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方法十篇

时间:2023-10-13 16:57:41

纺织方法

纺织方法篇1

关键词:白度;白度公式;荧光增白剂

1 引言

白色是人们生活中喜爱并常见的一种颜色,白色又常是衡量工农业产品质量好坏的一种标志。因此在建材、轻工、纺织、造纸等工业部门,白色程度的评价是广泛遇到的问题。纺织行业评价白度的传统方法是目测法。但目测方法受人的生理、心理、观测光源、观测环境等诸方面的因素影响,很难得到一个统一的评定结果。

为此,国际照明委员会(CIE)一直在力图解决白度的定量评价一致性问题,即用数值表示白色程度的方法,还成立了白度委员会,将白度定义为物体颜色与一个最佳白色接近的程度,并于1983年正式推荐了CIE1982白度公式,并经过大量的实践检验,淘汰了一批误差较大的白度公式,规范出六七个比较通用准确的白度公式,基本上可以满足多个行业的实际需要。目前国内外生产白度仪器和测色仪器的厂家已经很多,很多企业和计量检定部门也都配置了相应的测量仪器。经实际调研结果看,在白度计算公式和测量仪器的使用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规范,本文即从这几个方面做一探讨。

2常用的白度计算公式

由于白度是一个复杂的心理物理量,所以几十年来各国研究人员提出了数以百计的白度计算公式,以便使白度的测定结果与人的目测规律相符。其中几种常见白度公式如下:

1)1982年CIE推荐的白度公式

W10=y10+800(0.3138-x10)+1700(0.3310-y10)

Tw,10=900(0.3138-x10)-650(0.3310-y10)

40<W10<(5y10-280)

-3<7W,10<3

注:当采用D65光源和10˚视场时,W10为白度值,Y10为试样的三刺激值;

Tw,10是淡色调指数,正数偏绿,负数偏红,零表示偏蓝(中性)色调;

x10和y10分别为试样的色品坐标。

2)坦伯(TAPPI)白度公式:WT=g Z

式中WT为白度值;Z为试样的三刺激值;g为系数,与所用标准光源及视物范围有关,当采用D65光源和10˚视场时,g=0.9317。

3)sy白度公式(stensby):W=L+3a-3b(适用于棉、粘胶、丝、聚酯、聚丙、烯烃)

式中:W为白度值;L为明度值;a和b分别为色度值。

4) 亨特(Hunter)白度公式:Wh=100-[(100-L)2+a2+b2]1/2

式中:Wh为白度值;L为明度值;a和b分别为色度值。

5) 蓝光白度公式:R457=0.925Z+1.16

式中:R457为白度值;Z为试样的三刺激值。

3纺织品白度的检测过程

3.1测试仪器的选择

能够测量物体颜色三刺激值的仪器均可用于白度的测定。所不同的是仪器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在330nm~700nm波长范围内能够很好地模拟CIED65标准照明体光谱功率分布的仪器,如光源为氙灯类的仪器,用此类仪器可测量经荧光增白剂处理过的试样。另一类是只在可见光(400 nm~700nm)范围内能够很好地模拟CIED65标准照明体光谱功率分布的仪器,如钨灯类仪器,此类仪器由于紫外光波段的激发能量微弱,不能有效激发试样的荧光部分使之产生辐射功率,因此不能准确地测量出荧光样品的白度值(详见表1的数据及分析)。

3.2试样类型及检测数据分析

被测试样的表面清洁度、湿度、纺织材料的透光性及是否含有荧光均会影响测量结果。为了与国际标准接轨,参照国际标准ISO-105-J02-1997,对仪器及被测试样从适用性角度进行试验。广泛搜集了毛纺织、棉纺织、腈纶织物、涤纶织物及各种类型的纱线,从其织物类型、荧光效果及仪器的照明/观测条件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测试,通过分析试验结果,提出以下操作建议:

(1) 同台仪器(或同类型号的仪器)所测试的试样白度值具有可比性。

由于目前国内所使用的白度仪或测色仪都是进口或国产各类型号的仪器,仪器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即仪器本身所采用的光源、照明/观测条件各异,因此使用不同仪器对同一样品进行测试也会出现一定的误差,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选取同一个白度公式(CIE1982白度公式):未加荧光增白剂的样品(1、3)和加入了荧光增白剂的样品(2、4、5)因测试仪器的光源不同,测试结果产生了较大误差。这是因为氙灯的光谱分布范围是280 nm~780 nm,即在紫外区域可以发射出较强的紫外光,当加入荧光增白剂(以下用FWA表示)的样品在紫外光线的照射下,释放出一定能量的蓝紫光,从而增加了样品表面的光谱功率反射值,使得测试的白度值大大高于使用钨灯(光谱范围380 nm~780 nm)仪器测试的白度值。所以说,即使对同一样品、同一个白度公式而言,不同型号仪器测得的白度值也不存在可比性。建议在进行白度评定时,一定要注明仪器的型号及所用光源,测定含有FWA的样品白度时,必须使用光源为氙灯一类的测量仪器(其光谱范围330 nm~700 nm),以便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另外,由表1数据可知,同样一个样品,如果测量仪器光源为钨灯,波长范围是在可见光(400 nm~700 nm)范围内,由于其紫外光波段的激发能量非常微弱,不能有效激发样品的荧光部分使之增加反射能量,导致测量结果偏低,因此不能准确地测量出含荧光样品的白度值。

(2) 在进行样品白度评定时,白度公式必须统一。

目前国内外的白度仪或测色仪本身自有的白度公式各异,一般都有六七个。在造纸行业多用R457白度公式,而纺织行业通常是从仪器所给出的多个白度公式中选择,如R457白度公式、坦伯(TAPPI)白度公式、亨特(Hunter)白度公式、CIE1982白度公式等。选用不同公式的试样白度值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同一样品选用不同的白度公式其白度值也不同,有时甚至差别较大。这是因为每一个白度公式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可能完全满足各行各业、各类样品的实际测量需求。表2中选取的3个白度公式是实际工作中常用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只是针对某行业或某一类特定样品,不同白度公式计算出的白度值才具有比较的意义。因此,实际工作中,应尽量选择同一厂家仪器和同一白度公式进行测试工作。

(3) 含荧光的试样在测试时应保持测量方向一致。

采用照明/观测结构d/8或45/0的仪器进行测试。试验中发现d/8结构的仪器与45/0结构的仪器测量样品时,由于织物组织结构的不同会产生方向上的选择性,即在不同方向上会产生不同的测量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采用ACS-2018(d/8)结构的仪器测试样品的同一位置不同方向(横纵),其三刺激值(X,Y,Z)及白度值(W10)均差别较小,横纵向差别与织物组织几乎无关。而采用SBD(45/0)结构的仪器测试时,横纵向差别会随着织物组织的不同产生较大的误差。因此,采用仪器评定白度时,应注意织物组织结构的方向性,尽量选择同一方向或不同方向的平均值(一般选取四点)进行对比方可做出准确的评定。

4结论

(1)纺织品白度的检测或评定应严格按照使用同一厂家(同一型号)的仪器、同一个白度公式的操作规程进行,并注明仪器的照明/观测结构。

(2)样品测试前,首先在暗室内紫外灯下目测试样,以便确定织物是否含有荧光增白剂,从而选择适当的检测仪器(氙灯类光源)和检测方法。对表面形状不规则的样品需要按照测试要求进行规范处理后,一般应旋转角度三次以上各测量一次,然后取平均值的方法。另外,测试样品前,首先应考核所用仪器的稳定性或重现性。一般情况下,测量标准白板的白度值几次,要求仪器的稳定性或重现性必须小于0.5。环境温度小于30℃,样品本身应干净不潮湿。

