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设经济建设十篇

时间:2023-09-21 16:57:42

文化建设经济建设

文化建设经济建设篇1

一、文化建设是经济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保证

社会的物质生产总要受到一定的社会政治思想道德观的影响和制约,社会主义作为人类追求进步的理想制度,是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联系在一起的。我们所进行的现代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而不能偏离这个方向,这就需要建设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

二、社会主义文化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智力支持

首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中华民族亿万人民群众共同的事业,必须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人心齐,泰山移”,社会主义文化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植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间,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标志。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最重要的是全社会形成共理想和精神支柱。有了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就能使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凸显经济腾飞,用温总理的话讲:“再大的问题,除以十三亿,就成了小事情”。

其次,在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的实力,已经不是单看经济实力的强弱,而是看包括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各种力量在内的综合国力的强弱。放眼全球,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历崭露头角,全党全社会都已掀起知识创新、人才开发的热潮,使科教兴国成为全民族的广泛共识和实际行动,加强社会主义文件建设,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文化与智力支持。

三、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稳定的社会环境

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好的人际关系,努力抓好法制教育,使全体公民懂得自己的去权利和义务,提高人们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消除各种丑恶观念,普及科学知识,反对唯心论,破除各种迷信,排除愚昧,为巩固和发展现代化建设提供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

四、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必须齐抓共管

邓小平同志指出“两手抓”,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实质是协调共抓物质和文化建设。同志又强调: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是我们的基本方针。是否真正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根本方针,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和全局。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过程中,都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既要抢占物质文明的制高点,又要抢占精神文明的制高点,把发展先进文化寓于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决不能一手硬、一手软,一条腿长、一条腿短。否则,即使经济一时搞上去了,迟早也要掉下来。

五、当前,文化建设是一项极其紧迫的任务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扩大,在一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工作中,忽视了文化建设,忽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一些领域道德缺失,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假冒伪劣,欺诈活动成为社会公害,文化事业受到消极因素的严重冲击,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东西屡禁不止;消极腐败观念尚未全面有效地得到遏制,有些地方,有些方面甚至还在滋长,党风政风受到很大损害;一部分人国家观念淡薄,对社会主义前途发生困惑和动摇。总之,面对新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当前文化建设者,存在一手软的情况,在一些部门,一些地区,松懈了文化建设,片面强调经济建设重要性,究其原因,就说对“两个建设”衡量指标发生错误认识,这种人滥用经济的数据、指标去衡量、评判文化发展,他们没有用文化的层面去评判经济发展,这种现象的出现,实质就是价值观的扭曲,是拜金主义的表现。

六、大力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文化建设经济建设篇2

[关键词] 企业文化 建设

企业文化是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凝聚企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同时,它又是受社会文化影响和制约的,以企业规章制度和物质现象为载体的一种经济文化。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思想,从重视企业的组织结构、战略、制度等开始转为重视企业的价值观,体现了企业的组织行为的整体性,并受到社会政治、经济、人文及地域、民族传统等多种因素影响企业中的文化,在浅层面,体现了企业的行为方式或经营风格,其深层次代表着企业的基本价值观念。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具有自身特色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的综合体现。

对企业发展来说,文化力是一种强大的内在的驱动力。企业文化能够增强企业的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使文化力转化为经济力。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科学,自80年代初提出后,越来越引起企业界和理论界的重视,成为企业加强管理、开拓市场的内在要求。面对2l世纪市场竞争的新挑战,唯有大力开发企业文化力,企业才能够求生存,图发展,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经济与文化的一体化推进,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是现代市场经济对企业的根本要求企业只有重视“科教兴企”、“文化兴企”,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深入开发企业的文化力,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形象力和信誉度,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立于不败之地。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

1.大力培育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精神。在企业的发展壮大过程中,不断有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和经营形式的出现,比如股份制、连锁店、兼并重组、企业托管等多种形式。这些企业的运作仅仅靠产权纽带、物质纽带、利益纽带还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文化、精神、道德方面的纽带。文化、精神、道德纽带与产权、物质、利益纽带相互协调、共同配合,才能相辅相成,互得益彰。文化、精神、道德上的纽带起着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粘合力的作用。统一的企业理念、企业精神,渗透到企业的各个方面,就会变成全体员工的精神动力,并能动地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开拓力。所以,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的培育,是开发企业文化力应该重视的最基本的方面。

2.重视企业形象的塑造。近年来,在国际企业文化、商业文化界,提出了“形象营销”、“形象制胜”的概念,提出形象力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较量的一个焦点。有人还提出一个公式:企业力=商品力+销售力+形象力。所以,企业形象塑造,CI设计,成为当今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热门话题。企业在引入CI设计,进行企业形象塑造时,既要注重企业视觉识别系统的设计,又要重视企业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的制定,使企业“形”与“神”兼备,外在形象与内在理念同一。

3.重视商业文化的研究和建设。商业文化的内涵有四个方面:商品文化、营销文化、商业伦理文化和商业环境文化。这其中,要特别重视企业的商品文化,树立精品意识。商品从构思、设计、造型、款式、装潢、包装、商标,广告等方面,都代表着一定的文化素养、文化个性和审美意识,展示出一定的文明水平。任何品牌好、价值高的商品,都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商品的文化含量越高、文化附加值越大,它的辐射能力就越强。因此,应重视商品的文化内涵、文化附加值与文化特色,使商品具有文化个性。这样的商品才会受到市场的欢迎。还要重视企业的营销文化,以消费者为中心,贴近人的心理需要、精神气质、审美趣味,开展具有文化风格的商品促销活动,对消费者发挥商品文化潜移默化的感召力,使产品占领市场。

4.认真抓好教育和培训工作。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产品质量的提高,企业生产工艺流程也在不断优化,这就对员工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只有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大力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技文化素质,才能保持生产工艺流程的最佳状态,最大降低生产成本,生产出受市场欢迎的名牌产品。因此,强化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技能和职业责任的培训和教育工作,大力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就是企业文化力开发方面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企业文化应具有的特点

1.具有“和谐社会”的社会导向理念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对企业而言,党中央提出的建立“和谐社会”的实际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求企业处理好企业内外部各种关系,避免畸形发展和走极端,寻求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活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要求企业的改革主要侧重于效率优先。效率优先意味着竞争和发展。而一定的差距有利于激励竞争,过分讲求平等和均衡,就容易失去活力。第三,要求企业变简单的物质福利为以精神心理为主的管理方式;变被动管理为职工群众的自我配合管理;变单纯的以行政、经济手段的管理为经济、法律、文化约束的综合管理。第四,要求企业进一步发挥社会责任意识,不仅要求企业创造利润,还要求企业国企改制过程中的企业文化转型对职工、合作伙伴、自然环境、社会负责。

