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工作总结十篇

时间:2023-10-17 17:37:45

艺术教育工作总结

艺术教育工作总结篇1

一、高度重视,加强管理

我校高度重视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将其作为素质教育突破口,加大艺术教育师资力量的配备,无论在艺术教育课堂教学中还是课外艺术活动辅导上,都配备了具有较强专业技能和高度责任感的教师任教,信息技术也在艺术教育中得到合理化应用。加强艺术教育管理,加大艺术活动开展力度,始终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我校艺术教育管理更具规范化,促进了我校艺术教育的整体发展。

二、普及艺教,重点提高

全面加强普及性艺术教育活动,并结合课程改革目标,加强艺术课堂教育,使艺术课程更具艺术性和规范化,强化艺术基础教育。重点开展了学校的三团(合唱团、舞蹈团、军乐团)一队(电声乐队)一社(少儿书画社)活动,采取了务实高效的活动态度。保证活动时间和效果,取得良好的成绩。带动了学校整体艺术教育的发展。各活动小组积极投入活动,为我校的第二届艺术节做必要准备。

三、加强艺术教育活动,成绩显著

艺术教育工作总结篇2

一、学校疫情防控工作

(一).统一领导,加强机制建设。

县教育局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县教育局关于切实做好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县教育系统常态化疫情防控精准管理工作方案》等各类文件,实施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工作机制,各有关部门24小时待命。落实校园封闭和值守制度,实施精准管理,加强督查指导,确保疫情防控工作稳步推进。

(二)精准摸排,实施人员流动管控。

各校(单位)都指定专人负责信息统计报告,实现无缝衔接。推出健康上报举措(钉钉打卡),精准掌握全体师生流动情况。实行外出请假制度,明确疫区禁入制度,落实联防联控机制,对返回人员严格按要求隔离管理,彻底消除交叉感染隐患。截止目前外出人数为:学生1106名,教师860名,未出现安全问题。

(三)加强培训,提升工作人员能力。

多次开展防控工作专业化培训,举办各级各类学校防控开学演练现场会,不断巩固和提升学校领导和工作人员的防控工作能力。

(四)积极争取,全力做好防疫物资调配。

积极向县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争取足量的口罩、测温门、测温仪、消毒液、洗手液、酒精等各类防疫物资,统筹分配到到各基层学校,指导各校科学合理的使用。各校结合实际及时补充物资,确保物资满足学校防控需求。

(五)错峰错时,科学调配复课复学工作。

在疫情防控初期统一实施线上授课的同时,结合本地实情,科学制定各级各类学校复课计划,有序、稳步推进学生复课,确保教育教学工作恢复正常,确保在校师生健康和安全。

(六)强化宣传,引导师生正确面对疫情

自1月21日起,先后通过各种网络媒介,转发疫情防控文件、宣传教育等材料百余份,组织开展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防控教育活动,提升全体师生和家长防疫能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成立了心理专家团队,设置了心理咨询热线,引导师生和家长正确认识疫情防控工作。

二、学校体育工作

1、上好体育课和课外活动。疫情期间,在保证满足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前提下,全县各学校均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坚持每天一小时阳光体育活动和大课间活动,适当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锻炼活动,不断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疾病抵抗力。按期完成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检测上报工作,全县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分别为小学97.6%、初中96.9%、高中95.7%。受疫情影响,今年的中考体育考试取消,按照州局要求,各校给予直接评分上报并进行公示。

2、坚持贯彻执行《州校园足球改革实施意见》,继续推进校园足球工作深入开展,加快校园足球运动普及提高。各学校坚持上好每周至少一节足球课,抓好课余足球队训练指导工作。投入校园足球专项经费6余万元,组织开展校园足球冬训营,参加了全州中小学足球赛、锦标赛等。目前我县有14所部级校园足球特色校,3所部级足球特色幼儿园(一幼、二幼、明幼)。

3、坚持实施《县“冰雪天地,快乐体育”工程实施方案》,指导全县学校上好冰雪课程,四所部级冰雪运动特色校为引领,积极开展全县校园冰雪运动。落实省民生实事项目,为三小配备4万元器材设备。组织冬训营活动,举办了县冬季速滑比赛,参加了州暑期冰上项目精英训练营,参加了省青少年短道速滑锦标赛、州中小学短道速滑、速度滑冰比赛。

4、其他方面:举办了全县中小学生乒乓球比赛。

5、在参加的各项比赛中,荣获全州中小学足球赛初中组亚军,全州中小学排球赛小学女子季军。荣获全省青少年短道速滑锦标赛乙组1金1银。全州中小学速滑锦标赛6金6银2铜,全州中小学速滑比赛2金6银3铜。荣获全州中小学乒乓球比赛团体、单打6金2银4铜。荣获省青少年公路自行车锦标赛甲组3金。

三、学校科技艺术工作

1、加强艺术教育指导,提高教学质量。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督促进修学校在常规教学指导的基础上,从集体备课、教案、课堂教学、课程建设等方面入手,以《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为依据进行质量考核评价,确保音美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艺术教师的综合素质。今年阳光招聘6名艺术教师,不断充实专业教师队伍。通过开展线上线下等多种教学活动,不断培养艺术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基本功。

3、开展活动方面。举办了“科技,艺术,梦想”县遴选第二十八届省青少年科技艺术作品大赛现场评选活动,从22所学校报送的259件作品中评选出了110幅作品参加第二十八届省青少年科技艺术大赛。组织全县参加第十五届省青少年模型竞赛活动,荣获2个一等奖、2个三等奖。响应省“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进校园”活动,组织近千名学生观看了以线上科普方式展播的——《科学家讲科学》活动。组织开展《传承的力量》作品征集活动。上报万宝中学、三中、安林中学、两江小学四所学校为省第二批美育特色校。

四、学校卫生工作

1、严格贯彻落实国家、省、州等文件精神,加大对学校卫生工作的指导监查力度,积极开展各项工作,确保学生健康成长。大力开展校园爱国卫生运动,构建和谐整洁的美丽校园;开展“国际禁毒日”宣传教育活动,积极落实青少年预防教育“五个一”活动,在校园中牢固树立“珍爱生命、拒绝”的意识,实现“校园无、学生不吸毒”的目标;积极组织开展艾滋病防控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形成常态、形成机制、形成氛围,促进青年学生身心健康。联合卫健局组织开展年度全县学生体检工作并做好统计分析。组织了2020年红十字“爱心点亮未来,圆梦助学行动”助学金发放仪式,总计为111名学生发放了90500元。

2、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同时,针对本地区常见呼吸道传染病易发状况,教育局提出明确要求,科学指导各校积极应对各类传染病防控工作,加强晨午晚检,加强师生健康监测,做好因病缺课记录,严格落实传染病报告制度。加强室内消毒通风工作,保持人员安全距离,确保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3、积极开展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和主题教育校园食品安全整治工作,严格执行学校传染病防控、食品安全联检制度(全年至少6次以上),加大检查指导力度,及时解决存在问题消除隐患,为全县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安全保障。积极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力争在年底实现全县学校食堂全覆盖,确保校园食品安全得到全方位保障。坚持食品安全校长负责制,由专人具体负责食品安全工作,职责清晰,任务明确,学校重点部位卫生管理、食品原料采购、加工流程监督、食品留样、校级领导、家长陪餐制、各项工作记录等重点工作按要求落实到位,实现全年无安全责任事故。

4、继续加强学校卫生保健等相关人员的培训力度,努力打造一支综合素质过硬的学校卫生安全工作队伍,为全县广大师生的卫生安全保驾护航。联合卫健局组织举办全县学校、幼儿园保健医、保育员、食堂管理员的培训会(7月);举办全县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开学演练、培训会(4.5.6.7月);组织全县幼儿园进行开学演练(9月份);举办2020年全县学校、幼儿园食品安全工作培训会议(6月)、参加全州校安会、食品安全会(6月);举办禁毒预防教育数字化平台应用培训班(10月)。

五、学校国防教育工作

艺术教育工作总结篇3

关键词: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研究报告;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艺术教育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美育实施的效果。加强学校艺术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素质教育的实施为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艺术教育正面临着建国以来难得的机遇。

学校艺术教育与学校其他方面教育相比较,有着自身的特点与规律。它是一种实践性、参与性、感染性很强的教育活动。因此,学校艺术教育无论在教学内容上还是在实施途径上,都包括三个主要方面,一是艺术课程教学,二是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三是校园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发挥着显性和隐性的育人作用。

中国85%左右的学校在农村,75%的学生在农村,农村艺术教育的发展直接影响整个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几年,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很快,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的开课率大幅提高;教学改革不断深入;艺术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较快;艺术教育投入有所增加,办学条件有所改变。但从整体上看,农村学校艺术教育仍然是整个学校教育中最薄弱环节,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不够明确,造成一些学校只重视少数尖子、忽视面向全体;重视比赛、忽视教学。仅仅把艺术教育的外显成果作为响应素质教育的举措。二是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给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任务、提供了新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对艺术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使部分艺术教师原有学历的知识结构及教育教学思想严重落后于时代的要求。另外,农村艺术教育基本条件建设相对薄弱,教学、科研和管理还相对落后的问题也普遍存在。以上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明确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提高对艺术教育性质、作用的认识,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艺术教师队伍,进而探索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是当前艺术教育面临的首要任务。

二、实验的设计

1.实验目标。结合农村学校现状,拟着重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现状、问题的调查研究;(2)艺术教育在农村学校教育中的作用;(3)艺术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4)艺术教育内容三个方面的关系;(5)农村学校艺术教育资源共享研究。

上述问题的解决,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为“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现状、问题和对策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为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健康顺利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

