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案例研究法十篇

时间:2023-10-19 17:18:17

教育案例研究法

教育案例研究法篇1

中职教育案例教学法教学研究不同的教学方法体现的是不同的师生关系,对教育结果是否成功具有决定的作用。在教育模式不同的情况下,教师在教学方法上选择上,要符合学生的需要,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中职教育是我国教学模式中的一种,是面向社会各岗位的一种教育,因此,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实践能力,满足市场经济的需。本文阐述了中职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以期对中职教育的教学工作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中职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1.不能正确认识案例教学法,教学方式不规范

在中职教育中,教学实践是重要的环节,但一些教师认为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举例子方式就是案例教学法,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案例教学与举例教学是有明显的区别是,一是案例教学中,案例是主要地位,而举例教学中,举例是次要地位;二是案例教学中,学生是主要地位,而举例教学中,学生是次要地位;三是案例教学是引导学生对案例本身进行分析、讨论、交流,进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需要采取的措施,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举例教学是教师在将例子的原理讲清楚后,让学生运用原理,或加深学生对原理的理解;四是案例教学中的案例是完整的、真实的,具有典型性和启发性的特点,而举例教学中的例子不具有这些显著的特点。

2.缺少典型案例,并且案例处理失误

案例教学法在我国还处在摸索阶段,没有发展成熟,在中职教育的一些专业中,缺少案例教学中需要的成熟案例。而目前已有的案例是具有篇幅长、背景复杂、问题难度大等特点,需要学习的学生又缺少工作经历和社会经验,因此,在学习时会感觉到无从下手,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降低了学习效果。此外,一些来自报纸、杂志的实例虽然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由于这些实例是经过改写的,细节部分会有放大或缩小的问题,从而使案例缺乏真实性。当然,教师如果没有对教学案例进行细化、加工处理,就会失去教学重点,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使学生不深入思考,同样对教学效果产生了影响。

3.师资队伍匮乏,学生学习方式陈旧

目前,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方法还是传统方式,在教师教育的课程体系中,教育目标不是培养案例教学法教师。因此,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案例教学法的培训。而且教师对案例教学法的研究不足,缺乏实践依据和理论指导。案例教学法在学习方式上是让学生自觉学习,主动参与讨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表完整的观点,因此,对学生具有较高的要求。但传统教育是以教师讲授为主,注重理论知识,不能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若教师的教学水平较差,学生就不能自主参加讨论案例和分析案例的环节中,因此,造成了教学失败。

二、中职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的改进方法

1.提高教师对案例教学的认识

教师要清楚的认识到,案例教学能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参与讨论、主动学习、临场应变的能力,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学生能够找到案例中存在原理、方法、解决问题的思路,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当然,教师需要对案例教学法和举例教学法进行区分,防止将两者混为一谈。在学习案例教学法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国外学校应用案例教学法的视频学习,进行思考,寻找与我国教育结合的切入点,进而使教学过程顺利实施。

2.建立完整的案例库

案例教学法的基础是案例,因此,要成功实施案例教学,就要选择适合的案例。在案例的选择上,要具有时代性、针对性、启发性。一方面要建立完整的学科案例库,另一方面要加强各学校案例库资源的合作建设和资源共享。在案例不足的情况下,选的案例要具有针对性,不仅针对教学目的和环节,还要与理论知识结合,具有实用性,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从而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

3.提高教师素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据有较高的要求,教师要具有全面的知识,在知识的结构上综合化。因此,教师要努力探索,不断学习和创新,适应教学需要。在教学观念上,教师要加强培训,掌握案例教学需要的教学技能和技巧,学校要鼓励教师参加培训、学习,让教师参与基层的工作,了解基层运作形式,从而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使教师能够更好地教授学生。国内传统的学习方式是学生被动的学习,课堂参与程度较差,这样就使课堂效果不高。因此,学生要转变学习方式,在课前要认真准备,分析课程相关案例中包含的理论知识,掌握案例的背景和相关内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思考案例,找到解决案例的方法。此外,学生要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加深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吴高臣,刘爽.实践导向:案例教学法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1(12):178-181.

[2]蒯秀丽.案例教学法在教育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1,2(12):50-51.

教育案例研究法篇2

关键词:案例教学中学德育应用研究

一、引言

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的教育事业得到快速进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是现在教学的伟大目标。周恩来总理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教学的改革进入新的台阶,经济全球的发展给我国教育事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是西方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中学德育教学工作变得滞后缓慢,目前德育教学已经成为许多学校形式上的课程,没有得到重视。现在许多中学的德育教学,并没有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担任,而是由其他科目的教师担任,例如某中学的德育课程是由体育教师担任,或者由美术教师担任,这些教师的不是学思想政治教育出身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德育方面的专业知识比较缺乏。国内德育工作滞后,主要是现在中学德育教学存在一定问题,目前国内的德育教学方法比较单一陈旧,大部分教师都是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给学生讲授大量的德育理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相关理论,很多教师布置大量的德育作业给学生做,甚至是让学生去背诵各种的的德育理论等方式。中学生是一个充满生活与活力的群体,对于过多理论缺乏兴趣,在课堂中他们更希望听到相关的故事。案例教学的应用十分普及与广泛,但是现在的案例教学法主要是运用在高校教学中,在中学方面的运用依然比较少,尤其是在中学德育方面的应用是比较少的、本课题重点探讨了案例教学在中学德育工作的应用意义,同时进一步分析与探讨了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为提升案例教学水平提出科学的建议及对策。

二、案例教学法在中学德育教学中的意义

1.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激发中学生对德育课程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对于中学生来说,充满乐趣的课堂才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teaching),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像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扮演着传授知识者角色。例如教师在讲授团队精神相关知识的时候,可以用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女排团队精神,尤其是女排从小组第四出线之后,面对强势的巴西、荷兰以及塞尔维亚,都没有畏惧,因为团结、坚持不懈的女排精神始终支撑着她们,最终她们克服一切困难,站在最高的领奖台上。通过女排的案例,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团队精神的深入理解,并将这种精神深深的刻在内心深处。

2.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减轻中学教师的教学压力。这些年,社会上曝光了许多中学教师出现了各种精神崩溃的现象,这都是由于中学教师的压力非常巨大。一方面教师的压力来源于社会生活中,教师由于收入较低,社会地位不高,如今房价物价的上涨,许多中学的生活经济压力非常巨大,这种压力无形中会影响到教师的情绪。另外一方面,教师的工作压力也非常巨大,不仅体现在目前中学升学的压力,例如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等压力,而且体现在教师职称方面的压力,如今很多中学教师要评中级、高级等职称,这样的压力非常巨大,包括论文、教学以及科研方面的压力。德育工作方面的教学压力很大,如果仅仅是通过日常的理论教学,教师会耗费大量的时间,而且效果很明显。通过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减少教师授课的时间。案例教学,有助于教师收集各种教学素材,为各种教学活动储备资料。

3.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培养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过去的教学方法,仅仅是为了提升学生德育课程书面成绩,但是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效果是不明显的。而案例教学法,通过一些有趣复杂的案例,让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案例教学法,教师会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学生是以小组的方式进行案例讨论、分析,引导学生在小组中相互沟通、相互合作,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更重要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通过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三、加强案例教学法在中学德育课程的应用

1.完善德育课程案例素材。目前很多学校都开始尝试案例教学法,但是案例教学法的效果不明显,追究其本质原因,主要是德育课程方面的案例素材比较简单。例如教师要给学生讲授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经常都是运用孔融让梨的故事进行传授。在讲授坚持不懈的精神,都是运用“铁柱成针”的故事。因此,德育教师要收集更多的案例素材,一方面可以从我国传统文化中寻找,例如《三字经》《千字文》等。另外一方面可以从西方文化中进行收集,例如古希腊神话、古罗马故事。德育教师将这些案例收集并且整理好,可以成为以后教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2.加强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案例教学法,虽然能够给教学带来很多的好处,但是对于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要求非常高。纵观目前很多课堂,教师无法调动学生进行案例讨论,一些中学生在课堂中出现大声吵闹的行为,一些年轻教师难以掌控课堂,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因此,案例教学法的运用,要加强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可以邀请相关的专业名师给教师进行培训,提升教师的应变能力与组织能力,加强对教师进行课堂制度的培训,让教师时刻记住课堂纪律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3.案例分析教学法的注意事项。加强案例教学法的应用,首先教师要对本班学生深入了解,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避免整个小组的学生性格相似,这样不利于营造课堂气氛。其次,案例教学法的运用,要善于借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例如教师可以制作微课,有助于学生课后学习,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最后,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教师对收集的各种案例进行筛选和处理,尽量使用最合适的案例辅助教学,保證教学的质量。

四、结语

总的来说,案例教学法在现代中学德育教学发挥着重要的意义,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德育课堂的兴趣,同时有助于减轻教师的教学复旦,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加强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加强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中学教师应该进一步完善与丰富德育课程案例素材,加强中学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的培训,在案例教学法中实际操作中,应该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借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最后使用合适的案例辅助教学,保证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晓婷. 案例教学在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 华夏教师. 2016(07). 

[2]刘尚. 案例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16(03). 

[3]梁俏娟,罗刚. 案例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运用[J].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13(02). 

