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农林院校艺术培养现状及策略

时间:2022-03-14 10:58:22

小议农林院校艺术培养现状及策略

从校园环境来看,农科类高校一般校园景色优美、植被丰富、空气清新[6],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使学生的灵魂受到陶冶。农村生源的学生从小浸染于自然质朴的乡村风情中,拥有踏实、勤奋、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对艺术教育有着比较强烈的兴趣与渴求[7]。

艺术教育对学生的整体素质有着潜移默化的隐性影响,可以对农林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竞争能力带来质的提升[8]。领导重视是艺术素养培养定位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及良好的开端,因此,农林高校首先应该由相关领导牵头,明确艺术素养教育的定位,使其成为高校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在此基础上,通过引进师资,提升教师业务水平,为艺术教育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还应使教师与学生意识到艺术素养教育的重要意义。教师应对艺术课程的责任与重要性有充分认识,从而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升艺术课程教学质量[9]。同时,应结合农林院校中农村学生比例较大的实际特点,通过总结教学经验和解决实际问题,构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体系。学生对艺术素养教育的认识,是另外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应使农林院校的学生意识到艺术素养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使之充分理解艺术教育在启迪智慧、和谐发展方面的无形的、隐性的作用。

科学有效的教育管理体制是艺术素养教育有效开展的保障,农林高校应为艺术素养教育制定出健全的管理制度[10]。(1)应设置艺术教育管理和统筹教学机构,通过专人负责管理和固定经费投入,对全校艺术素养课程体系的构建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并管理和指导计划的推进实施。(2)应结合农林院校的实际特点,构建一套文学艺术与农林课程体系互相渗透、互相交叉的学科结构。当前,不少农林类院校已经设立了艺术类专业,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专业力量与资源,实现艺术与农业、感性与理性的融合教学,这也是农林类院校艺术教育的一种理想形式[11]。此外,艺术师资的数量与质量,也是艺术素养教育的关键因素[12]。结合艺术教育的具体需求,农林院校应该创造条件,积极引入和培养艺术专业教师,还应大力提升艺术教师队伍的质量。作为农林院校的艺术专业教师不但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还应适应农林院校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具备艺术专业知识的多能性,专业知识既要有广度,又要有深度;还应具备交叉学科知识的广知性,了解农科、理科、工科的学科背景,通过艺术教育对学生传递美育理念,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合理的艺术素养教育课程体系是农林院校大学生艺术素养培养的根本[13]。因此,应以人为本,设置科学合理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注重农林类课程与艺术类课程的配合应结合农林院校实际特点与艺术素养教育规律,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框架。应注重农林类课程与艺术类课程的相互配合、交叉与渗透,以艺术讲授为主、专题报告为辅,构建课程框架。安排艺术与农林类学科相互融合的课程应根据农林专业的既有课程体系,不但安排一些艺术理论课程,也安排艺术与农林类学科相互融合的课程,如《园林与艺术》、《城市艺术景观设计》等[14],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艺术思维相互贯通、协调发展,另一方面也增强学生兴趣,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15]。在课堂教育之外,还应创建多课堂艺术教育的模式,积极引入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和校外艺术教育活动,不但关注学生的艺术理论与修养,也重视其艺术活动与实践,结合学生整体艺术素养相对欠缺的特点,由浅入深地设置艺术教育体系,使学生获得较为全面和系统的知识,满足学生的需求。

校园艺术环境是大学生艺术素养培养的主要载体,农林类院校可以充分发挥校园文化与环境的隐性教育功能,通过在校园营造艺术氛围,提高学生艺术修养。校园文化艺术活动是大学生艺术素养培养的有力措施,在此方面,学校可以积极引入社会资源,高雅艺术进校园是大学生艺术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聘请在全国或者当地有一定影响力、知名度和专业水准的艺术家走进校园,通过师生间的交流切磋等形式,一方面使学生领悟到艺术之美,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学习到正宗的艺术技艺,同时感受到艺术家的职业素养和艺德,让学生不出校门也能享受到优质的艺术培训。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艺能”,又可以让学生近距离地感受“艺德”。此外,教师也应从日常的课程教学中积极挖掘艺术素材,在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艺术教育。

本文作者:李亮张琪郑颖工作单位:河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