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经营风险十篇

时间:2023-06-05 18:00:38

多元化经营风险

多元化经营风险篇1

【关键词】多元化 风险 防范

近年来。多元化经营战略已经成为国内外大公司迅速扩张的重要方式。不少企业家已经把多元化经营战略当成是市场竞争中扩大规模、挤压对手、克敌制胜的法宝。很多人甚至把“大而不倒”(Too big tofall)当成是企业经营的座右铭。但实际上,由于信息的不完全,导致企业经营过程中各因素的不确定性,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本质上也是有风险的。在一个战略决胜的时代,如果忽视企业发展战略中蕴含的风险,将极有可能导致“一招不慎。满盘皆输”的严重后果。

一、多元化风险的来源

为了更好的控制风险,首先就得分析企业多元化经营风险的来源。企业多元化经营的系统性风险主要是指国家的宏观经济市场环境和产业环境两个方面,在这里我们不作进一步探讨,现主要分析企业多元化经营时的一些非系统性风险。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不同产品或产业市场的非系统风险关系,而且取决于多元化进入后,企业战略的调整、企业资源的整合、组织结构的调整以及对员工的激励与约束等方面。

1 企业家与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风险

作为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决策者,企业家的决策能力和管理能力对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成功有着很大的影响。西蒙的决策理论认为,人具有知识的不完备性、个人自身能力的限制带来预见的困难性和因为人的行动范围的有限性所导致的组织或个人决策过程只能是有限理性等特点。这种决策的有限性会使一些企业实施不适当的多元化经营。导致企业过度多元化经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中存在的问题

现代企业中,大多数企业的经营者与所有者不一致,企业经理作为投资者的人,实际上控制了企业资源的使用,在使用企业的资源过程中,经理人员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趋向于将企业扩大和经营范围拓展,寻求企业的短期利益,从而造成投资的不合理。虽然,现在的董事会对经理层有了一定的监督,但往往由于他们对市场和企业情况不太了解而使得监督流于形式。

(2)企业家过于自信

企业经理对自身驾驭企业的能力和把握市场前景过于乐观,过高地估计了企业最优多元化经营水平。这种现象在原有业务经营成功的企业家中更加常见,由于多元化投资的正确性往往要2-3年才能看出,而这时,由于退出壁垒等原因,企业的多元化投资已经难以纠正。

企业家对待风险的态度,对企业的多元化也有较大的影响。通常,敢于承担风险的企业家,所经营的企业多元化程度比较高,企业风险也大。

(3)外部资本市场的变化

外部资本市场日趋完善,使得企业多元化经营利用内部资本市场的优势不断被削弱,从而使得企业多元化经营的边际收益曲线左移,企业最优多元化水平下降,原来处于最优多元化经营的企业即使内部条件没有发生变化,仍然出现了过度多元化。

2 多元化进入方式与多元化经营风险

多元化经营时,有些企业采取自主投资新建方式进入,有些企业采取外部兼并或收购的方式进人,这些不同的进入方式。产生的企业多元化经营风险也不同。彭罗斯指出:“有证据表明,如果一个企业能够收购另一个运行中的企业。其进入新领域的支出成本和技术的困难能够大大降低。收购一个工厂的成本要比重新建设低得多。且能够获得一个要花几年才能建立的市场位置,还能大大减少来自竞争的压力。特别重要的是,企业能够获得一支有经验的管理队伍和有经验的技术和劳动力队伍。因此,收购可以作为一种获取企业在新产业中所需要的生产服务和知识手段。提供内部企业生产所需的管理和技术,常常比减少竞争和降低进入成本更为重要。因此,收购常常是一种适当了解企业进入新领域和减少问题的特别适当的手段,以及决定是否在那个领域扩展以适当利用自己的资源。更进一步说,收购常常不需要现金流出,对于那些金融地位不够强大,但某一产品的管理和技术特别专业化的企业来说,收购可能是多样化活动的主要而唯一方法”。

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采用收购和兼并等资本运作方式进入其他领域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采用这样一种方式进入,尤其需要考虑新业务与旧业务的整合风险,不同业务主体的企业文化整合也是多元化企业所需要事先考虑的问题。采用内部方式进入的企业,则着重需要考虑新业务的产品周期、不同的市场拓展方法等方面的风险。

3 多元化经营的相关性与多元化经营风险

企业多元化经营的相关性包括产业的市场相关性和运作过程的相关性。贝蒂斯等研究认为,相关型多元化导致负的风险一收益关系,而不相关的多元化显示出正的风险一收益关系。可见,企业的多元化经营的相关性较大程度的影响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从投资组合理论来看,产业市场的相关性与企业经营风险成反向关系。产业的运作相关性是不同产业运作中对企业资源或能力的共享程度,它是与风险成正比的。

4 产业特点与多元化经营风险

产业特点与多元化经营风险的关系。我们主要从产业的发展状况来分析,当然,不同产业类型对企业的经营风险也有较大影响,比如风险投资业,由于其产业同有的高风险高收益特性,进入这样的产业,不管该产业处于什么发展状况。其风险会比较大。从产业的发展周期理论来看,任何产业发展都将经历幼年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几个阶段。处于幼年期的产业,其风险大收益小,成长期的产业其风险大但是其收益也相应较大,而成熟期产业内的企业,其经营风险小,收益也比较稳定,衰退期的产业,企业的长期发展潜力小,风险较大。

5 财务能力与多元化经营的风险

在企业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实行多元化投资。必须充分考虑并合理解决企业资产结构与资本结构的有机协调、盈利性与流动性有机协调等财务问题。资产结构性管理的目的,在于确定一个即能维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又能在不减少风险的前提下,给企业带来尽可能多的利润或流动资金水平。

二、多元化经营风险防范

实行多元化经营战略,根据资产组合理论,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经营的市场风险。但是,其运行风险可能会大大增加,多元化经营风险的存在是任何企业所不可回避的,如何在一定经营绩效水平的前提下把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风险控制到最小,是理论界和企业界共同关心的问题。

1 企业家能力的缺乏

当市场发展处于初步阶段的时候,一个企业的快速壮大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方面。各种短缺经济,诱使了短期高利润行业的出现,而有些企业可能把握了这样的一次机会。从而能快速成长。有些企业可能是得益于与政府的关系,从而享受如垄断等政策效益,使其获得成功等。这些领域的成功,可能使得企业家们过高的估计自己的管理经营能力(但实际上其经营管理能力并没有达到多元化经营所需的要求),其成功经验会诱使企业进入新的领域进行经营,从而陷入多元化经营的“陷阱”。即使有些企业在原有领域内是由于其企业家的出色管理所取得较大成功,但多元化经营时对企业的经营要求与其在专业化经营时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如果企业家不能适应这样的一种变化,会对多元化后的企业经营造成很大风险。所以实行多元化经营首先就要求企业家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看其是否具备了多元化经营的能力。

2 企业不具备核心能力

理论界的分析和企业界经验表明,如果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是建立在其核心能力基础之上,其经营成功的可能性会比较大。核心能力是企业获得持久竞争力的关键,也是企业在新的领域中成功的关键。企业多元化之前,得分析其是否具有核心能力,以及新的业务是否是围绕其核心能力展开或是否有利于核心能力的培养。

3 企业的资源能力限制

多元化经营风险篇2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产品市场到资金市场,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中,如何发展壮大自身是所有企业都要面对的问题。企业,尤其是特大型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然走向多元化经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多元化是成功大企业发展过程中一个必经的阶段。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无疑拥有许多优点,但在众多的企业多元化经营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许多失败的例子,这说明企业多元化经营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抛开企业不可控制的因素――政治、军事、环境、习俗等等,有一些是企业值得注意并可以控制的,比如财务风险。

所谓财务风险就是企业财务经营效果的不确定性。谈到财务风险,总容易让人想到,那是银行或其他金融企业的事,好像与非金融企业的关系不大。事实上,非金融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比金融企业更多,管理风险的复杂程度更高。这是因为金融企业只经营资金这个比较单一的产品,只面对金融或资本市场,而非金融性企业则不仅要经营资金,还要经营实物,如设备、原料和产品等,不仅要面对金融市场,还要面对原料和产品市场。所以说无论是金融企业或非金融企业,财务风险总是客观存在而无法回避的,区别只不过是大小多少。

所谓多元化经营就是企业在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在继续维持发展原产业、产品的同时,开发与原产品不同类的新产品,进军新市场。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组成

影响企业财务经营效果的因素可以分为市场因素和非市场因素,也即企业的财务风险由市场风险和非市场风险组成。市场风险是指当市场价格或市场波动向不利于企业自身的方向发展时所造成的资产收益的减少和负债成本的增加。市场风险主要包括资本市场风险、原材料市场风险、劳动力市场风险和产品销售市场风险等等。非市场风险主要包括企业交易对手的信用风险、企业内部管理风险、交易法律合同风险、政策性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等。

对于多元化经营活动过程中的市场风险,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收益表可以说明问题。企业的资产都是由股东权益和负债形成的,企业的权益资本可以由投资人投资获得,债务资本可以通过从银行借款或发行债券获得。这些资本的成本都会受市场利率和汇率变化的影响。当企业具有固定利率债务时,利率的上升会引起资产价值的变化。而当企业具有浮动利率债务时,利率的上升不会引起资产价值的变化,但企业会多支付利息。由市场利率变化引起的企业负债的增加和资产的减少称为利率风险。

企业在多元化经营中,实物资产同样也存在风险,这是因为同类设备的技术进步会导致原有设备的贬值。所以,为了加强会计信息在决策管理中的真实可靠性,应该根据市场和设备的实际情况,对资产进行定期评估。企业产品及其存货的价值同样会受到替代产品的挑战,也同样存在风险。生产性企业的经营需要采购设备、原材料和劳动力。对于一个电力企业来讲,煤炭价格的上涨会直接影响其成本。

非市场风险中的信用风险是指由于交易对方不愿或不能履行合同造成的风险。比如,在一个借贷合同签署后,由于银行的原因,企业不能按期获得贷款,企业的债权不能如期足额地回收等,均属于交易对手的信用风险。为了避免由于对方的信用变化而遭受损失,企业不仅要关注企业自身,而且要随时关注与本企业有业务关系的交易对方的经营状况。内部经营管理风险是指由于内部工作人员的失误、欺骗、操作不规范等原因造成的风险。此类风险目前在我国的企业中发生频率较高,潜在威胁也较大。对于内部管理风险的控制,主要是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公司治理机制,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等。法律合同风险是指由于合同本身不细致、不明确等原因造成合同不能执行引起的风险。比如交易的数量、质量、期限等等合同中应该明确的事项没有明确,使企业遭受损失。政策性风险是指由于国家或地方政府的政策变化引起的风险。如企业排放物环保标准的提高使企业必须增加环保开支,以满足新的标准;政府对企业所从事的某个行业征收特别的税收等等。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或是不能以合理的利率借入足够的资金及时地偿还到期贷款本息而承担的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多元化经营对企业市场财务风险的影响

一是多元化经营可分散企业的财务风险,尤其是产品的市场波动引起的财务风险,以获取更多的利润。二是防御型的,即将部分资源配置在不同领域以规避风险。如上所说,市场本身总存在一些风险,一些不确定性,而这些不确定性都将会影响企业的财务经营效果,而多元化的企业可以把这些风险通过其产品及市场的多元化予以一定程度的规避。比如:有甲、乙两个企业,各从银行贷款一百万元。甲将这笔款项投入其单一的产品A,而多元化企业乙则在其两个产品A与B上各投五十万元。后来由于某些不确定因素导致A市场极其疲软,甲、乙两个企业的A产品一件也卖不出去,显而易见,在相同外部情况下,同样的一百万元银行贷款导致的财务风险是不同的,多元化企业乙比单一经营的甲的财务风险要小得多。

