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思想文化工作计划十篇

时间:2023-03-14 20:05:52

乡镇思想文化工作计划

乡镇思想文化工作计划篇1

一、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一)思想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

我镇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分别与上级党委以及镇各村(社区)层层签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责任书。明确要求领导班子对意识形态工作负主体责任,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协助书记抓好统筹协调指导工作,并结合我镇实际制定印发了关于印发《乡镇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的通知,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责任分工与总体要求,使我镇意识形态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强化责任落实。 

(二)认真组织学习,不断提高认识

2019年以来镇党委中心组共组织学习不少于12次,全体领导、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办公厅《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以及视察广西重要讲话精神,多次组织开展学习贯彻党的精神宣讲会,推动精神在基层农村得到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

(三)加强思想引领,深化理想信念教育

1、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目标管理情况。按照上级党委要求,规定每年开展专题研究意识形态不少于2次;建立宣传报道和信息上报制度;制定网络舆论应对处置工作方案,成立宣传工作暨意识形态领导小组以及网络舆情应对领导小组,切实加强我镇日常工作中意识形态突发事件处理与信息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缩小和消除因突发事件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掌握引导舆情的主动权,营造和谐、稳定的公共环境。

2、开展党建“三会一课”专题培训,扎实推进相关专题学习教育。召开意识形态工作专题党课,教育全体党员做到“四讲四有”即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加强领导班子成员理论学习,把意识形态工作专题列入我镇党支部理论学习安排,示范引领全体干部职工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章党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一步增强了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

(四)强化正面引导,加强阵地建设

坚持集中学习,有计划、有步骤地学习和掌握政治理论,紧密联系工作实际,达到以学习指导工作的目的。充分发挥新时代乡村振兴讲习所的宣传阵地作用,大力开展文化体育活动,宣传正能量,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举办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宣传文艺晚会20余场,按照上级要求制作宣传思想工作板报,并设置永久性固定宣传200多块,投入宣传的经费达30多万元。进一步加强网络宣传员队伍建设并组建下属村(社区)意识形态工作信息员队伍,多渠道健全学习载体建设,多角度激发干部学习热情。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镇宣传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互联网、手机微信等新媒体的应用和引导管理需要进一步探索;二是新形势下提高引导舆论的本领需要进一步增强;三是对外宣传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宣传的形式仍需进一步丰富。                                           

乡镇思想文化工作计划篇2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县委全会报告,树立科学发展观,围绕创建部级文化先进县,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努力服务全县中心工作,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促进我县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二、工作目标要求

(一)努力实现三个目标

1、争创部级文化先进县

2、争创国家一级图书馆

3、争创国家示范性文化馆

(二)完善四项基础设施

1、策划建设新城影剧院和文化广场。我县县城区域数万人口,却没有供人们文化娱乐休闲健身的文化演出场所和文化广场。这一现象与我县全省十强县的地位严重不符,也影响了我县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的步伐。因此,2009年,我们建议搞好新城影剧院的规划、论证等前期准备工作,完成投资进行新城影剧院建设和文化广场建设,完善我县人民群众文化娱乐生活的主阵地。

2、完善乡镇文化站建设和乡镇文化广场建设。乡镇文化站和文化广场是乡镇人民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广大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但目前我县11个乡镇仅有4个乡建成单独成院的乡级文化站,其余乡镇文化站尚与其他部门联合办公,这与我县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建设文化强县的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2009年我们将按照上级部署,积极争取资金,继续开展乡镇文化站建设和文化广场建设。

3、继续推进农村文化大院建设。2009年,为加快发我县文化事业建设步伐,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县委、县政府将建设100个村文化大院作为为民所办“十件实事”之一,作为完善我县文化基础设施,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来抓,有力地改善了我县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落后状况。2009年我们将继续推进农村文化大院建设,使农村文化大院成为我县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亮点。

4、进一步完善现有文化阵地的内部配套设施。我县规模宏大的宣传文化中心(三馆)建成以后,其内部配套设施还不完备,作为宣传文化主阵地的功能还不能得到充分发挥。2009年,我们将积极向上级争取支持,进一步落实现有文化阵地的内部配套设施,早日为群众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三)实施四大工程

1、图书馆自动化与资源共享工程

根据省文化厅文件,我县图书馆已列入县级图书资源共享工程规划。我们将努力争取工程项目资金,开展图书馆自动化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实现图书馆自动化和资源共享。

2、新城影剧院建设工程

在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的同时,我局将认真做好影剧院建设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做好项目论证、规划、设计,为县委、县政府的决策提供依据。

3、乡镇文化站、文化广场和村级文化大院建设工程

我局将引导各乡镇做好乡镇文化站和文化广场建设的规划、选址和制定建设标准,继续配合各乡镇对全县所有村级文化大院建设工作做好督查指导,进一步推动文化大院建设稳步进行。