2.实验时间。计划从2004年4月至2005年7月完成,实际完成从2004年4月至2008年12月。由于最初估计不足,在课题实验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对于课题研究中涉及的每一个问题研究解决不是那么容易的,如果时间过于仓促,课题的研究就不可能深入,也就失去了我们研究此课题的实际意义。因此,从课题研究的实际出发,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科学负责的精神,决定延时结题,求得更加真实有推广价值的实验研究结果。

3.实验研究对象。以课题组成员为核心,在教育局体卫艺科和教研室艺术教研组的指导下,调动全县艺术教师广泛参与,以艺术课程教学,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校园文化建设三个方面为切入点,研究对象涵盖全县所有中小学校。

4.实验研究的内容与方法。实验研究的主要内容:(1)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现状、问题的调查研究;(2)艺术教育在农村学校教育中的作用;(3)艺术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4)艺术教育内容三个方面的关系;(5)农村学校艺术教育资源共享研究。

实验研究的方法:(1)分析研讨法:搜集国内外有关艺术教育的理论文献,结合中国有关艺术教育的法规和规程,进行研讨、分析,借以提高对艺术教育的认识;(2)追踪调查法:将理论研究与艺术教育实践相结合,深入学校、深入课堂,结合实际调查研究,探寻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途径与方法;(3)实验总结法: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开展有针对性地变革研究,分析其发展轨迹和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使之上升为具有普遍规律的理论,使农村学校艺术教育改革超越经验的局限性,步入科学化的轨道。

5.实验研究原则。(1)实践性原则:课题研究的着力点要立足现有条件实际,立足学校、教师、学生实际需要;结合实际工作去研究探讨。(2)统一性原则:课题研究要以课程改革理念为指针,所有研究务必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3)可操作性原则:农村艺术教育积账很多,我们的研究既要有超前意识,更要立足实际,避免海市蜃楼似的虚无缥缈,要符合实际。(4)开放性原则:围绕课题研究的中心问题所展开的各个问题的研究要互相结合,互相作用,不要割裂开来;另外除了课题组成员外,还要广泛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形成边研究、边促进的良好局面。

三、实验研究的程序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建立机构:建立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制订课题研究计划,做好课题开题的宣传与发动,明确课题组成员的任务与行动计划。

负责人:孙伯旭

成员:王卫欣 王东霞 刘秀云 刘艳红 刘强

张志文 赵红 赵江汉 张娟 邱文红

李春燕 张淑艳 李提姗 王红艳 冯敏

张文杰 魏巍

2.学习调研:发动课题组成员查找有关艺术教育理论资料,搜集当前对艺术教育论述的最新信息;组织课题组人员进行座谈,明确各自所负责研究的内容;对各自所研究的内容进行交流,通过相互沟通明确目标,形成共识,使研究达到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分工合作。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围绕: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现状、问题的调查研究;艺术教育在农村学校教育中的作用;艺术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艺术教育内容三个方面的关系;农村学校艺术教育资源共享研究等内容,成立五个研究小组,课题组人员任组长,吸收部分青年骨干教师参与研究。

2.各研究小组针对各自的研究内容,通过调研、座谈、问卷等形式,了解广大校长、教师、学生对艺术教育的看法、感受和需要。

3.通过实践为理论提供依据,开展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及课外艺术活动,结合所研究内容进行总结,为课题研究寻找支点,提供依据。

4.适时组织各种交流、比赛,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成果以论文、教学叙事、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实录等形式加以检验,倾听各方意见和建议,进而增加研究人员的自信心,也使研究成果得以推广。

5.定期交流,总结修正。每学期至少二次组织课题组成员汇报会,对研究进程与成果、内容进行调整和分析,对实验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加以解决,研究布置下阶段的研究行动计划。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1.总结归整。通过对五个方面内容研究的分析、总结、提炼,完成《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的实验报告及相关材料的总结工作。

2.归纳研究过程中形成的相关成果,以论文集、音视频实录等形式整理汇编。

3.召开研讨会,通过交流、观摩等形式对研究成果进行宣传、推广,以检验成果的科学性、可行性、整体性、发展性、可操作性,使之更加完善。

4.归纳整理,申请鉴定。对需要评审的相关课题资料汇总,提请专家评审组对报告及相关成果进行学术鉴定,并呈送上一级课题领导机构审批。

四、实验研究的成果

(一)深化了艺术教师对艺术教育的认识

1.缺失艺术教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缺乏艺术素养的学生不是全面发展的学生。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艺术教育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美育实施的效果。加强学校艺术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要求。缺失艺术教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没有接受艺术教育的人是不完全的人。

2.让每个农村学生成为艺术教育的受益者。艺术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平等地接受艺术教育是每个学生应有的权利,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艺术教育的受益者是公平教育的要求和体现。如果农村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能学同样的数理化,却不能享受同样的艺术教育,那就不是真正的教育公平。

3.让每个农村孩子的眼睛亮起来。艺术教育具有实践性、参与性的特点,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营造了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实践证明,每一个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一样,都具有感受美、表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天赋和潜能。学校艺术教育就是要发现、激发、调动、激励、培养、发展农村学生的这种天赋和潜能,让每一个农村学生成为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人。

4.艺术教育对于全面提升国民艺术素养具有的基础性作用。艺术教育是“人本”教育,不是“文本”教育;艺术教育是“艺术”教育,不是“技术”教育。意识决定行为,对农村学校艺术教育性质和作用的认识,使艺术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改变就技术教技术,改变照本宣科的教育方式,解决了艺术教师原有学历的知识结构及教育教学思想严重落后于时代要求的问题。在艺术教育实施中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开启心智,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明确了艺术教育三个方面的关系

认识的提高为很好的处理艺术教育三个方面的关系奠定了基础。明确了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使艺术教育工作能够高效率的进行。在2007年和2008年的艺术工作中,广大教师根据全年的工作安排,结合自己的实际,协调安排好课堂教学和课外、校外艺术活动的关系,改变了有艺术活动就停开艺术课的现象。体现了广大教师对艺术教育三方面内容的把握意识和协调能力。

(三)促进了艺术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通过参与研究,使广大教师明确了当前形势下如何强化自身素质,解决了艺术教师原有学历的知识结构及教育教学思想严重落后于时代要求的问题,形成一支业务素质过硬的、能够满足学校艺术教育需要的艺术教师队伍。为了达到以研究促提高的目的,我们在2007年举办了“宁河县艺术教师基本功比赛”,既促进了艺术教师素质的提高,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四)加强了艺术教育资源的共享

课题研究大大强化了艺术教师相互之间的交流,为全县艺术资料和设备资源、人力资源等艺术教育资源的共享创造了条件。2005年,我们对全县艺术教育设备、资料等进行了统计,除了大件设备外,所有物质材料形成全县流通,相互支援的政策,将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同时材料的交流进一步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往,改变了过去各自为战、信息闭塞的局面。

(五)提高了艺术教师对教育科研的认识

课题研究使我们有机会把艺术教师从各校的“角落”里拉出来,给他们提供交流、展示的舞台,使他们意识到教育科研在我们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更新了教师们的教育观念、教学理念,大大提高了自身素养。最近几年,在全国及市、县组织的论文评比,教师基本功大赛及各种艺术教育获得中,课题组成员获得了许多优异的成绩,证明了课题实验对于提升艺术教师的综合素质具有显著的作用。

(六)形成了良好的艺术教师研讨交流的运行机制

经过几年的研究,使我们形成了一个很好的艺术教育研究氛围,在教育局体卫艺科和教研室的支持下,我们形成了每年搞不少于四次的研讨会,每年搞一次教师基本功比赛,彻底改变了艺术教师在学校“形单影只”的局面,给他们营造一个温馨充实的“家”;随时更新全县艺术教育资源配置统计,充分发挥资料的利用效率,达到资源共享。

实践证明,只有解决了认识问题,才能保证艺术教育的方向正确;只有形成一支高素质的艺术教师队伍,艺术教育的开展才有保障,只有相互合作,达到艺术教育资源共享,才能使艺术教育工作形成合力,高效率的开展。

五、对课题实验研究的认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我们在研究中经常会有困惑,“应试教育”、功利思想、领导对艺术教育的认识等等问题,总使我们有被挤压、被边缘化的感觉。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感觉我们的研究工作总是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徘徊,总是有一种想突破但又不能的感觉。我们在反问,我们所确立的研究目标是不是出现了问题?但得到的回答是:我们的研究方向还是科学合理的,也是当前农村艺术教育必须要解决的问题。那是什么在隐约地制约着我们呢?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制约我们发展的恰恰是当前艺术教育管理机制的不科学。当前以校为单位的艺术教师管理模式,使艺术教师的工作受到很多环节的制约,这些制约就像很多座大山,阻隔在广大艺术教师之间,这样的管理模式也使所有艺术教育工作在落实的过程中层层衰减;另外,我们在“艺术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的研究中发现,不论是以校为单位的艺术教师管理模式,还是从要求学生全面接受艺术教育的角度,都要求艺术教师必须具备综合的素质,尤其是综合艺术素质,但又有多少教师能够真正达到这个标准呢,这样的要求符合客观现实吗?

所有问题的提出使我们发现,我们在研究过程中之所以会有困惑,恰恰是因为我们的研究是在当前的管理机制下进行的,大前提决定了事物的结果。包括全国的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如果不在艺术教育管理模式上有所突破,就谈不上艺术教育的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几年的研究使我们深深地感到,我们的研究夯实了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基础,但改变现有的艺术教育管理机制,是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科学、健康发展的保障。可以说这是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两个轮子。

随着时代的进步,随着艺术教育管理机制研究的加强与深入,具有科学性、可行性、整体性、发展性和可操作性的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将更加完善,将更加有力地推动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健康顺利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万丽君.走向公平的艺术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17-42.

