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产业前景十篇

时间:2023-07-31 17:43:36

文化创意产业前景

文化创意产业前景篇1

Abstract: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point of growth for the change of economic developing modes and optimizing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s an old industrial base, Shenyang doesn't have a core competitive power for cultral creative industry, although owing abundant industri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The paper analyzed the essence of the industry, stat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ts development in Shenyang area,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for its future development.

关键词: 沈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前景

Key words: Shenyang;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development prospect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6-0243-02

0 引言

2013年7月中共沈阳市委通过的《沈阳市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规划纲要》中,指出为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沈阳需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产业实力,推动文化与科技、金融、旅游融合发展。本文将就其发展前景进行分析研究。

1 文化创意产业概述

目前国内外尚无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统一明确定义,《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的定义“是以创作、创造、创新为根本手段,以文化内容和创意成果为核心价值,以知识产权实现或消费为交易特征,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体验的具有内在联系的行业集群”。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范围主要包括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广告会展、旅游休闲娱乐等9大门类。文化创意产业源于创意产业和文化产业,强调主体文化或文化因素并以创造力为核心,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创造社会财富,提供社会服务[1]。

2 沈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2.1 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作为全国文化体制综合性改革试点城市和沈阳经济区核心城市,沈阳以文化产业的发展为契机,逐步提高了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产业发展总体增长态势稳定。2010年,全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32.74亿元,增速达到20.2%,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的4.64%;2011年实现增加值279.3亿元,占全市GDP的4.72%;2012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5%,已经成为重要的支柱性产业。

2.2 产业集聚效应渐现 沈阳目前已形成多个初具规模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十一五”期间根据“东西南北”空间布局而形成的4个文化产业基地通过集聚形成了产业链[2]:东部的棋盘山国际文化旅游产业基地,南部的浑南动漫产业基地,西部的胡台包装印刷产业基地,以及北部的沈北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和沈阳“123”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对周边地区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和辐射能力日益增强。

2.3 不足之处 尽管沈阳文化产业发展较快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整体上“创意”尚处于初级阶段,仍存在环境、结构和政策等问题。

首先,社会氛围营造不足。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化意识淡薄,其管理体制很大程度上还在沿袭事业化管理模式,限制了产业资源的优化整合,未能有效构建完善的文化创意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3]。

其次,产业结构有待优化升级,自主创新能力尤其薄弱。目前的产品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意产品为数不多,产业竞争力不强。文化产业整体产值结构不尽合理,传统文化产业而非创意产业占据主导,产业结构亟待优化。

最后,扶持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不够健全。政府的财政支持不足,手段相对单一,税收扶持力度小。鼓励中小型文化创意企业的信贷体系不完善,社会资本投入的限制条件太多,支持文化创意产业上市的融资门槛较高,产业投融资市场的构建远为不足。

3 沈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建立有效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 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和首要推动力就是创新,所以创新型专业人才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柱。应从源头入手,加强培养和引进,为人才的产生和成长营造宽松的创业氛围、舒适的居住环境和广阔的施展空间,调动人才的创新激情。

首先,可依托高校教育资源优势,从招生、就业等多层面政策鼓励区内高校设立相关专业,开辟、建设实习基地,与文化创意企业共同培养产业亟需人才,可采用高等教育、民间培训、特殊项目等方式灵活培养。高校及职业院校应构建素质拓展、能力提升和创新思维等教育平台,形成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培育机制。

其次,完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引进机制。在培养本土人才的同时,也要注重领军人才的引进[4]。通过人才优惠政策、奖励贡献突出者等方式营造优越的用人环境;创造灵活多样的引进方式,以政策、环境等特色和优势吸引文化名人、领军人才,在不能完全落户的情况下,也可考虑在沈建立工作室的形式;减少直至消除人才流动的制度,使人才流动合理化、有序化。

3.2 拓宽文化创意产业的融资渠道 任何产业的崛起和兴盛都离不开充裕资金的支持。政府的力量及所能提供的资金均颇为有限,应促进投资主体多样化,积极拓宽融资渠道。

民间资本流入产业应受到鼓励,进入的限制越少越有利于调动资本的流动。金融机构的介入也将带来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可以采取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途径向文化创意企业直接注入资金,还可凭资金参股的方式取得股东身份,更为有效地监督或经营文化创意产业。外资的引进不仅会为沈阳文创产业注入强心剂,更可藉此提升产业的国际化程度。

3.3 进一步发挥沈阳集群化文化创意产业的规模经济效应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高附加值、高风险的产业,而产业集群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规避和抵御这种风险。具体来说,棋盘山国际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可采用产业集聚模式,将旅游文化、创意设计、影视传媒、会议会展、物联网等多种产业功能混合发展;浑南动漫产业集聚区更适合按照设施集聚模式发展,整体规划、建设动漫产品的、展示、销售和制作平台;胡台包装印刷产业集聚区也应借助供应链较为紧凑的特点,从原材料供应,到产品设计、排版制版、包装印刷,直至物流交易等供应设施紧密结合,形成综合产业集聚区,使之在北方包装印刷产业占尽先机;而沈北新区的五大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各有风情,且紧邻“沈北大学城”,所以最适合依托区域内高校、科研机构和多产业集群的孵化集聚模式,实现功能互补。

沈阳文化创意产业现阶段并不具备自发形成产业群规模经济效应的先天条件,需要政府的主导进行推动。虽然沈阳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已规模初具,但涉及领域众多,基地的后期管理以及基础设施维护都有一定的难度,难以发挥出规模经济的效益,政府需加大财政投入。

3.4 加强政府对产业发展的规划、指导和协调工作 首先应成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对整个沈阳地区的产业发展进行统一规划、指导和协调。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担任组长,成员则应来自市经委、发改委、文广局、出版局等相关部门,以便协调和开展工作。根据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和实际,适时出台沈阳文化创意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颁布投资指导目录,沈阳文化创意产业年度发展报告等,增加工作的透明度、影响力和公众的参与率。

政府的决策离不开专家智囊团的意见和建议,因此集和吸纳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建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定期或进行专题性的调查研讨,为相关政府部门提供科学的、具备可行性的资政建议。

应从产业和行业的层面成立沈阳文化创意产业协会,以及影视、文化艺术品经营、演艺、传媒、动漫游戏等分行业协会,健全其功能机制,充分调动和发挥行业自律、规范和协调作用。

“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这对沈阳文化创意产业来说无疑是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机遇期。通过明晰产业定位、加速产业融合、提高产业集中度、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发挥地域产业优势,吸引优质资源集聚,立足载体和产业链,沈阳文化创意产业定能在产业集群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实现跨越式发展,并拉动相关产业与周边区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贤如.对文化创意产业基本理论问题的再认识[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3(3):93-98.

[2]吴伟.本土文化资源向文化创意产业转化的机制研究――以辽宁省为例[J].当代经济管理,2013(5):67-72.

文化创意产业前景篇2

抓住数字娱乐特色,着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2003年,首钢涉钢产业调整搬迁开始启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赋予石景山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职能中心、综合服务中心和文化娱乐中心”的功能定位。根据新的功能定位,石景山区委、区政府积极研究产业调整方案,当年年底就开始进行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并提出重点发展数字娱乐产业的目标,北京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正式启动。2006年,石景山区正式确定了打造“首都文化娱乐休闲区”(CRD)的发展规划,制定了《CRD建设行动规划》,并把以数字娱乐产业为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石景山区的支柱产业之一进行重点培育与发展。

目前,以数字娱乐为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石景山区的主导产业。“国家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北京)发展基地”、北京市第一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相继落户。我国首个面向全球提供运营服务的虚拟与现实互动经济区——中国虚拟经济区也在石景山区正式启动。

以数字娱乐产业为特色的石景山区文化创意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实力显著增强。2012年,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单位实现收入231.7亿元,利润总额达34.6亿元,各项应交税金13.2亿元,从业人员人数达2.7万人,分别是2006年的4.5倍、38.4倍、13.2倍和3倍。收入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了28.5%。特别是文化创意产业中的网络游戏、动画、影视制作等数字娱乐产业发展迅速。数字娱乐产业在文化创意产业的九大领域中属于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设计服务和广播、电视、电影领域。2006年,网络游戏、动画、影视制作三个领域在石景山文化创意产业中所占的比重仅为12.7%。随着数字娱乐产业实力的不断增强,从2013年1~6月的统计数据来看,上述三个领域在文化创意产业中所占的比重已达到了66.4%。

游戏产业势如破竹,在石景山集聚发展

提到《天龙八部》、《刀剑英雄》,相信游戏玩家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正是目前国内运作比较成功的两部大型网络游戏。这两款游戏均出自石景山区数字娱乐企业搜狐游戏公司。2011年,该公司自主研发的又一款卡通风格网游《鹿鼎记》也与玩家见面。目前,搜狐游戏公司已成为石景山区数字娱乐产业网络游戏行业的领军企业,对相关产业链企业的聚集起到了良好的带动作用。2012年,在石景山区经营的重点网络游戏企业为37家,其中不乏“完美时空”、“盛大”等国内知名网络游戏企业;研发的各类网络游戏达61款,同比增长60.5%;实现网络游戏业务活动总收入为75.9亿元,同比增长10.2%。更为可贵的是,在目前网络游戏行业竞争压力加大的情况下,石景山区网络游戏企业积极适应市场要求,摸索出了一套“笑傲江湖”的生存之道:

实施差异化发展,不断加大网页游戏领域的研发力度。目前,网络游戏市场竞争激烈。石景山区网游公司实施差异化经营战略,一方面在客户端游戏市场进行进一步的细分,如以国内传统文化为背景,以经典武侠小说、历史名著等为题材,研发了《天龙八部》、《西游记》等大型客户端游戏。这些传统题材的游戏上线后均取得了不错的市场效果。2012年,石景山区客户端游戏市场实现收入60.1亿元,同比增长11.5%,传统题材游戏的带动作用功不可没;另一方面不断加大在网页游戏领域的研发力度,推动了网页游戏市场的丰富发展。2012年研发网页游戏达30款,同比增长57.9%,实现收入13.2亿元,占游戏总收入的17.4%。

