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管理发展趋势十篇

时间:2023-08-03 17:30: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图书管理发展趋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图书管理发展趋势

图书管理发展趋势篇1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系统;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自动化的管理系统开始在图书馆里使用。成熟的管理系统不但可以让人们在书籍的借阅上更加便捷,还可以提高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效率。国外很早就开始开始使用,图书馆管理系统相对来说比较成熟,但是我国引进的比较晚,在管理系统方面略显不足,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行有效地解决。虽然存在很多问题,但是也代表我国未来的图书馆管理系统非常有发展空间。

一、图书馆管理系统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一)应用范围很小

调查发现,我国图书馆管理系统在对整个图书馆的使用和涉及上,范围很小。虽然近些年我国对于引进图书馆管理系统非常热衷,并且很多图书馆以及拥有图书馆管理系统,但是比较来说,我国图书馆管理系统引进数量跟国外的图书馆相比,差距甚大。这就代表,我国目前的图书馆管理工作,大部分还是在使用传统方式,也就是人工管理方式。即使是部分引进了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图书馆,也存在着由于引进不完善等原因造成不能完整的使用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各种功能应用的问题。这样的背景下,图书馆不仅增加了管理成本,而且使管理速率得不到提升。

(二)技术服务滞后

和更早的图书馆管理系统相比较,我国已经在信息技术不断提升的带动下提高了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自动化水平,但是比较来说,国外成熟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在自动化方面还是给我们一个很重要的警示,警示我国图书馆管理系统在自动化方面还是非常落后和初级的。我国的大部分图书馆不能及时的更新图书信息,也不能及时连接起各个管理模块间的信息。并且,在服务上,也非常的滞后,很多读者不能满意于现有的服务状态,因为无法达到自己的需求,比如图书馆在数字方面的资源比较来说很少,或者资源之间不能很迅速的转化等等,都会造成读者对服务状态的抱怨[1]。

(三)整合共享水平低

现在是网络信息时代,人们对资源的互通性提出了高要求,对于图书馆这种集合资源的场所,就更加需要对资源进行整合和共享出来。但是目前来说,我国大部分图书馆不能够做到这一点,其传统的经营模式使得他们的管理系统非常不开放,而且思想意识的局限性也使得他们认为开放管理会降低自身的管理能力和经济效益,所以在想要经过一个图书馆查阅其他图书馆资料时,往往是做不到的,这对读者来说,非常的不便利。

二、研究图书馆管理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将进入大数据时代

通过对国内外图书馆系统管理情况进行调查后发现,图书馆管理系统正在向信息技术方向靠近,未来必然会与高科技信息技术结合到一起。其中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将成为未来图书馆管理系统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传统的图书馆管理工作中,为了方便读者查阅相关资料,会对书籍、资料、文献等进行储存和管理,但是人工操作起来数量多、文件杂,是非常麻烦和复杂的[2]。在未来发展趋势中,当图书馆管理系统和大数据以及云技术结合后,会建立成一个综合的数据库,所有信息都会涵盖。当所有图书馆实现了数据库的建立和共享后,不但大量的资源可以供人们随意使用,而且图书馆还能够及时的对信息进行补充和更新。按照目前来看,未来的发展趋势很乐观,人们在查阅时会变得十分方便,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也会变得十分轻松。

(二)更人性化的服务

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必将往人性化服务方向发展,因为带给读者更完善的服务和更优质的体验是做好图书馆管理工作的终极目的。所以,在技术水平到位、管理更加完善的的情况下,未来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必将越来越人性化,例如增加在线咨询、实时咨询等。在线咨询的意义在于让读者和图书馆增加沟通,并且在沟通中认真聆听读者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不断完善图书馆的书籍类型和服务水平。这对管理人员本身也是一种进步,不仅能在每次的反馈中发现问题并且及时解决,而且还能不断改善自己的服务水平,在对书籍的采购上,也会得到帮助,一举两得。而比如实时咨询可以让读者在遇到不懂的问题或者对书籍有疑问的时候,能够快速解决疑惑,更加方便快捷。虽然这是对未来的展望,但是就目前的信息发展速度来说,这些将会很快得到实现。

(三)整合共享能力提升

图书馆书籍数量繁多,所以在管理上应当是有秩序的。在对资源进行整合时,很多图书馆还做得不到位,在资源共享上,我国大部分图书馆也没有很好的达到。但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这些问题必然都会得到解决,因为信息技术必将呈现更高速的发展趋势,并且在安全性上逐步提升,我国图书馆管理系统也会随之提升,我国的书籍资源也会越来越广阔。图书馆之间只有建立各自的资源库并且资源能够共享互通,才能产生一个更大的资源平台,更大范围的为我国书籍存储工作和弘扬教育文化事业做出贡献[3]。

三、结语

虽然现在图书馆管理上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是未来的发展空间非常大,前途是一片光明的。在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上,要重视发挥管理系统的作用,以用户为中心,提供更便捷的借阅模式,更人性化的服务方式。不断的完善数据库功能,满足用户的需要,达到图书馆管理最终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赵琴.浅谈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J].才智,2013,(10):298-298.

[2]徐冰毓.浅谈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J].黑龙江史志,2015,(9):292-292.

图书管理发展趋势篇2

关键词:图书馆 管理系统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6-0050-01

现在所保留的古籍是古人智慧和辛勤劳作的象征,对现代文化教育有重要的影响。而图书馆则是这些古籍保存和学习的地方,对信息的传递和文化的传承起重要作用,因此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就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由于旧的管理方式是仅靠人力对图书馆进行管理,所以在管理工作量的增加下,图书馆人工管理的效率明显降低。随着科技的进步,在21世纪,各地的图书馆逐渐实行自动化管理模式,但这种管理方式还有不足之处。因此,图书馆管理系统应该跟随着时代的进步来进行一些改革,以此来实现图书馆新型化、自动化、高效化的管理模式。只有跟随时代改革,才能将图书馆的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并且让读者体会到服务的优质感。

一、图书馆管理系统现状

1.信息孤岛现象

随着图书馆的不断发展,业务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现在的图书管理系统无法满足所有的需求,图书馆存在的独立性业务体系,相互之间没有信息交流,就形成了信息孤岛现象,这种现象使读者不能方便地查找信息资源,造成了图书资源的浪费,服务不到位。例如,大学生在使用个人图书馆进行毕业论文提交操作时,还会出现重复登录的问题,这样耽误读者的时间,影响论文的提交,而读者的论文提交情况图书馆也无法通过图书馆管理系统来获得。

2.集成思路不明显

现在图书馆管理系统把重点放在了对纸质图书和文献的管理上,不关注对数字信息的管理,难以将网络信息服务集中化处理,无法顾及到图书馆的全部业务,集成化思路不明显。例如,在图书馆管理系统中电子文章、资金管理等不能进行信息交流,因此更加需要对图书馆管理系统进行改善。

3.与其他应用系统的关联性和互操作性小

因为图书馆管理业务的增多,图书馆管理系统满足不了全部的需求,若要体现图书馆的集成思路,图书馆管理系统就需要与其它应用进行完美关联和互操作。例如,现在电子书更符合读者的要求,以高效快捷的优点成为人们的首选。但是,现有的图书馆管理系统仍注重纸质图书的借阅,没有与其他应用相互关联,没有很好地利用数字图书资源,从而导致了图书馆的各项管理工作效率的降低、资源消耗量增大,不能体现以读者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二、图书馆管理系统的问题

1.欠缺资源和信息整合

图书馆每日信息量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逐渐增大,数字化图书馆在现代图书馆中尤为重要。数字图书馆和纸质图书馆是图书馆中的两大类别,但图书馆管理系统并未将两个信息进行统一。数字图书馆不能及时、准确地得到纸质图书馆中传达的信息,容易误导读者,降低图书馆操作的效率。因此,图书馆需要将数字图书馆和纸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进行集中,使图书馆的信息得以统一,从而提高服务质量。

2.业务内容局限

现在图书馆管理系统在登记用户信息、还借书等方面的应用更加广泛,并没有发挥数字图书馆的作用。这些功能不能有效的管理图书馆资源,图书馆管理系统应该发展更多的业务,如电子文档、资金管理、人员管理,来满足更多的业务需求。

