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音乐启蒙教育十篇

时间:2023-10-11 17:23: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孩音乐启蒙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孩音乐启蒙教育

小孩音乐启蒙教育篇1

关键词:音乐启蒙;幼儿;作用

“音乐是人类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缺少音乐,对教育来说是不完善的,这表明一定要有音乐教育”(柯达伊・佐尔坦,音乐教育家)。有专家指出,幼儿如果得到正确的音乐启蒙教育,当其成长后,无论是音乐水平还是智力水平,均能有良好的发展。因为音乐是一种艺术形象,幼儿的思维也表现为一种具体形象,所以正确的音乐启蒙对促进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十分重要。

一、研究的基础

研究表明幼儿的听觉器官一般早于其他器官,当幼儿还不会说话,不会走路时,他就能够听,包括听音乐,而且能感受到声音中的情绪。如果是听音乐,可能幼儿在听到欢快的乐曲时会喜悦、微笑,听到柔美的乐曲就会平静下来,比如摇篮曲。

“开启人类智慧宝库有三把钥匙:数学、文学和音符”(雨果)。这句话充分说明了音乐启蒙教育的重要性,国际上也有诸多成果,比如奥尔夫音乐教育,具有综合性、即兴性、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本性等特色。其可贵之处在于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感受,表现音乐的丰富性,这一教育理念在残障儿童康复领域也有着积极的影响。我国在幼儿音乐教育的历史中,也有许多著名人物为此做出贡献,比如恽代英家庭智育等。

但目前可以看到一种奇怪的现象――时常看到家长带着孩子出入各种培训机构,学唱歌,学乐器好像这样会很有“面子”。而且很大部分音乐启蒙教育在实施拔苗助长。这些现象均表明当前教育者和家长对幼儿音乐启蒙教育存在错误认知。不重视音乐启蒙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所以十分有必要对此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引起重视。

二、幼儿音乐启蒙的作用

(一)引导身心发育。医学和生理学上的研究表明,唱歌可以使心肺、呼吸等器官进行活动,同时引起幼儿血液循环加速,能够促进幼儿身体器官的健康发育。在幼儿园经常可以看到一种现象,当幼儿沉浸在音乐中,特别是节奏感比较强的音乐中,幼儿会不自觉地手舞足蹈。这表明在音乐节奏中,孩子的身体机能被调动起来,这能够有效帮助孩子身心成L,同时还能帮助孩子幸存良好的品质,促进思维能力。当采取音乐活动时,孩子得到了锻炼。但要注意的是幼儿身体肌肉群很弱小,在活动中难免很笨拙,一些精细动作无法完成,心肺能力较差,所以要注意不能过度。

(二)促进智力发展。促进脑发育的一种最佳途径在于音乐,音乐可以使幼儿智力得到发展。音乐凝聚智慧,符合大脑机能活动规律。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左半球的主要功能在于计算、语言等方面,比较繁忙。右半球的功能则主要是针对绘画、音乐、空间等的感知,相对比较清闲。很多人存在一种误区即大脑左右半球差距大。实则不然,在音乐启蒙教育中,音乐可以使大脑建立更复杂、更多的神经联系,这需要右半球的参与,而音乐性质这些较为理性的内容就需要左半球去感知。当孩子处于音乐活动中时,左右脑在同时运作,可以有效促进幼儿大脑的健康发育。

(三)培养良好情绪。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赞许和尊重,幼儿同样如此,但不同的是,幼儿依赖家长和教师,得到家长和教师的赞许会使孩子喜出望外。同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运动能力提高,在一个集体中会逐渐诞生竞争心理,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很多时候在音乐活动中,孩子的兴趣十分高涨,表现为唱歌跳舞都十分积极。虽然孩子可能唱得不是很好,也应该给予鼓励,这样可以有效保持孩子的热情,会使孩子在音乐教学中更专注,进而培养出良好的情绪。但如果去批评,则会导致孩子产生惧怕心理,特别是在对幼儿音乐启蒙教育有错误认识的情况下,更加容易导致孩子出现自卑、自闭等不健康心理。

三、建议

首先,对于年龄很小的幼儿,需要家长进行音乐启蒙,比如1~3岁左右的幼儿,家长可以播放一些简短、旋律鲜明,悦耳的音乐给孩子听,也可以哼唱一些简单、活泼、轻快的曲调,促进幼儿产生对音乐的基本感受。引导其产生情绪反应,为了使孩子注意力集中,可以帮助孩子做一些有节奏的运动如拍手、屈膝等。还可以配合一些玩具在听音乐中活动起来,促进身心发育。当孩子进入幼儿园,主要的音乐启蒙教育人变成了教师,可以采取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结合一些有趣活泼的情景,排除孩子的紧张感,引导孩子在音乐中学习、娱乐、游戏。

其次,要在启蒙教育中融入多种艺术形式,比如借助小公鸡等儿歌,结合美术,将歌曲和绘画结合起来。用色彩、线条表现歌曲内容,使音乐立体,这可加深孩子对音乐的理解。结合舞蹈,在音乐中翩翩起舞,调动孩子的身体,促进孩子成长。而对家长来说,则需要正确认识音乐启蒙教育,为孩子找培训班不是不可以,但不能拔苗助长,要配合好教育工作者,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通过音乐启蒙教育,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最后,打造游戏音乐课堂,采用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方法,把课堂上的主动权交给孩子。孩子本身是天真的,拥有很多奇思妙想,那么就可以利用这些特点展开音乐游戏活动,引导孩子即兴表演。通过游戏的方式寓教于乐,在轻松的氛围中使孩子得到音乐教育,获得成长。

幼儿音乐启蒙教育可以促进幼儿多方面健康发展,特别是在身体发育、智力发育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幼儿的听觉器官发育早,跟随音乐的节奏摇摆是幼儿的天性。所以无论是家长还是幼儿园教师,均应该重视幼儿音乐启蒙教育,排除错误认识,力求在音乐启蒙教育中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小孩音乐启蒙教育篇2

一、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现状

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能影响儿童正在发育的大脑并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从而有助于逻辑与抽象思维、记忆力和创造力的开发,这一观点已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和支持。[3]在婴幼儿早期教育中,音乐启蒙教育已经越来越高亮起来。

目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被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基于对前面所提及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深信不疑,美国佐治亚州州长泽尔?米勒已提出了一项令人叫绝的建议:作为该州预算计划的一部分,拿出10.5万美元,使该州所有新生儿(每年约10万名)出院回家的时候,带上一张古典音乐激光唱盘或一典音乐磁带。

又如,英国正开展“音乐一对一计划”,这个项目致力于总结适合两岁以下儿童发展的教育实践。“音乐一对一计划”力图将关于婴儿音乐性的最新理沦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帮助父母及照料者采用更适宜的教育方法。计划首先要求收集信息,包括父母的每日音乐活动、对家庭音乐生活的态度、教师的教育方法等。在此基础上探讨怎样将音乐应用到两岁以下孩子的每日生活,要求教师必须与父母建立信任,形成彼此认同的伙伴关系:同时.教师必须找到适宜并受到双方认同的教育模式这类与家庭相关的灵活工作为音乐教师的职业规定提出了挑战。

再如,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研究了作为连接母婴间音乐纽带的亲子歌曲。探讨音乐如何成为亲子活动的一部分—女人哼唱儿歌和用音乐育儿的方式,音乐对她们的观念、情感和作为母亲的身份认同感的影响,以及通过音乐游戏和表演与孩子形成的互动类型和相互关系。

此外,还有许多国家也对婴幼儿的教育极其重视很早就提出了应对0~3岁的婴幼儿进行智力的开发。比如,新西兰早期教育提出:教育要从出生开始。秘鲁、加纳等国家把0~3岁教育已列入了国家行动计划。他们认为:3岁以前是大脑发育的黄金期,是早期教育的关键期,也是婴幼儿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口语、数字逻辑概念掌握的关键期,是行为、性格、人格发展的奠定期。[4]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终身教育理念的建立,对婴幼儿实施良好教育成为广大家长更加强烈的愿望,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也开始重视对婴幼儿音乐的启蒙和智力的开发。

