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管理论文十篇

时间:2023-04-10 09:36:10

情绪管理论文

情绪管理论文篇1

情绪耗竭是指后勤职工在后勤工作中的内心感受与自我的情绪表达总是处于一种背离及由于受工作压力影响而表现出来的情绪资源过度消耗的状态,其中精疲力尽、对事物认识的负倾向以及对工作冷漠、厌倦和低成就感,是工作倦怠的焦点及最关键最核心的成分.情绪时刻作用着人的心理生活,它是检验生命过程,检验苦乐安危最敏锐的标尺,任何特定活动领域的经历与变化,都能够产生适应或者不适应的情绪反应.银行后勤工作是一项事关银行系统整体发展的重要工作,伴随着银行事业的发展,对后勤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最大限度地发挥后勤的作用被提到了新的高度.然而,后勤服务作为一种为机关提供保障服务的特殊职业,由于其工作职能上的多学科、多专业,以及工作性质上涉及面广、时间不确定与工作难度较大的特点,经常为完成工作任务早出晚归,节假日时间经常被挤占,甚至在遭遇误解、饱受委屈的时还要保持敬业姿态,积极达观而坚守初衷.因此,后勤职工就不可避免地会将心中的烦恼与不快带到工作中,导致身心负担加重消耗更多的心理能量,长期的心理耗竭状况给后勤工作和后勤职工的健康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随着市场竞争的日渐加剧,银行业在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后勤职工的工作压力将会越来越大,如果情绪失调问题长期积压得不到解决,将导致越来越多的情绪耗竭问题,后勤职工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严峻的挑战.产生这些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有:

1.1外在因素的影响

任何一个人都希望自身价值被人认可,尤其是得到领导者的肯定,由此来证明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后勤职工同样如此,随着银行业的改革发展,要求后勤工作必须具有较强的责任和服务意识,后勤职工必须以高度的全局意识认识后勤工作的重要性,时时刻刻以较高的起点和较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实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争当岗位标兵和岗位能手”的目标.后勤职工所承担的工作与原先相比无论在质上还是在量上都在逐渐加重,导致压力感逐渐增强.另外,工作得到领导与同事的赞许、肯定或工作职级与职称的晋升、同事间人际关系等,都能够激发后勤职工工作的积极性或诱发不良的心理情绪.而外部环境与内心体验较大的差异性,正是导致后勤职工情绪资源过度的消耗,逐渐形成负性情绪,直接影响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重要因素之一.

1.2内在因素的影响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后勤职工的自我效能感是其对自我能不能成功完成某一项工作任务的主观判断,而影响其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包括自我成败的经验和归因的方式.如果后勤职工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工作并能够应对完成工作任务所带来的压力,他就会产生较高的自我效能感,积极地从事自己的工作,并且能够正确对待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压力,通过工作成就获得积极成功的情感体验,从而有效排除焦虑和抑郁,强化自信,形成更高的自我效能感.因此,自我效能感与后勤职工的情绪耗竭呈负相关.自尊作为一种良好的健康心理,是个体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所获得由肯定的自我评价所引起的自重和自爱,是使个体追求不断向上和发展的原动力,自尊使个体既不会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和侮辱.具有较强自尊心的后勤职工表现出极强的对情绪进行精确分类的能力,既能够积极努力增强和延长积极的情感,又能够启动有效的方法拒绝、限制或者抵消消极的情绪.相反,低自尊的后勤职工就不太擅长调节自己的消极情绪,与较高自尊的后勤职工存在着认知和情感体验方面较大的差异性,低自尊则常常使其在成功事件之后产生更多的焦虑情绪及对自我认知的怀疑.由此可见,后勤职工个体的自尊水平越高,工作倦怠的水平就越低,情绪耗竭发生的几率就越小.动机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后勤职工的情绪.人的认知活动及其行为,不仅仅受情绪的影响,而且是在动机的支配下进行的.动机是一个人的内部动力过程,使人的活动朝向某一目标.例如后勤职工期望在工作部门享有一定的地位,这种动力就会推动他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后勤职工的工作动机不但直接影响着工作效率,而且直接影响着身体健康,因为它能够通过调节工作倦怠对人的影响降低情绪耗竭程度.

2注重后勤职工情绪管理的方法

个人因受社会、生活、工作等适应能力的影响,其情绪也表现出积极与消极的不同状态.根据心理学家的情绪管理理论,情绪管理是一个人对诱发事件的感知、评估和由此引起的以此情绪体验为基础而产生的新的情绪体验以及如何表达的过程.集中反应出一个人为适应社会现实环境,有针对性、科学地转变与适应的过程;一个人为实现某一既定目标而采取的有益于生存、有益于发展的个体的内外活动过程;一个人对自我情绪认知和监控、识别、调节与适应等的情绪智力水平.银行后勤工作的服务性质表明它是一种典型的情绪性工作,所以,情绪表达的结果直接制约或者影响着后勤工作绩效水平和后勤工作目标的实现.提高后勤职工的情绪管理水平,既有利于后勤工作目标的实现,而且能够有效提高后勤职工的工作生活的质量水平.所以,在管理工作中,制度管理的效果是有限的,只有在重视人性管理的同时融入情感管理,通过营造一个既有严肃规章制度又有重人情温馨的和谐氛围,才能够不断增强后勤职工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促进其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逐步掌握科学的情绪管理方法,更加有效地积极进行情绪调节,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使管理工作发挥最大的效能作用.

2.1必须将人本管理理念落实在管理实践中

“以人为本”是情绪管理的核心.在后勤管理工作实践中,坚持人本管理理念就要重视后勤职工的根本利益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后勤职工的生命、人权和尊严等,赋予他们更多的自,建立科学公平实效的评价机制.善于营造一种富于感彩的文化氛围,不断提高后勤职工的情绪管理水平,不断增强其自信心与职业责任感,为后勤职工自我价值的实现提供充分的机会和平台,使后勤职工在职业工作中不断改变自己的地位和命运,促进后勤职工全面、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2.2后勤管理要注重情绪管理与制度管理相结合

在论述党的管理中就强调,要注重制度管理中发挥制度的刚性作用与人性化管理中情感的柔性作用相结合.在强调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既注重抓建设与细化规章制度,又注重抓制度的落实与过程效果的跟踪了解.既然后勤管理的主要对象是活生生的后勤职工,那么后勤管理的本质就是充分调动后勤职工的积极、主动性,所以后勤管理仅仅依靠刚性的制度和硬性的控制,强调人的服从与遵守,很难取得管理工作成效、达到管理目的.这种长期忽视管理对象情感和发展需要的管理手段,极容易导致被管理者的厌恶甚至抵触情绪,反而对管理麻木不仁.鉴于制度管理的局限性,在后勤管理工作中,就必须注重后勤职工的情绪管理,力求使管理工作中的人性与理性达到有机的融合,以此达到使后勤职工心悦诚服的目的,发挥后勤管理工作的最大效能.

2.3在管理中处理好情绪管理与情感需求的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性的解放,人的精神和情感需求日益凸显,同时在人的心目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一个凝聚、团结、向上的集体是由全体成员以情感为纽带而形成的.以“用情感管人”为纽带,注重将情感管理融入管理的方方面面体现了现代管理的科学理念.现代管理应当记取春秋时期齐国的孟尝君对待冯的做派上得到教益,积极了解后勤职工产生负面情绪的根源,并善于疏导化解.积极了解后勤职工的所思所想和所需所盼,积极营造思想沟通、感情交流、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积极进取的工作环境,让后勤职工在感受积极的情绪体验和积极有意义信息的同时,将情绪特定的组织规范内化为自我的成就目标,进而在后勤工作中表现出组织所期望的情绪,实现情绪管理的有效性.

2.4为后勤职工提供干事、创业、发展的平台

根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五层次理论,银行后勤职工同样期盼自己能够有所成就,由此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进而通过实现自我的理想与抱负体验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所以,后勤管理应当以“用事业留人”为根本,积极为后勤职工的进步成长创造条件、提供干事、创业、发展平台.在情绪管理中,一方面注重后勤职工职业技能、职业素养的提升,积极提供政策支持与帮助.另一方面通过切实可行的激励措施,注重以评价后勤职工在公司特定环境之下所表现的情绪状态与情绪行为是否符合公司要求为标准,设计与制定满足后勤职工升迁的途径和机会.只有了解后勤职工藏在内心深处的想法,让其选择自己喜欢和有目标的工作,使其职业愿景与银行业的发展紧密相连、共同成长,不断强化后勤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和提高后勤职工的职业荣誉感和职业责任感.