3.图书馆管理核心不明确

现如今,图书馆管理系统是将图书作为中心。但是,图书馆真正的服务对象应该是读者,应该以读者服务体验为中心,然而现在大部分的图书管理系统做不到这一点。因为多数系统不能综合评价图书馆的运行情况,也无从得到读者体验图书馆之后的满意程度,缺少信息交流,容易阻碍图书馆管理,导致图书馆管理效率降低。有效的图书馆管理系统不仅可以对书籍资源进行整理,还可以为管理人员提供信息,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优化图书馆服务,从而使读者更加满意。

三、管理系统发展趋势

1.加强合作理念

现在,图书馆管理系统为了满足更多读者的需求,慢慢走向人性化。但是图书馆管理系统还存在不少的题。首先,图书馆管理系统无法兼容多个方面的信息;其次,设计者设计的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也有一定的问题,例如,导致信息孤岛现象仍未改善的主要原因就是图书馆管理系统不能及时、迅速地将各类纸质资源和数字型资源整合起来。因此,图书馆应该与各方面相互合作并达成一致协议,保证各类资源的整合,只有这样才可以迅速开展各类工作,给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2.完善图书馆管理观念

管理观念对管理服务的深入认识,如果图书馆管理服务缺少管理理念,那也就只是能自动的完成一定的工作程序,难以将管理者有效的管理思路体现出来。当前图书馆管理系统大多不能体现管理者的管理理念,不清楚谁是真正的服务对象,更加注重图书的管理,而忽视了读者真正的需求。所以为了实现以读者为重心的管理思路,图书馆应该以读者为中心,设计者应该重新设计和完善对读者有利的新型管理系统。其中的重要内容是将资源、服务、管理三者紧紧地连在一起。这样才能使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发展日新月异,保证服务质量。

3.采用数字化新技术

当前,想要进行内部整改和提升的各行各业,都会选择利用数字化新技术。那么数字化新技术在图书馆管理系统改革中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果图书馆运转中所产生的数据和信息都仅靠人工操作,那将是一项十分繁琐的工作。但如果利用数字化新技术对图书馆所产生的数据和信息进行科学、高效的处理,也许还会挖掘更多的信息。同时可以通过数字化新技术分析各类数据,比如通过读者对各类图书的喜好程度,来对读者做出适当的推荐,使图书馆的服务令人舒适。

4.提高服务评价系统

服务评价系统可以将读者对图书馆管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系统的采集,查看读者反馈回来的信息,在读者与图书馆之间搭建交流的桥梁。若提高服务评价系统,则可以根据读者反馈的信息对管理系统进行调整,给读者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

四、结语

随着当代经济的不断发展,图书馆需要满足更多的需求,那么图书馆管理系统就应该跟随着当展脚步与时俱进,始终以读者为中心,解决图书馆管理系统现存的问题。此外,还应利用新技术对图书馆管理系统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改善,更大程度的提高管理效率,更好的传递信息传承文化。

参考文献

[1]李书宁.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发展热点与趋势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1(06).

图书管理发展趋势篇3

关键词:图书馆;知识管理;发展趋势

一、知识管理概述

要正确理解知识管理的含义,首先必须明确以下两点:第一点,知识是该管理的对象,同时包含了本地知识、远程知识、有明确载体的显性知识,以及停留在大脑中的经验、技术等隐性知识[1]。第二点,知识管理并不只是对知识的简单收集、加工、组织以及传播,更是对知识创造性的利用,实现知识的转化和隐性知识共享。换句话说,知识管理就是将隐性知识表达为显性知识的外在化过程,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吸收显性知识,使其转为隐性知识的内在化过程,其最终的目标就是促进知识创新,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助力[2]。

同时,知识管理的内涵还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第一,以人为本是知识管理的灵魂。因为知识是人思维的产物,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创造产生,而且其存在也依附于人自身。所以,要实现知识创新的管理目标,就需要借助人的知识应用[3]。第二,知识管理以信息技术为主要工具。在知识创新中,信息技术能够发挥出巨大的作用,是最根本的动力。从某种程度上来看,知识经济体系的形成正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第三,知识管理的直接目标和实现的方式都是知识创新。作为知识管理的两个重要组成要素,人以及信息技术的主要目标是,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人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作出正确的决策,实现最终目标,即个人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二、图书馆知识管理和企业知识管理的区别

(一)指向性区别

和企业知识管理比较,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指向有所区别。前者是内部是为实现自身特定的利益而形成的有组织的活动。而且这种利益主要表现为企业智力资产的增值、产品的知识创新行为和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但是图书馆的知识管理的指向则是向社会传播知识,为其他社会团体、组织或者个人的知识创新提供一个获取知识,实现知识交流的平台。

(二)知识开放共享的目的区别

企业的知识管理侧重于内部知识的共享和相互交流,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能力和组织的工作效率,更好的适应社会环境的迅速变化,增强自身的应变能力和创新力。但是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基于其外向性特点,主要的原则 是面向全社会的知识共享和沟通,提供公开性的知识资源,促进整个社会群体的知识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知识的侧重点不同

图书馆知识管理是建立在文献资源基础之上,一次作为隐性知识转换的前提条件,在知识的侧重点上,和企业管理存在较大的差异。在企业的知识管理中,管理者认为决定员工个人能力的根本性因素是隐性知识。该知识也是员工长期经验累积的精华,能够为创新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所以他们知识管理的侧重点就是对隐性知识的充分挖掘和利用。但是在图书馆中,知识管理的前提是大量的文献资源,将和这些文献资料具有密切联系的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供读者使用是其知识管理的重点。在这个转化和利用的过程中,隐性知识是通过咨询和检索系统等方式来获得的。

(四)获取知识的方式和平台不同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知识获取和流动平台的建立,主要依靠现代化的信息技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其他高新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机自动化管理已经广泛应用在信息管理领域,而且正逐渐朝着网络化和数字化的方向发展[4]。图书馆建立了现代化信息网络系统,所以信息的搜集可以通过专门的信息收集系统完成,然后利用信息的处理系统,将有用的知识筛选出来,去除陈旧、多余和不合适的内容,实现图书馆知识信息数据库的信息存储和更新。读者如果需要某一方面的知识,就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来传输相关的知识信息。由于图书馆的知识不具备企业的环境条件,所以其获取知识的方式和平台需要的借助现代信息技术。

三、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发展方向

(一)加强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

在图书馆的知识资源中,创造力最强的资源就是人力资源管理。该资源管理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关键内容,有助于提高图书馆提供知识服务的水平。在科学技术进步的促进下,越来越多的现代技术开始在图书馆的管理中广泛应用。作为图书馆的管理员,不仅仅要对现有的知识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还要充当网络的管理员。为了胜任该岗位,就要求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够熟练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网络技术,具备高水平的信息素质。所以图书馆知识管理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要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充分开发,合理利用,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同时,还应该对图书馆工作人员加强专业培训,实行

终身教育,努力提升他们的科学知识水平,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促进图书馆知识管理最终目标的实现。

(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互联网中具有丰富的资源,由于涵盖的内容非常庞杂,所以其资源的质量良莠不齐。根据图书馆进行知识管理的馆藏需求,应该安排一批专业的技术人员,从庞杂的网络资源中,充分挖掘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将分散的文献资源集中起来,然后进行分类、归纳和整理,使之从无序状态转变为有序,并以此为基础,提高文献信息数据库的质量。同时,通过图书馆采购、馆际互借和网上搜索等方式,实现印刷型、电子型、网络型等多种类型知识的并存,共享知识资源。所以,图书馆在进行知识管理时,应该尽量在知识内容上突出自身的特色。

(三)健全图书馆的组织结构

在资源共享和交流的基础上,实现新信息源的增加,创新信息成果,建例良性的循环系统,是图书馆知识管理进行信息资源开发的理想状态。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 图书馆的功能不断拓展, 并形成了一些新的业务链。而业务链中新增的环节无法得到原有组织和机构的支持, 造成图书馆的运转不畅和功能失调。这就促使图书馆重新设计业务流程, 进行机构重组。高校图书馆组织结构应该扁平化, 变纵向结构为网络式结构, 改变传统的流水线式的工作流程[5]。同时,应调整一些部门的职能, 并增加一些新的部门, 以适应新形势和新技术的要求, 保证图书馆的有效运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全面、深入的分析了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含义、特点和发展方向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讨论,为我国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刘雪飞,张芳宁.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及发展趋势分析.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10(17):110-112.