2.“以人为本”的理念

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文化,它不同于传统的以物为中心的管思想,这种管理思想把经济活动中最有能动性的人放在重要位置,在企业文化中更加重视人的因素、人的管理、人的塑造。同时由于企业文化的产生弥补了传统 企业管理的不足,使传统的企业管理更加有效。这是因为通过企、文化建设使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更具有主动性,这无疑会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更加有序、健康的进行。人本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主旨和主旋律。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本价值观不光强调充分重视人、尊重人,吸收员工参与决策,参与管理,更重要的是关注“人的能力”,重视“人的能力”培养、开发和利用,即由人本逐渐扩展为“人的能力本位”,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发挥。

3.塑造真正企业家

企业文化建设是靠人实现的,其中企业家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厉以宁认为:知识是有保鲜期的,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应该培养一批企业家,企业家要学习,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企业的成败与发展,与企业家的作用即企业家精神的实现密切关联。而企业文化以及体现在企业产品中的文化,往往表现出企业家对其所处的客观社会经济环境的一种理念。可见,企业家及其个人的文化价值标准,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资源配置决策和企业文化建设中,有作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文化是企业家个人价值标准在企业中的体现。因此,企业文化转型中提高管理者的素质非常重要,尤其是企业的主要经营领导。企业管理者应具备特有的奋发精神、冒险精神、民主精神和求实精神,改革的意识和胆识,使已有的企业文化不断创新和完善。企业管理者要能运用自身的影响力来体现管理艺术的水平,为了企业的蓬勃发展,为了建立起正确的企业文化。

文化建设经济建设篇3

一、经营性文化单位的服务管理

经营性文化经营单位的服务管理是一项基础性、常规性工作,开发区辖区面积与其它兄弟乡镇相比较小,但在文化经营单位这一块也可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有网吧9家、电影院1家、音像店3家、游戏室2家、溜冰场2家、便民信息站(e城)12家。文化经营单位也是容易引发安全生产事故的场所,为此,领导一贯高度重视,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加强对行业的管理和指导。

1、严把证照关,重点打击黑网吧,杜绝无证照经营现象;

2、加大对各种经营文化行业的检查力度,净化市场环境,消除安全隐患;

3、加强排查,准确掌握信息,及时化解突发问题,促平安,保稳定;

4、加强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文化经营单位业主的守法经营意识和安全生产意识。

二、基层基础文化建设的情况

按照区政府对镇级(街道、开发区)书记、主任责任量化考核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我们开发区对基层文化建设做了大量工作。主要是:

1、加大文化事业建设经费的投入,含基本支出(工资福利)、项目支出(各种文化活动、差旅费、劳务费等)、购置设备(信息

共享工程)、综合文化站建设前期投入共21.4416万元,占开发区20*年财政支出991万元的比率为2.18%;

2、完成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现已开放使用;

3、综合文化站建设前期已投入7.5万元,完成了大楼选址、图纸设计、可行性论证、环保项目选址、项目建设规划意见书、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和招投标等工作,预计年底建成投入使用(此事已专函送达文广新局);

4、*村农家书屋在区局的帮助下已建成投入使用,受到群众的好评,拾围村计划在年底建成使用;

5、大力推进广播电视进村入户,去年完成了*村的覆盖,拾围和莲塘面两行政村之前已完成,解决全辖区农民群众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

6、坚持“2131”送电影下乡工程,积极配合农村电影放映;

7、积极开展和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如蓝球比赛、乒乓球比赛、登山活动等等。

三、日常工作存在几个问题:

1、便民信息站、溜冰场的管理定性问题;

文化建设经济建设篇4

    关键词:路桥 经济发展 文化建设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报告把文化建设工作第一次提到了战略的高度,是对社会经济发展现实趋势的新认识、新总结、新概括,科学地揭示了文化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揭示了文化建设在国力竞争中的战略地位。文化建设对一个国家说是如此,对一个地区来说同样是如此。因此,弘扬先进文化,加大文化建设力度,建设文化大市,是提升一个地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路桥区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的背景。近些年,路桥区经济高度发展,在文化领域建设较慢,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发展文化事业对路桥区来说就显得特别重要及意义,那为什么要加强文化事业建设,如何加强文化事业建设,从而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全民素质,如开展“文化强区”建设,重视。农村文化俱乐部。建设等载体。

    1 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1.1从宏观角度分析

    每个国家有其自身的文化,所以世界各国的发展模式、发展速度、发展方向是不同的,这和文化差异是分不开的。文化对经济的影响归根到底还是基于对人的影响,受某种特定文化影响的人群将拥有一种基于此文化的思想和观念,而这种思想和观念会在潜移默化中指引这一群体沿特定方向发展。分析目前各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经济特征,即一些民族文化的特质正在成为一些公司在全球市场竞争中的核心力量,并主导着一些行业和产品,成为或正在成为世界一流或第一,而这些都跟人的因素有关。

    1.2从中观角度分析

    每个国家有自己统一的民族文化,但在一个国家内部,各地区也有其自身的区域文化,从而使各区域存在差异,发展也不尽相同,特定的文化能促进区域的特定发展,同样也促进区域特定的创新趋势,如果能准确把握好区域文化,沿特定的方向发展区域,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我国东部地区的浙江,有着比较浓郁的区域商业文化传统,其显着特点是讲求实际,注重功利,重视工商,不尚空谈。由于国家的宏观控制力度较小,浙江的非国有经济比例一直很大,同时外商直接投资较少,这就磨练了浙江的企业家与境外强大对手较量的能力,培育具有创新思维方式和。敢为天下先。、勤奋耐劳的企业家,形成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迅速发展的地域优势。

    1.3从微观角度分析

    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文化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在区域发展战略中也越来越多地考虑到了文化因素,但由于对文化的认识还不透彻,在文化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走了很多弯路。现在比较普遍的倡导就是。借文化搭台,让经济唱戏。,这种提法不错,但几乎都是在做表面工作。不管是发展旅游业,还是进行民族手工艺品的生产销售,这些都是区域特有的文化产物,不过都是属于浅层次的物质文化。我们在发展区域经济时,除了要注重区域物质文化外,

    更重要的还是要真正理解文化的内涵,抓住区域的精神文化,以这种文化来带动区域内的人群,激发人们的创新创业精神,从而从根本上带动区域经济的飞速发展。

    2 路桥区经济快速发展迫切要求加强文化建设

    区域经济发展必然涉及到各种现象和文化问题。加快路桥老区经济发展,必须摆脱传统文化观念的束缚,真正认识自然经济规律和计划经济间的传统弊端,对制约路桥老区经济快速发展的体制性因素要彻底改革。这就需要认识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对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加强先进文化建设,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文化观念。