(3)白度公式的选择应特别注意,一般情况下,选择CIE1982白度公式时,计算样品的白度值相对而言比较准确。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①不论Tw,10的允差范围是否符合要求,只要计算出的白度值W10小于40,我们则认为该样品不具备白度评价价值,或者说该样品不是白色样品。

②当Tw,10的允差范围符合要求,且计算出的白度值W10大于40,这时应观察被测试样的三刺激值 Y(Y10) 、Z的大小,当Y(Y10) ≥ Z时,仍然使用CIE1982白度公式计算白度值;当Y(Y10)< Z时,使用坦伯(TAPPI)白度公式计算更为准确一些。因为这种情况下,该样品是偏蓝(中性)色调。

③在测试过程中,因为CIE1982白度公式的要求比较严格,有些目测观察并不很白的样品,有时会出现计算出的白度值W10大于40,同时Tw,10的允差超出范围的情况,从而导致仪器无法输出准确的白度值。这时宜采用坦伯(TAPPI)白度公式或者亨特(Hunter)白度公式计算,而不必考虑Y(Y10) 和Z的大小。

纺织方法篇2

关键词:异味;来源:去除异味;纺织品

我国强制性标准《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 18401-2003)中,异味成为除甲醛外衡量纺织品是否合格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纺织品与我们朝夕相伴,“肌肤相亲”,穿着有异味的服装可能会引发皮肤过敏、情绪不安、四肢无力、饮食不佳、意识模糊,连续咳嗽等症状,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因此,法规规定有异味的纺织品将禁止生产和销售。异味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由纺织品上残留的化学整理剂和助剂生成:二是由于织物是一种多孔性材料,容易吸附气相、液相和固相的各种杂质,杂菌繁殖,从而产生异味。服装使用环境中具有菌体合适的温湿度,又有人体排泄物,杂菌极易生长繁殖而产生异味;而纤维的叠加编织形成无数孔隙,也极易产生环境异味。

1 异味的产生及来源

GB 18401-200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标准中提到的异味类型有霉味,高沸程石油味。鱼腥味以及芳香烃气味。

1.1 霉味

霉味是微生物代谢时产生的气味。服装使用环境中具有菌体合适的温湿度,又有人体排泄物,微生物极易生长繁殖,另外,纺织品服装在运输或存储中可能遭遇潮湿环境从而产生霉味。

1.2 高沸程石油味

在纺织品生产过程中,使用含有汽油、柴油、煤油等矿物油的助剂做剂或溶剂;煤油常用作分散体,也常与水,乳化剂混合作为涂料印花的增稠剂;服装在生产中机器使用的一些油剂等,这些因素都会给纺织品带来石油气味。

1.3 鱼腥味

鱼腥臭味主要是由纺织品经树脂整理后,在焙烘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三甲胺[(CH3)3N]的气味。但有些产生的副产物三甲胺会以甲胺盐的形式存在于纺织品上,在储存或服用时再分解出三甲胺,产生难闻的鱼腥味。

1.4 芳香烃气味

芳香烃是指含苯环的烃类化合物的总称。在纺织服装的生产、印染和后整理过程中,使用的纺织品助剂中常含有芳香烃化合物,如:苯、苯酚、苯乙烯,甲苯、二甲苯、苯胺、苯酸类等。此外有为掩盖异味使用芳香剂,引入让人不愉快的芳香气味。

2 去除异味的方法

去异味的方法主要有抗菌防臭整理法、吸收法、氧化法和纤维表面功能化处理法。

2.1 抗菌防臭整理法

织物抗菌功能的获得主要采用织物后整理和纤维改性加工两种方法来实现。抗菌防臭整理有多种方法,如有机矽一季铵盐整理、二苯醚类抗菌整理、有机氮抗菌整理,铜锆盐类抗菌整理、苯酚类抗菌整理等。采用织物后整理方法,产品抗菌耐久性差,洗涤多次后,抗菌效果逐渐消失:采用物理改性、化学改性、复合纺丝即把抗菌剂掺加到纺丝液中纺出纤维的方法制取抗菌纤维,再织成各种具有抗菌性能的织物及产品,产品则具有抗菌性能持久,稳定、对人体安全性高等特点。

2.2 吸收法

吸收法是一种用吸收剂将异味吸收包覆的整理方法。吸收剂主要是活性炭物质,其微结构表面多孔,对异昧有很好的吸附作用,可在涂料印花或涂层工艺中把微粒型活性炭附着于织物上。这种整理方法的优点是纺织品经洗涤和干燥后,活性炭能重新活化,具有很好的持久性,缺点是外观及手感欠佳。

2.3 氧化法

氧化法的原理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在织物上聚合过氧化氢,使它缓慢释放氧原子以分解异味。如日本大和纺织公司采用结晶度约16%的粘胶丝作为载体,把Fe3一酞菁衍生物溶解于碱性水溶液中,经处理使其附在纤维整体上,得到Fe3一酞菁衍生物消臭纤维,又称为“人造氧化酶”,适宜各类亲水性纤维的防异味,效果优良。

2.4 纤维表面功能化处理法

纺织方法篇3

关键词: 棉纺织; 涉税; 审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 F4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8-0018-02

棉纺织行业作为纺织产业的基础性行业,是印染、色织、针织、服装行业的上游行业,其进步和健康发展直接影响并带动着整个纺织行业的进步。针对棉纺织行业出现的混淆抵扣标准,虚开发票,虚列成本;应税与非应税项目划分不清,多抵扣增值税;部分半成品直接销售不计收入;次品成本转嫁;账外经营,偷逃税款等涉税问题,本文从收入的确定、产品成本的核算、固定资产的管理、期间费用的确认四个方面,谈谈相应的审计方法。

一、棉纺织行业存在的涉税问题

(一)收入的确认

1.涉税问题一:以产品抵换加工费,不作销售处理

棉纺织行业发外加工现象比较普遍,企业为了实现资金利用最大化,往往采取以产品抵加工费的现象,而加工企业一般将所抵产品直接销售给批发市场不开发票,从而导致加工费和所抵产品增值税流失。

2.涉税问题二:半成品销售不入账,偷逃税款

棉纺织企业生产过程中,会形成精梳棉、纱等半成品,企业往往不入库而直接销售,不入账,导致税收流失。

3.涉税问题三:废料、刀口布、材料包装物等销售不入账

棉纺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棉籽、废棉、刀口布以及材料包装废料等,部分棉纺织企业将其销售后不入账,而收入直接纳入小金库或长期虚挂往来账户。

4.涉税问题四:现金交易销售收入不入账

由于棉纺织行业属于生产技术要求低,劳动密集型行业,这些年来,一些规模小、生产经营不规范的加工型棉纺织企业不断涌现,由此形成的棉纺织企业委外加工和现金交易情况比较普遍,且存在瞒报销售偷逃税款的现象。

(二)产品成本核算

1.涉税问题一:成本转嫁

棉纺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积压一部分次品布和废布,对于企业来说,这部分产品的市场价值一般来说要低于成本价,企业往往把这部分次品布和废布的成本转嫁到实现销售的合格品的成本中,从而调减利润。

