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导实训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5 21:59:59

教导实训

教导实训范文篇1

一、基本情况

支部个,党工委现有直属党总支个。党员名。其中党政机关支部个,事业单位支部个,公有制企业支部个;现有党政机关在职党员名、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名、企业在职党员名、离退休、内退党员名、其它党员49名;女党员369名、少数民族党员4名。

不断加大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力度,近几年来。县直机关党员干部中相继开展了理想信念、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学党章、正党风、守党纪”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主题教育活动,建立健全了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制度、党员干部定期学习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实行以岗定责、不断强化党员目标责任管理。这些活动的开展、制度的建立健全,从根本上加强了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使县直党员教育管理基本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为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主要做法

创新教育培训管理机制。把提高党员的政治业务素质,一坚持以上好“党课”为主。作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始终把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作为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治本之策,长久之计,培训方式上,采取以上党课为主,充分发挥基层教育阵地的作用,采取分级负责、分级教育管理的办法。培训内容上,突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想信念、宗旨观念、法律法规和党员教育管理知识等。培训阵地上,充分利用县委党校、基层党员活动室、党员电化教育等。党员教育管理机制上,推行党员目标管理,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党工委每年集中组织大型党课4次,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两期,教育培训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1200多人次。

规范教育管理行为。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二健全各项制度。注重建立和完善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各项制度,坚持用制度来规范党员教育管理的行为。从日常教育管理,组织关系转移、流动党员、下岗党员、离退休党员管理,不合格党员和违纪党员的处理、责任追究等各方面进行了规范,各基层党总支、支部也结合各自实际,制订了相应的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同时,还就党内组织制度,党员定期学习制度,制、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各项制度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各基层党支部能够坚持一周集中一次以上学习,每月正常组织一次以上活动,一年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开展一次民主评议活动。各项制度的建立健全,进一步规范了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丰富教育管理内容。本着将党员教育管理融入党建活动之中,三扎实开展党建活动。以开展深入扎实的党建系列活动来不断丰富党员教育管理内容。几年来,坚持面向机关广大党员,服从服务于全县中心工作,相继组织开展了为党旗添光彩”和“解放思想找差距、干事创业促发展”等签名活动,每年还要在县直基层党组织及党员中开展评选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活动。通过树立典型,弘扬正气,促使广大党员以更大的热情投身工作,为党员教育管理拓宽了新的空间,更好地激发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活力。

强化教育管理职责。把加强领导作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关键,四健全党建责任体系。认真贯彻“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方针,深入开展“三级联创”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了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目标责任制,切实履行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责任、狠抓落实。一是落实党建及党员教育管理责任制。经常研究并督促检查,随时掌握党员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将党员教育管理常抓不懈、持之以恒,避免时紧时松的现象;二是强化教育管理。对党员教育管理中,严格制度,明确教育对象、教育时间、教育内容的同时,建立健全党组织生活、党员目标管理、民主评议党员、争先创优等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从制度上强化了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工作;三是注重培养队伍。通过及时的调整充实,组织外出参观学习,培养锻炼了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党务工作者队伍,为做好党员教育培训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三、存在问题与原因

经过各级党组织的共同努力,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总体上看,已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跃上了一个新台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一是一些党员宗旨观念和模范作用淡化,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不明显,有的甚至混同于一般群众。二是有些党员参加组织生活不积极,开展集体活动难。三是党员教育管理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不强,形式还不够灵活。

一是党员教育管理的工作模式、思想观念、工作方法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二是部分单位对党建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分析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不能很好地处理好业务工作与党建工作关系,制约了党建工作的开展,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

四、下步工作打算

全面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党员的理论教育,1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线。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线,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广大党员的头脑,引导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从根本上增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使每个党员在思想和行动上解决能否代表、如何代表的问题。

教导实训范文篇2

一、基本情况

党工委现有直属党总支个,支部个,党员名。其中党政机关支部个,事业单位支部个,公有制企业支部个;现有党政机关在职党员名、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名、企业在职党员名、离退休、内退党员名、其它党员49名;女党员369名、少数民族党员4名。

近几年来,我们不断加大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力度,在县直机关党员干部中相继开展了理想信念、“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学党章、正党风、守党纪”、“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主题教育活动,建立健全了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制度、党员干部定期学习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实行以岗定责、不断强化党员目标责任管理。这些活动的开展、制度的建立健全,从根本上加强了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使县直党员教育管理基本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为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以上好“党课”为主,创新教育培训管理机制。我们把提高党员的政治业务素质,作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始终把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作为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治本之策,长久之计,在培训方式上,采取以上党课为主,充分发挥基层教育阵地的作用,采取分级负责、分级教育管理的办法。在培训内容上,突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想信念、宗旨观念、法律法规和党员教育管理知识等。在培训阵地上,充分利用县委党校、基层党员活动室、党员电化教育等。在党员教育管理机制上,推行党员目标管理,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党工委每年集中组织大型党课4次,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两期,教育培训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1200多人次。

(二)健全各项制度,规范教育管理行为。在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我们注重建立和完善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各项制度,坚持用制度来规范党员教育管理的行为。从日常教育管理,组织关系转移、流动党员、下岗党员、离退休党员管理,不合格党员和违纪党员的处理、责任追究等各方面进行了规范,各基层党总支、支部也结合各自实际,制订了相应的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同时,我们还就党内组织制度,党员定期学习制度,制、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各项制度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各基层党支部能够坚持一周集中一次以上学习,每月正常组织一次以上活动,一年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开展一次民主评议活动。各项制度的建立健全,进一步规范了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三)扎实开展党建活动,丰富教育管理内容。我们本着将党员教育管理融入党建活动之中,以开展深入扎实的党建系列活动来不断丰富党员教育管理内容。几年来,我们坚持面向机关广大党员,服从服务于全县中心工作,相继组织开展了“我为党旗添光彩”和“解放思想找差距、干事创业促发展”等签名活动,每年还要在县直基层党组织及党员中开展评选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活动。通过树立典型,弘扬正气,促使广大党员以更大的热情投身工作,为党员教育管理拓宽了新的空间,更好地激发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活力。

