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心理学十篇

时间:2023-04-04 10:46:35

情绪心理学

情绪心理学篇1

1.案例分析

洪某:男,12岁,小学四年级学生。

父亲:长时间在外地做生意,少回家。

母亲:打工,文化程度低。

学生情况:好奇好动,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思想松散,缺乏上进心,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喜欢搞恶作剧,与班里的大部分同学不能友好相处。有时受到母亲的训斥打骂后就与一些游手好闲的朋友在一起到处溜荡,几天不回家。洪某胆量较大,对事物比较敏感,课堂上要是专心些,理解能力还挺强的。

家教情况:孩子是幼儿时从别人家抱来的,父亲对孩子的要求比较严厉,在孩子心中有一定的威望,但由于身在外地,管教不到位。而母亲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不当,平时经常加夜班,很少关心孩子学习和生活上的事,日常管理松懈,而孩子一旦做错了事,非打即骂,洪某不但不服,还产生了逆反心理。母亲有时心灰意冷,就放任自由,干脆破罐子破摔。

2.原因分析

从洪某各方面的表现和家教情况进行分析,他的厌学情绪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与他自身的生活习性有关。他从小好玩好动,爱惹事生非,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等习惯,他喜欢东窜西跑,不受学校规章制度和课堂纪律的约束,他觉得读书很累。

(2)与家庭的教育有关。由于母亲管教方法单调,不能根据孩子的思想实际有的放矢的进行引导,教育缺乏实效性,常常受到母亲打骂,孩子顶撞,两人之间情感交流,不能相互理解和尊重。

(3)受到洪某一些朋友的影响。由于洪某经常和校外一些不学无术的青少年在一起,他们整天四处游荡,抽烟,喝酒,上游戏厅等,这些不良的行为潜移默化影响着洪某,使他从心底对学习产生了厌倦,觉得和朋友们在外面一起玩比较舒心,而学校生活不够自由,比不上和社会上的朋友一起玩闹时有趣。

(4)洪某的厌学情绪还与他和同学的交往情况有关系。由于他经常惹事生非,同学们对他的印象不佳,也不乐意帮助他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课余时间也少有同学主动找他玩,在班里是一个不受同学欢迎的人。同学对他的疏远,使他觉得自己在校时孤立无助,这与他在校外和那些朋友玩闹时欢乐的气氛形成反差。

二、对策

洪某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家人对他的打骂,老师对他的批评,同学对他的厌恶,久而久之,心灵也受到了创伤,再加上游手好闲朋友对他的影响,厌学情绪心理油然而生。针对这些情况,我通过家校两方相互配合对他进行引导,从而来克服他的厌学情绪心理,我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洪某的厌学情绪与家长的教育情况有很大的关系,因而,我几次去他家,做家长的工作。向其母说明,像洪某这样的孩子,只靠打骂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而且会使他产生逆反心理。应该“对症下药”,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要从思想上加以指导,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关心,如为他买一些学习用品,给他洗洗弄脏的红领巾,指甲长了就提醒他修剪一下等。其母亲接受了我的意见,不再随意打骂了,而对他进行了无微不至的关怀。

(2)以朋友的身份和他进行谈话、交往。母亲的关怀使洪某的心灵得到了抚慰,他十分感激我,我因势利导,利用课余时间为他补课,并以朋友的身份和他进行交谈,进一步洞悉他的内心世界,了解他的愿望倾向,然后进行点拨,我问:“你觉得你那些朋友,他们年纪轻轻的就吸烟、喝酒,不务正业,到处胡闹,这样做对吗?”他摇了摇头,我又说:“而你却喜欢跟他们在一起,把学习远远的甩在一边,玩入迷了就忘记了作业,你认为这样会误了你的前途吗?”他有点内疚地点了点头。“你知道班里的同学和你家邻居为什么不喜欢你吗?”我问。他坦然地说:“因为我经常犯错误。”“你知道以后该怎样改变自己吗?”“以后我不再贪玩了。”我拿着事先准备好的一本有趣的看图作文选递到他手里说:“希望你以后少跟那些调皮朋友在一起,多花一些时间学习,这本作文选借给你看吧!如果你以后表现好,就送给你。”他露出了微笑。

(3)恰如其分的要求他,满腔热情的鼓励他。由于洪某平时成绩学习积极性不高,基础差,学习上存在较大的困难。为了让他树立信心,使他能较主动的参与练习、思考,我根据量力性原则,恰如其分的要求他,经常让他回答一些较简单的题目,答对了就表扬鼓励,从而让他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信心。

(4)实事求是的评价他,改善他和同学间的关系。由于洪某平时爱惹事生非,与班里大部分同学不能融洽相处。针对这一情况,我不是随意的指责他,而是客观的实事求是的评价他。只要发现他在学习或生活上的点滴进步或做点好事,我就会在班里及时给肯定的评价。同学们对他的看法慢慢地变好了,也愿意帮助他了。我向班里的同学说:“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做错事的时候,只要能改正,就是一个好孩子,洪某如今不断的进步,让我们鼓掌为他加油吧!”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洪某心里乐滋滋的。

情绪心理学篇2

关键词:地理课;调控;学生的心理情绪

从学生的学习效率看,在课堂上学生学习活动效率的高低,与学生学习时的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好的心理状态能积极促进人思维活动;反之,则对思维造成障碍。因此,学生上课时候心理情绪调控,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下面就谈谈地理课中几种调控方法。

一、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防止或缓解学生的疲怠心理

要防止或缓解学生心理上的慢性疲劳,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达到老师得心应手,学生轻松有趣。教学中常采用以下三种手段。

(一)采用形象诙谐的语言,让幽默在教学中闪光

教师语言形象诙谐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剂,可防止或缓解学生的疲劳心理。适当运用一点幽默,能活跃课堂气氛,愉快的气氛使人充满自信和快乐,紧张、焦虑的气氛则使人感到压抑。课堂上适当运用一点幽默,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愉快的理解和接受新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老师语言的形象诙谐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松弛学生的神经,消除学生学习上的疲倦心理,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如插入小插件等

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能有效的防止学生心理疲劳的产生。通过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产生愉快向上的学习情绪,对稀释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心理疲劳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谓小插件就是指各种服务于教学内容的课件、文字资料、音像资料、地理遗存等等。这些小插件让学生如临其镜、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观其行,不仅对所学知识理解深刻,学得兴趣盎然。而且可以缓解学生的心理疲劳,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积极营造氛围,消除学生的焦虑心理

焦虑心理是一种以担心、紧张或忧虑为特点的情绪状态。是在担心达不到目标,自尊心受到威胁的情况下产生的,这种情绪体验是不愉快的,甚至是痛苦的。

学生在课堂上产生焦虑的原因有:知识点不理解、头绪纷繁。而且现在的中学生敏感、自尊心强、很注意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这重心理在课堂上的主要表现之一就是害怕发言,怕说不好会影响自己在老师和同学心中的形象。在地理课中怎样消除学生的焦虑心理呢?

一是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巧创“情景”。老师应该以一种民主、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在课堂上要尊重学生,允许学生出错,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安全感。十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对学生发表的见解,只要言之有理,就应该加以肯定,实在拿不准的,也不要轻易给予否定,要发挥评价的激励、教育、导向的功能。

二是有足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心理上有足够的准备,比如,提出一个问题后,教师留出二三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讲到重点处,稍作停顿,在讲知识点之前,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合作学习,形成一种合力,使学生不会有孤军备战之感。适时点拨,助其成功。首先要作“方法铺垫”,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其次,要作“内容铺垫”。

三、让学生们动起来

一是让学生的情感动起来。要让学生的情感动起来,教师要会“燃情”要点燃每一位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全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教师要巧妙构思每一堂课的过程,用心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设计深受学生欢迎的活动……学生们的情感就会悄悄地被点燃。

教师要会“煽动”,让学生的情感更深、更持久。教师要正确的引导,及时地鼓励,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老师能做得很到位,这有利于激发出学生的更多的兴趣。

二是让学生嘴巴动起来。长期以来,我们在教学中,老师将知识讲得足够细,将原因、经过、结果,阐述得足够清楚,大考小考的次数也足够多。不可否认,这种做法在应试教育中对提高学生的成绩相当有效。但对大多数学生而言,由于种种原因,他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空间被封杀了。所以,在课堂中,我激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想方设法让学生的嘴巴动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情绪心理学篇3

【摘 要】幼儿的情绪情感正处在不稳定的发展阶段,对情绪情感的调节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培养幼儿积极向上的情绪情感,对幼儿的发育成长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幼儿;情绪培养

情绪是个体心理体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情绪具有建立、维持和改变个体与外界关系的功能,情绪的这种功能被广泛认为是一种能力,即情绪能力。大量研究表明,情绪能力是幼儿发展任务的中心,它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心理健康。

Fredrickson把积极情绪的早期研究整合起来,提出积极情绪的“拓展一一构建”理论。该理论认为,各种具体的积极情绪,如高兴、兴趣、满足感、自豪感和爱等,表面看来不同,但能拓展人们瞬间知行能力、构建和增强人们个人资源、提升人们主观幸福感等。