教育案例研究法篇3

【关键词】案例教学 心理健康 大学生

案例教学法是美国哈佛商学院首创的管理课程教学方法,它是指运用一定的教学案例围绕教学目标组织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在现代许多专业教学中广泛应用。案例教学法的使用我国最早可在《史记》《春秋》等著作中发现,作者会借助一些经典的、生动的民间故事来阐述事理。我国《教育大辞典》中认为案例教学法是:“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某些科类的专业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即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一系列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掌握有关专业技能、知识和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在大中小学采用多种形式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并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了课程教学计划,以增加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调节能力,促进人格的健全。贵州大学也设置了《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课程,主要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其目的是普及心理学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其他知识性的课程教学有所不同,心理健康的教学包含了大量内隐性的知识和社会技能,为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案例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最应该提倡的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堂教育中的优势

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中,案例教学具有独特的魅力与优势,它弥补了传统的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的不足。案例教学法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现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内化

案例的呈现能够为大学生创建一种寓教于乐的真实情景,案例形象、直观、生动的形式,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易于学习和理解。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大学生先看到教师设计好的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问题情境,运用他们所学的心理学知识去理解案例情境中的现象和问题,教师逐步引导大学生形成对一些心理健康相关概念的认知,然后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去情感体验和思考这些问题,这对提高大学生探究自省能力的同时可加深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深层理解,达到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内化。

(二)促进大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由于具有课堂教学的观察者和旁观者的角色特点,善于及时捕捉学生需要解惑的情境,从多个角度引导大学生进行思考,使他们对心理问题的思考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在大学生阐述某些心理学观点时,应尽可能留些思考问题的空间,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意见。如果发现大学生之间存在差异较大的观点时,师生可一起进行分析研究。由于调动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容易开阔思路更有助于对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

(三)融洽师生关系,实现教学相长

案例教学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强调教师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见解,允许展开热烈的课堂讨论,在讨论中进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双向和多向的互动与交流。这种对话讨论在提高学生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的同时能增进师生的合作,协调师生关系,同时教师可以发现自己的教学弱点,从大学生那里获得大量感性材料。师生之间的这种和谐融洽的氛围也是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

二、精选与慎选心理学案例

选择一个好案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效果非常重要。教师在选择心理案例时一定要精选和慎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心理学案例的典型与普遍性

教师所选的案例要与大学生生活实际相贴近,案例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能够反映学生遇到的普遍性问题,同时教师在教学中才能帮助大学生将案例中涉及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迁移到实际环境中。贵州大学地处西南,四季如春,但冬天阴冷潮湿,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尤其是北方的同学在生活方面很不能适应。其次,贫困生在贵大有一定的比例,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也不可小觑;最后,许多外省的高分同学调剂在贵州大学后心理落差很大,建议在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前应该进行相关的心理案例调查,使课程中所列举的案例更接近贵州大学学生的实际情况,使案例具有典型性与普遍性。

(二)心理学案例的真实与时代性

案例应来自大学生真实的日常生活,不同时代和地域背景下的案例会反映出不同的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大学生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所关注的社会热点等都会发生改变。以大学生的恋爱问题为例,虽然失恋、暗恋、如何表达爱、性与爱等是大学生困惑的问题,但由于时代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其内涵有很大的改变,同性恋、网恋、裸婚、婚前、闪婚已是当代大学生实际生活的一部分,如果案例不与时俱进,不能体现时代性与真实性,教学效果一定不会好。

(三)心理学案例的丰富与多层次性

由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在不同年级上存在一定差异。据对贵州大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表明:从大一到大四依次表现为:适应问题、人际交往与恋爱问题、学习问题、情绪调节问题、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等等。这表明大学生在整个大学阶段心理需求既有共同的问题也有个体差异。随着全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分配不平衡所产生的贫富问题对大学生的心理影响中也较突出,通过丰富的案例教学会大学生对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水平。

(四)心理学案例的慎选性

大学生智力发达,思维敏捷,喜欢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心理变化,同时观察仔细、善于分析,但由于专业知识不足加上阅历还浅,往往对心理学中的某个概念误解,喜欢往自己或某个同学身上贴标签。例如在讲到大学生心理问题中“强迫症”或“抑郁症”时,许多同学会根据症状的描述往自己身上贴标签,班上一下子会涌出很多“抑郁症”和“强迫症”。所以教师在进行案例分析时,一定要讲清楚是“强迫症倾向”或“抑郁症倾向”,阐述清楚该症一定要通过专业机构的鉴定,要注意症状的程度、时间和对工作生活的影响程度等许多因素,否则会给大学生的心理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增加不必要的烦恼,没有心理问题上了心理学课以后反而有了心理问题。

三、多媒体在案例教学中的应用

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无法完成的要求多媒体却可以,许多视频、音频需要多媒体展示,许多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也需要电脑完成。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但可以直观形象的展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在宽松的教学环境中便于大学生思考和感悟。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案例教学的课堂设计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多媒体案例的课前准备

教师在选择案例的有关视频时可以包括情景剧、专家讲解,以及相关的心理学理论和技能。有研究发现:心理健康类的多媒体案例的时间不宜过长,内容不宜过多。一般来说,一段视频在10-20分钟左右,学生讨论时间10-15分钟,教师总结时间大约在5分钟作用较为合适。例如,在“大学生心理挫折及应对”的案例教学时,首先

(二)课堂中多媒体案例呈现

在呈现多媒体案例之前,应该向学生简单介绍多媒体案例,要先对本次课的教学目标有所了解,知道本次课的内容,也就是说不要马上呈现多媒体案例,而是教师还需要设定课程相关的认知、情感、技能教学目标,要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讨论认识到基本原理。例如,在“大学生心理挫折及应对”的案例教学时,首先教师对挫折、升华、退化、幻想等概念做专业的讲解后才呈现多媒体案例,否则学生会根据自己的认知来解读案例,起不到以新的思维来提升心理素质的目的。

(三)在案例学习中提升迁移能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传授人的身心发展的常识、关于自我调节的技巧和方法、心理健康的维护等专业知识,因此在课程体系设计方面一定要注意课程结构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这样才有助于将课堂中案例中的技能广泛迁移到现实环境。以“大学生人际交往”一课为例,我们根据沟通的理论,可以图片或故事的形式,列举四个人际交往小故事,每个故事均以2-3个不同处理方式呈现,让学生领悟其中的大学生由于对人际矛盾的认知不同,处理方式也会不同,从而造成了不同的人际关系结果。为达到此教学目的,教学方法要多样,教师可以同时穿插讲授、提问、讨论等多方式进行,在呈现多媒体案例采用幻灯、教学录像、图片等多种方式提升学生迁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心理学案例的讨论与反思

大学生的分析讨论和教师的总结是案例教学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总结可以是讨论进行中进行阶段性小结,也可以是课堂教学结束时的总结小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

(一)学生的分析讨论

看完相关的心理学案例之后,教师应就案例并结合教学目标,给出题目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讨论的题目要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不能和学生的实际能力脱节。在小组讨论中,要求每位同学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并通过讨论获得对相关问题的深入理解。在小组讨论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全班讨论,集思广益,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教师的总结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尤为关键。

(二)教师的小结

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将理论知识和案例联系起来,但由于学生的已有认知不同,导致学生会依据自身的主观经验来理解案例,如此每个学生的结论就会存在差异。教师在总结时应承认这种差异的存在,对学生讨论观点的视角正确与否,对学生讨论之后所形成的共识进行的概括、理论知识的提升,归纳案例中获得的启示、方法和思路,以及能够将学到的知识迁移到其他情景中,处理类似的问题等内容作为重心,这是对学生知识内化和提升的一个关键。

(三)教师总结能力的培养

整个课堂教学总结许多教师不做是一个失败点,但总结能力驾驭不好更会影响整个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教师要想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成效,就需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丰富课堂教学经验,提高课堂教学的技能。

综合案例教学的基本过程,可以用下表表示:

当然,案例教学也有其不足之处,首先主要是选出的案例只能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要,个别不典型但学生实际存在的心理问题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反映出来。其次是教师由于能力问题把握不住案例教学的时间。最后是在讨论阶段容易陷入个别同学参与而大多数同学无事可做的局面。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多种教学方法上好每一堂课,完成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唐世纲,李枭鹰. 论案例教学的内涵及基本特征[J]. 教学与管理,2004(16).

[2]解春苓,金永涛;创新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探析[J]. 教育探索,2005(08).

[3]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 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

[4]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教育案例研究法篇4

关键词:成人案例教学;研究;回顾;展望

作者简介:常志伟(1968-),男,河北玉田人,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副书记兼副院长,副教授。康和平(1953-),男,河北大名人,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刘奉越(1972-),男,山东汶上人,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讲师。

中图分类号:G7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08)10-0032-04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首创于20世纪初的美国哈佛大学,它依照法律工作中立案方法把教学内容编成案例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实践证明,案例教学不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决策能力,而且还能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直接用于实际工作中。后来,这种教学方法被引入到成人教育教学实践中,深受世界各地成人教育和岗位培训部门的普遍欢迎。同时,成人案例教学也逐渐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重点。本文试图对我国成人案例教学已有研究进行初步的梳理,并结合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展望。

一、我国成人案例教学研究之进展

(一)成人案例教学的界定

概念是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逻辑思维的最基本单元和形式。研究成人案例教学不能不对其内涵进行界定。但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所查询的资料来看,研究者主要集中于对案例教学的内涵进行界定,如:案例教学是根据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要求,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将学习者引入实践的情境中,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研讨等形式,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就是由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首先在课堂上介绍布置案例,再由学生于课后阅读、思考,然后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在人人提出见解以后,由组长或其他学生写出分析报告,最后再由教师概括、总结和评价的一种教学方法;等等。上述界定只是引用普通教育中案例教学的内涵,并没有突出成人特点,彰显成人特性。