(四)健全党建责任体系,强化教育管理职责。我们把加强领导作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关键,认真贯彻“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的方针,在深入开展“三级联创”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了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目标责任制,切实履行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责任、狠抓落实。一是落实党建及党员教育管理责任制。经常研究并督促检查,随时掌握党员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将党员教育管理常抓不懈、持之以恒,避免时紧时松的现象;二是强化教育管理。在对党员教育管理中,严格制度,在明确教育对象、教育时间、教育内容的同时,建立健全党组织生活、党员目标管理、民主评议党员、争先创优等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从制度上强化了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工作;三是注重培养队伍。通过及时的调整充实,组织外出参观学习,培养锻炼了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党务工作者队伍,为做好党员教育培训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三、存在问题与原因

我们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经过各级党组织的共同努力,总体上看,已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跃上了一个新台阶,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一是一些党员宗旨观念和模范作用淡化,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不明显,有的甚至混同于一般群众。二是有些党员参加组织生活不积极,开展集体活动难。三是党员教育管理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不强,形式还不够灵活。

分析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是党员教育管理的工作模式、思想观念、工作方法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二是部分单位对党建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不能很好地处理好业务工作与党建工作关系,制约了党建工作的开展,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

四、下步工作打算

1、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线,全面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党员的理论教育,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线,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广大党员的头脑,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从根本上增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使每个党员在思想和行动上解决能否代表、如何代表的问题。

教导实训范文篇3

一、基本情况

党工委现有直属党总支个,支部个,党员名。其中党政机关支部个,事业单位支部个,公有制企业支部个;现有党政机关在职党员名、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名、企业在职党员名、离退休、内退党员名、其它党员49名;女党员369名、少数民族党员4名。

近几年来,我们不断加大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力度,在县直机关党员干部中相继开展了理想信念、“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学党章、正党风、守党纪”、“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主题教育活动,建立健全了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制度、党员干部定期学习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实行以岗定责、不断强化党员目标责任管理。这些活动的开展、制度的建立健全,从根本上加强了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使县直党员教育管理基本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为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以上好“党课”为主,创新教育培训管理机制。我们把提高党员的政治业务素质,作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始终把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作为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治本之策,长久之计,在培训方式上,采取以上党课为主,充分发挥基层教育阵地的作用,采取分级负责、分级教育管理的办法。在培训内容上,突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想信念、宗旨观念、法律法规和党员教育管理知识等。在培训阵地上,充分利用县委党校、基层党员活动室、党员电化教育等。在党员教育管理机制上,推行党员目标管理,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党工委每年集中组织大型党课4次,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两期,教育培训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1200多人次。

(二)健全各项制度,规范教育管理行为。在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我们注重建立和完善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各项制度,坚持用制度来规范党员教育管理的行为。从日常教育管理,组织关系转移、流动党员、下岗党员、离退休党员管理,不合格党员和违纪党员的处理、责任追究等各方面进行了规范,各基层党总支、支部也结合各自实际,制订了相应的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同时,我们还就党内组织制度,党员定期学习制度,制、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各项制度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各基层党支部能够坚持一周集中一次以上学习,每月正常组织一次以上活动,一年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开展一次民主评议活动。各项制度的建立健全,进一步规范了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三)扎实开展党建活动,丰富教育管理内容。我们本着将党员教育管理融入党建活动之中,以开展深入扎实的党建系列活动来不断丰富党员教育管理内容。几年来,我们坚持面向机关广大党员,服从服务于全县中心工作,相继组织开展了“我为党旗添光彩”和“解放思想找差距、干事创业促发展”等签名活动,每年还要在县直基层党组织及党员中开展评选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活动。通过树立典型,弘扬正气,促使广大党员以更大的热情投身工作,为党员教育管理拓宽了新的空间,更好地激发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活力。

(四)健全党建责任体系,强化教育管理职责。我们把加强领导作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关键,认真贯彻“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的方针,在深入开展“三级联创”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了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目标责任制,切实履行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责任、狠抓落实。一是落实党建及党员教育管理责任制。经常研究并督促检查,随时掌握党员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将党员教育管理常抓不懈、持之以恒,避免时紧时松的现象;二是强化教育管理。在对党员教育管理中,严格制度,在明确教育对象、教育时间、教育内容的同时,建立健全党组织生活、党员目标管理、民主评议党员、争先创优等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从制度上强化了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工作;三是注重培养队伍。通过及时的调整充实,组织外出参观学习,培养锻炼了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党务工作者队伍,为做好党员教育培训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三、存在问题与原因

我们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经过各级党组织的共同努力,总体上看,已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跃上了一个新台阶,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一是一些党员宗旨观念和模范作用淡化,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不明显,有的甚至混同于一般群众。二是有些党员参加组织生活不积极,开展集体活动难。三是党员教育管理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不强,形式还不够灵活。

分析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是党员教育管理的工作模式、思想观念、工作方法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二是部分单位对党建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不能很好地处理好业务工作与党建工作关系,制约了党建工作的开展,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

四、下步工作打算

1、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线,全面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党员的理论教育,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线,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广大党员的头脑,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从根本上增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使每个党员在思想和行动上解决能否代表、如何代表的问题。

教导实训范文篇4

一、指导思想和目的

2012年度学生军事训练工作,坚持以《高级中学学生军事训练教学大纲》为依据,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要求,适应我国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通过军事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知识和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观念,加强组织性和纪律性,培养吃苦耐劳和艰苦奋斗的作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打好基础。

二、组织领导机构及职责分工

为落实训练计划,加强管理,圆满完成本年度新生军训任务,特成立训练队,训练队在市军训领导小组领导下工作。设队长1人,教导员1人,副队长4人,副教导员14人。队长由市军训领导小组副组长成担任,教导员由市教育局局长担任,副队长由市教育局副局长、市消防大队大队长、市人武部军事科参谋、武警市中队中队长担任,副教导员由市国教办主、各校校长担任,训练队下设行政、教学、政工、保障四个组。行政组由军训队4名副队长、各学校校长和班主任老师组成,各校长任组长,主要负责训练期间行政管理工作。教学组由市人武部、市国教办、市消防大队、武警市中队抽调人员组成,军训队各副队长任组长,主要负责计划安排,组织实施教学和训练考评;政工组由各学校政教主任和各班主任组成,政教主任任组长,主要负责训练期间思想政治工作;保障组由各学校1名副校长和市人武部、消防大队、武警市中队各抽调1人组成,副校长任组长,主要负责教学训练保障和生活保障。

