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导技术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18 23:45:36

教导技术论文

教导技术论文篇1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在高等学校开设已有30多年历史,在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已经成为高等学校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培养大学生在信息时代解决工作、学习、专业和生活等信息化技术问题,成为高等学校培养复合创新型人才的基础性教育内容。因此,深化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其核心是进行教育理念更新、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和深化教学内容改革,最终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计算机技术的整体素养。2010年7月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九所“985工程”建设大学在西安交通大学举办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研讨会上,各方面专家对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进行深入讨论,核心问题是如何在信息化时代真正提高我国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会议形成一系列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业界共识,并发表“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联合声明”。

该声明达成四个方面共识:一是大家一致认同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是培养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二是大家旗帜鲜明地确定计算思维能力培养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三是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和教学机制建设,真正确立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基础地位;四是开展以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理论、体系和内容的学术研究。近年来,全国高等学校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围绕这些共识,从计算思维研究方面积极推动有关计算思维理论、体系和方法论研究,并逐步波及理工农医学科、工程领域和社会经济等多个研究领域。,2013年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有关专家齐聚深圳,就进一步推动以计算思维为切入点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项目”研究,并在此会议后发表计算机教学改革宣言。旨在运用计算思维的概念、方法和理念,产生新理论、成果和技术,提升创新型国家经济、科学和文化的等国家软实力。因此,高等学校必须正确认识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在大学教育的重要地位,需要把培养大学生计算思维能力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理念之一,并以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为核心,提升大学生计算机技术素养教育水平。在重大教育理念转型期,高等学校通过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构建适应信息化时代的新型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体系。

二、计算思维对大学生计算机技术素养的基本要求

一般认为,大学生计算机技术素养是大学生通过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及其实践,在计算思维和计算机理论、技术方面获得稳定的技术理论、计算思维、操作能力、技术方法、技术评价和技术反思的综合素养,能够解决信息时代各种计算机科学与专业应用方面的诸多问题,这些技术能力和素质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共同构成了大学生理解现代信息技术世界的必备素质。

(一)大学生必须掌握计算思维方法随着大数据分析平台、高速移动通讯、普适云计算和全球化物联网等新事物不断涌现,世界许多领域正在发生一系列颠覆性的技术突破,以计算思维驱动的计算机技术正在参与和改变当今世界的商业盈利模式、经济增长形态和文化传播方式,在许多领域中人们对于计算思维及其计算机技术参与变革诸多事物的重新认知,可谓日新月异的世界、瞠目结舌的结果。庞大的网上购物成为人们习以为常的消费方式,传统的商业盈利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面临最严重的挑战与转型。人们开始摒弃了依赖经验和直觉的传统决策习惯,将日益依赖于大数据及其分析而做出的极其缜密的优化方案。汇集庞大数据资源的互联网正在数字化改造科学界、经济界和各国政府管理、运营和协作。随着世界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计算思维及其计算机技术应用将无处不在、无事不及和无人不用,计算思维能力和计算机技术素养成为人们认识、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之一。因此,计算机基础课程不仅要教给大学生科学知识,更要教给他们科学思维方法,掌握解决社会、政治和经济等问题的有效武器,并因此而受益终身。一个国家及其国民没经过计算思维的系统培养,将在信息化世界激烈竞争中败下阵来,导致国家处于落后地位、国民个人无竞争力而言。在一定意义上,高等学校计算思维教育已经不仅是大学生个人能力、素质提升的简单问题,而要上升到影响国家战略安全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国事。因为信息时代只有善于计算思维的青年才是在未来世界占有优势地位,他们才能胜任国家繁荣富强、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中国大学生才能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坚定的理想信仰、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充实的知识能力,才能兑现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所以,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通识教育,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我国大学生的思想境界、思维水平和认知高度。生长在21世纪的大学生若不具备计算思维和计算机技术素养,将在数字化环境下失去从业竞争优势。计算机逐步成为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必需工具,数字化逐步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手段,计算思维必成为一个现代公民必须掌握的基本思维模式。

(二)大学生必须学会计算思维方式通过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系统学习,教师使计算思维成为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础思维能力,成为所有大学生处理许多数字化问题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在当前社会活动已经越来越多地依赖计算思维和计算机技术的背景下,大学生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究竟怎样获得计算思维、学习那些知识和怎么学习这些知识,成为大学生接受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尤其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与学过程中,大学生最重要是运用计算思维把需要解决的问题转化为能够用计算机教师解决的可行形式,并形成解决这些问题的计算机具体技术技巧,这也是大学强化计算思维培养所强调的重点内容。计算思维的科学价值和深刻内涵,正在被当今社会的计算机技术发展进一步发现、验证和确立。大学生学会使用计算思维方法解决问题比起学会具体解决实际问题的某个技术,难度要大得很多,相对具体解决实际问题的某个技术而言,显然运用计算思维方法解决问题更加重要和根本,大学生接受计算机课程的计算思维培养已经不仅是学会应用计算机,而是掌握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对于学生从事任何专业、任何工作都是终身受有益的。

计算思维的培养可以造就大学生具有良好思维习惯、扎实知识修养和锐意创新的专业人才。因此,大学生在必须跟上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需要,必须跟上时展的步伐,与时俱进,创新进取,这是信息时代赋予我国大学生接受建设思维培养、完成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学习重任。但在传统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大学生如何建立计算思维的习得方式、教师如何构建计算思维教学模式都是没有先例可效仿,也是相当困难的。这是因为,比起技能学习和能力学习,计算思维的教学、能力的获得更需要探索、创新。因此,大学生需要具有学习新知的勇气、自我挑战精神来探索和习得计算思维能力。目前,许多大学生不能深刻理解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对课程的一般认识还基本停留在计算机理论学习、操作技能培养的浅显层面。狭义的计算机技能培养观念深深地根植于他们的基本认知中,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否未能深刻反映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性质,不能理解计算思维已经广泛渗透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严酷现实。这要求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需要抓住教育部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大好机遇,开展以计算思维培养为切入点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这项改革将会更好地实现专业化和信息化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未来社会大学生对于计算思维、计算机及其技术的理解和应用的整体水平。大学生通过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使得从理论层面理解计算思维的意义、理念、内涵、功能和表达形式,从系统层面科学规划大学计算机课程的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从操作层面认识计算思维是多元化思维能力之一,从实践层面获得不同层次思维能力的创新思考、研究与探索。

三、大学生计算机技术素养教育对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

纵观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在人才培养方面,尽管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作为高等学校公共基础课程,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许多院校课程的人才培养、教学目标定位不准,不能结合大学生所学专业定位计算机基础教学目标,课程内容不能结合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往往教学内容陈旧、学时数量太多或教学质量太差,无法满足社会对专业学学生的基本需要。尤其专业针对性不强、定位不够明确,导致教学内容、知识体系严重偏离专业应用的实际,导致毕业生虽然计算机理论基础比较扎实,但计算机应用工具和方法不熟、实践经验不足、动手能力差,缺乏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扎实能力。在教学方法方面,存在教师课堂传授理论知识,课后学生上机练习,虽然也反复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但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特别是在实践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过多强调理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而忽视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因此,计算思维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尤其对教师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深刻认识计算思维教育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尽管大家有目共睹高等学校大学的计算机课程教学及其成果,计算思维培养已经成为大学通识教育的重要内容,但目前依旧需要解决一些深层次的理论性、制度性和技术性难题,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仍面临严峻的挑战。调查发现,我国大学生计算思维素质很低,表现为大学生能够很好掌握计算机技术,但运用计算思维解决具体问题水平很低,他们不擅长用科学思维而擅长用传统技术来解决现实问题,缺乏创新动力不足、原创成果不多,缺乏引领技术发展潮流的创新能力。教师必须认识到以培养计算思维意识、理念和方法为目标的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大势所趋,加快大学生的建设思维是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从而在根本上提高大学生计算思维意识和计算机应用的素养与水平。

(二)围绕计算思维开展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面临最大挑战,如何构建培养计算思维能力教学体系,涉及教学内容组织、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法改革以及实践教学建设等基本内容,是课程改革最重要、最基本和最关键的部分,同时也是最复杂的教育任务。如何落实计算思维培养内容、目标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还缺乏足够的教学实践、明确的教学规范和充足的教学资源,还需要围绕计算思维开展教材建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配套改革。从根本上解决计算思维的内容表达,清晰阐述计算思维的特征和方法,通过具体的教学内容讲授,使得学生逐步认识、理解和掌握计算思维认识、运用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教导技术论文篇2