与上面相对应的是,一味地追求多元化而忽视企业主要产品的投入,则容易陷入主次不分的境地,增加了财务风险。一般来讲,企业在其主业上经营时间较长,已培养和发展了一定的核心能力,可以说在该行业具有较高的竞争优势,而在其辅业,则往往因时间短、资源有限等原因还不可能形成自己的优势。作为企业,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均有限,在竞争中更应扬长避短,立足现有的条件,把已形成的拳头产品作为自己的王牌,加以利用。

原材料市场有着所有市场共有的规律:供大于求,买方市场,价格下降;供小于求,卖方市场,价格上涨。由于原材料市场的供求变化往往不能由一个企业左右,所以原材料价格会波动,从而影响企业的产品成本甚至质量,从而形成企业的财务风险。为此,一个大型的多元化企业应适当考虑向原材料市场拓展。

三、负债筹资对企业多元化经营中财务风险的影响

如果企业的多元化经营决策和其筹资决策相互独立,不考虑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企业破产风险等因素,资本市场充分有效,那么,企业的资本结构与企业的市场价值无关,即企业在筹资决策时资本结构的选择不会影响企业的市场价值。而在实际情况中,在考虑企业所得税的情况下,由于负债利息可以在税前列支而免交相应的企业所得税,这样,企业就可以通过增加负债筹资,改变原有的资本结构,享受免税优惠,从而提高企业市场价值。同时,企业负债的增加可以降低对恶意收购者的诱惑力。企业将借来的资金要么投入专业产品中,要么实行多元化经营,以拓展新业务。

正是由于上面的原因,许多企业从专业化到多元化的转变是通过大量举债和一系列购买与兼并实现的。这样一来,企业原有的资本结构就被打破,负债比率将上升。在财务分析中,负债比率被称为财务杠杆。它与财务风险成正比。企业合适的负债比率取决于企业管理者对企业资产报酬率的预测,以及未来企业财务风险的承受能力。

预测企业未来财务风险的承受能力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当企业的负债比率实实在在上升时,企业的财务风险其实已经被带到一个很高的标准。这种财务风险一旦爆发,它所引起的债务危机将一发不可收拾。以债台高筑为基础的急剧扩张式企业,资金如果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而难以产生相应效益,就将产生消极的财务杠杆作用,并在这种负面的财务杠杆下以几倍的速度将企业推向亏损,甚至破产的境地。当企业投入某一数额的资金可以产生一定EBIT水平时,企业应及时合理调整其资本结构,据此提高企业EPS水平。而要实现这一思路,必须遵循以下基本理财步骤:首先必须对投资项目进行严格的可行性研究,通过可行性研究把握市场和把握项目的盈利能力;在此基础上,再根据项目的盈利能力谨慎选择相应的筹资模式,以充分、合理利用财务杠杆和积极作用效应,提高企业的EPS水平。

企业应重视其资本结构的合理性,防患未然。应将有限的财务资源投资到企业最具竞争能力的业务上,而非盲目多元化。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及企业的竞争优势,而且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债务负担和财务危机。举债经营对企业的影响是双方面的,其基本前提是息税前利润率能否大于借款利率。只有当息税前利润率大于借款利率时,才会给企业带来有利的积极的财务杠杆作用;反之,将会给企业带来负面、消极的影响。因此,任何企业不能无条件地从事举债经营。一个企业的大小应该取决于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大小。只有拥有核心竞争能力,才能将企业做得最好。没有核心竞争能力的企业,一味通过举债经营来追求企业的多元化,其结果只能是无功而返,甚至陷入困境。

有条件的多元化企业可以建立结算中心,使结算中心与财务处分离,进行独立核算,单独考核,贷款由结算中心主任负责,出了问题由结算中心领导负责,对取得成绩的,给予适当的奖励,对结算管理做到责、权、利相结合。对结算中心工作业绩的考核不仅仅考察资金管理调度的经济效益指标,还应该考察对内服务的效益与质量,考察它对企业的控制与支持程度与水平。这样不仅可以激励结算中心努力地工作,而且有利于结算中心工作水平的提高。

结算中应实行风险管理,对内部资金进行合理分配。这是调动内部单位加强资金管理的积极性、促进公平竞争的前提条件。结算中心不仅要考虑内部单位是否有偿还能力,还应该服务于企业的总目标,体现集团的决策意图。

四、企业多元化经营带来的问题

企业的多元化经营将导致其分权管理的出现,因为一个实行多元化经营的企业必然是一个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多元化经营的企业最高管理者必然会将其部分权、责逐层分派给下属部门,从而形成按部门或按职能的企业组织结构,企业的多元化经营程度越高,产品就越多,企业组织结构就越庞大。多元化经营的企业组织结构势必导致如下问题:

(一)过于庞大的企业组织结构会使高层决策者与第一线的员工沟通困难甚至隔绝。这样的后果是:设计部门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心血之作,却不能在生产线上生产出来。

(二)过于庞大的企业组织结构会淡化高层决策者对下属部门的宏观管理和监督,从而导致相关的财务风险。

(三)过于庞大的企业组织结构本身会带来财务负担,增加企业的经营费用。相比较而言,庞大组织结构由于需要大量费用、开支来维持其运营,因此可能无法与结构精简的竞争对手在成本上展开竞争,最后带来产品的市场风险。

五、多元化企业应加强管理,适度分权,使管理层次与管理跨度达到均衡

企业的多元化经营应重视权责的分配原则,即“集权有道、分权有序、授权有章、用权有度”。在一个分权管理的多元化企业中,有些权力可以下放,让下属部门负责,比如职工工资、生产实施、产品销售、计划内开销、生产组织、售后服务、采购等等。而有些权力则不能下放,比如企业目标、资金投资、发展战略、企业文化、科技创新、审查监督。

企业组织的效率可以通过管理跨度来说明:管理跨度=企业里一个人直接领导属下的数目。管理跨度越大,管理层次越小;管理跨度越小,管理层次越大。现代管理理论认为,管理跨度较大,管理层次较小的扁平式管理结构更具优势。它使一线员工和低层管理人员的独立性更强,更富有进取精神。

当然,一个企业的管理层次与管理跨度应合适为度,过大、过小都不好。最理想的是:企业中人人有事干,没有闲人,每件事都有人负责,责权分明。企业部门的划分方法主要有:按职能划分部门、按产品划分部门、按生产过程划分部门、按地区划分部门、按顾客划分部门。企业部门合理的划分可以使多元化企业管理层次与管理跨度达到均衡,合适,企业部门的划分方法主要取决于企业以及产品的特点。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市场化程度会越来越高,企业参与市场的程度也不断加深。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生产者和消费者,投资人和发行人,贷款人和借款人,雇佣者和劳动者,都将面对市场,而市场是有许多不确定性的,这些不确定性,就是所谓的风险。一个企业从资金的筹措、设备原料和劳动力的采购、产品的销售等等,无一不是通过市场来完成的,这些都将会影响企业的财务经营效果。所以,市场化必然伴随着风险。市场化程度愈高,机会就越多,风险就越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风险进行有效管理成为每个企业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应该说,市场风险和非市场风险有时是彼此相互依存,很难确切的分离开来。本文将多元化经营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从市场风险和非市场风险两个方面加以分析,是从影响的主要方面来归类的。

多元化经营风险篇3

关键词 现状 风险剖析 对策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企业的发展也是突飞猛进。不少企业家把多元化经营作为市场竞争中扩大规模的主要手段。实际上,这并不是最佳选择,现论研究往往更多的侧重于多元化带来的巨大利益,而忽视了其潜在的经营风险。在这个讲究战略的时代,如果企业在发展战略上忽略了风险,一步错,就会在这场激烈竞争中沉没。因此,通过对多元化投资风险的分析与研究希望对我国企业多元化的健康发展能有所帮助。

1 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的现状

现在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以后,跨国公司大举进入中国市场。为了应对跨国公司带来的冲击,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国内企业纷纷进行多元化的拓展,以壮大他们的实力,但境况却各不相同。有的企业能够抓住机遇迅速发展壮大,如青岛海尔,北京联想、南京苏宁和镇江恒顺等;有的企业则陷入困境,从此一蹶不振,如深圳巨人集团,广州太阳神集团等。之所以会出现两种不同截然不同的境地,究其原因在于企业经营战线拉的太长,导致资源分散,对预期风险估计不足,往往顾此失彼,使企业背上沉重的包袱。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在企业多元化投资中对风险估计往往不足,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急需解决。

2 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风险剖析

2.1盲目无关联地扩张,缺乏核心竞争力建立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经过长期的积累和不懈的努力。企业一旦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就可能在某一领域建立起与众不同的竞争优势,并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将核心竞争能力扩散到不同的产业,开拓新的市场。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正反两方面的实例充分证明,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经济中站稳脚跟,就必须要处理主业同多元化经营之间的关系。不能过于自信,严重分散资源就会使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陷入破产困境。

2.2财务风险估计不足,夸大多元化经营分散风险的作用

无论是实物资产投资,还是金融资产投资,都以盈利为目的,即不以投资的盈利性与风险性比较为基础进行决策,但由于投资对象的不同,决定了两者具有完全不同的特点。由于负债经营以定期付息、到期还本为前提,负债经营同时还使公司负债比率加大,相应地对债权人的债权保证程度降低,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公司从其他渠道增加负债筹资的能力。如果公司用负债进行的投资不能按期收回并取得预期收益,公司必将面临无力偿还债务的风险,其结果不仅导致公司资金紧张,也会影响公司信誉程度,甚至还可能因不能支付而遭受灭顶之灾。

2.3扩张速度过快,超出公司的承受能力经营企业需要获得核心价值观及行为模式上的一致性,确保企业的一体化。同时,盲目扩张失败的原因还在于你成功地跨越培育期,会引来众多模仿者和追随者,在中国这种特殊文化背景下,更是如此。众多模仿者和追随者的出现,会使竞争骤然加剧,这会破坏你原有的主业投资计划,可能使你不得不动用超出预计数倍的资金才能维持你在主业中的优势地位。但是,这时你已经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其他领域里边去了,分散的投资不仅会使你分散精力,而且使你在任何一个领域都形成不了真正的战略优势,你必须面对众多的竞争对手,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2.4企业治理结构方面有待进一步调整

从企业结构方面考察,多元华经营有利于经营者追求职业稳定,升迁及其自身效用最大化。但这种经营目标与股东利益最大化目标是相悖的。此外,当企业涉足原本并不熟悉的产业或产业群时,由于其有限的理性,往往只能是顾此失彼,心有余而力不足。

3 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的风险

3.1企业必须拥有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所具有的开发独特产品、独特技术以及独特营销的能力;是核心技术与企业管理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客户知识、营销知识的结合。核心技术是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企业用自己的核心技术在某领域建立起与众不同的竞争优势,同时通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将核心产品扩散到不同的产业。核心产品是设计技能与最终产品的多样化的开发技能之间的关键联系,是决定最终产品价值的部件和组件。如英特尔的微处理器、本田的发动机以及海尔的冰箱和空调。

3.2进入新领域的资金、技术力量必须有保障

企业在多元化投资时,必须有多元化领域内相应经营管理和技术等方面的支撑,多元化投资才能成功,否则,就可能受阻。企业多元化投资,不仅要把原有产业形成的竞争优势和战略资产运用到新领域,产生协同效应,而且需要拥有新领域的知识技术、管理经验等。如企业不熟悉新进入的产业或者准备的不充分,多元化投资就存在着很大的风险,这样的多元化投资是不容易成功的。

