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十篇

时间:2023-06-08 17:39:20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篇1

关键词 企业 财务风险 预警模型

一、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善,企业经营发展面临的外部竞争日趋激烈,同时所应对的风险问题也越发严重,尤其是在当前经济趋于下行时期,企业各类风险特别是财务风险问题频发,预警防范控制管理不当,很容易造成企业出现严重的财务危机。为了确保企业经营活动开展过程中各项管理工作的安全规范,促进企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必须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及时发现企业内部经营过程中的财务风险问题,进而采取有效的控制防范措施,为企业在复杂市场环境下的经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这也是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

二、企业财务风险概念及其成因分析

财务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在开展各项业务经营以及财务管理活动中,由于外部市场环境以及内部经营管理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造成企业出现的财务状况不稳定的问题。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主要包含了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现金流以及连带财务风险等几类。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理念,财务风险往往与企业的资本结构有着直接的关联,通常情况下,负债总额越高,财务风险问题也就越大。造成企业出现财务风险问题的原因从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分析,主要表现如下:

在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上,导致企业可能出现财务风险的问题主要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盈利能力较差,企业的成本投资难以实现相应的效益收入,整体运营管理能力较差;在财务工作方面,应收账款控制不力,存货周转率处理不合理,成本控制效果较差;企业的成长潜力较弱,发展能力不佳,难以支撑长期的经营发展;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不健全,在内部决策管理等各个方面存在较多漏洞和薄弱环节,论证决策流程不够科学合理,内部审计监督不及时等等。

在外部环境上,有可能导致企业出现财务风险的因素主要有:外部宏观经济环境的波动,特别是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大,更易导致财务风险;国家相关产业政策调整,特别是金融信贷政策的变化波动等等,影响了企业的资金周转,或者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带来了不良影响,这些问题都有可能造成企业出现财务风险问题。

三、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财务风险预警主要是指运用财务管理以及现代化企业管理理论,通过比率、比较以及因素分析等相关的分析手段,依靠对企业各类财务会计信息的分析,及时监测分析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问题,为企业制定财务风险防范控制措施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在企业内部构建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应该重点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有效性原则。在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建设上,应该遵循科学、合理、有效的基本原则,特别是在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选取上,应该充分考虑企业所处行业的特点、企业自身的实际规模、政策要求以及内部管理情况等,确保整个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能够真正发挥作用。

(2)可操作性的原则。一些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失效的重要一方面原因就是由于财务风险预警指标选取不当,难以对财务风险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因此,提高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有效性,在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选取上,应该结合企业能够收集到的财务数据以及相关的财务会计信息等,合理地确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提高可操作性。

(3)预测性的原则。造成企业出现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建设上,应该充分突出财务风险预警的准确预测功能,通过对各项财务会计信息数据以及财务指标的分析,及时发现企业风险点,进而指导企业科学合理地制定相应财务风险决策。

四、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具体建设研究

(1)科学合理地选择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在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选择上,应该确保可以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同时又能够体现行业的特殊性,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与可比性。在财务指标的具体选择上,选择指标重点可以参考以下几方面:短期偿债能力指标,主要全面地反映企业、债权人以及投资者之间的权益关系,通常通过流动比率、现金比率、营运资金对资产总额比率等财务指标进行反映。长期偿债能力,主要是以资产负债率以及流动资产比率作为风险衡量指标。营运能力,主要反映企业运作企业内部各项流动以及非流动资产的能力,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选择上主要是以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等指标。盈利能力指标,主要评价企业赢取利润的能力,通常以营业毛利率、营业利润率、资产报酬率、总资产净利润率、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指标反映。成长能力指标,通常以总资产增长率、营业收入增长率来评价。现金流量指标,目的是为了评价分析企业现金流转能力及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评价指标主要是每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现金流量比率、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等指标,也是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关键指标。通过合理地选择指标,为评价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提供良好的前提基础。

(2)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权重确定及模型构建。在明确了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以后,需要进一步确定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权重。现阶段对于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权重的确定,往往采取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并通过专家论证的方式,以确保各项指标权重赋值的科学合理。在完成指标权重的确定以后,应该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通过统计分析软件,针对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建立相应的控制函数,准确地评价企业财务风险的不同等级,明确不同财务管理活动可能造成的财务风险隐患问题。

(3)优化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管理方法。在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管理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利用各种信息化的技术、信息管理手段和风险计量工具,依托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等,建立风险实时监控系统和风险预警系统,第一时间掌握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问题。同时,在财务风险管理上应该尽可能地采取分类管理的模式,依靠财务风险预警指标进行监控,对于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可度量指标,依靠指标体系检测;对于操作风险、政策风险等不可度量的风险指标,依靠优化业务流程来实现,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效果。

(4)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应对管理。在企业的财务风险应对管理上,首先应该建立畅通、高效的沟通机制,加强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工作和业务工作的联系组织。企业内部生产经营、财务管理等各个部门应该及时就经营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及时的相互沟通,并进一步制定完善的风险确认、评估的标准和方法及风险控制的操作流程,提高财务风险控制以及风险监督能力,进而实现降低财务风险发生可能性的目的。

五、结语

企业财务风险因素多种多样,为了控制财务风险问题,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应该全面深入地总结可能造成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合理地确定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构建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依靠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防范各类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

(作者单位为青岛公交集团市南巴士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陈燕,廖冠民.大股东行为、公司治理与财务危机[J].当代财经,2010(5):14-17.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篇2

论文关键词:财务风险,风险预警,风险控制

 

财务风险是指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内外环境中难以预料、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业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所获取的财务收益与预期目标发生偏离,因而造成企业有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是一种客观的经济现象。[1]而所谓财

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有财务活动,就必然有财务风险,尤其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更是不可避免。有不少企业由于不能及时、有效地防范和控制

财务风险控制是现代财务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贯穿于企业财务活动的始终。财务风险控制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事前控制,是指在风险发生前的控制,即风险预警,这种控制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广泛运用。

一、财务风险的事前控

预警是指事先知道并发出警示,以避免或降低可能的损失。财务风险预警是对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它贯穿于企

财务风险预警主要有六大功能:信息收集功能、监测功能

1.信息收集功能。财务风险预警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收集信息的过程风险预警,它通过收集与企业经营相关的产业政策、市场竞争

2.监测功能。监测即跟踪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将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同企业预定的目标、计划、标

3.预报功能。当危害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出现时,可以提出警告,提醒企业经营者早日寻

4.诊断功能。诊断是财务预警的重要功能之一。它根据跟踪、监测的结果对比分析,运用现代企业管理

5.治疗功能。财务风险预警通过监测、诊断,判断企业存在的弊病,找出病根后,能帮助经营者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地

6.健身功能。通过预警分析,企业能系统而详细地记录财务危机发生的缘由、处理经过、平息波动和解除危机的各项措施,以及处理反馈与改进建议,作为未来类

风险预警是在风险发生之前进行的警示,而当财务风险已经不可避免的

二、财务风险的事中控

财务风险的处理措施主要包括应急措施、补救方法和改进方案。其中,应急措施主要是面对财务危机和财务风险而采用的规避风险的手段,它可以控制事态的进一步恶

具体而言,常用的财务风险处

1.降低策略

即企业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努力采取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的策略。例如,企业可以在保证资金需要的前提下,适当降低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以达到降低债务风险的目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当市场不可测因素增多,股票价格出现剧烈波动时。企业应及时降低股票投资

2.转移策略<

即企业通过某种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策略。转移风

(1)风险财产转移。风险财产转移是指将担有风

(2)风险财务转移。风险财务转移主要是通过签订合同和提供保证书来实现的。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风险财务转移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仍带有局限性,因为

(3)保险转移。保险是由保险公司对企业经济损失提供的赔偿。对企业而言,保险是

3.分散策略<

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

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与其他企业共同投资风险预警,

由于市场需求具有不确定性、易变性,企业为分散风险应采用多种经营方式,即同时经营多种产品。在多种经营方式下,某些产

对外投资多元化是指企业对外投资时,应将资金投资于不同的投资品种,以达到分散投资风险的目的。一般来说,长期投资的风险大于短期投资的风

4.回避策略

即企业在选择理财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例如,债权性投资如果能够使企业实现预期的投资收益