2.5提高后勤职工的情绪管理能力

情绪管理论文篇2

正值青春期的大学生,生理发育已趋成熟,但心理成长正经历着急剧的变化,这将在大学生情绪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所以,大学生的情绪调适是否适当将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生的情绪管理对高校学生管理者来说同样显得非常重要。要想做好学生情绪管理,必须先了解学生情绪的特点,通过日常观察和案例分析,大学生情绪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1.情绪的复杂多样性

情绪是人对外界的客观事物或事件行为是否能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态度体验或外在的表现形式。能带来这种态度体验的东西既可以是物质方面的,也可以是精神方面的。进入大学后,新的生活环境、新的交际对象、新的学习内容、新的希望和目标使大学生的需求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化,这些需求在不同阶段、不同的学生身上体现出不同态度感受,表现出不同的情绪特点,情绪在大学生身上体出了复杂多样性,这种多样性的特点给学生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给学生工作增添了一定的复杂性。

2.情绪的不稳定性

现阶段的大学生正处于理智与情感的发育阶段,是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生活在一个更加宽松、更加开放、信息源冲击力更强、更复杂的环境下,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地发生调整甚至变更,这种环境下的情绪不仅仅受外界环境的控制,而且极易受到个人心境的影响,心境好时,情绪就会表现出积极、亢奋、善于言谈;心境不好时,情绪就会表现出消沉、低落、闷闷不乐、不愿跟别人交流,体现出大学生情绪的极不稳定性。

3.情绪表现的隐蔽性

随着大学生对校园生活的深入了解,社会阅历的不断丰富,人生经验的不断积累,心智逐渐成熟,各种能力都有所增长,尤其是控制能力。遇到一些问题时,不论是自己满意的还是自己不满意的,当面不去做过多的评论,把自己对所遇到的事情或事件的情感反应隐藏起来,比如近来出现的新名词——阳光抑郁症。这种情绪不易被别人觉察,有时,面对不满意的事情反而会表现得更加高兴甚至是非常满意,给人造成一种假象,这种表现会因个人的性格不同而表现出一定的持久性,会对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比如:近年来在高校频繁发生的学生自杀事件,这些自杀学生平常在老师的眼里是表现较好的学生,有礼貌、不惹是生非、不逃课旷课、跟学生之间的关系较融洽。但在某些事情上面,这样的学生不善于发表意见,常表现出老好人的形象,不易让同学或老师察觉他真实的内心想法,要想真正了解这类学生的内心世界非常困难。

4.情绪表现出的易冲动性

易冲动性是大学生情绪活动的一个突出特点,由于大学生正处于由不成熟到成熟起来的过渡阶段,情绪活动表现出极不稳定性,在处理某些问题时,往往不假思索,情绪的表现像疾风骤雨般来得快去得也快,这个特点可以通过具体案例进行说明。案例:在一次校运动会上,某院的一位二年级的纪检部部长在检查学生到场情况时,发现被安排的一年级某班的学生没有按时到场,于是就找到该班班长,并告诉他,你班的学生今天没有按要求到场,咱院的出勤率低就扣你班的分,班长一听恼了,立刻反击:昨天我班的学生到场了,你给加分吗?你只知道给自己加分,并煽动本班学生不配合院里的工作。纪检部长立马恼火,在众目睽睽之下给了班长一拳。这一拳在其他学生当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本案例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不论纪检部长还是班长在处理问题时,都没有能够平心静气地去商谈出现的问题、找到合适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从各自的观点出发,使矛盾进一步激化,在学生中间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明显体现了学生情绪的易冲动性,造成这种冲动性的根源是他们没有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情绪管理对学生个人和老师的成长和发展都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以上情绪特点如果不能给予及时和正确的引导,非常容易导致大学生的不良情绪产生,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打击,同时也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生的管理工作带来困扰。

二、造成大学生情绪多样性特点的因素分析

由于现代的大学基本上都是开放式的,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往往是分开的,学生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生活习俗、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都会造成学生的情绪表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长期的学校教育管理中缺少对学生的情绪教育管理

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注重的是学生的成绩,只要成绩好,就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学生的个人感受和表现出来的反常情绪往往被忽略,甚至是置之不理。班主任或者德育导师的学生管理管理工作也常常把纪律、学习成绩作为对学生好坏的衡量标准,很少有老师在管理学生时考虑用一种艺术的手段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在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去关注学生的情绪感受。在大多数的高校学生管理中,注重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却忽视了学生的情绪管理教育,情绪表现又是个人心理活动的重要表现之一,能从中体现个人的心理素质,在人才素质整体结构中具有基础和核心的作用。这是学校教育长期存在的一个严重弊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才的培养模式。

2.所学专业影响着学生情绪

大学期间的专业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情绪,如果学习的专业是自己喜欢的,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起来就感觉很愉快,没有压力感,学习视野也会不断扩充,心情自然就会放松,状态就表现良好;如果所学专业不是自己喜欢的,是家长的意愿,学习起来就被动,没有积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整个的学习生活会产生厌倦情绪,同时也会感染到个人的生活当中去,寻找其他的具有刺激性的生活方式以求解脱学习带来的厌烦情绪。

3.家庭教育方式严重影响个人的情绪

家庭作为社会的最小基本单位,是个体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生活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生活环境,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下生活,培养出来的孩子性格是不一样的,甚至会有很大的差别,如果在家里,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管理过于严厉甚至粗暴,孩子就易形成自卑、内向的性格特点,经常表现出忧郁的神情;如果父母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过于保护、过于干涉、拒绝甚至否认孩子的行为,孩子就易形成孤僻的性格特点,表现出对人对事不信任、消极、松散懈怠的态度;如果父母过于娇惯孩子,对孩子放任自流,孩子就会形成飞扬跋扈、自私、唯我独尊的生活态度,稍有不顺就会大发雷霆、不顾及场合,认为一切都应该围绕他一个人转;生活在一个和谐、相互尊重、父母文化程度高的家庭的孩子,孩子的性格一般比较活泼、开朗,给人非常阳光的感觉;生活在一个四分五裂、整天家里乌烟瘴气的环境下的孩子,性格就比较孤僻、自卑、往往带有暴力倾向。这些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后期的性格养成都有很重要的影响,当然这些也会影响到个人情绪的表达。

4.理想与现实生活及个人的自我认识度影响着个人情绪

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和不同的生活习俗影响着个人的情绪,一般高校的学生生源地域较广,有的来自农村,有的来自城市,来自农村的学生遇到城市的学生时,由于生活上的差距,常会产生自卑的情绪,感觉自己处处不如别人:才艺不如人,生活质量不如人,知识面不如人等。这方面的认识会严重影响在校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性格内向的学生就容易形成自闭症。从农村来到城市,对大学充满着幻想和期待,但面对现实时,又会发现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这时如果不能正确认知自我,把自己位置摆正,生活在这种种矛盾冲击的心理下,大学生容易形成抑郁的情绪,所以,对大学现实生活的满意度会影响学生的情绪。针对大学生的情绪特点及成因分析,作为高校学生管理者来说,应该全面分析问题,及时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管理。

三、大学生情绪管理的对策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人格发展、人生观和世界观确立的重要阶段,面临着一系列重要的人生课题和抉择。稳定、积极、健康、向上的情绪是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保障,也对高校学生管理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是保证大学生很快适应学校生活并适应社会需要的重要基础。为更好地管理大学生的情绪,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加强大学生的情绪引导教育

情绪引导教育就是通过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从内心深处引发学生积极的、愉悦的情感体验。在情绪引导教育的过程中,引导者要注意尊重和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品性,培养他们的情绪调控能力、正确认知自我、悦纳自我的能力,加强大学生与同学、老师的交流互动,增强他们的社交能力,引导他们积极参加校园活动,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促进他们对学习、学校生活和周围事物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及认识到作为大学生应担负的责任和使命,培养出情感丰富、思想活跃、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新时代大学生。

2.不断完善学校情绪管理设施、提高学生管理人员的情绪管理水平

学校设施对学生的情绪也有一定的影响,比如硬件建设比较完备的学校,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项目、课程学习来满足对现实大学生活的不满情绪,软件建设方面,开设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心理培训和教育,也可以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提供展示大学生不同类型才华的舞台,给学生提供适时释放学生内心压力的环境和对象;其次是选择中青年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在教学方面能给以学生引导,在情感教育方面也有一定的经验,自身有较好的情绪掌控能力,面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能给学生进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进行沟通。最后在校内成立专门的心理辅导机构,配有专职心理咨询师,一旦遇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能及时提供疏通和缓解心理压力的方法和途径,避免事情向纵深方向发展。

3.努力营造宽松、和谐、健康的家庭生活环境

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个环境,父母的性格、人格、心理素质和教养方式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个性发展和心理发展,鉴于此,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教育,更应该延伸到家庭的健康教育,成立家长学校,学生在校时,应及时跟父母取得联系,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从深层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另外,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时的表现,在学生管理上,与父母达成一致共识,双方协作,共同做好学生的情绪管理工作。

四、总结

情绪管理论文篇3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6月临床护理人员50名,全部为女性,年龄21~38岁,平均年龄(24.2±3.5)岁,护龄1~17年。婚姻状况:未婚21名,已婚29名。初始学历:中专3名,大专24名,本科23名。

1.2方法

50名护士在情绪管理训练前均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然后开始由心理科的饮食对护士进行两周的情绪管理训练,每天训练1小时,总共14小时,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相关培训、情景模拟、心理疏导和专题讨论,训练后再次对护士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具体的训练内容包括:对护士进行情绪概念、功能、负性情绪主要来源等知识的讲解,让护士明白合理情绪疗法中ABC理论的诱发性事件,另外还要让护士了解和掌握应对不良情绪和自我分析的方法。

1.3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标准

通过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能有效反映出焦虑症状的严重程度,根据我国量表协作组提供的资料可知:严重焦虑为总分≥29分;明显焦虑为总分≥21分;肯定有焦虑为总分≥14分;可能有焦虑为总分≥7分;无焦虑为总分<7分。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情绪管理训练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显著低于情绪管理训练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社会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过程中,人们对护理安全和质量的要求也更高。本研究对象中部分护士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这些焦虑情绪的产生和护士这个行业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事业竞争和专业发展为护士带来的紧迫感;自己的辛勤劳动得不到认同;在生离死别和病情变化莫测的环境下工作等因素都可能会让护士产生焦虑情绪。因为大部分护士并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心理健康训练和教育,缺乏心理知识,当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出现不顺时,不能利用心理学知识来进行自我心理平衡,这样就可能会造成人际障碍和护患冲突。通过情绪管理训练让护士学会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观察,培养良好的挫折承受能力,合理宣泄自己的消极情绪,这样护士的焦虑情绪就能得到有效改善。负性情绪可以让人意识到必须对当前的情境进行改变,而调整情绪则是改变情境的基础。要想对情境进行有效的改变,就需要及时对情绪进行调整,这样才能获得心理、生理的健康和满足。

4结语

情绪管理论文篇4

随着积极心理学的不断兴起,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视角不断拓展延伸,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重点也从以往对消极情绪、对人类的疾病和弱点的对比分析中转向更加关注人的健康情绪体验,关注人对社会的积极态度,关注人类的优秀品质培养与美好心灵的挖掘。