    路桥老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必然要从增长方式上转变,即由粗放经营到集约经营的转变,这离不开文化观念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仅仅是在一定的经济系统内部的制度安排,在现实经济运行的过程中,也有各种文化因素的影响。从客观上讲,粗放经营方式是计划经济观念的必然产物。由于资源配置上长官意志的影响,导致在经济建设上脱离实际,无视区情和原有的基础和资源的状况,追求高指标、大项目,摊子越铺越大,在实际运行中完全是凭主观意志办事,给路桥老区的经济发展蒙上了阴影。从主观上看,落后的文化环境也是其滋长的土壤条件。比如在文化观念上,有的人铺张浪费,大手大脚,好大喜功,急功近利;有的人惟我独尊,我行我素;有的人自私自利,化公为私;有的人以邻为壑,损人利己;有的人不守信用,制假售假。他们那种以利己主义为文化内核的观念,使得路桥老区经济发展缺乏活力,人心涣散,纪律松弛,企业生产不景气,产品粗制滥造,没有市场竞争力,严重制约了路桥老区经济的发展。因此,只有转变文化观念,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先进文化,才可为路桥老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

    在路桥老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必须在文化观念上破除安于现状的思想和平均主义的惯性。路桥在文化观念上有很多好的东西应当继承和发扬,但也严重存在着平均主义、等级森严的价值观,中庸无为、墨守成规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自以为是、夜郎自大的心理积淀,“祖宗之法不可变”的常规陋习,以及“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封闭意识。这些传统文化观念如果不彻底改变,从传统经济体制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就会遇到习惯成自然的强大的本能的抵触,经济的发展就会步履维艰。恩格斯曾经指出:“传统是一种巨大的阻力,是历史的惰性力”。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路桥老区经济发展,建立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模式,必须从文化观念的转变开始,加强文化建设。

    当今社会,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已经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因此,从文化观念的转变入手,建设先进的区域文化,是加快路桥老区经济发展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

    3 路桥区经济发展对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

    实现路桥老区经济、社会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是改革开放政策的必然结果,是建立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努力适应这种客观要求,是路桥老区文化建设的立足点。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路桥老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3.1确立市场经济的现代观念,需要重新塑造新的文化品格

    市场经济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一种文化现象。市场经济的一些重要原则,如平等原则、价值原则、竞争原则、效率原则、法治原则、诚信原则、科学原则、民主原则、智能递增原则等等,都体现着新的崭新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念。所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树立现代的健康的文明的先进文化观念,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相承接的思想及道德体系,培育优良的职业道德,树立尊法守信、开拓创新精神,发挥社会舆论对市场的监督作用。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进一步创造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环境和条件。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加强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为目标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2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树立人才资本的文化观念

    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不断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全面推进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建设,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在路桥老区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终取决于全体劳动者的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本的培育。过去路桥老区粗放经营导致经济资源的浪费,其根源很多,但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劳动者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不高。加强文化建设,可以给经济增长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路桥老区的各行各业输送高素质的人才资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日益成为现代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21世纪,人才资本越来越发挥着最主要和决定性的作用,知识生产已经成为现实生产力的推动力、竞争力和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产品的生产、价值的提升和社会经济的增长都主要通过智力因素来实现。因此,作为智力经济核心的人才资本的开发愈显重要。物质资本与人才资本不同,物质资本是被动资本,属于递减型的消耗;而人才资本是主动资本,属于递增型,在开发利用中不仅不会减少,反而增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们要把人才资本作为一种经济战略资源,用人才观念的优势来创造人才的优势,就不能不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强调教育的基础地位,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文化建设经济建设篇5

摘 要 新经济环境下,文化力成为企业最重要的竞争力,很多企业都非常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然而,新经济环境下的企业文化建设也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对新经济环境下的企业文化建设进行了探讨,期望通过本文的写作为当前的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新经济 企业文化 困境 建设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信息生物技术的进步,新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新经济的含义是“指以知识主体为资本主要形态,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网络技术等新兴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全球化经济”。新经济环境下,企业的文化力是企业竞争力的集中体现,企业文化已经成为决定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企业综合实力的标志。但是,当前的很多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对此进行探讨,促进企业的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同步发展壮大。

一、新经济环境下企业文化的基本内容

(一)企业文化更重视团队协调与合作

在新经济环境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生产技术分工更加细化,生产环节更加繁琐,因此,员工要想体现自我价值,必须学会与团队的合作。企业也深刻认识到提高企业竞争力一个重要措施,是重视培养团队精神,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缺少了团队合作精神,员工自我价值难以实现,也不利于促进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企业文化强调企业形象的培育

企业形象对于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它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一个具备良好形象的企业才能获得长久的发展,反之,缺乏良好企业形象将不会有长远发展。当前,很多企业已经将企业形象作为生存发展的基石,逐渐改变传统的经营策略,建立起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同时注重吸引优秀人才和外部投资,并加强员工的归属感,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重视培养良好的企业形象。

(三)企业文化认同能力与收益的相统一

在任何一个企业中,员工的工作能力是有区别的,工作能力与岗位的不同,其经济收益也不相同。在新经济环境下,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根据员工能力确定经济收入,并强调差别收益的合理性。在企业中有的员工持有公司的股份,所获得的收益属于资本收益,而有的员工则是按劳取得报酬,属于劳动收益。员工之间技术能力和知识水平的不同,所取得的收益具有较大差别,这也是与新经济环境下企业的健康发展相适应的。

(四)企业重视生态文化的建设

当前,我国对生态环境建设极为重视,并大力倡导低碳生活,进入绿色时代。因此,生态文化建设也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重视生态文化建设,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提高产品的生态含量,减少废物的排放,注重保护企业周边的生态环境。企业文化只有与生态文化相结合,制定实施“绿色”发展战略,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新经济环境下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的困境

第一,缺乏对企业文化的正确认识。首先表现在认为企业文化不能带来经济效益,搞企业文化建设既浪费资金又浪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没有任何作用。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的重要精神支柱,是增加员工向心力的重要力量,具有重要的管理价值和作用,很多企业对这一点并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其次,过分依靠企业文化建设带来的积极效果,认为搞好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就能够解决一切问题,这种认识也是不正确的。

第二,企业文化建设流于形式。部分企业文化建设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也没有对企业文化的内涵进行说明,往往只是搞一些口号、标语宣传,认为就是文化建设了。应当说不少企业在口号宣传、组织员工活动方面花费了不少力气,但这些只是形式上的企业文化建设,并没有做好最本质的东西,如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的经营理念等都还欠缺。一些企业仅仅是将传统的做法改头换面,就充当企业文化了,使企业文化建设流于形式,缺乏实质。

第三,企业文化建设缺乏诚信。诚信经营是一个企业的生存之本,同时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部分企业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往往不择手段,生产假冒伪劣产品,以次充好,欺骗顾客。企业文化建设中严重缺乏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四,企业文化建设受到信息化的削弱。当前,很多企业的生产、办公都实现了高度信息化,各个员工之间往往通过网络进行沟通,在这种新经济环境下,人与人之间直接交流和沟通的机会大大减少,无法形成对企业价值理念的深刻认识。很多企业文化只是体现在网络文字中,因此,员工很难形成对企业正确的认识,与企业价值观背道而驰,影响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关系,削弱了企业的凝聚力,也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