[2]柯平.图书馆学科发展趋势及未来重点领域.现代情报,2013,08(12):3-8.

[3]袁红军.基于知识整合的图书馆知识咨询服务创新绩效研究.情报理论与实践,2013,10(19):69-72.

[4]刘家平.知识管理是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0,05(03):141-142.

图书管理发展趋势篇4

图书馆是一个孤立的实体,图书馆学主要针对图书馆的技术、方式以及内容进行了研究。曾经美国的一位图书馆学院教授说过:图书馆是一种使人类记忆得到保存的社会性质的机械装置,将图书中的内容复制到人们大脑中的一个工具。

1.我国图书馆管理研究现状

2.1不重视全面平衡发展。各类型图书馆管理研究不平衡。环顾国内图书馆管理研究领域,很多研究成果多倾向于高校图书馆管理研究,高校图书馆管理研究一直成为图书馆学研究的热点领域,而关于公共图书馆和其他类型图书馆管理的研究成果相对不多,相对薄弱。作为国内图书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图书馆和其他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应该与高校图书馆的发展相对平衡。

2.2忽视实践研究。没有健全的实践研究,对理论借鉴比较生疏。我国图书馆管理研究在很大程度上都没有将实践深入其中,对实践性的研究活动没有提高重视,只是为了研究而进行研究。过多的理论研究占据近十年图书馆管理研究的半壁江山,而实践研究相对不足,也很少看到相关的案例分析和研究,这将导致今后图书馆事业的畸形发展。因为相对滞后的实践活动无法跟上先进的理论研究的步伐,将会失去理论研究的意义。

2.3缺乏前瞻性和预见性。不具备完善的法制化和制度化的研究,研究内容和现代社会极不相符。多数有关图书馆的研究和如今图书馆的内外在因素极其不符,是一种非常被动的反应,没有针对环境变化而存在的主动性反应。不管是在图书馆业务管理上,还是知识管理的研究上以及关于网络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管理的研究,都缺少应有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即使有所涉猎,也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缺少实践的根基,难见可以操作的方案。管理的有效化和精细化必然伴随着管理的法治化和制度化,只有法规和制度相对完善,图书馆管理才会规范有序,才会科学、合理、高效,图书馆繁荣发展才会有所保障。

2.我国图书馆管理研究落后的原因

2.1图书馆管理实践相对传。图书馆管理实践极大的影响了图书馆管理研究。即使我国图书馆管理研究在理论方面提出了很多新颖的观点和方式,可是图书馆管理实践方面还是被传统的思想方法影响,以经验管理为主,使得管理相对滞后。因而提高现代图书馆管理的实践能力,并积极研究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提出提高图书馆管理能力的新要求、新思想,是弥补以上研究不足的主要举措。随着实践需求的不断增长,图书馆管理研究的内容也将更加丰富,研究也会更加深入。

2.2馆员的参与度不够。图书馆管理的主导因素就是馆员,馆员的实践活动直接影响着图书馆额管理。只有馆员积极主动的参与搭配图书馆管理研究中,才能够收获相关的经验和方法,才能从整体上促进图书馆管理的研究且研究成果的实践性也会较强。从目前研究来看,虽然我国每年有大量的关于图书馆管理的研究成果问世,但多数成果缺乏立足实践的深入调研,定性研究多,定量研究少,说较多,可为实践参考借鉴的观点或案例鲜见。

2.3图书馆管理机制创新乏力。图书馆管理机制创新问题长期被研究者关注,但往往是只闻雷声,不见雨下。传统的管理机制多年来并没有大的改观,一成不变的管理实践让管理研究创新成为空中楼阁,管理机制创新研究因而也就失去了动力和活力。

3.图书馆管理研究的发展趋势

审视图书馆管理实践,图书馆管理研究应该对以下几个领域高度关注。

3.1管理理念人本化。图书馆管理理念应逐渐向人本化方向发展,重点以人的管理为核心,图书馆员严格管理,有效提升馆员的综合素质。

3.2管理方式现代化。图书馆管理工作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完整的融入,并将图书馆管理的客观实际需要作为目的,逐渐采用现代化的文献信息采集、整理加工、传递使用的信息化技术、网络化技术等,使图书馆管理工作呈现电子化、网络化、自动化、信息化,使读者(用户)服务工作更加经济、高效、及时、准确。

3.3关注图书馆管理实践的新课题。在当前的社会大环境下,图书馆管理正承受着新的改革机遇和挑战,围绕这些主题所开展的研究,将为当前图书馆管理研究提出新的课题。馆员的自我管理研究、用户心理研究、用户行为管理研究、当前各种创新技术在图书馆中的运用,以及基于隐性知识的共享和知识创新的研究都是一些新的研究生长点。同样,图书馆的一些传统的职能、结构都将基于网络环境和用户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图书馆管理变迁所衍生的一些数字化管理和网络化管理模式也应成为图书馆管理研究的关注点之一。

4.图书馆管理实践创新的方向

4.1从封闭到开放。不断转变的环境和开放式的思想需要图书馆将陈旧的管理模式摒弃,积极采用新的思想进行开放式管理。开放式管理就是将藏书、布局、规章和时间的界限以及条块界限彻底突破,将图书馆和读者的物理距离极大的拉近,从而形成强大的以读者为核心的思想概念,有效进行动态内外循环。

图书管理发展趋势篇5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模式;数字图书馆;发展趋势

Abstract: Although the network information has gradually penetrated into every corner of people's daily life, but the library is still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lace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for people to get. The management of the library is mainly for 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social functions of the librar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the traditional library management mode is no longer adapt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library wants to continue keeping its social value, we must reform its management mode.

Key words: library; management mode; digital library; development trend

中图分类号:C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前言

人类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文明,前人留下了许多重要的文献、信息资源,而现代人同样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人类的文明增添色彩。图书馆作为承载这些文献、信息资源的重要场所,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管理图书馆内的文献信息资源就成了发挥图书馆社会价值的重要内容。图书馆管理模式也在逐渐转变,从注重图书馆文献资源的管理,再到注重文献收藏的管理,今后的发展趋势将是对知识信息的管理,图书馆管理模式正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革,充分发挥着它重要的社会价值。

一、对图书馆现代管理模式中存在问题的思考

现代社会在不断地发展着,逐渐进入知识信息时代,尤其是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更愿意利用网络来完成对信息的查询与使用,这样图书馆的社会存在价值被降低。另外,阅读者的需求不断提高,也为图书馆管理带来机遇与挑战,所以,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现代管理模式需要改革,才能满足阅读者的需要。

我国市场经济在国家积极的宏观调控下,快速地发展着,市场的竞争也从国内竞争扩大到国际竞争。国外一些先进的信息技术进入中国信息市场,为国内的图书馆事业带来了机遇,同时更带来了挑战。如果国内图书馆的现代管理模式不进行改革,创设自己独特的品牌,以优质的服务吸引阅读者,那么国内图书馆将很难在信息市场的竞争中站住脚跟。

国内多数的图书馆运用信息管理模式进行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对信息资源的开发、规划、控制、集成与利用都有较好的效果。但是随着知识信息时代的来临,图书馆对于文献、信息资源的加工与利用过程中,都出现了观念传统、方法老旧的现象,图书馆的管理手段,服务内容、模式等都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这是不利于图书馆发挥其社会存在价值的。

知识信息时代的来临,同样提高了对图书管理人员的要求。图书馆要想发展,管理人员就必须时刻吸收新的管理理念,实施新的措施,创新管理系统与服务系统,当然,这些都需要管理人员具有创新意识与较高的知识与能力素质。但是,从国内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上来看,大部分管理人员对变革管理模式意识薄弱,自身的知识素质与能力素质也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二、对变革图书馆现代管理模式的建议