1.积极情绪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具体表现,在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针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由于缺乏情绪管理教育指导而导致大学生中出现的人格问题、道德问题、情感问题、生活问题、就业问题等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成才现象的不断频发,积极开展以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积极情绪管理的策略研究,可以进一步发挥积极心理学引领下的大学生情绪管理教育促进高校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通过探寻解决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新方法、新途径,更好地发挥积极情绪管理在解决大学生情绪问题中的主导作用,科学利用积极情绪会汇聚的正能量效用,助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开展,更好地发挥大学生情绪管理教育的引领、指导、激励和升华的心理功能作用,充分体现高校大学生情绪管理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积极心理学的研究的价值在于充分发挥积极心理学在促进大学生为引领,以大学生情绪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依托,以积极情绪汇聚的正能量为载体,以有效发挥积极心理学重要的功能作用为目标,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审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取向赋予心理健康教育新内容和制高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应该是预防和矫正心理问题和关注发展和幸福并存,因此,必须把积极心理学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建立科学有效地心理健康模式,科学利用积极情绪会汇聚的正能量效用,助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开展,更好地实现高校大学生情绪管理教育的引领、指导、激励和升华的心理功能作用,对于进一步提高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激发大学生学习潜能,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成才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二、明确目标任务,激发大学生学习潜能,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积极心理学的取向赋予心理健康教育新内容和更高目标。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研究大学生情绪管理问题,其目的就是为心理健康教育注入积极因素。

1.发挥积极情绪管理汇聚正能量的积极作用,为心理健康教育注入积极心理学因素。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取向赋予心理健康教育新内容和更高目标;积极情绪管理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提出了新要求。为高校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明确而目标任务。它以全新的视角改变了以往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的重点,将关注心理问题消极方面产生的不良影响,转向关心大学生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的塑造,关注大学生的积极认知加工、积极的情绪体验和积极的社会行为,并将如何培养积极健康的快乐的人才作为未了高校人才培养的最高目标提出,为深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新的思考。充分发挥积极情绪管理汇聚正能量的积极作用,让积极情绪管理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助力正是本文开展研究的亮点所在。

2.培养大学生个体发掘自身的潜能与力量,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大学生好学、乐学、勤学与积极乐观向上。运用保护性因素促进心理弹性的形成,增强大学生社会适应性,以充满快乐的希望和散发着青春活力的心灵状态,运用科学有效利用积极情绪管理策略对于大学生身心健康,不断增强大学生积极情绪的感受力,提高大学生情绪智力,挖掘潜力、培养调控情绪的能力,提升幸福指数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发挥积极情绪管理作用,提高大学生情绪智商,让积极情绪在情绪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发挥积极情绪在情绪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势在必行。

3.开发大学生情绪智力,自觉养成积极的品质,塑造积极的自我,追求积极的改变,营造积极的关系。调节情绪健康应重在关注人的积极面,调动人的积极性。积极心理学的力量,是帮助人们发现并利用自己的内在资源,进而提升个人的素质和生活的品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需要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的需要会激发人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积极心理学利用这些资源来帮助一般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发掘自己的潜力,并以此努力获得美好的生活。科学有效利用积极情绪管理的方法策略,就要学会积极认识情绪,积极表达情绪,积极地调整情绪。从认知、情境、平衡、社会支持等角度全面调节情绪,达到情绪健康。调节情绪、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应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为拥有健康快乐的人生加油。

4.以积极情绪心理学“培养个体积极心态”理念为指导,促进大学生自我教育。积极心理学这种关注人的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的心理学,从关注人类的疾病和弱点转向关注人类的优秀品质,从关注负性情绪转向关注积极情绪。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积极心态,通过自我教育实现积极的认知加工,积极地看待世界的方法,如乐观、希望、自我接纳、自尊、宽容、逆境中的心理弹性、审美体验、智慧灵性等;人的积极的情绪体验,包括人类的幸福感、满意感、流畅感、快乐感等;人对社会的积极态度,包括社会凝聚力、利他行为、社会责任感、宽恕、仁慈、爱的能力等,为大学生拥有阳光心态,闪亮青春给力。

三、发挥积极情绪管理策略效用,提高高校大学生心理品质,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研究的一种全新研究价值取向,为进一步研究大学生情绪管理问题以新的启示。随着当今由于大学生心理问题造成的伤害事件不断频发,加强高校大学生积极人格塑造,进一步发挥积极情绪对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成长成才都有着重要意义。

1.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情绪管理策略研究需考虑性别、年级、生源以及产生情绪障碍原因等差异。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个体逐步由依赖走向独立,进入成人社会的关键时期。许多大学生缺乏必要的心理和思想准备,因而出现不适应现象,包括奋斗目标的失落、理想与现实的反差、学习适应的不良、交往的困难等。相应地采取的对策就应该不仅包括树立牢固的科学人生观、在学习中探索“适应期”规律、进行“适应期”的心理调整、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等,更应该考虑大学生情绪管理中的性别差异、年级差异、生源差异、产生情绪障碍的原因差异,充分利用策略去引导大学生在学习中的专注、快乐、兴趣、挑战性,干预的关注点在学生体验主观幸福感受、成功感和学习乐趣,建构学生的积极的自我概念、希望和生活满意度,培养学生创造性和战胜挫折的心理弹性,而不是单纯的克服消极情绪,这样才能通过积极心理学更有针对性地发挥大学生人性中的积极情绪的功能。

2.发挥积极情绪效用,增强学习动力。积极心理学的关注点在积极的情绪和动机。积极情绪具有更加持久的适应功能。比如,失败的反馈会造成对悲观的夸张,夸大危险,令人焦虑;而成功的反馈造成人对成功的整体的“乐观偏向”,使人积极克服困难,低估危险。研究发现,伴随着正性情绪的积极状态的认知,产生了不同寻常的思考、灵活和创新的学习,对新知识的接纳变得更加敏感。对大学生情绪问题的产生与影响的进一步研究表明,积极的情绪比中性的和负性的情绪更能促进大学生学习、提高智力,挖掘潜能,激发创造力。且积极的情绪还有助于消除负性情绪、扩大人的心理资源,使人在逆境中具有容忍挫折的心理弹性。积极的情绪更能维持长久的行为动力,更加有利于人们发挥潜能,尤其是高级的学习、创造性智力。积极情绪使人变得更加稳定,目标明确,效率更高,目光更加深远,力量更加强大。这种积极性不是一时的热情和冲动,而是永久的、可持续发展的、稳定的,它能引导大学生在幸福感中学习,幸福快乐成长。

3.运用积极情绪管理的方法策略,客服消极情绪带来的影响。在激烈竞争的社会,压力会越来越大,挫折如影随形,增强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尤为重要。作为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积极情绪管理心理素质。高校作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专门机构,如何发挥情绪的主要作用,有效利用积极情绪解决各种心理问题,克服不良情绪带来的影响,调动积极情绪汇聚的正能量,为促进大学生健康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帮助。情绪管理是指通过研究个体和群体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识、协调、引导、互动和控制,充分挖掘和培植个体和群体的情绪智商、培养驾驭情绪的能力,从而确保个体和群体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并由此产生良好的效果。情绪管理隶属管理心理学,是寻求激励人心理和行为的各种途径和方法,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生活质量,幸福程度。

4.运用合理情绪疗法,改变大学生不合理认知。管理情绪要运用改变认知是一种非常重要情绪管理策略。任何事物都有两面,积极的认知就是在看到事物不利面的同时,更能看到积极的一面,使人增强信心,情绪饱满。调节情绪要注意行为调节。不良情绪已经发生时,可以通过一些行为上的改变而加以调节。也许这些行为是琐碎的,但却是获得良好情绪的有效途径。加强情绪智力的培养,积极的方法手段应对不良情绪,调整解决副性情绪带来不良影响,帮助大学生自觉养成积极的品质,塑造积极的自我,追求积极的改变,营造积极的关系。开发大学生情绪智力,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关于积极的情绪和体验。当前,关于积极情绪的研究很多,主观幸福感、快乐、爱等,都成了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新的热点。关于积极情绪与健康关系。积极的心理和情绪状态对保持或促进生理健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四、结束语

情绪管理论文篇5

关键词:情绪智力 组织有效性

一、情绪智力理论的提出及发展

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是心理学的一个新生概念,自提出之日到现在,关于情绪智力概念的界定及主要理论流派的归类在学术界尚未达成一致,[1]故本文主要以时间为主线来阐述情绪智力理论的发展历程。

以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加特纳的“智能多元理论”为基础,塞洛维和梅耶创造性地发挥了人格智能的基本思想,首次将情绪智力这一术语运用于他们的著作中。[2]他们最先提出了情绪智力概念,并将其定义为:鉴别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情感,并区别它们、利用它们为自己思考和行为服务。[3]随着研究的深入,他们先后两度对情绪智力的概念进行完善,最终于2000年提出了情绪智力的四分支能力模型。[4]

1995年,戈尔曼《情绪智力》一书的出版使情绪智力这个心理学专业术语迅速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普及开来。他最初将情绪智力定义为:识别我们自己和他人的情绪、鞭策和激励自己、并驾驭我们的情绪以及把握人际关系的能力。根据此定义,他提出了情绪智力的五因素理论。[5]以情绪智力与工作绩效关联性研究为依托,戈尔曼、博亚兹等人提出了情绪胜任力概念,并将其与情绪智力进行区分。[3,6]

巴昂在汲取前人关于情绪智力理论研究精华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情绪智力定义:影响一个人成功处理环境需要和压力的一系列非认知性潜能、能力、技巧的综合。[3]在此基础上,他将情绪智力的结构界定为五大主成分及15种相关能力,并以1-5-15式结构形成了独特的情绪智力系统。

二、情绪智力在组织中的有效性

自情绪智力问世以来,国内外学者一直致力于研究智力、人格等因素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并且有许多研究证实了智力、人格对工作绩效有显著影响。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情绪智力在组织管理中的有效性作以探析:

