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酸钠技术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1 22:36:50

氯酸钠技术

氯酸钠技术范文篇1

关键词:氯酸钠;二氧化氯;水处理;纸浆处理

一、氯酸钠概述

氯酸钠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工产品,其分子式为NaClO3,分子量106.44。通常我们见到的是白色或微黄色晶体,在介稳状态呈晶体或斜方晶体。相对密度2.490,熔点255℃,味咸而凉,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液氨、甘油。有潮解性。加热到300℃以上就可分解放出氧气。在酸性溶液中有强氧化作用,在中性或弱碱性溶液中氧化能力非常低,与硫、磷及有机物混合或受撞击易引起燃烧和爆炸。

二、氯酸钠应用及发展

氯酸钠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工产品,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市场广泛。国际上氯酸钠92%用作纸浆处理和饮用水处理的原料:北美氯酸钠98%用于纸浆和造纸业,其余2%用于制备氯酸盐、矿业等。欧洲氯酸钠84%用于造纸业,7.8%用于制造其他氯酸盐、亚氯酸盐,4.2%用于制造除草剂,其余4%用于铀矿及其他。日本氯酸钠73%用于造纸业,6%用于氧化剂及其他氯酸盐的制备,5%用于除草剂,16%用于纺织及和其他行业。目前全世界氯酸钠的产销量约为300万吨,生产厂家主要集中在北美(加拿大、美国)和北欧(苏格兰、瑞典)。其中北美产量约为170万吨/年,北欧产量约为72万吨/年,日本产量约为8万吨/年。加拿大和美国的生产能力超过190万吨/年,瑞典、法国的氯酸钠产量也在20万吨/年以上,而我国却不足20万吨(包括用于生产氯酸钾所消耗的氯酸钠)。美国是氯酸钠消耗大国,虽连续扩建新装置仍需从加拿大、瑞典等国进口,以满足纸浆漂白、饮用水处理等方面的需求。在欧洲的芬兰、瑞典、法国等国家,纸浆和纸制品生产商用二氧化氯作漂白剂的发展迅速。在日本其需求量也在连年上升,是氯酸钠的长期进口国。

国外纸浆厂之所以采用二氧化氯漂白的主要原因:一是环保工作的需要,采用传统的方法用氯气漂白纸浆会产生强致癌物,还易与水中的腐殖质形成氯代烃,与水中酚类形成有怪味的氯酚,与水中的氨形成对鱼和人类均有害的氯胺,且氯气长期使用可引起水中某些微生物的抗药性,污染地下水源,不利于环保。目前欧洲和北美都已立法禁止造纸业使用氯漂白;二是二氧化氯与其它用于漂白的氧化剂相比,其漂白性能好,它的氧化电位适中,能有效地处理附着在纤维上的色素和污物而不影响其纤维强度,而且纸浆织物的白度可由原来氯漂的75°提高到85°。用二氧化氯漂白纸浆,生产的纸品在潮湿空气中不随时间延长而发黄变色,保证了纸品质量,价值也比较高。到目前为止,还未发现一种在成本及纸浆白度与强度方面超过二氧化氯的替代品。因此,制浆领域采用氯气漂白纸浆的方法将很快被二氧化氯漂白法所取代。

氯酸钠在水处理方面主要是应用氯酸钠衍生的二氧化氯。在城市饮用水和污水处理中,国际上通常采用3种消毒方式,即液氯消毒、二氧化氯消毒和臭氧消毒,中国基本上是采用液氯消毒。采用液氯消毒,在杀菌的同时,又带来游离氯对各种有机物的氯化作用,在水体当中产生三氯甲烷、二恶英、氯酚等致辞癌物,危害人类的健康。

近几年国家有关部门在对饮用水质的调查中发现,各地的饮用水中有各种不同属性的有机物300多种,其中三氯甲烷含量最为突出,一些地方的饮用水中三氯甲烷含量310μg/L。二氧化氯与液氯消毒相比,两者的消毒体系非常相似,但二氧化氯消毒不会与水中的有机物产生三氯甲烷,不会产生氯化胺,却能破坏酚、硫化物、氧化物和其他许多有机物;与臭氧消毒相比,二氧化氯消毒投资少,产率高,在水中的滞留时间长,能够有效地杀除和控制各种细菌,同时也不会与水中的溴化物、次溴酸物反应,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由此可见,二氧化氯不仅是一种比液氯更有效的杀菌剂和杀病毒剂,且其氧化能力仅次于臭氧(投资低于臭氧),消毒过程中几乎不形成三氯甲烷和挥发性有机氯,同时生成的总有机氯也要比液氯少得多,其取代液氯已成为时代的必然。目前,二氧化氯在欧美国家得到了普遍应用,而中国则刚刚起步,许多科研院所和自来水公司都已纷纷开展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三、氯酸钠技术简介

氯酸钠的生产方法主要有化学法和电解法。

化学法:化学法是以石灰为原料,将石灰制成石灰乳,然后氯化。在析出了氯化钙结晶后的氯酸钙溶液中,加入硫酸钠或碳酸钠进行复分解反应,生成氯酸钠溶液和硫酸钠产品。由于化学法生产氯酸钠有工艺流程长、设备多、占地面积大、操作环境差、生产成本高等原因,目前国内外氯酸钠生产均不采用这一方法。

电解法是以原盐或精制盐为原料,原盐需先制成饱和的粗卤水,然后加入纯碱、烧碱和氯化钡,除去粗盐水中的钙、镁及硫酸根离子,并过滤得一级精制盐水。一级精制盐水再经离子交换处理或膜处理得到二级精制盐水,然后在二次精制盐水中加入重铬酸钠、盐酸,调节PH值后送入无隔膜的电解槽中进行电解。电解得到的氯酸钠溶液,经过脱次氯酸钠、结晶、分离、干燥得到结晶氯酸钠成品,现在所有厂家都采用的是电解法工艺生产氯酸钠,其工艺过程大体包括盐水工序、电解工序、结晶干燥工序等,现分述如下:

(一)盐水工序

北美、欧洲国家氯酸钠生产所用氯化钠均为精制氯化钠,其钙镁含量极低,盐水精制工序常采用二级净化处理(采用膜过滤、离子交换处理等技术,进一步除去卤水中的杂质离子)。因精盐中杂质含量少,故而盐水精制工序生产线短,排渣量少,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国外氯酸钠生产厂家都非常注重盐水的净化处理,因为盐水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电耗和洗槽周期。

国内氯酸钠原料采用矿盐、卤水、海水,原料杂质较多,精制生产线长。由于原料精制设备简陋,精盐水钙、镁含量高,故而造成槽电压升得快,洗槽周期短,一般在三个月洗一次,进行盐水的二次精制可使卤水含钙镁量降低,还可降低电耗、延长洗槽周期,提高生产效率。

(二)电解工序

电解工序是生产氯酸钠的最主要工序。电解槽是氯酸钠生产的关键设备。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钛基涂钌金属阳极开始应用于氯碱电解槽。经过近几十年来的发展该项技术已成为相对完善的技术。值得一提的是某一公司开发了一个反应器带成百个电解槽的装置。该技术巧妙地解决了电化学腐蚀问题,使装置结构和操作简化,电流效率又高。国外单线生产能力一般在三万至五万吨/年,电流密度一般在2500-3000A/m2,电流效率在94%-95%。

国内大多公司采用一个反应器带三至五个电解槽的汽提外循环氯酸钠电解

装置。近两年来,为了更加完善电解槽,对一些结构要素进行了优化。使单线生产能力可达4.0万吨/年。

(三)结晶工序

几乎所有的生产线都采用真空结晶技术,有外循环式(3万吨/年以下)和内循环式真空结晶器,其热源为电解反应产生的热量。(3万吨/年以上)用水环式真空泵抽真空。

德国的麦索(MESO)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结晶器专业设计制造商,其设备专一用来生产大粒晶体。脱水工序均采用卧式自动卸料离心机,干燥工序选用沸腾床干燥器。国内比较大的生产厂家一般采用引进技术生产大粒晶体。

(四)氯酸钠生产过程主要的化学反应式为:

总反应式:NaCL+3H2O=NaCLO3+3H2↑

阳极:2CL-→CL2↑+2e

阴极:2H2O+2e→H2↑+2OH-

液相反应:CL2+H2O=HCLO+H++CL-

HCLO=H++CLO-

2HCLO+CLO-→CLO3-+2CL-+2H+

四、环境保护:

国外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生产过程全密闭循环,几乎做到了零排放。由于原料盐是精制盐,废渣排放量极少;废气中的氯全部回收利用,几乎无废气排出,洗液、雨水通过室外雨水沟全部回收处理。一些发达国家在设计时就非常注重环保,有的工厂在基建时就在地下铺建橡塑板,以防对地面造成污染,工厂搬迁时可还原地表。

目前我国对环境治理要求比较严格,因此在建此类项目时要考虑环境的影响。应尽量减少环境污染。同时随着国家对环境治理力度的加强,会剌激氯酸钠的消耗,从而促进氯酸钠行业的发展。