第五,缺乏完善的法律制度和市场经济文化环境。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法律制度还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较大的人治现象,而新经济是法制经济,法制不完善必然给企业的文化建设带来很多问题,如投机行为、诚信缺失等,没有形成良好的市场经济文化环境。

三、新经济环境下构建企业文化的策略

(一)企业经营者更新理念,发挥企业文化建设中领导作用

面对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和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企业要在这种环境下生存就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顺应企业发展潮流,要有先进的发展理念,不断的增强企业的文化底蕴,才能促使企业具有长远发展的战略眼光。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企业经营者要发挥核心领导作用,使企业文化发展顺应时展潮流,提高企业员工的文化综合素质,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在企业中创造学习条件,营造文化学习氛围

为了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企业要努力为企业员工创造学习的条件,提供员工学习知识的一个平台,如可以为员工提供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便利性,根据市场发展的需要,随时对知识进行更新,鼓励员工积极的学习知识,促进专业知识、各种技能的不断更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使员工具有竞争意识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对于积极为企业文化的发展积极贡献的员工实施奖励,从而激发企业员工学习文化的热情。

(三)企业内部建立规范的行为约束机制

新经济条件下,企业要建立相应的行为约束机制来对企业员工的行为进行规范。对企业的员工行为的规范有利于统一企业员工的行动,促进员工责任感和团结意识的形成。对员工不良行为的纠正,有利于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促进员工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使外在的行为规范变为员工内在行动的需求,避免各种不良行为的再次产生,有利于企业的正常运作和发展。

(四)重视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有机结合

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要重视企业文化的发展,应明确意识到企业文化的发展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意义,企业文化的发展能够促进企业管理的发展,使企业管理更加的高效。企业应坚持文化发展与企业管理的有机结合,选择企业管理模式时要考虑到文化的多样性,企业员工不同的文化理念。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鼓励员工参与到管理模式的设置中,在尊重不同文化的基础上选择适合员工的管理模式,这样既可以选择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同时也能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

(五)在全社会努力营造文化学习氛围

在新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的发展,是在一个大的社会背景下进行的,需要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营造文化学习的氛围,对企业的发展给予一个外部强有力的支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会面临各种挑战和创新,要鼓励人们不断的学习知识和技术,不断的进行创新,在全社会努力营造这种学习氛围,推动文化的不断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企业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也日益增加。同时也应当看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应从完善市场经济文化环境,健全法制等方面入手,切实增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孙耀君.西方管理史.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2]沈翠珍.中小企业文化的培育和企业形象的塑造.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3).

[3]陈祝平.新经济、传统经济与企业文化管理.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4).

文化建设经济建设篇6

关键词:市场经济  企业文化  建设

        0 引言

        企业文化是在一个企业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延续性的共同的认知系统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它使企业员工之间能够达成共识,形成心理契约。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驱动力。纵观中外成就斐然的企业,无一不拥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可以说,企业文化建设是事关企业生存、发展的大事。如何建设具有自己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应该引起每一个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1 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建设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管理理论、群体意识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总和。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竞争法宝。一个没有企业文化的企业是没有前途的企业,一个没有信念的企业是没有希望的企业。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文化建设既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又是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方面。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企业经营理念的培育,是企业员工思想道德风貌的升华。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使企业员工人文素质得以优化,从而推进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增长。为此,要从企业发展的实际出发,树立科学发展观,培养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形象,建设具有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

        2 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企业的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作用,也是企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企业文化建设,将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健康发展注入持久的推动力。企业文化对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作用具体体现为以下6个方面:

        2.1 导向功能。企业文化能对企业整体和企业每个成员的价值取向及行为取向起引导作用,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企业成员个体的思想行为起导向作用;二是对企业整体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起导向作用。

        2.2 约束功能。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企业文化的约束不是制度式的硬约束,而是一种软约束,这种约束产生于企业的企业文化氛围、群体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这种软约束,不但可以降低企业员工对制度约束的逆反心理,而且可以创造出一种和谐、奋进的组织氛围。

        2.3 凝聚功能: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是指当一种价值观被企业员工共同认可后,它就会成为一种黏合力,从各个方面把其成员聚合起来,从而产生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每个员工的思想感情和命运与企业的安危紧密相连,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与企业同甘苦共命运。

        2.4 激励功能。优秀企业文化把尊重人作为中心内容,以人的管理为中心。优秀企业文化具有使企业成员从内心产生一种高昂情绪和奋发进取精神的效应,从而激励企业员工为实现自我价值和企业目标而不断进取。同时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创造出一种和谐、民主、激励变革和超越自我的环境,为员工的创造性工作提供条件。

        2.5 辐射功能。企业文化一旦形成较为固定的模式,它不仅会在企业内部发挥作用,对本企业员工产生影响,而且也会通过各种渠道(宣传、交往等)对社会产生影响。企业文化的传播对树立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很有帮助,优秀的企业文化对社会文化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2.6 品牌功能。企业文化和企业经济实力是构成企业品牌形象的两大基本要素,它们是相辅相成的。

        总之,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培育起来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精神、发展战略、经营思想和管理理念,是企业员工普遍认同的价值观、企业道德观及其行为规范。我们要建设具有持续发展潜力的现代企业,就必须坚持两手抓,一手抓企业经营管理,一手抓企业文化建设。

        3 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我国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企业文化建设相对滞后,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文化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重形式轻内容的倾向。如从企业识别系统来看,一些企业还停留在低级视觉识别系统的层面,即只是将有关标志、标准色等基本要素规范应用于办公场所和交通工具等方面,而在最关键的理念和行为识别系统方面差距很大,即在经营哲学、行为准则和活动领域,特别是企业精神等的理念识别系统方面还刚刚起步;在企业组织制度、管理培训、行为规范、公共关系、营销活动和公益事业中体现并贯彻企业精神等行为识别系统方面还几乎是空白。事实表明,企业文化建设的情况是与企业的发展现状相适应的,一些企业只注重经济效益而轻视企业文化建设,使企业的文化建设基础相当薄弱。这也从一个方面印证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4 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则

        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有着如此重大的意义,那么应如何建设企业文化?

