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构建十篇

时间:2023-10-07 17:24:55

企业文化构建

企业文化构建篇1

关键词:企业文化海尔核心竞争力CIS

文化与企业已经不是新鲜的话题,前GE公司CEO杰克•韦尔奇说过:“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战无不胜的动力之源”;于光远说:“关于发展,三流企业靠生产、二流企业靠营销、一流企业靠文化”;美国作者芬化斯•米勒在其《美国企业精神》第一章开头就强调“每一家公司现在都必须分析其文化,这不仅是为了加强本身的竞争地位,虽然这已经是充分的理由,而且还因为我们国家未来的财富要由公司的文化来决定”。

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指支配企业及其员工从事商品生产、经营管理和社会交往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行为准则,亦即价值观。这里的价值观不是泛指企业管理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而是企业在从事商品生产、经营与销售以及管理活动中所持有的价值观念。进一步分析,企业文化的要义是,组织在商业活动和管理过程中所秉持的基本理念和精神。有了这种理念和精神,分散的组织个体就会产生精神崇拜,价值认可,最终达到行为趋同。这样,零散的个体行为就会产生聚合效应,这是威廉•大内在其著作《Z理论》中所特别看重和强调的,也是企业文化质的规定。

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巨大作用日渐凸现出来,成为企业经营管理最深厚的基础和最持久的影响因素。有无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否拥有博采众长又独具特色、富有个性化魅力的企业文化,决定着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

海尔企业文化概述

如今,我国企业界对海尔模式的推崇已经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连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都称赞张瑞敏“张是位很优秀的中国企业英雄,海尔是一个创新的品牌”,海尔集团成功的管理模式被哈佛大学商学院作为案例教材使用,可以看出全球商界对海尔模式的肯定。

从一家濒临破产的小企业,成长为享有世界声誉的企业集团,海尔的产品行销五洲,海尔的员工来自世界各地。是什么让海尔创造出一个个骄人业绩?是什么把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3万海尔员工,聚合在蓝色的海尔旗下,忘我工作,协力进取?张瑞敏说:“企业文化是海尔的核心竞争力”。在海尔,到处可见的一条标语给人印象深刻:“迅速反应,马上行动”。这是海尔要求每一位员工必须具备的工作作风。海尔员工们认为,这八个字体现了海尔的市场观和服务观,也浓缩了海尔企业文化的力量。海尔很看重的一件事,就是“观念革命”。这种观念革命,渗透到海尔的方方面面,被海尔人形象地凝炼为富有哲理的理念。虽然这些理念大都是出自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口中,但它们无疑都在员工的精神世界中产生了强烈的回应。

海尔的文化和理念,是用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进入每个海尔员工心中的。在海尔园区里,员工们胸牌上写意地画着一张微笑的脸。“我是海尔,我微笑”这样的标语随处可见,海尔人的微笑更是让人感到亲切和温暖。

很多企业把海尔的规章制度拿回去以后发现,海尔的办法好是好,却是学不了。张瑞敏的回答是:海尔企业文化分三个层次,最外层是物质文化,看得见,摸得着;中间层是制度行为文化,如规章制度等;最深层的是海尔精神文化。精神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而海尔的价值观就是两个字:创新。确实,制度的东西可以学,但创新却无法模仿。

美国优秀企业文化的成功经验

以美国为典型代表的企业文化为我国企业文化构建提供了最好参考与立足之处。毋庸质疑,现代企业的竞争,已经进入文化经营、文化管理、文化竞争阶段。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轨迹从早期的产品经营逐渐发展到资本经营,最终将汇集到如今的文化经营与管理,而其实质就是不断地通过文化认同渗透,进而创造持久的信任。本文认为美国的企业文化构建为我国提供了参考。

麦当劳从1955年在美国开设其第一家快餐店到现在,其难以置信的发展速度和骄人的经营业绩令世人刮目相看。到目前为止,麦当劳已在全世界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几万家分店,成为誉满全球的快餐业巨无霸。它的骄人业绩取决于其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在于其“品质、服务、清洁和物有所值”的经营理念和“以人为本,顾客第一”的管理模式。全心全意推崇快捷、友善、可靠的服务,在遍布全球各地的麦当劳餐厅,只要你推开那一扇金黄色的双拱门,感受的便是服务员的灿烂微笑,干净、愉悦的用餐环境。

沃尔玛的经营奇迹同样源于其企业文化。沃尔玛将其企业文化简练地概括为8个字:“天天平价、满意服务”。短短两句话,囊括了沃尔玛的全部经营哲学,成为沃尔玛人潜心经营,驰骋市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宝库。沃尔玛人称,“我所做的一切就是为您省钱”。在沃尔玛,“顾客永远是对的”,满足顾客需要是其永远追求的目标。“满意服务”意味着向顾客提供优质优价的商品,友善的服务和一流的购物场所,沃尔玛采用最先进的电脑管理系统保证服务能够迅捷到位,拥有强大的采购部门保证质优价廉和个性化商品的及时提供,与供应商建立伙伴关系组织货源或与供应商合作生产沃尔玛自己的品牌,沃尔玛往往能够创造“超越顾客期望”的优质服务。其创始人山姆•沃尔顿要求他的员工在推行“微笑服务”中必须坚持“十英尺”、“八颗牙齿”的准则,其文化导向是十分细致的。

我国企业对国外优秀企业文化的学习和借鉴

美国模式、德国制造抑或是日本与韩国的方法,都是我国企业创造性借鉴的学习对象。在寻找适合自己的企业文化模式的过程中,我国也许会更倾向于日本与韩国的方法,日本与韩国的企业领袖们都仅仅利用了几十年时间就创造了商业奇迹,他们建立了三星、现代、索尼等国际知名企业,他们也经历了东方传统的断裂与西方势力的介入,但是他们的弊端在成功之后也暴露无遗,政府对公司行为的过度介入,造就了庞大的企业帝国,也造就了裙带关系背后的腐败。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理论,是美国的一些管理学家通过比较日、美两国企业的经营管理经验,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提出来的,从而带来了一场管理新革命,其理论和实践给当代企业管理以深刻的影响。作为一种理论,显然是舶来品。日本企业界的一些管理者承认,他们企业管理中一些人文观念是向中国人学的。比如从我国孔孟中学去了仁者亲和的思想,还从《鞍钢宪法》中学去了两参三结合的思想等。可见,日本的企业文化也是在引用与借鉴中培植的,这种吸收别国先进文化,为自己所用的“拿来主义”对我们如今以美国、日本为学习对象的企业界是有所启示的。

显然,我国企业界,对于企业文化目前迫切的不仅仅是毫无新意的学习与模仿,更重要的是如何立足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与本土文化,来考察美国、日本等企业的文化建构,我国企业不能没有自己的东西,必须迅速领会走在前面的跨国企业的文化构建的核心与渊源,并学会创新。正如张瑞敏所言“精神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而海尔的价值观就是两个字—创新”。

张瑞敏曾感悟道:“海尔过去的成功是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成功。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最核心的内容应该是价值观”,并称张瑞敏本人在海尔企业文化建设中扮演了牧师的角色,“不断地布道,使员工接受企业文化,把员工自身价值和企业目标的实现结合起来”。由此可见,海尔的创造主要是企业文化的创造;海尔的扩张,主要是企业文化的扩张。海尔的企业文化是什么呢?张瑞敏说:我的管理模式的公式是,日本模式(团队意识和吃苦精神)+美国模式(个性舒展和创新竞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精髓=海尔管理模式。

我国企业学习借鉴国外优秀企业文化的误区

中国很少有企业成功依托企业文化而建立长远的发展前景。很多企业在导入企业文化过程中存在着不少短视现象,没有真正领会其深意与内核,仍然存在着一些误区。

(一)学习中的“崇洋”倾向

对于舶来品的企业文化,不假思索的照搬国外,尤其是美国和日本的企业文化理论,显然是行不通的。完全忽略了文化的地域性与本土性,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它的产生、发展、演变,都与社会文化及其他文化,诸如民族文化,社区文化有密切的联系。比如美国文化中强调个人主义精神,以个人为本位的人权、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个人权利,十分强调个人成就和个性至上的精神,这在美国企业文化中很明显地体现出来,这显然与我国的文化有所差别,如果无视我们自己的本土文化,那么对于任何一种企业文化模式的移植都是很难有生存的可能性。就是同出东方文化圈的日本文化也与我国有较大的不同。日本文化是“文化滞后型”与“兼容并蓄型”。日本以“人”为本,美国以“科学”为本,中国以“精神”为本,这是一种差异。因此,实现国际化首先必须本土化。

