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素养培训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3 04:34:2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艺术素养培训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艺术素养培训

群众文化艺术培训探讨

【摘要】现在的中国正在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下的新时代先进文化,是我们这一代人必须学习和发扬的中国文化。以先进文化为基础,通过各种方法实现艺术文化的培训和传播,是目前艺术馆所需要实现的目标。群众文化教育的优秀进步,可以对建立和谐社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艺术文化的培训,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升群众的素养,提升整个社会的风气。以新时代先进文化背景为基础,对群众文化培训进行探讨,以做到群众文化理念作为群众的基本要求,群众艺术文化作为群众自我发展的客观要求,实现群众文化深入社会的目的。本文就新时代先进文化为背景下的群众文化艺术培训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先进文化;群众文化;艺术培训

先进文化是新时代的产物,中国的先进文化,是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为目标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健康积极向上的具有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十八大以后,明确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主要方针是要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实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指导思想的时代化,使社会文化不断进步,最终形成新时代的先进文化。

一、先进文化背景下的群众文化艺术是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

群众文化艺术是提升群众素养的重要方针,国民的素养决定整个国家的风气。中国要坚持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文明和谐社会,就要重视群众文化艺术的培养,提升群众整体文化艺术水平,才能实现建设和谐社会的目的。和谐文化才能体现和谐社会,而和谐文化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基础,建立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凝集中国国民的力量,提升中国的实力,使中国国民在文明和谐的社会背景下,得到充分的发展。群众文化艺术也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为基础,结合多种优秀的文化艺术而形成的新时代先进文化,它作为现代社会的主要文化艺术理念,是和谐文化必不可少的内容。作为和谐文化的基础部分,提升群众的文化艺术水平,才能更好的实现和谐文化的发展,建设文明和谐社会。群众文化艺术是一个民族的魂,文化艺术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多功能的意义,对创建和谐社会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它可以增强社会的向心力。文化艺术还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推动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艺术的提升,也可以增强群众的创造性,使中国在这个极度发展的世界上,坚实的占据自己的位置。重视群众的文化艺术的培训,加强群众的能力,实现和谐文化的发展,建设文明和谐社会。

二、先进文化背景下的群众文化艺术培训是自我发展的客观要求

查看全文

高职学生艺术素养培育

艺术素养,是指一个人对艺术的认知和修养。具备艺术素养,主要是具备艺术的基础知识和审美能力,它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气质。

艺术素养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很多事实证明,以美启真的原则有利于调动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他们认识和掌握事物的内在规律。通过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对艺术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可以使他们完善品格,丰富感情,开拓思路,增长才干。就像郭沫若同志曾经要求科学家“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一样,艺术教育并非局限于几门艺术类的课程,它是融合了相关人文艺术的精华,在融通的基础上,打通不同专业的壁垒,在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培养其创造力。这也是为什么有人说学艺术所需要的综合素质支撑甚至高于普通类高校的原因。

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作为一类专门教育,面对激烈的就业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势必需要寻求与自身发展规律相适应的教育模式,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要求,使教育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学生来说,面对各方压力,除了必备的职业能力外,全面的综合素质、广泛的知识面和各种技能的掌握都是提升竞争力的祛码,而这一切的培养,都需要基本的艺术素养作为土壤,在此基础_上才能更好的开花结果。因此,如何就这类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艺术素养的培养,是当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教学领域值得探讨的话题。

一、艺术t养在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培养中的军要性

艺术素养决定了人最基本的审美观,所以应当贯穿于各学科的教育教学之中,对所有学生的成长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和意义。而对艺术设计类学生而言,具有良好的艺术素养则显得更加重要。

查看全文

小议农林院校艺术培养现状及策略

从校园环境来看,农科类高校一般校园景色优美、植被丰富、空气清新[6],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使学生的灵魂受到陶冶。农村生源的学生从小浸染于自然质朴的乡村风情中,拥有踏实、勤奋、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对艺术教育有着比较强烈的兴趣与渴求[7]。

艺术教育对学生的整体素质有着潜移默化的隐性影响,可以对农林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竞争能力带来质的提升[8]。领导重视是艺术素养培养定位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及良好的开端,因此,农林高校首先应该由相关领导牵头,明确艺术素养教育的定位,使其成为高校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在此基础上,通过引进师资,提升教师业务水平,为艺术教育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还应使教师与学生意识到艺术素养教育的重要意义。教师应对艺术课程的责任与重要性有充分认识,从而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升艺术课程教学质量[9]。同时,应结合农林院校中农村学生比例较大的实际特点,通过总结教学经验和解决实际问题,构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体系。学生对艺术素养教育的认识,是另外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应使农林院校的学生意识到艺术素养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使之充分理解艺术教育在启迪智慧、和谐发展方面的无形的、隐性的作用。