三、练训时间、地点及参训人员

(一)时间:7月25日至9月15日,共53天。

(二)地点:全市各高级中学(含职高)操场或体育训练场。

(三)参训人员:2012级高一新生。

四、训练内容及方法

训练内容:单个军人徒手队列动作、国防知识、兵器常识等。

训练方法:在各学校集中训练,采取先集中后分解,先示范后练习再会操的方法进行。

五、工作要求

(一)按《高级中学学生军事训练教学大纲》要求,周密计划,严格施教。

(二)各中学要抓好教学管理工作,教育受训人员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服从管理,刻苦训练,切实掌握军事技能,确保军训任务圆满完成。

教导实训范文篇5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中医诊断学;教学方法

传统中医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传承,充分体现在中医诊断学中,其背后蕴含的历代医家尚善求真、精诚为医的精神,也正是中医大学生需要培养的道德品质。在中医诊断学教学中,以中医药传统文化为桥梁,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医诊断学课堂中,使学生充分领会科学理论的价值和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已经成为培养德才兼备中医药人才的客观需要。因此,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已成为中医诊断学任课教师的重要职责[1]。如何充分发掘中医诊断学中蕴含的德育元素,实现中医诊断学教学与德育的有机融合,在专业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引导,增强教师文化育人、思政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已成为中医诊断学教学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结合中医诊断学专业特色和大学生性格特点,笔者对授课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实践,以期将思想政治教育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地融入到教学当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1在教学导入中融入“以人为贵”“敬业诚信”思想

《黄帝内经》中提出:“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2]这种认识也正是中国传统医德思想的体现[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有意识地进行“人为贵”思想的渗透引导,教育学生看待患者不应有高低贵贱差别,应当秉着“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的对生命充分负责的态度,“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立志“普救含灵之苦”,提高中医诊断结果的正确性,达到“仁者爱人”,尊重生命的目的。在具体教学中,可通过生动形象的历史典故,把“以人为贵”“敬业诚信”的思想融入教学中,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和对中医诊断学学习的信心,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从而达到教学的情感目标。如通过“扁鹊见桓侯”的望诊情节,使学生体会“见彼苦恼,若己有之,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的医者情怀[4];通过淳于意创立“诊籍”的过程,学习其敬业诚信,教育学生良医处世应当不矜名、不计利,专注于治病救人,传承经验;通过《伤寒杂病论》中指出的“惟名利是务”“省疾问病,务在口给”以及“相对须臾,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等错误做法,教育学生淡泊名利、多闻博识、爱人知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崇高使命,引导其在从医之路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2在诊断技能学习中加入中医人文关怀能力培养

在四诊信息的收集过程中,以患者为中心,综合考虑患者的生理、病理、心理状态,耐心倾听,理解患者的就诊感受,有利于医患之间顺畅沟通,并且能进行心理治疗,化解患者的焦虑,从而大大提高诊疗效果。因此,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显得非常重要。在中医四诊方法和注意事项的教学中,可以使用“嵌入式”的教育,润物无声地教会学生关心和尊重患者[5]。比如通过对“问而知之谓之工”和实际临床病例的讲解,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正确使用四诊技能之外,专心倾听、仔细观察、敏锐交谈等对收集信息、判断病情的重要性。在实训课程中,对学生的接诊技能、医患沟通中的技巧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如通过角色代入对学生进行启发:如果你是患者,医生的哪些行为可以提升你的配合程度?哪些行为不利于病情资料的准确和完整收集?同时应当注意通过教师自身的言传身教向学生传达人文关怀的内容。在学生考核过程中,将保护隐私、检查后帮助患者盖好衣物、寒冷季节切诊时注意医生手温等细节纳入考核评分标准,使思想政治教育以贴近生活和临床实践的方式传达出来,充分发挥育人功能。

3在教学实践环节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优良品格

中医诊断学的实训教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大多采取任务驱动教学的方式。学生要较好地完成实训任务,需要进行充分的合作沟通,整个实训过程能够有效锻炼组内成员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问诊实训中,小组需自行讨论设计病案,并模拟患者,选定另一组模拟医生对本组的模拟患者进行四诊信息收集[6],最后由教师对所设计病案的合理性、完整性、描述的准确性及模拟医生问诊的注意事项等给予指导。由于实训动手性强,知识针对性高,学生兴趣浓厚,参与度高,教师与学生互动良好,这些都为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教师可以在操作演示、讨论、考核、点评过程中,对个别未充分参与讨论,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组织纪律观念和敬业精神的学生进行提醒。纠正接诊语言不够礼貌、检查手法没有充分考虑到患者感受等行为,使学生认识到一名好医生不但应该具备优秀的专业技能,还应当尊重患者、敬业奉献、诚信友善,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精神操守以及合作精神,使他们对“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有进一步体会,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去改正不足,完善自我,有意识地规范言行举止,促进良好职业素养和优良品格的养成。同时,教导学生注意用整体、联系的观点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认识到用全面、系统、准确、动态的观念结合内外环境进行综合判断,对准确把握当前疾病本质和预后的重要作用,并以“卖油翁”的故事对操作中有失误的学生进行鼓励,教育他们勇于实践,勤于实践,熟能生巧。

4结语

育人为本,以德为先。加强中医院校大学生德育培养,既是保持中医优秀传统、发展现代中医诊疗模式的需要,也是培养合格的中医药事业建设者的基本要求。上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看似点滴微弱,却贯穿渗透于中医诊断学的教学过程,潜移默化地教导学生在中医诊断学学习中,逐渐认知、认同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的人文精神[5]。积极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纳入自身职业素养及优良品格的培养中,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秉承“仁、和、精、诚”理念,德才兼备,全面发展,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中医传承人。

参考文献

[1]吴月齐.试论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的三个着力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67-69.

