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5 01:36:39

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

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篇1

中图分类号:R39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8)008-0588-06

日本的心理健康专业服务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是学习美国的经验,以后随着社会的变化和日益增长的需要,逐渐进入专业化的培训。近年来,日本心理健康服务中有一种明显的发展趋势和强烈的呼声,就是心理学各个相关学会正在联合,倡导认定心理学从业人员的“基础资格”和“职业资格” [1]。到目前为止,日本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专业人员资格认证还没有国家统一的标准,资格认证主要来源于各种学术团体。在日本与心理健康和咨询服务相关的学会有近40个。不同的学会有自己的资格认证体系。但是最有影响的专业资格主要有:临床心理士,注册心理咨询师,学校心理士,大学心理咨询师,产业心理咨询师。

1 日本心理健康专业服务领域与机构

日本的心理健康服务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当时日本就有专门针对神经症治疗的心理治疗森田疗法。但是普及意义上心理健康服务应该从战后50年代开始。1951年美国著名的心理咨询专家、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威廉逊到日本讲学,推动了日本高校的心理咨询发展,东京大学是第一家设立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的大学。50年代中期,日本电信电话公司导入产业心理咨询师制度,国际电信电话股份有限公司也设立了产业心理咨询师岗位。产业心理咨询备受关注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经济高度增长给社会大众带来了种种心理问题。如青少年中的欺侮、逃学、自杀,中年人的忧郁、酒精依赖、身心疾病等带来的危机,老年人的疏远感和对死亡的恐惧,这些都成为心理健康服务的主要课题。

日本心理健康服务的领域主要包括教育、医疗、司法、社会福利、产业、社区等。教育领域的心理健康服务对象主要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从幼儿到大学生、研究生。文部科学省从1996年开始派遣学校咨询师到中小学去工作,派遣人数逐年增加[2]。日本的大学大多数都设有心理咨询中心这样的心理健康专业服务机构,平均每个中心专职咨询师1.3人 [3]。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积极开展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对有心理困扰的学生邀请咨询,扩大心理健康的宣传和推广活动。

医疗机构的心理健康服务主要在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综合医院的精神科、精神神经科、小儿科等都有心理治疗人员。医疗心理健康服务对象从儿童到老人,从患者到家属,范围广泛,工作包括协助精神科医生对患者进行心理测验及评估,开展个别和团体心理治疗。对于非精神疾患的病人,需要心理治疗的也很多,例如老年人的临终关怀、癌症病人的心理重建等。司法领域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主要设在家庭裁判所、少年鉴别所、少年院、保护观察所、监狱等机构中。福利领域很宽泛,包括从幼儿到老年的服务。社会福利领域有多种国家资格的专业人员,例如社会福祉士、精神保健士等。作为专业的心理服务,在福利机构有心理评估员、心理咨询师、临床心理士、心理治疗师。他们活跃在儿童咨询服务机构、身心残障人士服务机构、老年福利机构。产业心理咨询是为所有劳动者提供的心理健康服务。在企业的保健管理室、员工咨询室、职业咨询所等领域活跃着产业心理咨询师的身影。

2 日本心理健康专业服务人员的资格认证与管理

2.1日本心理健康服务专业人员的资格

在日本,心理健康服务专业人员的资格认定和培训还没有国家资格和标准。许多在医院、学校、企业从事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相关工作的人员强烈企盼国家资格认证制度。2005年的国会上,提出了由国家认定临床心理士和医疗心理士的议案 [4]。目前日本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人员的资格主要由各专业学术团体认证,比较有影响的专业资格有十种:临床心理士(1988年开始认证)、产业心理咨询师(1992年开始认证)、注册心理咨询师(2002年开始认证)、大学心理咨询师(2002年开始认证)、学校咨询师(1989年开始认证)、学校心理士(2004年开始认证)、家庭心理咨询师(1992年开始认证)、临床发展心理士、健康心理士、艺术治疗师。其中法人协会认定的临床心理士和日本产业心理咨询师协会认定的产业心理咨询师影响最大[5]。

2.2临床心理士资格认证与管理

临床心理士是日本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领域中发展最早、影响最大的专业资格。从1988年9月开始资格认证工作,目前日本已经有约17000人拥有临床心理士资格,也是唯一需要心理学硕士学位才能获得的资格。临床心理士的培养主要是依靠大学和研究生院的专业训练,而其他资格则主要通过各个协会或者学会的培训。临床心理士的申请条件是指定大学的心理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到2006年5月1日为止,日本全国一共有156所大学通过了指定审查。这156所大学具有较完善的临床心理士的教育和训练系统和设备。临床心理士的工作主要有能够选择和运用各种心理测验技术进行心理评估,学习各种心理治疗的理论,提供有效能的心理治疗[6]。临床心理士必须学习的知识包括:(1)心理测试(包括问卷法和投射法)。(2)心理治疗(主要包括精神分析、荣格分析心理学、来访者中心疗法、行为疗法、家庭治疗、游戏疗法、心理剧、箱庭疗法、绘画•艺术疗法、催眠疗法、团体治疗)。(3)基础心理学(包括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学习•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家庭心理学)。(4)哲学•文化•宗教。(5)精神医学。临床心理士资格认定机构是日本临床心理士资格认定协会,该协会是由日本16家心理学和心理咨询治疗学会联合而成的。临床心理士资格申请和审查流程见图1[6]。

获得临床心理士认证后,每5年需要重新审查。在这5年期间,临床心理士必须获得15分以上才能重新更新资格。这15分中必须含有以下(1)和(2)中任何一个项目,并跨越3个不同的项目:(1)协会举办的临床心理士研修会和心理健康会议;(2)协会主办的全国大会,以及各个地区临床心理士会主办的培训;(3)协会承认的相关学会主办的活动;(4)协会承认的和临床心理学相关的工作坊和培训;(5)协会承认的督导经历;(6)协会承认的和临床心理学相关的研究论文以及著作的出版。

2.3注册心理咨询师

认定心理咨询师即注册心理咨询师,是由成立于1967的日本心理咨询学会认证的专业资格,日本心理咨询学会有会员6000多人,是日本最大的心理咨询学术组织。从1989年开始的资格认证已经有1000多人获得此项资格。日本心理咨询学会认定的注册咨询师每7年需要再次审查。这样的制度是为了促进获得专业资格认证的人继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专业技能,提供有质量的服务。日本心理咨询学会注册咨询师资格认证申请及审查过程见图2[7]。

2.4产业心理咨询师的资格与管理

日本从1992年开始实行了产业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认证,并得到劳动省的支持和劳动大臣认可。产业心理咨询师主要以个人服务为主,必要的时候需要担负预防的职责,承担起对一般员工进行教育训练的职责。产业心理咨询师需要掌握包含心理咨询各种技法在内的心理治疗能力,而且要开展各种预防、保护工作,还需要担当教育培训管理监督者和初级产业心理咨询师的工作。产业心理咨询师资格分为产业咨询师(初级)、资深产业咨询师(中级)、高级产业咨询师(高级)。对于产业心理咨询师考试合格的人员,社团法人•产业心理咨询师协会将给予登记并颁发合格证书,授予产业心理咨询师称号。产业心理咨询师认证的三级体系见图3[8]。产业咨询师考试(初级)内容见表1[9]。

2.5大学心理咨询师的资格和管理

日本学生相谈学会成立于1955年,经过40多年的发展,1999年5月14日,在学会第18次大会上正式决定建立大学心理咨询师资格认证制度。又经过3年多的努力,终于在2002年建立了由学会认定具有专业知识的大学心理咨询师资格认证制度,目的是确立学生咨询的专业性,被认定者的名单将送到全国各大学、高等专科学校的校长手中,从而使取得认证资格的心理咨询师在学校的咨询活动能够得到领导的推动和支持。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学会会员的专业水平,为大学生提供更有效的心理服务和成长指导。

2000年6月文部省高等教育局出台的《关于充实大学生活的方案――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创建我们的大学》文件中,强调心理咨询对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所具有的重要作用,要使咨询师的资格专业化、专职化。也就是说,从事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员必须是具有专门知识的专业人才。为了推进学校内部的心理咨询工作,必须建立相应的资格认证制度。学会在关注其他心理学资格认证的同时,必须要建立起学会的特别资格认证。目前拥有大学心理咨询师资格的人数100多人。其申请条件和流程见图4[10]。

取得大学心理咨询师资格后每5年需要申请资格更新,即重新登记,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在取得资格的5年间仍然是本协会成员。(2)在5年中3年以上的时间在学生咨询机构从事以心理问题为中心的对学生学习、生活的援助工作。(3)取得资格的5年间,满足以下3条:①撰写与学生咨询有关的著作、论文、案例报告、翻译文章等取得2分以上的分数;②在本协会主办的大会上口头发言1次以上;③参加本学会主办的研修会、演讲会、研究会等30学时以上。如果从事督导工作5次以上算作20学时。

3 日本心理健康专业服务人员的培训

在日本从事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人员培训主要有三条渠道,第一是大学和研究生院的职前培训,也称学历教育,主要包括毕业于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专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等;第二是由学会及学术团体提供的在职专业培训,如由日本心理咨询学会等相关机构通过培训班、工作坊、讲座、学术会议等形式进行的培训;第三是由民间心理咨询培训机构提供的专业培训。下面介绍这三类培训的具体培训要求、课程设置。

3.1学历教育

日本现有大学中设有心理学科系的有106所,其中国立大学37所,公立大学4所,私立大学65所 [11];设有培养临床心理学研究生学位的学校有98所。从心理健康服务的专业要求看,学历教育应该是主流。

