与集体都有利的行为。在学生有了良性体验的基础上,与其讨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使二者利益达成一致;甚至当二者利益发生了矛盾,使学生在良性体验的基础上心甘情愿的为了集体做出牺牲。

       (二)助人自助观念的引入

助人自助,就是帮助来访者正视自己面临的问题,与他们共同探讨、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使之能更加积极主动地作出解决问题的选择,同时在以后遇到类似情况能够自己去解决,而不是再度陷入困境。思想教育者可以改变以往对学生单一的指导和灌输,在弄清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而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同时,不要简单的主观的教育学生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而是与学生共同分析、讨论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但究竟采取那一种方案,则要学生自己进行选择,并为自己作出的选择负责。如面对一个因和宿舍同学关系不和而想调宿舍的学生,简单的拒绝或是答应学生的要求都不利于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教育者和学生一起讨论搬宿舍是不是最好的办法,在新的宿舍出现新的人际问题又该怎样解决……一步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想要调宿舍是在逃避问题,最积极的办法就是直接面对,学会包容,学会如何与人交往。

(三)价值中立原则的引入

西方心理咨询,大都要求咨询师对当事人的自述内容不加评价,而且对当事人的价值观不做任何评判,即保持完全价值中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工作性质和所处的地位,决定了其对学生的价值观不能简单的采取中立的态度。特别是结合我国国情和当前心理咨询的实际状况来看,更不可不切实际的过分强调价值中立。可以采取 “中立”与“导向”的相互渗透,倾听时先中立(倾听技术将在后文介绍),分析后再导向的模式。这种“价值中立”不代表放弃自己的价值观和立场,而是在面谈早期采取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解除学生的心理防范意识的方法,能够更全面的掌握学生更真实思想动态,从而更好的灌输教育者的价值观。

       (四)保密性原则的引入

思想教育工作要求教育者有很敏锐的政治眼光和很强的政治责任感,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遵循相对公开的原则。这种公开性可以极大限度的团结可以团结的力量,遏制不良事态的进一步发展。但同时也使学生在心理上构成了一层厚厚的心理防线,致使教育者很难从学生口中了解真实、全面的情况。

心理咨询因涉及个人的心理困惑、心理障碍甚至隐私问题,保密性原则是咨询师必须遵循的基本职业道德,也是咨询能有效进行的起码要求。在思想教育中,借鉴咨询的保密原则,处理好“隐”和“显”的问题,就会很大程度的取得学生的信任,做好学生工作。一些敏感问题当隐则隐,特别是当涉及到学生深层思想心理活动,教育者就更应该掌握处理问题的火候,知道哪些问题该向上级汇报,哪些问题只限于本人和当事人知道,哪些问题可以向其他学生通报,做到保密性和公开性的统一。

例如,在劝服外宿学生回校住宿的过程中,学生在信任的前提下跟辅导员坦白在和男朋友同居,经过辅导员的沟通和引导,她回到了学校住。在这个事情中,这位辅导员把上报学生处的外宿名单上写上了她的名字,但她同居的事情没有向任何人提起,事后又在班里看展了“大学生同居的利弊”的讨论。既完成了上级的任务,又适当保护了学生,帮助其更好的成长,同时通过引导遏制了学生群体中不良倾向的进一步发展。

二、心理咨询面谈技术在思想教育中的具体运用

心理咨询面谈技术看似简单,其实很有技巧,看似无心之举,其实步步为营。将这些技术巧用于思想教育中,会达到曲径通幽的效果。

      (一)学会倾听,以逸待劳

      倾听是心理咨询中的重要技术,是指咨询者认真、耐心地倾听来访者诉说的技巧。思想教育者大多习惯了“我说——你听”的教育模式,常常在时机未成熟的情形下,就急于给予教育,提供建议,告诉学生“你应该……” “你不能……”但常常是大道理说了不少,但却不见成效。当学生主动或者是被动找到你的时候,他们有时更需要的是倾听,需要自己的情感得到一个宣泄。只要你学会了听,等他说完了,也许问题就解决了。下面谈谈倾听技术的具体操作。实例分析:某学生期末考试结束,几门课程要补考,辅导员把该生找到了办公室。

回应1:xx,这么多门补考怎么行啊!在这样下去不要说学位证,毕业证都是问题啊,家长拿那么多钱给你读书,你对得起家长吗……分析:教育者的“先发制人”,让本来就很难受的学生更加的羞愧,一下子就引起了学生强烈的防御心理,本来有一肚子的话想和辅导员说,到了嗓子眼又咽了下去,一声不吭。