尽管在成人案例教学内涵界定中强调成人特点的研究成果微乎其微,但也有学者作了初步的尝试。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程凯在《成人教育教学论》一书中对案例教学的界定:案例教学是指学员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利用案例进行学习,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此外,还有学者对案例教学的内涵作出以下界定:案例教学是教师以案例的形式阐述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调动学员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员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在以上界定中,出现了“学员”字样,而不是“学生”,这不能不说是一大进步,但成人特点不太明显,仍带有普通教育的痕迹。

(二)成人案例教学的适用范围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既注重理论的传授,又注重学员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有利于培养应用型和实践型人才。因此,它不仅在普通教育中受到大力推崇,而且在成人教育中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被广泛推展开来。

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所搜寻的资料来看,成人案例教学运用范围十分广泛。从成人教育教学组织形式来说,它被应用于函授、夜大、电大、网络教育等;从成人教育层次结构来说,它被应用于成人初等教育、成人中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成人大学后继续教育等;从成人教育学制严格要求程度来说,它被应用于正规成人教育和非正规成人教育;从成人教育专业结构来看,它被应用于工商管理、法律、医学、会计、金融、哲学、计算机等课程的教学,几乎涵盖了理、工、医、农、文、史、哲、经、法、管理等所有学科。研究者大都认为在成人教育各个领域倡导成人案例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并具有独特意义。

(三)成人案例教学的特点

为更好地认识某一事物,首先要了解其特点或特性。为此,成人案例教学的特点成为研究者探讨的重点。总体而言,对成人案例教学特点的探讨主要是基于宏观和微观两种视角进行。

所谓宏观视角,是指从成人教育教学出发,不结合具体学科或专业。如李敏等人认为“案例内容的仿真性、案例答案的多元性、案例教学过程的启发性”是成人案例教学的基本特征;曾德强认为基于成人案例教学不仅强调教师的“教”(引导),更强调学生的“学”(研讨),因此,它具有以下典型特征:以案例为线索,以信息交往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教学过程中的情境性。还有人则认为成人案例教学的特点应是针对性、启发性和实践性。

所谓微观视角,是指结合具体学科或专业的特点,并非泛泛而谈,一概而论。如申山宏结合会计教学特点认为成人案例教学特点如下:培养有效的思维方式;个性化学习,锻炼沟通能力;开阔视野,记忆深刻;增强充分利用时间和处理模糊性的能力。居乃特・甫拉托夫结合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实际情况,提出案例教学有以下主要的特点: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变单向信息传递为双向交流、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变一元答案为多元答案、变死记硬背为启发思维、变常规为不断更新。

(四)成人案例教学的模式

教学模式是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具体可操作的实践活动方式,具有描述组建、咨询阐释、示范引导、诊断预测、系统改进等多种功能。因此,成人案例教学欲获得行之有效的效果,也应采取一定的教学模式。鉴于成人学员心理已成熟,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概念、自我调节控制的能力以及丰富多样、人格化了的学习经验,研究者们比较认同成人案例教学应实施自主辅导教学模式,即在教师指导下,学员讨论交流案例,进行互动,最后由教师总结概括。许多研究者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强调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有利于充分调动师生双边的积极性。

王安平、万苗苗则持不同意见,他们认为,成人教学模式有着自身独特的规律,在成人教学实践中,应采取主题案例互动教学模式。所谓主题案例互动教学模式,就是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教师根据学员和相关课程的具体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关的教育教学主题,并在对特定案例的分析过程中使学员熟悉并理解相关的理论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方法的教育教学过程。自主辅导教学模式主要强调的是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互动,忽视了教师与学员之间的互动。相比较而言,主题案例互动教学模式不仅强调学员之间的互动,也强调教师与学员之间的互动,在交流和沟通过程中,教师指导学员学之所需,同时从学员身上“汲取营养”,学员领会了教师之所教,从而起到教学相长以及教学互助的作用。由此,这是一种值得大力推广的教学模式。

(五)成人案例教学的步骤

为切实实施成人案例教学,必须要有一定的步骤或程序,这样才能具体操作。尽管研究者对实施步骤提出不同的看法或观点,如申山宏认为成人案例教学实施步骤如下:阅读案例、分析案例、采取立场、课堂讨论、分析报告。王全乐首先从总体上把实施阶段划分为二个阶段:准备阶段、组织实施阶段,然后把每个阶段细分为小的阶段,准备阶段包括:制定案例教学总体规划、选择和编写教学案例、划分小组、编排座位;组织实施阶段包括:案例呈现与感知、案例分析与讨论、案例交流与评述,等等。但仔细分析一下这些研究成果,我们不难发现大同小异。

郑绮萍等研究者对成人案例教学的步骤的划分最具有代表性,在其研究成果中成人案例教学的步骤被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课前准备。主要是案例的选择与设计。(2)课堂实施。包括问题的设置;合理分组;使用多媒体的形式向学员展示案例,以提高案例教学效果;教师采取启发式引导,介绍分析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思路,以此来激发学员的兴趣;分组讨论和组际交流。(3)教师总结。教师总结学员发言的内容,对正确的论点给予肯定和完善,对某些问题启发、诱导学员做更深一步的思考。(4)集体评价。把学员准备和课堂讨论发言的情况进行集体评价打分,将其折算为该门课程考试成绩的一部分。这种对成人案例教学步骤的划分清晰明了,便于操作。

(六)成人案例教学的原则

原则是“观察问题、处理问题的准绳”。为了有效开展成人教育教学,提高其质量,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有必要遵循一些基本要求,这些基本要求就是成人教育教学原则。同理,实施成人案例教学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对于成人案例教学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与成人案例教学其他方面的研究相比,研究者对此探讨较少。目前比较盛行的是“三原则说”,当然,研究者对于这“三原则”也是众说纷纭,尚未达成一致意见。如章大钧提出成人案例教学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积极倡导和推行案例教学;不唯案例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有研究者认为成人案例教学原则应包括能力原则、实践原则以及参与原则。李敏和赵显莲则从案例的内容、答案和教学过程来探讨,提出案例内容的仿真性、案例答案的多元性、案例教学过程的启发性是成人案例教学的原则。对于“三原则说”,确实值得商榷。由于认识的视角和划分的标准不同,成人案例教学可能会有“四原则说”、“五原则说”,等等,因此,这还需要研究者进一步反思和探讨。

二、我国成人案例教学研究之展望

(一)积极推进案例教材建设

在我国开展成人案例教学研究已有近20年历史,纵观这些年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成人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实施步骤等是研究者们关注的重点,遗憾的是教材建设却一直处于“被遗忘的角落”,几乎处于空白状态。教材作为信息及其赖以生存的物质载体,作为教师为一定育人目标服务的师生之间的中介媒体,是成人案例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成人案例教学作为特定的教学方法,需要符合其特点的教材,如果没有专门教材,那么成人案例教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很难有效开展下去。相比较而言,普通教育案例教学教材建设则开展得有声有色,涌现出《邓小平理论概论案例教学研究及教学案例选编》、《大学德育案例教学读本》、《管理案例库教程》等教材,有力地推动了普通教育案例教学的开展。因此,应充分认识到成人案例教学教材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推进案例教学教材建设,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和成人教育一线教师,共同开发案例教学教材,编写适合成人学员学习特点的教材。

(二)切实结合成人学习特点

尽管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极力“去普教化”,突出成人特色。但不难看出,成人案例教学移植或照搬普通教育案例教学的痕迹十分明显,缺乏独特性。这成为制约成人案例教学发展的瓶颈。为促进成人案例教学研究的有效开展,防止研究话语的失语现象,就必须追寻与探究可以体现成人独特性的案例教学。一是要有利于开展自主学习。“自学,尤其是在帮助下的自学,在任何教育体系中,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当前成人的学习主要通过自主学习进行,案例教学应考虑到这一特征。二是要适合成人身心特点。进入成年期后,成人身心发生一定变化,表现为感知觉功能下降、反应时间增加、以理解记忆为主、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概念和现时的时间观念等。因此,案例的呈现应注意增加对比度,尽可能利用多种感官辅助;案例的组织应注重内在的逻辑性和意义性,有助于理解和记忆;案例内容应体现实用性,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三是要充分利用已有经验。成人积累了大量的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丰富的经验是他们继续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是学习的一份宝贵资源。因此,案例的安排要充分与成人的已有经验密切联系起来,利于他们的理解与吸收。

(三)努力拓展研究范畴

一般来说,对教学方法的研究要大致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教学方法的定义;教学方法的本质;教学方法的要素;教学方法的特征;教学方法的功能;教学方法的实验;教学方法的运用等。成人案例教学作为教学方法的一种,其研究也不能脱离以上范畴。但就当前成人案例教学的研究范畴来看,主要集中在成人案例教学的运用上,对其内涵、本质、特性、构成要素则很少涉及,研究内容单薄,研究范畴狭窄。长此以往,难免会影响成人案例教学的研究和教学实际的开展。所以,成人案例教学研究要进一步扩展研究范畴,丰富研究内容,加大对其内涵、本质、特性、构成要素、功能等内容的研究,挖掘其理论基础,从哲学的高度进行审视。同时,“从整个教学系统来看,无论教或学的方法都不是单一、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一种方法的运用,往往只能在某一个或几个方面发挥教学所需要的积极作用”。还应加强与其相关教学方法的研究,以弥补案例教学的缺陷和不足。

