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美育教学十篇

时间:2023-10-12 17:35:13

浅谈音乐美育教学

浅谈音乐美育教学篇1

关键词:小学音乐;审美能力;美育;措施

美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着积极的作用。通过美育,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形成对音乐的终身爱好,促进全面发展。

一、有关音乐美育

我们日常最熟悉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的“美”就是美育,随着教育的发展,在音乐教学中实施美育教学已经收到广大教师的重视。从音乐教学的角度分析,音乐美育即音乐审美教育,是指通过音乐知识传授、音乐作品赏析等,培养学生对自然美、艺术美、作品美的过程。美育通过影响人们的情绪,进而发展人们的品格。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通过揭示音乐或者作品的思想,引起听者的共鸣,进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例如,在音乐教学中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美、表演的体态形态美、演唱演奏的情感美,是其他学科难以比拟的。它既能陶冶儿童情操,丰富联想、开启智力、活跃思想,又能鼓舞士气,奋发向上,激发创造、影响世界观的形成。

二、培养小学生“美”的感悟的措施

在小学生中开展美育教育更加具有便利的条件,小学生本身具有好动,思维感性,喜爱音乐、游戏等活动的特点,更加容易接受音乐带来的乐趣,更能积极地融入音乐教学的氛围中;同时,小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小,时间也较为充裕,这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下面就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说说自己的看法。

1.开发利用好现有音乐教材

美育教学的开展需要有“米”可炊,音乐作兴,作者、词曲等都是音乐教学的依据和实体。而这些在我们的音乐教材中都可以找到。为了更好地开展美育教育,我们的音乐教材选编了很多有欣赏价值的作品,为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供了客观依据。

首先,我们要明确音乐教材的作用,知道教材中哪些知识适合哪些教学。审美过程需要师生通过“听”“唱”来实现,所以教材必须具备这样的功能。审美的发现是多方面的,如曲调美、意境美,词曲美等等,学生能从一首曲子中发现自己独特的感悟和美好,使其心灵受到熏陶。所以,开发利用教材必须要明白教材所蕴含的内容,分析教材。

其次,要善于从教材中发现审美的因子,将教材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到一起,将自己对音乐审美的经验和体会融入教材的分析过程,这样学生在理解上更加容易接受,更加能有深刻的体会。

2.提升教师自身的美育素质

言传身教是教师重要的传导方式,在音乐教学中一个教师对于美育起着重要作用,如教学的仪态、自身的气质、教学的语言等等,都会产生对学生正向的推动力,强化学习的动力,学生在教学中会受到美的熏陶。

例如,从语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会形成一种专业的规范,如板书规整清晰,思路有条不紊,在语言表达上发音适中、表达规范、发音准确等,这样能顺利实现教学的感染力。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个动作、一个表情都会影响学生的美育教育。

3.具体教学中审美的培养

课堂教学是开展美育的主要基地,是我们教给学生审美课程的场所。在具体的教学中,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更能提升学生的意识,锻炼学生的审美思维。

(1)做好课程的导入环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导入能让学生第一时间感受到音乐课的美好,有更直观的体会。例如,在教学《祖国》时,展示祖国改革开放的变化,展示阅兵情境,展示我们举办大型国际性赛事的场面,进而播放五星红旗,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让学生感受祖国的强大,再配上相应的音乐。这种导课方法,体现了音乐美、音像美、情感美,无形中对学生进行了美的熏陶。通过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在安静的环境中放松心情,舒缓压力。现在教学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更好地融入音乐赏析教学中,教学的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2)利用有趣的游戏方式教学。审美课程也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需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节奏游戏、音乐游戏等,激趣学生,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从过程中体会美。

(3)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学。多媒体技术是现在教学的重大突破,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一些无法用音乐语言表达的美育因子,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展示。如同我们教给学生一首歌曲一样,学习曲目容易,但唱好就不易了。我们可以利用金典反复播放学生唱不好的环节,用技术展示音乐的美,体会动人的情感。

(4)切合实际,创新教法。审美也需要创造,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进行音乐创作的过程和手段。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自我;同时,可以开展分组讨论设计;还可以安排汇报表演等等,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对音乐美的感受,并有自己独特的创造。

参考文献:

[1]万金竹.浅谈小学音乐课的美育渗透教学.时代教育,2009(4).

浅谈音乐美育教学篇2

[关键词]音乐教学 美育教育 学生

音乐是感情的艺术,感情是音乐的灵魂。每一堂成功的音乐课,对学生都是一次美的熏陶,使其感受美、理解美。不仅可培养他们对音乐的鉴赏力,而且还培养他们对音乐审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从而提高其审美情趣,陶冶其情操。

一、发掘教材感知美

音乐是培养情感重要途径之一。它充分利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美妙的音色来表情达意,因而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影响和渗透是很大的。一首好的歌(乐)曲,常使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尤其是对青少年更能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作用于他一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首《义勇军进行曲》曾鼓舞了多少爱国志士不怕抛头颅、洒热血,走上抗日最前线;今天,一曲《爱的奉献》,又促使多少人慷慨解囊支援灾区,资助素不相识的失学儿童,一曲《感恩的心》又激励多少有志之士奋强不息……。

所以,音乐课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善于发掘教材中的音乐素材美。备课时,教师要准确地掌握一堂音乐课中美的激发点,一环环地将教材的内容美、形式美、旋律美、情感美、调式及和声美发掘并展现出来,让学生充分感知和认识美,初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冲动。

二、理解歌曲情感美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采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较深刻地理解歌曲的思想情感,就可使情感的正强化功能充分发挥作用,引起他们感情的变化,产生心灵的震颤,从而深刻理解歌曲的思想感情美。深入浅出介绍伟大音乐家的生平故事和讲解音乐家的优秀作品时,会激发学生各种美好的感情,提高他们对生活中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识别能力,能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思想感情,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而教师声情并茂的范唱,则可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开始唱乐谱时,应以教师带着慢速清唱为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分寸,把握局势。