回应2:“xx,很想和你一起谈谈你的学习。”接下来主要是听学生说。分析:学生成绩差,原因有很多种,有的因为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不刻苦;有的因为感情困扰,有的是因为学习方法不正确对学习失去兴趣……教育者采取“你说——我听”的模式,就抓住了问题的症结。

       (二)简述语意,一石三鸟

简述语意技术是指咨询员用自己的话,提纲挈领、简单扼要地将当事人所表达的内容回应给当事人,所简述的语意一般不超过或减少当事人叙述的内容。思想教育者把该项技术应用于平时的思想教育谈话中,可以实现三个目的:(1)能够传递出对该学生的关心与用心。(2)确定是否准确理解学生所表达的内容。(3)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找出症结。

       (三)运用同理,引起共鸣

同理心技术是指咨询员一面聆听当事人叙述,一面进入当事人的内心世界,以感同身受的方式体验当事人主观的想法与情绪,然后跳出当事人的内心世界,将他对当事人的了解,传递给当事人知道。

       (四)复述技术

思想教育工作很多时候是主动进行的,而学生是处于被动受教育的状态,因此常常是你想听,学生却不想说。这时可以采用心理学咨询中的复述技术,就是在当事人描述的内容中,选择重要的部分复述一次,让当事人就复述的内容加以说明,或顺着复述的方向继续谈下去,实例分析:辅导员想通过一个学生调查同乡会活动的情况。该生:“……昨晚宿舍关门了,一个朋友打电话给我,要我出去喝酒……”接着学生沉默良久。

回应1:你的那个朋友是谁?分析:氛围严肃,可能使本来就有顾虑的学生开始思考是否谎报军情;回应2:一个朋友?分析:运用了重复,看似无心,解除了学生的警戒心,引导学生进一步讲述关于该朋友的更详细的信息。

       (五)自我揭示,示范引导

自我揭示又称自我开放或自我暴露,就是向交流的另一方表露自己半私人、私人和隐私性质的信息。教育者一般不喜欢和学生透露自己的个人信息,其实,在做学生思想工作时,教育者可以适当公开自己当时的个人感受以及过去类似经验和经历与学生分享,协助学生对自己的感觉、想法与行为后果有进一步的了解,并且从中得到积极的启示。自我揭示一方面产生示范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彼此的信任感,加深彼此关系,鼓励学生进一步吐露与探讨问题。

      三、实际运用中的几点体会

笔者认为,把心理咨询技术运用于思想教育中,是一种新的观念、态度和方法技巧的结合,是一种人与人之间交往形式的探索,是一种思想与另外一种思想的沟通,更是一种经验与另外一种经验的相遇。(1)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适度借鉴心理咨询中的观念,处理好心理咨询和思想教育相冲突的地方,可以大大扩展学生工作思路和学生工作方法。(2)二者结合,大势所趋。上世纪90年代初,就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心理咨询和思想教育的结合,特别是高校教育者,要做的是站在时代最前列的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就更加需要掌握心理学知识,进行不断的学习。(3)技巧运用,经验总结。心理咨询技巧看似简单,但要真的在思想教育中用的恰到好处,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进行总结。

参考文献

       [1]yang lei.助人自助——心理咨询的实质./xlzx/us/zrzz.htm

      [2]叶亚青.心理咨询技术应用示例.blog.sohu.com/me-

mbers/cat0red/494050.html2005-6-13

       [3]马立骥,张伯华.心理咨询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4]汪新亮.实现心理咨询与思想教育的适度融合[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4(4).

       [5]何云先.论心理咨询在高校思想教育中的地位和意义[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5,(3).

       [6]马建青.思想教育工作者从事心理咨询的利弊[j].上海高校研究,1995,(4).

心理咨询与思想教育的区别篇10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建设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环节。根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和浙江省教育厅《关于认真贯彻教育部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我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根据新时期青少年青春期特征和成长过程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二、目标任务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我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逐步建立健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和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区内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加快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心理健康宣传工作、心理咨询室的建设和心理辅导活动的开展,逐步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和学校心理咨询转介机制,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总体评估内容,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积极有效地推进我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我区广大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工作要求

(一)组织管理

1.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负责指导和管理全区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证书的专业培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研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挖掘社会和网络资源供学校和教师使用,组织参加各级各类的心理健康活动优质课、论文等评比活动。

2.各中小学要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导和管理。由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长负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政教处(德育处、学生处)负责本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行政管理工作,学校教科室具体负责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科研等工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和课程安排,定期召开工作会议。