3.1.1 临床心理学专业培训及特点

以名古屋大学为例来说明临床心理学专业的培训特点[12]。名古屋大学教育学部拥有8个专业,在全国国立大学中规模最大。精神发展临床科学专业是其中一个。从本科开始学生就要学习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测评、学习指导、态度形成•态度改变、生涯发展、意欲•动机形成、认知•思考、性格形成、人格变化等内容,并要完成毕业论文。毕业以后期望成为临床心理士从事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学生,在本科的时候就可以选修投射法基础、临床面谈法、临床案例研究法等课程,并进入研究生院心理发展科学专业。心理发展科学专业是文部科学省在1990年设置的学科,这个学科以人类的发展(幼儿、儿童、青年、成人、老年)为纵轴,空间的扩展(个人、家庭、学校、工作单位、地域社会、跨文化)为横轴,培养心理临床的实践家,以及以临床为特长的学者。心理发展科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如下:1. 发展临床心理学特论(必修)、发展临床心理学研究演习Ⅰ、发展援助临床学研究演习Ⅱ、发展援助临床学研究实习(必修)(注:在“特论”中主要学习国内外最新的理论性研究,“演习”中主要通过案例研究学习,而在“实习”中则是自己一边接受督导,实际接待来访者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2. 家庭发展临床学特论(必修)、家庭发展临床学研究演习Ⅰ、家庭发展临床学研究演习Ⅱ、家庭发展临床学研究实习(必修)。3. 生涯发展教育学特论、生涯发展教育学研究演习Ⅰ、生涯发展教育学研究实习。4. 跨文化临床教育学特论、跨文化临床教育学研究演习、跨文化临床教育学研究实习。

附属的临床教育设备:名古屋大学在1985年通过文部科学省的批准,继京都大学和九州大学之后,建立了日本第五个大学附属的“心理教育相谈室”。由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数十名成员构成的咨询室,不仅完成了对研究生的训练和培养,还每年向社会以及社区提供数百次的心理测评、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并实行收费。研究生在这里持续地接受教授以及校外心理临床专家的督导,使得自己的技术逐渐熟练,专业水平不断提高。在名古屋大学心理临床训练要求严格,通常开始的半年只能在单面镜下见习,给教授以及高年级学生做咨询纪录,总结咨询报告,然后再在教授的陪同下逐步接触案例,并总结咨询报告在案例研讨会上汇报。督导制度很完善,第一年督导由指导教授担任,第二年以后需要自己付费找学校指定的督导师,督导需要定期汇报督导情况给学校。每周都有一次案例研讨会,案例研讨会分3-4个会场,每个会场都有数名教授以及校外的督导师参加。研究生们轮流发表自己的案例,接受集体督导。硕士研究生毕业以后大多工作于精神病院、儿童咨询所以及学校心理咨询室。博士研究生虽然大多成为大学老师,走上学者的道路,但是他们都从事于研究和临床两方面的工作。

3.1.2咨询心理学专业培训特点

以筑波大学为例来说明咨询心理学专业的培训特点[13]。筑波大学人间学类(相当于学院)包括心理学、教育学、心身障害学的三个专业。心理学专业又分为实验心理学(知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学,言语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儿童心理学、青年心理学、老年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五个领域,由三十多名教授构成,进行教育、研究和临床实践。

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是实验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概论、心理统计、心理统计实习、心理学研究法、毕业论文等等。如果希望以后从事心理临床的学生还需要选修心理诊断、心理疗法、咨询心理学、性格心理学、临床心理学演习、咨询心理学演习、临床心理学实习和临床心理学特论等科目。

进入研究生院以后,硕士研究生的主要课程是学校心理咨询、教育咨询、临床心理学特讲、演习、学生指导论、学生理解等。此外,临床心理学实习和督导将占去研究生们的大部分时间。筑波大学拥有附属心理相谈室,对外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并从1992年开始收费。研究生将在这里一边接受教授的督导,一边完成他们的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临床训练。

在筑波大学,心理临床训练分成4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在单面镜下见约半年,给教授以及博士研究生做咨询纪录,总结咨询报告。第二阶段,在教授的陪同下接触案例,并总结咨询报告在案例研讨会上汇报。第三阶段,自己一个人能够进行咨询,每做完一个咨询就要报告给督导。第四阶段,可以陪同下级生作咨询,并给与指导。每周有一次案例研讨会,研究生们轮流发表自己的案例,接受集体督导。毕业生大多就职于家庭裁判所,少年鉴别所,保护观察所,儿童相谈所,教育相谈所,还有企业的心理咨询中心以及人事部等等。

3.2 在职培训(包括学术机构的培训和民办机构的培训)

3.2.1 民间培训机构

在日本有一些注册的心理咨询培训机构,例如财团法人关西心理咨询中心就设有专门的咨询师培训系统。他们在专家的指导和支持下,长年从事心理咨询专业人员的培训。

3.2.2 学术团体培训

3.2.2.1 日本心理临床学会对临床心理士的培训

获得临床心理士资格以后的持续教育,主要由日本临床心理士资格认定协会,日本临床心理士会以及各个地区的临床心理士会主办多种培训来完成以外,每年定期召开的日本心理临床学会也作出很大的贡献。日本心理临床学会的会员数,截止到2007年10月31日是20,778人,远远超过日本心理学会的会员总数,是日本最大的心理学术组织。日本心理临床学会的专业人员培训主要通过工作坊,案例报告•公开督导方面。工作坊的内容全面,有适合初学者的,也有适合心理咨询师在工作中的各种需求的。而每一个案例报告•公开督导计时一个半小时。报告者有经验浅的咨询师,也有从事心理临床二三十年的老前辈。由于心理咨询和临床的特殊性,从案例报告和督导中学到的知识、技巧和积累的经验是最重要的。

3.2.2.2日本学生相谈学会大学心理咨询师的培训

日本学生相谈学会也就是大学心理咨询学会,作为大学心理咨询师认证基础,专门制定培训的内容。按照认定规则,《大学心理咨询师培训课程》涉及学生咨询总论、咨询的理论与学习、案例评估、大学生诸问题、大学教育与学生咨询、调查研究6个领域,通过学会主办的培训班、讲演会、研究会等形式,确立大学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性所涉及的必要内容 [14]。

3.2.2.3 产业心理咨询师的培训

产业心理咨询师需要具备的能力包括:①除了进行心理测验、心理治疗等工作外,还需要从事与相关人员的联系、环境的调整、善用社会资源等工作。②必须对系统内的咨询师和同行咨询师以及管理监督者进行咨询、建议和指导。③必须开展为了维护员工心理健康而组织的、由管理者和员工双方共同参加的教育活动。④必须对下一级产业心理咨询师的工作进行支持和指导。⑤需要把握不同职场劳动管理的特色,根据职场的实际情况进行教育训练,并且具备为了解员工的需求进行调查的能力。⑥实施根据劳动安全卫生法第70条第二项规定的“建设快乐的职场”的要求,把尊重个性作为根本原则。劳动者的个性形成除了受到性别、年龄、体力、技能、生理机能的影响,也受到心理机能的影响。此外,为了建设快乐的职场,做到快乐工作,产业心理咨询师需要具备和不同职种之间的团队合作与协调能力。

产业心理咨询师(初级)培训总学时169小时,分成三部分:理论学习48小时(必修的科目共四门,其中产业心理咨询概论18小时,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法12小时,人格理论9小时,职场心理健康9小时);心理咨询实用技巧训练81小时;小论文和对话分析等40小时。中级产业心理咨询师除了对人生、职场的学问、经验有自身独到的见解,在具备必要的心理咨询理论和技法的基础上,还应当了解包含心理健康内容的劳动管理、劳动法的知识,企业、组织和其中人员的产业心理学知识,人际关系理论等多方面的知识和理论[15]。

4 日本心理健康服务的发展趋势

日本作为一个世界经济强国,其社会发展需要心理健康服务。日本文部科学省提出要在全国1万所初中配备专职的学校心理咨询师,厚生劳动省也提出5年中培养5万名职业咨询顾问的政策[16]。同时,文部科学省和厚生劳动省正在为推进育儿心理咨询师的发展合作。但是总体来看,社会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而训练有素,经验丰富,具有良好信誉,专业服务水准高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人员还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临床和咨询心理学专业人员的培训不可能采取短平快的培养方式,需要长期的积累和专业训练。近年来,日本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发展迅速,培养专业人员的大学和研究生院不断增加,但是师资跟不上需要。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正是目前日本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界正在探索之中的议题。

参考文献

[1] 松原达哉.编著.心理カウンセラになるための本.ナツメ社,2006:16.

[2] 松原达哉.编著.心理カウンセラになるための本.ナツメ社,2006:56.

[3] 大利,林昭仁,三川孝子,等.2003年度学生相にする.学生相研究, 24(3):269-304.

[4] 松原达哉.编著.心理カウンセラになるための本.ナツメ社,2006:17.

[5] 松原达哉.编著.心理カウンセリング.ナツメ社,2004:202-223.

[6] 日本临床心理士资格认定协会.临床心理士になるために.诚信书房,1988.

[7] 樊富珉.主编.心理咨询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40.

[8] 樊富珉.主编.心理咨询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41.

[9] 日本的产业カウンセラ.社团法人日本产业协会,2005:67.

[10] 鸣泽实.大学カウンセラ制度の发足.学生相谈ニュス,2002:2.

[11] 松原达哉.日本の心理カウンセリング•心理法のと状.国际心理治疗与危机干预学术会议主题报告,2006.

[12] 田治.名古屋大学,床心理士入.日本社,1995:10.

[13] 佐々木雄二.筑波大学,床心理士入.日本社,1995:25.

[14] 鸣泽实.大学カウンセラ制度の发足.学生相谈ニュス,2002:3.

[15] 日本的产业カウンセラ.社团法人日本产业协会,2005:33.

