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开展作风建设十篇

时间:2023-09-04 17:14:19

持续开展作风建设

持续开展作风建设篇1

摘要:论述了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对于加强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意义,从学生和学校两个方面提出了构建教育管理运行机制的方法,并提出要注意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服务观念、创新质量观念。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内容,其本质在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和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在高职院校教育管理过程中,坚持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积极探索学风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课题。

一、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对于高职院校加强学风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可持续发展是指,立足学生实际,遵循学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兼顾学生的当前进步和长远发展,保持学风建设工作的整体性、协调性、持续性,使学风建设实现良性循环状态。

1.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学风建设取得实效的根本要求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和谐性、全面性和协调性三个层面。在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过程中,相对于学生个体建设而言,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与全面发展相统一,实现知识、能力、素质同步发展,促进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加强学风建设的根本任务;相对于学校整体建设而言,保证学风建设与教学、管理与服务之间的和谐,是提高学风建设成效的前提;保证学风建设内容和措施的全面性,是提高学风建设成效的基础;保证学风建设工作之间及其与其它工作的协调性,是提高学风建设成效的保证。

2.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是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迫切需要

传统的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存在着以下误区:一是思想认识上急功近利的现象比较严重。主要表现在,将学风建设的目标定位在提高学生在校期间的理论成绩和实践技能上,目的是促进学生顺利就业,但缺乏为学生的长远利益、长远发展和职业生涯中的再就业考虑,致使学生的发展后劲不足;二是工作措施上有偏差,顾此失彼的现象普遍存在。主要表现在,或者片面强调学生工作部门的“一枝独秀”,却忽略了全校各部门的“百花齐放”;或者偏执于单一素质提高的“坚持不懈”,却忽略了综合素质发展的“统筹兼顾”;或者注重于部门内部的“单打独斗”,却忽略了全校间及校内外的“协同作战”等等,致使建设效果差强人意。

综上所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思想为指导,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注重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的落实,是高职院校开展学风建设工作的必然选择。

二、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构建学风建设机制的策略

1.针对学生个体学风建设而言,要遵循并实现公正性、延续性、和谐性的原则,为学生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是公正性。学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公正性,是指在学风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体现“利益世代非减”原则,即坚持当前的学风建设有利于促进学生未来的进一步发展。这就要求学风建设计划的制定及工作的开展要兼顾长远性和衔接性,使目前的学风建设工作不仅有利于学生当前学习的进步,而且要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要体现“利益当代非减”原则,即注意学风建设中学生之间的横向公平,既体现有教无类的公平教育观,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又结合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因生施教,因材施教。

二是延续性。学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延续性,是指在学风建设过程中要克服短期、近视行为,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了学生一切发展”为指导,使学风建设在工作目标上,既注重实际效果,考虑学生当前学习的进步,又具有前瞻意识,考虑学生后续学习与终身发展;在工作步骤上,既立足于当前而循序渐进,又着眼于未来而高屋建瓴;在工作方法上,既深入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又积极拓展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通过导向性教育、针对性指导、具体性工作,确保学风建设工作环环相扣地推进。

三是和谐性。学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和谐性,是指在学风建设过程中要实现学风建设诸因素的融洽、调和。其中:一要和谐师生关系。即通过实施对学习困难学生“温暖工程”、班级专业导师制等方法,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亲其师则信其道”;善于挖掘学生的优点,发现学生的教育点、发展点并适时指导,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二要和谐学习环境。即,积极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内驱力的激发,引导其逐步寻找到自我发展的道路;结合专业特点,举办各种竞赛活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专业技能服务活动等,既为学生成功创造展示的舞台,又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树立社会责任感等。三要和谐学习心理。即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心理问题咨询等,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促进其身心健康、精神愉快地开展学习活动。四要和谐学习方法。即结合教学实践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和策略指导、邀请优秀学生介绍学习方法和心得等,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策略;通过强化教育、明确要求、强化训练等措施,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针对学校整体学风建设而言,要遵循并实现全面性、协调性、和谐性的原则,实现校内外结合、校内各部门的统一

一是建立两个机制,突出全面性。第一,建立全员参与、全过程介入、全方位渗透的立体化学风建设机制。其中,全员参与是指调动学校所有人员的积极性,探索建立目标明确、管理严密的领导管理体系和各负其责、分工协作的工作群体;全过程介入是指将学风建设贯穿于学生自入学至毕业的整个过程之中,探索建立循序渐进的学风建设工作系统;全方位渗透是指丰富学风建设的内容、拓宽学风建设的途径,将学风建设渗透于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二,建立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自主化学风建设机制。其中,自我教育是指引导学生强化主体意识,主动提出学习目标,自觉培养、完善自身的人格品质和文化修养;自我管理是指引导学生强化对自身言行的约束和引导,主动将外在“管理”内化为自身需要,变被动接受管理为主动参与管理;自我服务是指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对自身进行物质服务和思想意识提高、价值观念发展等精神服务。

二是构建两个系统,突出协调性。第一,实现“社会―学校―家长”的联系与沟通。主要通过“学校―社会”及“学校―家长”之间的有机联系,在社会、家校、家庭教育互动体系的思维角度下促进学风建设工作,形成对学生全方位教育和管理的合力,全面引导学生确立学业生涯规划的目标措施并积极落实。第二,实现“辅导员―任课教师―行政部门”到位与协作。其中,辅导员的主要任务是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和诚信教育、加强对学生情况督查及学习环境的监控等;任课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严格课堂考勤等强化课堂纪律、加强教与学互动等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专业学习指导等提高学业成绩;行政部门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学风建设方面的规章制度建设、开展学风建设宏观指导与管理、进行学习条件的改进和完善等。期间,要确保三者之间协调一致,和衷共济。

三是建立两个平台,突出和谐性。第一,管理平台。主要包括,营造和谐民主的气氛,即尊重学生的民主化思想,把重视、理解、尊重和发展学生的精神贯注于学风建设工作的全过程、全方位,努力让学生的个性、学习潜能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即坚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的原则;坚持整体引导、个性培育、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学生主体,教育、管理、服务共同辅助的原则。第二,服务平台。主要包括:改善办学条件,即优化学校资源配置,切实解决办学条件与学生学习、生活所需之间的矛盾;提高服务质量。即关注学生学习、生活的细节,洞察学生的实际需求,尽心尽力为学生提供方便和帮助。加强部门间的协调,即提高办事效率,形成齐抓共管的学风建设工作合力等等。

三、以可持续发展观指导学风建设应该注意的问题

1.转变思想观念

即提高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对促进学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并从两个角度转变观念。其中,从学校的角度讲,要转变高职教育主要针对岗位群的需要培养学生的观念,正确处理学生近期和长远发展的关系,不仅要把学生培养成胜任某种职业的人才,而且要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从学生的角度讲,要转变将目标局限于获取文凭和就业的观念,把学习和发展紧密结合。学习内容上不局限于自然科学,还要学习未来工作中需要的社会知识和技能;学习方法上不局限于套用书本知识和技能的机械模仿,还要注意学习能力的培养。

2.树立服务观念

即为学生服务,让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为教师服务,让教师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其中,就服务学生而言,除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外,要以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服务学生,帮助其树立科学的成材观;要以改革教学模式服务学生,培养其综合素养和职业能力;要以改革管理机制服务学生,创设有利于提高其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创业水平的管理机制。就服务教师而言,除为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科研条件外,要创新培训方式,走与市场接轨的道路,拓宽师资培训的途径,促进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要构建有利于挖掘教师潜能的激励、约束机制等,促进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提高。

持续开展作风建设篇2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工业强市;新能源

中图分类号:F12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0)06-0095-03

甘肃省玉门市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铁人”王进喜的故乡,同时又由于依矿而建、因油而兴,也是一个典型的石油资源型城市,2009年3月被国务院列入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名单。为了成功实现可持续发展,玉门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两年实现突破、5年明显见效、10年实现转型的阶段性目标,以经济建设为主攻方向,搭建发展平台、提升发展质量、拓宽发展领域,加快培育接续和替代产业,强力推进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立足区域优势,科学定位发展战略

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发挥自身优势,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走特色发展之路。就玉门而言,区位、资源等后发优势和诸多政策机遇,是加快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一)区位优势独特

玉门地处河西走廊西部,东临钢城嘉峪关和古城酒泉,西通旅游名城敦煌,南接矿产资源丰富的肃北县,北达中蒙边境,是甘肃省距离中蒙边境马鬃山通商口岸最近的城市,西油东送、西气东输管道穿境而过,连霍高速公路和兰新铁路复线横贯全境,历来是中原通往新疆、青海、的重要通道。

(二)境内资源富集

与周边县、市、区相比,境内具有丰富的“风、光、水、油”等优势特色资源。玉门被称为“世界风口”,风能资源理论储量3 000万千瓦以上,可开发利用2 000万千瓦以上,且不占耕地,无破坏性风速,非常适宜建设大型风电场。玉门是西北地区太阳能总辐射量最高区域之一,年日照时数达3 300小时以上,可开发太阳能发电项目面积近3 000平方公里,是大规模实施太阳能发电项目的理想区域。境内疏勒河等4条河流年径流量11亿立方米。境内探明矿产28种,占甘肃省探明矿种的39%,其中石油、煤、芒硝、石灰岩、石膏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

