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的艺术十篇

时间:2023-10-16 17:36:57

课堂教学的艺术

课堂教学的艺术篇1

一、教学艺术具备的特点

教学艺术主要运用生动、鲜明、具体的形象来达到教学目的;情感既是教学的目标,又是教学的手段,艺术性教学要运用情感手法来达到教学目的,贯穿教学的各个方面或环节中;教学艺术中的灵活性,主要表现在处理教学中产生的突发性问题上,这常常出自学生意外的提问,对于这些问题的恰当而迅速的回答,就是一种即兴发挥;教学艺术的娱乐性不是为了消遣,而是寓教育于娱乐之中,在娱乐之中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这些都是教学艺术的突出特点。成熟的教学艺术一般都是个性化的,形成个人所独有的风格,它是教学艺术一般性,在教学上的典型表现或某种倾向。教学的艺术性与创造性是密不可分的,从教学艺术的本质和内涵来看,教学艺术本身包含着创造性;教学艺术的魅力,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的教学工作而启迪学生内在的一种强大、持久的教学吸引力,是教学科学性、艺术性的集中体现,是对教学的一种理想追求。教学艺术的各种特点是辩证统一的,它们综合在一起反映了教学艺术的内在本质。

总之,教学中生动、鲜明、具体的形象,是充满情感的,具有灵活性、创造性和娱乐性,往往能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达到魅力四射的境界。

二、错误使用课堂艺术的课堂现象

有的课堂,一些数学内容被机械地套上了情境,牵强附会地联系实际,过多地强调生活来源,其结果是既浪费了宝贵时间,又妨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真正理解。

有的课堂,在“参与”和“活动”的背后,却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被激活。典型表现在“自主”变成“自流”,课堂展现的是学生肤浅表层的、甚至是虚假的主体性,失去的却是教师有针对性引导、点拨和具体帮助的重要职责。

有的课堂,合作有形式却无内容:学生之间在缺乏问题意识和交流欲望的背景下,应付式、被动式地进行“讨论”,缺乏平等的沟通和交流,尤其是缺乏深层的交流和碰撞。

有的课堂,探究有形无实,学生只是机械地接部就班地经历探究过程的程序和步骤,缺乏好奇心的驱使和思维的探险以及批判性的质疑,从而导致探究的形式化和机械化,变成没有内涵和精神的“空壳”。

有的课堂,预设过度,挤占生成的时空,表面看教学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实质上这是传统以教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教学观的体现,这种教学由于缺乏学生的独立思考、积极互动和个性化解读,学生只能获得表层甚至虚假的知识,这种知识缺乏深度与再生性,不能转化、内化为学生的智慧和品质,所以,这是低效的教学。

课堂教学的艺术篇2

我们要对课堂教学艺术进行探讨首先必须明确教学和艺术的密切关系,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具有艺术的内涵

(1)技艺、技能;(2)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方式和方法:达到了某些要求的创造性工作便是艺术。当创造使创造者的感情升华到完善的境界,当创造的成品的匀称美不仅给创作者而且也给观看这一成品的其它人带来了快乐的时候,这种创造便是艺术。(3)指用语言、动作、线条、色彩、音响等不同手段形成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并表达作家、艺术家的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对照上述艺术一词的三种涵义,可以肯定地说教学是具有艺术内涵的,它要求教师具备高超精湛的教书育人的技艺技能,又是没有成式可套及富创造性的工作方式,还要注意运用语言、动作、音响、图像等形象化手段表达特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师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和艺术有近似的对象

(1)艺术:艺术的对象是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生活。艺术既反映客观世界,又反映人的主观世界,但它不管反映主客观世界的哪一方面,都是以人为中心的,都是直接、间接或曲折地表现人的命运、感情、内心世界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艺术常被人称为人学。

教育:教育的对象也是人,而且是处于发展之中,具有极大可塑性的活生生的青少年学生。所以教学也是名副其实的“人学”,更何况现在的教育强调以人为本。

(2)教学和艺术都受其对象的制约。艺术家常讲只有深入生活,才能创作出第一流的艺术作品,深入生活、了解人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教学也同样要求对学生有深入细致的了解,研究教情,必须先研究学情,备课不要备教材而是备学生,要改变教学方式首先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等等。

(3)教学使用艺术的手段。艺术:主要是借助语言、动作、线条、音响等手段来反映现实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分为四类:①语言;②绘画和雕刻(造型);③表演;④综合艺术,如戏剧、电影。

教学:同样离不开语言、动作、线条、音响、色彩、图像等,尤其是现代教学,随着现代教学方法的探索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表现出明显的形象化、审美化、艺术化的趋向,甚至于直接以艺术为手段进行教学。

怎样看待教学艺术?

