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评析的基本方法十篇

时间:2023-10-11 17:23:47

教学案例评析的基本方法

教学案例评析的基本方法篇1

关键词:资产评估课程;案例教学模式;课堂设计;学生成绩考评体系

资产评估课程是资产评估专业的一门基础课,该课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如何讲好这门课程是笔者在授课过程中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国内外案例教学法的论文和文章有很多,介绍了案例教学法的作用,目标和操作规程。笔者认真实践这些教育教学理论,针对资产评估这门课程,结合教学实际和现有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总结如下问题和建议。

一、资产评估课程案例教学法的模式

案例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管理理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法不同于案例说明,案例说明的目的仅仅在于将已经存在的理论阐述清楚,答案一般是唯一的。案例教学则一般没有标准的或者唯一的答案,需要师生在相互争论和协商过程中找到比较接近社会真实和相对正确的答案。案例教学法更加侧重教学过程中的争论,探讨和协商,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通过学生自学和师生相互学习使学生深入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案例教学法的模式一般包括以下几种:

(一)问题评审型。就是先给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案,让学生去评价该问题和方案,这种模式一般以系统的理论讲授为前提,此模式的教学应该放在资产评估课程的前期,由于教学方法的改变,一部分学生开始并不适应这种讲课方式,课堂气氛不够热烈。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在心理上,学生仍然以教师为中心;在课下自学时,没有浏览指定的参考资料;在课堂之上,学生不习惯对以前所学各学科知识的进行综合运用。此时,教师应当有足够耐心,需要教师不断对学生进行启发、指导和鼓励,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将慢慢适应此种教学方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案例的布置的时间上,要对资产评估的相关理论进行系统讲授后,才能布置教学案例,例如,布置教学案例必须以资产评估的三大基本方法系统阐述为前提,否则,案例教学将无法展开。

(二)分析决策型。就是没有给出具体方案,需要学生讨论分析以提出决策方案,这种模式一般要涉及很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资产评估已经深入到经济活动中的各个领域,包括企业的设立,企业的合并,公司上市,企业管理和咨询,企业纳税,企业财产抵押,企业保险,公司债转股和国家土地征用以及拆迁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分析决策型的教学案例,要求在设计教学案例时,教师应当全面了解上面提到的各个相关领域的政策和知识,突破教材狭小的讨论空间,尽可能让学生综合运用以前所学到的各方面的知识,允许学生 “异想天开”,同时要求学生必须在课下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参考资料。资产评估课程中的评估程序和评估报告等章节比较适合使用分析决策案例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深感案例收集、整理与分析的工作异常繁重,因为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它的水平和质量直接决定案例教学的成败,必须高度重视案例的收集、编写和分析。笔者认为应当借鉴国内外的教学经验,由专门的教学机构来编写教学案例。例如,国外肯尼迪政府学院有个专门的案例编写小组,有6名案例编写员;国内清华大学的案例中心也是专门收集、整理与分析案例的机构。对一般的高等院校而言,比较可行的办法是由教研室各个成员来编写案例,一方面可以减少案例的随意性和主观性,另一方面,可以把教师的注意力集中于课堂上的控制和指导上。“教师应当熟透案例,有广博的知识、较强的逻辑分析、要点概括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三)发展理论型。通过案例教学,发现和发展并不断完善理论体系,这种模式是针对前沿理论问题而设置。学员做案例分析的目的不是做决定,而是去发现,此种模式最能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这里要注意的是我们所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大学本科生,不是已经有了诸多3-5年实践经验的MBA学员,新的理论生长点一般应当由教师引导才能完成。否则,对本科学生而言,发现前沿理论问题是很困难的。同时,教师必须安排有关不同理论的教学资料,以供学生浏览。资产评估课程中的无形资产评估可以使用此种模式来进行案例教学。因为,无形资产评估的相关理论很多,而且是国内外专家学者争论探讨的热点问题。

二、资产评估案例教学法的课堂设计

资产评估的案例教学法的课堂设计是指在有限的学时期限内,制定预定的教学方案。资产评估课程一般为54课时,用于案例教学的课时一般要控制在总学时的三分之二,即36学时左右。剩下的课时用于案例的布置和案例教学的考评。下面要重点谈一下,每一节课(一般是2课时)如何制定详细教学方案。

首先,教师要分析和研究教学目的,根据案例教学模式的不同,每个案例要填写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是每一个教学案例的理想的授课目标,教师在课堂讨论过程中要尽量实现教学目的。课堂讨论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展开,以教学目的为基础,布置教学案例的相关问题,此问题一般要以教材的理论为基础,同时不能局限于教材内容,最好是真实的社会环境下的评估方面的经济活动。否则,案例教学便失去了它的生命力,变成了理论问题的简单说明。没有教学目的作为指导,将导致教学偏离目标。

其次,由于案例教学不仅是教学方法的改变,而且是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改变,最初两节课要介绍案例教学的相关要求和程序。例如,某一锅炉的评估的案例,它的教学程序如下,熟悉资产评估的有关理论知识通读案例、发现问题设身处地地多角度分析推理提出多种决策方案提出解决问题时作出选择的依据对供选方案进行评估作出合理决策。布置教学案例时,一般要遵循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例如,讲授资产评估的方法论时,由教师先布置比较容易的案例;讲授机器设备评估、房地产评估和无形资产的具体评估方法时,应该布置比较复杂一些的案例。同时,在最初的几节课,要指导学生阅读或者浏览相关的资料。

再次,教师组织课堂讨论。教师是课堂讨论的组织者,但不能是裁判员,案例讨论中,教师要尽量把时间让给学生,鼓励学生更多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应当营造一种和谐气氛,引起争论,使大家多多发表意见。每一个学生的想法都要鼓励,鼓励学生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其他同学对其进行分析和批判。教师可以成为讨论过程的参与者,对学生的提出的方案设置障碍。教师在课堂讨论过程中要充满激情,要给每一位同学以平等的机会。课堂讨论的关键因素是学生要在课堂之下充分地进行准备,包括如何查找资料,如何确定发言提纲。笔者认为,在这方面教师也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可以看到,案例教学法的工作量要远远大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当学生掌握了此种方法之后,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课下查找资料这个环节了。

最后,教师对课堂讨论进行总结和讲评。总结和讲评只能针对教学内容,不宜过于武断,要总结未讨论清楚的问题和已经讨论清楚的问题。一般而言,课堂之上讨论的内容一定会超出教学方案设定的内容,这要求教师重新修改教学方案,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三、资产评估案例教学法的学生成绩考评体系

案例教学法的学生成绩考评体系是案例教学中的难点问题,主要是如何设计考评方法,如何同现有学生成绩考评体系相衔接。如果教学管理部门不同意该考评办法或者仍然采用传统考评体系,将使案例教学走向没落。根据国外哈佛大学的经验,对学员的课堂发言打分分为四等,占该门功课成绩的25%―50%,通常有10%学生得不到“良”以上的成绩,3%的学生被迫退学,有的学科只有10%左右的学生拿到毕业证。这种评价机制同国内一般院校的评价体系可能产生冲突。

笔者认为,案例教学法学生成绩考评体系在我国高校还没有很好的考评规范体系,根据国内院系的具体教学要求,平时成绩一般可以占到总评成绩的20%,有了此种依据,我们可以对学生案例教学成绩进行评定。评定的标准在于是否认真准备相关资料和课堂发言的时间和次数,对所表述的内容的正确性一般也应该予以考虑,但不是成绩评价的主要内容。课堂教学中如何评价学生成绩确实是一个难点问题,案例教学法的学生成绩评价体系是学生准备学习资料的初始动力,没有这个评价体系,课堂上的讨论就会变成某一部分学生或者某几个学生的辩论赛。这样对其他学生而言是不公平的,有违教学平等原则。但是,国内院校一个本科班的学生总数一般在40-50人之间,如果每个学生都要给予充分的讨论时间和发言时间,课堂教学将不能按照教学方案的规定来完成教学内容。

课堂讨论的效果和成绩评定还要求,教师不仅仅应该备课撰写教案,还应该非常熟悉学生的基本情况,也就是要对授课对象的背景和他对相关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有所了解。否则,案例选择不合适,学生感觉对案例缺乏认识,丧失讨论的兴趣,教学效果不理想。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案例教学法有效开展的前提是教学案例的收集、编写和分析,这项工作是案例教学法的关键。

资产评估课程案例教学的基本思路是将资产的评估理论与评估实务相结合。该课程案例教学内容的目标是通过模拟资产的评估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当前资产评估业务的能力,也有助于拓宽其知识范围,为今后从事资产评估行业奠定基础。通过增加实践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思考资产评估实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夯实了专业课的基础知识。相应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吕林根.资产评估案例教学方法研究[J].财会通讯,2011.15

[2]阮萍.资产评估案例教学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3]方媛.资产评估案例教学模式探讨[J].财会月刊,2013.2

[4]闫晶.资产评估案例教学问题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2

[5]刘红梅.高校教学中的资产评估案例研究[J].经济导刊,2011.1

作者简介:

教学案例评析的基本方法篇2

关键词:案例教学 研讨式 教学法 装备保障工程学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b)-0136-03

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法引入我国,现已广泛应用于不同学科的教育活动中[1~3]。实践证明,案例教学对提高教学实效、实现素质教育具有重要价值,目前已成为院校教改的热点。

本文以“装备保障工程学”课程教学为例,对研讨式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的若干重要问题进行总结、分析与研究,与同行分享并探讨。

1 案例教学法的基本特点

目前国内对案例教学法的定义很多[2~4]。例如,“围绕教学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对呈现的典型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归纳总结,从而培养其思维能力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为了既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对选定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审理和讨论后,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的教学方法”。总之,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能开发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新型教学方法,它以案例为教材,让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思考、小组讨论和争辩,从而提高分析和处理问题能力的教学过程。

与传统教授法相比较,案例教学法不仅强调教师的“教”(引导),更强调学生的“学”(研讨),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将学生引入到教育实践情境中,通过师生间互动、平等对话和讨论,提高学生面对复杂教育情境的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

根据上述概念界定,案例教学法呈现如下特点。

1.1 教学目的―― 体现以学生为学习主体

在研讨式案例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一切教学活动与教学过程都紧紧围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来进行,以发展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促使学生形成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平等研讨的品质。授课教师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起到研讨方向引导的作用,甚至案例的选择都可以完全由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检索来完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2 教学内容―― 体现学习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研讨式案例教学中案例教学不再强调抽象冰冷的基础理论和知识点,而是采用形象、生动的形式,将那些从身边的、鲜活的工程实践中提取出来的案例引入课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和分析问题,从中获得各种技能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具体体验。基础理论可以根据需要适当铺垫,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在工程实践中灵活运用这些基础理论、分析解决工程问题。