(二)“形式化”现象严重

把理论简单化,表现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各项活动,颠倒了部分和全部的关系。各项活动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但决不是全部。开展各项活动,歌咏会、运动会等对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参与企业的热情是必须的。但没有统一理念的指导下,往往流于形式。如厂歌、厂训,大同小异,自以为便是企业文化,造成企业文化建设无谓的资金浪费和人力浪费。企业文化成为仅具蛊惑力的口号,是不可能领导企业长久稳定发展的。“企业文化意识”远没有形成企业的管理气氛。

海尔对文化理念内核的深入显然是走在国内企业前列的,其源自“生于忧患”的朴素哲理牢牢地根植于海尔文化构建的初始—在海尔向全体员工灌输的“全员SBU理念”上清晰地写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就是说如果你想等待无序竞争的消亡,其结果只能是你与无序竞争一起消亡。“把所有海尔人凝聚在一起,才能迸发出海一样的力量,这就要靠一种精神,一种我们一贯倡导的‘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

(三)企业化不同于CIS

虽然企业文化一词随处可见,但很多人对企业文化的真正含义还是没有理解。国人误认企业文化就是CIS。建设企业文化就是导入CI战略,但企业文化决不等同于CI理论。企业文化在于企业精神等的塑造,形成企业的一种共识。靠“炒作”与“包装”是不能建设好企业文化的。社会各界纷纷炒作CI,然而,其后使企业背上沉重的负担。在区分企业文化与CIS理论时,我们要明确把握两方面的关系。一方面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外化形式,是企业经营理论及价值观在理念(MI)、视觉(CI)、行为(BI)方面的体现,企业文化决定企业形象,企业形象也影响着企业文化,因此,对于企业形象设计的理解不仅仅是美术和广告的设计,还必须在对企业经营理论、核心价值观有深刻认识的前提下进行。另一方面因为MI(理念识别系统)是CIS最抽象、最深层的组成部分,其核心内容是企业精神,亦即企业经营活动中长期形成的、并为员工所认同的价值观念和群体意识,包括经营信条、精神标语、企业风格、经营哲学和方针策略等,这些内容正是企业文化的精髓。由此,企业文化是企业形象识别系统设计的基石。

结论

海尔文化的最外层是物质文化,中间是制度行为文化,最里面的才是一种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就是鼓励创新,就是要把中国传统文化中“儒教伦理”的“真”和现代商业进行融合,海尔提倡“儒商精神”,强调在市场经济面前不能丢掉儒家的“真、善、美”。因此,它的“真诚到永远”深入人心,海尔不仅领悟了企业文化,也参悟到了传统文化的根。

参考文献:

1.谷照明,闫红玉.海尔:中国的世界名牌[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2.孙健.海尔的管理模式[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

3.罗长海.企业文化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4.孙健.海尔的企业战略[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

5.赵曙明.中日美欧企业文化比较及跨文化管理[J].管理世界,1993

6.魏杰.企业文化塑造:企业生命常青藤[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

企业文化构建篇2

  一、企业文化的构建原则

企业文化的构建原则,是企业文化构建经验的总结和遵循的准则。它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循序渐进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是指以企业文化的现行状态为出发点,根据企业文化的发展规律和发展阶段,逐步推进企业文化的发展。这就要求首先明确描述企业文化状态的一组完备太参量的构成,其次要确定企业文化目前状态的太参量的数值,然后根据企业文化的发展阶段和发展规律,逐步推进企业文化的发展。所以,构建企业文化既不能脱离企业现状,又不能力度过大、一蹴而就。否则就会背离企业文化本身的发展规律,事与愿违,欲速不达。在物理学中,物体的运动状态取决于物体的初始状态和所受外力。与此类比,企业文化的状态取决于企业文化的初始状态和外界作用,这里的外界作用是指影响企业文化的所有因素,包括构建企业文化的措施及其执行力度。相同的外界作用施加到不同的企业文化态,就会得到两个完全不同的文化末态,这就要求我们依据企业文化的构建目标态和初始状态,随时调整外界作用的方向和大小,使企业文化的运动轨迹循序渐进。物理学中力的作用效果体现改变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

2.目的性原则。目的性原则是指按照企业的目的构建企业文化。企业的目的是追求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它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总和的最大化,不是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或分别达到最大化。企业的目的制约着企业的一切行为,构建企业文化必须服务于企业的目的。

3.前瞻性原则。前瞻性原则是指按照企业的发展方向构建企业文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企业必须以发展的、开放的姿态面对不同国家、不同企业文化的冲击,构建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协调发展的企业文化。

4.兼收并蓄的原则。兼收并蓄的原则是指在构建企业文化的过程中,要吸收国内外一切优秀的企业文化精髓,并和本企业文化中原有的优秀成分相融合,并要注意企业内新旧文化的更替和协调。

二、企业文化的构建方法

企业文化的构建方法体现在企业文化的构建步骤中,应该遵循企业文化的构建原则进行企业文化的构建。企业文化的构建内容主要包括:企业目标、企业宗旨和企业精神。

1.企业目标的设置。企业目标是指企业通过努力而希望获得的成果。首先,确立企业共同价值观,这是构建企业目标的前提,价值观是判断事物重要性先后顺序的标准,如“质量第一,顾客至上”。员工的共同价值观是企业目标的核心,企业应该在员工中确立集体主义的共同价值观,把集体、社会、国家的利益看得高于自身的利益、企业的利益,且能够用共同的信念指导统一的行动。其次,确定企业最高目标,企业最高目标是全体员工共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企业应该把对国家、社会的贡献作为本企业的最高目标,如海尔集团把“创造中国的世界名牌”作为企业的最高目标。再次,完善企业的目标系统,在企业最高目标下面,要构建将企业的经济动机与社会责任相结合的多目标体系,包括市场、技术进步与发展、社会责任等方面。

2.企业经营宗旨的构建。企业经营宗旨是企业作为社会经济单位,对其所承担的、对内和对外的义务而向社会做出的公开承诺,它反映了企业对待社会义务的、主观上的基本态度,从而反映企业存在的社会价值。是为实现最高目标所指定的企业方针和企业政策,是最高目标在企业社会义务方面的具体反映。表达企业对履行自身社会责任的决心和信心。企业宗旨是企业理念的一个组成要素,对内它是为履行社会职责而对全体员工发出的总动员,是引导和规范企业及员工行为的强大思想武器;对外它是企业向社会发出的宣言,是引导消费者和社会公众的一面旗帜。企业宗旨的内涵要阐明:企业增值活动、产品或产业、客户或市场、企业的贡献。构建企业经营宗旨时也要反映企业所在行业的特点、突出本企业的特点。

3.企业精神的构建。企业精神是对企业现有观念意识、行为方式中积极因素的总结、提炼和倡导,它随着企业的发展逐步形成并固化。构建企业精神首先要体现时代精神、体现现代化大生产对企业员工的要求,要广泛听取员工的意见,从企业的英雄人物身上汲取思想和行为的精华,要站在企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概括企业精神,反映企业最先进的管理水平,要反映出企业的团结协作、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

三、企业文化的构建过程

企业文化的构建过程是将企业文化的各个构成要素有机的链接为一个整体的过程。

1.构建表层文化。表层文化是企业的物质层文化,代表着企业的形象。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重视开发,使技术与产品不断创新;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员工的集体意识;开展典礼、仪式教育,加强企业文化的渗透,增强职工归属感与荣誉感;树立企业精神人物,选拔奖励各类优秀人员,建立员工学习的榜样。通过构建企业文化的基本层面,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

企业文化构建篇3

关键词:新常态;初创企业;企业文化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0月26日

当前,中国的经济社会已经进入“新常态”,即宣告了中国经济正迈向更高级的发展阶段,其总体呈现出增速放缓、结构化调整,以及主要驱动力转变等特征。在这个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出现越来越多的初创企业。如何推动这些初创企业良性发展,继而逐步实现初创企业蜕变升级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已经成为诸多学者和践行者关注的热点。

与其他时期的初创企业不同,新常态下的初创企业有着其独特性:一是外部政策环境更惠企,更有助于初创企业发展。十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有效地布局和应对中国经济的“高位下行”,其中反垄断的常态化有效地营造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力推城镇化,增加了市场的机会,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为公众提供了更多的创业空间;惠企减负政策的增多,特别是对创业创新扶持政策的增加,更是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二是创业者的知识结构更优化。与其他时期的“草根”创业者相比,新常态下的创业者要么就是接受过高等教育,其学习能力强且拥有良好的知识结构,能更快更好地接受新观念、新知识、新技术,继而有效地挖掘市场机会;要么就是拥有相当丰富的工作经验或社会经历,有意将自己的所看所思所学创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三是新常态下的初创企业可借鉴的经验更丰富。全球化的今天,初创者们可以利用互联网或大数据,更全面地了解或更精准地分析其他初创企业“前辈”的经验和教训,继而整合出更适合的战略。不过,与成熟的企业相比,新常态下的初创企业在资金、渠道、人才等资源方面仍然是相对稀缺的。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为了增强初创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使其能够“熬过”艰难的初创期,除了有良好的扶持政策、便利的融资环境、方便快捷的交流平台、优秀的初创企业主外,在初创企业流程尚未形成规范的前提下,加强构建有特色的初创企业文化既是抓住了企业文化建设成本最低的时机,又能够有效地规避某些初创企业文化固有的弊端,打造合适的团队。为此,笔者提出了在新常态下构建初创企业文化的几点想法:

一、追“衷”明“义”

企业文化的作用巨大。自20世纪80年代企业文化理论诞生以来,诸多的学者和践行者们都认同了“企业文化对经济的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的观点,且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构建和经营有特色的企业文化,以有效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成熟企业相比,初创企业在资金供给、管理能力和创新水平等方面都相对较弱,为了能在市场上拼打出一席之地,往往会采用“短、平、快”的策略。虽然短时间之内冒尖获利,但是仅凭这种“野蛮成长”的方式发展,缺少统一的、正确的、向上的精神支柱,对于初创企业而言,其生命周期是不长的。为此,“统一初衷、丰满理想”是构建初创企业文化的基本导向。任何一个企业在初创时期,都有成立团队的“初衷”,或是提供新产品和新服务,或是推广新理念,又或是为了实现个人价值。无论是什么样的初衷,不论这一初衷是模糊还是清晰,只要它被团队成员所认同并愿意为之奋斗和拼搏,那么它必然会成为企业成长的主要驱动力和凝聚力,而这个“初衷”即是构建初创企业文化的基本导向。有时野蛮成长的方式可能很容易实现初衷,但若要使初创企业能持续地成长并蜕变成成熟优秀的企业,还应不断地丰富企业创始初衷的内涵,丰富初创企业的理想。

当然,不管是要实现什么样的宏伟理想,初创企业都应该“重情重义”。首先,对于初创企业而言,其成长离不开所有员工的打拼。虽然福利比不上成熟企业,但初创企业应始终对鼎力相助的所有成员持感恩之心,即对成员更包容、更信任、更支持。即使在风险因素持续增多的新常态下,初创企业也不应随意抛弃为同一初衷而奋斗的成员。相应地,团队成员也应感激团队为其提供了实现个人价值的机会;其次,新常态下,初创企业若想持续健康的发展,商家与客户之间既不能只做一锤子买卖,也不能盲目听从客户。初创企业应逐渐学会倾听并理解客户的诉求,从显而易见的市场需求背后,识别、创造并提供“超越预期”的产品、服务或理念;再次,无论是在设计、创新,还是在营销产品时,初创企业都不应该采取粗暴模仿或是恶意诋毁同行的方式来凸显本企业的能力。

二、选聘“适合”的成员

新常态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早已演化成人才的竞争。对于初创企业而言,招聘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往往是企业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也是构建初创企业文化的基础条件。在招聘选材的过程中,初创企业应根据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一是尽可能地选择高素质多样化的人力资源;二是筛选出那些与企业“初衷”相匹配的人员;三是留住那些愿意与团队其他成员相互合作的人才。新常态下创新对初创企业的安身立命有着极其关键的作用。面对诸多优秀的人才,初创企业要么尽可能地选择那些知识结构优秀,受过不同文化熏陶的候选人;要么选择那些经验丰富,学习能力强,有创新思维的人力资源。这些高素质多样化的人力资源是否能为企业有效地创造价值,关键还在于他们是否愿意与其他志趣相似的人员一起合作,以实现企业不同时期的既定目标。初创企业的资源往往有限,其团队规模不大,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高速有效的运转,如果团队内每一个成员的价值观或追求与企业的初衷是相似或相同的,那么在工作中大家的劲儿就会很自然地往一处使。即使成员的个性和特长有所差别,但是一旦他们愿意与那些志趣相似的成员相互合作,那么初创企业内部的不和谐音符就会减少,企业的管理效率就会提高。在此基础上构建出来的企业文化也更容易被全员所认同。

为此,在选聘人才的过程中,初创企业不是简单地高薪雇佣最优秀的人才就万事大吉,而应在此基础上筛选并留住那些与众不同却又志趣相投且愿意相互合作的人才,以保证企业人力资源的文化匹配性。初创企业若拥有这样标准的高素质员工,那么在其投入企业使命的过程中,会得益于其整体的多样性、高素质、创造力、执行力等,相应的企业的创新效率和成功率都会大大提高。

三、组建“学习型”团队

知识经济的今天,知识早已成为了个人、企业、国家最重要的生产性要素,而目前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新知识的大量涌现更是让人们应接不暇。为此,初创企业应从创业之初就为构建“学习型”团队做准备,继而了解所在行业的发展动向,抓住新常态下的发展机遇,跟踪甚至掌握行业知识更新的内容。这样不仅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符合客观发展规律,为企业的创新奠定了基础,而且也是构建并形成健康、向上初创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在此过程中,初创企业一是应开放系统,始终重视并坚持学习,特别是应该将终身学习的观念作为企业的文化予以传承。于初创企业而言,其创业者及其团队的成员应始终秉持着不断从外界吸收先进知识或技能的夙愿,从内部学习并整合成员经验或技能的愿望,即让企业的员工从上到下的拥有强烈的学习愿望;二是应不断地增强企业的学习能力,即应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并鼓励团队成员接受相应的专业培训,保证其掌握相关的知识或技能。与此同时,还应鼓励成员打破常规,提出新看法和新思路,并将所学的知识或技能快速有效地转换成各种新知识、新产品、新服务;三是应允许企业创新失败。初创企业应明示并达成一致,创新的失败是一种必须要支付的学费,而不是一种耻辱。企业应鼓励员工创新,特别是应该以诸如奖励的方式对员工的创新努力给予实质性的支持。另外,由于初创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企业往往不会将组织的分工或负责的对象切割得十分具体,每个团队成员往往要同时负责好多项工作,所以初创企业的员工往往需要通过培养系统思维的学习方式来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行为,进而完成好既定的任务。这样做能使初创企业拥有不断学习的传统和习惯,进而逐步形成初创企业的文化。

四、构建与企业文化相适应的企业“机制”

大量的实践证明,企业文化建设流于形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被孤立地认识、设计以及灌输,即企业文化没有对企业本身进行系统地思考和决策。为此,在构建初创企业文化时,应将企业文化与企业视为有机系统,逐步构建与本企业文化相适应的实现机制。一方面初创企业的顶层应重视对企业文化的构建。首先初创企业顶层应有意识地识别、梳理并归纳企业在不同发展周期中被绝大多数员工所认同的“使命、愿景以及价值观”,然后将其与行业发展的特点以及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确定出符合时下企业发展的文化,并将此逐渐引导并融入到员工的具体行为中去;另一方面初创企业还应通过确定或调整与文化相匹配的制度安排,使企业文化在执行的过程中得到制度的保障。总之,构建与企业文化相适应的机制既是初创企业组织重视的主要表现,也是构建初创企业文化、落地企业文化的重要保障。

据相关资料可知,在我国初创企业提供了全社会70%左右的就业机会,然其市场寿命大都不长,究其因素有很多,其中不重视对初创企业文化的构建当属重要的内容。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实践中逐渐被全体员工共享的行为方式。于新常态下的初创企业而言,若要使其有效地抓住时机,就应该在努力构建成熟企业的过程中通过确定统一的“初衷”为文化构建的导向;选聘“适合”的成员为文化构建的基础;构建“学习型”的团队为文化构建的内容;以及构建与企业文化相适应的企业“机制”为文化构建的保障,进而为构建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奠定基础,实现企业文化的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1]江晓东.像金融投资一样做创新[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9.

[2]彼得・蒂尔.创业企业如何打造帮会文化[J].北大商业评论,2015.6.