第一,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掌握了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就能运用自如地把备课中丰富的教学在课堂这个艺术舞台上传授给学生,尽管学生的个性千差万别,但他们总有共性的东西,掌握了共性,也就掌握了规律。在规律指导下进行教学,问题就容易解决。

第二,课堂教学艺术的关键在于把握住学生的注意之门——学习兴趣。特级教师于漪认为:“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会钻得进去,学习就会有成效。应以课堂教学的三个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即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根据课文的起伏节奏和学生情绪的变化,环环紧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讲课结束时,注意增强浓郁的色彩,使学生感受到课已尽,意无穷,留下难忘的印象。”

魏书生老师: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即使到非教师讲不可的时候,我也尽可能用变换音量、音调和说话速度感情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想方设法让学生用听、视、触、嗅等多种感觉器官感知文章内容。

第三,良好的教学方法是教学艺术卓有成效的主要条件。教学艺术不同于其它艺术类型的独特处,在于教学艺术是以培养人为主要目的的,要求教学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在教学中必须从学生和教师本人的实际出发,探索出卓有成效的方法。一般说来,几乎每个教师都有一套自己的绝技。如上海嘉宾县中学语文教师钱梦龙的“三主四式”导读法;魏书生老师的“六步教学法”;李传成老师的讨论式教学法,还有情境教学法、点拨式、阶梯式、研究式教学法及洪镇涛的“拈、讲、点、拔、逗、引、会、读”八字教学法。

长南路小学贺雄指导青年教师上课采取学—研—讲—评—改五步法获广泛好评。

第四,教学艺术的理想境界在于形成鲜明而独特的个人教学风格。有经验的老教师总有他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同样的教材内容,有的可以这样讲授,有的可以那样讲解,形成自己的风格。如激情型的老师,注意以自己的激情诱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反应快的老师习惯于对话式教学和变式教学,将个体思维与群体思维辩证的结合起来,加快学生的思维节奏,提高思维的灵敏度。也有的老师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课堂上,紧张、活泼、高效率,课堂下,独立、自由、减负担,他们教学也形成了独特而鲜明的个人风格。

第五,教学艺术的根本追求在于通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什么是不需要教?学生入门了,上路了,他们能在繁多的事事物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就用不着教了。

课堂教学的艺术篇3

正如一位名师所说:“教学作为一种职业可以应付,但作为事业就需要进行不懈地追求,作为艺术就要全身心地投入。”英语课堂教学就像一个大舞台,教师就像导演,不仅要对“原著”有深刻地理解和体验,还要根据舞台艺术的特点,设计曲折动人的“剧情”,更需要“演员”的精彩“表演”。而新研制的《课程标准》不是建立在知识体系之上的,而是建立在以学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的基础之上的,其课程性质、课程目的、课程设计、课程目标与要求以及课程实施等与过去的英语教学大纲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富有成效的课堂教学不仅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认识水平,而且还取决于教师对教材深入浅出的讲解艺术。初中英语教学应特别注重情境教学,在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追求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一、备课的艺术

1、备教材。

课本是教师备课的主要依据和基本材料。教师要备好一节课,必须熟练地掌握该单元的全部内容和整体结构,把握重、难点和关键的语言点。此外,还须查阅相关的资料,充实教材内容,以便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备学生。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初中学生无论在个性上、学习兴趣上还是在情感上和小学生相比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在备课时不仅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兴趣和思想状况,还要了解他们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利于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双边活动。

3、备自我。

我们学校每个教室后面的墙上都写有“满堂灌的课是废课,学生不参与的课是无效课”。素质教学不再是以前的教师“填鸭子”式的“一言堂”教学了,而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因此,教师应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教与学达到最佳效果。

二、课堂导入的艺术

1、以旧带新导入法。

大圣人孔子说过:“温故而知新。”这句话充分说明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复习巩固旧的知识,利用旧知识对新知识的迁移,为学习新的知识奠定基础。因此,在导入新课时充分利用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对比,以旧带新,既能消除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不适应和恐惧感,又能帮助学生轻松自然地掌握新知识。例如,我在教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saving the earth时,由复习前一单元的内容如何保持健康(how to keep healthy)引出了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和当今面临的各种污染以及如何采取措施保护环境。

2、直观教学导入法。

就是利用具体、生动的直观教学辅助材料和手段引入新课,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觉器官,起到训练学生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作用。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常用的直观教学辅助材料有挂图、投影仪、实物、简笔画、图表和小黑板等。在导入新课教学中,内容丰富的挂图和投影片,生动具体的实物,幽默风趣的简笔画,清晰明了的图表和查漏补缺的小黑板都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如在教学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cooking is fun时,我就用硬纸袋带了一些实物,像薯条、西红柿等,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轻松、愉快地掌握了paper bag,take away food,fried chicken 等短语,并用这些词语来谈论section a中的交际对话。

3、创设情景导入法。

语言交际总是在特定的情景下用特定的语言艺术,运用言语传递特定的信息。学习语言只有在一定的情景中才能理解和表达。所以,教师要千方百计利用客观环境和创设情景进行英语课堂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为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我在教学实践中经常用创设情景来导入新课的教学。在初中英语教材里,对话相当多,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室和教室内现有的设施创设与所学内容有关的场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在引入shopping(购物)的交际对话时,我把讲台设置成商店的柜台,上面放一些学习用品,通过与个别学生的演示进行购物交际用语的教学导入。同时暗示学生如果能正确地运用所学的交际用语参与课堂“购物”活动,就可以得到“shop”里的一样东西。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他们不仅认真地听讲,还积极地投入到课堂交际活动中。

当然,课堂导入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像提问法、设置悬念法、剧情表演法等。无论使用哪一种或几种方法,我们都应当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前提,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转贴于

三、课堂教学的艺术

1、运用体势语言。

体势是一种形体语言,简明易懂。在英语教学中,恰当而适时地运用体势语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如新学期上第一节课时,我一进教室就借助手势让学生起立,并微笑着说:“stand up,please.”可能有部分学生还没反应过来或注意力不集中,我继续借助手势重复“stand up,please.”。这样绝大多数学生都明白了我在要求他们起立。接着,我又用同样的方法,借助手势和鞠躬让他们知道“sit down,please.”等不同的课堂日常用语。实践证明,体势语言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而且能帮助学生加速理解。