图书馆现代管理模式的变革是实现图书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所以说,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应该从静态的组织结构与动态的管理机制两部分进行改革,提高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功能,以便为阅读者提供更好的环境与服务。

(一)组织结构变革

1.改革现行图书馆组织结构的必要性

随着知识、信息时代的来临,文献、信息不断更新,人们对于知识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传统的组织结构已经不能为阅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这就限制了图书馆的发展。人们在不断吸取知识与信息的同时,还在不断地消化知识,创新知识。所以,阅读者需要图书馆能够提供更好、更新的信息资源。但是,管理人员的知识与能力素质限制了图书馆创新的发展,所以,需要进行组织变革以促进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另外,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国外信息技术进入国内市场,为图书信息事业增加了更大的压力,图书馆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那么,变革组织结构成为促进图书馆发展的必要措施之一。

2.组织结构变革的建议

新型的组织结构需要在提高全体管理人员的素质的基础上完成,改变各个部门之间封闭的状况,建立组织管理小组,将知识传播作为小组工作的重点。例如,可以根据图书馆某一领域文献、信息资源的实际情况建立“知识传播小组”,设置组长一名。这些管理人员将对该领域的所有文献、信息资源进行深入了解,以便能够解答阅读者的问题,为他们提供有效的阅读参考。设置专门的图书采购部门,并参与管内图书的分编、上架、管理等工作,使图书馆的每个管理人员都能有“图书馆即是家”的意识,促进图书馆的发展。

(二)管理制度变革

1.改革现行图书馆管理制度的必要性

管理制度是对图书馆管理人员工作的约束,也是激励管理人员创新服务的重要手段之一。现行的管理制度将图书馆中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作为管理的三要素,图书馆与外界的联系较少,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图书馆吸取外界信息,进行革新。所以,改革现行的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2.管理制度变革的建议

新型的管理制度将管理三要素变为人、科技、资本,这三种管理要素相互作用,在加强与社会环境之间联系的基础上,将数理统计技术应用到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考核中,提高管理人员的劳动效率与创造性,实现降低投资成本,提高图书馆社会价值效益的管理目标,这是人力资源与资本之间的制度管理。而人力资源与科学技术之间进行文化制度管理,即将知识与能力作为管理系统的价值基础,根据管理人员的不同知识素质与能力素质进行有效的分工,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文化价值,营造图书馆浓郁的文化氛围,促进信息的交流与知识的传播。在两种管理制度的共同进行下,提高管理人员传播知识的效率,进而促进图书馆的发展。

三、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一)信息资源共享化

在数字信息快速发展的今天,一个图书馆如果只想凭借自己的力量,来满足读者对信息量的需求,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图书馆的开放与合作显得极为重要,数字图书馆因运而生。数字图书馆通过互联网,将各种信息资源单位或者图书馆的信息结合在一起,并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将这些结合在一起的信息进行分类,不仅便于管理,还方便用户进行信息的搜索和查找。如此一来,用户在查找信息的时候,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能随时随地的在网络上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实现资源的共享。数字图书馆是一种合作的体现,它不仅实现了信息资源单位或者图书馆之间的信息共享,还实现了信息资源单位或者图书馆之间的信息共建。除此之外,数字图书馆还为各使用者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服务,如:数据库团体采购、文献传递合作、馆际互借等,这些服务进一步方便了读者获取信息。

(二)传递信息网络化

就数字图书馆的存储目的而言,就是实现信息的数字化,即:为了便于计算机对信息进行识别,将所有信息资料(如图片资料、文字资料、音频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将其转变为数字信息资源,供计算机进行识别。就数字图书馆的特征而言,信息存储数字化以及业务管理的网络化,是其最为主要的特征。实现图书馆业务管理的网络化,能很好的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以及管理质量。服务、数据库、工作站不同,要想互相操作的可能性似乎是没有,但是数字图书馆却能办到。数字图书馆只需应用协调性软件或者是联合式软件,就能查询出具有相似性的服务内容或者是数据信息。在没有数字化图书馆的情况下,读者在用计算机对信息资料进行搜索的时候,需要检查每一个站点,显得十分麻烦。数字化图书馆就能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读者在搜索信息资料的时候,只需给出一个搜索点,就能获得与此相关的全部信息。数字图书馆是一种虚拟的电子信息系统,其最终目的是为满足用户对信息的需求,因此实现信息传递的网络化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服务理念主动化

就服务理念来看,传统图书馆的服务理念与数字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有很大的差别。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是当今高校图书馆普遍采用的服务模式,其服务理念比较保守,图书馆是服务的中心所在,教师和学生必须到图书馆中自己进行操作。这种传统的服务理念被动而保守,不符合现代对服务的要求。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读者获取信息资料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故而改变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模式迫在眉睫。图书馆应该顺应数字时代的发展需要,树立主动化的服务理念,实现服务的主动化,建立以读者为中心的多维立体的服务模式。那么何为主动服务呢?主动服务就是创建各种获取信息的方式,便于读者获取各种信息。因此在高校图书馆中建立一个“数字资源中心”显得极为重要。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第一,建立“数字资源中心”,能够更好帮助图书馆对区域范围内的数据进行管理;第二,建立“数字资源中心”,便于图书馆对一些重要信息和资料进行存储,使其不受损害;第三,建立“数字资源中心”,便于图书馆对图书馆的主流数据的管理,尤其是双备份方法,使图书馆的主流数据更安全。

四、结束语

图书馆的现代管理模式的转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图书馆满足人们对知识、信息不断增长需要的重要手段,更是图书馆发挥其社会存在价值的重要条件。所以,图书馆的现代管理模式揭示了知识生产、传播、利用的规律与发展,是人类发展中,利用知识、信息的重要手段,图书馆只有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改革管理模式,才能实现图书馆的不断发展,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目标。

图书管理发展趋势篇6

关键词:LMS ILS 图书馆系统 数字图书馆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have different America library management system, discusses the basic features and elements of library management system, the computer and Internet technology has on the books management system management system influence, and revolutionary features and key technologies of digital library are summarized.

Keywords:LMS ILS The library system Digital Library

中图分类号:G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8-0018-02

一、前言

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通过对信息类资源进行有组织的整合,满足人们对科学、文化、教育和科研的需要。图书馆提供的材料,可以在一个建筑物内,也可能在一个虚拟的空间,或者两者都有[1]。图书馆的资料可以包括书籍、期刊、报纸、手稿、影片、地图、打印、文件、缩微、CD、录音带、录像带、DVD、蓝光光盘、电子书、有声读物、数据库和其它形式。图书馆书的大小,可以是几个书架上的书,也可以是数亿本书籍和各种类型的资料。

凡是利用机械设备取代人工,运用机器来处理图书馆的业务,都可以称之为图书馆自动化。其中也包括处理、执行图书馆业务的相关机器,如卡片印刷机、密集书库、图书防盗装置等等,甚至具有同步功能的视听设备都可列入图书馆自动化广义的范畴之内。针对利用计算机作为处理图书馆业务及提供相关服务称之为自动化的服务,如编目、查阅、流通、采访、期刊管理、参考服务、行政管理等等。一般说来,图书馆自动化是指图书馆的业务从传统的人工迈向机械化后,经过了计算机与通讯科技的强化手段,改变了图书馆各项手工作业流程与服务方式,即是图书馆自动化。

二、图书馆管理系统基本功能

图书馆实现自动化,关键技术是建立图书馆管理系统Library management system (LMS)或图书馆集成系统Integrated library systems (ILS)[2][3],我们也可以将这两种系统,统称之为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它是利用计算机处理信息技术,对图书馆所有业务进行动态管理的一个过程。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能够对图书馆书库存储信息、用户信息、图书资料借还信息、检索查询和管理员日常业务等工作进行处理。