5.减弱策略<

通过减少财务风险发生的机会或削弱损失的严重性,以控制财务风险的损失。实施减弱策略,不仅要有技术力量、人员

这几种财务风险的处理策略各具特点、相互补充,企

三、财务风险的事后控

风险的事后控制就是在风险发生后查清导致风险事故发

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企业外部的也有企业内部的,而且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一样。总体来看,宏观环境的复杂性

宏观环境是企业财务决策难以改变的外部约束条件,其涉及范围很广,包括经济环境、金融环境、法律环境、资源环境等直接影响财务决策的因素,还包括对企业财务决策产生间接影响的政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科技发展水平等方面。这些环境因素存在于企业

与宏观原因相对而言,微观原因是指企业特有的、只影响个别企业的因素,微观主体自身存在的缺陷是产生企业财务风险的内部原因。不同的企业其内部原因表现不同,但总的说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资金管理不到位;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内部审计功能不完善风险预警,财务管理活动缺少必要的监督;企业管理人员财务风险意识淡薄,对财务风险存在的客观性认识不足;财务决策缺少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等。

之外,对企业而言,可能是一种机遇,也可能是一种威胁,并且是难以预料和改变的。这必然影响到企业的财务活动。加上大多数企业财务管理基础薄弱,缺乏市场观念和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和应变能力,反应滞后,措施不力,必然会产生财务风险。

和易变性是导致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外部原因,而微观主体自身存在的缺陷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内部原因。[3]

生的原因,减少或杜绝同类情况再次发生。

制——成因分析

业管理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运用。

和法律方面的保障,而且在经济上也要是可行的,即预期收益大于或等于预期成本,否则,就不宜采用此策略。

br> ,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应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因为债权性投资风险大大低于股权投资的风险。尽管股权投资可能带来更多的投资收益,但从回避风险的角度考虑,企业还是应当谨慎从事股权性投资。

险,股权投资的风险大于债权投资的风险,证券组合投资可以分散有价证券投资的非系统性风险,其投资风险低于单项证券投资的风险。

品因滞销而产生的损失风险预警,可能会被其他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消,从而可以避免经营单一产生的无法实现预期收益的风险。

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投资风险。

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

br> 一种极其重要的风险转移机制和方法。通过参加保险,实现完全风险的转移。

对合同条款的执行和法院的裁决常会出乎企业预料之外,造成极大的被动。因此,合同条款的法律解释应引起高度重视,以免发生意想不到的损失。

险的财产或生产经营活动转移给他人。

险的方式很多,企业应根据不同的风险采用不同的风险转移方式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br> 在全部对外投资中所占的比重,从而降低投资风险。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改进产品设计、努力开发新产品及开拓新市场等手段,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降低因产品滞销、市场占有率下降而产生的不能实现预期收益的财务风险。

理措施有以下几种:

化;补救方法主要是采取有效措施,将损失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改进方案主要是改进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薄弱之处,杜绝和避免类似财务风险的再度发生。

制——风险处理

发生时,就应立即制定相应的措施,以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

似情况的前车之鉴。还可将企业纠正偏差与过失的一些经验教训转化成企业管理活动的规范,以免再犯同样或类似的错误,不断增强企业的免疫能力。

制定有效措施更正企业经营中的偏差或过失,防止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使企业回复到正常运转的轨道。

技术和企业诊断技术对企业经营之优劣做出判断,找出企业运行中的弊端及其病根之所在。

求对策,避免潜在的风险演变成现实的损失,起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准进行对比,对企业营运状况做出预测风险预警,找出偏差,从中发现产生偏差的原因或存在的问题。

状况、企业本身的各类财务和经营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开展预警。信息收集也是一个贯穿财务预警始终的活动。

、预报功能、诊断功能、治疗功能和健身功能。

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以企业财务报表等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模型分析、比率分析等方法,发现企业存在的风险,并向经营者示警。

制——风险预警

事中控制是指当风险事故发生时,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损失加大并减少损失。当损失发生之后必须查清导致风险事故发生的原因,采取行动减少或杜绝同类情况再次发生,这是事后控制。[2]

财务风险,从而导致一系列财务危机的发生[3],因而,加强财务风险控制,把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已经是事关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课题。

务风险控制就是指在财务风险识别和度量的基础之上,管理者针对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因素有目的地施加影响,即选择适当的风险管理策略,从而达到降低风险的不确定性和减少损失的目的。[2]

【参考文献】

[1]余永亮.浅谈企业财务风险及防范[J]. 财政监督,2009.6:54

[2]许新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体系构建与控制策略研究[J]. 财会通讯·综合(中),2009.9:139

[3]李红梅.论我国企业的财务风险及其防范[J]. 会计之友,2009.10(中):38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篇3

关键词:大数据企业财务风险预警问题措施

1企业加强财务风险预警工作的意义

大数据时代,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工作面临着来自诸多方面的挑战,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给财务风险预警工作提供便利的同时也给企业的信息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隐患。因此,就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工作长期性发展而言,必须确保其符合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企业应当熟练掌握和运用大数据技术为财务风险预警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必要保障。

1.1增强财务信息筛选能力与信息安全性的需要

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财务信息是其制定发展战略和决定发展方向的重要参考和依据,因此,企业财务信息安全性成为了影响其发展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会产生相当数量的财务信息和财务数据且具有明显的复杂性,如何从海量的信息与数据当中甄选出有价值和有用的财务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现代企业数据使用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大小。通过财务风险预警工作的开展,企业可以很好地从众多财务信息当中筛选出能反映企业生产运营和经营管理情况的信息与数据,避免无效信息数据的干扰与影响,为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发展方向的选择提供重要保障。

1.2减少企业经营损失的需要

企业的建立以盈利为目的,企业自身盈利能力的大小直接反映了企业经营的质量和战略,关系到企业自身能否平稳长远地发展,因此,企业如何将自身的经营损失降到最低程度来确保获取最大化利益成为了企业发展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在企业运营过程中通过财务风险预警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效地对企业的投资活动与项目开展情况进行分析与比较,及时发现和处理在投资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并预测出潜在的风险,为企业经营发展寻找安全性突破口,扩大市场份额,减少企业经营损失,力求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促进企业自身盈利能力的增强。

2大数据时代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存在的问题

2.1对财务风险预警重要性的认识程度不足

人们的行为方式与处事规律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自身思想意识的支配与制约,同样地,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工作总体质量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受到企业自身对其重视程度的影响,企业对财务风险预警工作给予较高的重视是增强其财务安全和提高发展稳定性的重要前提与基础,但从近几年我国企业发展实践来看,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存在着对财务风险预警重要性的认识程度不足的问题,导致企业的发展稳定性得不到有效保障。举例来说,企业发展对财务风险预警重要性的认识程度不足表现为企业领导者和决策者的财务风险预警意识薄弱,在财务风险预警工作开展过程中未能够给予财务风险预警部门以必要的人力、物力与资金支持,导致财务风险预警工作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得企业不能够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市场行情变化来及时调整和改善自身经营方式,落后于时展潮流,经营效益也没有得到显著提升。

2.2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工作归根结底还需要依靠企业财务风险评估工作人员,所以财务风险预警工作人员所具备的专业技能高低成为影响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就目前来说,我国部分企业在财务风险预警工作开展方面还存在着相对较为明显的工作人员专业素养不足的问题,工作人员自身的财务风险预警素养难以有效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从现阶段我国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开展来看,其自身专业素养不足的问题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来分析。首先,财务风险预警专业知识掌握不牢固。在我国部分企业由于企业自身的选人用人制度不健全,因此存在着通过领导关系进入企业工作的情况,因此,财务风险预警部门部分工作人员也存在着自身专业能力不足的问题。除此之外,部分财务风险预警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陈旧落后,不能够根据时展需要和市场行情变化来及时补充新知识,导致其在开展财务风险预警工作的过程中依然延续以往工作方法,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工作的有效性得不到必要保障。其次,财务风险预警工作人员对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相对较低。当前,人类已经全面进入了大数据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与产生数据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阶段企业发展的相关信息正以海量的方式呈现在人们面前,因此,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一定水平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才能够满足企业发展要求。但就目前来说,我国部分企业还存在着财务风险预警工作人员对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相对较低的问题,不能够利用大数据技术的优势来甄选有价值和准确性高的财务信息,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得不到有效保证,降低了企业发展的稳定性。