2、简笔画的作用。

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形容词比较级时,我在黑板上画了两幅人物的简笔画,两个像貌截然不同的人物通过一胖一瘦,一高一矮,一悲一喜,还有五官上的差异等,把具有鲜明对比的肖像跃然于黑板上。同时将两人的不同点归纳在一个图表里,边列表边举例比较两人的不同点。如:kangkang is taller than li ming,but li ming is fatter than kangkang.等。并让学生通过反复比较两人的不同点来练习形容词的比较级。这样,不仅大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

3、创设课堂情景。

生动形象的课堂情境能促进双方相互理解,激发交流信息的愿望和兴趣,加快传递交流信息的过程。教师如同导演,应千方百计地寻找机会,不失时机地利用实物、电教设备、体势语言、课堂游戏、讲故事等设置情景,把尽可能多的时间和舞台让给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诱发学生充分训练,培养为“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如在教学电话会话(telephone calls)时,我提前准备了两个儿童玩具电话带进教室,先让学生自愿上讲台和我一起表演:

t:hello!may i speak to meimei?

s:hello!this is meimei speaking?who's that?

t:this is miss wang ( speaking).

s:do you have anything to tell me?

t:sure. will you go hiking with us tomorrow?

s:i'd love to, but...

然后让学生们互相表演。还可用手比划成电话让同桌互相练习电话用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四、课堂提问的艺术

无论哪门课的课堂教学,提问都是必不可少的。提问应具有科学性、趣味性、启发性,应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方式方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经常运用以下几种提问方式。

1、引导式提问。

用挂在黑板上的挂图,提出与课文有关的问题。如在教学提供帮助的交际用语时,我提出“what are kang-kang and david talking about?what's wrong with david's bike? who can help david? is kangkang a good student?”等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看图并迅速理解整篇对话的内涵。

2、启发式提问。

提出的问题要具体、明确,要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回答这样的问题,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如在教学球类运动的语言交际时,为了启发学生,我用了乒乓球、羽毛球等实物提问:do you like sports? what's your favourite sport? who do you often play football /basketball with?can you tell us a story with them?等。

3、层次式提问。

教师提问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水平,对中等以下的学生提一些基础性的问题,对中等水平的学生提一些理解性的问题,而对中上等和上等生提一些创造性的问题。如在教保护环境(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的用语时,可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利用挂图提出三类问题:(1)who are they?(2)what are they doing? (3)what have you learned from it? 对于第三类问题,学生会联想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样就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五、课后作业的艺术

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学生巩固和领会知识、培养技能技巧很重要。而英语课后作业不能只求量不求质,本文由收集整理,教师应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从听、说、读、写各个方面进行练习、巩固。还应布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作业,如根据图画自编对话,根据人物故事写短文,利用游戏或参加英语角记单词等等。

课堂教学的艺术篇4

一、注意导语设计,让学生从课堂的开始就爱上课堂

特级教师于漪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小提琴定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我们在设计导语的过程中可以设疑布障或者设置情景,用教学语言刺激学生,开启他们的思维,让他们产生广泛的联想和想象,这样有利于理解问题,也有利于激发学生潜在的渴求知识的欲望。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当学生的兴趣一开始就被调动起来,那么他们整堂课就会兴奋,思维也会活跃,不但能够很好地配合老师讲课,还能积极思考,把心思全部放在课堂中,使学生从课堂的开始就爱上课堂。

二、巧妙运用道具,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双脚,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巧妙运用道具的教学方法,正是一种解放学生的头脑和双手的教学方法,它通过老师利用道具,做出、演示和引领学生用道具展示课本上的内容和方法,让学生跨越空间和时间,用灵活自由的方式,寻求新知识,创新新方法。无论在传统教学中还是在现代教学中,运用道具进行教学的方法都是一种培养学生听课习惯的好方法,特别是在今天教学由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由让学生听讲为主变为主动求学,由让学生学习知识到让学生学会创造知识,而运用道具进行教学是实现这种新的教学理念的最为实用的方法之一。但我们在运用道具进行教学时,切记要选择合适的教学道具,要注意少而精,还要选择适当的时机,一定要遵循适时、适度、适课、适人这四个标准。总之巧妙地运用道具,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美观精彩课堂的教育艺术之一。

三、将教学内容形象化,使枯燥变为乐趣

把枯燥的教学内容形象化,在教学中同样可以发挥威力,例如:像表演剧情一样演绎课本,以演促讲。具体是把课文改写成剧本后,师生通过共同表演的形式将课文内容再现出来,它形象直观、形式自由,实用性强,是学生很感兴趣的一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形象的表演,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真正听课,吸收到更多的知识。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表演方式如:分角色扮演进入课文情景,运用肢体语言等。同时也要注意把课、表演和生活三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高表演教学的作用。因此说用表演的形式再现课文内容,是形象化教学在教学中的充分展现。

四、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完美结局

课堂教学的艺术篇5

关键词:激发欲望; 展示科学美; 促进发展

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成功的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如果掌握了这种艺术,就可以使物理课满堂生辉,给学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从而激起他们高涨的学习情绪。下面仅就课堂教学谈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