以智能化手机为市场契机,提高手机游戏的市场占有率。随着智能化手机的普及,手机游戏也随之成为人们消遣娱乐的重要渠道。落户于石景山区的昆仑在线、海游科技等公司均是以手机游戏为主打产品的网络游戏企业,他们紧紧抓住这一发展时机,2012年石景山区网络游戏企业共研发出手机游戏15款,是上年同期的3.8倍;实现收入3029.7万元,是上年同期的2.5倍。

围绕游戏玩家的需求,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为了更好地服务玩家,各网络游戏企业纷纷采取搭建服务平台、提供24小时客服服务、提供保密服务等各类措施为玩家提供优质服务。这些措施既提升了服务水平,又进一步促进了网游公司的发展。

动画、影视产业创作能力不断增强,初露锋芒

《小马过河》、《大嘴鸟》、《双面胶》、《媳妇的美好时代》……这些有影响力的动画以及影视作品均出自石景山的企业。目前,石景山的动画、影视产业已初具规模。一方面,逐步形成以动画研发为主、集产学研为一体的经营链条。2008年11月,石景山区知名动漫企业集团——三浦灵狐动漫产业集团与中影影视动画教育研究中心建立了紧密性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资金优势、品牌优势等,共同打造了一个产学研为一体的专业动画机构。经过几年来的发展,石景山区的动画产业原创能力不断增强,收入稳步增长,实力显著提高,集聚效应不断显现。2012年,在石景山区经营的重点动画设计制作单位共11家,共制作完成动画时长6192分钟,同比提高57.4%;其中原创动画时长为5725分钟,同比提高75.1%,所占比重达92.5%。2012年,石景山区动画产业实现收入889.8万元,同比增长4.8%;其中,版权动画收入为555.5万元,同比增长17.7%,所占比重为62.4%。另一方面,影视剧制作也初露锋芒。如石景山的华录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作为区域内的龙头企业出品了一系列现代和历史电视剧,《双面胶》、《媳妇的美好时代》、《汉武大帝》、《贞观之治》和《传奇皇帝朱元璋》等力作都曾热播一时。

如今,石景山区的文化创意产业特色品牌已蜚声京城内外,正走出中国、走向国际。文化创意产业之所以能够得到迅速发展,得益于区域内不断优化的投资环境,得益于“石景山服务”的品牌效应,得益于各界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精心培育,在税收优惠、房租补贴、人才引进等诸多细节上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绿色通道。有理由相信,在石景山区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以数字娱乐为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将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 链 接 /

什么是“数字娱乐”与“文化创意”

文化创意产业前景篇3

[关键词]瓷都;资源优势;陶瓷文化

[DOI]10.13939/ki.zgsc.2017.10.189

2009年3月,国务院公布了第二批共32个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江西景德镇市名列其中。“资源枯竭”对于景德镇究竟是困厄还是机遇?景德镇如何摆脱对传统陶瓷资源,尤其是陶瓷矿产资源的依赖,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方向之一。其实,景德镇市早在2007年开始就一直关注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推进和发展,尤其是2008年结合江西省打造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圈的论证规划工作,先后形成了《景德镇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景德镇高技术陶瓷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5年)》《景德镇陶瓷创意文化体系研究》等规划和研究报告,着眼于充分利用与陶瓷、陶瓷文化有关的各种资源,通过对传统陶瓷文化、特色陶瓷资源、陶瓷知识产权等的开发,挖掘文化性资源潜力,通过陶瓷文化创意过程中所产生的高附加值,改变传统的陶瓷产业增长模式,力图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作为“瓷都”,景德镇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有哪些独有的资源优势?

1 “瓷都”的唯一性

瓷器是中国的伟大发明,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而景德镇又是这个瓷器之国的代表。景德镇瓷器以其“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 ”的特点闻名于世,创造出青花、粉彩、玲珑、颜色釉四大名瓷。景德镇市是唯一一座以皇帝年号命名的城市;是1982年国务院公布的首批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一个以一种产品跻身这个行列的城市;参考景德镇市政府网站。是唯一与中国的英文单词“CHINA”有直接联系的城市(景德镇市曾为“昌南”镇,CHINA意义为“瓷器”,谐音可谓“昌南”);是目前国家礼品用瓷定点制作城市之一;也是目前拥有省级陶瓷文化创意基地的少数几个城市之一。

虽然景德镇经历了2004年的“封都”风波,但景德镇市这个中国乃至世界陶瓷文化发展的“圣地”,作为“瓷都”,它是唯一的,千年窑火铸就的“景德镇”和“瓷都”品牌是无法替代的,其影响力和地位是不可动摇的。这种品牌效应和文化、工艺、技术资源有机整合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其发展潜力巨大。

据景德镇市市统计局资料显示:在金融海啸的影响还没有散去的背景下,景德镇市的陶瓷产业呈现“井喷”的发展态势,2009年陶瓷产业总产值一举突破百亿元大关,2012年陶瓷总产值更是首次突破200亿元,2015年陶瓷总产值再次升格一个级别,达到337亿元。每年到景德镇的旅游人数都近千万,他们既是陶瓷文化的消费者,也是陶瓷文化的传播者。

景德镇陶瓷历史博览区、景德镇法蓝瓷有限公司、景德镇锦绣昌南―中国瓷园、景德镇市环球陶瓷有限公司等成为国家文化部的文化基地,景德镇雕塑瓷厂成为江西省陶瓷文化创意基地,景德镇市建国瓷厂成为市级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一个以陶瓷文化创意和高新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大陶瓷新格局已在逐步形成。

2 景德镇陶瓷文化历史资源丰富

在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传统陶瓷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要素之一就是文化内涵,这是产业发展的基础,陶瓷创意来源于陶瓷文化的积淀,深厚的陶瓷文化底蕴取代传统陶瓷自然资源,成为促进陶瓷产业发展的不竭资源。1700多年来,景德镇在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不计其数的陶瓷器型、画面、技艺、典籍和人才,使其成为中国陶瓷乃至世界陶瓷的集大成者,积淀了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陶瓷文化历史资源。

(1)从物质角度而言,景德镇现有保存完好的传统制瓷作坊、柴窑窑房建筑、明清世俗生活建筑群、祥集弄民宅、高X土等原料矿井坑口、古代陶瓷及原料运输道路和水运码头、三闾庙古街商铺、浮梁古县衙、风火先师庙等传统瓷业建筑遗存,乃至连通欧亚的路上丝绸之路和水上丝绸之路,从一定程度上展示了景德镇历史上的“村村窑火,户户陶埏”的情景。

近现代物质资源则是建国后的“十大瓷厂”(人民瓷厂、建国瓷厂、光明瓷厂、景红旗瓷厂、为民瓷厂、宇宙瓷厂、曙光瓷厂、新华瓷厂、红星瓷厂、景兴瓷厂)的工业遗存,这是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博览业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在全国、全世界其他陶瓷产区都是不具有的。如建国瓷厂已成为培训新型产业工人的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光明瓷厂内至今还保留着景德镇市为数不多的陶瓷窑炉烟囱。

(2)从非物质角度而言,景德镇陶瓷产业体系历经一千多年的发展,凝练成了集宫廷文化、风雅文化和民俗文化于一体的,代表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瓷文化。景德镇瓷业习俗、传统制瓷工艺、陶瓷历史典故、瓷乐、陶瓷特色餐饮和民间陶瓷美术为主体的文化资源,其隐含着多重多元的文化符号资源,为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营造出一种氛围。这些资源如果脱离了景德镇的水土,没有了“瓷都”的品牌,也就失去了景德镇陶瓷的文化价值。

文化创意产业前景篇4

【关键词】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文化、经济界高度关注的问题,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成为知识经济的核心产业,对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潜在的巨大的价值,文化创意思想引领下的新的工业和服务业已取代传统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陶瓷文化创意人才的范围非常广泛,涉及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各个门类,包括本产业领域所需的艺术、技术、经营、管理等职业素质人才。虽然景德镇有丰富的陶瓷美术人才资源,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从发展创意产业的高度来看,仍面临着人才紧缺的瓶颈,创意人才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陶瓷创意产业发展的要求,不仅抑制了陶瓷创意产业的总产出水平,而且抑制了创意的产业化率。

一、建立多元化立体的人才开发体系

(1)学历教育。即通过高等院校培养陶瓷创意人才,这是发展陶瓷创意产业、解决陶瓷创意人才匮乏的战略途径。目前景德镇已经有景德镇陶瓷学院、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要发挥景德镇的文化资源优势,充分利用景德镇陶瓷学院等院校的教学资源和企业的实践资源,培养文化产业急需的实践型人才,加快人才的培养力度。(2)非学历培训。依托各类社会力量建立陶瓷文化创意人才培训体系,推动培训业的发展,是大量培养陶瓷创意人才的快速途径。目前景德镇有难以计数的身怀绝技老艺人与民间艺术家,景德镇陶瓷学院、部省市三级陶瓷研究所、各大陶瓷企业研究所、拥有更有众多的工艺美术大师和传统陶瓷技艺人员,人数占全国同类型人才的半数以上,要发动这一部分资源,通过“传帮带”、通过社会力量办学进行非学历培训,从而为景德镇发展陶瓷创意文化产业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3)资格认证培训。即对陶瓷创意人才进行各种资格认证,这是培养陶瓷创意人才、规范人才市场的重要途径。要大力开展各类专业培训实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能力开发计划,针对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核心素质要求,针对性地开发课程和开展培训,不断提升陶瓷文化创意人才的能力和素质。(4)拓展人才开发途径。陶瓷创意人才的聚集,是陶瓷创意产业成长壮大的基础,针对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规划的重点发展领域和重点项目,还应广开途径,打破学历、资历和身份限制,多渠道、全方位引进境内外优秀陶瓷创意人才。有针对性地引进陶瓷创意人才、高级管理人才、科技人才、风险投资人才、知识产权保护与交易等人才前来创业,提升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水平。

