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农业发展汇报十篇

时间:2023-07-13 17:30:51

乡镇农业发展汇报

乡镇农业发展汇报篇1

乡镇现代农业发展情况汇报1近年来,***镇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依托天然优势,紧紧围绕西河草食蓄牧业示范园和西河现代食用菌产业循环示范园建设,出生态牌,走特色路,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三化联动’,融合发展,着力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走出了一条以现代农业为本底、联动二三产业的特色发展之路,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城乡共同繁荣。

一、目前我镇现代农业发展情况

(一)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产业布局日趋合理。2016年全镇春播面积***万亩,其中小麦***万亩,大麦***万亩,油料**万亩,饲草**万亩,蔬菜**万亩;牛存栏量**万头,羊存栏量**万只,禽类存栏量**万只,产业布局日趋合理,初步形成了产业化生产。

(二)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发展现代农业意识不断增强。

截止目前,累计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个,其中农民股份合作社*个,市级以上示范型专业合作社*个,家庭农场**个;鼓励农民入股合作社,既开创了农民增收的新渠道,又壮大了合作社力量,为本镇现代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农业龙头企业逐步壮大,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全镇重点发展了****有限责任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村“边洼里”生态农业观光园、***村生态农业观光园、**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了一批初具产业园区化、生产规范化、组织合作化、环境生态化的农业龙头企业,有力地促进了全镇现代农业的发展。

(四)农业投资力度加大,基础设施逐步完善。镇党委、镇政府坚决贯彻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多予少取放活和改善民生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近年来,在农村道路、水利设施等方面,镇政府先后对其进行了整修和修建,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

二、新城子镇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做法

(一)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提升现代农业集约化生产水平。目前,***镇辖区**个村,**个社土地已全部流转,共计流转土地****万亩,在流转土地过程中坚持土地流转和合作社发展相结合,鼓励农民以土地的形式入股合作社,既提高了土地的集约化生产水平,开创了农民增收的新渠道,又壮大了合作社力量,为本镇合作社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持续抓好养殖业建设,继续发展特色养殖产业。标准化规模养殖是现代畜禽生产的主要方式,是现代养殖业发展的根本特征。近年来,在发展现代养殖业过程中,新城子镇牢固树立标准化理念,立足本镇天然优势,以标准化体系为基础,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载体,以产业化、品牌化开发为目标,整体推进养殖业标准化工作,努力实现畜禽水产品从生产源头到消费的各个环节的质量安全控制和管理,提高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共建成标准化养殖场**个,标准化养殖暖棚***座,发展适度规模家庭舍饲养殖***户 ,养殖专业合作社**个,为推进现代化养殖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镇政府着眼于夯实农业发展基础,重点实施了基本农田整理、高标准农田建设、膜下滴灌高效节水等项目,整理基本农田**万亩,新改建渠道***公里,建成高位蓄水池*座,实施膜下滴灌高效节水工程**万亩,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四)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提升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坚持把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作为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重中之重来抓,重点扶持怡泉新禾有限责任公司,绿保康有限责任公司、成仓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一批发展潜力大,生产能力强的的农业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增进农牧民增收。

乡镇现代农业发展情况汇报2一、现代农业园区规划分布

赤壁镇是三国赤壁古战场遗址所在地,位于赤壁市西北38公里长江中游南岸,两省(湖南、湖北)四县市(赤壁市、嘉鱼县、临湘市、洪湖市)交界处。我镇在现代农业发展上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代农业园区涉及石头口、九毫堤、太平口、东柳、周郎嘴五个村,规划总面积17000亩,具体功能分区如下:一是优质高效的有机粮食园区,规划面积8000亩,主要分布在太平口村一、二、三、四组,九毫堤村六、八组,石头口村一、二、三组,东柳村一、二、三、四组;二是有机蔬菜园区5000亩,主要分布在东柳村三,四,五组,九毫堤村一、二、三、四组,太平口村一、二组;三是花卉产业园区,规划面积3000亩,主要分布在石头口村一组,九毫堤村六,八组;四是有机茶业园区,规划面积1000亩,主要分布在周郎嘴村七、八组。

二、园区建设进展情况

依托九毫堤、石头口、东柳、太平口和周郎嘴五个村的耕地和山林面积,结合五个村现有沟渠和道路以及水、旱田的排灌等基础设施条件,我镇因地制宜,统筹规划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①蔬菜产业示范园:利用已通过论证的5000亩有机基地种植有机蔬菜。现已种植大棚蔬菜1000亩,露天蔬菜4000亩。②高产创建示范园:核心示范片8000亩,深入引导四个村所在的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农户自主经营转换种植有机水稻。③周郎嘴村有机茶产业园:园区建设目前已签订流转合同1000亩,开挖荒山500亩。④花卉产业园:与河南驻马店卉秀园艺公司达成合作意向,拟流转开发九毫堤、石头口两村约3000亩土地建花卉产业园,并征地200亩建设花卉精油加工基地。

农业专业合作社是今后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模式,我镇大力扶持农业专业合作社建设,目前有蔬菜合作社2家、水稻合作社2家、油菜合作社1家、农机合作社1家、棉花合作社1家、湘莲合作社1家、经济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1家,其中九毫村陈家咀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建有蔬菜大棚420个,并注册了“九胜”商标;东柳村创先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建有蔬菜大棚300个,注册了“东柳”商标。依托这两家合作社,我镇正积极推进大棚蔬菜的种植,引进江西金源有限公司,利用已通过论证的5000亩有机蔬菜种植基地,拟投资征地200亩建设蔬菜储存和深加工工厂。在项目区内,通过农业局酸性土壤改良项目改良和增施有机肥3000亩。近年来,我镇积极争取农业基础设施项目资金和镇村自筹,共硬化道路13.5公里中,铺设沙石道路25公里,极大改善了园区的通行条件。

三、园区现有排灌设施、道路现状(见附后图)

四、当前园区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

现代农业园区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农田保收抗灾能力不强,综合生产水平有待提高。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如下:①园区内道路拓宽、改造、硬化5000米并新建12000米田间道路。③新增排灌渠10000米。④安装启闭闸3座。⑤安装灌溉用泵站5套。⑥1000亩的大棚配套滴灌设施。⑦园区内主沟主渠清淤护砌10公里。⑧安装1000套田间过水涵管。⑨在硬化公路两边营造农田生态林18公里。⑩为保证蔬菜和花卉种植的需要,建议恢复原有红星泵站。

乡镇现代农业发展情况汇报32016年我市农业工作,紧紧围绕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提出的发展目标和工作要求,以脱贫攻坚为统领,规划为龙头,项目为支撑,一线抓落实。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农业生产总产值31.8亿元,同比增长3.5%;完成农业增加值16.6亿元,同期比增长3.5%,位居阜阳市第二;农产品加工产值65亿元,同比增长18.5%,位居皖北第四;全市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8505.8元,同比增长9.6%。并在以下几个方面有较大突破。

一、2016年重点工作亮点

(一)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率先通过阜阳市验收。全市18个乡镇街道,142个农业村居,农业人口65万,承包农户14.2万户,二轮承包耕地面积58.1万亩。实际完成确权面积60.8万亩,占二轮承包面积的104.6%,颁发证书13.8万本,占确权总农户的97.2%。12月13-16日阜阳市确权办组织内外业专家组对我市确权颁证工作进行初验,以“优秀”成绩在第二批6个试点县市区中率先通过验收。

(二)农业产业快速发展。一是结构调整加快。全年新增经济作物面积5.75万亩,累计达到14万亩,其中瓜果蔬菜7.17万亩、花卉苗木2.7万亩、中药材1.34万亩。二是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达883家,其中部级示范社6家,省级示范社11家、阜阳市级示范社51家。家庭农场已认定注册1064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2家、阜阳市级示范家庭农场24家。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325家,其中,规上企业81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5家,9家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被再次认定,1家进入省级龙头企业“甲级队”,4家联合体为省示范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一村一品”特色专业示范村27个。三是主导产业快速起步。绿色马铃薯和彩叶苗木繁育产业发展初见规模。绿色马铃薯产业获国家发改委批复投资6.7亿元,专项基金0.8亿元,建设无公害绿色马铃薯基地10万亩,目前已引进新品种,推广“肥水一体化,两棚一膜”新技术,建设标准化示范种植基地面积一万亩,今冬明春我市马铃薯面积将突破30000亩;成功申报“界首马铃薯”农产品地理标志,注册了“丰絮”、“牛耕时代”马铃薯商标,并获得绿色产品认证。以佳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主体申报的“中国特色彩叶苗木产业示范基地”已于9月28日顺利通过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组织的专家组评审。四是农业品牌建设提速。建成标准化生产示范区4个,部级安全优质标准化基地1个、省级2个、阜阳市级11个。拥有无公害农产品品牌10个、绿色品牌31个。

(四)村集体经济发展快速推进。出台了《关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指导意见》;9个村成为国家扶持村级集体经济试点村,获得省以上扶持资金900万元;省综改办在我市召开阜阳市农村综合改革现场会;市委市政府设立720万元的专项引导资金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目前,全市149个村和农业社区均已成立了村集体控股的公司。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15个、5—10万元的村20个、5万元以下的村62个。2016年脱贫出列的10个贫困村,村集体收入总额208.3万元,村均集体收入20.8万元,最高的129.3万元,最低的5.76万元,已由专业会计师事务所专业人员做账,并出具审计报告。目前我市正在申报2017年全省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县,已通过省财政厅综改处来我市检查组的初审。