(三)工业基础雄厚

玉门是全省最早设市的工业城市之一,境内和周边分布有酒钢公司、玉门油田、中核四零四厂等20多家大中型企业,大唐、中海油、中节能、华电、华能、中电国际等国内大型企业入驻玉门开发风电,资金、技术、人才、设备等发展要素高度聚集,工业基础雄厚;工业园区建设较早,闲置资产多,道路、水电、厂房等基础设施完备,技术力量雄厚,可利用闲置资产多,非常适宜重大工业项目布局。玉门油田炼化总厂是兰州至新疆、西油东送和西气东输重要节点上的唯一一座炼化厂,基础设施配套完备,原油购买和成品油外销均实现了管道化输送,实施炼化扩容改造具有优越的条件。全市共规划工业园区面积120平方公里,投资配套了道路、供水、电力、通讯、绿化等基础设施,形成了以玉门经济开发区为主体,新能源、石化、建材化工等各具特色的产业布局,构筑了工业经济集聚发展的载体和平台。

(四)发展机遇较好

国家在酒泉建设全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并出台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在甘肃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为我们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建设新能源基地,加快玉门油田勘探开发步伐,提高石油加工转化能力,建设石化产业基地和国家重要的石油储备基地提供了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玉门市被国务院列为资源枯竭城市,国家和省上在项目安排、财力扶持等方面给予连续多年的支持,为我们实现可持续发展增添了巨大动力。

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资源优势,我市抢抓机遇,审时度势,提出以经济转型为根本,协调带动城市、生态、文化、社会等方面全面转型的基本方向,以建设“工业强市”、“能源大市”为目标,大力培育接续产业,加快构建工业经济新体系,工业对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明显。2009年,玉门市实现地方生产总值100亿元,占到酒泉市总量的1/3;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3亿元,居酒泉各县市区首位,占到酒泉市总量的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1.3亿元,财政收入达到3.3亿元,均突破了历年来的最高纪录。其中实现工业增加值62亿元,占到酒泉市总量的1/2,在酒泉市具有工业大市地位,带动区域内税收27亿元,名列全省各县市之首。

二、理清发展思路,科学确定发展重点

2009年8月,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在玉门启动实施建设,玉门迎来了风电产业大规模开发的春天。在省委实施“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区域发展战略和酒泉市实施“两抓整推”战略部署,新能源将成为玉门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继石化产业之后的又一支柱产业。今后一个时期,玉门市将继续把风、光、水、油等特色资源开发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点,以重大项目建设为突破口,以工业园区为平台,按照“围绕一个中心,打造两大基地”的发展思路,即围绕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着力打造石化产业和新能源基地,加快发展新能源、石化、装备制造、矿冶建材、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突出发展新能源产业集群,更加有效地发挥兰新线上接力点的区位优势,更加有效地利用国家和省上支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优势,力争通过五到六年的努力,到2015年,把我市建成原油生产能力突破100万吨,油田炼化扩容至500万吨的全省重要的石化产业基地、技术研发中心和全国老油田稳产转型、可持续发展的试验基地;风电总装机容量突破500万千瓦,各类发电总装机规模达到1 000万千瓦的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

(一)坚持以工业为主导,统筹发展接续产业

玉门作为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又是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的主战场,立市之基在工业,富民之源在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出路也在工业。加快玉门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是强力推进石化产业基地和新能源基地建设,主要支撑是石化、新能源、装备制造、矿冶建材、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五个产业。石化产业基地建设涵盖了石油化工、硫酸系列化工和石油机械加工等产业,新能源基地建设涵盖了风电、水电、光电、煤电、装备制造、资源综合利用等产业,及电网配套、服务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今后着力培育壮大的产业中,石化、新能源产业是建设两大基地的主导龙头,矿冶铸造、建筑建材、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既是资源综合利用类产业的主攻方向,又是全面推行循环经济模式的主要领域。强力推进石化产业基地和新能源基地建设,要统筹推进,集群发展,培育壮大接续产业,加快可持续发展进程。

(二)坚持以风电为牵引,协调配套建设新能源基地

按照甘肃省委、省政府“建设河西风电走廊,打造西部陆上三峡”的战略构想,坚持以风电为牵引,以风电促网架、促调峰电源、促装备制造和资源综合利用的发展思路,着力打造“6+2”新能源产业群,加快风电、光电、网架、调峰电源、装备制造、资源综合利用和水电、核废燃料处理等产业发展,走好多能并举、互补开发、综合利用、循环发展的低碳经济发展路子。一是大力发展风电。全面开展风能资源详查和综合评价,积极争取国家特许权招标项目、省核准项目和国产化风机实验风场项目,加快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一期工程建设,开工建设100万千瓦国产3兆瓦风机风电场示范项目,加快国产5兆瓦风机风电场试验项目建设,积极做好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二期工程项目的招标工作,全力推进风电产业上规模,联片开发,聚集发展,在2010年装机突破200万千瓦的基础上,力争到2015年风电装机容量达到500万千瓦以上;二是积极开发光伏光热发电。拓展新能源开发领域,重点实施光伏发电和利用风电场大片土地的风光互补发电项目,促进光伏光热发电与风电互补利用,使光电成为玉门新能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力争到2015年光电装机容量达到100万千瓦以上;三是加快水电、火电、核电发展。依托疏勒河流域水能资源,在已建成装机容量12万千瓦梯级水电站的基础上,加快11座小水电站建设步伐,并加快昌马水库抽水蓄能电站的论证建设,力争到2015年水电装机容量达到120万千瓦以上。充分利用玉门本地和新疆、蒙古煤炭资源,在玉门建设两个2×100万千瓦、玉门油田2×60万千瓦“上大压小”等火电项目,提高调峰能力,保障电网安全。利用中核四404厂的技术、人才及核工业发展优势,联手争取核电项目落户玉门;四是大力支持电网建设。通过配套建设750千伏输电主网络和330千伏支网络,建成750千伏玉门变电站、5座330千伏变电站和750千伏双回输变电线路,争取建成正负800千伏直流输变电线路,争取正负1 000千伏点对点直流输变电线路在玉门规划布点,扩大电网容量,解决电力输出问题;五是扩大风光电设备制造业规模。重点发展风机塔筒、风机、叶片、法兰、轮毂等风电设备制造业和以单晶硅、多晶硅发电板和蓄电池为主的光电设备制造业,积极发展风机维修服务业,完善风电、光电装备制造产业配套体系;六是大力发展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充分利用富集的电力资源,改造壮大提升矿产品加工和建筑建材等传统高载能产业,培育壮大以啤酒原料为主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努力培植具有集团效应的能源转化企业,加快能源就地转化。通过风电、光电、水电、火电、核电的综合开发利用和网架、设备和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配套建设,新能源各产业之间配套跟进、协调共进、联动发展,力争到2015年把玉门建成各类发电总装机规模达1 000千瓦以上的能源富集区、年销售收入达到150亿元以上的新能源基地。

(三)坚持以重大项目为支撑,扩张壮大石化产业基地

牢固树立“油田兴则玉门兴,油田发展则玉门发展”的理念,始终把玉门油田作为玉门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支柱,全力支持、服务玉门油田持续发展,实现勘探开发新突破,建设特色精品炼油厂,延长石化产业链,共同争取500万吨炼化扩容、600万立方商品油储备库以及工业旅游等重大项目立项实施,力争使玉门油田原油产量达到100万吨以上,炼化扩容近期达到500万吨,远期达到1 000万吨,促进基础石化产业壮大规模和升级换代,把玉门建成全省重要的石化产业基地。一是稳定原油采量。按照“探边摸底、拓展”的思路,合理开发利用老油田的油气资源,加大玉门油田周边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努力延长石油资源产业的生产期,打造中国“百年油田”;二是扩大炼油规模。利用新疆、中亚的油气资源,增加西部管道玉门支线原油、成品油的分输配额,建设国家商业石油储备库,实施千万吨级扩容改造工程,扩大原油炼化容量;三是提升炼化技术。加快炼油装置技术改造,降低资源消耗,提升产业层次和产品质量,保持特油产品和其他油品研发在国内的领先地位。四是延伸石化产业链。围绕油田上游搞配套、下游深加工,加大化工基础原料三烯(乙烯、丙烯、丁二烯)和三苯(苯、甲苯、二甲苯)的开发生产,提升石化产品附加值;发展以抽油杆、抽油泵、抽油机为主的石油钻采和石油管道的配套设备,积极开发油田助剂、甲醇、燃料油、石蜡、沥青、油等相关产品,加快采油、炼油废弃资源再生利用,延伸石化产业链。

三、创新发展方式,科学落实发展目标

实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要紧紧围绕强力推进石化产业基地和新能源基地建设,按照“大工业、大园区、大循环、大产业”的理念,创新发展方式,聚集发展要素,走好项目带动、集聚发展、组团发展、借力发展和循环发展五条路子,促进县域经济区域一体化,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走重大项目带动的路子以谋划争取的500万吨油田炼化扩容、600万吨商业石油储备库、100万千瓦风电基地、2×100万千瓦煤电基地、12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及酿酒产业基地等投资上亿元乃至几十亿元的重大项目为突破口,采取“市级领导包抓牵动、配套前期经费拉动、专门工作力量推动、重奖有功人员”的办法,集中人财物等资源,加大争取力度,不断壮大新能源、石化、装备制造、矿冶建材、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等支柱产业,强力推动两大基地建设。