企业文化构建篇4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和谐企业文化 协调 构建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执政的重要目标,并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企业作为具有很强经济活力和社会影响力的社会细胞,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肩负着重要使命。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企业的积极参与,建设和谐的企业文化更是推动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因此,本文就建设和谐的企业文化方面加以探讨。

一、和谐企业文化

企业和谐的境界是企业内部的部门与部门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企业之间关系融洽、和睦,凝聚力强,并以此为动力不断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社会上有良好的口碑和形象,又通过其优质产品,优质服务,让广大用户真正受益。这样的企业,充分体现了它的社会价值,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促进力量。

和谐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形成并用来引导和约束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企业管理思想的外展,使企业发展进入和谐状态的文化表现,其实质是企业文化的高层次体现。它是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指导,处理企业与职工、政府、新闻媒介、供应商、顾客、竞争对手、环境、社会之间的关系,积极寻求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保持企业健康成长,实现企业与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构建适应和谐社会要求的和谐企业文化,把企业建设成为和谐企业,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也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必然要求。

一方面,构建和谐企业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企业是社会的基层经济组织,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企业的发展既与整个国民经济紧紧相连,又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企业的和谐稳定为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一定要努力构建和谐的企业,而企业文化的建设在这一构建中又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营造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培养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念、思想信念和群体意识,有利于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向心力,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社会信誉,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利于化解企业内部存在的各种矛盾,建立和谐员工关系、劳资关系、干群关系以及员工与企业协调发展的关系,使企业在和谐的环境中获得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

另一方面,构建和谐企业文化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宝贵财富和资源,对外是企业的一面旗帜,对内是一种向心力。一方面,和谐的企业文化留给公众美好印象,获得社会及顾客的信任,提升企业的美誉度和竞争力,为企业的开拓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从而推动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和谐的企业文化可以在企业内部营造一个公平、信任的良好的工作环境,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有助于提高员工地整体素质,有利于企业更快的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

三、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途径

和谐企业文化的构建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企业系统中的方方面面,它包括企业的“内部和谐”和“外部和谐”。所谓“外部和谐”主要是与政府、新闻媒介、供应商、顾客、竞争对手、环境、社会之间的和谐;所谓“内部和谐”主要是企业内职能部门之间、企业与职工之间、职工与职工之间的和谐。

因此,构建和谐企业文化,就是要理顺各种利益关系,化解各种利益矛盾,不断促进企业系统中各部分和要素和谐发展。具体而言,就是应正确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1.正确处理好企业内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不同职能部门之间只是职责分工不同,但其目标都是促进企业发展。因此,各职能部门之间应互相协调、相互配合,实现各职能部门整体功能的最大发挥。高层领导应该为部门主管划分工作范围,让他们能够适当发挥,有各自发展的空间,而不会彼此冲突。高级管理层也应当起到协调的作用,为各部门制定一些共同目标,使部门主管在互相协作的基础上寻求自身的发展,实现企业系统中各部分与要素和谐。

2.正确处理好企业与职工、职工与职工的关系。职工既是和谐企业文化的主体,又是和谐企业文化的创造者。只有创造一种企业与职工和谐发展的文化氛围,才能有效降低员工的压力,消除当前企业与员工的对立情绪。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企业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强化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最终促使员工自觉地投入到企业的发展中来。第一,要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职工的根本利益作为企业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意倾听职工的心声,尊重职工的意见和建议,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第二,要充分发挥领导的作用。职能部室负责人和人力资源部门一方面协调企业利益和员工需求之间的矛盾,提高组织的活力和产出效率;另一方面他们通过协调员工之间的关系,提高组织的凝聚力,从而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第三,要关爱职工,不断改善工作条件,优化生活环境,深入开展扶贫帮困活动,积极为职工排忧解难。第四,要积极为职工之间交流搭建平台,促进职工之间互相尊重、相互理解与相互支持,在企业中营造融洽的人际氛围,形成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3.正确处理好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首先,不同的企业会根据自己的企业性质以及实际的情况而制定不同的供应商关系策略,确定符合公司战略特征的供应商。其次,让供应商更多地参与新产品的开发、参与企业的管理,共同制定质量方案,确定合作目标,从而使企业在改善质量、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水平等方面得益。第三,与供应商合作财务分析,共同分析成本、利润,共享利益、分担风险,减小对企业运营造成损害。第四,企业应鼓励自己的供应商开拓更多的市场,避免供应商伙伴对自己有太多的依赖。

4.正确处理好企业与顾客的关系。企业应该和顾客建立起长期的伙伴关系,而不是短期的成本节约。首先,企业应培养一支训练有素的职工队伍,热心为顾客服务。员工是服务的化身,他们与顾客接触程度最高,他们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到顾客所感受到的服务品质,进而影响整个公司的信誉。其次,企业应该把服务失误当作一次强化客户关系的机会,其补救措施应该着眼于顾客的忠诚度,而不仅仅认为是在处理顾客的一次抱怨。在处理顾客的投诉和抱怨时,要尊重、理解顾客,耐心倾听事实,不与顾客争执,同时要做到及时处理,减小对顾客的伤害,保持顾客的忠诚度,维持企业的良好信誉。

5.正确处理好企业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地方政府是国家的行政管理机构,是企业的管理和监督部门。企业与地方政府建立和谐关系,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国家的政策动向,另一方面可以得到政府的积极支持,利用政府展示企业的良好形象,调整其他外部关系。对企业来说,一是要尊重和服从地方政府,认真贯彻执行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积极了解国家法律和地方法规,遵守法律、法规,调节企业和国家、地方的各种关系。二是要严格依法纳税,履行应尽的义务。同时,要加强与地方政府沟通与合作,多向地方政府传递企业有关的信息和情况,协调好企业与地方政府中计委、建委、公安、工商、税务等各部门的关系,争取他们对企业的理解、支持和指导。

6.正确处理好企业与的关系。媒体是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中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一方面,企业通过新闻媒介可以了解社会动态和经营环境,获得更多的有利于企业生产和发展的信息;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新闻媒介,将企业介绍给社会,帮助树立企业形象,提高知名度,以利于企业发展。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使企业与新闻媒介之间正向关系化,企业要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与新闻媒介交朋友,加强与新闻媒介的联系,与之建立友好密切的关系。要善于把握有利时机,及时报道企业以的动态,积极宣传企业,扩大企业的外界影响。同时,当出现对企业不利的负面新闻时,企业应积极作出反应,认真查清问题,通过新闻媒介阐明观点,消除对企业的不良影响,减少损失。

7.正确处理好企业与竞争对手的关系。面对愈来愈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对符合自身行业特点的竞争对手建立完善的数据库,找出本企业与竞争对手相比存在的优势和劣势,以及竞争对手给本企业带来的机遇和威胁,及时地掌握竞争对手的动态,为企业决策提供及时地信息。但是,如果企业之间一味对抗,恶性冲撞,只可能是造成两败俱伤。企业之间有竞争,更应该有交流合作。因此,企业的管理者更应该树立在竞争中交流合作思想观念,不能把企业之间的关系简单地理解为就是你死我活的对立关系。通过交流合作,发挥各自特长,形成优势互补,实现不同企业间资质、信息、经验、市场等资源共享,从而实现企业共同发展,达到双赢或多赢。

8.正确处理好企业与环境的关系。企业是经济目标的实现者,也应该是环境保护的责任人。科学的企业发展观应该是企业与环境和谐相处,协调发展,只顾企业自身利益,不顾环境利益的企业不为社会所接受,终究要遭淘汰。企业应该把保护环境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并付诸于行动,不断增强环境保护责任,不断优化经济增长方式,努力做到清洁生产、节约生产、安全生产、健康生产,促成企业与环境相和谐。此外,企业应时刻注意企业形象,积极参加当地的道路建设、植树绿化等公益活动,加强与地方组织以及当地群众的沟通,并为当地群众提积极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和帮助。一来优化企业形象,赢得发展机遇,二来为落实我国和谐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贡献力量。

9.正确处理好企业与社会的关系。企业是社会的重要组成单元,是社会肌体的活力细胞。企业在营造自身和谐氛围时,还应该促进企业与社会和谐。企业在创造利润最大化的同时,首先,企业在遵纪守法方面作出表率,遵守环境保护法、消费者权益法和劳动保护法等法律、法规,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完成所有的合同义务,带头诚信经营,合法经营;带动企业的雇员、企业所在的社区等共同遵纪守法,共建法治社会。其次,企业要积极支持慈善事业、捐助社会公益、保护弱势群体,支援社区教育、支持健康、人文关怀、文化与艺术、城市建设等项目的发展,帮助社区改善公共环境,自愿为社区工作。

四、结束语

和谐社会,人人共享;构建和谐,事关全局。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中,我们要用足够的注意力去实现建设和谐企业的任务。

企业文化建设永无止境,构建和谐发展的企业文化建设更是没有终点。只要坚持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来指导和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化解各种利益矛盾,必将会实现企业系统中各部分和要素的和谐发展,实现企业与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罗长海:企业文化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5

[2]侯贵松:企业文化这样落地[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1

[3]余世维:企业变革与文化[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3

[4]李正光:和谐企业的文化基因[J].管理学家,2005(8)

[5]韩广彦:企业职能部门间的有效沟通问题研究[J].中原工学院学报,2004(5)

[6]胡江滨:企业文化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J].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10)

[7]杨月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6(3)

[8]屈燕妮:论和谐社会中的和谐企业文化建设[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6(3)

