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资产业务模式十篇

时间:2023-08-30 17:12:08

不良资产业务模式

不良资产业务模式篇1

关键词:互联网+不良资产;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置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以及“去库存、去产能、去杠杆”的压力下,金融机构和实体经济将产生和释放更多的不良资产,整体经济面临新一轮的大规模不良资产处置。面对如此庞大的不良贷款和潜在的经济风险,商业银行一般通过两个渠道来处置不良风险,一是直接转卖给专业的不良资产处置机构――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省级资产管理公司及民营资产管理公司构;二是自行处置。但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理不良资产的体量是有限的,且在经济下行期资产价格下降对四大AMC是双重作用的,一方面不良资产业务大量增加,另一方面在经济下行期,资产价格趋于下降趋势对不良资产处置也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商业银行、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以及其他处置不良资产主体在处理手中大量的不良资产时需要多种手段相互配合。在大规模不良资产处置需求以及互联网+的背景下,“互联网+不良资产”的模式应运而生。许多机构借助不良资产暴露的机会,对不良资产处置构建互联网平台。

一、 不良资产现状分析

目前中国处于经济换挡、调速还有结构调整以及消化实际政策的阶段,不良资产比例有所上升,而且风险会持续的暴露。

1. 银行业资产质量下降且压力未缓解。受经济放缓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自2013年第二季度以来连续第10个季度上升,而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则是自2011年第四季度以来连续16个季度增多。根据银监会公布数据可知,截止至2015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67%,同比上涨0.42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已达12 744亿元,较2014年末增长51.25%。按照机构类型来分,农商行和股份制银行不良贷款增幅最高,农商行的不良增幅甚至超过了70%。目前银行业不良贷款分布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主要分布于长三角和珠三角两个区域,逐步蔓延至中西部地区。

2. 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逐步暴露。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快速扩张的过程中累积了大量潜在风险。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公布数据可知,截止至2015年三季度末,中国信托资产规模为15.62万亿元,信托业不良率为0.69%,信托风险项目为506个,规模合计达1 083亿元。信托业受刚性兑付的约束,资管产品的账面不良资产没有显现,信托公司通过多种手段隐瞒坏账,当非银行金融机构潜在不良资产一旦暴露,大量违约风险、兑付风险、流动性风险集中出现,将对金融稳定发展产生巨大冲击,因此,应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进行严密关注并做好充分的准备。

3. 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规模不断上升。受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的影响,一些行业不断被淘汰、整合、转型和升级,一些企业应收账款模不断上升,账款回收周期不断延长,非金融企业的不良资产规模不断上升。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可知,截止至2015年四季度末,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累计值为11.45万亿元,较2014年末增长8.92%。企业之间存在资金链和担保链交叉的现象,信用风险传染几率放大。非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沿着产业链从小企业向大中型企业蔓延;企业之间存在资金链和担保链交叉的现象,信用风险传染几率放大。

二、 互联网+不良资产的现状分析

传统的不良资产处置业务主要是资产管理公司购买资产后再进行处置,或者通过三方协议进行债务重组来解决。互联网+不良资产模式是一种新型的处置不良资产的渠道,主要以催收O2O、提供数据服务、处置中介等服务为主。

在互联网+不良资产的背景下,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已经开始通过互联网处置不良资产。2015年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都通过不同的方式参与布局互联网金融,已开始介入互联网+不良资产的模式。信达已于2015年5月与阿里巴巴签署战略合作;华融于2015年12月正式入驻淘宝网资产处置平台;此外,东方资产将通过蚂蚁金服平台对个人投资理财客户,未来将在不良资产处置进行合作;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旗下的天津金融资产交易所于2015年与淘宝网合作,未来蚂蚁金服等多家公司将入股,其业务方向将探索向互联网业务拓展,蚂蚁金服将对交易所进行互联网化改造。

2015年以来,人人收、分金社等数十家“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置的线上平台出现,但以互联网模式直接参与处置不良资产的核心技术仍在摸索中,只能处理掉不良资产的一小部分,“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置模式需要不断的探索。这需要不断提高大数据信息服务水平,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创新方式,使得不良资产的处置通过大数据采集直接参与处置,让互联网在处置过程中提供核心增值服务的技术上不断增强。

三、 “互联网+不良资产”模式介绍及分类

互联网金融平台可以为不良资产处置主体在不同的环节提供相应的配套服务,包括居间撮合、信息中介、催收服务等相关服务。相应的,产生了不同的不良资产处置平台,例如直接介入不良资产处置平台、催收O2O服务平台、中介服务平台、信息提供平台、抵押资产处置的垂直平台等不同类型的平台。

“互联网+不良资产”的平台类型按照功能大致可分为四类:委托撮合类、互联网大数据搜索、催收服务类以及居间服务类。实践中,互联网+不良资产平台有的提供单一功能,有的提供综合性的服务功能。

1. 委托撮合类。委托撮合类是指不良资产处置主体借助互联网处置平台,把线下的竞拍流程搬到线上,将审批过的债权项目放到互联网平台上进行公告,在平台上组织公开竞价。具体过程如下:由不良资产处置主体来确定初始价格,资产处置主体在互联网平台上不良资产的相关介绍,待竞价公告期限届满后,意向竞买人可以在互联网资产处置平台上出价。不良资产处置前期的处置公告、尽职调查、档案移交等其他所有环节,仍然严格执行银监会与财政部的相关规定,互联网平台并不介入。

例如,信达与淘宝的合作模式属于委托撮合类。淘宝与华融的合作模式也属于委托撮合类,真正的交易过程不是在淘宝上进行的,类似于银行不定期在报纸上信用卡催收的公告。华融与淘宝合作处置资产总规模为515亿元,资产户数为2 360多户,推介资产分布在全国24个省市,超过一半的资产来自于浙江、广东和江苏3个省,涉及批发和零售业、纺织、医药、化工、机械设备等制造业和建筑业等多个行业。华融与淘宝网围绕“不良资产+互联网”进行深入合作。推介会上的资产在淘宝网不良资产处置平台进行资产招商,招商期间为90天,在不良资产处置平台上不仅可以展示不良资产,也可通过淘宝网的网络平台吸引更多潜在投资者。

不良资产市场需要众多的机构和主体参与其中,形成一种有效的价格发现机制,当前情况下,撮合产业的价值链条中,只是一种简单的资源配置方式,未来应基于数据和互联网的平台,不仅可以使得交易快速完成,还可以从功能上改变资产的现状。需对不良资产有一个正确的、客观的认识,掌握其中的价值规律,变投机机会为投资机会,真正提升项目价值,盘活资产。

2. 互联网大数据搜索类。互联网大数据搜索类主要是指利用数据库信息主要包括财产数据、债务数据、工商数据,并通过网络收集进行公开和及时更新不良资产数据,不仅对数据进行分发和筛选,而且对数据库整理后进行进一步的挖掘,并对行业趋势上进行分析判断,以及对特殊项目进行细化分类,把“不良资产处置+投资”有机结合起来。互联网大数据搜索或是为不良资产投资机构和处置团队提供不良资产数据服务,帮助用户找到债务人新增或隐匿的财产,或是通过大数据比较标的物的历史成交价和建议成交价,为淘宝等拍卖平台解决标的物调查、过户及贷款等繁琐问题。

例如搜赖网、抢先拍、资产360等。资产360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构建的不良资产清收服务平台,利用大数据平台提供黑名单查询,降低风险。

3. 催收服务类。催收服务类是以催收不良资产为主的服务,提供催收O2O服务,这是“互联网+不良资产”提供的一个服务类别。当前催收服务类面临两个问题,一个是催债效率低下,第二个是异地催收耗时大,成本高,这两个痛点是催收服务类公司面临的难题。

此外,P2P行业不断攀升的不良资产规模也催生了许多催收服务类互联网平台,P2P平台产生逾期的坏账主要是通过线下渠道寻找债务催收公司。例如资产360、人人收、青苔债管家、银资网等。青苔债管家其创始人为律师出身,提供催收O2O服务,首创“律师+催收+金融+交易”不良资产催收和交易模式。银资网合作的处置方式遍布全国,建立了一张全国性的催收网络系统,这意味着大量债权信息和各种不良资产在银资网上经历了-申请-处置的完美行业生态链。

4. 居间服务类。居间服务类是指通过互联网开放的平台模式搭建不良资产交易者之间多对多的合作,提供真正适合资产处置的方式。互联网平台是B2B2C模式,参与交易合作的不仅有持有人与处置方,还包括互联网平台提供的居间服务。利用互联网平台的优势,提供对不良资产信息进行分类整合,并提供具体处置的方式,即互联网平台给处置方和方之间扮演了居间服务的角色。例如包之网类等互联网平台。

四、 “互联网+不良资产”模式的优势及未来努力的方向

“互联网+不良资产”模式的崛起是借由互联网内在的优势,搭借互联网平台实现不良资产的线上处置与线下处置相结合,但由于该模式还不成熟,现实推广应用中遇到很多困难,未来还需对该模式进一步的完善。

1. “互联网+不良资产”模式的优势。

(1)培育不良资产二级市场,拓宽不良资产处置渠道。“互联网+不良资产”模式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对不良资产信息进行有效传播,吸引对不良资产感兴趣的投资者参与到不良资产的经营和处置中来,对不良资产信息传递有较好的效果,共同促进不良资产多层级二级市场的培育和发展,拓宽不良资产处置渠道,完善不良资产完整价值链的新方式。例如淘宝平台可利用自身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不良资产处置。