2.3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不完善

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是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工作开展的重要参考与重要依据,因此,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是否完善和是否科学会直接影响到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工作开展的整体质量。从近几年我国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工作的开展情况来看,我国部分企业还存在着相对较为明显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不完善的问题,导致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工作不能够按照规定程序有序开展,财务风险预警的工作质量也不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必须对此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

3大数据时代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对策

3.1增强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意识

由于现阶段我国部分企业在发展过程之中存在着对财务风险预警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这一问题,因此,企业自身必须明确意识到以增强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意识为手段来提高企业发展稳定性和发展安全性的重要意义,在企业日常运营发展的过程之中,在思想意识层面着重增强其风险预警意识,这一目标的实现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入手:首先,增强企业领导者和决策者的财务风险预警意识。企业领导者自身的发展观念与企业经营理念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各方面的工作开展情况,由于我国企业存在着企业领导者和决策者的财务风险预警意识薄弱的问题,因此,当前必须着力提升企业领导者对开展风险预警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其意识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通过风险预警工作的开展来为企业安全发展保驾护航的重要意义。企业领导者应当对风险预警工作给予足够重视,无论是在政策抉择方面还是在资金支持方面都需要给予大数据背景下的风险预警工作以必要的支持。其次,增强企业员工的财务风险预警意识,使其积极配合财务风险预警部门的工作开展。除了增强企业领导者的财务风险预警意识之外,企业还应当重视提高企业全体员工对财务风险预警的认识,力求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企业各部门与各层级工作人员对财务风险预警工作的积极配合,减少财务风险预警工作开展过程之中遇到的不必要的麻烦,提高其工作效率与质量。

3.2建立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

拥有高质量专业化的风险预警工作队伍是确保企业风险预警工作高效有序开展的重要前提与基础。由于现阶段我国部分企业在发展过程之中存在着财务风险预警工作人员专业能力不足的问题,因此,要想确保企业获得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就必须意识到建立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的迫切性。首先,重视对企业原有风险预警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在培训过程之中把握住培训工作的系统性和专业性,具体来说,就是要在对原有工作人员展开培训的过程之中着力增强工作人员对于时展和市场行情变化的认识,使其对时展所产生的新理论和新观念形成一个清晰而完整的认识,在夯实其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更新其知识结构,补充社会发展所必须的新知识。除此之外,还要对原有工作人员进行信息技术的培养,提高其在大数据时代下对大数据技术的认识程度,增强对大数据技术的使用能力,确保其能够在财务风险预警工作开展的过程之中合理高效地使用大数据技术,提高自身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其次,建立严格的选人用人制度。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之所以参差不齐,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企业选人用人制度不健全,不能够确保工作人员的录取与聘用是通过正常程序进行,一旦出现通过人情关系进入财务风险预警工作部门的情况,则很难保证其专业素养能够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因此,现阶段企业自身必须建立严格的选人用人制度,确保工作人员录用的严格与公正。最后,引进优秀人才。对原有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还不能够完全满足企业对提高财务风险预警工作质量的需要,企业还应当积极地引进优秀人才,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来为财务风险预警工作输入新鲜血液,依托于所引进的人才来调整发展理念、改进发展方式,使财务风险预警工作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3.3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工作的高质量开展需要依托于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由于现阶段我国企业存在着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不完善的问题,因此,企业应当对此问题给予足够关注。具体来说,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首先,建立监督监察部门。通过监督监察部门的建立可以对在财务风险预警工作开展过程中不遵守规章制度、不严格按照程序办事的工作人员进行警示和相应的惩罚,使企业工作人员都能够按照财务风险预警的规章制度来开展工作;其次,借鉴和吸收其他企业成功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建立经验。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应当在分析和总结自身发展规律和发展特点的基础之上借鉴其他企业成功经验,避免照搬照抄其他企业发展经验现象的存在。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篇4

虽然近年来安徽省中小企业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相对于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来说,安徽省中小企业起步较晚、发展不够成熟、经营管理水平不高、财务风险的承受能力较弱.尤其在进行财务风险预警上,安徽省中小企业还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具体表现为:

1.1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在安徽省中小企业中的应用严重不足

大批量投资者的涌入使近年来安徽省的中小企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在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频频出现的财务风险问题并没有得到及时解决,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远没有跟上安徽省中小企业发展的脚步.处于初创期的中小企业80%以上根本没有任何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因此一个极小的财务危机,就可能使企业陷入破产的境地.尽管有些处于成长和成熟期的中小企业建立了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但也大都是对国外的或国内上市公司现有的预警系统的照搬.由于企业发展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不同,使得这些预警系统并不适用于安徽省中小企业.而且这些预警系统应用起来需要具备较好的数学知识和财务知识的操作人员进行大量精确而严密的计算,这对于安徽省中小企业的财务人员来说比较困难.

1.2财务风险预警结果计算依据失真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中的相关财务指标是根据企业的会计信息计算分析得来,因此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着财务风险预警的结果.如果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经营活动中存在的财务风险,就无法帮助企业管理者做出正确的财务决策.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一方面安徽省中小企业的财务人员业务水平相对较低,财务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另一方面,安徽省中小企业大都处于未上市状态,财务信息不强制进行审计和披露,那么员工就可能为了自身的业绩而对领导上报的数据进行变造、为了获得更多的信贷来源和商业信用夸大企业的利润等等,从而导致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的可信度普遍较低.预警系统所依据的数据一旦失真,财务预警失效就在所难免.

1.3财务风险预警缺乏对非财务指标的考虑

财务指标在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地位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非财务指标对财务风险预警的影响也不容小觑.目前安徽省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主要集中在对财务指标的定量分析,却忽视了对非财务指标的定性研究.由于财务信息是历史性的信息,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仅仅考虑财务指标的预警系统是不完整的.财务指标无法反映一些对企业的财务决策有重大影响却无法用货币量化的非财务信息,比如管理者的知识和能力、员工的工作效率、产品市场竞争力、顾客的满意度等等,而这些信息却与企业的生死成败息息相关.非财务指标无需完整的数据资料进行量化,大都是凭借管理人员的经验和能力对财务风险进行定性分析,但这些分析往往是具有前瞻性的,可以适当克服定量财务指标的滞后性.如若在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缺乏对非财务指标的考虑,则很难取得良好的预警效果.

2安徽省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思路

结合安徽省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安徽省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可以实用性、整体性和成本效益为原则,按照确定财务风险预警范围、预警指标的设计和选择、预警指标临界值的确定、预警信号和处理机制的思路来进行.

2.1确定财务风险预警范围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构建的基本前提是确定企业自身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的类型和成因,以确定财务风险预警范围.安徽省中小企业所面的财务风险主要包括以下类型:(1)筹资风险:是指由于负债经营给企业所带来的风险,也是安徽省中小企业所面临的最主要的财务风险.安徽省中小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普遍较高,一旦负债到期而无法归还就会给企业带来相应的筹资风险(.2)投资风险:是指由于企业投资不当,无法获得预期收益的风险.安徽省中小企业的投资逐利性较强,跟风较为严重,缺乏详实的可行性分析,极易造成投资失败,带来投资风险(.3)经营风险: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遭遇的风险都称为经营风险.任何企业运营都会面临经营风险,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要从现金—资产—现金(增值)进行不断循环,一旦循环出现问题,就会给企业带来经营风险.(4)现金流量风险:指的是在特定时日,现金流出量超过现金流入量而造成的资金中断的风险.安徽省中小企业为了促进产品销售,采取无限制的赊销方式,导致每年都有一些应收账款无法收回,形成坏账损失.中小企业现金流一旦中断,就会陷入现金流量风险.安徽省各企业在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时,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分析企业所要应对的主要财务风险类型及成因,从而确定财务风险预警范围,做到重点得当、有的放矢.