五、国内氯酸钠生产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氯酸钠的消费结构、消费量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欧美消费量达200多万吨,且90%用于造纸和水处理;我国消费量小,且75%用作制造氯酸钾作为生产烟花的原料。国内潜在市场广阔:现在我国在造纸业使用氯酸钠正处于发展阶段,今后几十年里二氧化氯漂白将在造纸行业占主导地位。二氧化氯是目前国际公认的一种高效、低毒、快速、广谱的第四代新型灭菌消毒剂,是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的安全、高效、无毒新型强氧化杀菌消毒剂。在饮用水消毒上,二氧化氯取代氯气是必然趋势,其用量也在逐年上升。国内经济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快速提高,使氯酸钠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如电子、环保、消毒、石油、开采等行业需求加大;以上种种原因都极大地刺激了氯酸钠的消费。但是,氯酸钠生产投资大,很多企业无力承担。加入WTO后,国内氯酸钠生产成本比国外高,国外产品的拥入势必会影响国内氯酸钠产业的发展。再者,绿色和平组织主张向完全无氯漂白工艺发展,也会给国内氯酸钠的使用产生一定的影响。有学者称:由于我国氯酸钠生产尚处于发展阶段,在近二、三十年内,二氧化氯在水处理及造纸方面的应用将是这些行业的主流,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以上众多因素,生产企业在生产时,一是要加大投入技术力量、设备,提高产品在国际上的竟争力,在生产的同时做好环境保护及三废的治理工作,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资料:

无机化工产品大全化学工业出版社

氯酸钠技术范文篇2

关键词:氯酸钠;二氧化氯;水处理;纸浆处理

一、氯酸钠概述

氯酸钠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工产品,其分子式为NaClO3,分子量106.44。通常我们见到的是白色或微黄色晶体,在介稳状态呈晶体或斜方晶体。相对密度2.490,熔点255℃,味咸而凉,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液氨、甘油。有潮解性。加热到300℃以上就可分解放出氧气。在酸性溶液中有强氧化作用,在中性或弱碱性溶液中氧化能力非常低,与硫、磷及有机物混合或受撞击易引起燃烧和爆炸。

二、氯酸钠应用及发展

氯酸钠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工产品,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市场广泛。国际上氯酸钠92%用作纸浆处理和饮用水处理的原料:北美氯酸钠98%用于纸浆和造纸业,其余2%用于制备氯酸盐、矿业等。欧洲氯酸钠84%用于造纸业,7.8%用于制造其他氯酸盐、亚氯酸盐,4.2%用于制造除草剂,其余4%用于铀矿及其他。日本氯酸钠73%用于造纸业,6%用于氧化剂及其他氯酸盐的制备,5%用于除草剂,16%用于纺织及和其他行业。目前全世界氯酸钠的产销量约为300万吨,生产厂家主要集中在北美(加拿大、美国)和北欧(苏格兰、瑞典)。其中北美产量约为170万吨/年,北欧产量约为72万吨/年,日本产量约为8万吨/年。加拿大和美国的生产能力超过190万吨/年,瑞典、法国的氯酸钠产量也在20万吨/年以上,而我国却不足20万吨(包括用于生产氯酸钾所消耗的氯酸钠)。美国是氯酸钠消耗大国,虽连续扩建新装置仍需从加拿大、瑞典等国进口,以满足纸浆漂白、饮用水处理等方面的需求。在欧洲的芬兰、瑞典、法国等国家,纸浆和纸制品生产商用二氧化氯作漂白剂的发展迅速。在日本其需求量也在连年上升,是氯酸钠的长期进口国。

国外纸浆厂之所以采用二氧化氯漂白的主要原因:一是环保工作的需要,采用传统的方法用氯气漂白纸浆会产生强致癌物,还易与水中的腐殖质形成氯代烃,与水中酚类形成有怪味的氯酚,与水中的氨形成对鱼和人类均有害的氯胺,且氯气长期使用可引起水中某些微生物的抗药性,污染地下水源,不利于环保。目前欧洲和北美都已立法禁止造纸业使用氯漂白;二是二氧化氯与其它用于漂白的氧化剂相比,其漂白性能好,它的氧化电位适中,能有效地处理附着在纤维上的色素和污物而不影响其纤维强度,而且纸浆织物的白度可由原来氯漂的75°提高到85°。用二氧化氯漂白纸浆,生产的纸品在潮湿空气中不随时间延长而发黄变色,保证了纸品质量,价值也比较高。到目前为止,还未发现一种在成本及纸浆白度与强度方面超过二氧化氯的替代品。因此,制浆领域采用氯气漂白纸浆的方法将很快被二氧化氯漂白法所取代。

氯酸钠在水处理方面主要是应用氯酸钠衍生的二氧化氯。在城市饮用水和污水处理中,国际上通常采用3种消毒方式,即液氯消毒、二氧化氯消毒和臭氧消毒,中国基本上是采用液氯消毒。采用液氯消毒,在杀菌的同时,又带来游离氯对各种有机物的氯化作用,在水体当中产生三氯甲烷、二恶英、氯酚等致辞癌物,危害人类的健康。

近几年国家有关部门在对饮用水质的调查中发现,各地的饮用水中有各种不同属性的有机物300多种,其中三氯甲烷含量最为突出,一些地方的饮用水中三氯甲烷含量310μg/L。二氧化氯与液氯消毒相比,两者的消毒体系非常相似,但二氧化氯消毒不会与水中的有机物产生三氯甲烷,不会产生氯化胺,却能破坏酚、硫化物、氧化物和其他许多有机物;与臭氧消毒相比,二氧化氯消毒投资少,产率高,在水中的滞留时间长,能够有效地杀除和控制各种细菌,同时也不会与水中的溴化物、次溴酸物反应,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由此可见,二氧化氯不仅是一种比液氯更有效的杀菌剂和杀病毒剂,且其氧化能力仅次于臭氧(投资低于臭氧),消毒过程中几乎不形成三氯甲烷和挥发性有机氯,同时生成的总有机氯也要比液氯少得多,其取代液氯已成为时代的必然。目前,二氧化氯在欧美国家得到了普遍应用,而中国则刚刚起步,许多科研院所和自来水公司都已纷纷开展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三、氯酸钠技术简介

氯酸钠的生产方法主要有化学法和电解法。

化学法:化学法是以石灰为原料,将石灰制成石灰乳,然后氯化。在析出了氯化钙结晶后的氯酸钙溶液中,加入硫酸钠或碳酸钠进行复分解反应,生成氯酸钠溶液和硫酸钠产品。由于化学法生产氯酸钠有工艺流程长、设备多、占地面积大、操作环境差、生产成本高等原因,目前国内外氯酸钠生产均不采用这一方法。

电解法是以原盐或精制盐为原料,原盐需先制成饱和的粗卤水,然后加入纯碱、烧碱和氯化钡,除去粗盐水中的钙、镁及硫酸根离子,并过滤得一级精制盐水。一级精制盐水再经离子交换处理或膜处理得到二级精制盐水,然后在二次精制盐水中加入重铬酸钠、盐酸,调节PH值后送入无隔膜的电解槽中进行电解。电解得到的氯酸钠溶液,经过脱次氯酸钠、结晶、分离、干燥得到结晶氯酸钠成品,现在所有厂家都采用的是电解法工艺生产氯酸钠,其工艺过程大体包括盐水工序、电解工序、结晶干燥工序等,现分述如下:

(一)盐水工序

北美、欧洲国家氯酸钠生产所用氯化钠均为精制氯化钠,其钙镁含量极低,盐水精制工序常采用二级净化处理(采用膜过滤、离子交换处理等技术,进一步除去卤水中的杂质离子)。因精盐中杂质含量少,故而盐水精制工序生产线短,排渣量少,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国外氯酸钠生产厂家都非常注重盐水的净化处理,因为盐水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电耗和洗槽周期。

国内氯酸钠原料采用矿盐、卤水、海水,原料杂质较多,精制生产线长。由于原料精制设备简陋,精盐水钙、镁含量高,故而造成槽电压升得快,洗槽周期短,一般在三个月洗一次,进行盐水的二次精制可使卤水含钙镁量降低,还可降低电耗、延长洗槽周期,提高生产效率。

(二)电解工序

电解工序是生产氯酸钠的最主要工序。电解槽是氯酸钠生产的关键设备。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钛基涂钌金属阳极开始应用于氯碱电解槽。经过近几十年来的发展该项技术已成为相对完善的技术。值得一提的是某一公司开发了一个反应器带成百个电解槽的装置。该技术巧妙地解决了电化学腐蚀问题,使装置结构和操作简化,电流效率又高。国外单线生产能力一般在三万至五万吨/年,电流密度一般在2500-3000A/m2,电流效率在94%-95%。

国内大多公司采用一个反应器带三至五个电解槽的汽提外循环氯酸钠电解装置。近两年来,为了更加完善电解槽,对一些结构要素进行了优化。使单线生产能力可达4.0万吨/年。

(三)结晶工序

几乎所有的生产线都采用真空结晶技术,有外循环式(3万吨/年以下)和内循环式真空结晶器,其热源为电解反应产生的热量。(3万吨/年以上)用水环式真空泵抽真空。

德国的麦索(MESO)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结晶器专业设计制造商,其设备专一用来生产大粒晶体。脱水工序均采用卧式自动卸料离心机,干燥工序选用沸腾床干燥器。国内比较大的生产厂家一般采用引进技术生产大粒晶体。

(四)氯酸钠生产过程主要的化学反应式为:

总反应式:NaCL+3H2O=NaCLO3+3H2↑

阳极:2CL-→CL2↑+2e

阴极:2H2O+2e→H2↑+2OH-

液相反应:CL2+H2O=HCLO+H++CL-

HCLO=H++CLO-

2HCLO+CLO-→CLO3-+2CL-+2H+

四、环境保护:

国外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生产过程全密闭循环,几乎做到了零排放。由于原料盐是精制盐,废渣排放量极少;废气中的氯全部回收利用,几乎无废气排出,洗液、雨水通过室外雨水沟全部回收处理。一些发达国家在设计时就非常注重环保,有的工厂在基建时就在地下铺建橡塑板,以防对地面造成污染,工厂搬迁时可还原地表。