(2)交易透明化,实现不良资产处置价值最大化。互联网本身具有自由、开放、快捷、低成本等等优势,在互联网平台上公开进行拍品展示、竞拍报名、竞价过程直至成交,使得不良资产的处置透明化,避免暗箱操作、围标串标等不公平行为,打破传统不良资产处置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网络平台把不良贷款卖给出价最高者,不仅可以公平公正的对不良资产进行竞价,而且可实现不良资产处置价值最大化。

(3)交易方式便捷,突破时间和地域限制,降低交易成本。采用互联网平台进行竞价使得竞价效率较高,资产竞价时间更加灵活,降低了交易成本。相比较传统的拍卖处置方式,采用互联网平台推广不良资产处置可以更有效的传播信息,涵盖更多的投资者,加深了不良资产推介深度,信息的传递范围更加广阔,可以突破传统不良资产处置的地域和时间限制,交易方式更加便捷,而且降低交易成本。

2. “互联网+不良资产”未来努力的方向。

(1)推动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与互联网平台进行有效合作。当前“互联网+不良资产”的运作主体较小,谈判能力较弱,平台的管理能力也较为有限,再者参与者的资质一般,无法取得大量优质的债权包,如银行的较为优质的不良债权等等,所以未来发展还须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以及银行的较为优质的不良资产进行结合。

(2)亟待完善法律,通过法律法规明确互联网+不良资产操作规程。逐步推广互联网招商处置不良资产的模式,建议相关部门对“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置具体操作规程作进一步规范与明确,明确互联网招商与处置的不良资产选择的标准,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从法律上确定该交易模式的合理合法性,以推动此项工作的发展。

(3)通过互联网的大数据和云计算分析,构建交易平台和交易机制。互联网和不良资产有一个共同的核心是数据,使两者进行有效结合,通过互联网平台的大数据和云计算分析,对不良资产处置模式进行创新,不断创新不良资产交易机制,帮助其更精准高效地匹配到投资者或竞拍者,提高处置效率。

五、 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建议

互联网与不良资产的结合将在新型不良资产管理业务、产品开发设计、大数据应用及综合金融服务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当前不良率和不良贷款双升以及互联网+不良资产交易模式的到来的情形下,给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提供了业务空间和新的处置方式,借助互联网+不良资产模式大力发展不良资产处置业务。建议可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可对不良资产进行等级分类,减少信息不对称弊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内部对不良资产进行分类评级,在互联网平台展示时按级别分类,为不良资产购买者提供不良资产的具体信息以及尽职调查报告,尽量消除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弊端。信息不对称的背后是指债权关系的复杂,或者贷款还存在着隐形的债务关系,导致的双方之间的不信任。

2. 与互联网平台合作,实现互联网+不良资产及公司品牌强强联合。与知名的互联网平台合作,借助互联网平台的知名度以及自己的品牌实行强强联合,推动不良资产价值处置的最大化,提升公司影响力和品牌价值。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根据不良资产处置业务需要,与不同功能的互联网平台进行合作。此外,注重线上线下有机结合,共同推进不良资产处置进程。

3. 可建立自己的不良资产大数据库,以及资产智能云服务平台体系。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可建立自己的不良资产大数据库,对公司内部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以此同时,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外部数据,不断扩大数据库容量,为不良资产开展方向提供数据支撑。此外,建立资产智能云服务平台体系,以全国各个省市全覆盖的线下网点为依托,通过分布式思维打造的网状化运营模式,实现了不良资产处置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4. 可整合全产业链的各种资源,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在开展互联网+不良资产业务时,加强与相关的服务机构如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等合作,获取专业信息和指导。此外,通过整合连接包括委托方各类信贷企业、征信公司、知名律师事务所等全产业链的各种资源,突破业务规模、工作效率等传统处置方式的局限性,利用互联网去中心化的方式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参考文献:

[1] 王国刚,张扬.互联网金融之辨析[J].财贸经济, 2015,(1).

[2] 白玲.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及管理途径探索[J].国际金融研究,2003,(7).

[3] 罗珉,李亮宇.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价值创造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5,(1).

[4] 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

[5] 李文莲,夏建明.基于“大数据”的商业模式创新[J].中国工业经济,2013,(5).

[6] 王会娟,廖理.中国P2P网络借贷平台信用认证机制研究――来自“人人贷”的经验证据[J].中国工业经济,2014,(4).

[7] 吴晓求.互联网金融:成长的逻辑[J].财贸经济,2015,(2).

[8] 杨东.互联网金融的法律规制――基于信息工具的视角[J].中国社会科学,2015,(4).

[9] 李海舰,田跃新,李文杰.互联网思维与传统企业再造[J].中国工业经济,2014,(10).

[10] 谢平,尹龙.网络经济下的金融理论与金融治理[J].经济研究,2001,(4).

不良资产业务模式篇2

一、以市场化方式作为业务导向

目前,政企分开的模式已经成型,政策性划拨和处置的途径已经一去不返,我们的不良资产的处置更多的是采用市场化手段,通过投行思维利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进行资源的重整和运作。而且,作为主要以自有资金开展投融资业务的现有模式,面对负债率高,政策性要求降低杠杆率的监管背景下,要转换资金运作模式,以自有资金作为种子资金,开展社会化募资,通过对不同行业、不同区域组建专项不良资产基金方式,收购和持有不良资产,并降低我司声誉风险。

要挖掘出不良资产的最大潜在价值,继续坚持以经营不良资产为主业方向,提高专业化、精细化管理能力,增强对各领域不同行业不良资产的潜在风险识别、管控能力,增强资产、实物资产形态并重的“大资产池”理念,结合自身优势,由收购重组向上下游产业整合优化,化不良为优良。

要组建行业产业链中的同盟,锁定优质服务商。从历史经验来看,上海作为国内的信息、资金、科技集中地,更多提供的是产业合作方的作用,我们应该扬长避短,专注优势领域和行业。和系统内各分公司、体系外的各机构多方合作,利用其本土当地优势,发掘项目来源,利用各地区的产业经济不均衡,发现商机、联盟合作、能力互补。对产能过剩的行业做有选择的盘活或破产清算的处理,对各家企业的低效率资产进行重组或剥离处理,特别是利用国有身份,配合各地各级政府整合当地优势资源。在展业过程中,要尽量调动各分公司的积极性,利用其对本地资产更强的尽职调查能力和定价能力,对债务人的情况更充分的了解。特别是其与各地区政府国有资产经营平台的紧密的联系,在对企业实施债务重组时,充分利用其经营能力和主营业务优势,有效提升不良资产的内在价值。

二、发挥不良资产经营主业的各项优势积极展业

1、采用不良资产收购+分类处置模式

对商机中的低效无效资产进行收购,充分利用关停并转、托管清收等方式,对这些资产进行分类和处置,为企业清除那些亏损局势难以逆转的企业,并向相关方收取相关的管理费。

2、采用“不良资产收购+并购重组”模式

对些符合国家产业和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的辅助资产通过产业投资者的引入或者对接资本市场等并购重组方式,为企业注入活力,让企业生产和工作创造更高的价值。特别是些产能过剩行业,对同类型的行业进行并购处理,将同类的行业集中起来,原企业的主业和辅业剥离开来,同时去除产业中的库存。

3、采用“不良债权收购+市场化债转股”模式

针对发展前景好、但企业在当期经济金融环境下面临临时流动性紧张或债务规模侵蚀企业利润的情况时,进行市场化并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经济手段,将债权合理转化为股份,既解决了对手方的债务危机,又对我司权益做出了保障。

4、采用向问题企业“(债务)收购+(债务)重组”模式

对有些企业的不完善的期限机构和渠道结构,特别是短融长投问题,对其进行优化,从而趋同其融投期限,帮助其资产负债表健康化。

5、采用“股权重组+资产重组+并购重组”模式

不良资产业务模式篇3

关键词:不良债权资产;私募基金;增值税;投资者

一、不良资产处置基金的业务模式

根据银监发〔2005〕72号《不良金融资产处置尽职指引》内容,不良资产包括不良信贷资产和非信贷资产,其中不良信贷(债权)资产占主要部分,本文亦基于市场业务主流针对不良债权资产处置业务进行剖析。私募基金管理人确定投资策略后,发起设立契约型不良债权资产专项处置私募基金,从投资人处募资并由托管人对基金财产进行托管,经基金业协会备案后,运用基金财产从资产包持有人处购买不良债权资产包的收益权,管理人运用专业能力,并适当引入清收人进行业务支持,重新梳理不良资产包中的债权债务关系,激发债务人的偿债能力,对不良债权资产通过催收、诉讼、债务重组等方式进行妥善处置,处置回款在支付基金各项运作费用后分配给投资人,待不良资产包处置完毕,私募基金约定结束。由于契约型私募基金不能直接持有债权及作为法律执行主体,因此不良资产仍由原持有人名义持有,私募基金通过获得收益权取得实质权利。