[2]王安国,吴斌.《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3]巴班斯基.中学教学方法选择[m].张定璋,高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4]高校艺术院校.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

艺术教育工作总结篇4

关键词: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研究报告;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8-0233-03

一、问题的提出

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艺术教育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美育实施的效果。加强学校艺术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素质教育的实施为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艺术教育正面临着建国以来难得的机遇。

学校艺术教育与学校其他方面教育相比较,有着自身的特点与规律。它是一种实践性、参与性、感染性很强的教育活动。因此,学校艺术教育无论在教学内容上还是在实施途径上,都包括三个主要方面,一是艺术课程教学,二是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三是校园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发挥着显性和隐性的育人作用。

中国85%左右的学校在农村,75%的学生在农村,农村艺术教育的发展直接影响整个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几年,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很快,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的开课率大幅提高;教学改革不断深入;艺术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较快;艺术教育投入有所增加,办学条件有所改变。但从整体上看,农村学校艺术教育仍然是整个学校教育中最薄弱环节,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不够明确,造成一些学校只重视少数尖子、忽视面向全体;重视比赛、忽视教学。仅仅把艺术教育的外显成果作为响应素质教育的举措。二是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给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任务、提供了新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对艺术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使部分艺术教师原有学历的知识结构及教育教学思想严重落后于时代的要求。另外,农村艺术教育基本条件建设相对薄弱,教学、科研和管理还相对落后的问题也普遍存在。以上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明确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提高对艺术教育性质、作用的认识,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艺术教师队伍,进而探索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是当前艺术教育面临的首要任务。

二、实验的设计

1.实验目标。结合农村学校现状,拟着重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现状、问题的调查研究;(2)艺术教育在农村学校教育中的作用;(3)艺术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4)艺术教育内容三个方面的关系;(5)农村学校艺术教育资源共享研究。

上述问题的解决,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为“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现状、问题和对策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为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健康顺利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

2.实验时间。计划从2004年4月至2005年7月完成,实际完成从2004年4月至2008年12月。由于最初估计不足,在课题实验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对于课题研究中涉及的每一个问题研究解决不是那么容易的,如果时间过于仓促,课题的研究就不可能深入,也就失去了我们研究此课题的实际意义。因此,从课题研究的实际出发,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科学负责的精神,决定延时结题,求得更加真实有推广价值的实验研究结果。

3.实验研究对象。以课题组成员为核心,在教育局体卫艺科和教研室艺术教研组的指导下,调动全县艺术教师广泛参与,以艺术课程教学,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校园文化建设三个方面为切入点,研究对象涵盖全县所有中小学校。

4.实验研究的内容与方法。实验研究的主要内容:(1)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现状、问题的调查研究;(2)艺术教育在农村学校教育中的作用;(3)艺术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4)艺术教育内容三个方面的关系;(5)农村学校艺术教育资源共享研究。

实验研究的方法:(1)分析研讨法:搜集国内外有关艺术教育的理论文献,结合中国有关艺术教育的法规和规程,进行研讨、分析,借以提高对艺术教育的认识;(2)追踪调查法:将理论研究与艺术教育实践相结合,深入学校、深入课堂,结合实际调查研究,探寻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途径与方法;(3)实验总结法: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开展有针对性地变革研究,分析其发展轨迹和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使之上升为具有普遍规律的理论,使农村学校艺术教育改革超越经验的局限性,步入科学化的轨道。

5.实验研究原则。(1)实践性原则:课题研究的着力点要立足现有条件实际,立足学校、教师、学生实际需要;结合实际工作去研究探讨。(2)统一性原则:课题研究要以课程改革理念为指针,所有研究务必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3)可操作性原则:农村艺术教育积账很多,我们的研究既要有超前意识,更要立足实际,避免海市蜃楼似的虚无缥缈,要符合实际。(4)开放性原则:围绕课题研究的中心问题所展开的各个问题的研究要互相结合,互相作用,不要割裂开来;另外除了课题组成员外,还要广泛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形成边研究、边促进的良好局面。

三、实验研究的程序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建立机构:建立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制订课题研究计划,做好课题开题的宣传与发动,明确课题组成员的任务与行动计划。

负责人:孙伯旭

成员:王卫欣 王东霞 刘秀云 刘艳红 刘强

张志文 赵红 赵江汉 张娟 邱文红

李春燕 张淑艳 李提姗 王红艳 冯敏

张文杰 魏巍

2.学习调研:发动课题组成员查找有关艺术教育理论资料,搜集当前对艺术教育论述的最新信息;组织课题组人员进行座谈,明确各自所负责研究的内容;对各自所研究的内容进行交流,通过相互沟通明确目标,形成共识,使研究达到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分工合作。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围绕: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现状、问题的调查研究;艺术教育在农村学校教育中的作用;艺术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艺术教育内容三个方面的关系;农村学校艺术教育资源共享研究等内容,成立五个研究小组,课题组人员任组长,吸收部分青年骨干教师参与研究。

2.各研究小组针对各自的研究内容,通过调研、座谈、问卷等形式,了解广大校长、教师、学生对艺术教育的看法、感受和需要。

3.通过实践为理论提供依据,开展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及课外艺术活动,结合所研究内容进行总结,为课题研究寻找支点,提供依据。

4.适时组织各种交流、比赛,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成果以论文、教学叙事、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实录等形式加以检验,倾听各方意见和建议,进而增加研究人员的自信心,也使研究成果得以推广。

5.定期交流,总结修正。每学期至少二次组织课题组成员汇报会,对研究进程与成果、内容进行调整和分析,对实验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加以解决,研究布置下阶段的研究行动计划。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1.总结归整。通过对五个方面内容研究的分析、总结、提炼,完成《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的实验报告及相关材料的总结工作。

2.归纳研究过程中形成的相关成果,以论文集、音视频实录等形式整理汇编。

3.召开研讨会,通过交流、观摩等形式对研究成果进行宣传、推广,以检验成果的科学性、可行性、整体性、发展性、可操作性,使之更加完善。

4.归纳整理,申请鉴定。对需要评审的相关课题资料汇总,提请专家评审组对报告及相关成果进行学术鉴定,并呈送上一级课题领导机构审批。

四、实验研究的成果

(一)深化了艺术教师对艺术教育的认识

1.缺失艺术教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缺乏艺术素养的学生不是全面发展的学生。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艺术教育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美育实施的效果。加强学校艺术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要求。缺失艺术教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没有接受艺术教育的人是不完全的人。

2.让每个农村学生成为艺术教育的受益者。艺术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平等地接受艺术教育是每个学生应有的权利,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艺术教育的受益者是公平教育的要求和体现。如果农村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能学同样的数理化,却不能享受同样的艺术教育,那就不是真正的教育公平。

3.让每个农村孩子的眼睛亮起来。艺术教育具有实践性、参与性的特点,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营造了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实践证明,每一个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一样,都具有感受美、表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天赋和潜能。学校艺术教育就是要发现、激发、调动、激励、培养、发展农村学生的这种天赋和潜能,让每一个农村学生成为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人。

4.艺术教育对于全面提升国民艺术素养具有的基础性作用。艺术教育是“人本”教育,不是“文本”教育;艺术教育是“艺术”教育,不是“技术”教育。意识决定行为,对农村学校艺术教育性质和作用的认识,使艺术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改变就技术教技术,改变照本宣科的教育方式,解决了艺术教师原有学历的知识结构及教育教学思想严重落后于时代要求的问题。在艺术教育实施中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开启心智,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明确了艺术教育三个方面的关系

认识的提高为很好的处理艺术教育三个方面的关系奠定了基础。明确了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使艺术教育工作能够高效率的进行。在2007年和2008年的艺术工作中,广大教师根据全年的工作安排,结合自己的实际,协调安排好课堂教学和课外、校外艺术活动的关系,改变了有艺术活动就停开艺术课的现象。体现了广大教师对艺术教育三方面内容的把握意识和协调能力。

(三)促进了艺术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通过参与研究,使广大教师明确了当前形势下如何强化自身素质,解决了艺术教师原有学历的知识结构及教育教学思想严重落后于时代要求的问题,形成一支业务素质过硬的、能够满足学校艺术教育需要的艺术教师队伍。为了达到以研究促提高的目的,我们在2007年举办了“宁河县艺术教师基本功比赛”,既促进了艺术教师素质的提高,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四)加强了艺术教育资源的共享

课题研究大大强化了艺术教师相互之间的交流,为全县艺术资料和设备资源、人力资源等艺术教育资源的共享创造了条件。2005年,我们对全县艺术教育设备、资料等进行了统计,除了大件设备外,所有物质材料形成全县流通,相互支援的政策,将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同时材料的交流进一步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往,改变了过去各自为战、信息闭塞的局面。

(五)提高了艺术教师对教育科研的认识

课题研究使我们有机会把艺术教师从各校的“角落”里拉出来,给他们提供交流、展示的舞台,使他们意识到教育科研在我们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更新了教师们的教育观念、教学理念,大大提高了自身素养。最近几年,在全国及市、县组织的论文评比,教师基本功大赛及各种艺术教育获得中,课题组成员获得了许多优异的成绩,证明了课题实验对于提升艺术教师的综合素质具有显著的作用。

(六)形成了良好的艺术教师研讨交流的运行机制

经过几年的研究,使我们形成了一个很好的艺术教育研究氛围,在教育局体卫艺科和教研室的支持下,我们形成了每年搞不少于四次的研讨会,每年搞一次教师基本功比赛,彻底改变了艺术教师在学校“形单影只”的局面,给他们营造一个温馨充实的“家”;随时更新全县艺术教育资源配置统计,充分发挥资料的利用效率,达到资源共享。

实践证明,只有解决了认识问题,才能保证艺术教育的方向正确;只有形成一支高素质的艺术教师队伍,艺术教育的开展才有保障,只有相互合作,达到艺术教育资源共享,才能使艺术教育工作形成合力,高效率的开展。

五、对课题实验研究的认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我们在研究中经常会有困惑,“应试教育”、功利思想、领导对艺术教育的认识等等问题,总使我们有被挤压、被边缘化的感觉。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感觉我们的研究工作总是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徘徊,总是有一种想突破但又不能的感觉。我们在反问,我们所确立的研究目标是不是出现了问题?但得到的回答是:我们的研究方向还是科学合理的,也是当前农村艺术教育必须要解决的问题。那是什么在隐约地制约着我们呢?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制约我们发展的恰恰是当前艺术教育管理机制的不科学。当前以校为单位的艺术教师管理模式,使艺术教师的工作受到很多环节的制约,这些制约就像很多座大山,阻隔在广大艺术教师之间,这样的管理模式也使所有艺术教育工作在落实的过程中层层衰减;另外,我们在“艺术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的研究中发现,不论是以校为单位的艺术教师管理模式,还是从要求学生全面接受艺术教育的角度,都要求艺术教师必须具备综合的素质,尤其是综合艺术素质,但又有多少教师能够真正达到这个标准呢,这样的要求符合客观现实吗?