3.3主营业务应得到充分的发展

多元化经营的重点应放在自己熟悉的业务领域,辅以少量的大跨度多元化经营。稳定而具有相当优势的主营业务是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基本前提。比如:多元化发展比较成功的海尔,它的发展战略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84~1991年间的名牌发展战略,只做冰箱一种产品,7年时间通过做冰箱,逐渐建立起品牌的声誉与信用;第二阶段是1991~1998年期间的多元化产品战略,按照“东方亮了再亮西方”的原则,从冰箱,到空调、冷柜、洗衣机、彩色电视机,每一到两年做好一种产品,七年来重要家电产品线已接近完整;第三阶段是从1998年迄今为止的国际化战略发展阶段。如今海尔已涉足几乎所有的家电制造行业,并进入了相对陌生的手机制造业和金融、保险甚至医药行业。另外多元化发展比较成功的还有TCL,步步高等,它们同样也有三个阶段的发展。

从此可以看出:集中发展核心产品企业一发展相关多元化经营一不相关多元化经营一多元化投资,从集中战略向多元化战略转变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3.4企业具备创新意识

对于创新,许多缺乏核心技术的家电企业今天已经选择了一条捷径一收购国外公司的技术研发部门。这种发展思路被许多专家学者称赞,但却不是企业发展的长久之计。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是企业发展的阶梯。一个企业创新的频率越高,发展的速度就越快。这些年来无数企业不断开发新的技术领域,增加新的施工项目,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增加了企业的积累,增强了发展后劲。这充分说明,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不创新,只有被动挨打、自我淘汰,因此,企业的实力只有在创新中才能不断增强,才能实现腾飞。

3.5重视品牌和商誉意识

品牌和商誉都既是企业的一项无形资产,又是企业形象的重要标志,其价值通常和其在行业中的地位相关。可口可乐公司在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其碳酸饮料系列产品,“可口可乐”是世界第一品牌,品牌价值已达七百多亿美元。其中,特许经营对品牌价值的增长也功不可没。重视自己品牌的培养,既是支持企业发展的有力保证,也是提高国人在世界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像海尔,TCL在海外有一定的知名度,这主要和他们出去的相对早些有关,虽然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中国品牌还很少,但在国内市场上,本土品牌的发展其实非常迅速,出现了诸如娃哈哈、李宁、国美等一批能与外国品牌一争高下的品牌。这证明我国企业在品牌发展上有很大的潜力可挖。

多元化经营风险篇4

【关键词】企业 多元化 财务风险 防控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展壮大做大做强已经成为所有企业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重大命题。当前,大力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已经成为很多企业的重大战略选择之一。通过积极发展多元化经营,不仅可以有效减少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的经营风险,而且可以充分利用企业自身的资源优势,提高抗风险的能力,发挥协同效应。但是,应该看到,企业在实施多元化经营过程中,也会伴随着很多财务风险,如果不能够有效进行控制,就会使企业陷入危机与困境之中,因此,企业在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中的财务风险问题应该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一、企业多元化经营中的财务风险概念

多元化经营主要指的是在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在原来经营内容基础上增加不同类型的新产品,进一步开发新市场的经营方式。对于很多企业来说,要想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时代背景下,必须深入开拓市场、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而多元化的经营策略就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因此,企业实施的多元化经营战略虽然在很多时候可以分散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风险,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但是,应该看到,多元化经营在给企业创造巨大商机的同时,也会产生出一定的风险。如果企业在多元化发展过程中忽视财务风险爆发的可能性,往往会使企业的经营活动受到不利影响,严重的时候会导致企业面临破产的威胁。因此,企业在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时,必须高度重视企业发展过程中潜藏的财务风险,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推动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二、当前企业在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过程中面临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

(一)财务管理观念滞后,不能适应企业多元化发展战略的需要

按照相关财务管理的相关要求,及时分析和处理企业的财务数据,被看作是企业内部财务人员的主要职责,因此很多时候企业内部的财务工作人员都把大量精力和时间放在处理企业会计凭证、报销费用以及编制财务报表等企业内部事务性工作方面。但是,对于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的企业而言,这些财务管理工作已经无法满足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需求。由于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于多元化发展的企业而言,财务部门不仅需要及时而准确地提供各类经济信息及财务数据报告,而且还要确保所提供的财务信息能够有助于推动企业内部资源的合理流动及有效配置,促进企业经营活动的积极有序开展等。显然,对当前很多多元化发展的企业来说,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工作显然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无法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科学有效并且具有预见性的规划,难以有效解决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效率低下的状态。

(二)财务监管力度不够,难以对企业资金流向实施有效监督

在当前阶段,我国很多企业在实施多元化发展过程中,对于企业财务方面的监管主要进行的是事后控制,因此,当出现一定的财务问题时,企业才会着手采取有关控制措施,而在一般情况下,企业对于财务监管的事前预算及事中控制极为缺乏,这就造成了企业对于资产流向没有及时进行有效的约束和严格的监督,容易造成企业的经营活动受到不利影响,经济效益降低、资产流失严重。再加上很多企业并没有建立起科学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因此大股东一家独大的现象极为普遍,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职能较为弱化,企业的投资决策往往受到很多因素的干扰,造成企业的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给企业的经营活动带来较大风险。

(三)企业资金短缺,无法为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提供充足资金

对于企业来说,资金是企业发展的血液,是支撑企业快速发展的基石。在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的过程中,由于需要开拓大量新业务,因此就需要大量资金。在很多时候,由于企业原有的经营业务不能直接为企业的新业务带来充足的资金支持,甚至会出现企业的新老业务之间争夺企业资源的情况。可见,如果企业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坚持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极易导致企业资金链发生断裂。而在企业内部积累不能满足新业务需要的资金时,就要求企业考虑外部筹资。在当前国内资本市场还不够完善的情况下,筹措权益性资金会受到各种严格条件的限制,而债务性筹资会代指企业的负债过多,破坏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加重企业的负担,如果问题不能得到合理解决,极易诱发企业产生财务风险。

三、企业在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过程中防控财务风险的有效措施

(一)革新财务管理观念,高度重视财务工作在企业经营发展中的重要性

为了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积极化解企业在多元化发展中面临的财务风险,企业应制定出科学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企业管理人员和财务工作人员要抛弃各种落后的思想,高度重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要真正把财务工作放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上,要明确财务管理不是服务于再生产过程,而是能够主动支配并管理企业集团再生产过程,并且有助于满足企业资金增值需求。企业财务部门不仅要准确记录财务数据,确保企业财务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不断提高财务工作的工作效率,而且要以集团整体经营目标为基础加强全面预算管理,认真做好事前监控和事后监督,努力化解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财务风险。

(二)健全财务工作制度,努力贯彻统一的集团财务政策

在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的过程中,企业要进一步健全财务工作制度,认真加强企业内部财务控制。首先要明确企业内部财务机构的岗位、工作职责及管理权限等,针对不同岗位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考核,进一步规范财务工作职责。其次,要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企业采购结算内部制度,不断完善对外采购审批及审核程序,对企业相关支付项目极强预算管理,明确支付审批程序和审批权限,严格企业的费用支出。再次,企业要制定出统一的会计制度,使各子公司在资金管理方面执行企业内部统一的管理制度,统一筹措、调度及监控资金,全面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三)加强企业各项业务资源的整合,有效规避财务风险

在企业经营活动发展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企业必须注重加强对有关资金的集中管理,为开展各项业务筹措所需资金,就需要对企业的资金运行情况进行准确把握和及时了解,因此必须要对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采购系统、生产环节以及销售渠道等各项业务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及时消除无法实现企业经营业务的部门或业务,以降低企业价值链上的经营成本与运营费用。同时,要对企业其他资产加强整合和充分利用,积极减少闲置资产,努力实现对企业资产的有效利用,以有效规避企业财务风险。

四、结语

企业在实施多元化经营过程中,会面临一定的财务问题,极易诱发财务风险。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健全财务工作制度,加强企业各项业务资源的整合等措施,积极化解企业多元化经营中面临的财务风险,促进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曲辉.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对策与分析[J].商业经济,2009(02).

[2]姚瑶.浅谈集团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J].商业会计,2009(18).

[3]顾清峰,梁维.从交易成本角度分析德隆多元化的失败[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 (04).

[4]李冬妍等.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与降低企业风险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9 (03).

[5]何蓉.企业多元化经营的财务风险分析[J].会计之友,2006(11).

多元化经营风险篇5

一、金融控股集团产生动因分析

(一)逐利性 20世纪末,由于金融市场同业竞争加剧,在分业监管背景下,单一业务模式下的利润拓展空间已经难以突破“天花板”,另一方面,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相应客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越加多元化。根据英国学者巴克利(Peter.J.Buckley)的市场内部化理论,由于中间产品市场的不完全,通过外部市场来组织交易难以保证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若将具有相关性的金融业务进行整合,形成内部市场,则企业有可能利用统一经营管理,协调内部资源的配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形成范围经济效应,实现对价值链延伸增值,更好的满足客户的综合性金融服务需求,从而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二)控制成本 根据罗纳德·科斯(Ronald Coase)在《企业的性质》一文的论述,调配资源有两种渠道:一是通过外部市场交易实现;二是通过企业内部的管理分工来解决。他认为,企业的出现就是为了实现内部的资源协调,节约外部交易费用。同理,金融控股集团的形成可以实现以内部市场取代外部市场,从而降低交易费用,在对外竞争中形成低成本优势。另一方面,由于金融控股集团内部管理、知识和技术等资源实现集中,通过集团统筹管理下的快速交流和复制,实现专业能力的普遍提高,实现规模经济效应,还将进一步降低长期成本。

(三)降低风险 通过资本金在集团内子公司的科学设置,不仅有利于利用不同公司间的独立法人资格和有限责任有效隔离集团某一个体公司引起的经营危机和破产风险的系统内蔓延,从管理上来说,以股权为纽带实施管控,也有利于强化专业分工和经营效率,提高产品竞争能力,从而降低管理风险、市场化风险,提高总体风险承受能力。于是,无论是出于天然的逐利性目的,还是形成超越竞争对手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或风险防控的需要,实现不同产品类型的金融资源在内部的汇集和整合,同时通过多元化经营的控股集团形式规避分业监管壁垒,就成了金融企业实现自我扩大发展的必然选择。

(四)多元化经营 1957年,美国学者安索夫(H.I.Ansoff)首次提出多元化经营概念。之后,西方学者彭罗斯(E.T.Penrose)、鲁梅尔特(R.P.Rumelt)陆续对多元化经营的定义进行深入和完善。笔者认为,多元化经营可以总结为,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为增强自我发展的竞争能力或分散风险,在现有经营基础上下增加市场或行业差异性的产品或行业的战略性抉择。西方学者鲁梅尔特(R.R.Rumelt)研究认为,可以采用专业比率、关联比率、垂直统一比率等三个量的标准和“集约——扩散”这一质的标准,将多元化经营分为垂直型、专业型、本业中心型、相关型、非相关型五种类型。多元化经营的第一次盛行发生在20世纪60、70年代,当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分散风险,多属于不相关型多元化。而20世纪80年代之后的多元化则多是相关型,为了追求协同效应。学界普遍认为,相关型多元化经营在集团内部复制了外部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具备范围经济、规模经济的效应,有利于发挥协同作用,将资源向效益较高的业务模块配置,从而促进集团总体价值提升,而个体公司的单一专业化经营显然不具备内部资源配置功能。托马斯·彼得斯和罗伯特·沃特曼在《追求卓越》中概括为,“凡是向多种领域扩展同时又紧靠老本行的企业,绩效总是最好;其次是向相关领域扩展的企业;最差的是那些经营许多非相关业务的公司。”同时,由于多元化程度难以准确把握带来的经营目标不专一、发展规模扩张过速等导致的经营失败问题,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发展,即使是相关型多元化,历来都是饱受质疑和非议:不同行业聚集在一起,利润率、周转率和生命周期等彼此之间的特性差异较大,容易导致对现金流和资本资源的争夺、资产效率的降低、各种业务波动性叠加产生更大波动效应造成风险传导等。再者,从管理学角度上,多元化也可能造成经营层为牟取私利过度投资,或大股东利用多元化侵占资金、转移资源等,由于国内市场不成熟、公司治理不完善,此类问题更为严重和突出。当今学界虽然提出了可以衡量企业多元化经营的若干评价指标,但对于多元化经营的绩效评价却并未找到成熟的计量办法。现有案例分析中,多采用对企业价值以及资源配置效率是否具有正面作用进行简单判断。国际知名企业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花旗集团(Citigroup)、康泰克斯房屋公司(Contex Corp)的发展历程是是多元化经营的经典案例,学者吴晓波也曾在《大败局》中列出了国内企业多元化经营失败的具体案例。