作者:张俊丽 李燕 蔡曦卿 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目前存在的问题

中小学校领导对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学校领导对培训的认识不足,严重影响了学校对教师教学理念、教育技术水平的重视程度[4],导致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开展“国培计划”前,参加培训的老师,有近1/3的老师表示学校领导同意来参加培训,原因有:学校经费有限,不愿意让老师外出;面临会考,师资紧缺;老师出来参加培训后,没有人顶替老师的上课任务等等。要想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首先是要从观念转变,领导尤其是中小学校长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的教育技术能力素养,带动教师提高教育技术能力。否则,再多的培训也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培训课程设置缺乏新意和针对性培训质量的关键所在是培训的目标和内容,只有符合教师的需要培训才有针对性,才会调动教师的参加培训积极性和兴趣。然而目前的培训在开展之前,培训机构没有对教师的培训需求和培训期望做充足的前期调研,只是按照培训机构的安排进行授课。有些专业理论都应该是教师已经具备的知识,重复的讲解使教师感觉培训乏味,让教师对参加培训失去信心。在培训方式上,培训模式比较单一,采用传统的专家授课制,没有充分考虑教师的需求差异,最终导致培训达不到理想效果。培训后期跟踪服务不足培训后跟踪是检验培训成效的关键,是培训效果的有力保证。目前的培训项目,大多数随着培训课程的结束而结束,而对教师后续发展的关注较少。教师在参加培训后是否能将培训中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后的教学中,是否有能力传授给其他老师,从而带动其他老师,在提高自己能力的同时,也让大家的能力得到提升,从而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在应用新技术和方法中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缺少能够交流问题的平台,而阻碍教师的积极性,使后续能力的提高得不到保障。

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对策

在国家重视教师能力提升的同时,中小学校也应该建立健全的教师培训激励机制,使教师在参加培训后,既能提升自身的教育技术能力,又能在培训后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在日常的教学中,提高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另外,在教师参加培训的同时,学校应分担由参加培训产生的交通、食宿等费用,以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选择适合农村教学实际的培训资源优质的培训资源是培训成功开展的重要保障,对培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培训开展前,应对参加培训的教师进行前期深入的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细致的分析,了解教师的基本情况、能力现状、教育技术能力水平等。紧密联系新课程教学,针对教师的情况设计培训方案,建设优质的培训资源。加强校本培训,以参加培训的教师所在学校为基本单元,以学校和教师的需求为出发点,以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为主要目标,把培训与教学、科研等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使教师所学到的教学技能和理论能迅速地与教学实践相结合[6]。建设针对农村教学实际的培训资源,将多媒体学科素材资源按照学科划分大类,再按照教学大纲和学科课程目录体系进行归类,这样容易被培训学员所接受,并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去。构建网络培训与交流平台中小学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内容涉及范围广,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师需要不同的学习资源。限于农村地区的教育信息化水平,素材、案例等丰富的培训资源无法在短期内为每个学员所获得。可以通过构建网络培训与交流平台,大量的培训资源可借助平台得以共享,从而大大提高资源的丰富程度。同时对平台的资源经常进行更新,使新的培训资源和信息能够及时地传送到学员的手中。通过构建网络培训与交流平台,可以弥补集中式培训时间短的缺点。培训结束后,教师以及学员可以通过培训平台进行长期的交流,解决学员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问题,巩固培训成果,从而延伸培训时间。在现有的集中式统一培训中,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员交流的机会非常有限,大部分学员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困惑,分享自己的培训成果和教学经验。而利用网络这一大众平台,每一位学员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成果、参与培训交流。网络平台的应用将极大地扩展学员的交流空间,充分发挥出学员的主体能动性参加集中培训的学员之间能通过平台进行进一步的交流,不同地区的中小学教师同样可以参与到学习交流之中,更进一步地扩大了学员交流的范围。采用活动化的参与式培训方式在良好的网络平台和丰富的培训资源的支撑下,可以引入更多的培训方式。参与式培训即为一种新的培训理念下的培训方式[6]。参与式培训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参与者在培训活动和培训体验中反思自己的经验与观念,在交流和分享中学习他人的长处,产生新的思想,获得新的认识,从而实现自我提高。参与式培训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学习热情、已有经验和发展潜力。在参与式培训中,对真实案例的研讨,能够提高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克服以往培训中所学知识因为没有联系实际教学而缺乏良好的操作性,无法直接迁移应用到日常教学的缺陷。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非一朝一夕的努力就可以提高的,需要经过各有关部门的努力,解决现实的问题,为促进基础教育的信息化发展和保障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教导技术论文篇3

20世纪80年代,AT&T公司副总经理ArchineMcgill创新的将美国网球教练TimothyGallway所创造的“教练”同企业管理相结合。一种崭新的管理技术即教练技术诞生了。教练技术作为一种管理理念逐渐响彻西方,随着教练技术在心态、态度、人格、情绪、素质、技能、人际关系、亲子教育等个人成长及家庭和社会生活等领域的广泛传播,各大高校学校也逐渐认识到了教练技术的重要性,纷纷开启与其相关课程或讲座,部分学校如CapellaUniversity,UniversityofMinnesota,GeorgetownUniversity,OxfordBrookesUniversity等已将其纳入教学课程计划中,并给予这类课程相应的学分。英国剑桥布鲁克斯大学(OxfordBrookesUniversity)则设立了“教练与导师实践硕士学位”。在国内,中山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也在不断开展相关培训、专题演讲,部分学校也开始逐步计划将教练技术作为教学课程纳入计划之中。[1]教练技术引入高校,被高校学者、教授等逐步认可,并不断的将其应用于高校管理、教育、就业以及各个专业之中。教练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就是其中之一。

二、研究现状

教练技术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90年代开始被引入中国,其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

(一)萌芽期(20世纪90年代—2000年)

20世纪90年代,教练技术被引入中国。教练技术在中国的发展主要是依托于企业:一种是在华跨国企业将其在北美或者欧洲的教练技术的经验和做法进行推广,一种是外国管理咨询公司及其在华的子公司或者办事处在企业中推广教练技术。在将近十年的时间里,教练技术凭借企业这一平台逐步为广大人士所认可,其中部分人士开始尝试将教练技术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到家庭、个人、高校等领域。2001年,“21世纪企业教练发展论坛”在上海的成功举行,标志着教练技术在中国得到了一定的重视和发展。

(二)发展期(2001年至今)

随着教练技术理念在中国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教练技术的高效性,中国香港和大陆的一些咨询机构开始引进和提供教练技术课程,并颁发相应的证书。部分高校已开设教练技术相关课程。对于教练技术的研究也在逐步增加。据陈国海在《中国企业教练技术》一书中阐述:“迄今为止(2010年),在教练技术的研究方面,国内翻译出版有二三十多种书籍”,比如:Logan,David&King,John著,赵宏涛译的《教头革命》;佩里•佐斯,苏珊娜•斯基芬顿著,王莉等译的《人力资源训练工具箱》和《人力资源训练完全指南》;托马斯•G•克兰著,陈霜叶译的《企业教练法》等。国内研究著述的书籍也在不断的出版,比如陈国海的《企业心理教练》和《中国企业教练技术》;李中莹的《重塑心灵:NLP一门使人成功快乐的学问》;徐敬东的《唤醒沉睡的舞者/中国式NLP———灵性成长学》;胡谢骅的《把快乐还给自己Ⅱ:NLP创造开心的秘密》等等。相关论文献研究也在不断的发表出版,以CN-KI检索为依据,自2002年以来,共发表有关教练技术论文文献147篇,其中企业类教练技术论文有83篇,占总数量的56.46%,其内容主要是以介绍和引入国外企业教练技术的实践和研究成果为主,内容涉及教练技术的新技术和新理念、实施教练技术的必要性、如何做好下属的教练、领导的教练职能等。比如:陈国海的“欧美企业引进教练技术的模式”,文章分别介绍了基于性格工具度反馈以及教练技能等三种引进企业教练技术的主要模式,并且运用具体案例对欧美企业引进教练技术的实际操作和成果进行了阐述。刘宗强的“教练技术在新员工沟通能力培训中的应用分析”,文中以教练技术为核心,分析了在新职工沟通能力培训中的应用。范晓禹的“企业教练技术再认识”,文中通过科学再认识企业教练技术,引导中国企业对教练技术的定位从单纯的培训课程转向企业各级管理者必备的管理技能,使教练技术本土企业化,有效将人力资源转化为生产力。高校类教练技术论文有28篇,占总数量的19.05%,其主要内容涉及高校管理、教学、人才培训、素质教育、就业、学科应用等方面。例如:何华宇的“企业教练技术应用于学校管理的思考”,文章在对企业教练技术介绍的基础上,讨论在学校管理中应用教练技术的渊源,进而说明在学校管理中实施教练技术的步骤和途径,最后指出了运用教练技术应注意的问题。李慧的“教练技术在大学生职业指导中的应用”,文章主要内容介绍了T-GROAS职业指导模型,教练技术的应用的五个阶段(营造良好关系,使彼此信任;明晰自身需求,厘清职业目标;正视现实问题,明晰可能影响;发散思维空间,创新可行路径;制定行动计划,实现理想愿景)进行研究。丁雯的“论教练技术在高校实践指导教师培训中的应用”(2012年),文中论述了企业教练的理念和方法对高校实践指导教师培训的影响;从目标制定与达成技术“心理教练技术”能力测评工具”激励方法手段等方面,阐述了教练型高校实践指导教师培训内容。刘素婷的“教练技术在大学生潜能开发中的应用”(2013年),文中在分析教练技术的内涵、角色定位、核心原理、步骤与技巧的基础上,探索教练技术在大学生潜能开发中的应用,提出大学生潜能开发的具体策略,旨在通过支持大学的心态改变,促进大学生实现从平凡到优秀、从优秀到卓越的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类教练技术有6篇,分别是王富强,贾铭的“教练技术对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启示”(2013年),文中从三个方面来阐述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启示,

