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的十大基本思想观念十篇

时间:2023-06-15 17:40:12

化学的十大基本思想观念

化学的十大基本思想观念篇1

新时期,我们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恢复和确立,党的一系列新的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和贯彻,都是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为突破口的。思想解放的闸门一旦打开,就在人民群众中迸发出巨大的智慧和力量。30年来的改革开放创新实践,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历史任务。在新的起点上,要顺利完成这个历史任务,关键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

马列主义、思想是我们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指导思想,但它也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不同的形势任务下,以巨大的理论勇气,既不丢掉老祖宗,又打破常规说新话,分别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也是解放思想的重大成果。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继续坚持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科学发展观,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深刻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了新的发展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实践,得到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热烈响应和拥护。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

解放思想是进一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以解放思想为武器,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整体推进,取得了重大成就,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新的形势给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课题,完成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新任务,要求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继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才能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解放思想要自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解放思想要坚持正确的方向。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根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否则,就会误入歧途。我们要在深化对世情、国情、党情的科学认识中解放思想,在认的十七大提出的目标、任务中解放思想,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更好地掌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解放思想要突破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体制上的旧观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在党的基本纲领指引下,取得了巨大成就,并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一系列制度。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体制的改革相适应,新的思想观念逐步深入人心。党的十七大进一步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纲领,提出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体制改革的任务,指明了体制改革的方向。比如:在经济体制改革上,既要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既要拓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又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政治体制改革上,既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又要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坚持依法治国方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在文化体制改革上,既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又要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传播手段、体制机制创新,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在社会体制改革上,既要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又要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既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又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我们要树立与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体制改革要求相适应的新观念,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解放思想要突破不合时宜的思维定式

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只有思想解放了,行动才会自觉有力。实践不断发展,认识要与时俱进,观念也要敢破敢立。要敢于破除不合时宜的旧理念、旧观念、旧意识,树立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观念、新意识。比如,要按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树立创新发展理念,树立建设生态文明、优先发展教育、扩大就业、全民国防等观念;按照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求,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念;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求,树立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理念。党员干部还要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要求,进一步增强党员意识、忧患意识、公仆意识,等等。

化学的十大基本思想观念篇2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关于组织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全党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理论局组织编写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党员干部读本)》(以下简称《十讲》)。这本书作为广大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读物,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提供了一个范本。

第一,深刻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指导意义,特别强调了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性。《十讲》的第一讲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后,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一国到多国、由初步探索到不断深化的发展,社会主义的命运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息息相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样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密不可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团结带领人民不断书写改革开放历史新篇章。这一重要论述,不仅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有着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十讲》的最后一讲特别指出,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精神支柱和安身立命之本。近年来,部分党员干部中出现的不信马列信鬼神、不讲公德图私利,究其根本原因,还是理想渺茫、信仰动摇。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看家本领,就是要求党员干部下气力打牢自己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根底,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不动摇,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第二,紧紧围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充分揭示了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立场观点方法的哲学底蕴。《十讲》不是像一般哲学教科书那样按部就班地讲授哲学原理,而是紧紧围绕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重点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主要方面,比如世界统一于物质、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基本的原则;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永恒发展的,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和处理问题,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观点和根本工作路线;价值是人的活动的内在尺度,正确的价值观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真理与价值的统一是我们实际工作的基本原则;等等。这些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系。在此基础上突出强调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的思想路线;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立场,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的工作路线;独立自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的政治态度。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重要的成果,是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立场观点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不仅包括哲学概念的推演,而且包括哲学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包括实践经验的哲学概括。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的就是要掌握贯穿于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活动的这些立场观点方法,并从中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真谛。

第三,注重加强科学性与学术性结合、理论性与可读性的统一,提供了新时期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优秀范本。近年来,编写并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的书不能说少,但是真正让广大干部群众喜欢的不是很多,而《十讲》却给人一种难得的新鲜感,它力求用简洁质朴的话语讲深刻的道理,增强了可读性,方便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阅读。说起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当年艾思奇写的《大众哲学》曾经开了先河。之后,通过《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更是树立了典范。后来,许多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进程作出重要贡献。《十讲》集中了很多人的智慧,是新形势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一种新的尝试。这本书将哲学理论研究和哲学通俗读物写作结合起来,为在更高层次上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树立了榜样。

(据《光明日报》,作者为北京大学教授)

化学的十大基本思想观念篇3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起着推动作用。创新的理论之所以新,关键就在于它借助社会实践的平台,以实践为根本动力和出发点,提出不同于以往理论的新概念、新思想和新观点。党的理论要想保持强大而旺盛的生命力,就必须要以实践的创新为基础,在实践基础上提出创新的理论,用发展的观点指导发展的实践。从党的十二大到党的十七大,党的指导思想理论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一直深刻地体现着实践性的本质特征,无不是改革开放以来伟大历史实践的凝结。邓小平同志一直坚持群众路线,尊重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在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十五大期间,形成并提出了邓小平理论,从此开辟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也将这一科学理论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高度。十五大之后,同志结合新时期的国内外发展形势和实践经验,创造性地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理论思想,同时还注人了“与时俱进”这一新的思想内涵。十六大以来,同志结合新时期的社会实践,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十七大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新的社会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可见,任何理论都是实践的经验总结。实践既是理论认识的来源,又是理论发展的不竭动力;实践既是理论的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又是检验理论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任何脱离实践的理论,犹如一口枯井,了无生趣,自然也就没有生命力。同的主题要求,因此需要人们对此作出准确的判断和科学的回答,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结合当时的时展需要作了重要报告,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从而实现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十五大正式将邓小平理论写进,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如何长期保持党的执政地位等问题,这些都是时代赋予我们党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十六大以来,同志结合时代特征,提出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历史课题,提高了党的执政能力,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十七大以来,同志牢牢把握时代特征,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实现了社会经济从快速增长到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时代性

任何的理论和实践都是在时代的历史背景产生和发展的。当然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指导思想,也都有它赖以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时代要求,并科学地反映其发展方向。任何离开时代背景的理论和真理,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列宁曾说过:“只有了解了某一时代的基本特征,才能在这一基础上去考虑这个国家或那个国家的更具体的特点。”「l]每个时代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必然有着不同的主题要求,因此需要人们对此作出准确的判断和科学的回答,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结合当时的时展需要作了重要报告,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从而实现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十五大正式将邓小平理论写进,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如何长期保持党的执政地位等问题,这些都是时代赋予我们党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十六大以来,同志结合时代特征,提出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历史课题,提高了党的执政能力,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十七大以来,同志牢牢把握时代特征,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实现了社会经济从快速增长到又好又快地发展。

三、人民性

人民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伟大变革力量,其主体地位始终贯穿于党的指导思想理论创新之中,具有人民性的特征。从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理论提出的改革开放,其核心是要让人民满意;然后到十六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中国共产党始终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再到十七大科学发展观,提出坚持以人为本,这些都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最前面,始终为人民谋利益。“”结束后,邓小平指出:“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讲,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结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z]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著名论断,把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之一,从社会价值取向的角度对社会主义条件下党的根本宗旨进行了更加明确地阐释。十七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人,把“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其实质就是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进行新的提升。尤其是在科学发展观中,更是把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其理论的核心内容。这样保障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各种利益,充分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证明它不单纯是一种简单的理论原则。坚持这个理论体系,就要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3〕。

四、继承性

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七大的召开,每一历史阶段都是在马列主义、思想的理论指导下不断地继承和发展,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在此基础上还要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理论创新所要追求的是对客观存在的真理科学的分析,认真学习新知识、新认识,对实践经验进行新总结、新概括。理论创新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联系的观点,要具有“扬弃”精神,要批判性地继承前人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是普遍联系和发展的,理论创新也是如此。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我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对包含着一连串互相衔接的发展过程的阐明”[#]。只有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才能使理论创新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后,中国共产党就一直坚持这条道路。党的十五大指出,由于“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我们党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党的十六大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就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讲科学发展观等新的理论时也指出:“它们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历史的实践证明,没有继承,也就没有创新。一切科学理论的发展,都继承了人类社会的历史文化。离开前人或他人理论知识的积累,就不能准确把握和理解,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和取向。

五、民族性

党的思想理论创新发展体现了民族性,主要是因为其扎根于中华民族的沃土之中,着力解决中国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复兴问题,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充分显示了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所以,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理论也都是不可能离开民族性而谈发展,当然也不会脱离孕育我们生长的民族土壤。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我们的民族理论相结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但符合我们国家民族发展需要,而且还能体现我们国家的民族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呈现出来的蓬勃的生命力,同样也是因为遵循民族性的基本特征,能紧密地联系中国的具体民情,能够适应中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的要求。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因此要把握好我们的具体民情。马克思主义必须要和中国的特点相结合,只有把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不是教条的马克思主义,它才符合本民族的基本国情,而这种结合就必须要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国化,才能为我们所用,才能更好地为我们服务。从党的十二大至今,中国共产党所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都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党的十三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深深打上了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烙印,也深深植根于中国人民的心中。以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为例,2006年4月21日,同志在美国耶鲁大学演讲中谈到科学发展观时说:“科学发展的理念,是在总结中国现代化建设经验、顺应时代潮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也是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提出来的。”「5〕他通过以民为本的民本主义思想、注重社会和谐建设等民族文化的基本理念,阐明了科学发展理念的民族性特征深人民心。这些使我们有了坚定的信念,使得我们深深地相信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理论,通过不懈地努力和奋斗,一定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更加丰硕的果实。