目前我国对环境治理要求比较严格,因此在建此类项目时要考虑环境的影响。应尽量减少环境污染。同时随着国家对环境治理力度的加强,会剌激氯酸钠的消耗,从而促进氯酸钠行业的发展。

五、国内氯酸钠生产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氯酸钠的消费结构、消费量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欧美消费量达200多万吨,且90%用于造纸和水处理;我国消费量小,且75%用作制造氯酸钾作为生产烟花的原料。国内潜在市场广阔:现在我国在造纸业使用氯酸钠正处于发展阶段,今后几十年里二氧化氯漂白将在造纸行业占主导地位。二氧化氯是目前国际公认的一种高效、低毒、快速、广谱的第四代新型灭菌消毒剂,是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的安全、高效、无毒新型强氧化杀菌消毒剂。在饮用水消毒上,二氧化氯取代氯气是必然趋势,其用量也在逐年上升。国内经济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快速提高,使氯酸钠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如电子、环保、消毒、石油、开采等行业需求加大;以上种种原因都极大地刺激了氯酸钠的消费。但是,氯酸钠生产投资大,很多企业无力承担。加入WTO后,国内氯酸钠生产成本比国外高,国外产品的拥入势必会影响国内氯酸钠产业的发展。再者,绿色和平组织主张向完全无氯漂白工艺发展,也会给国内氯酸钠的使用产生一定的影响。有学者称:由于我国氯酸钠生产尚处于发展阶段,在近二、三十年内,二氧化氯在水处理及造纸方面的应用将是这些行业的主流,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以上众多因素,生产企业在生产时,一是要加大投入技术力量、设备,提高产品在国际上的竟争力,在生产的同时做好环境保护及三废的治理工作,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资料:

无机化工产品大全化学工业出版社

氯酸钠技术范文篇3

氯酸钠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工产品,其分子式为NaClO3,分子量106.44。通常我们见到的是白色或微黄色晶体,在介稳状态呈晶体或斜方晶体。相对密度2.490,熔点255℃,味咸而凉,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液氨、甘油。有潮解性。加热到300℃以上就可分解放出氧气。在酸性溶液中有强氧化作用,在中性或弱碱性溶液中氧化能力非常低,与硫、磷及有机物混合或受撞击易引起燃烧和爆炸。

二、氯酸钠应用及发展

氯酸钠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工产品,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市场广泛。国际上氯酸钠92%用作纸浆处理和饮用水处理的原料:北美氯酸钠98%用于纸浆和造纸业,其余2%用于制备氯酸盐、矿业等。欧洲氯酸钠84%用于造纸业,7.8%用于制造其他氯酸盐、亚氯酸盐,4.2%用于制造除草剂,其余4%用于铀矿及其他。日本氯酸钠73%用于造纸业,6%用于氧化剂及其他氯酸盐的制备,5%用于除草剂,16%用于纺织及和其他行业。目前全世界氯酸钠的产销量约为300万吨,生产厂家主要集中在北美(加拿大、美国)和北欧(苏格兰、瑞典)。其中北美产量约为170万吨/年,北欧产量约为72万吨/年,日本产量约为8万吨/年。加拿大和美国的生产能力超过190万吨/年,瑞典、法国的氯酸钠产量也在20万吨/年以上,而我国却不足20万吨(包括用于生产氯酸钾所消耗的氯酸钠)。美国是氯酸钠消耗大国,虽连续扩建新装置仍需从加拿大、瑞典等国进口,以满足纸浆漂白、饮用水处理等方面的需求。在欧洲的芬兰、瑞典、法国等国家,纸浆和纸制品生产商用二氧化氯作漂白剂的发展迅速。在日本其需求量也在连年上升,是氯酸钠的长期进口国。

国外纸浆厂之所以采用二氧化氯漂白的主要原因:一是环保工作的需要,采用传统的方法用氯气漂白纸浆会产生强致癌物,还易与水中的腐殖质形成氯代烃,与水中酚类形成有怪味的氯酚,与水中的氨形成对鱼和人类均有害的氯胺,且氯气长期使用可引起水中某些微生物的抗药性,污染地下水源,不利于环保。目前欧洲和北美都已立法禁止造纸业使用氯漂白;二是二氧化氯与其它用于漂白的氧化剂相比,其漂白性能好,它的氧化电位适中,能有效地处理附着在纤维上的色素和污物而不影响其纤维强度,而且纸浆织物的白度可由原来氯漂的75°提高到85°。用二氧化氯漂白纸浆,生产的纸品在潮湿空气中不随时间延长而发黄变色,保证了纸品质量,价值也比较高。到目前为止,还未发现一种在成本及纸浆白度与强度方面超过二氧化氯的替代品。因此,制浆领域采用氯气漂白纸浆的方法将很快被二氧化氯漂白法所取代。

氯酸钠在水处理方面主要是应用氯酸钠衍生的二氧化氯。在城市饮用水和污水处理中,国际上通常采用3种消毒方式,即液氯消毒、二氧化氯消毒和臭氧消毒,中国基本上是采用液氯消毒。采用液氯消毒,在杀菌的同时,又带来游离氯对各种有机物的氯化作用,在水体当中产生三氯甲烷、二恶英、氯酚等致辞癌物,危害人类的健康。

近几年国家有关部门在对饮用水质的调查中发现,各地的饮用水中有各种不同属性的有机物300多种,其中三氯甲烷含量最为突出,一些地方的饮用水中三氯甲烷含量310μg/L。二氧化氯与液氯消毒相比,两者的消毒体系非常相似,但二氧化氯消毒不会与水中的有机物产生三氯甲烷,不会产生氯化胺,却能破坏酚、硫化物、氧化物和其他许多有机物;与臭氧消毒相比,二氧化氯消毒投资少,产率高,在水中的滞留时间长,能够有效地杀除和控制各种细菌,同时也不会与水中的溴化物、次溴酸物反应,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由此可见,二氧化氯不仅是一种比液氯更有效的杀菌剂和杀病毒剂,且其氧化能力仅次于臭氧(投资低于臭氧),消毒过程中几乎不形成三氯甲烷和挥发性有机氯,同时生成的总有机氯也要比液氯少得多,其取代液氯已成为时代的必然。目前,二氧化氯在欧美国家得到了普遍应用,而中国则刚刚起步,许多科研院所和自来水公司都已纷纷开展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三、氯酸钠技术简介

氯酸钠的生产方法主要有化学法和电解法。

化学法:化学法是以石灰为原料,将石灰制成石灰乳,然后氯化。在析出了氯化钙结晶后的氯酸钙溶液中,加入硫酸钠或碳酸钠进行复分解反应,生成氯酸钠溶液和硫酸钠产品。由于化学法生产氯酸钠有工艺流程长、设备多、占地面积大、操作环境差、生产成本高等原因,目前国内外氯酸钠生产均不采用这一方法。

电解法是以原盐或精制盐为原料,原盐需先制成饱和的粗卤水,然后加入纯碱、烧碱和氯化钡,除去粗盐水中的钙、镁及硫酸根离子,并过滤得一级精制盐水。一级精制盐水再经离子交换处理或膜处理得到二级精制盐水,然后在二次精制盐水中加入重铬酸钠、盐酸,调节PH值后送入无隔膜的电解槽中进行电解。电解得到的氯酸钠溶液,经过脱次氯酸钠、结晶、分离、干燥得到结晶氯酸钠成品,现在所有厂家都采用的是电解法工艺生产氯酸钠,其工艺过程大体包括盐水工序、电解工序、结晶干燥工序等,现分述如下:

(一)盐水工序

北美、欧洲国家氯酸钠生产所用氯化钠均为精制氯化钠,其钙镁含量极低,盐水精制工序常采用二级净化处理(采用膜过滤、离子交换处理等技术,进一步除去卤水中的杂质离子)。因精盐中杂质含量少,故而盐水精制工序生产线短,排渣量少,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国外氯酸钠生产厂家都非常注重盐水的净化处理,因为盐水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电耗和洗槽周期。

国内氯酸钠原料采用矿盐、卤水、海水,原料杂质较多,精制生产线长。由于原料精制设备简陋,精盐水钙、镁含量高,故而造成槽电压升得快,洗槽周期短,一般在三个月洗一次,进行盐水的二次精制可使卤水含钙镁量降低,还可降低电耗、延长洗槽周期,提高生产效率。

(二)电解工序

电解工序是生产氯酸钠的最主要工序。电解槽是氯酸钠生产的关键设备。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钛基涂钌金属阳极开始应用于氯碱电解槽。经过近几十年来的发展该项技术已成为相对完善的技术。值得一提的是某一公司开发了一个反应器带成百个电解槽的装置。该技术巧妙地解决了电化学腐蚀问题,使装置结构和操作简化,电流效率又高。国外单线生产能力一般在三万至五万吨/年,电流密度一般在2500-3000A/m2,电流效率在94%-95%。

国内大多公司采用一个反应器带三至五个电解槽的汽提外循环氯酸钠电解装置。近两年来,为了更加完善电解槽,对一些结构要素进行了优化。使单线生产能力可达4.0万吨/年。

(三)结晶工序

几乎所有的生产线都采用真空结晶技术,有外循环式(3万吨/年以下)和内循环式真空结晶器,其热源为电解反应产生的热量。(3万吨/年以上)用水环式真空泵抽真空。

德国的麦索(MESO)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结晶器专业设计制造商,其设备专一用来生产大粒晶体。脱水工序均采用卧式自动卸料离心机,干燥工序选用沸腾床干燥器。国内比较大的生产厂家一般采用引进技术生产大粒晶体。