二、基金运作中增值税纳税义务

基金运营过程中,不良资产包流转处置环节不在增值税应税范围之内不需要缴纳增值税,主要是在催收处置环节会涉及较复杂的增值税纳税事项。资产包价值涉及原债权价值和购买价值,购买价值是资产包交易时市场价值,也是私募基金的投资成本,若偿债人偿还债务超过投资成本,超过部分作为处置收益不需要缴纳增值税,但若超过原债权价值的本金部分,属于偿还原本金的利息(含罚息)部分,则涉及增值税的缴纳,根据财税〔2016〕36号文规定,贷款服务中取得的利息性质收入需要缴纳增值税。而利息缴税基数为超过90天计息部分的逾期金额,因为按照财税〔2016〕36号文规定,金融企业发放贷款后,自结息日起90天后发生的应收未收利息暂不缴纳增值税,待实际收到利息时再按规定缴纳。按照基金收益权模式设计,利息由偿债人支付给债权资产包持有人,再由持有人转付给私募基金,但由于私募基金纳税义务由基金管理人承担,其自身无法开具发票,且私募基金拥有的也仅是资产包的收益权,该权利应被认定为资产包处置的税后净收益,实务操作中可约定由资产包持有人开票缴税,这不仅更有实操性且符合业务实质。作为私募基金管理主体的基金管理人和托管人就收取的管理费(含业绩报酬)和托管费按照财税〔2016〕36号文规定以直接收费金融服务缴纳增值税。投资人从基金中获取的投资收益不需要缴纳增值税,因为私募基金项目不是保本型产品,按照财税〔2016〕140号文规定,金融商品持有期间获得非保本收益,不属于利息或利息性质收入,不征收增值税。

三、特殊主体安排下增值税纳税义务

私募基金若采用分级设计,即投资者分为优先级投资者和劣后投资者,优先级投资者收取较为固定的预期收益同时承担较低风险,而劣后投资者承担较高风险并获取较大回报,该结构安排下,优先级投资者获取的收益会有被认定为利息收入性质的固定回报的可能。但按照基金管理要求,结构化资管产品,不得违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原则,因此优先级投资者也承担了基金投资风险,获取的收益并非保本收益,基金合同中体现的预期收益率或者业绩比较标准并不是固定收益体现,不符合财税〔2016〕140号文约定的保本收益、报酬、资金占用费、补偿金是指合同中明确承诺到期本金可全部收回的投资收益的相关内容,不需要缴纳增值税。若基金处置管理主体中引入清收人角色进行专业支持,当基金管理人与清收人约定清收目标,并要求清收人对目标给予差额补足承诺等,部分人士认为这是对投资者的保本约定。但清收人只是提供专业服务,并没有与基金存在投资资金往来,清收人的清收目标差额补足承诺仅是对业务开展的约束,不应认定为保本约定,投资者在该情况下获取的收益不需要缴纳增值税。若资产包持有人仅出于融资安排将不良资产包的收益权转让给私募基金,后续将溢价回购,该业务模式下并没有将风险与报酬真正的转移给私募基金,债权持有人从私募基金处获得的收购款实质仅为融资款,回购款溢价部分为资金占用费,因此私募基金需就溢价收益部分按照财税〔2016〕36号文的规定以贷款服务项目计缴增值税。

不良资产业务模式篇4

关键字:公司;管理;转型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约有2/3的基金组织国家的银行业遇到过严重的不良资产问题。在处理上世纪80年代经合组织银行坏账、90年代东欧转轨国家的银行危机以及1997年东南亚国家金融危机后大量银行不良资产中,虽然具体的处置方式不尽相同,但是基本的做法是将不良资产从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剥离到一家机构进行管理和处置。

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促使我国政府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如不采取特殊、有力的措施化解金融风险,金融业系统性风险将加大,最终将严重影响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中国政府基于对中国经济金融现状的客观判断,借鉴国际经验,相继成立了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成立至今,资产管理公司既借鉴国际经验又立足于中国国情,充分运用国家赋予的政策和手段,加快对不良资产的有效处置和回收,为国有商业银行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减轻包袱、转换机制、加快发展,为宏观经济运行环境的改善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做出了积极贡献。十年大限临近,对比国外资产管理公司的主要发展模式,为我国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与转型是良好的借鉴。

一、外国资产管理公司的主要发展模式对比

1.完成使命后关闭清算

这种模式指的是,在不良资产处置任务完成后,政府组织对资产管理公司进行关闭清算。

2.回归母体机构

这种模式指的是,由政府、原剥离银行和其他有关方面共同出资,组建资产管理公司;由国家财政拨付资本金,没有专职雇员,而是借用其他机构人员;不良资产处置完毕后资产管理公司即清算,职能和人员并入原机构。

在资产管理公司的运作实践中,美国的rtc是最为成功的模式之一。从1989年到1995年,rtc接管了747家存贷机构的4026亿美元资产。在这些资产中,有1577亿美元资产(39%)在rtc行使监督权的过程中出售,753亿美元(19%)在重组过程中出售给收购方,剩余的1696亿美元资产(42%)是在重组之后处置。在rtc基本完成资产处置任务后,美国国会于1993年12月17日通过的《rtc完成法》(rtc completion act),确定rtc的关闭时间为1995年12月。《rtc完成法》对rtc退出进行了机构规划,要求母体机构fdic与rtc共同成立一个联合任务小组,强化其资产、人员和工作调配的内部控制。到rtc关闭时,剩余77亿美元账面价值资产移交fdic的清算部门继续处理,参与资产处置的人员重新回到fdic,其中大部分人员并入fdic的清算和破产管理部继续负责清算问题银行、担当倒闭机构的破产财产管理人和清算人。

3.转型为商业性资产管理公司或投资银行

这种模式指的是,政府出资设立资产管理公司,但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完毕后资产管理公司不解散,而是转型为商业性资产管理公司或投资银行。

4.作为政策性资产管理公司保留

这种模式指的是,政府注资成立一家持续经营的资产管理公司,在此基础上再设立一项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基金。然后根据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需要,适时委托资产管理公司运用该基金对政府指定的银行不良资产进行处置,政府指定的不良资产处置任务完成后即撤销委托资产管理公司运用该基金的权利。资产管理公司除接受政府委托处置银行不良资产之外,还承担政府委托的其他不良资产处置任务。

二、我国资产管理公司转型的建议

对于我国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展与转型,从外部宏观环境来看,混业经营是金融深化的必然结果,世界上其他大部分国家都已经实现了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转变。 2006年12月11日,加入wto过渡期届满,我国的金融市场将全面向外资开放,外资银行将利用资金雄厚的优势和综合化经营的优势,向客户提供多种产品的交叉销售和一站式服务。对每一个境外金融机构在我国设立的分支机构来说,他们的业务投向不会像国内的银行、保险、证券公司那样被限制在单一的范围内,从而中资银行在与其竞争中将处于不利的处境。因此,综合经营是大势所趋,组建金融控股公司是适应潮流应对国际竞争的需要。

从资产管理公司自身来看,2006年是规定的资产管理公司完成政策性资产处置任务年。政策性不良资产处置接近尾声,大规模的商业化不良资产收购也仅农业银行一家,资产管理公司必须探索尝试新的业务资源。借助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实现金融业混业经营,符合国家和金融行业利益,也符合资产管理公司持续经营和稳步发展的需要。

资产管理公司进行金融控股公司转型,旗下各股份公司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分别构建。(1)按区域构建,可将各地办事机构组合为一家或几家独立法人,利用国家区域方针政策从事混业经营;(2)按业务构建,可将不同的业务分别剥离设立独立的股份有限公司;(3)兼并收购,可以将有业务相关性地公司收购进来从事相关业务;(4)合资联办,可以通过出资形式与有关机构联办新的股份公司,拓展市场。

不良资产业务模式篇5

[关键词]不良资产;主成分分析法;测评模型

[中图分类号]F273.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08)02-0077-04

一、不良资产研究的基本问题

不良资产是企业资产中的黑洞,它违反了财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可靠性和相关性,造成企业资产利润虚增、潜亏严重,从而影响到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真实性。有可能成为企业进行利润粉饰的手段之一,不利于投资者客观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1997年12月17日,中国证监会颁发了《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二号(年度财务报告的内容与格式)》,要求上市公司在年报摘要中除披露“每股净资产”数据外,还首次要求其披露“调整后每股净资产”的数据,目的就在于引导投资者正确评价企业的资产质量,做出理性投资决策。由此可见,企业资产质量的好坏越来越受到投资者和经营者的关注。[1]

(一)企业不良资产的定义

银行的不良资产主要是指不良贷款,俗称呆坏账。也就是说,银行发放的贷款不能按预先约定的期限、利率收回本金和利息,不良贷款包括逾期贷款(贷款到期限未还的贷款)、 呆滞贷款(逾期两年以上的贷款)和呆账贷款(需要核销的收不回的贷款)三种情况。那么什么是非金融业企业的不良资产呢?陈冬华(1998)[2]认为企业不良资产是介于资产和费用之间的一个概念,它仍是资产,但是基本上不能或很少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或者已基本上不为企业拥有和控制,它有些近似费用但又可以不在本期确认为费用。常继英(2004)[3]认为“不良”既指资产的质量差,也指资产丧失部分价值或使用价值,还可以是指资产不能正常参加运转等,不管其表现形式怎样,其实质是不能给企业带来应有的经济利益,但该资产还以一定的形态存在。

结合以上定义,本文从对资产的定义反推不良资产的定义,笔者认为凡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均为不良资产:其一,企业不能够拥有或控制,但仍在资产负债表的左方列示的资产;其二,不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资产。

(二)企业不良资产的构成

关于不良资产的构成本文赞同陈冬华(1998)的观点,不良资产一般主要由以下四类构成:

1.三年以上的应收款项,包括三年以上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和其他应收款。

一般而言,三年以上仍未收回的应收款项,其收回的可能性已几乎为零,因此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因债务人逾期未履行偿债义务超过三年仍然未能收回的应收账款”可确认为坏账。