2.2预警指标的设计和选择

2.2.1非财务指标的设计和选择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中的非财务指标主要反映企业内外部环境对财务风险的影响,包括企业内部环境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企业外部环境存在的机遇或风险,因此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非财务指标可以通过内外部两个方面进行考察.内部方面可以选用的指标包括管理环境、内部控制和工作环境.管理环境可以通过企业家能力、员工素质、知识结构来体现;内部控制考察重点在于制度的健全性、组织的合理性、实施的有效性;工作环境主要指员工满意度和忠诚度.外部方面可以选用的指标包括宏观环境和行业环境.宏观环境可以通过经济政策、法律制度和税收制度来体现;行业环境的考点在于产品质量标准、劳动保障状况、安全生产状况和行业竞争状况.由于非财务指标相对难以量化,所以宜采用符合性标准来评价,重点在于提示中小企业管理者要时刻关注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发现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并加以防范.

2.2.2财务指标的设计和选择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中的财务指标构建,主要根据企业的财务报表信息分析相关财务指标的变动,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关措施规避或降低风险.在财务指标的选取中,反映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获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的传统财务指标自是必不可少,但财务风险的产生往往伴随着现金流的中断,因此中小企业在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时有必要在财务指标中加入与现金流有关的指标,以便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现金流量风险的状况和程度.与现金流相关的指标主要包括:(1)现金比率:现金比率=(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流动负债×100%.现金比率通过计算企业所拥有的现金以及现金等价物与企业流动负债的比率,用以衡量公司资产的流动性.该比率越高,资产的流动性越高,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越小(2)现金短缺率:现金短缺率=(目标现金需求量-实际现金置存量)/实际现金置存量×100%.现金短缺率体现了与企业的目标现金需求量相比,目前现金存量所短缺的现金数量及其程度.该比率越高,说明企业的现金缺口越大,企业若不能及时凑得所需资金,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就越大(3)经营现金流量比率:经营现金流量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现金净流量总额×100%.经营现金流量比率用于衡量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可以抵偿流动负债的程度.比率越高,说明企业的财务弹性越好,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就越低.现金是企业流动性最强的资产,即便企业的盈利状况很好,但如果缺乏足够的现金流,同样可能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安徽省中小企业受经济环境的影响,自身筹资能力往往较弱,一旦企业的经营现金流入量小于现金流出量,就很容易产生现金流量风险.为切实防范现金流量风险,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应在原有传统财务指标的基础上,加入现金流指标来实现现金流量的风险预警.

2.3预警指标的临界值的确定

财务预警系统的临界值指的企业在持续运营时,相关指标所不能突破的警戒值或警戒范围.确定相关指标的临界值是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中最为关键的部分,临界值是判断是否存在财务风险以及财务风险大小的标准.由于安徽省中小企业数量众多、规模各异、行业分布繁杂,因此各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临界值不可能参照统一标准.各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临界值的确定,不能以全省中小企业的“平均值”或某行业“平均值”来简单替代,而应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企业所处行业的风险特征、企业在同行业中所处的地位、企业自身的长期规划目标等,以企业的财务预算为基础,结合相关财务数据计算出符合企业最佳风险控制预期的临界值.

2.4预警信号报警与处理机制

中小企业在日常财务风险管理中应定期或不定期的将预警指标与临界值进行比对,在预警指标接近或突破临界值时发出警报.中小企业可以通过设置财务风险报警系统将财务风险通知相关部门和个人.报警方式的选择可以多样化,比如可以采用指示灯作为报警信号:指示灯显示红色则表示警情重大、指示灯显示黄色则表示警情一般、指示灯显示绿色则表示警情轻微;也可以成立专业小组对根据预警指标距临界值的远近对财务风险进行分析,从而确定财务风险的评级,适当的风险评级对于领导者做出正确的决策至关重要.企业要对警情重大、评级较高的风险要作为重点防控,对其时刻密切监测,并及时启动应对措施,以最大程度的规避这些高财务风险;对警情一般、评级中等的财务风险进行一般防控,对其定期复查,并有计划的采取有效措施以转移或降低风险;对警情轻微、评级较低的财务风险进行简单防控,对其大而化之,将风险控制在一个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即可.

3安徽省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构建的注意事项

安徽省中小企业所分布的行业众多,规模大小不一,不可能构建出通用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各企业应根据自身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中观行业环境和微观内部环境构建对一套适合自身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对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防范与控制.在进行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构建时,安徽省中小企业应注意以下问题:

3.1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宜简不宜繁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基于安徽省中小企业而构建,就应该考虑遇到安徽省中小企业的整体的财务管理水平.在进行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构建时,应尽可能的简单而有效,不宜采用过于高深的理论基础和复杂的数学模型.有时繁琐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也未必就一定比简单的预警系统更加有效,而且越是繁琐的预警系统,需要的前提假设就越多,在应用中所需要的估计就越多,如若操作不当,反而会适得其反.而简单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实用性就会很强,可以通过的反复的计算和验证,以取得良好的预警结果.

3.2持续优化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在进行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构建时,企业的决策者和管理者要对自身所处的行业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抓出该行业所存在的主要财务风险.同时还需要研究其所处的外部环境和企业生产运营情况,这样设计出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才能合理有效的预测未知的风险.但企业的外部环境和自身的发展状况并非一成不变,因此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也不能一劳永逸.企业的管理人员要及时根据外部宏观坏境和企业内部微观环境的变化,持续的对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进行优化和完善,使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不断的适应新情况、发现新问题,以最大限度的降低财务风险.

3.3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配套机制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篇5

关键词:财务风险;风险预警;防范

财务风险预警可以减少企业的损失,可以减少企业危机发生的可能性,但是并不能确切避免财务危机的发生。企业在经营投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风险,为了规避各种风险因素,使企业减少财务损失,应该建立一个财务风险预警体制,完善防范风险的体系。财务风险的预警可以使企业逃离危机,能够及时的预防风险,有效的管理财务工作。

一、财务危机预警功能

为了规避企业的财务风险,应该完善财务风险的预警体系。一个完善的预警体系可以及时的发现问题,进而使管理者及时有效的解决问题,避免财务危机的风险。财务风险的预警可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市场环境、国家的政策进行分析,然后结合本身企业的情况进行预警。通过对上述几点的财务分析,可以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影响因素,及时的对存在的危机进行预警,进而使管理者及早的采取措施,及时的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一个有效的财务预警系统,可以在危机发生之前,就能预告危机,并且及时的发现问题的根源,使管理者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及时遏制企业财务危机现象的发生。通过对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完善,可以及时有效的回避企业的各种财务危机,对于潜在的风险进行及时的处理,进而减少企业财务的损失。企业预警系统可以对财务风险的根源、预防措施能够进行有效的分析,对于企业经验的缺陷可以及时的进行弥补。

二、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设计的两个基本原则

1.遵循科学性的原则。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所设计的程序和方法一定要科学、有效,即应体现其科学性原则。当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建立的方法和指标体系不能遵循科学性原则时,那么在出现一些问题时,预警系统对于正确的警报信号就不能及时地发出,从而影响企业做出科学的结论。而依据这种结论做出的企业经营管理决策会给企业运转带来不可想象的严重后果。从这里可看出,因企业自身的规模和运作方式不同,可选择的预警程序和方法也是多样的。所以企业必须要切合实际,根据自身财务情况,选择适合企业自身所需要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式,并结合企业具体情况进行修改或创造更好的模式。

2.成本效益权衡原则。在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中,成本和效益的权衡是必须考虑的限制因素之一,即使用预警系统产生的效益必须要超过(至少等于)在预警过程中所花费的费用。也就是说,运用选定的模型和方法,对企业危机状况进行预测和报告,而完全没有必要过分要求其结果的准确和完美。及时报警,采取有效对策、控制财务危机的时间才是最重要的。值得注意的是,效益和成本的评估实际上是一个判断的过程,如果为获取某模型或指标预计要花费成本过高,一般情况应当放弃该模型或指标,选择使用其它替代模型或指标。