1.情绪智力与组织绩效

在影响组织绩效的诸因子中,管理者和员工的情绪智力占据了半壁江山。管理者的情绪智力之所以对员工的工作绩效产生影响主要是因为管理者对权利和资源的占有。员工需要通过出众的工作表现获取管理者的信任和偏爱,继而得到管理者手中的资源和多于他人的奖赏。高情绪智力的管理者能够及时地觉察并理解员工的情绪,并与之其进行深入沟通。毋庸置疑,沟通利于问题的解决,与此同时,员工会以更加努力工作来回报管理者的信任、理解和帮助,以期得到更多的资源和偏爱。由此便形成了一个积极向上的良性循环,管理者的高情绪智力间接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绩效。而员工情绪智力对其工作绩效的影响则是直接而显著的。其作用机理是通过调整员工的情绪状态使其工作绩效在积极情绪的影响下得到提升。由此可见,情绪智力对组织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7]

2.情绪胜任力与管理者的领导力

前文在阐述戈尔曼的情绪智力理论时已提及情绪胜任力,并将情绪智力和情绪胜任力加以区分。情绪胜任力作为情绪智力的实践能力表征,又是最根本的领导力。[6]领导即影响他人的过程,领导力即影响他人的能力。管理者作为组织沟通的联系人,是组织风险和组织职责的首要承担者。优秀的管理者往往不是通过职位权力和奖惩权力对其下属产生影响,而是凭借包括人格魅力、精神感召、情绪掌控等在内的魅力因素来扩大自身的影响力。情绪胜任力在此过程中担当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戈尔曼在《是什么造就了领导》一文中指出,能否胜任领导岗位的关键不在于管理者的智商和专业技能,情绪胜任力才是杀手锏。智商、技能双高却不能胜任领导岗位的实例屡见不鲜。【6】

3.情绪智力与组织认同感、组织氛围

情绪智力有助于管理者有效地感知组织所面临的挑战、风险和机遇,并通过觉察和了解员工的情绪状态提出让员工感到有价值的目标愿景。管理者借助有效的沟通让下属接受并认同组织的愿景,支持组织目标的完成,产生对组织的认同感。与此同时,员工的组织忠诚度也得到巩固和提升。 情绪智力也有助于形成和维持组织内部的良好氛围。管理者通过准确地感知下属的情绪,理解影响他们情绪产生和变化的原因,预期在不同的情景中下属的不同反应,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调控。管理者能够通过情绪管理的策略让下属意识到问题所在,感受到组织的集体愿景,并拥有信心解决问题,对组织及自己充满信心,营造团结、进取、积极、向上的组织氛围。

4.情绪智力与组织发展

研究表明,管理者的情绪智力对组织和团队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组织的活力依赖于组织成员之间的有效合作,而有效合则作主要依靠组织成员有效的知觉、表达、调控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能力,这些能力能够消除组织内部的沟通障碍,加强组织凝聚力,进而帮助员工和组织达成目标,促进员工个人和组织整体的共同发展。[4]

参考文献

[1]刘衔华,蒋湘祁.情绪智力研究评述[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25(5):114-116.

[2]肖静宁.情绪智力辨析[D].武汉: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12.

[3]张辉华,凌文辁.管理者情绪智力行为模型及其有效性的实证研究[J].组织行为,2008,11(2):

50-60.

[4]逄伟.论情绪智力在组织中的应用[J].陇东学院学报,2008,19(4):58-60.

[5]王华女.情感智力――智力研究的最新进展[J].台州师专学报,2001,23(1):78-81.

情绪管理论文篇6

近年来,情绪智力日益引起心理学、教育学和管理研究学者及咨询师的关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为其员工提供情绪智力培训。该理论的支持者认为情绪智力的高低能够影响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以及事业成就。本文将在总结回顾当前关于情绪智力的研究基础上,分析情绪智力对公司员工的影响,进而从情绪调节的视角提出相应的员工情绪智力提高策略。

一、理论回顾

(一)起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管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人们发现,仅依靠单纯的智力理论已无法对个体的工作表现和事业成功进行合理解释;非智力因素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Thondike于1920年提出的社会智力概念;以及Gardner于1983年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将社会智力分为内省智力和人际智力,均被认为是对非智力领域的最早探索,同时也被公认为情绪智力的理论来源。

(二)情绪智力理论

在此基础上,学者们对情绪智力的研究日渐深入与完善,逐步形成了如下三大主要理论体系:

1.萨洛维和梅耶理论

1990年,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彼得·萨洛维和新罕布什尔大学教授约翰·梅耶首次提出了情绪智力概念,他们认为情绪智力是觉知和表达情绪、情绪促进思维、理解和分析情绪、以及调控自己与他人情绪的能力。

2.戈尔曼理论

随后,戈尔曼于1995年在其《情绪智力》一书中,系统地论述了情绪智力的内涵、生理机制、对成功的影响及情绪智力的培养等问题。其将情绪智力界定为五个方面:了解自我、管理自我、自我激励、识别他人情绪和处理人际关系。

3.巴昂理论

1997年,巴昂也提出了自己的情绪智力模型,由五大维度组成:个体内部成分,人际成分,适应性成分,压力管理成分,一般心境成分。同时第一次提出了用EQ来表示情绪智力的高低。

上述三种情绪智力理论中,萨洛维和梅耶的理论侧重情绪本身以及与思维的关系,属于能力模型;而戈尔曼和巴昂的理论则在包含心理能力的同时,还包含多种其它人格,属于混合模型。“前一种包括的是行为的特性和自我察觉到的能力,是通过自评的方式进行测量;而后一种关注的是实际的能力,并应该由最高成就测验而非自评量表进行测量。”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研究路线不同,但是这两种模型并无好坏之分。本文采用能力模型的观点,认为情绪智力主要是主要指个体识别自身情绪并进行管理和表达的能力。萨洛维和梅耶确定了情绪智力的四个维度:

(1)情绪感知和表达能力:指从自己的胜利状态、情感体验和思想中辨认和表达情绪的能力;以及从他人、艺术活动、语言中辨认和表达情绪的能力。

(2)情绪促进思维的能力:即促进认知行为使问题解决、推理、决策和创造更为有效的能力,包括情绪对思维的引导;情绪对信息注意方向的影响;心境的起伏对思维的影响;情绪状态对问题解决的影响等多方面的能力。

(3)情绪理解能力:指认识情绪体验与语言表达之间关系的能力;理解情绪所传送意义的能力;理解复杂心情的能力;认识情绪转换的可能性及原因的能力等。

(4)情绪管理能力:指根据所获得的信息,判断并恰当地进入或脱离某种情绪的能力;觉察自己及他人的情绪,调节自己以及他人的情绪的能力等。

其中情绪感知和表达能力处于最底层,属于最基本的能力,同时也为其他能力提供了基础。在此基础上的情绪促进思维的能力、情绪理解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的层次是不断递进的,后一种能力以前一种能力为基础。

二、员工情绪智力培养的必要性

如今的公司管理已不再是原来的科学管理和机械管理,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注重人性化的人本管理。公司业绩、工作效率和效益也不再仅仅由员工的专业技能决定,而是越来越多的受到日常工作中处处可见的人际交往的影响,譬如为客户服务、接受指导、向上级汇报、与同事协同工作等。而情绪智力正是决定了一个人能否通过有效的自我管理,影响和修正自我意识及社会意识,从而提高社会技能,为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如下图);因而必定会对员工的工作产生影响。

1.情绪智力与工作绩效成正向关系

情绪智力高的员工往往具有更好的团队精神,善于与人合作,与人沟通;从而使工作更容易完成。Ashkanasy和Hooper在1999年指出积极有效地与他人交往是社会交际的必要组成成分,同时积极的情绪与事业的成功有紧密的联系。Abraham也在1999年指出情绪智力与工作绩效具有直接关系,因为他通过观察发现积极乐观的销售保险人员业绩要远远好于悲观消极的同事。

2.情绪智力与工作满意度、组织忠诚度成正向关系,与员工离职率呈反比

情绪智力高的员工通过有效的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可以改善和增进与同事和上级的关系,进而为自己营造一个更加和谐的工作环境。再加上工作绩效的上升,会形成良性循环,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忠诚于组织而不愿离开。如下图所示:

正是由于情绪管理对员工的工作产生如此重要的作用,如何有效地帮助员工培养提高其情绪智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员工的情绪智力培养

目前企业对员工情绪智力的关注均是通过为员工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精神氛围,加强与员工的沟通,设立“情绪发泄控制室”来及时疏导、转化和控制员工的情绪。而并未从员工自身的因素入手,从根本上提高其情绪智力。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加强员工自身的情绪调节能力,进而提高员工的情绪智力。

我们知道,在人们开始调节自己的情绪之前,他们应该首先对情绪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同时由于我们自身的很多情绪都与其他个体的情绪紧密相关,因此对自身情绪的认识也受到对他人情绪了解的能力的影响。通过对自身情绪的认识,个体可以调节其对情绪的体验以及对情绪的表达。Gross的情绪调节模型正是解释了个体对自身情绪调节的过程。

1.Gross的情绪调节理论

Gross认为情绪调节就是指个体对具有什么样的情绪、情绪什么时候发生、如何进行情绪体验与表达施加影响的过程。

他认为在情绪发生过程每一个阶段都会产生情绪调节,即情景选择、情景修正、注意分配、认知改变、反应调整。

(1)选择情景是指个体趋近或避开某些人、事件与场合以调节情绪。

(2)情景修正是指应对问题或对情绪事件进行初步的控制,努力改变情景。

(3)注意分配是关注于情景中许多方面的某一或某些方面。包括努力使注意集中于一个特定的话题或任务,注意离开原来话题或任务。

(4)认知改变是选择对情绪事件意义的可能解释,情绪事件的个人意义解释对特定情景中情绪发生的心理体验、行为表达、生理反应会产生强大的影响。认知改变经常被用来减低或增大情绪反应,或者改变情绪的性质。

(5)反应调整是指情绪已经被激发以后,对情绪反应趋势如心理体验、行为表达、生理反应施加影响,主要表现为降低情绪反应的行为表达。

Gross依据情绪调节发生在情绪反应产生之前或之后,把情绪调节分为先行关注情绪调节和反应关注情绪调节两个方面。由于选择情景、修正情景、注意分配、认知改变发生在情绪反应激活之前,因此属于先行关注情绪调节,而反应调整发生在情绪已经形成、情绪反应激活之后,因此属于反应关注情绪调节。有效合理的利用相应的情绪调节方法可以帮助个体及时掌控自身的情绪,进而提高自身的情绪智力。