2.涉税问题二:改变存货计价方法多结转成本

一些棉纺织企业,为了调节利润而在各年度之间或年度内改变存货计价方法。

3.涉税问题三:计划成本核算不规范

棉纺织企业为了在成本核算时,应对棉花市场价格的经常性波动,采用计划成本法进行核算。按照现行有关规范,利用计划成本法进行存货核算时,企业对存货的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应当单独核算,按期结转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将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而企业为了人为调节成本,通过频繁调控计划成本和年终一次性结转成本差异等方法,降低企业利润。

4.涉税问题四:食堂、浴室领用煤、耗汽进项不转出,成本直接在制造费用中列支

棉纺织行业生产过程中需要用蒸汽,一般有两种来源方式:一是通过自用煤锅炉生产蒸汽,二是购买热电厂的管道蒸汽。企业食堂、浴室等福利部门耗用的煤和蒸汽,往往不单独核算,而是一并作为生产用辅助材料计入生产成本,并抵扣税金。

(三)固定资产的管理

棉纺织企业由于面临设备和技术的更新,一批技术先进的纺织设备逐渐替代了老设备。为了加快老设备的淘汰,企业改变折旧方法或减少折旧年限,而不向税务机关备案,导致折旧成本增加。主要涉税问题是:任意改变折旧方法或折旧年限,多结转成本。

(四)期间费用的确认

1.涉税问题一:利息资本化问题

棉纺织企业为了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扩大生产规模,购建固定资产的借款利息一般允许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即所谓的利息资本化。但有些企业则将应资本化的利息全部记入当期费用,从而减少当期利润。

2.涉税问题二:外币业务核算不规范

棉纺织企业引进国外先进设备时,往往涉及到外币业务核算,部分企业在将外币金额折算为记帐本位币时,选用的方法不规范,其汇兑损益,往往在设备安装竣工前后,全部计入当期损益,未计入相关固定资产的成本。

二、棉纺织行业涉税的审计方法

(一)收入的确认

1.涉税问题一:以产品抵换加工费,不作销售处理

审计方法:

审计人员可以查核企业委托加工材料明细账、发外加工记录表和加工合同,根据投入产出率或加工合同注明损耗率、成品率,核对发外数量和加工收回数量是否匹配,从而确定以产品抵换加工费数量和金额,据以补税。

2.涉税问题二:半成品销售不入账,偷逃税款

审计方法:

(1)掌握棉纺织企业生产工艺流程,核对生产流程记录(车间原始记录)、入库单和出库单,对生产环节各项制度进行内控测试;

(2)必要时可以向车间统计人员进行询问调查,根据投入产出法测算企业产品数量,并与企业账面数据核对,确定是否存在账外销售行为。

3.涉税问题三:废料、刀口布、材料包装物等销售不入账

审计方法:

(1)对生产环节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测试;

(2)询问车间管理人员,对废料的处理方式,查看相关废料处理台账和有关记录,如果废料通过仓库处理,还必须查看仓库相关台账和记录,并与财务上其他业务收入账户进行核对,如有差异,应作补税处理。

(3)对一些长期挂账的其他应付款科目,要查明原因,必要时可以通过函证或实地调查的形式进行核实。

(4)还可以对企业的保险箱等进行突击检查,以防企业私设小金库

4.涉税问题四:现金交易销售收入不入账

审计方法:

(1)审计人员可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对企业的投入产出、能耗率等数据指标进行测算;

(2)将企业出库单(发运记录)、送货单、销售合同与财务账册反映的往来客户信息进行核对,根据仓库明细账和盘点表等原始资料对存货内容进行真实性测试,以确认是否存在未及时开票申报收入或产品发出未做销售的行为;

(3)也可结合“其他应付款”贷方科目、“预收账款”“其他应收款”贷方科目对预收款项目进行跟踪审计。

(4)对于发外加工业务,可参照产品抵换加工费审计方法

(二)产品成本核算

1.涉税问题一:成本转嫁

审计方法:

审计人员可以对企业产成品明细账进行比较分析,将不同型号产成品的期初单位成本余额与当期入库的产成品单位成本进行比对,差异较大的且属于成本转嫁性质的,应重新进行正确的成本核算。

2.涉税问题二:改变存货计价方法多结转成本

审计方法:

审计人员可以通过遵行性测试,审计企业选择存货计价方法的依据以及前后各期的一贯性。对企业销售成本率年度或月度间有明显异常的,应该进行重点测试,以确定企业是否存在人为改变存货计价方法的情况。

3.涉税问题三:计划成本核算不规范

审计方法:

(1)检查企业有没有制定各种存货的计划成本目录。检查存货的分类、各种存货的名称、规格、编号、单位和计划单位成本。除一些特殊情况外,计划单位成本在年度内一般不作调整。如果进行了调整,应考虑到是否进行利润调控。同时应关注计划成本制定的合理性,可与同行业水平进行比较。

(2)检查收到存货时,有没有按计划单位成本计算收到存货的计划成本并填入收料单内,将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作为“材料成本差异”分类登记。

(3)发出存货负担的成本差异必须按月分摊,不得在季末或年末一次分摊。检查企业在核算过程是否存在违规的会计处理。

4.涉税问题四:食堂、浴室领用煤、耗汽进项不转出,成本直接在制造费用中列支

审计方法:

(1)获取企业领料单,核实各部门领用煤的数量,对照企业账务处理情况,确定企业福利用煤实际数量,据以补交增值税,同时调整成本项目;

(2)对于外购蒸汽,通过实地查核企业蒸汽计量总表和分表,根据企业浴室、食堂计量表分表上记录的用汽量来作为企业进项税金未转出计税依据,同时调整成本项目。

(三)固定资产的管理

涉税问题一:任意改变折旧方法或折旧年限,多结转成本。

审计方法:

审计人员在对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项目进行审计时,对照企业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明细账,核实企业折旧年限和折旧率是否正确,折旧方法是否遵守一贯性原则。

(四)期间费用的确认

1.涉税问题一:利息资本化问题

审计方法:

关注借款合同是否与购建的固定资产有关,结合固定资产交付使用记录及质检、消防等相关部门的验收记录,确定应资本化的利息是否合理。

2.涉税问题二:外币业务核算不规范

审计方法:

查核企业外币业务的核算是否与制度规定相符,前后各期采用的折算方法是否一致,对汇兑损益的处理方法是否符合规定。

我国是世界产棉大国,棉纺织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对世界棉纺织业的原料供应、产能水平、加工贸易的发展都已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影响。通过一定的审计方法,客观地获取和评价有关涉税事项认定的证据,能够有效地起着财政监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解忠艳.税收审计式稽查的有关问题研究[J].天津经济,2011.

[2] 何媛.浅谈计算机辅助审计在税收征管审计中的应用[J].现代审计与经济,2010,6.

[3] 罗涛.深化税收审计推动税制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J].中国审计,2010,2.