六、整合性

党的十七大理论创新是一大理论成果,其显著的特点就是整合性。所谓整合性,即就是通过对已有的不同人的思想和观念进行的概括整合,从而提出一些新的理论和观点。党的十三大提出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思想路线,就是在总结整合十二大的理论内容,以此类推,每一次党代会的召开都是前面的整合和总结。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三代领导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来指导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吸取经验和教训来认真整合,先后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新成果,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报告从三者同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思想的关系、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思想基础等方面整合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6]“这就对改革开放3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作出了新的概括,创造性地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和外延”「3〕。因此,党的指导思想在创新发展过程中时刻体现着整合性特征。

七、创新性

化学的十大基本思想观念篇4

[关键词]解放思想;科学发展;重要意义

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是一段思想解放的历程,每一次经济社会的大发展都伴随着一场思想的大解放,而思想解放又必然促进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大发展。总结改革开放30年思想解放的发展历程及其基本经验,对于新形势下继续解放思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解放思想是实现科学发展的主观前提和精神动力

马克思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在马克思看来,正确的思想应该具有实践的主要特征,应该是开放的、批判的、历史的、发展的。实践作为客观的物质活动,离不开思想的指导。人在认识活动中,认识水平、认识能力、实践经验、心理素质、情感因素等主观因素和所处时代、环境、认识手段等客观条件的影响,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的陈旧落后也就相伴而生,束缚、阻碍等认识的发展。人们要获得正确的认识首先就必须克服这些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的阻碍和影响,完成认识过程赋予解放思想的任务。

解放思想,就其实质来说,就是要克服主客观因素和条件的消极影响,消除主客体间的屏障。如邓小平指出的:“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就其内容来说,包括思维方式的优化和思想观念的更新。相比较而言,前者具有更为根本的意义。只有转变陈旧的错误的看问题的方法和视角才能不断实现思想观念的更新。但无论是思维方式的优化还是思想观念的更新,二者所要达到的目的还是如小平所讲的,“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

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演进中始终贯穿着自我扬弃、自我突破和自我超越。列宁当年没有囿于马克思提出的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同时在几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的设想,得出了革命可能在一个国家单独发生并取得胜利的结论。毛泽东当年突破了俄国革命采用的从城市到农村的方式,提出农村包围城市这一中国革命的独特战略理论,同样是坚持解放思想的结果。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某些设想和模式,更是坚持解放思想的典范,他创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理论形态,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新阶段、新境界;在理论内涵上,它始终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着眼于新的实践、新的发展,邓小平曾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也强调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回顾历史,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建立,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七大,元不是在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关头,思想解放的浪潮应运而生,从而为实现科学发展不断开辟新的道路。当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需要我们继续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是强大的精神动力,改革开放走到今天,解放思想的历史使命并没有终结。由于我国改革是“渐进式”的,先从传统体制的薄弱环节人手,所以,到目前还有许多深层次问题没有完全解决,改革“攻坚克难”依然任重道远。与此同时,改革道路上又出现了各种新情况、新问题,诸如,改革的边际效益递减,越来越需要支付巨额“成本”,越来越需要调动广大群众为主体的推动力,甚至出现既得利益部门、行业、企业和既得利益者等组成的现有利益格局对改革的走向形成的影响和阻力等等,这都对实现科学发展产生不利影响,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因此,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继续解放思想,强调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二、新时期我国发生的三次思想大解放和继续解放思想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发生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

第一次思想解放: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文革”结束后,我们党面临着在各个领域全面拨乱反正的历史任务,面临着中国向伺处去的严峻考验。但这一进程却受到了“两个凡是”的严重阻碍。“两个凡是”的实质是继续维护毛泽东晚年的错误,维护“文革”极“左”理论和路线。因此“两个凡是”成为当时束缚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最大精神枷锁,成为阻碍历史前进的一个死结。不推倒“两个凡是”,中国就无法前进,社会就无法发展。正是在这重要关头,邓小平领导全党展开了一场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场讨论最终发展成全党全国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建国以来我们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的思想先导,也是30年改革开放历程的思想先导,为我们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以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契机,我们党和国家开始恢复了生机和活力,走向了正常运行的发展轨道,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第二次思想解放: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精辟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科学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在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实践经验,从总体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清除了长期束缚人们头脑的许多困惑。南方谈话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的宣言书。首先,它重新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其次,明确提出姓“社”姓“资”的判断标准是“三个有利于”;第三,强调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第四,确立了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引发的思想解放的影响是巨大的,如果说第一次思想解放,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的新时期,那么,这第二次思想解放,则标志着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思想解放又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第三次思想解放:以新世纪新阶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为标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共产党人面对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价值多元化的强力挑战,解放思想的产物,又为当代共产党人的思想解放提出了新标准新要求。进入新世纪,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现代化建设的第一、第二步战略目标已经胜利实现,要逐步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向现代化目标迈进。要实现这一新的历史任务,决不能因循守旧,丧失机遇。这就要求我们在认识和实践中树立这样一个观念或标准:凡是符合“三个代表”要求的,能够尽快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能够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要求的,有益于先进思想文化建设的一切东西,都应大胆接受并应用于实践,这样就以思想解放和观念的更新,促进了新的实践的发展。

综观改革开放30年,我们党经历了三次思想上的大解放,每一次思想解放都是在改革发展的重大历史关头完成的“精彩一跃”。党的十七大召开提出继解放思想是对前三次思想解放的进一步深入。与前三次思想解放相比,这一次思想解放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思想解放,从总体上看,内容更广、要求更高、难度更大、任务更艰巨。

三、新时期继续解放思想对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只有继续解放思想,才能从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思维定式中解放出来,着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科学发展是建立在与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相对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础上的发展。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即是我们过去所仿照的前苏联模式。20世纪的世界社会主义实践已经证明了这种决然排斥市场经济的制度模式的失败。但这一模式毕竟深深影响了很长时间,乃至今天仍有人从传统模式的思维定式出发,把这一模式的相关制度和做法视为正宗,总把市场经济、股份制、保护私有产权、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等看成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对其格格不入。因此,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立足中国的实际和当代实践,把过去曾经奉行的“做法”和“规范”放到中国实际和时代的变化中予以考察,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对于落后的东西要坚决摒弃。制度变迁是社会演进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必须强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念,深化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真正让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发挥基础性作用,让市场释放出推动发展的更大功能。

(二)只有继续解放思想,才能从传统工业化的发展理念的影响下解放出来,推进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科学发展是以人为本的、讲究质量效益和代际公平的可持续发展。18世纪下半叶,人类开始了工业革命,步入了传统工业化的历程。传统工业化的发展理念追求物本而非人本,追求总量而非质量,追求增长而非发展,追求当前而非长远。因此传统工业化与生俱来就有很多弊端,如过多地依赖不可再生资源,大量污染环境,因资源秉赋的差异导致地区发展的不平衡等。今天我们谈发展思路,就必须跳出传统工业化的发展理念,破除“以GDP论英雄”的观念,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和代际公平的理念,真正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以绿色GDP、物质生活质量指数和人类发展指数等综合指标作为衡量我们发展的基本尺度,不能再走单纯追求总量扩张和先透支资源再收缩战线、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

化学的十大基本思想观念篇5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 思政课 微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C-0041-0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意识的集中体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凝魂聚气、固本强基工程。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实处,高校思政课教学责无旁贷。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之中,应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等“三贴近”的原则,在“深”、“细”、“小”、“微”等方面下工夫。那么,如何在“深”、“细”、“小”、“微”等方面下工夫呢?基于问题导向的思政课微教学创新模式,可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微教学模式之中,从而不断增强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以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学效果。

一、微教学创新模式的概念及其作用

基于问题导向的思政课微教学创新模式是一种新型的实践教学模式,它既不同于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也不同于现当代的“微课”模式。“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而“微教学”则特指思政课微教学,是指在调研和动态掌握大学生思想状况的基础上突出的或聚焦的思想问题、在0.5-10学时范围内开展的思政课教学,是以大学生思想问题而开设、以解决大学生思想问题为导向的,用“小”、“微”课时或灵活多样形式开展的思政课教学。它的形式可以包括嵌入式教学(嵌入思政课教学)、主题性教学(含报告、讲座、座谈、沙龙等)、微型选修课等。它的教学模式可以划分为三种:一是0.5-2学时的微教学,这种教学一般是有选择性地将问题嵌入到相关的思政课教学之中;二是2.5-4学时的微教学,这种教学一般是以问题为导向或中心,有选择性地开展主题报告、讲座、座谈、沙龙等形式教学;三是4.5-10学时的微教学,这种教学比较灵活,即可以动态开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型选修课或微型选修课群。基于问题导向的思政课微教学创新模式,强调通过实证的方法发现和掌握“大学生突出或聚焦的思想问题”,并以灵活的“微教学”形式解决问题,为高校思政课提供了增强适应教学环境和教学对象变化的时展需要,增强了思政课实效性的新的组织形式,体现了思政课教学方法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同时,这种微教学模式能够引导思政课教师转变墨守成规的、不求探索的观念,使教师回归或进一步明确思政课的价值本位,增强教师关注、发现、研究和解决大学生思想问题的观念和自觉;能够引导思政课教师转变片面关注教材、教材内容体系、教材内容重点的观念,促使教师更多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思想问题及其解决方案。这种微教学创新模式,不仅实现了教学方法的创新,而且实现了教学观念的创新,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教学创新模式