(四)加强与科技的结合

分析近年来成人案例教学的研究成果,我们就不难发现,研究者主要探讨的是在班级授课制中如何实施案例教学,这本无可厚非,因为班级授课制是目前成人教育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音像、软件、网络等技术手段引入到教学中来,成人教学组织形式正在向网络化、个性化等方向发展。例如许多高校的成人高等教育逐步向网络教育、远程教育转轨。成人案例教学如跟不上时代潮流,将会被无情淘汰。鉴于此,成人案例教学研究应探讨与科技有机结合,加大现代化科技手段在案例教学中的使用比例,充分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及互联网络等现代化技术,结合成人学习心理和专业特点,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设计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课件和网络课程,开发数字化生成课程,激活成人学习的材料,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成人的学习摆脱时空的限制,“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能便利地学习所需要的课程,从而大大提高成人学习效果,使成人案例教学效用产生质的飞跃。

(五)不断完善研究方法

没有方法论作为研究时思考的支撑点,那么所有的研究都将是支离破碎的。研究方法的多样性是提高研究信度、效度的必然选择。对一问题采取单一的研究方法,不能形成对问题的实质性作用,在对成人案例教学的研究过程中也一样。目前成人案例教学研究中,研究方法偏狭和单一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多数研究者基本上采取文献法,往往查询一些有关资料,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就得出相关结论;还有的研究者陷入了就成人案例教学研究成人案例教学的泥淖。上述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研究方法是我们极力反对的。为进一步提升研究质量,我们不仅要采取文献法,更要努力采取比较法、调查法、实证法、系统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并注重这些研究方法的整合和互补。同时克服“简单范式”,将成人案例教学研究置身与“复杂视阈”中,从多维视角来进行探讨,这样对成人案例教学的研究才会更完整、更全面。

参考文献

[1]程 凯.成人教育教学论[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3]刘奉越.我国成人教育管理者专业训练策略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7.

[4]李定仁,徐继存.教学论研究二十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5]曾宪群,乐传永.近十年来我国成人教育质量研究述评[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4).

[6]曾德强.试论案例教学在成人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当代教育论坛,2006(17).

[7]杨家亲.案例教学法在成人本专科会计教学中的作用[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0(4).

[8]王全乐.实施案例教学提高成人教学效果[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4).

[9]申山宏.浅议成人教育培训中的会计案例教学[J].现代企业教育,2007(8).

[10]居乃特・甫拉托夫.关于在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中实施案例教学的思考[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2(4).

[11]王安平,万苗苗.主题案例互动教学模式在成人教学中的应用[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3).

[12]郑绮萍.成人教育中案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发展研究,2006(8).

[13]章大钧.成人教育与案例教学[J].中国电力教育,2000 (1).

教育案例研究法篇5

关键词: 高等教育管理学 案例教学 必要性

高等教育管理学是一门政策性、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应用学科[4],是培养高等教育学专业研究生时必备的一门课程,其学科的特点决定了高等教育管理学科教学中实行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具有客观真实性、突出实践性、较强综合性的特点,运用于高等教育管理学课程教学中能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自上世纪20年代在美国正式推广以来,受到了企业界、学术界和教育界的重视和支持,在全世界范围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案例教学又称案例法、案例教学法。

(一)内涵。

案例教学是一种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教学案例为媒介,以个案分析为切入口,以学生共同研究和观点碰撞为主要施教方式的一种教学方法。[2]案例教学有别于传统的事例教学,案例作为案例教学的核心,必须具备客观真实典型的特点才能作为编写成教学案例的素材。案例教学作为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研究式教学方法,整个教学过程是在一种开放的教学环境中,不是注重对理论知识的传授和讲解,而是贯穿对具体案例问题的分析研讨,以案例问题为起点,以学生分析研讨为过程,以共同寻求解答为终结,目的是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运用已有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获取新的知识。

(二)特点。

作为一种功能独到、有广泛适用对象和适用范围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有自身的特点,这也是案例教学之所以行之有效而被广为采用的原因。我认为,案例教学具有两个引人注目的重要特点:第一,案例教学过程中能形成师生学习共同体。这正如美国哈佛大学教师教育的负责人、极力倡导在教育管理学教学中导入案例教学的梅塞思(K.Merseth)博士所说:“与那种松散结合的个体学习者不同,案例教学需要形成一个学习者的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每个共同体成员都分担着学习的责任。”[5]案例教学过程的核心就是打破老师课堂讲授知识的固有模式,而针对教学目标选取真实案例,引导学生从多个视角剖析案例问题,并作为参与者融入到讨论中,从而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二,案例教学侧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案例教学的实质就是学生运用原有知识从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增长新知,在此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唤起了学生团队合作的集体意识,而且训练了学生的信息搜集、语言表达、归纳概括等多种能力。

二、高等教育管理学

高等教育管理学作为从高等教育领域分化出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在二十多年的发展中,从工作经验体系到科学理论体系,其学科体系一直都是专家学者研究的重点。

(一)学科性质。

关于高等教育管理学科性质问题一直存在争论,高等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各持己见,归纳起来有四种观点:(1)高等教育管理学是高等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2)高等教育管理学是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3)高等教育管理学是边缘学科,它既是教育科学的组成部分,又是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4)高等教育管理学是交叉学科。[6]我更倾向于第四种观点,高等教育管理学是一门独立的交叉学科。高等教育管理学虽然移植、借鉴、融合了其他学科尤其是管理学领域的理论方法,但是以高等教育管理活动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为研究对象,体现了高等教育领域的特殊性。高等教育管理学的一大特点是运用理论为实践服务,从而在实践中发展理论,故其特质是实践性。

(二)学科目标。

高等教育管理学的根本任务就是揭示高等教育管理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3]而高等教育管理的本质通俗说法是高等教育日常运转的实践活动。在此基础上,我认为高等教育管理学的学科目标是培养具备高等教育管理的专业知识,具有在日常高等教育管理活动中进行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能力的高级人才。

(三)学科内容。

学科内容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划分:第一个是从宏观和微观层面的视角,第二个是从常规理论和热点问题的视角。第一个视角:从宏观层面出发,高等教育管理学的学科内容包括整个高等教育部门中的管理现象、高等教育管理的规律;从微观层面出发,高等教育管理学的学科内容交叉渗透了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公共管理学等学科理论,主要研究具体的高等教育管理实践活动,其中包括如何对教育和教学过程进行管理,影响管理效能提高的各种因素有哪些,如何对人、物、时间、信息等资源进行管理,使其发挥最大效用,最终达到提高高等教育的办学效益之目的等。第二个视角:高等教育管理学涉及的常规理论包括高等教育管理的发展历程、基本原则、基本规律等及具体管理实务如高等学校的行政管理、科研管理和后勤管理;高等教育管理学涉及的热点问题包括高等学校的定位、结构和内部体制改革,高等教育政策,政府大学社会的权力与责任,现代大学制度,校本管理等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

三、案例教学的价值在高等教育管理学科中的体现

案例教学在法学、医学及工商管理学界的成功运用,尤其是哈佛商学院的推广,使得案例教学成为教学方法中的热点研究问题。教育工作者们开始着重探究案例教学在单一学科及跨学科教学中的价值,比如近年来很多教育界学者开始研究案例教学在教师教育、教育管理和学校管理中的应用。同样,高等教育管理学作为培养未来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和研究人才的交叉学科,案例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价值值得重视和研究。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深入探讨案例教学的价值在高等教育管理学中的体现。

(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映射学科特性。

案例教学通过在学生面前呈现生动典型案例和模拟真实情境,让学生更直接和深层次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更有效地将所学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案例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1]这正好映射了高等教育管理学的学科特性。上文中我提到,高等教育管理学的学科特点就是实践性,它借鉴渗透综合了多学科的理论知识来指导高等教育领域的管理活动,并在实践过程中总结新的理论,从而促进学科体系的发展。一直有学者、学习者批判、抱怨,高等教育管理的理论空洞脱离现实,对实际中的高等教育管理活动缺乏适用价值。然而案例教学为理论和实际搭建了桥梁,拉近了课堂与社会的距离,在教学中将理论学习和实际运用捆绑在一起,供学习者自主思考研究。

(二)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吻合多元化的人才目标。

案例教学通常针对教学目标选取典型案例,学习者在对真实事件有直接感触或亲身体验各种情境的同时,围绕需要解决的一个或多个实际问题从多种角度出发,展开集体讨论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在此过程中,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脱离了对老师的依赖性和有标准答案的思维定势,在学习中自主思考分析,将理论学习与实际运用融会贯通,提炼出不同的解决方法和答案,在讨论中吸取他人的新观点拓宽自己的思路,从而有所创新。案例教学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团队合作的精神和学习个性,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创新思维,锻炼搜集处理信息、语言表达和文字综述的能力等。这些能力和素质符合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和研究的用人要求。高等教育管理学不仅需要培养具备高等教育管理理论知识的人才,而且需要培养在日益复杂和变化多样的高等教育管理活动中能自如处理协调各种日常管理事物和突发事件并能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等教育管理人才。在这方面,案例教学必将凸显其优势。