二、建立多层次陶瓷创意人才培养对策

(1)改革传统教学模式,高校要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特征,设计准确的人才培养定位,充分发挥学术性的优势,克服职业性的弱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质量建设,人才培养以陶瓷文化创意企业人才需求的“订单”为导向、确定具体培养目标的“学士前定位培养”,进一步让企业参与定向陶瓷创意人才培养规格,定课程计划,定质量评比标准,适时调整专业设置,改变专业口径的错位、盲从,使高校专业设置更加符合企业和市场需求,从而保证人才培养质量。高校要鼓励相关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打造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大学生的设计创意充满活力,陶瓷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必须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要革新教育方法,提高师资水平;教育要把知识熏陶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教育相结合,课堂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国内办学与国际交流合作相结合,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提高人才的创意能力。高校需要增强知识创新能力与培养创意人才的能力,可打通学科壁垒,扭转应试教育对学生创新思维的扼杀,激发、培养学生的“创意冲动”、“创意快乐”,打好学生的人文底蕴,重视创新型人文教育,培养有原创意识和文化精品意识的陶瓷创意人才,充分发挥大学的文化辐射作用,主动服务地方建设,适应时代的需要。(2)积极支持建设一批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教学、研究设施,同时鼓励企业之间、企业与教育和研究机构之间联合组建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专业培训、研究交流的产学研合作的平台。(3)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激励企业增加开发费用投入和积极引进陶瓷文化创意人才的主动性,探索搭建知识产权交易平台,鼓励和规范知识产权评估等中介机构发展,不断促进知识产权可评价、可物化、可质押、可交易。鼓励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各种资质认证中心、版权资源信息中心和版权评价交易中心。抓好版权“五进”工作(版权服务进园区、软件正版化进企业、版权监管进市场、版权宣传进学校、版权顾问进单位),建立维权举报奖励机制,加大对版权的宣传和保护力度。(4)成立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吸纳、集中陶瓷文化创意人才,借用陶瓷文化产业项目吸引陶瓷文化创意人才的柔性流动,使更多的优秀人才为瓷都景德镇所用。创意产业园区还应建成为产业集聚的载体,要吸引从事陶瓷文化创意服务方面的企业,提供高科技技术支持的企业,国际化的策划推广和信息咨询等中介机构,这种相互依存的企业集群,构成立体的多重交织的产业链环,对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区域经济效益都具有实际意义。

参 考 文 献

文化创意产业前景篇5

关键词:文化创意;南充;旅游产业;创新发展

1南充旅游业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南充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北、嘉陵江中游,辖3区1市5县、人口742.33万,幅员面积1.2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久负盛名的“绸都”,三国文化之源。2015年南充全市接待游客3726.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21.72亿元,旅游接待人次、旅游总收入分列全省第3位、第5位,川东北首位,领跑川东北旅游发展。

但是,南充旅游业发展依旧存在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1资源――有组合无整合

在当今旅游发展时代,传统旅游资源虽不是旅游发展的必备因素,但资源优势依旧是旅游开发最基础的优势。《嘉陵江流域(南充段)旅游开发总体规划修编》(2013-2020)将南充市旅游资源按国家《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标准进行分类评价:共涉及有7大主类,22个亚类,65个基本类型。南充资源种类丰富,等级较高。但在旅游开发中仅仅进行了资源的简单组合,未进行整个区域层面的整合。如阆中古城,依托5A景区创建及部级旅游度假区打造,将天宫院风水文化景区、锦屏山公园等周边景点统一组合,但未跟周边的异质性资源,如与升钟湖、故里、剑门关等进行整合发展,致使远距离游客到达阆中之后,逛逛古城就觉得无所事事,增加游客时间成本、精力成本,使阆中古城跟丽江古城、平遥古城等相比失去了优势。

1.2产品――有亮点无卖点

南充具有丰富的旅游产品,截止2015年底,拥有A级景区18家,星级酒店26个,旅行社49个,旅游运输企业3个,旅游咨询服务中心12个。此外,还拥有地方特色的住宿――川北民居客栈、农居、民宿等,地方特色演艺――阆苑仙境、川北皮影等,地方连锁餐饮――川北凉粉、陶然居、巴国布衣等。产品特色突出,但卖点不足。如升钟湖景区,以‘世界钓鱼城”闻名,每年9月,都会e办世界级的钓鱼大赛,但大多数游客到此以后,沿湖转一圈就感觉无所事事。鱼是升钟湖最大的亮点,钓鱼活动是其最大的特色,但这种特色和亮点没有转化成卖点吸引消费者。鱼文化、渔文化是中国传统祈福文化、乡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年年有余、渔樵耕读等是最直接的例证。升钟湖的产品开发中紧紧围绕“鱼、渔”二字大肆挖掘相关文化内涵并以游客可以直观感受的产品项目表达出来就是其最大的卖点和引爆点。

1.3市场――有宽度无深度

南充市旅游宣传方式多样,涵盖有营业推广、广告、人员推销、公共关系等,在周边区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南充市的知名度一直不高,往往被外省人误听为“南通”,城市给游客的记忆不深刻,没有标志性的景观和场景,虽说城市的知名度不完全依赖于旅游宣传,但是作为旅游目的地城市其知名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其旅游市场的辐射力。南充旅游宣传给客源群体造成的这种混淆不清、模糊定位的场景主要在于市场营销有宽度而无深度。虽采用一系列的营销方式,在各大城市、媒体进行多方位推广,但活动的连续性,主题稳定性不强,使得消费者对南充的形象记忆模糊。就从南充的旅游形象口号上来说,从“源远流长嘉陵江,千年绸都南充城”,到“南充,嘉陵江畔最美的记忆”、“南充旅游,嘉陵江畔最柔美的记忆”再到如今的“嘉陵江――中国的莱茵河,中国的美女河”,可以发现这些年南充旅游形象口号悄然“变脸”,虽主题字眼都是嘉陵江,但特色不突出,让人难以留下深刻印象。其次,南充旅游营销的方式丰富,涵盖了当下营销的主要渠道,但是各个渠道之间没有形成体系网络,缺乏目的地旅游营销系统,导致带来的营销效果不明显。

1.4产业――有活力缺引力

南充旅游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要素日臻完善,产业综合效益明显提升。除传统产业要素之外,涌现出众多新兴业态,红色旅游、民宿、露营、养生旅游等等。各要素产业均红火发展,活力十足,但产业之间未形成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产业体系,且无核心产业引领产业体系发展。目前仪陇县旅游业以故居5A景区创建为引领,实现了民宿、露营、红色旅游等业态的齐头并进,但依旧未充分发挥其品牌效益,文娱产业、创意产业发展不足,导致游客的游览体验大打折扣,使景区过多的停留在观光时代。

2文化创意助力南充旅游

文化创意产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的集合体,欧洲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上一直处于强势地位,在英国、美国、日本等老牌制造业发达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增加值均超过GDP的8%,虽然各国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称谓不同,但在内涵上文化创意产业是创意产业的延伸,约翰・霍金斯的“The Creative Economy:how people make money fromideas”一书从知识产权、创意产业、娱乐基因等多个方面对创意经济的内涵和外部表现做了易于理解的阐述。他认为创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人自身的创造力,拥有个人性、独创性的意义。虽然霍金斯并没把旅游业归属于创意产业,但他也肯定了创意产品除有形的商品外,还包括服务项目。

Landry(2000)提出了“创意城市(creative city)”的概念,自此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城市形象塑造力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这之后Caves的《创意经济学》和RichardFlorida的《创意阶层的崛起》都指出了创意组织区域聚集对于形成“绝对性竞争优势”的重要性。

随着旅游与创意之间关系的日渐紧密,新兴的产业融合趋势改变着传统文化旅游的格局,Richardsand Raymond(2000)最早提出了“创意旅游’的概念,Richards认为旅游和创意产业的日益融合预示着旅游研究的关注对象将更多地从有形的遗产地转向非物质文化领域,创意产业将更多地参与到目的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创意旅游是逃离大众旅游复制品的一条路径,它提供了更灵活、更真实的互动体验,但它同时带来旅游地商业化的潜在危险。

国内,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最先受到关注的是艺术创作与旅游开发的结合,2007年后以创意经济为背景的旅游产品研究逐渐增多,在对待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态度上,戴学峰认为工业遗产旅游是一条促进旧城改造和旅游发展的好路子,但杭间等却对文化创意产业采取了客观谨慎的态度,认为过渡的商业化包装对艺术产业是一把双刃剑。经过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关系的讨论,在相关研究的有序推动下,文化创意产业与“影致旅游”、生态旅游、工业旅游、休闲旅游方面进行了结合,产业融合的研究有了实质性的进展。郑斌(2008)等从“一站式体验”角度出发,认为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是相关产业要素在特定空间内的聚集,并总结了园区开发的5种主流模式。

南充历史悠久,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条件。首先,南充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早在唐尧、虞舜之前便谓“果氏之国”,春秋以来历为都、州、郡、府、道之治所。南充是三国文化、春节文化发祥地,三国文化、丝绸文化、红色文化和嘉陵江文化交融生辉,川北大木偶、川北灯戏、川北剪纸、川北皮影饮誉中外,孕育了辞赋大家司马相如、史学大家陈寿、天文历法巨匠落下闳和开国元勋等众多历史名人。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底蕴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元素;其次,南充是川东北区域科教文化中心,拥有西南石油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川北医学院等普通高校4所、中职学校42所和科研机构80多个,科教资源丰富,创新人才集聚;最后,南充市政府极力搭建创新创业载体,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助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同时,基于南充目前的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现状,南充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必要。首先南充丰富的文化资源目前没有形成文化品牌,“绸都”的丝绸品牌不及杭州,“三国文化之源”的三国产品不知名,红色文化的红色线路不突出……南充文化旅游在多样化的文化选择中迷离,没有重点,更没有特色品牌;其次南充的旅游资源以文化资源品质较高,且旅游开发以地方文化为核心才能实现旅游产品的差异化和独特性,文化是旅游开发的灵魂,而文化创意产业的与旅游的结合发展是实现文化旅游开发的创新途径。最后,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主要包括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雕塑、环境艺术、广告装潢、服装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方面的创意群体,涵盖了第三产业的众多产业,因此,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是南充旅游再次腾飞的基点。

3南充旅游业创新发展路径

南充具备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和能力,南充旅游业的发展可以依赖于文化创意产业,其发展路径主要有:

3.1文化丰富产品,旅游产品文化化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对异质文化的体验。文化的触动会让旅游者记忆深刻,同时产品的文化包装使其独一无二,在“文化牵引经济”的时代背境下,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应成为旅游产品开发的根基和源泉。