1.遵循NLP前提假设,教师应以学生为本。教师进行一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一个前提就是“学生是没有问题的”,教师应该作为协助者,帮助学生自己成长。相信学生自身蕴藏着巨大的潜能,他可以做得更好;

2.教师以成果为导向的理念来进行教学和教育;

3.教师应重新审视自己的定位,把自己作为学生的引导者、陪伴者和支持者。[9]王富强,贾铭的“教练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2013年),文章主要阐述了教练技术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刘向辉的“教练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以课堂教学为例”(2014年),主要概述了教练技术的概念、起源以及教练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必要性和应用性;王富强,李玉祯的“教练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的应用”(2014年),主要内容是教练式沟通、逻辑层次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案例相结合的应用实践研究。王富强,申秀秀的“教练技术指导下教师如何实现教学主体性———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例”(2014年),主要内容是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教师在教练技术的指导下,通过问话式教学提高课堂掌控力,运用教练技术的逻辑层次理论解决教学困惑,运用三脑理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更好的把握教学活动,实现教学主体性。[12]王富强,李玉祯的“教练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的应用”(2014年),文章主要内容是在教练技术的指导下学生通过思维方式、学习心态等方面的改变,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从而实现自身的主体地位。迄今为止,大量教练技术相关书籍以及文献的研究出版,表示着教练技术在中国正以良好的趋势发展着。

三、文献研究特点

源于上世纪80年美国的教练技术,现如今已成为欧美企业家提高生产力的有效管理技术,其研究成果也颇丰,然而教练技术在中国还仅仅处于初步阶段。由上图表可总结得到,当前教练技术在中国的研究特点:

(一)教练技术在中国研究的领域特点

教练技术的研究重点虽然仍然在于教练技术与管理的研究,但是研究领域在不断的向外、向深处扩展。由图1数据可以看到,在CNKI中有关教练技术的论文总数为147,而其中有关管理方面的教练技术则占到了总数量的56.42%。也可以看到,整体上企业类相关论文一直高于其它类领域论文数量,教练技术的研究重点仍然集中于企业类的相关研究。从2002至2008年,教练技术的文献主要集中于企业类和其它,高校类论文为零,但是自2009年开始,高校类的教练技术相关论文开始发表,占到了总数量的19.05%,并且整体呈上升趋势,教练技术的研究领域在不断的扩大。2013年,思政类教练技术相关研究也开始在不断的深入,论文数量占到高校总量的17.65%,而且研究还在继续发展。

(二)教练技术在中国研究的内容特点

目前,我国对于教练技术内容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应用性研究、理论研究和价值研究,理念研究相对较少。在具体的查阅论文之后发现,对于教练技术的研究方向一般是集中在教练技术的概念研究;教练技术的技能研究;教练技术与其他辅助技术的比较研究(教练与传统培训;教练与心理咨询和治疗;教练与指导辅导);教练技术的起源发展研究;教练技术的应用性研究等方面。目前,国内对于教练技术的理念研究相对较少。

(三)教练技术在中国研究的数量特点

教练技术相关文献总量不多,但整体呈上升趋势。从上述曲线图表“总量”线可以看到,自2002年教练技术相关论文研究以来,每年都有相关研究文献的发表,至今为止已发表有147篇论文文献,年平均量为约为12篇,虽然总数看起来不多,但是发展势头良好,而且总体上论文总量也是在不断的上升的。从此也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教练技术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对教练技术的研究也在不断的发展。

四、发展趋势

教导技术论文篇4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效率;教学有效性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深入发展和应用范围的拓展,计算机已经成为现代人工作、生活和学习不可或缺的工具和帮手。高中信息技术是高中阶段一门基础性和实用性较强的学科,但是由于高考压力,很多学校不够重视高中信息技术,只是教会学生如何应付会考,对于实质性的知识更是少之又少。尽管高中信息技术在某些学校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但是,其在学生未来工作和学习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有效提高高中信息技术的课堂效率是打破尴尬、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

一、培养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学习潜力

众多教学实践表明,学习兴趣对于学好一门学科起到关键的作用,有时甚至超越老师的教学技巧方法和教学魅力的影响。学习行为本身就带有主观性,而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思考和思维能力的主观动因,也是第一动因。高中信息技术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是一门学生参与度较高的学科。鉴于高中学习巨大的压力和学习负担,在高中信息技术并不作为高考考试科目的情况下,要想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提高学生学习这门学科的兴趣,激发第一动因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发现兴趣需要靠老师的指导和帮助。这就需要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发现信息技术给生活和学习带来的乐趣以及体会信息技术在未来应用的广阔前景,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走进信息技术、钻研信息技术的热情,不断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拓展学生的四维空间。

二、注重课堂导入,合理安排课程进度

提高高中信息技术的课堂效率,单靠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还不够,还需要教师以优良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让课堂充满乐趣又能教授知识点。尽管一堂高效率的课不是一个老师在滔滔不绝地讲,但是也需要教师发挥组织课堂、推进教学计划的作用。教师课讲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提起兴趣,能否认真领会教材内容。对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来说,要想提高其课堂效率,需要教师在课前导入、课上安排和课后巩固方面都作出努力。

一个好的课堂导入,是一堂精彩课程的开端,也为探索知识打开了阀门。信息技术老师在进行教学时不能直截了当地讲理论知识,要注重用鲜活的事例或生动的故事去引导学生。例如,在讲“图片信息的采集与加工”时,如果直接讲解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和技术原理,相信许多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但是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一段视频、音频相结合的画面,那么学生的兴趣会立即被调动起来。另外,一个好的课堂导入后还要有合理安排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由浅入深,从理论到实操,让学生在张弛有度的学习氛围中学会信息技术、理解信息技术、会用信息技术。

三、理论结合实践,促进知识巩固提升

高中信息技术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理论知识是告诉学生技术生成的理论基础和知识渊源,而实践才是真正对理论的检验,也会在实践应用中提高信息技术水平。提高高中信息技术的课堂效率,就是要用最短的时间让学生掌握最多适合他们发展的知识。信息技术本身就具有实操的特点,如果一味只学习理论而不进行实际操作,那么学到的理论知识就是死的,也不可能对此进行思考、加工和利用。当知识被束之高阁,没有了使用的空间,那么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还有何意义,提高课堂效率还从何说起?

鉴于高中信息技术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特点,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理论结合实践,并且尽可能给予学生实际操作的时间。例如,在学习“文字及其处理技术”时,通过教师向学生讲述文字处理所需要的软件的特点、功能和操作程序后,学生不可能立即明了文字处理软件Word的应用程序,更不会在头脑中形成形象的操作界面,这就需要教师在展示操作流程之后,让学生能够自主练习,以达到对知识的巩固。在操作中,学生也会因为课程中知识点遗漏或者遗忘而有所失误,这就需要教师在旁边进行及时指导、纠正,以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能力提升。

高中信息技术的课堂是否有足够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掌握基本的发展技能,关系到学生能否成为综合素质过关的优秀人才。尽管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在很多情况下还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但是我们相信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信息技术应用范围的扩大,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一定会愈来愈受到欢迎和重视。

参考文献:

教导技术论文篇5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深层次课程整合;合作教学模式

2000年教育部提出全国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2001年教育部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这一系列举措让广大教师意识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并积极投入到课程整合的实践中去,近几年一些先进地区进入整合的深层次阶段后教学质量明显提升,这更让人坚信整合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然占我国基础教育大半壁江山的农村中小学的课程整合大多还在浅层次阶段徘徊。怎样才能突破瓶颈探索一种在农村中小学中切实可行的深层次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使教育成效大幅度提升,是本文提出合作教学的初衷。

一、信息技术学科与语文学科合作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是多重因素造成的。首先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仅有的网络设备和机房使用不够合理(只用于信息技术教学和日常办公);其次教育信息资源匮乏,学校教学资源库无专人建设(信息技术人才匮乏且忙于信息技术教学和硬件维护);最后教师教育信息化观念落后,计算机应用水平低,教师培训落不到实处。