科学有效的教育管理体制是艺术素养教育有效开展的保障,农林高校应为艺术素养教育制定出健全的管理制度[10]。(1)应设置艺术教育管理和统筹教学机构,通过专人负责管理和固定经费投入,对全校艺术素养课程体系的构建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并管理和指导计划的推进实施。(2)应结合农林院校的实际特点,构建一套文学艺术与农林课程体系互相渗透、互相交叉的学科结构。当前,不少农林类院校已经设立了艺术类专业,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专业力量与资源,实现艺术与农业、感性与理性的融合教学,这也是农林类院校艺术教育的一种理想形式[11]。此外,艺术师资的数量与质量,也是艺术素养教育的关键因素[12]。结合艺术教育的具体需求,农林院校应该创造条件,积极引入和培养艺术专业教师,还应大力提升艺术教师队伍的质量。作为农林院校的艺术专业教师不但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还应适应农林院校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具备艺术专业知识的多能性,专业知识既要有广度,又要有深度;还应具备交叉学科知识的广知性,了解农科、理科、工科的学科背景,通过艺术教育对学生传递美育理念,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合理的艺术素养教育课程体系是农林院校大学生艺术素养培养的根本[13]。因此,应以人为本,设置科学合理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注重农林类课程与艺术类课程的配合应结合农林院校实际特点与艺术素养教育规律,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框架。应注重农林类课程与艺术类课程的相互配合、交叉与渗透,以艺术讲授为主、专题报告为辅,构建课程框架。安排艺术与农林类学科相互融合的课程应根据农林专业的既有课程体系,不但安排一些艺术理论课程,也安排艺术与农林类学科相互融合的课程,如《园林与艺术》、《城市艺术景观设计》等[14],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艺术思维相互贯通、协调发展,另一方面也增强学生兴趣,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15]。在课堂教育之外,还应创建多课堂艺术教育的模式,积极引入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和校外艺术教育活动,不但关注学生的艺术理论与修养,也重视其艺术活动与实践,结合学生整体艺术素养相对欠缺的特点,由浅入深地设置艺术教育体系,使学生获得较为全面和系统的知识,满足学生的需求。

校园艺术环境是大学生艺术素养培养的主要载体,农林类院校可以充分发挥校园文化与环境的隐性教育功能,通过在校园营造艺术氛围,提高学生艺术修养。校园文化艺术活动是大学生艺术素养培养的有力措施,在此方面,学校可以积极引入社会资源,高雅艺术进校园是大学生艺术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聘请在全国或者当地有一定影响力、知名度和专业水准的艺术家走进校园,通过师生间的交流切磋等形式,一方面使学生领悟到艺术之美,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学习到正宗的艺术技艺,同时感受到艺术家的职业素养和艺德,让学生不出校门也能享受到优质的艺术培训。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艺能”,又可以让学生近距离地感受“艺德”。此外,教师也应从日常的课程教学中积极挖掘艺术素材,在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艺术教育。

本文作者:李亮张琪郑颖工作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查看全文

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分析与对策

艺术教育作为学校开展美育的重要途径,是加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载体之一。在农村初中开展艺术教育对提高我国整体教育水平有着重要意义。科学开展艺术教育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陶冶高尚情操,推动学生智力和身心全面发展,艺术教育是其他科目教育无法替代的一环。但是受到经济、理念、配套设施等因素影响,艺术教育在农村中学中依然是薄弱环节,学校往往只局限于传统美术、传统音乐方面的知识,这样不仅无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也无法开阔学生眼界。

一、农村初中艺术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1.缺乏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受到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农村中学依然将美术课、音乐课看成是可有可无的课程,并且在日常教学中只是写写画画唱唱跳跳,教学方法过于传统。并且很多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虽然课程表上规定了每周几节艺术课,但是在真正落实过程中,艺术教育敷衍了事、被主科占据等问题非常严重。导致这些艺术课程形同虚设,无法发挥作用。2.艺术教学配套设施缺乏。现如今,我国农村中学教学设备较为完善,多媒体等设备普及率非常高。但是由于对艺术教育缺乏重视,艺术教学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再加上日常管理不完善,很多音乐、美术教学设备无法保障艺术教育需求。在教学中,音乐课往往只有一台电子琴、手风琴等,美术教学只有一个画板、画夹,个别时间段连颜料等必要用品都十分短缺。3.师资力量不足。艺术科目教师通常都是艺术师范毕业生,受过专业化、系统化的艺术训练,但是很多农村中学教师都不是艺术类高校毕业生,对艺术缺乏情感,专业老师非常少,无法满足当代中学艺术教育要求。教师的教学水平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如果无法配备优秀的教师,就无法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积极作用。