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篇2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各个层次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需要时刻关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每个人基本需要是否满足有不同的个人标准,那么在一定时期内这些需要是否满足要及时监控,否则就会出现问题,进而出现心理问题。所以在高校中,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动态对学生自我实现非常重要。

(一)各个班级设置心理委员

在高校内,每个班级都设置心理委员作为班干部的一员,心理委员作为班级心理动态的观察员,平时多关注那些有心理问题或者一段时间内,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及时与相关辅导员教师反馈班级心理动态。同时各个班级心理委员要定期以文本的形式,上交一份班级最近一个月的心理动态发展状况,让相关辅导员、心理教师了解学生最近的心理状态,为学生及时解决心理问题。

(二)成立心理宣传社团

在高校中,社团是一种比较重要的学生组织,通过学生社团举办一些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学会一些心理健康知识,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心理。

(三)成立心理朋辈导师队伍

在高校中,从高年级学生中,选出一批对心理学感兴趣的以及有心理学学习背景的学生组成心理朋辈导师队伍,为低年级的学习解决心理困惑,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生活,从学习、生活等方面去关心指导低年级的学生,关注他们的心理需要,及时以师兄师姐的身份去关注低年级学生的心理需要。

二、多渠道开展心理咨询

马斯洛层次需要理论中,各个层次需要的满足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低级层次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只有低级需要得到满足才会出现高级的需要,而低级需要是否满足会因人而异。所以是否能够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是否使每一个人都能自我实现,为他们提供自我实现的环境,就需要去关注每一个人的需要,特别是基本的心理需要,所以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要及时关注个人的需要,积极关注每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及时为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心理帮扶。

(一)个体面对面心理咨询

对有一定心理问题的学生开展免费的心理咨询服务,学校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中心进行个体心理咨询,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为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帮助其走出心理阴影。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及时的追踪关注,这样能更大化地提高每一个人的心理健康。

(二)开展网络咨询服务

在高校内,设立专门心理咨询的电子邮箱、网络QQ等,为学生咨询开辟新的渠道。有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因为性格内向或者对心理咨询有一定排斥,当出现问题时又不好意思到心理咨询中心,而又急切需要心理辅导,那么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聊天的方式帮助其走出心理困惑。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主动寻求心理帮助的积极性。

(三)开展信箱咨询

在各系部、各个宿舍楼区设置心理信箱,通过信件的方式把困扰自己的问题传递给心理咨询中心,对大家都急切关注的问题,心理咨询中心会通过团体辅导、开展相关活动讲座等形式来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三、培养高校优秀心理咨询团队的专业素养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决定了国家栋梁的未来。很多学术很强的学生心理却存在一定问题。只有从各个层次满足学生基本生理心理需要,那么才能更好地发挥出他们的能力,更好地培养他们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仅通过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而且要让学生在有问题时可以获得及时的帮助。高校中专业心理咨询师的数量是有限的,如何满足广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需求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定期安排心理教师参加专业培训

为了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心理咨询教师应该主动积极地去参加各种心理咨询技术的培训。高校为心理教师提供再进修,外出学习的条件,定期安排教师参加各种会议与培训,掌握最新的心理咨询技术,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二)高校加强对学生心理咨询团的培养

为了满足学生对于心理咨询的需求,高校可以在心理委员、心理社团等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学生中选拔出一批优秀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技术的培训,作为学校的学生组织心理咨询团。当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这些咨询团的学生可以及时给予帮助,如果无法解决再转到心理咨询中心来,这样学生可以更及时地得到心理帮助。

四、加大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建设

高校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培养出合适的身心健康的人才是每个高校的主要任务。从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中我们可以看出,如果让学生达到自我实现,我们就要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在学校中,感受到安全和尊重,感受到和谐健康的校园,那么心理健康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该加强对学生心理的关注。

(一)开设专门的心理咨询中心

目前很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不够完善,师资力量也有待提高,很多高校并没有成立专门的心理咨询中心,而是挂靠在某一个部门,做心理辅导的教师更多是兼职或者兼任,并没有一定的专业资格。在所有高校中都应推行设置专门的机构,专门负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批出专款经费,提高心理教师咨询水平,鼓励心理教师进修学习,为教师职业生涯提供人力物力支持。

(二)学生设置专门的心理健康公共必修课

把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主干教育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设置2个学分,32—36个学时。延伸教育课程可根据学生情况和需要分布在不同学期开设。

(三)设置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程

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篇3

关键词:考试焦虑;一般心理问题;合理情绪疗法;系统脱敏法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0310-01

1 一般资料

张某,16岁,考试中出现头痛、恶心症状。心理测验结果:(1)SAS:总粗分:54,标准分67分,超过标准分界值17分。有中度焦虑。(2)SDS:总粗分48,标准分60分,超过标准分界值7分。有轻度抑郁。

2 治疗过程

2.1 第一阶段:改变不良认识。

目的:

继续营造咨询情境;改变求助者不良认知,增强其自信心。

方法:利用合理情绪疗法中的苏格拉底辩论术改变其不良认知--考不上重点中学感觉没面子,一辈子没出路。

过程:

咨询师:刚才你说,考不上重点班,就很可能考不上重点大学,找工作就很困难。假如今天你考上了清华大学,而你的大学四年却不学无术,门门功课挂红灯,那你说说你以后会有怎样的出路?

求助者:应该不会太好吧,我没有学到什么专业知识,能力也不怎么样。

咨询师:如果今天有另外一个大学生只上了一所普通大学,而他在大学四年里学习非常的用功,博览群书,专业素质有很大的提高,同时他也参加各种活动,综合能力有一个质的飞跃,那你说说这个普通大学毕业的大学生以后的出路会怎么样?

求助者:我想应该不错吧。

咨询师:如果你是某公司的主管,负责人员招聘,这两个大学生你会选择哪一个呢?

求助者:我应该会选择那个普通大学毕业的大学生。

咨询师:也就是说你看中的是他的能力、性格以及品德等因素,是吗?

求助者:是的。

咨询师:"考不上重点班级、重点大学就没有出路"这种观点你现在怎么评价呢?

求助者:这种想法太绝对化了。

咨询师:看来,你对自己的认知有了正确的认知。下面让我们轻松一下,看一段视频材料。(《俞洪敏以亲身经历谈励志》

巩固认知:家庭作业:

(1)你认为你的优点是什么?至少3条

(2)你认为同学为你提供过哪些帮助?

(3)你认为父母从物质和精神对你有何帮助?

2.2 第二阶段:学会放松,系统脱敏。

目的:

(1)验证并巩固上一阶段的咨询的成果;

(2)介绍系统脱敏疗法,学会放松训练,实施系统脱敏

方法:利用放松训练和系统脱敏法逐步消除考试焦虑

过程:

(1)反馈咨询作业。(2)了解系统脱敏技术,学会放松训练。

(3)建立焦虑等级量表。将引起考试焦虑的事件按等级程度由小至大顺序排列。 该求助者的考试焦虑事件等级层次

根据该量表,分成三阶级脱敏。1――4为第一阶段,5――8为第二阶段,9、10为第三阶段。

(4)通过想象放松法实施系统脱敏

咨询师:现在你想象一些情景:自己在一个熟透的街角站着等公交车,这是一个美丽的黄昏,你看到车来车往,这时,你想起上一次考试已经结束,没有考试了。想象到这一情景时请举手。(过了几秒,求助者举起手)

咨询师:好,停止想象,请告诉我你在想象时焦虑增加了多少?

求助者:一点也没有,很轻松。

咨询师:好,现在,请把注意力再放回放松上,继续想象与你一同等车的同学讨论上一次月考。(20秒之后求助者举起手,出现焦虑)

咨询师:好,现在停止想象,告诉我你的焦虑是多少?

求助者:20分

咨询师:好,现在咱们继续,请把注意力再放回到放松上。现在想象你的同学们在讨论上一次月考。(15秒之后求助者举手)

咨询师:好,现在告诉我焦虑是多少?

求助者:这次是0(次数因人而异)

咨询师:好,这一等级脱敏成功。下面我们进行下一级脱敏。

用同样的方法依次实施脱敏,直到最后一级刺激引起焦虑的分数也低于25分。此时,脱敏成功。

3 治疗效果评估

求助者越来越自信,克服了以往的紧张状态,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心理测验结果:SAS标准分52分,显示焦虑明显降低。SDS标准分49分,显示无抑郁。

参考文献

[1]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郭念锋,民族出版社,2008年5月1版.

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篇4

关键词:生活分析咨询法;LAC;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

生活分析咨询法简称LAC(Life Analytic Counseling),是日本著名心理学家松原达哉创立的一种心理咨询方法,这种方法开发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是针对缺乏学习动力和热情的学生,通过自我分析、反省生活行为,以达到改善生活现状,达到有目的,积极地生活的一种心理咨询方法。生活分析咨询对于我国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群体是一种很有效的咨询方法,中等职业学校的心理咨询师可以直接把这种方法应用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咨询。

1、生活分析咨询法形成背景

松原达哉先生从1956年起就开始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有非常丰富的学校心理咨询的经验,20世纪70年代,他在其工作实践中发现,当时很多日本青年学生中出现了厌学、没有生活目标等情况,而这部分学生心理功能正常,并未发生重大的社会事件,针对这部分学生的咨询,已有的方法效果并不明显,因而,他开始探索一种新的咨询方法。[1]

经过研究,他发现,这些学生之所以出现厌学等情况,与当时日本社会发展背景是分不开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导致出现了少子化趋势,因此,很多家长采取过度保护和过度教育的教养方式,同时,社会的竞争也比较激烈,这导致孩子出现抗挫折力低的情况。当需要自主安排自己学习生活的时候,就会出现缺少学习热情、丧失生活目标的情况。基于这种分析,松原达哉不断尝试,结合行为治疗、人本主义等咨询理论,提出了生活分析咨询法。

2、生活分析咨询法在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咨询中的适用性

当前,我国社会的发展与日本20世纪80年代比较相象,一方面,社会的发展带来物质生活的富裕,父母可以为子女提供更多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独生子女政策的实行,让很多家长对于孩子过度照顾和爱护。而社会的竞争也日益加剧,这些,都造成了孩子们适应上的困难。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年龄大都在 十六岁到十八岁之间,他们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后,开始自己独立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这时,有可能会出现以下问题:

(1)厌学导致逃课;

(2)迷恋网络游戏;

(3)谈恋爱、不知道怎样保护自己

(4)吸烟、打架

3、生活分析咨询法的步骤

3.1 和来访者认真讨论其生活目标,协助他分析自己现在的问题,明了自己现在应该做的事情。这一步,可以与其他心理咨询方法结合起来,以增强来访者的自知力以及为自己负责的意识。

3.2 生活分析咨询的实施步骤

在具体的操作中,生活分析咨询共有十步。在咨询之前,应该准备一些小的物品:若干蓝色不干胶标签、红色不干胶标签(如果条件不具备,也可使用普通的小纸片与胶棒)、B4大小的白纸一张、1-2张A4大小的纸。[2]