一、幼儿情绪的表现

幼儿的情绪相对比较简单,主要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

(一)消极情绪情感的表现

焦虑:这是幼儿对所做的事信心不足或对某个紧张情节所产生的心理。一般是在成人交给幼儿任务时,幼儿没能理解,或由于任务过重、过繁、枯燥无味,或者是受一个故事中某个紧张情节的影响而出现的暂时的情绪情感心理倾向。

胆怯、呆板和漠然:如果幼儿长期处于一种压抑紧张状态,就可能会对一切事情反应迟钝、表现漠然。这些孩子害怕表达自己的情感,也害怕别人对自己的情感表达做出反应,因而采取呆板和漠然的态度。当你握住这样的幼儿的手时,他的手一定是松松的,没有反应。说明他对别人从来不主动表示亲热。

(二)积极情绪情感的主要表现形式

兴奋:当幼儿致力在一种关心、体贴、信赖、温暖的情绪情感气氛中,当他被这种气氛所吸引,就会表现出争先恐后、想亲自一试的欲望。

轻松、偷快:这是幼儿的情绪情感所要达到的最佳状态。调查表明:幼儿在自由游戏中自发唱歌出现的次数最多、时间最长。这说明他们在游戏中玩得最开心、最愉快。因为自发唱歌常常是幼儿有自信心和心满意足的表现。在这种情绪情感支配下的幼儿,最突出的表现是能够毫无困难地接受成人的要求,容易与同伴友好相处,不怕吃亏,愿意与别人一起玩自己的玩具,适应新的环境快。

二、积极情绪情感的价值

情绪过程在人的有机体中能引起呼吸器官、消化器官、心脏、血管活动的一系列变化,因此积极的情绪情感的体验不仅对人的健康状况会发生良好的影响,也有利于暂时神经系统的形成和完善。因此积极的情绪情感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对一些参加过音乐、舞蹈、电子琴、小提琴、美术等兴趣班的幼儿进行学习效果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凡在各兴趣班中学习效果好、学习成绩优秀的幼儿均为课堂中受教师表扬鼓励最多的幼儿。幼儿期特别是学前期,幼儿的情绪情感的发展开始进入系统化阶段:情绪情感中社会性交往成份不断增加,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强,社会性情感不断发展,初步萌发了道德、美感、理智感等高级情感。学前儿童对情绪情感的调节能力也有所提高。幼儿总是受着特定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这些影响经常作为系统化的刺激作用于幼儿,幼儿也就逐渐形成了系统化的稳定的情绪,反映出情绪情感的特征。

三、如何培养幼儿积极情绪

1.营造良好的情绪环境

良好的环境有助于孩子良好情绪的形成。如将孩子居住的房间或活动的空间布置得整洁、鲜活;多让孩子观赏美丽的图画、倾听悦耳的音乐;多带孩子到户外欣赏大自然的风光……孩子经常置身于这些优美的环境中,自然就容易产生并积累愉快的情绪。

2.奠基孩子爱的情感

母亲对孩子的抱、拍、摸等动作,都能使孩子的身心感到温暖和舒适,从而产生快乐和满足的良好情绪。从一出生就能经常浸淫在母爱之下的孩子,较少产生负面情绪,即使有也会很快调适过来。因此,家长若肯在幼小的孩子身上稍稍多花些时间,以后便可以收到成倍的回报。

3.恰当对待孩子的不良行为

当孩子出现争吵、好斗等不良行为时,家长应准确了解行为产生的原因并给予恰当处理。

如:小华家里来了个堂妹,得到小华妈妈的关照,令小华产生了嫉妒的情绪。有一次,堂妹拿了他的玩具,他便大打出手。妈妈知道了,狠狠地责罚了小华。这样一来,小华更加痛恨堂妹,妈妈不在的时候便加倍地报复。

很显然,妈妈的不当处理方式加剧了小华的不良情绪和行为。如果妈妈理解小华的心理,告诉他做哥哥的关心妹妹会得到父母的欢心,鼓励他做出忍让的行为并给予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奖励,小华的负面情绪就很容易化解了。

4.给予良好的行为示范

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成人的任何一种情绪行为都会在孩子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

如:某天刮台风,电闪雷鸣,小英本能地产生了恐惧。而这时妈妈紧紧搂着小英,捂着她的耳朵,也表现出惊慌失措的样子。结果,以后小英一听到雷声便会尖叫不已,成为一个胆小、软弱、缺乏自信的孩子。假如当时妈妈能镇静地告诉小英:“这是打雷,我们一起听听这声音像什么?像不像敲锣打鼓?”小英的恐惧情绪便不会产生了。

5.提供适当的游戏方式

当孩子产生负面情绪时,家长应为孩子提供适当的游戏方式,让他们将压抑的情绪充分发泄出来。

心理学家认为,玩沙、水及手工泥,蹦蹦床游戏,抛掷球类游戏、竞赛类游戏、表演游戏等都能使孩子受压抑的情绪找到一个正常的宣泄渠道。

参考文献

[1]钱兵.积极心理学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年05期

[2]郝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J].江苏教育.2014年01期

情绪心理学篇4

(一)当事人信息

来访者兰兰(化名),女,20岁,大学二年级,日语专业。来自上海,独生子女,父母均是工人,家庭经济状况中等。来访者无重大躯体疾病。

(二)来访者主诉

因为右手拇指指甲真菌感染感到非常苦恼,来访时指甲一半缺失,虽然在三级甲等医院的皮肤科就诊过,医生明确说明只是普通的真菌感染,只要按时服药,半个月左右就会好,但是就是不能相信医生所说的,因为当时医生只用了两分钟左右的时间帮自己看诊,自己话还没说完,医生就开药了,觉得医生根本没有完全了解病情。因此非常担心自己的指甲再也长不好了,每次看到指甲的样子就非常焦虑,忍不住就想修剪指甲,让它变得看上去顺眼一点,但经常适得其反,修剪过后的样子自己更加接受不了,心情就会更差,什么事情也不想做。现在爸妈和宿舍的同学都把指甲剪收起来,避免我再次修剪,现在每天就在为这个指甲发愁,觉得自己是最倒霉的人,只有自己一个人碰到了这样的事情,指甲再也长不好了,总是忍不住想要去修剪指甲,虽然自己知道反复修剪会让指甲恢复得更慢,而且越修剪越难看,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心情糟糕透顶。自己上网查阅了一些资料,觉得自己可能得了强迫症,更加担心了。

(三)心理评估与诊断

根据来访者的主诉,来访者被焦虑、担心等负性情绪困扰,我给她施测了焦虑自评量表(SAS),统计结果显示为48分,高于正常临界水平40分,数据表明来访者焦虑情绪明显。来访者因为指甲真菌感染,表现出了思想和行为的强迫倾向,因为强迫症的诊断与治疗不属于学校心理咨询的范畴,来访者也希望去专业的精神卫生机构得到明确诊断,我将她转介精神卫生中心。我的咨询重点放在解决来访者的情绪困扰和挖掘情绪背后的认知根源。

二、简要分析

兰兰的爸爸生活中是一个非常刻板的人,对她要求十分严格,比如任何东西都要放到指定的地方,否则爸爸就会责骂。兰兰的妈妈性格粗线条,每当兰兰受到爸爸的责骂,想要从妈妈那里寻求安慰和温暖的时候,妈妈总是不能给予回应。家庭环境、成长经历和兰兰追求完美、敏感、固执的人格特质有很大的关系。当遇到指甲被真菌感染这个应激事件时,兰兰表现出不合理认知,存在糟糕至极、以偏概全的非理性信念。不合理的认知引发了焦虑、担忧等一系列负性情绪。

基于上述分析,与来访者协商达成共识的咨询目标:缓解来访者焦虑、担心等负性情绪,帮助来访者发现自己的不合理认知,认识到不合理认知对情绪和行为的影响,改变不合理认知,帮助来访者建立新的合理认知,摆脱情绪困扰。

心理咨询计划与干预情况:

心理咨询计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给予来访者充分的支持和关注,以真诚、同感、接纳的态度收集信息,积极倾听,缓解来访者的焦虑情绪,构建良好的咨访关系,转介来访者去市精神卫生中心;第二阶段了解来访者的家庭环境、成长经历等方面的情况,和来访者一起分析情绪背后的想法,帮助她区别哪些想法是不合理的,认识到不合理的认知如何影响自己的情绪,探讨改变不合理认知的方向与可能性,布置认知家庭作业;第三阶段来访者反馈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鼓励来访者咨询会谈所获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强化和巩固新的合理认知,促进情绪和行为的改变。

当事人实际情况反馈:

第一阶段进行了2次,来访者表示咨询师的耐心倾听、积极关注、回应及时,使她感到比较放松,愿意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来访者的前两次咨询是军训期间,军训结束后是暑假,因为前期建立了良好的咨访关系,开学后来访者再次来到咨询室。

第二阶段进行了2次,来访者表示谈论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对思考自己的认知方式有帮助,分析自己的认知,探讨认知和情绪的关系有启发,与咨询师辩论看到了自己认知中的不合理性,愿意尝试改变。第四次咨询结束时,给来访者布置了家庭作业。

第三阶段进行了2次,在第五、六次咨询中来访者讲述了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表示这个方法有助于及时发现非理性信念,通过自我辩论找到合理认知,焦虑情绪因此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来访者表示愿意继续努力,将咨询所获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如果遇到进一步的困难,还会来寻求帮助。

三、过程记录

来访者第一次来访是在军训期间(我们学校的军训是安排在学生大一结束,军训结束后就是大一的暑假),因为无法坚持参加军训自己来到心理咨询室,当时表情暗淡,右手拇指指甲用纱布包着,情绪很低落。

(第一次咨询过程节选)

咨:同学你好,我是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你可以叫我张老师,怎么称呼你呢?

