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公司融资方式十篇

时间:2023-09-15 17:33:02

融资公司融资方式

融资公司融资方式篇1

1.银行贷款:

银行贷款信贷须通过银行内部审批,优点是融资简便,缺点是受国家金融调控和银行信贷规模的限制,一般情况下融资成本较其他融资方式较高。

2.发行公司债券:

发行公司债券需中国证监会审批,涉及项目的需要国家发改委审批,涉及国有企业担保的还需国资委审批。投资方多为保险、银行等金融机构,需进行评级、审计、法律方面的工作,程序较复杂,监管较严格,受公司净资产40%的限制。但融资金额高,融资成本相对较低,可以为公司优化债务结构,有效避股权分散与摊薄收益风险。

3.发行股票:

发行或增发股票需要中国证监会审批,受政策影响较大。跨国公司进行股票融资与本国企业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投资多样化可以很好的分散投资的风险,国际资本市场和国内资本市场就是融资多样化的重要途径,能够通过不同市场间较低的收益系数降低投资风险。跨国公司的存在可以使得投资者方便的进行国际投资,分散投资风险。

4.发行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

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的发行必须依照《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管理办法》的条件与程序,在银行间交易市场发行和交易,是公司进行短期和长期资金筹措的简便融资方式。该融资方式较为灵活,审批也较为简单,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注册额度累计不能超过公司净资产的80%,分项不得超过净资产的40%,最大程度上满足了公司融资额度需求。

二、境外融资途径

跨国公司的经营是着眼于全球的,这就需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筹集和配置,调整生产组织形式以及经营活动,开拓市场,以实现筹资成本最低化和资本收益最大化,所以跨国公司在开展活动时需要大量资金,同时会涉及众多国家和多种货币。因此,在进行国际化经营时,国际融资活动是跨国公司融资的主要和必然选择。具体而言,国际融资活动泛指在国际金融。

1.境外融资应考虑的问题

我国跨国公司在境外融资,按照国家外汇局的有关规定,不论融资资金是人民币还是外币,都是不能未经批准调入境内使用的。在境外融资时,必须慎重选择中介机构以及发行国家,货币的选择和外汇汇率的变动也是必须考虑的。当境外子公司某种外币收入较为稳定且可预见时,可以依照这种外币的收入规模以及外汇风险程度进行该币种融资,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收入币种与债务币种不匹配而产生的汇率风险。虽然也可以通过锁定远期外汇汇率来规避外汇变动出现的风险,但会增加融资成本。

2.具体境外融资方式

境外资金市场上,跨国公司进行国际融资有着不同的渠道和方式主要包括:

(1)发行外币债券

与国内相似,在境外发行外币公司债券也可以帮助企业快速进行融资。“内保外债”是较为可行的境外发债方式。“内保”是指国内跨国公司向境外子公司提供担保,需要外汇局批准外债指标;“外债”是指境外子公司在境外发行外汇公司债券。

(2)第三国资金来源

国际资金是指除跨国公司集团内部,总公司所在国,子公司所在国之外的其他机构提供的资金。该类资金渠道多且规模一般较大。如欧洲货币市场、国际债券市场等。

三、我国跨国公司融资优化建议

基于以上融资渠道的分析,本文提出如下的融资优化建议:

1.节约融资成本,开拓融资渠道

跨国公司进行融资时,必须站在全球化的角度进行考虑与权衡,确定适合本企业的融资方式,来实现公司总体的融资风险最小化、融资成本最低化和公司价值最大化。必须注重融资的成本,可以利用不同的融资组合来确定最佳的融资方式,尽量利用内源性的融资,然后是负债融资,最后才是股权融资,尽量使得融资成本降低;依照权衡理论,公司进行融资时,必须充分权衡公司负债的税收利益和破产成本,当其达到临界值时,我国跨国公司融资成本才会最小。在保证足够的内部融资的同时,跨国公司还需要拓宽融资渠道,不能单一的依赖于某种融资方式。跨国公司可也积极的申请国际债券业务,多去吸收国外资本,增加企业的财务效应与税收优惠。

2.增强对融资影响因素重要性的认识

融资公司融资方式篇2

关键词:上市公司;融资现状;融资方式;选择;完善

一、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现状分析

1.上市公司融资中偏好于股权融资。发达国家金融市场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成熟和较为完善,上市公司在选择融资方式时也较为谨慎,通常情况下都会根据成本由低到高的顺序来进行融资,即先内部融资,然后再考虑债权融资,最后才会对股权融资进行考虑,这种融资方式的选择较为稳妥,风险性相对较小。但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刚刚起步,公司制度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对资本利得更为重视,而对现金回报则较为忽略,这样就导致上市公司在进行融资时,往往会利用较低的融资成本、低于市场利率甚至是恶意零融资成本来进行股权融资。根据一份对上市公司融资统计分析表明,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规模远远大于债权融资规模,而且股权融资的增长速度也远远在高于债权融资的增长速度。

2.上市公司负债结构缺乏合理性。对上市公司负债结构进行分析,主要需要对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和资产总额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三者之间的具体关系可以利用公式来进行表示:

负债总额与所有者权益之比其所反映出来的是上市公司的自有资金负债率,也可称为上市公司的投资安全系数,其是对投资者对负债偿还保障程度进行衡量的一项重要指标。企业负债总额越高,自有资金负债率则越大,这样债权人所得到的保障则越小,反之则债权人得到的保障越高,当债权人得到的保障越大时,上市公司股东及企业外的第三方则会对上市公司的信心越足,则愿意借款给上市公司。当上市公司的负债总额与所有者权益处于相等情况时,这是企业的自有资金负债率则处于最佳值。

资产负债率体现的是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公司负债总额越少,资产负债率越低,说明公司资产对负债的保障程度越高。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都处于较高的水平,而且资产负债率还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表明资产对负债的保障程度在不断的递减,这也间接的表明了上市公司借款安全程度不断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上市公司想通过银行借款或是发行债券进行融资都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二、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方式的选择

我国资本市场还处于发展阶段,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再加之受到各种融资方式融资成本差异的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往往会优先选择股权融资,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对融资方式的选择进行优化,在优先对股权融资进行选择的同时,还要适当的降低股权融资的比例,增加债券融资和银行贷款等多种融资方式,从而进一步促进融资结构的优化。特别是上市公司需要增加内源融资比例,这就需要上市公司要加强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有效的利用企业内部的各种资源,为企业提升更大的利润空间。同时有效的运作企业内部的资本,加快资本的流通速度,确保企业现金流量的增加。通过内源融资由于不需要进行利息、股息的支付,也没有融资费用,这对于降低融资成本十分有利。另外增加外源融资中债券的融资比例,有利于融资风险的降低。

三、完善上市公司融资方式的途径

1.发展职业经理人市场。目前上市公司治理过程中实行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的机制,所以进一步对职业经理人市场进行完善,从而增强经理人之间的竞争,努力提高经理人工作的积极性,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各种融资方式相结合的方式来为上市公司进行融资,保证公司股东的利益。

2.健全和完善股票市场。目前股票市场还存在着内部人控制、虚假信息、操纵市场和价格等一些现象,所以需要加强对股票市场的完善,证监会应完善各种制度和措施来加强对股票市场的管理。加大对股票投资者的宣传和教育,强化投资者的投资行为的合理性,确保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另外还需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机制,由市场来主导股票的价格,从而实现对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保护。通过对股票市场的完善,可能有效的防止上市公司融资的盲目性和非理性,确保上市公司融资策略的理性化。

3.向内源融资方式倾斜。内源融资主要公司经营活动结果产生的资金,即公司内部融通的资金,它主要由留存收益和折旧构成。由于在公司内部进行融资,成本远低于外部融资。因此,上市公司应充分挖掘内部资金,通过降低生产和经营成本,提高效益等手段增加留存收益。向内源融资方式倾斜。

4.推动债券市场的发展。国家应制定制度,减少上市公司发行债券的限制,减低发行债券的门槛,鼓励上市公司发行债券;制定科学的管理办法,研发新的债券品种,扩大债券上市规模,增强债券流动性和安全性,提高债券平均收益率,吸引投资者投资。最终促使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的共同发展。