总之,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对发展婴幼儿智力、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道德,增强幼儿听力和记忆力,发展想像力和创造力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5]早期音乐启蒙不仅可以增进婴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还能开发右脑,从而使左右脑平衡发展,犹如给宝宝的想像力、创造力及记忆增添一副飞翔的翅膀,使之能发展得更卓越。

二、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的方法

对婴幼儿早期音乐能力发展提供支持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母亲对孩子轻柔说话语气和歌唱节奏、让婴幼儿聆听更多的声音和各种风格的音乐,以及亲子间的简单音乐游戏都是适宜的形式。婴幼儿早期的音乐感知能力与其后儿童期、青少年期音乐认知能力的发展具有承继性,为婴儿营造一个丰富的音乐环境,让婴幼儿沐浴在与其音乐感知能力相适宜的音乐环境里,将能提升和培养其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并对其今后音乐能力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倾听

在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倾听应被放在重要的位置。因为听觉是音乐体验和学习的基础。一般说来,婴幼儿各种生理器官都处于未成熟的发育阶段,因此给他们聆听的音乐应以优美、欢快、流畅的乐曲为主,还可以结合语言的发展学唱一些儿歌童谣。同时,对于婴幼儿而言,应将音乐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在自然和谐的日常生活中接触和体验音乐,既能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他们能的身心健康成长。

(1)音乐

婴幼儿,特别是婴儿,主要是通过听音乐促进其听觉能力的发展。在听音乐的过程中,他们获得音乐艺术美的熏陶和娱乐的愉悦感。听音乐可以配合孩子一日生活中的一些活动来进行。配合孩子一日生活活动听音乐,主要目的是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气氛和情绪,使孩子吃得香甜,睡得舒适,玩得愉快,并且可以充分利用孩子无意识记的特点,在头脑中积累美好的音乐印象,为培养婴幼儿的音乐文化素养,发展音乐才能奠定良好的基础。

(2)妈妈歌

对婴儿来说,母亲的声音是他/她最喜欢、最能接受的声音。妈妈的歌声是最美妙的,所以不必担心自己的演唱能力有多少。母亲唱歌时,可将婴儿抱在膝盖上、怀抱里或陪着婴儿入睡。这样,既有肌肤的接触,又有母亲的体味包围,加上听到母亲的声音,促使婴儿一起感觉,对婴儿大脑产生极佳的影响。[6]随着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可以教孩子学唱歌在教孩子学唱时,要让孩子看着妈妈的口型和面部表情,跟着妈妈的歌声学,这样可以帮助孩子领会内容,吐字清楚地表达歌曲的内容和情感。[7]

2、交流

研究发现,快乐的核子们都拥行——些共同的素质,包括较有自信、乐观、有自制力等良好的亲子交流,将有助于形成良性的亲子依恋关系,促进婴幼儿各项能力,以及社会性的发展。在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互动歌曲、音乐游戏、律动体操这些亲子交流活动形式与内容,同样占有重要的地位。

(1)互动歌曲

已有研究表明,亲子的互动歌曲,尤其是熟悉的命名类歌曲,如“你的鼻子在哪里?”、“你的嘴巴在哪里?”这些歌曲,以及动作类互动歌曲(躲躲猫和躲藏游戏等)和带有丰富手势的歌唱互动,对于幼儿的语言习得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儿童能在咿呀哼唱这些互动歌曲时,通过这种对单词和对应动作的配对情境,学习特定的语言元素。成人可与幼儿一起听音乐、唱歌,并引导幼儿做有节奏地拍手、敲击等游戏,用爱心来开启幼儿的音乐之门,帮助他们感受音乐的乐趣,进行音乐体验。[8]成人可以和幼儿一起玩能制造各种声音的游戏:如让幼儿配合音乐来用小木棒敲击翻过来的桶、锅、盆、陶器以及各种能敲击出悦耳声音的用具;和幼儿一起将沙子、小石头装入废弃的纸盒或不透明的小瓶中,做成多种小“沙锤”,让幼儿区分不同的声音并用它们来打节奏;家长可以准备多个同样的碗或玻璃瓶,分别装上不同量的水,让幼儿用汤匙轻轻敲打,倾听它们发出声音有无区别;家长还可引导幼儿用不同材质的物品,如玻璃纸、纸袋等发出声响。总之,成人可以充分利用一切周围环境中可用的东西,增进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与感受。

(2)音乐游戏

音乐游戏是在音乐伴随下进行的游戏活动。它与其它游戏活动的主要区别在于用音乐配合、指挥、促进、制约游戏活动及其变化和发展。在音乐游戏中,音乐与游戏活动的关系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音乐伴随着动作,使之更加生动、活泼、协调、优美,同时,动作又能帮助幼儿具体形象地感受、理解音乐,获得相应的情绪体验,促进智力才能的发展。[9]

父母可在家里为孩子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音乐环境。

如经常播放音乐,并根据孩子“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以动作来表达和理解内容,引导孩子随着乐唱唱、跳跳、玩玩,把音乐和玩耍融于孩子的生活之中。这种在音乐伴随下的游戏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幼儿的智力才能,协调和发展幼儿的动作,促进幼儿在德、智、体、美几方面健康成长的良好手段,也是符合婴幼儿年龄特点,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一种音乐启蒙教育方式。

3、律动体操

在婴幼儿教育的传统观念中,存在着重知识轻运动的认识。然而,这其实是一种思想误区,因为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身体成熟是第一位的。婴儿的骨骼、关节、肌肉由瘦小、稚嫩发展到粗壮、有力,这些都与运动分不开。成人在注重孩子学习的同时,也一定要督促他们加强体育运动。在音乐伴随下做动作是孩子感兴趣的一种活动。婴幼儿在律动和体操中,不断发展这手脚活动男的能力,并且感受和体验音乐的节奏和韵律。

婴儿主要通过感官及身体动作来探索周围世界,在看、听、抓、滚,爬的过程中,了他们周遭的世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以较宽广的的方式来探索世界。他们学会了摆弄物体,了解语言,以及描述他们正在做些什么,至于动作技巧的发展方面,他们则是对自己的身体,以及自己的身体能做什么有比较清楚的了解。他们知道自己可以在所处的空间里有目的的移动身体。[10]

在3岁之前,幼儿应该能感觉稳定的节拍,也能依照稳定的节拍走路。这种基本时间感及节拍能力是让幼儿毫无困难的获取早期基本动作技巧的主要能力。简单的动作经验课促进幼儿动作技巧的发展。

[11]

在音乐伴随下做动作或舞蹈,主要是教孩子学习符合营乐的节拍、节奏、速度和情绪做动作,能够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在身体各部分做动作时,能通过运动神经去感知音乐艺术美,同时,又通过协调优美的动作去表达音乐的内容情绪,这些活动可以发展婴幼儿的动作和节奏感,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地发育成长。[12]

三、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的注意点

1、正确的育儿观

我们培养孩子的目标应该是:身心健康、品德高尚、人格完善、智力健全。对于3岁前的幼儿来说,音乐启蒙教育并不一定能使他们成为从事音乐工作的专业人士,但音乐启蒙给予幼儿的早期的丰富感官刺激和运动经历,可以改善大脑神经通路的结构和功能,对以后各种学习能力的形成具有终生的影响。

必须走出音乐启蒙教育是为了成名成家的这一误区,这不应成为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最终目的。音乐启蒙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感受音乐,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素养及审美能力,培养对“美”的追求和创造愿望,会使他们今后的生活更美好。而是让孩子具有审美能力,体会和联想音乐中所传达的感情,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

2、音乐的选择

在选择对婴幼儿进行音乐启蒙教育的教材时,需注意教材的难易程度,既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接受能力,同时也要适当的给他们一些提高。采用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的原则,让孩子从小接受这种优美、明朗、向上音乐的熏陶,陶冶高尚的情操,促使他们健康地成长。具体需注意以下三方面内容的考虑:

(1)音乐作品的内容

教孩子演唱和欣赏的音乐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应当是孩子可以理解感受的,思想感情应当是健康活泼的,旋律应是动听的,为孩子所喜听乐唱的。切忌要把父母爱唱的成人歌曲教孩子唱,因为这种歌曲的内容情感往往是孩子难以理解感受的,歌曲的音域、节奏以及演唱技巧是孩子难以胜任。