对于音高、节奏容易的乐句,要把自己的音量放轻,甚至无声只有口形;对于音准、节奏难掌握的乐句,教师可将自己的音量放大些。也就是说,要用清唱、伴奏相结和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独立唱歌的能力。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还可促使他们品味歌曲蕴含的深刻思想内涵、表达作品思想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如用凄婉、忧伤,寄予真挚的同情心理朗读获帆作词的《牧羊姑娘》,可使学生产生联想,从而珍惜现有的学习环境和优越的生活条件。

用舒适、眷恋,充满依依不舍的语调朗读李叔同的《送别》,可把学生带入惜别时留恋友人的情绪之中。用自豪、明快,富有新时代少年儿童对祖国无比热爱的亲切声音朗读李幼容作词的《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使学生能感受到今天的幸福和对未来充满追求的渴望。用坚定、高昂,怀着爱国热情的必胜信心朗读光未然作词的《保卫黄河》,使学生充分体会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真是未听曲声先有情;丰富情感色彩能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激发学生产生美的情感共鸣,犹如身临其境产生想象和联想,从而提高了有情感地朗读歌词的表现能力,以及陶冶思想情操的目的。这样,寓思想教育于音乐教学之中,通过音乐艺术形象、音乐的内在感情感染学生,心灵美的花朵,就会在他们心中悄然开放。

三、表情演唱抒发美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美的理解和情感的冲动才能不断加深,教师要善于把握关键,给学生表情演唱、尽情抒发情感的机会,使学生的情感在美的感染下,不断深入地发展。表情演唱形式应多样,应尽量尊重学生的爱好和想法,可以是个人、双人及多人的演唱或有唱、有跳、有伴奏等形式。

四、感受旋律节奏美

节奏是音乐的语言要素,是音乐的骨架,是音乐赖以生存的基础。培养儿童的节奏感是发展儿童音乐才能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节奏感的培养,为他们提供大量的随音乐合拍动作的机会,进行节奏训练,不仅可发展其音乐才能,还可在感受旋律节奏美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受到美的熏陶感染。如:在训练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节奏时,可用拍手、拍肩、拍桌、拍腿来练习。亦可用打击乐将学过的歌曲演奏一番,可使学生在演奏中深刻地感受其节奏美。

五、创设情境感受美

教师为了促进和深化教学,要围绕教学中心创设教学场景,包括静、动两个方面。如音乐教室的美化,座位形式的选择,多媒体、电教手段的烘托,以及利用模型、实物等道具的渲染和调动学生唱、奏、舞等活动,让学生沐浴在创设的美的情境里,充分地感受美,情境被进一步激发和深化。

六、示范引导欣赏美

教师以自身和利用其它手段给学生做出示范,不断地把学生引导到深化教学的轨道上来。尤其教师自身的示范不可缺少,运用得好,收效显著。音乐有着强烈的愉悦作用,每个人都乐于欣赏,能够倾心赏美。人的精神愉悦了,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并焕发出神采。音乐的旋律美,美术的画面美,通过听、结合看,由抽象思维转入形象思维,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理解作品。示范可分为首、中、末三个阶段。首为教学的开始部分,教师的示范作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间部分的示范主要是对学生错误的纠正;末尾部分的示范是对学生情感发挥的强化和深入。

浅谈音乐美育教学篇3

关键词:职业高中 音乐教学 审美教育

前言:审美教育是对教学方式的一种创新,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传授基本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能够把音乐的作用和功能发挥的淋漓尽致,为了把审美教育落实到实处,在职业高中音乐的教学当中必须树立以育人为目的,保证审美教育的效果。

一、职业高中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1、音乐审美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高尚情操

审美教育能够把对音乐的感知转化成一种愉悦的享受,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高尚情操的培养。在学生进行某一项活动时,并不是身体所给予的本能反应,而是思想感情到达一定程度之后慢慢付诸实践的。职业高中音乐的审美教育就是为了能够使学生感受到音乐中所蕴含的美好事物,并且通过这一种方式净化学生的人格思想,从而最终达到一种趋善避恶的高尚道德情操。

2、音乐审美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音乐的审美教育不仅能够锻炼学生对于美的感知能力,同时还能够调动学生的其它感官,使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和记忆力得到全面的发展。在音乐的弹奏和感知时,学生都必须调动全部的感官能力去体验音乐的的美好,因此其对于学生智力的发育和思维能力的扩展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3、音乐审美教育能够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现代的教育就是为了能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都能够得到发展,这是教育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在音乐的教学当中融入审美教育则很好的体现出了素质教育的精髓所在。当学生完全的融入到音乐的美妙和创造当中时,注意力就会发生转移,内心将会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平静,使学生超脱自我,心情开朗,积极的面对生活。

4、音乐审美教育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通过审美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需要音乐教育学者经过不断的努力才能完成。学生人格的全面的发展不是靠生搬硬套的讲授一些知识,而是潜移默化的影响着的,学生通过音乐的审美教育能够在内心很自然的产生一种奋发进取、乐观积极的精神力量,使学生能够为了那份美好而努力。学生就是通过这种润物无声的审美教育而渐渐的陶醉学生的情感灵魂。

二、职业高中音乐审美教育的措施分析

1、重视美感的训练

音乐作为美学的范畴,对于职业高中的学生,学校应该在不降低学生技能的要求的情况下,应该加强情感的训练、美的感知,美感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因此音乐教师在教学的每一堂课都应该融入美感训练的要素,使学生通过这种不间断的美感的认知和练习中理解美的类别和特征,从而使学生获得音乐记忆、音乐认知、音乐想象的能力,从而获得艺术的愉悦感。

2、营造审美的氛围

培养学生对于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增强审美教育的效果,不仅需要过硬的设施条件,同样还需要软环境,为学生创造适合音乐审美的艺术氛围。比如说,在讲到某一器乐、声乐或者表演上的知识点时,可以让一些有这方面特长的同学上台表演,并且带动其它的学生进行音乐表演,培养同学们的自信心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另一方面,还可以定期举办音乐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久而久之就能够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对于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都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3、改善教师的教学方法

第一,精心设计教学的过程。在新课改之下,老师应该在让学生容易接受和适当了解音乐的相关背景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从更深的层次上理解作品的艺术内涵和所包含的音乐要素,理解音乐作品的艺术特点。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作品之间的横向比较和联系,使同学们可以通过感官的享受来辨别出作品之间的审美特质,将学生接触了解过的音乐知识及其技能能够运用到作品的分析之中来,从而训练和培养出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分析能力。