(二)走集聚发展的路子以开发区作为全市工业经济和产业聚集的载体和平台,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快开发区建设,着力改善水、电、路、通讯、绿化等配套设施,健全完善园区税收返还、工业项目奖励、招商引资奖励等激励政策,设立500万元工业发展基金和100万元奖励资金,扶持重点产业发展,将市域内各类资源和发展要素向开发区集中,使开发区成为制造业发展的主战场。

(三)走组团发展的路子以石化产业基地和新能源基地上下游产业链、配套产业和服务体系为核心,建立起布局合理、产业联合、区域联动的长效开发机制,加快风电、水电、光电、调峰电源、电网、装备制造等向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通过组建钛白发展集团、铸造集团和建材集团,推动新能源、石化、装备制造、矿冶建材、农产品精深加工等各个产业向产业集群方向演化,加快产业集群的生成,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带和产业群,壮大产业整体规模,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四)走借力发展的路子牢固树立县域经济一体化理念,加强地方工业与境内外大中型企业、驻玉单位的联合协作,积极推进与玉门油田、省疏管局、风电企业、甘肃矿区、酒钢公司等县域和周边大企业、大公司、大单位合作,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共同实施石化风电、风光互补发电煤电和钛白粉等项目,依托大中型龙头企业对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资本重组、兼并、联合,借助外力推进产业要素聚集,快速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集团式发展。

(五)走循环发展的路子牢固树立全市大循环经济理念,以县域经济一体化为方向,全面推行涵盖石化、新能源、装备制造、矿选铸造、建筑建材、农产品精深加工等工业领域的大循环经济,合理利用资源,延长产业链条,重点整合石化、铸造、建材等高载能产业群,构建电力局域网,推动清洁生产、产业联动、集群发展,同时完善循环经济服务体系,打造成全省重要的循环经济示范区,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

持续开展作风建设篇3

【关键词】商业银行 业务连续性管理 研究

近期,媒体相继曝光国内多家商业银行服务中断事件,其中不乏影响较大者。如:5月12日10时至10时37分,招商银行借记卡业务系统故障,客户无法正常办理ATM、POS、网银等业务;6月23日10时38分至11时23分,工商银行上海数据中心主机系统故障,不仅柜面业务无法正常办理,ATM、网银、手机银行等电子渠道业务也不能正常使用。两起事件按照《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监管指引》(银监发〔2011〕104号)第七十九条有关运营中断事件的规定,均属重大运营中断事件。

早在2008年,现任银监会副主席郭利根就曾经指出,国内银行业存在着信息技术基础建设滞后、软硬件及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系统管理粗放等问题,特别是在业务连续性规划、业务恢复机制、风险化解和转移措施、技术恢复方案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短板。时至今日,频繁发生的银行服务中断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形势仍不容乐观,加快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建设迫在眉睫。

一、业务连续性管理及其重要意义

业务连续性管理是一项综合管理过程,不仅包括对业务活动和业务恢复的持性管理,还涉及到相关培训、演练和评估等环节,是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业务连续性协会将业务连续性管理界定为:能够识别出可能的潜在威胁,以及这些威胁发生时对业务运营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提供一套有效的反馈和恢复体系,从而对股东利益、公司声誉和价值创造活动进行有效的保护。国内《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监管指引》则进一步明确为:商业银行为有效应对重要业务运营中断事件,建设应急响应、恢复机制和管理能力框架,保障重要业务持续运营的一整套管理过程,包括策略、组织架构、方法、标准和程序。以此观之,建立完善的业务连续性管理,将有利于商业银行的持续运营,有益于保障重要业务的快速恢复、降低损失和消除影响,增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商业银行的生命周期中,银行业务运营会随时受到来自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严重的甚至会造成重要业务的非正常中断。重要业务意外中断,不仅意味着商业银行须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和承担严重的后果,如果处置不当,还可能发酵成一场可怕的灾难。有关研究资料显示,以每小时业务中断所造成的损失进行比较,银行业的损失远居各行业之首;如果发生业务中断两周内仍无法恢复,75%的企业将因此而停业,43%的企业将无法再开展业务,灾备措施不完善的企业将在2~3年内破产。因此,为保障业务的持续稳定运营,商业银行尤其需要行之有效的业务连续性管理。银监会的《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监管指引》,对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的组织架构、业务影响分析、业务连续性计划与资源建设、业务连续性演练与持续改进、运营中断事件应急处置等相关体系建设和工作内容提出了明确的监管要求,将促进商业银行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有效履行社会责任,对维护公众信心和提高商业银行业务持续运营能力将发挥积极的引领作用。

二、国内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业务连续性管理在国外发展较早,其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国内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通过国家连续《银行业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规范》、《商业银行数据中心管理规范》、《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国内银行业对业务连续性管理的认识不断深入,尤其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在业务连续性管理的信息系统技术方面已经较为成熟,基本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如,2008年汶川发生大地震后,震后三天工商银行即在都江堰灾区建立了应急帐篷银行,仅一台ATM在几天内就成功办理了76万元对公结算和20笔取款业务。

随着《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监管指引》的,国内商业银行愈加重视和积极推进业务连续性管理的建设。

一是初步构建了应急管理体系,确立了组织管理架构,加强了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了统一的应急响应流程和通知报告程序,增强了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二是加快了灾备建设,建立了同城/异地灾备中心,积极推进“两地三中心”的建设,对核心业务数据和核心系统恢复的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三是开展了应急响应和灾难恢复演练,与通讯、电力等外部机构的联动协作有所强化,应对突发事件、危机管理的能力有了提高。

尽管如此,与国外先进银行相比,国内商业银行还有较明显的差距,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认识尚有差距,系统建设的主动投入略显不足

由于对业务连续性管理的研究运用时间较短,商业银行对其重要性还缺乏具体形象的认识,停留在为了满足监管要求和信息系统灾备恢复等较粗浅的层次上,没有真正意识到业务连续性管理对提升银行竞争力和价值创造的积极作用。具体表现为部分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还普遍存在着业务连续性管理“投入大、收益小”的认识偏差,主动推进的意愿不强。

(二)管理尚有差距,未将之完全融入企业文化之中

缺乏足够的认识,缺少了管理层和相关部门强有力的支持,一方面导致商业银行将全行性的业务连续性管理工作仅仅只落实到个别部门身上,没有做到全员性参与,极易形成管理上的盲点;另一方面,忽视了通过必要的流程开展全员风险意识教育和技能培训,遇到业务中断事件,既便有了应急计划和预案,也会由于缺少必要的教育培训、相关人员未能充分理解掌握操作要求,从而导致既定的流程和机制难以发挥预期作用。

(三)风险识别尚有差距,业务影响分析不充分,资源保障和灾难恢复的有效性不足

一是缺乏对各项业务和业务系统的全面科学评估,业务分类、事件分级以及由此而制定的业务恢复目标还不尽合理,在应急预案设计、备用资源保障和人员配置等方面存在不足;二是偏重对设备设施、数据信息和业务运营的保护,对员工安全、企业声誉等其他重要资产的保护和重视程度不够,存在低估风险的倾向,风险缓释和预防应对措施针对性不强。

(四)预案体系建设尚有差距,应急响应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不强

商业银行业务多样、管理复杂,业务连续性管理的建设难度大、周期长,需要针对可能的风险或潜在的影响进行事前缜密的分析,才能结合实际科学论证和制定预案。即使是规模较小的商业银行,要建立起能够全面?盖重要风险、相对完整的预案体系,也需要制定出不少于几千份的各类预案。在国有商业银行当中,目前预案建设最为完备的是建设银行,达到了4000多份。但相比国外先进银行,如美国银行预案就多达7000余份,国内商业银行在预案体系建设上还任重道远、差距较大。

(五)持续改进尚有差距,预案演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足

一是对业务连续性预案的日常演练不充分或流于形式,不能全面有效地检验其操作性和有效性,难以做出具有针对性的完善和改进;二是偏重对信息系统的灾备演练,针对业务、流程和人员方面的演练不充分,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重建设、轻维护的现象;三是尽管多数国内商业银行业务系统已实现了“同城双活”,并开始向“两地三中心”发展,但由于业务连续性管理尚存诸多的不完善,欠缺足够的经验积累,未能针对业务系统的实际切换开展必要的演练,在灾难发生时难以保证重要业务的正常切换和回退。

三、加快业务连续性管理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继续深化认识,切实将业务连续性管理作为改善经营、提升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首先,应清醒地认识到,商业银行肩负着保障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责任,能否从容应对突发事件,迅速控制不良影响和防灾减损,既体现了商业银行的风险管控水平,也是履行社会责任、展现银行价值的实际体现;其次,商业银行激烈的市场竞争,伴随着各种难以逆料的风险,来自于各项业务活动的运营风险、操作风险不断拷问银行的管理能力。完备而健全的业务连续性管理,可以使商业银行更好地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更有效地提高预防风险、应对风险的能力,能够大幅提升银行的持续运营水平和竞争力。

(二)积极落实《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监管指引》,健全适应业务发展的管理政策和体系

一是按照监管指引要求,持续完善业务连续性管理的政策、制度,健全高效运行的组织管理架构,落实部门管理职责,明确责任;二是依照监管指引的规范标准,科学建设,加快应急响应及业务系统建设,建立常态化管理评估维护机制,健全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三是从业务角度出发,以业务连续为目标,强化系统性设计,形成各个部门协调统一的管理体系。