二、提升农村初中艺术教育质量的对策

1.加强师资建设工作。为了能够保障艺术教育质量,首要条件就是加强师资建设工作,加强美术、音乐教师的培训工作,采用专职培训、自学、进修、组织培训的形式,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一方面组织教师在假期进行专业培训,聘请一些美术、音乐专业的专家教授前来培训;另一方面,可以招收艺术专业毕业生,也可以组织他们到学校中实习,对表现较好的毕业生可以留校。同时,教师能够充分挖掘地域美育资源,开发民族民间音乐、舞蹈、戏剧、曲艺、传统体育等学校体育美育课程。例如从一二年级开始招收队员,并形成大小班梯队。舞蹈排练以少儿专题舞蹈为重点;注重队员舞蹈情感表现力的培养和舞蹈基本功的训练;扩大舞蹈团队规模,加强师资力量,开发新的舞蹈课程。2.创新教学内容,加强设备配套工作。为了能够全面提高艺术教育质量,必须要丰富教学内容,并且不断完善相关的配套措施。从本质上来说,艺术是自由、无限的,这就要求教学内容不能只局限于教材当中,可以开展一些乐器、写作教学内容,例如葫芦丝、电子琴、钢笔书法、毛笔书法、国画、素描课等,这样能够让学生接触到其他的艺术领域,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要从思想上认识到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尊重艺术、尊重学生,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最终教育目标,保障艺术教育的有效性和教育性。此外,建立社会力量支持学校体育美育发展机制。3.拓展课外艺术教育活动领域。艺术教育必须要放开思想,在日常生活中获取艺术资源,并将自身的艺术融入到日常生活当中。例如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登山、参观游览、远足等活动,从而在生活中获取艺术资源,让学生认识到艺术的形式美与现实美,这样才能够将艺术内容表达出来。此外,需要完善学生考试评价办法。构建课内外相结合、各学段相衔接的学校体育美育考核评价体系,健全完善中考体育考试制度,探索中考美育考试工作,建立体育美育课过程性评价办法,规范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4.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氛围。想要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校园中开展各项校园艺术文化活动,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爱好选择参加哪个兴趣组,并鼓励学生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例如定期举办校园艺术节,开展绘画、手工、素描等艺术活动,这样即可为学生个性、全面发展提供广阔天地。此外,也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比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将课堂内容和课外内容相结合,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实践当中不断成长。

作者:王立虎 单位:武威市凉州区永昌镇永昌九年制学校

查看全文

社区艺术教育发展现状及方向探索

【摘要】社区艺术教育是通过各种艺术活动产生一定社会影响的活动,是社会艺术教育的重要部分,社区艺术活动艺术类型多样,包括艺术培训,表演等,其特点是强调大众参与,培养社区居民的团队精神与人文素养。

【关键词】社区教育;艺术教育;现状分析

一、社区艺术教育的意义

社区艺术教育主要作用包括锻炼参与者体魄,宣传正面思想,大众休闲娱乐等。在商业运作模式下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能够提高社区居民参与者的凝聚力,社区艺术教育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有利于改善人机关系,提高参与者的艺术素养,推动地区性艺术文化的传承,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社区艺术教育中,参与者身心健康得到良好的发展。在艺术教育活动中参与者共同学习,相互帮助,参与者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区艺术教育鼓励社区居民参与艺术教育活动,使其在生活情趣等方面得到提升,参与者学习美术,乐器,舞蹈等艺术知识技能,带动家人参与,改变以往不健康的休闲娱乐活动方式,丰富家庭文化生活。