LAC法的实施主要有10个步骤:

第一步:明确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请来访者将现在想做与应该做的事一一列在标签上。给来访者20-30张蓝线标签,要求他把自己必须做的事和想做的事一一写在标签上,不管什么都行,按自己所想到的那样,每张标签写一件事,越具体越好。

第二步:分组。将所有填上内容的标签进行归纳、分组,如:学习、娱乐等。每组内标签数2-6张较合适。可以列一个“其他”项,将所有不易归类的标签纳入其中。

第三步:为各组命名,用红色的标签书写,贴在各组蓝色标签的最上方。

第四步:打分。这是最重要的一个步骤。请来访者思考各标签上所列事项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以100分为满分,逐一打分。每个事项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得分相加,再除以2,写在标签的右下侧。

第五步:排序。按各组的重要程序,从左至右排列组名标签,各组的标签则按平均分值,由高到低排列。然后贴在B4纸上,形成生活行动分析图。

第六步:选择两个最重要目标。从己完成的生活行动分析图中挑出两项个人打分(平均分数)最高的,作为最重要的行动目标。

第七步:编制最重要目标生活行动日程表。确定目标之后,接下来要制定各目标的具体实施过程,即将长期目标分成多个短期目标,写出各个阶段的目标值、完成所需要的条件以及具体的实施计划,尽量详细描述,此日程表的作用是加强对最重要目标的检查督促。

第八步:定期评估和检查。以两大目标为中心,根据日程执行计划,并定期检查。实施结果每周一检查,每月一评价。

第九步:制定新的生活行为分析计划图。每一个月一张新的LAC图。将上个月内没有完成的项目记入标签,补加新的项目。

第十步:评价长期行为。半年或一年后要对完成目标的情况进行一长期评价。并根据评价情况进行奖励,如果没有完成,一般不直接惩罚,而是与来访者分析和探讨没有完成的原因,制定新的方案。

如果条件许可,以上十个步骤也可以运用电脑软件完成,如EXCEL软件。

4、一个案例分析

4.1基本情况

张X,男,16岁,某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类专业学生。从二年级上学期起开始咨询,咨询持续一个学期。

基本情况:独子,家庭经济条件优越。身体健康状态良好,社会功能正常。

4.2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系由亲人介绍来咨询。据其亲人介绍,张X一年级上学期成绩尚可,但自一年级下学期开始,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减少,成绩下滑明显,有四门课不及格,如果再不做出调整,有退学的危险。其父母多次与其交谈或写信交流,张X每次均答应得非常好,但事后仍然我行我素,改变不大。家人因而要求其到我这里进行咨询。该生比较配合。

自述:自己也觉得现在这种状态不对,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就是看不进去书,总觉得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同班同学也不喜欢学习,经常在一起玩,自己如果不和他们来往,会被孤立。工作的事,还要再过几年才考虑,因为还想参加三校生考试,不用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就要找工作。

4.3观察和他人反映

来访者精神状态良好,衣着整洁,诉说自身情况时语速中等,平静。与咨询师较配合,很少提出不同意见。

4.4评估与诊断

来访者精神状态良好,饮食与睡眠均正常,社会功能佳,与同学关系良好,生活中未有重大事件发生。排除精神疾病。

诊断为:因缺少目标而导致的适应。

4.5咨询目标的制定

在第一、二次咨询中,经与来访者讨论,共同确定目标为在本学期末成绩均达到70分以上,另外,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长远目标为确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明确自己的生涯目标,并在中等职业学校期间做好相应的准备。

4.6咨询方案的制定

针对来访者的情况,确定使用生活分析法(LAC)来进行咨询。LAC法针对的是“学习无气力”症学生,与来访者的情况符合。

来访者需要每周完成咨询时所布置的作业,并在咨询时与咨询师讨论新的一周的计划,在咨询期间,如果有什么情况不能按时咨询,需要提前和咨询师电话说明。

因为是朋友介绍,故咨询免费。

4.7咨询过程

第一、二次咨询:了解基本情况,确立双方的咨询目标,约定咨询的规范。在咨询过程中,来访者比较配合,能按约定时间准时到达,求助意愿强烈。在此阶段,来访者与咨询师建立了比较好的咨询关系,为下一步的咨询奠定了基础。

同时,咨询师向来访者详细介绍了生活分析法的原理及操作步骤,来访者同意按此方法实施,进行咨询。咨询师按照生活分析法的布置,首先要求来访者画出自己的生命线,并预测自己的寿命,标出从小到现在的重大生活事件。同时,请来访者假设自己是毕业班学生,即将找工作,制作一份简历。通过这两个步骤,希望能使来访者明确自己的目标。从实际咨询的效果来看,这两个方法对于来访者的触动较大,意识到自己要做的、可做的事情还很多。

实施阶段,从3―10次咨询:在每次咨询中,都要求来访者针对自己在生活中扮演的不同角色,如:学生、学生会工作人员、子女、朋友、休闲者等,列出自己在下一周希望做的事情,越具体越好,并按照重要性和紧迫性,对这些事情排出次序,填入相应的生活分析表中,作为指导下一周活动的一个计划。在紧接着的咨询中,结合这个生活分析表,对于上一周的生活和学习做出一个评估,对完成的事件给予相应的鼓励,如果未完成,则与来访者一起分析原因,并重新列入新的一周计划之中。在这个过程中,不指责、不批评,采取接纳的态度和来访者合作。

在这个过程中,来访者刚开始的配合度较高,但在第7和第8次咨询中,略有松懈,经与咨询师讨论,来访者意识到这是自己制订的计划不够明确,因而,根据具体情况做了改动。

结束阶段,从第11-12次咨询:临近期末考试,来访者主动提出,自己已经掌握了这种方法的要领,可以自我管理,又加上考试复习的任务较重,因而希望中止咨询。咨询师与来访者做了讨论,认为来访者已基本上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通过自我管理来继续学习,因而,同意中止咨询。

4.8咨询效果评估

二年级下学期,来访者又主动与咨询师联系过一次,在二年级下学期的期末考试中,来访者所有功课均顺利通过,且都在70分以上。又过了一段时间,计算机等级考试成绩公布,咨询师接到来访者的短信,计算机等级考试顺利达标。

来访者的家人在给咨询师的反馈中,也认为其变化较大,学习自主性增强,动力较强。

5、总结

综上,可以看出,生活分析咨询法创立的背景与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现状很接近,因而,这种方法可以直接应用到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心理咨询实践中。在现实应用中,心理教师也可以用团体辅导的形式来完成生活分析咨询,帮助学生进行生涯规划。这是一种在中等职业学校很有应用前景的心理咨询方法。

参考文献:

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篇5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立;完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4-0137-03

1 完善组织管理机构

组织管理机构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结合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需要和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的运行机制,逐渐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管理机构。

首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应由校级领导担任负责人,资深的专业老师担任副职主抓全面工作。各院系设立分机构负责人,主要负责本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时,在每个班级设心理委员,及时掌握班级同学心理发展动向,随时向辅导员或院系汇报。学校要从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和长期从事德育工作的老师中精心选拔,形成一支业务能力强,有敬业精神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其次,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四级网络机构:一级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二级为办公室、心理咨询室(包括治疗室、侧量室、团体心理辅导室),心理协会;三级为院专心理咨询室;四级为班级。每个机构都有其主要职能,上传下达、左右协调,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2 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要紧紧围绕“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目标而设置。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教思政厅〔2011〕1号)及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教思政厅[2011]5号文件精神,合理安排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形成科学、全面、系统的内容体系。内容包括基本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旨在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切实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应是全校学生。根据学生实际需要,可将教育内容分为两大类:发展教育和健康咨询。前者是普及教育,覆盖面广,起到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和通过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品质;后者是健康咨询,主要针对有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学生,通过各种专业技术手段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阴影,重新回到健康心理状态。具体内容如下:发展教育包括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一新生适应问题、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未来职业规划、恋爱与学业等。健康咨询包括个体咨询和团体心理辅导。个案咨询主要针对由于学习、交往、情感等原因而产生的心理困惑、心理问题、精神和行为障碍;团体心理辅导是面对有共性问题的学生集体做心理疏导,如自我觉知、减压放松等。

3 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形式

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是多种多样,可以依据学生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方式。

3.1 发展教育方式

发展教育可以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根据教育部要求将此课程作为大一本、专科学生的公共必修课。还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在全校适当开设几门心理学选修课,主要面向高年级学生。同时,结合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设专题讲座,如大一学生环境适应问题,大二、大三学生人际交往和恋爱问题,大四学生择业心理调适等等。此外,与学生管理部门积极配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比如每年围绕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周(月)开展系列活动,有心理健康知识竞争、经典心理影片欣赏、心理剧和心理健康教育征文等。

3.2 健康咨询方式

心理咨询按性质分为发展心理咨询和健康心理咨询。根据求助者的需求采用不同的咨询方式。第一,个体咨询是以求助者个人作为对象的一种心理咨询方式,是由咨询人员运用心理学相关知识,通过专业技术和方法,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第二,团体心理咨询,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下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咨询形式,通过共同商讨、训练、引导,解决成员共同发展或共有的心理问题。团体心理咨询既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活动。第三,电话心理咨询是通过电话这一现代通讯手段,运用有关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技术,及时、迅速地帮助求助者解决问题,恢复心理平衡状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第四,网络心理咨询是以网络为媒介,运用各种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帮助求助者以恰当的方式解决其心理问题的一种方式。主要有QQ聊天,ICQ、电子邮件(E―mail)、电子布告(BBS)、个别或团体交谈等。网络以平等交互、虚拟隐藏性的优点特别受到学生的青睐。学校学生管理部分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站,在网上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经典案例分析、心理困惑答疑、心理辅导等内容,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第五,朋辈咨询是指年龄相当者对周围有需求的同学和朋友予以心理开导、安慰和支持,提供一种类似于心理咨询的帮助。因为同龄人之间有共同语言,他们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比较相似,很容易形成同理心产生共鸣。朋辈咨询有时比专业辅导老师的咨询效果更快捷有效,是大学生心理咨询的一种值得推广的方式。