(三)将业务连续性管理融入企业文化,使之成为经营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

充分结合银行文化环境特点,制定长期的业务连续性管理文化融入计划,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持续推进。一方面依靠管理层,通过管理层对业务连续性管理宣讲或座谈的参与来积极推动;另一方面,制定详细的人员培训计划,将责任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定期开展全员性的业务连续性管理意识教育和技能培训,将其真正融入到企业文化中,使业务连续性管理成为员工主动参与的自觉行为。

(四)提高风险评估、业务分析水平,加快预案体系建设,提升持续运营的保障能力

一是借鉴国际最佳实践和先进经验,区分不同业务完善风险评估、业务分析的工具方法,全面识别重要性业务,准确评估突发事件及其影响,并以此确定业务恢复目标和风险等级,进而重检修订或制订出详细合理、操作性强的操作流程和操作手册;二是全面识别业务持续运营所需的关键资源,对其风险类型及其风险暴露程度做出准确评估,结合业务开展连续性的管理分析;三是建立健全包括了业务连续性计划、总体预案和具体预案的三位一体预案体系,制定出事态定义明确、风险描述清晰、处置操作步骤具体的应急响应预案,使之能够覆盖所有重要业务及重大风险领域,不断完善应对业务中断事件的机制流程;四是注重可用资源、备用场所的建设维护,保障各类资源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并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应对业务中断事件的处置能力。

持续开展作风建设篇4

年初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纪委监委的指导下,兴旺乡党委贯彻落实党的、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落实“两个责任”,持续推进“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以实际行动深入推进全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严格落实“两个责任”。年初,召开党委会议专题研究全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调整了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2020年度落实党风廉政建主体责任分工方案》,按照“一岗双责”工作要求,将工作任务分解到每名班子成员,把党风廉政建设纳入全乡总体工作目标,与其他工作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委会议,分析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形势,查找问题,研究解决办法。党委书记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每半年听取班子成员、基层党组织书记和站办所负责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汇报1次。

(二)加强思想廉政教育。强化思想教育,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教育常态化开展廉政文化的宣传学习。科学制定学习计划,党委中心组集中学习了中纪委四次全会和讷河市纪委六届五次全会精神,党员干部每月集中学习1次,深入学习《条例》、《准则》;研究制定廉政党课宣讲计划,“七一”期间,每名班子成员都要到联系点讲廉政党课1次;召开了姜国文案件警示剖析会,班子成员深入剖析自己在理想信念方面存在的问题,认真梳理后建立了问题清单和整改台帐;利用网络微信平台,编辑发送廉政信息提示,让手机微信成为党员干部的“随身警钟”,提醒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思想清醒和行动廉洁。

(三)强化监督检查措施。强化日常监督,持续加强对《村级管理24项工作制度》、《机关17项工作制度》、《加强干部作风建设22条纪律》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实现了乡村干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半年来,全乡共开展工作纪律检查2次,专项重点工作督查检查2次,通过定期检查和明察暗访,有效推动了全乡重点工作开展;坚持在元旦春节、五一清明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廉政提醒,重申廉洁纪律要求,持续开展“四风”问题监督检查,对乡村干部开展集中提醒谈话4次,做到警示在先、预防在前,进一步绷紧党员干部思想防线。

(四)加大执纪问责力度。全力支持纪委开展监督执纪工作,乡纪委也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科学合理运用执纪监督“四种形态”,做到惩戒与教育相结合。上半年,受理信访案件5起,收到问题线索3起,立案2起,受到党内警告处分2人,通过各种监督检查,运用第一种形态处理党员、干部24人,向市纪委移交成案线索1件。

二、存在的问题和下步工作打算

回顾半年来的工作,我们做了很大努力,虽然取得了点滴成绩,但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具体表现为:

一是廉政教育不够深入,基层干部缺乏法纪意识。

二是警示教育不够深刻,套取补贴案件连续发生。

三是特色工作不够明显,缺乏开拓创新精神。

持续开展作风建设篇5

2007年,在市纪委和市直机关工委坚强有力的领导下,机关各级党组织和纪检组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中纪委七次全会、市纪委八次全会精神,结合开展以“清廉从政、服务发展”为重点的“作风建设年”活动,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大力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市直机关反腐倡廉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

(一)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大宣教”工作,夯实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一年来,纪工委坚持把党风廉政教育纳入机关党的宣传教育总体部署,坚持与完善反腐倡廉“大宣教”工作格局,认真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活动。一是以践行总书记提出的“八种良好风气”、增强“三种意识”为核心,深入开展“清廉从政、服务发展”专项学习教育活动,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为政环境。机关各级党组织和纪检组织紧紧围绕“为民、务实、清廉”这条主线,通过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教育读本》、《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先进事迹选编》、《赶考》、《烈火中永生》等教材和书目;组织参观“风正巴渝”—重庆直辖十周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回顾展,观看《引以为戒》、《忏悔录》、《赌之害》等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片,广泛开展领导干部讲反腐倡廉党课及向邓平寿等先进典型学习教育活动;持续深入开展“警示督廉、读书促廉、贤内助护廉”等一系列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大力推进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勤政、廉政的自觉性。二是依托《重庆机关党建》网,拓展、延伸反腐倡廉阵地。继续主抓了以“廉政广角”为主干的市直机关党风廉政宣教工作新平台的构建,深入开展反腐倡廉网上宣传教育活动,获得了重庆市反腐倡廉宣传教育专项工作奖。三是立足于深入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进一步加大了调研工作力度。承担并完成了市纪委交办的“纪检监察机关对于反腐倡廉工作规律新的把握”的调研课题;全面总结回顾了十六大以来市直机关反腐倡廉宣教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基本经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五年的工作思路,形成了1万余字的工作成果,为推进反腐倡廉宣教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着力强化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切实规范从政行为。按照全市党风廉政建设电视电话会议部署的廉洁自律工作任务及《重庆市市领导和市级部门2007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分工责任制》的要求,纪工委协助工委坚持把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加强各部门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来抓,进一步规范了市级机关党员干部的行政行为。一是认真落实“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和“五个不许”。坚持以领导机关和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以自查自纠为主要形式,协助有关部门,狠抓了严禁领导干部利用职权和职务影响为本人、亲友和身边工作人员谋取不正当利益;严禁领导干部违反规定收送现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利用婚丧嫁娶等事宜收钱敛财;认真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规定等专项治理工作,对违反廉政规定的3名党员干部进行了谈话和严肃处理。二是坚持专项治理和经常性检查督促相结合。对有关单位执行廉洁自律规定的情况进行了重点抽查。三是深入落实《廉政准则》和各项廉洁自律规定。按照市纪委要求,重点抓了《中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的落实。认真开展对照检查和清理纠正工作,从加强思想教育,加强制度、监督管理等方面作了明确要求,有效地遏制了腐败行为的发生。

(三)积极拓展从源头防治腐败工作,为惩防体系建设筑牢第一道防线。认真按照市委《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具体意见》(以下简称《实施纲要》、《具体意见》)及工委《贯彻落实市委〈具体意见〉的办法》,指导、督促机关各级党组织、纪检组织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扎实推进惩防体系的构建。一是各机关党组织、纪检组织紧密结合各部门、各单位的实际,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龙头,突出工作重点,明确责任分工,强化工作责任,进一步形成了确保惩防体系建设任务落到实处的责任网络。二是以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为重点,把惩防体系建设纳入了市直机关推进固本强基战略,进一步加强机关党的建设的总体规划,统一部署、实施,进一步落实了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三是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以进一步抓好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民主评议、诫勉谈话和函询等制度的落实为重点,《市直机关党组织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的实施意见》得到进一步贯彻执行。

(四)扎实推进办信办案工作,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在继续重点查办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违纪违法案件的同时,今年按照巩固深化“执政为民、服务发展”学改成果,深入开展以“清廉从政、服务发展”为重点的“作风建设年”活动的要求,指导、督促机关各级党组织、纪检组织加大办信办案工作力度,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一是加大了着重查办行政执法过程中的违规执法、的案件,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以及干扰破坏经济发展环境案件的力度;二是加强了对违纪违法案件新特点的研究,改进办案方式和方法,提高办案能力和水平;三是强化了对查办案件工作的协调指导,进一步规范、严格办案程序,确保办案工作依纪依法进行;四是注意针对查办案件中发现的体制、机制、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和漏洞,及时帮助有关单位完善相关制度,提高了办案质量和综合效果;五是继续加强了举报工作,依托《重庆市“作风建设年”活动专题网页》上的“问政于民”互动平台,采取有效措施,协助市委作风办和工委及时处理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问题,预防了因一些突发事件可能引起的矛盾激化。今年以来,纪工委共受理群众举报9件,已办结8件,正在调查的1件;共查处案件2件,处理处级干部2名;协助市委作风办和工委处理群众77件。