2.待摊费用,即企业已经支付但需在未来一年内摊销的费用。

例如预付租金,由于企业已经支付,除非对方违约,企业已丧失了对该笔资产的拥有和控制,但是由于会计上的配比原则,即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待摊费用需以后各期均摊,而不仅是当期。因此,待摊费用只是会计意义上的资产,并不为企业拥有与控制。

3.递延资产,也称长期待摊费用,即企业已经支付需在未来一年以上的时间摊销的费用。

4.待处理财产净损失,包括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与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

损失已然发生,但一般因为:a.损失原因仍在调查中;b.处理申请上级仍未批复,故仍暂列资产中。

企业不良资产主要由上述四类构成。严格意义上来说,待摊费用和递延资产不属于不良资产。但是考虑它们不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的赢利,以及市场投资者的习惯做法,我们也把它们归入不良资产。

二、本文的样本选取和主要研究方法

(一)样本的选定

本文在模型的推导过程中使用的公司财务报表数据是从上市公司年报中手工收集得到,数据主要来源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和中国证券报。样本的选取遵循以下原则:

1.不考虑金融类上市公司;

2.上市年限相对较长;

3.剔除无法获取相关数据的公司;

4.剔除B股和H股上市公司;

5.在计算过程中,对会产生非随机缺失值的公司采取直接删除的方法。

基于上述原则,本文选取截至2006年12月31日在沪上市的620家发行A股的公司为研究对象。

(二)财务指标的选取

在关于财务指标信息类模型的研究上,Altman(1968)等学者(Altman,Strong和Mayer[4],1997;Collins,1980;Elliott[5],1991)使用常规的财务指标,如负债比率、流动比率、净资产收益率和资产周转速度指标等作为预测模型的变量进行财务困境预测[6]。陈晓等(2000)通过试验1,260种变量组合,发现负债/权益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主营利润/总资产比率、留存收益/总资产对上市公司财务危机有着显著预示效应。Harmer(1983)指出被选财务指标的相对独立性能提高模型的预测能力。Boritz(1991)区分出65个财务指标作为预测变量建立财务模型。综合国内外学者在财务指标信息类模型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选取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等10个财务指标作为预测模型的变量。

(三)研究程序和研究方法

本文首先计算620家样本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等10个财务指标,这些指标综合反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长短期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在此基础上应用主成分分析法,找出了能综合10个指标的七个主成分,应用该方法能排除各指标量纲不同的影响,又能消除指标间的多重共线性,使模型更加精确;指标变量减少了,在抓住主要矛盾的同时又尽可能多的保留原始指标的信息[7]。确定主成分后,结合财务指标信息类模型特别是阿特曼多元Z值判定模型的分析思路,建立我国上市公司不良资产的测评模型。

三、实证研究――模型构建

(一)研究假设

假设1:资产质量与企业业绩之间存在正的相关关系,资产质量越好,企业的业绩就越好。李树华、陈征宇(1998)曾以沪深两市1997年745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资产质量与当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假设2:本假设是有关选取样本公司财务数据质量的假设,①假定企业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和主营业务利润率不会超过100%,与此假设相背的样本公司予以删除;②假定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不超过50次,即周转期不低于7天,相背样本数据删除;③流动比率不高于50,资产负债率不高于100%,相背样本公司不予研究;④不良资产率不高于50%,否则删除该样本。

(二)不良资产测量指标设计

本文是在陈冬华(1998)关于上市公司不良资产的研究基础上,深入研究如何建立不良资产的测评模型,借鉴了他设计的不良资产相对衡量指标。净资产中不良资产率(NPAs)=1-调整后的每股净资产/每股净资产。例如:福成五丰(600965),其每股净资产与调整后的每股净资产分别为1.80与1.68元,则不良资产率计算为:1-1.68/1.8=0.0667,该指标表示在公司净资产中不良资产占6.67%。

(三)10个财务指标的描述统计

鉴于本文选取的样本量大,对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等十个指标的具体计算结果不在文中列示,仅对各指标进行统计描述如表1:

表1. 指标描述统计表

(四)提取主成分

1. 对指标x1-x10标准化,求出标准化后的数矩阵的相关阵(表2)

指标数据标准化的公式为:ZXij=■

(Xij为第i家公司第j项财务比率的数据,ZXij为Xij标准化后的数值,EXj是第j项财务比率数据的均值,DXj是第j项财务比率数据的方差。)

表2.指标标准化后的相关阵

由表2可知,部分指标之间直接的相关性比较强,的确存在信息上的重叠。

2.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表3)

表3. KMO and Bartlett's Test

由Bartlett球形检验可以看出,应拒绝各指标独立的假设,即指标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但是,KMO统计量为0.644,说明各指标间信息的重叠程度可能不是特别的高,有可能做出的主成分分析模型不是很完善,但还是值得尝试的。

3.由相关阵计算特征根(λ)、方差贡献率和累积贡献率(表4)

表4. 方差解释表(Total Variance Explained)

如表4所示,可知第一个主成分的方差占所有主成分方差的25.074%,前七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达到92.04%,因此选前七个主成分已经足以描述10个财务比率所包含的信息。

4. 计算变量共同度(表5)

表munalities

变量共同度表示各变量所含的信息能被提取的主成分解释的程度,由表5中所示的变量共同度可知,变量的共同度都在80%以上,这七个主成分对各财务指标的解释能力是比较强的,因此只考虑前七个主成分即可。

5. 采用主成分法计算因子载荷矩阵,通过因子旋转解释主成分的经济涵义

表6.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Rotated Component Matrixa)

因子载荷矩阵是各因子(主成分)在各变量上的载荷,即各因子对各变量的影响程度。由于初始的因子载荷矩阵系数不是太明显,不利于公因子的解释。为了使因子载荷矩阵的系数向0-1分化,对初始载荷矩阵进行方差最大旋转(Varimax),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如表6所示。

由表6可以看出,第一主成分(F1)在x2、x9及x10上有很大的载荷,可以定义为偿债能力的影响因子;第二主成分(F2)在x3、x4上有很大的载荷,可以定义为企业综合盈利能力的影响因子;第三主成分(F3)在x6上有很大的载荷,可以定义为总资产营运能力的影响因子;第四主成分(F4)在x7上有很大的载荷,可以定义为流动资产营运能力的影响因子;第五主成分(F5)在x5上有很大的载荷,可以定义为主营业务利润率的影响因子;第六主成分(F6)在x8上有很大的载荷,可以定义为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影响因子;第七主成分在x1上有很大的载荷,可以定义为不良资产率的影响因子。

6.通过Regression回归法估计因子得分函数系数矩阵(表7)。

表ponent Score Coefficient Matrix

由因子得分函数系数矩阵,将七个公因子表示为10个指标的线性形式,主成分表达式模型如下:

F1=-0.008Zx1+0.447Zx2-0.069Zx3-0.001Zx4- 0.056Zx5+0.148Zx6-0.009Zx7+0.008Zx8+0.472Zx9- 0.294Zx10

F2=-0.017Zx1+0.042Zx2+0.801Zx3+0.37Zx4-0.158Zx5-0.077Zx6-0.05Zx7-0.016Zx8-0.168Zx9-0.055x10

F3=0.035Zx1+0.007Zx2-0.299Zx3+0.273Zx4+0.025Zx5+0.613Zx6-0.065Zx7-0.037Zx8+0.364Zx9+0.483Zx10

F4=-0.019Zx1-0.02Zx2-0.005Zx3-0.087Zx4+0.146Zx5+0.22Zx6+0.936Zx7-0.26Zx8-0.192Zx9-0.437Zx10

F5= 0.037Zx1-0.185Zx2-0.304Zx3+0.17Zx4+ 0.991Zx5-0.037Zx6+0.131Zx7-0.055Zx8+0.116Zx9+0.006Zx10

F6=0.008Zx1-0.032Zx2-0.046Zx3+0.038Zx4-0.061Zx5-0.117Zx6-0.17Zx7+1.073Zx8+0.104Zx9+0.059Zx10

F7=0.998Zx1+0.01Zx2-0.006Zx3-0.011Zx4+0.029Zx5+0.033Zx6-0.013Zx7+0.002Zx8-0.035Zx9-0.017Zx10

变量Zxi(i=1,2…10)是财务指标Xi标准化后的值

(五)借鉴阿尔曼多元Z值判定模型的分析思路建立不良资产测评模型――G模型

模型的表达式为:

G=a1F1+a2F2+a3F3+a4F4+a5F5+a6F6+a7F7

ai=■(i=0,1…7)

(ai是主成分Fi的方差贡献率;λi是主成分Fi的特征根;∑λ是主成分的特征根和)根据以上计算所的数据,可以得到沪市A股上市公司不良资产控制模型:

G=0.251F1+0.205F2+0.139F3+0.106F4+0.101F5+0.066F6+0.054F7

代入F1~F7到G模型中,得:

G=0.0555Zx1+0.0994Zx2+0.0707Zx3+0.1234Zx4+0.07014Zx5+0.1202Zx6+0.079Zx7+0.0314Zx8+

0.13097Zx9-0.06067Zx10

(变量Zxi(i=1,2…10)是财务指标Xi标准化后的值)

求出向量G[G1,G2,…Gn](n为样本数)值后,对向量G的元素做统计分析,得到其最大值Gmax和Gmin,从而得出合理不良资产率控制的上下限[Gmin,Gmax],检验企业不良资产相对衡量指标NPAs(净资产中的不良资产率)是否在上下限范围内,据以判定持有不良资产额是否合理;反之,该模型为企业合理控制不良资产提供了参考界限。

四、本文的研究结论

本文以沪市A股2006年底全部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根据模型对数据的原则要求,剔除一部分上市公司后,最终选取620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借鉴阿尔曼多元Z值判定模型的分析思路建立不良资产测评模型――G模型。

根据模型的要求,首先计算出x1~x10财务比率数据,然后对其标准化得到Zx1~Zx10,把Zx1~Zx10代入G模型,得到向量G[G1,G2,…Gn](n为样本数,n=1,2,…620),对G1,G2,…Gn统计分析,见表8。

表8. G值描述统计

由表8可得出结论:我国沪市A股上市公司不良资产率应控制在[-1.667%,1.785%]范围内,超出此范围的不良资产可能会给企业造成不利影响,或者可能向投资者传递企业有盈余管理动机的信号,从而提醒和帮助管理者判断是否应该进行清产核资,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参考文献]

[1]李嘉明,李松敏.我国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与企业绩效的实证

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5,(4):104-107.