[2]郭霭春.黄帝内经素问校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50.

[3]王婷婷,吕锡琛.《黄帝内经》贵人乐生的生命伦理思想浅析[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9,25(1):17-19.

[4]许二平.《大医精诚》对现代医学人才培养的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0):92-93.

[5]蔡之幸,张振贤,黄瑶.“嵌入式”人文教育在中医临床教学中的实践[J].中医药文化,2015,10(3):61-64.

教导实训范文篇6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校三年来秘书专业实训教学的设计原则、实施过程、实训效果等诸环节的分析评估,探索适应高职高专文秘专业实训教学的模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实用型秘书人才。

【关键词】高职高专秘书实务实训教学

我国高等教育秘书专业创办于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秘书专业适应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在很短时间内得到迅速发展。随着现代文秘职能从过去专注于文书写作转向综合辅助管理,文秘专业教学要从单一的理论教学模式转向综合提高学生的实务能力。

一、我校文秘专业实训模式的探索

文秘专业实训要充分体现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切实贯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具备更广泛的适应能力来应对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同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也要考虑尊重学生的发展期望;系统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修养。

以往在教室或实训室的实训教学空间太小,大部分同学只能是纸上谈兵,印象不深。所以我校秘书专业安排了校内和校外两大部分实训活动,在校内和校外都建设了实训基地。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本校内部资源为学生接触社会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安排学生接触社会,为走出校门踏上社会做好准备。我校实纲明确:秘书专业的实训分成实训室模拟、校内实训、校外实训三块。

(一)实训室模拟

第一、第二学期,配合课堂理论教学,教师设计实训项目,提供项目情境,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小组轮流角色扮演。一部分学生扮演领导、办公室其他人员、来宾等,学生轮流扮演秘书。假设处于某种办公环境和工作事件当中,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扮演,要求学生在实训室中模拟秘书实务的动作、语言以及处理各类突发情况的技巧,强化实务技能。使学生初步体验秘书工作的特点以及职业定位,使理论学习成果得到初步检验。全过程用摄像设备记录下来,在角色扮演完毕之后,进行过程回放,教师与学生共同加以分析、点评,强化对秘书职业行为的理解。

(二)校内实训

校内实训选择校内与秘书工作贴近的学生处、人事处、财务处、各系部办公室等部门,在第四学期安排学生到这些部门实习,充分利用学校的软硬件资源,为学生提供真实、自然的工作环境,使学生适应秘书工作,进一步强化秘书工作技能。

校内实训要求涵盖秘书实务的所有内容,在校内实训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写实训日志,把一天中最有感触、印象最深的一点记录下来,并尽可能结合理论知识,形成自己的思索和独立的判断,这对教师指导实训,学生总结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校内实训结束阶段进行实训总结。实训总结采用口头报告的方式。让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同学和老师面前展示自己在实训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并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相互讨论,加深印象,锻炼演讲能力、多媒体运用能力、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表达的能力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校外实训

校外实训安排在第五学期进行。校外实训一方面弥补校内实训基地的不足,提供真实的实训场景。另外校外实训基地也是对校内实训设备、场所和功能缺陷的有效补充。在校外实训前的准备阶段召开一系列的实训工作小组座谈会,研究、确定本阶段具体的实训方案。落实实训督导老师(每个基地安排一个督导老师),并对实训督导老师进行督导培训。召开实训基地、实训督导双方座谈会,商讨实训的有关事宜,以总的实训方案为依据,根据督导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所在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督导方案和要求,明确各自的责任、义务以及合作的方式。

校外实训前召开学生实训动员大会,向学生说明实训的目的、要求和安排,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的实训方向和对即将到来的实训和实习做出充分的准备。

我校要求学生在校外实训中完成一份秘书职业调查报告,让学生通过对现代企业的考察了解,熟悉专业和职业的具体情况,了解秘书人员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和现代社会企事业单位对秘书人员的要求,同时锻炼学生的调研能力和观察模仿能力。学生在有聘用意向的单位实训,如果在实训、实习期间用人单位与学生双方都非常满意,则可以顺利签订就业协议书,实现就业。

我校一方面不断完善实训管理制度,成立实训工作小组,全面负责实训的组织和管理协调工作;另一方面鼓励专业教师从事秘书实务,提高教师指导实务的能力。针对实训中部分教师和学生应付、拖延和不按规定要求完成实训任务的情况,我校建立了一整套系统的评估制度,包括实习学生的自我评估,实习督导老师的评估,学生对督导老师和实训部门的评估等,通过评估及时发现实训中存在的问题,为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实训督导的选择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对我校秘书专业实训教学模式的反思

在实训课程建设中,我们也遭遇了实训指导难、实训基地建设难、实训成绩评定主观性强等方面的困难。文秘实训很多过程难以量化评判,办公自动化操作、档案管理可以根据实际操作步骤和结果给予量化评判,其他实训,如接待训练、会务管理训练、公共关系训练等属于行为、观念的范畴,具有不确定性,需要根据现实环境加以调整。因此难以做出量化评判,容易导致评价实训质量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弊病。

三年来,我们从无到有的建立了将近10家校外实训基地,这个过程是一个渐进的,与实习单位相互了解、深入合作的过程。和校外实训基地建立合作给专业教学带来的好处也是巨大的。首先,学生能得到正规的实训指导和大量的实习机会以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其次,我们的教师得到了深入实际的机会,有利于其从中提高专业素质,成长为“双师型”教师;再次,实训同时是一种向社会宣传和展示学生素质的窗口,而且也是学生就业的极好宣传。