纺织方法篇4

由于尚处研究阶段,所以这一方法只在实验室里试验成功,但是玛利亚对它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她说:“从长远来看,这种技术可应用于纺织大国,如印度、中国和孟加拉国的纺织工厂都可以使用。如果在实验室内的试验有效,那么,在现实生活中,也是有效的。”

在撰写论文的同时,玛利亚利用抽取纺织工业排水渠和市政污水处理厂里的污水中的真菌和细菌进行试验。她结合了两种不同的净化过程,一种是先通过生物过程,然后是化学过程,最终获得突破。她解释说,“首先,利用微生物将反应器中的染料进行分解。生物技术是最重要的一步,但要保证水得以完全净化需要经过化学处理。在紫外线光的作用下,少量铁与过氧化氢结合甚至能够分解最困难的分子结构”。

生物与化学净化相结合的方法已在一些地方试用,但收效甚微。这就意味着生化结合任重道远,因为大量的有害化学物质还在不断地排放出来。不久,两名硕士研究生也加入玛利亚的队伍。他们将用一年时间进行大量反复的多种试验,而主要任务是直接与纺织业相结合,进行研究。当然,他们也面临挑战,如化学净化阶段如何用普通阳光代替紫外线。人们希望将来这一技术能够在真正的工厂里进行现场测试。

玛利亚带领她的团队先后在瑞典服装公司进行试验,之后又前往印度,并实地取样。在印度,由于服装制造业近几年污染环境越来越严重,其名声也越来越坏,外地人要进入印度的纺织厂相当困难。而一听说玛利亚是来帮助他们解决环保问题的,他们马上喜出望外地开门迎接。

纺织方法篇5

[论文摘要]染色废水属于典型的难生化降解废水,如何低成本、高效率的对其处理,且保证出水的稳定达标,一直是许多环境保护工作者的研究目标。本文首先对国内外染色废水处理的技术和研究方向进行了综合概述,并对各类工艺进行了比较分析,归纳出一般染色废水的主要处理工艺技术路线。?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纺织工业是我国的传统支柱工业之一,也是出口创汇较多的行业之一,目前我国占有15%左右的国际市场份额,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经过多年建设,纺织工业基本成为一个门类较齐全、布局较合理、原料和设备基本立足于国内、生产技术达到一定水平的工业部门。产业综合 发展 能力不断增强,已形成棉、毛、丝、麻、化纤、服装、纺织机械等行业较为完整的系列体系。?

纺织工业按加工的原料、产品的品种和产品的加工用途等不同,主要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类产业,纺织工业的上游产业主要指各类纤维生产和加工,如天然纤维的棉花、羊毛和各类化学纤维等生产领域;中游产业指纺纱、织布、染色等生产领域;下游产业主要指服装加工等生产领域。?

染色行业作为纺织工业中的中游行业,在纺织工业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即将各类纤维加工制造的坯布,通过染色和印花工艺生产出各类带色彩和图案的织物。在染色业中,棉纺染色业是最大的行业。染色行业作为湿法加工行业,其生产过程中用水量较大,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染色废水排放量约为每天300万~400万立方米,染色厂每加工100米织物,产生废水量3~5立方米。而且,染色废水成份复杂,含有的多种有机染料难降解,色度深,对环境造成非常严重的威胁。?

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深入,全球性的环境污染日益破坏着地球生物圈几亿年来形成的生态平衡,并对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存在威胁。由于逐渐加重的环境压力,世界各国纷纷制定严格的环保 法律 、法规和各项有力的措施,我国作为世界大国,对环境保护也越来越重视,并向国际社会全球性环境保护公约作出了自己的承诺。?

二、废水处理方法分类

?

根据使用技术措施的作用原理和去除对象,废水处理法可分为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和生物处理法三类。具体如下:?

1.废水的物理处理法?

利用物理作用进行废水处理,主要目的是分离去除废水中不溶性的悬浮颗粒物。主要工艺有:

(1)格栅和筛网 格栅是一组平行金属栅条制成的有一定间隔的框架。把它竖直或倾斜放置在废水渠道上,用来去除废水里粗大的悬浮物和漂浮物,以免后面装置堵塞。筛网是穿孔滤板或金属网制成的过滤设备,用以去除较细小的悬浮物。

(2)沉淀法 利用重力作用,使废水中比水重的固体物质下沉,与废水分离。主要用于(a)在尘砂池中除去无机砂粒(b)在初见沉淀中去除比水重的悬浮状有机物(c)在二次沉淀中去除生物处理出水中的生物污泥(d)在混凝工艺以后去除混凝形成的絮状物(e)在污泥浓缩池中分离污泥中的水分,浓缩污泥。此法简单易行而且效果好。

(3)气浮法 在废水中通入空气,产生细小气泡,附着在细微颗粒污染物上,形成密度小于水的浮体,上浮到水面。主要用来分离密度与水接近或比水小,靠重力无法沉淀的细微颗粒污染物。

(4)离心分离 利用离心作用,使质量不同的悬浮物和水体分离。分离设备有施流分离器和离心机。?

2.废水的化学处理法?

(1)酸性废水的中和处理?

酸性废水处理可以用投药中和法、天然水体及土壤碱度中和法、碱性废水和废渣中和法等。药剂有石灰乳、苛性钠、石灰石、大理石、白云石等。他的优点是:可处理任何浓度、任何性质的酸性废水。废水中允许有较多的悬浮物,对水质水量的波动适用性强,中和剂利用率高,过程容易调节。缺点:劳动条件差、设备多、投资大、泥渣多且脱水难。天然水体及土壤碱度中和法采用时要慎重,应从长远利益出发,允许排入水体的酸性废水量应根据水体或土体的中和能力来确定。?

(2)碱性废水和废渣中和法?

投酸中和法可用药剂:硫酸、盐酸、及压缩二氧化碳(用二氧化碳做中和剂,由于ph值低于6,因此不需要ph值控制装置)酸性废水及废气中和法如烟道气中有高达24%的二氧化碳,可用来中和碱性废水。其优点可把废水处理与烟道气除尘结合起来,缺点是处理后的废水中硫化物、色度和耗氧量均有显著增加。清洗由污泥消化获得的沼气(含25%—35%的二氧化碳气体)的水也可用于中和碱废水。

3.生物处理法?

利用微生物可以把有机物氧化分解为稳定的无机物的这一功能,经常采用一定人工措施大量繁殖微生物。?

(1)好氧生物处理法?

应用好氧微生物,在有氧环境下,把废水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的方法,主要处理工艺有:活性污泥法、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等,这种方法处理效率高,应用面广。?

(2)厌氧生物处理法?

应用兼性厌氧菌和专性厌氧菌在无氧条件下降解有机污染物,最后生成二氧化碳、甲烷等物质的方法。主要用于有机污泥、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的处理。如啤酒厂、屠宰厂。?

(3) 自然 生物处理法?

应用在自然条件下生长,繁殖的微生物处理废水的方法。工艺简单,建设费用和运行成本都比较低,但其净化功能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处理技术有稳定塘和土地处理法。?

三、染色污水处理系统的工艺设计

?

在染色污水处理系统的工艺设计中往往遇到以下问题:(1)工程设计人员大都是仅仅了解废水水质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工程经验和直觉进行设计,这样往往造成工程缺陷,使建成的处理系统处理废水不能达标排放;(2)在有些设计中,因为对出水的达标要求严格,使设计出的工艺建设费用和运行费用偏高;(3)在许多现有的处理系统中,由于所要处理的水质发生改变,原有工艺不能针对目前的水质进行有效的处理。以上的这些都涉及到污水处理系统的优化改造和优化管理运行问题。?

如何优化污水处理工艺,降低污水处理成本,提高污水处理效果,对于污水处理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必须指出的是,染色废水处理系统的优化改造是一个非常错综复杂的问题,从目的上它不仅要基于污水水质分析,按照技术和 经济 的要求,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利用各种方法,找出最佳的设计工艺方案,并在设计工况条件下,找出最佳的设施组合和最佳工艺参数,而且还要在污水的成份和水量一定幅度变动的情况下,找出相应的优化运行措施和最少运行成本。而在各染色废水水质各异、水量大小不一的实际工况下,要求得到一个能严格意义上普遍性的染色废水优化处理系统是不可能的,某一污水处理系统可能对某 企业 的废水处理是最优,但它对其他的染色厂可能就并不能做到最优,因此本 论文 对染色废水处理系统优化研究只是为提出一个系统优化改造和优化运行的概念和思路,并不是要提出一个能对所有染色废水有最优处理效果的处理系统。?