所有问题的提出使我们发现,我们在研究过程中之所以会有困惑,恰恰是因为我们的研究是在当前的管理机制下进行的,大前提决定了事物的结果。包括全国的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如果不在艺术教育管理模式上有所突破,就谈不上艺术教育的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几年的研究使我们深深地感到,我们的研究夯实了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基础,但改变现有的艺术教育管理机制,是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科学、健康发展的保障。可以说这是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两个轮子。

随着时代的进步,随着艺术教育管理机制研究的加强与深入,具有科学性、可行性、整体性、发展性和可操作性的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将更加完善,将更加有力地推动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健康顺利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万丽君.走向公平的艺术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17-42.

[2]王安国,吴斌.《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3]巴班斯基.中学教学方法选择[M].张定璋,高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4]高校艺术院校.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

艺术教育工作总结篇5

关键词:多元文化;群众艺术教育;以人为本

进入21世纪以来,文化日益多元化。在这种多元文化背景下,我国群众艺术教育面临着新的形势与问题,肩负着新任务,也有着新内涵。对此,群众艺术教育必须以全新的思路与举措来应对,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从群众艺术教育意义新识、原则新解、内容新扩、方式新创四个层面,对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群众艺术教育展开探讨。

一、群众艺术教育意义新识

当今文化背景下,我国群众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对群众艺术教育的重要意义形成全新的认识。只有在思想认识上充分理解艺术教育在当今文化背景下的重要意义,才能做好全新的群众艺术教育工作。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文化的世界。文化的重要意义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所谓文化,“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有时又专指教育、科学、文学、艺术、体育等方面的知识与设施。”①也就是说,文化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许多人认为:国家与民族之间各种各样的竞争,归根结底都是文化的竞争。因为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与血脉,文化素质是国民素质的核心与生命。因此,在当今的文化背景下观照、考量群众艺术教育工作,就需要从文化的视角、文化的高度、文化的深度来认识这一问题。艺术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群众艺术教育自然是群众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群众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而不是培养专门的艺术家。在当下快节奏的高科技电子化时代,艺术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科技的发展得到了进一步的普及。艺术教育的重要功能——普及艺术知识,提高人的艺术修养、想像力和创造力,陶冶人的情感,净化人的心灵,美化人的人格等,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因此,“艺术教育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于全民族精神素质的提高,对于人文精神的高扬,都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②

二、群众艺术教育原则新解

当今文化背景下我国群众艺术教育的第二个问题,是关于群众艺术教育原则的新解读。教育原则作为教育工作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也是教育规律的客观反映与教育经验的科学总结,其对于群众艺术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新形势下群众艺术教育工作也必然有新的教育原则,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四项:

(一)人性化原则

21世纪是一个人性化时代,“以人为本”是时代的主题。群众艺术教育在新的文化背景下,必须遵循人性化教育原则,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文化主体与文化主人的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认真贯彻“人民群众是文化的主人”的思想;认真贯彻“教育就是服务”的思想。群众艺术教育工作者在群众艺术教育活动中,应与群众交朋友,手牵手、心连心,实现情感的互动,在双向交流中实施艺术教育;要充分考虑到群众的文化需求、艺术爱好、艺术特长;要根据不同人群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艺术教育,最大限度地做到因材施教。在群众艺术教育过程中,群众艺术教育工作者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权益,促进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让艺术教育成果惠及所有的人民群众。

(二)科学化原则

群众艺术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科学规律,坚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不可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所谓“科学化”,指的是按照科学规律办事,而“科学”则是运用规律、定律、定理、范畴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与规律的知识体系。它是社会意识形式之一。按研究对象的不同,科学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哲学、数学;按与实践的不同关系,其又分为理论科学、技术科学、应用科学等。科学来源于社会实践,并服务于社会实践。邓小平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在党的十七大上,总书记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指明了我们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战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和新的中国国情相结合达到了新的高度和阶段。”为此,群众艺术教育必须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进行符合科学特点与科学规律的运作,切忌主观随意性。

(三)普及化原则

群众艺术教育工作要坚持群众文化的普及化原则,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在提高的指导下普及;不可贪大求洋,片面追求高精尖和高大上。普及指的是普遍地传到所有地区;或普遍推广,做到大众化,而不是小众化。群众艺术教育要力争做到全方位覆盖,尤其对于老少边穷地区,更要加强群众艺术教育工作,要从文化扶贫的高度,强化艺术教育工作。因此,要对群众艺术教育工作制定总体规划,落实实践路线图与时间表,以使普及化原则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四)通俗化原则

群众艺术属于俗文化范畴,通俗性、浅显性、草根性是其基本属性。因此,群众艺术教育工作也要坚持通俗化原则,尤其是在当今文化背景下,不要走向“片面高雅”的误区。所谓“通俗化”,指的是浅显易懂,符合一般人的审美水平和需要。作为通俗文化的群众文化,可以出艺术精品,但并不能以出艺术精品为唯一目标和核心任务,而应首先做到以俗通众、以俗达雅,逐步实现雅俗共赏的目的。

三、群众艺术教育内容新扩

当今文化背景下我国群众艺术教育的第三个问题,是关于群众艺术教育内容的新拓展。群众艺术教育的内容,是整个群众艺术教育的凭借与依托、核心与保证。因此,新的文化背景下,群众艺术教育的内容也必须有新的扩展。

(一)多样性

当今文化背景下,群众艺术教育要以新的艺术内容为主,实现教育内容的多样性,如将网络艺术创作(网络音乐、网络绘画、网络书法等)纳入群众艺术教育的范畴。

(二)娱乐性

当今文化背景下,群众艺术教育要强化寓教于乐,强化娱乐性。寓教于乐是艺术教育的根本属性之一。无论是智力游戏还是体力游戏,都可以开发人的智力、培养人的艺术修养与文化素质。如现代化的网络游戏、电子游戏等,也可以有选择地引入群众艺术教育的内容中,通过正确的引导,一定会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此外,影视剧欣赏、新型文艺节目欣赏等,也应当纳入群众艺术教育之中。

(三)新潮性

当今文化背景下,群众艺术教育要以新潮性为重要组成部分。新潮性又以时尚性为核心标志。所谓“时尚”,指的是“一种外表行为模式的流传现象。如在服饰、语言、文艺等方面的新奇事物往往迅速被人们采用、模仿和推广。表达人们对美的爱好和欣赏,或借此发泄个人内心被压抑的情绪。属于人类行为的文化模式范畴。时尚可看作习俗的变动形态,习俗可看作时尚的固定形态。”③如时下流行的骑马舞等群众艺术活动,就是时尚化的群众艺术的新内容。

四、群众艺术教育方式新创

当今文化背景下我国群众艺术教育的第四个问题,是关于群众艺术教育方式的新创造。方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内容决定方式,方式反过来又对内容有反作用。具体而言,群众艺术教育的新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以新的艺术活动为载体

当今文化背景下,群众艺术教育工作要以新的艺术活动为载体,将教育融于活动中,在活动中实现动态教育。如广场舞表演、秧歌舞表演、声乐演唱、器乐演奏、书法创作、绘画创作、小品创作与表演、相声创作与表演、快板创作与表演等各种艺术活动,都是有效的群众艺术教育新手段。

(二)以新的艺术辅导为抓手

艺术辅导是我国传统群众艺术活动的重要方式之一。“文化馆”的定义是:“中国为开展群众文化工作、进行社会教育而设立的事业机构。也是群众从事文化娱乐的场所。通过举办讲座、展览、阅览、演出等活动,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并组织和辅导群众业余艺术表演和文艺创作等。”④可见,艺术辅导是群众艺术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方式。而以新的艺术辅导为抓手,指的是艺术辅导要从教练引导变为互教互学、双边互动、教学相长,以充分体现新的文化背景下群众艺术工作者与群众的平等关系与亲密关系。

(三)以新的思维方式为统领

群众艺术教育工作要以新的艺术精神为统领,这种新的艺术精神又以创造性思维为支撑。所谓创造性思维,指的是“产生新思想的思维活动。它能突破常规和传统,不囿于既有的绪论,以新颖、独特的方式解决新的问题。具有开放性、开拓性、灵活性、独特性、有效性和非常规性等基本特点。在创造性思维中,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想像力、渊博的科学知识等智力因素,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热烈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和独立自主的创造性性格等非智力因素,都起着重要作用。”⑤创造性思维的方式,又包括发散性思维、跳跃式思维、逆向思维等。群众艺术教育方式的创新,集中体现在对这些新的创造性思维方式的正确运用上。