三、财务风险的防范

1.加强企业的筹资。筹资风险管理在整个企业筹资活动过程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财务风险的管理一定不能违背经济发展的原则,应依照与遵照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相应的行业标准。筹资活动的基本原则一般如下:企业对所筹资金的具体金额应依企业实际情况而定,最大程度避免风险的产生和所产生风险的增大;企业应把投资和筹资有效的进行结合。在企业投资活动过程中,应对资金的需求金额和应用去向要有一个全面详细的了解,要把握好筹资的金额和规模;企业的资产结构要和筹资规模相适应,筹资途径可通过企业的资产结构来确定,通过对资产结构的分析来确定筹资的渠道以及负债的构成。

在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中,筹资措施一般包括:企业筹资的规模应符合自身的运营与生产情况;筹资金额应根据财务的成本评估选择最合适的;对经济环境的发展趋势有一个很好的展望并选择一个比较合适的投资时机,从而降低筹资成本和风险。筹资方案要根据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确定。

2.加强资金的使用。财务风险管理与企业资金的合理利用关系密切,对投资风险的主要因素有更好的了解,可更好的控制风险。企业投资风险一般有以下因素:投资活动计划不科学;领导决策失误;企业是风险承担的主体,如果投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利用组合风险,会使风险和收益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实业投资和金融投资的不科学性,使得企业财务风险越来越大,进而使企业的投资成本增大。目前企业无论是实业投资还是金融投资,其需求和目标之间严重发生脱离;目前投资企业不容乐观,很多企业没有分清现实,抱着一种机会主义进行投资,这种侥幸心理使得投资的风险加大。

对于企业来说,无论是风险控制还是风险管理,在投资之初,应该把握投资原则,掌握其控制策略。企业的投资应该按照相应的原则,对于风险进行相应的预测,无论是哪个企业投资哪个项目,在投资过程中,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投资,一定要避免盲目追风,结合自身发展的情况,找出适合自身降低投资风险的策略。在企业风险管理实践中,为了使风险有所降低,对于风险要进行分类,并且应该有区别的选择投资主体。

3.应构建以财务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目前风险管理受到了企业的重视,然而救火状态却忽略了风险管理的全面性和企业的整体性。财务风险管理地位比较重要,企业应该把财务风险作为风险管理的核心。对于企业来说,为了加强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应该建好风险管理的三道防线,三道防线分别是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风险管理委员会;审计部门。

总之,一个企业要想做好财务管理,应该加强本身的风险预防,无论是员工还是领导都应该有较强的风险意识,在实践中健全预防机制,对于企业经营中遇到的风险进行不断的分析,采取完善预警体系,及时的预防危机,进而优化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了降低投资的风险,应该建立以财务风险管理为和谐的管理体系,加强企业的投资,加强企业的筹资,进而使企业朝着持续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彬.浅谈现代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J].科技致富向导.2013(30).

[2]苏彦,王小洁.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控制对策[J].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3(03).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篇6

通常情况下,财务风险评价指标涉及很多财务方面的能力,可以把财务指标与发展潜力指标充分结合在一起,这样就可以使其更好地为定量分析服务,然而财务风险本身就不简单,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也应该更加详细、具体,只有这样才能提升企业的总体财务水平。如果一个企业的盈利能力较差,那企业就会存在生存问题,如果没法准时偿还债务,企业将面临破产的危险,如果企业的利润呈现零增长甚至负增长,企业将无法生存。除此之外,企业还需要设置一些定性指标,比如,财务人员的工作稳定性、财务人员的综合能力等。在企业不断扩大经营的同时,还需要科学合理的指标评价体系来体现企业的财务现状,并以此做出正确的财务决策。

二、我国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不足之处

根据我国现在的企业财务工作实践经验及相关理论来看,我国目前已有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仍然有很多不足之处,怎样更好地提升企业财务风险评价的作用效果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与企业经营环境不适应实际上,我国针对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相关研究比国外的企业晚得多,因此研究有许多的不足之处,理论知识较为薄弱,另外由于我国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大都是采用的单变模型的分析方法,而此种分析方法反映的信息有明显的局限性,假如采用多位抽象概念及函数的分析方法,它的推广就成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当今企业的生存环境越来越苛刻,上述分析方法已经落后了,无法满足经济的发展需求了。

(二)指标无法真实反映企业情况其实,我国企业使用的财务评价方法指标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指标无法做到准确归类,设计不合理,这些直接影响着指标的准确性,是否能够真实的反映出企业的现状,最终导致企业财务信息失真。

(三)缺少行业针对性我国各种行业都在应用现行的财务风险评价机制,基本上都不是依据自己行业的本身特征拟制合适自己的财务风险评价机制,从而形成了财务风险评价机制不能展现出自己本身的作用,使财务风险机制失去它本身能起到的保护和预算的作用。

三、改进和完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方法

(一)由单一融资模式逐渐过渡到多元化筹资模式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融资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小规模企业的融资模式还很单一,主要通过业主出资或者使用流动资金进行融资,融资方式的单一影响着企业的未来发展。因此,企业应该创新融资方法,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进行多方面的融资,当然企业还可以充分运用相关的政策进行融资,最好能够利用政府为企业提供的创新资金来缩小筹资范围。

(二)创新财务风险管理体制如果想要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身为企业的管理人员就要高度重视财务风险,充分认识财务风险,仔细分析财务风险,用最低的投入尽可能的降低财务风险的损失。有了财务风险意识后,管理人员还要科学管理相应的财务风险,努力创新财务风险管理体制。确立科学的财务风险管理体制,前提需要明确每个人的责任、利益、报酬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建完善的风险激励及约束体制,运用现代化的制度来控制企业管理者、工作人员、政府及财务风险之间的关系,科学统筹各方面的利益,进而提升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能力,降低企业因财务风险造成的损失。

(三)健全风险控制体系现如今,我国的财务风险仍然没有得到合理的控制,这一结果主要是由于我国企业财务会计机构不科学、工作人员素质较差、财务会计规则不合理等原因造成的。在财务会计的实践工作过程中,一定要创建能够监测控制财务风险的系统,还需要有工作经验的员工时刻分析市场经济发展形势,有效预防财务风险,要做到专人专职,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降低企业人为因素造成的损失。

(四)提高财务队伍的整体水平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管理队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它还能促进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出自身作用。有些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不仅要完成财务管理工作,还要完成其他的工作,这就导致财务管理工作者无法及时处理好财务工作,严重的会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当然有一部分财务管理人员本身就存在很多问题,例如不能熟练掌握财务管理技巧,无法准确了解企业的财务信息,这样就会引发财务风险。综上所述,要想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所提升,首先要合理安排财务人员的岗位,然后根据不同岗位的不同需求对财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强化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五)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大多数情况下,企业的财务风险会引发企业的经营风险,为了预防财务风险,我们就要定期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尽量在风险到来之前制定预防措施,这样就能很好地降低企业财务风险造成的损失。另外,我们还可以创建规范的财务风险报警体系,运用计算机管理技术时刻监测企业的财务现状,准确记录财务管理数据,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假如企业出现产品质量不过关的问题,报警体系就会自动报警,企业管理人员收到报警信息后就可以针对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当然,报警体系还能监测出企业财务管理的潜在风险,这样能够进一步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

四、结束语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篇7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预警;问题;措施;

对企业来说,经营过程中风险与收益是相辅相成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面临的风险进一步加大,一旦企业在财务管理中缺少对财务风险的预警,无法及时预防、发现和纠正可能出现的风险,就会影响到企业正常经营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严重者会导致企业破产。因此,财务风险的预警系统在企业的持续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说,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对企业的发展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