2.情绪调节理论对员工情绪智力培养的启发

员工可运用情绪调节理论来改变其对工作环境的反应,主动地调节好自己的情绪,以在工作社会交往中发挥自如。虽然在此过程中,组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辅助作用,但员工自身的积极响应才是提高情绪智力的关键。

(1)在认清自我的基础上,有意识的选择所接触的人群和社交场合;尽量降低负面情绪的产生。如具有社交焦虑的个体会努力避开社交场合以减少焦虑的发生。在分配任务时,组织也要考虑到个体的个性特征,给予相应的任务。

(2)当影响情绪的事件不可避免时,员工应主动应对而不是消极接受。努力思考改变这一局面的方法,或者迫使自己抛开不利因素,将注意力仅关注在其中对自己有利的方面。如:当工作环境恶劣时,不要一味怨天尤人,而应努力发现其中有利的方面,或转移自己的视线(如:工作环境虽然不是很好,但是同事相处都很融洽)。

(3)积极的面对周围的事物,对于任何工作中的变动,都应该尽量从积极的方面去考虑。如:将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认为是上级对你的考验,而不是有意的刁难。

(4)通过反映关注情绪调节的方法(强化、弱化、延长或缩短)来改变工作环境对其情绪激励的影响。尤其是当自身负面情绪高涨时,不要马上发泄,尽量让自己冷静下来,再去思考其中对错。

总之,通过情绪调节来提高情绪智力,关键就在于员工要在自身的情绪问题上变被动为主动,努力增加良性情绪,减少负面情绪的产生;从而为自己创造更好的工作氛围,提高工作绩效,促进事业成功。

【参考文献】

情绪管理论文篇7

本文对现代企业情绪管理的缺失状况做出了梳理,并从落实情绪差异化管理、 设计情绪激励机制、实施员工援助计划、提高员工个人情绪管理能力、建立适应本企业的情绪管理长效机制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情绪管理体制的构建方式。

【关键词】

情绪资本;情绪管理;人力资本

凯文.汤姆森在其《情绪资本》一书中说道:“在新世纪,情绪资本将成为每个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在企业管理中,重视和管理好企业中的情绪资本,是最大程度发挥物力资本、智力资本的竞争性作用的必要前提。

1 情绪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重要课题

情绪管理认为员工的情绪状态与工作效率有密切关联,期望通过引导、控制、调节等手段,管理个体或群体的情绪,使企业员工保持与企业要求相匹配的情绪状态,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管理绩效的现代管理方法。人本主义原理是情绪管理的核心,是情绪管理最重要的管理原理,通过情绪管理,强化员工的个人意识、自觉意识,尊重员工的个性,并提供其个性健康发展的空间。英国咨询大师凯文.汤姆森指出,21世纪的企业价值评估管理,情绪将是不可忽视的评估内容,情绪资本、智力资本、知识资本、专业素质等将在未来的企业管理中共同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随着竞争的加剧,决定企业命运的将是情绪资本与智力资本的良性互动管理能力。基于以上原因,正确认识员工情绪的作用和类型,分析影响本企业员工情绪的变量,进而梳理情绪管理思路、制定情绪管理流程和管理方法,必将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情绪作为是企业的一种宝贵资本,对企业发展意义重大,应当加以科学管理。

1.1 缓解员工情绪压力,提高工作绩效

现代企业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时代,新的管理体制、管理方法、管理理念要求员工具备更强、更快的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和抗压能力。企业员工在工作期间遭遇强度更大、挑战更高、要求更严的管理内容,高压的环境常常导致员工过度的焦虑与压抑、挫折感、职业倦怠感等,由此引起的情绪失调的结果是分散员工注意力,不满情绪不断累积,乃至出现集体反抗行为,给企业管理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如能对员工进行科学的情绪管理,则能改善员工对情绪的认知结构,提高情绪调节能力,改善工作绩效。

1.2 提高团队合作意识,改善组织行为管理

现代企业管理内容呈现多样化,涉及财力、物力、信息、智力等管理对象,各管理对象之间能否协作配合,决定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人是企业创造价值的重要源泉,员工是企业组织的形成单位,团队的合力远远大于个人能力之和,所以,充分发挥团队协作能力,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效率。如果员工情绪不良,消极怠工,团队涣散,没有凝聚力,势必影响工作绩效。情绪管理通过满足员工情绪需要, 调节员工的情绪状态,改变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沟通方式,从而改变员工的行为,提高员工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工作绩效,实现企业目标。

1.3 充分挖掘员工潜能,提高忠诚度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与巩固,主要来源于员工潜能的挖掘与员工对企业的忠诚。传统的企业管理主要依靠物质奖罚手段,其基础仍然是把员工当做“机器设备”对待,事实证明,这样的管理手段亟待改变。员工的忠诚是员工内心对企业的高度认可,并期待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的状态,这与员工在工作中情绪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直接关系。大量事实表明,员工的忠诚度与其情绪呈正相关,即愉悦的情绪导致忠诚度的提高,负面情绪导致不满乃至离职行为。情绪管理从精神层面对企业员工予以人文关怀,使员工既能科学合理认识、评价自己,又能对企业文化及工作要求有正确的认识,对工作有合理的要求,提高耐挫折能力,控制不良情绪,发挥自己最大潜能,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可度和忠诚度。

2 现代企业情绪管理缺失现状

处于经济转型期的现代企业面临强大的竞争压力,同时也是企业发展的良好契机,但企业在管理理念等上层建筑落后于发展的需要,管理理念、管理手段相对落后,对员工的管理仍然集中在智力资本的管理。而情绪管理无论在管理理念层面还是管理制度层面均处于大面积缺失状态。

2.1 情绪管理理念缺失

我国多数企业忽视对员工的情绪管理,管理重心倾向于智力资本的管理,未全面、深刻认识到员工的情绪需要,尤其忽视高强度工作压力下员工情绪调节的迫切需要。企业管理层通常认为情绪管理属于员工个人能力范畴, 对工情绪发展不重视或过度信任员工自我情绪调适能力,导致优秀员工大量流失、消极怠工,乃至极端报复手段等严重后果,

2.2 情绪管理体系缺失

企业管理制度涉及财务、物力、信息、人事等方面,制度中体现人本管理原理的方面多数为人的智力资本、专业能力、素质等方面。因企业管理层缺乏对员工情绪需要的正确认识,忽略员工的情绪调节需要,导致管理制度中鲜有体现员工情绪管理的内容,企业员工的压力感倍增与幸福感急剧下降,最终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

2.3 将思想工作等同情绪管理

现代企业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但将思想政治工作等同与调整员工情绪的手段,他们认为,政治思想工作具备调节员工情绪管理的职能,其实,思想政治工作与情绪管理没有直接的关系。因为模糊了二者的概念与功能,导致许多思想政治工作非但没有起到情绪管理的作用,反而导致员工情绪的激烈波动。

2.4 缺乏本土化的情绪管理理论指导

部分管理思想先进的企业进行了情绪管理工作规划, 却因为缺少科学的理论指导, 只能照搬国外情绪管理方法,没有考虑到企业的具体情况,效果不理想。当前国内常采用的EAP计划,因缺少对本土企业文化的针对性研究,不能适应我国企业员工具体情况,推行缓慢。

2.5 企业领导本身情绪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现代企业领导层因各种原因,忽视员工的情绪满足需求,缺乏相关情绪领导能力,乃至自身的情绪也无法把控,不仅影响自身工作绩效,下属的工作绩效受到牵连。一名优秀的管理者需要认识到情绪管理于工作绩效的重要性,也要努力提高情绪自我管理能力,熟悉情绪干预的有效措施,帮助员工正确处理情绪问题。

3 情绪管理体制的构建

企业情绪管理机制的构建可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3.1 重视员工个体情绪性特征,落实情绪差异化管理

情绪管理以人本管理理念为基础,重视员工感受,尊重员工的人性,承认人性的“复杂”性,实行情绪的差异化管理。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欲望由五种需求构成,由低到高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该理论指出,低级需求满足后才会产生高级需求。可见,在不同的需求阶段,员工工作情绪的属性有差异性,调控策略相应改变。“复杂人”的观点认为,员工是带着不同目的加入组织,目的的实现程度直接影响到员工的情绪状态,同时,不同的情绪状态也影响到员工的工作绩效。情绪管理充分重视人的情绪的“复杂性”,员工的情绪反应模式和相应的行为方式往往与员工个人对外界刺激的体验与评价有关,因此情绪管理需要从群体管理转化到有针对性的个体管理,关注人的个性化情绪需要,发挥员工最大潜能,并提高工作中的幸福感。

3.2 设计情绪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

员工的工作热情是高效工作的前提,要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需尊重个体的差异性,根据具体的工作环境,灵活运用各种激励理论,让员工处于积极、正面的工作所需情绪状态。美国组织行为学家罗宾斯认为激励是提高员工为实现组织目标做出高水平努力的意愿程度,该努力意愿以个体需要的满足为前提,其需要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情绪管理则属于对员工的精神需要的满足。所以,员工的精神需要是否被满足直接影响着员工的工作热情。企业情绪激励机制的完善,能调动员工工作热情,使员工在满足低层次的物质需要之后,同时追求个性化的精神需要,大幅度提高员工的幸福感和工作积极性,增强企业活力。