企业文化构建篇5

关键词:中小企业;企业文化;意义;构建

1 引言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尽管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已经勿庸置疑,但是对于许多中小企业来说,普遍有这样的误解,认为企业还小,当务之急还是生存,谈不上企业文化建设问题。其实,企业文化在本质上是企业通过价值观念和精神要素来统一员工思想,指导员工行为,增强企业凝聚力,抗击风险,推动企业发展。企业文化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保障,是一个沉淀积累的过程,并非企业大了才有企业文化。

本文通过浅析构建企业文化对中小企业的意义,以及对中小企业如何构建企业文化的几点建议,希望对中小企业起到启发借鉴作用。

2 构建企业文化对中小企业的意义

2.1 企业文化具有洗牌作用

企业文化的本质是用来引导人,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符合人的心理需求。一个企业要长盛不衰,持续发展,仅仅靠企业战略是不够的,必须要有一个渗透到企业各个领域、被全体员工认同的企业文化。举个例子来说,比如一个企业家在企业初创阶段,是通过异于常人的勤奋努力才成功的,那么,我们可以为该企业提炼出这样一种企业文化——勤奋刻苦。勤奋一定是该企业选择员工的最重要的标准。就像在《西游记》中的三徒弟,该企业老板一定更钟情于选择勤恳的沙和尚,而不是孙悟空。于是,经过这样的筛选,留在该企业的员工都是和老板一样的人——勤奋刻苦、废寝忘食。

2.2 企业文化具有培养未来竞争力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持续的活动,企业在早期就应进行企业文化规划和建设,并努力创造适宜的文化氛围,这将有利于培养和增强企业未来的竞争能力。比如,有的企业认为,目前企业没有富裕资金,所以没有能力实施名牌战略,熟不知,企业不是等大了再搞名牌战略,而是应该利用名牌战略发展企业。名牌战略是企业从小变大的催化剂,是从小成长到大的重要桥梁,而不是等到大了以后才能收获的成果。企业文化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支撑企业持续发展的立足点和动力源。一个小企业,如果想发展成大型企业,现在就必须做大型企业要做的事;想成为一个卓越的公司,现在就必须做卓越公司应该做的事情,这样才有可能成为大公司或卓越公司。

2.3 企业文化具有培养企业凝聚力作用

企业文化,不仅仅是一种准绳,一种信念,一种象征,更是一种凝聚力。它像一根纽带把职工和企业的追求紧紧联系在一起。使每名职工产生归属感和荣誉感。它是企业行为的内在驱动力,在企业运作中发挥着“无形”的作用。这种作用可以渗透到企业行为的各个方面,更快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各项经营指标。我们可以看到,松下成功了,宝洁成功了,海尔成功了等等,而这些企业成功的背后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原因,那就是强大和深入人心的企业文化这一助推器!

2.4 企业文化具有抵抗风险,帮助企业度过难关作用

通用电气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曾有过论断;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战无不胜的动力之源!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将面对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危机,但无论遇到何种危机,面对危机采取的姿态、最终发展结果却完全与这个企业的文化息息相关。只有从小培养优秀的企业文化,才能更好地帮助企业抵抗风险,激励员工同企业休戚与共,克服困难,奋勇前进!

3 中小企业如何构建企业文化

3.1 企业领导者的价值观是形成中小企业文化雏形的元素

对于企业来讲,其领导者对企业文化的形成有极大的影响作用,特别是中小企业的领导者的工作作风、工作习惯、思维方式等,对企业文化的雏形乃至以后企业文化体系的形成有很深远的影响。甚至可以这么说,中小企业领导者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企业思想,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元素。

3.2 提炼企业共有价值观

企业文化是组织成员共有的价值观与行为规范体系。特别是中小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初期,更应注意吸收和提炼企业员工的优秀品质、创新精神,注重核心领导层的理念,从中提炼企业全体员工认同的准则,使之指导企业员工实践企业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一批有共同理想的员工,也才能引导企业员工将实践个人价值到实’现企业价值的轨道上来。俗话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很多中小企业往往就是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员工缺乏共同的价值观念,对企业的认同感不强,造成个人的价值观念与企业的理念的错位,往往难以吸引与留住人才。

3.3 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

普遍看来,中小企业与员工的劳动关系处理得非常不规范,总认为“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人还不好找啊!”其实,很多中小企业最头疼的问题就是人才留不住。如果你能让员工认可你的企业,认可你的制度,认可你的文化,让员工以企业为家,有一种和谐大家庭的感觉,那么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公平的规章制度,提供合理的薪酬福利,奖罚分明;提供员工学习和锻炼的机会,让员工不断进取;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围;更应细心地给子员工关爱与激励。企业文化归根到底是做人的思想工作,它就像一只无形的手在人的精神层面推动。

3.4 企业文化的形成要注重沟通

中小企业的文化如何进行沟通与传递呢?关键要让文化从理念到行动、从抽象到具体、从口头到书面,要得到员工的理解和认同,转化为员工的日常工作行为,形成员工的良好习惯。还可以利用公司的刊物、公司的歌曲、开展企业欢庆仪式、纪念活动等,明确告诉员工公司提倡什么、鼓励什么,公司员工也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当然这也要求所有的管理人员参与其中,并成为忠实实践公司核心价值观的表率。

3.5 企业文化是不断沉淀、发展和丰富的,需要持之以恒

企业文化构建篇6

“企业文化建设”是个内涵丰富、不断发展变化的课题,由于本人还存在知识、实践等多方面的差距,还有待大家共同探讨和充实。本文将从企业文化的必要性、必然性,目标、方法,以及构建企业文化的误区等正反两个方面阐述了企业文化的定义、内容、内涵,文章阐述了构建企业文化根本思想是“以人为本”,人才的争夺是企业文化构建的核心,如何吸引人才,如何留住人才,并结合几个案例来论证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巨大的作用。以资共同研究、讨论。

1、企业文化的必要性

1.1究竟什么是“企业文化”?

我们从文化和企业的定义谈起。“文化”这一术语最早源于拉丁文的CULTURE一词,它来源于社会人类学,是人类群体和民族世代相传的行为模式、知识、信仰、艺术、道德、风俗、法律、群体组织和其它一切人类生产活动、思维活动的本质特征的总和,它是一个复杂的总体[《美国传统词典》对“文化”的定义]。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指的是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个社会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作用于社会政治与经济。

1.2企业是从事生产经营性活动的独立核算的经济单位。

对“企业文化”定义的表述具有丰富性、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国外一些学者的研究结果也各式各样。

美国当代管理学家托马斯・彼得斯和小罗伯特・H・沃特认为:“经营业绩优秀的公司可以创造一种内容丰富、道德高尚而且为大家所接受的文化准则,激发大批员工做出不同凡响的贡献,从而也就使员工产生有高度价值的目标感,这种目标感来自对产品的热爱、提高服务质量的愿望和鼓励革新,以及对每个人的贡献给予承认和荣誉。有一位美籍日裔学者认为:“企业文化由其传统和风气所构成,包括一整套象征、仪式和神话,它们把公司的价值观和信念,如进取性、灵活性等传输给雇员。”而普遍的看法认为,企业文化是一个信念、价值观、理想、最高目标、行为准则、传统、风气等内容的复合体,是一种精神力量,用于调动、激发目标对象做出贡献。

总之,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经营思想、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一种综合体。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有极大的战略意义。

2、建立企业文化的必然性

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新世纪企业发展的唯一选择。它的必然性体现在:

1.知识经济将以迅猛之势,给人类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带来一场深刻的革命。但是,知识经济的巨大威力只有在既有优秀文化,又能与社会融为一体的企业中才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2.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市场新的竞争将会因经济全球化而加剧,经济全球化对企业的经营思想、价值观念、制度建设和行为规范,都将是一种严峻的考验。因此要想在全球化竞争中生存下来,没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就很难办到。

3.企业的竞争是具体表现为产品的竞争,目前产品的竞争都集中在品牌的竞争,而品牌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企业文化的竞争和较量。企业文化较量的实体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来自比较完善的企业用人机制和良好的企业用人环境。建立新世纪企业文化,是创造和谐的企业氛围和优良的企业环境,使企业能够在新的机遇和挑战前面得以稳定、健康的根本保证。

要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实现经济、政治、文化和谐发展,是我们必须面临的重大问题。许多企业家和管理者已经清醒的看到没有优秀企业文化的支撑,企业就算有再强的实力,也难以做大做强。

3、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和方法

明确的目标是实施企业文化工程的基础。任何一家企业都不会、也不可能为文化而创建文化,而是为实现企业短期最大盈利、长期稳定发展的目标而创建企业文化。因此,以目标作为牵引,才能以此来集合全体员工的力量,凝聚和带领全体员工不断奋斗,追求卓越。企业文化的建设之所以重要,那是因为它抓住了“人”这一根本问题。