指导教师是实训教育成败的关键,有效的实训督导应该做到:第一,有系统地安排整个实训的内容,包括考虑实务工作是否适合学生的能力,在有需要时提供适时的支持,保证学生能得到充分的学习机会,使他们能得到专业水平的训练;第二,促进学生的学习,熟知学生处理问题的经验、弱点、强项和疑虑,协助学生克服实训中的困难,提供情绪的支持,并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第三,给学生有益的教导,包括协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与理论,教导学生在实务方面的工作技巧,帮助学生不断在技巧及能力上得到锻炼及提升的机会,促使学生建立个人对专业的认同;第四,给学生做好实践的示范,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仿效自己排除困难以及推动同事间合作的技巧,并在模仿过程中,让学生慢慢理解自己的工作技巧的优势与不足;第五,不断对自己的督导方式及学习表现做出反思,包括描述自己在督导过程中所做的,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在实训中成长。

高职高专实训教学开发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我们的尝试是局部的、初步的,认识是粗浅的。我校将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加大发展力度,不断总结经验,把高职高专文秘实训教学开发建设工作健康地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教导实训范文篇7

一、构建分类培养模式的依据

当前普通高校实施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大多是要求统一化和标准化,针对全体学生制定统一的方案和培养目标,实行标准化管理,忽视了当前大学生之间的个性化差异与多元化需求,不仅不利于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更好地施展特长,而且还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造成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不强,进而难以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只有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分析当前大学生特点,以分类培养模式为载体,注重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积极推动人才培养与就业工作相结合,把就业创业工作渗透到大学生日常培养教育过程当中,才能对大学生按不同需求进行分别培养,使之更加符合就业需求,满足就业要求,解决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难题。基于“分年级、分专业、分方向”的分类培养模式是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目标和发展方向,结合就业需求和就业趋势重新设计的培养模式。一方面,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和意愿,自由选择具有差异教学计划的不同培养方向;另一方面,学生还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修更多的学习内容以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二、分年级教导,构建分类培养模式,找准就业切入点

分年级教导分类培养模式下就业工作主要根据学生处于不同年级阶段的特点,确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学生成长成才。主要包括:一年级生涯规划教育、二年级专业方向教育、三年级分流发展教育、四年级去向定位教育[4]。

(一)一年级生涯规划教育

针对新生群体,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全体学生工作者积极承担职业生涯课程教学任务,帮助大一新生进行科学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开设学院大讲堂、生涯规划讲座、生涯人物访谈、班级成长导师对话、朋辈生涯咨询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对刚刚迈入大学校门的大一新生进行由浅入深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大一新生找准大学的正确入口。

(二)二年级专业方向教育

面向大学二年级学生进行专业技能教育,端正专业态度,培养专业兴趣,加强专业理论学习,夯实专业基础,拓宽专业知识面。积极开展引导学生参加专业社团活动,通过精英校友回访报告会、走访企业、暑假校友走访、大学生挑战杯大赛、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教导学生明确专业方向,夯实专业基础。

(三)三年级分流发展教育

对于大学三年级学生群体,积极做好分流发展教育工作,全面增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专业技能,尤其是增强大三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开展简历设计大赛、面试模拟大赛、专业技能大赛、职场礼仪讲座、考研经验交流会、出国指导讲座等活动,积极做好分流发展、分类培养工作,为步入大四毕业季提前做好准备。(四)四年级去向定位教育针对毕业生,开展去向定位教育,引导毕业生以一个积极向上的姿态走向社会,开始全新的生活。积极开展就业进程表、毕业生一对一服务、毕业生离校教育、爱校荣校教育、求职心理调适等活动,方便毕业生合理选择就业方向和目标,增加就业砝码。

三、分专业指导,丰富分类培养模式,把握就业关节点

以各种专业和社会实践活动育人模式为载体,以教学部以及各教学部所属的专业和专业社团为平台开展分专业指导,丰富分类培养体系。

(一)搭建专业社团平台,提升就业驱动力

专业社团通过与社会企业联合开展相关业务培训及介绍,包括知识竞赛、技能培训、营销策划等业务活动开展分专业人才培养,拓宽大学生的就业知识面。各专业社团聘请专业老师为指导老师,通过开展“财会知识竞赛”、“投资理财知识竞赛”、“股票模拟交易大赛”、“职来职往真人秀”、“商务英语讲座”、“头脑风暴学术论坛”及“创业挑战赛暨创新创意大赛”等一系列与专业知识紧密相关的就业指导与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专业实践能力,提升大学生的就业驱动力。

(二)开展实训实践活动,夯实就业基本功

积极开展跨专业实习教育活动,提高广大在校生的专业实践动手技能。每年暑假在学校商学实验中心组织开展大约400人次、持续两周的跨专业实习教学,将在校生参照正规公司日常运转分别模拟不同岗位,分别担任总经理、财务主管、人力资源经理等职务,将不同专业学生所学不同的专业知识运用到虚拟公司,团结协作、分工配合实现虚拟公司的正常运转。通过跨专业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增强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而且为即将步入社会的在校生提前进行一次“模拟考试”,为毕业后顺利适应职场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重视就业实习指导,增强就业竞争力

高度重视实习基地建设和管理,主动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系列活动。一方面组织优秀在校生进入合作单位的实习基地进行短期专业顶岗实习,进一步锻炼专业技能,增强就业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积极主动邀请就业实习基地的相关负责人来校召开宣讲会、举办校园专场招聘会,不仅将公司的需求和行业的发展最前沿信息及时传递到在校生心中,而且还能够提供就业岗位和机会,又能够对在校生进行行之有效的就业指导。

(四)搭建出国深造桥梁,拓宽就业覆盖面

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暑期赴美夏令营、带薪实习等出国实习实训项目,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综合锻炼,不仅能够通过出国实习、实训锻炼专业技能,而且还能够提高自身外语水平,拓宽就业渠道,为今后出国深造求学搭建好桥梁。此外,整合学校现有资源和师资力量,积极开展专业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从业资格证书教育培训,满足广大在校生对国际和国内权威职业资格认证的需求,进一步细化所学专业知识,缩短大学生求职能力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

四、分方向引导,完善分类培养模式,贯穿就业着力点

完善分类培养模式,积极开展分方向引导,由学生自主选择出国留学深造、考研学术提升和面向社会就业三个方向。三种类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同,与之对应的课程体系自然有所差异。一是对三类人才设计比例不同的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三台阶”必修课程体系,对学术型人才强调学科基础和知识面拓展,应用型人才侧重应用性知识和实践技能。二是根据三类人才和不同学科类别,结合基础知识的差异化需求,对基础课程实施分层教学。