访:老师你叫我兰兰吧。老师,我感觉非常难受,实在无法坚持军训了。

咨:看得出你的心情不好,能和我具体谈谈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访:前段时间我右手的拇指指甲好像感染了,指甲变得很难看。这让我很苦恼,什么心情都没有。

咨:身体出现问题肯定会影响心情,你去医院看过吗?

访:去过了,医生说是普通的真菌感染,给我开了药,说是两个星期就能好,可是现在已经一个月了还没有好。

咨:看得出你因为指甲非常担心和焦虑,如果对你的担心程度打分,10分表示极度担心,0分表示毫不担心,你对现在的担心程度打几分?

访:10分,我控制不住地总是去想我这个指甲是不是永远不会好了,虽然我知道这样想没用。

咨:除了这些想法困扰你,影响你的情绪之外,还有什么让你苦恼的吗?

这时来访者沉默了,我判断出她有些犹豫,应该是有些顾虑。

咨:兰兰你可以放心,你说的所有事情我都会为你保密,这是我们心理咨询工作的原则,在这里你不必有顾虑,说出你真实的情况,只有这样我才能更好地帮助你。

访:是这样的老师,指甲变成这样和我自己有很大关系。我有个坏习惯,总是把指甲剪得很短,有时还会用嘴去咬,因此我的指甲总是很短,也许正因为这样才会真菌感染,虽然医生不让我再剪指甲了,可我就是控制不住,总是觉得指甲很难看,总想去把它修剪得好看一点,可是越修越短,越修越不满意,导致我现在的指甲是缺一半的,很吓人的。

咨:那我可不可以这样理解,你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如果你能听医生的按时吃药,自己不去修剪指甲,现在真菌感染可能已经好了,指甲看起来也不会那么难看,心情也就不会这么不好了?

访:是的,我真的很讨厌自己为什么要一遍遍去剪指甲,已经很短了还是去剪,我知道这样是不对的,但是控制不了,一次剪不好,还想去剪第二次,现在爸妈和宿舍里关系好的同学都知道了,他们都把指甲剪收起来了,就担心我再不停地剪指甲。

咨:身边的人都很关心你的身体,我也很关心,兰兰能给我看看你的指甲吗?

访:老师你确定要看吗,现在只有一半,很吓人的。

咨:没关系,给我看看吧。

来访者取下了包扎纱布给我看了看她的右手拇指指甲,上面?了一些紫药水,指甲只有一半。

访:老师你觉得难看吗,吓人吗?

咨:我没有觉得难看,更没有觉得吓人,在我看来它只是身体的某个部位出了问题,表现出一种生病的状态。

访:老师我要是能像你这么想就好了。

咨:改变想法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共同努力。除了这些,你的其它状况怎么样,比如睡眠和饮食有没有受到影响。

访:我的睡眠还好,饮食也没什么变化,就是经常早上一醒来就会想到这件事情,然后马上就心情低落。

咨:这个情况和身边的人交流过吗?父母和朋友同学怎么看待你这个问题?

访:爸妈觉得我这个是很小的事情,就是我自己想得太多了。我经常和一个朋友说,她耐心地听,也会开导我,当时我会感觉好一点,可是很快又不行了,我又开始想了,还想去修剪指甲……

第二次咨询是一周后,来访者已经去过精神卫生中心,医生的诊断是强迫倾向,并且给她开了药。来访者讲述的内容包括去精神卫生中心诊断的过程,回来后服药的感觉等。这次会谈主要是倾听和收集信息,来访者说服药后除了睡眠增多,没有其他变化,我跟她解释服用精神类药物,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有效果,让她遵从医嘱,按时服药。

(第三次咨询过程节选)

咨:兰兰,最近感觉怎么样?

访:感觉比之前好一点,但是还是控制不住地去担心这个指甲好不了,永远这么难看下去。

咨:还记得第一次的打分规则吗?对现在的担心程度打几分?

访:7分。

我看了看兰兰的指甲,已经长出来了,比第一次来访时有很大的改观。

咨:我看上去你的指甲已经恢复了很多啊。

访:是比之前好一些了,但是我还是不满意啊。上个星期我又让妈妈陪我去另外一家医院看过,医生也说是普通的真菌感染,这个医生和上一个医生一样,看病很快的,从我进去坐下到出来也就两分钟,只看了一眼,就开始开药,我的话还没说呢,我觉得这些医生都不是很负责任,我想多问两句他们也都不愿意多说,排队排了两个小时,看病嘛两分钟。

咨:你是希望医生能够耐心地听你说完,给你比较详细的回答,是吗?

访:是啊,我都排了那么长时间的对,他不应该和我多说两句吗?就那么两分钟把我打发了,我怎么能相信。

咨:这是从你的角度去看这件事情,我们可以尝试从医生的角度去看,医生每天门诊的数量有规定,他们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对每个病人的病情进行判断,医生之前也处理过类似你这样的病人,对处理这个病情很有经验了,所以当医生正确判断出你的病情后,就马上处方了。你是否这样想过呢?

访:可是医生看的这么快,我就很难相信他说的。

咨:听你这么说,感觉你很难相信别人,生活中是不是有些固执呢?

访:是的,老师我觉得我很固执,很难相信别人的说法。而且我身边的同学朋友都没有遇到这样的问题啊,只有我这么倒霉,一个小姑娘指甲变成这个样子。

咨:就因为你身边的人都没有你这样的经历,你就觉得只有你遇到了这样的事情,这样想是不是片面了呢?是不是把问题想太糟糕了呢?

访:我遇到事情,总是喜欢往坏处想,自己也控制不住。

接下来的咨询和第四次咨询师从家庭环境,成长经历,所受的教育等方面启发来访者思考,使用辩论技术让来访者中发现自己的不合理认知,不合理认知对情绪的影响,探讨如何改变,给来访者布置家庭作业。

最后两次咨询来访者讲述完成家庭作业的情况,咨询师给予肯定,同时鼓励来访者将咨询收获和日常生活结合,强化和巩固合理认知,充满信心地面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挫折。

四、咨询效果评价

在这个个案中,我坚持用真诚、温暖、亲切的态度去积极关注来访者,运用了倾听技术、同感技术、自我表露技术等,传达出对来访者的尊重、理解、接纳和关心,使来访者的负性情绪得到宣泄和释放,与来访者建立了良好的咨访关系。咨询后期,咨询的指导性加强,运用理性情绪疗法的技术,如辩论技术和布置认知家庭作业,启发来访者思考自己存在的不合理认知,探讨改变的可能性,促进来访者的个人成长。

情绪心理学篇5

[关键词]心理危机;情绪和压力管理;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2-0076-02

一、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概念及特征

心理危机主要是指个体不能合理应对内外部应激因素而导致的心理失衡状态。大学阶段是人生目标初步形成、价值观逐步稳定的重要时期,然而,由于自身心理发展某些方面的不成熟,大学生在面对超过个人承受范围或应对能力的刺激时会感到不知所措,想去控制而又无力处理的心理冲突导致暂时的心理失衡,即心理危机。

大学生心理危机具有突发性、紧急性和危险性等特征,会给当事人带来情绪和行为问题,引发心理失衡,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及时干预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然要求。生活环境骤变、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对重大人生问题的迷茫等都可能会引发大学生心理危机,自我意识模糊、挫折承受能力大、期望过高的大学生容易产生心理危机,并伴随一系列情绪和行为问题,比如紧张、愤怒、丧失感、无力感、思维能力下降,学习效率降低等。因此,本文试图从加强压力和情绪管理的视角谈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

二、情绪和压力管理

情绪是个体行为的重要驱动力,它影响认知活动的方向和行为的选择。大学生处于出生理发展趋向成熟、而心理发展相对滞后的时期。他们的自我调控能力还不够强,在面临学习、社交、择业等的困扰时力不从心,会产生内心冲突和消极情绪。个体在自我觉知的基础上,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调节和控制,使之具有适应性,即为情绪管理。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苦闷、沮丧、烦躁等消极情绪体验易引起心理危机;提高情绪管理能力,有助于摆脱负性情绪的困扰。