(三)优质案例与多元结果契合学科内容的多样性。

在案例教学中,案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学案例一般有几个特点:(1)取自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现实问题或曾经发生的历史案件,相关资料客观真实有较强的实践性;(2)在同类事件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蕴含值得研究的问题;(3)紧扣相应主题,简单生动的描述了事件的发展过程;(4)以叙述事件为主,内容丰富。从上文可知,高等教育管理学中蕴含了高等教育管理领域的所有理论和实际问题。由于时代的发展、制度的变迁,影响管理活动的因素日益繁杂,管理知识和理论逐渐多样化,高等教育管理领域也不例外。因此,学习高等教育管理学的理论知识,必须认识和了解不同的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背景,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因时因地制宜,权变各种管理因素高效达成高等教育管理目标。[7]若将案例教学运用于高等教育管理学中,则案例能完全呈现出管理活动中的各种因素和实际问题,符合学习高等教育管理知识的需要。同时,高等教育管理中的热点问题通常会有多种结果和论争,这也是由高等教育管理活动的多样化和复杂性所决定的。在传统教学中,标准答案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案例教学则为各种观念的碰撞提供了平台,多样化的思路可以提供多元的结果。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有充分的自由空间针对高等教育管理学的热点问题各抒己见,在各种思想中取长补短,这正符合管理活动多样化理论和解决方案的需要。

四、结语

我通过上文三方面的论述,充分证明了案例教学的特点符合高等教育管理学科教学的需要,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出价值。高等教育管理学科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问题,例如课堂氛围僵硬、教师注重理论而忽视引入实际问题、学生讨论缺乏积极性难以争鸣等。相对于目前的教学状况而言,优势突出的案例教学运用于高等教育管理学科教学中,不仅有利于改善现存的教学问题,而且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如今越来越多学者针对高等教育管理学的特点,研究案例教学的价值和可行性。虽然很多教育者认识到了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并尝试在高等教育管理学中运用案例教学,但碰到了很多的问题,比如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案例教学理论的系统研究和教师培训力度不够、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和组织实施有难度、没有专门的案例研究和编写机构导致案例资源缺乏、课堂效果不尽如人意等。不可否认,案例教学在高等教育管理学中的有效运用和自成体系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社会、高等教育机构和高等教育研究者需要通力合作,加大资金投入,展开社会调研,编写案例库,加强案例教学理论学习,吸收国外成功经验进行教师培训,争取充分利用案例教学的优势改善高等教育管理教学。

参考文献:

[1]李德林.案例教学[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6.

[2]梁周敏,章立民,杨宝成编著.案例编写与案例教学[M].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

[3]薛天祥.高等教育管理学[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柏昌利.高等教育管理导论[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5]Katherine K.Merseth,Case Studies i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Addison-Wesley Educational Publishers Inc.,1997:6.

[6]白逸仙.高等教育管理学作为一门交叉性学科的合理性辩护[J].现代教育管理,2009,(1).

教育案例研究法篇6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建构主义学习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9.152

1 引言

当前,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类课程教学中地位十分重要。在《国家精品课程评价指标体系(高职,2009)》中,其二级指标“教学方法的运用”,案例教学法居于首位。

高职类课程在推进案例教学法过程中,案例的来源、质量和数量成了难题。一方面,编写一个高质量的案例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另一方面,为了使学生能熟练掌握操作技能,需要丰富的案例。仅靠教师一人搜集、整理、积累教学所需要的案例存在很大的困难。

全面而深入地推进案例教学,提高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需要有先进的教学思想指导的、有组织和系统化的教学案例库。

为了使案例库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我们将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案例库的建设作为研究与实践对象。C#程序设计课程是一门典型的计算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它不仅是电子信息类各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也被许多有程序设计技能要求的其它专业所选开。

综合所述,基于案例教学法的“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案例库建设与应用研究课题被提出。

本课题以“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案例库建设与应用”为研究目标,在案例教学法相关理论的指导下,研究程序设计类教学案例的结构及要素,程序设计类教学案例选编的原则、组织方法,并设计出一种适于教师和学生利用的教学案例库系统,在推广应用过程中,不断改进和丰富案例,完善案例库。

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2.1 计算机类案例库建设研究还需进一步完善

在案例库建设研究中,医卫类、管理类课程案例库研究相对成熟,而计算机类案例库建设不少,但关于案例库建设与应用研究偏少,能够有意识地体现某种教学思想的案例库几乎没有。[1][2][3]

第一,关于案例的来源认定大体是一致的。认定案例的来源有自编、教材或网站、课程应用行业等。

第二,对案例的特征还存在不一致的方法,但一般认为案例应具备典型性、目的性。

第三,案例库建设基本流程已明确。徐拥军、宋扬撰文指出,案例库建设流程包括总体规划、收集素材、撰写案例、维护开发和总结反馈等五个阶段。

第四,针对计算机类课程案例库研究少,而且也不够深入。寇从芝对.NET课程案例库建设作了研究。她对案例进行了科学的分类,但她没有研究上述各类案例的结构和形式,更未提及如何组织案例成案例库。

第五,在这些案例库的建设中,缺乏明确的教学指导思想。

2.2 纵观“C#程序设计”各级精品课程,缺乏有规模的案例库及应用研究[4]

由宋国明副教授领衔的省级C#精品课程则使用了四个大型实训项目代替案例库,这些项目综合性很强,适于课程教学结束后的综合应用训练,但缺乏针对每个知识技能单元用于教学或学习的案例。其余省市院级的精品课程与此相类似,所不同的是有的提供了详尽不一的实验指导书。由梁曦教授领衔的部级C#程序设计精品课程,在其课程学习网站中,提供了较丰富的与案例相关的教学资源。这些教学资源由知识技能点实例、单元实训、项目实战组成。但是,这些案例资源散落在课程申报网站和课程学习网中,没有系统化地组成案例库,在案例数目上也还是不够丰富,课程团队也没有关于案例资源建设的研究。

总之,在各级C#程序设计精品课程建设中,大都采用了案例教学法,教学资源中多采用几个项目作为综合性案例,而用于解决知识技能单元的案例较少,有意识地建立案例库的还没有,案例库建设研究更为滞后。

2.3 教学案例库的建设已日益重视,并得到了快速发展

2005年,上海金融大学杜鹃、陈玲、徐爱荣老师专门撰文《在案例教学法中要重视案例库建设》,提出了要推广案例教学除了需要教育理念的更新以外,更要重视案例库的建设的观点。[5]

2006年,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模财经分院黄春雷则提出了“学习案例的多与少、优与劣,是决定一门课程实践教学水平的关键,所以围绕课程以及相关任务要求,建设一个能够长期使用的、资源共享的学习案例库是一项紧迫的工作”,指出了建设高质量案例库的重要性紧迫性。

2009年,北京化工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李潇、张贝克、马昕等人则针对化工安全问题,设计开发了应用于化工事故推理的案例库系统。该案例库系统中的案例库的系统结构、案例的表达方式、案例库系统检索系统值得借鉴。[6]

在国家精品课程评价指标体系中,二级指标“教学方法的运用”,将案例教学法列在了首位;二级指标“教材及相关资料”,就明确要求课件、案例、习题、实训实习项目、学习指南等教学相关资料齐全,满足网络课程教学需要。虽然没有明确要求建立案例库,但是强调了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及案例相关资源完备的必要性。[7]

要提高精品课程共享资源库的利用效果,就要优化教学资源库中案例学习库。案例库必须要保持有机的联系,体现教学规律。

3 课题研究意义和价值

3.1 以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案例库建设为中心,研究其建设方法,全面、深入推广案例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案例教学法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成功教育模式,它有助于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同步建构,有助于隐性知识的共享,有助于师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案例库的建立,按照认知规律,以科学的方式来精选案例,以系统的方法组织案例,避免了案例的零散、无序状态,使课程教学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

成功建设教学案例库,为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有助于全面推进案例教学,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采用案例库进行教学,是一种科学系统化的案例法教学行为,带来了整个课程的革新。

建设好案例库,为课程资源共享库的建设和发展奠定基础。

3.2 研究价值

对案例库的建设方法进行研究,研究案例结构要素,制订采编、组织原则,可以提高案例及案例库的质量。

设计并创建教学案例库系统,可以方便案例的使用,提高案例利用率。

教学案例库的建设、组织方法等研究成果可用于指导其他课程案例库的建设。

4 课题理论依据

关于案例教学及案例库建设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8]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由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提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包括“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而案例教学法正是在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意义建构的案例“情境”中,在老师的辅助和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资料搜集、分析验证等“协作”学习,通过平等的“会话”和讨论,根据自身经验建构出有关知识的意义。因此,案例教学法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具体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案例教学法存在的理论基础。

案例库系统的建设则对“情境”、“协作”、“会话”、“意义构建”等建构主义学习要素进行了系统化,使其具有了系统性、层次性、多样性、关联性,学习者可以多层次、多方位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并进而培养其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效果。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案例库可以向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选择空间,可以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认知层次以及设定目标等各方面综合考虑选择,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因此,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构成了案例教学及案例库建设的另一个理论依据。

5 课题研究内容及案例库系统构想

课题研究内容如下:

第一,研究基于乐学教学思想指导的案例的结构及组成要素。

第二,研究案例的选编与组织原则。

第三,研究案例库系统的实现与应用方法。即如何将已经选编并组织有序的、大量的案例呈现给教师和学生,使之检索快捷,学习和使用方便。考虑采用基于Visual Studio Web开发技术,创建案例库系统。

经过对案例库建设现状研究,也为了充分发挥案例库系统的作用,满足案例库教学使用的便利,本案例库系统拟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以乐学教学思想指导,所选案例力求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第二,案例库系统,简洁明了,安装使用方便。案例库系统拟以Web应用系统软件提供给师生,简洁明了,容易上手,而且可以脱离互联网络环境使用。

第三,突出高职教育“实践技能培养为主,理论知识教学为辅”、“理论知识够用”的教学原则。

在教学案例库系统中,案例是为操作技能单元服务,知识点是为解决案例问题而设。

建设具有以上特色的教学案例库系统,是案例库建设的创新。

6 研究思路、方法、实施步骤等

6.1 研究思路

从调查出发,即调查师生使用案例教学法的现状,收集现有的案例资源,依托原有的本课程课件开发基础,分析成熟案例的结构和特征,开发案例模板,组织编写案例,根据教学规律组织案例,进而完成案例库的建设。

6.2 研究方法

课题主要采用个案法、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等三种研究方法。

个案法:以“C#程序设计”课程为个案,总结出案例库建设与应用的规律与方法。

网站系统设计法:采用基于WEB的网站构建技术和开发流程,完成案例库系统开发。

文献法:广泛收集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借鉴已有的案例库的建设方法,用于指导本课题案例库的建设。

调查法:调查教师和学生对案例及案例实施方法的要求。

实验法:将案例库用于真实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然后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根据反馈回来的信息进行不断的调整和丰富。

6.3 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在广泛调查和深入研究文献资料,剖析现有成熟案例的基础上,明确案例的结构和要素,编写本课程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案例模板。

第二阶段: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探索案例选取及编写的方法,并完成一定数量的案例。

第三阶段:将案例用于真实的教学环境检验,积极获获取师生的反馈信息,不断改进和完善案例,完成案例库的建议。

参考文献:

[1]邵谨荣.高职院校教学案例库的创建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2]寇从芝.基于案例教学模式的.NET案例库建设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刊,2011,(5).