(2)亲子歌曲的音域

亲子共唱的幼儿歌曲应当考虑到孩子的演唱音域,因为幼儿的肺活量不大,声带正在发育,如果所选歌曲音调过高或音程跳动太大,会造成幼儿声带过度紧张和呼吸不协调,影响发省,甚至造成声带的损伤。因此,选用亲子歌曲时应充分考虑幼儿的这一生理特点。一般而言,三、四岁幼儿演唱音域为3度或4度,年龄更小的孩子其音域越窄。

3、亲子活动的设计

小孩音乐启蒙教育篇3

身体不同部位可发声

赶到现场听公开课的家长很多,组织者按10-15人一个班开讲。授课老师之一的李老师告诉记者,几年前他参加美国、加拿大、波兰、中国四个国家组织的共80个琴童共度夏令营的活动。当中国的琴童们来到夏令营后发现其他三个国家的琴童都多才多艺,对各种乐器都能融会贯通,还津津乐道地为大家讲述他们喜爱的电子游戏。而中国的孩子们只精通自己学的那一门专业,其他什么也不会。与其他国家的孩子相比,中国的孩子有些呆板。李老师称,其实不要让孩子过早地去学专业,而应该让他们接受音乐的启蒙教育。

李老师的启蒙教育课可谓打破了常规的教课方法,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上了一堂生动的音乐课。记者在课堂上看到,李老师带着孩子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来引导孩子记忆音符,他用手指着自己的嘴、鼻子、眼睛、耳朵、头顶来演示不同的部位是不同的音调,孩子们都兴高采烈地在底下跟着老师学。不一会儿,七个音符孩子们就都记住了。

摇动矿泉水瓶学乐器

李老师称,现在的家长非常注重早期音乐教育,但太急功近利,硬是让三四岁的孩子背五线谱,总想着5岁就能考上钢琴三级,有些学钢琴的孩子一天要练习两个小时以上的钢琴,孩子感到学音乐太苦,他提倡家长要着重培养孩子对音乐的一种幸福体验。

记者注意到,他教学中编了许多贴近孩子生活的儿歌,例如妈妈减肥、爸爸睡懒觉,以便给孩子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他还鼓励先学会儿歌的孩子上台表演,锻炼孩子敢于表现自己的勇气。并且让家长跟着一起学,把艺术的启蒙教育融入到孩子的生活中。

他带来的乐器,则是传统的口风琴等等,他拿着口风琴吹奏汽车、救护车的声音,此外,还将矿泉水瓶内放上豆子,用小棍棒敲打着小板凳,仿佛是打击乐的声音,孩子们听了都瞪大眼睛很好奇地望着老师,顿时都想试一试。就这样,孩子对音乐最初的爱好就有了。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启蒙,也是对他们是否爱好音乐的一个测验。

长期封闭在家孩子怕挫折

采访中,记者还看到有一个两岁多的小朋友哭着闹着不肯进教室,无论爸爸妈妈怎么哄也不肯进去。妈妈想进去听课,可孩子哭着拉着妈妈不让走开,最后家长只能托着孩子在窗户外听老师讲课。

小孩音乐启蒙教育篇4

关键词:幼儿;钢琴;启蒙教学;教学尝试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8-0288-01

乐器之王钢琴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传入中国也有将近二百多年的历史了。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钢琴教育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弹钢琴的孩子越来越多,学龄也越来越小。这些现象虽然推进了钢琴教育的发展,但对教授钢琴的老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钢琴教育是一门非常专业的艺术学科,特别是在幼儿钢琴的启蒙教学上,则更具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可以激发孩子最大限度的学习热情,因此,在钢琴启蒙教学中,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是第一位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孩子的性格特征,采用引导的方式来提高孩子的音乐兴趣。对幼儿钢琴启蒙教育来说,首先应当让孩子对音乐表现出较高的喜好,通过兴趣的培养,来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这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学习弹奏手型的时候,老师不妨用形象的语言去“打比方”,可以将半圆的手型比方成小屋子,手背是房顶,手指头是房子的大柱子,房顶是圆形的,因此手背要向外隆起,而柱子要稳就需要手指头的有力支撑,否则小房子就会倒了。

二、营造和谐的音乐环境

好的音乐环境可以使孩子舒服的、顺其自然的受到音乐的熏陶,因为这类感受是多方面的。良好的环境可以营造舒适的氛围,当这种作用反应到孩子身上时,他们就会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音乐也能对对幼儿的身心有很好净化与熏陶的作用。假如家里面摆设一架钢琴,孩子在同龄人当中就会有一种优越感,如果亲手弹奏出动听的乐曲,对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其他各门功课的学习都会有极大的帮助。因此,培养孩子对钢琴的喜好,应该最大限度的提供给他们谐的学习环境和培训。

三、规范的教学方法和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在钢琴教学的启蒙阶段,教学方式要规范,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给孩子打好坚实的基础, 所以钢琴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运用科学合理,符合幼儿心理发展与认识的教学方法。幼儿的模仿能力极强,所以,教师演奏时的动作、手型、姿势、表情都会使儿童受到极大地感染,通过模仿与理解就会比较准确快速地学到新知识,并且能够熟练的掌握一些技能技巧,运用到演奏的过程中。基于此,教师就应当给学生搭建一个平台,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比如使用PK的形式进行回课;开展学生与家长的交流活动会,让学生之间谈谈学琴的体会,家长之间说说怎样才能让孩子练好琴等等,另外还可以用竞赛的方式调高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具有互相比拼的意识。

四、计划科学的练琴方法

运用科学合理的练琴方法,找到适合于孩子自己的练习途径,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反映出孩子练琴态度的积极性,钢琴教师在幼儿教育阶段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

(一)开始的时候要慢练。幼儿在刚开始学的阶段,弹奏的能力比较弱,练习新曲子的时候,切忌急躁。慢练能使孩子对曲谱当中的各种要求有足够的时间去反应,让大脑、手指和键盘有足够的时间来相互统一协调。最重要的一点是,慢练能够夯实学琴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出现错指法和错音的机会与频率。

(二)分段练。在学习比较长的曲子时,如果没有掌握方法,就会感到很吃力的,也影响到识记曲谱。所以,将曲谱分成小段来练习,可以降低难度,增强孩子的理解与把握。

(三)难点与重点单独练习。相对于这一点,对幼儿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一首曲子当中出现的一些技术难点与重点,一定要反复练习,如果没有掌握这些要点,弹奏时就会出现整体的节奏不协调、不统一。不反复练习,难点的问题就会变得越发突出,掌握起来比较困难。

(四)分手练习。为了对每一个声部都了如指掌,有些曲子在练习时一定要分手练,因为只有通过这样的练习,才能够取得化难为易的效果。

五、家长的配合与辅导

幼儿钢琴的启蒙教育,离不开家长的积极配合和耐心的指导,孩子聪明努力,老师的专业教导,家长的配合引导,这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辅相承,在启蒙阶段,家长的配合与辅助是幼儿学琴期非常重要的一个条件,是树立孩子自觉练琴意识的过度阶段。

总而言之,在学习钢琴的启蒙阶段,幼儿的身体还处于一个正在发育的过程,作为一名钢琴老师,在孩子的启蒙阶段,应该给他们打下坚实的基础,让他们顺利的迈进钢琴演奏殿堂的大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强化熟练掌握儿童演奏的技能技巧,更要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把教学的特点与孩子的个性特征相融合,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使幼儿钢琴的启蒙教育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参考文献:

[l] 赵娜,匡传英. 幼儿钢琴启蒙教学探析[M].艺术教育,2005.

[2] 于晶莹著. 谈幼儿钢琴启蒙教学[M].大众文艺,2010.

[3]李斐岚著.幼儿钢琴教学问答[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

[4] 张楠著.游戏与钢琴教学[M].内蒙古民族出版社,2002.