合作教学模式以语文为实验科目,在合理使用现有资源、不增加教师课时的前提下,以先进的课程整合理论为指导,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以语文学习为中心编排课时、整合内容,两科教师以合作的方式建立资源库,利用现有的网络机房、多媒体教室,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信息化环境,帮助指导学生在此环境下完成语文知识的意义建构并完成各自的教学任务。这种模式不仅能解决设备、资源、技术的问题,又能减轻教师负担,使其有目的性的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由此可见合作模式确是现阶段农村中小学快速进行深层次整合、提升教学质量的可行之路。

二、信息技术学科与语文学科合作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1.合作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2.合作教学模式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层次整合理论为指导

深层次整合是指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积极、主动性充分发挥出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得到有效锻炼。

三、信息技术学科与语文学科合作教学模式目标与内涵

合作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培养其思维创新能力,帮助语文教师与学生迅速提高信息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目标,让信息技术教师以合作方式参与到语文课程整合的实施中,将两科课时和内容重新安排与整合,将传统语文课的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转变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生自主探究、协作交流、师生评价总结、知识创新化展示四个环节的一种教学模式。

四、信息技术学科与语文学科合作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

1.教师共同备课,确定目标,准备资源

在备课中两科教师要熟悉教学内容(分析适合什么方式学,需要什么支持),分析学生的综合情况(语文学习能力和信息技术水平),从而确定教学目标,共同进行教学设计,建立网络资料平台(将相关的资料和其他网络资源梳理重组,便于学生探索)。

2.教师启发指导、组织参与;学生自主探究、协作交流

教师创设与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情境,在学生被激起兴趣后,呈现由教学内容转化的若干启发性问题,介绍需要的工具、技术和资源,让学生以兴趣为起点,问题为指导,网络资料平台为辅助,自主探究并形成成果(成果不拘形式可以是文本、演示文档等),完成对知识的初步认识。随后教师组织学生将学习资源和成果共享展示,并通过网络平台以讨论的形式展开协作交流,进一步深化对当前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并及时修正自己的成果。

此环节在网络教室完成,由信息技术教师负责,情境与问题则由语文教师事先提供。学生在此环节完成了知识的一般学习,积累了足够的感性认识,进行了充分的语言交流,便于语文教师开展更深入的教学。

3.师生同评总结,深化认识;教师引导拓展,学生巩固提高

语文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成果展示,让学生简明扼要的阐述,教师和同学可对其进行提问,并给出各自评价。教师将自己的课件进行展示对比,同时也能梳理所学知识,通过这个过程,促进学生反思,找出不足。随后鼓励学生以讨论的方式尝试总结,在学生结论的基础上对本知识进行全面深入的概括与总结。最后出示拓展迁移的问题并创设相关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应用与创新。

此环节在多媒体教室完成,由语文教师负责,教师的评价要全面,总结要到位,拓展形式应多样化。重点是在整个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多说,指导学生会说。

合作教学模式的研究目前仅限于对语文知识学习的研究,这一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合作性得到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当然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更由于自身水平的限制,我们的试验还存在诸多待改进之处,期待老师们的参与和指导。在学科整合这个舞台上,我们要学习的太多太多。

注: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类别:重点名称:信息技术学科与语文学科合作教学模式的研究批准号:[2010]-JKGHBZ-0684”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5.(1)

[2]钟志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6(5)

[3]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电化教育研究,2001(8)

教导技术论文篇6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素质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3-0000-02

How to Better the Quality of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for Teachers

Lan Zhenshi,Wei Rong

(Talent International College Guangxi,Qinzhou5350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advent of knowledge economy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T,the traditional way of education forward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way into a higher demand for teachers,it requires not only the teachers should have good ideological and moral qualities,but also has a strong business quality and innovative ability.Departure from the requirements of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for teachers,talk about how to improve teachers' quality of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Keywords: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Quality

一、引言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理论与实践。现代教育技术强调了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现代教育技术在为教育提供了新的现代化手段的同时,也对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加快了教师专业化的进程,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努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已成为教师教育的必然选择。

二、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师的要求

科教兴国,教育为本,振兴教育,师资先行。教师素质的提高是有效发挥教育功能,推动教育发展,社会进步的关键。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学模式已经开始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教师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一)高尚的道德素质

现代教育本身技术塑造人的事业,教师的内在品质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教师必须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有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这样才能适应时代教育的需要。

(二)精湛的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业务素养,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基本保证。当前教师应对本专业有深入的研究,这样有助于利用多种方式表达教学的内容,从多角度去引导学生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渊博的综合知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科间的划分越来越细,课改的深化,学科间的渗透日益明显,面对这样的变化,教师只有具有渊博的综合知识,做到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有机渗透,才能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准。

(四)具有指导的能力

教师指导的能力主要是:指导学习、指导实践和指导创新,通过指导使学生学会知识、学会做人、学会实践、学会创新、学会生存和学会与人共同生活。指导的能力是建立在教师对现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技术和深厚的专业知识基础之上,借助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学手段,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指导。

(五)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理论包含了两个要素: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系统方法,两者缺一不可。现代教育思想包括现代教育观,现代学习观和现代人才观;现代教育理论包括现代学习理论、现代教学理论和现代传播理论。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指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含其他现代教学媒体)环境下,对信息的获取、储存、加工、创新的全过程,包括了对计算机和网络环境的操作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两部分;系统方法是指系统科学与教育、教学的整合,它的代表是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现代教育技术的目的是促进教育效果的优化;而教育技术是指媒体技术和系统技术的总称。要真正做到技术与教学的完美结合,必须要有广大教育工作者以现代教育观念作指导,以现代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依据,应用系统理论方法去调动、协调和处理教学系统中包括媒体技术在内的各种要素,为学习者创造更加良好的学习环境,才能真正地、满意地解决教学问题。

(六)改进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

树立新思想、新观念、确立新的教育目标。运用教育技术关键是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要求教师真正适应融入到现代教育技术的环境,在教学时要转变教学思想,摆脱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的束缚。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教学虽然已经广泛的开展起来了,但是很多的还是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多媒体设备和信息媒体只是作为演示的工具,没有用来解决教学中的关键问题,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最大效用。按照新的教学理念,应当把教学过程看成是一个师生相互交往、积极互动、研究探索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把现代教育技术更好的运用到课堂中。

(七)建立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的教学结构

要充分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的重要性,综合考虑多媒体信息的应用特点,构建新的教学结构。围绕“整合”创建新型的教学结构,要结合学科教学内容,正确认识教师和学生以及教学内容和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即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地位;教育技术是有效的辅助手段和教学方法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八)要加强学科的科学资源的建设

面对信息化社会知识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的特点,教师要想搞好学科科学,并不断创新,就要重视教学资源建设,这是“教育技术”到课堂的基础。建设包括课件、网络课程、参考资料等丰富的共享资源库,有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源。

三、如何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素质

教师是学校的主角,与教育息息相关。抛开教师,无法进行教育;抛开教育,教师也无由存在与发展。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师素质对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对教师素质上的高要求,就无法培养出合乎现代社会要求的学生。为使教师能够尽快掌握现代教育的知识和能力,我们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组织指导教师进行学习提高。

(一)加强基础理论学习,提高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水平

当今世界处于信息时代,高新技术发展很快。每三年知识增加一倍,每天发表的科学论文一万多篇,发明专利近千件。面对这个千变万化的环境,这么多新知识的出现,要求我们教师在教育改革中要不断地研究问题,研究它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由于每个教师的思维能力有限,提出的教学方案,今年是对的,明年可能就落后了。因此要及时地不断地学习,掌握广阔先进的知识技能,充实自己,改变那些因循守旧、墨守陈规的思维方式来适应教育转轨的需求。

(二)增强工作责任心,培养良好的师德

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多方面的素质。而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则是一名好教师最基本的素质。有了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才能对诱惑不动心,才能立场坚定地实施素质教育,才能脚踏实地地为学生、家长服务。当教师首先要做个好人,然后才能做个好教师。教师在学校要讲师德,走出校门要讲社会公德,进入家庭要讲传统美德,要加强人格修养,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社会对教师的爱心、责任心的要求之高,恐怕是任何其他工作所不能相比的。

(三)增强多种能力,不断完善自身素质

当今社会赋予教师更多的责任和权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教师要胜任就需要有较强的多种能力。教师的观察力、判断力、组织能力、教学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是顺利地从事教育活动所必备的条件。增强管理能力,不仅要维持好课堂教育秩序和纪律,还要管理学生,把学生管理工作变为锻炼学生、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和团结合作的能力的手段。现代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强调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提高教学设备的利用率,注重实验教学,这是实施现代化教育的要求,要求我们要增强能力,不断完善自身素质。