[3]周梅妮,张振威.高校案例库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6).

[4]国家精品课程网. http://course. [DB/OL].

[5]杜鹃,陈玲,徐爱荣.在案例教学法中要重视案例库建设[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5,(3).

[6]李潇,张贝克,马昕.应用于化工事故推理的案例库系统[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09,(2).

[7]教育部.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高职)[Z].2010.

[8]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刘柱鸿(1972-),男,湖南永州人,副教授,从事计算机职业教育工作,研究方向为课程建设与教育技术,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系,湖南长沙 410151

教育案例研究法篇7

1.问题研究

问题研究是一切科学研究的起点,与理论工作者的问题研究相比,中小学教育研究中的问题研究是为了改革学校的教育和教学工作。中小学教师在每天的工作中都能碰到大量疑难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成为研究的资源,关键是对问题的性质和范围加以分析和界定,形成特定的问题域。而要分析问题,就必须对教育事实进行调查,了解问题的成因。其次,要检验问题解决方案的有效性,也要回到教育实践中。研究者要在教育实践中搜集证据以说明教育措施的效度。总之,关于中小学教育研究的一切假设都要到教育实践中得到检验,这其中的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都离不开教育实际。下面简要介绍一个问题研究的实例:

(1)问题的发现:高一某班学生M在期中考试前后的表现极为不同。

根据学籍档案的记载,M以较高的分数考进高中。在班主任老师的印象中,M性格开朗,学习认真。但是,期中考试后不久,M变得寡言少语。为什么?

(2)问题的症结:问题的成因。

在家长会上,班主任教师与M的母亲交换了意见。据M的母亲说,在初中的时候,M的学习成绩在班级里是名列前茅的,这次期中考试是进入高中后的第一次较大规模的考试,M没有想到自己仅是处在班级的中等水平。看来,M从一所普通的初级中学来到市重点高中后,没有适应“高手”如云的学习生活。又据家长介绍,M的数学是弱项,为了考取重点高中,家长专门请了家教来辅导数学。进寄宿制高中后,家长认为孩子的学习跟得上,就没有再请家教。

根据家长提供的信息,班主任认为M来自一所普通初中,优势意识过强。尽管以较好的成绩考入重点高中,也有家教的原因。进入高中后,学习方法与初中有很大的不同,M还未适应,加之这所中学是以数学特色闻名,数学尖子很多,而数学正是M的学习弱项,这也正是M期中考试成绩不太理想的原因。另外,M还未适应学习强手如林的班级生活。

(3)问题的解决:帮助M正确认识自己,愉快地生活。

班主任与M的家长交流信息以后,对M情绪出现反常的原因有了一定程度的把握,在此基础上,班主任形成了如下教育方案:一是找M进行个别谈话,帮助M客观地分析自己,对自己在班级的状况有一个正确的定位。二是请家长多关心M,帮助M尽快实现初中到高中的转变。三是请各科教师帮助分析M的学习情况,尤其请数学教师分析M在数学方面的处于弱势的原因。经过老师们和家长的一致努力,M走出了心情的低谷,灿烂的微笑又洋溢在青春的脸庞。

(4)反思:教育入是一个情感与理智相互交融的过程,同时也需要家长和教师集体的共同参与。对于学生行为中出现的异常行为,教师要及时地把握,并进行准确地诊断,采取及时有效的教育措施。

2.教育个案研究

若从问题入手进行研究,教师就要把工作中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的全过程记录下来,成为教育个案。这种个案研究类似于医生的“病例研究”、律师的“案例研究”。于是,有学者也把教师进行的个案研究称之为“教例研究”。

总结延安中学教师的教育案例研究体会,主要是把教育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处理问题的全过程如实记录下来,写成“教育案例”,然后围绕案例中所反映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或集体研讨,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最终形成教育案例研究报告。

通过案例研究,中小学教师把实际工作与教育研究相结合。教师围绕教育个案进行分析,并形成研究报告。教师从中可以发现新问题,也可以通过对同类个案的比较研究,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大量案例研究的积累可以总结出诸多的教育策略。这就为教育行为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使教育逐步摆脱对经验的依附。

以上文中提及的解决学生M的问题为例,简要介绍一下案例写作的一殷要求。一是背景描述,对学生M所在学校、班级的概况以及学生M表现出的问题作简要介绍;二是特定问题的分析,对学生M所表现出来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三是提出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法;四是结语,对于教育方法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价性分析。

教育案例研究法篇8

[关键词]公共教育学信息技术案例教学实验研究

[作者简介]吕林(1979-),女,四川成都人,绵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四川绵阳621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09年绵阳师范学院青年课题“基于信息技术的公共教育学案例教学的实证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MB2009010)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1-0123-02

一、引言

公共教育学是高师院校体现教师教育特色、担负未来教师专业素质培养的重要课程,它兼具理论性与应用性,而授课对象又是缺乏教育实践经验的师范生,传统的讲授难以在理论与实践的环节上架起真正的桥梁①。案例教学作为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被视为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最有希望的改革途径②,已广泛应用于公共教育学课堂,使更多的教师看到了提高教育学教学效果的曙光。然而,案例教学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还是存在案例来源匮乏、教学程序形式化、教学手段落后等问题。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对案例教学的手段和方法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提高案例教学运用的实效性,笔者尝试整合案例教学与信息技术,运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案例教学法开展教学研究和实践。采用准实验研究方法,对比传统讲授法,研究两种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兴趣、教育理念和教育能力的影响,探讨信息技术环境下公共教育学案例教学运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推动高师公共教育学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提供新的尝试,并积累一定的经验。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某师范学院正在进行公共教育学学习的师范专业学生,随机抽取两个平行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实验前,采取抽签的方式把两个班随机分成实验班和控制班,抽签结果一班是控制班,46人,其中男生10人,女生36人;二班是实验班,46人,其中男生12人,女生34人。

2.研究变量。自变量为教学方法,即传统讲授法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案例教学法,分别在控制班和实验班实施。传统讲授法是指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案例教学法是指以信息技术为平台,利用多媒体手段呈现案例,通过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人际互动、平等对话、积极研讨等形式,来加深学生对教育原理的理解,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提高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方法。因变量为教学效果,具体为学生学习教育学的学习兴趣、教育理念和教育能力的表现及变化。

3.无关变量及其控制。实验班与控制班是学校编制班级的过程中严格控制了生源均衡性的普通班级,在知识水平、学习基础和认知水平等方面基本相同;教学由同一名教师进行,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教材、教学内容都相同;为了避免实验效应,在实验之前以及进行过程中,教师对两班的教学态度、热情和期望都是平等的;教学时间相同,实验前后均在同一时间采用相同的测试指标和方法对两班学生进行测试。

4.研究工具。公共教育学学习兴趣调查问卷由研究者编制,目的在于了解两班学生在实验前后学习兴趣的初始和变化情况。问卷包括30个题项,理论上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两个维度。采用Likert五点量表,从完全符合到完全不符合分别给予1~5分的评定。问卷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68,各分量表的α系数在0.756~0.825之间,说明该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教育理念、教育能力开放式调查问卷由前测和后测两个问卷构成,两个问卷均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提出一个与实际联系紧密的教育案例问题,了解学生的教育理念、能力的初始和变化情况。由研究者从教育理念、能力两方面给出详细的评分标准,采用五点记分法,请从事公共教育学教学的9位教师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在同一地点同时评分,采用评分的平均分来进行数据统计。第二个问题是询问学生想从和已经从教育学学习中获得哪些教育理念和能力,并请他们对教师的教学提出要求和建议,更开放式地了解他们的教育理念、能力的初始和变化情况。

5.实验程序。一是实验前测;二是两种教学方法的实施。实验班“信息技术环境下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包括以下步骤:第一,精选案例;第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案例;第三,以开放式网络平台的方式对案例进行讨论;第四,综合评价。控制班采用传统讲授法,按照教育学基本理论框架进行,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最后进行实验后测。

6.数据统计与分析。实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使用SPSS 13.0 for Windows。

三、研究结果

教育案例研究法篇9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自我研究;质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2)06-0026-04