四、系统工艺改造的总体思路

?

污水处理厂废水的水质为含有一定量难生物降解物质和颜色的有机废水,各染色子行业排放的废水所含污染物质不同,其相应的治理工艺流程也不同。对染色废水处理,工程上一般用物化法和生化法或两种方法相结合的处理方法。物化处理有见效快、水力停留时间短的优势,但其处理费用高、污泥产量大、污泥处理困难、存在二次污染的隐患。虽然臭氧氧化、活性碳吸附、电解等方法有较好的脱色效果,但它们较高的运行费用却使厂家无法承受。但前述的几种方法都具有稳定性好的特点。生物处理因具有处理成本较低,并能大幅度去处有机污染物和一定色度的特性使得染色废水治理采用生物治理作为主要治理单元己成为共识。但结合园区污水处理厂目前的运行现状及操作工人素质,为确保污水处理厂处理出水的稳定达标排放,因此改造扩建工艺的设计思想以强化物化处理的原则,以生物处理工艺为重心,尽量提高强化生物处理的作用。鉴于污水处理厂接受的染色废水综合性废水,是典型的难生化降解的有机废水,水质性质有其特殊性,而且各有关企业生产废水排放的水质水量的不稳定性,以及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成本及运行负荷。因此必须要有针对性的废水处理工艺,才能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在选择处理工艺前,应在分析废水水质及其组成及对废水所要求的处理程度的基础上,确定各单元处理方法和改造工艺流程,以验证改造工艺的有效性。?

五、结论

?

印染生产废水可生化性差,原污水处理系统又存在着设计、施工不尽合理,管理水平落后等缺陷,从而造成了处理出水污染指标达不到排放标准,运行成本高等后果。染色废水处理系统的优化改造本身就是一个非常错综复杂的问题,而作为集中式染色废水处理厂的优化就更加困难了。从目的上它不仅要在污水水质分析的基础上,按照技术和经济的要求,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利用各种方法,找出最佳的设计工艺方案。并在设计工况条件下,找出最佳的设施组合和最佳工艺参数,而且,还要在污水的成份和水量大幅度变动的情况下,找出相应的优化运行措施和最少的运行成本。但由于客观条件的诸多限制,并且各种印染废水水质各异,水量大小不一的设计情况下,要求得到一个能严格意义上普遍性的染色废水优化方法十分困难,某一污水处理系统可能对某一区域内的废水处理是最优的,但它对其他的企业可能就并不能做到最优。因此,在加强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的同时也要为保护我们仅有的水资源提高人类意识,转变观念,为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多做努力。

[ 参考 文献 ]?

纺织方法篇6

关键词:纺织品;安全标准;检测方法

中图分类号:TS10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1.07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1-19-02

一、纺织品定义及其安全性

根据我国现行的《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中的定义,纺织品主要是指将天然纤维、化学纤维作为主原料,经过系列加工公司制成的产品。而它不同于一般的安全问题,通常不会直接致命。但是纺织品在经过系列的加工处理过程中,每个步骤都可能会产生不利的危害性因素,不论是纺织制造还是印染后的处理等等,这些共同构成了纺织产品的问题。

目前,纺织品的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相关部门及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同时,近年来因为我国纺织品贸易问题频发,也让我国更加注重对其安全标准和检测的方法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进而在保障我国经济效益的同时,能够进一步提升对消费者的安全性。

二、我国纺织品安全标准以及检测方法

当前的GB18401对我国纺织品的安全技术要求进行强制性的规定,其中包含了PH值、异味、甲醛含量、可分解治癌芳香胺染料以及染色牢度五个方面,而对于婴幼儿的服装,还对可萃取的重金属含量也进行了详细的要求。

(一)PH值

因为衣服直接与皮肤接触,因此其PH值不论过大或过小都会对皮肤造成影响,因为国内外都已经将PH值纳入到检测标准中。根据GB18401-2010中的规定,对不同的纺织品规定也不同,主要如下:

PH值的主要测定方法参照GB/T7573-2009中的标准,这个标准已经参照了国际上现行的先进标准。

(二)可分解芳香胺染料

这种染料虽然本身没有致癌的作用,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就会还原为最初的芳香胺,然后被皮肤渐渐的吸收,进而就可能造成人体的肌体产生病变,从而成为癌症的诱因。

依照我国当前的规定,纺织品禁止使用的可分解治癌芳香胺染料包括20多种,对检测的限量值要每kg低于20mg。目前所使用的检测方法主要是依照GB/T17592-2006以及GB/T23344-2009中的详细规定。

(三)重金属

纺织品上使用的纽扣、拉链都可能有重金属物质,同时其自身也可能使用金属络合染料,这些纺织品中含有的重金属长时间被皮肤吸收,可能会造成毒性的积累,而我国目前并没有对普通纺织品的重金属含量做明确的规定,但是对婴幼儿的服装包含的砷、铜、铅、汞、铬金属含量作出了强制性的要求,并对检验的方法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四)阻燃性

因为纺织品具有可燃、易燃的特点,因此极容易给人们造成燃烧伤害。但是我国当前还没有对纺织品的阻燃性进行明确的规定,相关方面的要求还比较匮乏,仅仅是对儿童服装的标准以及阻燃类的纺织品进行了相关的规定,但是仍旧不是强制性的规定。

(五)加工剂残留

在进行纺织品的加工过程中,难免要使用加工剂以及加工助剂,而这些如果残留过多,都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所以,在这个方面,生态纺织品进行了详细的要求和严格的限定,而生态纺织品的生产过程需要进行认证,而不是对产成品进行认证。检验的方法主要包括:

三、纺织品安全标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我国纺织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基本都是共性问题,例如标准重复性设置、标准委员会过多、行标国标同时存在等等。在新标准颁布实施之后,已经将旧的标准进行了废止,但是因为种种客观原因,很多企业仍然没有按新规定执行,主要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低龄儿童服装检测标准的要求

对于我国低龄儿童服装生产的标准规定较少,并且大都不够明确,缺乏有效的约束力。

1、服装绳带的规定。

绳带虽小,但是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可能造成儿童窒息,而我国早在1997年就对其进行了严格的要求,并且于2011年的6月出台规定,要彻底消除儿童服装商的绳带,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包括:

但是以上的要求都不具有强制性的特点,并没有形成强有效的约束力,因此其执行的力度相对较弱。我们可以参照欧盟的先进经验,例如其检测的标准EN 14682—2004《童装上的绳索和下摆束带规范》。

2、小附件的规定。

我国对这项内容进行了较为模糊的规定,而且实践中,缺乏判定的依据。我们参照欧盟及美国的先进经验,例如英国的安全标准BS 7907-1997,美国的法规16CFR 1500和16CFR 1501中的规定,对于外观、面料、脱离强力、尺寸等等进行了严格的安全标准要求。

(二)限量设定服装及服饰上的附件

目前,我国对这方面的规定也相对匮乏,只是对儿童服装所设计的附件进行了规定,而采用起来,其实用性也欠缺。应该要对各种服装以及服饰上的非纤维附件进行安全标准的设定,要进行限量的规定。