小孩音乐启蒙教育篇5

【关键词】幼儿启蒙;钢琴教学;教学探索

如今,在物质文化生活不断提高的今天,钢琴这件高雅的乐器已进入千家万户。越来越多的儿童开始学习钢琴,通过学习钢琴提高艺术修养,丰富学习生活培养音乐感,开发智力培养素质。我作为一名钢琴教师,在严谨治学、不断探索相关教学规律、把握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中,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深感儿童启蒙钢琴教学阶段适用符合教学规律科学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在不断的实践探索后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启蒙教学中音乐感的培养

学习钢琴最终目的是要用琴声去表达音乐。因此,音乐感的培养是一个从小就应着眼的重要课题。所谓音乐感,简单来说就是对音乐的感受力、想象力和表现力。我们说一个孩子的演奏具有较强的音乐感,指的是他对音乐中的旋律、节奏、和声及力度等有较强的表现力,对于作品的音乐形象产生丰富的想象力,并通过自己的演奏把这些感受和想象表达出来去感染别人。因此音乐感的培养是一个从小着眼的重要课题。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常常见到的是强调“手指、手指、手指!”。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往往过多地看弹奏技术上的问题而忽略了音乐表现,有意无意地遏制了孩子音乐感的发展。那种单纯追求手的架子,使劲把掌关节拱起来,手指起来练习,结果只会使整个手都僵化了,根本无法弹奏出动听的声音来。对于启蒙阶段的孩子,从学琴开始就要让他们懂得:撑好架子、站好手指是为了弹奏出好听的声音来,而在学习各种基本技术的仍要念念不忘启发孩子主要表现音乐。对于孩子音乐感的培养重点要放在音色和节奏感两方面。

在教授其他时值音符如,四分、八分、十六分音符时,首先使学生在脑海里形成一个速度变化的概念:如果我们把四分音符一拍比喻为散步时的速度,那么八分音符两个为一拍就可以比喻为走路的速度,十六分音符四个为一拍就可以称为跑步时的速度。这样学生今后在教材中看到各种音符可以很快地联想到运动速度的变化,更加有利于掌握音符在作品中情绪变化,节奏的律动,使演奏更加准确生动。

二、钢琴教学中的形象比喻

音乐是用其独特的表达方式来表现它的情感、意义及内涵,它是由乐句、节奏、旋律和声音等要素构成。为了使学生掌握这些独特的音乐语言,我在教学中应用了一些恰当、准确、形象的比喻来启发学生,这不仅可以生动鲜明的说明问题,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给学生留下深刻、持久的印象。

1.音乐的脉搏

节奏是音乐的生命,音乐生命的产生在于不断重复的跳动。正如生命的状态是由心脏跳动的强度,均匀性和频率来决定的,音乐的节奏是有灵魂的、是鲜活的,不是机械的、呆板的。如果拿来一首乐曲我们不看它是什么拍子,那么演奏者就失去了方向,弹奏出的音乐就没有生命、没有灵魂。每种节拍都有它固定的节奏韵律,也各有其特点。如每当人们听到3/4拍的音乐时应该会联想到优美、欢快的华尔兹舞曲。如果人们听到欢快的2/4拍节奏时,人们同时也会感觉到活泼,欢快的舞曲。同样的一首乐曲,它的音乐完全一样,但节奏不同,那它的风格马上就改变了,可能由一首庄严的叙事曲变成一首欢快的舞曲。所以在学生弹奏一首乐曲时必须先明确乐曲的节奏,使学生在心理产生一种音乐整体轮廓,进入节奏状态再进行弹奏。

2.乐句的弹奏

乐句是表现音乐的重要因素之一,音乐的内容、符号的长短、语气都要通过乐句来表现,它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音乐的情感、思想,同时也深深影响着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和启发学生对乐句的表现,不论长句、短句、每一句都应像说话一样有起有收,有内容、有思想,如学生在弹奏二音连线时可以用语言来比喻,如“好的”、“对的”来强调第一个音的语气和第二个音的连接,更好地弹出落提、起收的感觉。学生在弹奏抒情乐句时,我可以用语言来比喻,“你好吗?”在“吗?”字上将声音轻轻提起,听起来很亲切,如果说成重音,语气就完全改变了。同样,音乐的语言和我们生活中的说话是一样的,不同含义要用不同强弱、长短等语气表现。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出正确的处理,通过语言的比喻,启发能够引起学生对乐句、语气的注意,从而培养了学生音乐感觉。

三、重视启蒙教学中家长和教师的作用

学习钢琴是要经过自己不断的练习去掌握和领悟正确方法的过程,这种练习是任何人和任何语言不能代替的,这是技能和技巧学科的特性,这种特性使钢琴学习的练习任务格外重要,同时家长在孩子学琴中发挥着监督和督促的作用,在练琴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和科学的练习方法。首先,要明确练习目的,制定每天的练习计划、步骤,不要以时间为标准,而是要以效果为标准,让良好的习惯与科学的方法逐渐形成。其次,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避免大声说话、看电视,否则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不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此外,当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家长要尽量鼓励孩子,找出原因帮助孩子战胜困难,不要责备甚至打骂。钢琴教师的启蒙教学在整个钢琴教学阶段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钢琴教师要有精深的专业技能、严谨的教学态度,正确的教学方法。学习钢琴犹如建高楼大厦,一定要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否则会严重影响今后的学习,尤其要掌握科学正确的弹奏方法,要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弹奏姿势、触键方法、节奏、音色和相关的乐理知识,都要在启蒙阶段打下扎实的基础,注重对音乐感觉的培养。以上这些全是依靠学生的钢琴启蒙老师来完成。同时,要依靠家长的长期不懈地监督和督促。

在经过多年钢琴教学实践工作后,使我深深感到音乐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起到深刻而全面的作用。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基斯说:“音乐教育―这不是培养音乐家,这首先是培养人。”因此,我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钢琴教师要本着这样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把钢琴教学与美育相结合,在探索教学方法和教育规律中把握教材和教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李勃.谈钢琴教学中有关音乐感的培养[J].教育纵横,2005(7).

[2]袁莉.漫谈儿童钢琴启蒙教学[J].大众文艺(学术版),2008(4).

[3]王璐.JL童钢琴启蒙教学的几点思考[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9(6).

小孩音乐启蒙教育篇6

关键词:钢琴;启蒙教育;钢琴老师;角色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3-0247-0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音乐教育在儿童智力开发过程中的特殊作用已经被人们所普遍认同。目前,很多家长都会选择对孩子进行音乐教育,开发儿童的智力。钢琴素有“乐器之王”的称号,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家长进行启蒙教育的首选乐器。而作为启蒙教育主体的教师,必须认清自己的角色定位,才能够在启蒙教育的过程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一、“老师”角色

作为一名钢琴教师,首先应该具有的就是“老师”这一角色。由于教育的对象是儿童,所以教师必须要和蔼可亲,让孩子先喜欢上老师,再喜欢上他所传授的知识,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孩子对于世界的认识还处于一种朦胧的状态,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还十分有限,孩子可能会先接受一个人,喜欢上一个人,再喜欢上他所传授的知识。一是教师要有扎实的钢琴演奏技术,这样才能够在教育的过程中,将钢琴的魅力全部展现,进而吸引到儿童的注意力,征服孩子,使其迷恋上钢琴,迷恋上艺术,从小就能够得到很好的艺术熏陶,培养一种优雅的气质。二是教师必须要因材实教,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每一个都有自己比较擅长的一方面,虽然儿童还处于人生的初期,孩子的个性还没有形成,但是教师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儿童某方面的特长,并且努力有针对性的加以培养,同时不断改正儿童的缺点与不良习惯,这样更有助于儿童未来的发展。

二、“玩伴”角色

做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教师想要教育好孩子,就必须要融入孩子的世界,成为孩子的一个“玩伴”,这样会有利于钢琴教育工作的展开。所以钢琴教师可以采用做游戏的方式来对儿童进行教育,这样孩子就可以不知不觉的接受教育,这比直接说教的方式,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所以,成为孩子的真诚友爱的“玩伴”是钢琴教师的重要角色之一。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教师不只是要成为个教导者,同时还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他们一起克服困难,一起来感受快乐与忧愁。”当然,这一理论也同样适用于启蒙教育。虽然孩子对于世界认识还处于朦胧的状态,是一个稚嫩的个体,但是他们也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也有交朋友,同朋友一起分享快乐与忧愁的愿望。教师同孩子成为朋友之后,更加巩固师生关系,在师生交往的过程中学习音乐知识、分享音乐带来的快乐。