图书馆管理系统(LMS)涉及三个基本要素:硬件、软件和用户。LMS是一个网络的计算机系统,能使用某些程序来实现图书馆的技术功能,电子编目就是功能之一。利用LMS,图书馆用户以电子的方式可以跟踪所需的书籍而不需要通过货架,LMS也方便在借阅过程中记录书籍借还和借阅人的信息,LMS还支持图书馆馆藏和数据处理等其它管理任务。LMS使图书馆日常管理工作更加有效,可以用较少时间做更多工作,减少运营成本,也减少了文书工作和手动任务,从而使图书馆工作人员能够专注于其它工作,如与用户的互动和提供更好的服务,LMS提供快速和可靠的图书馆服务,可以加强用户的忠诚度和满意度。

尽管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最终目标包括削减成本,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避免LMS落后于技术的发展,图书馆需要不断对LMS进行升级或更换新的系统。建设一个新的系统需要投入大量的金钱和资源,图书馆不但为购置新的计算机系统、设备安装、管理及维护花费大量资金,而且还必须为软件付费。除此之外,图书馆还要雇用或培训IT支持团队来处理计算机网络故障。一个优秀的LMS系统应该简单、操作方便和容易使用,使用者不需要掌握很多的计算机知识,该系统还应易于安装和维护。

今天,图书馆面临的挑战与用户息息相关,一个固定图书馆的概念正在慢慢地演变,由于技术的发展,用户可以从其它渠道来源获取信息。图书馆要扩大服务范围使之更具有竞争力,LMS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克服这一挑战。LMS可提供综合的信息,对用户最需要什么服务的内容进行评估,它也可以作为实施新增服务业务的载体工具,提高用户对图书馆的体验热情,扩大图书馆的影响力。

三、图书馆管理系统的产生

在计算机出现之前,图书馆的各种工作完全依靠人工进行。从选择订购的书籍资料,到订货单,索引编目完全依靠手工,将所有书目数据写在在一个个索引卡上。人们主要通过卡片目录对图书资料进行管理,在许多抽屉柜(或多个机柜)装满了书籍和其它材料的索引卡片,在一个大的图书馆,卡片目录往往占用了一个大房间。1936年,美国的德克萨斯大学图书馆建造了第一个机械化的系统,开始使用一个机械打卡系统来管理图书的流通[4]。虽然打孔卡系统能够更有效地对借还书进行管理和跟踪,但是图书馆服务还远远没有被集成,图书馆的其它工作任务并没有因此而改变。

计算机诞生后,虽然很多人依然认为,卡片目录仍有重要的价值,但是人们通过电子目录数据库(webcats)或联机公共检索目录(Opac),就可以从任何位置通过互联网对图书馆数据库进行访问。现代的图书馆已经建成电子目录数据库,实现了图书馆数字化。

四、计算机技术对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影响力

上个世纪60年代,正值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阶段,一项创新技术MARC (MAchine-Readable Cataloging)标准的出现,促进了图书馆自动化的产生[5]。MARC标准是由Henriette Davidson Avram为美国国会图书馆开发的一套图书馆管理系统,可以使用计算机对书籍编目,对借阅情况进行记录和查询。1971年,MARC标准成为美国和国际标准化组织的书目数据库标准,书目数据库除了能对图书馆的书籍进行编目外,还能对公开发表的文献,包括期刊和报纸文章、会议程序、报告、政府和法律出版物、专利、书籍等进行检索。在图书馆书目数据库中,有很大比例的书目记录了文章、会议论文,但都不是完整的专著,通常是以关键字、主体分类术语或文摘的方式提供检索服务。

五、早期的图书馆管理系统

上个世纪70-80年代,计算机存储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加上通讯领域技术快速发展,出现了图书馆集成系统(ILS)。这种系统包括必要的硬件和软件,允许对大型循环任务的链接,包括循环控制及逾期通知。发达国家图书馆的工作可以通过ILS完成包括书籍购置、编目、标题、预订和期刊文献检索的工作[6]。虽然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出现了ILS实验系统,直到1975年,俄亥俄州立大学才开发出第一个大型的在线ILS产品,用在线目录系统取代了卡片目录,并在1978年用于达拉斯公共图书馆。在80年代,ILS的数量和使用功能得到了大幅度增长,在线的使用更为完善。第一个商业系统出现后,

图书馆开始开发应用程序,以满足自动完成采购、编目和流通的图书和其它资料的管理。这些应用程序,统称为图书馆集成系统(ILS)或图书馆管理系统(LMS),包括在线书籍目录作为系统数据库的公共接口,大多数图书馆目录与以ILS系统为基础的管理系统联系紧密。

六、互联网对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影响力

上个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图书馆管理系统发生了很大改变,原来用Telnet作为技术支持的电子书目,已不能满足对大量书目进行汇总。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Opac)的出现,使用户可以利用网络实现图书的查找和借阅。查找方式有:书名检索、作者检索、ISBN检索、年份检索、出版社检索。同时还有一些不常用,但十分重要的分类法检索、导出词检索、丛书检索、套书检索等检索方法,这些项目都可以在OPAC数据库里进行检索,在十年间,ILS市场得到了成倍增长。到2002年,美国ILS行业年均销售额约5亿美元,和1982年相比美国的销售额仅为5千万美元。

一个图书馆管理系统利用互联网有多种在线工作方式,图书馆除在线可检索书目内容外,还提供计算机对互联网的访问。一些专用的搜索引擎,如Googl能为学者提供寻找期刊文章、学术资源和研究论文的方便;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允许合作的图书馆对书目数据库进行联机搜索;网页和亚马逊等网站提供文摘、点评和建议[7]。在线信息的访问,对于图书馆年轻的用户特别有吸引力[8]。尤其是那些非打印项目,如谷歌的数字化图书和图书馆为用户提供的其它在线资源。随着互联网的突出地位和对互联网用户增长的依赖,图书馆服务已从主要提供打印资源,到为用户提供更多的计算机应用和更多的互联网访问为重点[9]。

七、云技术对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影响力

“云”技术的兴起,使图书馆管理系统对云技术的使用开始急剧增加。一些常见的管理系统包括Libramatic、Aura Software和Librarika。许多基于云技术的系统,可以扫描一本书的国际标准书号自动编目,此技术由Libramatic首创,虽然它目前只适用于Library World系统。Librarika有一项称为“智能地址”技术,图书管理员只要输入查询的ISBN号,就能自动添加书目。在云计算应用技术作用下,其借助于计算机装置所提供的存储空间基本倾向于无限大,并且这部分数据能够保持有效的更新与增长速度,这一点与现代意义上图书馆管理系统逐渐增加的数据信息储存需求不谋而合。更为关键的在于:云计算方式所表现出的突出计算能力,使得信息资源存取更加迅速与具体。从这一角度上来说,现代意义上的云计算能够为超复杂及高难度计算作业的联合处理提供较传统意义上的网格技术应用更为突出的支持和保障[10]。

在21世纪,人们已经越来越多地利用互联网来收集和检索数据,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极大地影响了人们使用图书馆的方式。大学本科生更习惯利用互联网查找资料,而不是到图书馆检索信息。为了尽快尽可能容易地检索信息,年轻人变得更依赖互联网,与读整本书相比,通过在互联网上简单地搜索,查找信息更快、更容易。美国调查显示,93%的本科学生声称,在线查找信息比去图书馆更有意义。此外,75%的受访学生认为,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图书馆,他们更喜欢互联网的便捷。与到图书馆相比,虽然从互联网检索信息可能是高效率和节省时间,但是研究表明,大学生查询资料仅搜索到整个网络资源的3%[11]。他们正在寻找的信息可能会容易检索,更容易获得,但是在图书馆利用书籍或其它资源,可以获得更为深度的信息。

八、数字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Digital Library)也称电子图书馆,是用数字技术处理和存储各种图文并茂文献的图书馆,实质上它是一种多媒体制作的分布式信息系统,把各种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用数字技术存贮,以跨越区域面向对象的网络查询和传播的一个大型信息系统。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为利用大规模的信息系统、图书馆系统的发展提供了环境和条件。目前,网络信息管理技术、数字化处理技术和数字式信息资源建设已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各国都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研究和开发。“数字化图书馆”这一新概念、新模式应运而生,并被视为21世纪信息产业主要的发展方向之一。