(五)特色种养业扶贫成效明显提升。全市45个贫困村,申报特色种养业脱贫贫困户4739户、10331人。截至目前,审批自主发展产业脱贫4564户,发放奖补资金837万元,其中达到省农委、省林业厅标准的1474户,已经完成了省里948户的任务数。经筛选新型经营主体213个,审批带动项目135个,奖补资金781万元,带动贫困户近3600户;2016年拟脱贫的10个村全部明确了主导产业,其中邴集乡邴集村、东城街道随湾村、田营镇魏窑村的经济林种植,陶庙镇赵庄村的马铃薯种植,泉阳镇胡集村的蔬菜种植均达到省特色种养业标准,甚至达到省“一村一品”产业发展的标准要求。

(六)农村金融改革创新成效明显。设立融资风险补偿基金2800万元,开展涉农融资风险补偿贷款试点。截止到8月底共发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2.06亿元,其中向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发放无抵押无担保、弱抵押弱担保贷款1.84亿元,位居全省15个试点县第一,在2016年全省农业工作会议上介绍融资风险补偿基金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经验。上个月,省农委、省财政厅又联合下文,确定追加我市融资风险补偿基金130万元(其他5个县追加80万元),继续开展试点工作。近期又与农商行、邮储银行合作,计划支持马铃薯产业化联合体发展贷款3000万元、支持村集体企业贷款1500万元;开展“劝耕贷”业务,目前已发放45家共计1450万元。

(七)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性创建进一步深入。深入开展安全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活动,全市共取得各类标准化基地(区)16个,其中其中部级1个,省级2个,阜阳市13个,示范区4个。全年共抽样检测农产品50余种600多个样品,其中接受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监督抽查)共5次,监督抽查产品10余种,全部合格。我市被列入2017年全省第二批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创建范围。今年8个乡镇街道承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民生工程项目全部按时实施并顺利通过省和阜阳市验收。通过全面落实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考核体系与绩效考核机制,建立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形成“县、乡、村”三位一体的监管模式,切实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八)项目建设与招商成效显著。2016年1-10月共谋划农业项目189个,计划总投资238.02亿元。其中,已开工在建项目135个,计划总投资112.59亿元,2016年年度计划投资39亿元,已完成投资13.2亿元。2016年争取项目投资9426.6万元,其中上级项目资金7863.7万元,比2015年增加投资2078.7万元,增加上级项目资金515万元。招商项目31个,计划投资46.41亿元(其中续谈项目3个,计划投资13.35亿元;新谈项目8个,计划投资16.55亿元;已签约项目8个,计划投资4.85亿元;新谋划招商项目2个,预算投资7亿元),目前落地在建项目12个,计划投资11.66亿元,已完成投资1。24亿元。比2015年增加招商项目17个,增加计划投资8。27亿元,同期完成投资增长26.8%。

(九)党建工作成效显著,政风行风持续好转。进一步落实党建工作的主体责任,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党性党责党风党规党纪”专题教育,突出问题导向,勇于责任担当,要求党员干部对照要求找差距、提质增效进一流,切实提升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不断提升系统思考、统筹谋划的能力,不断提升在基层一线解决问题的能力。牢固树立了、依法行政意识,坚决按照法治要求和规范程序施政。我委连续三年在政风行风执法类评议中位居第一名,目前全委已形成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浓厚工作氛围。

2016年,我市农村经济运行态势总体发展良好,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结构调整步子不大,难以实现规模效益。虽然土地流转面积在扩大,结构调整在优化,但总体上产业规模偏小,加之农业生产比较效益持续低下,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和大户生产积极性,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更缺乏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应有的超前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品牌意识、精品意识和创大业意识。二是项目工作差距较大。大项目谋划不多,谋划不实,质量不高、入库量少,落地项目少、进展慢。乡镇街道、村(社区)对农业发展规划意识不强,重视程度不够,主动谋划项目的积极性不高。农业招商引资奖补标准低于周边县市区,土地资源不足,影响农业项目落地。三是农村资产、资源没有有效盘活。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产权抵押、担保贷款还停留在探索阶段,金融部门对“两权抵押”贷款不积极,大户融资渠道不畅通。金融授信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四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监管不到位。高标准农田与之相配套的乡、镇、村应该实施的自建沟、河、塘项目,因投入不足,进度较慢,农业生产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仍不能有效解决,易造成旱涝急转。同时,由于建管体制改革速度慢,水资源管理工作仍然滞后,地表水污染严重,地下水过度开采,地下水位急剧下降的问题仍很突出。五是省级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市)创建工作进展缓慢。创建配套扶持政策没有出台,示范主体培育措施不力;“一村一品”不够突出,扶持力度不够,申报积极性不高。“两区”建设有点无面,点上建设进度缓慢,亮点不亮;部分乡镇街道“两区”规划不远瞻、不详实。

二、2017年工作打算

(一)总体发展思路。坚持一个统领(以脱贫攻坚为统领),抓好两个试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突出三个融合(种养、加工、商贸),聚力四个抓手(规划、项目、预算、政策),实施“五大示范行动”(绿色增效、品牌建设、科技推广、主体培育、改革创新),全面创建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市。

(二)总体目标任务。积极推进特色种养业扶贫, 45个贫困村,4739户特色种植业贫困户全部确立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149个村全面消灭空壳村,45个贫困村收入80%达标。极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着力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难、贷款贵难题。积极鼓励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提升一二三产融合水平。实现规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90亿元以上。确保马铃薯种植面积达4万亩,彩叶树种植面积达1万亩,全面加快马铃薯绿色和彩叶树种育苗两大产业发展速度。

(三)重点工作

1.坚持一个统领

坚持脱贫攻坚统领农业农村工作,把最优惠的项目,最优秀的人才,向脱贫攻坚倾斜,最大限度的服务好脱贫攻坚大局。

一是按照“户脱贫”要求,扎实做好特色种养业产业到户扶贫工作。把特色种养业扶贫作为贫困户增强自我“造血”能力的主要途径。加强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的摸排调研,建立完善的贫困户自主发展的信息台账。进一步完善产业到户的政策机制,不仅要最大限度的调动贫困户的积极性,更要最大限度的规避政策漏洞,确保产业到户出实效,不出事。大力鼓励贫困户从事马铃薯等特色种植,通过贫困户的示范带动,进一步推动农业结构调整。探索建立贫困户联合养殖模式,在鼓励发展的重视,最大限度的减轻环境污染。加强产业到户工作调度力度,力争全市产业到户达到6000户,确保顺利完成省农委、省林业厅下达的任务。

二是按照“村出列”要求,扎实做好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和特色产业发展。健全政策扶持体系,从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给予贫困村支持,引导贫困村最大村集体经济,做强村特色产业。鼓励贫困村拓宽集体经济收益来源,在资产出租、光伏发电等传统资产性收益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扶贫车间的作用,支持贫困户自助发展集体经济,增加经营性收入。加强村集体经济收入的管理,确保资金安全。进一步理清贫困村特色产业发展思路,建立贫困村特色产业发展台账。林业、蔬菜、畜牧、农综等部门要加强指导,帮助贫困村持续扩大特色产业规模。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到贫困村创业,加强农业招商,充分发挥大户带动的示范作用。建立贫困村发展特色产业的认定办法,力争年内所有贫困村都形成特色产业,最少10个贫困村达到“一村一品”标准。

2.抓好两个试点

一是全省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在做好2016年9个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加大跟踪申报力度,确保申报成功。用好用活八个对接,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建设一批经济强村,全面消灭空壳村。

二是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试点。继续开展融资风险补偿基金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贷款试点,深入推进马铃薯产业化联合体和村集体贷款试点,大力推进劝耕贷,探索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难、贷款贵途径,总结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

3.抓好三个融合

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市场竞争力,打造全省重要的循环农业发展模板。

一是突出抓好“农林牧渔产业融合”。持续抓好绿色高产创建,深入推进化肥和农药零增长计划,大力实施亩收千斤粮、亩增千元钱“双千工程”。进一步推进产业调整,新增花卉苗木产业5000亩,果蔬产业2万亩,中药材产业1万亩,新增设施农业2000亩。推进牧原百万头生猪项目和银河百万头山羊项目,打造皖北重要的畜牧基地。整合全市水资源面积,科学规划布局水产养殖,提升我市渔业发展水平。

二是突出抓好“种养加一体融合”。加快农业产业化进度,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一批马铃薯、辣椒、菊花初深加工企业。利用药渣、粉碎秸秆等制作培养基,发展杏鲍菇、金针菇等日常食用菌养殖。利用生物技术,大力发展有机肥料加工业,实现植物秸秆、动物粪便的变废为宝。结合本市其它产业的发展,开发以秸秆为原料的包装材料、餐具、花盆、建材等新型产品。

三是突出抓好“一二三产融合”。以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为切入点,推动“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落地生根。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物联网技术应用试点,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行动,引导各类农业经营主体与电商企业对接,促进物流配送、冷链设施设备等发展。力争全年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1亿元以上。开展鲜活农产品进城和农资下乡试点。加快乡村旅游发展,培育生态农业旅游示范点 处。

    4.聚力四个抓手

 强化发展意识、招商意识,狠抓规划、项目、预算、政策,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一是抓规划,引领发展。重点做好和完善《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特色种养业扶贫规划》《泉河生态经济示范区规划》《省级现代生态产业化示范区规划》《绿色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与全市土地利用规划、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旅游规划等对接,做到多规合一。    