1 激发求知欲望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教育者的艺术表现在使学生能够透彻地、迅速地、愉快地学习知识技能。”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就要使学生渴望获得知识和不断追求真理,并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去探索、认识客观世界,所以教学过程必须遵循这一真理,要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以启迪学生的心灵,点燃其思维的火花,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和意志,使学生的认识活动成为一种乐趣,成为精神上的需要。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首先在于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即使是刚学物理的学生,头脑中对物理知识的了解总有些“前科学概念”其中包含了理解和误解。如在教“光的折射”现象时,介绍一个实验情景:实验装置是一个玻璃槽中装水,水中插上一个塑料泡沫片,在塑料泡沫片上粘贴一条用塑料纸剪成的鱼,让几个学生各用一根钢丝猛刺水中的鱼,由于学生总认为眼睛所看到的鱼的位置那么准确界定一样,在这样错误的前科学概念的影响下,自然出现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对一些自然现象凭自己的经验或直觉形成错误的判断。教师把泡沫片从水中提起来,发现三根钢丝都落在鱼的上方,接着说:要知道这个道理,就得学习“光的折射”现象。这样的引入,将光学原理融入日常生活中来,可操作性,创设的简易实验把学生带人一个渔民叉鱼的情景中去,符合初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好动的特点,因而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就为接下来用实验研究光的折射结论创造了良好的认知起点。只有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物理情景,才能使教学内容变美、变活,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之中,实现物理教学的情感转移,学生将对物理学和物理教师的情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这样才能产生出艺术的效果。

2 展示物理科学美

罗丹有一句名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问物理教学同样如此,但物理本身并不是美学,要想使物理教程从枯燥的铅字变成闪烁美的光彩的科学诗篇,关键在于我们教师平常教学中是否认真发掘物理科学美,是否去展示其美学特征,是否去创设美的意境,让学生潜移默化受到物理科学美的陶冶,这就是教学的艺术。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大到天体,小到共振粒子,从实体到另一形态的场、光等都是物质的。物质又是运动的,如机械运动、分子热运动、光波传播,实际上是不同形态的物质的不同运动形式,它们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自然界是合理的,简单的、有序的,因此,科学家们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往往以科学美作为追求的目标,通过他们的努力而形成的物理理论,在内容上、形式上是那么自然、简单、和谐,都放射出美的光辉。教师平时教学中应向学生展示物理知识的美的一面,激发学生爱美天性。例如:物理内容的简单美,表现在物理概念、规律的表达上,科学、准确、简洁。热是众多物理学家争论了一个多世纪的问题,却以“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十个字做了结论;物理学的对称美,给人一种圆满。匀称的美感,运动与静止,匀速与变速,引力和斥力,反射和折射,“磁生电”和“电生磁”,平面镜成化电荷的正负。磁场的两极等揭示了自然界物质存在、构成、运动及其运动规律的对称性而产生的美感。物理学理论内部相互间的自洽而展现和谐美,自由落体、竖直上抛、下抛以及各种直线的匀加速与匀减速运动都可以统一于运动学的速度和位移两个公式中,牛顿力学公式,可以把地上的物体与天上的星体统一起来。由此可见,教学中只要我们善于发掘,物理学的“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美”等美学特征在中学物理中便有许多例证。我们要让物理学美的素材震撼学生的心田。

3 促进学生发展

当前,世界面临着激烈的经济竞争和人才竞争,我们的教育目标应立足于培养学生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未来的生存能力。物理教学必须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为完成教育培养目标作出贡献,应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体现着教师的艺术水平。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使学校教育失之偏颇,引向应试教育的误区,由此形成了一整套应试机制和模式,只注意到教学要依赖于学生发展的一个方面,忽视了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采取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使教学处于教师“给”与学生“收”的单调局面,学生在学习物理中处于被动随从的地位,这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毫无神益,要想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其智力,首先必须使学生的大脑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设计一些让学生“跳一跳能吃到果子”的问题,让学生思维,可以通过设计实验情景,故事借景,习题情景,漫画情景等激发学生思维。如在教“压强”应用时,可出示一张漫画,题目是“三毛应该怎么办”,画的是三毛陷入沼泽地里,正在下沉,情况万分危急、周围又无人帮助,请你为三毛出主意,设计这样紧扣学生心弦的情景问题,把学生带入物理情景中,利用学生善良的天性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大家都主动地为三毛出主意,达到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目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还不止以上这些,实际上以上介绍的艺术表现也包括了其他艺术形成和手段,如语言的艺术、板书的艺术等。一节课成功的教学,是各种艺术因素综合作用的体现,真正的课堂教学艺术,应该是师生双方配合协调共同努力达到一种和谐、完美的教学境界,它必将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管长存,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州探[J].中小学电教,2002,(9)

课堂教学的艺术篇6

关键词:高中美术;新课标;教学艺术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中要求:“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的所有学习内容都可以让学生自主选修。教师应向学生介绍每一学习内容及其学习方法,并尊重学生的意愿,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未来的发展需要,指导学生选修及学习。”美术教育思想通过理性和规律反映在教学上,也通过教师的手段和方法,艺术地反映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使教育思想在“寓教于乐”中得以展示。增强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是每个美术教师都需要认真思考的。它不仅展现了教师的教学水平,而且直接影响、感召着学生,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我认为高中美术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艺术主要有两个方面:组织教学的艺术和教学语言艺术。

一、组织教学艺术

(一)寓教于乐,培养学习兴趣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既能为学生提供不同的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终生爱好美术的情感,发展美术方面的能力,也能为他们未来从事美术职业或其他职业拓展发展空间。选择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要符合学生审美特征和认知习惯,书本上的教学内容不一定是学生最感兴趣的知识,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选择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灵活性选用更是取决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教师掌握教学技巧的多寡;打破传统的教学形式,更灵活、更实用的组织教学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主流方向。同时,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只有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习惯的东西才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才能使学生乐于接受和认知。