在教育改革的进程中,教师学习一直被视为提高教师质量的重要手段,国内外学者对教师的职前培训和职后专业发展都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自我研究是西方教育领域在20世纪开始流行起来的教师学习和研究的途径,并开始在教学和教师教育领域迅速发展。自我研究具有内省与对话并存、追求教学原则而非方法、思考与行动并进等特点。自我研究有叙事、传记、教学日志、教师博客、行动研究、案例研究、教学反思等方式。

一、自我研究简述

自我研究源起于对传统技术理性主义教学的批判,摒弃其不分教学情境、对优秀教学行为和教学模式简单复制的弊端,希望教师以具体的、特定的教育教学情境为实践的起点,再以不同的方法和策略去行动。自我研究以发展教师为要旨,希望通过教师不断的批判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发现其中的问题,寻找恰当的解决策略,既可解决教育教学的困惑,优化教学设计,也可为教师积累经验,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

自我研究贯穿于整个教学事件的全过程,是对一切影响教学进程的因素的研究和分析。在教学前,表现为对教学设计的分析,包括教学目标的分析、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教学手段的使用等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表现为对教学语言、教学行为、课堂氛围、学生反应等一切与课堂情境相关因素的分析;在教学后,表现为对教学效果以及整个教学过程的分析。

自我研究带有“质化研究”的色彩,长期以来,学者们一直认为只有量化研究的研究结果才是科学有效的,认为数据和表格更能科学客观地反映出教育现实,但是在教育领域,教育现象是十分复杂的,影响教育的因素很多,尤其在这些因素中,教育者和教育对象都是有意识的能动的人,他们的观念、态度、情感、知识、文化等对教育都会产生影响,而冷冰冰的数据是无法把这些因素体现出来的,所以人们开始尝试运用质化的研究方法来研究那些复杂的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自我研究正是运用课例、叙事、自传、日志、博客等方式对教师行为以及行为背后的动因进行研究。例如,从教师的教学日志对隐藏在教学日志背后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的研究,从课堂录像中教师对课堂问题的处理分析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的研究,这些都是对教育教学现象的质化研究。

自我研究是在行动中的思考,也是在思考中的行动,思考的结果为行动提供活动依据,行动的过程和结果促进教师产生思考,两者相得益彰,彼此促进。

二、自我研究与传统教师发展范式的比较

教师自我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新范式中促进教师成长的重要策略。它与传统的教师专业发展范式在目的、假设和推进策略上都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传统教师专业发展的终极目的是提高教师的表现,直接目的是教师知识和技能的增长。自我研究中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除了知识和技能的增长外,还强调通过有效和适当的方式使教师创造和运用知识。

在对学习和行为改变的假设方面,传统教师专业发展范式认为通过知识的掌握就能改变教师的行为。但不少研究均显示,这种范式并不能引起显著的和持续的教师行为的改变。教师自我研究着重的是通过识别、评价和改变隐藏于行为背后的,而又能引起教师行为改变的信念和假设来促进专业发展的。在教师自我研究中,学习是建立在学习者先前经验基础上的,在学习者的积极投入中通过经验建构的,特别是在合作的、与学习者相关的环境中效果更佳。

三、自我研究的特征

(一)内省与交流并存。“内省”是中小学教师进行自我修炼和自我教育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它强调研究者以自己为实践和研究的起点,通过与学生、教材、家长、课程文化、课堂环境、社会、同事以及理论文献等一切与教学相关的事物之间的对话来实现对自我意识的唤醒。自我研究重视内省,但并不像字面上所显现的那样,只是拘泥于自我的活动。单纯的内省反思活动,通常较难顺利、高效地进行,无法使自己及时发现问题。而在跟他人交流对话时,人与人的思维发生碰撞,能激起更深层次、更大范围的思考。反思活动不仅是个体行为,它需要博采众长。教师将自己对某一问题的思考与解决过程呈现给其他成员,在充分交流,相互诘问的基础上,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二)现实性和实用性。教师进行自我研究的课题中,最多出现的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面临的困境、矛盾、挑战、压力等,如:我目前的教学行为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我该怎样才能改善教学行为?为什么我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会存在理念和行为的脱节呢?我该如何摆脱困境,在工作中得心应手呢?……诸如此类。通过对自我成长经历的描述,把技术和理性的东西隐藏起来,解释自己的教学状态,追寻教育工作的足迹,这是一种追寻“意义”的研究,而不是一种对于特殊问题追寻特定答案的研究。

(三)自我研究侧重于“问题”研究。许多有经验的教育研究者不约而同地提出,那些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比获得的成绩往往更能吸引研究者的关注。“问题”通常包括两个方面:(1)消极方面,是指教师和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困惑、压力和挑战等;(2)积极方面,包括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教学灵感、兴趣等。教师通过对“问题”的研究,使自己的专业素质得到提升,更好地驾驭教育教学规律,提高工作效能。

四、中小学教师开展自我研究的常用方法与途径

(一)教学叙事。教育叙事是教师用叙述或讲故事的方式对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事件进行描述、分析、论证和反思,发掘隐藏其中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解释、发现或揭示隐含在复杂多变的教育现象中的本质和规律。

教育叙事研究的出现,实现了教育研究范式的转型。即开始由探究普适性的教育规律转向寻求情景化的教育意义,个体的经验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叙事”常用的语言表达方式是叙述、描写,而非理论概括。研究者要清楚地把故事呈现出来,主要靠描述、叙述的方式,而不是通过论证、分析、归纳、推理的形式。夹叙夹议,是叙事最主要的方式。其中以叙为主,以议为辅,是叙中带议,而不是议中带叙。以叙述为主,而不是以议论为主,这是叙事研究的文本区分于其他科研论文的重要表现。

叙事研究的特点:(1)叙述的对象是真实的教学事件;(2)叙述必须有突出的主题;(3)叙述必须具有“情节性”;(4)叙述中包含着反思性内容。

(二)传记法。传记研究即教师的生活史研究,主要通过叙述的方式,分析教师在过去生活中的各种因素对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等的影响及其意义。教师以“传记”的方式叙述自己的教育故事,即教师以自己的生命经历为背景去观察和思考世界,这就促使教师进入沉静思考的层面,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站在不同的角度反思和挖掘自我,于是就可能激发出许多连自己都意想不到的想法,它是现实的“我”与历史的“我”之间的对话。

(三)教学日志。是指教师结束一天的工作后,根据教学过程反馈的信息,用精炼的文字将所思所想记录下来。它可以是对当天教学状况的技术层面的评价,也可以是批判性的反思。经常撰写教学日志,能及时检验出教学过程中的优缺点,以便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技能结构,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用于应对日后类似的困难。

教学日志记载的内容常有:(1)听到、看到的与教学有关的趣事;(2)进展顺利或不顺利的教学活动或者事件;(3)成功的经验和方法,灵感的再现;(4)始料不及和发人深省的问题。(5)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6)体验到的情绪、情感,或对某起教育教学事件的感受;(7)自己处理得较好的事情或对其他教师、学生或学校有启发意义的事情等。

(四)网络博客。博客一词源于“网络日志(weblog)”的简称,它充分利用超文本链接、网络互动、动态更新的特点,在川流不息的网络航行中,精选并链接全球互联网中最有价值的信息、知识与资源,进行互动交流、深度沟通及简易的信息等。博客的核心在于其终生学习、主动研究探索的思想。目前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将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困惑以及一切与教育相关的问题发表在博客中,与同行或学生或专家交流,博客已成为教师们进行教学管理、交流的工具和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较新颖的平台。

(五)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是教师(或教师在研究人员的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围绕着学校的实际问题,通过边行动、边研究的途径,合理地运用教育理论,研究和解决不断变化着的教育问题,改进并提高教学实效。行动研究以提高行动质量、改进实际工作、解决实践问题为首要目标。同时强调教学行为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强调行动过程与研究相结合。

行动研究的一般程序有:(1)确立课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确立课题;(2)查阅文献。现状分析、文献综述。(3)制定方案。目的、假设、对象(范围)、方法(步骤)、资料(信息)、物质保障(经费、环境、设备、设施、人员等)、时间、参加人员及能力分析、人员分工等。(4)实施行动。①假设的设立及验证。借鉴应用实验假说。教育研究的假设有别于自然科学实验假设的设立,不能通过科学观察和实践直接进行观测。②研究措施与资料(信息)的收集、处理、综合、观察、问卷、调查、实验。③及时反馈、多方反思、不断校正。(5)总结反思。对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解释、做出推论,并对研究进行反思评价,为新一轮的深入研究做准备。(6)评价效果。

在行动研究中,教师集“研究者”与“行动者”两种角色于一体,既是研究者,又是被研究者,即行动者。通过“研究”和“行动”的双重活动,将行动中的研究成果直接运用于自己的实践,进而提高自己改变实践的行动能力。行动研究的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是改进和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六)案例研究。案例研究最初运用于医学领域中,研究病人的案例。随着教育科学的发展,案例研究法在教育教学领域也得到广泛运用,对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具有重要价值。

案例研究通常以单一的、典型的对象(教学案例)为具体的研究内容,通过对其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深入或具体的考察,了解对象发展变化的线索和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与实施一些积极的教育措施以促进它的发展,然后把这些条件、措施与结果之间联系产生的认识与结论,推广到对一般的人和事的发展变化的认识上去。案例研究对一些典型特征作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整个过程就像解剖麻雀一样,让人们逐渐看清事物的全貌,因此这种方法也被形象地称为“解剖麻雀”法。