(一)拓展对外合作办学,引导出国深造

积极拓展对外合作办学,满足学生出国留学的需求。与美国纽约理工大学、美国强生威尔士大学、澳洲新英格兰大学等多所国外高等院校开展留学合作项目,为学生搭建出国进修的平台。同时,针对出国留学深造的学生,成立留学交流协会,积极开展出国指导讲座、留学生活体验交流会、出国项目宣讲会、雅思托福培训等活动,为在校生实现出国留学梦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二)举办系列考研指导,引导学术提升

针对考研学术提升的学生开展具有特色的就业教育活动。每年定期开展考研报考专业教师指导会、考研经验交流会、考研心态调整等活动,并合理安排毕业班教学课程和考试日期,为考研学生提供专门的考研自习室,定期由专业教研室老师进行考研指导,给予考研学生更多时间准备考试。

(三)组织就业专项活动,引导优质就业

结合面向社会就业方向学生的需求,积极组织开展优秀校友报告会、银行考试讲座、公务员考试模拟等活动,为就业方向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引导。一方面每年定期举办暑期实习生专场招聘会,为学生搭建实习平台;另一方面结合毕业生就业指导课教学安排,举办专场就业招聘会,并鼓励毕业生积极参加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组织的企业专场招聘会及全校大型招聘会,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和渠道,引导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和优质就业。我国高等教育分类培养模式改革尚处于探索阶段,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会带来很多新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我们要正确分析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与分类培养的关系,认真总结经验方法,制定更加合理的对策与建议,结合自身办学实际,努力办出特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分类培养模式改革的平稳、可持续发展,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栾佳明 刘丽 单位:山东工商学院

参考文献:

[1]陈煜.地方本科院校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7(6).

[2]季诚钧.应用型人才及其分类培养的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06(6).

教导实训范文篇8

字体与版式设计课程是平面设计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其课程教学内容是完全按照平面设计专业职业岗位需求而设计的。平面设计专业的相关职业岗位,如海报、标志、广告、杂志、美编、画册、书籍、报纸、产品样本、网页、企业形象、招贴、挂历等平面设计的各个领域都离不开字体与版式设计的相关知识,因此,字体与版式设计课程教学以职业岗位需求设计仿真项目实训的针对性更强。以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传媒艺术系为例,教师在具体授课时把公司的一系列具体案例带到课堂中,模拟社会工作场景,真正让学生学习进入一定的工作状态,在具体的实训过程中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这样更利于学生的成长,学习的目标也更明确。除此之外,教师还设计一些仿真项目,如设计在线的一系列比赛项目、学生的创新课题等,当然这些完全依靠课堂时间是解决不了的,还需要课后在工作室由教师辅导练习。

二、以工作过程导向设计课程考核方法

高职学生的生源素质现状不甚理想,这在王康健先生的文章《试论高职高专人生导师制的教育美学》中“高职高专生源素质现状分析与思考”模块分析得很透彻,学生基础差、能力弱、学习态度不积极、自控能力差等特点要求教师除了积极引导其学习之外,还要有具体的考核标准,给学生一定的压力,让学生实现主动与被动交互学习,字体与版式设计课程教学也不例外。字体与版式设计课程教学考核更应该有具体的量化考核方法。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传媒艺术系的字体与版式设计课程考核方法依据工作过程设计,内容有基础设计分项、优秀经典案例学习分项、草图分项、项目实践过程表现分项、创新创意分项、习作分项、作品分项等,每个分项按一定的比例结算成绩。这种考核学生的方式相对科学,学生容易接受,也相对公平,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对于作品的主观印象而对学生工作过程中的努力等客观存在因素的忽略,也减少对学生积极性的打击,在一定程度上更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以工作室化制度设计人才培养方法

工作室化制度设计人才培养方法是近几年高校比较流行的方法,工作室作为教学的一个载体,是开放式的教学模式,相对传统教学模式而言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方式,更偏重于技术层面的学习。当然,每个学校的工作室都不同,呈现的教学形态也不一样,即使同一高校或同一系部,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工作室也不尽相同,唯一不可否认的是以工作室化制度培养人才的方法确实行之有效。工作室化教学是对字体与版式设计课程正常教学的有益补充,相对来说教学环境也更加开放,学生在较为放松的状态下学习需要的知识,也能更好地与市场结合。学生主要利用中午、晚自习、双休、节假日及其他一切没有课的时间进行讨论、交流、实训学习。学生管理自己,自己掌控学习安排,工作室完全模拟真实的工作情境,使学生进入一定的工作状态,主要形式表现如下:

1.以项目为载体锻炼学生能力

(1)外来项目外来项目主要是指教师将承接的平面设计社会项目带到工作室,指导学生并与学生共同完成,可以极大锻炼学生字体与版式设计方面的能力。正如王康健先生的文章《高职高专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到的“高职高专学生作品创作思想的观念转变”中的一个方面,即“变‘习作’向‘作品’转型”,使这种创作活动组织产生具有社会性质、艺术性质、价值性质等的智力成果,这是学生真正意义上的“作品”。还有一些是学生自己在社会上联系的项目,属于初级阶段带有创业性质的锻炼,实训这些项目可以更好地与社会、企业有机结合,进行实战,充分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帮助学生夯实字体与版式设计的基础,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达到艺术与技术的和谐统一,更培养了学生面向市场的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

(2)校园内服务化项目校园内服务化项目主要是校园内学生会、学工、校园活动、竞赛等多方面的海报、标志设计,属于服务性质的项目,工作室承接此类项目对于锻炼学生字体与版式设计方面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具有积极的作用。

2.以技能竞赛为平台,提升学生学习激情在字体与版式设计课程的课中、课后,教师会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类型的平面设计比赛,部级、省级、市级、校级,政府主办的、协会主办的等。教师将其参赛启事一一收集并打印出来,张贴在工作室的墙上,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比赛参加。对于获奖的学生,学院和系部每年都会给予不同级别的奖励,这对学生来说是莫大的鼓励,很容易就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基本上晚自习、节假日里学生都会在工作室内辛苦劳作。对工作室制度的探索无形中营造了人才培养的实践环境,而且教学效果非常显著,也容易出成果,学生能力得到平稳提升。