第二,善于挖掘审美教育的素材。毕竟学生对于作品当中的审美因子的感知能力还有限,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该在学生先理解的基础之上对作品当中的审美因素加以概括和提炼,增强音乐审美教育的效果。比如说,让学生去参与音乐的律动感受苦乐,让学生玩弄打击乐去感受音乐的节奏;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同时还能够扩大学生的审美领域,增强了学生对于音乐的审美能力,加深了对音乐美的理解。

第三,培养学生的良好音乐兴趣。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加强对音乐的喜爱和音乐的享受,从而加深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同时和创新的教学方式相结合,培养出学生学习音乐、感知音乐、创造音乐的兴趣。

第四,重视经典作品。经典作品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自然有着它不可估量的社会价值及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其蕴含着更多的审美要素和情感内涵,学生在聆听经典作品时,能够使学生的思想、灵魂和精神能够得到升华,净化自己的心灵,体验到社会发展的美好主旋律。

4、音乐教材的选择

教材能够直观的反映出所要学习的知识点,要想在教学当中很好的体现出审美教育的精髓,那么教材的选择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符合学生特点、作品内涵丰富的作品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还能够在老师和学生之间产生共鸣,提高学生对于美的感知能力和享受。另一方面,音乐教材还要体现高中积极向上,明朗优美的特点,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另外,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灵活的印制一些教材。

浅谈音乐美育教学篇4

【关键词】初中音乐;音乐教学;审美教育

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默雷说:“如果可以用一个唯一的、压倒一切的目的作为当代音乐教育的特征,那就只能说这个领域正力图成为审美教育。”音乐教育的核心就是审美教育。在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今天,初中学生对审美的理解很片面,只是一味的追求时代潮流。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教师承担着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责任。

一、让音乐走进学生的心中,使学生享受音乐之美

古语说: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是个千古至理。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事,教师应该针对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学生一同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情景欣赏或故事感觉染等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兴趣,使音乐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学生能够真切感受到音乐之美,才能使学生真正享受到美的要义。

如: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因为乐曲内容取材于古老的传说,从梁山伯与祝英台相爱、抗婚到双双化作蝴蝶的情节,叙事性很强,所以本课导入部分我采用为同学们配乐诗朗诵古老美丽的民间传说故事:梁祝相识 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十八里相送抗婚楼台相会化蝶等过程,根据故事的起伏随着音乐高潮的变化,有感情的讲述的方式,从而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由好奇到好学,这样,学生每次都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去学唱歌曲、分析歌曲,进行创作等。实践证明,类似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品味音乐的美,从而达到对其审美观的影响和教育。

二、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学生进行美感培养

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感培养,必须先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入手。教师在教学中要多采用启发的方式,让学生用自己的情感,按照自己的思路,展开想象的翅膀,开启思维的创造力,达到美的最佳效果,音乐课堂就是他们展现自我、表现自我的新天地。如在课堂上组织排练打击乐合奏《彩云追月》时,教师可首先分组,让各组学生拍手、拍腿、跺脚,模仿伴奏乐器,其次按声部分小组练习,让大家都参与到活动中去体验作品的节奏美、旋律美、意境美,有的小组用竖笛吹奏旋律,有的小组用鼓为旋律伴奏,有的小组用碰铃来伴奏,有的小组用木鱼表演。教师还可以加入其他类型的乐器。音乐课堂上我们要不断调动学生去积极参与音乐、表现音乐,充分发挥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使音乐课堂气氛既情真意切,又活泼愉快。

三、强化综合技能训练,帮助学生领悟音乐美

综合技能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对已学内容加以巩固与理解,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把握情况,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责任感。在这一训练环节中,教师应结合复习、检查以及知识拓展工作。教师应巧妙地将美的旋律融人枯燥、单调的发声练习中,使学生感受美、领悟美,从而巩固知识与技能学习。教师可通过指导法与示范法来让学生学习与体会,向学生展示歌唱中的姿势美,发声中的技巧美,吐字与咬字的形象美等等,然后让学生通过训练再现。这样,让学生在温故中知新,在练习中感受美、体验美。如教学《雨花石》时,教师先让学生发声练习,然后新歌教唱。学唱歌曲第一乐段时,让学生小声跟琴声唱,找出并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然后讨论情绪,讨论应以怎样的感情来演绎这一段歌词等,这样,让学生在练习中,感悟到音乐的壮烈美、深情美,体会到不同的音乐有不同的情感,从而帮助学生真正的领悟音乐艺术之美。

四、利用文化艺术观赏及文化娱乐活动,进行音乐审美教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适当地把一些比较优秀的电影原创音乐带到课堂,那些获得很多大奖的电影音乐,它很有艺术价值,因此也非常有必要了解它。教师可以把片中的音乐分部分结合故事情节、电影画面给学生讲解,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音乐的音响中同时获得视觉与听觉的审美愉悦,加深他们对音乐及电影作品的印象和感受,更重要的是能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提高音乐修养。比较优秀的电影音乐如《脚子王》、《音乐之声》、《萦日》辛,这些同时也很适合中小学生的口味,对他们审美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这些音乐有所接触并适当了解,平时可以多看、多听,耳濡目染中也能提高他们对音乐的认识,从而促使他们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及良好的音乐素养。

总之,初中音乐教学不应该理性化、学术化,而应该在一定程度上使之生活化,让学生在参与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中,有趣地、开心地掌握基本音乐文化知识和技能,获得审美愉悦体验,增强进一步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信心,让音乐充满人生,让快乐伴随终身,从而真正体会生活之美和心灵之美,促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

参考文献:

浅谈音乐美育教学篇5

关键词:审美教育;审美体验;基础教学;和谐统一中图分类号:G62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8-0238-021.小学音乐教育中,使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教学方法所存在的问题