融资公司融资方式篇3

【关键词】上市公司 内源融资 外源融资 银行借款 股票融资 债券融资

一、上市公司融资方式概述

我国上市公司的持续经营主要看能否有稳定的资金来源,而获得稳定的资金来源,是保证现金流的重要方式,除日常经营积累下的资金以外,企业如果想扩大规模,则如何筹集资金便成为保证企业发展的关键。与非上市公司相比,上市公司在融资方式的选择更为灵活多样。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种。内源融资是指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资金,即公司内部融通的资金,它主要由留存收益和折旧构成。主要是指企业不断将自己的储蓄(主要包括留存盈利、折旧和定额负债)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外源融资是指企业通过一定方式向企业之外的其它经济主体筹集资金。外源融资的主要方式包括:银行借款、股票融资、债券融资等。

二、几种融资方式介绍

(一)内源融资

内源融资主要来源于企业的自有资金(包括未分配利润及留存收益等),上市公司在使用自有资金时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受外界的制约很小,且不会稀释原有股东的控制权;但内源融资的规模受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较大,且如果企业将未分配利润全部用于其他投资,而不对股东进行分配,则不利于吸引股利偏好型的投资者,又有可能影响到今后的外部融资。

(二)外源融资

外源融资方式主要包括:银行借款、股票融资、债券融资等,外源融资的优点是筹集到的资金规模较大,方式多样,可以满足资金短缺者对资金的需求,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当然外源融资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下面着重介绍下银行借款、股票融资及债券融资。

1.银行借款。向银行申请贷款是上市公司融资的重要途径之一,银行借款融资的优点是筹资速度快,筹资费用低,但银行借款的规模较小、需要优质资产进行抵押(或者质押),且定期需要还本付息,当然银行借款的限制性条款比较多,制约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借款的用途,这些限制性条款的存在制约了企业对借款资金的使用。

2.股票融资。上市公司利用股市这个平台,发行股票,募集资金。股票融资最大的优点是股票是同企业的存续期相始终的,因而通过股票融资,所筹资金不需要归还本金、偿还利息,仅仅偶尔分配下股利,但股利的支付与否和支付多少视公司的经营情况而定,通过股票融资,一次筹资的金额较大,用款限制相对较松,因此股票融资是一种较好的融资方式,当然股票融资的缺点是筹划时间长,准入门槛高,需支付高额的中介费用。

3.债券融资。债券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的方式。债券融资是企业一种重要的筹资方式,其筹资范围广泛,筹资规模较大,但缺点是债券融资所筹集到的资金不是企业的资本金,需要定期支付利息,到期归还本金,因此,如果企业经营不善,通过债券融资可能会增加企业破产的机会。

前述部分介绍了几种融资方式的优缺点,但为文字表述,不是很直观,下面利用表格对几种主要融资方式进行详细比较,有利于上市公司更直观的判断选择哪种融资方式:

三、影响上市公司融资方式选择的因素

上市公司融资方式的选择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特别是采取外源融资方式时,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努力降低融资成本,规避融资风险。影响上市公司融资方式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公司对资金的需要情况,如果公司对资金的需求急迫,且金额不大,则可以选择内源融资或者向银行申请贷款;如果对资金的需求规模较大,则可以选择股票融资或债券融资。

二是参考国家的政策法规,如果国家对部分行业(如房地长业)要求较为严格,则该行业选择股票融资或者债券融资的难度将会较大,而内源融资或者银行借款将会是一个较好的方法。

三是充分考虑融资成本及融资风险,比如银行借款和债券融资虽然成本较低,但需要定期支付利息,到期返还本金等,公司如果经营不佳时可能导致财务危机甚至生存危机,而发行股票则没有这种风险,这也是上市公司融资时偏向于股权融资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是公司自身的举债能力,适当提高资产负债率有利于改善公司的资本结构,促进公司将资本投向更有发展前景的项目,有利于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使股东的财富实现最大化。

四、小结

通过对上述几种常用融资方式的分析比较,可以看出,几种融资方式各有利弊,上市公司在选择上述融资方式时,应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

参考文献

[1]谷祺,王棣华.高级财务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2]陈春.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方式的比较分析[J].内江科技,2006,(8).

[3]陈焕永.企业融资方式的比较研究[J].财贸研究,2007(3).

[4]陈莉.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方式及其选择[J].今日南国,2008,(4).

[5]张绪军.上市公司融资方式理性选择[J].金融研究,2005(8).

[6]黄少安,张岗位.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分析[J].经济研究,2006(11).

[7]卢霞.上市公司融资方式选择影响的因素分析[J].财会通讯,2009(8).

融资公司融资方式篇4

【关键词】股票融资债券融资啄食理论

一、中美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选择现状

(一)美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选择现状

据有关资料,1970-1985年美国企业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分别占企业融资总额的67%和33%,其中股权融资占外源融资的2.1%。从1984年起,美国大部分公司基本停止股票融资,并发行债券回购股份。2000年1-11月,美国上市公司共有1592家发行债券,融资9350亿美元,同期仅199家上市公司发行股票,融资1460亿美元,债权融资为股票融资的6.4倍。

(二)中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选择现状

根据1999年上市公司增加的长期资金来源比重看,上市公司内部资金(留存收益)为177.6亿元,占长期资金增加额的41.2%;长期负债为26.7亿元,占长期资金增加额6.2%,其中主要是长期借款和各种应付账款,而且没有一家公司发行企业债券;股权融资为227.2亿元,占长期资金增加额的52.6%。可见,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渠道主要依靠股权融资,其融资顺序为股权融资-留存收益-负债融资。

二、中美上市公司融资方式选择的比较分析

(一)美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选择完全符合西方的“融资顺序理论”(即啄食理论)

“啄食理论”认为:第一,内源融资不需要对外支付利息,也不发生融资费用,使得内源融资的成本远低于外源融资,而且可以避免普通股融资带来的所有权稀释问题。因此它是西方企业首选的融资方式。第二,股权融资会带来所有权稀释。当企业资金出现“瓶颈”,需要从外部融资时,若采用股权融资方式,由于普通股数量的增加会造成每股收益下降及每股市价下跌。同时,新股东提供的新权益会降低老股东在企业资产中所占的份额,从而可能导致现有股东的控制权旁落。西方国家企业大股东的股权很少超过25%,如通用公司控股股东的股权不到10%,迪尼斯仅为5%左右。第三,股权融资成本高。第四,信号传递及不对称信息。公司进行外源融资时,传递着公司未来现金流量变化的信号。由于股东和公司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如果公司及控股股东知道目前公司价值被高估,则希望有人分担将来股价下跌的损失;反之,则不希望有人分享股价上升的好处。股权融资传递了公司价值被高估的信息,往往引起股价下跌。所以,股权融资是后续融资最差的选择,西方国家的公司一般将其排在可选融资金方式次序的最后。

(二)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与“啄食理论”相悖

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以股权融资为主,其融资顺序为股权融资——留存收益——负债融资。这不仅与前文所提到的“啄食理论”相悖,而且与美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的选择即股权筹资的衰落和债权筹资的兴起也不相顺应。

(三)中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选择分析

1.资本市场的非均衡发展,与股票市场相比,债券市场比较弱

近几年,我国企业债券的发行呈萎缩的态势,2001年企业债券仅发行了147亿元,大体相当于股票发行的1/8,仅占当年全社会企业新增融资的1%。统计显示,作为我国资本市场最活跃、最重要的参与者的上市公司,对企业债券市场的参与程度很低:1997年以前上市公司发行企业债券的极少,在1998年发行的147.9亿元企业债券中,也只有不到2%是由上市公司发行的。从二级市场看,债市与股市的差距更加明显。同国际上成熟的资本市场相比,债券融资的规模显然偏小。股权融资规模和比重的快速增长,客观上是大力发展股票市场,上市公司大量增加的结果。