1.3 教学方式―― 突出自主学习和交互式研讨

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将选取、分析案例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灵活运用所掌握的课程基础知识去分析工程问题,学生分组研讨、师生共同研讨,平等对话共同协商,强调合作学习,将个人学习融入集体学习中,学会相互交流、获取和奉献,通过彼此争辩、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教学相长、师生互补”的关系,这种重视双向交流互动的学习使学生构建的知识更加丰富、印象更加深刻。

1.4 教学评价―― 鼓励学生的发散式创新思维

案例教学改变传统的以死记硬背、卷面分数为主要评价依据的终结性评价方式,采取评价目标多维、评价方法多样和评价主体多元等方式。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员独立思考,发散式、创造性的思维应当特别得到鼓励,在成绩评定中应当充分体现,要求学生不仅仅掌握、记得基础理论和知识点,更为重要的是灵活、自主、创造性地分析、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和思路。

2 研讨式案例教学中案例优选原则与实施要点

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案例选择是教学成功的关键[3~5],它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理论作用于实践的载体。如果案例选择得不恰当,就会削弱学生学习的系统性和主动性,限制学生的思维活动,达不到案例教学的目的和效果。

为高效开展案例教学,案例优选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2.1 案例要结合我国军、民用装备的工程实际

案例是联系课程理论讲授和工程案例实践的桥梁和纽带,所以案例教学中运用的案例应与课堂教学的基础理论和知识点密切相关、直接相关。由于“装备保障工程”领域国内的系统性工程实践不够、教材编写者本身缺乏该领域一线的工程实践经验,目前我国该领域很多教材以翻译为主,已出版的案例书籍中所选用的案例有不少来源于西方国家早期的案例,也有的是直接引进原版教材上的案例翻译过来,结合紧密我国国情和装备保障工程实际的、非常恰当的案例还不够丰富,所以在课堂上开展案例教学选择这些案例很难把案例所反映的工程问题与我国相应的国情军情和学科理论联系起来,这给研讨式案例教学的高效实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此,需要结合我国装备保障工程的实际工程案例和科研案例,系统梳理、有效总结装备保障工程领域针对性强的教学案例。

2.2 案例要紧密贴合学生知识基础和工程能力

案例选择要尽量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身临其境的仿真感,缩短学校理论教育与社会工程实践之间的距离感。例如,“装备保障工程学”课程授课对象是机电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具有一定的武器装备机械原理、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等基础,接触过一些武器装备和民用设备,因此,可以选取家用汽车、手机、自行车、轻武器等学生具有直接使用维修经验或直观认识的案例,进行装备可靠性、维修保障的案例教学,学生容易接受,容易引发共识,加深学习印象,也更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尽量少引用大型的、西方的、长篇幅的案例。由于案例教学的对象,大都是没有很多工程实践经验的本科生,学生缺乏足够的知识基础和工程能力,他们在接触课程之前,可以说对相关理论和实践一无所知。教学中所选案例应当由易到难,让学生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渐认识的过程。不要一开始就给出一些经典的综合案例,学生刚开始根本无法理出这些案例的头绪,更不用说参与分析讨论了。

2.3 案例选择要新鲜、新颖、话题性强,足够吸引学生兴趣

新鲜、新颖的案例可使学生兴趣盎然、兴致勃勃地参与分析讨论,主动想要弄清楚来龙去脉;如果案例一看就是陈旧的话题,再好的文字叙述恐怕也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有的教材还在使用一战、二战时期的案例,虽然许多原理是一致和相通的,但学生对于案例的新奇感、新颖度、吸引力、认知度都会有很大削弱。例如,在“装备保障工程学”课程讲授过程中,正值我国航空母舰及其舰载机研制时期,学生们对于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和新研制的歼15舰载机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也是国内外媒体讨论的焦点,各种观点层出不穷,在课程上引入该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研讨航空母舰及其舰载机的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等综合保障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学习主动性非常强。当然,也有经久不衰、价值不菲的经典教学案例,采用这样的案例时要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使案例体现出时代特色;同时要与新颖案例进行合理的搭配和组合,更好地适应课程教学的不同需要。

2.4 案例选择要与课程讲授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点紧密结合

案例教学应针对具体教学目标,围绕学生所需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要点、特定技能来组织和筛选最为恰当的工程案例。每个章节所选择的案例,要将对应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点融会于具体案例之中,明确指出案例剖析所运用的基础理论和方法,以便学生掌握。案例选择针对性强,才能把基础理论的传统讲授与工程案例的研讨式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相辅相成。综合性大案例的选择要体现各种相关理论和知识的融会贯通,激发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分析评价,促进其对难点和重点问题的认识和掌握,从系统层次提高学生综合分析、系统运用基础理论和方法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例如,“装备保障工程学”课程最后一章,系统介绍了国外先进战斗机和直升机的综合保障工程案例,把课程前面讲授的各种理论、方法进行了综合、系统的应用,学生对于如何在武器装备中系统运用装备保障工程学的理论方法有了整体的认识,印证了若干方法的军事运用。

2.5 案例数量要与总体教学时数和课程教学重点相协调

需要在课程讲授之初就进行案例教学总体方案的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课后作业等,特别是案例的位置与内容,即在哪些章节、分析什么样的案例、案例的核心内容、篇幅长短、难易程度等都要进行预先设计,案例教学的重点要与课程的教学重点相匹配,教学案例数量的多少要与课程总体教学时数相协调。例如,“装备保障工程学”课程的重点之一就是装备可靠性、维修性、测试性、安全性、保障性的基本概念,为此设计了内容匹配、数量适中的工程案例,引导学生在工程案例中分辨各种基本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掌握课程的重点内容。在教师选择案例时,既要顾及到案例自身的价值,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基本情况,考虑到教学的进度和整体的教学状况,这些因素处理不好,就会降低案例教学的质量。

2.6 案例规划要统筹“章节小案例”与“综合大案例”的关系

研讨式案例教学当中涉及两大类教学案例,一类是章节小案例,一类是综合大案例。章节小案例主要针对本章节某具体的教学内容,保证学生掌握对应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综合大案例主要针对课程总体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对课程各个章节知识的融会贯通,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提高综合实践能力。按照总体教学方案的设计,应当统筹好“章节小案例”与“综合大案例”的关系。选择和编写对应本章节知识点的小案例,针对章节主要知识点设计案例问题。案例教学的对象,大都是没有足够工程实践经验的学生,针对这种情况,应该选择由易到难、由短到长的案例,先各种章节小案例,最后综合大案例,让学生逐步进入情境现场,对工程问题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渐认识的过程,从而保证案例教学的效果。

3 研讨式案例教学法对授课教师的素质要求

虽然案例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但组织驾驭案例教学活动则是由教师完成的,教师的核心地位并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履行的难度,这种难度表现在教师是否具备足够的工程能力和综合教学能力[2,6]。案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实施难度远超照本宣科的课堂讲授,要求教师具备如下基本素质。

3.1 授课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

案例教学成为目前最有效的教学法之一,关键在于它所具有的实践性。在案例教学讨论中,需要教师具有深厚的专业功底和广阔的阅历背景,对学生的疑问或理论上不能解释的难题做出切中实质的阐释和评价,这对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目前国内很多院校侧重于教师学历层次的提高,而对教师工程能力重视不够,很多高校青年教师大都从学校走向学校,没有企业实际工作经历。从研讨式案例教学的内在要求来看,教师最好拥有较多的一线工程经验,或者有企业工作经历,或者有科研项目的工程经验。例如,“装备保障工程学”课程需要教师具有装备设计制造、部队维修保障的实际工程经验,否则难以引导学生进行该领域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因此,应当鼓励有丰富科研经验和工程经验的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美国、英国的大学教师很多来源于工业部门,对于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3.2 授课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学科综合知识运用能力

研讨式案例教学不是针对某个教学环节而是根据一门课程来设计的,它所涉及的不是一两个知识点,而是所谓的“知识群”。实际的工程案例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与之“相关配套”的相关学科领域的综合业务知识及运用能力。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典型工程案例往往是多角度、跨学科的,要达到引起学生兴趣、积极参与案例分析讨论的目的,教师还需要具备丰富的相关学科方面的知识,拥有广博的文化素养,并做到融会贯通、挥洒自如,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装备保障工程学”课程涉及机械工程、电子工程、可靠性工程、计算机工程等多个学科,首先需要教师具有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才能引导学生分析、解决学科融合条件下的装备保障问题。

3.3 授课教师应具备教学开拓创新能力

研讨式案例教学法不是单独使用的一种教学法,需要教师结合课程特点和教学目标,灵活使用、整合多种教学方法,将工程案例分析与传统的理论讲授、专题演讲、情景模拟等教学形式进行整合,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需要教师可以灵活采用多媒体影像教学,放映教学片和幻灯片,生动再现某些经典案例,然后让学生参与讨论分析,这样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组织学生进行典型工程案例的实践和试验教学,将案例教学与学生工程实习相结合,将案例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联系,可使学生更好地分析工程背景下的真实案例,学习具体问题的处理方法。

4 研讨式案例教学法中成绩评定方法

研讨式案例教学法具有与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不同的特点,特别适用于应用基础型或者应用型课程的教学,通过适当的工程案例,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掌握课程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并通过案例研讨,掌握课程理论的综合运用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在面对本领域工程实际问题时独立自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研讨式案例教学中成绩的评定就应当有别于传统的以死记硬背、卷面分数为主要评价依据的终结性评价方式,应当采取评价目标多维、评价方法多样和评价主体多元等方式。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员独立思考,发散式、创造性的思维应当特别得到鼓励,在成绩评定中应当充分体现,要求学生不仅仅掌握、记得基础理论和知识点,更为重要的是灵活、自主、创造性地分析、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和思路。

在“装备保障工程学”课程讲授实施过程中,学生的成绩评定分为三大部分。

4.1 课堂研讨成绩

根据学生在课堂上针对“章节小案例”积极主动分析、解决案例问题的回答情况,给出学生成绩,这些章节小案例主要针对每个章节的重点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引导学生给出合适的工程案例,分析本章节相应的知识点,利于学生通过生动的案例掌握课堂知识,准确回答问题的次数作为归一化成绩的依据。

4.2 综合研讨成绩

教师给出若干工程案例研讨题目,学生可以从中选择,或者自己选择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的其他题目,自己主动学习,查询资料,结合课程内容,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写出综合研讨案例报告,报告成绩的评定应遵循两个原则:

(1)要紧密结合课程的核心内容;(2)要有创造性和独创性,不拘一格,鼓励学员独立思考,发散式、创造性的思维特别得到鼓励。

4.3 传统的期末闭卷考试成绩

主要考核学生掌握课程重要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情况。其中也包含了案例分析的题目,考核学生针对某特定工程案例,灵活运用课程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上述成绩评定当中,案例分析与研讨占了很大比重,总体思路是鼓励学生通过工程案例的分析,掌握课程知识,培养灵活运用这些课程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平等研讨的科学精神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创新素质。

5 结语

研讨式案例教学法是国内外院校教学和职业培训的有效教学方法,也是我国大专院校教学改革和研究的重点,本文结合“装备保障工程学”课程讲授的实际,分析了研讨式案例教学法的主要特点,对研讨式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的教学案例优选、授课教师素质、成绩评定方法等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希望相关经验教训可以与业界同行研讨,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 (美)杜威,著.杜威教育论著选[M].赵祥麟,王承绪,编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2] (美)舒尔曼,著.教师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M].郅庭瑾,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 张英华,凌培全.案例教学法创新研究与应用:“三维动态实践案例教学法”暨案例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4] 关秋,陈梅.案例教学的理论研究综述[J].教育与职业,2011(20):145-146.