五、结语

此外,群众艺术教育要充分运用新的高科技,以各种新手段为重要的创新方式,为整个群众艺术教育提供强大的助推力,如电子传媒(网络、微博、微信等)也可以在群众艺术教育活动中展现出新活力。当然,这种高科技方式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尚待逐步完善。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群众艺术教育的意义、原则、内容与方式都有了新的变化。群众艺术教育工作者应积极进取,掌握新的文化动向,为我国群众艺术教育工作进行全新的探索。

作者:周伟 单位:泗阳县文化馆

注释:

艺术教育工作总结篇6

关键词:思政元素;中国工艺美术简史课程教学;考核方式

当前高校艺术教育大力推行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新时期高校美术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新探》中提到美术史课程要实现与思政教育的同向同行,必须立足于时代特色,从教育观念、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全方位思考[1];《艺术课堂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研究》以艺术课堂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为研究对象,结合艺术类大学生的群体特征和个性特点,提出了现阶段通过艺术课堂应加强艺术类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策略等[2]。本文重在研究如何把思政元素很好地融入中国工艺美术简史课堂。十八大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提出的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3]。这些为本次教学改革与实践提供了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将思政元素融入中国工艺美术简史课堂是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中得到升华的一种课程路径探索,能实现美育、智育和德育相结合的教学目的。

一、思政元素融入中国工艺美术简史课程教学的改革思路

本课程需要主讲教师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教育等融入中国工艺美术简史课程的教学[4]。首先,本课程教学改革应明确课程定位,即是以专业知识为主、思政为辅。既不要把工艺美术史课上成思政课,又不能让工艺美术史只停留在“技术”和“史料”的层面。其次,教师需要围绕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调整中国工艺美术简史的教学大纲,打造师资队伍,实施课堂教学、课程考核及教学评价等,完成此次课程改革。

二、思政元素融入中国工艺美术简史课程教学的路径

(一)挖掘中国工艺美术简史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探索两者的“结合点”教师先要了解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找到中国工艺美术简史课程与社会现实、学生思想动态的契合点,把工艺美术史里的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如夏商周青铜器、战国的漆器、秦代兵马俑、唐三彩无不让世界称奇,让中国人骄傲和自豪。本课程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能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对流失海外的艺术珍品,教师应让学生了解其历史背景、谈想法、出主意,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国家强烈的责任感和爱国之情;找到古代工艺美术作品中具有绿色设计、以人为本、人性化设计、系统化设计、科学设计等因素的作品,如彩陶中众多人性化设计的例子[5]。汉代长信宫灯是利用虹管灯的原理,把产生的烟雾通过青铜制作的宫女的衣袖和手臂进入宫女的体内,达到了减少烟雾,让室内清洁的目的,这是绿色设计的典范。长信宫灯的灯罩可以转动,调节光线的强度和角度,这又是科学设计的范例。还有如西汉九子漆奁的系统化设计、东汉马踏飞燕中完美的力学原理等。学生对这些工艺美术赞叹不已的同时也可以从中获得极大的启发,再用于今天的创新设计中。

(二)探索适宜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根据找到的“结合点”实施教学首先,撰写新的教案,包括课程切入点、德育元素应用、教学内容、方法及实施过程。教师应注意工艺美术教学中思政元素融入的时机要适当,并对德育元素进行合理和节制的使用,坚持德育元素和中国工艺美术简史课程有机融合的原则。其次,在教学课程中注意教育方法的艺术性。教师在讲授工艺美术知识时可以为学生提供精美的工艺美术作品,增加课程的形象性。如讲述商代妇好墓的发掘过程中考古工作者的艰辛工作和敬业精神、西汉霍去病墓石雕体现的家国情怀、陕西人民用生命保护昭陵六骏的英勇事迹、元代黄道婆对中国棉纺技术的巨大贡献、明代家具在世界家具史上的卓越地位等,以此增加课堂的生动性和感染性,强调在中华文化五千年的丰厚积淀下,中国的工艺美术技术需要薪火相传,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去承担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历史任务。最后,教师团队在课后作业的设置方面也应做一些调整。如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几人一组,每组形成一个团队。教师把思政元素和工艺美术结合的内容以一个个课题的形式安排给每个组。组里的成员自行分工,有的查阅资料、有的对总体教学进行设计、有的整理和消化资料、有的制作课件、有的演讲等,之后每个团队学生代表在课堂中用20分钟展示。形式不限,学生可用传统授课方式、访谈方式、辩论方式等进行展示。学生把中国工艺美术史的学习和思政相结合,转化成主动性的学习和探究,通过教师倾听、学生互评、教师总评的方式来完成课堂作业。这种方式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中国工艺美术简史课程的主动性及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在中国工艺美术间史课程中接受思政教育的抵触心理。

(三)探索适宜思政元素融入中国工艺美术简史课程的考核方式第一,我们对学生的平时成绩的评定发生了变化。除了一些平时的习题外,教师应结合各种课堂教学方式进行现场评分,注重对学生综合素养的评价;第二,教师应对期末考试进行改革探索,即把思政和工艺美术结合的内容形成各种题目,用答辩的方式进行。因为学生人数较多,答辩教师人数不够、上课时间不能统一等诸多因素,这种考核方法未能坚持下去。目前,我们采取了在期末试题中增加思政元素比重的考核方法。如“请列举中国古代工艺技术处在世界前列的工艺美术作品并简要分析。结合你的专业谈谈当今工艺美术设计如何做到发展与创新”等,让学生对思政元素融入中国工艺美术简史课堂有足够的重视。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思想道德修养。

(四)课后教师记录典型的教学案例,调整和完善教学手段,进行课程反思因思政元素融入中国工艺美术简史课程是新生事物,没有旧例可循,教师在探索过程中应经常总结和反思。对于对融入课堂效果很好的思政元素,教师课后应整理归纳,对典型的教学案例进行记录、分门别类和完善,整理成教学案例库。其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教学评价及反馈分析教学效果,反复比对,找出最适合的教学方法,并在以后的工艺美术史教学中灵活使用。另外,笔者也把思政元素和工艺美术结合的题目做成了试题库,用于学生课后作业和期末考试中。思政元素融入中国工艺美术简史课程改革在学校实施了一段时间后,从学生的反馈信息看,此种教学方法行之有效,但在教学中也出现了很多不足之处,如艺术教师在思政理论方面的欠缺、对思政元素植入课堂中“度”的把握都是一个尚未突破的问题。

三、思政元素融入中国工艺美术简史课程教学的创新点

(一)实现教学和科研的结合笔者在思政元素融入中国工艺美术简史课堂实践过程中,对教学行为、学科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总结、反思、研究与改进,从而形成较系统的、科学的教育思想,并逐步形成课程思政课题“思政元素融入中国工艺美术史的课程改革与实践”。一方面,教学为课程思政课题明确了方向,提出了问题,也成为科研成果讨论的平台;另一方面,科研成果是教学效果的有效支撑,让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二)采取“二旧化一新”的创新思维模式思政和中国工艺美术史分开来是两个“旧”的元素,但它们融合起来可以形成“新的”元素。这些旧元素看似不是太调和,但找到它们的契合点,就会让它们焕发出新的生机。如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育融入对工艺美术作品的正确审美和评述、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融入工艺美术人性化设计的讲解、对学生爱国思想、民族精神的培育融入中国工艺美术的史料分析等。

艺术教育工作总结篇7

关键词:独立学院 艺术实践课程 思想政治教育

一、发生背景

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是一所以美术类专业为特色的独立学院,美术类学生人数占全校总人数的一半。根据《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关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意见》,实践教学环节艺术实践课程至少安排8周的时间,其中包括第三学期的基础写生和第五学期的专业考察各4周。

艺术实践课程是独立艺术院校专业课程教学中重要的教学环节,对学生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工作的有效途径之一。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每年有针对性、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教师随学生参加艺术实践课程,这既让学生在社会的大课堂中尽情展示了自己的才华,以发现自身的弱点和不足,达到自我修正的目的,还使学生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加深了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一般情况,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的基础艺术写生地点主要在安徽宏村、江西婺源以及湖南凤凰等民居极具特色的地方;专业考察涉及的线路主要有云南、江苏、上海、重庆、北京和内蒙古等具有服饰文化、工业文化、视觉艺术等气息的城市。艺术实践周期长、路线远,再加上都是专业教师带队,在学习和生活上都要兼顾到,才能保证艺术实践课程圆满完成。

二、艺术实践课程容易出现的问题

1.学生方面的

独立学院艺术专业学生具有当代中国大学生所具有的普遍特性,我们必须遵循高校学生工作的普遍原则和总体要求对他们进行教育管理。教师在做艺术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既需要遵循高校学生工作的统一要求,还要注重艺术专业学生的特殊性,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结合与统一。

第一,独立学院艺术类学生的家庭相对比较富裕,在生活上吃不得苦,学习上缺少自觉性;学生中多半为独生子女,个人主义明显,团队精神不足。

第二,对艺术实践课程没有明晰的认识,把艺术实践当做旅游。学生离开学校,对于外面的世界总觉得很新奇,走出学校后,心思多数不放到学习上,学习目标不明确。

第三,对于生活方面的要求大于学习上的需求。艺术实践课程的学习需要克服住宿、吃饭、乘车等生活上的难题,有些学生遇到一点困难就抱怨,对于专业的学习不尽心,由对环境的不满引发对学习的敷衍。