1财务风险预警的概念与必要性

1.1财务风险预警的概念

一般来说,所谓的财务风险预警指的是企业管理者为了能够降低与控制企业生产运营时遇到的风险,在分析财务报告等资料的基础上,能够预先发现企业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改善财务状况,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从而保障企业的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实现,促进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1.2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必要性

企业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来自于多方面经营的共同需求。首先,从企业生产运营的外部环境来说,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对复杂外部环境的需要。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企业在生产经营时面临着十分严峻且复杂的外部环境,经济、政治、法律、技术及文化等不可控制环境因素的变化都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极大的影响,企业管理者一旦对外部环境的判断存在稍许偏差,就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导致企业不能实现发展目标。对于企业经营来说,面临着在盈利指标方面的压力,企业生存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获得经济利润的最大化,这就要求企业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其市场地位。因此,企业就需要构建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来降低企业运营的风险,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其次,从企业内部管理与控制的角度来说,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做好内部控制与管理的重要途径与手段。通过研究国内外的百年企业可以发现,要想促进企业的长久发展就需要不断提高企业的创新力与市场竞争力,占据一定的市场地位。而保证企业长久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需要企业加强内部管理与控制,树立风险管理意识,建立一套风险预警系统,致力于寻找企业的风险源,并采取有效的手段来控制风险,规范企业的生产程序与经营手段,避免由于内部管理的不科学而引发企业经营风险。因此,企业建立财务风险预警工作能够促进企业的内部管理与控制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及时给企业管理者发出预警信号,让他们能够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从而保障企业的良性发展。

2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存在的问题

2.1分析能力不足

目前的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虽然发展比较迅速,但是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分析能力还存在不足之处。主要是不管是单一指标法还是多指标法,其最终获取的结果都是一组数据,以此作为分析的依据,只能对企业自身处于濒临破产状况或者运营良好状况进行判断,所得到结论的科学性以及有效性都不全面,难以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求。如果企业财务分析能力不足,很容易导致企业处于财务风险当中,使得企业资金运转受阻,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甚至导致企业倒闭。这样看来企业需要对所有方面的状况进行评价,例如企业的投资方面、生产方面、融资方面以及经营方面,不仅要给予正面影响的评价,还要给予负面影响的评价,从而便于企业管理人员找出财务风险的根源。为了更好地实现企业财务预警功能,必须对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进行完善,从而获取更多的企业状况信息,这样做有助于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及时发现问题,以此达到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目的。

2.2管理机制不健全

据相关调查统计可知,目前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在管理组织机构、财务预警信息体系、预警处理机制、预警管理机制、预警体系调整等方面还不够完善。一部分企业财务工作人员片面地认为只要做好前期预警工作,建立相应的流程以及系统就能够达到预期效果。这些企业财务工作人员没有对“预警”进行深入理解,他们所做的只是将一个风险完结,而忽略了财务预警的真正含义,没有吸取这一次的经验教训并对其进行总结与归纳。当再有类似风险出现时,企业仍然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取解决措施,因此体现出管理机制不健全的现状,这不仅加大了企业财务部门的工作量,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财务风险。由于管理机制的不健全导致了企业的财务风险有所提高,使得企业财务处于风险当中,其具体表现为管理的疏漏使得企业资金运转困难,且找不着相应的职能部门,延长了处理的时间,从而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转。

3加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措施

3.1创建预警管理组织机构,加强风险防范意识

企业的领导层应该组织相关人才建立预警管理组织机构,同时强化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对风险的警惕性。企业建立的预警管理组织机构不能直接干涉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它是一个相对较为独立的专属机构,服务对象只有一个,那就是单位的负责人。该机构的职能为对方案进行研究、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对预警的对象进行分析以及对一些预警问题进行及时处理等。主要组成人员包括外聘管理咨询专家、技术管理人员、经营管理人员以及企业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及时分析发现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可供采纳的方案,并对其进行处理。保证财务预警工作的正常进行,从而更好地体现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价值。

3.2加强预警管理机制、完善内部管理制度

对于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仅仅依靠预警体系的创建还不能够实现预期目标,所以必须加强企业的预警管理,同时对其内部的管理制度也要进行不断完善,使得各项制度之间可以有效衔接,达成一致,从而有助于企业通过制度建设应对财务风险,以更好地体现预警的价值。

3.3创建财务预警信息体系、完善财务会计信息

以财务资料信息为基础,创建一套有效的企业财务预警信息体系。为了进一步对财务信息进行完善,高效率的信息处理体系是不可缺少的。首先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然后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与研究分析,从中挖取一些可用的隐藏信息,使得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可以获得一些启示,从而有效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企I需要将原始的财务管理体系以及会计信息体系作为依据,实现各个体系之间的数据共享,提高部门之间沟通的流畅性,形成整体联动机制,避免企业风险的发生。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篇8

1在企业中,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主要构成

1.1进行财务预警的组织机构在企业中,进行财务预警的组织机构是由企业内部对管理比较熟悉的人员、企业经营者以及现代管理人员共同组成的,若是有必要还应该进行相关专家的聘请。这个机构不在企业整体控制之内,仅仅对企业高层的管理人员负责,其不会对企业日常经营管理进行干涉,所以企业在进行相关机构建立的时候,应该坚持独立职责和专人负责的原则,从而保证财务预警组织机构不会受到其他机构的影响,将其作用真正的发挥出来。

1.2识别财务风险对于企业而言,其存在的风险主要包含了财务风险以及经营风险,企业存在经营风险是因为企业经营管理以及市场都会有一定的变动,这会给企业的盈利带来不确定性。财务风险本身是由财务信息、股东权益记忆偿债能力等变动所带来的风险,主要包含恶劣投资风险、收益分配风险、投资风险以及资金回收风险等。而进行财务预警体系的建立能够很好的对企业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预知。所以,预警体系应该重视企业内外数据信息的收集,通过数据分析和核算来识别评价潜在的风险。

1.3进行财务风险的分析和处理在进行财务风险识别的情况下,还应该对其进行分析,通过分析能够去除那些对企业财务造成影响比较小的信息,然后着重研究风险比较大的信息,并根据其存在原因进行风险规避措施的制定,降低企业损失的出现概率。为了保证企业制定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运转的有效性,相关部门应该重视经营数据的提供,经营管理者也应该重视财务指标数据和实际数据的对比,这样才能够针对风险的不同来进行预防策略的制定,降低财务风险出现的概率。

2企业进行财务预警体系构建的一些策略

2.1保证财务预警指标选择的正确性

企业在进行财务预警指标选择的时候,应该从定量以及定性方面来进行考虑。其中定性指标能够很好的将企业实际的生产经营变化反映出来,给企业稳定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定性指标主要包含了行业特征、企业经营方式、企业管理水平、市场状况。而定量指标主要对企业财务情况以及实际的发展情况进行反映,主要包含了企业获利方面的能力、企业资产运营方面的能力、企业进行债务偿还方面的能力以及企业的发展潜力指标等。企业在进行指标选择的时候,必须对指标存在的关联性进行考虑,重视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之间的补充,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将公司财务情况反映出来。

2.2进行财务信息识别方法的建立

2.2.1将单变量分析法利用进去通过财务指标能够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情况进行预测,企业财务预警体系能够通过财务信息数据以及企业财务报表情况,通过计算来得出企业资产净利率、企业现金流量债务比、企业资产负债率等一系列的指标,然后将指标和临界值进行一定的比较,判断数值是不是真正的达到了预警值。这种方法虽然操作的时候比较的简单,但是一次仅仅只能进行一个指标的分析,很难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的综合预测。

2.2.2利用多变量综合分析法进行财务信息的分析企业通过各个财务指标来进行多元线性判定模型的建立,并通过数值来进行企业财务风险的判断,这种方法本身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方法,能够很好的将企业的财务风险反映出来,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2.3进行财务信息控制制度的完善,做好企业信息化管理财务控制的有效性能够保证企业财务信息是真实可靠的。企业在进行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建立的时候应该重视财务信息控制制度的完善,不断提高预警信息的实际传递效率,保证决策者能够尽快的得到相关的信息,并将其运用到企业决策中去,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帮助企业更好的成长。