4、文化下乡工程

继续做好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作,保证每村每月放映一场数字电影;认真组织开展“欢乐新农村”送戏下乡活动,全年计划演出200场;开展3-5次送图书下乡活动。

三、落实四项措施

(一)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

进一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十七大”精神统领文化工作,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把教育活动同加强文化系统各级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职工队伍建设结合起来,提高团队素质,开展文化创新,不断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为各项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

(二)内挖潜力,外拓市场,提高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积极争取资金。制定奖励机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引导外部资金流入,支持文化事业的发展。

2、更新观念,转变思路。以改革开放的眼光开拓文化事业发展的新市场,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搞活经济,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强化管理,内部挖潜。充分利用现有文化资源,进行市场开发,促使内部资产效益最大化。同时加强管理,勤俭节约,开源节流,调动一切力量,为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三)关注民生,改善职工待遇

关心职工疾苦,关注困难职工生活,想方设法为低保职工家庭排忧解难,做好稳定工作。保障职工福利待遇,解除干部职工后顾之忧,使广大干部职工能全身必投入到工作中去,促进各项工作目标的实现。

乡镇思想文化工作计划篇3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为依据,按照“县城扩大、中心镇做强、小乡镇合并”的思路,合理调整乡镇规模和布局,减少乡镇总量,实现乡镇设置规划科学、布局合理、规模适度,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建设和谐美好新创造有利条件。

二、基本原则

1、平稳有序推进,促进社会和谐。平稳和谐是我镇区划调整成败的关键。要以有利于化解矛盾为出发点,分步骤、有计划推进,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制,全力以赴维护社会稳定,深入排查影响稳定的苗头及隐患,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关于行政区划管理的规定》等政策要求进行我镇行政区划的调整变更,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要强化信息报送工作,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确保农村社会的大局稳定。

2、服从总体规划,利于区域发展。我镇行政区划调整要立足实际,着眼长远,统筹兼顾,规模适度。按照“做大县城、做强中心镇、撤并小乡镇”的思路合理调整我镇区划,使之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支柱产业;有利于以强带弱、以近带远,激活偏远贫困乡镇的发展活力;有利于乡镇行政管辖,方便群众,提高乡镇行政管理效能。

3、优先融城扩镇,利于产业集群。城市建设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体现,要把做大县城扩大中心镇放在这次乡镇区划调整的突出位置。要符合“东延西进、南提北扩”的县城总体规划,使县城人口增加到9万人以上。重点结合新城区的建设规划,加快周边乡镇融城步伐,提升城市品位。

4、尊重历史沿革,顺应民俗风情。历史文化是一个地方的灵魂,尊重历史沿革,就是尊重一个地方的渊源;顺应民情风俗,就是顺应群众的生活习惯。

三、调整内容

按照“扩大县城规模、成建制撤并”的思路,镇、钟水乡、石羔乡及莲荷乡合并建镇,名称暂定为珠泉镇,镇政府驻地在县城。新设立的珠泉镇辖38个行政村、9个社区居委会,国土总面积为120平方公里,总人口9.6万人。

四、实施步骤

我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从2011年10月份开始,到2012年4月底结束,分4个阶段进行。

1、成立班子,加强组织领导(2012年2月15日前)

此次我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的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政策性强。为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领导,成立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我镇行政区划调整相关工作的实施。

2、宣传发动,征求意见阶段(2011年10月30日至2012年2月19日)

通过会议座谈、广播电视宣讲、宣传资料发放、悬挂标语横幅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乡镇区划调整的重要意义和有关法律政策,统一干群思想,为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奠定思想基础,营造良好氛围。同时,公开征求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方案意见,把征求意见座谈会开到社区(村)。

3、上报审批,撤并挂牌阶段(2012年2月20日至4月30日)

具体工作要求及时间安排如下:

(1)2月21日召开党政联席扩大会议,镇人民政府向镇人大主席团形成一个乡镇合并的报告。

(2)2月25日前,召开镇9届人大6次会议,表决形成一个决议。

(3)2月28日前,向县人民政府提交镇人大主席团会议决议和镇人民政府关于行政区划调整的请示。

(4)4月30日前,新镇人民政府挂牌。

4、财务资产清理处置阶段(2012年2月15日至4月15日)

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财务清理处置工作一并进行。

五、工作要求

乡镇思想文化工作计划篇4

为贯彻落实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关于申报2011年度乡镇广播电视站设备设施更新改造工程实施计划的通知》文件精神,加快推进我县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提高基层广播电视站建设管理水平,实施农村乡镇广播电视站设备设施更新改造工程,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进一步改善基层广电基础设施,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分步推进、注重实效”原则,重点加强乡镇广电站广播转播和播出、电视安全播出、公共设备及广播电视维护维修设备的更新改造,改善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积极应对新兴媒体发展带来的农村传播格局新变化,不断满足基层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二、实施原则