二是抓项目,加快发展。以规划为引领谋划项目,一是围绕规划谋项目。以项目谋划支撑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做到项目覆盖规划全域。二是围绕政策谋项目。深入研究调转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专项建设基金投向和PPP模式,积极向上对接争取项目资金和面向社会进行融资。三是围绕市场谋项目。要包装项目,积极招商引资,汇聚社会力量发展现代农业。四是围绕特色产业谋划项目。要求涉农部门围绕农林牧渔、水电路地、一二三产融合、全域水系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特等谋划项目;要求乡镇围绕“两区”、泉河生态示范区、马铃薯种植示范区、生态养殖示范区谋划项目区来精准对接上级项目包。2017年我市将重点做好“两轴四区”谋划与建设,谋划项目233个,计划总投资388.24亿元。

三是抓预算,规模发展。以项目预算为切入点,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向脱贫困攻坚倾斜,向美丽乡村倾斜,向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倾斜,争取建一片成一片,带动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积极引进工商、民间资本,开展农户、新型经营主体信用评价体系建设,鼓励信贷资金向现代农业投入。加大农业基础设施设备资金投入,建设一批规模合理、标准适度的防洪和抗旱应急水源工程。推进农机物联网,扶持粮食烘干、储备等设施建设。加强应急救灾物资储备调运条件建设。落实民生工程建后管护机制改革,加大管护资金支持。加大扶贫资金配套,快速推进农村精准扶贫和开发。

    四是抓政策,支持发展。全面梳理涉农政策,抢抓国家优农惠农政策机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一是围绕农业三补合一政策机遇,流转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涉农奖补资金20%向规模经营大户倾斜。二是围绕国家到2020年调减5000万亩玉米种植和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布局,加快结构调整,少种常规粮食作物,多种杂粮和马铃薯。三是围绕畜牧业结构调整政策机遇,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发展牛羊和生猪养殖。四是围绕“1号”文件对休闲农业、农家乐、生态旅游业,从资金政策上给予支持,实行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政策机遇,抓紧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五是围绕国家藏粮于地战略布局,谋划全域水系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5.实施五大示范行动。

以马铃薯、彩页树、休闲采摘为主导产业, 实施绿色增效、品牌建设、科技推广、主体培育、改革创新“五大示范行动”,全面创建省级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市,重点培育30个示范主体,抓好四大示范基地建设。

一是大力扶持马铃薯标准化种植,打造绿色生产示范基地。以陶庙为中心,发展种植马铃薯4万亩,建成马铃薯水肥一体化、物联网设施监控,大棚面积5800亩;马铃薯“三膜”覆盖大棚建设,面积4200亩。培育马铃薯产业龙头企业4家,发展规模合作社及家庭农场200家。建设马铃薯技术服务站7个,引进专业技术团队2个,引进人才20人,培养乡土人才200人。申报认定6个马铃薯绿色食品,省著名商标2个,市知名商标1个。建立马铃薯产业园230亩,年分级包装马铃薯6万吨,年保鲜贮藏3万吨,年深加工3万吨。年产值达到25亿元,实现利税8000万元。

二是加快森林城市创建,打造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在颍南、西城各打造一处千亩以上森林公园,力争造林绿化6000亩以上。结合特色集镇,提升集镇绿化水平,力争景观绿化3000亩以上。以骨干道路、沟河为骨架,打造森林长廊36公里,面积2160亩。扩大楸树(市树)栽植面积2000亩,力争使我市成为国家楸树用材林基地。对光武、西城等其他园区和工业小区布局建设防护林带、林网2000亩。依托曹田沟景观积极申报南湖湿地公园建设(试点),植被恢复2000亩。继续扩大彩叶树资源培育规模,新增栽植面积3000亩,着力打造中国特色彩叶苗木产业基地。

三是以邴集为中心,打造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完成邴集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一站式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3家以上,产业联合社5家以上,产业化联合体2家以上。确保新开工上亿元项目20个以上,完成投资5亿元以上。加大品牌培育力度,以品牌打造农业亮点,年内实现无公害商品注册商标5个以上。加强农产品质量管理,完成4个乡镇农产品质量检测站的软硬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检测机构的检测能力和水平,确保检测站实现运转。

四是加快泉河生态示范区建设,打造休闲旅游农业示范基地。加快完成总体规划编制,做好沿泉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带建设规划。完成项目谋划200 亿元以上,重点谋划沿泉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带建设项目,确保示范区产业支撑。与阜阳市对接争取建设融资纳入整体计划,做好招商导引编制工作。完成疏浚徐闫沟及沿泉河八小水利工程、8个美丽乡村建设、11病险桥涵项目建设及10千伏及以下电网绝缘化和变电站提升改造工程。推进两湾湿地项目、沿泉河洼地、铺设生态经济示范带泉河堤顶路工程。

三、保障措施

进一步抓好党建和党风廉政反腐败工作,夯实作风基础,提升保障水平。

    (一)组织保障。市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现代农业工作,编制发展规划,制订工作方案,将目标任务分解到乡镇街道和相关部门,明确责任人,制定时间表,强化工作落实。邴集、陶庙“两区”,泉河生态经济示范带所在各镇,要争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各乡镇街道要培育扶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产业化联合体,争创省级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主体。

(二)人才保障。通过组织实施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重点扶持培养农业科研人才、有突出贡献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农村生产能手、农村经纪人等农业科研、推广、经营人才,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坚强人才保证和广泛智力支持。

乡镇农业发展汇报篇2

2、建立乡镇党委书记与村干部定期交流制度。各乡镇党委书记每个月至少要召开2次与村干部交流会,认真听取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关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汇报,交流感情、发现问题,研究有针对性的工作措施,帮助所辖村党支部解决基层党建方面的问题。每次交流会时间不能少于2个小时,要有会议记录,记录要真实、详细,每月底将记录报县委组织部。对流于形式、走过场的,由部主要领导进行诫免谈话。

3、实施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包难村、乱村制度。每个乡镇领导班子成员都要建立党建工作联系点,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首先要联系难村、乱村,长期深入所包村进行排查、调度,督促落实党建工作,带着感情深入群众中做工作,帮助解决各种历史遗留问题,及时总结典型经验,强力推动后进村的整顿转化。同时,开展领导班子成员联系一个村、一个企业、一名党员、一名科技致富能手、一个贫困户、一个村民代表的活动,切实做到深入农村,服务农民,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好事,不断凝聚党心、民心。

4、建立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参加村务述职会议制度。为加强对村级组织的管理和监督,强化村级干部责任意识,县委组织部下发了《关于建立农村村务述职工作制度的意见》,通过一年来的运作,村务述职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在今后村务述职工作中,乡镇领导班子成员要分头参加所辖村的村务述职会议,并对每位村干部的述职进行详细点评,认真提出整改意见,扎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5、建立乡镇下派干部定期汇报工作制度。为充分发挥乡镇机关到村任职干部作用,各乡镇党委要建立下派干部定期汇报工作制度,每两周召开一次下派干部工作汇报会,汇报内容包括开展工作和目标完成情况,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等,突出问题和隐患由下派干部和乡镇党委共同研究解决措施。

乡镇农业发展汇报篇3

1、健全乡镇党委党建工作例会制度。各乡镇党委要真正树立“科学发展是硬道理,基层党建是硬基础”的思想,充分认识到没有基层组织的和谐稳固,就不可能有县域经济社会事业的大发展。要进一步健全党建工作例会制度,每季度至少召开1次党建工作例会,专题研究党建工作,真正分析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实行党委班子成员分工负责制,对基层组织建设中的每个问题都要责任到人,限定完成时限,以工作制度的完善推动干事创业氛围的形成,确保党建工作责任落实到位。每次召开乡镇党委党建工作例会,要有详细的网会议记录,每季度末报县委组织部。乡镇党委召开党建工作例会工作列入每年基层党建工作考核重要内容。

2、建立乡镇党委书记与村干部定期交流制度。各乡镇党委书记每个月至少要召开2次与村干部交流会,认真听取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关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汇报,交流感情、发现问题,研究有针对性的工作措施,帮助所辖村党支部解决基层党建方面的问题。每次交流会时间不能少于2个小时,要有会议记录,记录要真实、详细,每月底将记录报县委组织部。对流于形式、走过场的,由部主要领导进行诫免谈话。

3、实施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包难村、乱村制度。每个乡镇领导班子成员都要建立党建工作联系点,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首先要联系难村、乱村,长期深入所包村进行排查、调度,督促落实党建工作,带着感情深入群众中做工作,帮助解决各种历史遗留问题,及时总结典型经验,强力推动后进村的整顿转化。同时,开展领导班子成员联系一个村、一个企业、一名党员、一名科技致富能手、一个贫困户、一个村民代表的活动,切实做到深入农村,服务农民,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好事,不断凝聚党心、民心。

4、建立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参加村务述职会议制度。为加强对村级组织的管理和监督,强化村级干部责任意识,县委组织部下发了《关于建立农村村务述职工作制度的意见》,通过一年来的运作,村务述职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在今后村务述职工作中,乡镇领导班子成员要分头参加所辖村的村务述职会议,并对每位村干部的述职进行详细点评,认真提出整改意见,扎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5、建立乡镇下派干部定期汇报工作制度。为充分发挥乡镇机关到村任职干部作用,各乡镇党委要建立下派干部定期汇报工作制度,每两周召开一次下派干部工作汇报会,汇报内容包括开展工作和目标完成情况,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等,突出问题和隐患由下派干部和乡镇党委共同研究解决措施。

乡镇农业发展汇报篇4

下面我就平谷区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做一汇报:

一、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情况:

我区现有总人口391366人,其中农业人口274780人,分布在全区16个乡镇和1个街道的275个行政村。由于部分人员外出务工及就学等原因,全区实际应加入合作医疗人数为252092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自2003年12月开始宣传发动,截止到2004年3月底,全区共有67808户的185067人,自愿加入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户参合率达81.35%。乡镇村覆盖面100%。市、区、镇村及个人筹集资金额总计1480多万元,均超额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指标。