二、AMC多元化经营历程

(一)金融多元化的特征 与一般企业不同,20世纪80年代的全球化浪潮导致的客户需求多元化是金融企业经营多元化的重要动因。再者,为满足以美国为代表的分业监管框架的合法性要求,金融企业的经营多元化多现为金融控股集团下不同法人分别经营、总体多元的形式,而一般企业并无此政策限制。此外,出于安全性、效率性等多方面的考虑,金融企业的多元化经营往往以产权为纽带,特别是取得绝对控股权,不同于实体企业除了自我发展、兼并收购、发起设立还可以采取合作结盟、供应链控制等其他方式。

(二)AMC集团多元化 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为适应国际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应对愈加激烈的国内外金融市场竞争,同时与中国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现有模式相适应,成立多元化经营的金融集团成为顺应时势的必然举措。目前,中国平安、光大、中信等一批金融控股集团公司已初具雏形。1999年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完成国务院赋予的政策性不良资产处置的政治性使命后,AMC在2005年前后实施商业化转型、开展多元化经营更像是谋求生存的无奈之举,直至2007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AMC的转型方向为“业务有特色、运作规范化的综合性非银行金融服务企业”,才真正为AMC的多元化经营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内生动力。作为多元化发展最显著的行业分布特征,正伴随着围绕不良资产处置为核心并不断衍生其他综合金融服务功能,AMC涉足的行业数量不断增加,当前,四家AMC中所涉行业最少的也在8个以上,多元化经营架构已经显现。就金融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实现方式而言,不外乎是自我发展、托管重组、兼并收购、合作设立较多。AMC多元化发展亦不外于此:围绕不良资产处置衍生的业务多元化显然具有内生发展特征,与之相关的房产、金融评估、金交所等由于政策门槛较低,多为自我发展而来;金融牌照行政许可的证券行业则大多来源于证监会当初托管的证券公司进行托管重组;信托、保险则多是通过兼并收购实现;银行则多是利用与地方政府合作对地方商业性银行股改发起设立。

尽管学界对金融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利弊同样争持不下,支持者认为有范围经济、规模效应、信息链共享、产品链增值、提升集团品牌形象等优势,反对者认为会有系统风险传导、杠杆使用过度以及多元化折价等问题。对于AMC来说,无论从自身持续生存问题的解决、利润水平的显著提高,或者金融业务创新话语权的显著提高,以及外部对问题企业财务困境的有效重组或类似需求的满足等方面来看,其多元化经营显然是正向效应更为明显。

三、基于资源基础理论的AMC多元化经营战略要点

金融资源概念最早由西方学者戈德·史密斯于1995年提出,但并未系统论证和阐述。我国学者白钦(1998)将金融资源分为基础性核心金融资源、实体性中间金融资源、整体功能性金融资源三个层次。根据其论述,与一般资源不同的是,金融资源具有双重属性,不但是资源配置的对象,同时也是配置其他资源的工具和手段,因而不仅牵涉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也涉及如何控制金融资源配置不当引起的风险传导问题。就AMC而言,笔者认为基础性核心金融资源除了包括AMC拥有的资本或货币资外,更主要的体现在吸纳外部金融资源并将其内部化的融资能力;实体性中间金融资源更多属于组织、制度和工具范畴,具体包括来自于AMC自身的以金融资产(工具)产品及其流程体系为核心的产品系列、业务管理技术、风险控制能力以及与之匹配的制度体系、内部控制系统和组织结构;而整体功能性金融资源则是内部合理调配资源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协同发展能力。通过十余年对巨量不良金融资产处置业务的磨练和经验积累,AMC在客户等级评定及授信、资产价值分析以及风险控制等关键方面已初步形成系统化、标准化、信息化的核心竞争能力,当前所具备的品牌、客户、网络、渠道、技术乃至已建成的一体化、全流程的信息管理系统等均为金融资源的统筹协调提供了充足的可实现条件。综上所述,AMC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实施应以自身所具备的金融资源为基础:

(一)以自身资源为基础的多元化 不良资产作为金融市场发展的附着物,伴随其行业发展周期,尽管存在可能面临不良资产资源的萎缩等挑战,但并不可能彻底灭失。此外,伴随AMC的转型发展,实体企业的问题资产(实质上也是不良资产)也在逐步进入AMC的经营范围,依托于不良资产管理和处置,通过拓宽其产业宽度和深度产生的经营效益,依然是AMC长期生存之本。从国际成功经看,进入高相关度的业务领域更容易产生范围经济效应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围绕主业进行多元化,利于核心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复制,可以有效降低经营风险,形成多元化业务的有效融合和互补,平稳扩大竞争优势。

(二)相关型多元化 从多元化若干案例不难总结出,不相关行业的多元化就意味着在陌生领域承受更高的经营风险,因此企业的多元化不能脱离主业,主业的充分发展、核心竞争力的维持必须作为实施多元化经营的基础和前提,而相关型多元化经营强调的正是在熟悉和擅长的领域内扩张。作为金融企业,风险识别和控制技术就是核心生产力,相关型领域则不同,金融业务的相关,不仅意味着情况的熟悉和了解,也代表着相关的技术和资源可以快速复制进入,利于规避风险,保持优势。对于AMC来说亦是如此。因此,AMC仍必须以具有稳固优势的不良资产处置主业为基本支撑开展相关行多元化,以合理避免多元化风险造成的经营失败,并进一步积累战略优势资源,如客户、产品以及经验技术等,巩固和扩大由不良资产处置主业形成的核心竞争力,并逐步将战略优势复制和平移到其他相关领域。

(三)适度多元化 适度意味着对多元化发展速度和规模应当保持审慎。多元化发展通常也意味着需要有充足的现金等资源进行配套支持,尽管商业化转型之后的AMC资本实力有所充实,但无论是与银行系、保险系等其他金融多元化航空母舰,如中信、广大、平安之类相比,仍有相当差距,因此,在没有足够资源进行对进入领域的长远发展后续支持时,不应盲目进入。

当前,从AMC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的构建历程来看,尽管存在一些差异,但四家AMC均是围绕不良资产处置积累的业务、经验、技术和客户为核心向上、下游产业链条及其衍生业务延伸,通过技术增值手段化解金融风险继而实现收入增长,其多元化纵向相关性较强。但伴随商业化股改进程的加快,四家AMC在行业选择上并未把与不良资产处置的高度相关性作为唯一抉择标准,如租赁业、保险业,二者与AMC主业相关度并不高,反而与银行业务具有更强的相关性,具有更强的协同作用。但同样,银行也是AMC多元化经营目标中的重要板块,除AMC里的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控股湘江银行外,其他三家公司均有并购计划。从规划蓝图来看,或AMC控股集团的多元化发展之路将与银行控股集团在未来形成激烈竞争。面对银行在资金成本、渠道以及客户方面的显著优势,AMC的“扬长避短”才是上策,即围绕相关型多元化充分凸显自身的并购重组、债权定价和风险处置等方面的核心技术能力,坚持创新发展,建立专业专长,深度发掘并满足客户的个体化需求,以差异化和专业化策略支撑多元化发展。

四、AMC多元化风险防范对策

(一)AMC多元化风险类型 AMC的多元化经营是一把“双刃剑”,尽管可以产生协同效应,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但是出于金融资源本身具备的“被分配和分配”的双重属性,AMC的多元化经营也会因内部交易不当,额外导致系统传导性风险、利益冲突和转移风险、资本过度杠杆化风险、协同管理风险等多元化风险,使得管理经营更为复杂和难以监管:

(1)系统传导性风险。首先,AMC多元化经营多是相关型的,这就意味着其内部的各种业务风险有可能叠加性多于对冲性,一旦出现系统性风险,就可能产生“雪球”效应。再者,风险很容易内部传导(Contagion),具体是由于外部会将多元化经营集团视为整体,因此,即使是局部某一经营单位的财务困难、经营失败甚至是负面新闻或事故,也会对整体的信誉、信用等产生负面影响,若内部没有建立防火墙实施有效的风险阻隔,实质上的风险更是可能通过频繁发生的内部交易进行传递或叠加,对整体的流动性、偿付能力甚至业务开展造成损失。

(2)利益冲突与转移风险。由于AMC的多元化经营多是通过全资或绝对控股实现,股权的单一化导致决策权的集中,加之中国金融机构的行政特许性特征,业务具有一定垄断性特征,同时,多元化经营本身就具有业务复杂、难以监管的特征,客观上产生了AMC有通过资产转移、业务复杂化等手段规避监管,与小股东、债务人以及客户的利益保护产生冲突的可能性。频繁的内部交易对AMC各单位的经营业绩存在重大影响,则可能为利益冲突和利益转移产生动因。

(3)资本金过度杠杆化风险。一是资本金的重复计算,由于AMC投向子公司的资本金在母、子公司报表均同时反映,造成了重复计算(如果同一笔资本继续用于集团内部交叉持股,则将继续重复计算,目前监管机构对交叉持股并不许可)。虽然资本金可以重复计算,但显然不可能同时用于抵御多家公司的风险。笔者认为,这种风险实质上是内部过度使用资金杠杆,导致资本金泡沫化,即造成以有限资本金撬动已远远超越自身实际风险承受能力的庞大资产规模,危害资本安全性。二是授信、担保以及或有负债方面,AMC母体通常还承担为集团内其他经营单位统一获取授信、增信或导致或有负债的救承诺,以及集团内部在业务协同中也可能导致产品链上风险的聚集和积累,因信用杠杆率过度化导致支付危机。

(4)协同管理风险。当前,AMC多元化中,不仅业务复杂,需要在产品组合、经营目标、资源配置等方面需要协调一致以提高效益,而且由于多元化模式多样造成的股权管控难度较大,特别是对于兼并重组而来的经营单位,需要高超的融合管理水平以提高协同效率,否则即使是业务高度相关,也会因无法提高协同效率而造成多元化经营失败。另一方面,AMC过多的管理层次,可能会导致决策链失真、决策效率低下等问题。

(二)AMC多元化风险防范对策 针对多元化风险外部控制问题,巴塞尔委员会曾《多元化金融集团监管的最终文件》等指导性文件。伴随AMC的多元化转型发展,2011年中国银监会也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并表监管指引(试行)》加强多元化风险的监管。笔者认为,多元化风险防范的关键,还是需要自身建立有效的多元化风险控制体系:

(1)公司治理制衡有效。目前,AMC所辖子公司多为全资子公司,实际上董事会独立决策性十分有限,勿言对关联交易的控制。从根本上说,股权多元化,实现对AMC母体的有效制衡,通过高效的产权结构形成对关联交易的决策制衡,如通过在公司章程中设立关联交易的回避表决制度、小股东对关联交易的一票否决权、在董事会设立关联交易委员会负责审查关联交易、加强董事会和监事会对关联交易的监督检查等,加强对利益冲突的监督。