(三)增加对纺织品助燃性的规定

我国目前还没有引起对纺织品阻燃性要求的重视,仅仅是对特殊行业的纺织品阻燃性进行了强制性的要求和标准设定,但是在其他纺织品安全检测方面还是空白。我们同时可参照美国、加拿大、英国以及日本等国家,对成年人晚装、地毯、窗帘以及床垫等纺织品阻燃性的要求以及检测方法。

(四)及时完善对新型纺织品材料的安全标准

一些新型的材料以及功能性的纺织品,其使用的材料本身以及添加的物质是否存在安全问题,要进行详细的检测,然后设定安全检测标准。目前对纳米材料就缺乏有效的评估标准,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的材料和功能性的纺织品更是不断的更新,但是相关的安全性标准设定却相对滞后,这就可能造成其产品定位模糊,且推广和实用性较差,政府部门监督匮乏等现象。

我国当前纺织品安全方面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出口贸易中遇到的问题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时刻关注国际上先进国家在这方面的规定和要求,并及时更新和完善我国纺织品安全检测标准,以充分适应国际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纺织方法篇7

为提高检测准确率和效率,同时降低检测成本,本文综合GB/T 17592.1―1998中的加酸加碱离心法,对GB/T 17592―2006固相萃取法提取禁用可分解芳香胺试验方法进行改进,提出了直接离心提取法。通过对两种方法试验结果的比较,详细论述了直接离心提取法的操作步骤及优点和实用价值。

关键词:测试;禁用偶氮染料;离心;萃取

就目前国内禁用偶氮染料检测情况来看,禁用偶氮染料检测的前处理方法均采用GB/T 17592―2006《纺织品 禁用偶氮染料的测定》中所述的操作进行,该方法前处理采用硅藻土提取柱进行萃取,所需时间较长,成本较大。因此,在不影响最终测试结果的前提下,研究一种新的高效准确的前处理方法很有必要。

1试验部分

1.1仪器和试剂

仪器: GC/MSD(7890A/5975C,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恒温水浴振荡器;旋转蒸发仪;真空泵;离心机;硅藻土柱;氮气吹扫仪。

试剂(均为分析纯):氢氧化钠、柠檬酸、保险粉、乙醚。

配制柠檬酸钠缓冲溶液(0.06 mol/L,pH=6.0):取12.526 g柠檬酸和6.320 g氢氧化钠,溶于水中,定容至1000 mL。

配制连二亚硫酸钠溶液:200 mg/mL水溶液。临用时取固体连二亚硫酸钠(含量≥85%)新鲜制备。

1.2试验方法

1.2.1GB/T 17592―2006方法

1)试样制备和处理:根据GB 18401―2003的规定取样,把样品剪成5 mm×5 mm的小片,混合均匀,从中称取1.0 g(精确至0.01 g),置于反应器中,加入16 mL预热到70℃的柠檬酸钠溶液,将反应器密闭,用力振摇,使所有试样浸于液体中,置于70℃恒温水浴振荡器中,并在(70±2)℃条件下保温30 min,使所有织物充分润湿。打开反应器,加入3.0 mL连二亚硫酸钠溶液,并立即密闭振摇,将反应器再置于(70±2)℃条件下保温30 min,取出,并在2 min内冷却至室温。

2)萃取和浓缩:用玻璃棒挤压反应器中试样,将反应液全部倒入提取柱中,任其吸收15 min,用80 mL乙醚分4次洗涤反应器中试样,每次需混合乙醚和试样,然后将乙醚液倒入提取柱中,控制流速,收集乙醚提取液于圆底烧瓶中。

将上述盛有乙醚提取液的圆底烧瓶置于真空旋转蒸发仪上,于35℃低真空下浓缩至近1 mL,再用缓氮气流驱除乙醚溶液,浓缩至近干。

1.2.2离心方法

1)试样制备和处理:同1.2.1 的1)。

2)萃取和浓缩:向反应器中加入5 mL乙醚,用力振摇,然后将反应器放入离心机内,以1500 r/s的速度离心2 min,反应器内溶液分层,吸取上层乙醚于圆底烧瓶中,重复上述操作两次。

将上述盛有乙醚萃取液的圆底烧瓶置于真空旋转蒸发仪上,于35℃低真空下浓缩至近1 mL,再用缓氮气流驱除乙醚液,浓缩至近干。

1.3气相色谱/质谱定性定量分析

根据GB/T 17592.6.3.1―2006规定的分析方法分别对硅藻土固相萃取柱法和离心法提取出的禁用可分解芳香胺样液定性。根据GB/T 17592.6.4.2―2006,采用内标法对禁用可分解芳香胺定量分析。

1.4加标回收率试验

为验证离心法试验的可行性,设计加芳香胺混合标准溶液回收率试验,结果如表1。

表1 离心方法回收率试验结果

1.5比对试验

设计试验,对两种方法对各种芳香胺物质的检出率进行比对,结果如表2。

表2方法比对试验结果

2结果分析

由表1可知,两种方法对检出的芳香胺定性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且其浓度差异均在标准要求范围内,结合离心方法的优点,因此,可以用离心方法来代替标准方法去做试验。

由表2可知,离心法对GB/T 18401―2003规定的23种禁用芳香胺染料的回收率测试均超过70%,其测试可靠性较高。

3结论

1)在纺织品的禁用偶氮染料测试中,在保证结果准确的前提下,用离心方法可以省略通过萃取柱提取的过程,节约了试验时间,并节省了试验成本,因此,采用离心方法可以较明显地提高试验效率。

2)用离心方法对试验员的要求较高,在液液萃取过程中既要将乙醚完全吸入圆底烧瓶中,又不可将下层的水带进去,以保证结果的准确。

3)对于一些吸水性能较好的织物,离心后分层不明显,较容易将水吸入圆底烧瓶中,因此,对吸水性较强样品不适合采用该方法,建议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本方法完成试验。

纺织方法篇8

介绍了耐光色牢度几种评定方式,分析了耐光色牢度和其他大部分色牢度评定方式的区别,为了统一色牢度评定方式,建议用变色灰卡取代蓝色羊毛标样评定耐光色牢度,并提出了一种用变色灰卡评定耐光色牢度的检测评定方法。

关键词:耐光色牢度;蓝色羊毛标样;变色灰卡

目前,市场上一些常用的色牢度测试项目有耐洗色牢度、耐水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耐光色牢度等。耐洗色牢度、耐水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等用标准灰卡评定试样的变色和沾色情况,而耐光色牢度大多数用蓝色羊毛标样评定。在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中,耐洗等常用色牢度用变色灰卡评级,评出的结果有9种;而蓝色羊毛标样一共有8个级别,评出的结果理论上有15种。可见,耐光色牢度的评定结果与其他色牢度差别较大。为了使耐光色牢度的评定方式与耐洗等其他色牢度的评定方式保持一致,便于人们对色牢度结果有一个明确、清晰的认识,减少不必要的混乱,本文提出了一种用变色灰卡评定耐光色牢度的检测评定方法。

1耐光色牢度的评定方法

耐光色牢度的评定方式有多种,具体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耐光色牢度的评定方式多种多样,差别很大,所测结果也各不相同。在这些评定方式中,常用的是利用蓝色羊毛标样的变色情况确定试样的变色;变色灰卡评定方法在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中,只是简单提及,没有规定具体的检测评定方法,一般只是试样在暴晒规定的时间后,用变色灰卡评定试样的变色级别;仪器评级是参照变色灰卡,通过仪器把试样暴晒前后的色差转换成级别,所评结果与变色灰卡保持一致;其他两种评定方式较少采用,只在局部范围内使用。