(一)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学时安排。一是教学内容。始终围绕“为何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问题进行教学。二是教学目标。在知识与能力培养方面,让学生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背景、内容及意义,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材料展示,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合作学习,发现问题,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背景、过程、特点等相关教学,教会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新时期面临新形势情况下提出的科学命题,通过学习其科学内涵,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是在教学重难点方面,把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背景、内容及意义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其中,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及提出的背景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四是课时安排,计划用1学时完成。

(二)微教学创新模式及结构。党的十以后,全国上下都在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然而,根据我们的现场访谈和调查发现,许多大学生对“为何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问题感到疑惑。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弄清何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其次,我们要弄清意识形态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何重要性。再次,我们要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涵是什么。最后,我们要认识如何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实处。只有弄清这些问题以后,我们才会弄清为何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同时,党的十报告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提出了新部署新要求,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12个词。

1.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含义及其提出的背景。何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是在何种背景下提出的?首先是初步理解含义。通过多媒体展示党的十开幕式的几个盛况画面,显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12个词及相关内容,解释核心价值观的含义。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来看,执政党的两件大事即“两个伟大”: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地位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工程;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目标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事业。理论是对规律的认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深刻地认识到理论的重要性即把握规律的重要性,具体来说,就是党已经认识到什么是最科学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特点是什么。譬如,以为代表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总结了国内外正反方面的经验教训,并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创立邓小平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际国内出现的新问题、新变化,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了适应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从而解决了发展的目的、发展的动力和发展依靠谁等问题,其中包括了发展的世界观、发展的人民观、发展的群众观和发展的幸福观等“四观”。随着广大人民群众对幸福的追求,对文明和谐的向往,为了实现党和人民的共同目标,以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认为,必须“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尽量把抽象的东西变成具体的、现实的、美好的可能,提出了“两个一百”的奋斗目标,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可以说,只有建立共同的价值目标,一个国家和民族才会有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才会有统一的意志和行动,甚至越是在危机困难的时候,越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一个国家要长治久安,必须注重加强核心价值观建设;凡是不能够培养出真正受到良好教育的公民的国家,不能称其为泱泱大国;凡是不能把公民社会的基本价值观传给下一代的国家,不能是一个好的国家。于此,党的十及相关重要会议都大力倡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做出相关要求或部署。

2.认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包括以下三点:

第一,从意识形态的功能来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本工程。意识形态工作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文化建设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实际是加强意识形态的工作。为何要搞好意识形态工作呢?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来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大关系或两大矛盾,其中,上层建筑就是意识形态范畴。在人类社会的“五大建设”中,“文化建设”是其中一个主要方面,而文化建设是属于意识形态建设方面。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意识形态并不一定是快速发展,甚至停滞不前,因此,先进的意识形态需要不断地培育或建设。如果缺乏先进的思想文化指导,世界将是一遍混乱或迷茫,革命也不会取得伟大胜利。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及其他重要会议上都反复强调,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要努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我们从的多次讲话中可以看出:一是“一个定位”,即坚定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即意识形态是兴国之效、兴国之魂;二是“三个事关”: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三是“一个最高要求”: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总之,意识形态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一个国家的精神力量,一个政党的精神追求,一个社会的价值体现。换言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精神力量,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追求,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体现。

第二,从依法治国来看,搞好意识形态工作是推动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手段。法治是治国的基本方略,德治是治国的重要手段,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五个坚持”的主要内容之一。法治就是充分发挥法的规范作用,具有强大的权威性,即以法律为准绳规范人们的社会生活,其重在突出法律的地位和作用。政治就是政权、治权即公共权力。德治就是发挥思想教化工作,说服劝说或导力,用思想道德引导或规范人们的行为,引导人们的社会生活。德治的核心是大德,即人民的德、国家的德和社会的德;而法治是正如阳光普照,体现其强大的生命力或影响力,具有最高统治效力。

第三,从进行新的历史斗争来看,搞好意识形态工作可以引导多样化、打牢社会思想基础。党的十及相关的重要会议都明确指出,改革开放已经进入了深水期,社会面临“四大转变”: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传统思想转变为现代思想;从生产粗放型转变为生产集约型;从国家治理层面的“人治”转变为依法治国即“法治”。同时,社会上出现了许多错误思想或思潮,譬如,在我们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时,有人就提出“党大还是法大”等问题,可以说,关于“党大还是法大”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伪命题,其目的是想消除党的领导地位。还有人意图用新自由主义解构深化改革,用西方民主否定依法治国,用西方普世价值削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否定或歪曲党史、国史和中国革命史。党的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为12个词,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的统一,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是平衡社会各阶层、各团体或各利益集团的最大公约数,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亲和力、感召力或吸引力,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最大粘合剂”。可以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塑造国家形象,培养中国精神,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接续中华血脉,传承人类文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

3.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及其特征。包括以下几点:

化学的十大基本思想观念篇6

关键词:周易;美学;生命;和谐;变化

中图分类号:B22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3-0-03

《周易》是我国最为古老的文献之一,其内容十分丰富,对我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其中,它的美学观念在美学领域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周易》的美学思想渗透在其哲学思想之中,虽然书中并没有对其美学观念的进行直接论述,但是其美学观念是十分鲜明的,这些观念奠定了中国传统美学发展的基础,对中国美学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周易》的美学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我们将从其中所表达的生命之美、中和之美、变化之美、象之美、数之美、刚柔之美六个方面对《周易》美学思想进行简要分析。

一、生命之美

《周易》的生命美学建立在其对于本体两性生命的崇拜之上,生命的繁衍是美的开端。《系辞上》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代表着男性,坤则代表着女性,乾坤二卦则被当作是父母卦,其它卦都是由乾卦与坤卦而衍生出来的。《系辞下》云:“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生殖崇拜观念下“男女构精”是宇宙万物存在发展的根本,阴阳交感是生命的源头,故曰“大哉乾元”“至哉坤元”。两性生命孕化了万物,这正是生命精神的表现形式,展现了生命的活力与价值。

《周易》十分重视生命的力量,《说卦传》云:“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这就充分表达了个体生命与宇宙生命的融合观念,将宇宙万物与有机生命联系到一起充分体现到了《周易》中“天人合一”的核心思想。宇宙万物的发展都是息息相关的,生命的产生和l展是与宇宙万物是不可分离的,《周易》构建了一个生生不息的生命系统,八卦所代表的天、地、雷、风、火、水、山、泽都是具有生命的,自然与人是生命的统一体。宇宙是一个充满活力与生机的有机体,《周易》的生命精神立足于宇宙,“天人合一”是《周易》美学的智慧所在,只有将人与宇宙结合起来才能体现“生命”的意义,生命之美便是由此得以发展。①

二、中和之美

中和之道是中国先秦哲学一以贯之的核心理念,《周易》中的“中和”思想推动了我国先秦美学以和为美观念的发展。中和思想体现了《周易》特有的美学智慧,“中”与“和”一直是中国哲学领域里极为重要的两个概念,《周易》的中和美学观念也是从“中”与“和”两个方面来展开的。

《乾・彖传》云:“保合大和,乃利贞。”这里的“大和”即“太和”,“太和”又作“中和”。《周易》十分重视“中”的理念,它多次在《周易》中出现并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卦・九五》云:“苋陆中行,无咎。”,《泰卦・九二》云:“得尚于中行。”这里的“中”都代表着一种行为准则,即要求人们做人处事应奉中而行,在《周易》看来“中”是宇宙万物最得当的状态。在每一卦的六爻中,二、五之位被称作“中”位,若阳居中位则有“刚中”之美,若阴居中位则有“柔中”之美,在中位无论是阴爻还是阳爻都有得中之美,因而中位上多吉爻。《周易》极大地肯定了“中”的作用,奉“中”的思想蕴含了丰富的美学智慧,是古时人们的精神支柱。

“和”也是《周易》中重要的美学范畴和美学思想。一方面,“和”代表着阴与阳的交汇,《周易・系辞上》云:“一阴一阳之谓道。”阴与阳是中国美学的基本范畴,阴阳二者相互交合、变化是美产生的基本根源。《说卦传》曰:“易以道阴阳。”阴与阳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在《周易》中每一卦的阳爻与阴爻都是相互对应的,可见《周易》中的阴阳二者是并存相依的,“中”与“和”是很相似的状态,只有阴与阳达到“和”的状态才能使宇宙万事万物保持平衡得以发展。另一方面,“和”也意味着和谐,《周易》所谋求的和谐是天人关系的和谐,目的是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在《周易》中直言“和”的内容并不多,但“和”的思想随处可见,《兑卦・初九》云:“和兑,吉。”可见“和”是一种愉悦的状态,“太和”是生命的源泉和生机与活力的表现②,宇宙万物的和谐发展是生命的大美。

“中”与“和”在《周易》中是很相似两种状态,二者互补互助,体现了《周易》的中和之美。中正和谐之道,是万事万物得以存在与发展的准则,“中和”思想追求的是事物的对立统一,谋求天与人、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展现了和谐之美,这是中国审美文化的灵魂。

三、变化之美

“变”是《周易》的核心思想之一,六十四卦就是经过不断变化发展而衍生出来的。《系辞下》云:“《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艰。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这里的“唯变所适”指出了“变”的必然性,也肯定了“变”的作用,可见《周易》是十分崇尚“变”的思想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不可抗拒的,新事物必然会代替旧事物,而“变”就是推动新事物产生的力量。《周易》所推崇的“变”并不是杂乱无序的变化,而是有规律合目的的变化,“变”就是推动事物发展的灵魂。