(四)氯酸钠生产过程主要的化学反应式为:

总反应式:NaCL+3H2O=NaCLO3+3H2↑

阳极:2CL-→CL2↑+2e

阴极:2H2O+2e→H2↑+2OH-

液相反应:CL2+H2O=HCLO+H++CL-

HCLO=H++CLO-

2HCLO+CLO-→CLO3-+2CL-+2H+

四、环境保护:

国外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生产过程全密闭循环,几乎做到了零排放。由于原料盐是精制盐,废渣排放量极少;废气中的氯全部回收利用,几乎无废气排出,洗液、雨水通过室外雨水沟全部回收处理。一些发达国家在设计时就非常注重环保,有的工厂在基建时就在地下铺建橡塑板,以防对地面造成污染,工厂搬迁时可还原地表。

目前我国对环境治理要求比较严格,因此在建此类项目时要考虑环境的影响。应尽量减少环境污染。同时随着国家对环境治理力度的加强,会剌激氯酸钠的消耗,从而促进氯酸钠行业的发展。

五、国内氯酸钠生产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氯酸钠的消费结构、消费量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欧美消费量达200多万吨,且90%用于造纸和水处理;我国消费量小,且75%用作制造氯酸钾作为生产烟花的原料。国内潜在市场广阔:现在我国在造纸业使用氯酸钠正处于发展阶段,今后几十年里二氧化氯漂白将在造纸行业占主导地位。二氧化氯是目前国际公认的一种高效、低毒、快速、广谱的第四代新型灭菌消毒剂,是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的安全、高效、无毒新型强氧化杀菌消毒剂。在饮用水消毒上,二氧化氯取代氯气是必然趋势,其用量也在逐年上升。国内经济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快速提高,使氯酸钠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如电子、环保、消毒、石油、开采等行业需求加大;以上种种原因都极大地刺激了氯酸钠的消费。但是,氯酸钠生产投资大,很多企业无力承担。加入WTO后,国内氯酸钠生产成本比国外高,国外产品的拥入势必会影响国内氯酸钠产业的发展。再者,绿色和平组织主张向完全无氯漂白工艺发展,也会给国内氯酸钠的使用产生一定的影响。有学者称:由于我国氯酸钠生产尚处于发展阶段,在近二、三十年内,二氧化氯在水处理及造纸方面的应用将是这些行业的主流,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以上众多因素,生产企业在生产时,一是要加大投入技术力量、设备,提高产品在国际上的竟争力,在生产的同时做好环境保护及三废的治理工作,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资料:

无机化工产品大全化学工业出版社

无机盐工艺学化学工业出版社

制盐化工手册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刊

氯酸钠技术范文篇4

氯酸钠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工产品,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市场广泛。国际上氯酸钠92%用作纸浆处理和饮用水处理的原料:北美氯酸钠98%用于纸浆和造纸业,其余2%用于制备氯酸盐、矿业等。欧洲氯酸钠84%用于造纸业,7.8%用于制造其他氯酸盐、亚氯酸盐,4.2%用于制造除草剂,其余4%用于铀矿及其他。日本氯酸钠73%用于造纸业,6%用于氧化剂及其他氯酸盐的制备,5%用于除草剂,16%用于纺织及和其他行业。目前全世界氯酸钠的产销量约为300万吨,生产厂家主要集中在北美(加拿大、美国)和北欧(苏格兰、瑞典)。其中北美产量约为170万吨/年,北欧产量约为72万吨/年,日本产量约为8万吨/年。加拿大和美国的生产能力超过190万吨/年,瑞典、法国的氯酸钠产量也在20万吨/年以上,而我国却不足20万吨(包括用于生产氯酸钾所消耗的氯酸钠)。美国是氯酸钠消耗大国,虽连续扩建新装置仍需从加拿大、瑞典等国进口,以满足纸浆漂白、饮用水处理等方面的需求。在欧洲的芬兰、瑞典、法国等国家,纸浆和纸制品生产商用二氧化氯作漂白剂的发展迅速。在日本其需求量也在连年上升,是氯酸钠的长期进口国。

国外纸浆厂之所以采用二氧化氯漂白的主要原因:一是环保工作的需要,采用传统的方法用氯气漂白纸浆会产生强致癌物,还易与水中的腐殖质形成氯代烃,与水中酚类形成有怪味的氯酚,与水中的氨形成对鱼和人类均有害的氯胺,且氯气长期使用可引起水中某些微生物的抗药性,污染地下水源,不利于环保。目前欧洲和北美都已立法禁止造纸业使用氯漂白;二是二氧化氯与其它用于漂白的氧化剂相比,其漂白性能好,它的氧化电位适中,能有效地处理附着在纤维上的色素和污物而不影响其纤维强度,而且纸浆织物的白度可由原来氯漂的75°提高到85°。用二氧化氯漂白纸浆,生产的纸品在潮湿空气中不随时间延长而发黄变色,保证了纸品质量,价值也比较高。到目前为止,还未发现一种在成本及纸浆白度与强度方面超过二氧化氯的替代品。因此,制浆领域采用氯气漂白纸浆的方法将很快被二氧化氯漂白法所取代。

氯酸钠在水处理方面主要是应用氯酸钠衍生的二氧化氯。在城市饮用水和污水处理中,国际上通常采用3种消毒方式,即液氯消毒、二氧化氯消毒和臭氧消毒,中国基本上是采用液氯消毒。采用液氯消毒,在杀菌的同时,又带来游离氯对各种有机物的氯化作用,在水体当中产生三氯甲烷、二恶英、氯酚等致辞癌物,危害人类的健康。

近几年国家有关部门在对饮用水质的调查中发现,各地的饮用水中有各种不同属性的有机物300多种,其中三氯甲烷含量最为突出,一些地方的饮用水中三氯甲烷含量310μg/L。二氧化氯与液氯消毒相比,两者的消毒体系非常相似,但二氧化氯消毒不会与水中的有机物产生三氯甲烷,不会产生氯化胺,却能破坏酚、硫化物、氧化物和其他许多有机物;与臭氧消毒相比,二氧化氯消毒投资少,产率高,在水中的滞留时间长,能够有效地杀除和控制各种细菌,同时也不会与水中的溴化物、次溴酸物反应,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由此可见,二氧化氯不仅是一种比液氯更有效的杀菌剂和杀病毒剂,且其氧化能力仅次于臭氧(投资低于臭氧),消毒过程中几乎不形成三氯甲烷和挥发性有机氯,同时生成的总有机氯也要比液氯少得多,其取代液氯已成为时代的必然。目前,二氧化氯在欧美国家得到了普遍应用,而中国则刚刚起步,许多科研院所和自来水公司都已纷纷开展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二、氯酸钠概述

氯酸钠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工产品,其分子式为NaClO3,分子量106.44。通常我们见到的是白色或微黄色晶体,在介稳状态呈晶体或斜方晶体。相对密度2.490,熔点255℃,味咸而凉,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液氨、甘油。有潮解性。加热到300℃以上就可分解放出氧气。在酸性溶液中有强氧化作用,在中性或弱碱性溶液中氧化能力非常低,与硫、磷及有机物混合或受撞击易引起燃烧和爆炸。

三、氯酸钠技术简介

氯酸钠的生产方法主要有化学法和电解法。

化学法:化学法是以石灰为原料,将石灰制成石灰乳,然后氯化。在析出了氯化钙结晶后的氯酸钙溶液中,加入硫酸钠或碳酸钠进行复分解反应,生成氯酸钠溶液和硫酸钠产品。由于化学法生产氯酸钠有工艺流程长、设备多、占地面积大、操作环境差、生产成本高等原因,目前国内外氯酸钠生产均不采用这一方法。

电解法是以原盐或精制盐为原料,原盐需先制成饱和的粗卤水,然后加入纯碱、烧碱和氯化钡,除去粗盐水中的钙、镁及硫酸根离子,并过滤得一级精制盐水。一级精制盐水再经离子交换处理或膜处理得到二级精制盐水,然后在二次精制盐水中加入重铬酸钠、盐酸,调节PH值后送入无隔膜的电解槽中进行电解。电解得到的氯酸钠溶液,经过脱次氯酸钠、结晶、分离、干燥得到结晶氯酸钠成品,现在所有厂家都采用的是电解法工艺生产氯酸钠,其工艺过程大体包括盐水工序、电解工序、结晶干燥工序等,现分述如下:

(一)盐水工序

北美、欧洲国家氯酸钠生产所用氯化钠均为精制氯化钠,其钙镁含量极低,盐水精制工序常采用二级净化处理(采用膜过滤、离子交换处理等技术,进一步除去卤水中的杂质离子)。因精盐中杂质含量少,故而盐水精制工序生产线短,排渣量少,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国外氯酸钠生产厂家都非常注重盐水的净化处理,因为盐水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电耗和洗槽周期。

国内氯酸钠原料采用矿盐、卤水、海水,原料杂质较多,精制生产线长。由于原料精制设备简陋,精盐水钙、镁含量高,故而造成槽电压升得快,洗槽周期短,一般在三个月洗一次,进行盐水的二次精制可使卤水含钙镁量降低,还可降低电耗、延长洗槽周期,提高生产效率。