(2)规范关联交易行为。内部交易,根本是AMC集团内部的资源再分配,作为AMC协同效应产生的来源,不能简单否决或过分限制,但必须对可能产生利益输送的关联交易行为要进行规范。具体而言,必须制定公平、透明的关联交易规则,以制度“防火墙”制约AMC母体的不当关联交易,有效阻隔风险的传递和扩散。再者,面对复杂的多元化经营业务,还需要事前明确详细的关联交易条件、种类、额度进行限制,对审批程序、定价标准、信息披露等进行规范的办法,削减AMC母体的操纵空间。

(3)完善信息管理。多元化经营客观上要求AMC具有强有力的沟通协调功能,可见,实现这一目标的首要前提就是其内部信息管理透明、传递迅速有效,换而言之,是指相关人员可以依据职责范畴,及时取得所需信息,实现对多元化经营的整体性风险监测,并以此做出业务判断和决策确保协同效率;内部信息管理有效的另一好处是杜绝经营层借助信息不对称产生“内部人控制”,或者严防各级管理者利用职务便利屏蔽信息或变招信息以谋取私利,导致经营无效、管理低效等情况。此外,通过规范信息隔离制度设立“中国墙”,防止内部交易或信息滥用,对相关信息在各经营单位间进行有效隔离,或者根据权限进行限制性传递,也是非常必要的。

(4)系统化风险控制。除了内部控制层面上的关键流程控制、不相容职务分离、权责利匹配、审计稽核外,系统化风险控制还指从集团层面对所有业务要素的全面收集、持续监测、整体评估分析和预警,以及适应AMC业务实际的风险分类标准以便提取充足拨备,增强风险抵御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春子:《金融控股集团管理实务》,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

[2]夏斌:《金融控股公司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年版。

[3]袁玲:《大股东控制、多元化经营与公司价值》,经济经纬2012年第6期。

[4]吕怀立、李婉丽:《控股股东自利行为选择与上市公司股权制衡关系研究—基于股权结构的内外生双重属性》,《管理评论》2012年第3期。

多元化经营风险篇6

关键词:多元化 财务效应

自美国学者安索夫(H. I. Ansoff)首次研究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以来,多元化经营战略的相关论题就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多元化经营战略是指企业进入与现有产品和市场不同的领域,进一步细分,多元化经营又可分为相关多元化及非相关多元化,前者是指以现有业务或市场为基础进入相关产业或者市场,后者则是指进入与当前产业及市场均不相关的领域的战略。多元化经营能为企业带来诸多优势,及积极的财务效应。

一、多元化经营有利于提升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

提升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是多元化经营的重要动机之一,也是多元化经营被广泛推崇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多元化经营利于提升资源使用效率的理论分析

通过多元化经营,企业能够让现有的资源创造出更大的价值进而达到帮助企业实现价值增值,该理论被称为多元化企业的资源基础理论,这里的资源是指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各种有效因素,不仅包括有形资源、无形资源还包括人力资源。企业持续发展的过程即是积累各种资源的过程,其中,部分资源的专用性较低,其适用于很多行业,能够在市场上交换,但该类资源具有相对较低的边际收益;而另一部分资源则只适用于部分特殊行业,虽然其边际收益较高,但资源的专用性强,难以通过转移、转租获取对价等方式释放其价值,因此,企业往往采用多元化的方式提高该部分资源的利用率,这类资源包括专用资产、分销渠道、忠诚的客户群、企业声誉及研发能力等,提升专用资产的使用率能有效提升资产的整体使用效率,而建立并经营完备的销售网络需要一定的时间及成本,且不易模仿、复制,如果经营可共用销售渠道的产品则提升了销售渠道的利用率,此外,企业通过多年的经营可在某行业中积累良好的声誉,利用该形象进入另一行业并迅速获得客户的信任也是对该理论的运用,该现象常见于医疗业、食品业及家电制造业等。

(二)多元化经营提升资源使用效率的财务效应

相对于盈利能力较差的流动资产而言,专用资产、分销渠道、忠诚的客户群、企业声誉及研发能力等专用资源是能直接创造价值的资源,提升这些资源的使用效率、周转能力能提升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在原经营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增长空间较小时,以此为动机的多元化经营对推动公司价值增值的帮助更为明显,具体而言,该类多元化经营在提升产销量的同时,部分关键的固定性成本总额并未随之上升,例如,专用资产的累计折旧,固定性的销售网络维护成本,高级管理人员、研发人员的工资薪酬以及为维护声誉而花费的固定性成本、研发设备的折旧等,因此,上述固定性成本分摊至每单位销售额的单位固定成本下降,大幅提高了单位销售额的利润,扩大了利润增长率与产销量增长率之间的比值,提升了资源的经济价值,最终体现为实现企业的价值增值。

二、多元化经营有利于增强市场势力

多元化经营能通过交叉补贴、与竞争对手相互克制的方式增强市场势力,进而帮助企业实现价值增值。

(一)多元化经营增强市场势力的理论分析

企业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方式从市场获取聚集效应,以便获取超过市场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即为基于市场势力理论的多元化优势,多元化企业的任何一种产品或者一个市场的地位不由其自身所定,而是由整个多元化企业的生产范围及整体能力而定,为获取、发展及保护市场势力,企业往往采用交叉补贴及共同克制法达到拓展企业整体实力的目的。

1、交叉补贴法

企业从一个市场或者一种产品获取的利润用于补贴另一市场或产品的行为随处可见,该行为即为交叉补贴定价。在现实中,其表现为多元化企业运用上述方法,以低于产品成本的价格出售某种产品,这种具有掠夺性定价行为的经营策略便于多元化企业将竞争对手驱逐出市场,为集团企业获取垄断地位、取得长期的超额利润奠定坚实的基础。

2、共同克制法

很多企业在多个产品或者市场领域面临共同的竞争关系,这些企业逐渐认识到残酷的竞争也许只能导致两败俱伤的后果,由于竞争者之间是反复博弈的关系,为达到最优解,企业只能与对手相互“串通”,克制自己的竞争行为,削弱市场中的竞争程度,甚至是共同制定“互惠交换”,将竞争关系变为良性的共生关系,以获取相应的利益。与将所有的资源投入到一个市场中进行激烈的竞争相比,这种共同克制的方式能减少企业的竞争压力,使企业综合利润率高于市场的平均水平。

(二)多元化经营增强市场势力的财务效应

无论是将竞争对手驱逐出市场,还是与竞争对手保持良好的默契,都有利于企业获得市场聚焦效应,并提高了市场的可预见性,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这有利于企业减少对盈利能力较低的流动资产的持有量,加大对盈利能力较高资产的投入水平,增强企业资产总体的盈利能力及财务的预测能力。

三、多元化经营有利于提升资金运营效益

资金运营效益包括资金的投资、运营及筹资能力,多元化经营能通过建立内部资本市场、增强负债能力的方式获取资金运营效益,并带来正面的财务效应。

(一)多元化经营提升资金运营效益的理论分析

多元化企业能通过“建立内部资本市场”、 “增强负债能力”的方式来提升资金的运营效率及效果。

1、建立内部资金市场

多元化企业能通过企业内部的价格机制及行政机制将资金从富余的部门分配至资金暂时短缺且具有较好投资回报率的部门,即能建立有效的内部资金市场。多元化企业同时投资多个行业或者产品,每个行业或者产品都有各自的生命周期,一般而言,产品生命周期分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以及衰退期这四个阶段,不同周期阶段的产业或者产品具备有不同的资金特点。由于导入期的研发及营销成本较高,销售额非常小,因此,该阶段的产品虽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需要大量的资金做支撑并且其几乎没有创造资金的能力,现金状况为需求大于供给。在成长期,随着产品销量的不断攀升及客户群的不断壮大,其销售额也在逐步增加,而到达产品成熟期时,产品销售额达到峰值,有大量的资金涌入,且不再需要大量的现金投资于企业的发展壮大,因此资金状况为供给远远大于需求,而在衰退期,除了一些清理费用外几乎不需要资金支持。可见,不同的生命周期会有不同的资金盈缺状况。多元化企业相当于在企业内部开辟了资金融通的市场,并在产品及行业周期的交替间获得持续、强劲的生命力,通过内部资金市场,企业可采用内部调拨的方式将资金投入投资回报率较高的部门,与投资于其他企业相比,投资于企业内部的项目能免除企业对成本、被投资方信息不对称程度的担忧,并提升投资效率。此外,内部资本市场的资金往往具有可预测性及稳定性,与外部融资相比,不仅能减少融资成本,还能提升资金供给的稳定性,即提升资金的运营能力。

2、增强举债能力

一般而言,多元化企业相对于专业化企业而言具有更小的融资约束,更低的融资成本。由于银行在分配贷款额度时更倾向于将贷款发放给现金流量波动呈相对而言具有负相关性的企业之间,以便分散风险,由于多元化企业在不同的行业之间经营,因此也具有类似于向多个不同行业的专业化企业贷款的效果,因此,多元化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往往也会相对较低。

(二)多元化经营提升资金运营效益的财务效应

内部资本市场的建立有助于企业从价值最大化的角度出发,优化、平衡资金配置,提高投资回报率、资金使用效率,减少外部融资成本,增加企业整体的资金运营稳定性和灵活性。此外,举债能力的增强不仅能降低企业的贷款成本,进而提升企业的价值,还能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再筹资能力。

四、多元化经营有利于分散经营风险

现阶段,企业处于开放式的竞争环境中,其面临的风险层出不穷,而多元化经营有助于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并带来较为显著的财务效应。

(一)多元化经营分散风险的理论分析

分散风险是诸多企业采用多元化经营的又一重要动机,而支撑该动机的最根本的理论基础即为资产组合理论,该理论认为,公司的经营活动蕴含着无法避免的经营风险,具体而言,其包括系统性风险及非系统风险,前者又称市场风险,是由发生在企业及行业外部的因素所诱发的,该风险不能通过投资多项资产而被分散。后者又被称为特殊风险,属于由个别企业内部或者行业内部因素引发的风险,资本市场上的投资人可以通过投资于不同的证券来分散该风险,在极端状况下,投资者甚至可以通过投资收益呈负相关的企业来完全分散非系统风险,达到完全不需要承担非系统风险的效果。由于不同行业之间的收益不可能呈完全正相关,即其相对而言呈负相关,由于多元化公司投资于多种行业或市场,因此,根据上述投资组合理论,多元化经营易于分散经营风险。

(二)多元化经营分散风险的财务效应

经营风险的分散有助于多元化企业提高财务杠杆作用、削减筹资成本,最终实现提升企业整体价值的目标。如上所述,通过多元化经营,企业能降低经营风险,而企业的整体风险来自于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的组合,一般而言,高风险能带来高收益,但为确保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企业往往会将整体风险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当经营风险较高时,企业往往会选择承担较低的财务风险,反之,当经营风险较低时,则一般搭配较高的财务风险。由于多元化经营降低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因此,在息税前利润率大于资本成本的前提下,企业的财务风险即负债比率可适当提高,并利用财务杠杆的作用提升企业价值,以此带来明显的财务效应。

综上所述,多元化经营能为企业带来诸多竞争优势及积极的财务效应,这正是众多企业追求多元化经营的原因,为强化企业的竞争优势,实现企业的价值增值及长久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可以考虑根据自身的经营情况,选择适当的多元化方式以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

参考文献:

[1]姜付秀. 我国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的决定因素研究[J].管理世界,2006;5