在学校的音乐课堂上,如果音乐课老师在上课时让孩子们正襟危坐反复聆听音乐,并介绍各种很多音乐理论,没有使用话语导入、再等,对于小学生来说,单纯的讲授音乐要素、旋律发展手法等专业知识,不要说学生能否真正愉悦的欣赏,哪怕听课的老师也会觉得乏味。这种反复听音乐的教学方式实在无法达到所谓聆听、审美的效果,孩子们更提不上能愉悦的从音乐中得到审美的体验。为了激发学生兴趣,老师用游戏贯穿教学环节,结果游戏成了主角,音乐成了配角,学生也只是对无拘无束、没有压力的学习形式充满兴趣,而真正的音乐却反而没有激起他们多大的兴趣来。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正确的把握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教学方法是极其重要的。

2.音乐审美体验的含义

体验,是一种生命活动的过程,体现为人的主动、自觉的能动意识。在体验的过程中,主客体融为一体,人的外在实现主体化,人的内在精神客体化。在人类的多种体验当中,审美体验最能够充分展示人自身自由自觉地意识,以及对于理想境界的追寻,因而可以称之为最高的体验。人在这种体验中获得的不仅是生命的高扬、生活的充实,而且还有对于自身价值的肯定,以及对于客体世界的认知和把握。①因而,我们不仅应把审美体验视作人的一种基本的生命活动,而且还应该将其视作一种意识活动。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教育。要使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得到审美体验,就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

对于音乐教育中的审美体验价值理解的不够,如何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进行审美体验缺少有效的策略,和把音乐枯燥的灌输死记硬背的知识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新的认识。音乐课堂缺失了音乐,流失了美感,并没有真正的体现"以审美为核心"。主要原因,一方面是音乐教师对音乐课堂的核心价值――审美体验价值理解的不够,另一方面是如何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进行审美体验缺少有效的策略。如今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由具体向抽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但就是到了四年级以后,其认知还是带有很大的具体性和形象性,所以音乐教育必须考虑这些特点,通过学习兴趣的激发,通过用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来调动孩子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彭吉象在《艺术学概论》一书中对"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的划分,划分为音乐审美直觉、音乐审美体验和音乐审美升华等三个阶段,如下图所示。

音乐审美体验阶段是对音乐信息主体认知的中间环节,这也是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音乐的审美升华阶段。音乐欣赏中的音乐审美体验,在注意和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它包含许多心理因素活动,其中想象、联想和情感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音乐对客观世界的描绘,直接呈现出来的只是一种声音形象,只有通过联想和想象才能把声音转化为一种客观世界的形象和意境。

⑴ 从作品内容想象作曲家的意图。⑵ 在音乐作品内容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增添某些独特的感受。⑶以音乐作品的情境诱发自由想象。欣赏那些比较抽象、情景模糊的音乐作品(如无标题音乐)时,为了体验其中蕴含的情感,就需要欣赏者展开自由想象。如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生动的描写了小克里斯多夫欣赏音乐时那种无拘无束的想象。自由想象是在对乐曲的音响感知和情感体验中产生的。这就要求学生有创造性。⑷我认为影响学生审美的因素有两方面。其一,欣赏者对作品熟悉的程度。音乐作品对他们由复杂新奇走向熟悉的偏好、喜爱等反应渐渐达到最高点。其二,学生的审美心镜欠佳或审美对象不符学生的审美情趣与观念,都会影响学生的审美注意。⑸情感体验。音乐欣赏的过程也是情感体验的过程,是学生的情感与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交流过程。情感体验最基本的要求是准确、深刻和细致的体验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

3.实施审美教育,重视审美体验的优点

音乐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感受、体验、听赏分析、评价音乐的能力以及发展想象力,丰富情感,加深对音乐与文化、历史关系的理解,是进行审美教育、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

3.1陶冶情操,使学生的精神生活得到更大的丰富和满足。音乐欣赏是音乐审美教育中最令人欣慰的,学生可以从中体验到人类创造音乐的美好感情,保持、唤起人类崇高的道德情感,是身心的得到健康协调的发展,使他们更加聪明,并在精神生活上得到更大的满足。音乐审美教育在中小学学生精神生活中占重要地位。

3.2培养学生的感受力、想象力、理解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鉴赏水平。谁领会、接受、理解音乐艺术越深,谁的精神(感情)生活就越丰富,谁的生活就越有意义。音乐审美教学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外部听觉训练达到丰富内心情感、意识的目的。

3.3提高广大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吸引他们喜爱音乐、参与音乐活动,并对他们实施审美教育。通过欣赏音乐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长知识,开发智力。基础教育阶段的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4.如何使用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课堂中的审美体验

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演唱、演奏、综合性表演和识读乐谱,哪一项都离不开实践活动。只有当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之中,与音乐融为一体,主动去探索、领悟、体验音乐美时,才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就是双基教学和审美教育的和谐统一。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对学生节奏感、音色感、和声感以及调式、调性感等感官刺激来完成。而要实施这些因素凭单一的讲授形式肯定是达不到的。因此,要求有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

4.1在生活经验中学习。音乐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帮助学生建立音乐与生活实际经验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探寻音乐在生活中的原型。学生认同了这种创作中的艺术性和审美性,又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做基础,才会更好的运用相关知识与技能来表达音乐。在教学中,我利用学生平时熟悉的生活情景――音乐小火车的开动远近来理解力度变化。师:"又到了我们音乐小火车开动的时间了,音乐小火车开动时发出怎样的声音?"学生们不约而同的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他们快乐的开动着音乐小火车。接着,我又提出一个小要求:"你们能看着我的手势来开动音乐小火车吗?"随着我的手势变化,不同强弱的"咔嚓"声便在教室里响起:火车由远及近――弱、中弱到中强,火车开到面前――强,火车由近及远――中强、中弱到弱,火车来了――渐强,火车走了――减弱,学生对力度的理解具体化了,这样便把知识技能融入到学生的直接生活经验的感受、体验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2在主动参与中学习。《音乐课程标准》提出:"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在音乐教学中,我把对知识技能的教学融入各种实践活动中,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音乐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并且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轻松愉快地学习音乐,得到审美体验。例如:在教学《鸭子拌嘴》时,教师可让每位学生都拿一支笔在铅笔盒上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来敲击感受音乐表达的不同情境,想象鸭子走路、喝水、捉鱼、拌嘴时所发出的不同声响,用不同的节奏来表达不同的情节,再由小组合作商量表现群鸭戏水、吵闹时的情景,并提示学生采用的节奏与音乐表现的内容相吻合,让学生用心去感受音乐那丰富的表现力。