(二)电解工序

电解工序是生产氯酸钠的最主要工序。电解槽是氯酸钠生产的关键设备。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钛基涂钌金属阳极开始应用于氯碱电解槽。经过近几十年来的发展该项技术已成为相对完善的技术。值得一提的是某一公司开发了一个反应器带成百个电解槽的装置。该技术巧妙地解决了电化学腐蚀问题,使装置结构和操作简化,电流效率又高。国外单线生产能力一般在三万至五万吨/年,电流密度一般在2500-3000A/m2,电流效率在94%-95%。

国内大多公司采用一个反应器带三至五个电解槽的汽提外循环氯酸钠电解装置。近两年来,为了更加完善电解槽,对一些结构要素进行了优化。使单线生产能力可达4.0万吨/年。

(三)结晶工序

几乎所有的生产线都采用真空结晶技术,有外循环式(3万吨/年以下)和内循环式真空结晶器,其热源为电解反应产生的热量。(3万吨/年以上)用水环式真空泵抽真空。

德国的麦索(MESO)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结晶器专业设计制造商,其设备专一用来生产大粒晶体。脱水工序均采用卧式自动卸料离心机,干燥工序选用沸腾床干燥器。国内比较大的生产厂家一般采用引进技术生产大粒晶体。

(四)氯酸钠生产过程主要的化学反应式为:

总反应式:NaCL+3H2O=NaCLO3+3H2↑

阳极:2CL-→CL2↑+2e

阴极:2H2O+2e→H2↑+2OH-

液相反应:CL2+H2O=HCLO+H++CL-

HCLO=H++CLO-

2HCLO+CLO-→CLO3-+2CL-+2H+

四、环境保护:

国外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生产过程全密闭循环,几乎做到了零排放。由于原料盐是精制盐,废渣排放量极少;废气中的氯全部回收利用,几乎无废气排出,洗液、雨水通过室外雨水沟全部回收处理。一些发达国家在设计时就非常注重环保,有的工厂在基建时就在地下铺建橡塑板,以防对地面造成污染,工厂搬迁时可还原地表。

目前我国对环境治理要求比较严格,因此在建此类项目时要考虑环境的影响。应尽量减少环境污染。同时随着国家对环境治理力度的加强,会剌激氯酸钠的消耗,从而促进氯酸钠行业的发展。

五、国内氯酸钠生产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氯酸钠的消费结构、消费量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欧美消费量达200多万吨,且90%用于造纸和水处理;我国消费量小,且75%用作制造氯酸钾作为生产烟花的原料。国内潜在市场广阔:现在我国在造纸业使用氯酸钠正处于发展阶段,今后几十年里二氧化氯漂白将在造纸行业占主导地位。二氧化氯是目前国际公认的一种高效、低毒、快速、广谱的第四代新型灭菌消毒剂,是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的安全、高效、无毒新型强氧化杀菌消毒剂。在饮用水消毒上,二氧化氯取代氯气是必然趋势,其用量也在逐年上升。国内经济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快速提高,使氯酸钠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如电子、环保、消毒、石油、开采等行业需求加大;以上种种原因都极大地刺激了氯酸钠的消费。但是,氯酸钠生产投资大,很多企业无力承担。加入WTO后,国内氯酸钠生产成本比国外高,国外产品的拥入势必会影响国内氯酸钠产业的发展。再者,绿色和平组织主张向完全无氯漂白工艺发展,也会给国内氯酸钠的使用产生一定的影响。有学者称:由于我国氯酸钠生产尚处于发展阶段,在近二、三十年内,二氧化氯在水处理及造纸方面的应用将是这些行业的主流,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以上众多因素,生产企业在生产时,一是要加大投入技术力量、设备,提高产品在国际上的竟争力,在生产的同时做好环境保护及三废的治理工作,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氯酸钠属于无机盐类,它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并随着科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扩展。目前国内氯酸钠年生产能力突破20万吨,实际产量大约为15万吨。另有数万吨的在建工程。本文简单介绍氯酸钠的应用及氯酸钠技术。

关键词:氯酸钠;二氧化氯;水处理;纸浆处理

参考资料:

无机化工产品大全化学工业出版社

氯酸钠技术范文篇5

内蒙古兰太钠业有限责任公司氯酸钠厂始建于2005年,引进加拿大斯特林公司全套工艺设备,设计产能5万t/a,在2009年5万t/a氯酸钠扩建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并且对设备进行了国产化。该厂以再生盐或精制盐为原料,经卤水过滤系统得到精制盐水,然后在精制盐水中加入重铬酸钠、盐酸,调节pH值后送入电解槽中进行电解,电解得到的氯酸钠溶液,经过脱次氯酸钠、结晶、干燥得到结晶氯酸钠成品。氯酸钠在生产过程中,对各种物料的控制相当重要,很多领域都有不断探索改进的空间,以前由于对氯酸钠生产线一些反应过程了解不够深入,生产线控制过程不够成熟,因此,生产成本比较高。随着现代工控技术在工业领域运用越来越广泛,在氯酸钠生产中不断地把新技术运用于生产过程,使生产工艺过程更加容易控制,实现生产智能化的同时达到节能目的。

2实施背景

以前氯酸钠生产过程中一些物料的加入和流量通过手动调节阀门开度来控制,这样加入量难以控制,而且员工劳动强度大,生产不稳定。一些物料的加入量控制不好,会增加生产耗电量以及事故发生的几率。氯酸钠生产过程物料控制技术就是利用现有设备上的监视仪表或者在一些设备上增加温度控制器、流量控制器等智能仪表对相关指标进行实时监控,并且把一些泵的电气主电路由接触器控制改为调速平滑的高品质变频器控制,关键控制点增加自动调节阀和变频器配合工作,通过DCS编程,利用压力、流量等信号即可以智能调节自动调节阀的开度和变频器的转速,也可以根据工艺要求单独在DCS画面手动调节变频器转速和自动阀开度,在控制物料加入量的同时实现了电能的节约。

3实施简述

氯酸钠生产流程是氯化钠通过加水(简称卤水),在电解槽中进行电解后经过脱次氯酸和硫酸根离子,然后干燥结晶成产品。在多年的生产过程中,经过不断探索研究,发现一些物料的加入量会严重影响产品的生产时间,生产成本,设备维护周期以及生产安全。下面介绍在改造生产过程中两个工艺环节部分物料控制方法。电解反应器中氯化钠浓度应控制在(100±5)g/L,氯化钠混合物在电解槽电解反应后,通过管道流入电解液缓冲罐,电解液缓冲罐的内部有挡板,将其分成一个大的混合区和一个小的产品区。混合区接收从电解线的每个反应器内的气体分离挡板自流而来的电解液。电解液循环泵从电解液缓冲罐的混合区通过另一个管道系统将电解液输送到电解液冷却器,然后再返回到反应器中继续参加反应。经过反复摸索,发现反应器中的电解液中浓度要维持在一定值,氯化钠浓度降低会造成氧气产生量增大,从而浪费电能,并对电解槽的阳极涂层造成不可修复的损坏,这就需要关闭电解线,拆除更换所有的阳极板,这样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并长时间的影响生产。氯化钠的浓度升高会造成氯化钠在结晶器中的盐析出,从而使产品不合格。把手动阀改为自动调节阀,氯化钠输送泵接触器电路改为变频器控制,氯化钠的浓度通过成熟的配比和取样分析验证浓度后,通过DCS编程,运用流量显示控制器数字信号自动调节阀开度和变频器转速来精确控制卤水的流量。电解氯化钠的电流最初是按额定电流工作,后来因为销售的原因,需要降低电流控制产量,不同的电解电流需要电解槽的温度控制在不同的范围。电解槽温度升高会造成对阳极基板在垫圈开口处的腐蚀,会增大电解尾气总管的压力,导致更多的水蒸气在卤水洗涤塔中冷凝,而冷凝下来的水分必须在电解槽中蒸发出去。电解槽的温度降低会增大电解槽的电压,从而增大电能消耗。在保留原来反应器现场温度表和手动阀的同时,增加温度显示控制器和自动调节阀,冷却水输送泵改为变频器控制,在电流为不同值的条件下,循环电解液的温度,通过温度显示控制器控制自动调节阀的开度和冷却水输送泵的转速,从而控制冷却水的流量,维持电解液温度在合适值,通过转速的调节可以使电解槽温度的控制更加准确。

4实施效果

通过长时间的生产运行,提高了反应物料控制精度,减少了生产物料浪费,节约电能,而且产品质量明显提高。

5结语

氯酸钠技术范文篇6

【关键词】氯酸钠生产;电解工序;能耗分析;工艺控制;节能降耗

1引言

氯酸钠(NaClO3)是一种危险化学产品,主要用于造纸行业的纸浆漂白、饮用水消毒、水质处理、除草剂、印染、鞣革、炸药、印刷油墨制造、金属制品、铀矿加工、二氧化氯、亚氯酸钠、高氯酸盐制造及其他氯酸盐等领域。该产品的物理性质呈固体状态,白色或略带黄色晶体,味咸而凉,其相对密度为2.49g/cm³,熔点255℃,加热到300℃以上,易分解出氧气,有潮解性。其化学性质表明,在中性或弱碱性中氧化能力较弱,在酸性或有诱导氧化剂存在时,为强氧化剂,与酸类作用放出二氧化氯;与硫、磷及有机物混合或受撞击易引起燃烧和爆炸。氯酸钠的生产是通过电化学反应实现的,其化学反应略述如下:盐或氯化钠(NaCl)与水(H2O)在电能的作用下化合生成氯酸钠(NaClO3)和氢气(H2),反应同时放出热量,热量被认为是一种废品,但在结晶工艺中发挥关键的作用。该化学反应可以由以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NaCl+3H2O→NaClO3+3H2+热量真实的工业化生产中的化学反应不仅是以上化学反应方程式所表示的那么简单,还受很多因素影响。不同的条件、不同的工艺参数是氯酸钠生产中能耗指标高低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就江西省内某中盐化工企业近年来对氯酸钠生产中的一些节能降耗技术方法进行分析和阐述。