3.3 掌握员工情绪特点,开展员工援助计划

企业的工作是多样化的,同时,员工也存在个体差异性,员工产生负面情绪的情况不可避免。员工产生负面情绪后,可提现费为激烈的反抗、抵制,也可能是消极怠工,为企业带来不可预见的损失。因此,预估员工负面情绪产生的时间、根源和性质,积极主动实施员工援助计划就显得尤其必要。为此,管理层首先要全面了解本企业各工作岗位的性质和岗位员工的特征,从而预判员工负面情绪产生的时间、根源和性质等规律,才能对症下药,制定有针对性的援助计划,最大程度地提高工作效率。世界500强企业的绝大多数均建立了员工援助计划长效机制。该项目援助对象不仅仅是员工本人,还包括可能影响员工工作效率的员工家属。项目实施时,首先由专业人员对组织做出诊断,了解员工面临的工作压力类型和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然后提供针对性的职业指导、技能培训和心理咨询等,常见的方式是设置缓解员工紧张情绪的放松室、发泄室、茶室,或设置自我分析、心理健康等心理卫生课程。该项目消除员工负面情绪和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家庭对员工的理解和支持度也将提升,从而提高员工在企业中的工作绩效。

3.4 设置情绪管理课程,提升员工个人情绪管理技能

员工情绪管理的效果受到企业和个体自身的双重影响,企业在采取积极措施对个体情绪施加影响的同时,通过培训提高员工自身的情绪调节能力也很必要。员工的情绪与个体认知结构有密切关系,面对相同的工作环境,不同的个体会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反应,因此,实施情绪管理措施时必须考虑到个体认知结构对情绪的干扰。所以,开发培训课程,引导员工主动管理个人情绪显得尤为重要,可以为企业减轻很多工作量。为此,企业可开发适合本企业情况的情绪管理课程,把情绪管理训练作为员工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培训中要通过各种渠道对情绪管理的知识进行普及宣传,让员工认知到情绪管理的重要性;二是开设课程培训员工,让员工从自身出发,提高自我对情绪的调控能力,掌握自我情绪激励的技巧。

3.5 建立适应本企业的情绪管理长效机制

情绪管理是人本管理思想的重要措施,为保障情绪管理的落实,企业应将情绪管理融入本企业的管理制度。

(1)企业文化建设内容要凸显情绪管理,形成整个企业重视情绪管理的良好氛围,作为开展其他情绪管理工作的基础。公平、公正、公开是企业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要原则,若员工感到自己在企业中受到的是不平等的待遇,尤其是收入与分配的不平等,员工会产生明显的挫折感和不被认同感,进而产生消极怠工等负性工作行为。所以,建设科学的企业制度文化是有效实施情绪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2)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作为情绪管理负责部门,设立情绪管理专门职能部门,安排专人具体分管,配备专、兼职情绪管理人员,描述匹配不同岗位要求的情绪标准,同时在任职资格中提出明确要求,为员工提供清晰的情绪标准;定期收集与分析员工情绪动态,为开展有针对性的情绪管理提供事实依据。

(3)各具体业务部门设立专人负责情绪管理工作,针对本部门情况,负责实时监控和汇报本部门员工情绪动态,并协助实施本部情绪管理工作;组织恰当的员工情绪表达活动,将员工负面情绪在部门内解决,防止负面情绪在更大范围扩散,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负担。

(4)完善情绪激励机制,将员工情绪管理效果纳入相关部门领导考核体系,考核结果直接与部门领导绩效挂钩,作为绩效制度、晋升制度的参考依据,给予相应的奖惩,激励部门领导自发管理员工情绪,提升管理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

(5)提供必要的情绪管理硬件设施,如情绪发泄室、咨询室,运动及休闲场所等。同时适当鼓励员工通过各种非正式的交流沟通渠道排解不良情绪。

(6)建立情绪管理的快捷通道,准确、及时掌握员工情绪状态,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员工的负面情绪产生迅速,扩散速度也很快,同时,负面情绪还有很强的自我繁殖能力,若不能及时处理,可能使问题在短时间内变质,处理起来难度会加大。所以,企业需要建立情绪管理的快捷通道,以在第一时间解决情绪问题,避免“后顾之忧”。

为提高员工情绪管理能力,升华情绪资本,最大程度实现与智力资本的配合,需要企业建立情绪管理的长效机制,真正落实情绪管理。企业领导对情绪管理的重视是建立相应企业文化的关键,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长效规划是落实情绪管理的中枢,因各个业务部门工作的特殊性,将情绪管理的视角延伸至业务部门,从而制定差异化、针对性强的情绪管理措施,员工情绪管理效果的考核结果直接与部门领导绩效挂钩是情绪管理落实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李悦.林磊.情绪劳动与人力资源管理[J].商业文化·商业研究,2007.9.

[2]彭聆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汪义贵.彭聪,吴国来.情绪劳动研究的回顾与展望[M].心理研究2012. 5 .

[4]文书生.西方情绪劳动研究综述[M].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4.

[5]詹延尊,凌文轻.情绪劳动的影响效果及评估[M].商业时代,2006.3.

[6]余世维.《领导商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7.

[7]樊丽丽.《员工情绪管理实例与技巧》,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4月.

情绪管理论文篇8

[关键词]医学生;情绪智力;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13-0034-02[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13年度研究课题(SCG386)。

[作者简介]陈树婷(1981―),女,山东莱芜人,硕士,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学校心理学。

情绪智力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Salovery和Mayer于1990年共同提出。他们认为,情绪智力是指“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1]。许多研究表明,情绪智力水平对个体的身心健康、社会关系、工作绩效、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等方面有积极的预测作用。[2-4]医学生作为将来的医疗卫生工作者,从事的是以人为对象的服务工作,在工作中不仅面临对疾病的诊断与处理,更要与不同的人接触和沟通;他们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医疗知识和技术,更要兼具良好的人际互动和自我情绪调节能力。因此,针对医学生心理特点,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组织教学,以提高医学生的情绪智力,这对全面提高医学生的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采用讲授法,讲授情绪及其相关理论知识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的方法,它因信息量大、灵活性强、便于调控、易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等特点,成为应用最广的教学方法,也是比较适合大班化教学的一种方法。

情绪智力培养中,讲授法比较适合在“对情绪及其理论的认知”模块中应用。比如,向学生讲解什么是情绪,情绪是如何产生的,情绪有什么功能,情绪与认知、环境是何种关系,情绪智力的内涵,情绪智力的意义,情绪ABC理论等。利用讲授法可以短时间内集中向学生阐明情绪、情绪智力的相关理论,通过系统、有条理的讲解,让学生对相关概念和理论产生系统的认知。

二、采用心理测验法,进行情绪评估和诊断

心理测验法就是在课堂教学中选用科学、规范的心理测试工具对学生进行测验,然后分析测验结果。常用的测试工具有《大学生情绪智力问卷》《情绪状态测验量表》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完成问卷,通过对测试结果规范的解释,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智力水平,对自己的情绪状态进行评估,通过学生主体参与和师生互动,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运用心理测验法开展教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另一方面,教师通过课堂教学,选择系统、规范、科学的心理测验组织测评,并对学生的测评结果进行科学规范的解释,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何为规范的心理测验,形成正确的心理测验观,并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我情绪,结合自身体验对自己的情绪状态进行清晰的评估与诊断。

三、采用案例教学法,促进情绪的认识和管理

案例教学具有鲜活性、启迪性、针对性、实践性等鲜明的特点,在教育中日益受到人们的认可。运用案例教学法组织教学,就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选择适合医学生群体的情绪案例和心理学实验研究,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学习、讨论和分析,激发学生自我探索和思考,通过师生互动交流、生生互动讨论,促进学生对情绪的认识、接纳和管理。

运用案例教学法要注意几点:首先,案例的选择要贴近医学生的生活。在选择案例时,一方面可以从大学生年龄特点、生活背景出发,选择与大学生情绪相关的案例;另一方面,从医学生将来就业和工作角度出发,选择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可能遇到的自我情绪管理、病患情绪处理、医患关系问题等案例。其次,案例呈现要生动多样,案例的表述要有吸引力。比如讲述抑郁的情绪状态时,配以反映情绪低落、丧失兴趣、食欲减退等表现抑郁情绪状态的图片,结合播放低沉的音乐,让学生对案例产生更直观的感受。最后,教师要特别注意案例讨论的引导和总结。在案例讨论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入案例情境,尽可能地指导学生换位思考,通过同理心来增加其对事件的认识和体验。在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要从案例的引发原因、解决的关键点等方面给予学生正向引导和总结,也要对整个案例讨论过程中大家的表现做出合理点评。

四、采用情境体验法,认识和管理自我情绪

体验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5]情绪智力的培养不单单让个体对情绪及其理论形成理性认知,更重要的是个体的主观体验和情绪管理,因而,课堂教学中可运用情境体验法让学生进行情绪觉察、情绪评估、情绪表达练习。

每个人几乎都受过情绪的困扰,而不能准确地知觉自己的情绪,或者对自己的消极情绪加以拒绝、否认或忽视,这恰恰是造成情绪问题最大的原因。情绪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问题引导,设定不同的体验情境,让学生重温或体验某些情绪状态,指导学生认识和觉察自己的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并学习与自己各种不同的情绪状态相处,接纳自己的情绪。在体验的基础上,通过互动讨论和教师指导,从认知调节、行为改变等方面入手,进行主动的情绪管理。

五、采用角色扮演法,识别他人情绪,促进人际交往

角色扮演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互动的一种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设定不同人物角色,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体会不同人物的心理感受,有助于识别他人情绪,理解他人的情绪,建立同理心。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学生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从而提升人际交往能力,改善个体的人际关系,提高自身的影响力。

医学生将来从事的是与人相处的工作,他们所接触的又都是一些生病的人,针对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可让学生扮演医生角色和患者角色,使他们能够在模拟临床的环境下,体验病人在求医时的切身感受。在练习中,让学生学习识别病人的情绪,理解病人的情感需求,在此基础上给予病人充分的同情,以此提升与病人沟通的技巧,促进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

参考文献:

[1] 李国瑞,何小蕾.情绪智力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心理科学,2003,26(5):917-918.

[2] Greven C,Chamorro-Premuzic T,Arteche A,et al.A hierarchicalintegration of dispositional determinants of general health instudents:The big five,trait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humourstyles[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8,44(7):1562-1573.

[3] Schutte N S,Malouff J M,Thorsteinsson E B,et al.A meta-analytic investigation of the relation ship between emotionalintelligence and health[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7,42:921-933.