二、社区艺术教育发展现状

我国社区艺术教育研究发展起步较晚,经过不断发展逐渐形成广泛参与的良好现状。各地不断提升社区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认识,相关会议成功举办对社区艺术教育理论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目前社区艺术教育发展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包括开展社区艺术教育活动缺乏科学化,活动形式较为单一,社区艺术教育活动参与者教学者不具备专业艺术素养。社区艺术活动大多是居民根据兴趣自发开展,居民能够逐渐形成团队,团队通常为自发组织建设,缺乏一定的规范性,没有固定的条例制度限制,社区艺术教育活动无相应的规范准则,很多情况下社区活动无法顺利开展,甚至由于缺乏相关条例规范,社区艺术教育活动开展中出现民事纠纷问题。据调查统计,发现当下社区艺术教育团队中的参与者年龄结构普遍固定,社区艺术教育面向对象呈现单一化,目前大多数社区团队人员年龄主要集中于青年与老年人群体,造成艺术教育活动形式内容较为单一,活动的重要内容集中于群众性歌舞演奏,青少年活动以舞蹈为主,青少年在社区艺术教育活动中相互学习。社区艺术教育活动开展需要有高素质的专业教授者指导,目前社区艺术教育活动开展中教授者与参与者具备的专业素养较低,导致社区艺术素养不能快速提升[1]。

查看全文

区域农村艺术教育论文

一、艺术师资紧缺问题

教育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开设的课程门类也越来越多,教师的负担也越来越重,政府部门对学校的师生比例的限定却一直没有变化,加之干部人事制度的不尽科学,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副主任等等能上不能下,这些人数量较多,基本不代课,而且年龄在50岁左右就退到二线上去,造成一种恶性循环,严重占据着教师编制,致使一线教师人员紧张,课务负担较重,学校不得不把艺术教师改教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等学科,使艺术教师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另一种情况是教育主管部门在配置各校教师时,没有充分按照学科的需要来进行配置,城市的学校艺术教师较多,农村的学校严重不足,师资配置的不均衡,影响了艺术课程的开齐开足。

二、艺术教师工作量问题

一直以来,语文、数学等主要学科教师受到重视,而艺术学科教师的地位不被宿迁市宿豫区教育局艺术教育科重视,普遍认为音乐课就是唱唱歌,美术课就是画画简笔画。美术老师一支粉笔就能上一节课,一块小黑板就能上一节课,让人看这确实简单轻松,但大量的艺术活动和辅导成为艺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工作量没法计算。在今天的课程改革中的音乐、美术课程已经是很宽泛的了,要上好一节课,除了自身要有相当高的素质,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去搜集资料、制作课件、制作教具,课前老师备课并不轻松,上课也不省事,课后要还要有成果。繁重的课务,教师没时间思考,不利于教师的成长。而艺术活动辅导工作是复杂的工作,要出成绩,教师就要全身心投入,艺术教学和活动的复杂,教师来不得半点懒惰和虚假。

三、示范课与常规课问题

为什么要有示范课?它的初衷是什么?理念是什么?一般人们说,示范课是为了在某些方面给人们以启示,引导人们去探索,在某些方面起到引领作用。综观我们的示范课,有的除了热闹、浮华,还能见到什么呢?牵强附会的渲染,没有必要的讨论,故弄玄虚的问答。有些教师把一节原本简单的课上得复杂、故弄玄虚,无非让课堂有“看点”。示范课是为了引导常态课还是常态课中的亮点要拿到示范课上去展示交流?要上好示范课,首先要上好常态课。有谁记得示范课上老师说过的话,有谁记得示范课上老师画过的画,倒是有很多学生记得平时老师的一言一行、一字一画。美术作品是以一种直观性的静态去感染人的,它的美不是靠人们说出来的,而是作品自己流淌出来的。一节课上,教师心态自然地去说,信心十足地去画,学生安安静静地去听,悄无声息地去做,这不也是高效和谐的课堂吗?潜移默化的传承与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不是更理性吗?

查看全文

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探讨

一、艺术教育师资现状及问题分析

笔者在2014年12月随机确定本省10所普通高校,采用问卷调查、个人访谈等方式进行实地调查,在调查中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96份,有效率为96%,访谈了各校领导及相关专家和教学人员共50人,发现如下问题:

1.教育理念陈旧。普遍存在艺术教育课程只是“使人手脚灵巧”或“学习今后谋生的一门手艺”的观念,更有甚者把大学艺术教育作为“调节紧张的学习气氛而设的玩耍和游戏的课程”。另外,一方面,由于大学艺术教育曾被当作封建思想和资本主义思想而受到批判和禁止,至今这种片面思想仍有部分残留;另一方面,受当前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培养大学生艺术素养,全面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视程度不够,使大学艺术教育成为无足轻重、可有可无的副科。此类轻视大学艺术教育的落后教育理念已经不能满足当今高等教育的发展。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快速变化亟须转变这些滞后的大学艺术教育理念,改变当前教育中“审美情趣淡薄”“高分低能、高分低质”的不良状况。