4 建立心理健康咨询效果评估机制

4.1 大学生心理健康评估

首先,定期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建立心理健康档案。通过心理测量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为疏导有问题的学生提供比较科学的参考依据。主要方法是通过各种问卷和量表进行,如SCL―90,智能测量、人格测量、临床测验等。其次,对预警学生进行预约访谈。根据对学生心理测试结果分析,筛查出预警学生,并将他们按问题和程度进行分类,及时与他们所在院专的负责老师联系,对预警学生进行约谈。约谈之后再对确实有问题的学生根据严重程度做出相应的辅导方案。

4.2 个案心理咨询效果评估

对于日常接待的个案咨询效果评估可以分为三个环节。首先,心理咨询前评估。辅导老师根据来访学生的自述和询问进行诊断,需要时可以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进行进一步分析。给学生建立心理档案,为咨询前后效果对比提供参考数据。其次,心理咨询过程评估。主要从学生与老师的配合互动、学生完成作业情况,以及每次咨询后的感想、行为反应等方面进行评估。最后,心理咨询后评估。一是咨询结束后对求助者再进行测量,将咨询前后两次结果进行对比评估咨询的效果;二是自我评估,让学生评估自己通过咨询后的变化;三是辅导老师定期跟踪服务,应与咨询过的同学保持一定时期的联系。因为很多来访学生的问题会出现反复,所以老师要及时收集反馈信息,提高咨询的时效性。

4.3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有效性评估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有效性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价。一是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过程评价,这个环节多偏重于教师方面,主要是通过活动内容、活动的设计、活动的筹备、活动的开展、操作技术等方面;二是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评价,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从不同层面进行反馈。包括教师对活动的总结、学生的满意度、自我体会及日常行为等。此外还可以从辅导员及家长等渠道对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进行评价。

4.4 心理健康教育评估与反馈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是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观察、收集、组织、储存、提取、整合和实际评价的过程。这项工作非常必要,它可以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更加科学规范,有助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时效性。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关键,一方面通过评估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理论上有了更深入的探讨研究;另一方面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丰富教材内容和活动方式,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好的开展。同时,通过评估反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及变化,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的服务,逐步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心理素质,进而促进大学生自我身心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

5 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采取紧急应对的方法帮助危机者从心理上解除迫在眉睫的危机,使其症状得到立刻缓解和持久消失,心理功能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并获得新的应对技能,预防将来心理危机的发生。

首先,成立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主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任组长,成员由团委、学生工作处、武装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校医院等单位负责人担任。其次,坚持预防为主,重在教育的原则。学校相关部门应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系列教育,如生命教育、感恩教育、责任教育等,引导他们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善待人生,培养责任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愉快接纳自我,积极发展自我。再次,做好学生心理危机早期预警工作。学校要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汇报制度,及时掌握全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做到早发现,早通报,早评估,早治疗,力争将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消除在萌芽状态。同时,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危机干预,症状较轻者,可在校接受心理咨询和治疗;对于症状较重者和特别严重的学生,学校还应派人协助保卫人员进行24小时特别监护,有必要时还要及时转介到专门医院接受药物治疗和心理辅导。

6 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社会支持系统是氛围。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配合,形成校内校外一体化的教育网络,全方位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首先,建设文明的校园环境。学校要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整洁优美的环境,使人心情舒畅,能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有助于陶冶情操。其次,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处处体现人文关怀,积极为学生创造文明、祥和、宽松的成长环境。再次,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家长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主动学习,以身作则,为孩子创建良好的家庭氛围,使他们在平等、和睦、民主的环境中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第三,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社会是一所学校,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熔炉。社会各部门要积极配合,努力为大学生创造有利于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

总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知识性、专业性和技术性,无论在理论方法,还是实践运用方面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间。随着国家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各项机构会逐渐完善,软、硬件设备更加齐全,专业师资队伍越来越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定会朝着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王万章,赵勇,贾琳.高校心理咨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12(2).

[2]聊迎春.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思考[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5.

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篇6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咨询;问题;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4)06-0014-03

我国中小学的心理咨询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90年代逐渐发展,21世纪开始在全国各地受到重视,2010年后逐步呈现遍地开花的趋势。中小学心理咨询在促进学生的发展、预防意外发生以及改善师生关系等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我国中小学心理咨询工作也由于时间短、经验少存在诸多的问题,2013年10月到11月,笔者对福建省中小学专职心理教师(以厦门市心理教师为主)进行问卷调查,收回问卷120份,有效问卷116份。

一、本调查中心理教师队伍的基本结构

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专职心理教师中,女性达到87%,占绝对比例;本科学历84%, 硕士学历14%,学历层次比较高;参加调查的小学和中学教师各占一半左右,其中一半以上属于教龄在5年以内新教师,75%的教师是心理学专业毕业,13%为教育学专业,12%为其他专业毕业;职称以初级和中级职称为主。

二、心理咨询存在问题的调查结果分析

(一)学校硬件建设投入比较到位,软性支持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专职心理教师所在的学校普遍重视硬件建设,96%专职心理教师所在的学校配备了专用的心理咨询室,面积30~100平方米的占24%,大于100平方米的占19%。 一半以上的学校配有沙盘游戏室,37%的学校配有专用咨询电话,34%的学校配有测评系统,29%的学校配有宣泄室。与重视硬件建设不同的是,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软性环境建设上并不同步且相对滞后。调查显示,有76%的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首先是领导的认识问题,43%的教师认为学校领导对心理咨询持冷淡态度,“随便你做,偶尔关心但不到位”;11%的学校只把心理咨询当摆设而已;7%的学校领导和教师认为心理咨询是万能的,什么疑难问题都往咨询室塞;只有24%的教师认为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咨询认识到位,也比较重视。软性环境是起最主要作用的,只重视硬件投入不重视软性环境的建设,心理咨询充其量就是面子工程而已。 在“你在心理咨询中遇到的挑战是什么”问题上,40%的心理教师认为自己缺少时间做咨询;而在开放式问题“你有什么好建议”中,不少教师写到:请学校不要给心理教师安排那么多与心理咨询无关的工作,要让心理教师有时间做业务,请把咨询纳入工作量。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不少学校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软性建设,把心理教师随意安排到其他工作岗位上,心理教师待遇随意化且待遇偏低的现象在中小学比较普遍。

(二)咨询内容以发展性咨询为主

在“学生咨询得较多的问题是什么”中,同伴关系占首位,达到73%;其次是青春期情感问题,占42%;情绪问题、学习压力太大、学习障碍、厌学各占41%、39%、32%、30%。学校的咨询以发展性咨询为主,在咨询的次数上也显示出学生咨询的特点,咨询次数为1~2次的占79%,三次或三次以上的占21%,可能是因为学生咨询的问题比较简单,经过一两次辅导就可以解决,所以每个案例咨询的次数比较少。但也有另一种可能,即学生或心理教师缺少咨询时间或者咨询效果不尽人意而影响了个案咨询的次数,纵观中小学生前来咨询的问题,同伴关系占到首位,所以属于后者的可能性不大。

(三)咨询数量和质量不尽人意

在咨询室每周开放时间的问题上,开放时间5小时以上的占48%,2~5小时的占29%,0~2小时的占23%,一半以上的咨询室开放时间在5小时以下,咨询室开放时间略嫌不足。

题目 答案 人数

(共116) 占百

分比

每周开放时间? 0~2小时 27 23%

2~5小时 34 29%

5小时以上 55 48%

每学期做的咨询案例大概有几个? 0~10个 56 49%

10~30个 41 35%

30个以上 19 16%

咨询效果如何? 很好 25 22%

一般 68 59%

不怎么样 12 10%

无法得到反馈 11 9%

对于非自愿来访者,您是怎么处理的? 谈话,说明保密与自愿原则 60 52%

让他自愿选择是否留下或离开 17 15%

从玩游戏开始 36 31%

您对非自愿来访者的处理有多大效果? 效果不佳 50 43%

有50%效果 62 53%

很有效果 4 4%

与此相应的是,每学期的咨询案例数量不多,49%的心理教师每个学期咨询案例在10个以下,35%的教师每学期咨询案例为 10~30个,30个案例以上的占16%。咨询效果上,认为自己咨询效果一般的占59%,咨询效果不怎么样的占10%,认为咨询效果很好的只有22%,9%的心理教师认为咨询效果无法反馈。在对非自愿来访者的处理上,43%认为咨询效果不佳,认为很有效果的只占4%,咨询有一半效果的占53%。总体来说,中小学心理咨询不管从数量还是质量上,咨询的效果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四)心理教师面临的专业挑战大

在心理咨询的挑战问题上,没有督导摆在首位,占58%;其次是专业能力不足,占51%;角色冲突和缺少时间做咨询也占了40%左右,说明这些问题是当前影响中小学心理咨询开展的主要因素。另外,60%的心理教师在遇到自己专业能力以外的问题,需要将学生转介时,不知道要往哪里转介,反映了当前校外转介资源的匮乏以及心理咨询支持系统明显不足。

题目 答案 人数

(共116) 占百

分比

你在心理咨询中遇到的挑战是什么?(多选题) 专业能力问题 59 51%

没有或很少学生来咨询 31 27%

保密困难 10 9%

角色冲突 48 41%

非自愿来访者的阻抗 26 22%

没有督导 67 58%

自己没时间做咨询 46 40%

其他 4 3%

当学生需要转介时,您一般怎么处理? 不知道往哪里转介 69 60%

经常转介的部门:医院、大学相应单位、儿童保健中心、精神病院、咨询中心、上级单位 47 40%

三、思考与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师生对心理咨询的认识和理解

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进行宣传,如通过网络、讲座、宣传栏、广播等宣传心理咨询,消除师生误解,营造有利于咨询的氛围。

(二)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改善咨询室的工作条件,硬件上最少要有一间专门的咨询室;要提高心理教师的待遇,为心理教师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保证心理教师有足够的时间从事心理咨询;要拨出专款用于开展心理健康活动。