(一)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从我县基层乡镇广电站建设实际需要出发,明确工程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内容,统一规划,分年度实施。即从2011年开始至2015年,计划用五年时间使全县所有乡镇广电站建设达到省乡镇广播电视站建设管理标准,基层广电公共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其中,2011年度计划更新改造司前、筱村、泗溪、彭溪、三魁和仕阳镇等6个乡镇广电站,剩余18个乡镇广电站在2012-2015年期间完成。

(二)深化改革,理顺体制。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进一步理顺乡镇广播电视站的管理体制,建立以县为中心、乡镇为依托、服务农户的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覆盖网络,大力推进县对乡镇广电站的垂直管理运营体制建设。

三、保障措施

乡镇思想文化工作计划篇5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大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打造文明和谐、生态自然的生产生活环境。

二、工作目标

集镇创建的总体目标是:精致典雅,提升品位;彰显特色,完善功能;提高素质,构建和谐。按照创建标准,通过扎实的创建活动,把集镇打造成基础扎实、功能完善、管理有序、环境优美、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富有特色和品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小城镇,彻底解决集镇“脏、乱、差、杂、散”问题,使全乡集镇居民文明生态意思明显增强,集镇管理服务水平明显提升,集镇规划建设品位明显变化,集镇整体面貌明显改观,群众安全感明显提高,集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集镇经济繁荣发展,达到全新型城镇化水平全面提高的目标。

三、工作步骤

1、成立组织机构,加强宣传发动。

成立乡创建文明生态集镇领导小组;加强宣传活动利用各种方式在全乡范围内开展创建活动宣传,扩大创建工作群众知晓度。

2、组织实施,扎实推进。各单位要按照乡创建办公室下发的工作任务,逐一落实,扎实开展创建工作。乡创建领导小组将组织有关人员不定期地开展督查和指导工作。

四、创建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积极增强创建意识,把创建文明生态集镇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年度工作规划,纳入工作目标绩效考核体系。做到工作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有检查,达到组织、制度、活动、经费“四落实”。

2、加强思想道德风尚教育。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增强荣辱意识、法制意识和文明意识。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制订乡规民约,成立道德评议会、禁赌协会等组织并充分发挥作用。关爱留守儿童,加强网吧管理。广泛开展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学生等文明创评活动。

3、加强社会事业建设。集镇戏台、图书室、广场、活动中心等阵地功能要全面发挥。积极开展义务教育、成人教育、扫盲教育和科普教育;积极做好计划生育、医疗公共卫生等相关工作;积极推广农民致富实用技术;积极举办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体活动。

4、加强集镇治安管理。加强集镇治安管理,做到集镇全年无重大刑事案件、无影响恶劣的治安案件,无黑恶势力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无越级或集体上访事件,无、非法宗教和封建迷信活动。治安防范网络健全,落实人防、物防、技防,社会治安和谐有序。

5、加强集镇公共卫生管理。公共场所、饮食卫生管理有计划的进行,采取有力措施,保证食品安全。在春秋两季开展除“四害”活动。加大集镇自来水项目争资争项力度,实现水质卫生、健康。

6、维护镇容镇貌干净整洁。联合城管队及工商所,以整治“乱停、乱放、乱占”为突破口,规范集镇秩序;以清理“乱张贴、乱刻画、乱涂写”为重点,美化集镇环境。加强对垃圾、污水、废气、人粪的合理处理,避免环境污染。加强对集镇的环境美化,使街道两旁树木、活动场所所有绿地、单位大院有花草。

7、加强集市环境文明建设。农村集市是农民生活用品和农民生产资料的主要集散地。着力加强农村集市的市场监管力度,扎实推进农村集市的诚信建设,切实改善农村集市的环境设施,积极培育农村集市的文明社会风尚。使集市成为文明生态集镇创建中的新亮点、推进点。

乡镇思想文化工作计划篇6

【关键词】城乡划分 城镇人口统计 口径问题

对城镇和乡村进行划分,并对城乡人口进行统计是我国当前城镇化发展阶段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城镇区域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采用科学的手段对城市和乡村人口进行统计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城乡人口用地的发展规模的预测以及土地的空间布局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一、基本概念

(1)市区。市区是不包括辖区在内的一种行政空间,其中包括有设区的市以及不设区的市。设区的市主要指直辖市和大部分地级市,不设区的市主要有县级市及个别地级市等。

(2)镇区。镇区指的是建制镇所管辖的行政区域范围,其还可以被分为县区管辖的镇区、某一区域管辖的镇区以及市区管辖的镇区。

(3)建成区。在市镇等行政区域内征用的土地以及实际中发展起来的城镇中的非农业地段。其主要包含集中连片的部分或者分散的区域,并且和城市核心有着密切联系,同时具备基本的市政设施的城镇用地部分。