3.大学生创新课题导师制辅导,构建丰富多彩的师生关系每年教师可以带领一批学生组成团队,共同申报大学生创新项目。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沟通、协作。项目分工明确,遇到困难大家互帮互助、解决问题。教师既是良师也是益友,既加强了知识技能的学习,也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同学之间的友情。项目所培养的团体意识、合作交流的精神也是以后就业单位所需求的人才素质。教师“导”得有技巧,也很艺术;学生“学”得很自然,顺理成章,觉得字体与版式设计知识学起来并不是很困难的事。

4.合理评价艺术,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字体与版式设计工作室必有其一定的规章制度和考核评价方式。以工作室平台、实训项目为载体,配合正常的课程教学,其目的是更好地培养学生,杜绝一些影响学习的因素存在;要让学生学得其所,正确地评价对其是一种促进和鼓励。工作室的教师必须以身作则,运用自身的行为,尤其是语言艺术,真诚、生动地从各个层面教导、影响学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说服、打动学生,感化学生,才能真正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结语

教导实训范文篇9

关键词:中职建筑;信息化教学;建筑专业

在如今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的信息技术层出不穷,对我们的实际生活生产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互联网+教育”的教学方式,也在持续地完善教学观念,冲破传统教育的束缚,促进了教学方式的改革。

1信息化教学的特征

信息化教学就是在建立主义教学观念的指导下,对现代化信息教育技术进行充分地利用,利用现代教学的教学方式,可以创建更加优化的教学环境,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踊跃性以及自主性,进而成为知识和信息的主导建造人的教学实践活动。信息化教学具备以下特点:

1.1新颖的教学素材

中职教材在运用的过程当中,版本是很少更新的,因此在教学案例上面,有一定的落后性。尤其是偏向工科专业的教材,因为生产技术的迅速发展,教材上面的案例与工艺等一般都非常的过时,有一些甚至已经被淘汰出局,再用这种教材来进行教学,明显是非常不适合的。然后借助互联网,老师就能够比较综合地认识到最新的专业发展走向,获得有关工艺、流程的信息,让教学的内容可以紧跟时代潮流。

1.2丰富的教学资源

由于教材的容量有限,只能对最重要的内容进行诠释,而协助性的教学资源非常缺乏。学生对于枯燥乏味的教材普遍激不起兴趣。信息化教学为师生打开了一道新的大门,计算机网络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了更加大量的资源,老师能够依据学生专业的特征以及学习的规律找到最合适的教学资源,并且对教学资源进行归纳整理,实现教学的个性定制。

1.3灵活性的师生交流互动

在陈旧传统的教学当中,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是一条线,老师在高的地方,学生在低的地方。而且,由于中职学校的特点,造成了很多时候老师学生之间传播信息的方式就是由高到低的单向传递,很少获得从低到高的反响,从而去利用信息化教学的平台,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就改变成一张网,这张网把每个学生和老师进行互相联系,信息在师生之间传递就会变得更加地简单。

1.4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学当中,老师是知识的教导者,学生是知识的接收人。在学习当中,学生处在一个比较被动的位置。由于中职很多学生都有一些讨厌学习,畏难等想法。因此,在很多状况下,教师运用信息化的教学资源以及教学平台去建立情景模式,安排学习任务,领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从而推动学生去建立知识框架。

1.5有效性的教学评价

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评价具有一定的过时性以及偏向终结性评价,在过程性评价方面一般都是比较困难的。而在信息化教学当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老师就能够更加综合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地去解答学生的疑惑,并且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在信息技术的协助之下,自评和结果的统计都变得非常简单,进而使得教学评价更加地及时,更加具有合理性。

2中职建筑专业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意义

2.1可以给予安全的教学环境

在建筑专业的教学当中,尤其是实训教学,有着专业的特别性。比如,在建筑工程施工当中,施工场地是比较恶劣的,施工现场的状况也比较复杂,这些对于学生而言,都是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隐患的。而利用信息化方式,比如用虚拟技术等,对真实施工场地进行还原,让学生可以受到综合的安全教育,并且熟悉有关的操作流程,再进入到工作岗位,然后进行实际操作,就可以减小事故发生的概率。

2.2可以减少学校的成本

实训教学在建筑专业教学当中占据着非常关键的地位,可是,传统应试教育的实训教学一般都是要消耗非常多的材料。比如楼宇的空调、电梯的组装和维修实训,触及到非常多的管路和线等,而且,非常多的材料都是不能进行重复使用的,这就提高了实训教学的成本。而利用信息化的技术,比如引进先进的仿真设备等,就能对操作流程进行模拟,这样就能够在节约教学成本的前提之下,达到实训教学的目的。

2.3可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建筑专业还触及到非常多的工程图纸,这对学生的想象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这也是中职学生比较缺乏的。利用信息化技术,比如在工程算量专业教学当中,利用“3D仿真教学模型平台”就可以全景展现出有关的模型,有利于让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的去学习有关的知识点,而且有指向性地进行训练,对学习过的知识有巩固作用,非常适合中职学生认知的规律。

2.4可以提高老师的专业水平

如果想要利用信息化教学方式,老师就必须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技术才可以对有关的教学资源进行收集、总结、归纳。老师还要增强教学组织,完善教学方式,让自己从课堂的教导者变为知识的引导人。老师还应该要以与数学有关的标准、工艺和准则,持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所以,在实训教学当中占据着比较高地位的建筑专业进行信息化教学方式,可以提高老师专业水平。

3中职建筑专业信息化教学的策略

3.1改善信息化的硬件设备

信息化平台是进行信息化教学的前提,所以,学校应该把握住这个机会,依据自己学校的特征以及专业的情况,去改善校园网络的覆盖,增加智慧教师、移动终端等硬件设备,才可以为专业教学的长远发展夯实良好的基础。