(五)深入推进“执政为民、服务发展”学改后续工作,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建设。纪工委坚持把改进机关作风和效能作为加强党风政风建设的切入点和服务发展的着力点,协助工委在市直机关深入开展了以“清廉从政、服务发展”为重点的“作风建设年”活动。一是指导、督促各机关党组织、纪检组织围绕“清廉从政、服务发展”的目标要求,坚持把人民群众关注的共性和热点问题作为切入点,把影响本部门本单位作风改进、效能提高的个性和关键问题作为突破口,继续以解决“办事难”等突出问题为重点,着力在消除制度、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率、改善发展环境、建立长效机制等方面求突破,机关“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更加鲜明。二是协助工委建立了市级机关“执政为民、服务发展”学改后续工作联系、通报等制度;认真组织了对市级机关整改措施落实情况的抽查、督查及学改活动“回头看”;参与了对市级部分重点部门半年及年度考核工作,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了市级机关的学改活动成果。

回顾今年以来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发展不平衡;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形势仍然严峻,任务仍很艰巨;体制不够顺,全面履行纪检工作职能还有不足和差距;创新不够,深入调研、总结、推广典型不够。对此,我们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2008年市直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总体要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履行赋予的职责,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加强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重点的作风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努力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为建设“为民、务实、清廉”的市直机关提供有力的政治和纪律保证。

(一)创新思路,努力开创市直机关反腐倡廉工作新局面

1、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抓好工作部署。采取多种形式组织纪检干部认真学习和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大对新时期反腐倡廉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部署上来。机关纪检组织要紧密联系工作实际,紧密联系机关党的建设特别是反腐倡廉建设的现实需要,在全面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基础上,及时抓好2008年的工作部署,努力增强机关纪检工作针对性。

2、高点定位,努力开创市直机关反腐倡廉工作新局面。当前就是要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市第三次党代会的精神,牢固树立反腐倡廉重在建设的理念,明确“一三四五”的工作思路,即明确“一个目标”:认真履行机关纪检职能,为建设“为民、务实、清廉”的市直机关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和纪律保证;把握“三个原则”:把握促进发展、惩治腐败、保护干部的原则,努力提高反腐倡廉工作成效;贯彻“四句话”方针: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四句话方针”,加快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争做“五个表率”:争做勤于学习、加强团结、联系群众、勤奋干事、清正廉洁“五个表率”,努力塑造机关纪检干部队伍良好形象。

(二)狠抓落实,积极推进反腐倡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1、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一是在教育内容上,要以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为重点,突出抓好理想信念教育、权力观教育和党纪国法的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二是在教育对象上,要坚持以处以上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把反腐倡廉理论作为市直机关各级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纳入市直机关党务干部培训班、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的教学计划,针对不同岗位开展廉政培训。三是在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监督与管理上,要认真贯彻落实中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继续加强对遵守“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各项规定的督促检查。四是在创新教育方式方法上,要继续重点建好以“廉政广角”为主干的市直机关党风廉政宣传教育互联网络,健全网上主旋律宣传教育体系,扩大廉政教育的覆盖面;着重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廉政文化进机关示范点”创建活动,大力营造读书思廉、遵纪守廉、自律保廉、民主促廉的机关廉政文化氛围。

2、全面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一是按照大力倡导“八个方面良好风气”和增强“三种意识”的根本要求,以解决党员干部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为重点,认真落实“两个务必”和“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协助工委持之以恒地开展机关作风建设专项活动及“坚决反对、制止各种奢侈浪费和行为”等专项治理工作,切实巩固深化以“清廉从政、服务发展”为重点的“作风建设年”活动成果。二是以大力加强党风政风行风建设,进一步解决影响发展环境和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为重点,继续协助工委坚持不懈抓好“执政为民、服务发展”永续工程,努力培育能够保证“加快”和“率先”的良好作风。

3、贯彻落实《实施纲要》,着力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一是进一步推进惩防体系建设。按照中央关于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和市委《贯彻落实〈实施纲要〉的具体意见》的要求,及工委《贯彻落实市委〈具体意见〉的办法》,制定《2008—2010年贯彻落实工作要点》,认真总结基本经验,找出存在问题,提出新的举措,推动贯彻落实工作有步骤开展。二是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指导、督促机关纪委加强组织协调,把反腐倡廉工作纳入各部门、各单位业务工作和党建工作的总体规划中,主动协助党组(党委)按规定要求做好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等关键环节工作,并结合工作实际,加强对落实责任制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增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刚性约束。

持续开展作风建设篇6

关键词:绿色建筑;建筑技术;节能;可持续发展

引言

刚刚召开的十全国人大代表大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国家战略布局到部委节能规划,再到备受争议的指标都一一明确,绿色建筑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必将进入快车道。”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越来越重视,因此必须加强对绿色建筑的研究,这不仅是人们所希望的,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1 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节约(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在建筑过程中,对环境起到了保护的作用,同时减少了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是一种能够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中的“绿色”,和一般意义上的绿色是不一样的,这里的绿色是一种标志或者概念,也可以说是象征,主要是指,建筑可以充分的利用自然资源,并且与自然和谐统一,对环境生态平衡无负面影响,是一种环境无危害的建筑,又被称为生态建筑,节能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等对绿色建筑的一个高要求就是,室内的布局必须十分合理,要减少常规中对合成材料的使用,要始终遵循以人和自然以及建筑三者协调发展的额原则,充分考虑采光,节约能源,给居住者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尽可能的体现大自然,回归大自然,要充分体现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平衡,减少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和利用。

如图1所示,结合绿色建筑的内容,可以将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归纳为: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即节约能源及资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与自然环境亲和,做到人、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

2 国际绿色建筑的发展瞻望以及划分标准

2.1国际绿色建筑发展历程

20世纪60年代,美国建筑师保罗・索勒瑞提出了生态建筑的新理念。

1969年,美国建筑师伊安・麦克哈格著《设计结合自然》一书,标志着生态建筑学的正式诞生。

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使得太阳能、地热、风能等各种建筑节能技术应运而生,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先导。

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组织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口号,同时节能建筑体系逐渐完善,并在德、英、法、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广泛应用。

1987年,联合国环境署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1990年世界首个绿色建筑标准在英国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使可持续发展思想得到推广,绿色建筑逐渐成为发展方向;

1993年美国创建绿色建筑协会;

1996年香港地区推出自己的标准;

1999年台湾地区推出自己的标准;

2000年加拿大推出绿色建筑标准。

2.2国际绿色建筑划分(见表1)

3 绿色建筑技术所包括的内容

绿色建筑技术包括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的利用;节水与水资源的利用;室内环境控制;运行维护与管理等常用技术100多项,以下我也通风为例进行阐述。

4 通风技术的设计

建筑通风的目的是提供人们健康所需的新鲜空气,带走室内的热量和水分。现代人类对自然通风的利用已不在于像以前一样的开窗开门通风,而是综合利用室内外条件来实现。如根据建筑周围环境、建筑布局、建筑构造、太阳辐射、气候等,来组织和诱导自然通风。在建筑构造上,通过中庭、双层幕墙、风塔、门窗、屋顶等构件的优化设计来实现良好的自然通风效果。

4.1通风换气的方式

通风换气有自然通风(被动式)和机械通风(主动式)两种方式。被动式通风(自然通风)分两类:热压通风及风压通风。热压通风的动力是由室内外温差和建筑开口高差引起的密度差造成的;风压通风是指当建筑物的结构有两个不同的风压值开口时就会形成通风。

4.2建筑单体设计

在朝向、平面、剖面和引风导风构造等方面设计,营造各建筑前后较大压差,引风入室。

4.3房间设计

通过开窗具置和大小、户型设计、空间功能划分、内部隔断设计等,减少室内空间的流动阻力,引导气流经过主要功能区域。

以图2为例,在对通风效果进行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利用夏季主导风、减少太阳辐射、避免暴风雨侵害等因素,如广州地区建筑的最佳朝向为南偏西5°到南偏东10°。

4.4绿色技术的使用

4.4.1螺旋上升的植物

立面和空中庭院中的植物,从楼的一侧护坡开始,沿着建筑表面螺旋上升。种植在楼上向内凹的平台上,这些中庭引导凉爽空气流穿过建筑的过渡空间,创造了一个遮阳且富含氧的环境。建筑使用自动化系统的排列,通过设备和调节空气的植物来减少能量消耗。

4.4.2可调遮阳板

受日晒较多的东、西朝向的窗户都装有铝制散热片和遮阳板。而南北向采用镀膜玻璃窗以获取良好的自然通风和柔和的光线。协调了通风采光与节能的关系。每层办公室都有阳台,也有推拉式落地玻璃门,来控制自然通风的范围。电梯间、楼梯间和卫生间都使用自然通风和自然光照射,电梯间无需增压防火。

4.5自然通风的利用

凹空间与空中庭院:在建筑受热的一侧,设置内凹的空间来遮阳,可以采用的形式有凹入的窗子,阳台和小尺度的空中庭院。除了遮荫,这些院子应设通高的玻璃门使办公人员随意出入,领略建筑周围的自然景观,这些空间的功能灵活多样,可作为避难处、绿化平台,允许将来增建洗手问或厨房。

图3为自然通风设计的剖面图,建筑由用作交通枢纽的中央核心筒作轴串起十层空间,其中大面积开窗的展厅和对灯光要求严苛的展区相间布置,建筑在开敞层容易形成穿堂风,有利于起到节能的效果。