教学案例评析的基本方法篇3

关键词:《行政管理学》案例教学

知识经济的时代,经济社会需要更多高素质人才,高等教育的任务是艰巨的,目前高等教育面临的任务是如何变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培养出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案例教学法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它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分析一系列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案,使学生掌握有关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技巧。案例教学法不仅是一种研究方法也是系统规范的教学方法,20世纪40年代末,案例教学法被运用于教学中,显示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行政管理学课程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一)行政管理学学科理论联系实际的需要

行政管理学是研究政府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自身事务客观规律的科学,涵盖了行政环境科学化、行政组织合理构建、政府机构改革、人事行政管理、依法行政、行政监督、公共危机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行政管理教学的首要目标是使学生灵活运用行政知识解释和指导实践,在实践活动中深入理解和丰富行政管理知识。对于行政管理教学而言,案例教学法是避免“填鸭式”灌输的有效方法。行政案例是根据教学需要,将某些行政管理活动客观记载下来,经过教学准备,提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决策的真实案例。因此,案例教学可以把行政管理的现实问题带入课堂,公开讨论行政理论在管理实践中的适用性,既能强化行政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又能立足于真实案例深入分析现实问题,进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达到课程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激发学生热爱行政管理学的需要

行政管理学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社会学科,多元的行政价值和多变的行政生态环境使得行政工作不断面临挑战,不同的解决方案产生不同行政后果。在行政管理学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对行政案例的分析与研究,揭示行政管理的经验或教训,为学生提供分析方法、管理技巧和解决问题的体验,从而达到验证行政管理原理原则、引出某些原则或作为处理类似问题的目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社会热点问题提供案例,经过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讨论,培养学生根据不同背景的案例设计出不同的解决方案的能力,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在复杂多变的矛盾冲突和多维分析抉择中的艰难性和挑战性,为寻找实现目标的各种方案,做出合理的决策并从中认识到行政理论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教育国际化趋势的需要

20世纪30年代开始,欧美国家的高等教育和公务员培训课程已应用案例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是西方教育界一直非常流行的教学方法,大批行政学专家、案例教师与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人员合作编写了系统的行政案例,建立了行政案例库。案例教学成为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实施教学的主要方法和手段。案例教学法从20世纪80年代引进中国,在高等院校产生较大影响并受到重视,也被广泛应用于行政学院的培训课程,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形式,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课堂教学方式。也就是说案例教学法是基于特定的教学理念,将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融汇于特定的案例分析的一种教学组织架构和教学过程。它强调以案例为基础,在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参与下,按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对案例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进而获取真实的理论知识。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灵活的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组织方式,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这也是我们进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宗旨与目的之一。

二、行政管理学课程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过程决定着行政案例教学的效果,成功的案例教学需要科学的组织教学过程和精心的教学设计。

(一)课前师生准备阶段

在课前准备阶段,授课教师需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熟悉案例内容。了解案例的背景并对相关信息做出透彻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相关知识点,争取对案例的内容有所扩展,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二是明确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根据教学要求,对教学要点做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的划分,选取恰当的行政管理学案例,通过重点和难点的讲述,有的放矢,更好地显示案例教学的辅助作用。三是统筹安排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需要讨论什么、提炼什么、如何实现案例教学的预设效果、如何评价案例教学效果等问题,需要教师事前做出详细的系统安排,以突出案例教学的“点睛”作用,提高学生分析、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能力。与此同时,学生也需要相应地做好两个方面的准备工作。一是课前预习教材,了解基本理论知识。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要以学生的讨论、分析为主,尽管教学案例具有复杂性、变化性、多样性,但万变不离其宗,学生通过已有的理论知识储备,在教师的引导下,将自己已理解的理论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从而顺利地应用于案例分析,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更好地做到学以致用。二是运用多种分析方法,独立分析、理解和掌握案例内容及其所反映的基本理论。学生在阅读、分析、讨论案例的过程中,需要灵活地正确运用多种分析方法,找出不同案例所蕴涵的基本管理规律,得出个人的分析见解,并积极地与教师和其他同学交流,发现各自的独到之处,从而有助于从多层次多角度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二)案例教学阶段

选择和编写优质的教学案例是成功进行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同时也是案例教学区别于其他教学模式的关键之所在。反映行政管理学的案例收集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教师本人凭借敏锐的观察力和概括力,通过生活实践、社会调查收集“第一手”资料。在社会实践和调查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发现、挖掘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社会管理问题,充分发挥教师本人对行政管理理论的深刻理解和把握,撰写具有一定真实性和典型性的案例。这种方法要求教师本人具有很高的学术功底和文字功夫。二是依靠教师本人,及时寻找摘录书籍、报刊、杂志上的案例或者从电视、网络上下载视频案例。相对而言,这种方法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抽象概括能力和素材取舍能力。通过案例穿插、小案例讨论、综合案例讨论和专题讲座报告等形式,使案例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整个案例教学过程中,我们关注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既突出了讲授重点,又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案例分析不设参考答案,允许自由设疑、自由思维、自由讨论和自由选择,从而形成一种自由讨论的良好教学氛围。在案例教学中,学生的参与至关重要。学生习惯了听课和记录的教学模式,不习惯参与讨论的教学模式,导致部分学生在案例讨论过程中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善于消除学生心理障碍,要鼓励学生在案例讨论中多层次、多角度探讨为什么,大胆质疑,勇于激辩;要给予积极参与者正面评价,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当案例讨论产生交锋,教师应当及时疏导、鼓励讨论深入。总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行政案例教学的目标才能实现。给予学生较长的讨论时间和较多的发言机会,让学生自己思考,寻找答案,加强学生行政管理学思维能力的素质和解决现实管理问题能力的培养。

三、行政管理学案例教学的思考

(一)正确处理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案例的作用,但也不能完全依靠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为了帮助受教育者更好地掌握行政管理学的思想和方法,目的是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培养。所以,案例教学仅仅是行政管理学理论教学的辅手段,理论教学才是行政管理学案例教学的基础和依据,教学过程中应以理论教学为主。

(二)正确选择合适的案例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存在多种模式,有先讲案例后讲授理论、先阐明理论后给出案例或案例理论同步讲解等模式。不同的模式,在课堂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同,因而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不同模式的选择,不要拘泥于某一种方法。同时在案例教学中,案例的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方式方法得当才能使学生对案例中所包含的管理理论获得更深刻的理解。而学生也需要改变传统被动的“灌输-接受”的学习角色,积极参与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师生之间平等沟通,课堂变成动态的、发展的、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案例教学才能实现预定目标。

(三)课堂案例教学的管理考核问题

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充分把握一个重要原则,即师生应当在各阶段中定位各自的角色,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协助者,学生是主动者和主导者。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针对那些带有个人鲜明特色、多元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和价值取向,教师和学生应给予科学的评价、积极的认可和善意的指正,甚至对独特的见解报以热烈的回应。案例学习成绩的评定是案例教学考核问题的核心。在行政案例教学中,学生成绩表现于案例阅读、案例分析、案例讨论、书面报告等各案例教学实践环节,所以案例学习考核不能采用单一的方式,而应该采用动态多项综合考核方式。案例学习考核的内容包括:案例阅读的讨论提纲考评、案例讨论的发言考评、案例书面报告考评、案例考试考评。累计相加的方法,最终形成学生案例学习成绩的综合评定。分数的评定方式,最好采取学生自评、小组内互评和教师评定相结合,以教师考评为主,这样有利于学生成绩相对的公平性和权威性。

四、结语

总之,将案例教学引入行政管理学课堂,以案说理、以理评案,较好地实现行政管理实践发展与理论知识的结合。当然,行政管理知识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丰富,要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行政案例教学方法也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小劳伦斯•E•列恩著,郄少健等译.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指南[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李斌.案例教学过程的设计与评价[J].教育与职业,2007(1).

教学案例评析的基本方法篇4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护理学基础; 探索研究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case teaching method in the teaching of “basic nursing science”.Method:Two classes of 2010 nursing profession from the Medical College of Shaoguan University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underwent the case teaching method in the teaching of “basic nursing science”,and the control group underwent the conven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the teaching of “basic nursing science”.After completing a term of all the semester,all the students of the two groups would give a paper with the system questions and combined with final examination results of students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the different teaching methods.Result:After evaluation by experts and students,the scores of six assessment item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Case teaching method; Basic nursing science; Exploration research

First-author’s address:Medical College of Shaoguan University,Shaoguan 512026,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05.023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设置,选择有代表性的真实案例,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讨论、分析,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积极主动探索并发现问题,进而提高综合分析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1]。护理学基础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护理专业课程,是其他临床护理学科的基础,单纯的知识讲解无法使学生获得生动形象的问题引导[2]。为探讨研究案例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以2010级护理专业(1)(2)两个班作为研究对象,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学院2010级护理专业(1)(2)两个班分别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6名学生均为女生,年龄20~24岁,平均(21.1±1.7)岁;对照组53名学生均为女生,年龄19~23岁,平均(21.3±1.2)岁。两组学生均需完成一学期共计115课时,其中理论课57课时,实践课58课时;两组学生在年龄、课时数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采用常规教学方法。观察组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具体内容如下。

1.2.1 案例教学法

1.2.1.1 课前准备精选案例 为使所选案例符合当节课堂的学习目的,教师需要在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精选案例,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典型的临床病例,而且需要具备举一反三的引导作用。例如在讲授“压疮”这节课时,可以将以下病例作为本节护理课的教学案例:患者女,67岁,入院前3周因脑血管意外受损导致左侧肢体出现功能障碍,患者意识清晰,大小便失禁,住院1周后,发现患者骶尾部皮肤呈紫红色,有水肿现象,皮下可见硬结。