传统图书馆收集、存储并重新组织信息,使读者能方便地查到他所想要的信息,同时跟踪读者使用情况,以保护信息提供者的权益。从数字图书馆角度来看,就是收集或创建数字化馆藏,集成了各种数字化技术,如高分辨率数字扫描和色彩矫正、光学字符识别、信息压缩、转化等,把各种文献替换成计算机能识别的二进制系列图像(而不是打印、缩微资料或其他介质),在安全保护、访问许可和记帐服务等完善的权限管理之下,经授权的信息利用因特网的技术,实现全球信息共享。数字图书馆的结构模式是:在网络环境下,是一个面向对象的、分布式的网络结构模式,它可适应在多种不同的计算机系统运行。一个数字图书馆的构成,主要包含用户接口、预处理系统,又称调度系统、查询系统和对象库等基本构件。

数字图书馆侧重对收藏特色的概括,收藏品基本为电子读物,阅读手段一般通过电脑,提供网上信息或上网服务。网上图书馆将一定量的信息在网上组织起来,供“读者”查阅和检索,不一定需要对应的图书馆社会实体,它也可以视为数字图书馆的初级形态。“虚拟图书馆”是网上图书馆的别称,侧重其无实体的特征[12]。电子读物内容可以存储在本地,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远程访问,数字化图书馆实际是一个信息检索系统。

数字图书馆在上个世纪90年代出现后,在最近几年得到了对数性的增长,2002年,美国数字图书馆联盟(Digital Library Fedora,DLF)将数字图书馆定义为:组织和提供资源,包括专业人员,选择,组织结构,提供智能访问,解释,分配,保存的完整性,并确保持续收集数字作品,让它们随时可以方便地被社区或社会团体使用。这个定义主要包括三个组成部分,构成了数字图书馆理论框架基础,即:人、信息资源和技术。数字化图书馆的所有技术,与系统架构、算法技术和软件系统有关,组成数字图书馆一些关键问题包括:

开放式网络架构的新的信息环境;

如联合搜索使用数据融合新颖的搜索和检索技术、核心体系架构和整合链接和排序;

视听和多媒体信息检索系统;

内容管理系统;

智能系统的索引,文摘和信息过滤;

收获和互操作性技术;

协作,视觉,2D和3D的接口。

数字图书馆所需的多种信息技术和设备,将带动与之相关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各项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而数字图书馆所具备的知识存储、传播、检索的强大功能,将为知识经济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工具和手段。

人们相信,在知识经济形成和发展中,数字图书馆将是知识产生、传播和运用的重要环节,是知识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措施。数字图书馆的发展,预示着一段科学技术新旅程的开始,它带领人们从信息时代走向智能化时代。

参考文献

[1] Allen, R. E.,ed. room or building where these are kept. The Pocket Oxford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 Oxford: Clarendon Press;1984:421

[2] Adamson, Veronica,et al. LMS or ILS 'Integrated Library System' in US parlance. Library Management Systems Study.2009 (1):5

[3] Tennant, Roy . Across the pond they use the term library management systems (LMS) for what we call the integrated library system (ILS). Library Journal.2008(6):35-36

[4] Gary M. Pitkin, ed. Library Systems Migration. Westport, CT: Meckler:1991(3). 17. ISBN 0-88736-738-0.

[5] Gary M. Pitkin, ed. Library Systems Migration. Westport, CT: Meckler. 1991(3):17

[6] Kochtanek, Thomas R. “1 - The Evolution of LIS and Enabling Technologies”. CT: Meckler. 2002:4-5

[7] Grossman, W. M. “Why you can't find a library book in your search engine”. 2009. The Guardian. Accessed: 23 March 2010

[8].Snowball,.C. Enticing Teenagers into the Library. Library Review.2008,57(1):25-35

[9]Garrod, P. Public Libraries: the changing face of the public library.Ariadne; Issue 39.Accessed 26 March 2010

[10] 王炬颖.基于云计算建设图书馆管理系统.图书馆学刊 2013(4):118

[11] Denise A. How and Why are Libraries Changing? Librar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arnegie Mellon, 9 January 2001.

图书管理发展趋势篇7

【关键词】图书馆 自动化系统 趋势

国外图书馆自动化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直到现在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仍然是很重要的图书馆服务系统,在支撑图书馆事业务工作和图书馆服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们所处的网络环境发生的很大改变,信息资源的存储和提供方式截然不同,信息环境越来越开放,用户的信息行为的改变促使着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也有了新的趋势,下面我从五个方面浅谈下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发展趋势。

一、系统整体的构架由B/S,C/S到多层、面向服务的变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重新设计的ILS和最初的ILS体系结构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进,应用不再局限于最初的单机系统或简单的C/S模式,而是逐步向着多层、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的方向发展,由单一整体的,集中式的,以资源为管理中心的构架向分布的相互协调的基于组件的,面向用户的构架转变。各种各样的系统通过网络与其他系统实现松散耦合,大多都采用Web作为技术标准的传递平台,主要趋势之一是将服务为导向的构架(SOA)作为构架软件应用的首选办法: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是一个组件模型,它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称为服务)通过这些服务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接口是采用中立的方式进行定义的,它应该独立于实现服务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基于SOA的自动化系统可以被看做是复合型业务应用,为组织提供了很大的灵活性,使得构建在各种这样的系统中的服务可以以一种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交互,将会为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发挥更大的作用提供机会。

二、更趋向于数字资源的统一收集加工整理和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新的信息载体不断涌现,数字化信息资源迅速发展,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多媒体信息如雨后春笋。这些多载体形态信息资源的出现和发展赋予了现代图书馆信息资源新的形式和内涵,这就要求图书馆需要在传统内容管理的实践活动中国做出技术变革,尤其是处理与教学科研相关的资源,特藏资源以及研究书等的能力,统一资源管理本质是将电子资源管理系统和图书馆管理系统进行整合,不以馆藏为中心进行资源管理,而是管理所有类型的图书馆资源,包括资源订阅,版权管理,资源访问等所有的操作过程,同时对资源的管理更加趋向于电子资源与纸本资源的集成整合和管理。

三、LIS 系统功能强调与网络的融合、更加注重对学术活动的支持。

现代图书馆以开放式管理和服务为主,摈弃了传统图书馆以“以藏为主”的办馆思想,凸现“以读者利用为主”的办馆理念,图书馆的服务形态已经从被动等待读者的到馆请求,进步到主动提供,服务到用户桌面的思维,馆员除了发挥信息资源的采集,整理组织和利用的能力之外,还需要主动询问用户的需求,作为中介图书馆员参与用户的科研活动当中,进入到用户的教学的信息环境中,将图书馆的服务和资源与个人机构进行深度整合。相应的在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中充分利用社会网络,提供对学术研究的支持趋势也会越来明显。

(一)以用户为中心,融入用户的社会网络

随着日益开放的信息环境和用户信息需求变化,图书馆要想提供用户最贴切的服务,必须要以用户为中心,加入用户的社会网络,相对应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应该提供与用户之间无缝的社会网络功能和服务,以帮助图书馆将图书馆服务和资源融入读者的网络中,获得用户评价,以明确图书馆下一步行动的方向。图书馆应该充分利用社会网络这个特点,目前已经有一些图书馆网站做了尝试,将图书馆的资源放置在社会网络平台上,例如美国国会图书馆和史密斯研究所将一些资源放置在flickr上,用户可以查看标注和评价,用户反应效果非常好。

(二)更加注重对学术活动的支持

信息技术促使学术交流体系发生了变化,开放获取和机构仓储成为网络环境下学术传播及出版学术信息的一种新的方式,未来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应该以模块化得应用构架为图书馆提供参与与学术研究活动的工具,以便能有效地嵌入到新的和现有的科研和教学业务过程中,满足机构目前业务和未来业务的发展需要。例如美国国会图书馆流程重组的实践经验,也证明了图书馆工作流程的这一发展变化趋势,美国国会图书馆根据语言学科专长,将16个部门重新划分为10个部门,打破传统以载体形态加工流程的划分模式,改为按地区学科内容划分工作部门。

四、联盟模式的应用不断扩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图书馆资源的丰富,读者和用户不断增长出新的网络应用需求,现有自动化系统系统模式在应对新的开放,集成,共享的资源管理和服务需求方面的不足日益显现,由此带来的每个图书馆管理自己的图书馆集成系统的方式变得越来越不适宜,因此面向图书馆联盟的方式成为一主要趋势。目前, 各大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供应商非常重视其产品对联盟图书馆的支持能力, 这种支持能力更注重对实体图书馆联盟的管理与服务支持。如Innovative 签约加拿大的由10个图书馆组成的萨斯喀彻温省( Saskatchewan) 新联盟图书馆, 成为全球最大的Millennium系统。

今后,图书馆对联盟模式的需要会越来越大,并会出现更多的联盟功能需求,联合编目、统一检索、业务整合与文献服务集成方面。现有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可能无法满足所有的需求,需要根据用户的需要,不断完善联盟功能,增强联盟服务。

参考文献:

[1]周利,刘青华.国内外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发展状况研究[J].情报科学,2002.