5 绿色建筑技术所必须要遵循的原则

①绿色建筑设计时必须关注整体的平衡:既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又须兼顾舒适健康的人居环境。不能牺牲一方换取另一方。⑦绿色建筑设计必须遵循适宜性的原则,世界上没有两栋一模一样的建筑。不同建筑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使用功能、使用对象、建设时间等均不同。必须对具体建筑进行具体分析,并进行个案处理。③绿色建筑必须遵循系统性的原则,绿色建筑是由多层次的单元或子系统组成的统一体,且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是一个动态的系统。需从系统工程的角度进行考虑,对各要素进行系统分析与集成,以实现物质、能量、资金、技术的优化与统一。

6 设计的策略

在进行绿色建筑的设计时要掌握总的架构,明确目标设计,利用设计手段实现绿色建筑。(见表2)

持续开展作风建设篇7

在建项目工期、质量、进度有序可控,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开展财务资金管理风险专项治理,摸清了底数,明确了目标。开展了提质增效专项活动,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和大家分享的铁建职代会发言稿资料,提供参考,欢迎阅读与关注。

一、2020年和“十三五”工作回顾

党的建设压舱稳舵。面对世所罕见的疫情冲击,面对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中国铁建党委团结带领广大干部职工,坚持政治引领,突出组织建设,狠抓思想宣传,强化正风肃纪,推进和谐发展。

大疫大考挺身而出。组织铁建突击队、铁建志愿者、铁建医疗队积极投身抗疫一线;合计捐款捐物7700余万元,集中采购400多万套防护用品支援抗疫斗争;中铁十一局等驻鄂企业建成了武汉笔扫千军整理62%的方舱医院、90%的救治床位。海外疫情防控工作受到上级的肯定。

经济指标逆势增长。中国铁建继续保持国务院国资委A级评价,夺得国家优质工程奖50项、詹天佑奖11项,创优争先均创历史新高。

改革创新集中推进。制定了《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总部职能定位持续优化;推进“放管服”改革,开展“总部机关化”问题整改。“双百行动”步伐加快,“处僵治困”正在攻坚。科技创新成效明显,通过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评审6项。

风险防范有力有效。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在建项目工期、质量、进度有序可控,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开展财务资金管理风险专项治理,摸清了底数,明确了目标。开展了提质增效专项活动,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法治铁建”取得阶段性建设成果。

回顾过去的五年,我们用企业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

五年来,我们转理念、调结构、稳增长,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创造了铁建速度。中国铁建连续15年跻身世界500强,由2015年的79位上升到2020年的54位。在“中国企业500强”排名第14位,连续保持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A级评价。拥有A+H股融资平台、充足银行授信、建筑企业最高国际评级,综合实力保持建筑央企先进水平。

五年来,我们促改革、强管理、增活力,公司治理持续优化,迈出了铁建步伐。重组设立23家二级单位,打造了区域总部架构,构建了3+5+N的海外经营发展体系。实施“放管服”改革,加大了授权放权力度。开展“瘦身健体”,累计压减法人单位290户。“处僵治困”改革主体任务基本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和“双百行动”取得进展,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基本完成。工程公司建设深入推进,项目管理水平显著提升。荣获国家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3项。

五年来,我们抓创新、建精品、防风险,创优创新不断提升,打造了铁建品牌。建设了以京雄高铁、京张高铁、成都地铁为代表的一大批重点工程、优质工程,荣获鲁班奖45项,国家优质工程奖206项。拥有3个部级劳模创新室,70个省部级以上劳模创新平台。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7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466项、詹天佑奖39项。获得省部级工法1607项,中国专利奖23项、授权专利14389件,位列国务院国资委2020年中央企业专利质量评价建筑类央企首位。

五年来,我们走出去、抢先机、树品牌,海外市场持续发力,实现了铁建作为。发挥“一带一路”主力军作用,进入了136个国家和地区。新签合同保持年均27.9%的增长势头,海外营业收入在ENR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中排名持续上升,从2015年的第58位上升至2019年的第12位。19个境外项目分别获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奖、ENR全球最佳工程奖。亚吉铁路成为中国铁路全产业链“走出去”的模式标杆。

五年来,我们讲政治、振士气、育文化,党的建设持续加强,弘扬了铁建本色。坚持把加强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推动党的建设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持续加强“三基建设”,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功能作用;不断深化干部队伍建设,干部人才素质显著提升;坚持抓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为企业发展凝聚强大精神动力;以“永远在路上”的作风,持续正风肃纪,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李传营同志被评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中国铁建纪委2017年被评为“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

五年来,我们守初心、担使命、惠民生,认真履行发展责任,展现了铁建担当。始终牢记根本宗旨,切实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汇聚起同心同向同行的强大正能量。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全力打赢扶贫攻坚战,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7亿元,引进帮扶资金4955万元,3个定点扶贫县和21个扶贫点全部脱贫摘帽。积极投身社会发展事业,参与志愿服务、抢险救灾、应急救援。坚持绿色发展,践行环保理念,促进节能减排,致力打造“绿色铁建”。先后选树了“最美奋斗者”杨连第、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关改玉、“中国好人”祁建光等一大批先进模范典型。获评全国劳动模范9人、省部级模范30人。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总结宝贵发展经验,我们得出了以下重要启示。一是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坚强领导。二是必须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三是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创新驱动。四是必须始终坚持干部队伍建设。五是必须始终坚持共建共享发展。

二、面临的形势

一是深刻把握国际发展变局,在新发展格局中锚定高质量发展路径。我们要看到:新冠疫情继续在世界范围内蔓延和变异,世界经济增长将在较长时期内阴晴不定,海外建筑市场需求增加投资减少。但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我国积极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循环优势显现。

二是深刻把握国家发展变革,在新发展阶段中抢抓高质量发展先机。从宏观层面看:我国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经济发展长期趋稳向好;有效的市场与有为的政府协同发力,企业发展环境与营商环境更加稳定理性;国内基础设施投资仍将保持稳定增长。从行业发展看:“十四五”期间,交通强国、制造强国、科技强国、数字中国等国家战略,将在城市群、都市圈、交通网、智慧区、新基建、新能源等建设领域形成新的增长极和增长点。特别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发展红利高达数十万亿元。

三是深刻把握企业发展变化,在新发展理念中开辟高质量发展新局。党的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深刻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重大问题,对国资央企改革发展工作做了重要部署,为我们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三、“十四五”发展的有关意见

发展思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重要部署,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生产经营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强化创新驱动,优化布局结构,健全治理体系,防范重大风险,提升党建质量,培育和建设世界一流综合建设产业集团。

发展目标:紧紧围绕国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目标新要求,牢牢把握企业发展规律,聚焦高质量发展,聚焦主责主业,推动企业因强而优由优至大,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通过大家的不懈奋斗,使企业高质量发展能力持续增强,党的领导更加坚强,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公司治理更加优良,品牌影响力更加广泛,企业综合实力更强,企业美誉度更高,员工获得感幸福感更足,成为备受关注、广受尊敬、公众喜爱、员工依赖的优秀企业。经营指标处于建筑央企先进水平,主要经济指标不低于国家GDP增长,保持在国务院国资委业绩考核位列A类,在ENR“全球最大250家承包商”和“全球五百强企业”中排名持续提升。

发展原则:遵循“实事求是、守正创新、行稳致远”工作方针,立足企业实际、遵循发展规律、保持战略定力,努力做到“六个更加注重”。一是更加注重党建引领。二是更加注重顶层设计。三是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四是更加注重精益管理。五是更加注重风险防控。六是更加注重责任履行。

四、关于2021年主要工作安排

2021年各项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党的建设为统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改革为主线,紧紧围绕发展要务,抓改革、促创新、强管控、防风险、稳增长、增效益,以企业改革发展和党建工作的新成绩为建党100周年献礼。

(一)聚焦发展,千方百计稳增长。全域经营,向市场升级要质量。一要加强区域经营。完善区域经营体系,提升区域经营能力,营造区域经营文化。二要把握市场机遇。坚持建筑为主、相关多元的经营方针。三要强化经营基础。建立区域内经营信息共享机制,优化经营人才激励机制,完善区域经营绩效管理。全链创效,向转型升级要质量。产业链要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提升在重特大项目、高难度项目、综合性项目的市场竞争力。供应链要完善集采体系,扩展集采品类,提高采购质量。生态链要落实分包商名录管理制度,探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全业协同,向投资拉动要质量。注重投资牵引拉动作用,带动主业发展、拓展新兴领域、补齐业务短板、培育新兴板块。投资结构力求协调。投资布局力求均衡。投资管理力求高效。全球发展,向国际循环要质量。要深耕核心支柱市场,加快打造海外发展的“四梁八柱”。要带动全产业链走出去。要提升海外合同质量。要明确海外资本运营业务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

(二)激发活力,多措并举抓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要充分发挥党委领导作用,加强二级单位董事会建设。要规范董事会运作,保证经理层在授权范围内自主开展生产经营工作。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继续深化“总部机关化”专项治理。完善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要畅通“出”的渠道,减少无效人工成本支出。以市场化激励约束机制激发活力。推进混改落地见效。要按照国务院国资委的要求和既定方案,加快推进各项任务落地见效。做好“处僵治困”收官、“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厂办大集体、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移交等改革收尾工作。扎实推进重点亏损企业专项治理,集中抓好“两非两资”剥离处置工作。