(二)创设情境,培养求知欲

美术新课标要求:“美术教学应注重创设情境。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可以针对美术作品、美术现象,用有关的音乐、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情境,培养学习兴趣,加深对文化、历史以及美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在美术创作教学中,应该创设能激发学生想象力的情境,鼓励学生创作出主题鲜明又富有新意的作品。美术教学运用直观教学手段的地方很多,教师可以在讲授中运用范画作品、幻灯等教具,可以在临摹中运用示范,在写生中训练艺术观察。

(三)诱导性组织手段

在组织教学中,老师采用充满情感、亲切、热情的语言,对学生加以引导、鼓励,从而使学生增强自信,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开展教学。主要有鼓励方式、提问方式。

1.鼓励方式既适用于成绩较好的学生,也适用于成绩较差的学生。比如学生回答问题时心理紧张,老师应该用亲切柔和的语调说:“错了没关系,胆子再大些。”当回答不完整时,老师应首先肯定优点和正确的部分,然后说:“其他同学有补充的吗?”如果没有,那再说:“我知道你心里明白,由于紧张没说好,表达不出来。”对于无言回答的学生也要委婉地处理。

2.提问方式。课堂提问是任何学科的教师经常采用的启发式手段。提问可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引导学生思考,检查学习成果,巩固所学知识,促进积极思维,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使提问有质量应注意以下几点:注意问题不能平淡,应有典型性;注意问题深浅有度,让学生能举一反三,不要死记课本回答;注意问题的针对性,所提问题要围绕教学内容,有重点和难点的知识点上;注意所提问学生应该是全班的学生,不能总是优秀生。

二、教学语言的艺术

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恰当地使用美术语言、美术术语(如形状、色彩、空间、材质等),以自己的观点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艺术作品。教师的教学语言是传授知识的重要工具。能否将知识以准确、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给学生,则是教师教学语言艺术水平的展示。它是知识性和教育性的统一,是形象性和逻辑性的统一,是抒情性和启发性的统一,是趣味性和哲理性的统一,是优越性和通俗性的统一。教学语言的艺术特点有以下三方面。

1.思维逻辑。语言是思维的形式,思维是语言的内核。语言和思维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姜全吉教授认为:“思维是一种理性认识,是在人脑中运用概念做出判断和推理的过程。任何人要正确思维,论证和表达,都要运用有效的逻辑形式,都要遵守逻辑规律。”例如上人物头像画一课,要有逻辑性的作画过程。同时还要概括起来,如第一要观察分析所画对象;第二要起稿抓动态和透视关系;第三要画头部基本结构;第四要找出明暗交界线的准确位置刻画;第五要深入刻画五官及整体调整画面。因此,语言艺术化首先要求思维具有逻辑性。

2.简洁明丽。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上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废话,以少胜多,简明扼要,提高语言质量。力争讲话准确无误,高度概括,简洁明丽,不重复,力戒用语不当或口头禅出现,更不允许讲粗话、脏话。

3.情感流露。不同的课程,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对象,“应采取不同的语言表达,或激情奔放,或脉脉含情,或直抒胸臆,或委婉蕴蓄,喜怒哀乐,忧伤恐惧都要适度合拍”。如朱耷画的《鹌鹑图》,以鹌鹑自喻,着意夸张鹌鹑的眼睛,眼圈画得特别大,黑而圆的眼珠,顶在眼眶上角,表现出昂首向天,白眼看人,冷峻孤傲的气质。所以教师渊博的知识不仅需要语言的表达,还需要感情的流露。

课堂教学的艺术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引言

小学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而这一任务的实现离不开小学语文教师在语言规范运用上潜移默化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师规范语言的使用不仅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更是一个教师个性教学的体现,所以对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艺术性的研究尤为重要,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推进学生语文素养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含义

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就是教师在课堂中创造性地运用语言,以达到更好的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语言技能、增强学习中的情感体验等。是一个教师综合素质的整体体现,包括教师敏锐的语言应变能力、独特的语言教学风格、机智的语言策略和深刻的语言理解力。

二、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现状

(一)教师口语化现象较为严重

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主要体现在课堂上教师的讲课用语,它与平时的口语有很大不同。它要求教师语言逻辑严谨、用词准确规范等,相对于平时用语,它更精确。但是在现实课堂教学中,有很多教师不注意规范教学语言,而是随意使用生活中的口语,这就使得学生无法获得专业的语言熏陶。

(二)教师口语存在方言化现象

我国从1994年就开始实行普通话水平测试,但是不同地区测试水平标准不一样,再加上一些人为因素,我国小学还存在着部分教师口语方言化的现象。小学生模仿能力强,又具有向师性,喜欢模仿学习老师的行为,试想一个教师口语方言化严重,那么在他的课堂上,他的学生极为可能口语发音不标准。

(三)教师教学语言艺术性欠缺

教师教学语言的艺术化和抒情化可以起到引起学生学习语言兴趣的作用,但是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不懂得教学语言艺术,更多情况下用“嗯”、“那个”等,严重影响了语言的艺术性发挥。表现在导入语过于单调,很多情况下都是开门见山;讲授语平淡无奇,讲解时一直是一种语气,没有起伏,严重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结束语能起到升华主题、增强体会的作用,但是很多情况下结束语都是匆忙说完或者没有精心设计,根本起不到任何的作用。