(4)城市型建成区和城镇型建成区。通常将建成区所管辖的区域内的街道办事处以及居委会的人口在6万人以上的被称为城市型建成区,人口少于6万但是超过2000人被划分为城镇型区域。但是这样的划分和行政等级之间并没有直接关系。

(5)近城区和近镇区。近城区指的是和城市型建成区相对应实体城市区域概念,主要包括城市型建成区以及具有一定范围纵深的近郊区域,并且其外和城乡保持一致。近镇区主要是对城镇型建成区以及城镇实体区域,其主要包括城镇型建成区以及具有一定纵深性的近郊地域,其外界和村级行政接线相一致。

(6)城镇型居民区。这种居民区没有设置市、镇等建制,但是居民委员会所管辖的人口已经超过200人。主要是矿业、疗养院、中专以上学校或者林业、铁路部门所在地的聚落,因此其并没有明确的管辖界限。

(7)非农业人口。按照规范的概念进行划分,非农业人口主要指的是从事第二产业或第三产业地区所居住的人口以及其抚养的人口。

二、解决城镇人口统计口径问题的途径

(一)城市人口与城乡人口划分中的矛盾性

对城市人口和城乡人口进行划分是当今我国对城乡人口结构进行研究并对相应问题进行解决的重要课题。但是,现阶段,这个问题解决起来较为困难,所涉及的问题也十分复杂。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又面临了许多新问题。城镇人口以及乡村人口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规模与集中程度不仅空间上有所不同,并且在社会条件与经济条件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也大不相同,并且城乡之间存在着较大的交叉和互相渗透的现象。因此要想在城乡之间划分出一条明确的界限十分困难。另外城镇化是一个比较多元和复杂的综合体,加上我国地域十分辽阔,不同区域在经济发展上存在着不平衡现象,城镇之间的地理条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内容如果反映到实际工作中,人们对城镇建设所具备的标准理解上也会有所同,这就导致在对于标准的掌握存在差异。而且进行市政建设时,很难与“标准”相脱离,这方面因素的存在也会导致城乡居民的划分受到一定影响。近几年,社会不断发展,传统的人口划分方式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市政建制与城乡人口在划分上还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表现在很多研究领域,如果将这些问题捏在一起解决,又会导致问题的复杂性加大,为问题解决带来一定影响。

(二)以市政建制进行城乡划分中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分析,应当将市政建制以及城乡人口划分作为两个问题进行解决。因为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异。

(1)第一方面是出发点有所不同。在市政建制中,主要是从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的共同需要出发,将城乡一体化思想作为原则。在城乡关系问题上,主要是将“合一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将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进行合理区分,从而反映出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

(2)第二方面是着眼点上存在着不同。市政建制主要是以城镇发展当作战略决策,是站在城镇的长远规划以及对城镇的建设角度考虑的。但是城乡人口划分主要面临的是现实问题,是站在城镇人口自身存在的基本特征角度对城乡人口进行划分的。

(3)第三方面,侧重点的不同。市政行政建制主要是国家以及政权组织,主要站在行政组织以及行政管理的角度解决问题,重视行政建设以及机构及发展等方面;但是城乡人口划分所涉及的主要是统计问题,站在城乡人口之间的不同特征以及生活现状等进行考虑,并对不同时期的城镇化水平进行量化分析。从以上问题可以看出想要解决人口划分口径问题,需要探索新的途径。如果将其与市镇建制问题同时解决,难免会造成脱节或混乱现象,对问题的解决产生不利影响。

三、城镇人口统计问题的相关建议

在城市市区以及居住镇上的农村人口,应当将其作为城镇人口进行统计,不必将其排除在城镇人口以外[4]。第一方面原因是,居住在城镇的人口经济水平较农村人口相对较高,另外,其生活方式与城镇居民相似,实际上就是城镇人口。进行人口统计时,将其列入城镇人口行列;第二方面原因是,居住在城镇的农村人口被城镇人口包围居住,在一定程度上,与城镇居民共享城镇基础设施,部分与城镇居民同样享用社会保障,因此将其纳入城镇居民行列是合理的。第三方面原因是站在人口地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其在城镇区域久居,不管是对地域人口进行统计还是对人口密度进行统计,均不能将其划分在城镇居民以外。因此,将城镇农村人口计入城镇人后中,较为合理。

四、结束语

目前,我国已经有一整套稳定、科学的人口统计的概念和标准,笔者对区域划分概念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城镇人口统计口径问题的相关途径,并对有关城镇人口统计问题进行研究,旨在为城镇区域划分以及城乡人口统计工作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乡镇思想文化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乡镇规划;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乡镇规划建设工作一直是乡镇发展的重点,规划建设工作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乡镇发展前途。但是由于其他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乡镇规划建设中仍存在不少的问题,乡镇规划建设问题同时也是乡镇管理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对于乡镇精神文明建设有着极为严重的影响。因此,为了促进乡镇经济发展,必须优先解决乡镇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乡镇管理水平,并加强乡镇精神文明建设,以此促进乡镇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乡镇规划建设的重要性