(三)提质增效,全力以赴精管理。推进项目精细管理。要聚焦“两新一重”建设。要强化事前预控,狠抓事中监管,严格事后考核。要推进项目标准化管理,做好典型推广。要推动项目管理下沉,工程公司的主要精力要放在项目和作业面上。推进物资设备集采。不断完善集采体系,提升集采集中度。加强供应商管理,推进供应商动态评价及筛选。要服务内外两个市场。要搭建一体化智慧采购信息平台,推动物资设备采购管理向数字化转型。强化财务资金管控。构建“3+1”新型财务管理体系。严控“两金”增长。加强带息融资管理。开展风险资产清理。严格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以产促融、以融助产、产融结合,提升财务价值创造水平。推动数字铁建建设。要突破重点领域,推动企业管理标准化、项目管理标准化、笔扫千军整理岗位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要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逐步构建“数字铁建”。要以示范项目驱动新技术的逐步验证与推广,助推中国铁建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发挥考核导向作用。要细化考核指标,努力做到指标设置科学、权重分值合理。要实施分类考核,不搞“一刀切”。要加强对新设机构考核,加强考核结果的运用。

(四)增强动能,锻长补短谋创新。明确创新导向。既要抓紧推进能够快速突破、及时解决问题的小创新,也要提前部署属于战略发展、需要久久为功的创新。要让创新融入组织运行的血液中,要让创新成为自觉、成为常态。完善创新机制。要做实科技创新平台,使创新平台成为创效增长点。要完善创新考核机制,健全以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为主要内容的激励机制,改进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营造尊重创新、鼓励创新、勇于创新的大环境。狠抓自主创新。要集中力量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突破一批战略性、前瞻性、前沿性、全局性的特大重大关键技术,打造中国铁建迈向世界一流企业的高端技术“名片”。

(五)规范运作,严防死守控风险。构建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中国铁建总部深化战略研究,突出战略引领,加强战略管控。区域总部坚持重点服务区域内所属企业经营和在建项目监督管理。集团公司打造“行业突出、专业领先、业绩卓越”的产业集团。三级公司要坚持“五化”要求。强化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增强全系统全员安全发展意识。增强法纪和合规意识。防止“风险”衍生成“危机”。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底线。重点关注海外风险、安全风险、金融风险、投资风险、法律风险、合规风险、舆情风险。构建大风控大监督体系。要加快构建以法律管控为主的风险管控体系和以审计为主的评价追责体系。要针对巡视巡察、党建考核、内部审计等发现的问题,督促整改到位。要保证“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合规执行。要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监督协同和会商机制。

持续开展作风建设篇8

一、突出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地位

1.强化“四个意识”。坚决维护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认真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精神及县委《意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始终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五个纯粹”,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提高人社系统党员干部政治站位、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

2.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认真学习贯彻,严格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加强对党的组织生活制度特别是“”制度、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思想武器,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

3.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知识竞赛和演讲比赛等活动,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引导人社系统党员干部立足岗位讲政治、履职尽责讲政治。“七一”前,以党支部为单位,开展“不忘初心、重温入党誓词”主题党日活动。

4.纯洁党内政治文化。开展党史和优良传统、作风教育专题活动,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的价值观。坚持以县人社局优秀共产党员典型引路,用身边人和事教育身边人,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

5.做实思想政治工作。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落实《县人社局领导班子成员经常性联系局属事业单位制度》,及时准确掌握党员的思想状况,经常开展面对面的谈心谈话。做好政治引领、理顺情绪、化解矛盾、解疑释惑工作,使思想政治工作这一党的好传统成为推动新时代政治建设的强大动力。

二、切实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

6.深入推进理论武装工作。继续深入学习新,认真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大力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机关、入头脑。开展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知识竞赛。

7.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工作。坚决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着力加强理论武装,着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着力优化舆论环境,不断加强就业创业、社会保险、劳动关系、人事管理等方面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风险的防范化解工作。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确保意识形态阵地可管可控,守护好意识形态责任田,重点要管好县人社局门户网站、“就业”微信公众号,以及各类培训班、报告会、研讨会、集体演讲、讲座、论坛等意识形态阵地。

8.加强理想信念宗旨教育。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促使人社系统党员干部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实践者。积极探索党员教育形式的新途径新方法,通过“学习强国”、“爱党建”、“人社业务技能练兵比武在线学习答题”等平台激发党员自我教育,拓展党员相互教育。开展“红色故事会”、“全民荐书会”等活动,引导广大人社干部多读书、善读书、读好书。

三、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着力建强基层党组织

9.夯实基层党支部。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深化县人社局各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力争做到今年内100%达标。以提升党支部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严格落实“”、支部主题党日等制度,提高质量效果,担负好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和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的职责,推动落实“一岗双责”,形成党建与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良性互动。继续开展争创“红旗党支部”、“党员示范岗”活动,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化与蜀山镇皇姑社区、双泉村、花桥村“双联系”工作,加强就业扶贫载体精细化管理,持续开展开展文明创建工作。

10.打造过硬党务干部队伍。通过召开专题培训会议,举办支部组织委员(或党务工作者)培训班,进一步加大党务干部培训力度,确保又红又专,敢于担当,履职尽责。做好“爱党建”平台、全国党员信息系统维护、党员发展、党费收缴等工作。按照党员发展“十六字”方针,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为县人社局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

四、持续正风肃纪,建设风清气正的人社系统

11.弛而不息改进作风。深入学习关于进一步纠正“”、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实施细则》精神和县委《实施细则》。深入查找形式主义、新表现,认真治理落实就业扶贫政策、监管社会保险基金等方面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等突出问题。进一步改进作风,大兴调查研究,深入镇村现场指导就业扶贫、城乡居保工作,深入企业服务企业用工、开展岗前培训,做到真抓实干、狠抓落实。

12.全面加强纪律建设。加强经常性纪律教育,经常开展谈话提醒、约谈函询,有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及时处理党员干部违纪问题。加强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使铁的纪律成为党员干部的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

13.持续推进反腐败工作。要重整行装再出发,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持续推进反腐败工作。坚持无、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重点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违纪问题和扶贫领域的腐败问题,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紧不敢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召开党风廉政建设专题会议不少于1次,通过观看廉政警示教育片,加强对人社系统干部职工警示教育,从源头筑牢抵制不良作风的“防火墙”。

14.扎实推进效能建设。重点整治“不想为、不能为、不敢为”等软懒散问题,持续推进机关窗口效能建设。认真开展常态化、全覆盖的明查暗访,对违反“亲切服务”工作要求的单位和个人予以曝光,严肃效能问责。认真落实《中共县委办公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动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若干意见》,强化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建立既“亲”又“清”的新型政商关系。

五、严格落实机关党建工作责任制

持续开展作风建设篇9

关键词:风景名胜区;问题;保护;策略;可持续发展

风景名胜区是自然环境与文化资源相结合的一个地域综合体,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的自然景观,一般依托山形、地貌、石状、林相、溪涧、瀑布、树木、飞鸟和走兽等形成,除了一些少量经过后期人工点缀而形成的景观,例如长江三峡等,通常不带有人工的痕迹。不同的风景名胜区有其自身的特色,华山的奇特山形山势,桂林漓江的奇山秀水,黄河壶口波澜壮阔的瀑布景观等等,都突显出了独特的自然特色,令人无限向往和赞叹。

一、我国风景名胜区的问题

遗憾的是,近些年来部分风景名胜区被开发地面目全非,在经济发展的驱动下,盲目地追求高收益,打着保护自然文化遗产的名义屡屡发生着毁坏行为,急功近利、管理不规范的现象时有发生,"城市化"、"商业化"日益严重,建设性的破坏导致了珍贵的自然文化遗产资源的破坏和遗失。

1、过度"城市化",风貌黯然失色

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需求急剧加大,风景名胜区的人口增长迅速,原有的居民点迅速壮大,新的集镇不断形成,各种公共设施大量建设,生产经营活动日益活跃,环境污染趋势严重,自然风貌黯然失色。

2、出售景观资源,转让景区经营权

在风景名胜区的发展进程中,经常出现自然景观经营权的出售或转让的现象,湖南凤凰县政府曾以8亿元的价格将凤凰古城部分景点的经营权转让,期限50年。

3、景区建设混乱,整体景观遭到破坏

在商品经济和旅游浪潮的冲击下,部分地方政府过分注重眼前利益,对风景名胜区的认识不足,盲目地进行开发建设,大兴土木,乱拆乱建,历史文化风貌和自然景观遭到严重破坏,超量利用景观资源,种种人为行为造成了风景名胜资源的损耗,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恶果。

4、特意恢复历史典故,人造景观大煞风景

一些风景名胜区依据一些民间传说和历史典故故事,在景区恢复故事情境或大批量地建设仿古建筑群,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对景区造成了严重破坏。

5、过量开发,超容量聚集

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一些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景观资源破坏现象屡见不鲜,直接危害到景观价值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旅游的整体形象,而经营管理部门对游客数量却不加以限制,导致了景区尤其是核心景区人满为患,临近"濒危"状态。

二、我国风景名胜区的保护策略

我们有责任保护风景名胜区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保护自然环境资源,不是简单的使风景区维持原有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而是应当在经济、文化发展的新境界中同时实现保护与发展。

1、确定正确的定位定性,充分发挥其功能

风景名胜区是城市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认识到风景名胜区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从总体规划到开发建设等各个方面树立协调发展的思想,实现城市整体的协调发展,并带动周边地区的产业发展,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鉴于风景名胜资源的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应将保护放在第一位,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建设,发挥风景区的综合功能。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严格地控制旅游开发强度,合理地配套服务设施,控制和减轻景区的环境容量,并带动城市服务业的发展。