        4.1 要重视历史传承与自身发展创新。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建设企业文化,就应从那浩瀚的文化海洋中撷取那些闪闪发光的历史明珠。例如我国古代的孔孟文化对当今世界的发展就依然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十九世纪、二十世纪欧美的企业管理理论、二十世纪中后期日本的企业管理思想都是值得深入研究和借鉴的重要领域。同时,还应对本企业发展过程中产生影响的管理理念进行深入分析、概括和提炼,从而构建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海尔的“无私奉献、追求卓越”就是一种体现着鲜明时代特点的优秀企业文化结晶。海尔集团就是凭借着这一超群的理念,使自己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飞速成长为国内家电业的龙头,在国际上拥有重要影响力的跨国企业集团。

        4.2 让员工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以“科学管理之父”——泰罗为代表的管理大师们创建了系统的科学管理理论。管理研究的对象小至生产工人的每一个生产操作动作,大至整条生产线的科学组建,从而使生产效率得到了空前的提高。这种管理理论至今仍在广泛应用。但科学管理的指导思想是把工人等同于生产工具和生产设备,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制约了员工的创造力,其结果必定影响企业的发展。优秀的企业文化就是要在企业中牢固树立人本观念,要让企业的员工成为企业的主人,让他们深切感受到企业的命运与自己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使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创造性地工作,去坚持不懈地研究如何更好地工作,而不是在现有的制度、规范的制约下不思进取地被动劳动。

        4.3 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社会效益。企业经济效益的取得必须同时兼顾社会效益。上世纪中叶,日本汽车在欧美汽车大国强势登陆,并很快得到用户的青睐,其中的主要奥妙在于日本汽车生产企业,在产品的研发过程中充分考虑了节能这一社会效益,经过半个世纪的实践,这种节能理念早已成为世界的共识。节能是关呼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性问题,而汽车燃油的节约,不但为车主节省了燃油费用,同时意味着尾气排放的减少,对于环境的保护同样具有重大意义。日本汽车产业界重视社会效益的理念,使他们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取得了丰厚的经济回报。无数事例证明,那些只顾企业自身利益而忽视社会效益,污染环境,浪费资源,不能为用户提供优质产品、良好服务的企业,必将被消费者所唾弃,被时代所淘汰。

        5 企业文化建设要求

        5.1 企业文化建设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和机遇,企业决策者要高度重视、不失时机地搞好企业文化建设。要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研究制定出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和实施方案,学习借鉴优秀企业文化的经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带领员工为把企业建设成为一个管理科学、企业文化优秀、充满生机活力的企业而努力奋斗。

        5.2 企业文化建设要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心。企业文化建设要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要求,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心。通过企业文化建设,转变员工的思想观念,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调动员工的生产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使企业的产品和企业的服务满足社会需求,在市场中实现企业的自身价值,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文化建设经济建设篇7

2003年,英国政府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指出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经济产出[1]。英国政府虽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但并未对其内涵进行明确界定。随后,英国环境专家鲁宾斯德(2008)对“低碳经济”作了定义,他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模式,其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创新,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朝向高效能、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2]。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绝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是意味着企业管理要进行变革,一种新的企业管理模式——低碳管理应运而生。任何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都要求与之相适应的先进的企业文化,因此基于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企业文化建设是石油企业所面临的且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二、低碳经济对石油企业文化的影响

(一)低碳经济对石油企业经营观念的影响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经济形态,石油企业作为高耗能企业,对碳的依赖性很高。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如何减少碳排放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中国理应承担温室气体减排的国际责任,降低碳排放和能源消耗。因此,发展低碳经济的“倒逼”机制会促使石油企业树立低碳发展理念,降低对高碳能源的依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

(二)低碳经济对石油企业物质文化的影响

在低碳经济大趋势下,世界各国纷纷制定相应的低碳环保标准,旨在加强环境监管。由于碳排放的严格限制,特别是碳税、碳关税越来越高,使得石油出口企业在出口高能耗产品时受阻,对其生产高能耗产品的生产过程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此外,随着低碳消费理念在社会公众心中越来越深入,低碳产品必将越来越受欢迎,消费者对低碳产品也会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三)低碳经济对石油企业日常运营管理的影响

低碳管理要求石油企业在日常运营管理中削减开支、厉行节约,如削减差旅开支、降低照明及供热能耗、进行远程办公与电话会议等,使企业日常运营管理活动低碳化。同时也要求员工个人行为低碳化,比如尽量多坐公交和公司班车少开私车,打印时尽量多使用双面,用纸时尽量多使用环保纸,用餐时要量需而取、减少浪费,上班时不打私人电话,随手关灯、关水、关门窗,下班时关闭电脑及显示器等等[3]。

三、我国石油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与不足

(一)企业文化建设流于形式

一些石油企业认为企业文化是表面文章,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因此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在文化建设上;一些石油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就是进行标识建设、出版期刊、举办文娱活动,营造良好的外在形象,比如单位墙上、车间内、办公室都是“诚信、创新、团结、奉献”等标语口号;还有部分石油企业搞形式主义,简单地把以前的做法通过修饰变成新的企业文化。这些认识实质是没有领悟到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管理思潮的价值所在,没有认识到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导致企业文化表象化、空泛化,不能落地生效。

(二)文化建设随意性强,缺乏传承性

一些石油企业视文化建设为“摆设”,可有可无,十分随意,往往只注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发展。同时,受周围环境影响较大,盲目跟风,导致企业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4]。此外,企业领导是企业文化的制定者和推行者,领导个人意愿一旦不坚定,就会使得企业文化建设出现中断,失去连续性。特别是领导层的更换,导致企业经营理念发生变化,原有的企业文化难以传承下去,再加上企业员工的流动,使得企业文化难以在员工中长久的扎根。

(三)不重视员工的参与

一些石油企业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脱离企业实际和员工心愿,文化建设不切实际,企业文化体系如同空中楼阁。在基层员工看来,这些企业文化体系,不仅离自己很远,而且参与与否区别不大。企业文化建设忽视员工的心态,闭门造车式的提炼编造,然后再强制性宣贯洗脑,这样只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四、低碳经济背景下石油企业文化建设思路

当前,低碳经济是大势所趋,企业作为最重要的市场经济主体,应勇于承担节能减排的责任,而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具有导向作用,因此石油企业必须加强低碳文化建设。

(一)树立低碳文化建设理念

“低碳”意识的培育和低碳理念的形成对于企业实现低碳化经营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石油企业要树立低碳文化建设理念。在低碳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全员参与的原则。第一,企业领导层是企业文化的制定者和推行者,低碳文化理念首先要渗透到领导层,才能最终成为公司的企业文化。同时,加强对员工的宣传教育,使员工形成低碳意识,逐步转化为低碳行为,督促员工学习低碳技能,养成良好的低碳生活习惯;另外,企业领导要实行激励措施,用激励的方法去引导员工的日常行为,使员工的行为逐步达到低碳文化的要求。第二,在员工中推广低碳价值观和低碳文化。对员工进行低碳文化培训,强化员工对低碳文化的认识,让低碳理念植根于员工的心理。第三,发挥石油企业各个职能部门的作用,让各个部门积极参与低碳文化建设。低碳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复杂的工程,需要各部门参与其中,因此,领导者需要组织各个部门积极参与到低碳文化建设中来,发挥各部门的资源优势建设低碳文化。

(二)制定石油企业低碳文化制度

石油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存在“三高”现象(高耗能、高污染、高投入),低碳文化的推广有利于更好的指导石油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实现清洁生产,进而树立良好的企业低碳形象,提高企业竞争力。低碳文化制度化,可以给予低碳文化合法的地位,形成强有力的约束力,从而有利于保障低碳文化的有效实施[5]。此外,企业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来保障低碳文化制度化,更好的保证低碳文化有效实施。