(三)要突出发展性咨询

学校的心理咨询要突出发展性咨询特点。首先,要突出发展性目标。学生前来咨询的问题是他们当中多数人都会遇到的问题,而不是疾病;即使有短暂的不适应,也可以通过重新学习获得改变,所以针对学生的咨询要突出发展性和教育性。其次,辅导教师可以主动介入。中小学生由于年纪比较小,缺乏社会经验或对事件的认识不到位,往往不会主动求助,所以辅导教师应主动介入和引导,“价值中立”“价值不干涉”的态度并不适合中小学生的特点和学校的需求。此外,心理咨询形式、方法应符合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咨询可以通过讲故事,或者通过玩“布袋游戏”“木偶游戏”等将其内心的担忧恐惧投射出来,并在活动中与儿童沟通。对于中学生宜用他们能够接受的语言与之交谈,特别要注意建立友善关系,消除其疑虑。

(四)注重与班主任、科任教师及家长的沟通合作

首先,经常向班主任及家长宣传心理咨询的作用、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让大家对心理咨询有正确的认识。其次,让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参与到对学生的辅导中来,除非学生的问题与学校没有关系或不宜让班主任及科任教师知道。心理咨询要取得效果,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配合很重要,特别是当学生的问题与班级或科任教师相关时,更需要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支持。这是因为他们对学生最为了解,与学生相处时间最长,是学生心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有条件整合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力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再次,将学生咨询与家庭咨询、家长咨询结合起来。很多时候,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源来自家庭。如果对家长进行咨询,改善父母的养育方式,由父母影响孩子,其效果往往更好、更持久,且事半功倍。越是低龄的学生,对其父母的咨询越是重要。当然,与家长沟通合作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心理教师的沟通技巧。

(五)做好非自愿来访者的工作

严格地说,非自愿来访者并非咨询对象,但由于中小学生年龄小经验少,主动求助意识差,学校心理教师经常会接到班主任或德育处甚至家长“押送”甚至“骗来”的各种非自愿来访者,其中不乏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这类来访者对心理咨询充满怀疑,抗拒性和防御性都比较强,通常一到咨询室就沉默不语,不理不睬,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愤怒表情,有的否认问题的存在,直接为自己辩白;有的故意滔滔不绝,转移话题而拒绝谈论或回避自己的问题,他们常常会随时中断辅导。对待这类学生要以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为首要任务,为其提供温暖没有压力的环境。在说明保密原则后,让他们决定说与不说。谈话通常可以由来访者感兴趣的话题开始,或者听听音乐或玩一些小游戏让来访者放松,再进入主题。这些做法会让来访者转变对咨询的看法。

(六)注重咨询实践工作

首先,多接个案。心理咨询要靠经验的累积,来访者是心理教师最好的老师。个案的问题是活生生的教材,多接个案可以扩充我们的视野,帮助我们了解各种不同的问题现象与心理成因,可以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使自身咨询技巧更加成熟。其次,如果自己有被咨询的经验,不仅有助于解决个人的心理困扰,增进自我了解,而且可以真实地体验个案的感受。所以,与同行之间练习着互相当个案,会让我们更懂得如何帮助他人。

(七)努力寻求专业的督导与支持

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不接受督导使咨询师难以进步。首先,督导可以让受督导者从不同的角度去完备地思考,为受督导者提供专业、理论及技术上的帮助,提高受督导者分析和解决个案问题的能力;其次,能提高受督导者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再次,避免咨询师自身问题对咨询的干扰,保护咨询师免受来访者负面情绪的影响。

在目前国内督导师资质不清晰和数量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国内督导形式多为团体督导,或者小组(10~30人)同时接受某一督导师督导,“一对一”督导比较少见,级别上分为上对下的专业督导和同级别的同行督导。

同行督导是目前业内人士大力倡导也比较“通用”的形式,同业或同行之间,在同一单位或区域内,可以组织“个案研讨会”,每次负责个案报告的人,把个案的背景、问题、评估结果、咨询策略、所碰到的问题,以及将来可以努力的方向或做法,都作详尽的报告,同行就个案的处理,提出不同的想法及处理意见,进行实际又有用的交流。网络督导目前已经兴起并获得很大的发展,它打破了空间距离的局限,使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整合和共享。

总之,目前中小学心理咨询中要注重解决师生对心理咨询的认识、辅导教师的专业能力的提升、咨询督导等问题,创造良好的心理咨询支持体系,提高中小学心理咨询的效益。

主要参考文献:

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篇7

特色一 咨询辅导专业化

走进“中心”大厅,迎面看到的便是值班接待台,“中心”实行值班制度,值班台工作人员从不缺席;值班人员实行统一、规范的接待语言,以热情、真诚、平和的态度接听电话,接待学生、老师与家长的来访;如果来访学生有主动咨询的需求和愿望,值班老师可以把学生带到个体咨询室移交给专业咨询师,陪同咨询的同学、家长可以在休闲区阅览期刊。

个体咨询室的布局是“中心”最大的特色之一。这里集预约接待、量表测评、咨询会谈于一体。乳白色的落地纱帘、橘黄色的沙发、憨态可掬的泰迪熊、怒放的海棠花……无不给人以家的温暖和心灵的安全感。在这里,来访学生可以敞开心扉在融洽的气氛中倾吐自己的心声。咨询老师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真诚交谈,就某一问题共同探讨,共同实践,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选择,从而达到促进学生成长的目的。

“中心”在心理测试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将学生分为心理健康的学生、有心理困扰的学生、心理失调的学生、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等类型,进行有针对性的咨询和辅导,并将个别有严重心理障碍者转介到专业治疗机构进行治疗,同时给予积极的关注和陪伴。近年来,心理咨询室共受理个案四百多例,咨询时间长达一千多小时,其中92%的心理与行为问题得到解决;6%的神经性问题经辅导后明显好转;2%的严重精神性问题被转移到高一级的医学治疗结构进行诊断和治疗。

特色二 心理知识普及化

“中心”充分利用校刊校报,开设“心灵导航”专栏广泛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强化全体师生关注自我心理健康的意识。“中心”2007年接了1例个案,2008年接了30例个案……2012年5月至6月两个月就接待前来咨询的学生84位,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教师在工作之余,也常来“中心”坐坐,或交谈心得,或寻求一份内心的宁静。

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团队的建设,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近几年“中心”着手编写了两本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一切从心开始》和《心理健康 从我做起》。教材与实践同步实施,也为第三本校本教材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在“中心”专兼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在低年级开设《幸福课》,以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体系与哈佛大学泰勒?本-沙哈尔博士的幸福理论及其《幸福课》为基础,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协助他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唤醒和发掘学生的内在动机,增强他们坦然应对挫折的能力,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特色三 服务教学常态化

应试教育的执行者是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心理压力的积聚往往会使他们失去常态下可以保持的教育理智,在学生出现各种问题时变得焦躁不安、缺乏耐心,而这些不良情绪必然通过教师的行为、态度和语言表现出来,转化为学生新的心理矛盾,如此反复,导致恶性循环。出路在哪里?只是停留在“应试教育不可逆转”“高考指挥棒指挥一切”等叹息上无所作为不是长久之计,积极倡导“全员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让全体班主任和学科教师都能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基本理念、方法和技巧才是可行之路。基于此,“中心”负责人王青华老师为班主任、学生家长、教师做了《智慧型教师建构》《如何爱你的孩子》《建构阳光心理 走进心理健康教育》等讲座;为学生心理委员做了《心理健康 从我做起》系列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于2008年9月牵头开展了一项课题研究,通过对高一一个班级进行团体心理辅导、讲座和班主任会谈等形式,跟进服务了三年,论证了心理健康教育对学校教育教学的积极推动作用。

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篇8

关健词:职业生涯咨询 就业形势 课程改革

职业生涯咨询(career counseling),也译为职业咨询、生涯咨询、生涯辅导。罗伯特qCq里尔登(Robert C.Reardon)(2005)认为,所谓职业咨询(career consultation or counseling),主要指针对咨询对象(来访者、咨客)在职业选样、事业适应、职业发展等方面遇到的问题,以平等交往、商讨的方式,运用心理学、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社会学(职业社会学)的理论和心理咨询的方式、方法,启发、帮助、引导咨询对象正确认识社会需求、正确认识自己、从心理和行为上更好地完成学习、工作与生活角色转变的过程。[1]著名台湾职业生涯规划大师金树人定义为:生涯咨询在于通过一对一或团体的方式,由专业生涯咨询人员协助个人克服与生命准备、生涯试探、生涯选择、生涯适应等有关的困难与问题,清除情绪与认知障碍,达成生涯、工作角色与各种生涯角色之间的融洽和谐,以增进个人的生涯发展与适应。[2]

由此,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咨询可以引申为由高校的职业咨询辅导教师协助大学生澄清与职业生涯发展相关的困惑和问题,清除情绪和认知障碍,帮助其解决与职业生涯有关的心理冲突,最终促进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和适应能力。

我国高校职业生涯咨询工作是随着个体自我发展意识的加强和社会的发展而提上日程的。一方面,高校大学生对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期望越来越高,期待更好的了解自身竞争优势并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与此相应,求职者和用人者都需要规范和系统的职业划分和相关职业标准,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就笔者日前整合的材料和调查结果分析,之所以要加强高校职业生涯咨询工作,主要基于如下几点考虑:

第一,高校大学生自身对职业生涯咨询工作的需求。通过相关学者的问卷调查和分析显示,高校学生迫切需要得到实践经验丰富者的指导,以提升自身能力,增长职业生涯规划知识。不少学生认为高校开设职业咨询室很有必要。

如南京师范大学学者张金玲,通过选取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一年级至研究生三年级在校的400名涵盖理、文、工、医、经济和管理各类学生的抽样调查和分析,得出:1,大学生对职业咨询和职业生涯规划尚不熟悉,他们中间存在巨大的市场需求。2,大学生缺乏生涯规划的意识、知识和具体操作方法,渴望得到专业机构的帮助。3、大学生认为开设职业咨询室、举办讲座和开设课程能有效促进职业指导工作;绝大多数学生认为高校开设职业咨询室很有必要,而且对学生应该免费。4、绝大多数学生对咨询结果持灵活变通的态度。[3]