4.3在大胆创造中学习。创造是音乐课程的重要教学领域,是丰富学生形象思维、开发学生创造性潜质的有效途径。新课程使课堂教学具有多样性、变动性和复杂性,课堂教学因素的不确定性是课程的综合性更大,教师要大胆创新,发扬教学个性,通过教师创造性地教,来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要让四年级学生了解回旋曲的曲式结构,在教学中是有一定难度的。我有幸听过一节优质课,印象深刻,受益匪浅。在一堂《波基上校进行曲》的音乐欣赏课中,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多次出现的同一主题音乐,当学生对回旋曲式的主部音乐熟悉后,教师让学生听到音乐变化时就举手或招手示意,并且给最快听到主部音乐和变化音乐的学生分别戴上一顶不同的帽子。音乐结束,请戴上帽子的学生按先后顺序排成一列队站在中间,学生马上发现帽子的排列是有规律的:上校帽子(代表主部)被间隔在不同颜色帽子(代表变化音乐)之间,学生感到很惊奇,并从中找到了回旋曲式的特点。教师及时归纳了回旋曲式的结构――ABACA……A。在课堂教学中,我也曾试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效果特别好,不仅使学生得到了审美体验,还在愉悦的学习环境中不知不觉中掌握了音乐的知识和技能。

5.结语

浅谈音乐美育教学篇6

理解歌曲情感美

我国著名音乐家贺绿汀指出:音乐是培养人民高尚道德品质、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一首好的歌(乐)曲,常使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尤其是对青少年更能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作用于他一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首《义勇军进行曲》曾鼓舞了多少爱国志士不怕抛头颅、洒热血,走上抗日最前线;今天,一曲《爱的奉献》,又促使多少人慷慨解囊支援灾区,资助素不相识的失学儿童……。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采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较深刻地理解歌曲的思想情感,就可使情感的正强化功能充分发挥作用,引起他们感情的变化,产生心灵的震颤,从而深刻理解歌曲的思想感情美。深入浅出地介绍伟大音乐家的生平故事和讲解音乐家的优秀作品时,会激发学生各种美好的感情,提高他们对生活中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识别能力,能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思想感情,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而教师声情并茂的范唱,则可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还可促使他们品味歌曲蕴含的深刻思想内涵……这样,寓思想教育于音乐教学之中,通过音乐艺术形象、音乐的内在感情感染学生,心灵美的花朵,就会在他们心中悄然开放。

感受旋律节奏美

音乐是时间性、动态性最强的艺术,而它的时间性、动态性又是通过节奏反映出来的。节奏是音乐的语言要素,是音乐的骨架,是音乐赖以生存的基矗培养儿童的节奏感是发展儿童音乐才能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节奏感的培养,为他们提供大量的随音乐合拍动作的机会,进行节奏训练,不仅可发展其音乐才能,还可在感受旋律节奏美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受到美的熏陶感染。如:在训练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节奏时,可用拍手、拍肩、拍桌、拍腿来练习。亦可用打击乐将学过的歌曲演奏一番,可使学生在演奏中深刻地感受其节奏美。

创造育人环境美

浅谈音乐美育教学篇7

关键词:音乐融入;美术教育;实践途径;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一、音乐融入美术教育的创新价值及意义

将音乐融入美术教育教学是在学科综合的宏观形势下进行的美术教育的创新性探索。在美术教育中融入并应用音乐,应该将美术定位为教育核心,这也是综合艺术学科探索下美术教育教学的基础,决不能因音乐的参入而喧宾夺主。其创新价值在于:其一,作纵向比较研究,为探讨音乐融入美术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其二,研究两种艺术形式的本质同构性,进而探索音乐进入美术教育的方法途径,以便更好地将音乐付诸于美术教育教学。其三,研究音乐融入美术教育所拓展的心理学与文化学等问题。其四,在美术教育实践领域中对教学理念、教育方法、教学途径、教学媒介、教学情境等多方面提出新的挑战及应对新挑战的策略。多学科融合的实践方法论指导有利于推及到各学科,对于综合人文艺术学科的建构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美术与音乐密切的“互通”关系

第一,美术、音乐艺术形态具有原本混合性。在中国,古老的皮影戏就综合了戏剧、音乐、舞蹈、美术、民间文学等多门艺术,形成了一道独特的艺术风景。19世纪60年代俄国“五人强力集团”代表作曲家穆索尔斯基,为纪念画家哈特曼,从哈特曼大约400幅画中挑出10幅分别谱写成钢琴曲,并以画作的名字命名。如《古堡》、《牛车》、《雏鸡之舞》、《基辅城门》等,作曲家栩栩如生的音乐幻想,将画面的故事复活起来,成为闻名世界的标题音乐。这些现象暗含着艺术创作的历史发展本源是融合和交互的。第二,美术、音乐艺术形式具有内在融通性。哲学家黑格尔在《美学》中就曾明确告诉我们:“音乐与绘画有着密切的亲族关系。”例如我们在欣赏画面的色彩、线条和构图中,可以感到音乐旋律、节奏及曲式的流动,从音乐的音响中能联想到多姿多彩的“画面”。由此,我们发现音乐与美术间竟然有着不可回避的互通性、融合性。而艺术深层的“心理结构图式”正是形成音乐与美术互通性、融合性的基本因素,即“意境”。第三,音乐与绘画审美的同感效应。音乐与美术都是艺术界的两大奇葩,区别在于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两者可以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对学生起到净化心灵的作用,培养学生的高尚思想与审美情趣,使得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音乐通过耳朵的传达,使听者陶冶人们的情操;绘画通过眼睛的透视,使观者感染美好的心灵。