南充文化资源丰富,三国文化、丝绸文化、春节文化、风水文化等镶嵌于嘉陵江流域之中,形成独具特色的嘉陵江文化。产品的文化包装,能丰富产品业B,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以南充三国文化为例,南充作为三国文化之源和发源地,培育了我国西晋时期的著名史学家《三国志》作者陈寿,境内三国遗址较多,诸如万卷楼、张飞庙、谯周墓、王平墓、瓦口关古战场等,是国家旅游局认定的三国文化旅游重要节点。然后,南充目前的三国文化紧紧局限于遗址展示,未进行深度挖掘和延伸开发利用,致使游客对于三国文化的感知有限。可开发三国文化主题游乐园、三国文化情景剧、三国文化旅游纪念品等旅游产品,并以此场景为基础,承接三国文化影视剧的拍摄,将建筑文化、场景空间与影视、演艺结合起来,增大产品的利用效率和知名度。

3.2创意整合资源,旅游开发创意化

南充不缺乏旅游资源,但缺乏资源整合,尤其是创意性整合。将资源整合开发,既减少了同质产品的内部竞争,又可以增加产品的创新度。可采用的创意文化资源开发模式有:

3.2.1情景再现开发模式

“万家灯火春风陌,十里绮罗明月天。”这是宋徽宗政和年间果州刺史邵伯温在《元夕》一诗中描写的南充丝绸繁荣盛景,在今天,我们依旧可以用现代灯光技术、投影技术、互联网技术将这一场景再现,让游客亲眼观看南充丝绸盛况,如四维影院、光艺秀、灯光技术等皆可实现。

3.2.2场景体验开发模式

此模式的基础在于场景营造,开发者通过相关技术、场景布置实现情景还原,让游客进入情境之中体验当时场景,实现场景体验记忆化。如宁夏镇北堡西部影视城,曾是《大话西游》、《红高粱》等大片的拍摄场地,游客在这里可以参观游览,也可以听从摄像师、专业导演的安排,穿上多部影视剧穿过的多套服装,亲自体验一些影视剧里面的片段,录制成盘。大多数民俗文化旅游项目都需要游客体验才能记忆深刻,如南充的川北大木偶、川北灯戏、川北剪纸、川北皮影等。

3.2.3地方文化创意开发模式

即将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文化符号和旅游元素进行整合创新策划,设计包装成内涵深厚,感染力、冲击力、震撼力强,又具有很强操作性的文化艺术项目。如阆中的《阆苑仙境》实景演出,以古城、嘉陵江江面为背景,移动的舞台、流动的观众、梦幻的场景,将南充的丝绸文化、三国文化、科举文化、民俗文化等创新组合成一台文化盛宴。同时,提取南充地方文化元素,进行动漫设计、戏剧化包装打造,将成为南充文化名片。如目前的黑脸张飞形象以深入人心,但其表现形式和场景有限。

3.3合作拓展市场,旅游营销系统化

南充地理位置优越,地处成渝西的中心地带,是四川北部出川要道,与周边主要客源地区域合作优势明显。市场营销实现“外攻合作,内攻系统”,以系统化的营销体系实现区域合作化。

3.3.1构建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实现立体化营销体系

南充市应基于游客、旅游管理者、旅游企业等多角度构建集产品宣传、品牌营销、电子商务、咨询服务为一体的智能化旅游咨询系统,系统的体现方式主要为地方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官方微博等,通过网络、广播、影视、报刊等传统媒体、新媒体渠道向世界传播南充旅游资讯。

3.3.2实现区域内外营销合作机制,实现网络化营销体系

在区域内的营销合作上,要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统一“打包”、统筹推进,避免相互竞争,同时与川东北经济区内的其他城市如广安、广元、巴中、达州等地协作,筹划区域旅游主题环线,形成知名旅游线路。在区域外的营销合作上,加强主要客源地的宣传推介,与九寨沟、峨眉山、武隆、兵马俑等知名旅游景区合作,互送客源,实现优势互补,借船出海,实现南充旅游发展的叠加效应。

3.4集聚布局产业,重点产业引领化

南充旅游产业发展要实现由数量增长型向结构优化、集约高效型转变,不断增强产业发展质量,提升旅游发展的效益。产业开发由分散布局、多点开花的单点式开发模式向整合优化、统筹发展模式转变,加快旅游功能区、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快推动市场主体向“政府统筹、市场主导、企业主体”方向转变,实现重点产业引领的产业集聚区。如以南充丝绸文化产业为例,丝绸文化为核心,涉及到农业的蚕桑养种植、丝绸加工的工业开发、丝绸交易的商贸物流业,以及由此而带来的乡村旅游、工业遗址游、文化创意游等旅游形式,文化为魂,产业引领,实现产业集聚。

文化创意产业前景篇6

关键词:金融业;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

当今时代,金融业在经济发展格局中处于核心地位,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壮大都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当然也不例外。目前,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领域普遍存在着起步晚、积累少、企业有形资产少、无形资产多、抵押担保品不足、融资渠道不畅、金融支持方式单一等一系列的“瓶颈”问题,影响了文化创意产业与金融资本的有效对接,影响了市场在文化创意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更好发挥,影响了文化创意产品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从而也直接影响和制约了文化创意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一、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通知》的指示精神,进一步改进和提升对中国文化产业的金融服务,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2010年3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财政部、文化部等九部委联合了《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银发[2010]94号),这是近年来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繁荣的第一个宏观金融政策指导文件,也是金融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具体行动指南。在此背景下,全国各地都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推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突破口,文化创意产业高速增长。Www.133229.Com

事实上,创意产业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98年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该文件明确指出,“所谓创意产业,就是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根据这一文件,可以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就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创新的知识和先进的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文化创意产业也逐渐呈现出三大特色:第一,文化创意产业活动会在生产过程中运用某种形式的“创意”;第二,文化创意产业活动被视为与象征意义的产生与沟通有关;第三,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品至少有可能是某种形式的“智能财产权”。

据测算,文化创意产业直接影响着运输、餐饮、零售、娱乐服务业等26个行业,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超过全部产业的平均水平。而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也在中国开始得到重视并有很大发展。上海、北京、广东、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崛起,势头强劲,逐渐成为这些城市和地区产业发展的新亮点。2009年,由广东动漫公司制作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红透半边天。据有关方面统计,《喜羊羊与灰太狼》的电影票房早已超过亿元,漫画书发行量突破200万册,销售额超过2 000万元,相应的电影图书、玩具产品等衍生品也陆续跟进,成为文化产业扩展经济链条、发挥乘数效应的最佳例证。

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

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中国a股市场中共有20家文化类上市企业,但以图书出版发行、电视报刊广告以及广电影视制作等企业为主,缺少文化演艺行业等“纯文化”的上市公司。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文化演艺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对接通道仍然不畅,吸引资金存在困难,因为从目前文化演艺市场与投融资角度讲,尽管很多金融机构提出了很多业务创新模式,但在执行过程中尚存在一定障碍难以逾越。对于金融机构特别是对银行来说,对贷款担保、物权抵押有很高的要求,而对于文化演艺公司来说,其致力于密集型、创意型的行业特点和轻资产、重投资的企业性质使得其很难在贷款担保、物权抵押方面有根本性的改变。加上这类企业通常没有良好的财务或税收鼓励、优惠的倾斜政策,在运作过程中不能显示出真正的利润值或盈利能力,也形不成可供投资机构进行投资决策的财务报表,因而获得投资机构和资本市场支持的可能性不大。况且众多的文化创意企业大多处于成长期,盈利模式不甚稳定,经营风险较大,其在投资人心目中的可信度和品牌信誉度都需要检验。来自文化部的统计数据也表明了这一点。根据文化部对300家民营文化企业的专题调研结果,56.7%的企业认为融资困难,超过80%的企业主要依赖自身积累,融资方式极为单一。

由于文化类企业的自身特点和资本市场逐利的客观要求,目前文化类企业筹划上市的热情很高,但在a股上市的数量依然偏少,资本占有量偏低,仍然需要金融支持。创业板的推出,对文化创意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事实上,从传统的金融支持政策看,目前能获得金融支持的文化创意行业主要是发展相对成熟、现金流稳定、规模较大的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业、广播电视电影业、旅游休闲娱乐业、文化艺术业和新闻出版业等五大行业,而动漫制作、创意设计等其他行业获得金融支持相对较少。据北京市调查,五大行业获得金融支持的企业分别占被调查企业数的32%、17%、15%、11%和9%,合计达到84%。第三,金融对文化创意企业一至三年中期资金支持不足。

文化创意产业要发展,单纯依赖传统的银行信贷支持显然是不够的,因为传统的银行运作模式(如抵押贷款等)无法与文化创意产业接轨,所以文化创意产业步履维艰,但好的文化创意产业又可以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金融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利好形势下,一些文化演艺公司和文化演出团体纷纷以改制为背景,以歌舞剧的创作、演出为主业,增强企业自身的开发能力,逐步由艺术产品的生产经营领域向相关领域扩展,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加快艺术产品的价值转化,提高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成为国内文化产业的品牌企业。一些歌舞剧院积极探索整合上下游资源、打通内容产业与渠道产业的途径;在打造歌舞剧演出产业链方面,以歌舞剧的创作、演出为主业,进行相关产业开发,打造歌舞剧文化产业链。通过股权合作和项目合作的方式,以较少的资金吸引更多的资本流向文化产业,延伸产业链条,不断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实现企业的稳步发展。

华谊兄弟、奥飞动漫、华策影视等一批文化创意类企业在创业板成功上市,为该类企业进行项目融资和资本运作提供了典型的成功范本。以华谊兄弟为例,2009年10月30日,深交所a股创业板刚一开市,华谊兄弟即以63.66元的高开盘价领跑28家首批上市公司,这一价格比28.58元招股价翻了一番还多。开盘首日,华谊兄弟盘中最高价91.80元,最低价63.58元,收盘价70.81元,上涨147.76%。