[2]贾良定、张君君、钱海燕、崔荣军和陈永霞. 企业多元化的动机、时机和产业选择――西方理论和中国企业认识的异同研究[J].管理世界,2005;8

多元化经营风险篇7

[关键字]风险;可控;不可控;分析;应对策略

1.引言

近年来,受煤价高、电价低等因素影响,电力行业利润大量向其他行业转移,经济效益下滑,资产负债率普遍偏高,主营业务亏损面扩大,经营发展形势很不乐观。尽管国家推出了煤电价格联动政策,但实施过程中电价调整时间滞后、调整幅度不到位等问题,导致了火电企业资不抵债、资金周转困难的情况明显增加。发电企业面临的不仅包括安全隐患风险,还有运营成本、投资决策、经济调度等方面存在的风险。随着企业经营风险的日益加剧,这些问题的存在和累积将严重制约电力行业的健康发展,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使发电企业扭亏为盈,保证其健康持续的发展,分析发电企业风险是十分必要的。针对存在的风险因素提出解决对策,可以有效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为发电企业的良好运行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2.发电企业风险分析

2.1.发电企业燃料管理风险

在实施煤电联动后,各发电公司由于所处位置及成本水平不同,受到的影响也将不同,发电公司在通过控制成本来消除煤价上涨带来不利影响的同时,将更加注重通过竞价上网获得更多的利润来弥补上升的成本,因此,燃料价格变动的风险是发电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

(1)煤价不同变化下,保持收益率不变时的上网电价

在资产收益率保持10%不变的情况下,当煤价分别上涨20元/吨,40元/吨,60元/吨,80元/吨,100元/吨时,测算火电厂所希望达到的电价。假定销售税金及附加仍然按照总销售收入的10%计算(因为在进项税增加的情况下,由于电价的上涨,销项税也增加),由煤价变动对电价的影响分析可知,标准煤煤价每上涨20元电价大约应上升8厘钱。

(2)上网电价不变下,煤价变化对电厂收益的影响

当上网电价不变时,由于煤炭价格的上涨,直接造成火电厂经营成本的增加。同时,燃料费用的增加,将会使销售税金及附加减少(燃料费作为一进项费可以抵扣,增值税按17%计算),同时由于利润的减少,所得税也相应地少交。分别测算煤价上涨20元/吨,40元/吨,80元/吨,160元/吨,300元/吨时,在上网电价不变的情况下,火电厂利润的变化情况(其他参数同上)。测试结果显示了煤价变动对利润的影响(上网电价取第8年的含税电价:0.33元/kWh,按KW计算,收入和利润指标单位取值都是元)。

我们发现,当煤价上涨160元/吨时,电厂仍然具有4.62%的资产收益率。由于本文在计算电厂的财务指标时,没有考虑电厂的资本构成情况。实际上,不同的电厂自有资本的比率不同,银行贷款利率和期限不同.如果年全资本收益率小于银行贷款利率,则电厂可能面临着较大的财务风险。但煤炭价格的上涨引起火电厂上网价格的调整对于各地电网公司的影响则视各地电网公司情况而定,不能一概而论。

2.2.发电企业投资决策风险

未来的活动或事件,其后果有多种可能,各种后果出现的可能性大小,即概率也不一样。由于企业对于将来的活动或事件一般不能掌握全部信息,因此,事先不能确知最终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即后果具有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是存在于客观事物与企业认识与估计之间的一种差距,即使企业可以事先辨识事件或活动的各种可能结果,但仍然不能准确确定或估计它们发生的概率。如果企业对活动预期的后果不理想,甚至是失败,企业自然要想能否改变以往的行为方式或路线,把以后的活动做好,这样就会降低风险,减少损失。

发电企业投资决策存在一定的风险,如发电企业投资希望达到收益最大或损失最小,如果没有实现,风险就发生了;根据形势的变化选择扩建电厂还是不扩建电厂;如果发电企业选择了扩建方案,能否保证电量上网。不同发电投资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可以计算出损益值,通从而就可以分析风险存在的大小,继而进行投资决策。但由于发电企业投资风险具有不可控性,所以不作具体分析。

2.3.发电企业经济调度风险

电力系统作为一个高投入高产出的生产系统,其运行效率只要提高一点,其经济效益就非常客观,对于一个发电企业来说,根据机组的启停速度和启停成本、爬坡速率、最小技术出力、最小连续运行时间等技术指标,按照随时变化的负荷,做好经济调度和负荷分配,既能快速做出反映,又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成本。据国内外电力系统的测算,搞好机组经济调度,能节省煤耗或降低成本达总耗量的0.5%—1.5%,很大程度地提升了经济收益。

2.4.发电企业竞价上网风险

网厂分开后,发电侧准备实行竞价上网,报价高的机组面临报价失败不能上网发电的可能,就产生了竞价风险。竞价风险主要受发电成本、各机组出力以及电力需求总量的影响,其中发电成本又受燃料价格、固定资产折旧、水费等影响。由于影响因素较多,关键指标分析精度不高,所以将其列为不可控风险,暂不作分析。

2.5.发电企业多元化经营风险

企业的多元化经营风险来源主要有:企业家、多元化进入方式、多元化经营的相关性、产业特点、财务能力等,其具体影响分析如下:

1)企业家与多元化经营风险

作为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决策者,企业家的决策能力和管理能力对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成功有着很大的影响。

2)多元化进入方式与多元化经营风险

多元化经营时,有些企(下转122页)(上接112页)业采取自主投资新建方式进入,有些企业采取外部兼并或收购的方式进入,这些不同的进入方式,产生的企业多元化经营风险也不同。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采用收购和兼并等资本运作方式进入其他领域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这种进入方式,尤其需要考虑新业务与旧业务整合和不同业务主体的企业文化整合的风险。采用内部方式进入的企业,则着重需要考虑新业务的产品周期、不同的市场拓展方法等方面的风险。

3)多元化经营的相关性与多元化经营风险

企业多元化经营的相关性包括产业的市场相关性和运作过程的相关性。贝蒂斯等研究认为,相关型多元化导致负的风险-收益关系,而不相关的多元化显示出正的风险-收益关系。可见,企业的多元化经营的相关性较大程度地影响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从投资组合理论来看,产业市场的相关性与企业经营风险成反向关系,产业的运作相关性是不同产业运作中对企业资源或能力的共享程度,它与风险正向相关。

4)产业特点与多元化经营风险

产业特点与多元化经营风险的关系,主要从产业的发展状况来分析。从产业的发展周期理论来看,任何产业发展都将经历幼年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几个阶段。处于幼年期的产业,其风险大收益小,成长期的产业其风险大但其收益也相应较大,而成熟期内的产业,其经营风险小,收益较稳定,衰退期的产业,企业的长期发展潜力小,风险较大。

5)财务能力与多元化经营的风险

在企业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实行多元化投资,必须充分考虑并合理解决企业资产结构与资本结构的有机协调、盈利性与流动性有机协调等财务问题。资产结构性管理的目的,在于确定一个即能维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又能在不减少风险的前提下,给企业带来尽可能多的利润或流动资金水平。

3.结论及对策

通过对发电企业风险的分析评价后,我们发现风险主要存在于燃料管理、投资决策、经济调度、竞价上网和多元化经营五个方面,其中燃料管理风险、经济调度风险和多元化经营风险都是相对可控的,而投资决策风险和竞价上网风险由于受其他因素影响较大,自身特性等原因,属于不可控风险。

经上述分析研究,发电企业完全有机会有能力找到相应对策去避免某些风险的存在,即便不能完全克服所有风险,也可以降低风险对企业运营的不利影响,提高其经济效益。例如,严格控制成本;注重通过竞价上网获得更多的利润来弥补成本的上升;准确预期上网电价和上网电量,对没把握的投资做充分的可操作性分析之后再做决策;做好经济调度和负荷分配,既能快速做出反映,又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成本;充分考虑多元化经营的利弊和产业特点,不盲目决策和投资等。发电企业风险的存在是必然的,经过分析及时找到对策才能够实现经济收益和更好的行业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喻文标.火电厂生产经营风险控制管理,

《电力技术经济》, 2006.

[2]丁伟,李星梅.电力市场中发电项目投资

风险研究,《现代电力》,2006年03期.

[3]樊铁钢,张勇传.电力市场中的不确定

性,《中国能源》,1999年10期.

[4]李笑野,马艳.《周易》的风险观及其现

代价值,《财经研究》,2004年02期.

多元化经营风险篇8

关键词:行业特性 经营风险 多元化经营 模式选择

进入新的世纪,我国的旅行社正经历着急剧的变革。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旅行社行业中的广泛应用等因素,都为我国旅行社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同时也对我国的旅行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由于自然力和非自然力的作用,旅行社存在着大量的经营风险。各种经营风险的存在,不但会给旅行社带来收益上的损失,甚至还会造成企业的破产。因此,经营风险的管理便成为旅行社经营管理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有效地规避经营风险,这就要求旅行社经理人员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准确把握我国旅行社行业的发展趋势,并且能够领导自己的企业在变革中求发展。上世纪50年代,当经验管理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时,市场战略专家安索夫提出了多元化经营战略,并在70年代风靡一时。据统计,1970年美最大的500家工业公司中就有94%的公司从事多元化经营。目前,多元化经营战略被我国许多公司采用,旅游企业也不例外。多元化经营的一般涵义是指企业同时生产和提供两种以上基本经济用途不同的产品或劳务的一种经营战略,它属于产品、市场战略,是增加新产品种类和增加新的市场两者同时发生的战略。本文从旅游业自身特点与多元化经营之间关系的分析,提出了从相关多元化经营入手,在此基础上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旅行社多元化经营策略,为旅行社规避经营风险,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提供一种思路。

旅行社特点有利于实行多元化

多元化经营战略的主要作用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提高资源的利用度,二是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这与旅行社的行业特性是一致的,旅行社有实行多元化经营的要求。

旅行社的综合性强,可以与各行业联系,开展多元经营。这主要表现在旅行社销售的旅游产品的综合性上。首先,旅游产品是旅行社为满足旅游者的各种需要而提供的各种服务的组合,旅游者在选择购买旅游产品时,考虑的不仅是单一服务产品,还包括住宿、交通等一系列综合性的服务产品。其次,旅游产品的生产和经营涉及众多的行业和部门,如交通、建筑文化、卫生、公安等各行各业,因此,旅行社可以与各行业联系,开展多元经营,如创办饭店、汽车公司、娱乐场、商场等。这一方面为旅游者的旅游活动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旅行社也可以从多元化经营中获得较高的收益。

旅行社的敏感程度高,而多元化经营战略具有降低经营风险作用。旅行社是一个脆弱性大,依附较多的行业,因此经营风险很大。旅行社的经营风险是指旅行社在经营过程中发生某种不利事件或损失的各种可能情况的总和。旅行社的经营风险一般具有以下四种特征:旅行社经营风险的存在是客观的,经营风险的大小是可以估测或度量的;旅行社经营风险的存在与一定的时空条件相联系;旅行社的经营风险是可以防范的;旅行社经营风险的发生会影响旅行社的利益。一般来讲,造成旅行社损失的原因主要有自然、人为和经济三种情况。它的业务经营极易受到政治、经济、自然条件的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出现政局动荡、金融风波、军事冲突、自然灾害等都会直接影响旅行社业务经营。另外,旅游属于一种高层次消费,需求弹性较大,影响旅游需求的各种因素的微小波动,都会较大程度地在旅游业上反映。因此,旅行社仅靠单一的经营形式,是很难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多元化经营战略的降低风险作用,对旅行社的深层次发展意义重大。

旅行社的资本有机构成低,开展多元化经营,不仅可以避免资金闲置、提高资金的利用率,还可以形成规模经济。旅行社业是一个投资较少,回收较快的行业,它的流动资金占用比固定资金占用高得多,其中流动资金占80%,合理使用流动资金,开展多元化经营,不仅可以避免资金闲置、提高资金的利用率,还可以形成规模经济,为旅行社的发展带来更多机会。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东中旅从一个资产规模仅为几百万元的单一旅游接待单位发展成为拥有十数家独资、控股和参股企业,以旅行社为主导产业,酒店、汽车服务、房地产开发等共同发展的国有国际旅游企业集团。潮州市旅游总公司在“一业为主,多元经营”的发展方针下,相继成立了100多家专业公司,广泛开展了贸易、房地产、工业等多项经营业务,还在境外开办了2家企业,1993年综合营业收入超过了3亿元,纯利润3138万元,成为旅行社多元化经营成功的又一典范。