1.2.1.2 巧妙呈现案例 案例的呈现时间可以是课前、课中、课后的任意一个阶段,呈现形式可以多样化,一般认为,在课堂开始的前10 min呈现案例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讲授氧气吸入法时,可以将准备好的案例资料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文本案例转化为录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这样可以使典型案例更加具有吸引力。

1.2.1.3 案例的分析和讨论 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是案例呈现之后的必要环节,同时也是案例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讲授上面提到的案例时,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4个问题:(1)患者的骶尾部出现了什么病变;(2)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3)根据案例中的描述,该患者的患病程度怎样;(4)应当采取怎样的护理措施。提出这4个问题之后,需要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中的有关内容,自学完成之后,指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分析,各抒己见,取长补短。

1.2.1.4 进行角色扮演 待学生讨论完毕之后,由教师主持,请学生模仿上述案例,一人扮演患者,另一人扮演护士,通过角色扮演检查学生的具体掌握情况。在角色扮演中,学生也能更好地体会患者的心理状态,对于培养其专业的情感态度具有重要作用。

1.2.1.5 案例总结评价 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前,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角色扮演”进行点评,指出学生的闪光点和不足,此外,还要对整节课堂的学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指出正确的观点和理论基础,剖析错误的观点。

1.2.1.6 作业布置与考核 课堂教学完成之后,需要针对本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后作业,并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定期的考核,经常与学生沟通,了解其对案例教学的认知感。

1.2.2 评定方式

1.2.2.1 课堂教学质量综合考量评定表 本次研究需编制课堂教学质量综合考量评定表,编制过程中需参考相关的文献著作,并结合教育专家的咨询意见和本校的实际教学情况,经护理教育专家和统计学专家的反复审阅,最后形成初始考量评定表[3]。考量表共包括22个评价条目,其中,案例质量评价6个,课堂教学能力5个,教师教学态度5个,课堂教学教学效果6个,每个条目共包括5个选项:非常好、好、一般、较差、非常差,并分别赋予以上选项为5分、4分、3分、2分、1分。评定方式包括专家评定、教师评定、学生评定[4]。专家和学生评定内容除了具备考量表的基本条目之外,还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是否培养了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教学设计是否适合课程特点、教学内容的难度和广度是否适宜、有无突出学科专业特色、是否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媒介、课堂气氛是否活跃、民主,共6个条目,每个条目共包括4个选项:非常同意、同意、一般、不认同,并分别赋予以上选项为5分、4分、3分、2分[5]。

1.2.2.2 期末考试成绩 待两组学生完成《护理学基础》的全部课时之后,统计分析两组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将期末考试成绩分为4个等级:85分

1.3 观察指标 待两组学生完成《护理学基础》的全部课时之后,发放调查问卷并统计分析两组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由于学生和专家的专业水平和考量角度不同,需要在分别统计评定结果之后计算评定方差[6]。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专家和学生的评定结果以及方差分析结果比较 经专家和学生评定后,观察组的6个评定条目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比较 观察组的期末考试成绩优秀率6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案例教学法中教师的重要地位 案例教学法的实施需要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但是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案例却对整堂课的教学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作为教学案例的搜集者、讨论的发起者、理论学习的引导者、总结分析的点评者,在整个案例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7]。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的巧妙引导,因此,教师在案例教学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经验也直接决定了《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王秀华等[8]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和以病例为基础的学习(case-based learning,CBL)相互结合的教学模式发现,大多数的学生能够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提高自己的综合护理能力,但是仍然有个别学生否认这种教学模式,认为这样的学习效率未必比传统的教学方式好,有些甚至觉得时间花费比传统教学方式多,然而学习所得不见得比传统模式多,所以,她们研究发现可能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会对教学的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国内学者邓安梅等[9]也研究发现,由于传统教育在我国的教学环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直以来牵制着我国教育模式的发展,因此,学生们所接受的正是长期以来的传统教育模式,一旦尝试新型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观念未必能够马上转变过来,而与此同时,我国教师能力的差异不一,大学教育与中学教育的衔接往往存在不连贯性,这样就对教师的要求提出了更加严格的条件,要求实施案例教学模式教师要在关注本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加应该不断地扩展自己的知识空间,使得自己在实际生活中能够有更多更有说服力的案例教学经验,这样才能让学生能从言传身教的模式中得到最直接的经验体会。赵坤婷等[10]也研究发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与学生之间建立合作、开放、交流、平等的密切关系,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发挥案例教学模式的作用,这样的教学模式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本研究中发现,在评估教学是否培养了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教学设计是否适合课程特点、教学内容的难度和广度是否适宜、有无突出学科专业特色、是否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媒介、课堂气氛是否活跃、民主等6个条目上,观察组所得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2 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法借助生动形象的临床案例,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层剖析问题,可显著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1]。课堂教学中,真实情景的创设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终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为“师生互补、教学相辅”,改变了以往“一教一学”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分析案例、角色扮演等环节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生动的教学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国内学者研究显示,护理学专业的本科学生在评判性思维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正性评判,但能力尚未成熟,在系统化能力和思维自信心等方面仍然显得比较薄弱[12]。李莎莎等[13]研究指出,医学专业的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高分低能”的现象,有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论成绩十分优秀,但是在临床实际工作过程中确显得尤其蹩手,面对患者束手无策。类似此类情况,可能与学生的年资偏低、学生缺乏专业的信念有一定关系,也可能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密切相关[14]。因此,案例教学法就是要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的惯性,通过模拟案例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同时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交流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这样能使得学生在模拟案例的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再经过小组的讨论和分析,得出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笔者在实际教学中还把学习设置为一个真实、复杂的问题情景中,使得学生能够模拟直接接触到患者,分析患者的病理生理状况,同时引导学生去如何发现患者的问题所在,分析如何解决其的困惑与问题,这样就不仅能够体现素质教育的教学效果,还更能够提高《护理学基础》学习的有效性。

笔者在本研究中明显发现,通过一个学期的系统学习,案例教学法能够明显提高学生学习《护理学基础》的积极性和效应性。在观察组的期末考试成绩中,优秀、良、及格、不及格的百分比分别为64.3%、30.4%、5.4%、0,对照组的优秀、良、及格、不及格的百分比分别为45.3%、35.8%、13.2%、5.7%,可见,观察组的优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能够通过具体案例的呈现,使学生快速掌握护理学基础课的重要内容,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值得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慧敏.《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存在问题与改进方法初探[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1):83-84.

[2]朱丽丽,张会敏.病案情景模拟考核在护理学基础实践课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3):85-86.

[3]赵嘉,陈运香,高燕.高端模拟教学试验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9,24(7):63-64.

[4]潘一楠,李莹,周瑾,等.多媒体操作平台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0,25(3):69-70.

[5]乔昌秀,吴玉坤,李丽,等.护理专升本《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吉林医学,2009,30(16):1848-1849.

[6]刘云儒.PBL教学法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5(16):149.

[7]陈资妹,郑玉仁,郑建盛,等.模拟情境演练法对培养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9,23(29):2704-2705.

[8]王秀华,谷灿,毛婷,等.以问题为基础的案例教学模式在内科护理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4,11(6):405-408.

[9]邓安梅,朱萍,周哗,等.PBL教学法在试验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9,8(9):1127-1129.

[10]赵砷婷,自洪波.PBL教学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12):1055-1058.

[11]董晓红,李淑珍,陈良琼,等.情境教学法在心内科护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0,8(24):2232-2234.

[12]李慧,唐四元,王井霞,等.国内护生评判性思维研究现状[J].护理学杂志,2009,24(7):92-94.

[13]李莎莎,周郁秋,杨金伟,等.我国小同层次护理专业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总体水平分析[J].护理学报,2010,17(10A):4-8.

[14]胡可芹,蒋晓莲.本科护生评判性思维与临床决策能力的相关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3):198-200.

教学案例评析的基本方法篇5

关键词 案例教学 VB 教学设计

VB程序设计是我校面向非计算机专业理科学生开设的一门计算机必修课程,这是一门实用性强,面向程序开发与应用的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一方面掌握利用VB进行简单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常用算法, 同时也要求学生能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开发图形界面下的应用软件。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主要为学生结合本专业进行软件开发的能力打好基础,另一方面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提高学生计算机素质。

1 基于案例教学法的课程设计理念

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案例为主线,运用多种形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对案例所提供的材料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见解,做出判断和决策,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①因此,我们在VB程序设计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作为教学的基本材料,教师通过呈现案例让学生对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再组织学生分析案例、讨论案例来进一步主动剖析学习内容,最后通过案例总结对学习内容进行综合归纳,让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知识。教师通过课程评价和撰写教学案例来提高案例教学水平。

2 课程总体设计

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课程设计是根据我院人才培养目标、学生实际情况,结合VB程序设计基础教学大纲要求,按照案例教学理念的研究成果以及学生学习、生活及将来工作需要,设计教学案例及组织案例教学,并且在实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验证案例解决方案是否合理。

本课程是学习Visual Basic(简称VB)这种计算机编程语言。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以VB开发一些简单实用的小程序为案例展开,将整门课程的学习内容以章节为单位拆分为若干个小的案例。当然,由于VB程序设计要牵涉到很多理论知识为铺垫,因此,案例教学要接合传统的讲授法来进行。我们首先要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然后再使用案例教学。每个案例的学习按照案例呈现—案例分析—案例讨论—案例总结等步骤来组织教学。在进行教学之前根据案例的难易程序对同学进行“动态”分组并且选出组长一名,让组长负责本组同学的分工及对案例讨论结果进行汇总及报告。

3 课堂教学设计

VB程序设计课程一直以来都存在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问题。学生第一次学习这门课程是决定他们是否有信心和兴趣学习这门课程的关键,教师对于这章教学过程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让同学们熟悉VB编程环境和步骤,理解可视化编程中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窗体和基本控件的常用属性、事件及方法。我们以“简单计算器”为案例来进行第一章的教学,具体如表1。

通过对案例的展示、分析、讨论和总结,学生可以快速、直观地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概念、特点、运行机制,对VB程序设计有了感性的认识,再通过教师的归纳、总结而上升到理性的认识。②

4 课程评价

教学案例评析的基本方法篇6

关键词: 案例教学 网络课程 教学模型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通过提供经典案例,为学习者提供真实的学习情境,分析并展开讨论,最后进行总结和反思。近年来,案例教学已广泛运用于教学和各类培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案例教学一般在课堂教学环境当中进行,而在网络环境下如何组织好案例教学,实现案例的在线学习,还有待探索和实践。本文试图从网络环境下案例教学研究的意义入手,分析有关在线案例学习的网络课程网站,归纳教学案例在网络课程中的教学形式,从而构建网络环境下案例教学模型,最后实现案例教学平台的设计。