(三)推进石油企业技术创新“低碳化”

技术创新研发投入较少是我国石油企业低碳文化建设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进而影响了低碳文化的建设和实施效果。石油企业是我国能源的主要提供者,但同时也是能耗大,特别是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的企业,所以,石油企业要不断探索开发低碳能源,推广使用清洁型能源,如天然气等;实现循环利用,推广资源再利用技术,如余热回收等,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不断加大科研投入,推进低碳化能源的研发,坚持走“低碳化”道路,实现高碳能源向低碳能源的转变,缓解温室气体对气候的影响,在日常生产经营中推广清洁生产,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石油企业不仅要追求公司利润,也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具体来说就是指企业在盈利,对股东负责的同时,也要积极主动的承担对社会和环境的责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更要注重对社会环境的负责,积极参与到保护社会环境的活动中来。低碳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发展的趋势,石油企业要积极顺应这一趋势,开创新技术,研发新材料,使用绿色环保产品,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树立良好的公共形象,使社会公众对企业产生深刻的认同感,从而提高企业的赢利水平[6]。

五、结论

文化建设经济建设篇8

一、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推进农村文化建设

对于一个地区,如果政府不提供任何文化服务项目,它同样有着文化存在,这主要有以个人和家庭的非正式文化和企业组织的文化服务活动的准正式文化,非正式文化主要依靠自发性机制,但由于市场经济体制本身带来一些社会问题,一些不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也在社会文化中客观存在,因此客观上就需要管理部门对文化活动加强指导和引导,要制定政策,加强组织和管理,把群众自愿自发的文化活动引导到正确健康的发展方向上来。这就需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协调社会各方力量,夯实文化发展的物质基础,建立政府主导下的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

1、政府投入机制。政府投入机制是发展农村文化的重要渠道,承受着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政府如何实现宏观政策的正确引导和约束,或者抑制文化过分商业化的发展势头,进一步为政府向居民提供服务,居民支持社会发展打造一个和谐的环境,各级政府设施的投入,要将服务于居民群众作为政府工作的一件实事来抓,并承受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实现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同步发展。

2、部门投入机制。各职能部门加大投入力度,如宣传部门可以打造良好的信息接收环境,工会、青年团、妇联等部门要做好相关文化活动的协助,文化、体育要负责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和设施的建设,民政、公安等部门也要出人出物,抓好文化建设中的相关服务,各部门要认真落实和广大群众密切相关的职能、任务,按照服务基层、服务大众的原则,形成各部门共同来关心文化发展的良好局面。

3、整合地区资源。整合资源,就是要整合当地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共同投入当地建设。要将文化建设与地区优势紧紧联系起来,建立起双向互动、互惠的双赢机制。四是借助社会力量。文化事业社会办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个基本规律,以社会之力投入文化事业建设也是我国一些地方的成功经验。要本着文化事业大家办的宗旨,特别要利用社会力量为文化建设献计献策,募集资金,通过政府倡导、舆论宣传、出让冠名权等形式,组织动员热衷于社会文化事业的企业家、个体业者,为文化建设出资出力。

文化事业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是创新工程,是民心工程,是旗帜工程,必须不遗余力地搞好建设,成为凝聚人心的一项重要工程。特别是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只有在建立起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文化建设投入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建设中的实际问题。

二、夯实群众基础,推进农村文化建设

1、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一方面体现在政府核心上。要认真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实践科学发展观。利用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发挥好对各项文化活动的政治导向作用,在方向上把握原则,确保有序进行。另一方面体现在党员在先锋模范作用上。党员应成为群众基础的骨干力量,在文化建设中献良策、做实事、奉爱心、尽义务、树旗帜,通过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教育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动员群众投入到健康向上的文化建设工作中来。

2、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发展将呈现更加丰富的形式,一方面要求我们深入到广大群众中去,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爱好、才能和需求,并将所取得的数据和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另一方面要根据所在地域居民特性,按照不同的管理对象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另外还要加强教育,努力提高群众文化水平和文化素质,进一步增强党和政府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3、发挥文化志愿者的骨干作用

文化志愿者是随着文化建设的需要应时而生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无私奉献,积极参与,组织发动,出资出力,特别是有的志愿者为社会奉献一技之长,真诚为社会服务,因此,我们应当通过广泛宣传和发动,便更多的群众参与到文化志愿者行列中来,逐步形成关心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现代文明理念。

三、结论

总之,为了进一步搞好文化建设,推动农村经济不断向前发展,在文化建设事业中,要注意如下几点:

1、领导重视是关键。党委、政府要坚持贯彻中央提出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动摇,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与管理,形成各级党政部门齐抓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推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协调发展和进步。

2、规范管理是根本。要充分认识到文化设施不仅要建好。更要管好用好。不仅要形成完善的配套的管理制度和办法,且须与时俱进,不断进行制度创新,机制创新,队伍的高素质作用于设施的高效能,拉动事业发展的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实现一流设施的软硬件资源优化配置,相得益彩,使有限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文化建设经济建设篇9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并为全体员工共同信仰和遵循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一个企业独有的传统和风气,是企业内部指导和影响个人行动的思想与信仰的集合,其中包括企业环境、规章制度、道德规范、企业精神、企业目标、企业形象等。

21世纪是一个不断学习创新的新经济时代。谁拥有文化优势,谁就拥有竞争优势、效益优势和发展优势。实践证明,成功的企业都有自己优秀的企业文化。《财富》杂志曾指出:世界500强企业胜出于其他公司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公司善于给它们的企业文化注入活力,凭借着企业文化的力量,这些公司保持了长盛不衰。中国也是如此,海尔、联想的不断发展与壮大,正是得益于其独特的优秀企业文化。民营企业做不长,长不大,问题正是出在企业文化上。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思想、理念,企业没有文化,就像一个人失去了精神动力。因此,要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尤其要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这样才能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从而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使企业充满活力,永远处于不败之地。

二、新经济时代企业文化应体现的特征

新经济时代,经济的动态性、竞争性、创新性、增长性大大加快,使得企业文化也随之发生深刻的变革。在新经济时代应赋予企业文化什么样的时代内涵和风格,这就需要充分考虑企业所处的地区、行业发展状况、员工素质等相关因素,在吸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外国文化、学习借鉴优秀企业经验的基础上,塑造一种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

(一)注重诚信原则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历来把诚信视为传统美德。在市场经济中,诚信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已不必多说。海尔的名气正是在“真诚到永远”的价值理念支撑下打造出来的。现代企业必须把“诚信”放在重要的位置,通过诚信建设来提升企业文化水平,促进企业不断发展。

建设诚信的企业文化,企业家应率先垂范。对于企业家来说,信誉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可以取信银行和客户,团结周围的人,在企业合作中尤其重要。企业家应成为企业诚信经营准则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企业员工的诚信也必不可少。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诚信经营知识培训,使员工真正认识到诚信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企业文化、诚信道德渗透到商品的质量、设计、包装、广告及服务等各个环节,渗透到每一个员工的内心深处。