此外,旅行社的市场潜力巨大,也要求旅行社抓住机遇,开拓新产品,跨地区、跨行业、跨国界多元化发展。

旅行社自身的条件决定了多元化的可行性

旅行社的信息反馈迅速,旅行社可利用这些信号,不断开发产品、拓展市场。当今社会,信息对各行各业是很重要的,可以说谁掌握了信息,谁就掌握了财富。不论是从事国际旅游,还是国内旅游的旅行社,在世界各国或者全国主要旅游地区都设有办事机构,对各种产品、市场信息了解迅速。这些信息经过旅行社人员的合理收集、整理、分析,可以产生各种各样的产品深层开发信号,旅行社利用这些信号,不断开发产品、拓展市场,多元化经营在成熟的条件下便会应运而生。

旅行社的公众交往广泛,有利于进行招商和引资。旅行社每年接待的国内外游客可达几万至几十万人之多,旅游的消费,又决定了旅游者的层次和地位,旅行社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可以直接吸引旅游者的注意,使旅游者产生投资与合作的欲望。旅行社可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进行招商和引资,逐步发展多元化经营。

旅行社资金运用灵活,可以节约大量的流动资金和利息。旅行社与其他行业相比,资金运用上有两个特点:一是不必将大量资金压在原材料、半成品、成品上;二是先收取旅游费、再进行服务。这两个特点可以节约大量的流动资金和利息,为多元化经营提供了前提条件。

旅行社人员文化素质较高,能为多元化经营提供较好的管理者。旅行社的行业特点要求其从业人员知识面广,道德品质高,特别是对管理人员要求更高。因此,旅行社拥有一批素质较好的人员。多元化经营规模较大,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正需要较好的管理者。二者的吻合,更使旅行社多元化经营成为可能。

旅行社多元化经营可供选择的模式

横向多元化,又称水平多元化。是指以现有产品市场为中心,向水平方向扩展经营领域的战略。比如,一个经营国际旅游业务的旅行社,还可以同时经营境内旅游、境内居民到境外旅游等业务,它适合于社会信誉较好的旅行社。

纵向多元化,又称垂直多元化。是以现有的产品、市场为基础,向垂直方向扩大经营领域的战略。比如,旅行社可以经营餐饮、商场、娱乐场等业务,它有利于综合利用资源,适合于规模较大的旅行社。

多向多元化。是指虽然与现有的产品、市场领域有些关系,但开发的是完全异质的产品的市场经营领域的战略。比如,旅行社发挥服务优势,经营票务、信息传播、咨询服务、创办旅游学校等业务,它适用于技术水平较高的旅行社。

以上三种模式虽各有不同,但它们同时生产和提供的是与旅行社业相关的两个或多个行业的产品,又可统称为相关多元化经营战略。

复合式多元化。与现有的产品、市场没有明显的关系,所需的技术经营方法、销售渠道必须重新取得的战略。比如,旅行社可以经营房地产、贸易、商业等各行各业,它适合于各方面素质都较高的旅行社。

复合式多元化经营模式同时生产和提供的与旅行社业不相关的两个或多个行业的产品,故又称为不相关多元化经营战略。

相关多元化经营经营模式选择

根据我国旅行社的发展现状,笔者认为,我国旅行社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实施多元化经营。

旅行社应从相关多元化经营入手。旅行社业综合性很强,可选择的多元化业务领域较宽,它可以向工商、贸易、技术等各行业发展多元化经营,但这需要多种人才和较雄厚的资本,因此,还不适合我国当前的旅行社。我国旅行社集团刚刚起步,大多数旅行社规模不大。为了实现多元化经营,使旅行社获得比独立运作时更多的利润,在更大基础上分散业务风险,旅行社应从相关多元化入手。进行相关多元化经营时,必须注意的一个问题是战略协同,它包含两方面的涵义:

市场相关协同

当不同产品适用于相同的消费者时,可以通过共同的批发商和零售商,采用相近的市场或激励方式,就表现为市场相关的战略协同。比如,旅行社采用垂直多元化经营战略,在经营旅游业务的同时,经营餐饮、商场、娱乐场等,这样就可以将这些与旅游产品不同的消费品通过相同的消费者进行消费,这不仅使旅行社经营产生规模经济,还能产生各种纵深发展的机会。

管理协同

管理协同通常出现在不同业务单元的经营管理和操作层次上,一项管理诀窍转移到另一项业务管理中,运用得当,可以产生良好的效果。如旅行社管理层在管理旅行社时,产生了自己的经营、服务特色,它可以将这一特色运用到商场、餐饮等各项多元业务上,这样既使旅游者产生了一种亲切感,又可以连带发展自己的旅游业务。

在相关多元化基础上发展核心竞争力。众多采用多元化经营的旅行社,往往只注意各多元化部门之间的业务组合,而忽视了相关多元化经营中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旅游业是公认的“朝阳产业”,市场潜力巨大,这就决定了旅行社在采取多元化经营时,应以旅游业为核心产业,从知识、技能、管理体系、价值观念与企业文化五个方面培育核心竞争力。我国旅游市场发育已进入了新的阶段,过去依靠小打小闹就能维持很长时间的旅行社经营方式,已被市场淘汰,依靠核心能力竞争的时期已经到来。旅行社在选择进入的业务时,不仅要看是否盈利,还要看能否取得长期的核心竞争力。另外,旅行社高级管理层关注竞争对手时,不仅要关注其产品质量和成本情况,更要关注竞争对手核心能力的建立情况,因为核心能力是竞争的根基。

为什么旅行社不采用非相关多元化经营战略?因为它有两个主要缺点:一是要求高层管理者必须在总公司经营战略中或不同产业竞争中,对不同的业务做出重大决策,公司多元化程度越高,越难监督子公司的业务,越难判断每一业务所在的产业竞争环境;二是新业务容易带来新的风险。非相关多元化要求旅行社资金雄厚,整体素质高,否则多元化经营很容易失败。

参考资料:

1.杜江,《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教育出版社,2002

2.王坚,《旅游大型集团企业之纵横》,香港大世界出版公司,1998

3.蓝海林,“多元化战略、组织结构与绩效”,《企业经济》,2001年第2期

多元化经营风险篇9

[关键词]煤炭企业;风险管理;多元化经营

一、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概念

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是指围绕企业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

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有别于企业危机管理,预警管理等狭义的风险管理手段和方法,全面风险管理具备以下特点:

1. 系统性、复杂性

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要求企业管理上具有明确的风险策略、组织职能体系、内部控制系统和风险理财措施。同时要求各管理部门和业务单位都要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收集风险管理初始信息、进行风险评估、制定风险管理策略、提出和实施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并进行持续的监督和改进;此外还要求每位员工都建立风险防范意识。

在此基础上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需要构建在对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全面分析,对企业的管理流程、业务流程进行彻底的梳理、再造,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以及企业风险文化培育等一系列工作的基础上,是一项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充满了复杂性的系统工程。

2. 长期性、艰巨性

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系统性、复杂性决定了体系的构建决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事,也不可能是一劳永逸的事,它需要企业花费较长的时间去建立,并且持续维护和改进。一般来说,要建立相对完善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需要3-5年的时间,而且定期的更新必不可少,因为企业发展所处的环境是不断变化的,面临的风险也是迅速变化的。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为企业实现目标提供合理保证,只能日臻完善,却永远不可能达到极致,它是一个长效机制,也是一个艰苦的任务。

二、我国煤炭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

1. 多元化经营风险

由于煤炭为不可再生资源,煤炭行业的萎缩是世界性的趋势。随着经济形态的提升,煤炭的地位也必将逐渐下降。此外,煤炭企业产品品种单一是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也注定了煤炭行业逐渐衰老的必然趋势。鉴于此,很多煤炭企业开始尝试多元化经营,而且部分地区也出现了多元化经营成功的案例,但大多数煤矿企业由于对多元化经营的认识不清,对多元化经营的风险认识不够而造成多元化经营的失败。煤炭企业多元化经营面临的风险很多,主要包括经营管理水平、从业人员的素质高低、多种经营产品的市场需求状况、企业的销售能力以及从事多元化经营需要的技术水平等。

2. 生产过程风险

煤矿企业的生产过程包括生产要素投入、要素作用于劳动对象进行转换、产品(煤炭)输出等环节,容易受地质条件、生产环境、管理水平、工人技术水平、基本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加上煤炭企业生产环节和部门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较多风险。例如工人的技术水平不高、安全意识不强或安全管理不到位,有可能会造成人身伤亡事故;再如工人的责任心不强,质量管理不善会造成产品质量问题,增加产品销售难度等等,其中人的因素是造成生产过程风险的主要因素。

3. 产品销售风险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成熟,煤炭市场由卖方市场已转变成为买方市场,而且煤炭消费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上,占全社会煤炭消费的80%以上,其中发电和供热是第一大户。煤炭行业客户的集中加大了煤炭供方之间的竞争,增加了煤炭企业的销售风险,一旦企业的产品质量不符合其要求或在售后服务及其他方面不能满足用户的要求,客户就会流失而变成竞争对手的客户,从而导致销售滑坡、产品滞销,进而带来其他一系列的问题。此外,煤炭企业营销力度不够、营销力量薄弱、对客户缺乏信用分析等,也会产生由于用户信用不佳或经营不善而带来的故意拖欠货款、拒付货款问题,增加了回款风险,引起呆帐、坏帐等问题。

4. 资产经营风险

资产经营是企业资本增值的重要手段,它在给企业带来迅速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风险。煤炭企业资产主要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两部分,有形资产指具有实物形态的财产如建筑物、机器设备等,无形资产包括专利、专有技术、商誉、人才等。其中有形资产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容易受到由于自然灾害和管理不善造成的侵害并导致生产经营活动的中断风险,而且对有形资产这一实物形态的生产要素的配置不合理也会带来潜在损失,增加机会成本。对无形资产的经营不当,管理不善,同样也会导致无形资产的贬值。同时,不同的资产在市场上的供求状况、经营条件、运作方式不同,企业资产经营也会面临众多不一样风险,因而在进行资产经营时,企业一定要研究并掌握其运作规律,做出最佳资产经营决策。

三、煤炭企业风险控制的措施及对策

1. 增强风险意识,充分认识在经营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审慎进行多元化经营。

企业经营风险在任何时候、任何背景下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特别是在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融为一体的趋势下,企业的经营活动将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环境,经营风险要远远超过以前。煤炭企业作为一个传统的产业,其产品主要是煤炭,由于产品的单一性,经营过程中更是存在较大的风险,因此煤炭企业若想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必须充分认识企业中存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化解风险。

煤炭企业开展多元化经营既可以缓解传统产业中普遍存在的冗员问题,又可以为煤炭企业另辟蹊径,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避免市场风险,但在多元化经营过程中稍有利用不当,也会产生新的风险。因此,煤炭企业在从事多元化经营时,要充分结合自己各方面的实际情况,明确多元化经营的目的,慎重进行多元化经营,并通过内部选拔、培训、外部招聘等方式,配备有能力的人员,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予以相应的支持,扶持其尽快站稳脚跟,从多方面化解企业经营风险。