[2]陈冬华.上市公司不良资产的实证分析[N].证券市场导报,

1998-07.

[3]常继英.关于企业不良资产的构成和计算[J].内蒙古科技与经

济,2004,(3):41-42.

[4]Strong,John,S ., Meyer,John,R . Asset Write-downs:

Managerial Incentives and Security Returns[J].Journal of

Finance,1987,(2) :643-661.

[5]Elliott,J .A ., Shaw,W .H .,Write-offs as Accounting

Procedures to Manage Perceptions[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7(supplement) :91-144.

[6]Altman,E.,Financial Ratios.Discriminant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 Corporate Bankruptcy[J].Journal of Finance,

1968,23(Sept.) :589-609.

[7]张文彤,闫洁.SPSS统计分析高级教程[M] .北京:高等教

育出版社,2004, 213-225.

Research on Assessing model of Non-performing Assets of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

Gao Yuju,Bu Shuduan,Wang Caiyan

(Shijiazhuang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Shijiazhuang 050031, China)

不良资产业务模式篇6

关键词:大数据;互联网金融;不良资产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0.042

1互联网金融不良资产的现状和成因

近年来,受监管真空和政策推动影响,诞生了大量互联网金融企业,相比于实体企业互联网企业耗资少,具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实际上,P2P网贷在我国爆发性增长的核心因素是因为理财市场和小贷市场有效对接与监管真空,促使行业规模高速增长。但受初期巨额投资影响,大多数互联网金融企业在未达到成熟期时会遇到发展瓶颈,经济效益低,资金无法循环,出现大量不良资产。2014年到2016年,P2P问题平台数量从984家升到3914家,增速明显,持续恶化。其中,多数是上线3年左右就出现问题的P2P网贷平台,破产的根本原因是管理团队经验缺失,资金管理不当。当前,随着P2P、互联网理财平台、众筹融资等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随之带来的不良资产量也大幅增加。据统计,自2016年年底至2017年一月底,有上千家的问题平台被清理,截止2016年年底,运营中的网贷平台共2448家,比上一年末减少了987家。互联网金融企业不良资产的形成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1.1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和市场转型冲击

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市场的转型导致大量的互联网金融企业运营不当纷纷倒闭,各类P2P网贷平台在迅速发展的同时造成了过高的坏账率,新兴互联网金融业的相关风险日益积聚,这一系列的不良因素导致了2015年互联网金融不良资产的大爆发,互联网金融的不良资产规模空前增大。另外,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给银行也带来巨大的压力,使得不良资产的清收处置更加困难。

1.2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存在监管真空

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互联网金融的信用体系不完善,再加上人们的信用观念淡薄,让一些投机者遇到了可乘之机,导致大量的盲目跟风逃避债务,社会的诚信受到了挑战,信贷风险频发,不良资产的规模增加。

1.3企业管理不善,投资者盲目

企业的创业者与管理者的因素也会增加不良资产。如今创业的人数逐年大幅增长,一些人盲目投资到互联网金融产业、盲目贷款,最后经营不善导致企业破产。

2我国互联网金融不良资产处置的必要性

当前,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不良资产处置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影响了企业经营和市场秩序。互联网金融的不良资产处在一定的资金链中,在资产负债表中很难发现所占比例,不良资产会覆盖和掩饰财务的真实状况,因此,企业应该正确评估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互联网金融的财务信息使用者应如实准确的提供真实会计信息,高层管理者应重视不良资产的处置和防范。

2.1部分互联网金融企业“风控”失控,不良资产缺乏监督警示

实际上,许多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产品结构不合理,销售心切,不得不采用赊销的方式,形成了资金债务链。有些情形下,为追求流量和业绩,内部人勾结外部中介黑产业避开企业风控体系的监督,出现大量不良资产。

2.2互联网金融盲目发展,系统性风险不断上升

金融业的运行规律是,在经济上行时,信贷规模发展迅速且违规率较少,而经济下行时,信贷违规率升高。追回债款的金额与逾期时间成正比,逾期时间过长,追回债款的概率以及金额回收率将大幅减少。如今“线上+线下”的资产清收虽然更加系统化,但是相比全国数以千计的互联网大军,追回资金却并不容易。互联网金融不良资产的处置目前还处于探索创新中,近乎万亿的市场空间是一块大蛋糕,很多的企业跃跃欲试,只要突破了当下技术和处置模式的局限,将会成为金融市场新的“蓝海”,这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谁先抢占到市场,谁就能先得到这块万亿级的蛋糕。

2.3互联网金融不良资产问题对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影响巨大

2017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当前系统性风险总体可控,但对不良资产、债券违约、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等累积风险要高度警惕。互联网金融风险和不良贷款风险不断累积,防范风险愈加困难,应尽快找到处置不良资产的办法,更好地推进经济建设。

3互联网不良资产的处置策略和建议

3.1政策扶持

2015年7月18日,监管纲领性文件《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之后国家对于互联网金融和不良资产处置提供了更多的政策。2016年国务院组织17个部委开展不良资产清理整治工作,加快互联网金融不良资产的分类处理和完善风险监控。2017年3月全国政协十二届第五次会议提议建立不良资产专项基金,扩大不良资产处置规模,缓解金融风险,逐渐规范化处置互联网金融不良资产。这一系列政策使得整个互联网解决不良资产的行业快速流动起来。

3.2培育和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不良资产处置市场

众多金融机构主动寻求处置多元化的不良资产,因为近年来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置规模巨大,已然成为一块“肥肉”。建立规范和健全的不良资产处置市场十分必要,可以完成不良资产的分解、转换和打包,对资产进行重新配置,提升处置效率。

3.3加强互联网企业不良资产处置相关的法制建设

传统的不良资产处置方式交易的时间和成本都非常的高,效率低、道德风险问题突出、暴力催收的情况屡禁不止。有调查显示只需要400元,催收公司就可以从黑客上买到用户的电话号码、姓名、身份证号;只需1000元,就可以获得用户的实时定位。如何更加合理、合法、避免暴力的催收成为整个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3.4加强不良资产分解转换

“互联网+不良资产”通过互联网将不良资产打包整理,分类给不同的处置平台处理,将不良资产分解转化、把债务转成股份。主要模式有:撮合催收类、数据服务类、淘宝拍卖类、众筹投资类,这些方法都是通过债后的平台整合、信息修复、重新分包,将不良资产重新进行整理,然后分类处理。原因在于这种模式能够运用互联网将不良资产的信息完善,打破时间地域的壁垒,可以将各个地方的不良资产信息整合起来,避免了过去将不良资产层层分销,成本增加等弊端,同时提高了中小资产管理公司的参与度,提高不良资产前端的交易活跃度。“互联网+不良资产”的处置方式构建了一个相对比较完善的信息系统,布局全国的信息资源,优化资源配置,解决了清收时信息的不对称和时间地域的局限。

3.5规范不良资产的化解和催收行为

催收是一个比较古老的行业,传统的催收方式存在信息不完善,法律风险大,行业不规范等弊端。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催收开始模式化、标准化。首先,要了解债务人的基本情况、收入状况、还款信息、不还款原因,另外还包括合同履行情况、欠款情况与拖延还款的原因;其次,分析债务的性质、产生过程、履约情况、形成原因以及双方争议的情况,为催收做好相关准备;最后,分析债务人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还款能力方面上,对还款人的资产与收入进行调查,分析是否有偿还能力,在还款意愿方面主要结合债务人的信誉情况、对此债务的态度以及其客户评价等。在实践中,对逾期应收账款基于判断之后再处理,了解并掌握客户违约的相关情况,然后采用相应的处理方式。如果客户由于短期资金周转困难,企业完全可以通过协商解决;但是如果客户由于经营不当或者恶意欺诈而导致逾期账款的产生,债务催收应适当运用法律手段。

4结论

互联网金融的不良Y产体量巨大,形势严峻。但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不良资产处置将成为未来金融市场发展的“蓝海”,不良资产的处置行为应当在“阳光下”进行。利用现在的网络技术、法律手段、信息平台和合理化催收,能够处置和纠正错配的不良资产,借助互联网平台可以缓和不良资产的信息不对称,减少时间、地域等因素对催收的限制。“互联网+不良资产”应采用“线上+线下”模式,利用债务人在互联网平台的碎片化信息进行整合补全,按照合理合法途径对不良资产进行分解转换、实现“透明”催收,使互联网不良资产的处置平稳、有序、可控。从投资角度来说,为了对互联网金融不良资产进行有效处置,应找投资经验多,抗风险能力强的处置机构进行合作,同时,也要加强企业管理者和投资者对互联网金融的认知,正确地认识到互联网金融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还附带巨大风险。加强投资者教育,警示投资者不要盲目跟风投资和贷款,政府也应当建立健全互联网相关监管法律法规,建设互联网诚信体系,设立诚信黑名单,让不良资产从根源上得到遏制。

参考文献

[1]邱立成,翁伟斌.“互联网+不良资产”模式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6,(08):911.