企业文化必须回答几个核心问题:

如何看待顾客;

如何看待员工;

如何思考和定义竞争;

如何考虑对社会和环境的责任;

如何考虑合作与竞争;

如何认识成本和利润等。

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统一的价值观能使企业内部成员在判断自己行为时具有统一的标准。而核心的核心是企业文化对人的管理、约束。企业如何发觉人、用好人、培育人、造就人是企业文化建设重中之重,特别是企业只要拥有了人才就会拥有一切。

众所周知,物质资源总有一天会枯竭,但是企业文化确是生生不息的,它会成为支撑企业可持续成长的支柱。世界上著名的长寿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他们都有一套坚持不懈的核心价值观,有其独特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本质体现在核心价值观上,企业成长的可持续关键是它追求长治久安的核心价值观要被接班人确认,接班人又具有自我批评的能力,这样就能使核心价值观在适应技术与社会环境变化的前提下得以继承和延续。

虽说没有好的企业文化,企业也可以成长,但没有好的企业文化的企业却难以实现可持续成长。没有文化就好像没有灵魂,没有指引企业长期发展的明灯,因而无法获得牵引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文化不解决企业赢利不赢利的问题,文化只解决企业成长持续不持续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企业能否不断长大成为世界级企业,成为长寿公司,与企业文化的建设的成败有着密切关系。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好的企业文化,它就会失去持续发展的动力。国内不少企业不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在短期内,由于一些原因,企业经营状况良好。但是,这种状况不会持续多久。上世纪80年代,陕西省有好几家知名的电器企业,如黄河电器厂,该厂生产的黄河彩电曾经一度畅销,但是由于管理落后,没有形成自己的一套企业文化,不注重创新,最终在激烈的竞争中销声匿迹。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企业取得大量优秀的人才,并留住人才,对企业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因为这些是能够推动企业实现升值人力资源,人才的争夺已经成为当前国际竞争的重要方面。然而这些人才的竞争,最重要的不是钱,而是企业文化。如果单纯以金钱报酬为标准,只会造成员工没有归属感,频繁跳槽,形成恶性循环,对人才成长和企业发展都会造成消极影响。一项全球的人力资源统计数字表明,在跨国公司中,89%辞职的人员说,他们不是因为报酬低而提出辞职的。

对于知识型的人才来说,物质不再是最为重要的东西,他们不全是经纪人,根据马斯诺需求层次原理,人的需求层次由低到高可分为五层,它们是: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尊重的需求,社交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当物质需求满足后,人就会有更高层次的需求,因此,企业单纯靠高薪,是不容易网络人才的。因为只凭高薪是无法满足他们高层次的需求的,只有企业文化才会对他们起到很强的吸引作用,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归属感。

在企业文化的构建过程中,作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必须认知,企业文化必须适应企业的发展和变化,要通过不断创新,永葆其生命力。所以管理者应明确企业的奋斗目标,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持续发展。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明确目标,做好以下诸方面的推广工作:首先,成员的同一性,要求员工要与企业保持一致,员工并非仅仅去体现他们的价值而存在,员工要有起码的忠诚度与责任感。其次,团队的重要性,要求我们必须谨慎,企业的所有工作是围绕着团队而不是个人展开的,只有团队成功了,个人的价值才能得到体现。第三,对于人的关注,从管理学的最基本观点出发,任何决策都要考虑其结果对人的影响程度。第四,控制,用于监督和控制员工行为的规章、制度及直接监督的程度。第五,给员工的报酬标准,对于员工加薪等的标准,应有明确的标准或规章。第六,对于冲突的处理,要鼓励员工公开批评。第七,企业文化更注意其成果或结果,而不仅仅是其推广过程。

因此,企业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企业发展的目标之一,并通过顺应人性的管理,来实现人和企业的共同发展。在人类社会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研究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也是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

4、企业文化的四个误区

企业文化首先是一种无形的,不是写在纸上的行为规范。对企业而言,对企业文化的投入是一种低成本、高回报的行为,它的激励作用将是非常持久的。发展企业文化,提倡企业文化,但是又要避开企业文化构建的四个误区。

1.注重企业文化的形式,忽略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是将企业的创业和发展过程中的基本价值观灌输给全体员工,通过教育、整合而成的一整套独特的价值体系,如果只有表层的形式而未表现出内在价值与理念,这样的企业文化是没有意义的,难以持续的,所以也是不能形成文化推动力的,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了深远的影响。

2.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精神,使企业文化脱离企业管理。企业文化不是单纯的塑造企业精神,企业文化是以文化为手段,管理为目的的一项活动,精神因素对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企业的生产效率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但这种影响不是单独发挥作用的,它是渗透与企业管理体制、激励机制、经营策略之中,并协同起作用的。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企业的价值观是贯穿在企业经营活动和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和整个过程中的,并与企业环境变化相适应的,因此不能脱离企业管理。

3.把企业文化视为传统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直接运用。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对家庭的归属、对权利的依赖,重感情、重面子,突出以人为本、知人善用等传统,假如将这些文化应用于企业管理,可以达到一定好处,但是中国传统文化充满了哲理和思辨,可谓左右逢源,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有一些不利于企业创新和发展的因素,如知足常乐、枪打出头鸟等,这些都是抑制企业发展的隐型杀手。

4.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创新和个性化。许多企业的企业文化大体相似,但一般都具有自身鲜明的个性或独特的风格。每一个企业发展的历程不同,企业的构成成分就不同。比如说同样是日本文化,索尼公司的企业文化强调开拓创新,尼桑公司的企业文化强调顾客至上;同样是美国文化,惠普公司的企业文化强调对市场和环境的适应性,IBM公司的企业文化强调尊重人、信任人,善于运用激励的手段。因此,企业文化的形式可以是标准化的,但其侧重点各不相同,其价值内涵和基本假设各不相同,而且企业文化的类型和强度也都不同,正因为此才构成了企业文化的个性化特色。

5、优秀企业文化的形成

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究竟具有什么样的作用,以及这种作用是如何形成的?将成为我们首先需要予以研究的一个问题。企业文化的概念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才提出的。其实19世纪工业化以来一直存在着企业文化,只是没有提“文化”这个概念而已。企业文化的定义也没有很多严格的界限,企业的价值观体现在企业的行为上,核心的东西是价值观,像发展战略、企业标志、员工行为等都包括其中,但所属的层面不同。中西方的企业文化不一样,但现在国际化趋势加强,世界变小了,文化要相互融合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

企业文化不应是企业的口号,需要企业中每个员工的学习、认同。文化最初是一个理念,然后通过种种机制,正式变为每一个员工的行为。比如为实现企业服务顾客的理念,必须每个月都要进行内部和外部顾客满意度调查、打分,结果直接关系到各个部门的考核和员工的薪水,长期下来理念就慢慢形成了文化。对于一个具有众多员工的公司,沟通与形成默契只有靠一套制度将每个人联系起来。所以说,企业文化无疑是企业管理中一个重要的因素。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它势必会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发生长远的影响,同时它也对自身以外的其它文化产生一种辐射作用。企业文化作用的对象是广泛的,并不只是局限在企业管理这一领域。

6、小结

企业文化构建篇7

【关键词】企业文化;和谐理念;和谐文化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执政的重要目标,并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优秀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不仅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需要。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如何贯彻“和谐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吸收企业的优秀文化成果,营造有时代特色和企业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是摆在企业管理者面前的需要不断思索和实践的问题。

一、构建和谐文化是建设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一种精神动力和文化资源,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建立企业文化,不是建立“机械”的、形而上学的文化,而是建立以人为本,以和谐理念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一)和谐文化的深刻内涵

“和谐”就是要以人为本,激发人的活力,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综合不同意见,化解复杂矛盾,把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企业追求的最高目标。所谓和谐文化,是指一种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以倡导、研究、阐释、传播、实施、奉行和谐理念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形态、文化现象和文化性状。它包括思想观念、价值体系、行为规范、文化产品、社会风尚、制度体制等多种存在方式。和谐文化最核心的内容,是崇尚和谐理念,体现和谐精神,大力倡导社会和谐的理想信念,坚持和实行互助、合作、团结、稳定、有序的社会准则。

(二)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和谐理念

一个企业有什么样的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就决定这个企业有什么样的组织结构、经营方式、管理制度、员工队伍和服务质量。企业在运营管理中强调“和气生财”、“和为贵”,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中,强调以人为本。因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和谐理念贯穿于企业文化形态和文化现象之中,以和谐作为企业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并以此影响其他各种文化形式,促进整个和谐社会的建设。企业在加强文化建设方面,秉承和谐文化理念,在汲取现代管理思想的基础上,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将以人为本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将企业文化建设与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形成企业共同价值观,为推动企业持续有效快速协调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