第四,缺少团队精神,不能相互帮助。艺术实践课程经常是上百人的大团队实践活动。

有些学生会因为一些小事而产生矛盾,如丢失财物、抢座位等小问题,使艺术实践期间学生的纪律松散,缺少凝聚力,不服从班干部管理,甚至打架或中途返校的情况也有发生。

2.教师方面的

第一,带队教师对于学生的情况缺乏深入了解。有些教师平时在校上课期间与学生接触不多,对学生状况不熟悉,当学生出现思想状况或其他问题时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

第二,专业教师本身思想政治教育不足,或学生事务处理方面的专业知识欠缺,解决学生偶发事件或思想状况时不能对症下药。尤其是对于学生在校外期间既教书又育人的角色转换不能很快适应。

3.艺术实践基地方面的

第一,基本生活条件无法让学生满意。艺术实践基地多半生活条件比较简陋,这容易引起学生的不满。现今的很多艺术生家庭条件较富裕,学生多数在吃、喝、住、行方面比较讲究,学生存在不满情绪,思想工作就不容易做通。

第二,艺术实践课程的教学基地越来越商业化,有的吃、喝、玩一应俱全,使学生对于外界的刺激无法抵挡,觉得艺术实践就是玩的一部分,不能真正静下心来收集素材绘画写生。

三、解决的办法

独立院校的艺术教育工作与普通高校相比,在对学生的教育方法与具体实施上各有侧重,其育人的总体目标大致相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赋予艺术教育崭新的内涵,艺术专业教师作为艺术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人,只有更加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并切实加强道德修养,才能达到当代教育工作者应有的水准。具体来说:

第一,培养一个优秀的团队。这要主抓学生干部,树立学生的团队精神。

第二,用心教学。高校艺术教师是学校实施艺术教育的成功保证,是推动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关键力量,他们需要既懂艺术又懂教育,还要有较全面的文化修养。培养学生对艺术实践课程的浓厚兴趣,把主要精力放在专业学习上。艺术教育具有较强的示范性,十分强调教师的亲自指导作用,艺术专业的学生由于其所学专业的实践性很强,他们的学习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实践从而取得进步,学生和专业教师在一起的时间也要多于其他专业的学生,在这样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中,专业教师对学生的体察和了解将更为丰富和重要。因此,专业教师要更加注重对学生的示范和引导作用,注重优质资源建设,注重教育教学与平时工作相联系,注重自身影响力和外在的客观评价。

第三,教师在教学以外要和学生加强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专业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并不是很充分,这样将大大限制教学和管理的成效。一方面,专业教师也困惑于学生恶性事件的多发和学生思想的混乱。要建立合理高效的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目标,必须将教学和管理紧密结合。从艺术专业自身的特殊性来看,更要强调专业教师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尤其要防止教学和管理的脱节。另一方面,艺术专业教师要以自身人格的魅力,在教育教学中明确表达出对丑陋、邪恶、低级庸俗倾向的批判,使学生在学习艺术的过程中受到启发,从而追求积极向上的美好人生。因此,艺术专业教师道德水平要不断提高,不受复杂的外界环境影响,静心提高自己的修为,以个人内在的人格力量影响学生,达到教书育人的真正目的。

总之,独立院校艺术教育近年来的发展虽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总体上仍不能达到社会各方面的需要,高等学校艺术教师师资仍然十分缺乏,还需要我们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对艺术专业的学生采取特殊的,能使学生接纳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只有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密切结合,把艺术教育实践作为高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以高度的使命感、坚强的意志和不求回报的精神,才能更多地塑造出具有良好的社会道德和高素质的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1]丰子恺.艺术与人生[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

[2]王文亮.解读“80后”大学生心理[D].中国教育报,2007―3―26(7).

艺术教育工作总结篇8

从中等升格为高等的职业艺术教育,虽隶属于高等教育范畴,但在注重培养艺术人才规律以及传艺经验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和中等艺术教育基本相同或相近。譬如培养艺术人才的规律上(特指我国民族文艺),有三个方面很重要。一是因材施教,二是以各艺术门类独立演出的编制来构架“班级”,三是“以功保戏,以戏带功”。在传艺经验和教学方法上,大多数的教师,在师承的基础上,长期实践和摸索,都有自己的一套教学理论和思路。如萧长华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德艺双馨的剧坛前贤和贡献卓著的戏曲艺术教育家。钮骠教授在《桃李于今密似云──萧长华先生教学生涯略述》一文中,对萧长华六十余年的戏曲教学经验,概括了四个方面,分别是“注重品德教育”、“因材施教,人尽其材”、“主张学习‘普通学’”“、学有专工,力求精到”。

郝寿臣先生,不仅是一位成就卓著的京剧表演艺术家,而且也是一位对戏曲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教育家。“1952年初,在政府和同仁的重托之下,慨然受命任“艺培戏曲学校”(北京戏校前身)校长之职。为培养京剧后代,无私地奉献出耆年风华,在拓荒耕耘的艺苑苗圃中,倾注下全部心血,积累下许多可贵的经验。”[1]佟志贤先生在《忠诚艺教事业,悉心培养后代》一文中,对郝寿臣先生的戏曲教学经验,亦概括为四个方面,分别是“明确的办学宗旨”、“广聘贤能,不拘一格”、“坚持‘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坚持教学改革的实验”。遗憾的是,中等艺术教育五六十年的办学经历和一批老艺术家(名师)的传艺经验、教学方法,很少被人整理成资料。也正如马彦祥先生在《应为萧老立传及其它──在纪念萧长华先生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讲话》中讲道,“有一件工作很需要做,但到现在为止,我们做得仍然不够,或者说还没有做。什么工作呢?就是记录老艺术家的艺术经验。”[2]

在学校精神和师风师德方面,中等艺术教育,也有许多值得今天的艺术教育工作者学习的。我们知道,新中国建立之初,国家急需一大批艺术人才,要培养艺术人才,师资是重要的条件之一。所以,选好师择好师,成为每所中等艺术学校的头等大事。事实证明,当时所择的大部分教师,是符合党的要求、人民的要求,是符合教师这一光荣称号的。他们的勤奋、敬业、坚韧的精神,不仅是当时学校的光荣,也是今天艺术教育工作者引以为自豪的。这里引浙江艺术学校首任校长张西华为《书剑传芳录──吴剑芳艺术人生》序中的一段话:“办好一所学校最重要的基础条件是师资。学校当时的领导班子千方百计从全省乃至全国商调了一批德艺双馨、风华正茂的中青年优秀教师汇聚到了黄龙洞(当时浙江省戏曲学校的所在地)。吴剑芳老师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她有丰富的舞台经验,文武俱精,男女角色兼工,在艺术上博采众长,教学上精益求精。虽然她和其他年轻教师一样,最初也缺乏教学经验,但她在实践中虚心学习,不耻下问,善于总结,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受到全校师生的称赞。吴剑芳老师在教学上能根据不同学生的特长,因材施教,不断创新。

她对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慈母之爱,在学习上严格要求,在生活上关心呵护。她在和同事的相处交往中,尊重前辈,帮助和提携青年教师,对从艺校毕业后留校执教的学生关怀备至,在校受到老一辈和年轻教师的交口赞誉。吴剑芳老师在戏曲教育园地上辛勤耕耘数十载,培养了不少艺术人才,赢得了大家的称道和尊敬,我认为这些荣誉和尊敬她是当之无愧的。”[3]这段话,虽是张西华校长针对吴剑芳老师说的,但用在其他教师身上,大多如此。正是有了像吴剑芳这样的老师,故五六十年代乃至七八十年代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素质高,艺术水平好,即使在今天的舞台上有许多演(奏)员依然焕发出耀眼的光彩。如北京市戏曲艺术学校的郝寿臣、马连良等,培养了张学津、孙毓敏、赵葆秀等京剧名家;浙江艺术学校的盖叫天、姚水娟、赵松庭等,培养了王奉梅、张志明、张兰珠、詹永明、吴蛮以及“越剧小百花”、“五朵金花”茅威涛、方雪雯、何英、何赛飞、董柯娣等;安徽省艺术学校,培养了黄梅戏“五朵金花”马兰、吴琼、杨俊、袁玫、吴亚玲等;湖南省艺术学校,培养了民族歌唱家张也、雷佳、王丽达等。

升格之后的高职艺术教育,面临现代大学所要求的三大职能,即,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从常态来看,高职艺术教育中的教学,是中等职业艺术教育的延续和延伸,它们之间形成相接相连的“教学链”,两者之间有许多是(基本)一致的。如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培育艺术人才规律、“演学结合”(相当“工学结合”)等。故对这部分,高职艺术院校要多学习,多总结,多继承,少调整,少改革,少折腾。高职艺术教育要调整、改革的地方,不(主要)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培育艺术人才规律、“演学结合”上,而重点应放在引进教学人才、搭建好教学团队、选拔好学科(专业)带头人、排(编)出知识面更宽,知识量更大,技能更提高,更适应现代社会、职业特征的新课程、新教材来。

在排出新课程、编出新教材这点上,这些年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针对性不强、差异性不大、缺少特色、质量不高的问题依然存在,有些课程、教材,几乎就是高等艺术教育的翻版和减缩,这种“翻版”式、“减缩”式,初期阶段可以适当存在,但它不属于高职艺术教育,高职艺术教育应在今后的发展和改革中,做出重新的设计和整体的规划。高职艺术教育中的科研,是区别中等艺术教育最大的地方。从成立之初,大多高职艺术院校均成立科研管理部门以及学术委员会,出台相关科研(创作)管理条例等。在人才上,较大力度地引进科研能力强的教授、副教授、博士、硕士等。应该说,(近)十年的高职办学,无论对科研的认识、科研能力的提升、科研水平的提高,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但教学是教学,科研是科研、社会服务是社会服务的“分离”状态依然存在,“演学结合”上升为“演学研结合”(相当“产学研结合”)的推进力度依然缓慢,即使有的已做了许多探索性、创造性的活动,如“演出周”、“演出季”、大型演出、出访演出等,但在总结和研究上,还是不够,上升为理论(学术)阐述的更是少之又少。