一、网络环境下案例教学研究的意义

课堂面授环境下开展案例教学,由于受到很多条件的制约,难以保证其高效实施,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如:课堂案例教学一般采用学生自行准备、小组讨论准备、小组集中讨论、全班讨论,老师总结阶段和课后反思的基本模式,但授课班级的人数、教学时间、师生交流的时间长短等条件不同,直接影响学习者思考和讨论的时间,从而影响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随着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丰富共享的网络资源,实时的在线交互,使得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网络环境下的案例学习成为可能。网络环境下的案例教学有以下优势。

(一)在线案例学习打破了时空的束缚,学习灵活性强。

课堂环境的案例教学,由于受课时和教室空间的限制,学生很难同时进入讨论状态,对案例进行多角度、全面和细致的分析。而网络环境下的案例教学,可以冲破时空的束缚,进行实时和非实时的交流,并能实时记录讨论的全过程,供学习者共享。

(二)学习资源丰富,利用率高度,且具有增殖性。

利用网络的资源共享、知识重组的功能,可以整合各类型的学习资源,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学习资源。网络环境下的案例教学大大扩大了参与讨论的学生的规模,课堂面授的案例教学学生数量控制在三十至四十之间最佳,人数超过四十,教学效果就很难得到保证。但网络环境下的案例教学可突破时空的限制,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可以自由地交流和协作,学生的规模数量可扩大至约一百人,大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学习资源随着讨论的深入,教学资源得到不断增殖。

(三)学习交互性强,学生参与度高。

利用网络环境进行案例教学,可以在案例讨论过程中给予学习者实时的帮助,并能对讨论结果及时反馈,不断引导讨论的方向,使学习得以继续进行,学生的满意度和参与度大大提高。

二、案例教学在网络课程中的应用形式分析

通过对有关在线案例学习的研究,案例教学在网络课程中的应用形式可归纳为以下六种。

(一)案例引入。

在正式学习内容之前,引入一个与知识内容相关的案例创设情境,通过案例与主题内容的迁移类比,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常采用的方法有:案例可以是历史事件、生活当中常见的故事、经典实验或与主题相关的视频等。

(二)课中引例。

在知识讲解的过程中,对于重难点内容,采用举例说明的方式促进学习者的理解。常采用的方法有:①举例说明,通过对案例的剖析,加深对主题观点的理解。②引用例子说明重点问题。③用举例的方法对知识点加以说明,给学习者提供实践方法。

(三)案例观摩。

在学习过程中展示观摩案例,然后让学习者对案例进行讨论思考,最后教师对案例进行详细的解读,对讨论和思考的结果进行点评。特点:在观摩并点评案例的过程中,帮助学习者发现问题。案例观摩的过程:案例呈现、教师解读、专家解读、反思与启示。

(四)案例讨论。

给予一个案例,针对案例中的问题展开讨论,引起思考,学员可以运用课程知识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常采用的方法:①呈现案例、提出问题、实时讨论或面对面交流。②给出一个案例供学习者讨论思考,并对案例中涉及的讨论要点给予提示。

(五)课例评析。

课例是对教学问题和教学决定的再现与描述。课例评析的目的是通过对教案设计、讲课思路、说课等环节的分析,让教师学会有目标、有方法地研究课堂改进。课例评析一般包含教案阅读、课堂实录、教学说明和课例点评等环节。

(六)案例研习。

教学内容融合于综合案例中,学习者通过对案例的研究和实践,加深对教学内容的深层理解。所以“案例研习”可以看做是一种课程类型,而案例学习(case-based learning)广义上既包括活动类型,又包括“案例研习”的课程类型。常采有的方法:①通过介绍成功案例,指导学习者的实践活动。②教师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介绍。③课堂实录案例学习。

三、基于案例教学的网络课程教学模型

通过上面对现有典型案例教学的网络课程应用分析,其网络课程只能称得上是课堂教学中的案例、课例素材而已,大多数是案例的电子化,其网络优势发挥不明显,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基于案例教学的网络课程。该内容旨在构建一种以网络为依托,虚拟现实的在线案例学习的模式。

图 1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案例教学模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协作学习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在传统课堂面授案例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网络环境下共享、交互性强、突破时空的限制和学习灵活性等优点,以案例讨论为核心,利用网络监控机制,老师对学习者提供实时的引导和困难的帮助,使讨论得以继续进行,朝有益于解决问题的有利方面发展,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协作共事的能力。教师在网络学习平台上学习案例和相关资料,根据学生注册的班级对学生过行分组;各成员阅读、分析和思考案例,形成小组案例分析列表。案例分析列表在小组讨论区再进行广泛、细致深入的讨论,形成小组案例分析报告,各小组的分析报告组成案例分析报告列表,然后全部各小组对报告列表进行讨论,得出关于该案例学习的案例分析报告。在讨论过程中,老师利用网络监控机制,对讨论进行引导,并提供实时的帮助,解决学生在讨论中遇到的困难,使学生不断树立学习信心,把持讨论的方向,保证讨论得以继续进行。最后,老师对整个案例学习的各个阶段、讨论结果,以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优缺点进行总结和评价,并对整个在线案例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实现网络环境下的在线案例学习模型,如图1所示。

(一)教学案例及相关学习资料。

老师除了要呈现蕴涵知识点的案例外,还需提供事先设计好的案例分析题,有利于学习者的思维的导航;相关学习资料可以是学习材料、背景资料、类似的案例、友情链接、案例的增殖资源、相关的文章及多媒体资料等。

(二)案例分析列表。

学习者阅读案例及相关资料,自主探究,根据自己对案例的理解,完成案例分析题。小组各成员可对个人分析题作业互相评议、补充、修改、反思,促进对案例的进一步理解,最终形成案例分析报告。

(三)案例分析报告。

案例分析报告是学习者通过诠释案例的各要素,将案例中的表象与知识点相联系,实现的意义建构。

(四)总结与评价。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整个在线案例教学活进行总结和对案例分析报告进行评议。

(五)监控机制。

监控机制是指教师帮助学生学习的认识帮助工具和协作工具,如,QQ、微博、博客、电子学档、检索器、电子邮件、站内邮箱、案例报告生成器、留言板、论坛及通信电话等。

四、基于网络环境下案例教学模型的网络课程设计

在了解了网络环境下开展案例教学的意义,分析了现有典型基于案例教学的网络课程教学应用形式之后,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在线案例教学模型。为了使网络课程实现该模型,网络课程的系统设计可以从下方面考虑。

(一)系统设计的流程。

网络课程系统采用B/S结构架构,在功能上,要实现角色权限的设定、案例的和阅读、案例分析列表、讨论交流、分析报告的生成、教学笔记等功能。在线案例教学的过程包括:案例的、教学准备、教学进行和总结与反思四个阶段。案例的阶段,教师除了利用网络课程提供的案例编辑器编写案例或直接导入外,还要提供分析案例分析有关的相关资料,便于创设学习情境,并提出案例分析题;教学准备阶段,教师可对案例进行管理、建立班级和对注册的学生进行分组;教学进行阶段,学生对案例进行阅读,在小组在各自的讨论区进行自主、协作学习,经过一段时间后形成本小组的案例分析报告,提交至本班的案例分析报告模块,各小组成员可对分析报告,再进行评议、修改、反思,最终完成案例分析报告,教学进行的全过程,教师可以查看案例学习的全部信息和参与案例讨论的过程,并可对学生进行实时指导;总结评价和反思阶段,教师对案例学习的全过程、案例分析报告等进行总结和评价,并对记录在线案例教学时的思考。

(二)角色权限的设计。

根据系统设计流程,网络课程内容的浏览包括四种角色的权限,即:系统管理员、教师、学生和访学者。

系统管理:具有管理网络课程的最高权限,涵盖了其他角色的全部功能,具有角色定义、查看登日志、管理用户、管理案例、管理素材、管理案例分析报告等权限。

教师:和管理案例及相关资源、可以进入班级和各小组空间、可以上传和下载文件、查找用户等权限。

学生:进入案例空间、进入班级空间、进入小组空间、查找用户、上传文件等权限。

访学者:指没有注册的用户。其权限为浏览案例、检索资源等。

(三)监控机制的设计。

监控机制是在线案例教学得以胜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在监控设计上,应做到制度监控、实时监控和事后监控三个方面。为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性和积极性,在设计上可对学生学习行为进行监控,如,对参与讨论、发帖的数量,是否按时完成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等,系统对学生成绩分数作相应的加分扣分或是零分处理;网络课程除了讨论区、留言板、邮箱等常见监控功能外,还应在教学进行阶段整合实时监控工具,如,在线QQ、博案、微博等。

五、结语

网络环境下案例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还处在摸索阶段,对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支撑平台设计及影响教学效果因素等都有待进一步加大研究力度。本文在分析现有教学案例在网络课程中的应用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在线案例教学的教学模式,并对该模式下的网络课程设计问题进行了探讨。

参考文献:

[1]张国民,张剑平,邱红霞.基于教学交互视角的网络课程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08,(7).

[2]白杨.网络环境下培养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案例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9.

[3]刘名卓.教学案例在网络课程中的教学应用[R].华东师范大学,2010.

教学案例评析的基本方法篇7

【关键词】民法;案例教学;能力 

一、西北政法大学民法推行案例教学的条件营造分析 

(一)西北政法大学高度重视民法课程在法学学生研习中的基础性作用,开设了必修与选修相结合,从基础理论课到案例研习课等不同层次的民法学课程,为民法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创造了广阔的空间 

民法学是法学专业课程最重要的一门主干课程,在西北政法大学法科学生的法学研习中居于重要地位。目前法学专业的学生民法课程为民法总论(51课时)和民法分论(102课时),同时学生还可以选择研习合同法理论与实务(51课时)、担保法理论与实务(34课时)、家事法(34课时)、侵权行为法理论与实务(34课时)、合伙法与合作社法理论与实务(34课时)等课程。就完全的案例教学法课程而言,西北政法大学设有民事案例研习(34课时)、商事案例研习(34课时)、家事案例研习(34课时)、知识产权法案例研习(34课时)等专门的案例法教学课程。同时,西北政法法学还设有模拟法庭(51课时)、法庭论辩(51课时)司法考试试题解析与指导(51个课时)以及法律诊所等课程,进一步在实践中拓展学生的理论分析与实践能力。 

西北政法大学最初开设的案例型教学课程为民商事案例评析。后来,该课程逐步演进为案例研习课程,课程的人数也由原来200至300左右逐渐压缩降低至50人左右。目前卓越法律人才计划的推行使得学校民法小班授课日益成为现实,进一步为民法案例教学的展开创造了条件。 

(二)西北政法大学倡导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的民法研习风气,倡导并支持教师积极投身法律实践活动,锤炼了教师的法律技能,也为教师开展案例教学提供实践支撑与积累 