二、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具体做法:

(一)稳妥启动,科学测算,积极推进。

2003年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在我区开始筹备,区

政府责成卫生局抽调专人对我区16个乡镇的农民近3年来就医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通过对其他区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验的学习和借鉴,结合本区实际情况,区委、区政府又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研究,于2003年10月份制定了适合本区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包括:《试行办法》、《实施细则》及《具体措施》。2003年11月14日,全区召开了由各委办局、医疗单位、乡镇街道和各村委会等领导参加的平谷区卫生工作会。会上,着重强调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重要性。2003年12月18日,区政府又召开了有各委办局主管领导、各乡镇街道主管镇长、主任和各乡镇街道的财政所所长、社保所所长、经管站站长、医疗单位院长等参加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专题会。对全区工作进行了统一部署。会后全区16个乡镇、1个街道及275个行政村的各级领导积极行动,按照区政府的部署,分阶段进行了宣传发动、登记造册、填写证书、费用收缴等工作,保证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2004年2月1日正式启动。

(二)健全组织机构,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1、2003年6月,成立了平谷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由区长王云峰任主任,区委副书记李印泽、副区长刘汉勤任副主任,成员由区政府办、农委、体改办、卫生局、财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及审计局等有关部门的主要领导组成。区体改办、卫生局牵头负责政策调研、拟定、修改和完善,区卫生局同时负责调剂资金管理及参保人员资格审核等日常工作;区农委负责参与各乡镇的组织、宣传和动员工作,以提高参保率;财政部门负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拨付和监督管理;审计部门负责合作医疗资金筹集和支出的专项审计。

2、2003年11月成立了平谷区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由人事局正式批准为事业编制,办公地点设在卫生局,负责全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指导、协调、调研、特大疾病调剂资金的管理、医药费支付的统计等工作,合作医疗管理中心将定期组织成员单位对各乡镇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考评,并及时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汇报情况。

3、各乡镇、街道成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领导小组。由乡镇长任组长,主管乡镇长任副组长,成员由社保所、财政所、经管站、卫生院组成。

2004年1月各乡镇、街道成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结算中心,及时抽调兼专职人员。兼职人员由社保所、经管站、财政所、卫生院派人组成。社保所主要负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组织宣传,经管站负责合作医疗资金的征缴,财政所负责资金的管理和报销,卫生院负责医疗费用的审核。

(三)广宣传,深动员,提高农民认知度。

1、充分发挥电视媒体覆盖面广的优势,利用两个月的时间,每周播报合作医疗政策、进度、农民认知情况等新闻,并用字幕打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标语;以问答形式做专题一次,用视点栏目在报销现场解答农民疑点,起到了很好的宣传发动效果。

2、印制宣传手册10万本,农民每户一册,免费发放到户。。

3、各乡镇、街道利用广播、标语、秧歌、自制宣传单等形式在各村进行宣传动员。各镇村召开支部会、党员会、村民代表大会进行宣传发动。

在宣传动员期间,管理中心及时向管理委员会汇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进度,反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动态。区领导多次召开镇长、主管镇长汇报会,了解各乡镇参保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解决、答复和协调,提高了我区的整体参保率。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在全区迅速展开。

(四)启动资金落实到位,匹配资金逐级下拨。

1、在宣传动员阶段,区财政投资20万元,印制了宣传手册10万本,医疗证10万本。区卫生局投资15万元开发了结算软件,为管理中心配备了服务器、电脑等必要的办公设备。乡镇、街道财政各出资2万余元,用于合作医疗结算中心房屋、办公设备(计算机、档案柜、办公桌、电话、传真机等)及宣传板的配备。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组织原则是政府组织,集体扶持,个人自愿。其资金采用政府拿大头,个人拿小头的方式,实行全区统一筹资标准、统一补贴比例、统一保障政策。分配比例分别是:市财政按参加合作医疗实际人数,山区、半山区每人每年补20元,平原地区每人每年补15元;区财政每人每年补贴20元;乡镇、村对山区、半山区每人每年补10元;平原地区每人每年补15元;个人每人每年交纳30元,合计每人每年筹资80元。个人的30元一次交齐(其中5545名享受低保人员的个人负担部分由区、镇两级财政各负担50%。);镇财政资金一次性全部拨付到位;区财政匹配资金分三个时段拨付,第一笔200万元6月底拨付到位,第二笔100万元8月底拨付到位;第三笔78.5万元尚未到位;市财政匹配资金380万元已到区财政,将下拨。区财政匹配到位资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已分别按各乡镇参合人数如期拨付到各乡镇的合作医疗结算中心。合作医疗结算中心由财政所协助建立专用账户,保证做到专款专用。另外设立区级合作医疗调剂资金,从80元中按每人每年3元提取,由管理中心保管,管理委员会统一制定政策,年底用于特大疾病调剂使用。

(五)加强监管力度:主管副区长刘汉勤在每周听取合作医疗工作情况汇报的基础上,多次召开镇长、主管镇长和相关单位的汇报会和协调会,了解进展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协调、指导和解决。2004年4月28日,区人大主任到峪口镇、东高村镇、兴谷街道结算中心进行视察,听取了《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并对今后的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合作医疗管理中心、区财政局社保科先后两次到各乡镇检查配套资金落实情况。

(六)定期业务培训,确保报销畅通。

1、2004年2月初,区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与北京一家软件公司开发了镇结算中心报销软件。2月9日,管理中心对17个乡镇、街道软件操作人员进行了为期3天的业务培训,并通过了操作考试。软件操作人员加班加点,利用半个月时间,将全区185067名参保人员基本信息录入完毕,为报销、统计和将来的数据分析打下了基础。

2、2004年3月4日,管理中心对17个乡镇、街道的报销审核人员进行了相关知识培训,详细讲解各种医疗费用的报销办法,并下发了培训材料,使报销单据审核有据可查,防止合作医疗资金流失。

3、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深入开展,管理进一步的规范,区合作医疗管理中心统一安排双月报销,单月汇总。定期培训相关人员,不断摸索经验,完善各项政策,促进工作开展。

(七)控制医疗费用,规范服务行为。

为更好的配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顺利实施,区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制订了本区定点医疗机构管理规范,于2004年2月份召开了区内定点医疗机构院长会,要求各医疗单位加强医疗服务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保证医疗服务质量,控制医疗服务费用。

各医疗单位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实施后,本着便民、利民、服务于民的原则,加大了管理力度,并给予了积极的配合。现在乡镇卫生院对参保人员不同程度地采取了优惠政策,做到了四免、三降、一优惠:

1、四免包括:免社区挂号费(0.5元)、免一级医院诊查

费(2.5元),免接送住院病人车费(每公里2.5元),免入户出诊费(10元)。

2、三降包括:药费、服务费(护理费等)、检查费(B

超等)。其中药费降了十到十五个百分点。

3、一优惠即加入合作医疗者的手术费用按标准给予一定程度的优惠。

(八)报销工作全面启动,合作医疗政策得到了充分体现。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2004年2月1日正式启动。峪口镇于3月15日在全区率先第一次报销,之后全区在4月、6月、8月、10月分别进入报销阶段。各乡镇主管领导在报销日亲自到场,参与报销过程中政策解释、维持秩序,了解农民反映的问题。到2004年10月31日,我区17个乡镇、街道第四轮报销工作全部结束。全区共支付报销金额为511.3万元。门诊共报销5538人次,报销金额9.8万元;住院共报销6522人次,报销金额477.8万元(住院中解决大病5000元以上163人次,共报185.0万元);慢性病报销56人次,报销金额23.7万元。其中夏各庄镇马各庄村村民徐桂荣,自2004年7月19日至8月31日住院1个半月,共支付医药费9.5万元,结算中心共为其报回4万元,首户达到封顶线。农村合作医疗真正解决了患者的家庭困难,体现出了合作医疗制度的优越性,合作医疗资金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三、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参保农民期望值较高。

1、本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范围采用的是基本医疗保险有关规定,农民对不予报销部分思想准备不足,造成部分人员不理解。

2、为保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合理有效使用,本区患者住院实行定点医疗机构逐级转诊制,农民认为限制了自由选择医院的权利。版权所有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原则是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保“大病(住院)”的同时,兼顾“小病(门诊)”。部分农民抱怨门诊报销封顶线30元太低而体会不到报销的优越性。

(二)结算中心工作人员身兼多职,任务繁重。

1、乡镇政府受编制限制,工作人员身兼多职,不利于今后报销和资金、账目、票据等管理及统计报表、培训等工作。

2、乡镇政府相关工作人员任务繁重,把合作医疗工作做为额外工作来管理,使合作医疗管理中心统一部署的工作不能如期进行,对全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整体安排产生了影响。

(三)基层医疗卫生资源有待进一步激活。

1、由于各乡镇卫生院医疗环境相对较差,技术水平受到一定制约,而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不能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

2、医院的“转诊证明”具有很强的责任性,医务人员不能对患者提出的转诊要求给予满意答复,部分患者家属不理解,从而对合作医疗政策产生了不满情绪。

四、今后的具体措施和工作安排:

1、通过报销实例,继续加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力度和深度。让农民清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针对大病而设,根本原则就是防止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2、完善《定点医疗机构服务管理规范》。加强医疗机构管理,改善乡镇一级医疗机构的就医环境,及时有效的处理当地农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用优质低廉的医疗服务使农民受益,不断提高农民的满意度。

3、责成医疗机构将《北京市公费医疗、劳保医疗用药报销范围》和《北京市医疗保险》报销费用有关规定在医疗单位公示于众,让群众一目了然。

乡镇农业发展汇报篇5

经过五天紧张的学习,培训班今天就要结束了。这次培训,在时间比较紧、课程比较多的情况下,经过同志们的共同努力,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圆满成功!