情绪管理论文篇9

Abstract: Emotional problem is the core problem in our study、job and the daily life. The article analysis the connotation、the necessity and the strategies of the management of emotion. In order to reasonably control our emotion.

关键词:情绪管理 情绪认知 情绪表达 情绪控制

Keywords: emotional management; emotional cognitive; emotional expression; emotion control

作者简介:赵静,1982年1月,女,河南南阳人,工作单位:上海电机学院;职称:助教,学位: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成冠弟,1955年6月,男,上海人,工作单位:上海电机学院;职称:政工师;田仲,1987年9月, 女,上海人,单位:上海电机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4-0197-02

一、情绪管理的内涵

(一)国外对情绪管理的定义1

国外对情绪管理内涵的研究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是适应性管理,即情绪管理是一种适应社会现实的行为反应。Thompson (1994)指出,情绪管理是一种适应社会现实的活动过程,它要求人们的情绪反应具有灵活性、应变性和适度性,以使人们能以有组织的、建设性的方式,迅速而有效地适应变化的社会情景;第二类是功效性管理,即突出情绪调节旨在服务于个人目的。Master(1991)指出,情绪管理是一种服务于个人目的、有利于自身生存与发展的活动。人们在进行情绪管理前,会对社会情景与自身关系的主观意义以及自身应付能力进行认知评价,最终决定如何对自身情绪进行管理;第三类是特征性地界定情绪管理。Cicchetti、Ackerman和Izard(1995)从情绪管理的动力特征角度认为情绪管理是发生在意识内外的、包括生理、认知、体验和行为反应的动力组织系统,其功能是驱动和组织行为,以适应特定环境。

(二)国内对情绪管理的定义

徐元红认为2,所谓情绪管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情绪的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区分等能力和对他人情绪认识与适度的反应能力。王泽华认为3,情绪管理就是善于掌握自我善于调节情绪,对生活中矛盾和事件引起的反应能适可而止的排解,能以乐观的态度、幽默的情趣及时地缓解紧张的心理状态。情绪管理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体察自己的情绪;二是适当表达情绪;三是以合宜的方式纤解情绪。而师曙光将情绪管理界定为4,通过有效的方法,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使自己总是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王飞飞在综合国内外情绪管理研究的基础上认为5,情绪管理是个体在遇到与个体发展不利的情绪时,积极寻找情绪策略,以有效的方式解决情绪不适的能力。

笔者在综合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认为,情绪管理是个体有意识地觉察、表达、控制自我情绪的行为,从而达到个体身心适应良好的状态。情绪管理包含情绪认知、情绪表达和情绪控制三个部分。

二、大学生情绪管理的必要性

(一)合理进行情绪管理是维持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据统计,全世界大约有5%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其中80%左右的精神疾病的主要症状是情绪障碍。[1]西南财经大学电子商务学院的“情绪管理工作坊”在针对学生个人发展心理训练的意向调查中发现[2],在18个备选项目中,420位参加调查的同学最感兴趣而又最觉无力的问题是“如何提高自己管理情绪的能力”。可见,大学生的情绪困扰是一个应当引起教育者高度关注的现实问题。处在青年期的大学生,心理上正经历着急剧的变化,情绪起伏波动大,情感体验丰富和复杂,容易陷入情绪困扰。这一特点必然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长期持续的不良情绪还会危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3]情绪健康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情绪异常往往是心理异常的先兆。从提高大学生的情绪管理水平入手,能有效防止他们情绪异常的出现,防患于未然,达到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

(二)科学进行情绪管理是学校“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体现

“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学校教育实践中日益得到教育者的认可,“以人为本”就是要求我们对人的各个方面、各种需要给予关注:要求我们不但要关心大学生的智商,还要关注大学生的情商;不但要关注大学生外在的行为表现和结果,还要关注大学生内在的心理感受和情绪波动;不仅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绪波动,还要交给大学生情绪管理的途径和办法,以切实提高大学生情绪管理的能力。[4]关注大学生的情绪管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科学分析自己的情绪成因,合理抒发和表达自己的情绪体验,是学校“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体现。

(三)有效进行情绪管理是保持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从广义上来讲,社会是由无数个个体组成。协调好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才能促进个体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个体完满生活的享受,反之,则会使得个体因与社会对立或消极的适应受到社会的遗弃或制裁。从狭义上来讲,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大学生情绪的健康发展是保证人际关系良好与社会和谐的基础。学校育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体现社会的需要,培养的人才最终要投身入社会、服务于社会,只有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才能提高个体社会适应的能力,增强社会群体的凝聚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大学生情绪管理的基本策略

大学生的情绪管理关涉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关涉到学校“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最终落实,关涉到社会的和谐发展。如何对大学生情绪进行有效管理,可以从学校教育和学生自身两个方面入手。

(一)营造良好校园氛围,加强情绪管理教育

社会心理气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个体情绪。因而,一方面学校应该注重培养积极向上、团结友爱、互助合作、健康温馨的校风、班风、舍风,使学生在良好的心理气氛的影响和熏陶下,于潜移默化中形成健康情绪。同时可通过征文、板报、文艺活动等形式,有意识地强化自身管理的重要性进行适时的传教。另一方面,健康情绪的建立离不开科学的情绪教育,通过“情绪管理”教育,引导学生在所处的环境中能自我觉察到自己的心理状况和情绪状况,并用适当的词汇表达出来,与老师和同学进行沟通。[5]同时帮助学生理解他人的心理情绪,学会察言观色,能从言谈举止中读懂他人的情绪状态,尊重他人的感受,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并在此基础上学会自我控制、驾驭自己的情绪,有一定的承受能力。

(二)掌握情绪管理技巧,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1.改变认知法: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辛格及阿诺德,认为情绪的产生是由环境事件(刺激因素)、生理状态(生理因素)、认知过程(认知因素)三个条件所制约的,其中,认知因素是决定情绪的关键因素。[6]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认为,人的情绪困扰并不是诱发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由对诱发事件的非理性的解释与评价引起的,如果改变了非理性观念、调整了对诱发事件的认知,消极情绪就会改变,就会达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效果。因而,分析自己不良情绪产生的动因,有意识调整对诱因的认识,缓解自己的不良情绪。

2.合理表达法:情绪表达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表达时要掌控得恰到好处。合理表达情绪,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察觉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只有先察觉自己的各种情绪,才能精确传达出自己的感受。同时,还要进一步能做到觉察他人的情绪,从细微处觉察识别他人的情绪,才能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立场,为别人设想。其次要适时适度表达情绪。了解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后, 要恰到好处的表达出来。要如亚里士多德所强调“适时适所表达情绪”,不要当众表达自己的不满或愤怒情绪, 在适当的场所以不伤人的方式适度表达内心的不满。

3.控制法:注意转移是控制情绪的基本方法,可以有意识的将注意力从当前对象转至其他对象,从而使情绪得到调节,如当遇到不愉快的事物时,可以听听音乐、与朋友散步或做些其他自己感兴趣的事情;除此之外,合理宣泄自己的情绪也是一种调节情绪的办法,通过倾诉(直接与人倾诉或写日记间接倾诉)、高喊、哭泣等方式宣泄不快的情绪,从而使情绪恢复平静。

参考文献:

[1][6] 陈少华.情绪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8.P12

[2] [4]王学红.浅议大学生的情绪管理[J].科学创新导报,2007,36.

[3] 冯维,吴晓雷.我国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成果与问题探讨[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

[5] 林文.试论当代大学生情绪管理[J].科学教育论坛,2005,3.

[7] 徐元红.学生中常见的不良情绪的管理与调适[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3.

[8]许若兰.论大学生情绪管理和情绪教育[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2.

注释:

1转引自王飞飞.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06,5.

2徐元红.学生中常见的不良情绪的管理与调适[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3.

3王泽华.论大学生要加强情绪管理[J].科教论丛,2006.5.

情绪管理论文篇10

关键词:教师;情绪管理;实践;意义

情绪是个体对外界刺激的主观的有意识的体验和感受,具有心理和生理反应的特征。一般情况下人们无法直接探测个体内在的感受,但是可以通过其外显的行为或生理变化来进行推断,意识是否处于积极的状态是影响情绪体验的必要条件。教师的情绪反应能更好地适应学校环境氛围的变化,将有益于师生身心健康发展。对于小学教师来讲,必须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适度的情绪表达对其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针对于小学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小学教师的情绪控制也显示出一定的特殊性。小学教师的职业性质决定了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情绪进行适度的控制,以利于其职业职能的发挥。

一、情绪与情绪管理

对情绪的本质认识深刻,才能更好地在实际的工作情境中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建立在反映情绪本质基础之上的情绪管理理论,同样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对情绪的认识

社会发展变化速度加快,客观上要求人们必须学会去适应社会的发展。“人们在变革现实的过程中,必然要遇到得失、顺逆、荣辱、美丑等各种情境,因而有时感到高兴和喜悦,有时感到气愤和憎恶,有时感到悲伤和忧虑,有时感到爱慕和钦佩等,这里的喜、怒、哀、乐、忧、愤、憎等都是情绪的不同表现形式。”[1](P364)个体的行为举止表现越强烈,说明个体的情绪反应越大。“当前比较流行的一种看法是,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这种看法说明,情绪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情绪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等三种成分组成。”[1](P364)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情绪的表现有多种形式,如面部表情,诸如“眉开眼笑”表示高兴和兴奋的情绪,“怒目而视”表示气愤的情绪,“目瞪口呆”表示恐惧的情绪等;又如姿态表情,诸如“捧腹大笑”表示高兴的情绪,“坐立不安”表示紧张的情绪,“紧缩双肩”表示恐惧的情绪等;再如语调表情,诸如“笑声”“声”,语音的高低、强弱、抑扬顿挫等也是表达情绪的手段。同时,情绪调节在职场中也是尤为重要的,情绪调节的基本过程主要包括生理调节、情绪的体验调节、行为调节、认知调节和人际调节等几个方面,对于社会中的个体来讲,必须要学会情绪调节的手段。