三、“倾听者”角色

儿童虽然对世界的认识比较少,但是他们也有对世界感知的能力,他们也有自己对这个世界阐述。而钢琴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以一个“倾听者”的角色出现,认真的关注孩子,聆听他们对于这个世界的感知,从而仔细观察他们在不同情境下所表面出来的行为方式,进而分析他们的心智发展方向,对于孩子所提出的音乐方面的问题,生活方面的问题,都有一一解答。教师要在钢琴教育的过程中,花尽可能多的时间来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实际需要,这样才能够更好的理解孩子,从而实现达到更好的钢琴教学效果。而倾听并不仅仅要针对儿童的语言,还必须对它背后的意义进行分析,整个过程中,教师不只是要了解儿童想法,解答问题,还要分析他们的学习方式,帮助他们改正错误认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保护者”角色

教师还有一个重要角色,那就是孩子情感的“保护者”。想要保护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鼓励孩子。这就需要教师在钢琴教育的过程中,对儿童的精神与情感给予高度重视。儿童是脆弱而又敏感的,他们从自己的角度来观察这个世界,解释这个世界,他们也能够认识到哪些事物对于自己的父母长辈是重要的,只要是父母认为是重要的事,那么孩子会认为这件事是值得自己花时间与精力来尝试的,这也影响到了孩子在学习钢琴过程中,情感投入的程度。目前,很多家庭存在着急功近利的错误认识,这就使儿童的情感遭受了严重的摧残。如果教师因孩子弹奏的水平不符合自己的标准,而惩罚孩子,这势必会使孩子对学习钢琴失去兴趣,从而产生一种自卑情绪,这同时也会影响到儿童其他方面的发展。钢琴教师存在的作用就是保护孩子,为孩子提供学习的机会,并对这一过程进行指导。每一个孩子都有选择的权力,教师要尊重孩子的选择,这不仅不会降低教师的威信,反而会使教师更有亲和力。钢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时刻关注到孩子的情感,鼓励孩子积极进行思考,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这样才使孩子健康发展。

小孩音乐启蒙教育篇7

关键词:民族舞蹈;启蒙教学;对策

0 引言

舞蹈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能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在保证舞蹈教学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的前提下进行舞蹈教学,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能力。在舞蹈教育中,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和特点鲜明的内容是民族舞蹈吸引人的重点。笔者多年来研究舞蹈启蒙工作,让学生学好舞蹈是笔者多年以来追求的目标。依据多年的工作经验,笔者在民族舞蹈的启蒙教学上总结了几点教学经验,不对的地方还请大家多多指点。

1 舞蹈启蒙教学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教育体制不断创新的21世纪,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在素质教育中,舞蹈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突破口。只有培养幼儿在舞蹈艺术方面的感受力、表现力、创造力和初步的鉴赏力,才能使幼儿学好民族舞蹈。在初学期,幼儿也许只是向往舞台上漂亮的亮相以及一身美丽的装扮,所以自己也想试一试。但是,当面对一些枯燥无味的动作、单调的基本功训练时,也许就没有多少小孩子可以坚持下来了,肢体的伸拉在舞蹈学习中无疑是让广大小孩不能接受的,这也就让一些平时娇生惯养、意志薄弱的幼儿放弃了舞蹈。

2 培养幼儿的审美观

我国是有56个民族,各个民族都有着不同的文化。有着很多能歌善舞的民族,各个民族的舞蹈都有不同的特点,如蒙古族舞,其特点是动作矫健,节奏感强烈,豪迈而又不失奔放;维吾尔族舞蹈就以活泼开朗,风趣乐观,急速的旋转著称,令人眼花缭乱,但又不失美感;朝鲜族的舞蹈姿态优美动人,凝重端庄……每个民族的舞蹈中都保藏丰富的内涵,是构成独特民族性格的重要内容,同时又寄托了人们美好愿望。所以,民族舞蹈的启蒙教学就要以幼儿的心理年龄为出发点,选择具有教育性、趣味性与艺术性的题材和音乐,同时还要根据不同的民族舞蹈,培养幼儿适应各个舞蹈的节奏感。比如在排练蒙古族舞蹈《小牧民》时,先让他们了解大草原的美丽得风光、一望无垠的草地,碧蓝的天空以及可爱的蒙古包,还有自由奔跑的羊群和骏马,给他们讲一些有关大草原的故事,讲一讲那里的小朋友的日常生活,引导幼儿充分的认识大草原,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和文化底蕴。这样,在了解当地文化的情况下,才能使幼儿更好地把动作做好、做到位,跳出当地的韵味和风格,更好地融入到自己的舞蹈之中,在学习骑马动作时,告诉幼儿一定要注意一些微小的细节。比如骑马时,双手要半握,右手在前方,左手则是放在胸前,双叉,左右脚要轮换地做,但脚背要挨地。在充分的讲解和演示后,他们就纷纷地议论起来,开始给我提意见,矫正我的错误动作。“发现脚的节奏也很重要”,他们能提出意见就说明他们认真地观察了、细心地研究了,已经初步领略到了舞蹈的乐趣。

3 激发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做什么事情,兴趣是最重要的。如果想激发幼儿对民族舞蹈的兴趣,就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点,要先从培养幼儿对民族舞蹈音乐的感受力做起,语言、舞蹈和音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彼此之间都存在密切的联系。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音乐的表现形式。所以,民族舞蹈的基础就是具备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而想要培养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就必须要更多的欣赏音乐作品,从中体会音乐的内涵,让幼儿体会到舞蹈音乐的律动美感。第二点就是要采用不断变换的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幼儿对民族舞蹈更加的感兴趣,也就是刚才所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在实际的欣赏活动中更能调动更多的感觉器官,这样就能使其更好地参与到其中,更好地去思考问题,也就能很好地感知民族舞蹈想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当他读懂了舞蹈的含义,就会充分地感受到舞蹈带来的乐趣,从而提高积极性和对舞蹈的兴趣。

民族舞蹈具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老师应该依据舞蹈的题材及风格仔细地观察,寻找讲课的入口。就像在排舞蹈《手绢花》时,老师用手做几个示范动作,孩子们就很好奇老师拿的是什么?他们说他们的妈妈有这个东西,老师就会告诉他们这是手绢花。汉族人民可以用这样的舞蹈来表达他们的喜悦之情,孩子们都很想学习这个舞蹈,所以我就细致地给他们讲解动作的细节。他们都高兴地哼着小曲学习手绢舞。在兴趣爆棚的情况之下,这个节目顺其自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 发掘学生的创造力

多姿多彩就是民族舞蹈特别之所在,与此同时它更拥有特点鲜明、变化无穷的特点。如果只是简简单单的让孩子们去模仿,他们就会呈现出一个机械、僵硬,没有活力的舞蹈,一直这样下去,他们就会失去创造力,只是机械的模仿。所以,在教授舞蹈的过程中,不应该只是让他们去机械的模仿舞蹈动作,而应该多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跳出一些新的东西来,按照自己的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去创造舞蹈。在这方面,教师可以不时地放上一段音乐,让孩子们跟着旋律,跟着自己对音乐的感觉来跳舞,随后再根据孩子们的具体情况进行指导。通过几次这样的课堂,我发现这种方法还是很受欢迎的。好动是小孩子的本性,如果老师总是让他们做一些机械的、枯燥的动作,他们就会逐渐的失去对舞蹈的兴趣,与之相反,如果在课程中多添加一些孩子们喜欢的东西让他们不失对舞蹈的兴趣,能不断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提高学习舞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 激发学生对民族舞蹈的热爱

在舞蹈的教学中,老师应该带有目的的去教授有关知识,并在学生阅读有关资料上起引导的作用。通过阅读有关书籍来开阔艺术视野以及丰富舞蹈内涵,还能帮助了解和、掌握民族舞蹈族的民族文化。当积累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在舞蹈训练就达到超越了表面层次上的动作的模仿的境界,从而达到通过舞蹈就能体验到民族文化内涵的境界。这也就是学习舞蹈的目的所在,也是我们舞蹈教师行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学生讲一些比较成功的作品或是一些舞蹈大家的作品,如杨丽萍她能通过手指的细微动作把孔雀表达得淋漓尽致,这就表明杨丽萍具有超强的观察力。

6 结语

在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中,民族舞蹈占有着一席之地。传承民族舞蹈是从事舞蹈启蒙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我国民族舞蹈的发展和传承,付出再多也会坚持下去,为民族舞蹈的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小孩音乐启蒙教育篇8