乡镇是我国城市化的基本要素,数量多、分布广,是县域经济的增长点和城乡承上启下的重要节点,越来越成为我国当前高速城市化进程的主力军。我国大部分农民都居住在乡镇,乡镇规划建设的好坏涉及到广大农民的切实利益,极大地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效,以及四个现代化的建设和小康社会的建设的成效。因此,必须加强乡镇规划的科学管理和有效实施,只有规划先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工作才能有章可循、有序展开、科学发展。乡镇规划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行,提高规划和管理的水平,不断推进乡镇建设的发展。规划和建设好符合人居环境要求,建设各具特色的新型乡镇,对于调整城乡布局、合理利用土地、促进经济建设、改善居住环境和投资环境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城乡经济发展的需求。

二、乡镇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意识滞后

解决好农村干部群众的思想意识问题是推进乡镇规划的首要问题。大多数群众对城乡规划建设思想意识不强,主观认识不足,参与热情不高,没有把自己作为乡镇规划建设的主体;部分干部思想认识也不够到位,习惯于重城镇工业发展,轻视农村规划建设,没有从长远考虑谋划新农村建设,往往出现乡镇规划无人问津或是审批时间过长、缺乏科学性和前瞻性等问题,极大地挫伤了当地干部群众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2、规划缺乏长远性和合理性

乡镇的发展依赖于规划,而一些地方的城镇规划由于缺乏长远战略眼光,导致乡镇建设布局不合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又过于频繁地进行调整变动。现阶段部分乡镇大拆大建,促使村民上楼,但是后期腾退出的土地无法合理利用,村民也失去了基本的生活来源,造成就业困难。

3、乡镇建设水平低

某些乡镇建设水平偏低,尤其是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落后,妨碍了乡镇内各行业生产、服务的正常进行和乡镇居民日常生活。乡镇消费无法达到一定规模,影响第三产业发展,导致了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不足。乡镇能够统筹的资源有限,对乡镇经济也无法起到相应的辐射作用。

4、基础设施简陋,服务功能不完善

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经过几十年的农村改革,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大规模的发展,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的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仍比较落后,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严重影响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行。许多乡镇、农村的道路、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性、共享性差,乡村公路密度偏低,路网结构不合理,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差、卫生基础设施落后、基层计划生育服务能力滞后、公共文化设施不足,同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管理比较混乱,甚至出现了严重的滥用、挪用现象,严重影响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序正常的运作,导致城镇形成“城不像城,乡不像乡”的局面。

三、加强乡镇规划建设措施

1、加强规划意识教育

加强各级领导的规划意识和责任意识,是当前的重中之重。通过教育,首先要处理好任期目标与本乡镇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坚决反对浪费,特别是浪费耕地;坚决反对以牺牲环境换取短期利益的所谓发展;要积极培养经济增长点,带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乡镇发展提供经济基础,促进乡镇健康稳定地发展;处理好本届政府任期工作成绩与全体老百姓的根本利益的关系;政府在任期内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在制定规划,开展城镇建设和管理中,真正做到把人民的利益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在目前情况下,城镇居民对自己长期生存的城镇最具有依赖性,他们对自己的城镇环境最关心、最熟悉、最具有发言权。因此,积极吸纳广大城镇居民参与城镇建设,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自己的需要,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自己最大的政绩工程,是乡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

2、加强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

乡镇规划工作要体现“以民为本”的思想。要使“民”成为乡镇发展的中心,为“民”服务成为乡镇建设和发展的目的,这是做好乡镇规划的根本。而且,规划的制定要严肃认真,要发动社会各界广泛讨论,一旦制定出来,首先要由乡镇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使其具自法律效力,要严格按照规划执行实施,不能随着乡镇领导人的变动而随意更改。

3、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

要提高对小城镇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树立“大战略”思想,把发展小城镇放在中国推进城市化及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的高度加以认识。要考虑到日后的发展变化,不仅要制定近期目标,还要制度中期和远期的发展目标,保证乡镇规划可以长远地合理地发展下去,促进乡镇经济合理发展,能顺应全国乡镇发展趋势。

4、坚持城镇居民参与乡镇的建设发展

乡镇建设和发展的主体是民,城镇居民及农民既是受益者,又是参与者。因此,必须确实尊重居民,尊重居民的根本利益,让城镇居民参与到乡镇建设的方方面面,广泛地听取居民的意见。实践证明,在政府的正确决策和领导下,乡镇发展的好与不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居民的文明素质和参与程度。要运用各种宣传教育形式,对政府官员和城镇居民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城镇管理知识及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增强城镇居民的环境意识、公德意识和管理意识,引导居民积极支持和参与城镇建设发展的全过程。