在对“演学研结合”的理论思考上,很多院校还停留在对“产学研”的讨论中。实际上,对一所以表演为特色的高职艺术院校来说,“产学研”中的“产”,就是“演出”中的“演”,“演学研结合”就是“产学研结合”。所以,高职艺术教育中的科研(创作),抓好“演学研结合”,是科研(创作)中的重中之重。高职艺术教育中的社会服务,演出是重点,是亮点,演出搞好了,高职艺术教育服务社会的作用就突显了。所以,各个高职艺术院校都非常重视艺术团建设,青年演出人才培养,学生艺术实践锻炼,演出市场开发和拓展。在剧(节)目建设上,采取校内外专家相结合,采取大中小剧(节)目相结合,采取对内对外演出相结合,培养了一大批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学子,也培养了一大批青年演员(教师),引得了社会内外的一片赞扬声。但我们也要看到演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归纳起来有三多和三少。这“三多”是,临时性的演出比较多,流动性的演出比较多,一般质量的演出比较多。

“三少”是,常态性的演出比较少,固定性的演出比较少,高质量、高水平、吸引眼球的演出比较少。这“三多三少”,和缺乏良好的机制有关系,“演学研结合”没有真正实现一体化、一条龙有关系,缺少优秀的创作表演人才和优秀的演出管理人才有关系。实际上,这些优秀创作表演和演出管理人才,完全可以和教学人才结合起来,有的特殊人才,也可以把他作为专门人才引进来,这些“专门人才”,不能惟一个标准(即高学历、高职称)来衡定。

从中等升格为高等的职业艺术教育,始终高举“特色办学”这面旗帜,在实践上,也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归纳起来,主要有三方面,即有特色的教学、有特色的科研、有特色的社会服务。有特色的教学,主要表现在“演学结合”上。我国传统的“演学结合”,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经验(尤其是戏曲),如果把它总结、整理出来,对今天的高职艺术教育是很有帮助的,但这方面的总结和学习借鉴较缺乏,甚至有的是空白。有的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只知道西方常规性的教学模式,只知道“我所知道的”教学模式(与缺乏高等职业艺术教育指导也有关系),很少有人知道我们的老祖宗,在几百年前即已探索出了一条培养艺术人才的规律,这一课必须要补上,越早越好。在“演学结合”上,还要积极推进“演学研结合”。这里所说的“演学研结合”,不是演出是演出,教学是教学,研究是研究,而是在学院(或系部)整体规划下,在学术(专业)带头人的带领下,依靠学术团队的力量,每位教师即是演出者,又是教学者,又是研究者(或者有所偏重也可以)。

有特色的科研,可以从三方面来体现,一是“演学研结合”研究,二是传统表演专业研究,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演学研结合”研究,主要由教学团队来完成,但学院相关研究机构,要积极参与到教学团队之中。传统表演专业研究,从中等艺术教育到高职艺术教育一直比较重视,有的专业教师,由于基本功扎实,教学经验丰富,故对这方面的研究较深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实际上和“演学研结合”、传统表演专业研究等是融为一体的。在对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上,高等职业艺术院校多有两种思路并存,一是“非遗研究”,即把非物质文化当成遗产来研究,二是“活态研究”,即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变成活生生的创作剧(节)目。实际上,前为基础,后为提升和发展,一点儿都不矛盾。在艺术团的演出上,创作出有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强的作品,拿出精品力作,拿出对文化建设有支撑力的作品,是各级领导以及学院领导以及有关部门非常重视,而且是费尽脑筋、努力实践的。通过近十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如《五姑娘》、《一把酸枣》、《解放》等。我们回过头来看这些优秀的作品,有三点经验值得总结,一是创作的作品,和生活紧密结合,和民族民间艺术紧密结合,和本土文化紧密结合,二是发挥青年教师以及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三是发挥大学生艺术团生动活泼、朝气蓬勃、青春靓丽的特点。以上三点,无论领导班子怎么更替,都要坚持下去,把它作为高职艺术院校艺术团的办团宗旨。

在创作模式探索上,我们要有“从上到下”的模式(即学院选好题材,定好类型,请人创作,然后由艺术团演出),也要有一大批“从下到上”产生出来的好作品(即各师生、各教研室、各系部的创作轰轰烈烈、成果多多,学院的学术委员会、创作委员会以及科研、创作部门在这众多的作品中,挑选出一些有思想性、艺术性、有潜力、可加工的作品来,进行精心打造加工,上升为学院作品,直至追求精品力作)。只有这样,学院的创作才能走入正常的轨道,如果只有一种,都是有偏颇的。

在对待演出上,应呈现出多元化的形式和风格,即,演出场地“可上可下”,作品形式“可大可小”,作品风格“可土可洋”、“可中可西”、“可雅可俗”,总之,没有固定的模式、固定的套路、固定的框框,一切从培养锻炼学生入手,从遵循艺术教育规律入手,从社会服务入手。

艺术教育工作总结篇9

一、工科院校要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受显在或潜在的因素影响,不少工科院校往往把注意力和主要精力放在容易见到效果的专业教育及科研等方面,而对收效较慢的艺术教育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究其原因,还是在思想上没有真正认识到艺术教育对促进科学教育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工科学生接受艺术教育可以和本专业形成互动,达到“双赢”

生理学家认为,人的大脑左右两半分别侧重于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形象思维的一大优点是可有力地启动思维,增强想象力,消除疲劳压抑的情绪,有利于学生成长为开拓型、开创型人才。工科学生固然主要运用抽象思维,但如果能把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完美结合起来,便如虎添翼。众所周知,牛顿、达尔文、爱迪生、居里夫人,分别在诗歌、绘画、音乐中得到过启发。而以画家著称于世的达·芬奇,同时又是大数学家、力学家和工程师,并在物理学中有不少重要发现。著名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从小受到良好的中国书画艺术熏陶,奠定了其形象思维的基础。在研究物理学时,他甚至将中国书画艺术要素融入论文及设计中。他的感悟是,“艺术和科学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清华大学注重对理工科学生进行艺术教育,倡导他们每天8小时的本专业学习中,拿出1小时进行艺术素质培养。实践证明,他们的学习效果比8小时都在进行抽象思维好得多。他们的体会是,“没有美育的熏陶,就不可能培养出完善、健全、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

(二)艺术教育是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内容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素质是人才综合素质构成的要素之一,艺术教育是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内容。“对于任何人来说,假如他受的教育太狭窄、太专门,就只能掌握一些片面个别的知识,而不会通过了解科学的全貌来增长智慧。这种人很可能只是一个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书蠹,或是一台只会工作不会思考的机器。”①

历来的教育大家、领袖人物都非常注重艺术素质培养。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法典”明确规定,有教养的年轻人必须学会“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其中“乐”指的就是音乐艺术教育。孔子则把艺术教育提高到治理国家的高度,倡导“礼、乐”治国。蔡元培在他的教育生涯中对艺术教育更是抓得很紧,在北大组织成立了音乐、书画等多种社团组织。他说,其目的是“涵养心灵”,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而非为学艺而学艺。我党的教育方针强调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不仅是艺术教育的倡导者,而且大多是造诣深厚、成果卓越的艺术活动实践者。

工科院校学生如果长于专业知识,忽略艺术等多方面素质的培养,那么,所受到的教育就是狭隘的,背离党的教育方针的,其结果势必导致难以全面发展。

如今,艺术教育已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经济发达的日本、加拿大、美国等国家,艺术教育都有其明确的规定和要求。美国的麻省理工大学是一所美国最负盛名的理工科大学。它以建筑、工程等闻名。但就是这样一所大学,却对艺术教育情有独钟,既普及又深入。规定主修理工、管理学科的本科生,必须修满8门人文社科课程,其中有3门是艺术课程。②应该说,艺术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已得到我国教育界和高校的普遍认同,但离普遍重视并积极发展还有相当的差距。尤其在一些以工科为主的高等院校中,艺术教育还很薄弱,有的只是流于形式。艺术教育在整个教育中所具有的根本性作用往往被人们低估,究其原因,关键还在于思想观念和认识没有到位,跟不上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步伐,也远远落在教育发达国家的后面。

二、工科院校开展艺术教育应明确定位,合理设置课程体系

目前,工科院校的艺术教育发展相对于其他学科明显滞后,虽然各学校相继开展了艺术教育,但整体发展不平衡、不规范,仍有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探索和总结。笔者认为,首要的问题是明确艺术教育的定位和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

(一)工科院校艺术教育的定位——艺术素质教育

工科院校艺术教育的定位应是艺术素质教育,即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培养更加优秀的复合型人才,为社会的文明进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定位告诉我们,艺术教育在工科院校的主要任务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教育,着力提高全体学生的艺术修养和人文素质,而不应单纯地培养学生的艺术技巧和艺术能力。

审视当前工科院校的艺术教育,我们感到,在缺乏科学合理的课程建设指导方案及艺术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情况下,各院校只能依据各自的办学理念和实际条件开展艺术教育,艺术课程设置难免形态各异、五花八门,教材的编写也不尽规范。此外,从目前艺术教师队伍看,大多由艺术院校毕业、科班出身,对于如何针对工科院校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开展艺术教育,他们缺乏应有的知识背景和结构性、战略性思维,因此,在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的选择上,难免会受到其专业艺术教育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认为,当前工科院校艺术教育应首先实现两个转变:1.由知识传授系统转变为素质教育系统