压力会影响生个体生理和心理健康。遭逢突发压力或长期处于慢性应激状态下,都会使个体免疫系统受到抑制,并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症状。但并非面对压力者都会出现以上问题,同一刺激所引发的个体反应也各不相同。这从侧面说明,可一些心理社会因素能够帮助个体积极地应对压力的侵袭。

总之,培养大学生的情绪与压力管理能力有助于预防或处理心理危机,这是关系到大学生适应社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课题。

三、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对策

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不仅需要解决引发失衡的心理、行为问题,也得提高大学生应对压力的能力,使之学会情绪管理。

(一)学校积极开展情商训练

在学校教育中引人情商训练,有助于大学生缓解心理压力、优化人际关系,也可以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情商训练要考虑到大学生的具体情况,循序渐进、逐步开展。

首先,促进情绪认知。使大学生觉察影响其生活、学习决策的因素,了解行为及情绪的模式,实现由情绪文盲向情绪识别的转变。可采用“命名情绪”、“默剧游戏”等训练方法;随后,在正确识别情绪的基础上,加强情绪的调控能力,力求实现个体由情绪绑架向情绪自由的转变。此时,应着重培养大学生的因果推理和乐观思维的能力,使之在处理情绪问题时能理性归因、保持乐观的态度,有效管理并合理运用情绪;积极思考,懂得运用目标和理想促进行动,从情绪的泥沼中跳脱出来。可采用的方法有“乐观访谈”和“黄岛计划”等;最后,实现情绪的超越。此阶段强调通过对自我实现、个人价值等的思考,加强自我情绪管理与运用,力求实现个体由情绪管理向情绪智慧的转变。应培养大学生的同理心,使之能够换位思考、感受别人的情绪并在言语或行动上适当回应,可采用“同理心五部曲”等方法;追求超我目标的能力,即能树立远大目标并为之不懈努力。

(二)建立健全情绪与压力管理体系

完善学校设施条件,是建立健全压力管理体系的基础。我国高校大多配备有心理咨询师,应普及心理常识、鼓励需要帮助者去心理咨询室寻求援助;其次,开设情绪管理课程,系统教授情绪管理方面的知识;再次,建设宣泄平台,提供情感宣泄的空间,引导大学生释放心理负能量,实现心理平衡;此外,建设情绪档案,对大学生在校期间情绪状态进行跟踪记录,为情绪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依据。

结合信息技术,开发科学的情绪与压力管理系统也很必要。通过个性化的空间平台获取个人信息,获得情绪和压力指数,并根据结果进行分类辅导,实现信息的及时跟踪、预警;同时利用系统评测对病人的情况进行智能化分类,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并提供多种舒缓压力的办法以及辅导,使大学生心理危机得到及时疏散,同时也可避免“体检式”检查评测,保护大学生隐私;咨询师得以从一般心理问题中解放出来,可以集中精力对大学生严重心理问题进行干预,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三)其它尝试

可以考虑团体活动或艺术实践应用于大学生压力与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艺术实践活动的开展,可引发大学生借由作品呈现潜意识中的想法与心理冲突,有助于发现、关注压抑的情绪问题并促使它被解决。再者,心理危机干预应充分发挥辅 导员的作用。辅导员身处教育管理第一线,与大学生联系最为 紧密,加强其情绪调控能力可为学生应对心理危机树立榜样; 辅导员应努力做好矫正性情绪管理,引导大学生主动寻求情绪援助,避免情绪管理的思想政治化倾向。

参考文献:

[1]章成斌.吴代莉.医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策略探索[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5(2):79-81.

[2]卓高生.吴志敏.大学生心理危机发生源考察及干预研究[J].理论月刊,2009(12).

[3]陈玉君.杨四海.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26):98-100.

[4]张本钰.林丽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和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8(2):97-100.

[5]马向真,王章莹.论情绪管理的概念界定[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58-61.

[6]刘晓峰.情绪管理的内涵及其研究现状[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141-146.

[7]Goleman D.Emotional intelligence[M].New York City:Bantam,2006.

[8]杜继淑,王飞飞,冯维.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7(7):5-8.

[9]巩文冰,张进辅.个体知觉的压力与情绪智力关系的元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0):146-151.

[11]郭远远.高校教育中引入情商训练研究[J].教育评论,2014(5):24-26.

情绪心理学篇6

关键词: 理性情绪疗法 大学生心理教育 应用

一、理性情绪疗法解读

(一)理性情绪疗法的主要观点。理性情绪疗法(Retional-Emotive-Therapy,简称RET)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辩的途径来改变来访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解决来访者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AEllis)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在欧美社会咨询中盛行,这是认知治疗中的一种疗法,因为它也采用行为治疗的一些方法,所以称之为一种认知―行为疗法。

理性情绪疗法关于心理失调的原因和机制的看法集中表现在它的“ABC理论”中。艾利斯通常引用古代斯多葛派哲学家爱比泰德和莎士比亚的话来表达,爱比泰德说:“人的烦恼不是起于事,而是起于他对事的看法。”莎士比亚则说:“世事无好坏,思想使之然。”RET的确认为,大多数人的心理烦乱,情绪失调都具有“庸人自扰”的特点。ABC理论,用图表示如下:

A(诱发事件)B(信念、认知、评价)C(情绪、行为)

在ABC理论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activatingevents);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性事件时相应而生的看法、解释及评价,即信念(beliefs);C是指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及行为结果(consequences)。按常识的看法,会认为是A直接引起了C,但艾利斯认为,导致我们情绪产生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这一事件的认识、解释和评价。考试得了第一名,我们会很高兴,不是考第一名这件事本身让我们高兴,而是因为我们认为考第一名能带给我们精神或物质上的利益,父母夸,同学羡,还能得奖学金……同样,考试不及格我们会沮丧痛苦,也不是因为不及格这件事本身,而是因为我们认为不及格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会被人耻笑,会令父母伤心。所以每次成绩出来之后,有些考得还不错的同学郁郁寡欢,垂头丧气;而考得不甚理想的同学却一如往常,高高兴兴,之所以会有这种差别,就是因为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的认识不同。

(二)非理性信念的特征。从人们的不合理信念中,可以归纳出相应的、非理性思维方式。许多学者对不合理信念进行了归纳总结,认为“绝对化”观念、“以偏概全”观念和“糟糕至极”是不合理信念的三个主要特征。下面我们对这三个特征进行分析:

“绝对化”观念:认为任何事情都是绝对的。常用的词汇如“一定”、“必须”和“应该”等。如认为好朋友就应该什么都告诉自己,就应该在自己困难的时候立刻放下手中的任何事情来帮助自己;同学就应该让着自己,照顾自己,等等。上面这些其实都是个体的主观愿望,事实上他人的行为是你无法左右的,或者说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有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怀有这种观念的同学,一旦某一天遇到了与自己的“绝对化”观念不符合的事情,就会产生不良的情绪。

“以偏概全”观念:持这种观念的人会认为世界上的事物不是好的,就是坏的。同学的一次迟到,就认为对方没有时间观念,没有责任心。工作上出现一次失误,就认为对方没有能力。如有的学生一次数学没考好,就认定自己数学失败,整个人失败,以致对自己失去信心。以自己做的某一件事或某几件事的结果来评价自己作为人的价值,其结果常常会导致自责自罪、自卑自弃的心理及焦虑和抑郁情绪的产生。

“糟糕化”倾向:艾利斯指出“糟糕至极”是一种不合理的信念,因为对任何一件事情来说,都有可能发生比之更坏的情形,没有任何一件事情可以定义为是百分之百糟透了的。当一个人沿着这条思路想下去,认为遇到了百分之百的糟糕的事或比百分之百还糟的事情时,他就是把自己引向了极端的、负性的不良情绪状态之中。常表现为“一旦……天就要塌下来了”、“再没有比这更可怕的了”,等等。如身体一得病,便认为自己患了绝症,心急如焚;一旦考试失利,便认为世界塌了,所有的人都瞧不起他,自己完了。

绝对化要求、过于概括化、糟糕至极既是非理性认知的三个特征,又可以理解为三种不合理的认知方式,情绪困扰常常来源于上述三种不合理的认知方式。

二、大学生常见的非理性信念

通过在课堂授课或者心理咨询中和学生接触,我们发现大学生常见的非理性信念集中在自我认识、人际交往、学业、爱情、挫折、前途(就业或考研)上。

(一)自我认识方面的非理性信念。1.我个子矮,别人肯定瞧不起我;2.我长得不漂亮,肯定没有人喜欢我;3.我什么特长也没有,真是没有用;4.我家境贫寒,根本找不到自信;5.我不敢在众人面前讲话,我是个胆小的人。

(二)人际交往方面的非理性信念。1.人都是自私的,不可信任的;2.防人之心不可无;3.我对人没有恶意,别人也应该这样对我;4.只有顺从他人,才能保持友谊;5.有些人自私自利、斤斤计较,他们应该受到指责和惩罚,我不能和他们来往。6.别人对我好,是想利用我或占我的便宜;7.朋友之间应该坦诚,所以不应该有保密的事;8.如果有一个人对我的评价不好,那说明我不受欢迎;9.我必须和周围每一个人搞好关系。