三、音乐在绘画的课程中起着“导情”的作用。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乐曲有中国古筝奏曲的《高山流水》,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讲音乐轻轻播放,让学生有如身临其境的感觉。在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中不知不觉地尽情享受,尽情回味。在欣赏过程中衡量这一节课程成功的重要标准是空啊美好欣赏内容与情感互相融合起来,在始终贯穿在整一个过程中。因此,音乐在绘画的课程中享受着浓厚的调情味道,同时还包含着深厚、意味深长的意蕴。观望整个历史,刻画人的不同姿态是我们对音乐的主要描述,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缓解学生们较大的压力,同时帮助学生记忆,让绘画与音乐在学生们的头脑中相互结合,形成一种自然的美感。即便美术与音乐不属于同一艺术门类,但他们之间有着相似或相同的特点,主要是由艺术规律共同制约着两者。而无论从事某一种艺术行业的人,都应当联系各种不同的艺术门类,以及它们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借鉴的亲密关系,方能将艺术内涵的探索融入到实物本质中。

四、音美结合,营造气氛,培养丰富的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曾以生动的比喻来说明情感的作用:“感情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情感作为人类重要的心理现象,以其一系列独特的功能特征影响教学活动。它具有调节功能。心理学实践证明,当个体出现愉快乐观情绪时,整个智力操作水平大大提高。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情感的组织功能,唤起学生丰富的遐想和无限的创造想象,以激发学生的绘画灵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音美结合,培养观察力和感受力

在学生绘画教学中创设情境,使学生在丰富生动的情境中认真观察,深切感受。如讲授人物动态的画法时,学生对人体比例就很难把握。老师可通过音乐中舞蹈的表演,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舞曲声中,跟着老师一边唱一边跳,一边去观察。当学生置身于美妙的舞蹈旋律之中时,便可组织他们进行写生、创作。你就会在丰富多彩的画中看到各种线条,形体组成的人物舞姿优美、雅拙而生动,充满了创意。这样的教学学生将感到轻松、愉悦,又达到理解人物不同动态时身体各部位变化的目的,容易使学生接受,方便了教学。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大胆创作,运用色彩,自由挥洒,会有想象不到的收获。

声形并用,还可以提高学生对作品的感受力,使学生融入美术作品中。在耳濡目染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感受能力。比如画《上学路上》,可先播放《上学歌》让学生在歌声中感受上学时高兴的心情和追忆上学路上发生的有趣事情,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来了,注意力也集中了,听了音乐后纷纷举手发言,讲述了自己感受到的景物,气氛非常热烈。有了初步的感受之后再进行绘画练习,学生就不会感到没东西画了。这样既解决教学上的难点,又使课堂生动有趣。

六、音美结合,激发灵感,化解教学难点

艺术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教育,它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丰富性、综合性和渗透性。声形并用,丰富艺术教育内容,还可以提高学生对作品的感受力,使学生融入美术作品中。在耳濡目染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感受能力,从而提高教育质量,我们的美术教学也会更为轻松和愉悦。在美术教学中,为了使课堂教学不显枯燥,应巧妙地选择不同类型的音乐,如上国画课时,可选择古筝、二胡、笛子、琵琶来烘托气氛,使“国画”味更浓;在进行油画、水彩创作时,可选择一些钢琴曲。

总之,音美结合,是一条科学的教育之路。把音乐融入到美术课堂中,可以更好地拓展艺术空间,增强艺术趣味,培养学生的艺术想象力与创造力。实践证明,在美术教学中,背景音乐和美术课堂的有机结合,对于拓展学生视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活跃学生的艺术思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美术课堂融入背景音乐不仅有据可寻,而且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孙梅兰.艺术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浅谈音乐美育教学篇8

摘 要:本文就音乐教师如何把素质教育融入到学生的声乐教学中作了探讨。关键词:声乐教学;素质教育中图分类号:J616;G40

>> 浅谈高职声乐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 浅谈素质教育视野中的大学美育课程 浅谈大学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关联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试论大学音乐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浅谈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 浅谈人文素质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浅谈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应用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价值 浅谈大学声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西方音乐文化在涉外院校学生素质教育中的意义 素质教育中拼音教学浅谈 声乐表演与大学生素质教育 浅谈蒙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浅谈高职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浅谈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 浅谈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渗透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艺术 > 浅谈涉外大学声乐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浅谈涉外大学声乐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李冬兰")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本文就音乐教师如何把素质教育融入到学生的声乐教学中作了探讨。关键词:声乐教学;素质教育中图分类号:J616;G40―014