三、大型历史歌舞剧《问道崆峒》概况

在文化创意产业如火如荼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很多观光型风景名胜区和优秀旅游城市增加旅游、歌舞、动漫等生产要素来抻长文化创意产业链。在这一方面,《长恨歌》、《宋城千古情》等大型历史歌舞剧以及《印象》系列的大型实景歌舞剧,都是依托观光型景区的旅游资源并借助于现代金融工具的支撑进行了创造性开发的大型精品歌舞剧,是一种较好地实现了文化与旅游联姻、经济与文化融合的文化创意产品,丰富了观光型风景名胜区和优秀旅游城市的活动内容。1.《问道崆峒》的剧情介绍。《问道崆峒》是由甘肃省平凉市国家重点名胜风景区崆峒山管理局下属的崆峒山艺术团继《黄帝问道》大型历史歌舞剧之后的又一力作。《问道崆峒》立足于特色资源优势,对崆峒山黄帝问道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进行了深度挖掘和包装整合,通过山水风光、古典乐舞、诗歌旁白、武术表演、生活体验等,从而形成了一个历史内涵丰富、文化个性鲜明、具有不可复制性的文化创意产品。

《问道崆峒》全剧约55分钟,共分五幕十一场,五幕依次为盘道、闻道、修道、问道、求道。《问道崆峒》在艺术手法上运用现代舞蹈与古代舞剧相结合的方式,再现了当年广成子在崆峒山修炼得道后,与友人赤松子以棋会友逍遥自在的神仙生活;黄帝闻讯广成子的养生之术和治国之道后,三次登临崆峒山问道、求道,黄帝在统一中原后,教人耕作,捕鱼的全过程。整个舞剧气势磅薄,规模宏大,让游客在饱览山川美景的同时享受一顿丰盛的文化大餐和艺术盛宴。

2.《问道崆峒》的创新探索。《问道崆峒》改变了传统观光型景区以游客观光为市场定位的经营模式,阐释并赋予了旅游活动的文化内涵,使传统观光型景区从单纯的历史文物和文化古迹的游览观赏式旅游升级为中国“儒、释、道”文化的休闲体验式旅游并以大型歌舞剧形式展现出来,提高了旅游产品的附加值,提升了传统观光型景区的市场吸引力和品牌价值。

《问道崆峒》作为一种鲜活生动、文化精深且具有较强观赏性和娱乐性的文化创意产品,借助于历史典故对中国“儒、释、道”文化进行了全方位、旁白式的阐释,把沉寂的、静态的、传统的中国“儒、释、道”文化变成了立体的、可感受的娱乐体验,实现了动态文化演出与静态旅游资源的巧妙嫁接,促进了文化产品和旅游项目之间的融合与互动,提升了旅游项目的文化内涵与游客基础,从而达到了历史与现代的对话、艺术与市场的对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3.《问道崆峒》的不足之处。尽管《问道崆峒》经过多年的创新探索已日趋完善和创新,但是在剧本创作、演出设计、艺术手法、文化创意以及应用现代舞美元素和高新科技等方面,与国内著名风景区已上演的大型歌舞剧如《长恨歌》、《宋城千古情》等还存在着很大差距,还需要实现创新突破。

首先,《问道崆峒

》应当摈弃“旅游人做旅游”的惯性思维,引进文化人和投资人来做旅游产品,从而形成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其次,在《问道崆峒》的创作过程中,应当始终坚持大投入、高水准、精品化的创作运营理念,强化品牌意识,从舞剧创意创作、主创团队选择、舞台舞美设计、音乐灯光运用等方面,都力求精益求精,使得《问道崆峒》从创作之初就具备高起点和高品质,充分满足游客观赏娱乐的消费心理。同时,《问道崆峒》在遵循大型歌舞剧艺术创作规律的同时,还应当注意把握文化创意产品艺术性、娱乐化的特点,充分体现“艺术为王”、“娱乐为王”的要求,给游客提供无限的想象空间,极大地满足游客猎奇、刺激、参与、体验等方面的心理诉求,从而提高大型歌舞剧的观赏性和市场认可度。

四、大型历史舞剧剧《问道崆峒》的融资设计

《问道崆峒》立足于特色资源优势,对崆峒山所拥有的“黄帝问道”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进行了深度挖掘和包装整合,通过山水风光、古典乐舞、诗歌旁白、武术表演、生活体验等,从而形成了一个历史内涵丰富、文化个性鲜明、具有不可复制性的文化创意产品。因此,对于《问道崆峒》而言,具体融资设计如下:

1.将《问道崆峒》纳入到国家重点名胜风景区崆峒山管理局下属的平凉崆峒山旅游集团的经营范围并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由平凉崆峒山旅游集团以其经营收入为《问道崆峒》提供融资担保或者由平凉崆峒山旅游集团采取联保联贷等方式为《问道崆峒》获取金融支持。

2.在地方政府支持下,探索“财政+信贷”的文化创意产业扶持模式,充分利用省、市财政资金对文化旅游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政策,创新“财政+信贷”产品,享受到财政贴息和税收优惠政策,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减轻了《问道崆峒》的实际运营成本。

3.探索建立由政府部门、金融机构、民间社团、文化团体、宗教人士等联合发起设立崆峒道教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基金,利用产业投资基金的杠杆作用,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介入。同时,作为地方政府要加大贷款贴息力度,为《问道崆峒》的融资提供更加便捷的通道。

4.通过对《问道崆峒》所拥有的商标权、著作权、产权、版权等权利质押贷款方式,向商业银行进行直接贷款。根据《问道崆峒》设备投资需要采取融资租赁贷款,按照其经营收益情况逐步扩大收益权质押贷款的适用范围,使得《问道崆峒》具有稳定的现金流。

5.利用好《问道崆峒》这一品牌,采取积极的招商优惠政策吸引风险投资资金和保险资金介入,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和金融资本的有效对接。事实上,文化创意产业应该是风险投资和保险资金最感兴趣的领域之一,因为它是最符合风险投资和保险投资的现代服务业。

6.利用信托、产权交易所等融资平台,创新应用金融工具,将文化创意产业与债券、股票市场实现顺利对接,与地方政府所拥有的优质资源、资产进行捆绑,包括打包式的可转换债券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给融资者和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融资组合以及风险选择的工具。

五、余论

对于《问道崆峒》而言,在依托崆峒山风景区的前提下,应当突破传统观念和现行体制的束缚,创新文化内容和产品形式、创新生产方式和传播手段,实现文化资源与产业资本、现代科技等生产要素的紧密结合,实现不同业态之间的创新与融合,这样才能具备良好的经济回报和广泛的市场前景,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游玩和观赏,才能促使旅游经济、文化创意、历史传承之间形成了切合与互动,从而为传统观光型景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供诸多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因此,在进行融资设计的基础上,在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对于大型历史歌舞剧《问道崆峒》的未来发展提出如下建议:(1)建议将《问道崆峒》及其进一步包装策划纳入省、市文化产业专项资金支持范围,享受省、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重大项目支持。(2)建议将《问道崆峒》纳入省、市重大文化旅游产业项目与城市文化旅游营销体系,以强大的政府宣传优势来协助树立文化品牌。(3)建议将《问道崆峒》像《大梦敦煌》、《丝路花雨》等精品歌舞剧一样经过培育和包装并纳入政府文化采购名录,作为本地特色民族文化的对外展示,在各类文化旅游活动、政府接待中予以支持。(4)建议用好《问道崆峒》这个品牌,主攻文艺演出市场,延伸宗教旅游、休闲养生、度假酒店和商业地产项目形成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吸引信贷资金、产业基金、风险投资资金、项目扶持资金等介入。(5)依托平凉崆峒山旅游集团积极推动文化消费信贷,鼓励地方性金融机构开发以崆峒文化创意为主题的消费信贷产品,为文化创意消费提供便利的支付结算服务,促进文化创意市场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央宣传部,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文化部等九部委.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z],银发[2010]94号.

[2]李瀛,郑洁,杨帆,刘妮丽,王可,等.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新政有望破文化产业发展瓶颈[n].北京商报,2010-04-09.

文化创意产业前景篇7

窦文章,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理学博士,北京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美国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兼任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秘书长,中国项目管理协会(PMRC)常务理事,中国旅游协会休闲旅游分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帚区协会会员,中国建设文化艺术协会环境艺术专业委员会理事、北京市项目管理协会常务理事。以及多个政府、企业发展顾问。国际注册管理咨询师(CMC),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从事企业管理、区域旅游规划咨询活动20余年。

曾参与并主持上百个区域(景区)旅游规划,研究方向包括旅游经济管理、企业战略管理、区域发展规划等。1 文化对景区景点旅游观划的建设有什么影响?对旅游产业的发展有什么现实意义?

文化不仅丰富了景区景点的内涵,更扩大了外延,拉长了景区旅游产业链。

文化对旅游产业的拉动作用主要体现在:旅游者靠文化去与自然景观对话,靠文化去与人文景观交流,旅游与文化一体化态势日益显著,得到了众多部门的关注和认可。“十二五”规划提出,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与同样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旅游业将有越来越多的融合发展机会。其中,文化旅游产业将是挖掘地方文化、完善旅游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撬动地方经济腾飞的重要发展方向。由此可见,文化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意义重大,影响深远。2 以文化作为景区的核心竞争力对景点的发展有什么样的提升?

文化注入景区:

第一,丰富了景区的资源,提升了景区的开发潜力。

第二,丰富了景区产品,为景区产品多元化提供了支撑。

第三,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延伸旅游文化的经济附加值,为景区延长生命周期提供保障,为景区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总结以往经验,在文化旅游发展基础上我们还提出了:“文化为基础、创意为核心、旅游为载体、产业为目的”四位一体模式。

文化为基础,即文化是文化创意旅游的价值基础,是创意的源泉,旅游的内涵,产业的财富。

创意为核心,即创意是文化创意旅游的价值核心,是文化旅游的精髓。简而言之,创意就是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想法。通过创意重新包装已有的文化,推动传统文化旅游产业的转型,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和其他新兴产业的发展,例如动漫、影视、主题展示等。

旅游是载体,即旅游是文化创意旅游的价值载体,是文化创意的反应堆,是产业价值转换的媒介。

产业为目的,即产业价值的提升是文化创意旅游的终极目的,是文化创意的标的。

在旅游与文化的互动基础上的“旅游文化”四位一体的开发模式,正是旅游景区实现景区效益与文化传承“双赢”的秘诀。3,如何利用文化来提高高景区景点的知名度?