通过培训学习,主要收获是和“一个掌握”。三个明确是,大家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如何干好统计工作。明确了作为一个合格的乡镇统计人员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基本素质,达到什么样的基本要求,怎样才能达到这个要求。明确了乡镇统计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方法。一个掌握是,基本掌握了各项统计的新业务、新知识,增强了做好乡镇统计工作的信心和决心。这是我们这次培训班的主要收获。

这次培训之所以取得圆满成功,是在坐的各位共同努力的结果。总的来看,这次培训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组织领导严密。为办好这次培训班,市局超前谋划,组织人员到各乡镇了解情况,特别是对参加培训人员的思想状况、知识结构、专业水平和岗位技能等进行了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培训实施方案,做了充分准备。培训过程中,市局精心组织,严格管理,安排专人靠上,严格点名制度,严肃课堂秩序,保证了各专业讲课的正常进行。在生活上,从领导到专门工作人员都全力以赴靠上,为大家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生活条件,使学员们住得安心、吃得放心、学得上心,确保整个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是授课人员准备充分,讲课水平较高。授课同志课前都查阅了大量资料,进行了调查研究,做到了精心备课;课堂上,能够结合实际,深入浅出地进行讲授;课外,还主动和学员进行交流,征求意见,解疑释惑,付出了辛勤劳动,表现出了很强的敬业精神。为了强化培训的效果,培训班采取了课堂讲授,集中讨论,上台发言交流,考试等多种形式,提高了培训的质量。

三是学员学习认真刻苦,态度端正。大家学习积极性非常高,都很珍惜这一难得的机会,铺下身子,甘当小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学习中。学习过程中,有不少老统计员像刘永岗、臧传让等同志,按时上课,虚心学习,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积极参与讨论,既当学生,又当老师,为大家做出了表率;有不少新同志,像王坤、徐晓蓉、宋淑波等学员,能够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本职工作,自觉地把学习、思考、研究、总结有机结合起来,学得扎扎实实,卓有成效;像杜国栋、管长江、郝金霞等同志,很注意相互交流,认真讨论,对不明白的问题,主动找到授课人员请教,达到了学有所得、学有所获的目的。总之,大家能够自觉遵守有关规章制度,服从管理,严格请销假制度,没有发生意外问题,表现出了高度的组织纪律性。我就不一一表扬了。可以说,同志们的刻苦认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纪律,是这次培训班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四是内容设置针对性强。本着“要精,要管用”的原则,这次培训班的内容设置都是乡镇街道统计员走上新的岗位应当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像国内生产总值报表、农业报表、工业报表、招商引资制表、固定资产投资报表、劳动情况报表等等,这些培训内容的针对性比较强,使大家利用所学,尽快进入角色,能够较快地担当起当前的各项工作。

这次培训班就要结束了,同志们即将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去。乡镇统计站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是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直接关怀下,应社会经济发展大潮而诞生的,市乡两级党委政府和各级统计部门都对她寄予了殷切厚望,各位在统计站工作的同志都肩负着光荣的的历史使命。为了我们的统计事业,为了我们统计站长远发展大计,针对今后的工作,在这里,我向大家特别是乡镇统计站负责同志提出“五勤”、“五多”的要求,只要大家认真按照这“五勤”、“五多”的要求去做,相信我们的乡镇(街道)统计站定会站得稳、叫得响、打得赢,成为乡镇(街道)党委政府一个响当当的机构,成为乡镇(街道)的经济社会信息中心,成为乡镇(街道)领导的重要耳目。这“五勤”、“五多”就是:

一、勤动口,多汇报。汇报是一门学问,有其独特的规律可循,掌握汇报工作的技巧和艺术,是统计员特别是统计负责人的基本功。请示汇报是与领导沟通的重要手段,是领导了解我们工作的重要途径,是领导掌握基层情况与动态的重要渠道,也是我们听取领导指示和意见、改进工作的重要方式。统计站是乡镇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手中掌握着大量的社会经济信息。要把我们掌握的大量社会经济信息变成领导手中的活情况,把我们的工作成绩变成印在领导脑中的影像,把我们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变成领导胸中的心事,就需要我们的统计站的统计员,特别是统计站的临时负责人,勤动口,多向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市统计局领导汇报,这样才能做到上下贯通,左右逢源。

在汇报方式上,主要分为六种:一是综合性汇报。这种汇报包括统计站的全面建设情况,主要应讲清楚全年、半年、季度或阶段内的工作思路、主要工作、主要成绩、经验体会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打算等等。二是专题性汇报。每干完一项工作或办完一件事情后,就把这项工作或这一件事的办理结果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三是提示性汇报。在座谈会或上级领导视察工作期间,想到了某一问题或看到了某一情况需要进行了解,要求就某事或某项工作作出汇报,这种汇报要严格按照领导所提出的问题,准确详细地说明情况。四是探索性汇报。对于拿不准、超前性的东西,需要及时向有关领导请示,征询领导的意见,寻求领导的支持。五是问题性汇报。对于我们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难题,要及时向领导汇报,让领导了解我们面临的问题,请领导帮助我们解决实际困难。六是经验性汇报。对于我们在统计实践中取得的先进经验以及在基层调研中发现的好经验好做法,要善于总结,形成文字,及时汇报,以便推广。

在向领导汇报时,大家还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定位要准确。在向领导汇报时自己要定好位,要注意自己的身份,注意汇报的口气,拿准汇报的角度;二是准备要充分。领导工作大都千头万绪,公务繁忙,我们在汇报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打好草稿,必要时形成书面汇报材料。汇报内容做到简明扼要,思路清晰。

二、勤动眼,多学习。有资料说,人所接收的信息有90%以上来源于眼睛,由此可见眼睛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上天赋予我们一双锐利的眼睛,就是要用于观察事物、学习知识的。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勤动我们的双眼,认真观察周围的经济社会现象,观察社会经济运行的状态,观察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通过这些宏观与微观的观察,积累大量的感性知识,就能对周围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个初步了解,积土成山,聚沙成塔,将来就能上升到理性认识。统计工作是一项对专业知识有相当要求的工作,统计知识也处于不断的更新之中,要适应统计工作的要求,就要加强日常学习,要勤动眼,多看。看什么、怎么看呢?

一要看“文”,就是看文字的东西。要看文件,深刻领会上级文件精神,在工作中不折不扣地执行;要看分析,看出分析的门道,学到分析的精髓,学到分析的写作技巧;要看报纸,了解国家政治经济形势和社会发展态势,在思想上不掉队。

二要看数,就是研究手中所掌握的统计数据。统计数据是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客观反映,数据中包含着丰富的信息。看数,就是要深入地研究统计数据,看出数据有什么涵义,看出数据反映了什么信息,看出数据反映了什么发展规律,看出数据背后隐藏着什么奥秘。

三要看图,就是看统计图形。图形是数据形象、直观的反映,有文字和表格无法替代的作用。看图要会看,弄懂柱型图、条型图、折线图、饼型图、散点图、雷达图、气泡图等等都表达了些什么信息?

四要看表,就是看各类统计、会计报表。看表要先看表的设计,这里面也有很多学问。一张好的表格可以把复杂的数据具体化、条理化,让人看着舒服,看着明白。再要看表中的数据,从中看出数据表达的含义,看出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看出数据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看出数据的来龙去脉。三是不能只看统计表,还要看会计表,统计的许多数据来源于会计的核算,要看懂会计报表,找出数据源头。

五要看影像,就是看教学录像、VCD等影像资料。影像资料形象具体,是大家学习的好途径,好方法,要充分利用。

六要看网络,就是要看因特网上有益的内容。作为一种前沿科技,因特网上的资料浩如烟海,对大家学习知识、查找资料十分有利,一定要充分利用网络这一优势加强学习。

七要看实际,就是看现场,看事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个好的现场,一个好的事例,都会给人以有益的借鉴和启示,可以让人少走弯路,促进工作的上档次、上水平。

总之,要通过看看出门道,丰富知识,积累经验,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提高我们的整体素质,提高我们统计服务的水平。

三、勤动腿,多调研。开学时我已经说过,要把我们的“死数字”变成“活情况”,就必须学会调研。要写出内容充实有参考价值的分析报告,坐在办公室闭门造车是不行的,编造出来的东西不但无益,反而有害。统计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我们不能只蹲在办公室汇总报表,就数论数,必须迈开双腿走出大门,去搞调查研究。到哪里调研呢?就是要去到基层去,到第一线去。

一要跑村庄。村是农村最基层的组织,要从那里了解农村的社会状况,了解农村三个文明建设情况,了解农业的生产情况与产业结构调整情况,了解农村政策的执行情况,了解农村工作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二要跑农户。农户是农村社会结构的最基本细胞,到农户座谈,可以了解到农村人口素质,可以了解到农民收入变化,可以听到农民的真实心声,这些都是各级领导所需要的第一手资料。

三要跑市场。市场是反映农村经济的“晴雨表”,到市场可以了解市场行情价格,观察农村市场的供求状况,了解农民的购买力,了解各种商品的流向及供求状况。现在是市场经济,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态势,通过认真观察深入思考是大有文章可作的。

四要跑机关事业单位。从机关事业单位可以了解职工人数增减,职工工资的变化,可以了解到职工的构成,可以了解职工的消费意向。

五要要跑企业。要时刻关注企业的经营状况,对企业的产品生产、资本运营、成本效益、投资扩建、经营环境等做到心中有数,积极总结企业经营中的经验,发现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要关注新企业、新个体户的发展,哪里新开工了个企业,是谁投资建设,什么建设进度,将生产什么东西,多大生产规模,都要一清而楚,及时按要求纳入统计范围。