阴阳变化是《周易》中最为基本的变化,万事万物都是阴阳变化的结果,《系辞上》云:“生生之谓易。”“易”就是变易,“变”就是指阴阳的变化,《周易》的审美观就是建立在其阴阳变化之上的,《周易》认为符合阴阳变化的、顺乎自然发展的就是美。阴阳变化孕育了新的事物,变化之最美就是“变”之后所带来的“新”,变化蕴含着创新之美。世间万物日新月异,变易往往会带来新事物的诞生,《周易》美学对于“变”的追求其实就是追求创新的精神,创新意味着生生不息的希望,是人类精神的寄托所在。

《周易・系辞传》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变化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持发展的延续,“变”是自然规律的要求,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具备的特性,变化本身就是美,美的创造离不开“变”,《周易》中“变”的思想是中国美学动态的生命精神的源头。

四、象之美

《周易》具有极为丰富的象数思想,其中关于象数的美学思想更是精彩纷呈。《周易》占筮的“象、数”思维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基本框架,在文字、艺术、审美、感性与科学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奠基作用。

中华文化,尤其是易学思想中极为重视象之思维。作为中华文化的哲学起点的《周易》就是卦象符号的集合。“象”,既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符号,又是中国古典审美思维的发端。“象”是一个内涵丰富意蕴深刻的美学基本范畴,它的内涵是深邃的,它的外延是宽广的,并且是生生不息不断延展的,是与时俱进的创进不息。象的美学,是符号的美学,象征的美学,具象与抽象统一的美学;是刚柔并济的美学,是一种生命的美学;是尚中正、重协和的、天人合一的自由的美学……

1.卦象之美。卦象,指《周易》八卦、六十四卦的符号形象以及卦象所表示的万事万物之象。既是“卦画”、“卦形”,是对八卦、六十四卦的具体描绘;又是八卦和六十四卦符所象征的万物之象,是一种抽象的模拟,是在化繁为简之后的规范化和抽象化的思维的凝结,当然也是一种审美的创造。也就是“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然后达到“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

2.爻象之美。爻象既有“爻画”、“爻符”的意思,也指爻所象征的事物。爻有“阴”、“阳”两种性质。阳爻是一种积极昂扬的象征,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阳,是天,是父,是君,是大人,是男人,是刚健运动的美的象征。阴爻是一种安静包容的象征,即“地势乾,君子以厚德载物”,是阴,是地,是母,是臣,是民,是女人,是柔软安静的美的代表。爻之阴阳思维对后世的艺术创造具有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绘画艺术影响极为深远。

3.意象之美。意象是从物象中经过人的艰苦卓绝的提炼创造出来的思维智慧的结晶,是参合天地妙悟的精华。意象思维不仅仅是直观的形象的“象”,而且是意蕴特定的妙义。此时,“意”是对物象的升华,当然,物象是意象的基础。《周易》和易学通过卦爻符号以及所蕴含的“阴阳”、“太极”、“五行”等概念,象征、比拟宇宙万物,为人们认识世界、理解世界开启一扇崭新的窗户,让我们可以用审美的、艺术的、抽象的眼光去审视、打量、考察、爱惜我们这个可亲可爱的世界。后世对意象思维是极为推崇的,尤其是诗歌。由于语言本身具有的局限性往往会导致“言不尽意”情形的出现,此时,意象的出现就将作者与读者拉近一个不可言说的妙境。这也是中国诗歌的魅力之所在。

五、数之美

“数”在《周易》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与易象、义理并重。“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象”和“占”都可以反映“变”。“变”和“占”是由“象”和“数”来体现的。“参悟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周易》之“数”同人事关系十分紧密。《易传》曰:“二多誉,四多惧”、“三多凶,五多功。”数不再是简单的表示量的计数符号,而是有了规劝教化的意味,有着吉凶利害的预示,指导着人们的衣食住行,影响着人们的喜怒哀乐,甚至影响着历史、文明的演进。

易数与美学有着天人的亲近性。中国古代的数学家大都精通易学,大多认为数学的产生源于《周易》。发现圆周率的数学家刘徽在《九章算术》中写道:“昔者庖牺氏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九九之术以和六爻之变。”邵雍认为:“盖圆者河图之数,方者洛书是文,故羲文因之而造易,禹箕序之而作范也。”僧一行、秦九韶、杨辉等等,都有相关论述。尤其对艺术的影响,在其“参伍以变,错综其数”的指导下,音乐、舞蹈的变化有度,书法、绘画的线条流转,色彩、色调的明暗变化都有潜移默化、深而弥远的影响。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数的生生之韵让数有了跳跃性和神秘性。“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吉凶,吉凶定大业。”此时,《周易》的“数”具有了宇宙生生演化的意味,当然其中的哲学意味和数学意味是水融的,让人久久思索其中的奥妙,久久追寻其中美的韵味。

六、刚柔之美

《周易》认为美存在于天地、自然万物合规律的运行变化之中。“一阴一阳之谓道。”诚如前文对阴爻、阳爻关于《周易》阴阳思维的论述,《周易》是极为重视阴阳思维的。“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周易》用“大”、“刚健”、“中正”、“纯粹”、“精”等来形容、描绘阳刚之美。从“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大自然生命运动变化的景象中看到了一种生生不息、不可摧折的强大生命力,并用“刚健”来形容它,赞美它。此词用的极为精妙,既具有深邃的哲学意义,又有浓厚的艺术色彩的审美意味,集中地表现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生命的肯定、赞美和颂扬。

《周易》对于阳刚之美的推崇除了在《乾卦》之中,还在《大壮卦》和《豫卦》中有所展现。《大壮卦》言:“大壮,大者壮也。刚以动,故壮。”“雷在天上,大壮。”一种壮美之情,跃然纸上。《豫卦》言:“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可以想见,“雷出地奋”的乐是怎样的声势啊?威武雄浑,大气磅礴,其阳刚之状,不言而喻。阳刚之情随中华民族共同前进。楚辞宏大气魄,让人向往;汉赋的雄壮豪迈,引人入胜;盛唐的颜筋柳骨,备受推崇……

中华文化自古推崇阴阳调和,反对过与不及,代表中华文化精髓的《周易》更是如此。《周易》既注重雄浑壮阔的阳刚之美又重视包容厚德的阴柔之美。《周易・坤》言:“厚德载物,德合无疆。”“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地也,故称乎母。”将大地比作母亲,在世界各国的艺术作品中都能看到。《周易》所说的“坤”之美,实际上就是一种宽厚博大的母性的爱,“安土敦乎仁,故能爱。”《周易・坤》亦言:“坤”“含弘光大”、“含章可贞”、“含万物而化光”、“有美含之”,说明“坤”是一种内涵的包容的美。中国文艺历来就讲究含蓄之美,推崇“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深远悠长。《周易・坤》又言:“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总的来说,有宽厚博大的爱,充实广大的内涵,至柔至静而有不失刚健的品性,就是《周易》所说的坤之美的精神所在。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阳是合二为一,动态发展的。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刚柔并济是其本有的状态,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追求,是我们坚持不懈追求的最佳状态。

1.刚柔相应。《周易・咸》言:“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悦。”《周易・恒》言:“恒,久也。刚上而柔下,雷风相与,巽而动,刚柔皆应,恒。”这是一种刚柔相互平衡协调的状态,是一种理想的和谐的境界。陶渊明的一些诗作具有刚柔兼备的特性,虞世南的《孔子庙堂碑》是刚柔平衡协调的杰作,影响深远,意蕴绵长。

2.内刚外柔。《周易・泰》言:“妊舳外阴,内健而外顺。”《周易・兑》言:“刚中而柔外。”内刚外柔,是一种吉利之象,相反内柔外刚则是一种凶兆,即《周易・否》言:“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

3.柔中有刚。《周易・升》言:“肉以时升,巽而顺,刚中而应,是以大亨。”《周易・鼎》言:“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元亨。”柔能应刚,就是吉利之象。“文明”与“刚健”的相辅相成是《周易》十分赞赏的一种态度,表现在人事物情上十分恰当,是一种和谐共生的场景,大有可为。

总之,阴阳之美,既具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开拓进取,昂扬奋进的刚健精神,又具有“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包含万物,宽厚博大的柔顺精神,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生生不息,和谐共处的韵味,滋养着中华文明不断发展前进。

《周易》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蕴含着许多玄奥精深的美学思想,它所表达的美学思想与其哲学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哲学思想为美学观念的发展奠定了十分充分的理论基础。《周易》中的美学思想揭示了精妙的审美规律,两千年来影响和指导了中国美学的各个领域,包括书法、绘画、音乐、文学等各个领域。《周易》中所提倡的种种美的表现,如生命之美、中和之美、变化之美等等为我国传统的审美观念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传统美学的发展提供了基本思路,这对后世我国美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注释:

①孙喜艳.《周易》美学的生命精神[D].2010.

②陈虹.试论《周易》的美学思想[N].安徽大学学报,2008-3(32).

参考文献:

[1]王弼.周易注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2012.

[2]王夫之.周易外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7.

[3]叶朗.中国美学通史[M].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

[4]孙喜艳.《周易》美学的生命精神[D].2010.

[5]陈虹.试论《周易》的美学思想[N].安徽大学学报,2008,3(32).

[6]魏妍妍.试论《周易》的先秦美学和谐观思想[N].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2-9(24).

[7]刁生虎.《周易》:中国传统美学的思维源头[J].周易研究,2006(3).