2.艺术教育师资结构不合理。对本省10所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师资统计数据发现,3所高校没有专职艺术教师,在这些学校担任艺术课程的教师为其他学科教师兼任;7所高校有专职的艺术教师,而其中4所是因为学校设有艺术学院或艺术专业而配有专业艺术教师。换句话说,在调查的10所普通高校中只有3所学校有专职的艺术课教师;另外,对26名专职艺术教育教师进行学历、职称和年龄的统计发现,博士0人,硕士8人(其中6人为在职进修),本科15人,本科以下3人,所占百分比为博士0%、硕士30.8%、本科57.7%、本科以下11.5%。教授0人,副教授9人,讲师11人,助教6人,所占百分比为教授0%、副教授34.6%、讲师42.3%、助教23.1%。45岁以上的7人,占26.9%;35~45岁的6人,占23.1%;35岁以下的13人,占50%。从以上数据统计可以看出,高校艺术教育师资学历结构普遍偏低,主要以本科为主;职称结构不合理,以助教和讲师为主,中青年学术骨干严重不足,如教授、博士等高层次人才严重缺乏;从师资结构上看,未形成老中青年龄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更缺乏有效带动学科发展的学科带头人。究其原因,一方面,中国高校逐年扩招,使在校大学生人数成倍增加。2009年计划招生人数已达到629万,是1990年招生人数的10倍,造成了高校艺术教育师资需求急剧扩大;另一方面,由于艺术专业的学科特点、艺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倾向,以及高校用人制度的限制,造成真正进入高校从事艺术教育的教师数量有限,从而导致了艺术教育师资缺乏、组成结构不合理。

3.缺乏实践工作经验和对相关行业的了解。高校的人才培养要求培养既能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但是通过调研发现:当前高校艺术教育师资队伍主要来源于艺术教育专业和艺术专业毕业生,但调查结果显示,具有艺术专业实际工作经验和相关行业了解的教师少。艺术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虽然掌握相应的教育教学理论,但由于不是艺术专业出身,专业技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专业实践能力相对较弱;而艺术专业毕业的教师大部分是从高校毕业就到学校从事教学工作,也很少具有真正从事相关艺术行业的工作和创作经验,对行业发展缺乏直接的体验和了解。而且由于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教学法培训,对教学规律、教学方法的掌握相对薄弱,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无法根据艺术教育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往往仅根据自己的经验,要么以理论讲授为主,要么只讲实际操作,很难理论联系实际,很容易使理论与实践脱节。

4.科研能力较弱,研究水平偏低。根据对多所高校艺术教育师资队伍的调查发现,普遍存在艺术教育师资队伍科研能力较弱、研究水平偏低的现象。通过了解和分析发现,由于高校逐年扩招,大多数高校学生较多,专门从事艺术教育专业的教师相对短缺,师生比例配备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调。一方面,相当一部分艺术教育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承担着超负荷的教学任务,在超负荷的教学工作中他们很难有精力和时间投入到科研中去;另外,有相当一部分艺术教育教师拥有一定的专长优势,往往由于眼前经济利益的吸引,把大部分空余时间都用于教学和科研之外的兼职工作中。另一方面,由于艺术教育师资力量中科研能力强,有丰富的科研经验的老教师相对较少,没有形成浓厚的科研氛围,并且中青年教师自身科研基础较薄弱,对科研项目也并不感兴趣,相当比例的教师甚至对基础的科学研究方法和规范,以及科研申报程序都缺乏基本的认识和了解。

查看全文

核心素养音乐教育探究

摘要: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音乐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内在品质及能力的培养,注重所培养的能力及品质能够提升自我,适应时代的发展。作为教师也要不断进行反思,针对学生个性与能力的不同,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与课堂设计,要将核心素养始终贯穿于音乐教育教学之中,不断融入升级,力求通过音乐教育有效培养更全面的人才。

关键词:核心素养;音乐教育;青少年宫;审美

核心素养的培养为现代化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各个学科的课程建设均已涉及到核心素养的内容。现代化音乐教育也要求教师不只局限于教授弹琴、唱歌,而是适应时展的需要将核心素养融入音乐教育课堂之中,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提升孩子的实践能力与文化底蕴,培养促进孩子健康发展的高尚品格。