三、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问题解决对策

(一)规范使用教学语言

教学语言的规范使用首先体现在语言情感要丰富,我们知道小学生模仿能力强,又具有极强的想得到老师认可的心理,所以教师完全可以合理利用这一特征,比如在进行诗朗诵上,教师要情感饱满地朗诵以给学生做表率;其次体现在语言风趣且生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致,这就要求教师要仔细设计导入语、提问语和结束语等;最后体现在语言要科学合理,小学语文教师要注意合理使用语言,用规范的语言教授知识,向学生传达正确的字词语音,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深入浅出、合理使用语言。

(二)合理运用肢体语言

教师首先要做到用眼神去说话,一个优秀的教师总能用眼神去向学生传递信息,在教学课堂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表达的不同情感而表现出不同的眼神,并且要时刻与学生进行眼神交流;其次要做到用表情沟通,教师的表情要与课文的整体感觉一致,比如课文要歌颂母爱,教师就要表现出感动的表情,但是切记表情要自然,不矫揉造作;最后还要做到用手势传情,手势可以起到指引学生注意课堂内容、理解课文思想的作用,手势语包括情感手势、指示手势等,且都要注意手指、手掌等的运用。

(三)灵活创新教学方式

语言可以运用到多种情境中,以发挥其独特的魅力。比如组织课堂比赛,可以将班级的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竞赛,小学生喜欢比赛,这样就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再比如利用情景再现的方式教学,教师一味地讲解可能学生体会不深刻,那么适当地将语言与具体情境相结合将会起到亲身体会的作用,在具体课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几个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进行表演,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吸引学生注意投入到课堂中,加深学生对课文的体验感。

课堂教学的艺术篇8

【关键词】:课堂教学 创造性 形象性 审美性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教师对于这点已经取得共识。人们常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这足以体现这个共识。

课堂教学艺术是指富有个性、创造性和审美价值的操作行为方式方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不可复制的。只有当对“技术”的掌握运用所形成的“技能”达到“技巧”的程度以后,加上个人的独创性,才可能有富于创造性的“艺术”境界。所以课堂教学技能、技巧、艺术均以课堂教学技术为基础,艺术则是技术最高层次的创造性发展。

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习惯一体化发展,在学生自主性学习活动中,教师应该掌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技术,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待每一堂课,在教学过程中加以个人的独创性,才可能正确地引导学生一体化发展的逐步形成和发展。下面从课堂教学技艺的四个特性展开阐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艺术魅力。

一、形象性

形象性是艺术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教学艺术要借助语言、表情、体态、技巧、图像、音响等方式来表述和解释知识,表达思想感情,进行教学信息传递,以达到传授知识和进行教育的目的。

信息技术教材中在解释资源管理器的硬盘分区这个案例时,可以给学生一个形象的比喻。将计算机的硬盘当成一幢三层楼,硬盘中的C、D、E区分别就代表着楼房的一楼、二楼、三楼;而每个分区里面的文件夹,如C盘下的文件夹则类似于一楼里的小房间;依此类推每个房间里边的小布局如卫生间则可以形象地说明为子文件夹等。通过空间的想象可以成功地引导学生对硬盘中的管理结构有感性的认识,在介绍存储路径之前做这样的比喻往往会是事半功倍。

总之,教学艺术的形象性重在“以形感人”,生动直观。加深教学艺术的形象性,不仅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而且,可以开拓学生对知识的思维领域,启迪学生的智能,丰富他们的想象力,从而为学生创造孕育契机,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二、情感性

教师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在这种活动过程中,师生间不仅存在着知识的传递,而且还存在着人的感情交流。教师的传授和学生的学习都具有感情的色彩,这种感情的色彩主要反映在师生对待客观实物、教学内容和相互间的态度上。教学中做到寓理于情、情理结合、以情感人是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学能够具有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条件。教师在教学中做到知情统一,充分利用非智力因素促进教学,使教学充满艺术的感染力,正是高超的教学艺术的表现。

信息技术是一个应用性很广的科学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相互交流是必要的,教师可以引用这样一句话开导学生“两个人各有一个苹果,相互交换后,每个人还是一个苹果;但是如果两个人交换的是知识,那么结果每个人将有可能会得到两个知识点。”在交流过程中,有些时候学生针对于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家里碰到的计算机操作问题,这时候作为教师的你是否应该真诚的帮助回答学生的问题,还是绷起脸孔训示其不得提出与课堂无关的问题?实践证明,教学水平高的教师,爱的情感的流露往往恰到好处,教师语言上的一个停顿,表情上的一个微笑,一句幽默,都能引起学生惊讶、好奇、思索、兴奋和鼓舞,开启学生智能之门。

总之,教学艺术的情感重在“以情感人”,充满魅力。现代教学更注重发挥情感的作用,促进学生认知和情感的发展,受到情感的陶冶,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内驱力,轻松愉快地学习,更能使整个教学充满着情感的魅力。

三、审美性

艺术追求美、创造美、美是艺术的真谛。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有着自己特有的审美特点。教学中的审美特点,主要是由作为审美对象和具有审美价值的教师表现出来。“教师的审美价值或教学的美同时体现在外在和内在两个方面。教师外在的美,主要体现在仪表的美、教态的美、语言的美、节奏的美、板书的美等方面。内在的美,主要表现在理性的美、意境的美、机智的美、风格的美和人格的美等有方面。当然,外在美和内在美是互相联系,密不可分的。教学艺术的美就是这种内在美和外在美的有机结合。”教学中的审美性是作为教学艺术的手段而存在,它从属于教学的效益,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最终目的。