化学的十大基本思想观念篇7

一、要努力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在广大党员的思想转变上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我们党的每一次理论创新,都伴随着一场思想变革。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我们的思想观念、思想觉悟、思想方法、思想作风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推进科学发展观进入思想进入工作,必须在思想转变上与时俱进地迈出新的步伐。

要确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思想观念。我们要看到,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创新理论,新就新在它是顺应改革发展趋势的新的理念,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新的观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我们还要看到,观念的落后是最大的落后,我省老工业基地之所以“老”,不单单老在企业、产品、设备和技术上,滞后的思想观念也是重要因素之一。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牢固树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以人为本、统筹协调、质量效益等观念,用观念的更新促进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只有思想观念的转变、思想认知上的共识,才能不断增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要确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思想觉悟。回顾历史可以看到,我们党每提出一个新的理论和目标,都需要一大批有思想觉悟、甘于奉献的党员干部为之不懈奋斗才能实现,贯彻科学发展观也是如此。科学发展观要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政绩观、效益观,这不仅涉及到国家和集体利益,而且关系到党员干部的成长进步,没有进步的思想觉悟做基础是难以做到的。因此,必须不断提高思想觉悟,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政治信仰来追求、作为行动指南来践行;必须不断提高思想境界,抛弃私心杂念,坚持立党为公;必须不断提高思想修养,以高昂的精神状态、良好的作风、扎实有效的工作去抓贯彻落实,力争我们所做的每一项工作,完成的每一项任务,都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

要确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思想方法。科学发展观本身就充满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从多方面做出努力,其中很重要的就是要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诸如唯物的观点、实践的观点、联系发展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个性与共性相统一的观点、群众的观点等。这些观点是我们党的领导方法的理论基石。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学懂弄通,把思想方法搞对头,就会变得更加聪明,就会更加有效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要确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思想作风。科学发展观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近些年来,我们在全委上下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持思想上求实,实事求是,尊重规律;在作风上务实,深入实际,真抓实干;在工作上落实,扎实推进,注重实效,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实践证明,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有力保证,需要很好坚持,切实落到实处。

二、要努力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实到促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上

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已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决定,为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用武之地。省经委作为省政府主管工业经济的职能部门,要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必须把着力点和落脚点始终放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上。

化学的十大基本思想观念篇8

作为一名社区干部,我们要努力工作,努力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增强平时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学习解放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范文。

学习解放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范文1

近期,“解放思想,追赶超越,争当先锋,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国积极广泛学习与思考的话题。为了深入学习及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全面落实关于进一步解放思想,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最新要求,我们开发区作为部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全区范围内广泛开展解放思想,追赶超越,争当先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大讨论活动。

社区,是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基层组织,是与居民零距离服务的基层组织,更应跟上解放思想大讨论的步伐,大力度推动思想解放,追赶超越工作的新举措,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努力发扬“争第一,创唯一,第二就是末位”的开发区精神。

解放思想,要求广大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深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力破除与新时代要求和高质量发展不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思维定势,破除盲目自满等等能影响高质量发展的观念。作为一名新加入的社区后备干部,我应首先对社区当前的方针政策,工作所涉及的法律法规有所了解,在熟悉本社区工作的同时积极的融入社区氛围中,其次,我们应在很好的力足自身的岗位的前提下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全面的剖析并且总结自己的思想,对自身工作提出新的思想,新的要求。最后,根据自己平时在工作中所收集的所见所闻来拓宽自己的思维,找到更多的解决办法,解放思想,解放观念。

勇于创新,追赶超越,作为一名新加入的社区后备干部,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处于一种重复性的,平平淡淡的工作状态,我们不能安于这种现状,要对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再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增强平时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努力在自身寻求突破,寻求新的发展,寻求新的创新,同时要学习同领域的前辈的工作状态,工作方法,并努力追赶超越。

推动高质量的发展,要得到高质量的发展,不仅仅是社区干部和社区工作人员的解放思想,勇于创新,追赶超越,更应带动社区群众的思想大解放。我们要积极的宣传,潜移默化的使居民在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上进行转变,调动居民的积极性,丰富他们的生活氛围,使居民能够发散思维,勇于提出新的想法,在社区干部和居民的共同努力下使社区的综合水平得到提高,得到高质量的发展。

解放老旧的思想,释放新的思想,保持与时俱进,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积极发扬开发区的精神,为“全力打造产业高地,聚力建设幸福之城”的文明城市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学习解放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范文2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翻开历史画卷,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思想解放史。实践充分证明: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可见,思想大解放,是能力大提升、工作大见效的前提和基础,只有解决思想这个“总开关”上的问题,才能真正打破旧框框、建立新机制、锤炼好本领、提振精气神、展现新作为、谋求新发展。

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中,通过传达学习和深入领会升级的讲话精神,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要以大讨论为契机,打开脑子想事,只有想得明白,才能干得明白;甩开膀子干事,要有干事的底气,成事的气魄;迈开步子成事,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

“勇于担责”是思想大解放的关键。思想上有新认识,行动上有新改观,工作上有新起色,创新上有新突破,灵魂深处有新变化。要努力创新理念,积极谋划新思路、新办法,善于站位全局,审时度势,见微知著。不能遇到困难绕道走,碰到矛盾就退缩,沾上问题就甩手。没有责任心就没有工作激情,没有责任心就没有工作动力,没有责任心就没有工作效率,没有责任心就没有工作质量,没有责任心更没有工作业绩。责任心体现在工作岗位上不能仅仅是“过得去”,而必须是“过得硬”。在表现上应该是有一种吃苦耐劳的干劲、出力流汗的拼劲、只争朝夕的冲劲、敢督敢查的闯劲。

“强化学习”是能力大提升的基础。树立生活上要“知足”,工作上要“知不足”,学习上要“不知足”的观念。加强学习,及时充电,丰富自己,增强才能,上形势。不能把学习只挂在嘴上,而要真正认识到加强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努力做一个学习达人。提升能力包涵了动手的能力、用脑的能力、用心的能力。向师长、书本、实践学习,增强能力储备,才能在干事创业中取得完美成果。 “主动作为”是工作大见效的前提。干工作必须高标准、高起点、严要求。要么不干,干则必成,干则必精,干则显效。主动作为就是把自已的身心全部融入到工作中,把事业当作施展自已才能的舞台。坚决克服“六气”,着力在整治“庸、懒、散、浮、拖”上下功夫。有了主动性才谈得上执行力,面对艰难任务不讲困难、不找借口,攻坚克难,勇往直前。

解放思想,首先我们要有思想。思想是一种认识,一种客观事物在我们头脑中认知的反映,并通过语言、文字、动作表达出来,是一种“思”与“想”的结合。我想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形成自己的思想。不仅要学政治理论,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更为关键的是还要学习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将思想与行动统一起来。所谓解放思想就是要使自己的思想认识,随不断发展的客观实际变化而变化,敢于实践、勇于探索,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联系目前的实际工作,我觉得解放思想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必须爱岗敬业加强修养

基层是锻炼年轻人的基地,年轻干部只有具备完善的人格,勇于面对压力,才能成为适应基层需求的合格干部。这不仅要求基层干部要沉下来虚心学习,还应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 要做一根正直的针。“一根针”是代表党与群众直接交流接触的群体,如果出现弯曲、折断,必然会出现软弱涣散等不正之风,出现骄奢淫逸等腐败现象,使党的形象受到损害。因此要做一根正直的针,永葆先进性,带头讲党性,做表率,真正发挥基层党员干部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核心作用。

二、要勤于学习持之以恒

应时刻不忘学习,正所谓“学海无涯”,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活到老学到老,利用休息时间、利用工作之余,切实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其次要会学习,要有方法,学习要有针对性,更要有时效性,切实做到学以致用;最后要坚持学,持之以恒,不浮躁,在学习中努力增长自己的才干。在学习中要向领导学,还要虚心向身边的同志、群众学习,在实践中学习。通过不断的学习,深刻思想,更新工作观念,从而创新工作思路,适应新时期工作的需要。

三、要转变角色廉洁自律

我们在工作的过程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群众,面临着各种考验,通过学习,实践,积极主动解决工作上的问题,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做到廉洁自律,自觉抵制住各种诱惑。同时,在工作中要能够放下身段,扎根基层,与群众拉近距离,热情周到地为他们做好服务。脚步达不到的地方,眼光可以达到;眼光达不到的地方,思想可以达到。只要我们勤学习、善思考、勇实践、敢转变,彻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将所学所思在实践中运用、在实践中检验、在实践中升华,从自身做起,认真履行职责,努力做好服务,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稳定、更和谐。

通过大讨论活动使我认识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就是使自己的思想认识,随着不断发展的客观实际变化而变化。所以作为我们个人就要敢于探索、勇于实践、打破习惯思维和主观偏见的束缚,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我们要时刻按照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确立创新意识,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开拓进取,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自己的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进一步解放思想,对于深入解决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奋勇前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实践无止境,发展无止境,解放思想也永无止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我们认识新事物,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

解放思想要树立三种理念

一要树立开拓创新精神的理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牢固树立市场意识、机遇意识、竞争意识和开拓意识,坚持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大力倡导自强不息、勤劳致富的创业精神,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以创业推动发展,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加快致富,以创业促进和谐。大力弘扬创新精神,鼓励各方面创新创造,以各方面的创新,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用解放思想、服务为民、创新发展的理念,营造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体制环境,才会有更多的人勇于探索,才会有更多的人、更多的企业投身创新创造中来。