幼儿钢琴教育学习兴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一个以幼儿为主体的艺术教育园地在全社会正日益形成。我们不难发现,在各类公办与民办的教育机构中,舞蹈、钢琴、美术等各类培训班比比皆是,如若再遇上稍微有点知名度或是口碑良好的教师,报名的家长更是人满为患。由此可见,幼儿艺术的启蒙教育给孩子带来的正面影响已得到家长的普遍认可。在各类艺术学习中,钢琴成为了家长的首选乐器。科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钢琴的学习可以有效地开发儿童的右半脑,并使儿童在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等方面得到显著的提高。“学琴热”带动了钢琴教学发展,同时,也对钢琴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让孩子在掌握了钢琴弹奏技能的同时得到身心的全面发展,是每个钢琴教育者的共同目标。根据十几年的教学经验,在本文中,我将浅谈幼儿钢琴启蒙教学中的三点要素。

一、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切艺术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以兴趣为依托,才能对某件事情有不厌其烦、持之以恒的学习动力。对于幼儿来说,兴趣的培养更为重要。孩子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新鲜的事物很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但是,幼儿的心理发育尚不成熟,缺乏意志力与责任感,如果不能及时地将他们的好奇心转化为一种持久的兴趣,钢琴学习中枯燥的指法练习、左右手的协调与配合,都可能使幼儿产生厌烦与畏难情绪。个别家长急功近利,忽略孩子的情绪,以逼迫的形式让孩子硬学、苦学的现象时有发生,最终产生的结果是家长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孩子缺乏兴趣,半途而废。

为了开启孩子学习的兴趣大门,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首先,在教学中,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用鼓励、诱导的方式加深幼儿对钢琴学习的兴趣。鼓励教学是一种针对孩子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孩子很容易在老师的表扬中得到满足进而更加努力。鼓励教学应遵循的原则,便是对孩子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对于孩子的不足,耐心指导并督促家长帮助孩子改正。教学还可以通过举行小型音乐会的形式,让孩子们互相观摩,不仅锻炼了孩子的表演能力,同时也能激起孩子的竞争意识,并从中找出自己和别人间的差距。其次,家长的配合也显得极为重要。家长应该摒弃一些急功近利的思想,明白钢琴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艺术,对孩子学习进度缓慢可以正确看待。当孩子不愿意继续练琴时,可以改变方法,给孩子听一些经典的钢琴名曲,让孩子在休闲放松的同时感受到钢琴艺术的魅力。实践证明,只有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才能激发孩子对钢琴学习的兴趣,让孩子在不断找到自信并获得成就感的同时更加刻苦练习。

二、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孩子的学习事半功倍。由于钢琴学习周课时较少的特点原因,孩子更多的时间都是在家中联系。因此,幼儿学琴良好习惯的养成,更多有赖于家长的督促与帮助。比如,在家练琴时,家长应该让孩子练琴前洗净双手、修剪指甲、调整琴登和脚垫的位置,一旦开始练习就不随意走动并且中断。由于孩子心智尚不成熟,家长应该和老师及时沟通,帮助孩子记下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和应该注意的地方,在加重陪练时,引导孩子回忆老师课上的指导与要求,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独立练琴的能力。

教师应该针对孩子的身心特点对家长给予指导。例如,让家长把孩子的练习时间固定安排在孩子精力最充沛的时候,能使孩子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根据孩子的注意力特点,5~7岁的儿童每次练琴的时间为20~30分钟为宜,一天可以安排2~3次;家长在督促孩子练琴时,应该告诉孩子每次练习的要求,使孩子在有限的练习时间里保质保量地完成既定目标;让孩子明确钢琴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的道理,坚持每天的练习不随意间断。

良好的习惯来自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积累,只有通过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才能使孩子在钢琴学习的道路中持之以恒,培养出坚定的毅力与品质。

三、启发幼儿对音乐的理解与想象

幼儿钢琴学习的目的,除了掌握一门乐器的演奏技能,更重要是通过学习,提高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情趣。不同的内容、情绪与意境构成了音乐的风格与特点,启发幼儿对音乐的理解与想象是钢琴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教师可以借助形象生动且通俗易懂的语言,使孩子对音乐的理解更为具象。例如,孩子的控制能力差,学琴初期常常把握不了节奏。教师可以用“小马在奔跑”“蜗牛在散步”的形象比喻让孩子分清节奏快慢的区别;在弹到进行曲时,教师可以让孩子想象士兵们雄赳赳、气昂昂、整齐阔步的行进状态。对于不同情绪的作品,教师可以先示范演奏,然后让幼儿充分想象,说出对这段音乐的体验,教师一旁引导。总之,教师应该针对幼儿特点,帮助孩子将丰富的想象力转化为音乐想象,学会将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融入到演奏中去,随着演奏水平的提高,幼儿的对音乐的理解力与想象力也会逐渐提高。

审美情趣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不断观摩与聆听中,幼儿也能从中得到启发。家长可以给孩子创造各种机会,如在家中播放各类经典乐曲,不必只局限于钢琴作品,可以让孩子聆听各种交响乐、室内乐、器乐作品,听完和孩子交流感受,让孩子认识到更多的音乐表演形式,丰富孩子对音乐的感性认识。

我国著名的钢琴教育家但昭义曾说过:“钢琴艺术教育的本质,是音乐素质教育。”幼儿钢琴教育必须遵循幼儿的身心特点,在激发幼儿兴趣、养成良好学琴习惯的基础上,达到让幼儿掌握一项音乐技能并提高音乐素养的目的。这将是每一个幼儿钢琴教育者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孙盼.幼儿钢琴启蒙教学的点滴体会――怎样上好幼儿入门阶段的钢琴课[J].钢琴艺术,2012,(05).

小孩音乐启蒙教育篇9

琵琶是已有二千年历史的古老弹拨乐器,它古朴典雅,在民族乐队和中西混合乐队中均占有一定地位。南北朝时期,琵琶通过丝绸之路与西域文化进行交流中传入我国,盛行于北朝,到了唐朝,琵琶艺术发展出现高峰,且处于乐队中领奏地位。现代社会人们对琵琶的艺术魅力有了进一步的发掘,在演奏技巧、乐器制作等方面都有着很大提高,随着我国中小学重视素质教育的力度增加,使琵琶这一乐器的普及和发展进入新时代。

一、琵琶启蒙教育现状

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和素质提升,让孩子从小学习一门乐器,作为一种特长。从每年的考级来看,报考琵琶的考生人数虽说远不能和报考钢琴、古筝等专业的考生人数相比。但琵琶的生存态势随着国家对民族乐器的重视逐步好转,特别是中央电视台于2009年举办的民族器乐大赛,琵琶演奏的优美、典雅进一步走近群众并得到认可,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让孩子学习琵琶演奏。作为琵琶艺术发扬光大的启蒙教育,其现状存在以下问题。

1.琵琶启蒙教学的非专业性

在我国大多数地区,没有专门的音乐学院附小或附中,琵琶教学多在民间进行,主要是由琵琶的业内和业外人员利用业余时间所从事的琵琶教学。从专业的角度看,部分从业人员,由于没有严格的上岗考评机制,特别是业余教师,其本省琵琶演奏技术、基本技能掌握欠缺,教学中缺乏严谨的教学计划,不了解先进的教学方法,随意性较强,指导学生练习中缺乏规范的基本功示范和练习方法,教学质量上难以得到保证。针对当前社会应试性的音乐考级,在功利心的追求下,为迎合家长的错误理念,淡化基础训练,攀比考级曲目,最后导致初学者基本技能学习薄弱,在弹奏技艺上难以继续深入和上台阶。

2.教材安排的规范、系统性不够科学

科学规范系统的教材内容是安排专业启蒙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要求。琵琶教学是由基本功练习和乐曲二部分组成,乐曲的合理科学排序,对初学者的机能掌握有指导性意义。在琵琶初级教育中,应根据学生水平选择有针对性的基础练习和乐曲,做到教学有目的,训练有步骤,要符合该教育阶段的生理和心理承受能力。目前统编教材较少,且各版本的曲目选择差异较大。不同的流派在曲目的处理和创新上各有特色,如何使其和谐统一地纳入教材,这方面工作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如古曲《十面埋伏》等,在新时代文化背景下的音乐功能使其发生了质变,现代审美需要已使传统曲目不断在创新中继承和发展。部分教师为在较短时间内达到社会考级需要,在各自的教学范围内自编、自选、自创,,选择练习曲随意性较大,对传统曲目改动大且不规范,影响了琵琶艺术魅力的展示。规范、系统、科学的统编教材编写迫在眉睫。