2. 加强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最大限度减少企业安全生产风险。

近年来,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层出不穷,安全生产风险成为煤炭企业风险控制问题中最突出的问题,安全生产问题亟待解决,因此我们煤炭企业必须加强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的水平。人的安全生产的思想、观念和认识水平决定了安全生产的行为,因此,首先要在企业中树立正确的安全生产观念和意识,特别是企业领导,要树立科学的安全生产观念;其次是加强安全管理,加大安全投入,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杜绝事故发生,改善劳动环境,建立良好、稳定的生产秩序;最后要提高安全管理干部的安全素质,提高岗位操作人员的安全素质,提高安全监督队伍的整体素质,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约束和激励机制,通过提高全员安全素质,保证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

3.加强营销管理,做好客户的信用分析,减少客户的信用风险。

企业最大的财产是它的客户,同时,最大的风险也来自于客户。对企业而言,最惨重的损失莫过于客户的流失减少以及客户无力支付货款或故意拖欠、拒付货款而造成的损失。因此,在煤炭销售中,不仅要做到把煤销出去,更要考虑好销给谁、销多少、以什么方式销、货款能否及时回收等因素。不能因为煤炭积压、难销而忽视了这些问题。此外,在煤炭难销的情况下,用户对煤炭产品的质量、付款方式等会更为挑剔,在此情况下,煤炭企业应在产品的品质、品种方面下功夫,搞好煤炭深加工,坚持执行“三不”发运原则,同时注意开辟多元化销售渠道,减少销售风险。

4、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注重事前防范和事后控制。

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包括内部管理风险和外部经营风险两个方面,企业风险主要是指外部经营风险,而企业外部经营风险往往是通过企业内部管理风险起作用的。因此,建设合理、有效、科学的企业风险内部管理控制制度至关重要。而企业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应当遵循机会导向原则、控制点原则、及时性原则、牵制性原则和经济性原则,通过建立规则加强管理,消除企业运行中的缺陷,实现经营管理零漏洞,产品质量零次品,销售零投诉,生产过程零浪费,机电设备运行零故障,安全生产零事故,班组作业零违章,战略决策零失误,以收到最佳的经济效果,确保企业有序持续健康发展。

总之,我国煤炭工业面临众多的行业发展风险,特别是煤炭投资热潮持续高涨,产能过剩趋势明显带来的企业外部经营风险,更是我国煤炭企业开展和加强企业风险管理的现实依据和直接原因,加强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可确保实现企业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保证我国煤炭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国资发改革[2006]108号文,2006.6.

多元化经营风险篇10

关键词:多元化风险 盛大网络 盛大游戏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4-0023-02

一、多元化的风险

多元化经营在一定条件下能为企业带来额外收入,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但是,多元化经营也可能面临一系列风险。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风险。

1.主业被削弱的风险。企业的资源总是有限的,多元化经营导致主业可能受到削弱。这种削弱有时候不仅仅是资金方面,而且在人力、资本上也会因为转移而削弱主业。更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企业的管理层必须分散精力去管理新加入的产业,这就对他们的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管理层注意力的分散往往带来严重的后果。新产业在初期需要主业提供资金、人力和技术上的支持,若主业受到削弱,公司的多元化经营就会面临危机。

2.行业进入风险。不同行业在其特征和结构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别,企业在进入一个行业时就必须做好多方面的准备进行各方面的分析。既要分析到新行业所处的生命周期,又要分析该行业目前的竞争状况。根据行业生命周期理论,一个行业都有着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弱期四个周期,在不同时期进入一个行业,所面临的壁垒和风险也是不一样的。在行业的幼稚期,进入壁垒较低,进入风险较低;在行业成长期,进入壁垒提高,此时进入的风险也更大;在行业成熟期,技术和市场已经基本成型稳定,行业竞争激烈,进入壁垒很高,风险也非常大;在行业的衰退期,市场增长率和需求都下降,竞争程度降低,此时虽然进入壁垒降低,但是进入后基本无利可图,风险极大。

3.经营整合风险。新投资产业会通过资金流、物流、人事流给企业以及企业的既有产业经营带来全面的影响,从而影响整个企业的绩效。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必须把不同行业对管理机制的要求以某种形式融合在一起。多元化经营多重目标和企业有限资源之间的冲突,使企业的整合更为困难。一旦顾此失彼,整个企业的业绩必然会受到影响。

二、多元化战略的风险及其对企业业绩的作用机制分析

(一)案例回顾

盛大网络集团公司的前身是盛大游戏,最早是由陈天桥在1999年成立的。该公司通过早期的游戏服务,经过短短的几年时间,便迅速发展壮大为一家国内首屈一指的网络游戏运营商,并于2004年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在成熟壮大以后,以陈天桥为代表的盛大人在近年加快了多元化步伐,频频出击,以期构建互动娱乐产业的“迪斯尼帝国”。 如今的盛大已经发展成为一家集网游、在线服务平台、文学、音乐和视频等为一体的互动娱乐集团公司。除此之外,盛大还在积极进军搜索引擎、影视和电子产品等领域。

虽然之前以游戏为主业的盛大网络经历过连续十六个季度的两位数的增长,但在进行多元化扩张之后,由于战线拉得太长,对主业的削弱等原因,近年盛大的业绩出现下滑的迹象。据2010年盛大公布的季报显示,不论是盛大集团还是盛大网络,其业绩从横向和纵向相比,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二)盛大多元化成效的风险分析

盛大的多元化战略如今已经越走越远,战线也越拉越长。根据前文提到的理论,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的风险来分析盛大多元化战略的成效。

1.主业被削弱的风险分析。盛大公司以网络游戏起家,在的同时也有意识地进行自主知识产权游戏的开发,并于2004年在美国成功上市。在上市之后的几年内,专注于网络游戏领域,取得了空前的业绩,净利润出现了成倍增长的势头,2009年更是达到15.9亿元的高峰。这些利润主要来源于盛大旗下的盛大游戏。然而,从2009年末至今,盛大加紧了多元化的扩张步伐,为了打造“中国迪斯尼”,陈天桥将触角伸向文学网站、电子书、视频网站、电视等领域,以期破解所谓的“网游依赖症”。这使得盛大将大量支出使用在多元化扩张上面,盛大网络公布的2010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盛大2010年第三季度成本支出高达5.6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40%,运营支出为6.7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3%。对其他业务的大规模投入,相应的对主业盛大游戏的投入必然减少。同时,由于资金、人力、物力投入的不足,盛大游戏的研发明显跟不上国际和国内其他一些网游巨头的步伐,这导致了其运营的多款游戏如《仙境传说》、《泡泡堂》等陷入了外挂泛滥的泥沼。比较盛大游戏和网易、腾讯游戏2010年第三季度财报可以发现:盛大游戏本季度营收10.96亿,同比下滑14%,净利润同比下降23%,营收已经连续第二个季度落后于网易,而腾讯游戏的营收更是大于网易和盛大游戏营收之和。不论是从横向还是纵向比较,盛大网络的主业盛大游戏都受到了削弱。

2.行业进入风险分析。盛大早在2004年5月成功上市后,就已经开始了扩张步伐。2004年7月,盛大战略投资中国领先的在线对战游戏平台运营商――上海浩方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同时收购杭州边锋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同年10月,盛大收购起点中文网,将触角伸向了网络文学。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当时中国的网络游戏应该是处于起步阶段的幼稚期,这时期企业相对较小,市场和技术都不成熟,进入壁垒低,而且在线对战游戏和休闲游戏都和盛大主业盛大游戏有很大的相关度,因此,对于浩方和杭州边锋的收购是相对成功的。但是对于起点中文网的收购,属于非相关多元化收购,主打游戏的盛大能不能做好做大一直是个疑问。收购完成后的第一年,盛大的净利润就出现了“跳水”,2005年净利润缩水为1.65亿元,而去年同期净利润高达6.09亿元。从收购起点中文网到2008年成立盛大文学有限公司再到今天,盛大网络文学的盈利一直在低水平徘徊,盛大文学从成立起,“正版+付费”的商业模式就一直受到盗版和百度文库、百度贴吧等依靠免费和网民自助模式的冲击。据百度介绍,到2010年11月为止,百度文库占据了70%以上的市场份额。这意味着盛大文学的市场份额被大大压缩了。盛大文学业务至今仍是个高风险、低收益业务。

盛大多元化战略的进一步推进是在2009―2010年间。2009年7月,盛大网络通过要约收购华友控股有限公司,并借华友世纪进一步收购了国内知名视频网站――酷6网;同年11月,盛大网络宣布与湖南广电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出资成立华影盛视有限公司;2010年3月,盛大网络与中国网络电视台宣布双方正式展开全面战略合作,同年7月,盛大网络宣布推出电子阅读器产品Bambook,正式进军电子书行业。这些事件标志着盛大的多元化触角开始伸向视频网站、影视和电子产品领域。然而,如今中国这三大领域竞争已经非常激烈,从行业生命周期来看,都处于成长甚至成熟期,进入壁垒很高,风险也很高。视频网站领域有土豆、优酷等大网站;影视领域更是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各大电视台、影视公司争得焦头烂额;电子产品领域更是处于成熟期,苹果、惠普、联想等知名品牌牢牢控制了中国市场,盛大想分一杯羹,谈何容易。据盛大第三季度财报显示,盛大包括文学和视频等在内的其他业务毛利润为5 000万元(人民币),同比下滑10%,而成本支出却高达2.616亿元(人民币),同比暴增243.3%。实际情况和绩效表现都反映出,盛大多元化进入这些行业的行业风险是很高的。

3.经营整合风险分析。盛大经过十多年的扩张步伐,如今旗下已经包含游戏、文学、在线服务平台、视频音乐、电子书等一系列业务,在疯狂收购之后,这些新发展的业务与盛大原有产业之间、新业务与新业务之间的经营整合是盛大网络面临的一大难题。各个子公司都有自己核心业务和业绩目标,这导致大家的着力方向并不相同,甚至出现各分公司之间、分公司和母公司之间出现激烈矛盾的局面,这导致沟通成本很高,影响整个集团的绩效。盛大一直希望在盛大在线内部建立一个融合旗下各个业务的泛娱乐化的SNS,比如整合文学、视频、游戏、旅游等各方面内容,但在内容的整合和沟通中面临了难题。盛大收购华友世纪之后,也面临着经营整合难题。盛大一直想把华友世纪定位于盛大无线,整合盛大旗下各条业务线的无线互联网资源,但在实际操作中却遇到了阻碍。比如,在整合无线互联网的手机游戏资源时,如何将相关的资源放入华友是需要破费踌躇的问题,因为这涉及到了盛大游戏上市公司的业绩。另外,在整合盛大文学的手机内容资源时,却因为盛大文学自身早已将手机文学作为自己的发展和盈利重点,盛大文学方面并不愿意将这部分业务放入华友世纪中,这最终也导致盛大选择了华友世纪另外的资本运作方案。经营整合的困难和不利,进一步传导到盛大的业绩上。盛大网络第三季度营收在同比增长了2.6%的情况下,由于运营费用支出的猛增,导致其运营利润同比下滑近70%至2 310万美元,创下2007年以来的季度新低;净利润下降77.2%至1 480万美元。

三、结论

通过从多元化风险角度对盛大集团多元化成效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盛大集团在进行多元化经营时,出现了主业被削弱的风险、行业进入风险以及经营整合风险,这些风险使得盛大出现了危机,陷入盈利困局。因此,企业在进行多元化经营时,应该积极进行风险评估和控制,对上述三种风险进行仔细评估,衡量企业自身的资源、管理制度和文化是否能够容纳和支撑多种经营。

参考文献:

[1]杨维栋.市场份额――获利的关键[J].环渤海经济望,2008,(9).

[2]刘力.多元化经营及其对企业价值的影响[J].经济科学,1997,(3):68-74.

[3]李庆华,李东.多元化经营风险及其控制:基于方向和范围的分析[J].技术经济,2004,(3).

[4]时代周报.盛大危机:陷盈利困局,谋求转型[EB/OL].省略,2010-12-09.