3.2提升老师信息化素养

提高老师的信息化素养是进行信息化教学的核心。首先就是要时代、互联,参加各种各样的教研活动,经过论坛等交流研讨的方式,和其他优秀的老师进行互相交流。其次就是要教育交流,参加各种专业的培训,从而提升信息技术的利用能力,才可以进行教学方教师的信息化素养的提升,进而就能够推动整体专业师资团队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3.3增强信息化教学实践

验证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实践。公开课和教学竞赛可以让老师真实的沉静下来去做教学上面的研究,进而就可以自主性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学校应该引导老师进行教学实践活动,积极参加一些信息化的教学实践活动,让老师在更好的平台上经过多种多样的实践,加强沟通,从而实现“用比赛促进教育,比赛教育相长”的目标。

4中职建筑专业进行信息化教学的注意事项

4.1留意信息化教学的合理性

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都是服务于教学的目标的。即使信息化教学的优点非常突出,可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对理论知识点更加有效果。所以,老师要依据教学的内容,挑选合理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不要进行盲目的跟从。

4.2关注多媒体技术的有效性

多媒体技术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进行信息传递的关键道具和方式。信息化有关的平台以及运用的软件非常多,性能也都不一样,比如,在力学课程当中,多媒体的实验录像就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化、详细化。老师应该要依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来科学地进行挑选、利用、归纳。改善这些信息化媒体资源,才可以获得更好的教学质量。

4.3注意教学设计的科学性

信息化教学的中心思想就是用情景模式去安排任务,从而推动中职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及小组合作学习,加强中职学生对知识框架的建立。所以,关注传统教学方式和现代信息技术互相结合,使教学中每一个步骤都要相互结合,让中职学生在职业情景模式当中展开自主性的分析,主动去建立知识的框架。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老师和学生的交流是至关重要的,老师的价值观是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老师的教学方式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5结语

总而言之,由于中职建筑专业的特征以及对培养人才的需求,进行信息化教学大有可为。老师应该要紧跟时代进步的步伐,发扬长处、避开短处的进行学习探索,要不断地进行实践,去完善创新出新的更加优质的教学方案,让现代化信息技术可以协助专业教学,进而对人才进行更加高质量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林啸.中职建筑专业信息化教学探究[J].新课程研究,2019,(32):105-107.

教导实训范文篇10

(一)专业课程对实践环节的指导作用不明显

目前,“双导师制”仍处于探索期,国内可借鉴的经验不多,无论从课程设置,还是教师的的素质来说,还不够成熟,仍需不断完善;同时,学校条件、师资条件有限,不能完全满足酒店管理专业所需的人才来教授各项专业课程。作为一个重视实际操作能力的专业,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教导是关键,然而学校目前无法长期稳定的提供这样的专业人才。因此学生掌握的仅仅是课本上的理论,不利于实际工作中的操作环节。

(二)校内实训课程缺乏

由于学校实训实验室建设不够完善,教师多以课堂教授为主,实训课程安排较少,未能组织学生及时体验和操作课本上所涉及的专业内容,理论与实践联系不够紧密,动手能力较弱;问卷调查中,近一半被调查者认为学校的课程设置中没有考虑到理论和实践教学的结合,认为情景模拟、多讲案例是更好的教学方式。

(三)校外实习基地不断变化,酒店实习管理制度不完善

酒店方面对实习生的管理和态度存在简单用工问题。遵循正式员工—帮工—实习生的价值体系,对实习生的重视程度不够;酒店人员流动性大,对员工需求量大,没有足够的时间来等待实习生的适应,大部分实习生到岗即上岗,酒店方面的培训较少;而且对实习生的管理制度不完善,没有专门的实习生管理团队负责管理,遇到无法处理的问题时得不到有效解决,实习生的权益没有保障;酒店方对大学生岗位缺乏正确的分析与设计,只提供部分岗位实习、从始至终的单个岗位实习,且主要的岗位为一线基层岗位,不利于学生全方面了解酒店行业,得到综合锻炼。问卷调查中,97%被调查学生未受到正式员工一样的管理或者部门经理直接的管理,大多数酒店实习生只参加了酒店的新员工入职培训、技术知识培训,涉及管理技能等其他培训较少,在实习后期也只有42%的实习生受到了后续的培训。

(四)学生对专业认识不够,缺乏职业规划

一部分学生选择专业时,缺少对本专业的考量以及了解,对专业的认识程度不够,学习的热度和激情不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也不甚清楚,不利于职业发展;很多学生不满意的不是实习获得的经验和知识,而是实习工资较少、工作量太大等,未能真正领悟实习的意义,为自己做好未来的职业规划。问卷调查中,被调查学生只有73.68%的学生对服务业感兴趣并且对酒店行业有过研究认为酒店行业会是未来非常有前景的行业,却有26.31%的学生因为专业调剂或者报无所谓专业选择的态度选择酒店管理专业。

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双导师制模式的探索与优化

(一)逐步建立完善的校内教学实践体系

引进具有丰富酒店工作经验的管理人员或技师,建立双导师师资队伍;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已有实训室,从纯理论教学向情景模拟、案例讲解等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转换,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组织已实习学生对未实习的学生的操作方面的指导,给学生提供专业交流、实践操作的机会。通过加强学校的实践教学,推动实践教学在课内课外、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学校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结合,使教学体系更加完善。

(二)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合作单位和长效的实习管理机制

制定与本校实际情况相吻合的校外合作单位的标准及条件,选择管理先进、业绩突出、信誉优良的酒店等作为合作单位,与其建立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酒店方面,完善实习管理制度,规范培训方式、内容及奖惩制度,提高实习质量。同时需加强人文关怀,重视实习生的需求和职业发展,增强学生对实习酒店的归属感和忠诚度,使学生更好的接受酒店的实习工工作。

(三)端正学生实习态度,塑造学生的职业感

学生校内学期期间注重对学生专业兴趣的引导,建立积极端正的实践态度。在校外实习时期加强学生的日常管理,学校适时赴酒店走访,即时了解学生的实习动态,适时地指导学生的业务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找准自我定位,做好职业发展规划,全方面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做一个酒店行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