通过到基层调研,把经济运行中的好的现象和存在的问题,把人民群众创造的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基层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都摸上来,写到分析报告中去,这样写出的统计分析报告在形式上灵活,在内容上充实,在语言上生动,在观点上鲜明。

乡镇(街道)统计员不但要在本乡镇(街道)跑,还要走出去跑,向上跑。要注意周围乡镇、县市的情况,定期走出去学习交流,借鉴别人的经验,找出自己的不足,改进我们的工作。要勤跑市局,加强与市局的联系,及时听取市局领导对乡镇(街道)统计站工作的指示,了解全市统计工作动态。

四、勤动脑,多思考。大脑越用越发达,不用则退化,相信大家都有体会。多想出智慧,勤思能创新。可以说,思考是人类向科学进军的先导,是探索大自然秘密的侦察兵,是创造发明之花的阳光雨露,是攀登科学顶峰的阶梯。思考要有强烈的志趣,雄厚的文化基础知识,明确的目标,入迷的精神,科学的方法。我相信,只要大家努力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不断培养和发展自己的思考能力,把我们所有听到的、看到的、获取的各种资料、信息、素材都放在大脑中进行整理加工,深入思考,形成对我们有用的东西,必然会提高我们分析能力与判断能力。

在工作中要开动脑筋,要善于把得到的杂乱无章的信息进行精加工。精加工就是把大量资料、信息去芜存菁、整理归纳的过程,是进行深入思考的基础。接收的信息如不及时加工整理形成自己的知识印在脑海里,就会很快淡忘,学习的效果会大打折扣。要善于对信息进行深加工。经精加工以后的信息变成了我们的知识,但这知识是表面的、感性的,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反复思考,理清思路,纵比横看,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挖掘出现象背后所包含的深层次问题,找出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总结出工作中的经验,得出有价值的结论或者提出探索性的建议,提高统计分析报告的含金量。

五、勤动手,多练习。俗话说的好:“眼经不如手经,手经不如常拨弄”。所以大家一定要勤动双手,多多练习。

一要勤动手写。统计分析是统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多角度、全方位地反映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情况,是统计服务的高级阶段。乡镇、街道的统计员与基层接触多,掌握着大量的基层经济社会信息和工作经验,这些只能通过统计分析报告才能体现出来,如果不动手写出来终究是空的。我们所有的统计人员,特别是统计站的负责同志,说到家也是个统计员,不能当甩手掌柜,要带头动手写分析、写汇报,及时反映乡镇、街道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当然,万事开头难,乍写统计分析大家可能有一定难度,但只要我们发扬“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勤动手多练习,写作水平就会提高很快,不远的将来一定能够写出有深度、有高度又有广度的优质分析报告,打出我们的金牌产品。

二要勤动手办。实践出真知,大家都要勤办事,多实践,在办事过程中人得到锻炼,知识得到丰富,能力得到提高,使大家成为多面手。要会办事,办好事,就是急领导所急,想领导所想,做到优质服务,超前服务。要学会办事,讲究办事的技巧与方法,干好统计站的事务性工作;要学会办会,组织好各次会议;要会办文,熟悉公文的格式与收发规定、写作方法;要会管理,管理好所辖区域内的统计人员,管理好单位的文书档案,管理好单位的资金财物;要会协调,协调好统计站与其他部门、与企业、与村庄的关系,能对他们的统计工作进行指挥调度。

三要勤动手练。电脑现在已经成为统计工作的必备工具,电脑的使用关键在于熟悉,熟能生巧。乡镇、街道的统计员必须抛弃畏难思想,边干边学,边学边干,尽快掌握电脑的基本知识,熟练操作电脑,应用电脑。要练打字,今后所有的写作都用电脑来承担;要练数字输入,能熟练地录入各种报表;要练程序应用,掌握操作系统、字处理、电子表格、网页制作、统计应用程序的使用方法。这样就能提高数据的准确性,提高大家的工作效率,把大家从繁琐的数字计算和手写中解放出来,腾出时间去搞学习、搞调研。

另外,大家在讨论中提出了很多好建议,这些建议和问题将集中进行研究,再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

乡镇农业发展汇报篇6

1.统计数据来源按照统计法要求,农业农村经济统计数据资料应来源于基层,即起报单位顺序是,村民小组—村民委员会—乡镇—统计局。农业局的作用主要是对37个乡镇上报表进行审核、统计分析及数据上报。一审看是否完成计划任务;二审看与上年比较单产、总产是否增减幅过高或过低,与实际情况不符就必须协调调整。涉及到州、市粮食目标任务,有了州下达大、小春计划,才能按计划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在下达计划时,除了总产量外,必须要考虑主要粮食作物的几个指标,如大春水稻面积,马铃薯、玉米产量,小春麦类(大、小麦)面积、产量,晚秋粮食计划等。最后由统计局、农业局共同审核、汇总,然后将全市汇总数(粮食产量)及分析材料报市领导审批后,才能分别上报各自主管部门。17个县市汇总统计数据最后由州相关部门上报省级主管部门,省级主管部门再按相关规定报省政府、农业部。

2.统计工作现状(1)统计队伍不稳定由于个别乡镇领导对统计工作重视不够,配备专业统计员少,多数为办公室人员来兼职,并且经常更换人员,造成了一是报表时间不及时,二是报表质量差。由于农经统计工作事情多,报酬低,无前途,大部份人员都调到乡镇经济发展办、社事办、新农合办、农推中心等部门,此项工作没有专职人员干,每次开会培训是一个人,做报表又是另外一个人,统计人员随意变动,无固定的统计人员,收集数据困难。(2)办公条件差目前全市进行现代化办公的乡镇较少,多数乡镇都仍是以手工抄写、汇总的方式。(3)没有工作经费,难以开展工作在以注重改革创新、立项目、争资金为主要工作的今天,农经统计这种日常性工作平时无人重视,工作经费财政无预算,导致农经统计的一些基础工作无法正常开展。比如“农村入户调查”工作,我们在全市按随机抽样出的60户农户,要求所选农户要将平时的收支分门别类地做好记录,每季度需要对所有数据进行收集汇总。这些老百姓总不能“白帮忙”,就算不给他们务工补助,但笔墨钱也该给这些农户吧。钱从何来,乡镇不管,村社不能筹,市里不安排,农经项目又没有,导致工作难以开展。为了完成每年的农村经济统计年报工作,县里每年要对业务人员进行培训,印刷报表,所需经费都是农业局自己想办法解决。(4)领导左右数据,导致真实性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和个体工商户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规定,如实提供统计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公民有义务如实提供国家统计调查所需的情况。”然而,目前农经统计工作有的地方迟报、乱报乃至不报的现象时有发生。上报的数据,前后不衔接,逻辑性不强,真实性较差,参考价值不高。年终以数据作为考评依据,有些地方出现“官出数据,领导定数据”的现象,从上到下,下指标、定任务,一级一级地向下分解,到年终总是超额完成,皆大欢喜。有些统计人员怕打击报复、怕穿“小鞋”,无可奈何随它去,只好不坚持原则,听之任之,“随波逐流”,领导要什么样的数据,就统计成什么样的数据,导致统计数据随意性较大。

二、加强农业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1.争取领导重视与支持各级政府领导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建议建立农村经济统计联席会议制度,落实各部门的责任。农经统计工作量大,涉及面广,技术性强,时间较紧。因此,各级领导必须在人力、时间和经费上给予支持,尊重统计人员的劳动成果,统计数据一旦汇总认定后,各级领导不能人为任意修改,以维护统计法的尊严。

2.建立以乡镇为中心的基层统计网络,加强和规范农村基层统计加强基层统计基础工作建设,事关农村统计发展的全局,是维护统计信誉的关键环节,也是切实履行统计调查职能的重要措施。基层基础不牢靠,统计调查就失去了准确、可靠、权威的基础;数据不准,其它就更无从谈起。只有搞好基层统计工作,数据质量才能从源头上得到保证,才能搞好优质服务,树立起统计调查的权威。“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寓意统计调查事业的根基在于基层,基层工作不扎实、不牢固,统计大厦就不稳固。“标本兼治,治标必先治本”,再好的统计方法和制度若没有精干的统计人员去实施、没有一个好的管理体制作保证,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乡、村统计是农村统计的基础和数据源头。随着中央提出的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小康社会以来,各级党政和社会各界对农村统计数据和信息的需求量大大增加,要求也大大提高。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紧紧抓住乡镇统计的薄弱环节,切实加强和规范农村基层统计基础建设。(1)建立健全乡镇统计站建设乡镇统计站管理机制必须要有所创新,以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因此,我们应该首先让乡镇统计站完全恢复建制,定人定编,配备专职统计员,可由市统计局统一招考,也可以试行聘用制,但必须保持相对稳定。村级应聘用辅助统计员,由乡镇统计站负责管理,经济上直接给予补贴。(2)积极争取统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可根据各乡镇前两年的平均统计经费开支,结合当地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合理核定一个保底额作为专项统计经费,尽可能从工作环境、生活待遇、办公条件等方面改善基层统计工作的条件。并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做到奖惩分明,以调动乡镇统计人员的积极性。(3)加强基层统计培训。农业农村经济统计要从以全面统计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抽样调查为主的统计方法,这就对乡镇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必须组织农村基层统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学习统计专业知识。要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多种机会,搞好乡镇统计人员的上岗培训和专业培训,重点要抓好农村社会经济统计基础知识、理论和基本技能、先进的统计理论与方法、农村统计报表制度、计算机应用和统计法相关知识的培训,并通过考试和考核,实行上岗证制度,使选配人员达到任职资格和条件,努力打造一支政治上强、业务上精、作风上硬的统计队伍。(4)加快乡镇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统计科学技术是创新的动力,是实现统计工作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乡镇统计站应配备专用计算机,建立专用传输网络,用好用活计算机;要开发研制统一平台下的农村统计调查数据处理系统,实现网络环境下的数据处理、数据管理和信息服务;在此基础上,要充分利用创建数据库的时机,逐步实现常规统计报表业务处理与数据通信、数据管理、统计信息咨询服务等环节的一体化作业,把乡镇统计站建设成为乡镇社会经济信息中心。