(三)学业方面的非理性信念。1.我很笨,努力和汗水都不可以换来好成绩;2.如果我考试不及格,那我就永远抬不起头来;3.过级(英语、计算机、各类考证等)考试很重要,我只有通过考试才能证明我的能力。

(四)爱情方面的非理性信念。1.我必须得到他(她)的爱,不然我的人生没有意义;2.他(她)不应该变心,这样对我不公平。3.爱一个人就意味着要为他(她)奉献一切,舍弃一切。

(五)挫折方面的非理性信念。1.人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失败是弱者、懦夫;2.任何事情,只要开始,就要力求完美;3.一个人犯了错误,就等于有了污点,那永远都没法抹去;4.一旦我失败了,别人肯定说风凉话;5.这事情发生了、失败了,那我全完了。

(六)前途(就业或考研)方面的非理性信念。1.毕业等于失业;2.没考上研究生我就没前途了。

上述大学生非理性信念都带有“绝对化”观念、“以偏概全”观念和“糟糕至极”这三个特征。大学生这些非理性信念的存在,就像心灵的黑影一样,让人笼罩在抑郁、忧伤、痛苦、悲哀之中,使人逃避、迷信、产生情绪困扰(如恋爱失败使人产生挫折感,考试失败产生自卑感等),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三、大学生非理性信念的纠正策略

根据理性情绪疗法的“ABC理论”:大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各种各样的A(诱发事件),那么如果他们自己对这些诱发事件产生的B(信念、认知、评价)是不合理的,随之就会引发不良的C(情绪、行为)。所以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中,我们要培养学生形成正确认知,纠正、抛弃非理性信念,这样学生的很多心理困惑就会迎刃而解。下面我们分析大学生非理性信念的纠正策略。

(一)使学生明确理性情绪(RET)ABC理论。对于初次接受RET辅导的学生,咨询者首先要向他(她)宣讲ABC的理论。我们在心理辅导的开始,要使学生确信出现心理困惑是由于自己对事件的认识、解释不当引起的。告诉他们换个想法,可以使人产生不同的心理体验。就如杯子里有半杯水,有人解释为:“只有半杯水了。”所以叹气。有人解释为:“还有半杯水。”所以欢欣。让学生明确B(信念、认知、评价)是引起人情绪行为的关键。

(二)帮助学生与非理性信念辩论。帮助学生向非理性信念和思维质疑问难,证明它们的不现实、不合理之处,认识它们的危害,进而产生放弃这些不合理信念的愿望和行动。如何这个非理性信念呢?我们主张用“辩论”的方法,即抓住信念中违反逻辑,不合常理与经验事实相悖之处,与之辩论,从而调整自己的观念,重新树立信心。

质疑法:“我个子矮,别人肯定瞧不起我。”对这种不合理想法的质疑可以为“你敢肯定没有一个人瞧得起你吗?包括你的父母和朋友?”

辨析法:“朋友之间应该坦诚,所以不应该有保密的事。”辨析为“再好的朋友也有难以启齿的事情,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友谊才能长久。朋友间分享快乐承担忧愁这是合理的想法,强求别人的隐私这就是不合理的想法了”。

语义精确法:“我对人没有恶意,别人也应该这样对我。”换一个精确的说法是“要是每个人都对我好,那就太好了”,不用“必须……”、“应该……”的说法,而用“要是……就好了”这样的说法。不使用绝对化的词语。

替代性思考:“没考上研究生我就没前途了。”改变这个信念,用“假如真的没有考上研究生,你可以干什么呢”的想法来替代。

去灾难法:“如果失败了,那太可怕了,我可接受不了。”类似的绝对化信念,可以让学生思考,如果真的失败了,会出现什么情况,最好的结论是“失败很糟糕,但是你仍然可以接受”。

通过以上的方式,学生可以真正认识到,他的非理性信念是不现实的、不合乎逻辑的,也是没有根据的。开始分清什么是理性的信念,什么是非理性的信念,并用理性的信念取代非理性的信念。

(三)进行合理情绪想象。来访学生的情绪困扰有时就是他自己向自己头脑传播的烦恼。他经常给自己传播不合理信念,在头脑中夸张地想象各种失败的情境,从而产生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合理情绪想象就是帮助来访者停止这种传播的方法。在进行合理情绪想象时,首先要使来访学生在想象中进入产生过不适当情绪反应的情境之中,让他体验在这种情景下的强烈情绪反应。然后,通过帮助来访学生改变对自己情绪体验的不正确认识,使他能体验到适度的情绪反应。最后,停止想象,让来访学生讲述自己的情绪变化过程,此时治疗者要强化来访学生的新的合理的信念;纠正某些不合理的信念,并补充其他有关的合理信念。

(四)认知性的作业。认知性的作业是为了让来访学生在会谈时间以外,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会谈之中的内容,并且学会自己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认知作业有理性情绪疗法自助表。这种自助表是为理性情绪疗法特制的一种自助表格,其内容是要求来访者先写出事件A和结果C,再找信念B。来访者从表中列出的几种常见的不合理信念中找出与自己情况相符的或写出其他的不合理信念。接着,来访者要对自己所有的不合理信念进行分析,并找出相应的合理信念,填在相应的栏目中。最后,来访者要填写所得到的新的情绪和行为。

理性情绪疗法是一种富有特色和成效的心理治疗方法。由于它偏重于认知,因而更适用于年纪较轻,智力和接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使用理性情绪疗法容易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汪光荣.心理咨询与治疗[M].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7.

[2]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3]陈会昌译.人格心理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情绪心理学篇7

关键词:理性情绪疗法;大学生恋爱;心理教育;团体辅导方法

一、前言

理性情绪疗法(Rational- emotive therapy,文中称:RET),又称合理情绪疗法,它是认知疗法的一种,是20世纪50年代由艾利斯(A.Ellis)在美国创立,因其采用了行为治疗的一些方法,故又被称之为认知行为疗法。RET的理论认为,人们的情绪和行为障碍不是由于某一外在的诱发事件直接引起,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思维、信念、认知所引起,并导致在这一情绪障碍中的行为后果。近些年来,理性情绪疗法在国外很多高校心理辅导中被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国内,理性情绪疗法在学校的心理辅导工作中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将此咨询方法引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分析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非理性理念,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理念,提高生活质量,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丰富学校心理辅导理论,具有现实意义。

二、理性情绪疗法理论框架

ABC理论是理性情绪疗法的理论基础,外在的诱发事件表示为A(Activating events),个体针对此诱发性事件产生出的信念和态度表示为B(Beliefs),个体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表示为C(Consequence)。通常情况下,人们会认为个体的情绪和行为结果C直接由诱发事件A导致,即A引起C。ABC理论则认为,A只是C的间接原因,在原因A和结果C中间,还有一个B,如果这个B是理性的、积极的信念和态度,个体就会得出合理的积极的结果;反之,如果这个B是非理性的、不合理的、扭曲的信念和态度,个体就会得出不合理的、消极的结果。

三、理性情绪疗法的应用技术

理性情绪疗法的基本技术主要有与不合理的信念辩论、合理想象、认知作业、改变自我暗示等,也可采取决断训练,社会技能训练等作为辅助。本文主要应用团体辅导的方式,在团体辅导的过程中结合理性情绪疗法对大学生恋爱中的不良信念进行积极疏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和合理解决恋爱中的问题。RET疗法与团体辅导在大学生恋爱心理教育中的应用

(一)团体辅导方法运用

心理咨询中的团体辅导是在一定的目标的引导下,通过成员之间的互动,满足成员一定的心理需求的组织。团体构成的条件是彼此互动影响的具有一致性共识和共同目标的三人以上团体。

团体辅导主要运用团体动力学的知能,由受过专业训练的领导者,通过专业训练的技巧和方法,协助成员获取有关的信息,形成团体的共识和目标,以建立正确的认知观念和健康的态度行为。

(二)理性情绪疗法干预

1、选定干预对象

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二年级农林经济管理,电子商务,信息管理的学生共200人,男女生数量基本平衡。设团体辅导协作者6名。

2、团体辅导安排

团体辅导的团队成立以后,首要任务是心理诊断,领导者要与受训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并且要进行适当的现场调查,了解和收集学生所关心的各种问题,将这些问题根据学生对它们所产生的不同的情绪反应和所属性质进行初步分类,从学生们最迫切希望得到解决的问题开场。

领悟阶段主要任务是通过头脑风暴,个别发言等方式,帮助学生找到自己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表现或症状是什么?产生这些症状的原因是谁造成的?并且寻找产生这些症状的思想或哲学根源,即找出它们的非理性信念。

最后是再教育阶段,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摆脱旧有的非理性信念和错误认知,探索是否还存在与本症状无关的其它非理性信念,并与之辩论。使学生学习到并逐渐养成与非理性信念进行辩论的方法,养成用理性方式进行思维的习惯。