2.市场的投机性过强,导致公司管理层不会受到股东的硬约束,经常面临分红派息的压力

我国股票市场目前仍存在严重的关联交易,大机构操纵市场、恶性炒作等现象,致使市场波动性过大,投机性过强。无论是个人散户还是机构大户,往往报着“赌一把”的心理进行短线投机活动。1993-1998年的6年间,我国股票市场的平均换手率达437%,而同期纽约、东京、伦敦、韩国、香港股市在这一期间的平均换手率分别为59%、29%、152%、56%。在这种充满浓厚投机气氛的市场中,上市公司的价格与价值发生背离,相当多的股票价格不再以公司的经营业绩为基准。而且以股价和股票现价总值为标准评估企业经营状况的国际通行做法完全不通,甚至出现劣质企业股价高于绩优股,ST股票受到追捧的异常现象。这就更加剧了我国上市公司重股权融资,轻债券融资。3.上市公司的经理们不愿承担债务违约和企业破产的风险

西方资本结构理论认为,经理的个人效用价值依赖于他的经理职位,从而依赖于企业的生存。理由是,企业一旦破产,经理就会丧失可享有的经理任职的好处。由于公司破产风险与举债的关系是呈正相关的,而经理的报酬包括货币性收入和非货币性收入(控制权收益),如果采用举债融资,将导致破产概率增加,则经理的非货币性收入就会减少;另一方面,债务融资需要还本付息,它可能使“自由现金”枯竭。目前控制权收益(非货币性收入)占我国上市公司经理收益的主要部分,因此经理较偏好于采用股票融资。可见在上市公司中,经理越不想承担投资风险,就会越偏好于股权式融资。

三、针对我国上市公司筹资方式的选择,笔者的几点建议

(一)加快培育和发展资本市场

在完善及发展股票市场的同时,我们也要加快债券市场的培育发展步伐,促进上市公司积极参与债务融资。企业债券满足广大公司合理融资需求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作为中国优秀企业代表的上市公司,积极涉足企业债券市场,推进企业债券监管体制的改革,必将对充分发挥中国企业债券的功能产生全面、积极、深远的影响。因此,通过加强企业债券市场的建设,有利于促进上市公司参与债券融资,改变目前过分依赖股权融资的现象。

(二)企业应改变对股权融资的错误认识,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

企业应认识到,仅仅或过多地依靠股权融资是无法满足企业对资金的大量需求的,对于正处于成长期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来说更是如此,负债经营可以说是现代企业的一个重要的和明显的特征。而且随着投资者投资行为的逐步理智化,过分依靠股权融资也将是不可能的,企业应充分利用各种融资方式并将其恰当组合以形成最优的或优化的资金结构。确定最佳资金结构的实质就是利用负债资金的两大作用,合理确定负债在企业全部资金中的比例。

(三)应建立和完善经营者激励机制,建立利润分享计划,促使经营者敢于有意识地负债筹资

针对多数上市公司薪酬结构单一,“高薪低绩”的现象,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发展持股或股票期权为形式的激励方式以对经理人产生激励或约束功能,避免经理人员的短期行为,使其个人利益导向与公司的长远发展目标取得一致。

参考文献:

[1]张晓波,邹海峰.筹资方式的选择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现象的分析.上海会计,2001,(5).

[2]邢乐成,宋琳.论中外上市公司融资次序差异的决定因素.山东社会科学,2003,(6).

融资公司融资方式篇5

关键词:并购;融资方式;选择

融资是企业的重要功能之一,企业可以通过各种手段途径等,来获取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的资金。并购融资是企业并购活动中的资金融通,强大资金链的支撑是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并购都不能缺少的。资金是企业并购必不可少的,采取什么方式进行融资是企业并购的重点内容。

一、并购融资的主要方式

1、内部融资

内部融资是指企业内部通过对留存收益和折旧基金等资金进行合理利用,满足企业资金需求的一种融资方式,是企业并购融资的首要选择。一般来源主要有两方面:

(1)企业自有资本金,主要包括普通股股本和优先股股本。

(2)企业利润分配形成的公积金、公益金和未分配利润及提取的折旧等内部积累资金,不会产生直接融资费用,可供企业长期自主地使用。

(3)企业应付税利和利息,无筹资费用,能够降低企业的财务成本。

2、外部融资

外部融资是指企业通过一定方式从企业外部融入资金,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资金为己实用的一种融资方式,企业并购中应用较多的是外部融资。主要分为债务性融资、权益性融资和混合性融资。

(1)债务性融资

债务性融资是指企业通过举债筹措资金,资金供给者作为债权人享有到期收回本息的融资方式,是最古老、最常见的融资方式,主要包括银行贷款、信托计划、短期融资券、企业债、可转债、资产支持证券等。

(2)权益性融资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随着并购活动的日益盛行,权益性融资在企业的并购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权益融资是指通过让投资者占有企业的一定股份从而获得投资者资金的一种融资方式,是通过扩大股权规模获得更多投资经营资金的融资方式。

(3)混合性融资

混合性融资是指企业向资金的提供者提供的债权或者股权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进行转换而筹集资金的形式,兼有债务和权益两种特征,是对股权较为分散的企业和涉及资产规模庞大的并购较好的选择。主要包括可转换债券融资、优先股融资和认股权证融资。

二、我国上市公司并购融资方式存在的问题

1、并购融资渠道狭窄、方式单一

我国金融市场从形式上看,融资工具是比较齐全的,主要的融资渠道比国外来说完整的,但到具体并购时,仍主要集中在银行贷款和发行股票两种融资方式上,由此看来,可选用的融资方式还是十分有限的。另外,我国企业在选择融资方式时,一般也是把股权融资放在首位,往往忽略了债务融资,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融资方式的选择失去平衡,对改善企业资本结构和管理公司结构会产生负面影响,这不利于减少企业并购的风险,会造成我国并购市场发展的障碍。

2、并购融资中不规范操作现象严重

并购融资与一般企业融资存在差别,有其特殊性,会对并购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融资决策的过程中,并购企业往往对财务状况及权益价值的重视程度不高,没有针对不同融资方式及融资结构安排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情况进行分析,没能合理的规划出适合本企业融资计划。在并购扩张过程的实践中,我国大部分企业往往只看中扩张规模,而忽略了对不同融资方式的选择分析和对融资风险的掌控情况,并购不规范现象较为严重。

3、中介机构发挥的作用甚微

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各类中介机构一个接一个的建立,但它们参与并购的上市公司非常有限,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较晚、规模较小,金融市场的主体主要是商业银行,而作为直接融资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投资银行的业务却比较传统和单一。目前我国投资银行的业务以传统型为主,涉及其他新型投资银行的业务较少。上市公司在并购过程中缺少寻求、咨询投资银行指导的意识,不利于并购中介机构发挥其作用。

三、完善上市公司并购融资方式的建议

1、拓宽并购融资渠道

现阶段我国资本市场还在逐步的完善和发展当中,作为并购资金的主要来源渠道,我国应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突破企业并购靠自身力量来完成的局限,使企业并购资金的选择渠道得到扩大,并对企业的并购发展进行引导、培养和监督,这是拓宽并购融资渠道必不可少的条件。

2、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体系

我国立法机关应适当修订现有法律法规,减轻对上市公司有关并购融资方面的政策约束,将企业正常并购所必须的资金来源渠道合理化、合法化。第一,慢慢解除对银行贷款不得用于并购的限制;第二,对企业债券、股权并购融资方式的限制逐步放松。

3、扩大投资银行规模,提高投资银行实力

我国以资本市场为载体的直接融资市场发展历程较短、还很不健全,以银行为中介的间接融资市场仍是资本市场的主体。因此在进行企业并购时,应将资本市场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我国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发挥投资银行的中介作用,利用其信息资源和资本实力等,为企业并购提供更加广阔的运作空间,进而拓宽企业并购的融资渠道。

参考文献

[1] 马宇洋.我国企业并购融资方式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3.

[2] 饶建.关于我国上市公司并购融资方式的几点建议[J].中国机电工业,2007年第7期.

[3] 李超.企业并购融资方式的选择[J].现代经济信息.