二要树立捕捉机遇、抢抓机遇、创造机遇的理念。在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善于调查研究,捕捉各方信息,透过信息,透过现象,捕捉机遇,加快发展;要抢抓机遇,用好用活政策,获取更多的支持,争取更多更多的发展推动力;要创造机遇,善于争先创优,善于发现优势,打造优势,利用优势,开发优势,把优势当作发展资源来经营,不求所有,只求所在;不求形式,只求实效;不求完美,只求特色;不求多点开花,只求独树一帜。

三、讲求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切实服务于民的理念。人民群众创造财富、党委政府营造环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的定位和选取。审批程序繁琐,工作方法机械,把依法按规办事和高效优质服务割裂开来等问题,制约民营经济良性发展。为解决影响发展环境的突出问题,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务必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与时俱进,建立起为民服务思想理念,完善政策环境,转变政府职能,引导机关部门树立“管理就是服务,在服务中管理”的行政管理新理念,营造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企业为本的思想,坚持一切为投资创业者着想、一切为投资创业者服务,营造宽松和谐的人文环境和发展环境。

学习解放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范文3

当前,进一步解放思想,对于深入解决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奋勇前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立足于社会实践,在批判和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立和发展的。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革命性、批判性本质的集中体现。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的形成经历了一个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

这一过程既是批判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历史过程,也是发现和克服自身内在矛盾的辩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一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批判性,坚持解放思想,坚决反对鼓吹迷信和把具体理论绝对化的教条主义。正如马克思所说:“恩格斯和我最初参加共产主义者秘密团体时的必要条件是:摒弃章程中一切助长迷信权威的东西。”可以说,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保持强大生命力的基本条件。

解放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而解放思想则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各个方面的精髓。回顾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我们党在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都是与解放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都是解放思想的必然产物和重大成果,同时又进一步推动了思想的新解放。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是以解放思想为前提和基础的,又是解放思想的必然产物和理论结晶。

解放思想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大法宝。我们党的历史,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一部不断解放思想的历史。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如何推进中国的革命事业?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没有在传统文化的故纸堆里寻找答案,也没有照搬照抄俄国革命的经验,而是解放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指引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坚持解放思想,打破“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此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引领改革开放航船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中始终坚持解放思想,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正是解放思想这一大法宝,使我们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从而不断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推动了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奋力开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新局面,市委决定在全市深入开展“十破十立”学习讨论活动,贵阳农村商业银行小河支行领导班子积极响应市委的决定,在本行开展“十破十立”学习讨论活动,了解“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及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省委书记赵克志在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精神。

学习解放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范文4

作为一种思想的常态,解放思想最根本的要解决思维方式问题,即从主观主义、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中解放出来。形而上学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思维方式,在我们这样有着几千年封建社会历史的国家,形而上学思维方式是根深蒂固的,其表现形式又是多种多样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在不同的领域和问题上,会有不同的表现。在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作用下,再好的东西在实践中都会被变形,被扭曲,正确的指导方针、政策都可能在贯彻落实中走样,甚至被歪曲。所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重要的是要高度警惕和防止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干扰,要自觉把我们的思想从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解放思想需要制度、体制环境,更需要主体素质、价值观基础。解放思想是着力解决思想观念问题,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还必须在继续解放思想的前提下,坚持改革开放,进一步解决制度体制方面的问题。同时要以深化改革为继续解放思想、不断开拓创新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制度体制保障。解放思想作为社会主体的自觉行动,还必须重视主体素质条件,要求我们全面提高主体自身素质,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引导全体人民,特别是全体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勇于破除旧的思想观念、勇于开拓创新。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全党同志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我们应当自觉地把这一要求落实到我们的实际工作中,肩负起这历史的使命。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开放的思想才能有效地指导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我党革命和建设的无数实践证明,解放思想就能打破思想禁锢,激发工作活力,就能改进生产关系,解决先前落后的生产力,解放思想是适应形势,抢抓新机遇,寻求新发展的客观需要。因此,这次我校的解放思想大讨论非常及时,十分必要,对适应新形势,抢抓新机遇,寻求新发展,壮大我校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如何使这场大讨论深入开展,取得实效,结合我校的实际,我认为应扎扎实实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激活全体教职员工的思想。要通过学习讨论,查问题、找差距、激发职工的思想活力,形成人人动脑筋想办法,个个转变观念谋发展的局面,使领导和普通职工,干部和群众思维互动,同步调解放思想。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座谈会使全校党员干部群众,解放思想,统一到加快我校发展上来。

二是坚持与时俱进,弘扬创新精神,就是要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勇于进取,开拓创新,不断增强全校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创新,才能更好地发挥我校在服务全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三是敢于转变工作作风。我们在工作的过程中,面临着各种考验,通过学习,认真总结,积极主动解决认识上的问题,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我们在为学生服务的过程中,既要灵活多变,又要把握好原则性。同时,在教学中要能够开拓创新,破除旧思想、旧观念,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拉近距离,热情的解决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开放教育的学员,都是在职学习,平时工作比较紧张,学习时间比较集中,一次讲课内容太多,难免有不懂的地方,作为教师,更应该耐心详细的对他们进行辅导。

四要勤于学习。应时刻不忘学习,正所谓“学海无涯”。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活到老学到老,利用休息时间、利用工作之余,切实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其次要会学习,要有方法,学习要有针对性,更要有时效性,切实做到学以致用;最后要坚持学,持之以恒,不浮躁,在学习中努力增长自己的才干。

思想就是工作的灵魂、工作路线的指南针,解放思想、开放思想、改革创新才能有效地指导和开展我们的工作、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

打破思想禁锢,激发工作活力,思想也应视作一种生产力,解放思想就是与时俱进、思想开放就是一种进步。适应新形势,抢抓新机遇,寻求新发展,提高我个人的工作能力,为使这场大讨论深入开展,取得实效,结合我自身工作的实际,我认为应从五个方面(归纳为“五个动”,即“促动、改动、变动、运动、行动”)做起:

一是思想要促动。

通过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学习讨论活动,查找存在问题、查找差距、激发潜在的思想活力,动脑筋,想办法,转变观念,解放自己的思想,用崭新的眼光、科学发展的观点去解决问题,从多个角度去审视自己还需要在那些地方努力。善于在工作的过程中,通过学习,认真总结,积极主动解决认识上的问题,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自己的依法行政和能力素养。在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进程中,既要灵活多变,又要把握好原则性,做到廉政勤政,自觉抵制住各种诱惑和消极滞后思想。同时,在工作中要能够放下身段,破除旧观念,经常深入到基层、群众中去。

二是学习要改动。

“活到老、学到老”,“学海无涯”,首先要树立学习终身制、“官”念淡化,利用休息时间、利用工作之余,切实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其次要会学习,要有方法,学习要有针对性,更要有时效性,切实做到学以致用;最后要坚持学,持之以恒,不浮躁,在学习中努力增长自己的才干。要深入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时关注国家新的政策方针,刻苦钻研自己的业务知识,以及实用科技、管理、哲学、历史等各方面的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以丰富的理论知识武装头脑。在学习中要向领导学,还要虚心向身边的同志、群众学习,在实践中学习。通过不断的学习,深刻思想,更新工作观念,创新理念,拓展工作思路,以更好适应新形势下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需要。

三是作风要变动。

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举措,它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解放思想、加快发展为目的,以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反思、自我查找、自我提高为主体,利用一切时间认真学习相关篇目文章,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加深对党的认识,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素养。以促及灵魂的高度改进工作作风。

四是实践要运动。

重在行动,贵在落实,要将学习与行动结合起来,目的是要促进发展。我们工作中一定要真确分析形势,以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措施,加强力度,努力确保工作的扎实推进。以革命运动的精神和理念贯穿实践的每一个环节。

五是创新要行动。

通过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创新工作载体等方式,改进和改善工作。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没有创新就死水一潭,不进则退。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大讨论,以突破前人、实践改进为创新的目的。

以实践来检验一切、以群众的满意度检验实绩,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适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要坚持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发扬革命传统,要创新经验,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在社会生活、本职工作中充分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爱岗敬业,奉献服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学习解放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范文5

作为小河支行营业部的工作负责人,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我深刻地体会到开展“十破十立”大讨论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深刻识到,要做好银行服务工作必须坚持工作不忘学习与思考,学习与思考必须与工作密切结合,才能行之有效。现就结合大学习讨论活动,谈几点体会。

一,深刻准确认识“十破”与“十立”

“十破”既:破除信心不足的思想;破除墨守成规的思想;破除自我满足的思想;破除封闭保守的思想;破除消极等待的思想;破除怕担责任的思想;破除坐而论道的思想;破除反应迟缓的思想;破除忽视产业的思想;破除不跑不要的思想。

“十立”既:树立敢于争先的意识;树立开拓创新的意识;树立追求卓越的意识;树立包容合作的意识;树立抢抓机遇的意识;树立勇于担当的意识;树立干字当头的意识;树立立说立行的意识;树立工业主导的意识;树立主动争取的意识。

二,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突破自我束缚

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掌握学习方法,充分利用时间,针对性地开展学习,努力增长自己的才干。要深入系统地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刻苦钻研自己的业务知识,以及科技、管理等各方面的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丰富的理论知识武装头脑。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更新工作观念,掌握工作方法,从而创新工作思路,以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工作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有能力“十破”,才能做到“十立”。

作为一名二级支行负责人,在工作中要时刻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增强发展意识、稳健意识、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以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良好的敬业精神。在切实把合规文化建设落实到每一项业务、每一个岗位、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时点及始终坚持把依法合规经营,防范业务风险作为各项业务工作开展的基础上,打破常规,解放思想,实现创新;在健全和完善支行内控制度建设,确保稳健经营、提高经营效益、防范化解风险、提升金融安全的前提下,打破传统束缚,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强化实践,提高工作服务水平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