西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教师中很多都是法律事务所的兼职律师(还有一些教师兼任西安市仲裁委员会仲裁员)有着丰富的从事案例处理及诉讼的经验,并在律师实务及工作中积累了大量有切身体会而且生动、具体的典型案例。典型案例的积累使民商法学院的教师能够有的放矢地针对实务问题进行案例教学及司法实践经验的传授。此外,西北政法大学积极与法院、检察院等司法实务部门联合,推行了选任青年教学担任法官、检察官及其助理的制度,进一步为青年教师积累司法实践案例进行案例教学创造了实践条件。 

西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下设有民商事判例法研所,专门从事民商事案例的收集与研究工作,并广泛联系法院与检察院等司法实务部门,组织实践调研及典型、疑难案例的探讨等活动,为案例教学的展开创造了理论与实践对接的平台。 

(三)西北政法大学在教学中注重民法的实践导向,开展多层次、多方式、多参与的民法案例教学,全面注重提升学生的法学素养及应用能力 

在民法基础课程的学习阶段,针对学生刚刚接触民法,对民法的理论及司法实践均比较陌生的特点,我们注重针对学生的特点采取相对简单的编写性案例来启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民法学习兴趣、传授学生法律思维方法并锻炼学生应用民法基本理论来解决现实问题的初步能力。在民法教材编写方面,韩松研究员主编的《民法总论》与《民法分论》教材中都针对相关民法问题撰写了大量的民法案例,以便学生能够从理论到实践以及从实践到理论的相互对应,避免出现抽象地向学生灌输民法理论的倾向。 

案例教学法具有和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从而组合生成新的教学方法的优势。案例教学法根据其实际应用的目的和方式不同可以细分为案例实例列举论证教学法、案例评析教学法、案例讨论教学法、案例模拟实务教学法以及案例实训教学法。案例实例列举论证教学法是指在传授理论的同时,应用短小精悍的案例对理论进行讲解或者进行论证,对民法的基本理论进行说明以增强学生的理解及应用能力。案例评析教学法是指通过对一个或者几个民法案例进行评析,讲解案例的分析过程及分析思路,让学生通过学习来学会民法思维的应用。案例讨论教学法是指在学生掌握了民法案例的基本分析方法以后,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等方式来进行案例学习,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协作、法律思维与法律应用能力。案例模拟实务教学法是指让学生通过模拟法庭辩论等案件处理的实际过程并从中学习。案例实训教学法是指让学生在课余时间直接实际参与教师正在处理的案例过程中,与教师平行参与案件的相关处理工作,并让其通过与教师实际处理结果及文件的对比来学习相关案例处理的实际技巧。目前各类案例教学方法在西北政法大学的教学实务中都在被不同程度的采用,笔者将结合自己从事民法学及合同法理论与实务的授课实际探讨案例教学法在民法教学实践中的实际效果。 

二、案例教学在民法基础课程教学中对学生能力提高的状况实证分析 

(一)我们开展了民商事案例的收集整理及理论分析工作,采取一定的形式进行案例呈现,全方面提升学生的技能 

案例教学的展开,需要有丰富的案例资源储备。目前大量的法律案例节目为视频案例的收集提供了条件。笔者与学生一起搜集了《中国法庭》、《律师说法》、《今日说法》、《法律讲堂》、《经济与法》等节目相关中的民商案件的视频案例,并对相关案例采取视频方式进行呈现,引导学生对相关民商事法律问题、诉讼实务法律问题及社会问题进行思考;同时,笔者与康达律师事务所西安分所、北京盛庭律师事务所等律师事务所合作开展了具体实务案例的整理及总结工作,对具体实务案例进行分析整理,为民法教学积累实证案例素材。 

在案例的整理中,我们以民法法律关系为基础对相关案例进行分类处理,将涉及相同法律关系或者案由的案例归为一类。在案例教学中,笔者往往会同时要求学生对一类案例进行视频观看、诉讼文书及判决文书阅读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例如对于目前司法实践中多发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笔者会要求学生观看并阅读一组案例,在此基础上针对民间借贷纠纷中的举证及证据认定问题、高利贷问题、涉及刑事案件中的民间借贷问题的处理等问题进行思考。

(二)在民法学基本理论学习过程中,案例教学法可以作为传统讲授教学法的补充,达到引起学生的兴趣、思考,深化学生对民法基本理论的理解与掌握的目的 

民法学是法科学生重要的必修课程,但其高度概念化、抽象化、逻辑化的特点往往会让初学者望而却步。在这种情况下,要使学生理解与应用民法学的知识必须要将其还原为现实的生活原型,让学生从现实的视角来理解复杂而抽象的民法概念与原理,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民法理论的应用。目前西北政法大学法学本科生的民法学总论课程一般在一年级下学期开设,学生们在此以前一般仅仅学习过法理学导论、宪法等法学课程,对法学基础知识掌握不多,也缺乏相应的民法生活经验积累,在这种背景下更需要进行案例说明论证,增加学生的感性积累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娓娓道来,如同讲故事一般让学生将民法学基本理论与具体案例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愉悦的生活中感受无处不在的民法的非凡魅力,对于学生建立起对民法乃至法学的兴趣至关重要。 

案例是导入民法课堂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与思考的重要手段。在民法基本理论教学中,通过民事案例进行导入可以达到更好地引起学生兴趣、好奇心,甚至思考与质疑的目的。例如笔者在讲解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时,通常会给学生提出一个简单的假设案例:一位富有的老妇人与一只狗相依为命,老妇人在临死之前留下遗嘱,死后将其名下一千多万财产全部赠归狗所有,问该狗可否成为千万富狗?如果不能,老妇人可以通过怎样的制度设计达成心愿?该案例引导学生对权利能力概念的思考,因为狗不具有权利能力,不能成为法律关系主体,所以不能成为千万富狗。同时,第二问启迪学生去思考法人制度构造的实际应用。实践证明,通过该案例导入自然人权利能力等教学内容,很容易达到教学目的。在确认成果掌握阶段,举出恰当的实际案例(司法考试案例)并通过提问、回答及追问的方式进行交流,可以达到巩固教学成果并深化相关理论问题的效果。 

(三)案例教学法不但可以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够提升学生表达、协作及其理论研究方面的能力 

针对实际案例,学生需要掌握寻找案件争议关键点,并就案件争议关键点进行法律分析与相关观点论证,最后得出结论的案件处理方法。《中国法庭》具体运用了这一案件的处理方法,展现了法庭审理的具体过程并且通常伴有专家点评,适宜于作为案例教学入门材料。在合同法理论与实务的课程中,本人一般会要求学生利用课上及课后的时间观看《中国法庭》的若干案例,逐步掌握寻找案件关键点,并对关键点进行法律分析的案例分析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面向实践逐步加深。此后,本人会先后给学生呈现一些真实发生的法院判决案例,让学生研读法院判决的事实经过及其相关关键点分析,在此基础上写出案件问题的评论,最后得出结论并与判决作比较。如果在就案例的相关观点出现争议后,就展开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探讨争辩,由学生最终评选出一个恰当的观点,再由教师进行评析。“教师在评述各组答案之后,或者给出自己的答案,或者仅只指出学生观点的错误及不足之处,并提示学生继续思考与探究”。[1] 

民事案例的特点使民事案例教学可以很好的和小组教学相结合,甚至可以实现辩论教学。民法分论课的学习过程,本人鼓励学生自己或者几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案例,分析该案例的争议点及其法律关系、制作幻灯向其余同学展示并讲解该案例,最后由教师对该案例进行补充与评论。在案例教学中,让学生分小组去寻找案例,讨论案例,并作成幻灯片去讲解自己采集到的感兴趣的案例,这可以全面锻炼学生团队协作、法律思维分析、口头表达等能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相互之间的认同度。在此以后,教师针对学生讲解中的关键性问题进行评议、补充,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有利于学生更加清晰全面把握问题的关键及分析思路。现实的民事案例中正好有原告及其人、被告及其人、法官等不同的角色,而且不同的角色还需要撰写不同的法律文书,参加到法庭辩论的不同阶段。因此,通过案例的提供要学生扮演相关角色投入辩论中就顺理成章。在案例小组教学及其争辩的实际中,本人在课堂中采取了将教室的位置划分为原告及人组、被告及其人组、法官评议组,每一组在教室位置固定的方法,固定学生的身份及其思维视角,让学生长期从一个视角进行思考,长期强化同一职业的思维方式。“案例教学更接近法律实务,在教学的互动中更能仍学生们接触到与学习到法律实务中的各种技巧与方法,这将促使他们更快地融入到社会实践中去,无形中也增加了他们的竞争力。”[2]实证课堂展示,在案例的小组讨论及辩论中,学生的思维力、独立性、创造性及集体认同性都得到了发展。 

三、结论 

西北政法大学从基础理论课到判例研究课等不同层次的民法学课程,倡导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的民法研习风气,积极支持民法案例教学法在实践中的应用。民法教学的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在实践中的应用既可以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对民法基本理论的认识以及巩固民法基本知识的学习之作用,也可以起到提升学生的民法思维能力及表达、协作等能力的作用。 

参考文献: 

教学案例评析的基本方法篇8

(一)经济立法活跃繁多,现行教材很难满足所有管理业专业的要求

我国经济立法活动十分活跃,法律法律更新速度快,修改幅度大,涉及范围广,配套内容多,这就对经济法教材的更新提出了高难的要求。同时,管理业专业的范围也多,比如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工商管理、财务管理等等,每个专业对经济法的知识需求有所差异。这些因素不仅对教材提出了要求,更对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要求。

(二)课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听课

很多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育模式,整个课堂以讲授法学理论为主,从第一分钟到下课前最后一分钟,案例讲述较少,忽略学生的主动性,同时也忽略了学生是管理类专业学生非法学专业生这一特点。这样,一部分学生难以接受法律学理论知识,能够接受的学生又不容易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法律思维与素养的培养无从体现。

(三)教学效果不理想

传统的教学方法包括理论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理论教学法的课堂以教师为主导地位,教师通过认真整理知识点,将深奥的法学理论系统地能学生进行讲解。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尤其是管理类专业的学生,他们对法学理论的接受受到系统知识有限的影响,在理解纯粹的法学理论时会有一定难度。同时,这类学生对经济法学习的心理需求会直接产生于为管理类专业的服务需求。所以,理论过于深奥,课堂过于沉闷,与专业相联性过少,都会影响教学的效果。案例教学法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因管理类学生对经济法课程的要求非常具体实用性,在案例的选择上要求具有与专业相关性、实用性及时效性。不采用开放性选择案例,教学效果也会受到影响。