融资公司融资方式篇6

关键词:创业板;资本结构;融资方式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资本结构是企业各种资本的价值构成及其比例,解决筹资、投资、利益分配等各个方面问题的重要依据。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包括债务性融资和权益性融资,前者主要指银行贷款、发行债券等,后者主要指股票融资。自创业板正式上市以来,为众多高科技创业创造了融资机会,但是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具有规模较小,成立时间短,业绩不突出等特点,企业发展需要大量资金。因此,研究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促使创业板上市公司选择正确的融资方式,推动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献回顾

三、研究假设、样本与变量设计

(一)研究假设

1.盈利能力。净资产收益率是衡量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Miller模型认为公司具有较高的盈利能力就会强烈的采用债务避税。采用净资产收益率来衡量公司的盈利能力,较好的公司资产收益率,说明公司负债融资能力较强。Jensen(1986)和Williamson(1988)认为较高负债比率的公司对经理人员起制约作用,从而降低成本,这样具有高盈利能力的公司通常具有较高的负债比率。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H1:净资产收益率与资本结构正相关

3.成长性。公司的成长性是指公司发展潜力,营业收入增长率是衡量其的重要指标之一。Myers(1977)认为高成长性公司具有较多的选择权,与债务融资相比,更倾向于选择股权融资,否则股东财富就会受到债权人分享。Jensen(1986)认为低成长性公司,较高的负债比率有效地制约经理违规行为,降低了成本。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H3:营业收入增长率与资本结构负相关

4.资产专用性。Williamson(1988)是较早将资产专用性引入资本结构中,他认为权益融资不仅为投资者带来资产控制权和监管,而且能够更好的降低资产专用性产生的风险。专用性资产的不能轻易调换和处置的特性,导致担保作用降低,因此,资产专用性越高将会导致,负债比率也就越低,债务筹资能力下降。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H4:资产专用性与资本结构负相关

5.投资收益。每股收益是反映企业盈利能力和预测成长潜力重要指标之一。Wald(1999)研究认为:德国公司的资本结构与公司规模之间关系不显著,德国公司高成长性与美国的公司相比有着较高的债务融资。因此,对于资本市场不完善的我国来说,债券融资是最优选择。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H5:每股收益与资本结构正相关

(二)研究样本

(三)变量设计

在被解释变量的选择上,学术界对于资本结构衡量指标有三种观点:即负债账面价值/资产账面价值;负债市场价值/资产市场价值;负债账面价值/资产市场价值。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特点,银行贷款是其负债资金主要来源,同时考虑到银行贷款的账面价值相对稳定和容易计量。因此,本文选择总负债/总资产作为资本结构衡量指标。用Y表示。

在解释变量的选择上,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特点,本文更加关注资本结构对融资方式选择的影响,基于国内外学者对资本结构影响因素指标的选择情况和数据的可得性,选择了以下10个解释变量.如表1。 四、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二)相关性分析

本文采用SPSS20.0对研究变量进行相关分析,以创业板上市公司资本负债率为因变量,以净资产收益率、公司规模、营业收入增长率、资产专用性、每股收益为自变量,分析结果。如表3。

由表3可以看出,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和公司规模与资本结构分别在5%和1%水平以上的正相关,资产专用性和每股收益与资本结构在1%水平上的显著负相关。同时可以看出各变量之间P值均小于0.8,不存在严重的多种共线性,可以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三)模型构建及检验

基于资本结构和融资理论考虑,研究创业板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反应净资产收益率、公司规模、营业收入增长率、资产专用性、每股收益的情况。建立模型1如下:

Y=β0+βiXi+ε

其中,ε为误差项。根据上述在5%显著性水平下,同时,建立模型2如下:

对模型2进行回归分析。如下表4。

五、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基于上述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净资产收益率和公司规模与资本结构正相关,这与假设相符。这是由于我国创业板市场环境所决定的,基于创业板特点, 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比较难的主要原因就是银行为其提供融资的成本过高,同时按照机会窗口理论,股权融资的成本相对较低,因此,每股收益较好的企业更倾向于股权融资。然而对营业收入增长率与资本结构检验,发现两者没有关系。综上所述,通过回归分析可知,创业板上市公司改善资本结构仍然要从改善企业获利能力和公司规模入手,这样更有利于企业融资。

(二)政策建议

创业板上市公司是以民营、技术上和管理上不太成熟、经营风险大为主的特点,同时我国金融市场尚处于发育阶段,最近银行利率的上升,这些给创业板上市公司融资带来了巨大影响,因此,首先政府应在各个方面给予创业板上市公司更多的关注;其次提高资本市场的运行效率,有效地改善资本市场的整体市场环境;再次,创业板上市公司应给予行业特点和国内外市场环境,合理有效配置资本结构,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战略目标;最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长期负债比率比较偏低,创业板上市公司应合理使用财务杠杆效用,进一步改善企业资本结构。

融资公司融资方式篇7

(一)我国上市公司偏重股权融资

随着我国股票交易市场的设立,上市公司偏爱股票融资方式,发行股票的公司数量不断上升,有的公司还使用非法手段,制造虚假的财务报表和经营业绩,以达到公司能够上市发行股票的目的。根据成熟资本市场的融资规律,上市公司债券融资比例是要高于股权融资,通常情况都是债券占三至四成,股票占一至两成,而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规律是与成熟资本市场融资规律极其不符的。据相关的数据统计显示,我国上市公司在股权融资方面占的比重非常大,是公司主要的资金流;而在债务融资方面还不到股权融资的零头,占的比重比较小,其主要来源还是长期借款和应付款而不是债券,这说明了债券融资方式在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选择中不成熟的现实情况。

(二)资金的使用不规范

上市公司的融资资金使用非常不规范,资金使用比较随意,还存在篡改股权承诺、改变资金的用处等严重问题。另外,上市公司经营管理领导人事的频繁调换,也是会影响资金的使用的;领导者的更换势必导致公司的决策变换,上市公司在与企业发展策略上接连脱节,导致资金的使用也脱节,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上市公司资产负债少

负债经营已是现代公司发展的常态,为了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的目的,上市公司必须保障公司财务稳定并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然而,国内的上市公司在这方面明显做得不够好,据相关资料统计显示,国内上市公司负债都比较少,有些公司的资产负债还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公司的短期债务都是比较高的,在公司的资产占比也是非常高的,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短期负债高的情况。

二、上市公司在企业并购中融资方式选择的外部影响因素分析

首先,在上市公司进行企业并购中选择融资方式时,应该考虑企业的外部环境,主要可以分为经济环境、法律政策环境、资本市场状况以及其他因素。

(一)经济环境

在上市公司进行企业并购时,外部经济形势对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有着重大影响。在经济低迷时期,银行会加大对贷款者的审核力度,在这种情况下,上市公司应该选择债券融资;在经济繁荣时期,银行会放松对贷款的控制,上市公司更多地会选择银行贷款。如今,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没有完全脱离金融危机的影响,因此,上市公司应该更多地考虑债券融资,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加强自身信用体系的建设,从而提高贷款能力,防止融资风险。

(二)法律政策环境

不论是何种情况,企业公司的发展都应该在法律的准绳下进行。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采取了相对稳健的经济政策,对企业的融资方式做出了一些限制。在企业并购的过程中,上市公司对融资方式的选择应该充分结合当期法律政策环境,了解对自身有利的法律条件,积极主动地抓住机遇,以实现自身发展。

(三)资本市场状况

资本市场为上市公司融资提供渠道,市场的波动不仅会影响企业融资效果,还会直接影响企业利益。如今,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还不够成熟,企业的融资渠道还不够宽阔,上市公司一般选择发行股票的方式进行融资股票,债券融资较少。但是,股票市场存在较高的风险,波动较大,尤其在金融危机过后,股票市场的发展已经放缓。因此,上市公司在选择融资方式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当前资本市场状况,对不同种类的融资方式进行分析,从而做出合理的融资方式选择。

(四)其他方面

上市公司在企业并购中,融资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远不止以上几个方面,还有行业特征、政治环境等,上市公司要扩宽视野,不能局限于主要方面,应该统筹兼顾,抓住重点,不放过其他方面,在发展过程中选择适合自身的融资方式,从而实现长远发展。

三、上市公司在企业并购中融资方式选择的内部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上市公司在企业并购中融资方式选择的内部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公司现金流状况、财务能力、并购动机及支付方式、风险观念、资本结构等。