(四)要引导广大教师确立教育现代化观念

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教育现代化是四个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现代化的内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育目标的现代化。教育要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足够数量的、较高素质的合格人才。二、是教育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要在各科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三、是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的现代化。现代教育技术既是教育现代化的具体内容,又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广大教师是现代教育技术实践运作的关键性要素,只有引导他们确立教育现代化的思想观念,才能使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发挥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五)要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的研究

不断带动广大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提高。要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必须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的研究。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信息科技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我们应当重视反映世界先进水平的高新技术发展的研究和应用,借鉴发达国家教育技术发展的理论和经验。要充分考虑现代教育技术的实际情况和基础发展,本着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开展对现有教育技术媒体的开发、设计、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充分发挥现有媒体的作用和效益。

(六)必须加强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素质的研究

重视素质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理论的研究,找准现代教育技术为素质教育服务的结合点和着力点。首先、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应当重视和鼓励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以及研究成果的宣传推广、应用和普及工作;第二、要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专业队伍在研究和推广、示范和辅导方面的作用和优势;第三、要组织现代教育技术学科与教育科学和各专业教师的合作研究,找准三者的结合点,建立起现代教育技术、素质教育理论于其中的各学科的教材、教法、学法体系、带动广大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提高,加快教师专业化的进程。

四、结束语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是渗透教师专业发展各个层面的核心内容。我们必须在教师专业发展中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理念及实践的运用,增强多种能力,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素质的研究,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特色与作用,才能很好地发展教师能力,取得教师教育的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南国农.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2001,9

[2]陈永明.现代教师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3]何克抗.从信息时代的教育与培训看教学设计理论的新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1998,10:9-12

教导技术论文篇7

[关键词]教育技术;耦合;共振;周期;原理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1)09―0025―04

引言

教育技术的功能主要是借助信息和能量的转化,通过超越时空局限实现对教育环境的全面优化,形成有效促进师生间认知与情感相互作用的教育场。从教育场视野来研究教育技术,不仅符合信息时代教育资源存在的广延性,而且能更好地揭示特定教育信息环境中多层次、多侧面因素的交互作用,有助于我们树立教育与技术动态耦合,生成教育技术的观念,明确增强其共振效应的努力方向。

一 教育场:研究教育技术的独特视野

教育场视野有助于突出教育技术的学科特性。19世纪法拉第(Michael Faraday,1791―1867)提出的“场”概念,在解释以电磁波方式存在的教育场方面,具有针对其物理特性的独特适合性。迪尔凯姆(EmileDurldaeim,1858―1917)1895年所著《社会学研究方法论》提出,任何事物都须在一定的“场”中存在,而这种场就是社会的整体环境。最近有研究者提出“教育场是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介质和社会环境四者之间物质、能量、信息相互交换而形成的时空统一的、多维的、动态的教育整体存在形态。”这类关于“场”和教育场的阐释,与美国教育技术与传播协会(AECT)在教育技术的多次定义中,把教育技术作为教育过程和资源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但仅此还不够,还必须看到主客体之间、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格式塔心理学派先驱克勒(Kohler Wolfgang 1887―1967)提出的场模型,包含了“场效应”、“感知场”和“认知场”等概念,后来他的学生勒温(Kurt.Lewin 1890―1947)发展为心理场论。用心理场的观点来分析师生与教育技术形成的环境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更有针对性。基于此,笔者于2003年提出“教育场是由多种能产生教育影响的资源,以动态能量、信息或物化状态方式交互作用,形成具有时空统一性的立体组合式的教育资源存在形式及其在认识主体中投射的心理状态和意识形态。”。这一概念表明(1)教育场是一种活动性存在,具有交互作用性,它能较好地解释教育与技术交互作用生成教育技术的实践状态;(2)具有主客体耦合产生教育影响的属性,有助于阐释教育技术作为环境与师生耦合的作用状态;(3)具有时空统一的结构性,这一特性在说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有其针对性。

教育场视野能更好地解释教育技术学的核心问题。首先,能更好地解释教育技术定义的变化特性。从教育技术涵义的变化看,长期以来域内专家主要是在教育与技术关系问题上争论不休。无论将教育技术理解为“教育中的技术”,还是理解为“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与方法的总称”,都是“教育”和“技术”的交叉与整合,反映的是其耦合后生成的双重结构。如果仅从教育技术静态结构理解,则会因视角和立场不同而得出关于教育技术的不同界定。而从教育场耦合生成视角出发,则会根据当时文化背景、技术力量现状和教育实践条件,形成适合当时教育与技术耦合生成状态的定义。这正是AECT从1963年以来,根据教育与技术耦合生成的阶段特征,不断更新教育技术定义的根本原因。其次,有助于切合实际地解决教育技术学的价值取向问题。文化、教育、技术的三维结构性,导致在教育技术本质认识上,因研究主体立足点不同分为三种路向。即以海德格尔生存哲学为基础的文化研究路向;以教育学思维方式形成的研究路向;以技术为核心的研究路向。如果说文化研究路向直接受制于文化理论指导,那么教育学和技术研究路向的形成,则受到研究主体背景文化和经验的影响。因此,研究主体如果仅仅从自身文化背景和经验出发,来解读教育技术学的价值取向必然有失偏颇。由于教育技术的实践者主要是教师和技术人员,因此考察教育技术价值取向的应然状态和可能走向,符合实际的路向是以特定的哲理为参照,考察两类群体合力作用下教育与技术耦合的践行方式。最后,能更好地解释教育技术的实践生成问题。在教育技术实践中,我们经常看到师生并不按理论家鼓吹的观点行事,理论研究者对此通常采取反驳和强硬的态度,认为是由师生素质低下而导致的。从教育场视野考察,教育技术理论尤其是立足于生存哲学和教育学演绎出的理论,只不过是指导师生将教育与技术耦合,生成真实状态的教育技术的精神因素。实践者的文化背景、经验、技术知识和教育现状,尤其是教育与技术相互需要的急迫性,才是直接影响其耦合生成教育技术的关键要素。实践者只有将理论指导与这些因素结合,灵活地加以运用才能生成符合现实需要的教育技术。

二 耦合:教育技术的基本原理

耦合本指“连接两个电路,使信号从一个电路传递到另一个电路的过程。”在教育场中,耦合不仅指两个及以上事物之间、主客体之间、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且还以多种信息和能量交换、心理效应等形式发生作用。耦合概念便于解释教育与技术相互作用的特征,深化人们对智慧型教育技术在师生心理作用中的认识。首先,有助于区分两类教育技术的不同作用方式。我们通常以主-客体思维方式来看待教育技术,把它看作创设教学环境的手段。对物质范畴的教育技术来说是正确的,但是就教学设计、“主导一主体”教学结构之类的教育技术而言,则是超越“主一客”关系而达成的主体间的耦合,其本身己是主体之间认知作用的一种方式而不只是中介。其次,便于进入心理层次对教育技术做出分析。资源有限理论认为,“人的认知资源是有限的,而任何学习和问题解决活动都要消耗认知资源,都有可能造成认知上的负荷”。教育技术的目的就是要借助知识信息的重组,由文字表述向图形和直观表达方式转化,最大限度地降低认知负荷。为此,教育技术不仅仅是教育中的技术,更是帮助学生提高认知能力的技术。尤其是根据教育过程发展需要,从教育手段、教学设计、教育信息组织等多方面,围绕学生心理需要组成的全面耦合技术。

耦合性广泛地存在于教育技术理论研究与实践之中。首先,教育技术理论创新是由教育理论与技术发展的耦合状态决定的。无论是技术革命还是教育理论创新,只要有一方或双方发生质的变化,就会向另一方提出新的要求,导致研究者对教育理论与技术认知所形成的耦合关系发生质变,形成具有新的教育价值取向或技术革新的教育技术理论。当技术处于直观教具和视听媒体阶段,传统教育理论与之耦合生成

的是电化教育理论;而当技术发展到计算机水平,当代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与之耦合生成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其次,研究者建构教育理论中具有多元耦合的生成性。研究者总是生活在现实社会之中,民族文化会影响其思维方式,利益立场影响其价值取向,职业经历形成的认知经验直接对外在信息的建构发生作用。研究主体背景因素结构的差异,必然导致耦合生成的教育技术理论不同。第三,在教育技术实践活动中,广泛存在着耦合性。远程教育技术具有耦合的中介作用,它把相隔上千里的师生耦合在一起,互动生成远程教学实践活动。混合学习理论主张“把传统学习方式优势和数字化学习优势结合起来,使两者优势互补”,目的也是使教育技术在学习环境与学习主体耦合中,更好地发挥技术桥梁作用。第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彰显耦合性。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由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一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这既改变了中国传统教学中以教为中心的结构,也克服了西方国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以学生为中心的弊端,突出了教与学的双边耦合特性。最后,教育技术在文化生成中的耦合作用。“当技术被置放在教育、人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之中”,“技术就成为一种海德格尔所言的‘集聚’,集聚了与教育有关的所有内涵。”这种集聚,在教育学人那里主要表现出的是对技术的教育理想设计。而在技术至上的人那里,则表现为技术世界对人的生命立法,确立的是理想“技术人”标准。总之,都是根据主体对教育与技术耦合取向的认识,利用技术手段来聚集相关的教育要素,耦合成其所需要的教育技术文化。