(二)体现“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要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充分挖掘、发挥、调动人的积极因素,使人成为组织管理的主体并发挥主导作用,促进人实现人生价值,并得到全面发展。企业文化建设要体现企业价值,也要着眼于塑造人、培养人。企业应营造一种适合于员工发展的氛围,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激励人,开发人的潜力,并且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员工,而这种氛围最根本的体现是企业的经济效益,最终回报社会。

(三)确立创新观念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的作用得到空前强化,并升华成一种社会主题。由于企业文化的独特性将越来越表现为企业的差别化战略和核心竞争力,创新变成了企业的生命源泉。

建立创新文化,企业领导者应首先创新观念,并将先进的观念转换成每个员工的创新精神。企业应鼓励冒险与革新,让员工有选择的权利,有犯错误的权利,有通过自己的勤奋获得利益的权利。海尔文化堪称创新文化的典型。张瑞敏对海尔文化是这样表述的,概括成两个字:创新;概括成四个字:不断创新;概括成六个字:永远不断创新。创新是海尔之魂。诺基亚也非常提倡创新。公司设有诺基亚创新奖,每个员工有任何想法都可以上报,公司会请专业部门对想法进行评估和实现,一些好点子甚至可以申请专利。

(四)构造无边界组织

目前我国部分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集团,组织基本上还属于金字塔型结构,严重,致使企业管理效率低,极大地挫伤了下属的积极性,已经无法适应新经济的要求。如今,无边界组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能够有效运作,具有敏捷、灵活、快速、高效的优点。美国通用电气公司通过“无边界行动”及“零层次管理”,把公司原来的24个管理层压缩到6个,瓦解了根植于通用组织的官僚系统,不但节省了大笔开支,还有效改善了企业管理功能,企业效益也大大提高。

在现代企业中,授权与民主管理已成为一种趋势,一个平等的企业能降低企业内部的信息阻塞,增加所有员工的主人翁精神,更大程度地发挥员工的创造力,还能更早地发现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五)创建学习型组织

知识经济条件下,学习越来越成为企业生命的源泉,企业不再是一个终身雇佣的组织,而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组织”。这就需要一种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文化氛围。

学习型企业最重要的是崇尚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浓厚的学习氛围,是企业文化特色最为重要的体现。学习型企业总是孕育着蓬勃向上的生机。学习型组织的运行,首先必须加大培训和学习的投入,将人力资源的培训开发视为事业持续成长的前提;其次必须制定周密的学习规划,将内培和外训结合起来,从企业家到普通员工都要有学习目标,将员工教育及训练提升到一个较高层次。此外,还应提高团队精神,通过团队学习,把分散在每个员工头脑中的知识、经验和信息整合成巨大的知识力量,提高团队智商和个人的认识水平。

(六)形成自己的特色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某一特定文化背景下产生的独具特色的经营哲学和行为理念,它应该是企业的个性化表现,不是刻意寻求统一化模式,不是随波逐流,更不是迎合时尚的标语。企业文化只有形成特色,才具渗透力和生命力,才能长盛不衰。大凡成功的企业,都有独特的文化个性。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完整地标识自己,就必须建设符合自身特点的、个性鲜明的企业文化,并保持企业文化发展的后劲和生命力。

企业文化要形成特色,首先要密切联系本企业实际。包括企业所属行业,企业的发展历史、发展战略,企业的优势和弊端,企业的生产方式,人员素质等;其次要突出重点。如宁波雅戈尔集团的“装点人生,服务社会”,北京同仁堂的“济世养生”“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既有行业特点,又独具文化底蕴。

三、新经济时代企业文化的建设之路

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管理者和员工承认、接受并真心实意自觉实行的过程。企业文化建设要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细致、扎实、长期的培育工作,切忌“一哄而上”“一刀切”。

(一)高层管理者的支持

高层管理者,尤其是众人仰慕的企业家,其行为和能力对企业文化影响力的发挥起着重要作用。企业家不仅是企业文化的塑造者,也是企业文化的管理者、倡导者和变革者。缔造优秀的文化,一方面,企业家要起到示范表率作用,做到身体力行。另一方面,也离不开企业高层管理者的积极倡导和精心培育。管理者能否把握好自身的管理角色,实现自我定位、自我约束、自我实现乃至自我超越,关系到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

(二)完善文化管理制度

企业文化不能仅停留在理念宣传阶段,只有把它制度化才能根深蒂固。首先,制度化的管理应从点滴做起,各层管理者都应从本职工作出发,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其次,要建构文化沟通网络管理制度。要使企业文化在企业内部顺畅地传递,需要良好的沟通网络,可以通过条幅、标语、口号、标记、雕塑等形式制造氛围。此外,像例会、培训、表彰大会、老板给员工写信、建议、报告、反映意见、习俗、仪式等也可作为传递的有效通道,要让员工深刻理解企业文化并付诸实践。最后,要使文化管理制度充分体现团队合作精神。企业文化的目标是企业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做到互相忠诚、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由此达到积极健康、活泼和谐的目的。在分工日益精细的现代社会,只有团队合作,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才能使企业健康发展。

(三)让员工认同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让文化从理念到行动、从抽象到具体,要得到员工的理解和认同,转化为员工的日常工作行为。优秀的企业文化需要优秀管理者的缔造,更需要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共同遵守和自觉贯彻,否则,就无从谈起。企业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要得到大家的认同, 关键在于让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企业领导者应创造各种机会让员工参与进来,共同探讨公司文化,群策群力,集思广益。企业领导者还应广泛宣扬企业文化,可以采取一系列有效形式,让员工深刻理解企业文化并转化为日常工作行为。

(四)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企业综合能力的体现,是企业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首先要完善企业文化的硬件设施,包括企业面貌、工作环境、生产设施以及员工服饰等等,是企业文化的直观表现。硬件设施应该贯穿企业理念精神的基调,体现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实力展现企业的风采。优美的企业面貌、舒适的工作环境和整齐的着装能给人良好的感官印象,不仅使员工产生一种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继而形成向心力和团队精神,而且能吸引顾客、获取意想不到的效果,从而使企业形象大为增色。其次要加强对外宣传,通过各种媒体及企业自身的对外宣传活动,宣传企业文化,推广企业理念,反映企业整体面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进一步提高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

(五)培育首席文化官

文化建设经济建设篇10

为贯彻落实《江苏省*-2010年文化大省建设规划纲要》,促进文化大省建设,根据《国务院关于支持文化事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国发〔*〕41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如下文化经济政策。

一、继续征收文化事业建设费

(一)各种营业性歌厅、舞厅、卡拉OK歌舞厅、夜总会、音乐茶座、录像厅、游戏厅、游乐场和高尔夫球、台球、保龄球、网吧等娱乐业场所,按营业收入的3%缴纳文化事业建设费。