3.学校要有心理健康教育相应计划,并定期对计划进行评估,根据具体的实施情况对计划进行修正,使之更贴近学校的实际以及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

4.学校有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建有心理咨询室,全校教师在校领导小组的指导和心理咨询室负责人的协助下,以各种方式参与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5.学校能积极拓展校外心理健康教育资源,通过聘请顾问或与校外心理咨询机构建立联系等方式,扩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为学生提供切当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队伍建设

1.学校必须根据在校学生数配置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数不少于2人,并且按在校学生数的比例不低于1:1000。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须持有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C级资格证书,学校心理咨询室负责人须持有B级或B级以上资格证书,其他工作人员须持有C级或C级以上资格证书。学校能保证将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的工作折算为适当的工作量或给予合适报酬。

3.学校每年有计划派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及师德高尚、热心学生工作的教师参加各类心理健康教育观摩研讨活动以及专项培训活动,心理咨询室工作人员每年至少一次参加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观摩培训活动。

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通过讲座或参与活动等方式指导班主任、任课教师及团队辅导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不足的情况下,各中小学可选调经验丰富、有一定心理学基础、值得学生信赖的政教、团队干部、班主任或思想品德课教师开展心理辅导活动。

(三)宣传工作与经费保障

1.学校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包括心理健康宣传日(周、月)、专题讲座、新生适应性教育等,并通过宣传窗、黑板报、学校广播、专栏刊物、闭路电视、校园网站等载体向全校师生宣传心理健康教育,同时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等途径向学生家长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2.学校应有心理健康教育经费,并列入学校的经费预算,用于心理咨询室硬件建设、咨询员培养、咨询室开展日常工作所需。同时保证对心理健康教育基础设施(诸如桌椅、电脑、图书资料、心理测试软件等)的投入与更新。心理健康教育经费争取能逐年递增。

(四)心理辅导课的开设

1.学校要根据计划开设心理辅导课,并列入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统一安排课时。为保证活动时间,中小学心理辅导课可通过选修课、班会课或专题讲座等多种途径予以解决落实,保证每班每学期开设心理辅导课不少于5节。

2.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组织心理辅导课的教学活动,心理辅导课教学内容可有机整合思想政治课的相关材料,同时要建立在对本校学生心理需求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心理辅导课能注重学生的内心体验,达到增进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

3.学校心理辅导课有定期跟进的研讨机制,有开课记录,并有对心理辅导课的效果评价以及改进措施,以全面提高心理辅导课的质量。

(五)心理咨询室的建设

1.学校建有专用的心理咨询室,配置电话、电脑、桌椅、图书资料等基础设施,心理咨询室内部环境良好。

2.心理咨询室工作人员能自觉遵守《浙江省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专业伦理守则(试行)》和《中小学心理咨询员工作守则》(附件1)。心理咨询室有规范的心理咨询记录卡、心理测量工具等。

3.学校心理咨询室须定期开放,有专人值班,每周开放接待时间不少5小时,学生可以通过预约、上门或来信等方式与心理咨询教师联系,对心理信箱中的学生或家长来信,心理健康教师要做到每封必回。还可以通过校园网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页,开展网上心理咨询。

4.学校心理咨询室要有个别心理咨询情况记载和咨询内容记录,并定期召开心理咨询工作人员会议,评价咨询效果,交流咨询心得。

5.学校要对照“中小学心理咨询室评估标准(试行)”(附件2),加强对学校心理咨询室的管理和建设,针对本校学生正常有效地开展心理咨询活动。自发文之日起,我区启动“规范化心理咨询室”创建活动,并于明年上半年组织申报评估,优良者将推荐参加省市级“中小学心理咨询室等级评估”活动。

(六)心理档案与转介机制

1.学校通过观察、访谈、心理测试、问卷调查等方式定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检测和分析,并逐步完善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对有特别心理需要的学生进行积极的接触与干预。

2.学校建有心理咨询的转介机制: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发现需要接受心理咨询的学生可转介给心理咨询教师;学校心理咨询教师负责对有轻度心理问题的学生开展咨询,当遇到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时,能及时将其转介到校外的专业机构接受咨询和治疗。

3.学校应逐步完善预防和干预学生心理危机的工作机制,并保证工作机制的正常运行。

(七)心理健康教育希望达到的成效

1.学校整体育人环境良好,师生参加心理健康活动积极性高、受益面广,全校师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水平有所提高,并形成了心理互助的良好风气,全校师生对校园生活满意度高。

2.学校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教育、科研水平不断提高,积极参加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有区级以上的获奖成果,学校创造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特色鲜明,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