[2]刘源,邱丽萍.中外金融集团并表监管的差异性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11):9596.

[3]谢水园,邱丽萍.金融监管视角下的商业银行转型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7,(01):4344.

[4]谢水园,邱丽萍.论我国金融集团的并表监管[J].中国市场,2016,(50):198199.

不良资产业务模式篇7

就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型的有关问题,本刊对长城资产管理公司济南办事处总经理胡建忠博士进行了专访。胡建忠总经理在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先后任经营部总经理、济南办事处总经理,亲自操作不良资产处置经典案例几十起,在这一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的研究成果《不良资产分类管理办法》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

《》:胡建忠总经理,您在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工作了近十年,在不良资产处置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请介绍一下作为专门处置国有商业银行剥离的不良资产的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自成立以来主要成绩。

胡建忠: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以来,消化了四大国有银行剥离的不良资产,对我国金融事业改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我觉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为国有商业银行的成功股改与上市奠定了基础。1999年,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从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剥离收购了约1.4万亿元不良资产后,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平均下降了9.7个百分点,资产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起始于2003年的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不良贷款二次剥离是其财务重组的核心之一。为配合工行、中行、建行股改,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又于2003年、2004年、2005年采用竞标方式先后受让和委托处置不良贷款1.2万亿元,为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引进战略投资者和发行上市奠定了基础。

为国企改制、改革奠定了基础。资产管理公司先后对500多户国有大中型企业实施了债转股,累计对转股企业停息约800亿元,使企业负债率下降了20~30个百分点,经营状况得到明显好转,促使一批企业实现了扭亏为盈。资产公司实施债转股还推动了国有企业改制,实现了股权结构的多元化,改善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为国有企业下一步改革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促进了不良资产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成立七年来,资产管理公司按照国家赋予的职能,全面运用了债权追尝、债务重组、债转股、拍卖、分包、诉讼、上市推荐、证券承销等手段,加快不良资产处置,积累了丰富的处置经验。积极拓展了金融新领域,培养和凝聚了一批熟悉投资银行业务、精通财会法律评估等业务的高级专业人才。同时,资产管理公司积极引进具有资金、技术、管理经验优势的国内外战略投资者盘活国有企业,并进一步推动了评估咨询中介市场、拍卖市场、产权市场的大力发展,丰富了金融市场品种,培育了我国的金融不良资产市场。

对国家政策性破产等政策推进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七年来,资产公司通过执行政策性破产和国家对军工、森工、监狱、矿山等行业及三峡库区的倾斜政策,顾大局、识大体,为国家完成对特困国有企业的职工安置、特定行业的企业结构调整及国家特大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做出了积极贡献。

资产公司七年来的处置效率明显。根据中国银监会的统计,截至2006年底,四家资产公司累计回收现金2110亿元,现金回收率为18%。由于我国资产公司前期处置的主要是1995年以前的“一逾两呆”的最差贷款,80%缺乏有效担保或抵押,能从这些“硬骨头”中啃出这样成绩,应该说已相当不容易了。至2006年底,四家资产管理公司都顺利完成了国家核定的资产处置和现金回收任务,圆满完成了国家赋予的化解金融风险、实现国有企业脱困和最大限度降低资产处置损失的目标任务。而且从处置成本上看,美国RTC当时的平均年度成本为20亿美元,占其所收购资产总额的0.43%。我国四家资产公司的费用总额平均每年约20亿元人民币,仅占所收购不良资产总额的0.14%。

从监管部门及社会各方反应看,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处置速度较快,资产回收率不算低,成本和处置损失得到有效控制,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对经济和金融建设的贡献是巨大的。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完成主要的不良资产处置任务情况下面临转型的问题,您能概括地介绍一下资产管理公司在这方面的进展,以及为今后的转型所做的准备。

胡建忠:经过近10年的不良资产领域的工作,我认为四家资产管理公司自成立以来,在经营运作不良资产的过程中,在借鉴国际通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创新摸索形成了一套具有我国特色的经营处置模式典范,开拓了新业务领域,更重要的是培养、积累了大量的人才,为转型做好储备。

为创新处置方式,资产公司大量探索和使用了债转股、资产证券化、企业重组、推荐上市等投资银行手段。按照有关标准,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了推荐IPO以及上市公司增发、被特别处理上市公司的重组与恢复上市等证券业务,不仅促进了资本市场发展,也为资产公司自身积累了较丰富的证券业务经验,还培养了一支熟悉投资银行运作的专业化队伍。

开展了财务顾问、投资咨询等业务。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均利用自身在资产处置与经营过程形成了专业技术和经验,为政府、大型企业、外企等提供债务重组方案设计、投资项目咨询服务、招商引资指导等专业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国内金融市场的空白。

资产管理公司通过托管“问题”金融机构和大型企业形成了有特色的核心技术,既为有效化解金融风险做出了贡献,也为资产公司全面介入证券、信托、保险、金融租赁、基金等行业提供了良好契机。通过投资收购或发起设立等方式,拥有了商业银行、基金管理、金融租赁等金融企业股权,拓展资产公司的金融业务品种,锻炼培养了熟悉多种金融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对金融各行业的逐步渗入,为资产管理公司的全面转型奠定了扎实基础。

《》:现在大家都在讨论资产管理公司转型的问题,监管部门也在积极的讨论制定方案,您认为资产管理公司转型的方向和可能的模式是什么?

胡建忠:资产管理公司目前到了一个转型关键时期,转型总体方向是金融控股公司,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资产管理公司进行金融控股公司的改革,成本最低,可行性最大。按照加入

WTO

协议的要求,我国金融市场和金融服务领域已全面对外资开放,实行金融业综合经营是大势所趋。从我国国情和金融体系的特点,混业经营应该采用以金融控股公司对商业银行、证券、保险机构进行控股的模式,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形成有中国特色的金融控股公司,有几种途经:发起设立、外资进入形成或由已有金融机构转型。发起设立可保证新公司从开始就规范运作,但在成立前就要完成法规制度的配套,所需成本高、周期长;单纯由外资进入来形成,不利于我国的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和国家经济金融安全,显然也不可行;有效的办法是对现有金融机构放宽业务准入。这种模式在起初阶段也以国有控股较好。国有银行资产业务量大,监管难度及试验风险大。而从资产管理公司业务发展看,一直都事实上涉及了多种金融业务,具备了构建金融控股公司的雏形,无需大的投入,只需在有条件进行股份制改革基础上引入投资者,再放宽其业务准入条件即可操作。国家对资产管理公司可以采取“先行先试”的政策。

可以说,以资产管理公司作为金融控股公司进行混业经营试验,是成本最低、风险最小、经济可行的方案。

根据各家公司特点,分别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虽然同为资产管理公司,但四家公司在先天资源和业务拓展情况等方面仍各不相同。国家有关部门为四家公司制定改革方案的总体原则也是一司一策。四家公司应根据自身特点,在转型过程中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分别成为以商业银行、证券、金融租赁、产业投资或保险类为主体的控股集团,逐步成长为具有中国特色金融控股公司。

“3+1”模式也是一种可行的选择。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均有周期性,金融不良资产的形成是经济发展所内生决定的。我国处于经济转型和发展时期,其特有的国情决定了金融不良资产会在一定规模内长期存在。同时,我国目前金融改革仍未全部到位,政策性银行、农村信用社体系的改革仍需要解决政策性不良资产的处置问题。同时,进一步的金融救助等也需要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参与,因此,中国的国情需要一家政策性的金融资产公司。按“3+1”模式,即对三家资产管理公司实施商业化转型,同时还须保留一家政策性资产管理公司,用于收购消化国有金融体系和非国有金融企业中的政策性不良资产,承担存款保险职能,是目前一种可行的选择。

不良资产业务模式篇8

随着现代银行业的发展,对银行风险资本的要求越来越高,中国的银行业要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与世界金融巨擘“与狼共舞”,除了要具备科学的管理理念、方法、手段和产品外,更需要具备的是资本约束下的发展观,具体体现为风险资本的管理,要改变目前银行业的风险资产与资本双扩张为特征的粗放式外延型的业务发展模式,运用多种手段走出一条集约化内涵式的资产与资本相适应的业务发展之路。这其中资产证券化不失为当前中国银行业突破资本“瓶颈”的有效手段和产品之一。

资产证券化指的是将缺乏流动性但预期能够产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通过重新组合,转变为可以在资本市场上转让和流通的证券,进而提高金融资源(主要是信贷资源)的配置效率。资产证券化的过程较为复杂,涉及发起人、SPV(Special-purposeVehicle,特别目的载体)、信用评级机构、投资者等诸多方面。目前,国际上信贷资产证券化具代表性的模式主要有美国模式(表外模式)、德国模式(表内业务模式)、澳大利亚模式(准表外模式)。