2.4进行风险意识的树立,提高财务人员整体素质对于企业发展而言,风险防范意识提高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企业必须真正的重视财务预警体系构建,企业也应该重视宣传工作,帮助员工进行风险意识的树立,确保企业员工在工作的时候能够处理好细节,降低风险出现的概率。现在很多企业中财务人员的素质比较差,这对财务预警机制的功能发挥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应该重视财务人员素质的提高,将培训和人才引进等手段更好的利用进去。

3结论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篇9

一、中小型企业的财务风险特点与生命周期

(一)中小型企业的财务风险特点

中小型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企业在进行财务项目实施的过程之中,因为市场环境或者企业自身内部环境变化而导致的企业收益减少而带来的风险。而另外一种是指企业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融资或者向银行借款,而导致的企业过多财务负债的风险。就中小型企业的财务风险特征而言,主要包括多个方面,一个是全面性,财务风险是贯穿于企业的整个发展过程之中的,随着企业的每一个发展项目而存在的,一个是客观性,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是无法因为任何主观原因而被彻底消灭的。再一个就是不稳定性,财务风险的发生是无法被准确控制和把握的。最后一个特征是,收益与损失共存,二者是成比例而存在的,收益越大,风险也就越大。

(二)财务风险的生命周期

就生命周期而言,财务风险主要存在于多个阶段,创业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在创业阶段,财务风险主要表现为缺乏流动资金。而在企业快速成长阶段,财务风险主要体现在某部分融资结构的不合理。而在成熟阶段,风险主要存在于企业的控制力与管理程序方面。最后的衰退期,企业很有可能面对因为产品问题,资源缺乏、流动资金不足而导致的风险。

二、与中小型企业有关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一)信息的收集与传导

信息收集与传导机制是中小型企业的财务预警体系的两个极其重要的内容。充分的信息保证,是准确预测风险,帮助科学有效决策的基础。因此,为了更好的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中小型企业务必需要先建立信息的收集与传导机制,及时的收集和传导市场信息,准确定位,从而帮助企业的管理层科学决策,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规避风险。

(二)风险的预测和分析机制

中小型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主要是针对企业财务项目在进行过程之中,对易产生的风险进行及时的预测和分析,帮助企业管理层准确判断决策的科学性,从而将风险最大可能的消灭在摇篮里。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财务风险预测和分析机制,是保障财务预警系统可以及时有效控制和管理风险的重要前提条件。

(三)建立报警和处理机制

风险报警和及时处理机制,是中小型企业财务预警机制中非常关键的一个部分,信息的收集与传导,风险的及时预测和分析,都是为了更好的完成财务风险的报警和处理。当然,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发展情况,因此,每一个企业都需要参考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企业文化来设定风险的报警信号。例如,风险程度较深的,设置为红色报警信号,风险程度轻的,设置为橙色报警信号,根据报警信号的不一样,及时地反映风险的大小和出现情况的紧急性,以帮助企业以最快的速度设置最佳的解决方案,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四)建立有效的组织机制

在完成以上几个机制的建立之后,中小型企业还应该做最后的保障稳定工作,建立一个高效的组织机制。组织机制的建立除了监督以上几个机制工作情况的同时,也是企业对自身工作情况的一个检查和提醒,以一个局外人的眼光,站在更高的角度,对企业财务预警机制定期检查分析,有效弥补其不足之处。例如,一个系统的财务预警机制,应该有总经理、财务部、财务总监等多个方面的参与,预警系统结果直接传达给总经理,从而帮助经理决策,进行有效的经营控制,往下,传达给财务总监,由财务总监领导,财务部执行,一方面进行财务控制,一方面将其结果反馈给财务预警系统,上达给总经理,各方层层关联,及时沟通处理。

三、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相关指标的建立

(一)确定建立风险预警指标的方法

在中小型企业开始正式建立风险预警体系之初,首先需要对自身的发展现状,财务支出收入情况做一个详细的分析和了解,在充分把握该企业发展特点的情况之下,进行指标体系的建立。就获取评价指标而言,最常用的是采取专家评选的方法,主要分为三个大的步骤,最开始,由专家提出相关指标,制定问卷,其次进行问卷市场调查,其次,统计问卷,得出指标结论,最后由专家参考过往指标,进行讨论,修改确认指标。

(二)中小型相关预警体系指标的建立

在进行预警体系指标建立之前,企业需要成立一个由专家组织领导的专家小组,在充分了解企业发展特点的情况之下,将企业在不同的发展情况会遇到的不同的风险严格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例如,在企业最初的建立时期,风险主要考验的是企业的相关盈利能力,债务偿还能力和企业的运营能力,而在企业的衰退时期,主要考验的又是企业的现金流量情况,偿还能力和盈利能力。根据不同的发展情况,将企业发展为不同的风险阶段,这样更有利于企业及时的对症下药,根除问题,有效的规避风险。

而预警体系临界值和标准值的确认,指标权重的确认,这些方面将由特成立的专家小组采用多种方法,反复的对比论证之后,得出结论,既保证符合企业的自身发展特点,又保证可以有效的、及时预知风险,规避风险。例如,在临界值的确认中,专家即可以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通过划分等级的方式,确认指标。

(三)参照成功案例,不断修改和完善自身的预警系统

某中型企业于1992年成立,多年来一直着力与锰系产品的研发与制造,并成功在2015年实现股份制改造。在2016年年初,该公司根据相关的预警指标,发现了自身存在的资金链断裂问题,经公司管理阶层研究决定,采取了立即与银行协商,成功在贷款到期前通过再融资实现贷款展期,从而有效的规避了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保证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风险体系的确立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项环节,其他的中小型企业在建立预警体系之时,可以充分的学习和借鉴某些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来帮助自身将风险预警机制做的更加完善。

四、预警体系建立还需要注意的其他问题

(一)坚持定量与定性的结合

中小型企业在建立自身的风险预警体系之时,不能只是盲目的参考财务报表上所提供的相关数据,而是要坚持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相结合的方法。在充分参考了定量指标的之后,还要进行大量的定性分析,二者相互结合,相互补充,才能够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更加的规避风险,保证盈利。

(二)规范企业的财务管理

大部分的中小企业都存在着财务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且因为财务管理的不规范,所以无法保证建立预警体系时相关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信息的不准确,将会大大的影响到预警体系的实际运用效果。因此,为确保有效的预知风险,规避风险,需要企业对自身的财务管理进行规范,科学决策,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保证财务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使会计信息更好、更准确的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

(三)建立企业的财务信息化系统

财务预警系统的作用发挥不仅仅需要依靠信息的准确,更需要信息的及时传递。建立一套完善的企业财务信息化系统,使得财务的风险信息可以及时被企业所发现,尽可能的减少企业面对风险的反应时间,最大程度的采取最有效的措施,使风险降到最低,损失降到最小。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篇10

关键词:风险管理;财务预警;风险应对

中图分类号:F406.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0)07-0043-03

企业的风险是可能对其产生负面影响的不确定性因素,主要包括:战略决策风险、经营运行风险(如政策法律风险、经营环境风险、市场竞争风险)、行政管理风险(如体制改革风险、内部管理风险、财务管理风险)、安全保障风险(如食品卫生风险、公司环境风险)、人员管理风险(如人力资源风险、人身心理风险)等。企业针对风险的特性与大小,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评估、管理和控制,保证企业目标即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就是风险管理。

此次金融危机是由于金融机构无视市场风险的存在,给大量无固定收入的次优级信用人群发放无抵押品购房贷款,并将此类贷款包装成其他金融衍生品重复出售;政府也因对经济形势过于乐观而忽视了潜在风险,监管不严,造成金融投机行为大肆泛滥。美国的金融泡沫最终破裂,形成以银行倒闭为标志的金融危机,并迅速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最终演变、升级为影响全球的经济危机。

严重的金融危机警示我们:大到国家,小至企业等经济体都必须在风险控制以及承担风险能力等方面达到更好的平衡点,才能保障其生存与发展。中国企业风险意识普遍较为薄弱,风险应对现状不容乐观,因此急需建立和加强系统风险管理体系,用最经济合理的方法对现实和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分析、控制和规避,实现提前财务预警并对风险进行适当处理。