另有学者基于对浙江部分高校学生的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有明确需求,愿意参加职业咨询、职业规划课程,主要希望多参加“求职技巧与说话艺术”、“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大学生倾向于面对面的职业生涯规划咨询。35.8%的大学生认为学校没有专门的提供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或就业指导服务,39.8%的大学生对学校提供的职业指导表示一般或不满意。[4]

广州的学者则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对职业咨询形式的需求呈现多元化的趋势,特别面对逐年增加的大学生就业大军与日趋激烈的就业市场,高校简单化与单向性的职业咨询形式已受到挑战。[5]

也有学者通过调查高职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咨询的需求情况发现:1,高职学校大学生考虑自己的就业问题时间明显迁移,渴望学校给予指导。2,高职学生希望通过职业咨询广泛获取职业信息,进一步了解自我与社会,使自己的职业自我概念能得以准确定位。[6]但是,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辅导的在思想重视、内容辅导、咨询的操作模式等方面,都不尽人意。

通过以上研究可以发现,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年级、不同学科高校学生已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就业的压力等不同因素,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渴望得到专业的咨询和指导服务。可是相比于大学生对职业生涯咨询的需求而言,高校的职业生涯咨询工作做的还是不足,甚至有的根本不重视。

第二,高校大学生严峻就业形势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有五大嬗变:供求关系由供不应求演变为供求失衡,人才筛选标准由惟“学历论”向“能力论”演化,就业歧视呈上升趋势,专业冷热不均,就业取向由一元转变为多元。[7]据统计,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495万,比2006年增加82万,同比增幅达19.9%。[8]2014年,大学毕业生727万,是历史上人数最多的一年。[9]在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就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进程中,在高校扩招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的背景下,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就业难”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学生就业状况如何,已成为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

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之一就是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如何适应市场和社会的发展需求,促进实现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作为一项能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的有效措施,大学生职业指导引起各界高度重视。如沪教委学(2007)106号文件指出各高校要按照“全程化、全员化、信息化、专业化”的毕业生就业工作要求,进一步提升就业指导和服务水平。所有高校从2008年起须开设就业指导必修课或必选课。要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要充实职业发展教育教师和咨询室、完善职业测评、职业咨询等必要工具、场所的基础性建设。[10]《教育部关于做好201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10]11号中指出,要“建立就业咨询室”,“逐步形成以就业指导课程为基础,以个性化职业咨询和辅导为辅助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总之,大学生职业生涯咨询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课程一样,是适应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市场的需要产生的。以上海这个就业形势严峻、竞争激烈的一线城市为例。根据2008年对上海市60所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问卷调查结果看,高校通过职业咨询专业认证人员达500人,[11]大部分高校依托就业指导中心、院系安排开展了职业咨询工作,并提供咨询预约服务。但目前状况来看,我们想达到职业生涯咨询科学化,专业化,全面化,普遍化,尚需要努力做到:职业咨询日常化,完善指导教师队伍,完善机构建设等方面的配套工作。[12]

第三,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改革的要求。

2007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教高厅[2007]7号),提出高校应结合本校实际,制定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大纲与教学计划,并进一步明确了课程教学目标与内容。文件中要求“学生要按照课程进程,积极开展自我分析、职业探索、社会实践与调查、小组讨论等活动,提高对自我、职业和环境的认识,做出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同时要求教学要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这就要求高校开展职业生涯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团体咨询和个人咨询服务,以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分析与职业探索,训练其不断提升职业决策能力,从而让职业生涯咨询作为一种有高度实效性和针对性的教学辅助方式发挥作用。

但目前来看,我国大学教育中,对高校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内涵理解仍有偏差,使得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存在缺乏教育性和人文性、指导思想欠成熟、目标模糊性、内容的功利性色彩很浓、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13]职业生涯咨询工作的进展,有益于加强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研究,促进其理论基础和实践策略的发展。

第四,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咨询的现实需求。职业生涯咨询在我国起步较晚,主要源于人才测评运动。而大学生职业生涯咨询是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走出传统的“统包统分”转变为市场化下的“双向选择”模式之后逐步展开的。发展到现在,职业生涯咨询已成为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职业生涯咨询工作虽然不是万能的、一劳永逸的,但是有效的职业生涯咨询能够帮助大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树立其职业自我概念,明确职业方向,能够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降低求职成本,缩短择业时间。

但目前情况来看,我国高校职业咨询工作在咨询内容,咨询形式,咨询师队伍等方面还面临极大挑战。[14]在职业生涯咨询工作内容方面,学校应该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和其对职业咨询的不同需求,分阶段设置不同的咨询内容;要根据咨询对象的不同,考虑分类设置咨询内容,加强针对特殊群体尤其是就业困难群体的职业咨询服务。在咨询模式方面,高校应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职业咨询活动,团体咨询和个体咨询相结合,同时也打造职业咨询网络服务平台,扩大服务范围。在职业咨询队伍建设方面,高校职业咨询人员不仅需要熟练掌握所必需的知识与技术,而且需要通过自学、交流、培训、实践等多种方式定期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实现自我成长,确保咨询的服务质量。

总之,从对学生内部自身需求,外部客观就业环境的严峻挑战,以及职业生涯课程改革和职业生涯咨询本身发展需要等四个方面来观,加强职业生涯咨询工作力度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方翰青,谭明.我国职业咨询理论与实践的研究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33).

[2]金树人.生涯咨询与辅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7.

[3]张金玲.关于高校学生对职业咨询态度与需求的调查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8.(10).

[4]姜明伦,李战国,颜小芳,莫佳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行为选择及影响因素分析[J].高教探索.2015.(2).

[5][14]李燕冰.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咨询的对策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8).

[6]方翰青.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咨询需求的调查研究[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7]李光红,亓晓庆:嬗变、现状与趋势:大学生就业形势跟踪调研(1982―2012年) [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

[8]李功华.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及对策研究.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5).

[9]瞿振元,罗维东,荆德刚,薛庆国,文东茅.把握形势 精准定位 推进大学生就业工作.[J].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14.(7).

[10]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2008年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2007年12月18日.

[11]夏人青,陆文龙,樊军.2008年上海市高校职业发展教育与就业、创业状况调查总报告[R].上海:2008.上海高校职业发展教育与就业、创业状况调查课题组.2008:6.

[12]孙佳峰,王林跃,郑学健.高校职业咨询研究进展[J].社会心理科学.2011.(4).

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篇9

关键词:特殊教育;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简介:熊文琴(1978-),女,江西南昌人,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术学院讲师,心理学硕士,研究方向为基础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06-0069-0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针对在校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和他们所处社会环境的特点而进行的有较强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1]。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不仅是大学生健康成才的重要素质,也是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如何在大学教育中构建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十分重要。

对于特殊教育高职院校来说心理健康教育更为重要。因为特殊教育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毕业后往往从事和特殊教育有关的职业。特殊教育事业充满挑战,不论是教育对象的特殊性,还是教育方法的特殊性使得学生在工作时要付出更多的辛苦和面对更多的挫折,因此更应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学会如何调适自己,以健康的心理状态面对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特教事业。目前,特殊教育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日渐受到重视,但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在开展这项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构建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一)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一:采取随机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选取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大一至大三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82份。其中有效问卷265份。

调查对象二:采取随机与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选取江苏、山东等地各类特殊教育学校14所的特殊教育教师以及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特殊教育系大三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630份,回收问卷545份。其中有效问卷496份。

(二)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一:采用自编心理健康教育调查问卷,由30道封闭式选择题构成。主要内容涉及学生的背景,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态度、需求以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研究工具二:采用自编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心理素质问卷,由45个描写优秀特殊教育教师良好心理素质的词条随机排列构成。项目采用五点评分,1表示“非常不重要”,5表示“非常重要”。要求被试就优秀特殊教育教师不同的心理素质的重要程度做出判断。

(三)调查数据处理

问卷收集后,对所收集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处理。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态度积极

调查显示,18.1%的学生非常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51.7%的学生比较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两者合计,占所有受调查人数的69.8%。由调查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的自我心理健康意识比较高,对于自身的心理健康比较关注。

此外,调查还显示35.1%的学生认为接受心理健康教育非常有必要,60.8%的学生认为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有必要,两者相加,占所有受调查人数的95.8%。只有1.9%的学生认为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没必要,2.3%的学生认为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无所谓。可以看出,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有很高的认可度,认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有必要的。

(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不明晰

调查表明,在谈及对心理健康标准的了解程度时,只有5.3%的学生选择非常了解,74.0%的学生选择有点了解,17.4%的学生选择朦胧知道一点,3.4%的学生选择不了解。关于心理素质方面,调查表明学生和特殊教育教师之间对于所需心理素质的认知差异较大。数据分析显示,特殊教育教师心理素质结构包括自我调试心理素质、品德心理素质、师生关系心理素质、个性心理素质、自我提高心理素质和基本心理素质六个因素。学生对这六项素质的重要性都存在明显的低估现象。

此外,通过调查发现,引发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比较多,包括:前途及就业问题(64.2%)、学习问题(58.1%)、人际关系问题(49.8%)、环境适应问题(44.2%)、经济问题(39.2%)、感情问题(34.3%)、家庭问题(32.5%)和其他(6.8%)。但在面对以上各种问题的时候,学生往往并不知道如何采用积极的方法和技巧去面对问题,而往往采取一些无助于积极解决问题的方式,这其中包括:转移(娱乐、游戏、看书等)(70.6%)、诉说(向朋友述说等)(58.1%)、发泄(大叫、哭、倾诉、写日记等)(50.2%)、顺其自然、自然调整(41.1%)、压抑(喝酒、睡觉、假装高兴等)(21.9)和其他(2.6%)。可以看出学生在心理调试技巧方面的缺乏。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多样但覆盖面有待提高