(一)现金流状况

企业并购的融资方式选择需要结合上市公司内部现金流状况,在选择融资方式之前,上市公司要对自身现金流状况进行分析,在公司现金流稳定的情况下,上市公司可以选择内部融资来实现企业并购。同时,现金流的评价分析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变化的,在对现金流进行评价分析时要结合公司的发展趋势,发掘企业融资能力,针对现有融资能力选择相应的融资方式。

(二)财务能力

财务能力的强弱关系到上市公司筹资的成本高低,在上市公司自有资本较充足的情况下,企业的负债水平以及偿债能力较高,企业的信誉会较高,融资成本会减少,适合采用外部融资。在上市公司自有资本不足的情况下,企业的筹资信誉不足,盲目进行外部筹资很可能引发财务风险,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上市公司应该选择债券融资方式。此外,对于负债较高的上市公司,应该考虑权益融资。

(三)并购动机和支付方式

上市公司并购目标是融资方式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当上市公司并购目标是强化企业内部协同、提高资金效率时,应该选择相对长期的融资方式。当上市公司的并购目标是为了实现价值转移,要在短期内实现回报,那么上市公司就应该选择相对激进的融资策略。此外,支付方式也会对上市公司并购融资方式的选择产生影响。当上市公司采用现金支付方式来实现并购,那么支付期限结构就会对融资的期限结构产生巨大影响;当上市公司利用股票来实现并购,那么上市公司就要考虑控制权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当上市公司选择综合债券收购,公司要充分考虑融资方式期限及其结构,从而降低融资成本。

(四)风险观念

投资者的风险观念主要可以分为偏好、中性、厌恶三类,投资偏好会影响到上市公司决策,相应就会影响并购融资方式的选择。对于风险偏好者,他们通常会采用权益性投资以及负债融资;对于风险中性者,他们通常会在对资产类型进行分析之后才对融资方式的选择做出决定;对于风险厌恶者,他们通常会采用永久性资产来进行长期融资,利用长期性资金降低企业风险,满足内部需求。

(五)资本结构

公司的资本结构对融资方式的选择也有重大影响,资本结构对融资方式选择的影响通常体现在自有资金是否充足上,如果自有资金足,上市公司会偏好选择内部融资实现并购。如果公司负债较高,那么公司通常会选择权益融资完善自身的资本结构,从而降低上市公司的融资风险。

(六)融资成本

融资成本是指企业为了筹集资金而付出的代价。所有的公司都会选择成本低的融资方式,成本是公司选择融资方式的重要影响因素。成本越低,收益就会越高。在诸多融资方式中,内部融资产生的成本最低,因为它不会涉及实际的费用产生。债务融资成本主要包括利息和融资成本;股权融资主要包括股息和发行成本;相比之下,融资成本内部融资是最低的,其次为债权融资,而股权融资的成本最高。

融资公司融资方式篇8

摘要:首先,对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常用的几种融资式分别从融资条件、融资成本以及优缺点三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然后,以该比较分析为基础,本文最终认为今后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的趋势是:从实际出发,更注重融资方式与手段的创新和优化,将种种情况综合考虑,选择最优再融资方案,以实现公司的长远发展和价值最大化。

关键字:上市公司,融资方式,比较分析

一、上市公司再融资方式的比较

目前上市公司普遍使用的再融资方式有三种:配股、增发和可转换债券,在核准制框架下,这三种融资方式都是由证券公司推荐、中国证监会审核、发行人和主承销商确定发行规模、发行方式和发行价格、证监会核准等证券发行制度,这三种再融资方式有相通的一面,又存在许多差异:

1.融资条件的比较

(1)对盈利能力的要求。增发要求公司最近3个会计年度扣除非经常损益后的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6%,若低于6%,则发行当年加权净资产收益率应不低于发行前一年的水平。配股要求公司最近3个会计年度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低于6%。而发行可转换债券则要求公司近3年连续盈利,且最近3年净资产利润率平均在10%以上,属于能源、原材料、基础设施类公司可以略低,但是不得低于7%。

(2)对分红派息的要求。增发和配股均要求公司近三年有分红;而发行可转换债券则要求最近三年特别是最近一年应有现金分红。

(3)距前次发行的时间间隔。增发要求时间间隔为12个月;配股要求间隔为一个完整会计年度;而发行可转换债券则没有具体规定。

(4)发行对象。增发的对象是原有股东和新增投资者;配股的对象是原有股东;而发行可转换债券的对象包括原有股东或新增投资者。

(5)发行价格。增发的发行市盈率证监会内部控制为20倍;配股的价格高于每股净资产而低于二级市场价格,原则上不低于二级市场价格的70%,并与主承销商协商确定;发行可转换债券的价格以公布募集说明书前3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的平均收盘价格为基础,上浮一定幅度。

(6)发行数量。增发的数量根据募集资金数额和发行价格调整;配股的数量不超过原有股本的30%,在发起人现金足额认购的情况下,可超过30%的上限,但不得超过100%;而发行可转换债券的数量应在亿元以上,且不得超过发行人净资产的40%或公司资产总额的70%,两者取低值。

(7)发行后的盈利要求。增发的盈利要求为发行完成当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前一年的水平;配股的要求完成当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而发行可转换债券则要求发行完成当年足以支付债券利息。

2.融资成本的比较

增发和配股都是发行股票,由于配股面向老股东,操作程序相对简便,发行难度相对较低,两者的融资成本差距不大。出于市场和股东的压力,上市公司不得不保持一定的分红水平,理论上看,股票融资成本和风险并不低。

目前银行贷款利率为6.2%,由于银行贷款的手续费等相关费用很低,若以0.1%计算,其融资成本为6.3%。可转换债券的利率,一般在1%-2%之间,平均按1.5%计算,但出于发行可转换债券需要支付承销费等费用(承销费在1.5%-3%,平均不超过2.5%),其费用比率估计为3.5%,因此可转换债券若不转换为股票,其综合成本约为2.2%(可转换债券按5年期计算),大大低于银行贷款6.3%的融资成本。同时公司支付的利息可在公司所得税前列支,但如果可转换债券全部或者部分转换为股票,其成本则要考虑公司的分红水平等因素,不同公司的融资成本也有所差别,且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3.优缺点比较

(1)增发和配股

配股由于不涉及新老股东之间利益的平衡,因此操作简单,审批快捷,是上市公司最为熟悉的融资方式。

增发是向包括原有股东在内的全体社会公众发售股票,其优点在于限制条件较少,融资规模大。增发比配股更符合市场化原则,更能满足公司的筹资要求,但与配股相比,本质上没有大的区别,都是股权融资,只是操作方式上略有不同。

增发和配股共同缺点是:融资后由于股本大大增加,而投资项目的效益短期内难以保持相应的增长速度,企业的经营业绩指标往往被稀释而下滑,可能出现融资后效益反而不如融资前的现象,从而严重影响公司的形象和股价。并且,由于股权的稀释,还可能使得老股东的利益、尤其是控股权受到不利影响。(2)可转换债券

可转换债券兼具股票和债券的特点,当股市低迷时,投资者可选择享受利息收益;当股市看好时,投资者可将其卖出获取价差或者转成股票,享受股价上涨收益。因而可转债可认为是一种“推迟的股本融资”,而对上市公司来说,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优点十分明显:

首先,是融资成本较低。按照规定转债的票面利率不得高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若未被转换,则相当于发行了低利率的长期债券。其次,是融资规模大。由于可转换债券的转股价格一般高于发行前一段时期的股票平均价格,如果可转换债券被转换了,相当于发行了比市价高的股票,在同等股本扩张条件下,与增发和配股相比,可为发行人筹集更多的资金。再次,业绩压力较轻。可转债至少半年之后方可转为股票,因此股本的增加至少有半年的缓冲期,即使进入可转换期后,为避免股权稀释得过快,上市公司还可以在发行公告中,安排转股的频率,分期按比例转股。股权扩张可以随着项目收益的逐渐体现而进行,不会很快摊薄股本,因而避免了公司股本在短期内的急剧扩张,并且随着投资者的债转股,企业还债压力也会逐渐下降,因而比增发和配股更具技巧性和灵活性。

但是,可转债像其它债券一样,也有偿还风险。若转股不成功,公司就会面临偿还本金的巨大风险,并有可能形成严峻的财务危机。这里还有一个恶性循环问题,转股未成功的原因必然是股价低迷,而股价低迷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公司业绩滑坡,若此时必须偿还本金,公司财务状况将会进一步恶化。