[2]程美群,刘敏.论国外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的

[3]李欣.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的新变化[J].情报资料工作,2011.

[4]张翼燕,刁剑萍.国外图书馆自动化市场发展特点[J].图书馆杂志( Library Journal ) 2008.

图书管理发展趋势篇8

一、网络时代图书管理的主要特征

(一)图书管理数字网络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知识总量在不断地扩大,所涉及的领域也在不断地拓展,社会成员对各类信息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因此,传统图书管理模式很难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现代图书管理发展的主体方向及时数字网络化,这并不是说要我们全盘否认传统图书管理,而是要采用相关的措施,对其注入生机与活力,使得传统图书管理能够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数字化信息资源的本质特征就是现代网络技术,通过该技术将传统介质文献转化为数字文献,有利于资源共享的实现,有效提高图书资源的利用率。图书资源共享化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信息资源的重复购买,进而提高图书资源的利用率,保证图书资源最大化效益的实现。

(二)图书管理人员高素质化

图书借还和图书馆环境维护是传统图书管理服务的主要内容,这样的服务模式显然已不符合时展要求。网络时代下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不再是单一的服务模式,而是要承担起信息管理者、信息向导、系统运维人员等多个角色,他们既要承担起管理图书的责任,又要有一定的计算机水平。这就要求图书管理人员必须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由图书管理员转化为信息工程师。据统计,图书管理服务所发挥的效用,有百分之七十均来源于图书管理人员的素质。由此可见,图书管理人员素质直接关系着图书资源效用的发挥,是图书管理的第一大资源。

二、网络时代的图书管理路径

(一)加强对图书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

网络信息时代改变了传统图书管理模式,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以及身份也随之发生改变。作为现代图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管理人员在图书管理中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图书管理人员职业道德素养普遍偏低,其掌握的计算机技能也较为不足,直接制约了传统图书管理的现代化改革进程。因此,必须要加强对图书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既要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素养与专业技能,又要加强对计算机以及网络知识的培养。图书管理人员必须要努力扩展学习视野,自觉培养接受能力,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基础上,出色、高效地完成图书管理工作。另外,现代图书管理需要培养一定数量的高素质后备图书管理人员,相关部门必须要对该职位进行适当培养。

(二)建立完善的系统安全防护体系

图书管理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其中软件系统最易受到网络风险的侵入。与传统图书管理纸质保养、防水防火等防护内容不同,网络时代下的图书管理,必须要将网络安全管理放在核心地位。现代图书管理模式主要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的,当网络环境受到非法入侵后,很容易引起计算机瘫痪,严重者可导致图书资料的丢失,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害。因此,必须要建立完善的系统安全防护体系,加强对图书管理系统的网络安全管理,可采用设置登录账号、安装防火墙、软件安全审核等方法,最大限度地避免图书资料收到病毒的侵入,进而保证图书资料的安全与完整。

(三)重视信息资源的合理开发与配置

网络信息资源是极为丰富的资源,给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然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不断加快,网络信息资源的时效性也越来越短,合理开发利用这一巨大的资源,并对其进行最优化的资源配置,是十分重要且迫切的。因此,必须要重视信息资源的合理开发与配置,在结合当前图书管理实际状况的基础上,力求实事求是地进行信息资源开发,并通过系统APP高效匹配信息和需要的客户,进而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高效的图书管理系统。

图书管理发展趋势篇9

关键词 档案 图书 联系 管理模式

档案与图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档案与图书同宗同源,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历史发展至今天的信息社会,档案、图书实行一体化管理,建立“二位一体”的文献、信息中心,实现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和协作,最大范围地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这是档案、图书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档案与图书工作间的联系

由于档案与图书两学科间的密切联系,所以也就由此产生两者工作间的密切联系。档案工作一般包括8个环节,即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编研、检索和提供利用;图书馆工作的4个环节是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两者虽然在工作环节上有所不同,但归纳起来,都包括两个方面:即基础工作和提供利用工作。另外档案工作与图书工作的目的、意义,甚至在工作方式上也都有相同之处。

(1)档案和图书的收集和整理都是做好档案工作和图书馆工作的基础。1)档案和图书都是做好档案工作和图书馆工作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档案馆和图书馆之所以称其馆就是因为都收藏了丰富的档案和图书,作为开展档案馆工作和图书馆工作的物质基础。为了工作的需要对档案和图书的收藏都有明确的要求。档案馆工作要求把档案收集齐全,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图书馆工作要求建设一个科学的高质量的藏书体系,来满足读者的需求。2)档案和图书的整理和保管都是做好档案工作和图书馆工作的关键。要想做好档案和图书的利用工作就必须对档案和图书进行有序地整理,科学地管理起来。档案和图书在分类、编目及保管等管理程序上基本相同。

(2)档案馆工作和图书馆工作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把档案和图书提供利用。档案馆和图书馆所收藏的档案和图书就是为了提供利用的,这是档案馆和图书馆的职能决定的。档案馆和图书馆在为利用者和读者服务的内容上有很多共同点。第一,可以利用档案和图书为领导层决策服务。领导要熟悉情况,总结经验,制定计划等,常常需要从档案中查考过去的记录,以避免决策的失误。第二,可以利用档案和图书为生产活动服务。档案中记载了丰富的科研生产成果,经验和教训。可以为四化建设提供丰富的历史资料。图书可以为生产提供新技术、新工艺、科学管理等信息,促进生产发展。第三,可以利用档案(特别是技术档案)和图书为科学研究服务。任何一项科学研究,如果没有档案和图书资料,就没有办法进行。

二、档案、图书一体化管理的必然性

(1)顺应学科发展趋势。当今学科的发展趋向,是以高度综合为主的整体化。其结果,引起了学科间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产生了一些横断性、交叉性学科。在网络环境下,图书、档案一体化的趋向日益明显,为学科的“整合”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档案、图书一体化管理创造了条件。

(2)顺应管理改革的趋势。由于档案、图书专业内核的近似,将档案、图书实行一体化管理,不仅是改革综合化的趋向使然,本来图书、档案就源于一体,它们在发展过程中,将经历从一体走向独立,又从独立走向一体化的过程。因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分化独立的纵向发展缺乏横向联系,封闭守旧的局限性越来越大。尤其是在如今的信息社会,世界经济走向了一体的大趋势下,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数字化技术推动着图书馆、信息和档案事业走出地域的限制,走向全球范围的一体化。因此,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也就成为必然。

(3)现实需要。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不仅是当前图书、档案工作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图书、档案工作适应改革开放,创效益求生存的现实需要。实现图书、档案一体管理,探索出一条符合精简、效能、统一原则的新路子,使图书、档案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发挥更大的潜能,既是现实的需要,也是图书、档案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三、档案、图书管理的新型模式――体化

(1)档案、图书一体化管理的概念。所谓一体化管理,是指建立一个集图书、档案等文档资料综合开发、利用、服务于一体的新型信息服务体系,实现图书、档案的资料共享,形成规模化、系统化、网络化服务。以改变过去分散的、小规模的信息处理和服务方式。