3.培养方式单一,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演奏技术的成熟,是指能够用各种速度演奏乐曲或练习曲,练琴、演奏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恰当而有规律地呼吸、各器官的和谐配合等都直接影响在琵琶演奏中的技巧和音乐感染力。对于琵琶启蒙教育,应注意学生正确演奏方法的掌握,引导学生用心感受音乐,注重对音乐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培养。由于现阶段在许多地区没有完善的艺术教育管理体系,部分琵琶指导老师,特别是一些非专业人员,不能针对学生个体特征正确运用科学的方法施教,只是教会学生机械下意识地弹琴而不是演奏,为使孩子尽快弹出曲目,在启蒙阶段在力度要求方面偏大,造成学生肌肉紧张及手型不稳定,更严重的是手部肌肉损伤。经过几年的练琴,看是熟练,但缺乏技艺,缺乏音乐感悟,使学生艺术学习生涯的提升空间受到影响。随着这几年艺术类考试的升温,许多地区的中学加大艺术类学生招生比例,如安徽合肥2010年普通高色班再度“扩军“,包括艺术在内的特色班招生学校增加,9.4%高一新生将入读特色班。规范琵琶启蒙教学中,全面培养并制定可行性目标,可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

二、完善琵琶启蒙教学的建议

琵琶是中国民族乐器大家庭中的一朵奇葩,和其它器乐教学一样,琵琶演奏教学要做到形似、意似、神似、自如[1],这样才能表现音乐内涵。琵琶教学是一门学问,尤其是琵琶启蒙教学更有其特殊性。因为学习琵琶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学习音乐本身,最重要的是通过学习音乐来提高音乐素质、开发智力,使记忆、协调和集中注意的能力得到发展,科学的训练方式、音乐情感的培养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关键因素。在许多的琵琶学习者中,不少同学因忽视了培养科学有效的练习方法使得琵琶学习进度缓慢,因对音乐的感悟不佳,学习效果收效甚微。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人而宜地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不同教学阶段的培养目标,以促进琵琶教学工作的科学化。

1.结合少儿生理特征科学训练

目前琵琶启蒙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低龄孩子占有较大比例。 其生理特征是大脑皮层抑制机能较差,神经系统易兴奋,少儿肌肉的生理特点为柔嫩、收缩力差、易疲劳也易恢复;大肌肉发育早,小肌肉发育晚,应注意使肌体保持适当紧张度,适当锻炼和休息,避免肌肉过度疲劳,防止肌肉损伤。其骨骼的生理特点是密度小、弹性大,易变形,可塑性强,要避免偏部位练习而引起的损伤。少儿儿关节臼窝较浅、关节囊较浅;周围肌肉柔嫩、韧带较松;关节易脱臼,韧带易受损,在练琴前注意先活动相应关节。琵琶教学中弹、挑和轮指练习是右手技法最基本的技法之一,其表面简单,但实为复杂、丰富,弹点的变化、指甲不同的用锋、入弦的深浅及入弦角度都会产生不同的音感效果,弹挑过程需要大、小臂的角度控制,腕关节在小臂与手部的协调支撑,指关节、掌关节和小肌肉的配合,才能完美体现弹挑中的琵琶音韵。在少儿启蒙时期,不仅要注意其指法、手型的要点和难点,更要兼顾少儿肌肉、骨骼特点,避免不必要的损伤。

2.激发动机,制定合理性目标

动机是一种能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促使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心理倾向[2]。它是少儿启蒙时期的行为原动力,动机的性质和强度不同,对行为影响作用的大小也不同,同时动机对行为还有着导向作用。在少儿练琴的过程中,多培养兴趣,多给予鼓励,提高少儿学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教师,在教学前要在大脑中事先筹划,明确目的。重点要思考今天练什么、怎样练、解决什么难点问题、达到什么目标和要求等,如启蒙阶段在做好基本功练习的基础上,适当加入少儿熟悉的、欢快、活泼的曲目,帮助少儿分析曲目特点,指导学生欣赏其音乐意境,激发他们用琴声表达优美乐曲的动机和兴趣。有些家长受周边社会环境的影响,希望孩子尽早晋级,要求老师加大曲目难度,部分教师为迎合家长,在教学过程中揠苗助长,片面追求大曲目,弱化了基本功练习,导致后阶段琵琶演奏水平难以上台阶。

3、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荀子・劝学》中曰:“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器乐演奏技艺的提高,根本上说是“功夫”的积累。天赋只是使其成功的因素之一,科学有效、刻苦练习并持之以恒的日积月累,在琵琶练习中,要使手指机能的有效地发展,必须潜心练习基本功。基本功练习是枯燥的,不仅要考虑手指的发力原理,品、相位准确以及表现的表达,还要要注意臂、腕、手指甲触弦的动作、方法、力度、角度、弦序及感觉,这个过程是需要付出艰辛的。在持之以恒的同时还要坚持循序渐进的练习原则,不可盲目拔高技术层级,由于基本功不够扎实,在演奏中不仅不能理解所演奏的乐曲的内涵,音乐表达中表现力苍白,音乐美感体现不足,只是在下意识地弹奏作品,这样的练琴和演奏,其生命力就会匮乏,艺术生命也不会长久,很可能造成半途而废,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抱憾终生。

4.重视培养音乐素质教育

关于素质教育的含义,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全面发展教育就是要促进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自由地、主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就是要促进人的各方面才能和兴趣、特长的和谐统一的发展。琵琶启蒙教育不仅需要提高幼儿的灵敏、柔韧、速度、力量,还要注重其倾听音乐、感悟音乐的心理体验,需要其审美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在琵琶学习中,领略其源远流长的艺术性,在悠扬或欢快的音乐节奏里,感悟弹奏的动态美感。使学生在学琴初期,就引导其审美意识,升华其精神境界。做到音乐知识和技能“二维度”发展。

我国2001年9月实施的基础音乐教育中,其任务是:“通过提供给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之中,并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习最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技能技巧,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使学生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欢愉;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奠定其终生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发展音乐能力的坚实基础。”作为琵琶入门教育,同样应重视基础技能学习和对音乐理解能力的培养,生理上结合少儿特征科学训练,心理上注重动机激发,培养兴趣。教学方法上因材施教,制定合理性目标,循序渐进,使琵琶启蒙教学规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春哲.琵琶演奏教学阶段现象的分析,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小孩音乐启蒙教育篇10

关键词: 幼儿 成人 钢琴启蒙教育 差异 启示

目前,各种音乐培训中心繁多,足以看出人们对待学习音乐的热情,而钢琴作为打开音乐殿堂最方便的钥匙成为众乐器中炙手可热的“明星”。一方面钢琴本身具有无可比拟的丰富的表现力,另一方面它是众乐器中唯一能让人以最轻松自然、最没有负担的姿势――坐姿演奏的乐器。更重要的是科学家们长期研究的结果表明,学习钢琴能使脑、眼、手、脚、耳乃至全身心投入并且协调配合。长期训练必将使人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指挥能力、阅读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听辨能力及观察力、注意力、忍耐力等各方面都得到明显的发展。另外,人的性格、教养、兴趣也会在无形中发生质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经久不衰的少儿钢琴热。进入新世纪以后,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不仅仅满足于物质需求,更注重精神陶冶。为了丰富生活、提高修养,成人钢琴热也在悄然兴起。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学习钢琴的队伍大军中,不同对象的钢琴启蒙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明显。那么我们就来看一下幼儿与成人钢琴启蒙教育的差异。

一、从生理方面比较

1.年龄

“启蒙”意为初学者得到基本的入门知识。由此可见,启蒙是非常重要的阶段,直接影响着日后的学习发展。良好的启蒙犹如坚实的地基,让学生终身受益;而失败的启蒙严重的能贻害终生。启蒙如此的重要,那么启蒙的年龄就决定着学习者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那么我们来分别看一下幼儿与成人钢琴启蒙教育的年龄及他们的优势和缺憾。