三 共振:耦合衍生的目的原理

教育技术中,耦合的目的除了增强相关要素的联系性外,就是为了使其产生叠加和协同效应,放大相互间所产生的作用。因为耦合效应主要是从数量上模糊地描述相互作用产生的效果,对产生条件及其能量辐射方向等未做深入研究。因此,笔者引入共振概念来说明耦合所产生的效用。共振是指“系统在周期性外力的作用下,当外力的频率和系统的固有频率接近时,系统的振幅急剧增大的现象”;“在某些微观过程中,常有在某一条件下,过程发生的几率比条件稍有不同时的几率急剧增大的情况,这种现象称为共振”。根据共振的概念,“并不是所有的教学信息场中的信息,都能对学习者的学习心理场产生作用。”学习者的心理世界中有一种固有的知识结构图式,只有当教学信息场中的知识结构与接受者的心理图式相近时,以特定的教学设计形成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恰当耦合,才能激活并唤醒学习者的心理图式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教育技术资源之间产生共振,这就是教育技术的共振原理。由此可见,耦合是共振的前提,共振是耦合的结果。

教育技术中的纵横共振效应。影响整个教育技术发展的主体不外研究者、技术开发者和运用者,其中理论研究者影响着教育技术发展方向,技术开发者影响着教育技术的发展水平,运用者则决定着教育技术的发挥状态。根据耦合原理,三者间必须相互学习、沟通,明确各自之间的相互需要,形成一致的耦合心向。但要形成共振,关键还要有外力驱动。因为共振的前提是具有相近的“心跳频率”,所以需要借助奖惩制度的外力推动,形成对教育技术理论研究者的技术知识培训,对技术研发者的教育理论培训,并让这两类人员深入教育技术实践第一线。对一线教师,则需加强教育理论和技术使用的培训。这样才能克服理论研究者过于浪漫轻视技术的作用;技术设计者无视师生需要盲目推崇技术至上;运用教育技术的教师我行我素的弊端。只有让三者找到价值取向上的共鸣点,才能形成三大主体间的纵向耦合、共振!在教育技术实施中,涉及到教师、学生、教育中介三大方面,教育中介又包括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手段与方法等要素。这些要素都能以教育技术为载体,形成师生耦合的环境和桥梁,促成师生心灵共振。尤其是教学设计,它是达成师生心理共振的主要手段。无论是西方要求围绕学习主体设计教育资源,营造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教育技术环境;还是中国以“主导.主体”方式进行的技术信息与课程整合,都突出了以耦合方式产生共振放大效应的设计思想。这些共振效应的产生,最终都有赖于利益机制的驱动。因为共振以叠加和协调方式推进,而叠加需要过度强化,投入超常精力;协调需要多方共赢,所以没有强大的利益驱动,要实现各方面、各要素间的横向共振是艰难的。现实教学中,在升学获奖利益驱使下,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幻灯制作,学生对学习资源的取舍和学习软件的选择,都是紧紧围绕考点引发共振效应,就是最好的例证。

四 周期:耦合衍生的过程原理

教育与技术发展的周期性,导致教育技术的周期性变化。有研究表明技术发展具有两大周期;在当代中国的技术发展过程中,也呈现出“强化一客体更新一主体更新一组织管理更新一强化……”这样一个周期性规律。当技术发生这样的周期性质变之时,必然要求教育者将新技术用于教学活动之中。同理,当教育进入新的发展周期,也会对技术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即使现有技术不能满足其新要求,技术开发者也会设计出综合运用现有技术的新模式,实现教育与技术之间在不同水平和结构意义上的耦合与共振。从世界范围看,教育与-技术耦合生成的教育技术,也的确呈现出近似周期性的阶段发展特征。在直观教育技术阶段(17世纪中叶.19世纪末),技术只是作为实现以教师为中心的物化手段,形成了传统教育与传统技术媒体的结合。在媒体技术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以机电技术为基础的视听教育技术,20世纪中期任务分析、行为分析、形成性评价等系列智慧技术方法,围绕学生中心实现了现代教育与现代技术的耦合。而系统技术阶段(20世纪70-90年代),将现代系统科学方法论应用于教育领域,形成了以“教学设计”为代表的智慧型教育技术,实现了当代教育与当代技术的全程耦合,技术对教育产生了一定的预设性控制作用。在信息技术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多媒体技术出现,由此进入了多媒体化、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教育技术不仅重视硬件和软件的使用,而且关注教育信息处理以及人的行为模式、思想观念等,从而进入了社会、学校、家庭,全方位地渗透进师生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之中,实现了物质技术、主体心灵多方面的耦合与共振。在如此全面、全程的耦合情境下,教师的主导作用显得更加重要。因此,中国“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欧美混合学习理论等应运而生。

教导技术论文篇8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主管、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主办的面向广大教育、科技工作者的学术刊物。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为部级刊物,为各界有识之士提供各类评级、提干投稿平台。本刊欢迎您踊跃投稿,为您提供快捷渠道。2009年5月份,引入“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曾用刊名:国外科技动态 

主 管: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主管 

主 办: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国内统一刊号:cn11-5599/n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9795 

邮发代号 80-616 

国外邮发代号:m4078 

创刊年:1972 

周 期:旬刊 

杂志级别:部级 

出版地:北京市

办刊宗旨

办刊宗旨深入研究、预测、报道科教创新发展现状以及改革热点、焦点;广泛探讨、交流科教工作中的优点;多方位、多层次介绍科教创新的前沿性内容;有效传播我国科教工作中的新理论、新方法;合理构建我国科研教育学术交流平台,推动和促进我国科教创新事业的发展。 

主要栏目

作家作品研究、体育与艺术教育、图书馆论坛、理论前沿、电化教育研究、远程教育研究、师德建设、科研成果、文史研究、语言学研究、职业技术研究、教学管理、教育管理、科教动态、科教论坛、科教创新、科教研究、师生思想建设、教育心里研究. 