二、上市公司再融资方式的选择趋势

长期以来,配股是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普遍方式。在国际市场上公司股权再融资以增发为主,配股较为少见,仅在公司陷入经营困境,无法吸引新投资者认购的情况下,才使用这种方法。

增发新股自1999年7月由上菱电器股份公司成功实施以来,在发行数量、规模上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融资渠道已经大大拓宽,而上市公司的盈利和分红压力日益巨大,股权融资的成本也不再低廉,从长期看,增发和配股等股权融资在市场中的地位将逐渐下降。

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发行可转换债券是最主要的融资方式之一,在我国证券市场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从国际发展趋势来看,今后上市公司在制定融资方案时,根据环境特点和自身条件以及发展需要量体裁衣,在一次融资或在一段时期内的融资中综合采用多种融资方式进行组合融资。由于有关规定对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限制较严,满足条件可以采用该融资方式的公司只是少数,从理论上分析,适合发行可转换债券的公司应该符合增发和配股的条件,可以把增发和配股作为备选方案,融资方式的选择余地较大;但符合增发或配股条件的公司则不一定能符合发行可转换债券的条件。而且,一些公司即使满足条件,也因为受资产负债水平的限制而发行总额有限。因此,同时采用可转换债券、增发以及银行贷款等方式进行组合融资对于资金需求规模大的公司具有重要意义。而且,通过精心设计组合融资方案,将长期融资和短期融资结合起来,运用超额配售选择权增强融资的灵活性,可以大大降低公司的融资风险和融资成本。企业进行融资决策的关键是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以使融资风险和融资成本相配合,在控制融资风险、成本与谋求最大收益之间寻求一种均衡。今后上市公司融资的趋势是:从实际出发,更注重融资方式与手段的创新和优化,将种种情况综合考虑,选择最优再融资方案,以实现公司的长远发展和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陈上龙:国有企业资本市场融资途径探析,资本市场,2002年9月:10-11

融资公司融资方式篇9

[关键词] 债务融资;银行贷款;企业债券

[中图分类号] F830.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8)06-0143-04

[作者简介] 陈 岩,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讲师,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金融中介、企业债务融资。(北京 100083)

一、问题的提出

可供企业选择的债务融资方式通常有两种:银行贷款和发行企业债券。根据相关理论,企业在作出债务融资决策时通常考虑的因素主要有:(1)融资成本;(2)再谈判收益;(3)信息收益或者信息成本。这些因素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综合作用于企业的融资决策。在本文,我们不考虑融资成本和再谈判收益因素,忽略前者是因为:有足够的文献已经证明,与银行贷款相比较,发行企业债券的融资成本具有较强的规模效应。蒋屏(2004)的实证研究表明,由于发行企业债券规模和利率的限制,在我国发行企业债券的融资成本要低于银行贷款。单纯考虑融资成本,企业应该倾向于选择发行企业债券。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企业在作出债务融资选择的时候,是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融资成本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忽略后者则是出于迫不得已:再谈判收益取决于项目产生的现金收益、再投资收益率和企业资产清算价值。陈岩(2007)[1]构造了一个企业债务融资的不完全契约模型,对两种债务融资方式进行了比较分析,证明资产专用性越高的企业,再谈判带来的收益越高。在国外的文献中,衡量资产专用性的变量主要是行业虚拟变量,在我国,由于发行企业债券有明确的行业限制,即行业虚拟变量受到控制,所以,我们无法验证资产专用性对企业债务融资选择的影响。

本文试图在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基础上,为我国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决策提供一些经验性的结论。

二、债务融资方式的比较分析

一般情况下,企业债务融资方式主要有银行贷款和企业债券两种,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问题,我们沿用阿洪和博尔顿(Aghion and Bolton,1992)[2]开创的金融契约理论的分析框架,将债务融资的两种方式――银行贷款和发行企业债券――视为两种不同的债务融资契约。所谓金融契约理论,是建立在不完全契约理论基础上的,该理论认为金融交易本质上是交易双方就财产权利所作的契约安排,一方将现有的财产权利有条件地转让给另一方,另一方则承诺在未来以约定的方式给予补偿。鉴于此,每一种融资方式都可以被视为是一种权利契约,而金融活动则是通过各种金融契约来完成的。由不完全契约理论我们知道,金融契约是不完全契约,存在着不能正常履行的风险,因此,企业控制权如何配置至关重要。金融契约理论的基本思想就是通过设计最优融资契约,合理配置企业的控制权,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阿洪和博尔顿(Aghion and Bolton,1992)在格鲁斯曼和哈特(中文版,1996)分析企业纵向一体化问题的不完全契约模型中导入财富约束,分析了企业控制权的不同配置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得出了债务融资契约是与有效的企业控制权相机配置相对应的最优融资契约的结论。

债务融资契约是一种依存于企业收益状态的控制权相机配置机制,它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是存在一个充分有效的企业破产机制。无论何种形式的债务融资契约本质上都是一种依存于企业收益状态的控制权相机配置机制:当企业投资项目产生的现金收益能够确保债权人获得约定的固定收益时,企业的剩余控制权配置给股东或者管理者;当企业投资项目产生的现金收益无法偿还债权人约定的固定收益时,企业的剩余控制权配置给债权人,由债权人决定是否对企业进行清算。尽管如此,两种债务融资契约还是存在着重大区别,主要体现在:当债务到期时,初始债务融资契约是否可以再谈判。一般而言,发行企业债券无法进行再谈判,构成了企业的“硬债务(hard debt)”;而银行贷款可以再谈判,相对而言是企业的“软债务(soft debt)”。这主要是因为银行贷款的债权人只有一个(或者少数几个),所以再谈判的成本小;而发行企业债券融资的债权人数量众多且分布分散,再谈判的成本很高,甚至几乎是不可能再进行谈判。

根据哈特――穆尔(Hart and Moore,1998)[3]的研究,再谈判具有帕累托效应,可以避免债权人对净现值为正的投资项目进行非效率清算以及由此导致的投资不足问题。再谈判收益取决于项目产生的现金收益、再投资收益率和企业资产清算价值,一般而言,资产专用性越高,清算价值越低,所以资产专用性高的企业应该选择银行贷款。根据利兰和拜尔(Leland and Pyle,1977)[4]以及戴蒙德(Diamond,1984)[5]的研究,相对于发行债券而言,银行贷款能够有效地克服搭便车和重复监督的问题,从而节约对企业进行监督的成本,带来信息收益,并减少资产替代和投资不足的问题。所以,那些信息不对称程度相对比较严重的企业倾向于选择银行贷款。一般说来,小规模、高风险的企业信息不对称程度相对较高,所以更倾向于选择银行贷款。同时,银行贷款的缺陷在于较高的监督水平,以及由于信息垄断造成的对某一关系银行的过分依赖,所以对于那些有良好资信水平的大企业而言,只有在企业价值被市场严重低估的时候才会选择银行贷款。那些拥有好的投资机会和发展潜力的企业(托宾Q值比较高),不需要外部监督,所以,企业会选择发行企业债券;财务杠杆高的企业倾向于选择银行贷款,这是因为对财务杠杆高的企业而言,新的借款相对风险比较大,管理者更需要银行监督。

总之,通过上面的理论分析,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那些规模大、绩效好、具有有价值的投资机会或者有价值的资产、财务杠杆比例比较低的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发行债券融资;而那些资产专用性强、规模小、企业价值低的企业则可能更大程度上依赖于银行贷款来筹资。

三、研究设计

1.样本筛选

国外研究企业债务融资选择的实证研究文献比较多(Hoshi et.,1993、Johnson,1997、Krishnaswami et.,1999)[6][7][8],在国内这却是一个完全空白的研究领域。究其原因,首先是由于无法排除制度因素对企业债务融资决策的影响,其次是由于发行企业债券的上市公司数量比较少,客观上无法满足最小样本容量的要求。本文在做实证研究时,也遇到了这两个问题。债券发行的制度约束导致了经验性(empirical)问题,我们无法解释那些规模大、有较高市场价值、低杠杆、高盈利的企业公开发行债券是自身的选择,还是因为只有这样的企业才有资格发行企业债券。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把样本限制在那些拥有相同融资选择的企业上。限制那些有相同选择的样本是避免伪相关的有效方法,但这种方法也有它的缺点,就是有效样本非常有限,以至于很难得出统计推论。