一、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

风险管理是一个由现代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以及相关人员共同组织实施的过程,旨在识别和防范、处理可能影响企业的各种危机,应用于制定企业战略及其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风险管理体系主要包括组织保障子系统、规范标准子系统、风险评估子系统、实施执行子系统等。

1. 组织保障子系统是指,成立专业的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评估组、风险项目执行组等。风险管理委员会通常直接隶属于企业的董事会,同时设置常务机构和人员。必须明确的是,企业最大的风险来自企业的最高层,企业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应分别指定风险管理责任人,独立进行风险评估、提示和管理。此外,无论风险出现或发生与否,风险组织保障子系统都必须定期提示企业风险状况。对于已超过预警临界点的或一些特别重要的事项,应及时向企业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发出风险预警。

2. 规范标准子系统是指,各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管理需求和经营目标所建立的科学完善的制度体系。如风险因素标准、风险警戒标准、风险结果标准、风险评价标准和风险管理制度及工作程序等。规范标准子系统可根据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期作相应调整、持续改进。

3. 风险评估子系统是指,建立广泛的数据收集网络、客观的风险评价平台、可靠的结果反馈机制等。风险评估是指发挥风险管理系统的评价职能和作用,运用各种评价技术手段,包括采用风险概率、期望值、均方差、风险度及财务杠杆等定量方法与幕景分析法、专家调查法、层次分析法等定性的方法,对所有不确定和潜在风险的成因、发生概率、危害程度、影响范围、损失大小、预期时间等要素进行系统地分析、判断与评价,得出风险评估结果,并决定是否风险预警。

4. 实施执行子系统是指,恰当的应对策略实施和高效的执行机构。风险管理实施执行子系统包括但不完全限于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企业风险管理的目标有四类,其中三类与内部控制一致,即报告类目标、经营类目标和遵循类目标。但报告类目标有所扩展,它不仅包括财务报告的准确性,还要求所有对内对外的非财务类报告准确可靠。另外,风险管理增加了战略目标,即与企业的远景或使命相关的高层次目标。这意味着风险管理不仅仅是确保经营的效率与效果,而且介入了企业战略(包括经营目标)制定过程。许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因投资不当造成投产企业经营的效益不好,投资资本下跌;或因股东投资强度不够,便盲目举债扩大生产经营,结果资产负债率提高,资金周转不灵,还影响到正常的还本付息,极有可能导致企业资不抵债而破产。企业在项目投资前,一定要由风险管理实施执行子系统组织各职能部门和项目评审组一起进行严格的、科学的审查和论证,不能盲目运作。对外资项目更不能作风险承诺,也不能作差额担保和许诺固定回报率。可见在战略风险实施控制方面,风险管理实施执行子系统发挥着重要的主导作用。

内部控制作为现代企业的内部管理系统,也是风险管理的重要执行子系统。风险管理是在新的技术与市场条件下对内部控制的自然扩展,或者说技术及市场条件的新进展推动内部控制走向了风险管理。一个运转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保证企业经营方针和计划的贯彻执行,维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所有交易和事项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确保会计报表的编制符合财经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的要求,同时能够防止、披露和纠正错误与舞弊现象的发生。

二、设置报警准则,实现财务预警

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以最少的支出达到最大限度地分散、转移、消除风险,以保障实现企业的经济利益和稳定发展。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形:第一,损失发生前,避免或减少风险事故发生的机会;第二,损失发生中,控制风险事故的扩大和蔓延,尽可能减少损失;第三,损失发生后,努力使损失的标的恢复到损失前的状态。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做好事前控制,即损失发生前避免或减少风险事故发生的机会。

在企业陷入经营困境前,财务状况通常会逐渐恶化。为了使风险管理由被动转为主动,可以通过提前进行财务预警的方式使决策者对未来风险有所察觉,即在风险事件真正发生之前就对风险的成因进行控制,阻止风险事件的发生或使发生以后的损失降到最低。财务预警本身也是企业管理思维方式的转变。

三、财务预警体系的建立

1. 建立长期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企业财务部门作为风险实施执行子系统的一部分,通过以财务指标为基础的分析方法,量化企业财务状况,承担财务危机预警的主要任务。财务预警系统主要包含两个重要的内容:预警指标和临界点。预警指标是预先发现不测事态征兆的指标,临界点则是一触即发的时点。

2. 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财务预警指标体系通过分析单个财务比率的变化或多个财务指标加权汇总产生的数值来预测企业财务状况。因为企业的财务状况主要取决于其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成长能力,所以一个全面合理的预警指标体系,应综合包括反映上述几项能力的财务指标。其中,盈利能力是决定企业经营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构建指标体系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每一个合理的指标都应选到,不能只集中在一类指标上;二是应注意选取能够提前或及时反映、预测活动变化的财务比率,以提高预警指标的灵敏性和可靠性;三是注意选取适合于本企业的对财务危机预测比较有用的财务比率。

3. 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要重视现金流量指标。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的现金流入用于弥补各种支出和支付到期债务。如果既没有足够的现金用于运营,又无法从其他途径获得资金,则企业终将破产。现金流指标以收付实现制为原则,能较为客观地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因此,准确的现金流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使决策和经营者能够及早采取措施。

4. 确定各项财务指标的标准值和标准评分值,即预警临界点。标准值一般参照行业平均数或本企业历史水平确定,并适当进行理论修正。标准评分值应根据各指标的标准值和重要程度来综合计算确定。

5. 计算比较企业实际和标准财务指标值,建立报警准则。当实际综合分值低于标准评分值时,说明企业财务状况比较差,需要及时发出警报。当然还可以根据企业具体情况进行细分。如,当实际综合分值低于标准值80%以内时,发出初级警报;当实际综合分值低于标准值80%以下时,立即发出高级警报。

四、有效应对风险的方式

在建立了财务预警体系后,企业还要根据风险信号的形成原因及过程,制定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策略并对风险进行及时有效的应对,主要有回避、预估、转移和自留风险等几类方式。

1. 回避风险指主动避开损失发生的可能性。企业主动回避风险能从根本上消除隐患,是一种相对保守的策略。但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并不是所有的风险都可以回避或应该进行回避,而且无论如何小心翼翼,这类风险总是无法彻底消除。

2. 预估风险指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小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及损失程度。如企业在损失发生之前以预提等形式建立了坏账准备金、存货跌价准备金、资产减值准备金、商品削价准备金等,在损失发生后,损失额可直接从已经建立的风险准备金中列支,或分批计入经营成本,尽量减少财务风险对企业正常活动的干扰。

3. 转移风险。转移风险是指通过某种安排,把自己面临的风险全部或部分转移给另一方,通过转移风险而得到保障。企业购买充分合理的商业保险就是企业转移风险应用范围最广、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4. 自留风险指自己理性或非理性地主动承担风险。自留风险一般适用于发生概率小且损失程度低的风险。由于风险是绝对存在的,管理资源又是相对有限的,而且风险也可能给企业创造新的机遇,所以需要对剩余风险进行判断。当某种风险不能避免或因敢冒风险可获厚利时,企业可以选择风险保留,否则应进一步判断剩余风险的程度以确定企业是否愿意承担风险并有相应的承受能力。

参考文献:

[1]金,李若山,徐明磊.COSO报告下的内部控制新发展――从中航油事件看企业风险管理[J].会计研究,2005,(2).

[2]马颖.风险管理与公司治理一体化概念框架的构建[J].财会月刊,2006,(3).

[3]王鹏,张俊瑞.董事会独立性与会计稳健性关系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5).

[4]张宁.中场盘点世纪危机[J].新财富,2008,(11).

On Establishment of Business Risk Management and Financial Early Warning System

Xu Ying1, Su Meng2

(1. Yunan Tobacco Xingyun Invest Stocks Ltd Company, Kunming 650031, China;

2. Jinqiao School,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unming 650201,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