2节能降耗主要方法

氯酸钠的生产是连续性的自动化生产工艺。其主要工序由制卤、电解、脱次、结晶干燥,产品包装几个部分组成,其中耗能量(本工艺中的能量全部是电能)最大的是电解工序。根据该企业多年运行的统计数据得知,电耗(电能消耗量)占到氯酸钠生产成本的80%以上(其中电解工序的电耗又是占了氯酸钠电耗的90%)。因此,降低电耗成为氯酸钠节能降耗、降本增效的重要环节,降低电解工序的电耗更是节能降耗的重中之重。

2.1控制槽压

通过控制电解槽的槽电压,进而提高电效。氯酸钠生产工艺中的电解槽由覆盖有二氧化钌的钛制阳极板及钢制的阴极板组合而成。在电解工序生产过程中,如果有杂质沉积在电解槽上的极板上,就会增大电解槽的电压(在电解电流相同的情况下),从而增加电耗。因此,必须采取措施,降低电解液中的杂质含量。2.1.1相关指标控制加强制卤系统卤水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过量、脱次反应罐出口pH值、脱次缓冲罐进口pH值指标的控制;通过加强对母液、卤水过滤系统的操作和维护,周期性对母液、卤水过滤器进出口硬度取样进行检测,控制好精卤钙镁硬度、出母液过滤器母液钙镁硬度。2.1.2微量元素控制控制电解液中的微量元素。主要控制原辅材料的质量指标,包括直接进入系统的化学品酸、碱、双氧水、重铬酸钠等的微金属含量,严格执行化学品原材料采购标准,加强对原辅料品质的监控,减少原辅料带入电解系统的杂质。加强对原材料入厂的检查力度,确保原材料合格入厂。严格控制工艺水品质,针对出现的水质电导率高的情况,及时进行分析,查清原因和处理,并周期性对工艺水中钙镁含量、电导率数据进行跟踪、检测和分析。2.1.3优化工艺参数控制优化电解系统工艺参数控制指标。控制电解液参数,如电解液pH值、电解氯化钠含量、电解重铬酸钠含量、电解氧含量等,并且保持电解槽温度在最优范围;调控好卤水洗涤塔进口pH值、母液硫酸钠含量、母液高氯酸钠含量。同时,每月定期组织召开工艺参数分析会,对控制参数进行分析、讨论,提高了各项工艺参数合格率,使电解槽处于最佳环境,不断提高电解效率,实现降低电耗的目标。2.1.4控制钾离子含量控制母液中钾离子的含量。母液中钾离子含量直接影响电解槽槽压及母液中高氯酸根含量。根据对母液、电解液、卤水、结晶器供料罐中钾离子含量进行测量、分析,使钾离子含量严格控制在最优范围。2.1.5控制高氯酸根含量母液中的高氯酸根含量影响电解槽槽压及产品主含量。通过适当增加电解循环流量,减缓电解系统高氯酸根的生产,同时根据环境气温调节母液硫酸盐排液流量及控制母液硫酸盐澄清器温度,确保母液中高氯根含量在上年度的基础上,逐步降低到本年度科学合理的数据。2.1.6加强母液过滤系统维护因结晶区的设备很多采用不锈钢材质加工,给系统带来一些不溶杂质,通过加强对母液过滤系统的操作和维护,定期对母液过滤器膜进行检查,可以延缓电解槽槽电压的上涨速度。2.1.7降低电解槽连接电阻由于电解槽正常运行时,必须通过大约90KA大数值的直流电流,电解槽整体正负极之间回路的电阻大小,直接影响了直流电功耗的大小。每组电解槽之间的连接是采用软连接铜片来进行连接的,通过经常检测这个软连接铜片与电解槽正极或负极之间连接电阻的大小,来判断其接触电阻产生的电耗大小。电耗一旦达到一定的量级,就必须进行处理。其处理方法是拆下软连接铜片,对两个接触面进行打磨、清洗,然后再涂上优质导电膏,重新安装,测量接触电阻,合格后再投入生产运行;投运后再测量和验证接触电压,以确保检修质量符合要求。

2.2加强脱水干燥系统的控制

通过加强电加热的温度控制等举措降低动力系统电耗。一是调节离心机的产品冲洗水量,以使产品颜色微白最佳,减少产品带入干燥床的水分,从而降低电加热器的电能消耗。二是控制干燥床的上层温度,降低因上层温度过高而带来多余的电能消耗。对干燥床风帽及时修理、补充。调节干燥床挡板高度,降低料层高度,尽可能减少电能的损失。三是通过变频调节手段,适当调低B-2540送风机的风量,以减少风机电能消耗,降低电耗。四是提高结晶的粒度,控制结晶的密度,减少因粉尘过多,产品被风机抽带出去进入到干燥洗涤塔而重新进行结晶。五是控制干燥流化床的出口压力,保持出口为微负压,使热空气通过产品将水分蒸发后迅速用风机抽出去,减少水分在干燥床中的滞留时间,以提高热空气的热效率。六是调节离心机传动皮带的松紧度,确保转鼓的转数,稳定离心机的分离因数,以达到减少离心机功率消耗,从而降低电耗。七是采取有力措施,充分提高电加热管热效率。维护好保温层,减少热量损耗。实现加热温度自动控制。及时更换老化的绝缘管。加强管理,及时调整和维护,提高加热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损耗。电压应控制在适当的额定电压所需范围。

2.3提高冷却塔冷却效果

及时更换电解循环水冷却塔的填料,对冷却塔风叶、减速机设备进行维护,经常检查和校正,电解冷却塔冷却效果得到提高,从而减少了电解风机的运行时间(或降低其运行转速),降低了电耗。

2.4推进均衡生产

通过严格的过程控制,持续推进电解及结晶整个系统的均衡生产。一是电解系统产生的料液在结晶系统及时的产出,对降低电解槽槽压上升的速率、减少原辅料的消耗有极大的作用。目前,该企业相关部门已对保持结晶器进料、结晶器出料、结晶器温差、电解卤水加入量平稳等做出了相关规定。二是严密组织部署检修工作,确保安全工作和检修质量同步推进,严格按照时间进度节点完成各项检修工作,以减少因检修延误而影响生产。

2.5大力推行变频调速

该企业通过科学分析、计算和论证,对氯酸钠生产工艺中存在变频电气节能空间的水泵、风机类设备全面进行变频调速技术改造。同时引进目前较为先进实用的合同能源管理体系,企业甲方不用投资,全部由乙方投资和维护,而节能成果实行比例分成的方法,确保了变频节能方案的长期安全稳定运行和节能效益的充分发挥。变频调速的推广,改阀门(风门)机械调节为变频电气智能调节,既有利于工艺参数的科学控制与精准调节,又产生了较好的节能效益。据统计,该公司通过技术改造,共加装变频调速装置40台,其中实行合同能源管理的有32台,每年产生的节能效益在200万元以上。

2.6改造无功补偿

无功补偿是企业提高电气节能效益的重要方法之一。该企业始终将无功补偿抓好抓实,自2011年投产以来,一直能使月平均功率因数保持在COS¢≥0.91至COS¢≥0.92(滞后)之间,每年都能得到国网供电部门的功率因数调整电费的奖励大约30多万元。尤其是2020年,该公司通过大量的分析、考察与论证,在原有的无功补偿较好效果的基础上,继续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淘汰以往落后的电容补偿设备,采用新型的智能化高、低压电容无功补偿装置,并不断优化电解整流控制系统的电气调节,将整流运行控制角保持在尽可能低的角度,使无功补偿的效益达到了新的水平,由以往的月平均功率因数COS¢≥0.92(滞后),提高到了COS¢≥0.94(滞后)。据统计,在原有节能效果的基础上,每年国网供电部门的奖励再增加50多万元、降低高低压线路及电气设备损耗效益再增加60万元。

3结语

节能降耗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如何通过科学手段,认真分析、正确判断、精准决策,并认真组织实施,使能耗不断降低,是人们一直追求的目标。安全、质量与成本是企业生产经营赖以生存的硬性指标,上述节能方法是某氯酸钠生产企业生产运行多年来节能途径的成功探讨,也是节能降耗的经验总结,值得同行企业参考与借鉴。至于工艺参数的控制指标,各单位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经反复验证后再确定,并且可能还可能要经常修改,以实现最佳节能效果。

参考文献

氯酸钠技术范文篇7

1.1次氯酸钠杀菌法应用原理

污水处理系统中应用次氯酸钠的最主要原因是这种消毒剂具有很好的杀菌作用,很适合处理油田所产出的污水或医用污水。杀菌原理有以下三种:

(1)次氯酸钠首先水解成次氯酸,这种酸会分解生成[O],[O]氧化性极强,会破坏细菌体蛋白质,从而达到杀菌的效果。

(2)次氯酸分子小,可进入到细菌体内同有机高分子反应,进而破坏细菌内部结构,杀死细菌。

(3)氯离子经次氯酸产出能破坏细菌细胞活性,导致细菌死亡。

1.2次氯酸钠杀菌法的具体应用

次氯酸钠在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应用主要靠发生器来进行电解,发生器中设置有电解槽,电解槽通电会产生直流电,它会让经过电解槽的食盐水发生电解反应,生成次氯酸钠。将该溶液直接注入到污水中便可以有效杀菌、抑制细菌繁殖。通常情况下,电解所用食盐水的浓度为3.0%~3.5%。次氯酸钠是一种较为原始的污水处理法,具有原料广、成本低、污染小等优点,使用安全可靠,因此在应用中得到广泛推广,但是这种消毒剂在食盐电解过程中会产生钙镁沉淀物等废渣,需要定期排放,这也成为该方法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2消毒剂

2.1污水处理法应用原理

ClO2作为强力杀菌剂,它的使用具有安全、高效等优点,是经WHO确认的效果理想的消毒制剂。ClO2是所有微生物的克星,能杀灭各种真菌、病菌。它能将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分解,同时氧化金属离子。这种污水处理法的应用优点在于ClO2同有机物发生反应时,并不会像有些化学药剂一样产生有机卤化物,同时不同氨反应还能抑制三卤甲烷。

2.2ClO2污水处理法的具体应用

ClO2污水处理法中ClO2通常都是现场制作。电解和化学分解是常用的制备ClO2的两种方法,其中化学法由于操作间单、运行安全而被广泛使用。,ClO2发生器的主要构成为收集、加温、保护等系统。主要操作方法如下:在原料投加系统中加入NaClO3溶液和盐酸,这两种物质需按照一定比例调配,它们进入到发生系统之后,在设备加温条件下反应生成ClO2和氯气,再将ClO2收集、抽取放入消毒系统,便可以根据不同水质进行适当投入来进行污水处理工作。

3液氯消毒剂

3.1液氯法应用原理

液氯法是一种很好的用于污水处理的方法,在污水中适当加入氯液能够将水中绝大多数的病原体消灭,此外还能消耗有机物和一些杂质,避免同氯发生反应。液氯法在实际应用时会有部分氯没有被消耗,我们将其成为余氯,它是评价使用液氯法进行污水处理效果的参考之一。具体应用原理如下:液氯中还有HClO,它能进入菌体内部制约酶的催化作用从而杀死细菌,HClO通过电离可以生成一种在水中为中性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经试验发现易进入携带负电荷的菌体中,能直接通过化学反应将微生物氧化,使其变成没有危害的无机物。

3.2液氯法的具体应用

污水经沉淀池等设施最后在进入蓄水池阶段融入液氯杀毒。经实践总结发现:5.5~7.5pH值范围内的污水使用氯液法消毒效果最好,最佳灭菌时间在投氯30min前后。其中杀菌效果同氯量、温度等成正比关系,但也不能在实际操作中随意增加氯量。此外,使用该法处理过的污水会形成有机沉淀,需要对它们进行石灰处理,以杀灭漏网的病原体。

4结语

氯酸钠技术范文篇8

关键词:选矿废水;COD;氧化

0引言

由于铅锌选矿废水中含有各种残留选矿药剂,因此需要将其中残留的选矿药剂去除才能回用或排放[1,2],而残留的选矿药剂主要为黄药、黑药和起泡剂等有机药剂,其在水中的含量可用COD衡量。化学氧化法是向废水中添加氧化剂,将其中有机物氧化降解为易降解的小分子有机酸,达到降低废水COD、BOD及毒性的目的。本文针对某矿业公司铅锌选矿废水处理问题,实地取样,研究去除COD的方法,最终提出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选矿废水处理工艺。

1实验材料

实验用选矿废水取自某矿业公司铅锌选矿废水,该废水无色无味,pH12左右,COD为80~100mg/L,有少量悬浮物,所有重金属均满足排放指标。实验用药剂采用30%次氯酸钠溶液和过氧化氢、工业级次氯酸钙、硫酸亚铁和聚丙烯酰胺。模拟高浓度选矿废水均采用工业级选矿药剂。COD采用美国哈希COD消解仪和多功能分析测试仪进行测试。

2实验内容及分析

2.1混凝沉淀实验

首先采用混凝沉淀进行预处理,旨在降低废水当中的悬浮物。通过投加不同的絮凝剂来对尾矿水进行处理,探索不同絮凝剂混凝沉降效果的影响。配制10%的PAFC溶液、0.1%的PAM溶液和10%的PAC溶液,分别加入5ml配置好的絮凝剂溶液,慢速搅拌10min后,开始静态沉降20min,上清液分析数据见图1,图2。由图1可知,投加PAM时,沉降效果最好,最终浊度可达5~6左右,与清水浊度基本相同。由图2可知,几种絮凝剂都对COD几乎没有去除效果。因此针对本选矿废水水样,絮凝剂选择PAM较为适宜。PAM投加量会直接影响到絮凝过程矾花的生成过程,PAM投加量过小,则矾花的生成速率慢、形成的絮体小,较难聚集沉淀,PAM投加量过大,则会造成药品的浪费,水体黏度增大容易堵住管道,甚至对沉降过程起反作用。分别取尾矿水500mL,分别加入0.05、0.075、0.1、0.4、0.8、1mL配制好的PAM溶液絮凝沉降,静置沉淀5min,取样分析,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结果表明投加1mL/L的PAM对选矿废水的混凝沉淀效果最好。

2.2氧化试验

2.2.1次氯酸钠氧化试验

次氯酸钠是普遍使用的氧化剂,既用于给水消毒,又用于污水氧化,其机理是次氯酸钠水解后生成的次氯酸(HClO),HClO分子极不稳定,分解生成OCl-在被还原的过程中,极易得到电子而且有极强的氧化性[3],在溶液中OCl-与H+结合,呈现很小的中性分子状态[4]。NaClO溶于水中发生如下反应:NaClO+H2O→HClO+NaOHHClO→H++ClO-分别量取1mL、2mL、4mL、6mL、8mL次氯酸钠(游离氯含量30%)加入1L的尾矿水中,放置于搅拌器上,以200r/min的转速搅拌20min,测定反应后尾矿水中的COD含量。从图4中可见,次氯酸钠对选矿废水中的COD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在20分钟左右可达反应平衡。在次氯酸钠投加量为6mL的条件下,选矿废水中残余的COD含量可降低至11mg/L,去除率达89%;次氯酸钠投加量为8mL时,选矿废水中COD去除率为94%。

2.2.2次氯酸钙氧化试验

次氯酸钙与次氯酸钠的反应原理类似[2],但由于其溶解度较低,因此在实验中将其配成悬浊液投加。分别称取0.05g、0.1g、0.2g、0.4g、0.6g次氯酸钙放入1L的尾矿水中,放置于搅拌器上,以200r/min的转速搅拌10min,测定反应后选矿废水中的COD含量。从图5数据可以看出,次氯酸钙试剂对选矿废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同样在20分钟左右可达反应平衡。根据投加量的不同,可以将尾矿水处理到不同的COD浓度,在次氯酸钙投加量为0.6g时,尾矿水中残余的COD含量可降低至6mg/L,去除率达94%。

2.2.3芬顿试剂氧化试验

芬顿氧化过程中会产生氧化能力很强的羟基自由基,可将选矿废水中的药剂进行分解[5]。芬顿氧化工艺中影响废水处理效果的因素主要有:反应初始pH、双氧水投加量、亚铁盐投加量、反应时间。取500mL尾矿水,用硫酸将pH调节至4左右,称取0.2g硫酸亚铁和5mLH2O2放于1L的尾矿水中,放置于搅拌器上,以200r/min的转速搅拌10min,测定反应后尾矿水中的COD含量。从表1中可见,使用芬顿体系处理尾矿水中的COD时,出水COD反而增大,原因是水中的Fe2+投加量过多被氧化导致。再分别取500mL尾矿水,用硫酸将pH调节至4左右,称取0.02g硫酸亚铁和0.1、0.2、0.3mLH2O2放于500mL的尾矿水中,放置于搅拌器上,以200r/min的转速搅拌10min,测定反应后尾矿水中的COD含量。从表2中可见,在改变硫酸亚铁和过氧化氢的投加量的条件下,使用芬顿体系处理尾矿水中的COD时,出水COD依旧会增大,由于反应后已将pH回调以沉淀Fe2+,所以可能是过氧化氢会干扰COD的测试从而导致反应后COD高于原尾矿水。因此,接下来单独进行过氧化氢氧化试验,取500mL尾矿水,分别量取20mL,10mL,5mL,0.2mL,0.1mL和0.01mLH2O2放于500mL的尾矿水中,放置于搅拌器上,以200r/min的转速搅拌10min,测定反应后尾矿水中的COD含量。从图6中可见,当增大过氧化氢的投加量时,出水COD会随之增大,过氧化氢投加量为0.01mL(已经非常小)时,出水COD基本与原尾矿水相同,因此得出,过氧化氢会干扰COD的测试从而导致反应后COD高于原尾矿水。H2O2是一种氧化性物质,但遇到氧化性更强的物质如重铬酸钾时,则充当还原剂H2O2作为还原剂与重铬酸钾反应,对COD测定引入误差[6]。并且使用Fenton体系处理需要先将pH降至4,反应完后再调回碱性,另外,反应完后的铁也是需要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沉淀去除。且pH先调酸再调碱也大大增加处理费用。相对于本废水的处理要求来说并不是适合的工艺。