一、核心素养

(一)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从概念上来说主要是指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够使其终身适用于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及品格。赤峰市青少年宫的音乐教育及音乐活动中同样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通过课外音乐教学及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品质品德、审美能力、音乐表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适应社会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不再只是学校教师所思考的问题,面向课外教学的青少年宫同样将塑造学生的核心素养融入音乐课堂。发展核心素养,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包含文化素养、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核心素养。(二)音乐核心素养。音乐核心素养,是指与音乐相关或通过音乐教育的方式所培养的实践、审美、文化等适用于终身发展的能力或者品格。当前,国家重视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对培养孩子的核心素养提供了重要支持。音乐能使我们快乐、舒适、满足,音乐具有独特的魅力,能调整孩子们的心情,陶冶情操。乐器的学习面临的重重困难也从各个方面锤炼人们的意志,培养孩子优秀的个性,在此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审美体验。同时也帮孩子收获到音乐知识,文化历史,强化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感悟能力,这对整个核心素养发展模型———文化素养、自主发展、社会参与这3个部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核心素养与音乐教育

查看全文

艺术教师培训工作总结

在人类已步入21世纪期,教育的振兴已成为各民族日益迫切的需求。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应更好地担负起提高全民族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历史重任。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能否有效的建设一只充满活力,勇于探索,业务素质高,教学基本功过硬,具备终身学习意识的教师队伍,是教育现代化能否成功的关键。而在今天,向综合方向的发展已是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是向人本性的回归。对综合艺术课程而言,如何提高单科教育背景下的在职艺术专业素养则是我们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长期以来,尽管我市对艺术教师也进行过多次短期学科间技能交叉的培训,但由于时间短、经验不足,所取得的效果甚微。为了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积极推进课改实验向纵深发展;为了使艺术教师的的专业素质与专业技能得到有效的提高;为了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了教师更好的服务于教学,xx市教育局于2009年7月17日——26日,7月29日——8月7日分两个时段对全市小学艺术教师进行了为期20天的学科专业知识交叉培训。

本次暑期培训,参加培训的专职小学艺术教师共44人。

为做好本次培训,从培训初期考试摸底到培训计划的制定,到授课教师及培训内容的确定,以及培训过程的管理,教研室都作了充分的准备和周密安排。20天的暑期小学艺术教师培训,由于计划周密,措施得力,管理到位,又注重人文关怀,同时培训内容丰富,培训形式多样,因此,受到了参培教师的高度评价。

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制定培训计划。

查看全文

职业素养培养与高校美育工作研究

摘要:美育是教学生认识美和创造美的一门课程,同样也是学生素养全面发展的一项必备课程。高校通过美育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让走出校门的学生能与就业市场上的高技能要求相贴合。美育如今已经成为高校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一种重要方式。基于此,文章从3个方面对基于学生职业素养培训下的高校美育工作展开了分析,首先是美育的概念,其次是美育和职业素养之间的关系,最后是通过美育对学生职业素养展开培训的策略,希望能为有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学生职业素养;高校;美育工作;研究与实践

2020年全国教育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要将美育纳入学校的评估和考核体系中。高校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极为关键的一个部分,对培养技术型人才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时代背景下,就业市场对高校毕业人员提出了新的标准与要求,为了培养专业化人才,美育已成为高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模块之一。利用美育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是当前高校最常用的教育形式。

1美育的概念

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美育主要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上的美育是指融合了美学原则的各种学科教学,而狭义上的美育则是指音乐、舞蹈、美术等专业的艺术教育,这些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1]。世界上最早提出“美育”这一概念的是德国美学家席勒。但其实“美育”这一概念在中国古代就已出现。最早在中国古代西周社会便出现了“制礼作乐”,这其中既包括伦理规范,也包括诗歌、舞蹈等艺术内容,同样也涵盖了国家法律。之后孔子将教育从其他形式中提了出来,使之成为一种独立的教学形式,而六艺实际上是古代早期的美育课程。我国最早给美育下定义的人是蔡元培,他在《教育大辞书》中详细定义了美育的概念。他认为美育是以美学理论为基础展开的教育,主要是为了陶冶情操[2]。但蔡元培为美育下的定义,并未真正将美育和美学教育分隔开来,甚至随着发展,一部分人将美育归为德育中的一种。这种认识存在着历史局限性。美育是开展德智体美劳全面教育的一种独特方式,而且美育的内涵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

1.1美育和德育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