3、主要不合理认知

通过问卷调查和在团体辅导过程中和学生的接触,笔者发现大学生恋爱中常见的非理性信念主要有:我必须得到他(她)的爱,不然我的人生没有意义;他(她)不应该变心,这样对我不公平;爱一个人就应该为他(她)奉献一切,舍弃一切;我这样对他(她),他(她)也应该这样对我;只有顺从他(她),才能保持爱情;没有他(她)我就活不下去;情侣之间应该坦诚,所以不应该有保密的事情。大学生的这些非理性理念,就像黑影一样,让他们本应该甜蜜的爱情笼罩在抑郁,忧伤,痛苦之中,使人逃避,迷信,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困扰,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4、成员个人体会摘录

成员A:康德的批判哲学中说恋爱史一种奢侈品。我觉得恋爱史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浪漫使生活中充满了诗意,它并不是人们说的偏激、虚伪的情感,而是一种崇高而美好的感情。

成员B:爱情史男女双方互相倾慕并渴望成为对方的终身伴侣,爱情是神圣、崇高纯洁的感情。它不应该建立在丰富的物质的基础上,但是也应该有必要的物质作为保障。男女双方在一起就应该相互体谅,相互包容,相互关心,不必要计较谁付出的多,也没必要计较谁比谁多爱一点,永远坚持,永远不放弃,遇事一起面对为对方承担责任才是真正的爱。

成员C:现在大学生谈恋爱很普遍,但很多人忽略了责任。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他或她会抱着谈着玩的心态,毕业就是分手,甚至于未等到毕业就分掉了。男女之间的互相负责的态度消失了。我很认同“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是耍流氓。”恋爱就要强调“真诚,忠诚,诚实”。恋爱就是要为着对方想,宽容、呵护,尽量和对方敞开心扉,心里有什么想法要懂得去和对方交流倾诉。恋爱双方要本着真诚的心去安慰对方。恋爱就是要和懂得为对方奉献。恋爱就是婚姻的前奏,有着共同的生活目标并为之共同奋斗。

5、领导者对活动设计思想

爱情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恋爱是大学生最为关注的事件之一。大学生中出现的各种恋爱问题,大多与不成熟、不健康的恋爱心理有关。因此,探讨和研究大学生恋爱心理和特征,以及如何纠正不合理恋爱心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恋爱观,就是本次团体辅导的主题和目标。怎样引导学生去实现团体辅导的这一目标,就是利用合理情绪疗法的原理,结合其治疗方法,通过讨论、辩论、自我分析等方法,使学生领悟、修通,并在分享的过程中闪现智慧的火花和心灵的触动。

团体辅导过程中让学生匿名书写自己对恋爱的意见和见解,不存在正确与否,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其后,对学生总结出的恋爱中的挫折点进行团体辩论,共同找出引发其挫折的不合理信念,这就是自我探索,积极领悟的阶段。领导者要对学生的不合理信念和认知进行明确的界定,当面询问学生:“你认为??是这样的吗?”在得到学生的肯定答复之后,让其为自己的此项认知进行辩护,之后,领导者可以引用事实或者数据,直接对这些不合理信念和认知提出挑战和质疑,并引导学生抗击这些不合理信念和认知。当学生明白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以及为什么“不合理”之后,领导者要适时的提出替代的理性观念,帮助学生发展合理信念,这就是修通阶段,最后通过再教育,巩固和强化正确的信念与认知,指导学生进行逻辑性和科学化的思考,以减少其日后不合理信念及不合逻辑的推理和演绎,在善解中排除困惑,在共情中升华成长。

6、辅导后的发现

理性情绪疗法团体辅导对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恋爱心理起到了积极的干预效果。

首先,理性情绪疗法理论在处理恋爱问题实践中发挥了其应用价值。在讲解,宣传上的合理掌握能够发挥其教育性和发展性,有效的帮助他人自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被辅导者应对方式的改变,促进群体的心理向比较成熟的方向转化。

第二,团体辅导的方式赋予了个体强烈的归属感和安全感,借助他人之力,助人助己。匿名的信息收集方式使他们的心理防线被打破,开放程度的提高会使个体带来心理健康的恢复与成长。团体成员在辩论过程中自我暴露和自我反省对促进自我潜能的发挥起到了抛砖迎玉的作用。在人性化的环境里认可他人与被他人认可对成员个体、对整个团体都有巨大的提升价值,对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纳与自我接纳起到了更好的催化作用。

理性情绪疗法团体辅导在大学生心理教育的领域其实还有很多大有作为的地方,但是,由于笔者经验的浅薄,研究时间的限制以及某些专业技术上的不足,本次辅导未能展开更广泛更深刻的研究,具体如下:

第一,本次辅导在样本统计上较为粗放,有继续研究的意义。例如,可在不同年级,不同学院进行较大范围的样本抽取,比较不同年龄,不同专业背景,城乡生源之间的差异。得到的数据可以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以帮助研究。

第二,在问卷设计方面有必要更为细化,更有针对性。可以从大样本中抽取有恋爱障碍样本作为控制组进行干预,可以做干预前的量表测试和干预后的量表测试,测试结果可以更为准确和客观的展示控制组各因子经辅导前后的显著差异。

第三,在辅导过程中的细节操控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需要更多的经验和技巧的处理,已达到更理想的效果。例如在选择能有效影响学生口头语言,肢体语言的方面可以更多的提炼。

第四,本次研究由于干预时间和样本量偏小,其远期效果有待于后期随访加以验证。

第五,可适量增加辅导次数,以便学生在特定的场所和足够的时间内有更多的技巧演练和经验分享,来提升辅导效果。

四、结束语

大学阶段,恋爱心理教育是大学生们的必修课,也是提高我国大学生整体素质,稳定校园环境,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环节。一切探索和努力,都有待进一步完善,但这其中每一步积累起来的宝贵实践经验,是值得思考,借鉴和推广的,期望本次探索,能为大学生们提供帮助。

情绪心理学篇8

在2008年广东省教育厅针对普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召开的会议工作资料显示,从2003年到2008年2月,广东省高校共发生学生自杀事件75例,自杀原因前三位是情感问题、生理疾病、学习压力。著名精神分析学家艾里克森认为,人在每个发展阶段都有不同的任务,不可忽视。并且各个发展阶段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如果本阶段的危机没有得到有效的积极的解决,人格就得不到健全的发展。而大学生处于亲密与孤独的关键期,是建立友谊和爱情等亲密情感的重要发展阶段。因此我们就非常有必要对大学生的情感问题展开深入和系统的研究。

當代大学生存在很大的恋爱心理压力,如学习的压力、性爱的压力等。而产生这么大的恋爱压力有很多原因,有研究者就研究了众多原因中的成人依恋、应对方式,结果发现二者皆与恋爱心理压力具有显著相关。

情绪智力最初是由美国心理学家Salovey和Mayer在1990年提出,指个体认识表达、分析理解、调节运用情绪的能力,用于描述对成功至关重要的情绪特征。根据Golnelna的界定,情绪智力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1)认知自已的情绪的能力;(2)自我情感的管理;(3)自我激励的能力;(4)认知、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5)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并且他认为,传统智力测验只能解释影响个人成功的所有因素中的20%,而其他因素就可以用情绪智力来解释。

衡书鹏等人通过研究情绪智力和心理压力之间的关系,发现情绪智力和压力感之间呈负相关,情绪智力可以减少压力对个体的消极影响。本研究旨在揭示大学生情绪智力和恋爱心理压力的特点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1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某大学中选取3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男女各150名),剔除无效问卷后,实得有效问卷258份(男128份,女130份),有效率为86%。

1.2研究工具

《大学生恋爱心理压力评定量表》是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教育与心理科学系张炜编制,共30个题目。问卷总量表的α系数为0.82,重测信度为0.79,折半信度为0.76。该量表记分按“∑各题的选择对应档次×各题的权重”进行。各题的记分权重为:1~8题记150%、9~18题记120%、19~30题记100%。理论满分值为180分。其中0~59分为低压区间,60~99分为常态区间,100~139分为显压区间,140~180分为高压区间。

《情绪智力量表》是由西南大学刘艳梅修订的Schutte情绪智力量表,共21个题目。修订后的Schutte情绪智力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总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43,分半信度为O.839,P<0.0l,达到极显著相关,结构效度良好。采用5点记分法,“l”代表“非常不同意”“5”代表“非常同意”,得分越高表明情绪智力越高。

2研究结果

2.1大学生情绪智力和恋爱心理压力的人口学变量的差异比较

对不同性别、不同生源地(农村、城市)以及是否为独生子女(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在情绪智力和恋爱心理压力两个维度进行差异检验。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情绪智力和恋爱心理压力上的影响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情绪智力和恋爱心理压力在性别变量上都差异显著,女生的情绪智力要略比男生高一点,而男生的恋爱心理压力要比女生大一些(见表1)。

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在情绪智力和恋爱心理压力上的影响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恋爱心理压力在生源地变量上差异显著,其中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恋爱心理压力要大,而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压力要小一些:而情绪智力在生源地变量上差异不显著(见表2)。

2.2大学生情绪智力和恋爱心理压力之间的相关分析

对情绪智力和恋爱心理压力做相关,结果表明,大学生情绪智力和恋爱心理压力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68。