教导技术论文篇9

>>河北2014年自考报名时间 | >>河北2014年自学考试时间

2014年河北自考科目安排(自学考试各个专业的考试科目不同,具体点击查看:自学考试科目) 专业 层次 学制 主要课程 音乐教育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声乐、基础和声、合唱与指挥基础、基础钢琴、艺术概论、民族民间音乐、音乐欣赏、中学音乐教学法、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基础钢琴实践、基础声乐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音乐史、中外音乐欣赏、和声学、音乐作品分析、歌曲写作、音乐教育学、音乐美学、简明配器法、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实践、视唱练耳实践、毕业论文 经济法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公司法、经济法概论、刑法学、合同法、税法、国际经济法概论、劳动法、计算机基础、人力资源管理 本科 两年 英语(二)、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学、国家赔偿法、经济法学原理、企业与公司法、行政法学、劳动法、金融法概论、房地产法、环境法学、税法原理、行政诉讼法、财务管理学(辅修) 市场营销 专科 两年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财经类)、大学语文(专)、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消费心理学、谈判与推销技巧、企业管理概论、公共关系学、广告学(一)、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二)、市场营销策划、金融理论与实务、商品流通概论、消费经济学、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企业会计学、国际市场营销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含实践) 公共关系 本科 两年 人际关系学、公共关系口才、现代谈判学、公共关系案例、国际公共关系、公关政策、企业文化、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领导科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现代资源管理(一)、广告运作策略 行政管理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专)、政治学概论、法学概论、现代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市政学、人力资源管理(一)、公文写作与处理、管理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社会研究方法、秘书工作 、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公共政策、领导科学、国家公务员制度、行政组织理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社会学概论、中国行政史、中国文化概论、普通逻辑、财务管理学、秘书学概论、企业管理概论 汉语言文学 专科 两年 文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外国文学作品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等 本科 两年 美学、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二)、外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英语(二)、两门选修课、毕业论文 涉外秘书学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专)、公共关系、外国秘书工作概况、涉外秘书实务、涉外法概要、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文学作品导读、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经济法概论、秘书语言研究、公关礼仪、交际语言学、国际商务谈判、中外秘书比较、口译与听力等 对外汉语 本科 两年 现代汉语、实用英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外国文化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英语表达与沟通(实践环节)毕业论文等 英语翻译 专科 两年 英语写作基础、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笔译基础、初级英语笔译、初级英语口译、英语听力 本科 两年 中级笔译、高级笔译、中级口译、同声传译、英汉语言文化比较、第二外语(日/ 法)、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毕业论文 日语 专科 两年 基础日语(一二)、日语语法、日本国概况、日语阅读(一二)、经贸日语、日语听力、日语口语 本科 两年 高级日语(一二)、日语句法篇章法、日本文学选读、日汉翻译、第二外语(英/法)、现代汉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日语口译与听力、毕业论文 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二)、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听力,口语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外贸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英语听力、口语、外贸英语阅读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外贸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公共事业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社会学概论、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关系、社会调查与方法、行政管理学、文教事业管理、计划生育管理、秘书学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公共事业管理、公共经济学、非政府组织管理、行政法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管理信息系统、毕业论文等 工商企业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国民经济统计概论、企业管理概论、生产与作业管理、市场营销学、中国税制、企业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经济法(辅修)、民法学(辅修);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国际贸易管理与实务、管理学原理、财务管理、金融理论与实务、企业经营战略、组织行为学、质量原理、企业管理咨询、合同法(辅修)、行政法学(辅修)。 国际贸易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法律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英语、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商法、中国对外贸易、WTO知识概论、市场营销学等 本科 两年 国际市场营销学、世界市场行情、国际商务谈判、企业会计学、国际运输与保险、西方经济学、外国经贸知识选读、涉外经济法、经贸知识英语等 金融管理 专科 两年 证券投资分析、保险学原理、银行会计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经济法概论、基础会计学、管理学原理等 本科 两年 管理会计实务、国际财务管理、公司法律制度研究、英语(二)、电子商务概论、组织行为学、风险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审计学、政府政策与经济学等 会计(电算化)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数据库及应用、财政与金融、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本科 两年 高等数学(二)、、英语(二)、数据结构、审计学、管理学原理、通用财务软件、计算机网络基础、财务报表分析(一)、金融理论与实务、高级财务软件、操作系统。加考课程: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学、成本会计、基础会计学、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人力资源管理 专科 两年 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学、人力资源经济学、企业劳动工资管理、劳动就业论、社会保障、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公共关系学、应用文写作等 本科 两年 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人力资源培训、人事测评理论与方法、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绩效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理论与策略、管理信息系统等 文化事业管理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写作、中国文化概论、文化管理学、文化行政学、文化政策与法规、文化经济学、文化策划与营销、艺术概论、社会学概论、民间文学、计算机 文化产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国文化导论、文化产业与管理、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文化市场与营销、外国文化导论、媒介经营与管理、文化服务与贸易 经济信息管理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经济信息导论、计算机信息基础、信息经济学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应用数学、中级财务会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社会研究方法、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数据库及应用、电子商务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应用数理统计、经济预测方法。 游戏软件开发技术 专科 两年 英语(一)、高等数学、计算机游戏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游戏作品赏析、计算机网络技术、游戏软件开发基础、市场营销、动画设计基础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游戏创意与设计概论、可视化程序设计、艺术设计基础、多媒体应用技术、DirectX、Java语言程序设计、游戏开发流程与引擎原理、游戏架构导论、软件工程、游戏心理学等 电子商务 专科 两年 电子商务英语、经济学(二)、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市场营销(三)、基础会计学、市场信息学、国际贸易实务(三)、电子商务概论、商务交流(二)、网页设计与制作、互联网软件应用与开发、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综合作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数量方法(二)、电子商务法概论、电子商务与金融、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互联网数据库、网络营销与策划、电子商务安全导论、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商法(二) 信息技术教育 本科 两年 英语(二)、物理(工)、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工程、数值分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辅助教育、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字逻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研究 计算机及应用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高等数学、英语(一)、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计算机应用技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导论、计算机组成原理、微型计算机及其接口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操作系统概论、数据库及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物理(工)、离散数学、操作系统、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电子政务 专科 两年 行政管理学、公文写作与处理、公共事业管理、行政法学、经济管理概论、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概论、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公共管理学、电子政务理论与技术、政府经济学、信息化理论与实践、网站建设与管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电子政务案例分析、信息与网络安全管理 电子技术 专科 两年 英语 (一)、电工原理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线性电子电路、非线性电子电路、数字电路、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电子测量、音响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 及应用 、办公自动化 设备、 电子工程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工本) 、物理(工)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工程经济、信号与系统、计算机软件基础(二)、数字信号处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自动控制理论(二)、声视频技术 服装设计 专科 两年 构成艺术、服装工艺、服装结构设计、服装款式设计、服装纸样设计、服装市场营销等 本科 两年 服装设计、服装纸样设计、服装图形设计、服装计算机辅助设计、服装立体剪裁、展示工艺、企业形象设计、服装饰品设计等 数控技术 专科 两年 机械设计基础、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数控编程与操作、CAD/CAM、电工学等 本科 两年 模拟数字及电力电子技术、传感器与监测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机床数控原理、CAD/CAM软件应用、模具与现代加工技术等 视觉传达设计 专科 两年 构成艺术、插图艺术设计、包装结构与包装装潢设计、平面广告设计、机构形象设计( VI )、商品摄影、POP与DM广告设计等 本科 两年 书籍装帧设计、包装工艺与设计、创意网页设计、影视广告、方案与脚本、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展示设计、家具设计 动漫设计 专科 两年 构成艺术、字体设计、动画基础、动画运动、电脑图像设计、动画概论 本科 两年 漫画设计、动画场景设计、动画分镜头、二维动画制作、三维动画制作动画特效合成、动画创作 生物技术 专科 两年 普通生物学、食品分析与检验、发酵工艺学、生物制药技术、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工程、基因工程、酶学、病毒学、现代生物技术导论等 生物工程 本科 两年 英语、工程制图、化工原理、生物工艺学、微生物遗传与育种、生化工程、生物制药学、生化分离工程、高等数学等 食品工程 专科 两年 基础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艺学、食品分析 本科 两年 食品工程原理、食品营养、食品加工技术、酿造食品加工、食品法规、食品包装与设计、农产品储藏运销学、计算机应用基础 景观园林 本科 两年 英语、园林工程制图、园林艺术原理、景观生态学、园林建筑学、园林CAD、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学、3DMAX、园林植物保护学、园林美学 新闻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汉语基础、社会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新闻学概论、中国新闻事业史、新闻采访写作、报纸编辑、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广告学、新闻心理学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新闻评论写作、新闻摄影、外国新闻事业史、中外新闻作品研究、传播学概论、公共关系学、新闻事业管理、文学概论 应用心理学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心理测量、普通心理学(含实践)、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认知心理、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学史、变态心理学、学习心理学、心理咨询原理与技术(含实践)、学校心理学、心理诊断、行为改变技术(含实践) 小学教育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教育原理、科学技术社会、小学教育心理学、小学科学教育、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小学语文教学论、小学数学教学论、小学班主任、素质教育导论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课程与教学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中外教育简史、中小学教育管理、比较教育、小学艺术教育、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中小学教育信息技术、学校管理心理学、教学设计、德育原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学 专科 两年 学前教育学、学前发展心理学、学前卫生学、儿童文学、学前教育心理学、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科学技术社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教育学原理、学前游戏论、幼儿园课程论、学前比较教育、中外学前教育史、幼儿园活动设计、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家庭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教学设计、教育电视系统、教育电视节目制作、计算机辅助教育、多媒体教学系统、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教与学的基础原理、教育传播方法研究、教育电声系统及软件制作、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 教育管理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教育管理原理、教育评估与督导、教育经济学、教育统计与测量、教育法学、教育预测与规划、中外教育管理史、管理心理学、高等教育管理

教导技术论文篇10

>>2013年10月宁夏自考真题

>>2013年10月宁夏自考答案

2013年10月宁夏自考科目(自学考试各个专业的考试科目不同,具体点击查看:自学考试科目)