5、加强乡镇的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是城镇发展的重要内容,是衡量乡镇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只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才能吸引企业和人口向城镇集中。乡镇规划要就乡镇规划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制成问卷,向群众征求意见,始终贯彻“自上而下,从下而上”的规划过程,把发展农村社区服务作为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的重点,完善中心村的社区服务设施和功能,全面改善农村居住条件、环境质量、健康水平和文明程度。道路等级符合村庄发展,避免道路过宽、浪费土地,并应减少过境道路对村民生活的干扰。搞好道路绿化、庭院绿化及公共活动空间的绿化,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村民多样化的活动空间,以提供比较完备的基础设施、公用设施的服务,不断改善城镇的建设环境和投资环境。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全国各地近年在推进乡镇规划建设工作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实际的工作也存在了很多的问题,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是保证乡镇规划建设有效开展的途径。解决好乡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科学规划乡镇的建设、改进和完善乡镇管理水平、加强乡镇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力发展乡镇的保障制度等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参考文献

[1]刘克海.乡镇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2.

乡镇思想文化工作计划篇8

一、乡镇党校的生存和发展现状

为适应新的形势发展要求,更好地发挥乡镇党校的职能作用,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和研究目前乡镇党校的生存和发展现状,透过现象找出问题的根源。

一是名存实亡。部分乡镇党校处境相当尴尬,在硬件方面,仅仅只有一块牌子,根本没有校舍、办公室、桌椅等实实在在能够表明存在的实物,更高层次的诸如教育培训基地、图书资料室、电子教学设备等就无从谈起了。在软件上,领导机构框架很多仅只存在于红头文件上,任命了校长、副校长等职务,但任命只是挂个名而已,做个摆设,并没有切实履行职责,不仅如此,在有的乡镇甚至因为干部的调整更换,最终导致形式上的存在也消失了;至于师资队伍、学校发展规划等更深层次的东西也就只能是一种奢望了。另外,由于党校的现实生存状况,致使乡村干部对乡镇党校缺乏认同感,在思想观念当中轻视党校,甚至不知道应该有党校的存在。

二是发展举步维艰。有的乡镇党校具备了一些基本的东西,诸如有领导机构、办公室、教师和课桌椅等,但是一切都属于从属的地位,可有可无。有了只是作个样子应付上级的检查,根本就没有打算在党校的发展上下功夫,没有也不会影响乡镇工作的大局,无关痛痒、不伤大雅。在这些乡镇,党委书记一般会兼任党校的校长,一名党委副书记会兼任党校副校长主抓工作,但是他们会借口乡镇工作繁杂,抓经济工作已经筋疲力尽,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来考虑党校的事情;党校的授课教师,需要时就临时在乡镇范围内抽调,在平时根本就不做教师选聘的工作;党校的教学活动场所,需要时就借用乡镇上的会议室,根本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属于党校的教室;党校的办公室与其他办公室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人马”,需要时是党校的办公室,平时就是其他的办公室;在年终上级要报党校工作总结了,安排人员杜撰一些情况,虚虚实实应付了事。在这种情况下,要谈党校的教学计划、发展规划、师资队伍建设和经费投入等等是根本不可能的。

三是发挥作用难。由于许多乡镇党校形同虚设,处境艰难,导致乡镇党校不能真正发挥教育培训乡村党员干部的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一些地方党委尤其是乡镇党委,对于乡镇党校教育培训乡村党员干部的主渠道作用认识不够透彻,认为乡村党员干部最重要的是抓生产和抓收入的素质和能力,思想政治的教育在大大小小的会议上进行就足够了,没有必要再让党校进行系统的教育。二是乡镇党校发挥职能作用心有余而力不足。党校教育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属于教育的一种,注定党校工作必定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抓得不实不牢,很容易导致发育不健全,作用发挥困难的现象发生。一些乡镇把党校教育看得过于简单,搞短期行为,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在需要时临时抽人拨资金搞一下突击,这样一来教育培训的效果可想而知。三是乡镇党校的教学质量低下,作用有限。受到现实客观条件的影响,乡镇党校配备专职教师的时机尚未成熟,仅仅依靠兼职或聘请的教师来教学,要办好办出特色的难度相当大,因此乡镇党校普遍存在水平业余、教学力量薄弱、培训环境差、学习收获少的情况。

二、认清形势,提高建设乡镇党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建党之初,党校就已经存在,并一直发展延续至今,其地位和作用勿庸置疑,是经过历史实践检验的。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党校都为我们的事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政治立场坚定的领导骨干和优秀人才,为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在人的问题上做出了重大贡献。