3.完善体制机制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统计制度不断完善,要恢复农经统计机构、人员要逐步加强,要建立比较完善的县、乡、村三级统计网络体系,使统计工作机构建全,人员落实。各乡镇、村要定岗定员,指定一名精通业务的人员负责农经统计工作,人员固定,不能随意变动。

4.认真落实统计制度,认真开展记帐户或调查户的统计调查工作统计数据的准确真实与否,主要是看记帐户或调查户代表性的强弱。因此,选好记帐户或调查户是统计工作的基础。选择记帐户或调查户,不能人为确定,必须采取科学的方法,遵循随机原则抽选。落实误工报酬,为了调动村级调查人员和记帐户的积极性,各级政府要安排专项资金,给予他们误工补助,以便统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5.明确抽样调查在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统计方法制度中的主体地位近些年来,虽然我们对农业农村经济统计的方法进行了一些变革,但是,和农村社会政治体制改革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相比较,相对来说农业农村经济统计变革比较滞后,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深化。我国国家统计局很早之前就已经将周期性普查作为基础,抽样调查作为主题,典型调查以及重点调查作为辅助的统计调查方法制度改革的方略。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农业农村经济统计制度实际操作中,全面统计还是占有绝对的比重。所以,我们对农业农村经济统计方法进行改革,除了普查之外,在我们的统计报表制度中,我们必须要尽最大可能的少用或者不用全面统计的方法,从而将抽样调查在整个农业农村经济统计方法制度中的主体地位进行确立。根据市府文件精神,今后,我市大、小春粮食产量数据上报前必须通过市农业局质量评估小组认证和评估,与市统计局共同确认签字后,才能报送市数据质量审核评估领导小组审批,数据才能生效上报。因此应做好以下工作:(1)农村抽样调查户农产品抽样调查这项工作市政府已确定,由抽中乡镇的农技站长来完成,但我们统计要督促、检查其台账和上报时间、质量。(2)各乡镇主要农产品的抽样调查今后这项工作是农业局的长期工作,也是我们评估粮食产量的重要依据。

乡镇农业发展汇报篇7

一、统一认识

此次农业人口调查是我区区划调整后一次全区性、大规模的特定人口调查。通过调查,旨在了解我区目前农业人口的分布、变动、构成、流动以及居住等方面的信息,反映当前全区农业人口的基本情况,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二、加强领导

成立区农业人口调查领导小组,由同志任组长,同志任副组长,同志任常务副组长。区政府办、区财政局、区民政局、区农林水利局、区计生局、区统计局、区公安分局、区征地办和各街道(乡、镇)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区统计局),由胡艳苹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本次农业人口调查的组织协调工作。

各街道(乡、镇)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根据要求成立以行政正职任组长的领导机构,抽调精干力量组建工作机构。各村(包括全区各含农业人口社区,下同)也须成立农业人口调查办公室。

三、明确要求

(一)调查内容。包括人口以及住户的基本情况、迁移流动、婚育、就业等方面的内容。

(二)调查时点。此次调查的时点为2012年月1日0时。

(三)调查对象。2012年月1日0时户籍在我区的农业人口(包括挂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其他户籍人口)。

(四)调查方法。按户籍所在地入户登记调查,村民小组公示,村、街道(乡、镇)逐级把关上报,区统计局负责数据处理、汇总及分析的方式进行。全区各村组织调查员入户登记调查并要求户主签字确认。上户调查后,各村民小组将本组各户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公示无异议后,各村民小组将调查表上报至村进行村级资料审核汇总,再由各村上报至所属街道(乡、镇)。各街道(乡、镇)要根据公安部门提供的农业人口户籍资料和计生部门提供的农业人口生育及半边户情况资料进行比对、审核,汇总后上报至区统计局。

(五)调查流程。本次调查至2012年3月上旬结束。全程分为四个阶段:

1、组织发动阶段(2月1日—2月6日):主要是制订工作计划、拟定调查方案、组建领导机构、落实调查经费,开展数据处理准备及宣传发动工作。

2、登记复查阶段(2月7日—2月27日):由村组织调查员开展入户登记,收集、整理和审核调查表后,各村民小组公示调查结果,区农业人口调查办公室组织开展复查。

3、数据审查、处理和资料汇总阶段(2月28日—3月10日):村、街道(乡、镇)逐级手工汇总调查表上报,区统计局对上报调查表进行审核、编码、录入、汇总以及数据质量检查。

4、成果公布和修订及利用阶段(3月11日—3月15日):对汇总资料主要数据进行公布,编印调查资料,开展分析研究并建立调查数据库。

四、组建队伍

区农业人口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抽调10名工作人员,区公安分局至少明确1人参与领导小组办公室整个调查活动。各街道(乡、镇)至少要明确5名工作人员专门负责此项工作。各村要保证6名政治过硬、熟悉村情、身体健康的调查员。

区农业人口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分阶段组织各街道(乡、镇)和村进行业务培训,并加强督促检查、指导工作。

五、落实责任

明确区农业人口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各成员单位以及各村职责,确保任务到人,责任到岗。

区农业人口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农业人口调查具体事项的落实、日常调度以及调查业务的培训指导和数据质量督查。

区政府办:负责农业人口调大事项的协调和督查,完成区农业人口调查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任务。

区财政局:保证调查专项经费及时到位,完成区农业人口调查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任务。

区民政局:负责提供行政区划变动等方面资料,完成区农业人口调查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任务。

区农林水利局:负责提供我区农村分布和农业人口的基本情况等资料,完成区农业人口调查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任务。

区人口计生局:负责提供全区农业人口生育及半边户情况、审核调查对象生育情况、人口变动情况等方面资料,完成区农业人口调查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任务。

区统计局:具体负责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和调查工作的组织协调,对数据进行汇总处理及开发利用,完成区农业人口调查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任务。

区征地办:负责提供我区农村拆迁情况和拆迁政策等资料,完成区农业人口调查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任务。

区公安分局:负责提供全区农业人口户籍资料,配合进行摸底、现场登记及资料比对工作,完成区农业人口调查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任务。

街道(乡、镇):负责辖区内调查工作的组织、协调、督查、指导以及辖区内农业人口情况的审核汇总工作,完成区农业人口调查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任务。

村:负责调查工作的入户调查及本村调查表的审核汇总和各组公示情况的督促指导,完成上级农业人口调查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任务。

乡镇农业发展汇报篇8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开展以送戏、送电影下乡和群众自办综合性文体活动为中心内容的系列文化活动,努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促进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从而切实解决广大农民看戏、看电影难和农村文化活动匮乏的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进一步促进和谐农村建设。

二、总体要求

按照“搞好延伸、讲求实效、提高水平、体现特色”的原则,加强县、乡(镇)协调配合,精心策划、部署,着力抓好落实。通过抓三项活动,组织和建设好一支稳定的为民服务的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创作、编排一批具有本县特色的文艺节目,使农民欣赏到优质文化产品,使我县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更上一层楼。

三、目标任务

(一)送电影下乡活动:由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制定放映计划,组织放映队伍,确保放映质量,做到安全放映。全县每个行政村每年放映不少于12场。每所农村义务教育中小学校放映不少于4场。全县基本任务数为1261场,其中农村义务教育中小学校为385场。

(二)送戏下乡活动:由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确定演出内容和安排时间,各乡镇(场)安排演出地点,全县10个乡(镇),每个乡镇每年不少于6场,全县基本任务数为60场。参加演出的文艺团体必须具备相关机构认证的文艺演出资质,节目由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负责审查,确保节目质量,未经审查的节目不得参与送戏下乡演出。

(三)各乡(镇)组织举办群众性文体活动。各乡(镇)都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因陋就简,因地制宜组织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系列群众文体活动。全县10个乡(镇),每个乡(镇)每年不少于6场,全县基本任务数为60场,其中为保护和传承好《西河戏》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各乡(镇)必须安排由县西河戏协会组织的《西河戏》2场。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成立活动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副县长吴伟清任组长,县文体局局长夏茂臣任副组长,文体局分管副局长及各乡(镇)分管副乡(镇)长为成员。各乡(镇)相应地成立领导小组,各乡(镇)要将该项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工作议程,进行研究、部署,制定好实施方案,编制好活动经费预算。

乡镇农业发展汇报篇9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国县各有关规划,按照以人为本、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分期实施原则,扎实推进我县农村自来水工程规划工作。通过科学规划编制农村自来水工程,促进我县农村自来水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配置,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保障我县城乡供水安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二、工作任务

通过资料收集和调查研究,摸清我县规划范围内的人口分布、水资源状况、自来水工程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按照新时期城乡“三化”统筹和城乡供水一体化的要求,明确自来水工程建设的目标和主要任务,研究并提出总体思路布局与实施意见,为县政府研究部署农村自来水工程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并在年10月底以前完成我县农村自来水工程规划报告编制。

三、编制内容和责任分工

1、基础资料收集调查。资料收集内容主要包括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状况、自来水工程现状等其他有关资料(含-2020年各种规划报告)。

责任分工具体如下:

各乡镇和县城建局负责按附表一格式收集调查年县城自来水和农村自来水供给基本状况;