专业 层次 学制 主要课程 音乐教育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声乐、基础和声、合唱与指挥基础、基础钢琴、艺术概论、民族民间音乐、音乐欣赏、中学音乐教学法、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基础钢琴实践、基础声乐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音乐史、中外音乐欣赏、和声学、音乐作品分析、歌曲写作、音乐教育学、音乐美学、简明配器法、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实践、视唱练耳实践、毕业论文 经济法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公司法、经济法概论、刑法学、合同法、税法、国际经济法概论、劳动法、计算机基础、人力资源管理 本科 两年 英语(二)、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学、国家赔偿法、经济法学原理、企业与公司法、行政法学、劳动法、金融法概论、房地产法、环境法学、税法原理、行政诉讼法、财务管理学(辅修) 市场营销 专科 两年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财经类)、大学语文(专)、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消费心理学、谈判与推销技巧、企业管理概论、公共关系学、广告学(一)、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二)、市场营销策划、金融理论与实务、商品流通概论、消费经济学、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企业会计学、国际市场营销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含实践) 公共关系 本科 两年 人际关系学、公共关系口才、现代谈判学、公共关系案例、国际公共关系、公关政策、企业文化、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领导科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现代资源管理(一)、广告运作策略 行政管理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专)、政治学概论、法学概论、现代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市政学、人力资源管理(一)、公文写作与处理、管理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社会研究方法、秘书工作 、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公共政策、领导科学、国家公务员制度、行政组织理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社会学概论、中国行政史、中国文化概论、普通逻辑、财务管理学、秘书学概论、企业管理概论 汉语言文学 专科 两年 文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外国文学作品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等 本科 两年 美学、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二)、外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英语(二)、两门选修课、毕业论文 涉外秘书学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专)、公共关系、外国秘书工作概况、涉外秘书实务、涉外法概要、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文学作品导读、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经济法概论、秘书语言研究、公关礼仪、交际语言学、国际商务谈判、中外秘书比较、口译与听力等 对外汉语 本科 两年 现代汉语、实用英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外国文化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英语表达与沟通(实践环节)毕业论文等 英语翻译 专科 两年 英语写作基础、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笔译基础、初级英语笔译、初级英语口译、英语听力 本科 两年 中级笔译、高级笔译、中级口译、同声传译、英汉语言文化比较、第二外语(日/ 法)、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毕业论文 日语 专科 两年 基础日语(一二)、日语语法、日本国概况、日语阅读(一二)、经贸日语、日语听力、日语口语 本科 两年 高级日语(一二)、日语句法篇章法、日本文学选读、日汉翻译、第二外语(英/法)、现代汉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日语口译与听力、毕业论文 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二)、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听力,口语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外贸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英语听力、口语、外贸英语阅读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外贸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公共事业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社会学概论、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关系、社会调查与方法、行政管理学、文教事业管理、计划生育管理、秘书学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公共事业管理、公共经济学、非政府组织管理、行政法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管理信息系统、毕业论文等 工商企业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国民经济统计概论、企业管理概论、生产与作业管理、市场营销学、中国税制、企业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经济法(辅修)、民法学(辅修);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国际贸易管理与实务、管理学原理、财务管理、金融理论与实务、企业经营战略、组织行为学、质量原理、企业管理咨询、合同法(辅修)、行政法学(辅修)。 国际贸易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法律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英语、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商法、中国对外贸易、WTO知识概论、市场营销学等 本科 两年 国际市场营销学、世界市场行情、国际商务谈判、企业会计学、国际运输与保险、西方经济学、外国经贸知识选读、涉外经济法、经贸知识英语等 金融管理 专科 两年 证券投资分析、保险学原理、银行会计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经济法概论、基础会计学、管理学原理等 本科 两年 管理会计实务、国际财务管理、公司法律制度研究、英语(二)、电子商务概论、组织行为学、风险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审计学、政府政策与经济学等 会计(电算化)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数据库及应用、财政与金融、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本科 两年 高等数学(二)、、英语(二)、数据结构、审计学、管理学原理、通用财务软件、计算机网络基础、财务报表分析(一)、金融理论与实务、高级财务软件、操作系统。加考课程: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学、成本会计、基础会计学、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人力资源管理 专科 两年 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学、人力资源经济学、企业劳动工资管理、劳动就业论、社会保障、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公共关系学、应用文写作等 本科 两年 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人力资源培训、人事测评理论与方法、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绩效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理论与策略、管理信息系统等 文化事业管理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写作、中国文化概论、文化管理学、文化行政学、文化政策与法规、文化经济学、文化策划与营销、艺术概论、社会学概论、民间文学、计算机 文化产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国文化导论、文化产业与管理、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文化市场与营销、外国文化导论、媒介经营与管理、文化服务与贸易 经济信息管理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经济信息导论、计算机信息基础、信息经济学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应用数学、中级财务会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社会研究方法、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数据库及应用、电子商务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应用数理统计、经济预测方法。 游戏软件开发技术 专科 两年 英语(一)、高等数学、计算机游戏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游戏作品赏析、计算机网络技术、游戏软件开发基础、市场营销、动画设计基础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游戏创意与设计概论、可视化程序设计、艺术设计基础、多媒体应用技术、DirectX、Java语言程序设计、游戏开发流程与引擎原理、游戏架构导论、软件工程、游戏心理学等 电子商务 专科 两年 电子商务英语、经济学(二)、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市场营销(三)、基础会计学、市场信息学、国际贸易实务(三)、电子商务概论、商务交流(二)、网页设计与制作、互联网软件应用与开发、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综合作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数量方法(二)、电子商务法概论、电子商务与金融、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互联网数据库、网络营销与策划、电子商务安全导论、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商法(二) 信息技术教育 本科 两年 英语(二)、物理(工)、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工程、数值分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辅助教育、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字逻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研究 计算机及应用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高等数学、英语(一)、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计算机应用技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导论、计算机组成原理、微型计算机及其接口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操作系统概论、数据库及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物理(工)、离散数学、操作系统、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电子政务 专科 两年 行政管理学、公文写作与处理、公共事业管理、行政法学、经济管理概论、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概论、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公共管理学、电子政务理论与技术、政府经济学、信息化理论与实践、网站建设与管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电子政务案例分析、信息与网络安全管理 电子技术 专科 两年 英语 (一)、电工原理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线性电子电路、非线性电子电路、数字电路、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电子测量、音响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 及应用 、办公自动化 设备、 电子工程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工本) 、物理(工)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工程经济、信号与系统、计算机软件基础(二)、数字信号处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自动控制理论(二)、声视频技术 服装设计 专科 两年 构成艺术、服装工艺、服装结构设计、服装款式设计、服装纸样设计、服装市场营销等 本科 两年 服装设计、服装纸样设计、服装图形设计、服装计算机辅助设计、服装立体剪裁、展示工艺、企业形象设计、服装饰品设计等 数控技术 专科 两年 机械设计基础、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数控编程与操作、CAD/CAM、电工学等 本科 两年 模拟数字及电力电子技术、传感器与监测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机床数控原理、CAD/CAM软件应用、模具与现代加工技术等 视觉传达设计 专科 两年 构成艺术、插图艺术设计、包装结构与包装装潢设计、平面广告设计、机构形象设计( VI )、商品摄影、POP与DM广告设计等 本科 两年 书籍装帧设计、包装工艺与设计、创意网页设计、影视广告、方案与脚本、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展示设计、家具设计 动漫设计 专科 两年 构成艺术、字体设计、动画基础、动画运动、电脑图像设计、动画概论 本科 两年 漫画设计、动画场景设计、动画分镜头、二维动画制作、三维动画制作动画特效合成、动画创作 生物技术 专科 两年 普通生物学、食品分析与检验、发酵工艺学、生物制药技术、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工程、基因工程、酶学、病毒学、现代生物技术导论等 生物工程 本科 两年 英语、工程制图、化工原理、生物工艺学、微生物遗传与育种、生化工程、生物制药学、生化分离工程、高等数学等 食品工程 专科 两年 基础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艺学、食品分析 本科 两年 食品工程原理、食品营养、食品加工技术、酿造食品加工、食品法规、食品包装与设计、农产品储藏运销学、计算机应用基础 景观园林 本科 两年 英语、园林工程制图、园林艺术原理、景观生态学、园林建筑学、园林CAD、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学、3DMAX、园林植物保护学、园林美学 新闻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汉语基础、社会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新闻学概论、中国新闻事业史、新闻采访写作、报纸编辑、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广告学、新闻心理学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新闻评论写作、新闻摄影、外国新闻事业史、中外新闻作品研究、传播学概论、公共关系学、新闻事业管理、文学概论 应用心理学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心理测量、普通心理学(含实践)、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认知心理、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学史、变态心理学、学习心理学、心理咨询原理与技术(含实践)、学校心理学、心理诊断、行为改变技术(含实践) 小学教育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教育原理、科学技术社会、小学教育心理学、小学科学教育、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小学语文教学论、小学数学教学论、小学班主任、素质教育导论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课程与教学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中外教育简史、中小学教育管理、比较教育、小学艺术教育、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中小学教育信息技术、学校管理心理学、教学设计、德育原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学 专科 两年 学前教育学、学前发展心理学、学前卫生学、儿童文学、学前教育心理学、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科学技术社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教育学原理、学前游戏论、幼儿园课程论、学前比较教育、中外学前教育史、幼儿园活动设计、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家庭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教学设计、教育电视系统、教育电视节目制作、计算机辅助教育、多媒体教学系统、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教与学的基础原理、教育传播方法研究、教育电声系统及软件制作、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 教育管理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教育管理原理、教育评估与督导、教育经济学、教育统计与测量、教育法学、教育预测与规划、中外教育管理史、管理心理学、高等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