总之,教学艺术的审美性重在“以美育人”,增强美感。没有教学美,教学艺术就会失去光泽,课堂教学就不可能使学生领略美的风光,得到美的享受,接受人生和智慧的启迪,给学生以强烈的崇高的美感。

四、创造性、

创造性是一切艺术共同的本质特征,也是教学艺术最本质的特征。教学过程的创造性,是由教学对象的特点决定的。教师面对富于动态的千差万别的青少年,不可能用事先准备好的刻板如一的公式去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而必须具有随机应变的灵活性和独具特色的创造性。

缺乏经验的教师往往表现出教学模式化、一般化,难以应付临时的教学变化。教艺精良的教师则是在活泼的学生世界中使教学“活”了起来。无论是在处理教学内容,运用教学原则,选择教学方法,还是在组织教学过程,运用教学技能,处理偶发事件,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都能表现出敏锐的观察,准确的判断,采取适当的措施,及时进行调节,充分发挥创造性的作用。创造性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之中。没有创造性的教学,就谈不上创造人才的培养与造就。

总之,教学艺术的创造性贵在灵活创新,独具特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否体现“活”、“新”、“独、”“特”,使教学具有创造性,将决定着教师教学艺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教学的成败。

参考文献:

[1]《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研究》吴文虎 河北大学出版社

课堂教学的艺术篇9

关键词:好课的标准;技术与艺术;教学方法

一堂课要能称得上是好课,那应该是教与学的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教学是教育目的的规范下、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通过教学,学生在老师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下,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体力,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

教学活动多以上课的形式来进行。在上课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既保留“师受学承”的方式,又采纳“师导生创”的做法,让一堂课成为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才堪称一堂真正的好课。

一、上课的技术首先体现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传统的教学是采取“师授学承”的方式,学生在课堂上总是处于被动的地位,他们的任务就是将老师所讲授的牢记,而教师便是课堂的主导者,操纵着整个上课的进程,而学生只是依照老师早已制定好的计划亦步亦趋地展开课堂学习。“单主体论”中的“教师主体论”便是这种教学方式的理论基础。

而今,“复合主体论”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肯定。教学是一种复合活动,教育活动的基本结构是“条件――目的性活动结构”,教师的教是学生的学的条件,学生的有效学习是教师的教的目的。要使学生能在课堂上有效学习,就必须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使其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

在上课过程中,不要总是以教师讲课取代学生发言,而是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思考问题,积极地勇敢地发表个人见解,即便学生的观点不正确,也不要马上予以否定,而应启发他们从另外的角度思考,可以借鉴苏格拉底的“知识产婆术”,通过层层设问,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最终得出正确答案。

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还体现在学生不必完全认同书中的观点,教师对学生有创见的但又异于书中阐述的观点,要鼓励其深入思考,因为书中的观点未必绝对正确,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发散性思维、创新能力很有可能就从这些点滴的异议中生发。

二、课上得好不好,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否得当,这也是上课技术的体现

上课可采取教师直接讲授、学生自主讲课、学生做游戏、比赛、角色扮演等形式相结合。例如,在传授纯理论的概念、需要学生记诵的知识,宜采用直接讲授的方式,这样可以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假如这类知识采取学生自主讲授或学生“发现学习”[4]法,很有可能耗费大量时间,也得不出正确的结论,反而使一些错误的观点印刻在学生脑海里。又如,在探讨从课文中的故事或某一种解题方法受到的启发时,宜采用学生自主讲授的方式,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这样的课堂能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学生拥有思考和当众发言锻炼胆量的机会。另外,课堂中采取学生分组进行抢答比赛、课文角色扮演,能让活跃的气氛充满课堂,在学习中拥有娱乐,在娱乐中增进对课文的理解、对知识的掌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一堂好课,不仅在形式上多样化,在内容上也应丰富化

针对课本知识,教师要讲解得透彻,分析得深入,针对不同的学习目标进行教学,重点难点突出,使学生易于把握。

例如,一堂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课,在讲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要将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将抽象的概念化为形象的生活画面。直观地展现一些不易抽象理解的事物。如借助于幻灯片、电影、电视等手段展现事物的内部结构、相互关系、发展过程。夸美纽斯曾指出:“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那就是说,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替代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等。” 物理课、化学课的演示实验以及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实验,正是直观而深入掌握课本知识的过程。

教师上课如果只是照本宣科,那么这堂课肯定是缺乏生气、平淡无奇的,一堂好课还需要课外知识来润色,教学内容才丰富化。也就是说,除了充分解析书中所述的文字内容以外,还要补充书中没有的、甚至可以是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或以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现象为例子来说明。学生总喜欢听些故事,对书本外的知识也从不同领域获取知识的兴趣,在很多情况下,学生更愿意听些课外的知识。课堂上,教师能讲些相关的知识,有助于学科间的联系,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高。

四、一堂好课不仅是技术的运用,也是艺术的展示

所谓艺术的展示首先在教师方面,体现于教师的言语艺术、体态、表情。教师站在讲台上,落落大方、衣着朴实、嗓音清晰、语言得体,就使学生心中顿生肃然起敬之感。讲授的音量、速度适当,音调抑扬顿挫,就如同磁铁一般将学生深深吸引。以体态姿势辅助言语,以丰富的面部表情传达感情,提高语言的感染力。