为了限制那些大致上有相似融资选择的企业,我们把总样本限定在那些2000-2004年每年都满足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发债主体要求(包括规模限制、行业限制、盈利水平限制)的上市公司(共429家)。从总样本中,我们分离出那些在2000-2004年有未偿付企业债券的上市公司(共69家)作为样本一。另外,我们把剩下的360家具有发债资格,但是却没有发行企业债券(包括可转债)的企业作为控制样本二,与样本一进行比较。本文的数据主要来自于天相数据库,初选样本包括沪深两市所有的A股上市公司,选取的数据窗口为2000-2004年。在混合样本中剔除数据缺失和特异的观测值,得到样本一(发债企业)观测值个数为106个,样本二(未发债企业)观测值个数为1643个,样本一和样本二共同构成了总样本,总样本包括上市公司429家,观测值1749个。

2.基本假设和变量定义

根据上面的分析,本文提出下面基本假设:那些规模大、绩效好、具有有价值的投资机会或者有价值的资产(有较好的成长性)、财务杠杆比例比较低的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发行债券;而那些规模小、企业价值低、成长性不足、杠杆比例高的企业则可能更大程度上依赖于银行贷款。

本研究涉及的主要变量及其定义如下:

(1)企业的市场价值:本文用托宾Q值(TQ=公司总市值/资产重置成本)作为衡量企业市场价值的指标。企业总市值为流通股市值、非流通股价值与公司负债市值之和,由于用股票价格计算非流通股的价值会存在问题,本文用汪辉(2003)[9]等人的研究方法,用每股净资产代替非流通股价格。负债的市场价值用负债的账面价值代替,资产重置成本用公司总资产的账面价值代替。

(2)资产负债率(LEV):即年度总负债占总资产的比例。

(3)长期负债比率(DRA):年度长期借款与应付债券之和除以企业总资产。

(4)银行贷款占比(LOAN):年度长期借款与总负债之比。

(5)企业债券占比(BOND):年度应付债券与总负债之比,其中BOND?叟0。

(6)其他控制变量:

净资产收益率(ROE):年度净利润除以股东权益,净资产收益率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

公司规模(SIZE):企业总资产的对数值;

国家股比例(PSE):国家股占总股本的比例;

成长性( DO):国外用于衡量公司成长性的变量很多,典型的有资本性支出与销售额的比例、研发费用与销售额的比例、折旧费用与销售额的比例、盈利价格比等。由于资本性支出费用、研发费用等数据难以收集,我们采用折旧费用与销售额的比例。

行业虚拟变量(IND):用行业代码表示;为了控制行业虚拟变量,我们在筛选数据的时候,仅限于发债企业集中的几个行业。包括采掘业(行业代码1)、房地产(行业代码2)、交通运输、仓储(行业代码3)、电力、煤气、水的生产与运输(行业代码4)、制造业(仅仅包括制造业中的石油化工业、金属和非金属业,行业代码5)。

3.模型设计

为了检验假设,我们令因变量为企业的债务融资选择(debt financing choice,DFC),当企业应付债券(剔除短期融资券和职工内部集资)余额大于零(即企业发行普通企业债券或者可转换债券)时,DFC的取值为1;当企业应付债券余额为零(即没有发行普通企业债券或者可转债时),DFC的取值为0。我们对总样本建立logistic模型,即样本一因变量取值为1,样本二因变量取值为0。模型的形式为:

DFC=β0+β1TQ+β2LEV+β3ROE+β4SIZE+β5PSE

+β6DO+ε(模型1)

其中:DFC=1(如果BOND>0),或者 DFC=0(如果BOND=0)。

四、实证分析

表1是总样本、样本一和样本二模型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从上表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发债企业(样本一)的托宾Q值大于控制样本(样本二)的托宾Q值,市净率(MRB)却小于控制样本(样本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自相矛盾的现象,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因为计算口径的不同。鉴于此,在后面的回归模型中,我们用托宾Q值来衡量公司价值。

表1中还有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三个样本(总样本、样本一和样本二)中银行贷款占比(银行贷款占总负债的比例)的均值和中位数完全一样。如果小数点后保留四位,则有轻微差别。这说明在我国符合发行债券条件的企业有着大致差不多的银行贷款比例,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发债企业并不会因为发行企业债券而减少银行贷款的占比,也就是说在我国符合发债条件的上市公司中,银行贷款和企业债券的相互替代作用不明显。

为了验证理论模型推导出来的因素是否真的会对企业债务融资产生影响,以及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令因变量为企业的债务融资选择(debt financing choice,DFC),发债企业(样本一)DFC的取值为1,符合条件但是未发债企业(样本二)DFC的取值为0。我们对总样本建立logistic模型,模型的形式为:

DFC=β0+β1TQ+β2LEV+β3ROE+β4SIZE+β5PSE

+β6DO+ε

该模型logistic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前面已经说过,我们通过样本筛选控制住了行业(IND)虚拟变量的影响。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企业规模(SIZE)和企业价值(TQ)对企业债务融资选择有显著影响(Wald统计量比较大),规模越大、企业价值越高的企业越倾向于选择企业债券,这与我们的理论模型完全吻合。表2还表明国有股比例与企业发行企业债券的概率成反比。一般认为,国有股比例越高,所有者缺位等现象就可能越严重,企业的成本就会越高,因此,可能会倾向于选择银行贷款融资。其他的控制变量中,资产负债比率(LEV)、净资产收益率(ROE)、企业成长性(DO)与企业发行企业债券的概率成正比,即杠杆越高、盈利能力越强、成长性越佳的企业越倾向于选择企业债券融资。后两个变量对企业债务融资决策的影响与我们的理论模型一致,但是杠杆比例的影响却与理论模型恰恰相反。根据理论模型,杠杆越高的企业倾向于选择银行贷款,这是因为对财务杠杆高的企业而言,新的借款相对风险比较大,管理者更需要银行监督。但是回归的结果却恰恰相反,杠杆比例高的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发行债券。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受可转换债券的影响,在前面的样本选取中我们已经说明由于最小样本容量的限制,在“应付债券”中没有剔出可转换债券。有很多企业选择发行可转换债券是由于增发门槛的提高,通过条款设计等措施使可转债在短期之内转换成股票。

五、结论与不足

基于上面的实证,我们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1.规模大、企业价值高、盈利能力强、成长性佳的企业倾向于选择企业债券,这与我们的理论模型完全吻合。

2.国有股比例越高,所有者缺位等现象就可能越严重,企业的成本就会越高,因此倾向于选择银行贷款。

3.在我国,杠杆比例高的企业倾向于选择企业债券融资,与理论模型恰恰相反。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受可转换债券的影响,有很多企业选择发行可转换债券是由于增发门槛的提高,通过条款设计等措施能使可转债在短期之内转换成股票。

本研究的主要不足之处在于:

1.由于最小样本容量的限制,样本一(发债企业)中没有剔除可转债,与实际发债企业总体的构成存在一定的差异。

2.由于发债企业大多为非上市公司,所以样本一的观测值仅为106个。而样本二(控制样本)的观测值为1749个,两个样本观测值相差悬殊,导致了logistic回归的拟合程度不理想,从而影响了实证研究结果的可信程度。

参考文献:

[1]陈岩.企业债务融资方式的比较分析[J].财贸研究,2007,(6).

[2]Aghion,P.and Bolton,P.An Incomplete Contracts Approach to Financial Contracting[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59(1992),473-494.

[3]Hart,O.and Moore,J.Default and Renegotiation :A Dynamic Model of Debt[J]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Vol.113,No.1,Feb.1998,1-41.

[4]Leland.H.E.and Pyle,D.H..Informational Asym-metries,Financial Structure,and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J].The Journal of Finance,Vol.XXXII,No.2,May 1977,371-387.

[5]Diamond,D.W.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and Dele-gated Monitoring[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84) LI,393-414.