当今时代,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围绕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人才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战略重点。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能否抓住21世纪头二十年的战略机遇期,趁势发展,缩小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在人才的问题上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在人才培养上取得先机,在世纪之初党中央作出了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部署。在此基础上,20*年党中央审时度势,又启动了更大一轮的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相继出台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和《20*——2010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并明确指出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突出办学特色,提高办学水平,充分发挥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主渠道作用。在我国对于人才的标准与别国有所区别,除了能力和才干之外,其前提条件必须是“姓”社会主义,坚持共产主义理想,拥护社会主义制度。而党校的基本任务就是使广大的党员和干部在马列主义理论、专业知识、科学文化水平和领导能力等方面都得到提高,成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具备专业知识的党和国家合格的工作人员。因此,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党校工作只能更加重视,不能有任何忽视;只能大大加强,不能有丝毫削弱;只能改进提高,不能止步不前。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深刻理解党中央的战略意图,进一步提高建设党校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好地肩负起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乡镇党校作为最基层的一级党校,同样肩负着教育培训乡镇和农村党员干部的重要职责,不仅不能废弃,相反的要加倍的加强建设,突出其地位,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抓住机遇,全面加强乡镇党校建设

在21世纪的今天,人才的重要性勿庸赘言,党中央已启动了新的更大的一轮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乡镇党校要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顺势而谋,切实转变思想认识,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双管齐下,力争在5年的机遇期内使乡镇党校的面貌有一个全新的转变。

(一)转变思想,强化领导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县乡两级党委、政府必须尽快从忽视党校建设的观念中走出来,必须充分认识党校教育所具有的干部培养方面的重要战略意义,牢固树立不重视党校教育和党校建设,是党不管党的突出表现的观念,从党执政兴国和长期为人民掌好权执好政的战略高度来充分认识党校教育和党校建设的重要性,还乡镇党校本应有的地位。

可以从三方面强化对乡镇党校建设的领导。一是要把乡镇党校建设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在本地区本乡镇的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中作出硬性的安排部署,总体上明确乡镇党委书记是乡镇党校建设的第一责任人,由其兼任党校校长,要求当作一项政治任务,给其压力,促其出力。二是严格考核。把乡镇党校建设分解为领导机构、教学场所、师资队伍、教学设备等各个块,制定出各个块的详细考核制度,每半年考核一次,严格执行考核结果与乡镇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挂钩的制度,形成合理有效的奖惩激励机制。三是建立帮扶制度。乡镇党校是我国最低一级的党校,客观上处于相对较弱的位置,因此光靠乡镇之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上级党委、政府的帮助扶持。上级党委、政府应该将乡镇党校的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抓同落实。强化县级党校的业务指导职责,同时确定一个或几个县级单位结对帮扶一个乡镇,努力形成全县齐抓共建乡镇党校的局面。

(二)多措并举,全面加强硬软件建设

党校建设最大的一个软肋就是经费问题,解决了经费问题其他的建设就可以迎刃而解。在经费上可以采取“自主解决为主、外援为辅”的办法了筹集,总结起来就是“四个一点”,即上级补一点、乡镇财政挤一点、党员干部捐一点、挂钩帮扶单位给一点。当然结合目前大规模培训干部的形势,可以借机在上级补一点上多下功夫,争取更多的支持。在硬件建设上,上级党委要参照国民教育学校具备的硬件设施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标准,列出计划时间表督促乡镇党委抓落实。在软件建设上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好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要清醒地认识到党校教育是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轮训培训的主渠道,肩负着为党培养合格的领导干部和理论骨干的重任;党校是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三个阵地”、“一个熔炉”,党校教育是更高层次的铸造灵魂的教育。二是抓好师资队伍建设。党校的教师一定要把思想政治素质放在第一位,以兼职为主、专职为辅,既要有政治理论方面的人才,又要有农村实用技术方面的专家。可以从乡镇班子、中小学教师、站所专业技术人员、乡土专家、专业部门、上级党校中挑选聘请,配全配强师资队伍。三是抓好教学计划和发展规划。用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和发展规划来统领乡镇党校的建设,可以起到系统、全面、规范、有序作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制定教学计划和发展规划时,应结合发展的需要,尊重实际又高于实际,近期与远期相结合,短期和中长期相结合。使乡镇党校建设在规划的宏观指导下,按计划稳步推进。

乡镇思想文化工作计划篇9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县委全会报告,树立科学发展观,围绕创建部级文化先进县,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努力服务全县中心工作,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促进我县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二、工作目标要求

(一)努力实现三个目标

1、争创部级文化先进县

2、争创国家一级图书馆

3、争创国家示范性文化馆

(二)完善四项基础设施

1、策划建设新城影剧院和文化广场。我县县城区域数万人口,却没有供人们文化娱乐休闲健身的文化演出场所和文化广场。这一现象与我县全省十强县的地位严重不符,也影响了我县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的步伐。因此,2009年,我们建议搞好新城影剧院的规划、论证等前期准备工作,完成投资进行新城影剧院建设和文化广场建设,完善我县人民群众文化娱乐生活的主阵地。

2、完善乡镇文化站建设和乡镇文化广场建设。乡镇文化站和文化广场是乡镇人民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广大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但目前我县11个乡镇仅有4个乡建成单独成院的乡级文化站,其余乡镇文化站尚与其他部门联合办公,这与我县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建设文化强县的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2009年我们将按照上级部署,积极争取资金,继续开展乡镇文化站建设和文化广场建设。