上课,从另一个角度看,算得上是特殊的表演艺术,但这种表演如果过度夸张则适得其反。比如,一个教师涂脂抹粉、盛装浓艳地走进课堂授课,无疑会引起学生的“高度关注”。但学生们关注的并非其授课的内容,而是被教师的装扮分散了注意力,这堂课便成为教师的是时装秀了。再则,上课这门表演艺术,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应是师生共同的舞台。师生的互动,学生有充分展现自己的机会,学生间有交流讨论的机会,才算是成功的课堂艺术。要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重点落在语言艺术,这也是为什么上同一门课,有的教师很受学生欢迎,学生听课饶有兴趣,而有的教师的课堂上,打瞌睡的学生一大片的原因。

幽默、诙谐的语言,旁征博引地论证,声情并茂地讲述,课堂才能真正活起来、动起来。这就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素养、渊博的知识,让学生从课堂中体会到教师的人格魅力,让学生真正心甘情愿地听课。真正用心地去学习,这堂课才是有效率的、有质量的。

总之,一堂好课是学生与教师共同演绎的,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是知识传承与创造力开发的充分体现。

参考文献

[1]王道俊.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78.

[2]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96-97.

[3]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5.

课堂教学的艺术篇10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语言 语言艺术 幽默风趣

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语言作为一种表达科学思想的语言,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已成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性的交流工具。语言应当被看成数学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而小学数学语言是数学知识的载体,也是数学思维的工具。为数学交流提供了科学的保障,在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现实的问题是,数学教学不像语文教学那样要单独教小学数学语言,它一般不专门讨论数学中的语言问题,常常是一带而过,因此教师的课堂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教师语言的情感引发着学生的情感,所以我们说小学数学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

一、小学数学语言要准确规范、严谨简约

小学数学教学语言的准确性是指数学教学语言应该是严谨的、准确无误的语言。数学中的概念、性质、公式、定律都有它特定的内涵和表达方法,有时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也可能造成演变成概念性的错误,教师的语言在准确的前提下,还要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有些刚走上讲台的教师之所以不能在40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怕学生听不懂,返来复去、不厌其烦地讲,使课堂中有限的时间在与讲课内容无关的废话中悄悄地溜走,结过使教学重点得不到突出,学生又产生厌烦情绪,影响了教学的效果,为了克服上面的问题,必须在备课时精心设计好问题,过渡语,尽量不说与讲课内容无关的话。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自己教学语言的严密和准确,不能任意使用日常生活语言来解释,表达数学知识,更不能出现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甚至于前后自相矛盾和错误的语言。

二、小学数学教学语言要启发性强

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悱,这里指教师有意不说出结果、答案)在教学过程中,要变学生的被动接收信息为主动地获取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启发学生通过看、想、做等认识活动来掌握。如,教“圆的周长”一节时,老师拿出一个呼拉圈,问学生,你能计算出它的周长吗?学生回答能量出它的周长(因学生没学计算圆周长的方法)。用什么量?怎样量?(用皮尺绕一周)还能用什么量?(先用绳子绕一周,然后再用皮尺量绳子长度)还可以用什么方法量呢?(在地上滚圈,然后量地上滚动一圈的长度)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做法,想法很好,想象很丰富,然后接着问,如果给你们一个非常大的圆,还容易量周长吗?有没有简单方法来计算圆的周长呢?通过老师做实验得出: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密切相关,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 3 倍多一些,在 3.1415926~3.1415927 之间,这个数是个固定的数,叫圆周率。现在同学们说说看,只要知道什么,就能求出圆的周长?

三、小学数学教学语言要形象有趣,通俗易懂

小学数学教学语言既非书面用语,又非口头用语,要通俗明白,使学生听得有滋有味,教师应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深奥的知识明朗化,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教给学生丰富的数学素养,通过驱动学生的数学想象,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时、分、秒的认识”时,为了揭示课题,教师先让学生猜谜语:“兄弟三人来赛跑,个子有矮也有高,他们会走没有腿,他们会说没有嘴。会告诉我们在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上学去。”当同学们猜对后,教师很自然的引出课题:“今年我们来认识钟面”。这样既有趣味性,又自然地把学生学习动机、兴趣吸引到新知识的学习上来。

四、小学数学教学语言要幽默风趣

幽默是一种较高的言语境界,它富有情趣,意味深长,小学数学教师的语言幽默,其作用是多方面的: 幽默可以激活课堂气氛,调节学生情绪。

学生心情舒畅地学习与惶恐畏惧地学习,其效果是大不相同的。教师要善于借助幽默的语言去创造有利于师生情感沟通的课堂气氛,针对学生不注意分析已知条件,忽略隐含条件而引发出错误的证题思路,结合当今中学生错别字较多的情况,我分析题意后说:“这位同学的思想走到牙路上去了”,故意将“邪”读成“牙”,引起学生轰堂大笑,这既提高了学生认真分析已知条件的重要性,又告诉了学生“重理轻文”的思想要不得。 幽默可以提高批评的效果,让课堂违纪地同学心悦诚服,教师在课堂上遇到某些特殊情况时,假如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和理智,动辍对学生发火训斥,其弊端是众人皆知的,如果用幽默的语言来处理,其作用和效果就大不一样。 幽默可以开启学生的智慧,提高思维的质量,课堂教学的幽默,应和深刻的见解、新鲜的知识结伴而行,教给学生理智,学生会产生会心的微笑,获得美感享受。

总之,当然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多种多样,远非上述几点所包罗。教师的小学数学语言艺术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自己不断的学习和长期的实践,教师只有在数学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达到数学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艺术性的辩证统一,若如此,我们的教学水平自然就会不断地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文玉婵.探讨数学语言的特性、功能及其能力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