2.3大学生情绪智力对恋爱心理压力影响的回归分析结果

以情绪智力为自变量X,恋爱心理压力为因变量Y,进一步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情绪智力对恋爱心理压力有直接的影响作用,解释量达21.9%(见表6)。

3讨论

3.1大学生情绪智力、恋爱心理压力的人口变量学差异分析

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情绪智力和恋爱心理压力上皆存在显著性差异,女大学生的情绪智力较高,恋爱心理压力较低。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是大体相一致的。与同龄大学生相比,男生显然没有女生心理成熟,因此,在调节情绪方面,女生能更好的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且在受教育的过程中,男生通常被认为应该更加坚强勇敢、勇于承担责任,在面对挫折和困难要有承担力,而且不能轻易流露情感。而女生常常被认为应该善解人意、多关心体谅他人。并且在情绪表达方面,女生也要高于男生,更加善于用丰富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绪。而造成恋爱心理压力方面存在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在面对压力是,女生可以选择的释放压力的途径更加多样,比如跑步、逛街、大哭等;而男生相对自尊心较强,很多情绪通常不会表现的过于明显,内心隐藏的痛苦压力不知道怎么释放,忍耐的时间越长,压力积聚的负能量也越大,对自身产生的影响也随之增加。

对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在情绪智力和恋爱心理压力上进行T检验。结果发现恋爱心理压力在生源地变量上差异显著,其中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恋爱心理压力要高于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压力。这一结果与以往的研究结果大体相同。本研究结果还发现情绪智力在生源地变量上差异不显著。而以往的研究结果表明情绪智力在生源地变量上是存在显著差异的,且来自城市的大学生的情绪智力要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

3.2大学生情绪智力和恋爱心理压力之间的相关及回归分析

对大学生情绪智力与恋爱心理压力之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两者之间呈显著负相关,也即大学生情绪智力越高,恋爱心理压力越小。为了考察大学生情绪智力对恋爱心理压力的预测作用,以大学生情绪智力为自变量,恋爱心理压力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情绪智力对恋爱心理压力有一定的预测作用,解释量达21.9%。这表明情绪智力对恋爱心理压力确实有影响,是反向的预测作用,但是这个影响作用十分有限。

4结论

(1)情绪智力在性别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恋爱心理压力在性别和生源地两个变量上皆存在显著差异;

情绪心理学篇9

论文摘要:了解中学生情绪发展的一般特征和规律,了解常见情绪问题的表现与形成原因,可以帮助他们正确把握和认识自己的情绪,矫正自身的不良情绪。中学生常会遇事武断,行为固执,不听劝告,我行我素,来得急而强烈,去得快也迅速,教师应该把中学生的情绪心理特点归纳,分析成因并解决。

心理健康是完整健康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认为:“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虽然如此定义,但心理健康的标准却不像生理健康那样具体精确和绝对,因为心理健康与否没有一个绝对的界限,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类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深化和提高,所以判断心理健康与不健康是相当困难的。尤其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有自己的特征,作为教师,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心理问题及根源,改变他们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行为模式,提高他们处理学习和生活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他们的发展与成长,不仅是应该的,而且是必要的。本文就从中学生的情绪入手,对其情绪心理的成因进行探讨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一孔之见,抛砖引玉罢了。

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提示的心理健康标准有四条,其中第一条是:“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权威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和麦特曼提出的10条心理健康标准中,第八条亦为“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结合中学生的特征,其“情绪稳定乐观,心情愉快”无疑是判断他们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准之一。

一、情绪稳定乐观,心情愉快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准

1.中学生情绪活动具有丰富性。情绪,是人们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产生的一种态度体验。它与认识活动不同,具有独特的主观体验形式、外部展现形式和独特的生理基础。中学生随着身体的发育、认知的发展、活动范围的扩大、人际交往的增多,情绪进一步发展起来。了解中学生情绪发展的一般特征和规律,了解常见情绪问题的表现与形成原因,可以帮助他们正确把握和认识自己的情绪,矫正自身的不良情绪,从而使心理健康更趋完备。

一项调查显示,中学生在情绪方面存在着比较大的问题,具体表现及程度见下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在情绪方面存在问题的中学生大致占百分之十。情绪是心理发展是否健康的主要指标,它影响广泛持久,若不良情绪长期得不到调节,则很容体导致心理患疾,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让我们对中学生的情绪活动和变化作一些概要认识吧。

在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不断产生着各种新的需要,而且需要的程度也在不断地增加,使中学生在自我认识的态度体验上,形成了如自尊、自信、自强、自力等,以及友谊等方面的多种情绪体验。其表现为情绪带上了纹饰的、内隐的、曲折的性质,面部表情不再是内心世界的显示器。比如说,此时对某一件事感到厌烦,但出于某种原因,既可以表现得不在意,也可以表现出热心;对一个人明明有好感,愿意接近,却由于自尊的原因,会有意表现出冷淡的态度,这就是中学生情绪活动的丰富性。

中学生情绪激荡,容易动感情,也容易激怒。这种冲动性与他们的生理发育,特别是神经活动的兴奋性强,抑制过程弱有一定关系。他们喜欢感情用事,于是好激动,对自己认为不良的现象深恶痛绝,对弱者则多加恻隐之心。他们对外部刺激反应迅速、敏感,高兴时欢呼雀跃,甚至唯我独尊,失败时则极端苦闷,悲观失望。有时为一点小事,或是动怒怄气与人争吵,或是转向反面变得悲观、绝望。在强烈的感情冲动下,他们会遇事武断,行为固执,不听劝告,我行我素。正因为中学生的情绪起伏不定,动荡多变,情景性强,感染性大,来得急而强烈,去得快也迅速,所以,他们既可以表现出惊人的豪壮行为,也能因为狂热、愤怒、不冷静,而盲目做出一些追悔莫及的事,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这就是中学生情绪体验的跌宕性。

2.中学生的情绪在实践上比小学生有更长的延续性。一件事情引起的反应能够较长时间留在心头,这种拉长了的情绪状态则会转为较稳定的心境。在愉快的心境下,心情舒畅,对周围的人和事都会感到满意,干什么事都有劲,甚至对平时不感兴趣的活动也津津乐道;相反,若心境不好,则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在一段时间内,他们或欢乐愉快,或安乐宁静,或抑郁低沉,高兴的情绪会延续成良好的心境,苦恼的心境也会延续成闷闷不乐的心境,而这种不良心境的延续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也会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这就是中学生情绪活动的心境化。

中学生的情绪内容日趋复杂,但其高级情感体验上存在一定的简单性。中学生的情绪有时十分的强烈,有时又温和细腻;有时大起大落,波动性强,有时又相对稳定,不易改变;有时袒露率直,有时又文饰内隐甚至封闭内心情绪,这就使中学生情绪变化的两极性。

二、把中学生的情绪心理特点归纳,分析成因并解决

1.沮丧。是由消极的情绪感受或对生活的不满意,或是经常受挫折引起的。沮丧如同感冒一样会影响生活的乐趣。对沮丧放任不管,会使其进一步恶化,还极有可能转化为慢性抑郁症。其对策是:加强锻炼,从爱好兴趣中寻求活动;增进社交;思想乐观;突出自己的优势;不背思想包袱;增加愉快想象;语言暗示;增强自信;乐于助人;到大自然中去。

2.紧张。一个人从出生到长大,就处在各种刺激之中,每个人都会调动机体和各种功能对不同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这是一种适应过程。如果客观刺激与机体的适应能力不平衡时心理上就会出现紧张。紧张心理的产生在于动员机体所有的潜力,应付异常情况。一般情况下,当造成紧张的外内部刺激消失后,紧张就会消除,机体就会恢复到原来的正常状态。但如果某些刺激相当强烈,而且频繁地作用于机体,使机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那么有朝一日机体的职能就会消耗殆尽,机体器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就会发生障碍,导致身心疾病。紧张就是这样一种典型的多读紧张引起的心理疾病。其消除方法如下:向同学、家人或朋友讲述、发泄并从他们那里获得安慰;暂避一时,不钻牛角尖,心平气和时再思考解决问题;有计划、有步骤,量力而行,不急于求成;适当宣泄以使心理恢复平静,如痛苦一番;转移到其它活动来调节情绪,使紧张心理得到松弛;请求别人帮助或者主动帮助别人,以求得心理安慰或使自己得到快乐,从而减轻紧张心理。

3.消沉。消沉是一个人内心世界与外部环境不相协调的反应,使人们对待周围世界的一种自我保护性反应。它是一种不良的情绪状态,会使一个人斗志降低,才华埋没,失去爱和交往的能力,放弃生活中的一切,使生命失去光泽。消沉的产生既有内在的原因,也有外在的原因,也许我们无法消除引起消沉的外部因素,但却可以塑造一颗坚强的心,走出消沉的泥潭。消沉的情绪可能源于精神的空虚,不知自己为什么而生活,也许还没有仔细考虑过自己的人生目标。有了目标就能走出平庸,走出消沉,把无所事事变成造福人类的快乐和行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使生活充实完美。消沉也可以源于自我封闭,与外界交往太少。这就需要重新开始生活,向别人伸出真诚之手,同时也接受别人的真诚相待,这样就会重新感受到生活的温暖真诚和热情。消沉可能源于过去的挫折经验。这时就要明白,人不是为回忆而活着,而是为今天而生活。不必盯着过去的伤疤,不必停留在过去的不快中,因为过去的已经过去,重要的是想着今天,展望明天,使今后的每一天更有意义。同时,要学会看事物积极的一面,多增加愉快的生活经验,使消沉不再与我们相伴。