2、政府主导,设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协调发展

为了有效地管理风景名胜区,应该设立统一的管理机构,以保护自然资源为核心内容,集中地进行规划管理,确保土地利用合理,保护生态环境,控制景区游人数量,有序地组织开展科研活动。因此,风景区必须实行政企分离的开发管理制度,政府在发挥监督管理职能的同时,要协调好景区管理部门和城市相关管理部门的关系,做到相互协调,共赢发展,还要规范市场,积极发挥市场的调控作用,并且应该将景区的具体经营权交予企业,建立科学的决策管理、经营机制,还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健全监督机制,规范风景区的各项管理工作。

3、合理规划,严格控制景区居民数量

依据风景区总体规划,确定风景区合理的人口发展规模和分布,加强风景区人口管理,合理分流风景区人口。核心景区范围内的居民应尽量搬迁,采用集中拆迁、整体安置的办法,其他景区的居民根据保护需要,可采用分期分批的方式逐步外迁,同时帮助他们调整产业结构,在对风景区不造成危害的基础上可持续地发展。另外,要严格控制游客数量,将景区日流量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

4、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管理,严禁风景区的混乱建设

加强对风景区土地利用状况的管理,严格限制风景区内的建设项目,不利于风景区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必须强制迁出,留在景区内的产业也必须得到必要的调整,加强对建设项目的控制,如果需要维修、新建项目,必须按照严格的程序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审批。经批准新建的项目,必须严格控制其布局和风貌,应与景区周边的景观和环境协调。

5、加强对景区生态环境的控制,综合治理风景区的景观环境

在风景名胜区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更应该注重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放在首位,建设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保护、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风景名胜区。要采取强制性的措施,控制景区污染物的排放量,例如推广清洁能源,发展生态产业,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有效地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对景区废弃物实行收集、运输、回收利用、卫生处置的全程管理,同时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最大程度地降低游客对风景名胜区的环境破坏。

三、我国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发展是从环境资源的角度提出的长期发展的战略模式,既要充分满足人类的各种需要,又要保护生态环境资源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可持续发展是风景名胜区发展的根本目的,协调保护和发展的矛盾,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的矛盾,要通过科学合理地规划自然环境资源,针对市场需求开发和塑造有特色、有持续吸引力和影响力的品牌,实现可持续发展。

1、提高社会的保护意识

风景名胜区作为一个自然系统提供的服务,包括提供科学研究、审美和观光、激发人类创造力和灵感,提供休闲、游憩等服务,维护这一系统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是获得更好的自然服务的基础。因此,必须提高全社会的保护意识,让大众认识到风景名胜资源的特性、意义和重要性,强调风景名胜资源的社会精神价值,要将风景名胜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把资源保护的观念树立在每个公民的意识中去,提高自觉性。

2、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法律和法规是保护和指导风景名胜区发展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的风景名胜区建设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必须健全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强化强制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从而加快风景名胜区的法制化进程,为管理部门提供管理依据,实现最大程度的保护。

3、健全部门的管理机制

首先,政府要起到严格的主导作用,监督相应的主管部门,起到全局性的指导和宏观调控的作用,对风景名胜区起到应有的规划管理和监督指导的作用。其次,应该强化风景名胜区内部的管理体制,实现政企分离,提高管理效能,强化风景名胜区内部管理部门的统一监督管理。

四、结语

为实现风景资源稳定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对风景名胜区的科学保护与合理的开发管理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需要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切合实际的进行大量的工作,实现风景名胜区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建设部.中国风景名胜区形势与展望绿皮书[Z]. 1994.

[2]王秉洛.风景名胜的景观价值及其可持续利用[N].光明日报, 2000-05-23.

[3]青木昌彦.政府在东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

持续开展作风建设篇10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相关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紧紧围绕防范重大安全风险这条主线,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深入推进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和清单制管理,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精准施策、狠抓落实,深度防范化解非煤矿山和工贸行业领域重大安全风险,不断夯实非煤矿山和工贸行业安全基础,坚决扛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以优异成绩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立100周年献礼。

二、工作目标

以安全为底线,牢牢守住非煤矿山和工贸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基本盘,牢固树立“两个至上”的认识,自觉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的要求落到实处;行动上对标“两个根本”,把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作为贯彻落实效果的检验标准;强化“三个必须”抓督促,按照安全生产“三个必须”(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提升安全生产基础管理能力,保持全县非煤矿山、工贸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事故零发生,推动全县非煤矿山和工贸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

三、重点工作

(一)以清单制管理为抓手,强化责任落实落细

1、深入推进清单制管理。认真总结清单制经验,加快推进非煤矿山领域“清单制+信息化”建设,探索“清单制+执法检查”,着力抓好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构建分层分级、到岗到人的责任体系和落实机制,并发放《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告知书》、《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告知书》,将责任落实到生产操作一线,推进非煤矿山、工贸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管理清单升级,更加清晰简单明了。以清单制管理推进非煤矿山分级监管、重点监管,紧盯高风险等级企业、高风险生产环节,动态更新问题隐患和制定措施“两个清单”。

(二)以专项整治为载体,深化“三年行动”

2、开展基础数据库复核。采取系统复核与现场复核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系统录入数据复核工作,确保基础数据库信息准确完善。安全生产综合协调股、安全生产基础管理股要持续加强与开发区管委会、经科信、商经等部门的联系,及时更新本辖区安全生产基础数据库;督促指导企业严格执行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保障各项安全防控措施的落实;督促企业全面开展安全风险辨识和隐患排查治理,主动登录隐患排查系统录入隐患信息,情况明、底数清,推动精准调度强监管。

3、开展非煤矿山集中攻坚整治。严格落实新、改、扩建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突出非煤矿山防边坡垮塌、生产台阶交叉作业等关键重点环节,严厉打击“一面墙”等危险方式开采。在企业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改、安全基础股全覆盖专项检查的基础上,开展检查情况总结,确保安全专项检查取得实效,促进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向好。

4、开展在乐油气安全生产保障集中攻坚整治。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市、县相关文件精神,综合研判油气增储扩能安全风险,加强油气开采安全生产专项检查,进一步推动企业严格落实油气开采增储扩能防井喷、硫化氢中毒、火灾爆炸等重大事故风险管控措施,切实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确保在乐油气安全生产保障工作持续稳定。

5、开展工贸行业高风险作业环节安全隐患集中攻坚整治。针对工贸企业中的粉尘涉爆企业,聚焦粉尘作业场所10人及以上的金属粉尘、木粉尘和饲料粉尘企业,围绕建构筑物、除尘系统、防火措施、粉尘清理等重点环节开展粉尘防爆专项治理,督促粉尘涉爆企业严格落实安全风险管控措施,有效防范化解安全风险。同时,针对轻工、纺织行业环境治理与安全防护措施脱节等新问题,集中开展污水罐等地表污水处理设施安全隐患大排查再整治行动,避免因污水罐等设施的重大隐患而引发群死群伤事故发生。

(三)以标准化建设为方向,强化风险管控

6、落实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加强源头风险管控。持续推进标准化建设,支持、鼓励和引导中小微企业开展标准化建设,督促达标到期企业开展复评,严格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加强对安全设施设计审查政策和专业技术把关的指导,进一步提升设施设计质量。抽查一批非煤矿山和工贸行业领域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实施情况,坚决打击未经审批擅自开工建设、未经验收擅自投放生产、中介机构出具假报告等违法行为。强化淘汰落后工艺设备,确保非煤矿山对禁止使用的淘汰落后工艺设备目录落实到位,持续提升非煤矿山企业机械化规模化水平。

7、提升安全管理能力,督促抓好分级培训。推动各非煤矿山、工贸企业充实其安全管理人员,督促行业领域企业切实抓好班组长轮训和专业能力提升,通过抓“兵头将尾”,夯实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根基。按照分类指导、分级组织的原则,会同县级相关部门指导工贸行业监管人员和各类企业主要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组织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层面的专题培训,确保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开展企业安全培训落实情况执法检查,督促企业“三项”岗位人员培训率达到100%。

8、持续提升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强化警示教育。将安全生产典型事故、政策法规、安全常识、教育培训、预警等信息,尤其是非煤矿山、有限空间、粉尘涉爆等行业领域事故案例,持续推送至“工矿商贸企业安全交流群”,提醒企业强化事故警示作用和指导服务意识。组织开展安全教育“进企业”活动,不断增强企业安全法制意识和责任主体意识,增强喊醒教会效果。

(四)多措并举,强化安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

9、进一步提升企业应急处置能力。持续抓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宣贯工作,督促检查企业开展生产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情况,并与属地乡镇应急预案有效对接,规范编制、评审、公布、备案应急预案,做好应急预案的宣传教育和演练,达到应急物资准备充分,应急演练有效,预案中的各项责任措施落到实处,确保发生事故或遇有重要紧急情况,立即报告并启动预案,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应对和处置。

10、全面督促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工作落实。持续做好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的宣贯工作,督促企业购买安全生产责任保险落地落实,继续把保险购买情况纳入对企业安全生产检查的重点内容,确保今年全面完成所辖区内非煤矿山等强制推行行业的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参保工作,涉氨制冷企业、粉尘涉爆企业和高温熔融等重点推行行业领域参保率达100%,鼓励其他行业领域企业积极参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