要将学习与行动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促进发展。银行作为金融服务行业,说到底还是服务行业,因此我们在工作的过程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性格的客户,面临着各种问题和考验,通过学习讨论,总结反思,积极主动解决认识上及理念上的问题,转变工作态度,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一是做好“诚信”服务,做到有诺必践,从而让客户有信赖感。二是做到“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客户着想,积极主动帮助客户排忧解难,努力减少其不必要的负担。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及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客观环境也进一步明确了金融工作的方向,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进金融创新、维护金融稳定将成为金融工作的重点。作为一名二级支行的负责人,我不仅深刻认知贵阳农村商业银行小河支行在百姓生活与经济建设中的作用,而且身体力行,不断提升整体服务能力,满足客户需求,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对商业银行的发展要求。

解放思想,“八破八立”不应仅仅成为一句空口号,而是要落实到自己具体行动上来,联系目前本人的实际工作情况,我觉得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要勤于学习、不断学习。作为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虽然已经从学校毕业,步入社会进行工作,但是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大学堂,有许许多多的知识、学问要去学习。书本理论与工作实际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在日常工作中,要摒弃“面子问题”,多向老员工学习请教,增长经验。作为机械和液控出身的我,应该横向学习、掌握一些电控的知识,真正做到机、电、液一体化,方便以后更好地工作。

二、要善于思考。“学而不思则罔”,如果仅仅是学习而不去认真思考,那就等于没有学会。在工作中,碰到问题了,不要急于求助别人,要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之后,如果仍旧有困难,再向别人请教,否则自己根本不会学到东西。

前段时间,在调试电磁加热热压板设备时,设备的升温效果跟理论有一定差距,回到单位,我们同事几个认真讨论了问题的原因,应用流体力学知识,得出原因可能是加热管变径导致流量的差异。后经与中科院相关工程师交流后做出了改进方案,加热效果有了显著提高。通过这次调试,我们以后的设计工作不仅要注意设备功能上的满足,还要注意工艺以及安装上的要求。

三、要勇于实践。实践出真知,要牢固树立“重在行动,贵在落实”的理念,要将学习与行动结合起来。纸上谈兵,光说不练是一些大学毕业生的通病,理应摒弃。刚参加工作之时,自己仅仅停留在理论上,有次在调试实验台,要用电流作为反馈信号反馈到数据板卡,由于之前遇到过以电压作为反馈信号的情况,想当然就类同地进行实验,后经同事纠正,电流作为反馈信号时需要串联电阻,否则会烧坏板卡。如果不是那次实验,这个知识盲点仍旧存在。

四、要敢于改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于现状,盲目自满只能是落后,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要正确认识自己,要自己跟自己比,自己跟别人比,现在和过去比,发现不足即刻改变,进步了就要更进步,好了就要更好。

化学的十大基本思想观念篇9

社会变革是由于新观念战胜旧观念

传统上,经济学家和其他社会科学家总是把社会变革理解为不同利益之间博弈的结果。他们认为,社会变革之所以发生,是因为一种利益(变革的受益者)战胜了另一种利益(旧体制和旧政策下的既得利益者),或者是因为领导者和政策制定者认识到变革所带来的收益大于成本。历史分析和现实观察都表明,社会变革之所以发生,在许多情况下,不是因为一种利益战胜了另一种利益,而是因为理念战胜了利益,或者说,是因为一种(新的)观念战胜了另一种(旧的)观念,一种主义战胜了另一种主义。许多看似某种特定利益的胜利,事实上不过是某种特定观念的胜利。

为什么计划经济在20世纪能成为世界上1/3的人生活的那些国家的一种制度,而且存在了很长的时间?这其实也是理念变化的结果,计划经济是一种典型的理念的产物。但一个理念可能好,也可能坏。如果我们接受一个坏的理念,可能给人类带来灾难;如果我们接受一个好的理念,那就使人类进步更快,使人类的生活更好,使社会变得更和谐。

人类面临的一个很大的挑战,就是我们没有办法先验地就知道是哪一个理念对,哪一个理念错。这就是我们需要思想市场的原因。一种理念正确与否,只能通过思想市场、观念市场的竞争来检验。

我当然不是说,思想市场竞争的结果一定是正确的理念胜出。但如果我们想降低错误理念胜出的可能性,唯一的办法是思想市场的自由竞争。

新观念由普通人或思想家提出,由政治家实践

一种新的理念、观点、思想,从最初的提出,到最后变成实践,类似经济学家讲的一个“迂回生产”的过程。这个过程涉及三个环节:生产环节、传播环节和实践环节。处在最上端的生产环节的人,是我们称之为学者、哲学家、思想家的极少数人,他们的作用是生产新思想,所以我将他们称之为“思想型的制度企业家”。尽管不可否认,有些新观念最初是普通人提出的,但如果没有学者的理论化,草根的观念不大可能变成社会变革的力量。公共知识分子、媒体从业人员、出版商、教师等处于这个过程的中间阶段,他们的工作是传播思想,将思想家创造的东西进行选择并组合成大众容易理解的东西,然后传播给政治家和普通大众,将其变成社会的共识,所以被哈耶克称之为知识的“二手交易商”。处于这个过程终端的是政治人物和实践家,他们的任务是发起变革,将新的理念变成法律和政策。思想市场的基本原则在这三个阶段都是适用的。

在思想的生产阶段,思想市场的基本也就是学术自由和思想自由。学术自由和思想自由意味着学者本身必须有一颗自由的心,学术研究不能有,任何对学术自由的干预都是对思想市场的破坏。在思想的传播环节,意味着现存的观念、习惯、法律和政策都可以受到自由评论。在思想的实践环节,思想市场的基本原则是:公共政策的形成和实施应该经过广泛的讨论和批评,重大的法律修订甚至需要“全民公决”;在可能的情况下,法律和政策的变革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演化过程,应该允许人们在多种方式中进行选择,而不应该采取中央集权主导的建构主义的方式。“因地制宜”和“摸着石头过河”实际上就体现了思想市场原则在实践中的应用。

思想市场可以避免犯灾难性的错误

我们人类不可能避免犯错误,但是如果有思想市场的话,人类至少可以避免犯那种灾难性的错误。举例来讲,前面讲计划经济就是一种理念,这种理念在中国的实践导致了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的拉大,给数亿人带来财产甚至生命的损失。但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在那个时候,有思想市场,学者和媒体人士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一定会有人反对计划经济,这个实践绝不会持续那么长时间,所带来的损害也就不会那么大。

中国的改革开放也受惠于思想市场。邓小平这样的领导人是重要的,但他们的想法许多来自经济学家的思想。如果没有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经济学界相对自由的学术气氛,如果没有“思想解放”,“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不可能写入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决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可能写入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国的改革开放也就不可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

政治领导人的理念重要,

但长期来讲普通人的理念也许更重要

如同经济发展有“后发优势”一样,思想市场也有“后发优势”。在开放的社会,任何国家都可以从其他国家所创造的思想和观念中受益。但毫无疑问,引进思想比引进技术和产品更困难。这是因为,思想的实践必须与特定的利益结构、社会结构、文化、习惯、制度相结合,而人性在本质上具有抗拒新思想的惰性。这意味着西方国家发展出的思想在应用于中国社会的时候,需要有一个“中国化”的过程,这是中国学者的责任。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立了改革的基本方向,特别是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的政治体制改革目标,但如果没有思想市场上不同学术观点的争鸣,究竟什么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不同的人会有完全不同的理解,不可能有基本共识。而如果没有基本共识,改革不可能顺利推进。

化学的十大基本思想观念篇10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为全党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奠定思想基础,省委决定__年上半年,在全省党员干部中集中开展一次增强理想信念专题学习教育活动,这是省委着眼于党员干部队伍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的现实需要作出的重大决策,是__活动的深入。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省委的决定意图,深刻认识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

贯彻十精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首要的是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理想信念是一个人思想行动的总指挥。理想信念的动摇和滑坡对一个人的成长是最危险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历史的变革、社会的转型、现实的压力,使我们有些干部出现了信仰缺失、信念淡薄、信心动摇的问题。这是一个很大问题,需要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进行深刻反思和巩固提升,必须从当前党员干部队伍实际出发,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通过开展学习教育,一是进一步深刻领会十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实质,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增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真正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的十的决策部署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努力促进全省改革稳定取得新成效。二是进一步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的认识,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三是进一步强化党性意识、宗旨意识、纪律意识,做到信仰坚定、忠诚可靠、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从思想上为全省深入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下面,我从什么是理想信念、为什么要坚定理想信念以及怎样坚定理想信念这三个方面来谈一谈我的认识和思考:

首先谈谈什么是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指人们向往、追求和奋斗的根本目标,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反映。更是一个人思想和行为的“总开关”、“总闸门’’,是一个人进行各种行为的支撑和动力。理想指引方向,信念鼓舞士气。对一个人来说,没有正确的理想信念,就会失去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同样,对一个政党来说,倘若没有正确的、坚定的理想信念,就会失去奋斗的目标、偏离前进的方向,就会丧失先进性和存在的依据。十报告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 。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现实中一些党员干部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 。所以说,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关于坚定理想信念,我想从什么是理想、信仰、信念和信心四个方面来谈谈认识。