关于文化提升景区知名度,我举几个例子:

第一,以历史文化创意的成功旅游产品:如河南开封的“清明上河园”,浙江杭州的“宋城”,陕西西安的“大唐芙蓉园”。

第二,以绚丽的民族文化作为创意的核心旅游产品:如云南的“印象云南”、“纳西古乐”,广西桂林的“印象刘三姐”等。

第三,突破传统的观念文化打造旅游品牌:江苏张家港市是闻名全国的文明城市,当地政府一直苦于缺乏资源,没有旅游品牌。实际上市郊有一个地方叫古黄泗浦,是公元754年鉴真和尚受日僧荣睿、普照邀请东渡日本的地方。目前中日关系的发展急需一个中日文化交流的平台,古黄泗浦恰恰具备了历史渊源和现实契机,可以开发为优秀景区。

第四,依托当地特有的文化提高知名度的景区:山西省盂县藏山的自然景观一般,但其却因“赵氏孤儿”的故事而出名,忠义文化就是藏山的旅游卖点,游客络绎不绝正是冲这个文化而去。

旅游景区的美誉度、知名度,以及整体的旅游氛围的营造,都需要文化底蕴的支持,需要通过发掘利用该地的历史文化遗存、宗教文化传统、民间信仰和民俗文化等文化资源等,对其进行形象的塑造、品牌的打造、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4,如何挖掘和开发景区景点的旅游文化?在景区景点的文化建设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充分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延伸旅游文化的经济附加值是景区旅游文化开发的根本要求。

但现在很多地方对旅游景区提升和文化包装走入误区,一窝蜂地盖寺庙、造佛像、建纪念碑,似乎这就是文化提升,其实是庸俗化、跟风化的表现。因此我们在实践工作中,总结出以下三种开发策略:

第一,表现本土文化,凝练景区主题。

文化创意产业前景篇8

关键词:陶瓷文化 创意产业 品牌意识 法蓝瓷

引言

品牌意识是指一个企业对品牌和品牌建设的基本理念,它是一个企业的品牌价值观、品牌资源观、品牌权益观、品牌竞争观、品牌发展观、品牌战略观和品牌建设观的综合反映。品牌是一种战略性资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根源,品牌意识是一个企业对品牌和品牌建设的基本理念,是企业对其产品自觉维护并创成名牌的意识。品牌意识为企业制定品牌战略铸就强势品牌提供了坚实的理性基础,成为现代竞争经济中引领企业制胜的战略性意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产生了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型创意产业,强调的是一种以文化的因素通过技术、创意产业化的开发和营销知识产权的行业。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伴随这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强树立品牌意识的观念,引进箭牌、欧神诺、法蓝瓷等大型企业落户景德镇,促进了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飞速发展。

1、景德镰陶瓷刨意文化产业品牌发展现状

有史以来,景德镇是中外闻名的瓷都,制瓷历史悠久,陶瓷文化底蕴深厚。自元代以来青花、粉彩、玲珑、颜色釉这四大名瓷奠定了景德镇在世界陶瓷文化艺术史上不可动摇的地位。如今全球化产业急速发展,资本技术流动加快,文化创意产业不断增加,社会转型加快,经济体质改革加速推进,从而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景德镇市发展陶瓷创意文化产业成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型的方式、推进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景德镇十大瓷厂的停产和倒闭,景德镇陶瓷产业随之下滑,直到现今,景德镇已经形成了以工艺美术大师为市场主导品牌,以落后的小型手工作坊为生产模式的分散式经营,因而产品两极分化严重、市场品牌凌乱,一直以来缺乏具有国际发展空间的商业品牌,这些因素制约了陶瓷产品的文化上升,也限制了景德镇陶瓷行业整体实力的大规模发展。

法蓝瓷从2001年在台湾创办,2004年开始在景德镇发展,创建了占地达七万五千多平方米其在全球最大的工艺品陶瓷生产基地,当今已经进去56个国家和地区市场,遍布全球6000多个卖点。2008年法蓝瓷景德镇园区还获选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在同年还与景德镇古窑是江西省为二入选此项目的文创产业。评选项目包括在文化产业有优异的成果、为该行业的典范、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等。一直以来法蓝瓷品牌理念以“仁”为核心,“让艺术生活化,让生活艺术化”的品牌理念包含了东方美学思考的优雅时尚。然而景德镇作为拥有千年传统陶瓷文化的历史名城,法蓝瓷的产品制作于瓷都景德镇,继承了最纯正的传统技术,有独特的中西合并的设计风格,将艺术融入生活。

2、景德镇陶瓷创意文化产业品牌建设

在景德镇对于陶瓷创意文化产业的品牌建设还在不断的探索和发展,法蓝瓷很好的为景德镇陶瓷创意文化产业品牌建设做了榜样。法蓝瓷作为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一种,是以科技作为后盾、以人文艺术为支持、以创意为核心。法蓝瓷本着以“创新、承诺、实践、学习、分享”的经营理念创造世界品牌。法蓝瓷创始人陈立恒的瓷器理念是:“做瓷器要先研究人,要有能够打动人的亲和力和魅力。”他指出:“法蓝瓷在于其拥有独树一格的创意与风格,在欧洲瓷器品牌走向把实用性与摆饰性分开之际,法蓝瓷却强调功能艺术,以丰富的色调与立体雕刻手工工艺,坚持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路,并得到国际市场的肯定。”陈立恒深知“人”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的道理。他说:“不管是派出去的人还是当地帮你跑业务的外国人,一定要弄出一个核心价值共同愿景,并赢得他们的认同,这样一切事情才会到位。”他把自己所从事的行业,定位为文化创意产业,他认为这个产业要“以科技为后盾、以人文艺术为诉求、以创意为核心”。所以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建设要以雄厚的人文资源作为基础、加大科技的投入、加强人才资源的培养和引进、提高产品的创新性、树立陶瓷文化产业品牌意识、建立建全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体系,才能不断促进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品牌发展。

3、景德镇陶瓷创意文化产业的品牌创新性

传统的中国陶瓷艺术,在法蓝瓷中尽可能的被演绎得如此别有一番韵味。“蝶舞系列”瓷陶瓷作品享誉世界的。在2002年纽约国际礼品展上获得“最佳收藏品首奖”。翩翩飞舞的蝴蝶,似乎正收敛它那微微颤动的翅膀,将蝴蝶的形态没增加于瓷器上,生动地停在朵朵水仙上,静中带动,动中有静。色彩优雅,艳丽生动,图案飘逸梦幻。经典却不失时尚感,更具有创新性。法蓝瓷以这种新颖而大胆的瓷艺创作理念,开创了一个异彩纷呈的“新瓷器时代”。艺术的基础是创新,它聚集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内涵。景德镇有大部分人在做艺术瓷,他们就应该具有创新思维,将景德镇传统和现代的文化都融入之中。据我了解,景德镇目前比较缺乏的是现代文化的融合力,很多人在瓷器的造型上还是跳不出复古仿古的圈子。陈立恒说,“法蓝瓷进驻景德镇,我个人认为它对景德镇艺术瓷市场的冲击是正面的,会让景德镇反思很多问题,会让他们更多地结合国内外的形势来思考问题,而不是一味地闷着头反复地做过去老祖宗做过的东西。我们要活在当下,要用当下的思维方式去做事情”。法蓝瓷品牌策略布局采“台湾研发、大陆生产、全球营销”,研发设计及营销部门设在台北,约有200人,生产制造在台湾及中国大陆,产品营销于全球。因此,在数年内快速成长,已经自创品牌营销国际。法蓝瓷的产品定位是“有功能的艺术品”,即使是艺术品,但是它也可以用,而仅仅是用来观赏、摆设,正因为法蓝瓷除了传统的茶具、餐具、摆件等功能,更加促进“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

景德镇拥有瓷都这一得天独厚的品牌优势,是个可观的无形资产,但是却没能好好的利用。要加强景德镇陶瓷创意文化产业的建设,现今面对国内外日以加剧的市场竞争,我国陶瓷产业必须按照我国产业的政策为向导,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以坚持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保护合理利用资源,树立正确的品牌意识,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更要加强技术、设备、设计、管理的创新,不断提升日用陶瓷产品质量,使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品牌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从近些年来,随着陶瓷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强品牌的创新性,让产品更富有内涵。

4、品牌意识对景德镇陶瓷创意文化产业的影响

近年来,景德镇陶瓷创意文化产业已经发展的初具规模,但是要坚持科学的发展思想理念作为基础,建立和建全陶瓷品牌是景德镇陶瓷创意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方向。品牌是一个企业的无形资产,必须通过企业的管理手段以扩大生产规模、吸引人才、创新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把无形的资产变为有形,有形的资产又能增进无形资产,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发展使得陶瓷产业更具有市场竞争力,同时提高产品质量,以实现品牌价值最大化。要坚持实施品牌战略,构造陶瓷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近年来,一些不法商人和企业假冒、仿制、销售他人的创新产品,损害了中国的对外形象。因此,要在加快以品牌建设和资产重组以及生产要素整合的同时,积极推动陶瓷文化企业树立品牌意识战略,发展行业特色品牌,努力形成和完善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同时,要完善认真规范商标注册和版权登记制度,强力实施陶瓷知识产权保护办法,把仿冒和侵权盗版产品阻击在市场之外。品牌意识对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推动景德镇地区经济增长都有很长远的意义。

5、陶瓷创意文化产业树立品牌意识的重要性

景德镇拥有千年瓷都这一很好的品牌享誉世界,但是没有在市场经济中发挥出更好的品牌作用,甚至逐渐慢慢丧失。对于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来说,品牌意识淡薄,思想观念陈旧都有重要的关系。再加上政府部门、企业和协会也同样缺乏品牌意识,所以没能更好的推动景德镇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所以要推陈出新,以新的思想观念来树立品牌意识,才能更有利的引导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建设发展。品牌意识不仅注重品牌形象,而是独特的品牌文化内涵赢得消费者认可的经营理念,正确把握消费者心理,提升服务质量。品牌是以核心产品为物质基础的,没有以高品质产品为支持的品牌。很难获取品牌美誉度。和消费者忠诚度“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品牌意识。在商品经济时代,产品在激烈竞争中取胜不仅要靠质量,更要靠品牌塑造,营销宣传等等。