(2)组织管理。建立一个由图书馆和档案馆组成的联合体,保留原有职能和内部机构,但要统一建库格式和服务模式,将原馆内实施的封闭管理和独立体系转变为开放性的网络结构,面对信息服务用户形成一个整体,以达到资源的合理支配。联合体领导负责制定检索、分编、建库及服务规则,统一访问标识和索引。此外,还要负责协调馆际关系,合理调配技术力量,科学管理综合信息资源。这样,既增强了图书、档案工作的互补性,又不会影响各部门内部的规范管理。

(3)结构形式及服务方式。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组建联合信息网络,把分散的图书、档案信息资源联成一个集成信息网。该信息网由信息资源采集、信息产品库、用户服务器及用户终端等部分组成,用户可通过与网络终端相连的综合信息目录浏览器查找所需的信息。其服务方式,首先,图书馆和档案馆要在联合体的组织协调下,根据部门特点,制作出自己的网页,为用户提供浓缩信息服务。其次,建立用户信息使用档案,实行追踪服务。

四、档案、图书一体化管理的优势

(1)先进的管理理念。档案、图书一体化的管理方法不是简单的行业增加,而是在强调分工合作的基础上,实现行业资源要素全方位优化,提高管理活动的效果和效益,实现要素间的互补匹配,使集成后的整体发挥更大的作用。系统论里有一条著名定律,即整体(系统)的属性和功能大于孤立部分(小系统)的总和。图书、档案系统的属性和功能之和,并不等于图书、档案这两者所组成的信息系统的属性和功能。信息系统的属性和功能必然大于图书、档案两个子系统的属性和功能之和。因为图书、档案融为一体后,减少了重复检索的环节,缩短了信息生产周期。尤其是建立了统一的现代化的图书、档案网络之后,信息数据库可相互检索利用,便于图书、档案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和协作,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

(2)服务与管理提升到新的层面。在一体化管理中,图书、档案工作应为了确保建库质量,我们应从基础抓起,兢兢业业,不懈努力,遵守基本原则,保质保量把特色数据库建设好。

档案、图书的一体化管理,有利于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应用,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生产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它的明显特点是速度快、成果多、知识产量大,随之而来的知识老化的速度也加快了。科研人员在进行一项科学技术研究,开展新产品试制时都必须利用大量的科技档案、科技图书、科技情报资料。因此,对档案、图书等在提供利用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综合的一体化管理体系势在必行。

(作者单位为白山市档案局)

参考文献

[l] 降莎.建设特色数据库是知识时代图书馆谋求发展的对策之一[J].图书馆论坛, 2001(6).

[2] 试论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建设[J].图书馆,2002(3).

[3] 徐守志.关于CAI.IS特色数据库建设的思考[J].图书馆学研究,2001(1).

[4] 邓晓辉.谈网络环境下特色数据库的建设[J].图书馆学研究,2001(1).

图书管理发展趋势篇10

图书馆自助服务现状优势图书馆自助服务模式是图书馆业务自动化处理的组成部分,在近些年,图书馆行业逐渐在我国兴盛起来,图书馆自助服务是通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为读者提供智能化的图书借阅服务。在自助式的图书馆里,读者可以自主借阅,不需要图书馆馆员的帮助,自助系统会自动完成这项服务流程,目前的自助式图书馆仍需要不断的完善,自助图书馆的服务工作解决了读者借阅图书方面种种困难问题,为社会上的广大读者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图书馆自助服务也走向了人性化的服务方向,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图书馆自助服务的功能也将越来越完善,但自助服务在我国的图书馆事业仍处于初级阶段,自助服务的质量亟待提高,图书馆自助服务也顺应了时展的趋势,其服务方式在读者与图书馆之间提供了一个崭新的互动平台。

一、图书馆自助式服务的内容

图书馆自助式服务模式主要包括馆内自助式服务和网络式自助服务,其服务的内容包括书刊检索、自助外借、自助还书、自助复印、网络检索、网络续借、网上预约等服务。这项服务模式的开展有利于图书馆在人力方面的节省,图书馆自助服务在借阅实践上有利于读者随时借阅,减少了馆员的工作量,对于社会上的广大读者来说,这种便捷式的服务已经被读者广为认可,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满足读者的需求。

二、图书馆自助服务的可行性分析

1.图书馆的自助服务可以丰富馆内的图书资源和文献信息。图书馆自助服务借助于计算机技术扩充了馆内的收藏量,很多自助式图书馆配备了大量的藏书、报刊等资源,丰富了广大读者的业余生活。

2.在图书馆自助服务中实现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很多自助化的服务系统都应用了互联网技术,计算机现代化技术为图书馆开展自助服务提供了技术支持,这种技术为读者开创了一个开放的环境,提供了一个便利的服务平台,使得读者能够更加主观能动地处理借阅信息。

3.图书馆自助服务为广大读者提供了高质量的信息资源,提升了他们的信息技术素质。为了宣传图书馆自助服务模式,相关单位开展了对其进行的宣传,通过网络对读者进行信息素质教育,使读者增进了信息意识以及对信息的需求,从而推动了图书馆自助服务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图书馆开展自助服务的现状

1.初级阶段的服务箱的半自助化模式。还书箱自助化模式是早期阶段的一种形式,在图书馆里设置的还书箱便于读者放还所借阅的图书,通过服务箱可以扫描图书上的条形码,便于管理人员的记录。

2.自助复印机和自助借书机在图书馆逐渐普及与应用。这种模式在国外比较普及,在国内的图书馆也逐渐使用了这些自助设备。这种服务模式有利于读者自行完成复印操作以及图书的借阅。

四、自助式图书馆的优势

1.实现了图书馆馆员的岗位转型。自助式图书馆服务的开展使得馆员的岗位职能发生了变化,例如引入自助式复印系统后,在原先岗位上负责复印的人员转变为自助复印系统的监控与维护人员,这也大大的降低了他们的工作量。

2.自助式图书馆提升了读者的自我服务的能力。图书馆自助式服务的效能有利于读者实现自我服务,自助完成图书及音像制品在借阅操作上的流程。因此,对于读者要进行相应的培训工作,使读者熟练掌握有关操作程序,达到提升自助服务能力的目标。

3.自助式图书馆有着有利的技术保障。技术保障支持着自助式服务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但同时也会出现一些技术性的问题影响自助式服务的开展,因此,在技术服务上要加大监管维护力度,从而提高读者借阅的积极性,使之功能更完善,操作更人性化。

五、图书馆自助式服务的未来发展趋势

1.图书馆自助式服务以读者为中心,为读者提供便利的服务。在未来的发展中,这种以读者为中心的倾向会越来越明显,这种服务是为了满足读者的兴趣与爱好,根据读者的实际需求来创造更有价值的服务,同时,这种自助式服务也加强了读者与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交流与互动。

2.实现图书馆自助式服务与传统服务的有机结合。图书馆自助式服务应与传统服务有机结合,使得这项服务模式更加完善,为读者提供了更加稳定持续的服务工作,实现了多种服务优势的互补。

3.图书馆自助模式符合未来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图书馆自助服务让读者感觉到了资源丰富,读者通过自助图书馆可以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来满足自身的需求,使读者有了更多的选择和学习机会,使得馆藏资源和文献价值充分发挥作用。

六、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自助式服务在我国图书馆业是一种发展趋势,但这种自助模式还没有完全替代传统的服务模式,其中仍有部分的服务是靠图书馆的管理人员来完成的。目前,自助式服务模式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这种自主模式在今后的图书馆管理工作中有极其广阔的发展潜力与空间。为了加强图书馆自助服务,要尽快培养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技能,推动自助式服务的发展,促使图书馆管理人员成为自助式服务的管理者。图书馆的自助借阅系统是一项新兴的现代化技术,这项服务已经得到了社会和广大读者的认可。随着图书馆事业的快速发展,这种自助服务方式必将越来越完善,最终会被广泛地普及并应用到各行各业的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去。

参考文献:

[1]金泽龙.论图书馆自助服务的利与弊.图书馆建设,200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