什么是理想?理想,就是对未来的预见和构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从理想的概念上看,理想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理想一定有实现的可能性,也就意味着行为人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如果违背客观规律,没有实现的可能性,一定不是理想,是空想。

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就是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现阶段我们的理想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我们的共同的理想。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民族复兴了,中国发展了,中国才能更好的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更好的促进人类的进步。我们现阶段的理想实现后,再不断的向前推进,进而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我们现阶段现实的一个阶段性理想,而共产主义则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是最高的理想。

什么是信仰?信,就是某种主张、主义或者,就是信服、景仰。信仰,对某种宗教或主义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之为行为的准则。从哲学的概念理解,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持有。信仰说起来很抽象,但我们做起来必须很具体。共产党员不能信仰宗教,那就只有信仰主义了,我们信仰马克思主义。因为马克思主义是迄今为止关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最科学、最严整、最有生命力的思想理论体系。

作为科学真理,马克思主义是动态开放的、是不断发展生成的,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发展和超越。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相结合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结出的丰硕果实。可见,共产党的由来和理想,我们最基本的立场、观点、方法,都根源于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我们应始终不渝地信仰马克思主义。当前国际形势发生新的深刻复杂变化、国家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不断显露,加快省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两新’’目标和“三区”建设任务更加艰巨、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面临诸多挑战这一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确保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动摇,就显得尤为重要。坚定信仰,是为了追求真理,崇尚科学,对党忠诚。

什么是信念?信念,其实是一种态度和看法,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态度。可以这样说,信念是人的认识、情感、意志的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理论主张、思想见解及理想的坚信无疑,并表现为身体力行的状态。另外,信念和人格密切相关,稳定信念是人格可靠的一个表现。没有坚定的信念,则该人格是不可靠的。也就是说信念这东西非常靠谱,非常管用。比如我们鼓励马拉松运动员常说的一句话:坚持到 底,就是胜利。这就是信念,这种心理暗示会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帮助运动员跑到终点,尽管他已经精疲力尽了,但信念在,梦想在,所以,他超越了自我。

我们的信念就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因为社会主义是针对资本主义的弊端产生的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它有着集中力量办大事、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无比优越性。

我们应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待信念问题。衡量一种社会制度的优越,最根本的是看它在多大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0世纪以来,世界上有100多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获得了民族独立,各自选择了不同的社会制度发展自己,应该说各有成就和坎坷。但从历史状况、世界状况和同类情况的国家比,社会主义新中国所取得的成就更大,更举世瞩目!这一切,离开社会主义制度及其优越性,是不敢想象的。因此,我们应始终不渝地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同时,也清醒地看到,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也有过曲折,经历过反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生产水平低、人均产值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挑战还很多;社会主义制度自身在很多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正确分析和认识社会主义进程中出现的曲折和坎坷,对于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极其重要。一个人、一个政党、一个国家对自己的目标有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那么,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也会百折不挠地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历史早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是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正确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基础上的理性选择。

什么是信心?信心,是相信愿望或预料一定能够实现的心理,信心比黄金更珍贵。我们的信心就是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是激励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协力、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是保证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和国家长治久安的精神动力。

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充满信心,就是党员干部应该树立的毕生信念。我们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在现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报告提出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这“三个自信”,让人们看到一个日益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最强的底气,也让世界看到了不断谱写壮丽篇章的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迎接“两个百年目标”的豪迈情怀。中国共产党人的这种自信,来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在实践中得到充分印证,来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实践中日趋丰富成熟,来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健全完善,是基于对世情、国情、党情变化的清晰认识、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人的这种自信,是有理由、有准备、有方向、有力量、有信仰的自信。执政党有自信,干部才有自信,国民才有自信。这种自信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将激励我们去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任何艰难险阻。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是我们坚定不移的信心。今天的__,也正在以自信开放创新的姿态融入全国走向世界,取得了历史性的发展业绩,进入了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基础设施成效最明显、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这些辉煌成就的取得,这一发展基础的奠定,是省委团结带领全省人民艰苦奋斗的结果,但归根结底,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结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大力弘扬新__精神,建设新__、创造新生活的“两新”奋斗目标和全力建设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生态文明先行区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三区”建设任务,开启了__建设发展的新征程。建设新__、创造新生活的“两新”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建设新__,重在“强省发展”,创造 新生活,旨在“富民安居”。这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改善民生的战略思想。党的十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加快实现“两新”目标、“三区”建设,对交通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交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我们要坚定信心不动摇,推动发展不停步,造福人民不懈怠,下定决心,抢抓机遇,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树立超前意识,超前思考、超前谋划,着力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着力提高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着力推动交通运输转型升级、着力增强交通运输发展后劲等五个方面的战略任务,努力推动交通运输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再来谈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要坚定理想信念。理由有四个方面

一是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和组织的最主要的标志之一。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按照唯物史观,提出了共产党奋斗的最终理想,强调以这样的崇高理想为最高奋斗目标的共产党,就必然会体现出这两个最显著的特征:“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推动运动前进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比其余的无产阶级群众优越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在这里,共产党崇高理想与这两个最显著特征的相互关系是:共产党人在实践上的先进性,根源于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而坚定的理想信念根源于科学的理论。

二是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是我们党能够成长壮大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中国共产党刚成立时,是一个只有5 0多人的小党,但经过几十年的奋斗,现在成为领导中国日益强盛、中华民族不断振兴的、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这里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党始终坚守理想信念,这是我们党最为重大的政治优势。邓小平同志在回顾党的奋斗史时曾经说过:“在我们最困难的时期,共产主义的理想与信念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多少人牺牲就是为了这个理想”。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历来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前进的力量源泉。我们党正是把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重点内容,作为党员改造主观世界的主攻方向、党员党性修养的终身课题,才使得我们党能够在巨大的风浪和严峻的考验面前,自强不息、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三是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是今天我们党的建设必须面对的最重大课题。共产党是政治组织,共产党员必须讲政治理想,党员对自己不能“淡化意识形态”;党员必须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今天,我们党面临着“四大考验”,即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面对着“四大危险”: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而“四大危险”与理想信念的动摇是连在一起的。理想信念的动摇,应该说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危险。

理想信念的动摇使一些党员干部包括一些党的高级干部经不住考验,走上了邪路,走上了毁灭。理想信念的不坚定使一些党员在矛盾面前畏缩不前,在困难面前悲观失望,在利益面前与民争利,在诱惑面前中箭落马。河北省国税局原局长李真贪污受贿被判死刑,他在反思自己犯罪根源时说:“人可以没有金钱,但不能没有信念,丧失信念就要毁灭一生”。党员理想信念的动摇是最根本的动摇,也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的背叛是最根本的背叛,也是最可怕的背叛。因此,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在部署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首先指出的问题就是:“一些党员、干部忽视理论学习,学用脱节,理想信念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 乏信心”,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党强调:以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把 “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作为第一项建设,与党的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共同推进。

四是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是我们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根本。党的纯洁性同党的先进性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纯洁性是先进性的前提和基础,先进性是纯洁性的体现和保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相辅相成,共同服务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党的纯洁性,为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不断提升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党拒腐防变和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党的纯洁性体现在党的思想、政治、组织、作风、廉洁自律等方面。其中,思想纯洁是根本,组织纯洁是基础,作风纯洁是关键,廉洁自律是保证。

最后,谈谈怎样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党的纯洁性

一要坚持加强学习。加强学习是坚定理想信念的基础。学习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知识增长问题,更是一个提高执政能力的政治问题。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坚定,而理论的坚定来自学习的觉悟,学习始终是党员干部修身养性、建功立业的重要法宝。学习注重过程,学业注重积累。世界上没有不变的事物,只有学不完的知识,只要想学习,任何时候都不晚。希望大家多一点学业的追求,少一点无谓的应酬,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学习的过程上,花在学业的积累上。要静下心来读书学习,心定了、心静了才能读进去、学进去。要有所选择的学习,没有选择就没有方向,没有选择就没有重点,选择就是在有限的时间里读有用的书。要养成读书学习的好习惯,要坚持养成读经典看好书、看新闻听广播、读党报学文件、学上网查资料的好习惯,不断加深对党的基本理论、路线、纲领、经验和各项方针政策的理解和把握,增强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执政和领导水平。

二要坚持世界观改造。世界观改造是坚定理想信念的保证。党员看党员,看的是党性;群众看党员,看的是人格。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环境下,我们的干部每天面对着权力、地位和利益的考验,要确保在考验面前不栽跟头、不打败仗,就务必加强世界观改造,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始终把维护人民利益作为衡量我们工作的重要尺度,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努力成为一个高尚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有益于人民的人。只有不断打牢理想信念的基石,做到理想信念教育常抓不懈、持之以恒,通过学习教育不断坚定理想信念,把这种信念同共产党人的一生相伴随、共始终,才能在各种政治风浪面前,始终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公生明,廉生威”。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闻过则喜,知错就改,从善如流,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不断提高拒腐防变能力,树立起良好的自身形象。

三要坚持求真务实。坚持求真务实是坚定理想信念的目标。坚持求真务实,就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遵循事物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规律,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就要搞好调查研究,尊重客观规律,使党的方针政策真正得到贯彻,使党的事业时刻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真正变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就要以事业为重,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追求,把无私奉献作为最大幸福。要坚持真抓实干,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任劳任怨的态度,勤勤恳恳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事业发展,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加深对理想的认识,不断坚定实现理想的信念,务求自己所做的每一项工作都真正成为惠及人民的精品。希望在座的同志千方百计为党的事业多奉献,为人民群众多干事,书写自己充实的人生、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