3、继续推进农村文化大院建设。2008年,为加快发我县文化事业建设步伐,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县委、县政府将建设100个村文化大院作为为民所办“十件实事”之一,作为完善我县文化基础设施,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来抓,有力地改善了我县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落后状况。2009年我们将继续推进农村文化大院建设,使农村文化大院成为我县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亮点。

4、进一步完善现有文化阵地的内部配套设施。我县规模宏大的宣传文化中心(三馆)建成以后,其内部配套设施还不完备,作为宣传文化主阵地的功能还不能得到充分发挥。2009年,我们将积极向上级争取支持,进一步落实现有文化阵地的内部配套设施,早日为群众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三)实施四大工程

1、图书馆自动化与资源共享工程

根据省文化厅文件,我县图书馆已列入县级图书资源共享工程规划。我们将努力争取工程项目资金,开展图书馆自动化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实现图书馆自动化和资源共享。

2、新城影剧院建设工程

在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的同时,我局将认真做好影剧院建设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做好项目论证、规划、设计,为县委、县政府的决策提供依据。

3、乡镇文化站、文化广场和村级文化大院建设工程

我局将引导各乡镇做好乡镇文化站和文化广场建设的规划、选址和制定建设标准,继续配合各乡镇对全县所有村级文化大院建设工作做好督查指导,进一步推动文化大院建设稳步进行。

4、文化下乡工程

继续做好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作,保证每村每月放映一场数字电影;认真组织开展“欢乐新农村”送戏下乡活动,全年计划演出200场;开展3-5次送图书下乡活动。

三、落实四项措施

(一)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

进一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十七大”精神统领文化工作,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把教育活动同加强文化系统各级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职工队伍建设结合起来,提高团队素质,开展文化创新,不断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为各项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

(二)内挖潜力,外拓市场,提高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积极争取资金。制定奖励机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引导外部资金流入,支持文化事业的发展。

2、更新观念,转变思路。以改革开放的眼光开拓文化事业发展的新市场,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搞活经济,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强化管理,内部挖潜。充分利用现有文化资源,进行市场开发,促使内部资产效益最大化。同时加强管理,勤俭节约,开源节流,调动一切力量,为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三)关注民生,改善职工待遇

关心职工疾苦,关注困难职工生活,想方设法为低保职工家庭排忧解难,做好稳定工作。保障职工福利待遇,解除干部职工后顾之忧,使广大干部职工能全身必投入到工作中去,促进各项工作目标的实现。

乡镇思想文化工作计划篇10

一、深化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

(一)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有关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文件精神,引导全镇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广泛开展,做到弘扬新的道德风尚,推进社会文明进步。

(二)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利用“5·29”协会活动日、“7·11”世界人口日、“10·28”男性健康日等重大计生节日,举行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配合镇计生协会举办全镇计划生育书画竞赛评比活动,形成集中宣传全镇人口计生工作的高潮。

(三)协调镇教育部门在全镇中小学校开设人口理论和青春期教育课程,对独生子女及青少年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心理生理教育,促进独生子女及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四)充分发挥乡村人口学校作用,定期举办培训班。人口学校要配齐计划生育学习刊物。

二、加大外宣工作力度

(一)积极向新闻媒体投稿,根据永计生发[2003]30号文件精神,对采用的稿件予以奖励。

(二)充分利用镇、乡两级电视网络,每周播放计划生育专题片或计划生育公益性广告。

(三)做好全镇人口计生报刊杂志发行工作。

三、抓好宣传品入户工作

(一)加大宣传品入户力度,省、市、县配发的宣传品要按要求发放到户。其中,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生殖健康知识20问的宣传折页要求90%以上的家庭每户一份。

(二)开展电话答题抽查有奖活动。县人口计生委每季度开展一次全镇育龄妇女电话答题抽查活动,并对完全答对的育龄妇女家庭进行抽奖,答题情况和抽奖情况将通报全镇。

四、推进生育关怀行动

积极与镇计生协会、县教育基金会联合实施“生育关怀—亲情牵手”和“生育关怀—幸福工程”活动。

五、打造计生精品宣传阵地

(一)打造镇级宣传一条路。制作彩绘计生宣传广告牌悬挂在城区,形成宣传一条路,大力营造全镇计生宣传氛围。

(二)打造乡镇宣传长廊。在26个乡镇(县开发区)人民政府所在地,选择醒目位置,悬挂计划生育宣传牌,生个乡镇要求悬挂10-30块。

(三)打造村(居)民自治示范宣传阵地。在全镇50个村(居)民自治示范村,按照村(居)民自治示范村级阵地规范化建设的要求,在村委会附件悬挂计划生育宣传牌,每个村悬挂10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