2试验

本文选取10块试样分别做耐光色牢度和耐洗色牢度试验。用蓝色羊毛标样评定耐光色牢度,用变色、沾色灰卡评定耐洗色牢度变色和沾色,结果见表2。

从表2可看出,用蓝色羊毛标样评定耐光色牢度,结果最低的为1级,最高的为8级,而用标准灰卡评定的耐洗色牢度,结果最低的1级,最高为5级。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主要是对色牢度结果的评定,使用了不同的评定方式。蓝色羊毛标样一共为8个级别,再加上可以评两个相邻级别的中间级别(如3~4级,5~6级等),评出的结果共有15种;而标准灰卡为5级9档,评出的结果共有9种。

3用标准变色灰卡评定耐光色牢度的方法

在进行耐光色牢度检测时,可以用蓝色羊毛标样控制暴晒终点,试样变色最终结果用变色灰卡评定。具体操作方法可参照GB/T 14576―2009《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光、汗复合色牢度》中的方法,即用蓝色羊毛标样4和试样一同暴晒,当蓝色羊毛标样4晒到变色达到变色灰卡4~5级时,停止暴晒,用变色灰卡评定试样变色结果。考虑到纺织品对耐光色牢度的要求一般比耐光、汗复合色牢度高,暴晒时间过短不利于对耐光色牢度的评级,所以暴晒终点选用当蓝色羊毛标样4晒到变色达到变色灰卡4级时,停止暴晒,用变色灰卡评定试样变色结果。

4评定的结果比较

由于当蓝色羊毛标样4晒到变色达到变色灰卡4级时,蓝色羊毛标样6、蓝色羊毛标样7、蓝色羊毛标样8基本不变色,因此按照上面的方法,选取5块蓝色羊毛标样(1~5)和15块试样做耐光色牢度试验,所用仪器为美国Q-SUN耐日晒色牢度仪。然后分别用变色灰卡和蓝色羊毛标样进行评定,结果见表3。

从表3可看出,用上面的方法测试纺织品耐光色牢度时,在5级以内,用变色灰卡评定与用蓝色羊毛标样评定测试结果差距不大,一般相差半级,而且此测试评定方法,操作简单,测试时间较短,蓝色羊毛标样的使用量也较少,在测试结果的评定和表达上与其他色牢度测试保持了一致。

5结论

纺织方法篇9

关键词:服装检验报告 纤维检测机构 质量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国内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日常生活中的保健意识有了很大程度的增强,这就要求我们对服装检测的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其中,服装检验报告的准确性、完整性和科学性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 常见问题

由于分析方法复杂、检测项目众多、服装产品与纺织品种类繁多等原因,使得服装检验报告经常出现或大或小的差错,常见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基本信息不全

服装检验报告中应该包含的基本信息应包括:检验类别、检验日期、样品状态、样品数量、委托单位和生产单位的地址和名称、生产批号、质量等级、商标名称、规格型号、样品名称等信息。一份服装检验报告如果缺少以上基本信息的任何一项,都会影响所检验产品质量评估的准确性,由其引发的争议会影响服装检验报告的法律效力。在报告编制方面最常出现的问题包括错填、漏填等。如:“样品名称”一栏,要求一定要填写客观明确的实物名称,但许多服装检验报告在“样品名称”一栏的中会出现含混不清的表达,比如“服装面料一块”等;其他的不规范填写还会涉及到在质量等级方面没有进行详实地表述;一部分服装检验报告中的生产单位一栏只标明了“XXX服装厂”,但对哪一个省份和城市没有明确进行表述,显得十分不严谨。这些问题看起来都是一些小问题,但很可能会直接影响到服装检验报告的有效性、准确性、完整性和科学性。

二、 “检测依据”不符合要求

服装检验报告的相关依据主要是指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和生产厂商自己定制的标准和规范性文件等。目前,我国的服装检验标准一共分为企业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四个等级,其中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也分为推荐性标准和强制性标准两类。服装产品各类繁多,相关的检测标准可以达到几千种,这就要求我们在了解产品基础情况的基础上,也要了解检验标准和试验方法、技术要求和适用范围等。

服装检验报告中检验依据的问题比较突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部分检验项目在所引用的检验依据中不作要求

这主要是由于有些老的产品标准中未引入检验报告中,仅将产品标准作为检验依据,且未将检验项目所涉及的标准作为检验依据所致。

(二) 技术要求和数据单位等项目的填写上存在缺陷。

服装检验报告检验标准的要求一定要与数据单位相一致。有些服装检验报告将“%”作为计量单位的标准是错误的,对于检验项目是否合格的唯一标准就是技术要求,对“技术要求”一栏进行明确表述是十分关键的。

(三) “检验结果”在数据处理方面存在问题

“检验结果”占服装检验报告的比重较大,普遍存在的问题包主要为“检验结果”的有效位数不符合检测标准的要求,相当一部分服装检验报告没有按照检验的有关要求进行进行填写,甚至出现随意修约的现象。这会造成检测结果在合格与不合格的之间存在模糊地带,使服装检验报告的质量大打折扣。另外,如果检测结果的相关数值在检出限之内,则要在“检测结果”中明确标明“小于检出限”的字样,并列出一个单独的“备注”来标明所使用的检测方法的检出限。

(四) “检验结论”填写不规范

一个详细的“检验结论”并不只是在服装检验报告上标注“合格”或是“不合格”字样,而是应该在检验结中论对检验依据作一个明确的表述。对产品中合格与不合格的检测项目作一个排列,合格的检测项目符合了哪几个检测标准,不合格的检测项目没有符合的检测标准有哪些,这些都应该在服装检验报告中有所体现。服装检验报告需要先将产品标签与实物质量进行分别判定,再将这两综判定结果总结起来作一个综合判定。在实物质量方面,可以依照常用的技术要求来进行判定,然而在判定过程和标签检验上也存在一些不当之处。服装检验报告标签的基本内容应该包括厂名厂址、洗涤说明、执行标准、纤维成分、品名等内容,对于一些特殊商品还需要进行一些特殊说明。总而言之,服装标签的事项标注要符合每一项相关规定和标准的要求,以个别标准来对合格与不合格方面进行判定是不符合规范的。

三、 改进方法

(一) 在制度上进行规范

一分合格的服装检验报告的制作一定要以制度规范以基础。与服装检验报告的制作有关的制度一定要涵盖服装检验报告制作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包括原始记录、检测、贮存、运输、抽样等。有针对性地对所有检测环节的检测样品特性来制定细节条款。让检测过程中的每一项检验环节都可以有据可依、有章可循,进而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的目的,保证服装检验报告的质量。

(二) 思想上重视。好的制度离不开执行,执行人的思想最意识终决定着制度执行的效果。为了让服装检验制度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有关工作人员必须在思想上给予重视,在制度的执行工作上一丝不苟。相关检测机构也要大力对着职工细致、认真的工作态度,让企业职工了解质量检测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强认识、提高意识。

(三) 加强管理

加强质量管理是提高服装检验质量、巩固服装检验制度的重要工作内容,在制定长期有效的服装检验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加大对相关工作的质量考核力度,通过对相关工作环节科学合理地制定制定相关指标和考核方案,责任到人、奖罚分明,利用技术管理的科学手段来提高服装检验报告的品质。