2.3模拟高COD选矿废水处理试验

根据之前的实验结果,使用次氯酸钠和次氯酸钙试剂对尾矿水中80~100mg/L左右的COD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但由于处理后尾矿水将全部回用到选矿流程中,因此,在重复多次循环后,尾矿水的COD可能会达到较高的值,因此向清水中按照选矿流程添加药剂的比例添加药剂,根据现场调研数据配制出COD为340mg/L的模拟选矿废水[7,8]。分别称取0.3g、0.6g次氯酸钙和6mL、12mL的次氯酸钠放入500mL的尾矿水中,放置于搅拌器上,以200r/min的转速搅拌10min,测定反应后尾矿水中的COD含量。从表3数据可以看出,当模拟选矿废水COD浓度340mg/L时,使用次氯酸钠对模拟选矿废水的处理效果一般,投加量为24mL/L时,可将COD浓度降至111mg/L,高于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6—2010)的排放限值,并且投加量较高会导致成本不可接受;而使用次氯酸钙对模拟选矿废水的处理效果较好,投加量为1.2g/L时,可将COD浓度降至47mg/L,满足排放限值。并且根据次氯酸钙投加量的不同,可以将尾矿水处理到不同的COD浓度。在次氯酸钙投加量为1.2g/L时,探究不同反应pH对次氯酸钙去除COD的影响。从图7中可以看出,反应pH对次氯酸钙氧化效果影响也不明显,因此为了节约成本,选择原水pH比较合适。

3结论

氯酸钠技术范文篇9

1余氯的消耗机理

氯在管网中的衰减主要分为两部分:主体水中的氯衰减和管壁造成的氯衰减。主体水中的氯衰减是由氯与自来水本身携带的生物体、天然有机物和溶解性无机物等反应造成的;管壁造成的氯衰减是由氯和自来水管道内壁上的生物膜、沉淀以及管材本身发生反应而导致的。余氯在水管中的衰减可以表示为其中,Kb为管道水中余氯浓度减小的速率系数;Kf为传质系数;rh为水力半径;C为在管道水中余氯的浓度;Cw为管壁上余氯的浓度;W为管壁腐蚀所导致的余氯消耗。式中右边第一项代表氯在管道水中的消耗;第二项代表因管壁腐蚀所导致的氯消耗;第三项代表氯在管壁上的消耗。

2次氯酸钠特性及消毒原理

10%有效氯浓度次氯酸钠液体,为淡黄色,有少量刺激性气味,清澈透明,易溶于水,比重为1.18,pH=12,呈现强碱性;稳定性差于氯气,见光要分解,随着次氯酸钠液温度升高,浓度会慢慢降低,影响有效氯成分,不易曝晒和久藏,要贮藏在密闭容器中。次氯酸钠是强氧化性,和氯气氧化性相同,与人体皮肤接触有轻微腐蚀性,可用清水冲洗。而氯气泄漏能刺激人的眼、鼻、喉以及上呼吸道等,引起中毒症状,对植物有危害作用。次氯酸钠液体投入水中,瞬时水解形成次氯酸和次氯酸根,因次氯酸是很小的中性分子,不带电荷,能迅速扩散到带负电的菌(病毒)体表面,并通过细菌的细胞壁,穿透到细菌内,次氯酸极强氧化性破坏了菌体和病毒上的蛋白质等酶系统,从而杀死病原微生物。NaClO+H2O=HClO+NaOH

3树状管网余氯控制应用

农村地区存在地域广、居民空间分布散的特点,由于投资所限,初期给水管网很难布置成环网,多数都是树状管网。农村地区一般有地下水供应,新建自来水供应系统后,原有地下水供应仍然保留,地下水均比自来水便宜,有的甚至免费,导致自来水使用量更小,出厂水到达用户家中时间更长,带来更大的水质安全隐患。为了确保居民家中水质合格,必须使水中余氯达到相应水平,水厂采用了10%的次氯酸钠溶液作为消毒剂,并进行主体水中余氯衰减测试,根据出厂水到达用水家中时间等因素,确定出厂水余氯投加量,通过管网末端余氯监测数据进行反馈控制,较好地实现了农村地区树状管网余氯的控制,确保了水质合格。

3.1测算出厂水抵达用户时间根据上表可以可以看出,多数用户都分布在供水72小时区域内,5#片区由于暂时没有企业用户,用水水量很小,出厂水抵达用户家中在72~160小时。考虑到既要保证末端水余氯含量达标,又要兼顾近处用户口感,我们确定将确保出厂水余氯在96小时内能够达到要求的0.05mg/L的标准,对5#片区采用定期排放管网末端水的办法。

3.2测定主体水中余氯衰减期,确定管网末端余氯要求为加强消毒药剂的投加科学性,满足管网水余氯要求,保证水质安全,指导生产运行,特做主体水中余氯衰减测定实验。考虑温度影响因素,测定不同温度下实际出厂水余氯衰减期,对余氯控制起着指导性分析作用。最终确定满足管网末端余氯要求,水温在25℃时,出厂余氯在2.0mg/L左右;水温在20℃时,出厂余氯在1.5mg/L左右;水温在5℃~15℃,出厂余氯在1.0mg/L左右。

3.3通过管网余氯采集点,反馈控制出厂水余氯浓度管网水质监测是评价供水水质特性的重要参数,是对水质要求是否符合标准的最后把关。为此,我们由5大片区设置了三个管网水样采测点,初期每天检测一次,在掌握规律后,每周检测一次。管网水检测点与出厂水监测形成双重的水质监测,更加全面、动态掌控供水水质变化,更加动态控制管网余氯。通过管网采样数据,还能够进一步改善供水质量,完善供水体系。

氯酸钠技术范文篇10

关键词:医疗废水;消毒;处理

1医疗废水消毒和处理的原则

医疗废水消毒处理必须要坚持正确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废水处理的效率和水平。1.1全过程控制原则。所谓全过程控制原则,指的是在对医疗废水进行处理的过程中,要从医疗废水的产生、排放、消毒、处理等环节入手,做到对各个环节的有效控制,确保废水能够被最大限度的处理好。1.2减量化原则。所谓减量化原则,就是要对医院内部卫生安全管理体系要严格遵守,在医疗污水和污物的发生源进行全方位、一体化的分离和控制,要对病区污水和生活区污水进行差异化的收集,做到清污分流,减少需要处理污水的总量,这样一方面能够节约资源,另一方面也能够提高处理的效率,防止无用功。1.3就地处理原则。对于医院医疗废水而言,必须要坚持就地处理的原则,医院应该定点设置医疗废物和废水的位置,杜绝把污物和污水随意排入地下管道,这样就能够更好的防止有毒、有害的污水的再污染。1.4分级处理原则。对于医院的废水处理,一般都是要有两级处理方案,经过一级处理和二级处理。如果污水经过处理之后进入市政下水道,就只进行了一级处理,如果进入了河道,就需要在一级处理的基础上进行二级处理。

2医疗废水消毒和处理的方法

医疗废水具有特殊性,在进行消毒和处理过程中通常有两种方法:一个是化学方法,另一个是物理方法。物理方法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冷冻、加热、微博消毒、紫外线消毒等。化学方法主要就是利用化学药剂进行消毒,主要包括液氯法、次氯酸钠法和二氧化氮法。2.1液氯法。液氯方法是当前针对医疗废水的常规消毒剂,消毒效果良好。利用液氯法进行消毒,具有技术成熟、成本低廉和操作简单的优点,但是,液氯的毒性很大,在运输和存储的过程中一旦不当,就会出现不可估量的安全风险。同时,在利用液氯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控制用量,用量不够,起不到杀菌的作用,如果用量过大,则会对人类造成巨大的危害。2.2次氯酸钠法。次氯酸钠法是用于处理医疗费用较为常见的一种方法,通常情况下,次氯酸钠是一种黄色的透明液体,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并且伴有刺鼻的气味,是重要漂白除臭药剂和消毒灭菌剂。次氯酸根在溶液中与氢离子结合,就会产生中性分子,进而穿透细菌内部,杀死细菌。次氯酸钠法具有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投资少的有点,通常在废水成分简单、人数相对较少的乡镇医院广泛采用。如果是在废水成分较为复杂的地市级以上医院,要使用自动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进行废水处理,但是这种方法的运行成本较高,管理和维护较为复杂。2.3二氧化氮法。二氧化氮消毒处理方法是目前在医疗废水处理方法较为主流的一种方法,在我国,各大医疗机构也大都采用这种方法进行对医疗废水进行消毒。二氧化氮在常温下是黄绿色,具有强氧化性,能够将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氧化,从而使卤代烃的反映进一步减弱。二氧化氮是一种中性分子,在水中石以分子状态存在,对环境具有极强的耐受力。利用二氧化氮进行消毒,具有很大的有点:第一,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杂质比较少,不会产生致癌物质,第二,二氧化氮几乎不受pH值的影响,并且当pH值提高的时候,其杀菌能力就变强,消毒能力也提高,第三,二氧化氮能够快速穿透细菌的细胞壁,能够有效破坏细菌内部含巯基的酶,可快速控制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故二氧化氯对细菌、病毒等有很强战斗力。

医院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医院产生的废水量、废水成分、经济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合理有效的医疗废水处理方法。医疗废水的有效消毒处理,不仅利益于长期保障人类健康,也是污染治理的内容、有利于保护良好环境,具有十分深远和长足的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王鑫羽.社区医疗废水处理措施及优化对策探讨[J].绿色科技.2012(11).

[2]康涛.医疗机构废水处理研究与应用[J].广东化工.2012(10).

[3]陈笠,李正山,黄正文,史凯.医疗废水消毒技术探讨[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2).

[4]冯晓翔.MBR处理医院污水后加ClO2消毒效果的分析研究[J].天津科技.2011(06).[

5]洪强华.氯化法处理医院废水的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