文献标识码:B

浅谈音乐美育教学篇9

《好奇害死猫》:阴谋与爱情 余丽霞

单纯与诡异——论电影《看上去很美》的艺术表现策略 谈凤霞

《神话》叙事分析 常勇

聆听《喜玛拉雅王子》的音效,感悟藏族的神秘文化 涂晓

电影《如果·爱》音乐分析 杨博

《夜宴》所思一二 蔡萍

简评《我的长征》影片的创新意识 韦兆钧

中国首部三维数字动画电影《魔比斯环》之析 程思

影视中的舞蹈及其欣赏 李先云

浅析网络"恶搞文化"的成因——由国产电影大片屡遭"恶搞"谈起 张延伟

接受美学理论和电影片名的翻译 李林菊,胡鸿志,张莉

中国和好莱坞电影票房背后的文化产业思考 余洁鸥

根植沃土的设计与创新——谈动画角色的风格设计与姐妹艺术的借鉴 袁晓黎

Premiere模板在影视后期制作中的运用 朱仙宝,许曌铨

多媒体技术对影视技术的影响 王涛

浅谈电影在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中的功能 胡广涛

DV剧,担负校园文化与时俱进使命的新贵族 吕志伟

实施影视教育的策略与原则 刘芳

影视法学课初探 薛丽

影视文学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甘露

英文影视片练就地道英语——影视片的妙用 傅艺

影视鉴赏:优化大学语文教学的思考 孙丽

论摄影艺术创作的构思 梁彤

略论商代青铜饕餮纹形式美——以鹿邑太清宫长子口墓青铜器纹饰为例 尹春洁

高雅音乐教育的个体功能多维性实证研究 房海燕,米高峰

声乐教学中的形象思维训练探微 刘宁妹

略论普通高校的"合唱"教学 陈晓艳

唢呐吹奏中的呼吸运动 吕景利

海明威生活中的女人们 邱世凤

威廉·福克纳终极意识的表白 李霞

反弹琵琶——写作学视野下李商隐的"无题诗"论 刘伟民

也看方言类电视节目的勃兴 姜蕾

大众传媒与当代审美文化特征 陈龙

现代语境下的电影书写——评国产电影《疯狂的石头》 陈岩

解读动画电影《僵尸新娘》的主题表达 刘子建,李莉,米高峰

《阳光灿烂的日子》:男性成长的经典演绎 袁靖华

鸟的迁徙,美丽的"迁徙"——简评纪录片《迁徙的鸟》 彭锦

国际友人与陕北革命根据地新闻纪录片 黄琳,张珂

香港电影的后现代主义色彩——浅析90年代以来香港电影的后现代性 郑奕琳

认识电影 田甜

后现代电影艺术创作行为的失耻与救赎 韦妙才

赎罪的夏娃——运用基督教文化重释韩国电视居《夏娃的诱惑》 边黎

心随朗月高,志与秋霜洁——谈长今的魅力 苏文兰

东北剧荧屏走红的反思 于志强

解读"春晚"小品中的女性形象 孔梅

历史的微笑与尴尬——评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戏说" 杜希宙

电影语言和文学语言 韦星

"影"、"视"艺术审美特性探析 韩晓玲

电影《金刚》中艺术美学的魅力 刘丽丽,田晓冬

幸福的距离 彭静宜

浅析电视媒介与体育产业的互动发展 陈志丹

多媒体教学中的影片剪辑——以科学教育影片为例 赵琳

数字图书馆技术在V0D在线影视系统中应用 江永和,邓安远

影视艺术审美与鉴赏教学探析 付庆军

影片《李斯特狂想曲》的观后感 王献鹏,李静敏,冯艳

道家尚黑的色彩观对中国水墨绘画色彩审美心理趋向的影响 张咏梅

虚拟现实设计艺术探析 朱志超,王家民,

新媒体艺术课程设置 杨金花,任戬,李波

谈装饰画创作中的格物思维与致知思维 王侠丽

舞蹈作为人体的游戏——论舞蹈艺术及其审美生成 尚端武

在高校教育中发展民族音乐之必要性 周文林,景鹏

商榷地方普通高校非专业音乐教育的走向 石丽琳

音乐欣赏课教学刍议 王风刚

声乐教学中必须注重歌曲的艺术处理 马鑫明

论歌唱中应重视呼吸的训练 刘宁妹

从临川傩舞看民间舞蹈的创作 廖夏林,王春阳,曾群浪

情志合一——论汉代诗学的革命 李正学

浅论《大公报·文艺副刊》新诗的人本性品格 赵琳,赵井泉

戴着脚镣跳舞——论闻一多的新诗美学原则及实践 丰晓流

台湾新电影中的台北形象与中国身份 汪方华,Wang Fang-hua

生存还是毁灭——中国"第六代"导演现状与前景浅析 饶军,Rao jun

好莱坞影像中的"东方主义"思维 余佳丽,林国淑,Yu Jia-li,Lin Guo-shu

自由与禁忌——建国以来中国电影题材的嬗变 白彩茹,Bai Cai-ru

中国电影走向世界影坛的尴尬之路 董梅,吕逸新,Dong Mei,Lü Yi-xin

金庸小说——影视剧改编中的难和易 王文参,Wang Wen-can

解读好莱坞科幻电影中人与人工智能的关系 桂天寅,Gui Tian-yin

浅谈中国青少年原创动画创作中的缺失和对策 王辉,周宗凯,Wang Hui,Zhou Zong-kai

以吉卜力工作室作品为例浅析动画主题 邵晶晶,Shao Jing-jing

浅析国产动画形象的不足与对策 熊育兰,Xiong Yu-lan

虚拟古代场景在影视动画中的应用分析 施锜,Shi Qi

角色的雕琢——关于电影服饰对人物形象塑造问题的探究 李川,Li Chuan

荧屏内外的"双动力"——影视道具 陈智明,Chen Zhi-ming

裸替与色情意识 周著,Zhou Zhu

浅谈电影音乐的特性 刘曦,Liu Xi

论影视剧音乐的审美与欣赏 肖继仁,彭爱珍,Xiao Ji-ren,Peng Ai-zhen

音效在动画影片中的诠释 宋军,李洁,Song Jun,Li Jie

从《盒子》看当代纪录片 吴希媛,Wu Xi-yuan

试论影视审美鉴赏心理特征 张玉霞

电影是怎样设置悬念的 赵嫣嫣

规范与越轨:论影视叙事内部聚焦的自由度 王晓通

论电影光效表意语言内涵的表达及运用 尹名军

影视艺术美的经典表现——画面与音乐的完美结合 罗健

技术的礼赞——本雅明机械复制艺术理论探析 王慧青

大学影视艺术普及教育现状与对策——从河南大学生影视文化素质调查分析谈起 杨少伟

论影视传播模式对当代大学生阅读心理的影响 张莲芳

论英语听说教学中英文电影的应用 房娟

影视在美术欣赏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陈军

现实语境中重构的符号语言——贵州青年油画家刘荣坤与他的作品 杨俊

浅析韩国办公小用品设计中的色彩表现 刘心雄,甘艳

图形艺术在网页设计中的应用 王巍

中国画中的二元辩证观及其实践教学体会 胡学军,王敏

七彩云南的文化魅力——浅谈《云南映像》中的原始文化底蕴 王艳

关于中国民族音乐的几点思考 陈伦旺

宋、元、明、清时期民歌的发展概况 黄明政

《乐论》中音乐美学问题的研究 孔晓飞

浅析当代大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主要途径 高赟

余华在先锋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戴惠

生命的追思——感受史铁生 吴海红

莫言与福克纳小说的女性形象比较 温伟

赞歌和挽歌:从茶馆到太平湖——《茶馆》语言的主体间性泛议 刘海燕

对赵树理问题小说与当代反腐小说中"清官情结"的思考 魏红梅

论武松的性格变异 刘永生

试论李白咏史诗的个体中心意识 吴积雷

女性自觉意识探幽 徐曼

威塞克斯小说中最优秀的女性——对苔丝人物形象的剖析 周志高,林程

浅谈音乐美育教学篇10

论笠翁十种曲"风情喜剧"的艺术特性 任心慧

巴黎剧场响起齐韵鲁音——山东省吕剧院参加第四届巴黎中国戏曲节演出纪实 志涛,雨强

徐州柳琴戏与马可音乐思想 祝仰东

"山东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获文化部创新奖 张钢

京剧老旦声腔艺术发展脉络 吴雪靖

《运河老店》创作生产中的思考 申荣华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戏剧舞台中的运用 董凡