传统教育往往多以知识传授为重,而素质教育则要求将能力培养和精神塑造提到重要位置。显然,艺术教育的课程教学定位应当以受教者的艺术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为目的,而不是以艺术专业知识传授为旨归。当然,在艺术教育中必然要进行艺术特性和艺术技法以及艺术史方面的知识讲授,但这种艺术知识的传授不应该成为艺术教育课程的最终目的,否则艺术教育就会沦为艺术知识讲座。在艺术教育中,艺术知识的掌握只是受教者进行艺术活动的一个前提,是他们通过欣赏和创作进入艺术境界的工具和手段。

2.由专业培养转变为素质培养

目前的专业艺术教育,较大程度上着眼于培养艺术家,而工科院校的艺术教育重点则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艺术境界。二者虽然在教育媒介和教育手段上存在共同之处,比如都进行艺术作品的欣赏品评和创作技法的训练,但在教育目的上却是有着重要区别的。因此,工科院校的艺术素质教育,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的把握上就必须与专业艺术教育有明显的区别。比如创作技法的训练,包括文学的写作技法、美术的绘画技法、音乐的歌唱技法等,专业教育追求的是技法的炉火纯青,重在结果;而对工科院校学生的艺术素质教育则应当追求受教者在训练过程中的主体体验,重在过程,即在或写或画或唱的过程中对审美形式的感受、对生命情感的抒发、对生活意蕴的把握以及想象力的驰骋、创造力的激发等等。

(二)工种高校艺术教育的课程体系——“一主多辅”

工科院校艺术教育的定位决定了课程体系应该是“一主多辅”。“一主”是指开设一门综合性的艺术知识及修养的课程作为必修课。这种综合性的必修课在内容体系上具有渐进性、复合性,即以讲解基本的艺术理论为基础,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分析,从其他社会科学的角度评价、鉴赏艺术作品。要充分调动学生发表感受的积极性、主动性,并将其作为本门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和结果。艺术教育中的“一主”保证了大学生艺术素质培养的渐进性、复合性,符合艺术素质形成发展的内在规律,可以使大学生对艺术有较系统完整的了解,对艺术的发生发展、各门各类、形成特点、风格流派、社会作用、鉴赏方法、时代风尚等有较全面的认识,并从中汲取必要的精神营养。“多辅”,即按艺术门类,根据各工科院校的实际条件,开设各类选修课。如音乐(包括声乐与器乐、外国音乐与中国民族音乐等)、美术(包括绘画、建筑、雕塑、工艺、书法、摄影等)、舞蹈(包括形体训练、芭蕾舞、民族舞、现代舞、交谊舞等)、戏剧(包括话剧、歌剧、戏曲等)。既有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介绍,又有经典作品的赏析,有些还可借助讲座的形式进行。

按照工科院校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科学地按照“一主多辅”的原则设置课程体系,不仅可使大学生形成一个合理的艺术知识结构,而且有利于其艺术素质的提高和完善,更重要的是,能够与工科大学生的科学技术素质培养相结合,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相融合。

总之,随着经济的发展,文明的进步,社会期待着工科院校培养出一批批既有深厚专业基础又具备基本甚至高深艺术修养的大学生。这需要我们的艺术教育工作者,乃至所有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使艺术教育在我国的高校中,从无到有、从点到面、从单纯知识教育到综合文化素质教育,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做出贡献。

注释:

①智效民.吴大猷《谈通才教育》[M]大学人文2004年9月第1版

②沈之隆《中美高校艺术教育的比较》[J].中国教育报2003年8月5日第3版

艺术教育工作总结篇10

从成人教育的功能来看,可以分为四个类别:补偿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教育和社会文化教育。

补偿教育:主要是为因各种原因失去受教育机会或未完成正规的基础教育的人提供第二次教育机会,带有明显的补偿性质。

继续教育:它应成为当今成人教育的主流。继续教育系指为那些已完成正规的学历教育的人继续提供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的教育。

成人职业教育:目的是培养或提高成人就业或从业的能力,目的是扩大成人就业的机会。

社会文化教育:社会文化教育是提高国民文化素质的最佳形式,它以满足社会成员个人的教育需求为目的,组织、提供各种非正规、非学历的教育活动。

目前本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主要提供的是补偿教育和继续教育。艺术设计是应用设计,在社会上和企业中有大量的从业人员,许多设计公司的主要设计人员并没有很高的甚至没有学历,他们在实际应用当中逐步掌握了设计的知识并能够胜任一些设计工作,但在专业理论或较高设计层面上显得力不从心,希望通过正规的专业学习提高自己的设计能力,以求更大的发展。

2当前艺术设计专业成人教育的主要特点

2.1艺术设计教育不同于文理教育。近年来随着扩招的影响,艺术教育专业持续升温,除专业的艺术院校外一些综合大学或单科院校相继成立二级艺术学院、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或成立相关学科专业。根据不完全统计,至2001年,在全国的1080所院校中已经有597所院校设立了艺术类专业(包括音乐、影视类)。但是应该看到的是艺术类的专业设置、教学模式与普通文理科专业有着较大的差异,艺术设计专业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个性化与创造性能力的培养,教学中是教学与创作相互依存,在教学中不求统一的模式,追求的是个性化发展。

2.2艺术设计教育发展不能满足社会需求。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建设速度的快步提高,以及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一些新的行业、新的技术不断出现,如数字艺术、多媒体、网页、计算机应用等需要大批的专业人才,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些人才仍然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总体来看包含有一下两个原因:一是应届毕业生缺少实践能力和实际经验。二是一些长期从事设计的人员对新兴学科的专业知识欠缺。

2.3艺术设计教育资源不足对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的影响。据统计艺术类招生人数已经排在全国各专业总数的前6位,并且还有增长的趋势。许多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学投入远远达不到招生的增幅比例。学生多、教师少、资料与试验设备欠缺已经成为全国艺术院校和专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3艺术设计专业成人教育学生特点分析

3.1艺术设计专业成人教育学生的优势分析。学习热情高:成人教育学生与统招生的明显区别是主动学习热情高,他们希望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拓宽自己的专业,丰富知识结构,以便更快的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取得更大的发展。理解能力强:成人是指成熟的人,成人期意味着成熟和经验。特别是一些长期从事设计工作的学生具有统招生所不具备的经验与优势。具有吃苦精神:随着就业压力的加大,他们在长期的竞争中经常夜以继日的加班工作,为了完成工作任务,甚至连续几周没有休息日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成人教育学生由于年龄层次、社会经验、心理成熟程度的都与统招生存在着差别,他们的思考与总结能力较强。

3.2艺术设计专业成人教育学生的劣势分析。学习时间的保证性差:这是成人教育中存在的较大问题,这也是成人教育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固定的思维模式影响知识的接受程度:从一般角度来看,随着年龄的增大,成人的思维模式相对较固定。系统理论学习兴趣较低:由于学生长期从事第一线的实践工作,他们更希望能尽快的提高实际设计能力,尽快的学以致用,带有较强的功利性。课题创新性与深入性研究不足:由于在实际工作中客户对时间要求较紧,经常造成设计师设计时间的紧迫感,往往以客户要求为主导来设计作品,长此以往形成了对课题的研究与深入不够的缺点,在作业中表现为缺少创新性,不能多角度全方位的研究课题的缺点。

4艺术设计专业成人教育的课程改革设想

4.1适当减少基础课比重,丰富专业设计理论。艺术设计专业的统招本科生的课程中一般有基础课、设计基础课和专业课三大部分构成,学生要在四年当中完成全面的知识学习,基础课(素描、色彩、构成等)的比重较大,所以一般不设专业理论课程。设计理论课程一般是艺术概论或工艺美术史等通用的设计理论。这些理论课程中注重的是宏观的设计理论与概念,是对设计理论和历史的基本知识研究。例如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可开设平面设计史、设计管理、营销策划或设计师作品赏析等课程,以增加学生对专业理论方面知识的掌握,提高设计眼界和设计管理方面的才能。

4.2应考虑必修课与选修课并举,丰富选修课内容。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都属于必修课,必修课是每个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专业知识体系。选修课是指教学计划中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丰富知识结构、发展智力,培养研究和创造能力的自愿选修的课程。因此,在教学计划中可适当增加选修课科目,丰富选修课的结构和内容,减少必修课所占的份额,以适应学生自主学习和对个人知识需求的侧重,增强学生对课程的选择性,最大程度的发挥成人教育的作用。

4.3紧密结合艺术设计时代特色,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艺术设计是与时代结合十分紧密专业,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们就必须把最新出现的设计资讯、表现手段、设计理论和应用软件及时的增加到课程当中,把现代设计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掌握做为重点,使成人教育能够真正作到学以致用,跟上世界艺术设计发展的思潮。

4.4针对成人教育特点,大胆改革教学方法。成人教育的特点是学生是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学习,在交流与沟通能力方面他们具有更多的经验,利用网络、多媒体或实验环节进行多层次、互动式双向交流的方式,既可以缓解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同时也符合成人教育的特征。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引用一些数字教学方法,一方面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会为成人艺术设计教育形式的多样化、信息化、现代化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

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艺术设计专业成人教育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全球化范围的不断扩大,社会人才的需求将不断上升,成人教育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艺术设计成人教育也面临着进一步改革。21世纪的竞争终归是人才市场的竞争,教育改革的核心就是课程改革。要使艺术设计成人教育能够尽快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真正发挥其培养实用性、创造性人才的作用,大胆探讨教学改革方法,制订出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潘鲁生主编,广告设计师基础知识[m] 北京: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2005.6

[2] 潘鲁生,设计艺术教育笔谈[m] 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