(1)幼儿年龄的优势和缺憾。众所周知,幼儿钢琴启蒙教育的对象大多都是学龄前儿童,一般在五岁左右,多数都是家长为了提高孩子的素质和开发智力而让其学习钢琴,但是启蒙时目标并不明确。由于年龄还很小,身体各部分还在发育,无论是理解能力、模仿能力还是对自身的控制以及协调能力都不够强,但是柔软的手指具有很高的可塑性,韧带的弹性、指间的伸展、肌肉的反应等这些先天性条件都比成人优越很多。

(2)成人年龄的优势和缺憾。成人钢琴启蒙教育的对象多为青年人,包括各级各类音乐高校非钢琴专业的学生,还有一部分为年过花甲的离退休老人,他们中大多数都是为了自娱自乐或是辅导第三代而学习钢琴。还有一个特殊人群是为了参加艺术类高考而突击学习钢琴的学生。上述几种人群都统称为成人。虽然他们错过了人类音乐天赋开发的最佳时期,而且由于多年的生活习惯造了单维思维方式,会成为多声部音乐学习的负力,突破双手协调配合的难点往往较为费劲,但是他们的肌肉和骨骼已经发育成熟,学习目标相当明确,理解能力、自身控制及学习能力相对幼儿来说要强很多。

2.坐姿

在钢琴启蒙教育中首先要学习的就是坐姿,演奏者坐的位置要对准钢琴的正中,也就是钢琴的钥匙眼或d1与e1的键缝。座位高低以小臂与键盘同一水平,座位前后以肘弯略大于直角为宜。上身端坐时要自然放松,只坐座凳的三分之一并且使双肩微微前倾,要感觉到臀部和脚对身体重心的支撑。双脚至于踏板前,与肩同宽并踩实地面,以便支撑身体。

幼儿与成人坐姿上的差异:儿童身高较矮,双脚不能直接踩到地面,所以在他们学会正确的坐姿时我们一般可以在他们的脚下垫一个小凳子之类的物品,让他们的双脚能够踩实。加上小孩子刚开始学习时对坐的环境不熟悉会有紧张感,那么就尽量让他们自然坐稳,保持肩肘自然的放松才是最重要的。而成人在启蒙教学中可以快速掌握正确的坐姿,也无需板凳等物品,那么就要强调双脚踩实地面,让身体得到很好的支撑,上身微微前倾,使自身的力量更好地传递到弹奏钢琴中。

3.手型

演奏者手的姿势应当形成半握空心拳的弧形状态,掌关节撑起,指关节突出,手指弯曲的程度因手指长短而各异,手腕自然放平,肘部放松,自然摆放在身体两侧。手型对于弹奏的影响非常大,如果这点上没有过关就急于求快走入下一步的话,只会事倍功半。

幼儿与成人手型上的差异:幼儿的身体处于发育阶段,手指柔软,所以较难做好前三个关节的支撑,这时我们一定要把掉臂练习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并且督促孩子反复练习,让手指能够更多的体会自然落下的重量感和关节的支撑感,在这期间可以穿行基本音符的认知与学习,一般要花费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让他们基本掌握手型的要领。成人的手型跟幼儿的要求是一样的。由于成人理解能力高,再加上控制能力好,手型练习是很容易做到的。这时我们可以对其手型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其尽早掌握正确的手型。但是在这里要注意的是:成人的手部骨骼已经发育完全,跟幼儿比起来会有点不太灵活,往往摆手型时会有畸形的感觉,此时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其手型提出要求,只要他能指尖正面触键,掌关节很好地支撑,手肘放松,就不要过于强调手型的标准和美感,尊重教学对象的个体差异也是很重要的。

整个学琴过程中都要保持正确的坐姿与弹奏手法,长期坚持下去,每个人都能弹奏出悦耳动听的音乐来。

二、从教育方式方法上比较

1.在对幼儿与成人进行授课时的差异

幼儿年龄小、理解能力低,又有极强的依赖性,所以在启蒙教育中老师要和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并且尽量以简单而生动的语言来对幼儿进行讲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幼儿一般都有强烈的好奇心、上进心和好动、好想、好问的特点。因此要在正式学琴前利用这些特点,让孩子与钢琴亲近起来,成为朋友,消除孩子的紧张与拘束感,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相信对以后的教学会有很大的帮助。相比较而言,成人的理解能力就高多了,也有较高的自控能力。但是成人在学习钢琴之初,往往容易产生畏难心理,生怕笨手笨脚驾驭不了庞然大物,赶不上小小琴童,而有失颜面,因此在上琴之前可以先让他们了解钢琴乐器的结构、历史、发音原理及性能等,让他们有个比较深入透彻的了解,从而消除畏难心理,增强学习的信心。在此要特别说明的是:对待老年学生的时候语气要柔和,并且要有耐心,因为老年人反应能力较慢,遇到错误时要耐心指出他们的错误而不能批评,要多讲解,让他们多体会,不要急于弹琴。

2.幼儿与成人选用教材上的差异

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幼儿与成人所用的教材也是不同的。幼儿的思维发展正处于直观形象思维阶段,所以他们主要是阅读直观形象的图画材料,并且喜欢反复阅读自己熟悉的内容,注重材料的趣味性和画面的生动性,在从中获得乐趣的同时学习知识。而成人主要是阅读文字性的材料,注重材料的内在逻辑联系和实际的意义,喜欢材料的内容不断变化,对自己的学习发展有启发作用。所以在教材上的差异就体现出来了。受幼儿欢迎的一般都是《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系列或者是《孩子们的拜厄》和《孩子们的哈农》,因为上面都有趣味性的图画,能寓教于乐,也可以通过这些图片让孩子们活跃的思维产生联想,从而提高学习的质量。而成人一般选用高等师范学院出版的《钢琴基础教程》等。

3.幼儿与成人上课时间规划上的差异

(1)幼儿上课时间的规划。在上课的过程中,幼儿的注意力最多只能维持15分钟,所以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安排好时间,建议分段来上课,每段时间都有明确的内容让幼儿了解老师的计划,并设置课间休息,休息的时候可以让他们跟着琴声唱唱歌跳跳舞活动一下,然后再继续下面的课程。也可以设置一些小奖品,用来鼓励孩子们,以便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集中注意力完成一件事的能力。每次学习的时候应该让幼儿先弹他们最喜欢最自信的曲子,让他们充满信心地表演,不要一错就打断,直到他们弹完,先表扬他们进步的地方,然后再指出不对的地方,不要总是批评,以使他们越来越失去兴趣,甚至厌学。布置作业的时候更多的是要说给家长听,这样可以让家长督促孩子们练习,所以对待不懂的家长更要说得详细,并且指出重点、难点及练习方法。

(2)成人上课时间的规划。成人学习目标一般都非常的明确,学习意愿也较强,要给他们清晰的教学指导。在授课时,可以在重点和难点出现时提醒学生重点练习,可以通过反复多次的练习使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知识点,并告知学生课后应当如何更加有效地练习,可以细化到速度、力度和要达到的效果等。甚至在重要的地方可以指出一天至少练多少遍的要求,强化学生对重难点的练习和掌握。有些学生好高骛远、急功近利,这时就要指出他们的弊病,帮助他们循序渐进、心平气和地学习。

三、启示

综上所述,幼儿与成人钢琴启蒙教育的差异主要从生理方面和教学方式方法上体现出来的。幼儿在生理上限定性大,但是可塑性强,只要加以充分的引导、严格的要求、适当的鼓励就可以培养成好的钢琴演奏者。而成人生理已经发育成熟,对于提高演奏技巧有很大的局限性,在教学上确实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从各自特点来讲,儿童年龄小,理解能力差,并且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耐挫能力都很欠缺,但是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创造力强。而成人在智力、能力及意志力方面都优于幼儿,加上学习目标明确,只要方法得当、扬长避短,相信在相同时间内学习进度可以快于幼儿数倍。他们丰富的个人经历和情感体验能使他们更好地领略钢琴艺术。只要了解二者的差异,掌握二者的共性,科学引导、因材施教,就一定能取得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司徒璧春,陈朗秋.钢琴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