(四) 加强宣传教育

首先,要加强服装使用和纺织品使用说明的普及工作、行业标准宣传和国家标准宣传工作,让更多的消费者、生产者树立起对纺织品、服装检验报告的深刻认识,使国家的相关服装报告标准可以顺利推广。

(五) 加强对服装企业和引导的培训

加强对服装企业在服装检验报告方面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企业对服装检验报告的重视力度,进而提升产品的质量。就目前来看,企业没有将消费者的实际需求看作是企业的最高宗旨,这是纺织品行业检验报告混乱现状的最根本原因,相当一部分些企业在填写服装检验报告时没有与消费者进行换位思考,没有真正解决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困惑与需求。这就要求有关部门逐渐进行调节和引导,将其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来看待。

(六) 积极引导广大消费者对服装检验报告与使用说明进行进行监督。无论是在消费者购买的过程中还是使用的过程中都要引导消费者对产品使用说明的进行检查,当消费者发现自己买到的服装所标明的检验说明不符合标准时,要鼓励消费者通过索赔举报的途径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倒逼生产者加强对服装检验报告工作的重视,运用广大消费者的力量来促进纺织服装检验报告填写得更加科学、更加规范。

结束语:

有关部门和企业服装的质检人员一定要在日常的检测工作中,对服装检验报告形式、内容、等方面进行优化优化与规范,确定服装检验报告中的每一项填写都能够精确表述出服装产品的实际情况,有关部门要积极地对服装企业进行引导,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也要帮助消费者提高鉴别产品质量的能力和理解与应用纺织品服装使用说明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赵尔燕.纺织品、服装检验报告中常见问题及改进方法[J].《中国纤检》2009,05(15) :114-114.

[2]逄淑卉.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纺织品服装安全风险评价模型研究[J].《东华大学》2011,12(01):15-16.

纺织方法篇10

不同的提取工艺获得的产品活性成分差别较大,因此,对纺织品芦荟成分的检测方法研究,既是检测机构探索纺织品中芦荟成分检测方法的有益尝试,又能帮助企业加强产品质量控制,提高产品品质,保障消费者使用安全,并能帮助业界规范芦荟纺织品的市场秩序和推动芦荟纺织品产业健康发展。芦荟的化学成分复杂,其中公认的活性成分主要是蒽醌类物质[5],包括芦荟苷、芦荟大黄素、大黄酚等,化学结构式如图1。纺织品中芦荟成分检测方法研究的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要确立样品前处理的萃取条件。本文通过对萃取方法、萃取溶剂、萃取条件的优化,分析了芦荟纺织品样品的前处理参数。

1 萃取方法

芦荟苷是热不稳定化合物,在加热条件下中容易转化为其他物质,因此需要一直水浴加热的索氏抽提法不适合芦荟苷的提取。超声波浴在有机物降解和天然物有效成分提取等方面已有了一定的应用。超声波浴提取效率高,可用于纺织品中蒽醌类物质的提取。水浴振荡法虽然操作简单,但提取效率不及超声波浴。因此,可确定使用超声波浴提取萃取纺织品中被测物最为合适。

2 萃取溶剂

由图1结构式可知,芦荟苷、芦荟大黄素和大黄酚属于蒽醌类物质,具有羟基,它们在极性有机溶剂中具有较大的溶解度。试验选用甲醇、乙醇、乙腈、丙酮作为提取溶剂,采用相同的超声波浴条件,比较被测物的提取量,结果。

3 萃取条件的优化

3.1 料液比对纺织品中被测物提取量的影响

以甲醇为提取溶剂,超声提取温度为40℃,提取时间为30 min,考察不同料液比1:5、1:10、1:15、1:20、1:25、1:30对目标物提取量的影响,结果见图2。随着料液比的增大,3种目标物提取量呈上升趋势。当料液比大于1:10后,随着料液比的增大,对被测物提取量影响不大。因此,从经济成本考虑,料液比选择1:10为宜。

3.2 提取时间对纺织品中被测物提取量的影响

选用甲醇为提取溶剂,料液比为1:10,提取温度为40℃,考察不同提取时间对芦荟苷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见图3。随着提取时间的增加,芦荟苷、芦荟大黄素、大黄酚的提取量逐渐增大。当提取时间为30 min时,3种待测物提取量都达到最大值,而随着时间进一步增加,提取量不再增大。因此,提取时间为30 min适宜。

3.3 提取温度对纺织品中被测物提取量的影响

以料液比1:10、超声时间30 min为条件,考察不同超声温度对提取量的影响,结果见图4。由图4(A)可知,当提取温度达到50 ℃时,芦荟苷的提取量最大。当温度进一步升高至70 ℃,提取量反而大大下降,可能因为芦荟苷属于热不稳定化合物,70 ℃高温将导致芦荟苷分解。从图4(B)和图4(C)可以看出,温度为50 ℃时,芦荟大黄素和大黄酚的提取量最大,当温度进一步升高时,提取量基本不变。综合考虑温度对3种待测物的影响,选择50 ℃作为超声波浴提取温度。

3.4 正交优化试验

根据上述单因素试验结果,选取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进行L9(34)正交试验。选择因素水平表如表2所示。

正交试验方差分析。由极差分析可知,芦荟苷的最佳提取条件为A2B2C1,芦荟大黄素和大黄酚的最佳提取条件为A2B2C3。方差分析表明:芦荟苷提取的显著影响因素为A料液比和B提取时间;芦荟大黄素提取的显著影响因素为C提取温度;大黄酚提取的显著影响因素为A料液比。由于温度对芦荟大黄素的提取具有显著作用,而对芦荟苷的提取影响不大,综合考虑确定超声波浴提取3种被测物的最佳提取条件为:A2B2C3,即料液比1:10,提取时间30 min,提取温度60 ℃。

3.5 提取次数对纺织品中被测物提取量的影响

以甲醇为提取溶剂,料液比1:10,超声温度60 ℃,超声时间30 min为条件,考察提取次数对提取量的影响。当对样品只进行一次提取时,提取液过滤后直接上机测试。当对样品进行二次或二次以上的提取时,将提取液收集到圆底烧瓶中,于40 ℃左右的低真空下浓缩至近1 mL,用缓和氮气吹至近干,再准确移取2 mL甲醇加入浓缩至近干的圆底烧瓶中,混匀,静置,吸取样液上机测试。对样品分别进行一次、二次、三次提取,试验结果见表4。从表4可以看出,增加样品的提取次数,对待测物提取量影响不大。样品经过两次提取时,含量反而下降,这是因为浓缩样液时真空抽走了一部分待测物,甲醇洗涤烧瓶不完全也将造成待测物的损失。样品经过3次提取后,待测物含量比经一次提取稍微增加。样品经甲醇提取一次已有95%的提取率,从减少环境污染和节省经济成本的角度考虑,选取对样品进行一次超声提取。

4 结论

本文确定了以超声波浴作为纺织品中3种芦荟成分的提取方式,分别考察料液比、超声时间、超声温度对目标物提取量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超声条件的L9(34)正交试验,以确定最佳的提取条件为:超声波浴提取,料液比1:10,提取时间30 min,提取温度60 ℃。

参考文献:

[1] 李锦馨,冯梅. 芦荟的药用功效及其开发利用[J].宁夏农学院学报,1999, 20(4):75.

[2] 倪同汉. 芦荟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1999,37(1):71-77.

[3] 赵家祥. 日本开发护肤织物的现状[J].纺织科学研究,2002(2):31-34.

[4] 常英,李龙. 芦荟在功能毛针织品上的应用[J].毛纺科技,2005(7):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