广播电台、电视台和报纸、刊物等广告媒介单位以及户外广告经营单位,按经营收入的3%缴纳文化事业建设费。

(二)文化事业建设费由地税局在征收娱乐业、广告业的营业税时一并征收,确保足额及时,列入目标考核。对不按时缴纳文化事业建设费的单位,按2‰一天加收滞纳金。省属单位缴纳的文化事业建设费全额上缴省金库;市、县以下单位缴纳的文化事业建设费年终由市、县财政按入库数的20%专项上解。

(三)文化事业建设费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分别由省和市、县建立文化发展专项资金。该项资金按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原则,主要用于重大文化精品生产和重点文化建设项目。

二、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一)对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及各派、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的机关报和机关刊物,大中小学的学生课本和专为少年儿童出版发行的报纸和刊物,科技图书和科技期刊,县(含县级市、区建制的原县和县级市)及县以下新华书店和农村供销社销售出版物的增值税,继续实行先征后退的办法。其中,省级的集中50%纳入省文化发展专项资金。违规出版物和多次出现违规出版物的出版社不得享受此项政策。

(二)落实国家关于发展电影事业的经济政策。特别重点影片的创作生产,可个案报批财政补助。

(三)继续对纪念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展览馆、书画院、图书馆及文物保护等文化单位举办文化活动的门票收入免征营业税。对公益性青少年活动场所暂免征企业所得税。

(四)为安置文化事业单位富余人员而新办的企业,符合劳服企业条件的,可享受“三免两减半”等所得税的优惠政策。

三、支持文化设施建设

(一)把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统一规划。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重视提高文化品位,重点标志性建设项目要留足用于建筑物的艺术造型和装饰费用。城市小区要安排配套的文化设施,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

(二)对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项目,各地应在选址、立项、征地、投入等方面给予优惠,用地实行行政划拨,指标优先安排,有关税费给予减免。

(三)对因城市(镇)建设而拆迁的图书馆、文化馆(站)、影剧院、新华书店、广播电视台(站)等文化设施,均由建设单位按原面积,拆一还一,按规划就近重建,并妥善解决拆迁过程中的补偿问题。

(四)文化事业单位可以对其享有使用权的土地、房产、建筑物依法进行开发经营、租赁或出让。对原划拨的土地使用权由本单位用于生产经营性建设或改变用途的,在报经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办理用途变更登记后,可减免3-5年的土地租金;对划拨的土地使用权也可以出让,但需报经当地县以上人民政府批准,依法补办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其中,用于商业、旅游、娱乐和城市经营性房地产等经营项目的,一律通过招标、拍卖方式进行出让。土地出让所得,依法缴纳国家和省规定的税收以后,上交当地政府10%,其余部分留归文化单位,用于文化事业建设。

(五)利用文物设施和文物保护单位开展旅游项目的旅游单位,要从每年的景区景点门票收入中安排不低于10%的比例,用于本景区的文物保护,专款专用。

(六)按照“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的要求,将广播电视传输网络纳入全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经有关部门认定,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公司可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有关优惠政策。

(七)各地在撤乡并镇中,对原乡镇文化站、广播放大站等文化设施和设备要加强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四、扶持文化产业发展

(一)“十五”期间,重点扶持发展新闻出版业、广播电视业以及演艺业、文化旅游业,加快形成以文化重点产业为主导、相关产业联动发展的文化产业体系,以文化企业集团为龙头、文化中介服务机构为纽带的文化产业组织结构,以江苏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为依托的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机制,通过政策扶持、资产重组和投资主体多元化,不断增强文化产业的竞争力,使之成为我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二)加快文化事业单位转制步伐。文化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转制的,原所享受的优惠政策不变,财政拨款3年内不减。

(三)鼓励和支持文化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允许和鼓励文化品牌、创作和科研成果等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四)鼓励文化单位盘活现有资产,通过资产重组,吸纳社会投资,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或新办文化企业,其营业税5年内由财政按实际入库数列支出预算,纳入各级文化发展专项资金。

(五)支持文化单位加快科技进步,促进文化产业升级。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有承受能力的文化单位的电子设备年折旧率可达到20%,其技术开发费可在成本中按实列支。其他文化事业单位参照执行。

(六)在国家政策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放宽文化产业市场准入条件。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文化设施建设、文化技术装备更新以及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积极扩大文化产业利用外资和社会资本的渠道和领域。个人、企业、社会团体参与兴办文化企业,在规划建设、土地征用、从业人员职称评定等方面与国有文化企业一视同仁。

(七)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打破地区、部门、所有制界限,促进各种文化资源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实现优势互补。加快组建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乃至跨国经营的文化企业集团。帮助有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

五、增加对文化事业的财政投入

(一)“十五”期间,各级政府每年对文化事业拨款的增长幅度要高于当年财政预算增长幅度的1-2个百分点。

(二)省、市、县财政继续按宣传文化单位上年上缴所得税的实际入库数列支出预算,纳入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其中省级的集中50%;省、市、县财政要继续在预算中安排部分经费,充实文化发展专项资金。

(三)对政府兴办的公益性文化单位,包括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科技馆、革命历史纪念馆及目前确有困难的群艺馆等,各级财政要确保人员经费和业务活动经费等方面的拨款。各市、县要保证所属图书馆购书和博物馆文物征集的必要经费。

(四)“十五”期间,省财政预算内每年安排省文化专项经费1500万元,重点用于艺术创作、演出、精品生产及省文联、作协创作补助和省属院团补助等;每年安排省级文物维修保护补助经费1000万元、南京博物院文物征集费300万元、南京图书馆图书购置费1500万元、重点文物基础设施建设经费500万元、省社会科学发展和规划经费700万元,各市、县也要相应作出适当安排。

(五)适当增加对老区、欠发达地区文化补助经费。在省级扶贫专款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文化扶贫,省财政安排一定经费用于补助老区、欠发达地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

(六)为加强文化市场管理,省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开展“扫黄”、“打非”和文化市场管理。

六、鼓励对宣传文化事业的捐赠

(一)社会力量通过国家批准成立的非营利性的公益组织或国家机关对下列宣传文化事业的捐赠纳入公益性捐赠范围,经税务机关审核后,纳税人缴纳企业所得税时,在年度应纳税所得额10%以内的部分,可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予以扣除;纳税人缴纳个人所得税时,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1、对国家和省重点艺术表演团体的捐赠;

2、对公益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革命历史纪念馆的捐赠;

3、对县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捐赠;

4、对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所属的非生产经营性的文化馆或群众艺术馆接受的社会公益性活动、项目和文化设施等方面的捐赠。

(二)对公益性青少年活动场所(其中包括新建)的捐赠,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前准予全额扣除。

(三)对境外捐赠的实物,涉及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的,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征免税。

(四)对捐助者给予一定的社会荣誉。对协助捐赠的中介机构或中介人,可给予一定的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