在调查中发现,学校采用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阅读栏、主题班会、心理健康活动等多种方式。学生对这些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认可度都较高,例如94.6%的学生认为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帮助,89.1%的学生认为阅读栏有帮助,86.8%的学生认为参加心理健康活动有帮助,84.5%的学生认为参加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班会有帮助。但除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之外,其他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存在覆盖率较低的问题。调查发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普及率最广(76.2%的学生上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除此之外,其他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普及率基本维持在50%左右。例如,55.1%的学生通过阅读栏看到与心理健康有关的信息,48.7%的学生参加过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46.3%的学生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心理健康活动。因此,如何提高这些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覆盖面是今后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心理咨询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心理咨询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心理咨询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具体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教会他们如何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技巧。[2]但是调查显示,心理咨询并没有有效地发挥其作用。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学生对心理咨询呈现出一种矛盾的心理。一方面,当问及“你对其他去寻求心理咨询的同学会表示理解吗?”时,95.8%的同学表示能够理解,以及当问及“朋友遇到心理问题时,会劝对方去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吗?”时,70.9%的学生表示会劝对方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这表明学生对于心理咨询的作用有一定的认可,认为心理咨询能够帮助解决心理上的问题。另一方面,当问及“你遇到心理问题时,会去寻求心理咨询老师的帮助吗?”,77.4%的同学表示不会去寻找心理咨询老师的帮助,呈现出和前面相反的结果。二是心理咨询缺乏持续性。调查显示,有10.6%的学生参加过心理咨询,其中参加过1次心理咨询的学生占3.8%,参加过2-3次心理咨询的学生占6.8%,参加3次以上的学生没有。

三、讨论与对策

如何在已有问题的基础上,积极寻找解决的策略,建立更加完善的特殊教育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笔者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建立层层递进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目标就是要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增强学生的自我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学生的心理问题,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试能力和社会生活适应能力,最终达到自我实现[3]。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体现,因此,为了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需要建立一个层层递进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普及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体系中最基本的部分就是与心理健康相关的一般概念和知识,包括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健康的诊断标准,培养健康心理的途径等方面的内容。此外,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还需要普及与各种异常心理有关的知识,包括各种异常心理产生的可能原因,如何识别各种异常的心理状态,以及如何及时发现自己心理是否异常等等各种知识。

2.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普及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还需要借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帮助特殊教育高职院校大学生更好地应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压力,并以更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不仅要重视一般心理素质的培养,同时不能忽视对今后所要从事职业的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调查显示,特教学生在职业心理素质上的认识还很欠缺,这正是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薄弱环节,需引起重视。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有针对性培养学生这些方面心理素质,为他们将来顺利的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3.推广具体的心理调节技巧。掌握了基础的心理健康知识,并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去面对问题,接下来解决具体问题的心理调节技巧也非常重要。调查发现,学生对许多具体的心理调节技巧十分感兴趣,包括人际关系技巧(67.9)、情绪管理技巧(60.8%)、学会竞争与合作(55.8%)、自我认识与自我成长(54.7%)、压力与减压(54.3%)、有效学习方法(40.4%)等等。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推广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心理调节技巧,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处理问题,保持心理的健康。

(二)建立多种方式相互补充的心理健康教育网

1.提高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覆盖面。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存在认可度高但覆盖率较低的现象,因此为了更好的发挥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功效,提高其覆盖面是个很重要的环节。

首先,要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覆盖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生认可度最高,学校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当作全校一年级学生的必修课,扩大其覆盖率,使其达到100%。其次,学校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其他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覆盖率,如定期开展主题班会,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等,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实到每个系科,每个班级。需要注意的是心理健康教育贯穿整个大学学习过程中,除了一年级新生需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普及基本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之外,二、三年级学生更多地是侧重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心理调节技能的学习,因此,采用的方法需要有针对性,应该选择适合学生年级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

2.建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网。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包含三个方面,其中心理健康相关知识涉及的大部分是理论方面的内容,但良好心理素质以及各种心理调节技巧这两部分内容更多地强调实践练习。这两方面的内容仅仅靠理论知识的传授不足以让学生切实地培养出相关的心理素质和掌握具体的心理调节技巧。因此,如何调整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使各教育方式之间互相作用,互相补充,形成一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广泛覆盖的心理健康教育网非常重要。

首先,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校心理健康阅读栏、心理健康专题讲座等方式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以及良好心理素质、心理调节技能中的相关理论知识,为学生通过其他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加强实践练习提供基础。其次,紧扣相关内容,通过主题班会、心理健康活动等方式来加强学生的实践学习,使得理论知识能够切实的转化为学生自身的素质和可以操作的心理调节技能。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内容上的契合,还需要注重时间上的契合,使理论能够和实践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良好的系统。

(三)深化心理咨询的功能

1.提高心理咨询的问询率。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对于心理咨询的作用和有效性持肯定态度,但学校的心理咨询问询率却较低。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对心理咨询仍旧存在一定的偏见,认为去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是件丢人的事情而不好意思去寻求帮助。因此,如何打破学生的偏见是提高心理咨询问询率的关键。学校应该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加大对心理咨询的宣传力度。心理咨询教师也可以定期在学校组织活动,通过“走出去”扩大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打破学生对心理咨询的偏见。

此外,调查还发现学生愿意选择的咨询方式包括:面谈式心理咨询(39.2%)、网络式心理咨询(35.5%)、电话心理咨询(21.5%)、团体心理咨询(3.8%)。其中网络式心理咨询和电话心理咨询因其匿名性高,获得很多学生的认可。特别是网络式心理咨询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其他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4]学校除了设立心理咨询室外,还可以积极开展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多种形式的咨询,尽可能多地消除学生对心理咨询的顾虑,让学生主动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

2.提高心理咨询的持续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时缺乏持续性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与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识存在误区有关。学生总是希望心理咨询能够像特效药一样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殊不知心理问题的形成是个长期的过程,因此通过心理咨询进行改善和治疗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这往往和学生的预期相反,导致学生进行一次心理咨询后感觉不能立刻帮助自己解决问题而不再去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因此,学校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心理咨询的效果进行宣传,加深学生的了解,使得学生能够正确看待心理咨询的效果。

另一方面,也和学校心理咨询教师的咨询水平有关。调查发现,学校虽然设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但是并没有专职的心理咨询老师。在心理咨询室中为前来求助的学生提供帮助的教师往往都是各系科心理学专业的教师。因此,如何提高心理咨询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非常重要。学校应定期为这些心理学教师提供助人的专业培训,包括如何提高自身的技术和水平,如何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咨访关系等内容,提高其专业化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朝庄,雷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7:10.

[2]张蔚,石晓春.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辅导[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7:271.

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篇10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思路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6-0226-02

西方发达国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始于20世纪50、60年代。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培养培训工作上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我国大陆地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轫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2001年3月,教育部把心理健康教育正式纳入政府工作中,并强调了建设好这支队伍的重要性[1]。2003年教育部出台的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强调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问题,即要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2]。

据教育部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数据分析中心统计,到2007年,全国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专职教师已有2 106人,但与日益扩大的办学规模相比,依然是编制紧缺,师生比严重不足。在队伍结构方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专兼结合的队伍,以兼职为主,专职人员少,兼职的有学生辅导员、班主任、学生骨干、任课教师等,专兼职人员培训制度还未形成,兼职人员培训机会更少[3]。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笔者总结出建立和培训一支包括专职心理咨询师、兼职心理咨询师、心理辅导员、心理信息员、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在内的复合型队伍对于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建设和更加系统、深入、广泛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着重要作用。

一、专职心理咨询师队伍:以发展、教育和咨询为导向的学校级专业化、全方位队伍

专职心理咨询师队伍是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老师,专业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专职心理咨询师必须全面、系统地规划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包括结合学校性质和学生特点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标,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队伍,设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等。具体工作包括: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讲座,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进行定期的心理健康测评,实施日常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工作,培训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等。

以美国为例,1999-2000年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和学生的比例为1∶1681.5。美国设置了完备的课程体系来培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另外还注重专业训练和实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达到专家(是经过硕士学位以后的学习,但得不到博士学位的一种称呼)水平,最少需要54个小时的受督导实习、一年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见习期”。要达到博士水平最少需要78个小时的受督导实习、一年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见习期”。在硕士、博士学位的课程中也都要求包括有督导的实习期,在规定的实习期内,学生们由实习单位的职业学校心理学家给予指导,每周要求工作20-40小时,实习期为10-12个月[4]。

据调查,我国大约不足10%的高校能达到1∶5000的师生比,有的高校则为1∶30000。屈正良等人2006年对我国27所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调查显示,目前我国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有心理学教育学工作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医学工作者,以兼职为主,女性教师多,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上,尚未形成制度。

专职心理咨询师队伍必须是一支专业化水平高、全面发展和全方位教育的队伍,最好能按照师生比1:5000-1:3000来配备,最好是医学、心理学、教育学专业硕士以上学历,最好能达到“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注册系统”注册心理咨询师的标准,即专职心理咨询师在获得其硕士学位后2年内,在有效注册的督导师督导下与寻求专业帮助者直接接触的实践小时数不少于150-250小时,接受有效注册的督导师正式的、面对面的案例督导或集体案例督导小时数不少于100-200小时。

专职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应该包括专业培训和个人成长两部分。主要培训形式是参加培训班和自我学习。专业培训由以下部分组成:心理咨询基本技能培训;心理咨询与治疗高级培训;不同视角的心理培训,咨询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各种培训,如心理剧培训、叙事治疗、焦点治疗、家庭治疗、格式塔心理培训、催眠技能培训等。个人成长也是专业咨询师培训的重要部分,个人成长主要通过自我反思和接受督导来完成,所谓督导是指在培训实习阶段由资深的心理咨询师对培训对象的专业操作状况加以监督、指导和评估的过程。

二、兼职心理咨询师队伍:以咨询和干预为导向的学校级治疗性、实战型队伍

兼职心理咨询师队伍是以咨询和干预为导向的,是学校心理咨询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由校内外咨询师组成,主要负责日常心理咨询值班和危机干预工作,也可以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兼职心理咨询师必须是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思想政治教育等相关专业硕士毕业,要求获得劳动部国家心理咨询师三级、二级认证,同时具有3年以上的心理咨询实践经验,接受过专业督导师的督导。

兼职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包括心理咨询技能培训、心理障碍相关知识培训、危机干预培训、职业道德训练、心理测量工具使用、团体心理辅导培训等几部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要定期选送兼职心理咨询师参加以上相关培训,帮助他们专业上成长;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要组织各类活动,促进咨询师的个人成长,如案例讨论、咨询技能研讨会、个案督导、专家讲座、咨询师成长小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