二、开放式案例教学的内涵与特点

案例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课堂主体、侧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方法。这一教学方法在美国哈佛商学院的工商管理专业最先使用,后来扩展到管理学的其他专业甚至其他学科。案例教学的特点是以实践案例为题材,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与解决,使学生在解决了实际问题的同时,对理论有进一步的理解。这种教学方法,能给较大地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培养独特的思维方式,从而提高其独立思考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表明,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开放式案例教学是指教师充分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与讲述而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让学生自主、主动、有序地参与课堂活动,通过教学形式的开放、教学内容的开放、教学时空的开放、教学评价的开放,提高经管类专业学生对市场经济法律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开放式案例教学具备案例教学的所有优点,二者的不同点在于,案例教学采用典型案例,并准备好相关问题,学生根据案例分析并解决问题,其主要目的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放式案例教学所采用的案例也具有开放性,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理论寻找案例并解决当中的问题。开放式案例教学除了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外,还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为目标。

三、开放式案例教学在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中的实施

(一)教学的设计

1、案例的采集

开放式案案例教学中选取案例的途径包括教师选取典型案例,学生提供疑难案例,这样能保证发挥老师的指导性和学生的积极性。首先,教师选择具有典型性和难易程度适中的案例。没有典型的案例就无法进行开放式案例教学,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选择与教学内容相符,同时具有时事性的案例。具体的渠道有各种媒体,如案例集、杂志、电视和网络。为了更有时事性,可以更多地关注新闻动态,适时更新案例库,不要选那些已经过时的,与现实生活脱节的案例。教师也可以深入实践收集案例,也可以是自己亲身经历或代办的案例。其次,学生提供案例。上课时对学生提供的个别案例组织讨论,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在这个教学模式下,不仅要求教师收集案例,还要求学生在上课前自已寻找感兴趣的案例,在课堂上一起讨论分析,使课堂的气氛保持活跃但又能完成教学任务。

2、学生的组织

在开放式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的方法,采用开放的形式,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理解法学理论,分析和处理实践法律问题的能力,对非法学专业的学生而言,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来参与课堂是非常有必要的。要求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更多地把握机会,把开放式案例教学课堂当做提升法律素养与法律思维能力的一个良好平台。课前寻找案例,熟悉将要运用到的法律法规。课堂上积极参与,通过同学间相互讨论或上网查询,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一个课堂,应该是人人参与,教材、课外书籍和网络并用的一个课堂,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起到组织者与引导者的辅助作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远比教师的满堂灌更好,更容易让他们对知识掌握得牢固,运用得正确。

3、案例的讨论

案例的讨论是开放式案例教学法课堂的关键环节,讨论开展得好,学生将对理论产生深刻的理解,同时,法律思维能力会得到大大提高;开展得不好,讲堂将一团散沙,学生也没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去思考和解决问题。为此,可以设定以下讨论形式:首先,进行分组讨论。分组讨论可以使学生们的问题更集中体现出来,更能发挥其积极性,确保每一组都能得出一个相对集中的观点。然后,教师了解每组讨论结果的正确性。如果正确率不高,教师应做出引导,帮助学生们寻找案例的难点与突破点,继续组织讨论。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一部分学生可能并不习惯这种开放的模式,老师应多鼓励,比如将参与情况计评到平时成绩当中。对于较难的部分,可以让学生上网查资料,网络上给出的答案或理由,学生能知道分辩与取舍也是不错的。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进行引导和维持课堂秩序,起到一个辅助作用。开放式案例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导地位,教师尽可能少地占有时空,而把更多的时空留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同时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时空,努力开发学生的思维视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使学生独立探索、自主发现,自我教育。此外,开放式案例教学方法要求教师除了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案例外,还要求教师在课外通过多种方式与学生交流,比如通过电话或网络回答学生的提问。

4、课堂的总结

在案例讨论结束之后,教师需要进行总结点评,总结不能仅应让学生知道案例分析的结论,更应向学生说明这一结论得出的逻辑与思路,以此传授案例分析的方法。如果教师的总结不到位,教学的效果将受到影响。因为,教师提供或学生提供的案例,其答案不是唯一的。通过对案例的讨论,我们的目的不是要得到唯一的答案,讨论的过程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于培养学生的法学思维与提高其法律素养。因此,在点评时,教师应对每一小组的讨论情况进行全面的评析,分析每一组所运用的理论、方法及思路。指出存在的问题和错误,比如,方法是否正确,思路是否合理,所运用的理论依据是否科学。对于讨论情况较好的组及学生及时提出表扬,并计入平时成绩的考核之中。此外,教师还应在归纳总结的基础上,阐述自己对案例的理解,引导学生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对案件进行全方位和多角度的分析。使学生能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来掌握法学的基本理论。

(二)教学形式的安排

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是为完成教学内容服务的,开放式案例教学方法在形式上有开放性的特点,但每堂课都保持“形散而神不散”。其基本形式为“演示法条——演示案例——讨论案例——汇报结论——评析案例”,以“讨论案例”环节为上课的重点。上课前十分钟时间内,用多媒体演示本次课的学习内容,即相关法条,进行简洁讲解。接下来的时间用多媒体演示与法条相关的案例(每次课约十个),交由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成员不超过5人,这个人数有利于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在讨论的环节,学生可以离开座位聚到一起,可以查阅相关的书面资料,甚至可以上网查资料,每个案例平均约4分钟的时间。汇报结论的环节要求快速陈述结论,并说明理由。在这个环节里,要求汇报的学生模拟“法官”或“律师”的角色,严肃、中肯地分析问题,不拖泥带水。评析案例环节的主角当然是教师,但教师只会给出正确答案及理由,不会对每组的结论进行评价,法律的案例往往都有一个较客观的答案,教师在这个环节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培养法律思维,教会学生正确的援引法条,这个模式也是为鼓励学生对教师的答案存有异议,异议放在课后解决。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成为了“主角”,教师变成“配角”,学生享有受到尊重的权利、自主学习的权利、自主发展的权利,这对完善他们的人格和培养成熟的气质也是非常有益的。

(三)教学效果的评价

教学案例评析的基本方法篇9

关键词:商科专业;经济法;教学改革;举措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我国高校商科本科专业包括: Finance 金融学专业( 国际金融、金融分析、货币银行、金融市场、金融风险管理、投资学、商业银行管理等)、 Entrepreneurship 企业管理专业(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等)、 Information Systems 信息管理专业 、 Management 管理学专业 (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等)、 Marketing 市场营销专业、 Nonprofit 非盈利性机构管理专业、 Production/Operations 生产管理专业、 Supply Chain/Logistics 物流管理专业 、Accounting会计专业 (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税务审计等)、 Economy 经济专业 (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以及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Strategy 国际商业策略专业等。经济法是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是商科各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学好经济法,对于正确运用所学理论解决今后工作和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经济问题,培养具有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更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目前经济法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凸显,教学内容专业针对性不强、教学方法不当、教学评价体系欠妥,已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商科人才的需求,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二、商科各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的现状

商科各专业的大多数学生都认为经济法课程与法律基础课一样枯燥,并且有很细碎的知识需要去死记硬背。授课教师讲起来有难度,学生学起来也比较困难。目前,商科各专业经济法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基础理论和具体法律制度。从教学方法上来讲,传统的课堂讲解是基本、普遍的形式。一般教师均采用“填鸭式”的授课方法,注重单向的灌输而缺少和学生的沟通及交流,使得学生常常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加之近似八股文般的考试形式,只要按照课程考核说明熟记知识要点考试便能顺利过关,所以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这种教学方式的重心在于讲解法的基本概念和阐述法律条文的立法原意,至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及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基本被忽略。

同时,觉察到传统经济法基础理论教学方式单调与枯燥的授课教师开始寻求改变――想通过各式各样的案例来吸引学生进而唤起他们的兴趣。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多数学生发现,他们透过案例能够理解和掌握蕴含其中的法律规定,却无法把握案例分析的路径,更无法使用一般的法学术语表达分析案例的过程。所以,有学生便将“这些案例好像和经济法没有多大的联系,经济法到底是什么”?

三、商科各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目前,在高等院校,开设经济法的商科各专业很多,包括金融学专业( 国际金融、金融分析、货币银行、金融市场、金融风险管理、投资学、商业银行管理等)、企业管理专业.(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等)、 信息管理专业 、 管理学专业 (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等)、市场营销专业、物流管理专业 、会计专业 (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税务审计等)、 经济专业 (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不同的专业,其培养目标不同;不同专业的学生,对经济法知识的需求会有所侧重。而目前一些高校在经济法的教学名称和内容设置上与一般的法学本科专业相近似,即使有所改动,也只是法学专业课程的压缩版①。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也容易忽略不同专业学生的差异性,忽视学生的需求,进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二)教材选用缺乏专业适应性

与作为部门法的经济法体系不同,商科各专业经济法课程教材的体系一般包括了经济法基础理论、市场组织法、宏观调控法及市场规制法等内容。部分教材还吸收了民商法和诉讼法等方面的内容。经济法课程教材的整个体系庞杂且内容繁多。由于受制于教材编写原则等因素,若想容纳如此多的内容就只能选择法律概念和法律条文的堆砌。并且教师教学内容也没有考虑专业需求的不同,一个教学大纲往往适用于多个专业。因此,对于形象思维能力强于抽象思维能力的商科各专业学生来讲,这样的教材显然非常不合适。

(三)教学方法缺乏灵活性

目前商科各专业经济法课程一般是在第三、第四学期,甚至第一学期开设。许多学生在学习经济法之前都没有学习过基础的法律知识。因此,经济法课程基本上以教师讲授为主,对理论教学通过实例进行论证,属于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虽有利于教师对知识进行系统的讲授,但却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教学效果低下。从教师方面来看,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组织者和控制者,教师满堂灌讲授理论,很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学变成典型的“讲―听―记”模式②。由此,教与学脱节,这一方面挫伤了教师的讲课热情,另一方面也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

作为课程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课程考核对于综合评价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经济法课程考核的方式上,目前大部分高校校依然沿用传统的单一的期末集中闭卷考核方式。该课程考核方式所涉猎的题型一般包括最传统且经典的名词解释、单项选择、多项选择、简答、案例分析等几种形式,考核的重心偏向于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测评的重点往往是学生的背功,而不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经济法学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题目中案例分析等考查学生理解或运用知识能力题型比例很小,多为对知识的再现,只要记住了就可以得分。同时注重卷面成绩,忽视课堂中讨论表达观点能力的评价。卷面成绩不能全面、系统地反映教与学的状况,只能检查学生在某一特定时间点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获得高分很可能是通过期末的突击③。这样的课程考核方式,即使平日不学习的学生也仅需利用考前的突击复习便能过关。它不仅不利于检测学生真实的学习效果,也无法评价授课教师的教学效果。