资产证券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启示

当前,我国银行良好的成长性与巨额不良资产形成强烈反差,各行普遍面临资本金不足、不良资产比重高、流动性差、运作效率低等问题,通过金融创新,特别是借鉴诸如资产证券化等国际成功经验,不失为一种好的解决办法。资产证券化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满足监管要求,化解和分散信用风险的借鉴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优化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缓解流动性压力。国内商业银行的负债以短期存款为主,而贷款资产却呈现出长期化的倾向。在国际金融市场上,长期融资的功能主要由资本市场承担。在我国,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仅占5%左右,商业银行长期承担了本应由资本市场承担的功能,公路、电厂等大量基础设施项目主要依靠银行贷款,商业银行中长期贷款比重逐年上升。另一方面,随着加息周期的来临以及金融投资产品的蓬勃兴起,储蓄存款出现增势减缓的势头,贷款长期化与存款短期化、贷款流动性降低与存款流动性增强两对矛盾并存,银行资产负债期限明显错配,银行“短借长用”的矛盾将会越来越凸显,导致流动性风险不断加大。监管部门规定商业银行中长期贷款比例不超过120%,据悉,不少银行已接近或超过这一监管上限。

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出现,则为资产负债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手段,通过证券化的真实出售和破产隔离功能,可以将不具有流动性的中长期贷款置于资产负债表之外,及时获取高流动性的现金资产,从而有效缓解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压力。

2、有利于商业银行资本管理,改善资本充足率。随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银行监管日益加强,解决商业银行风险,特别是风险资产与经济资本的关系显得尤为迫切和突出。如何在有限的资本条件下实现收益与风险的匹配,是商业银行面临的重大课题。靠不断扩充资本的外延增长模式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置疑。而靠不断降低资产风险度,大力发展低风险或无风险的中间业务这种内涵式的增长模式越来越受到推崇,这其中资产证券化业务不失为解决矛盾的较好方式之一。根据银监会颁布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要求商业银行在充分计提各项损失准备的基础之上计算资本充足率,2007年1月1日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核心资本充足率不低于4%。近年来,随着金融资产的快速扩张,国内银行普遍面临资本金不足的难题,浦发、招商、民生纷纷采用配股、可转债或发行次级债等方式充实资本金,这固然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但大规模融资容易引发市场的极大反响,招致投资者的抵制;且发行次级债不能改变银行资产规模及风险权重,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金不足的问题。根据《巴塞尔协议》对不同类风险资产的资本要求,银行能够主动灵活地调整银行的风险资产规模,通过对贷款进行证券化而非持有到期,来改善资本充足率的大小,以最小的成本增强流动性和提高资本充足率。

3、有利于化解不良资产,降低不良贷款率。在处理大批非流动性资产时,特别是不良资产,银行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只能在未来不定期地收到现金,这种传统的资金变现方式显得效率较低,而资产证券化在处理大量非流动性资产时一般采用历史数据来估计资产回收率,然后将资产按照一定的比例实现证券化。这种处理方式避免了逐笔审核资产,从而节省了资产价值评估的成本和时间,快速收回大量现金,融资成本较低,同时保留了资产所有者对剩余资产的收益权。解决中国银行系统巨额不良资产一直是中国金融界的主要课题。尽管通过努力不良资产率由34%下降到2004年上半年的15.59%,但不良资产率依然很高,因此,利用证券化来加速解决不良资产问题是很现实很急迫的要求。银监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4年第三季度,境内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3.37%,其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5.71%,股份制银行不良贷款率为5.3%,均高于国际水平,且不良贷款绝对额巨大,对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造成隐患。通过资产证券化将不良资产成批量、快速转换为可转让的资本市场产品,重新盘活部分资产的流动性,将银行资产潜在的风险转移、分散是化解不良资产的有效途径。

4、有利于增强盈利能力,改善商业银行收入结构。限于国内金融市场不发达,特别是固定收益债券市场不发达,国内商业银行仍然以传统的利差收入为其收益的主要来源,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很小,大约只有6%~17%。资产证券化的推出,给商业银行扩大收益、调整收入结构提供了机会。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给金融市场增加了大量可投资品种,且具备信用级别高,收益稳定等特点,成为债券之外的重要投资品种,其根据标的资产和条款设置的不同形成了许多投资品种,迎合了各种投资需求,有利于投资者实施多元化投资策略和控制投资风险。此外,原贷款银行在出售基础资产的同时还可以获得手续费、管理费等收入;另外,还可以为其他银行资产证券化提供担保及发行服务赚取收益。

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面临的障碍及对策

国外资产证券化实践表明,资产证券化须具备如下环境:

1、法律环境。既包括与公司组成和监管、信托的建立和受托人职责、融资报告要求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包括信息揭示要求、受托人强制职责、资产充足规则和偿付能力规则。

2、会计环境。包括对于脱离资产负债表的证券化资产的确认方法,资产负债表中报告发起人头寸的方法、发起人考虑下级部门利益的方法等等。

3、税收环境。明确对资产转移和现金流的税负问题,包括债务人支付给SPV或SPV支付给投资者的税收问题。

4、市场环境。金融市场不发达,特别是信用市场,从当前来看主要是企业债市场极不发达,无法为企业信用定价;此外市场缺乏公信、高效的中介机构,如评级机构,托管机构等;信用标准不统一,市场分割,缺乏透明度。

5、信用环境。高效的信用体系是有效实施资产证券化的重要基础,要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全社会的信用意识,扩大征信服务的覆盖面,加强信用交流和共享,要有较为完善的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体系。

自1999年以来,我国理论界、金融界就商业银行实施不良资产证券化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和探讨。2003年初,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与德意志银行签署了资产证券化和分包一揽子协议合作项目,被称为我国第一个资产证券化项目。但总体而言,现阶段,我国对于资产证券化,无论是理论知识准备还是实际操作经验,无论是金融环境还是法律、会计、税收环境都还十分欠缺,存在许多障碍,制约着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突出表现为: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资产证券化缺乏法律规范与保障;信用评级制度不完善,缺乏规范的金融中介机构;资本市场发育程度低,资产支持证券的需求不足等等,尚不适宜大规模推动资产证券化业务。

因此,我国在推进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不妨遵循“先试点,后推广;先实践探索,后立法规范”的原则。首先,选择合适的证券化品种。可以考虑从住房证券化开始。这种贷款期限较长,多数在10年以上,对银行资产负债期限匹配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住房贷款的违约风险较小,现金流较稳定,清偿价值高,容易满足大量、同质的要求。且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从1997年的190亿元增长到2003年底的1.2万亿元,基础资产初具规模。其次,选择有政府信用支持的专门运作机构SPV。国际经验表明,在资产证券化的初级阶段,政府的作用至关重要,借助政府和国家信用吸引投资者是资产证券化成功的秘诀之一。

不良资产业务模式篇9

韩国不良资产激增的原因

20世纪60年代,由于国内资本市场尚未完善,无法有效地调节金融资源配置,韩国政府不得不通过政府干预的手段控制金融机构,以此主导经济发展模式。早期,这种模式的确对韩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和金融体系的发展,其弊端也逐步显现出来。由于韩国政府长期控制着商业银行信贷的流向和额度,变相剥夺了银行的自主经营权,加之行政决策的官僚化和内部腐败等原因,使得银行体系效率低下,缺乏国际竞争力。从1990年开始,韩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规模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上升苗头,但并没有引起韩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也没有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使得韩国银行不良资产规模迅速扩大,增加了处置的难度。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可以说是韩国银行不良资产问题恶化的导火索。伴随着韩元的大幅贬值,韩国进出口贸易企业遭受了巨额的汇兑损失。同时,由于房地产和股票等资产价格暴跌,使得国民资产出现了严重的缩水。加之热钱的加速外逃,给市场带来了更多的流动性紧张,在银行收缩银根的情况下,大量企业出现资金周转不灵等经营问题。很多企业由于不堪重负,无法按期偿还银行贷款甚至破产,韩国银行业的不良资产出现了井喷。

韩国不良资产债转股的具体措施

采取集中置模式,设立政府主导的资产管理公司。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韩国政府经过综合考虑各种模式的利弊和现实情况,最终选择由一家政府主导的资产管理公司来集中处理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韩国资产管理公司(Korea AssetManagement Corporation, KAMCO)原本为韩国发展银行(Korea Development Bank, KDB)的一个分支机构。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韩国政府选择将KAMCO独立出来,作为韩国银行业不良资产集中处置的窗口和平台。为此,韩国政府修正了KAMCO的公司章程,明确其主要职责为管理并经营不良资产处置基金、改革经营困难的机构、管理出售国有资产和政府委托管理的资产、为不良资产处理提供咨询服务等。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为债转股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为更好地发挥资产管理公司的作用,韩国政府于1999年4月又重新修订了《有效处置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及设立韩国资产管理公司法》,允许KAMCO为促进债务企业结构调整和重组而实施债转股、收购和经营不动产及向债务企业提供必要的贷款资金等。同时,韩国政府参考了美国的DIP(Debtor in Possession)制度,于2005年出台《有关债务人复生及破产的法律》,在破产程序中也大幅度改善了免责申请时期及免责财产制度,为负债过多的个人和企业提供重新开始的机会。

严格的企业选择标准和流程,遵循市场化的定价机制。在选择适用债转股方式的企业时,KAMCO有一套严格的选择标准和流程。例如,首先,该企业不能在法律、社会及道德上有瑕疵或遗留问题,其次,适用债转股的企业必须是目前仍在生产经营或可以立刻开工复产,而且企业管理层也有强烈的经营愿望的企业。核心是,KAMCO还要求债转股企业必须已经偿还了部分债务,且偿还额达到购买价格的20%以上。一般情况下,企业应该自行提出债转股要求,并提交正式的申请书和其他材料。KAMCO通过实地尽调、审核材料及组织专家组进行咨询后,形成一套完整的企业经营计划和财务规划书,最终提交公司评审委员会审议确定。实施债转股后,KAMCO还会每季度审查企业的经营状况及承诺兑现情况,如发现重大问题会及时采取财产保全等补救措施。在进行债权股权换算的时候,一律按照市场价格运作,参照企业的账面价值和相关资产进行社会公允的折价标准。同时,KAMCO非常重视与国际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评估机构、投资银行和咨询公司紧密合作,在资产定价和企业发展战略上寻求帮助。