[6]Hoshi,T.,Kashyap,A.and Scharfstein,D.The Choice Between Public and Private Debt:An Analysis of Post―Deregulation Corporate Financing in Japan[R].NBER working paper No.4421,August,1993.

[7]Johnson,S.A.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Deter-minants of Corporate Debt Ownership Structure[J].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Vol.32,No.1,March 1997,47-69.

[8]Krishnaswami,S.,Spindt,P.A.and Subramaniam,V.Information Asymmetry,Monitoring,and the Placement Structure of Corporate Debt[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Vol.51,1999,407-434.

融资公司融资方式篇10

【关键词】投资公司 融资多元化 结构性风险

一、引言:投资公司融资多元化的思考

社会的高速发展,经济市场化步伐加快,投资公司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投资公司职能主要有投资和融资,融资更是投资公司资金的一项重要来源,关系到投资公司经营状况。目前投资公司往往存在着融资渠道单一、资金运营效率低的问题,单一融资模式已经很难满足投资公司的发展,融资困难已经成为投资公司难以突破的瓶颈。

融资结构也被称为资本结构,它是指公司在筹集资金时,通过不同渠道获得的资金之间的有机构成及比重关系。企业融资从来源可以分为以下两类:内源融资,公司在经营过程中通过资金的运作获取利益的积累是公司内源融资的主要来源,其中包括盈余公积金、公益金和未被分配利润。一般情况下,公司的内源融资由于公司留存收益有限而是有限的,但是其拥有不需要支付利、股息的特点,没有额外的成本,对公司来说是一种安全的资金来源;外源融资,是指除内源融资之外的其他融资形式,例如:银行信贷融资、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租赁融资等,相较于内源融资,由于其渠道多的缘故,规模可以比内源融资大很多,是企业通过融资获得资金的一个重要渠道。同时,外源融资的成本要远高于内源融资。

多元化融资造成的结构性风险是指公司在进行不同种类融资过程中,一些纰漏等造成的公司内部结构风险,也被称作筹资风险。如果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出现这样的情况,不仅仅会给企业带来一些经济损失,甚至造成企业流动资金不足,引起公司偿还能力下降,对企业声誉造成巨大影响。因此,对投资公司多元化融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具可操作性的对策非常必要。

二、投资公司现行融资模式所面临的挑战

(一)融资模式较为单一,依赖性强

在目前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基础上,投资公司过于依赖外源融资,银行借贷等融资方式最为常见。投资公司是一种资金密集型企业,经营过程需要大量资金,因此,资金筹集是投资公司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我国投资公司主要融资方式是银行贷款,包括抵押贷款、信用贷款、担保贷款和贴现贷款。融资方式单一造成的后果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增加银行的风险和压力,融资资金大部分来自银行,一旦投资公司策略失误,流动资金短缺,银行收回贷款将会异常困难。甚至部分公司采取各种手段,重复抵押、重复贷款,以虚假公司信息骗取银行贷款,造成贷款中坏账数量占比升高,银行出现信用风险;银行为了确保自身平稳,势必对前来贷款的企业有所筛选,公司规模大、实力较强的企业更受银行青睐,中小企业的融资将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给政府造成很大压力,银行贷款依旧是融资的重要一环,势必有投机分子、违法人员存在,违法行为数量上升,政府妥善处理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同时对金融市场的完善影响巨大;企业的负债率提升,一般来说,依赖银行贷款融资的公司,内源融资和直接融资比重较小,自有固定资产较少,这造成公司负债率显著上升,给公司的发展带来许多不确定的风险;公司和金融行业缺乏竞争力,经济全球化日益扩大,外商纷纷瞄准中国这块市场,而欧美发达国家金融体系已经相对成熟,他们懂得采取最方便最安全的方式融资,而国内投资公司融资方式如果仅限于银行贷款,与外商竞争中竞争力不强。

(二)受政策影响性大,较为被动

政府政策对投资公司的融资具有非常直接、重大的影响。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投资公司的发展具有非常鲜明的中国特色,即政策调控。政策调控通常通过两个方式来实现对融资产生影响;对行业的行政审批。对投资企业来说,由于融资渠道单一,投资公司受到政策的影响相较其他公司更大,一旦政策发生变化,投资公司可能会面临融资成本过高或者难以融资的情况。比如,金融政策收紧,贷款利率上升,公司贷款成本随之上涨;规定发债主体资格,可能导致大型投资公司债券融资困难,中小型公司失去债券融资资格。

(三)风险较大,控制不足

投资公司负债融资占据了主导地位。负债融资以还本付息为条件,两种典型方式是向银行借贷和发行债券。目前,大多数投资公司都选择了负债融资作为融资的主要方式,尤其是银行借贷,这导致投资公司的资产负债率相当高,财务杠杆过高,加大了财务风险,而目前很多投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尚未完善,财务风险的预警、应对都处于松懈状态。对于投资公司这种和宏观经济周期相关性较强的企业,任何经营过程中的失误和资产波动都可能产生巨大影响,甚至引起企业财务风险加大甚至财务崩溃。

三、投资公司向多元化融资模式转变的可行措施

(一)改变融资观念、尽早与市场和国际接轨

在过去国内金融机构只有银行的大环境下,投资公司融资方式只有银行贷款。投资公司的经营者通过从银行贷款获得融资后,对这种融资方式的风险、成本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而其他的融资方式,相比银行贷款存在着不确定的风险,因此投资公司的经营者不愿意去做未知风险的融资,更倾向于银行贷款这种方式。国外经济市场发展起步早,目前已经日趋完善。国际上的投资公司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融资观念较为先进,融资方式灵活、多样。作为资金密集型产业,如果融资方式单一,仅借助银行贷款,不拓宽融资手段,公司经营将难以为继。随着我国十几年前入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投资公司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同时,经济市场的快速发展带给投资公司很大的机遇。同国际上投资公司的同台竞技,使我们拥有更多和国际先进公司接触的机会,从他们的优缺点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所以,要勇于接受这个挑战同时牢牢抓住机遇,积极同国际接轨,探索国际的融资方式和渠道,增强自身实力。另外,国内市场有国际公司的介入,国内投资公司亦可以利用外资来发展自身,但是需要把握风险控制。

(二)密切关注政策变化,配合政府职能转变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投资公司,其资金来源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金融机构。尤其是在很长一段时间,由于投资公司的特殊性质,导致银行更愿意放款给直接从事生产或开发的企业。在市场经济下,应该以市场为主导,政府适当引导为辅。政府应该是投资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参与者。投资公司与金融机构的业务往来,应当以现行政策为指导,通过双方的风控机制,基于业务达成融资合作。当然,对整个投资市场来说,政府的宏观调控必不可少,但是因以间接干预为主,并且不应该过多干预,让市场为主导,给投资市场足够的自主发展环境,使投资公司自主选择适宜的融资方式,实现融资模式多元化,同时,有效利用宏观调控,引导投资公司融资多元化,例如:适当对银行借贷政策收紧、提高银行准备金率等。政府已经在出台各项政策进行职能转变,投资公司应该密切关注和配合。

(三)国有投资公司带头进行融资方式创新

银行贷款在融资中起到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公认,毋庸置疑,但是其他的融资方式也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如,股权融资可以增加投资公司抗风险的能力;发行股票,无须还本付息等。而一般中小投资公司因为资本少、经营者观念落后等原因,不愿意或者没有资质去尝试其他的融资方式。国有投资公司作为国有企业,是政府重要的投融资主体,一定程度代表着政府政策的倾向,如果国有投资公司带头推广其他融资方式,进行融资方式创新,在国有企业带头作用下,很多中小型投资公司经营者可以总结融资中经验,分析其中利弊,将会对融资多元化起到推动作用。例如,山西中昌集团有限公司就采用了BT投融资模式,控制了风险,提高了收益,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四、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内投资公司的融资方式已经趋于现代化,但是融资模式多元化的拓展仍旧是一项艰巨的工程。投资公司融资方式创新,改变单一融资模式,即是降低投资公司金融风险的重要方法,也是投资公司和国内金融市场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发挥投资公司对市场经济发展推动的必然要求。投资公司应该在市场化的经济环境中,实行多元化融资模式,但不应盲目,应依据自身状况,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融资模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