4.急躁。急躁会使人心神不安。经常在惴惴不安中生活,长此以往就会打破内心的和谐与宁静,甚至会出现情绪上的紊乱状态。控制急躁情绪,首先要加强办事的计划性,避免毛手毛脚,慢慢养成稳定的习惯。其次要加强素质训练,因为急躁往往和个性密切联系在一起并形成了习惯。因此可以通过下棋、练书法、钓鱼、小制作等来磨练耐性和柔韧性,时间长了就养成了不急躁的习惯。再次,办事前先作自我暗示,如默念三十遍“冷静”、“莫慌”等,慢开口,后动手,缓缓行事,不急不躁。最后,切记做事情要善始善终,不要虎头蛇尾,这也是克服急躁的重要措施。

5.冷漠。冷漠的形成,既有生理原因又有心理原因。在青春期由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短暂失调,容易给人带来较大的情感波动,并使人处于情感低潮,就使得一些性格内向、感情细腻的人产生冷漠和抑郁。而在心理上,一般来说,当人们失去亲友、事业不顺或健康不佳时会失去生活的信心和动力,这时冷漠就可能产生。就会感受到绝望与徒然,就会觉得生命无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冷漠是源于一种观念上的狭隘和过高的成就动机。那么如何克服冷漠呢?第一副良药是多交流,第二副是多接触大自然,第三幅是多欣赏艺术,让艺术的魔力去消除冷漠。三副药吃完,再配合物理疗法,一是原感疗法,通过尖叫或惊恐痛苦来释放压抑的情绪,从心理上得到一定的治疗。二是幽隔疗法,把一个冷漠的人放在幽隔室里,与外界彻底隔绝,使其心理活动在不受任何约束的情况下轻松自由地进行,从而释放内心矛盾,激发交际需求,从而消除冷漠。

6.愤怒。心理学研究表明,处于初中阶段的青少年,对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差,冲动较为明显。进入高中后,一般能够根据情境来支配自己的情绪表现,自我控制能力明显增强,冲动性逐渐下降。但愤怒发脾气依然是不可避免的现象。不管这种现象是否正常,但它绝对是一种有害的情绪状态,如不加控制,则会失去理智,甚至引发犯罪。因此如何控制愤怒就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其方法有甲、乙、丙、丁四种。甲曰情境转移法,当想发火时,不妨来个“三十六计,走为上”,换个地方听听音乐谈谈心,就会平静下来。乙曰理智控制法,可采用前述的自我暗示方法控制自己,用理智战胜感情。丙曰时间推移法,想一想有时为某事发怒,过后觉得“不值得”,这次会不会又是那样?既然如此,不如不怒。丁曰目标升华法,把怒气这种强大的心理能量升华为好好学习、成就事业的强大动力,不为区区小事斤斤计较,从大局从长远考虑问题,度量就会大起来,怒气就会降下来。

7.厌倦。中学生繁重的学习任务,来自家长、学校、社会的直接和间接的压力,青春期特有的敏感,社会对这些“小大人”一系列的“不允许”,使得他们在仅有的喘息间隙开始迷惑:“我这么做到底是为什么?”于是一种强烈的逆反心理由此产生,对以往所存在的压力充满敌视,从而厌倦学习和生活。其对策有三:寻找适合自己的情绪发泄方式进行发泄;学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寻求有效帮助;培养自己辩证思维的习惯,学会在任何情况下寻找有利因素,从而战胜困难,克服厌倦。

情绪心理学篇10

先简单地做一下自我介绍,我叫张怡筠,从小就立志要做一个心理学家,所以我高考的时候第一志愿就是心理系。我觉得帮助别人恐怕是这辈子最好的财富,我从美国的学校毕业之后,就留在美国工作了一段时间,1993年4月我回到了台湾,在台湾一所大学担任研究所的副教授。我在学术界待了11年,可能各位对我比较熟知的是我在电视上参与的一些活动。2003年开始,除了台港地区之外我担任了内地一些电视节目的嘉宾,如上海的《心灵花园》。

我不是一个理财专业人士,可我又是一个理财专家,我非常喜欢这个称谓。我跟各位一样都有很多的投资实践,很高兴能和大家聊一聊我的一些经验。

情绪会左右投资决策

我从1996年到现在一直在做情商方面的研究,我带着研究生在两年的时间里,跑了各种各样的投资理财场所,我们研究后发现,在投资活动当中,情绪会在很大程度上左右我们的投资决策。

比如,很多人都认识到尽早投资理财的重要性,但是有的人想了很多年还没开始实施投资的行动,知道该做可是还没做,这个迟疑和担忧就是情绪了。我知道我该做什么,但是迟迟没有行动,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投资理财是有风险的,万一投下去血本无归怎么办?这种担心就影响了投资行为。

投资理财的获利原则非常简单:从低买进从高卖出。这个操作原理说起来很简单,但是关键是为什么都做不到?譬如说从低的时候买进,但是股价一直掉谁会买进,这时候恐惧阻止了你的投资。等到股价不断地往上涨的时候,要不要出手?什么时候出手?这时候我们的贪婪会影响我们做正确的决定。我们往往看到亏的部分没看到赚的部分,在股市里面如果每个人都用理性判断的话投资获益是非常容易的事,然而你们跟我都是人,我们有情绪在作祟,所以就导致我们投资获益的比例会大幅下降。在全世界各地都有人在做研究,真正从股市当中投资获利的比例非常低。

所以我说投资当中这个舞台上真正的主角不是你,不是我,是我们的情绪。如果我们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就无法获利,更糟糕的是我们不但无法从经济上获益,更惨的是会赔上心情和幸福,这就更加得不偿失了。

在股市不断下跌的时候该如何处置,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就是必须为自己设立一个停损点,果断了结,这样才能做到在盘点财富的时候,不至于因为自己资金的损失,让自己生活的幸福指数也不断地往下掉。

我想提醒大家,如果在做任何投资决策时,能够和自己的情绪和谐相处的话,这个结果会截然不同。

如何调节投资中的情绪

在投资当中最常产生的情绪是什么?炒股之后觉得总是有什么揪着自己的心,希望自己作出的决策都是正确的,或者是将近正确的。从此之后我就有牵挂了,牵挂我的决定是不是正确,未来会有什么走向,有这种牵挂的感觉我们的心情就不会轻松了,你的这种感受其实就是焦虑。

很多人会有这样的体会,当市场出现下跌的时候,人们往往会开始焦虑起来,担心后面会不会都赔光了,这时候会有很多焦虑的感受。有人买了一只不停亏损的股票,就像面对一段无法挽救的婚姻,该不该抛出就跟是否应该离婚一样困扰着他。在事情上花出去所有的成本,比如耗费的时间、金钱等,当这些成本无法回收时,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沉默成本。为什么我们不愿意离开一个不健康的婚姻,为什么不愿意放弃一个没有价值的股票,原因是我们不愿意去承认这些沉默成本再也无法回收。

我们可以提供两个自我调节的方式:

第一个是当我们压力过重的时候,该怎么办?

我们一开始说心情是幸福的温度计,而破坏幸福最大的杀伤力就是压力,如果我们能够掌控压力就会发觉没有人不会有幸福感。我一直认为人世间最大的幸福就是没有人可以影响你的心情,没有人可以抢走你的幸福感,这种感觉会让你一辈子都受用。

我们来做一个为大脑减压的练习,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大脑SPA练习。我们都知道压力荷尔蒙会大大影响到我们,如果这个时候做任何投资理财和爱情的决定是非常不聪明的,我们中国人说欲速则不达,从情商的角度来看这是很有道理的。因为这个时候,我们所做出的决定的质量就会大大降低,所以我们先来把这个压力的感觉赶走。

心理学家做过研究发现对于压力最有效的身体放松技巧是1:4:2,做一次深度吸气之后,以4倍的时间保持不吐气,然后以2倍的时间慢慢把气吐干净。这种训练可以让你减轻压力,意念集中,让自己大脑中讨厌的荷尔蒙消失无踪。

第二个当我们很愤怒的时候该怎么办?

愤怒不加以管理就会延伸出压力,从而做出不正确的决定。在盛怒之下如何保持冷静,心理学的方法是数颜色法,最好的方式是先不开口,环顾周遭的颜色,比如这个会场一看这个桌子是白的,二再看他的大衣是黑色的。情绪反应的关键时间是六秒半到七秒之间,如果有一个刺激出现,如果能够在六七秒秒钟之后再做决定的话,你的情绪往往就平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