案例研究中,精选教学案例是关键。一般教学案例由三个部分组成,即①案例背景:简介案例发生的背景及研究的方法与主题等;②案例描述:教学案例必须蕴涵一个或几个教学事件,对它的叙述必须相应地显示出一定的情节性和可读性,描述时应像讲故事一样具体生动地描述出来;③案例分析:教学案例的关键,主要是运用教育理论对案例作多角度的分析,一般采用“夹叙夹议”或先案例再议论的方式。

案例研究的特点:①案例研究以“案例”为基本单位;②案例研究是“案”与“理”的有机结合。

(七)教学反思。教师对自己教育教学活动所进行的反馈性思考活动,是把他们的活动从感性的变成理性的,把无意识的变成有意识的思维加工过程。

教师在复杂的教学情境中,对教学行为背后的理论和结果进行反复的、持续的和周密的思考,从而赋予教学实践以意义,寻求改善教学实践的可能方案。教学反思是慎思的过程,通过影响界定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来提高结果的质量。在教学反思中知识、思想和行动是整合的。教学反思在意义重构中的功能在于,能够使经验中的各个部分之间、使经验与经验之间、使经验与其相关的知识之间产生有意义的联系。经常反思的教师不仅在寻求结论,也不是整日忙忙碌碌地工作而不去反思行动的理由和结果,而是从他们自己的实践和学生的学习中不断建构其中的意义,创造与此相应的理论。在教学反思中,教师所获得的不仅仅是对自己行动的理解,实践的改善,知识的扩展,还有对所拥有理论的提升。

教育案例研究法篇10

一、浏阳葛家中心小学教师的教学反思现状调查

笔者此次针对葛家乡中心小学32位教师开展的教学反思现状调查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1)对“教学反思”这一概念的认识程度;(2)教学反思所涉及的内容;(3)开展教学反思所运用的方法;(4)对开展教学反思的意义与价值的认识和了解。此次调查采用书面问答的方式进行,发放问卷32份,回收有效问卷32份。所有调查结果如下:

1.教师对“教学反思”概念的认识程度为了解教师对“教学反思”这一概念的认识程度,笔者设计了三个问题。问题一是“您是否了解‘教学反思’这一概念”,选择“非常了解”的有16人,选择“略知一二”的也有16人,没有选择“不了解”的。问题二是“若您了解‘教学反思’这一概念,您是在何时通过何种方式接触到这一概念的?”有20人选择是通过“工作中阅读教育类报刊、书籍”,12人选择是通过“在职教师培训”。问题三是“您认为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是否必要”,选择“没有必要,浪费时间”的只有4人,28位教师认为“很有必要,且帮助很大”。

2.教师开展教学反思所涉及到的内容在教师的反思内容调查中,32位教师全部选择反思的内容“将涉及或通常涉及‘教学行为方式方面的,教学目标方面的,教学内容方面的,教学心理环境方面的’,其中还有两位教师补充了反思的内容,一位教师补充反思的内容还包括“学生在学习中过程中的反应和教学效果”,另一位补充的内容是“教学方法及学生的学习情况”。

3.教师所运用的反思方式、方法在回答“您会选择或通常以什么方式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这一问题时,有14位教师选择“撰写教学日志”来反思教学,13位教师选择“撰写教育案例”,5位教师选择“网络教研”。

4.教师对开展教学反思的价值与意义的认识为全面了解教师对开展教学反思的价值与意义的认识和理解,笔者设计了一个开放式问题“您认为反思对您的教学有哪些帮助?”。32位教师中有23位认为“反思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可以帮助教师不断成长,不断发现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不足,提高教育智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二、葛家乡中心小学教师的反思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笔者发现目前葛家乡中心小学教师的反思性教学现状中主要存在两大问题。问题一:对教学反思缺乏深刻的认识,因而无法具备强烈的反思意识。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32位接受调查的教师中有16位教师对“教学反思”这一概念只是略知一二,且对教学反思这一概念的了解是通过工作中阅读教育类报刊、书籍获得的。据此,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接受调查的小学教师对教学反思缺乏深刻认识,这势必造成他们对教学无法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反思。接受调查的教师对“教学反思”概念缺乏深刻理解势必使得他们对反思所涉及的内容也无法有全面的掌握。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他们的反思内容主要集中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环境等方面。实际上,教师在教学中开展的反思是以不同的速度进行的。问题二:缺少与教学反思相关的主题培训,不懂得如何有效开展反思。从调查结果分析出,教师对教学反思这一概念的理解表现出极大的差异,这造成对教学反思概念“不了解”的教师对教学反思表现出“束手无策、无从下手”;而“略知一二”的教师会简单地认为“教学反思就是教学总结”,这些表现与反思的内涵相距甚远。在调查中的另一发现是:32位接受调查的教师中只有12位是通过在职培训了解教学反思这一概念的。这也不难理解他们对教学反思概念出现的不准确和不深刻的理解。准确理解教学反思的概念、具有强烈的反思意识是教师开展有效的教学反思行为的理论前提和根本保证,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针对小学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的专题培训。

三、解决对策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改变目前农村小学教师缺乏教学反思意识的现状,高等师范院校应肩负起针对农村小学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师教育的专题培训的重任,强化小学教师的反思意识,提高小学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使农村小学教师尽快成长为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反思型教师。笔者结合自身的反思理论探究和对浏阳农村在职小学教师的教学实践的了解,探索出两套培训模式。具体培训模式和步骤如下:

(一)以“参与式”培训模式培养教师的案例分析和案例撰写能力

“参与式”培训模式是指高校的教师教育者以参与式的方法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在这种培训模式中,教师教育者的角色由传统意义上的信息提供者转化为促进者、参与者和帮助者,同时,教师教育者高度关注资源的生成与传递,把受训者的经历和经验作为培训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体步骤为:步骤一:教师教育者帮助受训教师确定研究主题,并对教育案例的本质作出解释在案例主题的确定过程中,教师教育者应与受训教师分享两个基本原则:一是案例的主题应有一定的普遍性,能给人启示;二是案例主题应具有教育意义,能体现出一定的教育理念。关于教育案例的本质,吕洪波认为教育案例是“对一个真实的教学活动情景的描述,其中包含有明显的教育疑难问题及矛盾冲突,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步骤二:教师教育者向受训教师介绍案例分析的模式案例分析的模式通常为:(1)教师教育者指导受训教师选取具有真实性、完整性,典型性和启发性的案例材料。也可以是教师教育者替受训教师选取教学案例。(2)案例选定以后,教师教育者引领受训教师对案例的基本结构进行分析,并对案例的内容从整体上进行把握。(3)确定案例的焦点问题。案例是为了充分展示某一教学问题而用的,因此,学会抓住案例的核心问题是案例研究中最为关键的环节。(4)教师教育者组织受训教师分析案例描述中所能体现的结论。因为对同一教学事件,不同的教师通常会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更重要的任务是教师教育者应组织受训教师分析出不同的教师得出不同结论的原因,以助受训教师更深刻的认识他人的观念。步骤三:受训教师具备一定的案例分析能力后,教师教育者着手培养他们的案例撰写能力作为初次撰写教育案例的受训教师,教师教育者应参与到他们的案例主题的确定过程中,因为主题是案例的灵魂。教师教育者可以采用的方法是让受训教师“思考有什么教学事件特别想跟人诉说,并且思考想倾诉的原因是什么,所得出的原因就是案例主题形成的基础”。案例撰写的第二个环节是收集案例素材,素材的收集方式很多,最基本的方式是案例撰写者对自己或他人的课堂教学进行实录,或对案例相关的人物进行深度访谈。

(二)以“问题式”培训模式培养教师的课堂教学叙事研究能力

“问题式”培训模式是以问题为中心,教师教育者和受训教师共同面对不确定的问题,以解决问题的过程为学习过程的训练模式。在这种培训模式中,教师教育者没有固定的培训任务,开展的是动态的、不确定的促进和协助工作。其步骤为:步骤一:教师教育者帮助受训教师确定研究“问题”研究“问题”的来源途径有三:一是教师教育者通过调研、问卷调查、课堂观察或教师访谈等途径了解到的小学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二是可以让受训教师进行总结和反思,列出自己的需求和教学问题。三是受训教师在理论培训后,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进一步反思,提出自己在实践中的困惑问题。步骤二:教师教育者帮助受训教师弄清教学叙事研究的本质受训教师深刻理解教学叙事研究的本质是有效开展叙事研究的根本保证。叙事研究是指“研究者通过收集和讲述个体的教育生活故事,描述个体的教学日常生活,进而在解析和重构教学叙事材料过程中对其行为和经验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步骤三:教师教育者指导受训教师怎样建构叙事研究现场文本建构教学叙事研究的现场文本的方式很多,易于小学教师采用的方式有:教学日记,教师故事,参与式观察记录,研究性访谈记录,师生之间或同行之间的对话等。步骤四:教师教育者指导受训教师怎样将叙事研究现场文本转化为研究文本建构研究文本就是教师对故事进行重新讲述,这是叙事研究中的重点,也是叙事研究过程中的难点,“当前我国的教育叙事研究成果中,多数作品不缺原始故事,缺少的是重新组织故事并由此逻辑地发现教育经验及其意义的技术和智慧。”从技术上来讲,从现场文本到研究文本需要经过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教师对收集到的现场文本进行整理归类,并确定所诉说的故事所蕴涵的关键点和教育意义。第二个阶段是教师理清故事的基本要素,对故事进行重新编写。课堂教学叙事研究的最终研究文本的呈现方式有:著作,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其中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的基本结构包括三大部分,分别是:题目部分(内含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部分(内含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研究的实施,研究的结果,结论),结尾部分(内含注释和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