景德镇‘新平冶陶,始于汉世’,拥有渊远流长的制瓷历史与文化,是中外闻名的干年瓷都。法蓝瓷即继承东方瓷艺美学又融入当代时尚,因此,投资数亿人民币于景德镇兴建法蓝瓷生产基地。法蓝瓷以“作坊像学校,学校像公园,公园像观光景点”的理念经营景德镇生产基地。文化部期许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能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为提高我国创意文化产业做出贡献。

文化创意产业前景篇9

【关键词】国际旅游岛;创意产业;黎族文化;策略;建议

0 前言

创意产业以其高知识性、高附加值、强融合性的特点,被认为是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朝阳产业”。近年来,海南创意产业得到了加快发展,创意产业日益成为海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依托独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海南省“长流文化创意园区”、“呀偌达文化旅游区”、“陵水智慧村”、“三亚创意新城”、“海南国际创意港”等一批发展形态多样、各具特色的文化创意聚集区正逐步形成。而黎族在数千年发展进程中,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无疑是建设海南创意产业的一大亮点,其发展愈来愈受到世人的关注。然而当前对黎族文化艺术还仅限于其外在静止状态的层面,而未能真正挖掘黎族艺术自身在当代社会中的生命力,使其具备在当代社会生长的持续力。在海南创意产业背景下,黎族文化究竟应该如何相时而动,同时又要依托现代产品形式,融合现代技术,进行创造性转化。从而实现黎族文化艺术与当代产品的巧妙结合,借当代产品之行,寄黎族文化艺术之神,从而使得黎族艺术借助新的载体传承延续,也使得我省当代的产品提升民族文化特色,使得双方相得益彰。

1 海南创意产业与黎族文化的关系

1.1 创意产业的内涵

1998年,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首次对创意产业进行了定义,提出创意产业主要是“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国际上比较通行的叫法是创意产业,主要受英国影响。我国上海采用了英国的叫法,北京、台湾和香港采用文化创意产业的提法。但是以上定义都有一个不足,即没有揭示艺术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地位与作用。对文化创意产业或创意产业的内涵应做出如下概括:依靠个人的知识、智慧、技能、灵感、天赋,通过科技与艺术这两大手段,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重构、嫁接和提升并与其它产业融合生产出具有文化艺术元素的高附加值的产品与服务,以满足人类感性需要和理性精神需求的产业。

创意产业的独特魅力就在于,它颠倒了传统的价值增值和产业划分标准,将“创新”引入生产函数,以高新的数字网络技术融合到传统产业中,创造出新的价值增值源泉。创意产业是通过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作为创意手段,它在内容与形式上集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于一身,是迄今人类产业的最高级形式,是人类的“朝阳产业”。

1.2 海南创意产业背景下是黎族文化转型的有利条件

1.2.1 独特的天然资源

海南岛上近120万黎族人民,主要集居在海岛的中南部,他们所集聚的中南部,是海南岛旅游资源最为丰富而奇特的地区。黎族地区终年摄入的热量较多,全年平均气温高,降雨量多,水资源丰富,强光、高温、多雨结合,构成黎族地区独特的自然条件。海南中南部极富特色的山地旅游、温泉旅游,热带雨林的绿色旅游、森林旅游,都全在黎族人民集居的地区。今日三亚市新开发和建成的南山、亚龙湾、天涯海角等著名的旅游区,从古至今都是黎族人民劳动、生活的栖息之地,与黎族有着历史的渊源关系。在海南创意产业背景下,黎族地区无不仅凭着其优越的自然条件,优美的环境和舒适的气候可聚集来大量的创意人才。创意产业的载体是人,黎族文化创新艺术设计是否能发展关键在于是否能吸引创意产业从业者,如:艺术家、文化人、设计师、工艺师及各种才能的自由职业者。优美环境有利于激发对黎族文化进行艺术设计创作灵感。

1.2.2 丰富的民族文化特色

黎族在海南岛这方热土上,积淀了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逐步形成自己璀璨而独特的文化,具有很高的观赏和实用价值。黎族文化主要表现为:比如黎族古老的纹身文化历经数千年,是黎族一笔机器宝贵的文化遗产,至今仍为学者所关注。黎族文身被人类学者誉为“人体上的敦煌壁画”,见过黎族纹身文化的人会经久难忘。而这些刻在血肉之躯上的由不同纹样的因素而构成的图案,它包含着对生命的祈求,对幸福的盼望,对灾难的回避,对青春美丽的展示,也是黎族妇女人人追求的荣誉。又如黎族的纺织文化,其先民掌握纺织文化伊始,至今可以上溯到4000年前。世人称赞的黎锦,在黎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中堪称一绝其深邃的内涵,丰富的内容,奇妙的技艺,无穷的魅力,闪耀着黎族人民的智慧之光。黎族的纺织文化,经纺织革新家黄道婆的总结和传播,在我国纺织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写下了厚重的一笔。在海南创意产业的大发展背景下,而丰富独特的黎族文化是不乏可进行创新的艺术设计元素。可以通过创意手段对黎族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元素进行艺术设计,使之赋予新的附加值,以实现自主开发具有黎族文化特色品牌形象。例如可举办一些定期具有特色的黎族文化“黎族文化艺术展览”、“黎锦设计大赛”等,这不仅可以挖掘出具有特色的黎族文化元素,而且还通过创新改造黎族文化艺术以满足每年来海南旅游的大批愿意尝试创新产品的国内外高端的游客的需求。

1.3 海南创意产业的发展为黎族文化的挖掘和艺术设计提供崭新平台

海南创意产业的发展为黎族文化的挖掘和艺术设计提供了良好的大环境,为黎族文化的创新设计、自主品牌提供了崭新的平台。具体表现为:海南创意产业为黎族文化的艺术设计建立了政策保障系统,海南正逐渐形成一批发展形态多样、各其特色文化的创意产业聚集区,如海南省“长流文化创意园区”、“呀偌达文化旅游区”、“陵水智慧村”、“三亚创意新城”、“海南国际创意港”等都是经过创新手段的创意文化产业区。这些为黎族文化的艺术设计不仅提供了一定的人才技术资源和很好的学习以及创意源泉,而且提供了黎族文化艺术设计展示、营销的平台,使其被群众认可,为黎族文化创意园的发展提供可能。

2 海南创意产业背景下黎族文化现状分析

2011年8月,海南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个政策》。在政策的推动下,海南创意文化产业发展迅猛。海南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海南文化产业人数10.16万人,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43.26亿元,占海南GDP的2.11%,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4.75%。虽然总量不大,但我们可以看出,海南创意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而黎族地区的地理环境优势和悠久的历史文化都与海南创意产业建设有着密切的关联,可以说黎族文化艺术设计是海南创意产业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具有不容忽视和低估的重要性。但是,目前黎族文化在艺术设计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如下几个方面:

对于黎族文化艺术设计认识不足,对其发展不够重视。据知某地的一处黎族聚居区文化园内认为将一座座二至三层的小楼红瓦粉黛,外墙表面粉刷绘制几幅黎族的传统图案,就是对了黎族文化的传统建筑的艺术创新。要明白,无论是干栏式或是船形屋建筑,黎族从来没有也无法将绘制的图案表现在墙面上,谷仓更不可能在屋顶上。对黎族文化艺术设计应该建立在正确的黎族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而不是随意篡改。

本土人才的匮乏。一方面,在海南的创意产业领域,非常缺乏既懂文化属性又懂市场属性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黎族的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很多文化产品也具有相当的艺术水准,但是却十分缺乏市场的运作和推广,而没有实现艺术作品市场价值的最大化。笔者曾参加一次黎族文化园设计中标评审会,来自全省选送的设计图样,令黎族领导和评审专家们大跌眼镜,最后除评出一个二等奖外,其他奖均空缺。

黎族文化展示内容单调,缺乏创新性。据笔者不完全调查,海南已经开放、正在建或准备建的黎族文化园项目至少有十个以上,而多数项目面貌雷同,展示内容相似,有的甚至连名称都相同,大体都是利用本地的自然风光,有黎族男女服装、竹竿舞的表演等,文化内涵和设施简单单调、规模小,缺少黎族支系和地域特色和创新性,没有认识到黎族文化艺术设计的有利条件和独特优势。无法吸引来自国内外的不同游客的的眼球,以及对新鲜创新文化的需求。

3 海南创意产业背景下黎族文化艺术设计的策略与发展

依托海南创意产业的发展优势,对黎族文化由救济式保护向开发式发展转变。要想很好地保护好黎族文化,单纯靠将其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够的,单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对其加以传承是很狭窄的一条路径。创意产业的兴起和发展不仅开创了一个新的产业类型,同时它也催生了人们从传统审美和传统艺术创作中去找寻灵感、题材和资源。黎族文化就有了被市场、艺术创作、消费群体重拾的可能。海南创意产业的发展优势不单纯是一种成熟商品经济的优势、完善创意产品的市场优势,它实际上己经为黎族传统文化与艺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为我省乃至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传统手工艺)建立动态、长效、可持续保护机制开辟了新的路径。基于黎族文化自身的艺术设计和其他发展现状,整合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对黎族文化的发展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

3.1 以完善的规划和政策推进黎族文化艺术设计的发展

要大力发展黎族文化艺术设计,必须为其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高效的政策支持机制、高技术的基础设施、相互接驳的产业链条,建立起一个高度市场化的交易平台。虽然黎族文化产业体系已经初步成形,但是因为目前的诸多不完善以及产业系统的市场化程度不够高,所以还存在着对其发展的争议性,因此发展黎族文化艺术设计,可以借鉴先进城市的经验和做法,建立健全的组织领导,成立黎族文化艺术设计协会。根据黎族文化发展现状,制定有特征、有区别的、针对性的、有重点的建立发展规划和行动纲领,统筹、协调和指导黎族文化艺术设计的发展。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并按职责分工加强对黎族文虎相关艺术设计行业管理和企业服务工作。此外,还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鼓励、支持和引导黎族文化艺术设计基地建设、公众创办艺术设计企业、加研发投入、扩大艺术设计消费和政府采购、培养和引进艺术设计人才等。