县发改委提供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县统计局提供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县国土局提供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县水利局提供县水资源综合规划和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

县环保局提供县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

县城建局城市饮用水供水设施改造和建设规划和县总体规划;

县扶贫和移民办提供县农村扶贫开发规划和县移民搬迁规划;

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提供县工业园区等园区建设规划;

县委农工部提供新农村建设规划;

县卫生局和疾控中心提供年城市和农村自来水工程水质检测结果汇总材料;

县教育局提供年各学校基本情况汇总材料;

县财政局负责解决编制工作经费;

各乡镇提供乡镇总体规划;

县水利局还负责其它一些基础资料收集调查。

本次规划现状水平年为年。各收集调查的资料于年3月底汇总到县水利局。

2、规划编制。按发改农经字[]46号文件及县级农村自来水工程规划报告编写提纲要求编制。

责任分工:由县水利局会同发改委组织编制,各乡镇和有关部门做好配合。

四、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健全机构。

我县成立以县政府县长为组长,副县长为常务副组长,主任、局长为副组长,县委农工部、财政局、城建局、卫生局、国土局、工信局、环保局、教育局、农粮局、林业局、扶贫和移民办、统计局、疾控中心等部门负责人,各乡镇人民政府乡镇长,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为成员的规划编制领导小组,负责农村自来水规划编制领导和组织协调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水利局,由县水利局局长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2、创新思路,健全机制。

根据政府引导、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用水户参与的新思路,切实加强政府引导,研究制定农村自来水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加强农村自来水工程运行管理,建立切实有效的运行管理机制,保障工程的良性运行和持续发展。

3、统筹兼顾,优化整合。

要根据城乡“三化”统筹和城乡供水一体化的要求,给本地区的农村人口分布、水资源条件等实际情况,以及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立足当前,兼顾长远。整合农村饮水安全十二五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城镇发展规划、移民搬迁规划等有关规划,统筹水源和人口分布,确定农村自来水工程覆盖县、乡、村的供水范围,推行“一县一网、一乡一网、多乡一网”等区域性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

4、明确分工,密切配合。

由县水利局会同发改委组织编制,各有关部门和乡镇配合,按照上级要求及时完成规划的编制工作。为方便协调,各有关单位要指定专人负责,并于3月10日前报人员名单到领导小组办公室。

乡镇农业发展汇报篇10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农民自愿出资出劳为基础,以政府奖补资金为引导,坚持部门扶持、社会捐赠、村组自筹和农民筹资筹劳相结合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投入新机制,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农村社会进步。

(二)基本原则。一是民主决策,筹补结合。必须尊重民意,以村民民主决策、自愿出资出劳为前提,政府给予奖励补助,使政府投入和农民出资出劳相结合,共同推进公益事业建设进程。二是直接受益,注重实效。必须重点支持农民需求最迫切、反映最强烈、利益最直接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项目,适当向贫困村倾斜,切实提高项目效用。三是整合资金,形成合力。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以财政奖补机制为平台,加大涉农资金的整合力度,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和其他相关资金统筹安排,捆绑使用,形成合力。四是规范管理,阳光操作。建立健全各项制度,确保筹资筹劳方案的制定、村民议事过程、政府奖补项目的申请、资金和劳务使用管理公开透明、公平公正,把好事办好,接受群众监督。

二、奖补范围和标准

(一)奖补范围。奖补对象以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为基础,主要包括与村民生产生活有密切相关的设施和项目:目前支农资金未覆盖的村内水渠(灌溉区支渠以下的斗渠、毛渠)、堰塘、桥涵、机电井、小型提灌或排灌站等小型水利设施,村内道路(行政村到自然村或居民点)和户外村内环卫设施、植树造林、村容村貌改造等村级公益事业建设。

超过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意见》(鲁政办发〔2006〕23号)筹资筹劳标准,举债兴办的村内公益事业建设项目,不得列入奖补范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要与现有支农项目的政策相衔接,既要防止已建成的一事一议村级公益事业项目出现奖补遗漏和空白,也要防止重复补助和奖励。

(二)奖补标准。按照村民筹资筹劳(折款)总额40%予以奖补,奖补资金原则上由省、市、县三级分别承担。奖补资金分两次拨付,村民完成筹资筹劳资金交存本乡镇(街道)“会计核算中心”后,原则上财政预拨50%的奖补资金,剩余资金在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办理结算,多退少补。

三、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对象和标准

(一)筹资筹劳对象。即筹资对象为本村户籍在册人口或所议项目受益人口;筹劳对象为本村户籍在册人口中年满18周岁至60周岁的男性和年满18周岁至55周岁的女性。

(二)筹资筹劳标准。实行上限控制,筹资标准为非劳动力年龄段每人每年不得超过15元,严禁违反规定向非劳动力筹劳;每个农村劳动力每年筹劳不得超过10个标准工日。

(三)以资代劳标准。农村劳动力因故不能出工,自愿以资代劳的,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经村民委员会批准后,可以资代劳,以资代劳工日值计算标准,以县为单位,不得超过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日平均值。报经市减负办审批,我县今年筹劳折算资金标准统一按每个工日值17.7元计算。非本人自愿,不得强迫农民以资代劳。

(四)减免对象。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由当事人提出申请,经申报符合规定的,给予减免:

1、家庭确有困难,不能承担或者不能完全承担任务的农户可以申请减免筹资;

2、因病、伤残或者其他原因不能承担或不能完全承担的村民可以申请减免筹劳。

四、一事一议奖补工作程序

按照先批后建、自下而上、先筹后补的原则,以村为单位申报、乡镇(街道)审查、县级审核汇总的原则进行。具体程序如下:

(一)项目建设

1、项目规划。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结合农村建设具体规划和农村公益事业现状,按照统筹规划、量力而行的要求,科学制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规划,建立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库,优先发展农民需求最迫切、反映最强烈、利益最直接、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作用最大的项目,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进程。

2、项目申报。村民委员会按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规定,在完成提出项目、议事表决、审批备案、筹资筹劳、专户储存等程序后,将以下材料上报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省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申报表》(附件1);村民代表会议一事一议表决签字记录;项目规划设计报告;项目筹资筹劳和组织实施方案;项目报告和工程预算方案;村民筹资筹劳银行存款对帐单等。

3、项目审核。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根据一事一议项目规划要求和村内公益事业建设需要,组织乡镇(街道)财政所、经管站按照职责分工,对村级申报项目的合规性、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初审,经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初审同意后,报县财政局和农业局进行复审。

4、项目审批。县财政局、农业局对乡镇(街道)上报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项目进行审核汇总后批复。

5、项目实施。经批准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由村民委员会负责实施。村民委员会应成立3-5人的村民监督小组或理财小组,具体负责对项目进行全程监督。对专业技术性强、安全性要求高的项目,由乡镇(街道)配合村民委员会,对项目的设计、施工及安全进行全程监督。除特殊情况外,“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每村每年只能开展一次。属于跨年度“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项目,可跨年度施工,但建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可采取分段决算,即以年度为时段,一年一决算并公布或实行一次性决算,待项目全部竣工后再决算公布,但不得超过3年。

6、项目验收。县财政局、农业局统一组织,通过“回头看”的形式,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进行考核验收,具体工作由乡镇(街道)负责实施。县财政和农业等部门对乡镇(街道)验收结果进行抽查。验收过程必须有村民委员会干部、村民代表和受益群众代表全程参与。验收报告及项目竣工情况汇总后,报县财政局和农业局备案。

(二)奖补资金的申请

1、村民委员会提出奖补资金申请,填报《省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申请表》,并附报《省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申报表》、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项目预算方案、省减轻农民负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监制的省村级筹资筹劳专用票据存根、村民所筹资金专户存储的证明。

2、乡镇(街道)财政所、经管站要对各村申报项目的合规性、可行性、有效性进行审查,主要查验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是否规范,是否严格执行报经批准的筹资筹劳方案,所筹资金是否真实。审核合格后,由乡镇(街道)汇总上报县财政局和农业局,并附报《省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申请汇总表》(附件3-1、3-2)。

(三)奖补资金拨补

财政奖补资金由县财政局统一管理,直接拨付到承担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村集体帐户。使用奖补资金,村委会需填制《省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申领表》(附件2)。

五、建立健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监管制度

1、建立财务公开制度。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建设的内容、村民筹资筹劳的数额、招投情况、社会捐赠、乡村投入、奖补金额及其使用情况等,村民理财小组和村民代表进行全程监督。建立公开公示制度,纳入村务公开范围,全面接受社会和农民群众监督,村民一事一议筹补资金要实行专帐核算,纳入本乡镇(街道)农经站(核算中心)管理。

2、建立档案制度。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会议记录、村民签字表、筹资筹劳方案、奖补申请表、项目投标文案、施工合同、项目建设预决算书、项目建设前后图片、映像、竣工验收报告等相关原始材料一式四份汇总归档,县农民负担监督部门、县财政局、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委会各留一份。

3、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县财政局和农业局负责奖补资金的监督和管理。奖补资金实行分级负责、县级报账、专款专用的管理方式。县财政局负责编报奖补资金的年度预算,对奖补资金使用全程监管;县农业局负责根据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情况,编报年度项目计划,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截留、挪用、时延兑现一事一议奖补资金。对弄虚作假、骗取补助资金等行为,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追究当事人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4、健全完善村级公益设施管护制度。凡是通过一事一议途径形成的工程项目,必须明确管护责任,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谁养护”的原则,明确责任主体,建立管护模式和管护目标,落实管护经费,逐步建立村级公益设施管护网络,切实加强公益项目的后续管理。

六、加强组织领导,搞好协调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