我看戏曲中的舞蹈 宋惠玲

陈白尘喜剧语言的狂欢化色彩 叶玉婷

中国戏剧的理性之帆——谭霈生印象 孙海翔

风行——青年演员司源访谈 王娟

往事并不如烟——话剧《老知青客栈》之话语策略与魅力 吕双燕

对美国政治文化的初步理解 张宏明

第九届山东文化艺术节观戏随笔 任平

乐象、视象与表演形象的三象合一——评新编晋剧《傅山进京》 李黎

浅析张新芳演绎之"陈三两" 宋凤丽

杨潮观一折短剧《发仓》浅析 张先加

那个年代(大型歌舞剧) 廉海平

回家的路上(独幕剧) 宋贤良,贺玉春

孝星王祥(二十集动漫文学剧本) 王晓家

试论鼓子秧歌的力学原理和内在动力 于蔚泉

山东船渔号子艺术特点浅析 雷慧君

试论盛唐乐舞对当代古典舞创作的影响 马翱

我国民族歌剧的发展略谈 王维琴

浅谈声乐教学方法的运用 沈丽

筝技摇指及扫摇浅析 王娜

由《说苑》浅谈音乐欣赏中的情感转化 吕小凤

从摇滚情结谈第六代导演创作的共同特点 高歌

第十一届全运会开幕式舞美工作札记 林琳

关于京剧文化传统性与现代性的思考 周传家

七代谭门:开拓与坚守 刘连群

对剧的尴尬与无奈二题 杨宇全

论京剧马派表演艺术中的辩证法 王文清

天性不能解放能力可以培养 刁海明

舞台影视语言美学初探 和建元

清代曲阜戏曲的艺术取向 陈国华

"新昌调腔"面对市场的发展之路 莉

京剧艺术对幼儿审美能力的影响 马杰,周蕾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人文主义解读 陈剑敏

含蓄的诗情,深邃的思想——新创作话剧《党员》观后之感悟 侯宏

话剧《党员》观后随感 刘敏

那些执著的共产党员们——话剧《党员》观后 孙海翔

摸鱼儿·忆泉城

梦想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青年演员仲亮成长录 王娟

宏扬爱心的力作——新编吕剧《姊妹易嫁之后》观感 綦国瑞

省直艺术创作演出工作座谈会在济南召开 山东省文化厅艺术处

看第三届全国地方戏展演的几点感悟 毛亚明

第三届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南方片)展演舞美赏析 任平

全国地方戏展演(南方片)观后感 赵峰

从地方戏展演看戏曲演出样式的时代变革 李黎

钢琴演奏的乐感培养 吴军

乌克兰国立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钢琴教育的启示 黄妹

小提琴音乐在中国的民族化趋向 黄云平

儿童业余器乐学习之铃木音乐教学法浅谈 任军芳

浅析肖邦波兰舞曲创作的影响因素 程倩

浅谈歌唱艺术中的情感 杨俊平

声乐演唱中的艺术修养浅论 王涛

音乐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郎月玲

社会舞蹈创作的个性和特点 张曼姝

高校舞蹈教育的美育功能 吴丽萍

浅谈少儿舞蹈的体态数学 刘桂丽

浅议舞蹈当代现实题材的创作 傅小青

简析海顿《C大调第一大提琴协奏曲》的演奏风格 栾奕

齐鲁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精神思辨 姜锐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初探 李小璐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对策 邵静

图书馆管理的和谐观 赵海波,张震,孔敏

图书馆采购管理的几点思考 叶蕊,孙守俭

人本前瞻性与群众文化的"自我实现" 王新宇,宋辉,唐春彪

传统地域文化对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影响 张春鹏

城市文化建设中的城市景观 高磊

城市广场文化建设浅谈 范莉

中国牙角材质雕刻的艺术美赏析 鹿家麒

社会文化演进中的陶瓷艺术发展历程 王君秋

在话剧中成长——访山东省话剧院青年演员李贝 陈晓明

伶界大王秋兴浓——谭鑫培斗蛐蛐的故事 文周秀

王瑶卿经典剧目《汾河湾》解新 于萍

《疗妒羹》对《牡丹亭》的接受 茅海行

从"圣妃"到"秀女"——观第五届中国京剧艺术节有感 孟璇

《庚娘》与《芙蓉屏》比较谈 王清平

繁漪复仇透射传统文化心理结构的积淀 丁锐

黄自艺术歌曲赏析 徐明哲

析叙事歌曲《木兰从军》的音乐创作及演唱艺术 刘丽萍

才华横溢谁若是——论舒绣文的表演艺术 杨清慧

巴洛克时期的歌剧主角 陈方凯

金融危机与文化产业简论 孙海翔

浅谈美国与中国大陆电视剧制作模式的区别 肖瑾

美国社会文化构建管窥——以汽车文化为例 李海英

浅议影视艺术中的数字动感 朱润

文化背景下的城市空间 高磊

绘画与形象设计浅议 梁静

唐代佛教壁画发展浅论 李晓舟

"图必有意"——从民间艺术的"图"与"意"看传统的延承性 郭小影

浅析老庄思想中的"人之道"之不同 黄星

浅论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信息服务 王燕

浅探中国电视广告 吕超

浅谈广场文化活动的布光技巧 宋爱东

浅谈现代重彩画创作 冷梅

关于民族乐队编制改革的探索 宁燕

良好音乐记忆的培养 张海燕

"京剧进课堂"的理解误区 张磊

浅谈单簧管的演奏与教学 许蕾

浅谈声乐基础教育的重要性 闫会芳

声乐伴奏中钢琴即兴伴奏者的基本素养 范雯

歌唱与运动浅议 徐明哲

当代国标舞竞技性与舞台艺术性的双重解读 郑八一

关于艺术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刘桂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