2.情绪管理的基本理论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认为,个体的情绪不可能被完全消灭,但可以进行有效疏导、管理、适度控制。情绪管理,即个体对于自身所产生的情绪反应进行有效的抑制和有意识的控制的行为,它是个体为适应环境的变化而作出的使个体自身和个体所在环境氛围两方面和谐变化的过程。简单地讲,情绪管理是对个体和群体的情绪感知、控制、调节的过程,其核心是将人本原理作为最重要的管理原理,使人的情绪得到充分发展,人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是从尊重人、发展人、完善人的角度出发,提高个体对情绪的自觉意识,控制情绪陷入低潮,保持个体乐观心态,不断进行自我激励、自我完善。余玲艳[2](P121)认为情绪是可以被管理的,情绪管理包括四个阶段:情绪感知———强调对情绪的感觉,及时地察觉自己的情绪和员工的情绪,准确地感觉别人的情绪;情绪解读———指理解和分析情绪,要想管理情绪,就必须先察觉自我的情绪和他人的情绪,进而能管理自我的情绪并理解他人的情绪;情绪调节———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境况,采用各种方法进行情绪调节;情绪资本运作———是对情绪管理要求较高的阶段,当一个人很好地感知、解读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后,就要学会积累自身的情绪资本。个体对于情绪的管理不是要去除或压抑情绪,而是在察觉情绪变化后,积极调整情绪的表达方式。有心理学家认为,个体的情绪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个体的情绪从总体来讲并没有好坏之分,不会因为个体的不同而不同。但是由情绪所引发的行为有好坏之分,行为的结果有好坏之分。所以说,情绪管理并非是消灭情绪,当然也是消灭不了的,而是疏导情绪,使之反应合理化、适度化,这就是情绪管理的基本范畴。“然而,有情绪好不好呢?一个成功的人应不应该流露情绪?其实真正的问题并不在于情绪本身,而在于情绪的表达方式,如果能以适当的方式在适当的情景表达适度的情绪,就是健康的情绪管理之道。”[3](P163~164)

二、教师情绪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情绪是教师在学校环境中,因学校中的制度、精神及组织文化是否满足教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心理体验过程。心理学的研究证明:个体适度平稳的快乐的情绪体验能使个体大脑及中枢神经活动处于最佳状态,保证身体内各系统的协调一致,充分发挥身体的潜能。教师的情绪变化状态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具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1.教师积极的情绪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积极的情绪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良好的情绪表现能够影响到其情绪变化和体验。教师上课饱满的热情和教学过程中的激情表现,都会感染和影响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热情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保证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而且,教师适度的情绪变化能够使学生生成安全的心理环境,从而活跃课堂氛围,这对于教师自身的情绪控制也能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2.教师消极的情绪会对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教师消极的情绪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发展,教师处于消极的情绪状态,比如教师低落的情绪状态、精神萎靡、沮丧、畏缩,课堂气氛必然是缺乏生气和活力的;教师情绪冲动、易于动怒,就会造成学生情绪压抑,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严重受挫,达不到课堂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更有甚者会产生严重的伤害学生和教师自身的事件。情绪不稳定的教师爱恨喜怒无常,对于学生情绪的控制培养也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三、教师情绪管理:价值与意义

根据情绪管理的理论,个体情绪可以激发或增强个体的行为,提升个体工作的效果;相反,亦可以阻碍或削弱个体的行为,干扰或消弱工作的成效。管理并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也就能实现自我发展。“从心理卫生学的角度看,任何一种情绪的产生都是身体对内外刺激的一种反应,都有其生理的、心理的作用。”[4](P58)对于教师来讲,教师的情绪管理就显得更为重要,这不仅是由于学生自身的原因,也和教师自身有很大的关系。

1.教师情绪管理对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意义

教师情绪管理对学生个体发展所发挥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学生身心发展所起的作用。作为人的一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学生阶段处在身体生长的关键时期。如儿童这一时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的状况直接会影响少年、青年乃至成人时期的发展状况。一般情况下,只要属于正常的精神现象,各种情绪活动都有协调生理活动的作用。但是,临床医学经验证明,当一个人的情绪处于愤怒、悲伤、忧愁、焦虑、恐惧等状态时,由于这几种不良情绪压抑在心中而不能充分宣泄,便会对身体的健康带来伤害,甚至会引起身体的疾病。教师的情绪控制能力直接会影响到其情绪变化,而这种对学生不利的消极的情绪状况又会影响到学生的生理,进而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教师的的情绪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能否得到健康发展。由于学生对外界事物辨别能力低下,教师职业自身的榜样和示范作用都会影响到学生的人格、认知活动、社会性和人际交往、个性心理品质等方面的健康发展。所以,教师必须具备自身的情绪控制能力。

2.教师情绪管理对教师自身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情绪管理对于教师的身心影响同对学生的影响是一致的。个体良好的情绪状态是个体身心健康和谐的标志。教师的情绪管理同样会影响到教师自身的职业和专业化发展。不良的和消极的情绪体验会降低或减弱甚至动摇教师的职业理想和信念,这对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试想一个不能控制情绪的教师,其专业思想肯定是不稳定的,也是不会思考自身的专业发展的。“教师为人师表,必须加强自身的情绪管理,对情绪管理形成正确认识,积极调节情绪;改变不合理的教育信念,以避免经常性地产生不良情绪;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情绪调节方式,做自己情绪的主人。”[5](P62~64)

四、教师情绪管理的实践意义———对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培养的启示

“同一个学校、同一个专业、甚至同一个班级的大学生走向教师岗位时,用同样的教案去上课,课堂教学效果会截然不同,这与师范生的态度、情绪与思维的传递和反应、内容的正确与灵活表达、受学生欢迎的程度等有很大的关系。”[6](P51)小学教育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掌握小学教育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规律和先进的教育思想,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具备从事小学各学科教学及小学其他相关工作的基本素质,能够在小学从事教学和研究及管理的各类人才。一个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情绪的小学教师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也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学教师。

1.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特征

(1)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自身的个性特征。小教专业学生的个性特征是个体在思想意识、行为习惯、行为方式及行为效果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就整体来讲,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个性特征不是很明显,也表现在学生的情绪变化过程中。在这一点上,对学生在专业引导和职业规划时就要使其清楚。所以,作为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讲,要对自己将要学习的专业以及将来所从事的职业有正确、恰当、全面的认识,并在学习和以后的职业行为过程中使自己的个性特征适合于职业性质的要求。(2)学校的环境及人际交往。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所在学校的教育教学环境氛围、学校中的人际关系氛围同样会影响学生的情绪变化。作为学校来讲,注重学校的物质、精神和制度文化建设以及学校的人际关系建设,对学校的育人将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认识、体验,管理并控制自己的情绪,积极地去适应学校的文化氛围,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为自己的职业行为创造良好的外在条件,也是对于自己身心健康的有益举措。(3)学生以适宜的方式控制情绪,缓解各方面的压力。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要将学习及生活的正确态度和信心树立起来,以适合自己的方式来缓和并控制自己的情绪;并要认识到,来自于社会、学校、学习、组织等方面的压力也是影响小学教师自身情绪变化的因素。学生要正确理解并逐步学会适应这些压力,将压力分解、分化,不要将内在压力以不良的外在情绪表达出来,更不要使这种不良行为成为一种习惯。

2.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养成情绪管理的策略

(1)课堂教学责任意识。小学课堂教学作为实施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小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学的责任意识就是要求小学教师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要处处“留心”,事事“用心”,时时“精心”。只有在教学工作过程中真正做到了这“三心”,小学教师才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一个没有责任心的小学教师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也就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2)小学教师对自身工作的满意度。教师工作满意度是一个心理学概念,它是教师对其工作与所从事职业以及工作条件与工作状况的一种总体的、带有情绪色彩的感受与反应。斯蒂芬•罗宾斯指出,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包括心理挑战的工作、公平的报酬、支持性的工作环境和融洽的同事关系。所有这些因素或其中之一的不足都会成为小学教师情绪失调的原因。(3)小学教师对自己教学的信心。教学的自信心是一位教师相信自己教学能力的心理状态。自信心作为教师的一种重要的个人品质,是作为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拥有自信心,会在教学、生活中表现出坚强的意志力和较高的自我控制能力。这些对于小学教师的情绪控制将是非常有益的补充。自信的小学教师必然是具有较高自我控制力的人,这样才能对小学课堂进行有效的控制。(4)小学教师的教育理念。正确教师行为来自于正确的教育理念,就其情绪控制也是同样的。小学教师的情绪控制也与自身所获得的教育理念有关系。作为小学教师来说,“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就是正确的教育理念。让每位学生快乐和幸福地成长与发展,师以德为本,心以爱为源;以真理教书,用真情育人。有了这样的教育理念,还有哪一个教师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呢?(5)小学教师对情绪与教学关系的认识。小学教师教学中的情绪状态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积极的、适应于教学内容的情绪状态不仅能够调动小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而且情绪状态本身潜移默化的影响也会引导小学生获得对内容的深层体验和启示。消极的情绪状态则相反。因此,作为小学教师必须强化自身对情绪发挥重要性作用的认识。马卡连科说过:“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教师,不能成为好的教师。”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还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增强责任心、爱心、敬业精神,养成乐观、自信、开朗的性格,这样才会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有意识地控制不良情绪,调节情绪状态,做自己心境的主人。“作为一名教师,为了提高情绪修养水平,同时也是为了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水平,应当有着广泛的情趣,琴、棋、书、画样样学,陶冶自己的情操,以一个内心世界极其丰富的人生境界,去感染和教育每一位学生。”[7](P71)在对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一定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地去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因为自己或环境变化而成为自己情绪的奴隶。

参考文献: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余玲艳.员工情绪管理[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

[3]蔡秀玲.情绪管理[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4]王洪欣.高校青年教师情绪困扰问题分析与对策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2,(7).

[5]徐晋华.论戾气弥散下教师的情绪管理[J].教育评论,2014,(6).

[6]张庆.论教师情绪弹性的养成[J].教育评论,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