二、 构建和谐企业文化是高校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传统的国有独资企业发展成为现代企业,经过十几年的努力,高校企业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好的知名度,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积累了大量的人才资源和物质资源,并在社会上做出了较好的品牌,他们靠什么?一是靠先进的管理理念;二是靠较雄厚的物质基础,更重要的是靠本身企业文化的建立,使许多企业形成了一种创新精神、服务意识、团队精神以及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从而获得了社会的认可与回报。

目前高校企业80%是学校独资企业,大多属于知识密集型企业,其优势在于人才丰富。据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公布的统计报告,2005年度高校校办企业在册职工人数达到28.94万人,科技人员9.65万人。由此可见高校企业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主要来自高校,属于知识型员工。何谓“知识型员工”?知识型员工就是“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他们是企业发展的骨干力量,企业之间的竞争,知识的创造、利用与增值,资源的合理配置,都是靠知识型员工实现。企业独特的文化也是从知识型员工身上得以体现。由此可见知识型员工是高校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三、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重要途径

(一)企业文化要做到精神和物质的统一

企业文化的内容包含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它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将思想理念与生产经营等工作结合在一起进行,构造品德文化,提高职工政治素质。要做好企业,首先要学会做人,把“做好人”放在第一位,始终以提高职工思想素质为目标,对职工进行形势教育、境界教育、危机教育,联系实际,抓住“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怎样发展”的问题,开展教育活动,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文化兴则经济兴,经济发展最终是以文化来衡量。对高校企业来说,同样经济是肌体,文化是灵魂。没有经济实力就没有地位,没有文化就难立形象;没有文化品位,就没有灵魂,也就没有吸引力和发展潜力。近年来,随着高校企业改制的全面推进,高校企业已逐步与学校脱离,成为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承担经济和民事责任的经济主体。因而企业要健康发展,必须通过构建企业文化来达到思想认识的统一,激发职工对企业的热爱情感,增强危机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使职工和企业形成风险共担,责任同负,利益共享的合作意识,以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企业文化要做到观念和价值观的统一

企业文化应该是一种高于世俗的倡导,其最终目标是创造一个同心同德、同心协力、同甘共苦、同舟共济并能够满足职工自我发展的良好氛围。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发展首先是经济的发展,而企业文化则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以人为本是高校企业建设企业文化的最好理念和最终目标。在企业发展中,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观念,挖潜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塑造和培养每一位职工,赋予他们文化上的美德。要求员工做到:遵守纪律、诚挚谦虚、团结合作、廉洁自律、优质服务的敬业精神。

(三)企业文化要做到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的统一

企业面对经济市场的竞争,不管有多少种经营方式的选择,首先必须选择高质量、高信誉、多市场占有率的信誉品牌,而高质量产品产生和信誉度的建立,都与企业文化息息相关,应该自觉地把企业文化建设渗透到企业的质量管理中去,贯穿到诚信经营的各个环节中,制定出一套机制灵活、标准严格、考核细化,奖励到位的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的管理保证体系和诚信服务的承诺。只有这样,才能够使企业在管理上,质量上融入市场,被市场所接受。近年来有些企业根据市场和自身发展的需要,都积极主动地进行实施iso9000国际质量认证体系,注重加强内部管理,强化职工素质,提高产品质量,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打造精品工程、优良品牌。

(四)企业文化要做到道德教育与社会责任意识的统一

要培养责任意识,社会责任感的树立和奉献价值观的形成是互相联系的,一个没有奉献的人是难以尽其社会责任的,企业之所以要倡导社会责任,加强奉献教育,是因为人类的发展与进步总是或多或少以个体的牺牲为代价的,高校的校办企业一方面要为社会建设服务,为国家纳税,另一方面还要给学校上交一定的资金作为办学费用。企业肩负着经济效益风险还要做好职工的管理工作,其责任和任务是相当艰巨的。因此,建设企业文化更应强调一种健康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因为企业文化显示了两种作用力,即从避害的角度告诫人们什么是不可取的,从趋利的方面告诉人们什么是受鼓励的。应该鼓励推动职工去寻求精神生活的至高点,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该注意对职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制定相应的制度。道德上的成就应该是人生最有价值的成就,“厚德载物”是讲立人之道,自立是立人的前提,立人是自立的归宿,企业的人文精神应围绕道德建设来进行。

高校校办企业应以学校校园文化为背景,结合自身特点,以和谐文化为核心,把握人的共性,尊重文化差异,营造人与环境的和谐,不断摸索适合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模式。

【参考文献】

[1]李晓峰.论企业管理观念及其在企业经营实践中的运用.[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0,(3).

[2][美]马斯洛著,成明译.马斯洛人本哲学[m].九州出版社,2003,(8).

企业文化构建篇8

关键词:物流文化构建

Abstract:Themodernlogisticsisakindofrevolutionofideas.TakingawideviewtothemarketofChinaandthedevelopmentofthelogisticsfirms,youcandiscoverthereisinneedofthelogisticsculture.Theconstructionofthelogisticscultureneedstobedesignedwithmeticulouscareandpatience.Thewriterthinksthelogisticsprocessisrealintheactualitywhilethelogisticscultureisfalse.Itcanmakethefunctionofalogisticsfirmandpromotethedevelopmentoftheeconomy.Thistextcarriesitfromthetheoriesandthepracticeinbothsides.

Keywords:LogisticsCultureEstablishment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西方国家的连锁物流、配送制和制等形式已几近成熟,物流企业文化也渗透在每一个角落。毫不夸张地说,一个没有良好文化的物流企业肯定是永远长不大的物流企业,一个长大了没有健康文化的物流企业,不但营养不良,而且风雨飘摇。有人以为口号喊喊、写写,墙上挂挂,唾沫横飞地激扬一番,就是物流企业文化了,大错特错。有文化的企业未必都成功,但没有文化的企业注定不会成功。

一、我国物流文化的不足

中国的文明历史源远流长,现代物流文化比较欠缺。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才开始加速,特别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极大地促进了国民财富的积累;伴随着这一过程,物流业也应运而生。

中国物流文化的欠缺,当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例如政治等因素的影响不能给物流者以稳定的市场预期、法律的欠缺制约了物流关系的扩展等等。但是,如果我们从广泛意义上把上述与物流有关的制度、法律问题都视为物流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的话,那么,中国物流文化的欠缺确实是一个事实。这种欠缺的状况一直到今天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纵观中国的市场和工、商业发展,可以发现,中国文化中有良好的节俭和集聚财务的文化,但是,物流公司的利润构成、市场地位、自有资金等各方面的综合管理、分析缺乏正确的理念引导。

从物流企业发展的角度考察,我国的物流业处于刚结束起步阶段,规模上看小物流企业居多,真正从事物流业务的大规模物流企业少之又少,还没有形成象西方物流企业那样适合自己的物流企业文化。传统的经营理念还在或多或少的影响着经营者的行为,“零库存”成了理想状态,短期行为严重也是造成物流文化欠缺重要的原因。

二、物流企业文化的构建

1.重视物流企业文化建设

物流企业文化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支撑物流企业持续发展的立足点和动力源。从长远发展来看,物流企业文化对于一个物流企业的成长壮大更是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虽然这种作用常常看起来并不是很直接,但却在潜移默化中发挥效用,是物流企业发展最持久的决定因素。因为物流企业文化的核心是物流企业相关成员的思想观念,它决定着物流企业成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所以好的物流企业文化能够充分发掘出物流企业中每一个成员的潜能,激发出他们的士气。同时,物流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是物流企业无形的约束与支柱,当物流企业管理趋向团队化时,它就是物流企业内部团结的纽带、沟通的渠道,是团队之内或团队之间相互默契的“共同语言”。因此,一个好的物流企业文化氛围确立后,它所带来的是群体的智慧、协作的精神、新鲜的活力,这就相当于在物流企业的深层结构中“装”上了一台马力十足的发动机,源源不断地提供给物流企业创新、进步的精神动力。

2.物流企业的战略战术中不能离开文化

物流企业文化建设直接影响企业战略战术的实施,物流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是企业在物流企业文化观念的作用下所采取的生存战略战术,这包括企业的常规工作、管理风格及内部管理体制等诸多方面。物流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战术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优秀的物流企业文化是物流企业战略战术制订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优秀的文化能够突出物流企业的特色,形成企业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而且物流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有利于物流企业制定出与众不同的、克敌制胜的战略战术。