四、商科各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的举措

(一)根据专业需求,调整教学内容

经济法课程涉及比如众多,教师在有限的学时内不可能将全部知识一一讲解,因此可以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结合其专业教学计划需求和其他课程内容适当增减, 形成相互呼应的统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因人施教, 而不是因教材施教。如对会计专业的学生,应重点教授会计法、税法、公司法等内容;而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应重点讲授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专利法、担保法等内容;而金融类专业的学生,则重点讲授金融法,证券法、保险法等内容。这样不仅满足了不同专业对经济法律知识的需求,而且也缓解了课时与教学内容的矛盾,也有利于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内较好地落实教学计划。

(二)合理选择教材,凸现专业适应性

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的主要基地,教材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受教育者职能水平的提高。教材建设与管理是高等院校教学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高校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师资水平,反映教学改革成果,培养创新人才的主要保证。同时也是高校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因此,选择教材,必须根据学生自身素质和专业特色,适时调整教材建设和管理模式,以满足不同类型的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的需要

商科各专业经济法教师在选择经济法教材时要多比较,针对不同专业特色,选择不同的教材。同时,在进行选择时要关注教材的质量,一是选择最新的经济法教材,能及时反映我国新颁布或修改的经济法律法规;二是在选择内容上,应选取实际应用型的教材,特别是有大量典型案例支撑的教材。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教师授课,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自学,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三)改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整个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而在经济法的教学过程中,经济法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法律课程, 如果单靠以教师讲授、引导为主的教学方法, 也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无从实现, 那么无论有多么科学的教学大纲、适合的教材、先进的教育技术, 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仍会受到限制。

通过十余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参与式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是商科各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的好方法。

1. 参与式教学法

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法,笔者应用参与式教学法之一的“3+3互动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是武昌理工学院实施开发内化教学模式的好方法,即:这种方法可使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讨,并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3+3互动式”教学法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学生和老师在课堂上分别做好三件事。其中, 学生做好“发言- 点评- 讨论”, 老师做好“要点讲授-纠错- 答疑”,老师提前将课堂要探讨的题目、内容及要求交给学生,学生分为发言组、点评组和讨论组,分别进行准备。上课后发言组先做主题发言,然后点评组点评发言,老师就发言与点评进行总结评定,纠正错误,解答疑难问题,并引导讨论组进行讨论。这种互动式教学方法, 由于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参与发言、点评、讨论,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这种方法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师对参与式教学活动节奏的控制、各方观点争论的协调以及总结评定的归纳。尤其是总结评定,要有针对性,要在理论与实践上具有高度概括性。因此,该方法对教师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对教学的控制能力以及教学现场的随机应变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

2. 案例教学法

为了更好地实践互动式教学理念,一个具体的做法就是教学过程中的案例教学。就是恰当运用案例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是水融的关系,没有案例的经济法课程是很难引起学生共鸣的。但案例太多,则会扰乱课程的讲解。因此,案例的运用应该恰当。

(1)教师应明确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关系

案例虽然是经济法课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案例教学始终是理论教学的辅助,不能喧宾夺主。案例法教学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其积极思考,领会法律原理,学会解读法律条文,并加以灵活运用,是为进一步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服务的。过多列举案例必然会影响教学的进程和教学的最终目的,影响整个教学计划。

(2)案例选择应与教学内容相一致

使用案例是为了帮助学生领会、消化、吸收所学的知识,因此所采用的案例必须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紧密结合所讲授的理论知识,使两者互相印证,这样才能达到使用案例的目的。如果案例与知识点没有必然的联系,或者牵强附会,那么案例的使用不仅毫无意义,而且会弄巧成拙,使学生产生不必要的疑问,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故而在选择案例时,必须与教材的理论体系和逻辑顺序相呼应,与法律规范的内涵及构成要件相一致。不能脱离课程的基本内容选编案例,避免选用的案例和教材内容“两张皮”的现象。

(3)案例选择应贴近生活

案例是对知识点的解读,应该简单明了。无论是让学生讨论的案例,还是引导学生剖析的案例,即使有案例解析答案,学生也有一个阅读理解的过程,如果案例中涉及的人和事过于复杂,就会使学生无从下手,产生畏难情绪或依赖思想,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案例不怕简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能够充分解释和说明所要讲授的法律知识,并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进而能够运用法律知识,就达到了预期目的。案例最好选择发生在大学校园、大学生身边,与大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并在心理上产生共鸣,使他们有一种现实感、求知欲,从而自觉地想了解案例的具体情况,弄懂相关的法理依据,明白最后的处理结果。

(4)案例教学方法应得当

在教学实践中,有关案例的教学方法有多种,如教师直接讲解、教师启发式讲解、学生先讨论教师再归纳点评、学生分组研讨再辩论等,都能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整合、创新和运用的能力①。但是, 案例教学方法的运用并不能独立于教学计划之外,因此,案例教学方法的选择一定要符合教学实际。某一知识点的案例,应该以教师直接讲解或教师启发式讲解为主;全章结束后的综合案例,应以学生先讨论教师再归纳点评为好;特别复杂的案情,适用于学生分组研讨课堂上辩论的教学方式, 但不宜多占课堂时间。至于由学生组成“律师”小组,根据教学内容查找案例并制作演示文件,从解说案情、对案情进行分析到对案情做出定案结论, 在后续课程中对自己的案例进行分析讲解的教学方式, 应该更适合于课后作业。

(四)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课程考核工作是检验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多年来,“一考定终身”的方式是对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效果评价的主要形式,而这种方式不能科学的反映不同专业考试检验的真正目标②。我们应对经济法的考核内容和考核形式等进行创新,建立公平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1. 明确期末考试的测评重点

期末考试的测评重点应是运用经济法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学生的背功。因此,可以在试题中增加案例分析题和论述题等主观题在试卷分值中的比例,这类题既紧密结合社会实际,又涵盖经济法学基本知识。这将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地关注并用经济法的视角去解读现实社会定的经济和社会现象,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学案例评析的基本方法篇10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管理学原理 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案例教学法系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适应教学目标的需要,通过引入具体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深入理解、掌握并运用理论, 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1 管理学原理课程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1.1 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管理类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人才培养的一类重要专业,承担着为我国改革开放战略培养管理理论及应用人才的重任。据教育部相关统计,管理学学士学位已经成为我国高校各类学位中授予最多的学位。管理类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属性,决定着人才培养过程既具有一般人才培养的共性,又具有管理类专业所独有的特点。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胜任我国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所需经济与管理工作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因此,这一目标本身决定着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既要注重理论,又要注重实践,二者应相得益彰,不可偏废,案例教学法的特点有助于实现上述教学目标。

1.2 管理学原理的课程属性决定了实施案例教法的必要性

首先,从古典管理理论的视角来看,单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传统讲授式教学法,就难于向学生清楚解读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只有在引入管理历史案例的基础上,才能使学生了解管理学原理产生与发展的历程,理解其历史必然性。其次,从现当代管理理论的角度看,也只有在引入现当代管理实践的基础上,才能使学生清晰地了解管理学原理发展现状。最后,从管理学原理发展的视角看,也只有在引入当代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难点、焦点及热点问题的基础上,才能明晰地讲解管理学原理未来发展趋势。因此,无论从历史的视角、现当代的视角,还是未来发展的视角,管理学原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属性,决定了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2 管理学原理课程案例教学法具体实施方法

2.1 明确教师职责

首先,教师应围绕教学需要,精心准备案例。其次,教师在备课时,要对课程内容及案例本身进行深度挖掘,精心准备问题,并在设想学生各种可能回答的基础上,准备跟进问题。再次,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就案例内容进行充分的讨论,引导学生就案例讨论结果进行即席发言,要求学生就其他同学的讨论结果进行评价,并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表达能力。最后,教师还应对案例教学过程中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发现不足,不断改进与提升教学效果。此外,教师还应建立对学生的激励机制,将学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的表现纳入学业考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2.2 明确学生任务

要想使案例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发挥最佳教学效果,明确学生的任务至关重要。无庸讳言,学生始终是教学的中心。因此,首先,在实施案例教学前,要确保学生最大程度地理解并掌握案例讨论所需的知识基础,这是进行深入讨论案例的前提与保障。其次,要使学生明确理解并遵守必要的案例讨论规则与程序,这样才能使案例教学过程有章可循,有序推进。最后,还应使学生明确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学生始终是案例讨论、发言与评价的主体,教师只是案例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及评价者。

2.3 精心准备案例

在明确教师职责及学生任务后,对案例进行精心准备至关重要。首先,教师要根据课程进度,收集并整理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的案例,且案例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要考虑案例对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的训练程度与培养程度。其次,在案例安排次序上,应由易渐难。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不能一步到位,只能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渐次推进。因此,案例的选择也必须遵循这一原则,否则就难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3 其他应注意的问题

3.1 明确教学目标

案例教学法必须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明确教学目标,对于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极为关键。就管理学原理课程的理论部分而言,教学目标偏重于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与应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训练是教学目标的重点,因此,案例的选择应有利于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相较于管理学原理理论部分,管理学原理实务部分教学目标的重点则转移到管理技能的掌握和应用,此时,动手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目标的核心,因此,案例的选择应与学生动手能力培养这一教学目标相匹配。

3.2 精心组织案例教学过程

一次成功的案例教学在考虑具体教学内容及学生具体特点的基础上,还必须准备可行教学组织方案。案例教学基本形式是讨论,常常以讨论式、辩论式与专题研讨式三种形式进行,每种形式分别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学生群体,因此,在确定教学形式时,应根据案例难易程度与学生能力水平进行相机抉择,使学生能积极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去。

案例教学过程的组织形式也多种多样,既可采用个体与分组方式,也可采用全班讨论的方式。个人研究对学生本身素质要求较高,学生须独立完成对案例的分析和思考,因而较适用于一些基础性、知识性案例问题的教学;分组讨论具有一定的协作分工,可以增加学生的主动性,讨论的气氛比较融洽,有利于调动小组积极性,培养协作意识、团队意识;全班一起讨论可以突出重点,便于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集思广益,容易形成思想交锋,启发思路,深化认识。因此,教师应根据管理学原理课程的具体授课内容、情境和学生特点对案例教学过程进行有效地组织。

3.3 客观评价案例教学过程及结果

案例分析完成后,教师需对案例分析整个过程及结果进行总结。评价与反馈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环节,既可以巩固案例讨论的成果,及时发现案例讨论过程中的不足,还可以为今后的案例讨论提供可资借鉴之处。教师应归纳各方观点和意见,并进行必要的点评,在此基础上提出需要学生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教师评价的目的应基于帮助学生发现学习过程中疏忽和不足,指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有待加强的薄弱环节,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4 结论

总之,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的一种有力的教学方法。在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将使教学效果得以切实提升,培养更好、更多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兼具的管理人才。

基金: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一般资助课题“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区域劳动力市场互动机制研究”阶段成果(课题批准号:XJK012BGD031)

参考文献

[1] 吴高臣.实践导向:案例教学法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