丰富多样的资本运作,更加灵活的退出机制。KAMCO实施债转股后,更加注重其他资源的注入。例如,以追加注资、投贷联动等方式,帮助企业走出财务困境,变输血为造血,为其打造更好的发展平台和外部空间。同时,KAMCO还积极引入海外战略投资者,参与韩国企业的复苏。1998年至2003年,先后有摩根斯坦利、高盛、德意志银行、雷曼兄弟公司等世界著名投资公司参与或购买KAMCO入股的企业,加速和扩大了债转股的退出速度和机会。通过一系列的资本运作,企业在恢复扩大生产经营的基础上,重新获得了现金流,实现了资金的良性循环和企业的保值升值。在必要时,KAMCO甚至还会实施管理控制,通过买卖公司股票和资产、公平拍卖股份等方式变现。

来自韩国的经验与启示

通过采取一系列保全措施,韩国在不良资产处置和消化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相对平稳地渡过了亚洲金融危机,其中债转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然,由于转股本身并没有消除风险,只是进行了风险转移或展期,其最终能否收回甚至增值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影响因素十分复杂。因此,在结合韩国经验及中国实际的基础上,应审慎推进债转股工作。

采取试点后逐步推广的审慎方式。出于债转股模式的特殊性及风险特点,在推进路径上,建议先从国有银行、国有企业开始试点,并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逐渐打磨适合中国现阶段特色的债转股模式,在不断试错的基础上,逐步推广至股份制和其他银行以及民营企业。

需要国家配套政策和法律支持。在债转股实施过程中,政府应更多地承担服务职能,在登记注册、税收减免、行业指导和资源注入等方面予以支持。同时,建议尽快采用专项修改议案的方式,修改《商业银行法》中关于银行不得持有非金融企业股权的条款,为债转股的有效实施营造完善的法律基础。同时,就债转股适合主体、流程程序及要求出台导向性规范文件,以此保护投资人利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适当引入银行主导型债转股模式。虽然韩国及中国第一轮债转股基本都是以资产管理公司为资产承接方,但由于当前的经济条件及银行自身实力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和提升,为银行或其控制公司作为债转股主体提供了基础,以此消除更多的委托环节,并有助于发挥银行在整合企业上下游产业链和资金成本的优势。因此,建议本次债转股可尝试银行直接设立专项资管计划,或学习韩国成立银行子公司的模式承接不良资产债权及股权,并根据不同的标的情况采取优先/劣后或优先股/普通股,以及投贷联动等模式,吸引政府扶持基金和民间投资者跟随。

尊重市场规律和市场选择机制。韩国和我国上一轮的债转股更多的被赋予政府行政彩色,在考虑处置效率的同时,更强调盘活国有资产,稳定经济社会的责任。当前银行业和国有企业均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在中央淘汰落后产能的背景下,更应该尊重市场规律,审慎选择债转股企业。一般而言,应该重点考虑属于国家关键或支持、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并有助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行业。同时,除国有企业外,更应该充分考虑这些行业中的领头民营企业。对产能过剩或技术淘汰的僵尸企业,坚决予以清退。

融入公司日常的经营管理。在上轮债转股中,资产管理公司虽被赋予了股东权利,可参与重大事项表决,但由于当时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普遍不健全及缺乏专业人才等原因,未对企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现阶段,我国公司治理体制已更规范,银行或资产管理公司也已具备了切实履行股东权益,监督、协助企业转型升的能力。因此,商业银行或资产管理公司应深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整合资源,调整结构,甚至通过投贷联动、并购等方式盘活标的企业。

不良资产业务模式篇10

关键词:国有银行;信贷资产质量;资产不良率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1-0140-02

(一)脱离了国家的垄断性保护

以前的国企以国家为靠山,即便亏损也认为国家会出面弥补,不会面临倒闭的风险;国有银行在授信时也优先考虑有政府背景的企业作为优质客户,导致国企即便处于亏损状态也不会影响授信额度。因此,国有银行必须改变观念,消除大型国有企业不会倒的错觉,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实施差别化的授信策略。

(二)超越自身可承受能力的跨越式发展

以往国企不断进行变革,不断兼并收购,这些举措既能成就大事也会带来危机。国有银行必须关注特大型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和净资产规模,必须在适度的资产负债率下,由企业的净资产增长规模和净现金流增长规模决定扩张适度。

(一)从企业角度看不良信贷资产成因

1.主业为竞争性产业,但行业领域的国民经济地位不高

从已经公开的发生了债务或财务危机的国有企业看,都是特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基本上都是处于行业龙头或区域龙头地位,如长江油运退市、二重破产重组、中钢债务危机、天威债危机、云煤化集团债违约、12舜天债被停上市等。多数企业的主业属于市场开放的竞争性行业,市场壁垒低、市场化程度高、竞争激烈,并不属于支柱型产业和基础设施类产业,国民经济的地位不高。同时,这些产业都属于宏观经济波动敏感性行业,受宏观经济持续下行的拖累明显。产能过剩,投资高峰已过,市场断崖式下跌,导致其经营难以为继。这些产业也不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没有国家的政策保护和财政性资金支持。

2.主业单一,转型困难

这些企业的主业比较单一,为行业龙头或区域龙头,产能或专业资产规模大,占用的资金特别是债务余额巨大,跨业发展和更新升级的投资能力不足。如果主业发生困难,转型乃回天乏术。经济的下行导致企业生产销售能力下降,这些国有企业又在多家银行贷款,银行贷款到期无力筹措资金倒贷,导致破产、充足,进而牵连银行信贷资产进入不良,尤其是占大比例的国有银行。

3.横向规模扩张过快,不断堆积发展风险

众所周知,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开始,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发展全面衰退,至今复苏艰难。而中国经济虽然有“4万亿”的刺激,但受三期叠加的影响,经济增长速度由两位数下滑到7%,企业经营普遍艰难。面对市场下滑、经济衰退的国内外环境,这些企业不是收缩阵地练内功,反而是逆势规模扩张,简单内部规模扩大,投巨资膨胀产能。在迅速兼并重组过程中,“整而不合”的问题十分突出,快速兼并重组拼凑成的一艘“航空母舰”,脆弱不堪。这些企业在短期内规模扩大了,负债也暴增了,但产业未整合,效率更未提高,遇到市场下滑毫无抗风险之力,只能看着大船“沉没”。

4.多元化的融资方式成为债务或财务危机的导火线

近年来,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入,银行产品创新、信托业、租赁业和证券业等飞速发展,市场融资渠道多元化,特大型国有企业的融资门槛降低、便利度提高,为其负债扩张提供了便利。在现实经济活动中,不同的融资渠道所提供的融资对于债务人的债务稳定性存在较大差异。由于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导致2008年后的几年里,市场流动性高,特大型国企的融资地位高,这些融资方式降低了企业财务成本、提高了企业融资便利度,但也降低了企业债务的稳定性,一旦企业经营效益下滑或出现资金紧张,就有可能影响债券的按期兑付,成为企业财务危机的导火线。

(二)从银行角度看不良信贷资产成因

1.盲目营销,为了业绩而考虑不周

现在银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国有银行虽然体系庞大但效率较差,在中小银行及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下,国有银行的发展愈发困难。营销人员为了发展业绩不得不和企业站在一起,为了贷款的成功审批而隐瞒企业的实情。这些隐瞒有的是致命的,有的是利益的驱使,这些现象无疑为不良资产的爆发埋下隐患,也是大型企业过度授信、新成立民营企业过度扩张的导火索。

2.从业人员经验缺失,未能把握企业的真正需求

无论是银行前台的营销人员还是中后台的审批人员,凡是从事资产业务工作都需有较高的职业技能,尤其是当授信额度较高时,需要的调查工作越要详细和真实。如果没有较高的职业水平和道德意识,就会出现过度授信以及不良资产的爆发。随着经济的下行,企业的财务状况变得复杂,这对银行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从这些不良资产的产生看,现在的从业人员在鉴别企业的能力上是有不足的。

(一)改变观念,实行差别化的授信策略

消除大型国有企业不会倒的错觉,再不可对所有国企一视同仁地“有求必应”。应重新审视主业为竞争性产业领域的国有企业授信风险,密切关注各级政府的国有企业改革方案,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实行差别化的授信策略,对既不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也不承担重大专项任务和自然垄断行业,要充分分析判断其主业的行业前景与市场格局、企业实力与核心竞争力、资产负债水平与发展速度、资产质量与盈利水平等,审慎选择授信对象,合理控制授信量和配置产品、控制风险敞口期限和采取必要的风险缓释措施。

(二)从主营业务分析客户的潜在风险

“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从上述特大型企业集团看,中国经济进入普遍过剩的时代,主业单一的集团,资产集中于同一产业,下游市场过度依赖某一行业或领域的发展,其风险也大。因此,对于特大型企业必须分析其单一主业的地位,如果主业不属于公益类或不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以及自然垄断行业的,主业过于单一、资产过于集中某一领域的特大型集团,必须审慎分析判断其主业单一的风险,把握客户,控制授信总量,做到进退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