(2)物流企业文化是战略战术实施的重要手段。企业战略制订以后,需要全体成员积极有效的贯彻实施,正是物流企业文化具有导向、约束、凝聚、激励及辐射等作用,激发了员工的热情,统一了企业成员的意志及欲望,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3)物流企业文化与物流企业战略必须相互适应和相互协调。一个物流企业的文化一旦形成以后,要对物流企业文化进行变革难度很大,也就是说物流企业文化具有较大的刚性,而且它还具有一定的持续性,会在物流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渐强化。当物流企业制定了新的战略战术要求企业文化与之相配合时,物流企业的原有文化变革速度非常慢,很难马上对新战略战术做出反应,使企业原有的文化很可能成为实施新战略的阻力,因此在战略战术管理的过程中,企业内部新旧文化的更替和协调是战略战术实施获得成功的保证。

3.物流文化应该从小企业开始建设

物流企业文化存在于每一个企业之中,企业从一开始设立(诞生),无论是小企业和大企业,就有了文化。小物流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的关键点倒不在于文化的有无,而是文化是否成熟。每一个物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管规模大小,都必有其独特的文化雏形,这些雏形刚开始可能是来自创业者的某种直觉,它是用来指导和约束员工的成文或不成文的条例和规范,并有意识或无意识对企业员工进行灌输,使之融入企业管理行为中,自觉自愿地遵守所形成的约束激励机制,久而久之,就逐渐形成企业自己独特的价值观、道德观,从而形成一种企业凝聚力,使之推动企业高速发展,达到物流企业文化之真正内涵。所以物流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工作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共同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它是物流企业做事的方式,无论物流企业规模的大小,凡是物流企业都有物流企业文化。针对初创的物流小企业,一般不要盲目学习物流大企业的管理模式和观念。这样的物流企业文化建设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发展才是硬道理,必须注重积累,对物流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地摸索,在不形成条文不影响企业发展的前提条件下逐步完善,形成企业自己特色的物流企业文化。

4.物流企业营造全新的“企业家文化”

物流企业文化其实质是人文化,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企业家文化,物流企业经营者文化,物流企业领导人文化。没有优秀企业家就不可能创造出优秀的物流企业文化。企业家在物流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方面,静态地看,企业家与物流企业文化呈现出内在结构一一对应的关系。企业家的知识、能力和品质等要素成为物流企业文化生成的原生酵素,决定着物流企业文化的性质和风格,并制约和向导着物流企业文化的个性和发展;另一方面,在物流企业文化塑造、控制、发展的动态过程中,企业家又扮演了定位、创建、控制、变革等举足轻重的角色,从而成为某一物流企业文化动态模型中第一位的活跃因素;物流企业文化考验企业家毅力和胆略。没有优秀企业家就很难创造出优秀的物流企业文化。因此,物流企业文化建设首先应当解决好企业领导人和各层次负责人的文化观念建设问题,实现这些人的高文化素质构造。

企业管理者是物流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企业的价值观不能转变为管理者的基本假设,全体员工就无法形成相对统一的基本假设,更无从建立强势的物流企业文化。需要指出的是,企业价值观和管理者基本假设的背离也必然会引起员工思想上的混乱,导致企业凝聚力的下降,削弱企业的竞争能力。

三、结语

现代物流企业间的竞争,是科学技术和经济实力的竞争,更是物流企业文化力的较量,物流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民营物流企业迅速消亡的原因之一是因为企业内部没有形成与管理现代化相适应的物流企业文化理念和物流企业文化氛围。要构建一个积极向上的物流企业文化,使其真正成为企业发展乃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核心动力,应该在物流企业文化建设上实行全员参与的民主管理,强化企业的创新意识,培养职工的评价意识,激发职工的竞争意识,激励职工的创新意识,建设有创造力的学习型企业,打造高素质的职工队伍,营造健康向上的企业氛围。

参考文献:

企业文化构建篇9

当前我国的石油企业都已经建立起来了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多年的公司治理,我国石油企业由弱到强、由小到大,如今中石油、中石化已经跻身为世界石化百强企业,在国计民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过,随着近年来国内石油消费需求的快速增加,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也在不断加大,同时由于国际原油价格的持续走高,所以极大地压缩了我国石油企业的利润空间,给今后石油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困难。如何迎难而上,化危为机,以求获得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已经成为了摆在当前石油企业管理者面前一道必须要解决的难题。笔者作为一名石油企业工作者,认为只有充分发挥企业核心价值文化的凝聚力,以人文导向引领企业发展,才能探寻出一条破解困局的有效路径。而和谐企业文化就是当前石油企业所应着力塑造的企业核心价值文化。主要原因在于:

一、和谐的企业文化有助于实现企业的目标。石油企业的目标在于创造经济效益,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间的竞争早已摆脱了过去靠压低价格的低层次竞争阶段,企业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底蕴在竞争中正被越来越多的予以关注,而“和谐”的理念来自于中国五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融汇了儒释道三家学说的优秀思想精髓,其所提倡的与人为善理念和当前国际竞争中讲究的“多方共赢”思想在深层次上是相通的,所以,无疑将会受到更多合作伙伴的青睐,因此,有助于我国石油企业走出国门,海外发展,当然,更有助于实现企业的初级目标——追求效益了。

二、和谐的企业文化有助于推动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发展更多地是来自于创新的推动,而创新的主体是人,因此,不能实现人的良性发展,想要获得企业的发展,肯定是不可能的。而人的良性发展在企业中主要靠什么?除了福利、奖金、工资、待遇这些物质因素之外,更多地还是要靠一些精神因素的。试想,如果一个企业的员工整日生活在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环境之下,干群关系异常紧张,员工之间全是冷冰冰的,即使获得再多的物质财富,相信也没有更多人愿意多待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的。而反之,如果干群之间关系和谐,员工之间其乐融融,相信,不需要太多的物质刺激,都会有员工愿意为之付出,为之创造价值的。这样的企业,肯定会乘风破浪,大步前进的。

三、和谐的企业文化也是时代的要求。当前,我国正在努力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全国自下而上都在提倡和谐之风、和谐之气。所以我国石油企业构建和谐企业文化也是时代的要求,是顺应党和国家政府大政方针的正确行为,石油企业理所当然应该在这一政策方针指引下,发挥企业的社会担当,争做和谐文化建设的排头兵。

当前形势下,构建企业和谐文化的方式。

一、坚持以人为本,激发员工责任意识。我国石油企业脱胎于国企,在某些方面仍残存着计划时期的影子,因此,要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石油企业必须要把企业员工作为企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从管理制度上,用人机制上以及激励措施上,首先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特权、官老爷思想必须完全抛弃。企业应充分尊重员工,善待员工,关心他们的生活福利,为他们提供宽松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对那些善钻研,爱思考的员工,一定要多方设法鼓励其创新意志,催其奋进;对那些工作业绩突出的员工,一定要不拘一格,大胆提拔重用;对于那些敬业精神不够的员工,也不能挖苦打击,甚至辞退了事,而要深入到他们内心深处,了解具体原因,以促其转化,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

二、坚持继承与创新,营造和谐的企业文化。和谐的理念来自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因此,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就需要从源头上寻找,可以在系统内组织全体员工共同学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加深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并要求全体员工在充分理解儒家“忠义仁礼”的基础上,继承和发扬这些优秀的文化精髓。同时,要加大文化创新力度,根据时代特点,丰富文化的载体和功能,与时俱进地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通过组织读书会,诗歌朗诵会,乒乓球、羽毛球比赛等活动丰富员工生活,以增进员工间相互交流,营造企业和谐文化氛围。

企业文化构建篇10

1.从企业层面上来看其辩证关系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企业文化是基于企业生产经营而又依赖于生产经营的一种价值观文化。企业是一个综合性的生产经营主体,其内部所有的经济业务都是依企业的生产经营而展开的,而这只是指明了企业的经济价值观,还不是真正的价值观文化。在一个具有良好工作氛围的企业中,文化价值观念统领着企业内部所有经营活动,而经济价值观也为其组成部分。这就是说,企业文化渗透于企业的每个角落,然而,企业文化是一个抽象性的概念,在实际的企业运作中经常是被忽视的,但却每时每刻离不开它。因为,它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

2.从企业员工的角度来观其辩证性

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行为的最终指导思想,而从目前现代化发展的形势来看,企业中的员工已经不能满足于取得的经济回报了,而是需要一种被企业认可、被社会认可的成就感,因此,在当下的企业环境中,注重员工的自身价值发展是企业发展的基本性条件。只有实现企业员工的自身价值,才能在企业内部形成完整的核心价值体系,才能有效规划企业员工的思想行为模式,同时要将这种思想行为模式进行时间与空间上的延伸,让企业文化带领企业发展立于真正的不败之地。

要以人本主义作为企业文化的践行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