3.2 吸引和培养高层次的黎族文化艺术设计创意人才

黎族文化艺术设计关键在人才。人才是黎族文化艺术设计的一大瓶颈,创新设计人才匮乏,制约着黎族文化艺术设计的发展。抓住多区域合作的培养新兴机遇,利用海南省建设国际旅游岛的优势条件以及凭借黎族文化独特的优美的自然环境,吸引创意产业的领军人物,大力和引进传媒人、策划人、出版人、设计人、广告人、经纪人等创意人才,特别是多媒体设计人才、会展设计人才、广告设计人才、文化经纪人、游戏产业人才。加快培养本土文化优秀创意人才,大力引进国内外创意高端人才,建立人才引进、选聘、使用、培训及待遇机制,培育创意产业领军人物。通过教育、培养等途径,使传统文化工艺人与新培养的创意设计人才、文化市场运作人才等有机组合,培养和造就具有本土文化背景、具有民族传统技艺和现代设计创意设计理念的独特的人才,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队伍支撑是当务之急。

3.3 走产业化道路,创立民族品牌

创意产业的发展一个核心就是创新,可以说没有创新就没有创意产业。海南创意产业背景下,形成一批布局合理、各具特色的创意产业园和创意产业基地。如果把黎族文化纳入海南创意产业的体系,并整合利用海南创意产业下文化、娱乐、会展、旅游、科技、信息等资源对黎锦、创作工艺等加以改进和完善。例如,黎锦传统的、无分工的、完全靠手工操作的劳作方式可以通过现代产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和生产所代替,甚至可以机器的批量生产代替原始的手工创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能停留在为了保护而保护的层面,而是要通过某种路径,对传统文化进行行之有效的自主开发。要想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抓住创新发展的契机,主动设计无疑是创新发展的首要之举,特别是产品的功能和外观设计上迫切需要进行再设计。可通过会议、节庆、旅游,以及模特、时装、设计、鲜美等大赛活动的方式将其展示,以实现建立若干个品牌优势、竞争力强、市场前景好、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黎族文化创意企业集团。在保持黎族文化、艺术内涵的前提下,这样的产业化创新为黎族文化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

4 结束语

创意产业作为新兴朝阳产业,客观上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但从海南创意产业的特点及其发展现状来看,我省黎族文化艺术设计正处于向自主品牌设计的内销模式转型,关键是改进黎族文化艺术设计观念和发展理念,向创意新设计、创新制造的自主品牌推进。加上国家在政策上宏观的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海南黎族文化艺术设计有望快速进入新的繁荣时期。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对黎族文化的发展同推动和完善具有海南特色的创意产业的发展之间架起一道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使二者相互借鉴、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鲍铭莹.创意产业背景下民间传统手工艺的发展[D].中国美术学院,2009(5).

[2]陈立浩.“黎族研究”与国际旅游岛建设[J].琼州学院,2010(8).

[3]焦勇勤.把握国家文化发展战略 建立黎族文化生态保护区 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C]//国家战略与国际旅游岛建设理论研讨会文集.2009(9).

[4]洪传国.对海南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考[J].国际旅游岛文化产业研究,2010(3).

[5]吴珏.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海南民俗文化开发之路:体验设计[D].海南大学旅游学院,2011(7).

[6]阎跟齐,张一平.国际旅游岛建设必须尊重黎族社会历史和文化风俗[J].国际旅游岛民俗与人文环境研究,2012(6).

[7]林开耀.加速实施《中国黎学》方案 让黎族文化产品走向世界[J].国际旅游岛民俗与人文环境研究,2012(6).

[8]张士兴.浅谈国际旅游岛建设与创意文化产业发展[J].2010年当代海南论坛文集,2010.

[9]王元.试论海南黎族地区的保护性旅游开发[D].东南大学建筑学院,2008(4).

[10]王建国.挖掘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文化内涵[C]//国家战略与国际旅游岛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2009(9).

文化创意产业前景篇10

当北纬30°这条神秘的纬线穿过埃及,越过印度,自西向东蔓延至四大文明古国中国,有一汪深蓝色的海水静止千万年――遂宁大英的“中国死海”。

一亿五千万年前,大英县还是一个四周为大海所环绕的浅水潮坪,海水长期涨落沉积成为盐区。经中生代地球的两次造山运动,形成了叹为观止的地下古盐湖奇观。

而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经亿万年形成的地下盐卤海水变为地上的旅游资源则在2003年实现。

2003年,中国死海旅游度假公司斥资10亿,采用古老的卓筒井开采技术汲取地下的盐卤海水建设漂浮景区。次年正式营业,单“五一”期间,门票收入就过1000万元。

中国死海的成功,是创意经济的成功,它填补了四川旅游景区类型的一个空白,丰富了国内旅游业态,也满足了人们体验休闲式旅游的精神需求。

旅游之灵魂在文化。在“盐文化”的基础上,中国死海也提出了自己的文化灵魂――“中国式休闲文化”。

中国死海旅游度假有限公司营销总监阎力将“中国式休闲文化”定义为“是娱乐,是参与,是健康,是竞争”,人们不再是出门“看”风景,而是“参与、体验”风景。

2010年中国死海旗帜鲜明地提出以“健康度假”为核心的第三代旅游生活方式,启动了最为全面的景区升级改造计划。包括五星级太阳城度假酒店、园林绿化及景观环境改造,新建中国死海大剧院、盐疗馆、婚庆中心、盐主题减肥营地、健康盐世界,并进一步开发以“盐”文化为主题的企业文化,将景区环境及服务进一步推向主题化、精细化、品质化。

充分利用地缘优势,抓成渝经济区建设契机,以市场开拓、区域合作为重点,推进沿线城市功能完善、景区开发,中国死海正由4A级旅游景区向5A级旅游度假区迈进。

梁伟华(四川省统计局副局长)

2012年全社会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936.44亿元

2012年,四川省全社会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936.44亿元,占GDP比重3.92%。其中,法人单位实现增加值839.50亿元,居全国第七位、西部第一;占当年GDP比重3.52%,居全国第十位、西部第一。

从行业看,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实现增加值221.33亿元,占26.36%,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实现增加值 181.29亿元,占21.59%。

从市(州)看,成都、绵阳等市发展较快,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分别达到403.95亿元和58.48亿元;分别占其GDP的比重4.96%和4.34%。

从大企业大集团看,峨眉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四川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四川广播电视台、四川党建期刊集团等主营业务收入和资产总额大大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规模远远落后于排名前六位的省(市)。2012年,四川省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仅是广东省的31.06%,江苏省的40.04%,山东省的47.30%,北京市的56.92%,浙江省的65.18%,上海市的67.32%。

市(州)发展极不平衡。2012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总量前5位的市(州)增加值合计571.50亿元,占全部法人单位增加值的68.08%;而末位5位市(州)增加值总量合计仅41.45亿元,仅占全部法人单位的4.94%。从增加值占GDP比重来看,最高占比4.96%,最低占比0.91%,相差4.05个百分点。

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偏少。全省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骨干企业662家,仅占全国的1.82%,是广东省的11.65%,北京市的14.36%,江苏省的14.99%。

2014年文化产业发展重点

以实施省级文化集团(单位)产业倍增计划为抓手。推动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及企业快速发展。

以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为契机充实文化及相关产业单位名录。作为今后开展核算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

依法统计、确保统计数据质量。依法依规做好文化产业统计工作,切实做到全面准确、客观反映全省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夏慧岩(四川省旅游局政策法规处研究员)

四川旅游业在受“4・20”地震、洪涝地质灾害和全球经济下行带来的影响下,增速放缓,2013年1~12月预计全省实现旅游总收入3870亿元,同比增长18%,增幅比去年同期减少15.9个百分点,但总体来看,发展速度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万本根(四川省创意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创意促进文化旅游升级转型

创意产业是在世界经济进入创意经济时代这一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推崇创新、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支持与推动的新兴产业。传统产业通过文化创意的融入,可以附加更多文化内涵,实现差异化竞争,塑造特色品牌。

文化:创意驱动文化资源转化为资本

现今传统文化产业的开发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节奏及人们的需求。传统文化产业需要创新。

而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经济回报高、带动效应强的创意产业,将是文化产业实现优化升级的着力点,是实现“四川制造”到“四川创造”的关键。

四川文化产业已取得非常丰硕的成果。宽窄巷子、锦里、文殊院、非遗公园等都是创意驱动下文化产业的具象呈现。

下一步该如何发展?首先要厘清“文化产业”中的“文化”是什么样的文化,它不是一域之文化,是传统文化与世界接轨融合之后的“大文化”。

四川提倡的“大文化”统摄于“蜀文化”,一方面广泛吸收、融合各家文化之精华,一方面又不流于众。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在创意经济时代将会转化成巨大的资本,有力促进文化产业乃至一、二、三产业的转型升级。

未来四川的文化产业将是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以创意促文化产业转型;将是巴蜀文化与经济融合,将文化资源转化为资本。

旅游:以创意为契点共性中求个性

《四川省“十二五”旅游规划》中对旅游产业的规划突出了一个“转”字,转变旅游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产品开发方向。从资源开发到服务都要实现转变。“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由创意而创新”是新的发展方向。

由创意而创新,提倡的是“不同”。现在很多景区开发都呈现出“旅游一个姓”,少有动人之处。旅游应是“百家姓”,因为每个地方景区灵魂――文化,都是各不相同的。

文化发展是一个“1+N”模式,“1”是中心文化,“N”是中心文化辐射的多元文化。在四川,“1”是巴蜀文化,以成都为中心,开放的、融合的;“N”是散落在各个市州之中的不同形态的、多元化的巴蜀文化,个性的、不同的。如成都有武侯祠、杜甫草堂,广元有剑阁,邛崃有卓文君等。

旅游资源的开发就是要以创意为驱动,合理利用、开发这些“个性”,赋予其崭新的形式与内容。这也将是四川旅游产业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唐 凯(成都大学教师,“2012四川民营文化产业蓝皮书”课题组负责人)

四川民营文化企业发展要突破已有框架

要把民营文化产业当成“特区”对待,特事特办,但不是给“特殊待遇”,而是尊重其发展的特殊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